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蔡總統今天公告修正的空汙法已正式生效!#大家2020年準備開始存錢買汽機車吧!政府拿我們老百姓的老舊汽機車開刀去換工廠的廢氣排放量!大家覺得合理嗎?#覺得不合理的 請打XXX!#覺得這法規很棒很合理的 請打O!政府把我們汽機車減少的排放拿去賣給工廠!不給汽機車排,改換給工廠跟燃煤電廠排!請問這樣我們的空氣品質會變好嗎?如果修殺幼兒一律死刑或修鞭刑的立法效率有這麼好就好了!
汽機車專家介紹新法規,#2020年 驗車新規矩正式上路後,總共有1120萬台的 #10年以上老車去驗車時幾乎是不可能過的(如果你現在開的是8年車,#那2020年時你的車也會變10年車)!因為政府會拿第三、四期的環保標準來驗你的一、二、三期老車!#只要驗三次不過就直接註銷牌照!然後再過十年,政府會不會又更新法規改拿四、五期的環保標準來驗你三期的車?歡迎討論分享。

⬇連結是蔡總統今天公告空汙法正式生效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84621

社長剛剛用社長的 看見新竹 粉絲頁發這影片,#很像有些社友會看不到,所以社長再發一次!
現在一台新機車七、八萬,國產新轎車六、七十萬!小康家庭、弱勢家庭買的起新車嗎?難道未來非高收入的人民,連騎車開車的權利都要被剝奪了嗎?因為根本買不起車!

#現在大家最好別買8年以上的中古車了!大家的老舊汽機車未來也別想賣了!因為2020年後,老車根本不會通過標準?中古車商也不敢跟你收?因為這車未來不能上路的話,他要怎麼賣人?所以大家如果有8年以上的老車,2020年開始可以準備報廢了?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假的。
    環保署表示,加嚴出廠10年以上汽機車排放標準,係指加嚴使用中車輛排放標準(定檢及攔檢),將依空污法規定,視空氣品質需求,分階段、分期程來進行規劃,第一階段將優先管制老舊高污染二行程機車及1、2期柴油車,相關標準在實施之前也將依規定進行草案公告、徵求意見、召開公聽會及研商會等

    出處

    https://enews.epa.gov.tw/enews/fact_NewsPrint.asp?InputTime=1070626180109
    環保署澄清空污法修法有關移動污染源管制之錯誤說法
    6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各位大有為的政府官員…….您們真是好棒棒!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愚民,考驗人民的智商 工廠大煙囪排放的都是可以控制的煙、火力發電廠用的都是乾淨的煤、風力發電等的是不缺電的東北季風,你們這些神隊友無極限的繼續抖掉年底選票吧! 講啥”空汙換抵”……..真是好笑到了極點------突顯自身無能罷了 管不了最嚴重的工廠大煙囪…只能耍耍威風----將責任歸咎於微不足道的小煙囪(將二行程機車趕盡殺絕)………..就算滅了-----空氣會變好???…..您我心知肚明!! 二行程機車已全面停產多年---各部份零件更是取得不易…故剩下少數族群所擁有之二行程機車…皆是車主的寶-細心呵護是一定要的,每年也通過政府環保廢氣標準-也固定繳交稅金 平常更少騎上路…也都非代步車—騎的只是回憶…..保留下來將成為文化資產 試問:一昧的趕盡殺絕----當成政治的籌碼…..您的良心過意的去??? 不得已之下…網路的朋友..將政府此偉大事蹟-德政…..分享至臨近國家……(紛紛表示不可思議)-------丟臉丟到國外 日本還在用相當台灣三期排放標準檢驗車輛---台灣已邁入世界最嚴苛之六期標準….但空汙依舊-----真是值得玩味的問題 (要不要去申請個金氏世界紀錄---讓世界見證台灣偉大的另類奇蹟) 新的空污法政策上路 10年以上燃油車無一倖免 為了生活可以忍 但栽贓老車-誣蔑行徑…只是讓人唾棄 為了政策可不騎….但空汙解決了嗎 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用六期的法驗十年的車 #國外視老車為不可多得的文化資產-台灣視老車為眼中釘..政治籌碼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可怕---砍汙染源最低的來抵換工廠排放 #誰通過空污法第9、36、40條,我們一定號召不會再給該黨或參選人任何機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民進黨系譜 陳真 2020. 12. 15. 去年十月,有位長年定居美國的多年好友來找我,一起吃了飯。隔兩天,她寫信跟我說,她剛剛跟呂秀蓮吃飯,呂秀蓮問她認不認識一個人叫陳真。我朋友說,「我昨天才剛跟陳真吃過飯」。 我並不認識呂秀蓮。呂秀蓮之所以打聽我是因為我剛好在那一天寫了篇文章,她似乎十分認同,叫做《民進黨簡史》,如下: https://bit.ly/3nk0b8Y 這文章流傳很廣,很多人傳來傳去,甚至傳回給我自己。 現在這個黨,名字也叫民進黨,實際上跟1987年解嚴之前那個還未滿一歲的民進黨,基本上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東西,只是名字一樣而已。比方說,如果你叫王小民,隔壁班也有人叫王小民,那並不表示你們就是同一人或兄弟姐妹。 現在這個民進黨,主要掌權者大約有三種人,最大的一群人渣是舊國民黨的黨國餘孽與黑金派系,這是目前掌大權的一群人,例如蔡英文及其周邊那些貪婪無度的豺狼虎豹。 其次是專門割稻尾、「你犧牲我享受」的一些投機份子,包括所謂「新潮流」以及來路不明的美麗島辯護律師群。所謂來路不明,指的是像謝長廷那樣的人,他事實上是舊國民黨時代的調查局特務,臥底黨外。 另外還有一位美麗島辯護律師也是特務,但我個人比較不想批評他,因為我認識他,始終覺得他是個好人。而且,他在生前因為良心不安而自己坦承是特務。他叫江鵬堅,林義雄的辯護律師,負責監視林義雄等人,後來成為民進黨的創黨黨主席以及台權會的創會會長。 施明德曾經說,與其問說美麗島辯護律師哪些人是特務,不如問說,到底有誰不是特務?你想,連一個剛創黨的反對黨之黨主席居然都是黨國特務,你就能想像,真實的政治與你所了解的政治相去有多遠。 不管如何改朝換代,許多黨國文件以及各種政治案件,之所以始終不見天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其實大家都是「自己人」;文件若曝光,民進黨很可能會比國民黨更難看更醜陋。 事實上,大家都是「自己人」,台灣根本不曾存在反對黨,而是同一個黨就像細胞分裂那樣,一再分化重組,其實都來自同一個「胚胎母體」,隨著利益爭奪而產生分合現象。 而且,這還只是內部因素,真正起作用的是背後的殖民者,也就是美國,一手操控這一切分分合合。這就跟許多老闆掌控部屬的手法一樣,分而治之,讓你們彼此內鬥,製造內部分裂,互相爭寵,互打小報告,方便統治與控制。 台灣人很熱衷政治,卻又不願意面對真實的政治,對政治的理解往往極其幼稚可笑;尤其年輕一代,完全就是活在自欺欺人的謊言與低能幻想之中。 藍營支持者素質好一些,但其實也往往令人難以恭維,比方說,其所理解之政治,通常就只是選舉或特定人物之好壞,缺乏對於整個島內政治之內外架構的全盤理解。 廣義的人渣黨的第三種成份尤其不堪入目,不外就是一些尾巴黨側翼,政二代、網紅、小丑混混、覺青或什麼社運、學運大腸花之類的小癟三,不學有術,滿口漂亮話,渾身上下充滿演藝細胞。 呂秀蓮雖然在幾年前因理念不合,「告別」了民進黨,但她其實仍保有黨籍。她是目前這個民進黨裏頭屈指可數的正直人士。當然,我不是用一種很高的標準來定義「正直」,但她好歹在一些大方向上仍然重視某種基本是非。 呂秀蓮說得對,台灣人長年以來被美國人如此予取予求,把台灣打造成一個擁有全世界飛彈密度最高的反中第一線軍事基地,充當美國人的炮灰;一方面讓美國人長年吸血啃骨,一方面還得為美國人充當攻擊大陸的人肉炸彈,這就是台灣人所渴望的偉大民主政治嗎? 這樣一個事關島嶼兩千三百萬人生死存亡的基本真相,在島內卻幾乎完全消音,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毫無意義的低能八卦或枝枝節節,甚至是一些什麼女神的髮型,或是哪個人渣或網紅嗆了誰、酸了誰之類。這就是你所引以為榮的偉大民主政治?真的是自欺欺人到極點。 我常感納悶,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封閉如此低能反智的社會?!真是很難想像。一定要搞到像南斯拉夫內戰那樣兄弟相殘、屍橫遍野,然後台灣人才會意識到政治是如此醜陋與卑劣嗎? 你真的不知道人渣們是如何在掏空台灣?你真的不知道人渣們是如何以卑鄙手段迅速掠奪巨額錢財、奪權卡位?你真的不知道人渣們每天是如何過日子?我們一般人生活是如何辛苦,但我們一生的辛苦所得,卻只是人渣們在酒店裏喬事玩女人一夜春風之所得的一個零頭。 台灣政治墮落骯髒到這種地步,你真的都不在乎?依然傻傻地每天叫囂什麼民主自由,叫囂仇中反華?難道你真的不知道誰才是你的敵人?難道你真的不知道誰長年以來吸你的血啃你的骨頭做你的主子、對你頤指氣使把你當狗看待?難道你真的不知道誰才是每年讓你賺取數千億、一心想要善待你的良善骨肉同胞? 好吧,就算你過去真的都不知道,難道你的理性能力與智商,從今而後,依舊無能辨明基本是非善惡與真相?一方面,拼命仇視善待你的對岸親人,一方面卻又以充當敵人的狗為榮,甚至充當長年奴役你剝削你的敵人之砲灰,去攻擊你自己的親人骨肉? 它媽的台灣人真的是腦子進了水,連最簡單的基本是非之分辨能力都缺乏。羅素說得對,人類智商的低落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更是島内最大的問題。你面對的是一大群智能低落的綠蛆,連大腦都不存在。 你畢竟不可能教導一隻蛆認識是非,你只能期待那些理性能力與道德能力一息尚存者,揚棄荒唐妄想,面對真實世界,展現做為一個人應有的最基本的理性素質與道德能力,撥雲見月,抑惡揚善,為維護你我及全體下一代的生存福祉,奮力一博。 ===================== 【Yahoo論壇/呂秀蓮】美麗島或軍艦島? 呂秀蓮 2020年12月15日 作者為中華民國前副總統 出處:https://bit.ly/3npSxK8 「時代雜誌」(Time)最新一期的封面用紅色X打在2020字面上,標示今年是最壞的年度。然而這個庚子歹年冬,恰是台灣的豐收年。 一因美中貿易戰,直接受惠了台商,二因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唯獨台灣安然無恙。近日蔡英文總統因而獲得國際許多獎讚,台灣與有榮焉。 但是,當AIT處長公開宣布,川普總統在卸任前卯勁促銷武器,台灣成為全球No.1的軍火客戶時,不知您是否同感驕傲? 美國過去以世界警察自居,以維持全球霸權。但川普總統不願當警察,只想當國際「保全」,因此凡需要美國保護的國家,通通要付保護費,卻也因此讓美國的「世界老大」地位逐漸褪色。 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41年間美國先後對台軍售103次,但川普總統任期內就批售10次,總計美金181億,折合台幣5,400億。主要在2020年,共有5批,總價118億,台幣3,422億。AIT台北代表處處長還公開宣稱,台灣是美國軍火的全球最大客戶! 話才說完,12月7日美國防部又宣布,再將一批2.8億美元,台幣80億的「野戰資訊通信系統」(FICS)軍售案知會國會,致使川普對台軍售增至11批,總價超過台幣5,480億。 被列為全球軍火客戶第一名,絕不代表台灣很有錢,而是台灣已處在全球最危險的戰爭邊緣! 台灣歷任總統對美軍購「每年平均總額」 2017年:3192億 2018年:3231億 2019年:3404億 2020年:3512億 2020:戰雲密佈 根據國防部長嚴德發在立法院報告,從今年年初到10月6日,中國解放軍軍機擾我空域高達1710架次,共機入侵我西南空域217架次,挑釁台灣海峽中線49架次。 為因應共機侵擾,我空軍派出2792架次,海上偵巡兵力7531艘次,執行偵蒐及驅離任務,空軍因此耗費255億元,海勤亦增加57億。很顯然,共軍已對台灣進行國防資源的「消耗戰」。 此外,共軍明目張膽的行動,意在否定海峽中線,並重劃南海防空識別區。共軍飛越海峽中線頻率增高,造成「台灣海峽為中國內海」的事實,目的是達到「一中內海化」的戰略目標。 至於共軍每天飛擾我西南海域,為了打造中國的「南海防空識別區」,阻絕國際機艦自由航行南海及巴士海峽。共軍正在積極執行「灰色戰略」,兩岸雖未正式開戰,實已進入準戰爭階段。 當然,美國並未放縱中共軍事行動,而是跟共軍亦步亦趨,如影隨形。根據中國軍方統計,美國在2020這一年度,上半年也出動3千架次的不同軍機,以及60餘艘次各型航母和軍艦巡弋南海,使台海與南海戰雲密佈,劍拔弩張。 2021國防預算 立法院最近通過2021年國防預算共3,668億,加上新式戰機預算290億,連同非營業特種基金576億,整體國防預算規模4,534億元,佔國民生產總額GDP的2.36%,但美國要求台灣國防預算應達3%。如此,全民最直接需要的民生福利、環保衛生、文化教育及疫情造成的產業紓困等經費,自然受到排擠。 2021財政赤字 蔡政府主政之下,台灣多有錢?由於疫情紓困及戰情緊張,影響經濟發展,明年度國家總預算,歲入2兆450億,歲出2兆1,615億,與2020年比較,歲入減少620億,歲出增加839億元,一來一往,國家總預算短絀1,165億元。 加上特別預算2,931億,以及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6兆1,337億,政府財政赤字高達6兆5,942億元,以台灣2360萬男女老幼平均算來,每人平均負債26萬元! 美台軍售的關鍵因素不外乎:1. 國際及兩岸情勢,2. 美國歷任總統的對華與對台政策,3. 台灣朝野的統獨意識。軍事買賣的交易從未公開,也未受嚴格的監督,國民黨主政時期,幾度動搖國本的軍火舞弊,國人記憶猶新。阿扁執政末期,冒出鐽震案疑雲。蔡政府也有幾件不尋常的軍購案,包括不只一次,華府宣布軍售,我們的國防部卻毫無所悉,也未敢抗拒。而且美方開價,我方照單全收,但總統府與外交部對於華府的任何宣示,一律表達感謝,再感謝。 值得注意的是,購買軍事武器不是一手給錢,另手交貨那麼簡單俐落的事。以F-16戰機為例,我方早在1980年代就申購,直到1992年美國才批准售台150架F-16戰機,1997年才拿到第一批戰機。其實這回我們想要F-35最先進戰機,但美方只願給F-16V改良式戰機。 川普任內前7次售台軍火132.74億美元,而最近兩個月內又火速批准4次共計50.6億美元的武器,這些軍火預估最快也要5~7年才能交貨。可見美國批准軍售,未必保得了台灣,還得老天爺保佑,這幾年不要開戰。 更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的國防部長及國安顧問等高官,在誇讚台灣的同時,往往會貼上一個標籤:台灣戰略地位重要,民主好棒棒,應該打造台灣成為「刺蝟」、「豪豬」或銅牆鐵壁般的「軍事堡壘」。 但是,對於數十年來用身家性命拼搏民主自由的各界先進而言,他們所追求的台灣應該是和平美麗島,絕非砲聲連連的軍艦島吧?想必國人同胞也該如此。 近年來隨著神秘龐大的AIT新館成立,AIT處長在台灣的媒體曝光率僅次於行政院院長。美國軍艦出沒台灣周遭,高雄港、清泉崗會否入駐美國軍隊?國人或許不在乎,人民解放軍可是虎視眈眈。 越來越接近戰爭邊緣的台灣,我們還要容忍「國防不透明,國安總統一肩扛」的鴕鳥或溫水煮青蛙戰略嗎?我們還要繼續仇中,升高敵意與危機嗎?我們不能親美友中及日韓,以預防戰爭,投資和平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由於沒#標題被刪文,故重貼一次,並追加補上Q12物價與最低薪資的關係。 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以致被刪文造成各位的留言都因此消失,而未能回應所有人。 -- 最近因為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的流言滿天飛,所以我想回應一些常見的謬論。 為了避免影響到各位的獨立思考,我必須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一例一休,並主張周休二日,以及增加勞工休假天數的。 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文後,不論你原先支持與否,最終都能在思考後得到和我相同的結論。 以下我將以Q&A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我的想法。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我不會用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搞混大家,或是給出一大堆到處查得到的資料,我只單純地用簡單的邏輯和一點點加減乘除的數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讀完此文。 --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不需要用複雜的經濟模型,不需要專家學者背書,一例一休的錯誤其實很明顯。 請想像一個未來世界,人們過著舒適便捷的生活的未來世界。 請問你在這個世界裡,看到的是什麼? 是機器取代人力,為人類做牛做馬,讓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休三天假,賺的錢不但夠生活開支,還能買房買車跟出國旅遊? 還是人類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不僅沒有休假,賺的錢就連糊口都有困難? 那麼,你再反過來看現在政府的政策,你覺得一例一休跟砍假是朝哪一個方向走? 方向對了,就算慢慢走,遲早都會走到;但方向錯了,就只會走向地獄的深淵。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假期、更高的薪水,但這必須要透過周休二日和增加假日才能得到,一例一休和砍假則是背道而馳,讓大家走向每天做到死的窮忙深淵。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休假少的問題,會發現它和低工資是息息相關的。 簡單地說,兩個勞工若每個人做1.5人份的工作,就代表資方可以少付出一個工作的薪資,也代表多一個人失業。 透過長期加班去扭曲勞資市場供需,會造成勞工的需求下降,而在勞工的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浮於事,勞工的薪資就難以成長。 以台灣1,150萬勞工來說,就算每人僅做1.2人份的工作,也會造成230萬人沒有工作,比台灣總失業人口46萬人還要高。 若按照主計處的平均月薪$45K來算,那就是每個月讓勞工贈送$1,035億(230萬人x$45K)的利潤給資方,相當等於每人每月少領$9,000($1,035億/1,150萬人)的薪水。 這也正是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薪資20年來負成長,在每天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時,卻總是有土豪買豪宅名車不手軟。 --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台灣的經濟差從來都不是因為勞動成本過高或是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重點在於,台灣一直陷於產業難以升級的狀態。 到底什麼是產業升級?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科技代替人力去提高產能和品質,再把釋放出來的人力轉作研發跟設計,創造更多更新更進步的產品。 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體認到的都不是這個,它們眼中的產業升級方式是砍人加工時來衝淨利,所以,台灣企業逐漸衰弱,陷入惡性循環。 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的議題,就是思維模式上的爭鬥。 在這個時代,產業模式已經從勞力密集,轉變為知識密集,意思是,員工的績效不再以工時為依歸,而是著重在於各種創新的想法與方式。 在未來,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生產類和服務類的工作,而人力的價值則取決於創新和發明,或是一些軟性的技能,如領導,行銷,銷售等等。 在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員工不是勞力,而是資產。 一組10人頂尖工程師工作80天的效果,可以抵上一組10人勞工8000天的勞動。 人才的有效使用,會隨著知識經濟的轉型,而發揮科技上的乘數效應。 但問題來了,台灣的老闆心裡想的是,那我如果讓工程師工作800天,不就賺了10倍嗎? 反正肝爆了,過勞死了就再換一批,我有源源不絕的工程師可以用嘛! 可是,並不是每項資產的產值跟耐久度都一樣。 有些神器的可能屬性超高,但一周只有40小時的耐久度;而一些白裝屬性不怎麼樣,但一周卻有80小時的耐久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你把資本當成消耗品,你就會完蛋。 你不可能把神器當白裝用到爛,也不可能把白裝拿來打Boss,這是一定的trade-off。 台灣的老闆想的剛好相反,他們會不斷地逼著神器做久一點,再逼著白裝做神器做的事,結果兩個都被搞到報廢了,再來說台灣沒人才,年輕人吃不得苦,都是爛草莓。 而老闆亂搞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台灣企業最被詬病的三流管理。 給你最優秀的人才,你也能用成廢才,這是領導的無能,不是員工。 於是有機會出走的人才跑了,沒機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才被耗損殆盡,神器都發揮不出白裝的屬性。 歸根究底,是台灣的經濟過於封閉,過於保護資方。 老闆可以加班不給薪、過勞不負責、請產假就開除、污染環境只繳小罰款,黑心食品罰錢關幾年就OK,更不用說普遍性地不開發票和逃漏稅。 上一個世代的經營者用過時的思維,不斷地去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他們在政府的保護傘上,依託著關稅壁壘跟從未被嚴格執行的法令,過著不用競爭就能賺錢的閒適生活,就好像炒房地產一樣,買了放著就可以賺錢,啥都不用做,多好? 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逼迫老闆去改變,所以要把員工該休的假都還給他們。 人力成本增加,會逼只想發懶不動的老闆去思考怎麼用科技去取代人力,就像歐洲一樣,人力貴到爆,所以大量使用機器生產,品質效果產能都提升。 而被閒置的人力被投入在新資源的開發,或被重新釋放到勞動市場,公司反而能減重,提高獲利。 與此同時,勞動市場也會更加競爭,人力必須要進一步地打磨自己,變成更有價值的人才,而不僅僅只是做端盤子這種業務而已。 人力品質的提升,將會增加新創公司的可能,並且讓公司能更輕易取得更優秀的人才,汰換不適任的舊人,變得更有競爭力。 因此,加薪和加假只會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過時和無效率的公司從市場上清出去,而不會讓所有公司都倒光。 相對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勞工,都能因此而獲利。 --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請政府規定每日最低工時是16小時,每年只準放一天假,再將最低工資降為每小時$1,這樣對經濟最好呢? 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假日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時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資標準? 合理這兩個字真的很難定義,也許是周休二日,每日8小時工時,每小時$140工資;也許是周休三日,每日6小時工時,每小時$180工資。 但無論如何,就現有的統計數據及世界先進國家的勞動標準來看,我們至少都應該能判斷,以目前台灣的假日數,工時長度,跟薪資厚度是完全糟到不合理的對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放假有錯? 事實上,多放假並不會讓經濟變差,公司與勞工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勞工爽到了,公司是可以獲益的。 今天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短期看起來好像公司爽到了,勞工虧死了,但長期來講,對整個國家反而是有害無益。 你累到沒力氣動會有空去交友娛樂嗎?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一堆社會問題發生! 你累到爆會想去戀愛結婚生小孩嗎?所以生育率低,誰敢生啊? 你累到一身病要不要去看醫生啊?所以健保快掛了! 你累到不想出門那旅遊觀光業有錢賺嗎?所以一沒陸客一堆旅行社跟餐飲業都GG了! 放假是為了促進經濟,只有利用金錢的乘數效應來提高消費,企業才能增加營收。 今天你賺$1,000,但沒時間出門去花,$1,000對國家來講就只是$1,000的GDP。 但如果你把$1,000拿去作按摩,按摩師再把$1,000拿去吃大餐,餐廳老闆再把$1,000拿去買書,這樣$1,000的收入,就能創造出$3,000的乘數效應! 那麼,以台灣人愛存錢的個性,就算有多的錢也就是存銀行,不見得會拿來消費,這樣對經濟也不會有幫助啊!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儲蓄本身即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 當你把錢存進銀行時,銀行會將錢貸給企業或個人,或者是拿去作一些保守型的貨幣市場投資。 你的房貸,車貸,還有無數企業貸款,都不是憑空生出來,而是儲蓄戶存進去的。 因此只要提升薪資水準,可支配收入上升,即便不拿來直接消費,也會促進經濟發展 總言之,如果政府只能單純地去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產值損失,而不能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那是政府的失職。 --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單純以政院版本來說,它們預估一例一休最多增加476億的人事成本,我們不用複雜的數學 就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簡化這個問題。 根據104年5月的統計 全台中小企業共有1,380,000家左右,而中小企業的勞工只佔了勞動人口的78%(請參閱中小企業處統計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559&ctNode=689&mp=1)。 $47,600,000,000 x 78% / 1,380,000 / 12 = $2,242,換言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一個月平均僅會增加$2,242的成本,看起來其實不太多。 與此同時,統計中的中小企業的累積年收入是$11,803,100,000,000,而$11,803,100,000,000 / 1,380,000 / 12 = $712,748,也就是說平均每間中小企業的月營業額在$712,748左右。 假設這些企業都活得很慘,只有3%的淨利,$712,748 x 3% = $21,382,也就是每個月公司的股東只賺到$21,382,而$2,242 / $21,382 = 10%的淨利。 這樣的計算非常保守,因為多數中小企業主如果每月只賺了$21,382,比最低工資都還不如,那他們應該去超商打工,而不是繼續開公司。 即便在這樣保守的假設下,大多數的公司只是面臨淨利減少的問題,而不是死亡,更不用說多數中小企業有著逃漏稅的陋習,實際淨利最少可往上再加5%... --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這個假設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當部份企業退出市場後,消費者的需求仍舊存在。 簡單來說,今天如果7-11倒閉了,大家就會到全家,萊爾富,跟OK去買,於是其他三家超商就會開更多店,招聘更多人。 企業退出市場,會為同業空出市場空間,使其得到業務成長的機會,而它們的成長則會反過來創造工作。 要瞭解這樣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為什麼人力成本的提高會造成部份公司的倒閉? 今天新政策一公佈,所有企業都增加了20%的人力成本,但公司A輕鬆吃下成本並遊刃有餘,可公司B卻倒了。 這代表公司B本身的結構跟運作效率未能最優化,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無法與公司A匹敵。 真正殺死公司B的是它錯誤的結構跟低落的效率,使得它被公司A擊殺,而不是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 假如今天是所有公司都同時死亡,我們才能說人力成本的提高殺死了所有企業。 但所有公司都死了嗎?沒有! 所以公司B不能怪罪政府,而是應該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打不贏同業。 --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提供工作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需求。 今天如果每個人都需要手機,就算HTC死了,也會有HTD,HTE,HTF等等來承接市場。 這些新公司同樣會需要人力來開展它們的業務,這也代表新的工作。 因此,清洗掉產業中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對於消費者跟社會會有正面的幫助。 它不僅洗掉了糟糕的公司,也洗掉了能力不佳或不敷使用的員工(因為優秀員工再就業很容易)。 事實上,要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先迫使被過度保護的企業主升級自己的公司,加薪加假減工時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透過提高公司的人力成本,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促進產業升級,用機器代替人力。 聽起來似乎有很多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技能不足的人會因此而失業,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教育不足,或年紀大難以轉行,但就算不那麼做,當國外的機器人開始進口時,這些人仍舊會被產業所淘汰。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大量地開放外資進入台灣,移除關稅壁壘,將缺乏競爭力的公司驅逐出市場,並讓更有效率的公司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和產品,使得物價更便宜,消費力更強。 比方說汽機車,如果我們移除高達40%~100%關稅,讓外企進來,今天大家買機車,一台就不會要價8萬,而是4~5萬;買汽車就不會一台100萬,而是一台50~60萬。 省下來的錢,就會變成額外的消費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富裕。 是的,有些不好的公司,被過度保護的老闆會因此倒閉失業,但這對整個國家都是好事! --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十多年前,Nike在東南亞外包生產線的工廠剝削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卻每天僅支付大約兩塊美金。 與此同時,還僱用童工,並任由員工在高化學污染的環境下不受保護地工作。 但很有趣的是,Nike大多數的行為在這些國家是合法的,甚至只需要支付很小很小一筆罰款就能繼續非法下去,儘管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這些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那麼,按照市場機制的邏輯,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的員工日薪僅$70台幣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員工很不滿,他們可以直接離職,讓老闆被淘汰掉,而不是任由老闆剝削? 而即便Nike每雙鞋能賺取數千台幣的利潤,這些工廠生產線的員工,也沒有資格要求老闆賺少一些,因為是市場機制決定了他們的薪酬和工時,不爽做就不要做? 經濟及商業運作是必須被監管的,因為企業的本質是在合法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去贏利,它們行事的底限是法律,不是道德。 因此,符合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整體社會最大的利益。 比方說,企業可以在災難來臨前大肆屯積食物飲水,等災難過後用數倍的價格賣給災民賺國難財。 再比方說,企業之間可以聯合哄抬價格,迫使民眾用高價購買,賺取更高利益。 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企業的利益,但對大眾則是不利的。 所以,世界上才會有限制碳排放的環保法案,會有限制獨佔市場的反托拉斯條款等等,去保護大眾的利益不被企業吞噬。 台灣所遇到的勞資問題亦是如此! 首先,多數公司並未遵從勞基法,不允許員工組成工會,而且存在很多法令問題如環保方面,稅務方面等等。 同時,台灣有著大量的關稅避壘,如先前有提過的汽機車,讓台灣公司能不用面對外資競爭。 最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外國人士來台工作,以及外資招商上做了很多限制,讓國家成為一個外資沙漠。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對於勞工極不公平,且不友善的環境。 換言之,自由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自由”是不存在的。 而最鄉愿的想法”好人有好報,不道德的壞公司會自己死掉”,也不過是天方夜譚。 多數台灣公司便是利用這樣的環境來榨取勞工應得的報酬,就如同Nike對東南亞勞工一樣。 現在,Nike仍舊活得好好的,就像Apple跟Samsung也都有無數血汗工廠運作中,卻仍舊有無數消費者支持它們的產品一樣。 --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給假跟升薪資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那麼不給又不升難道就會促進經濟發展嗎? 甚至是保持現狀,就能促進經濟發展?事實證明都是不可能的! 台灣從來都不是員工的福利太多,而是太少。 美國薪資是我們三倍以上,勞工可組工會,最低薪資比我們高兩倍以上,但它仍舊是最強大的經濟體。 不管是在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歐洲國家,勞工的福利待遇只比我國更好,但我們的經濟跟科研實力卻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 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是我們假放太多嗎? 是我們薪資太高嗎? 都不是!重點是生產力,而不是假日有多少或薪水有多低。 生產力的提升,是靠科技,不是人力。 今天你的工作如果是組手機,你就算找了100人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生產力也比不過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台灣一直用製造商的角度去看經濟,除了極少數的高科技企業,多數公司都遲遲未能做到將勞力密集升級成知識密集,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贏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依賴低價搶市場。 而惡劣的勞動環境正是讓不思進取的企業,利用對於勞工的剝削,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因此增加人力成本,迫使企業改革,絕對是必要之惡。 我們的國家,有著最優秀的人才,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但政府和業界卻只會把大量優秀人才都逼出台灣後,再到國外哭喊著要他們回去領1/3的薪水做到死來報效國家。 正所謂故土難離,要是有機會,很多優秀的台灣人都想回家鄉工作。 但是頂尖的工程師從教育,培訓,到實戰經驗,要投入千萬的成本;要把一個人培養到能讀出頂尖名校的MBA,至少也要千萬的投資。 這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薪資,台灣有多少老闆能開出global pay請得起他們? 就算請得起,又有多少的台灣老闆能夠接受員工比自己優秀,用得起他們呢? --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請換個角度想,今天假設你的月收入3萬,每月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換言之,你每月存$6,000。 如果薪資成長50%,而物價同樣成長50%,每月仍舊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那麼$30,000 x (1+50%) x (1-80%) = $9,000,每月存的就變成$9,000了,雖然購買力是一樣的,但實際領到的金額卻是不一樣的。 而多出來的錢,你可以到國外旅遊時,在購買力更弱(東南亞/中南美/東歐/中亞)或是貨幣走跌(日本/歐元國家)的國家使用。 再者,物價成長的幅度會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而被抑制。 今天假如每支手機賣$22,000,台廠因為加假跟加薪而將售價上調為$33,000,但海外的手機廠如Apple,,Sony,,Samsung,,LG,,華為,,小米等等,可能由於生產線不在台灣而不受影響,選擇繼續維持在$22,000,或者是低於50%的漲幅,來增加市佔率。 也就是說,區域性的物價變動,會因為國際市場的供需而有所限制。 但是,政府在調漲薪資,增加假期的同時,必須要開放貿易,引入外企競爭,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來保障國民的利益,這樣薪資的成長才會變得有感。 因此請將加薪跟加假當作是勞動環境改善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再者,物價的上漲,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的增加,而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 ,以及資方對利潤的需求 。 公司會試圖把自己的商品賣得越貴越好,來爭取最高的利益,唯一阻止他們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其他競爭者的訂價。 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加假或加薪,公司都會找理由去調高售價,反正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理由總是充份的。 可問題在於,台灣的公司漲價往往是用哄抬的方式,也就是一家漲,其他家就跟著漲。 哪怕只增加它們1%成本的政策,它們也會漲個10%來因應,所以身為消費者的勞工受到低薪和高消的雙重夾擊,難以脫身。 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只是加薪加假,應該要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用市場的力量將不良的廠商消滅,讓更便宜的商品進入台灣,使消費者能有所選擇,不受這些不良廠商的箝制。 --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無數人想到高物價的美國工作,而不是美國人瘋狂地往台灣跑? 這種說法是一個很多台灣老闆慣用的理論,但這樣思考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第一,高收入國家並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有更高的物價。 比方說美國跟加拿大的牛奶比台灣便宜,西班牙的超市裡許多商品都跟台灣價格差不多或是更便宜。 可是像是車子,房子等重要高單價的商品,台灣的貴卻是全球名列前茅,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可支配收入因為這些高單價商品的排擠而大幅縮水,為了用台灣的薪資水準去買比美國更貴的房和車,許多台灣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這些錢原本是可以用在生活支出的。 民生用品的物價可以透過進口來平抑,但房地產這種重大支出,只能透過加稅、限制貸款等有限的手段來調控,這才是讓多數台灣人痛苦的主因。 如果你一個月能少繳$5,000的房貸或房租,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不是嗎? 第二,今天如果在台灣月薪5萬,但在美國可以賺三倍,也就是15萬,而兩地的物價也如同樣相差3倍。 同一個人假設每月花費佔去60%,那麼在台灣他每月可存2萬,但在美國他每月可存6萬。 人家一個月存的錢,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就算美國物價高,可是多出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我在美國工作20年,我就能用存下的錢回台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過上40年的好日子,但你在台灣工作20年存下的錢,卻只能讓你在美國不用工作地過上4年多,外國薪水高但物價高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這是錯誤的想法,除了先前所說的刺激消費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對於企業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勞工的工作效率會上升,離職率會下降,能夠加強公司的生產力,並大幅減少公司未來僱用新人的培訓成本。 再者,人事成本的增加會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公司能夠趁機取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用更高的營業額來減少人事成本的衝擊,同時未來在定價上也會因競爭者的減少而更有彈性,獲得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高人力成本會使產業的進入門檻變高,有效地減少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並且避免公司員工流入新競爭者的公司,拉走自己的客戶和資源。 短期上來說,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事成本的問題,並重新調整人力配置,但長期來講,企業也能因此而得益。 加薪、減工時、周休二日並不是一種對於員工的施捨,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對員工的付出,而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必須去做才能生存的轉變。 --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首先,最低薪資的存在,是為了給企業一個起薪標準,也是為了給國內勞工一個最低的議價底線,避免他們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損失過多的權益,讓人就算再不會談薪資,談到的結果還是能讓人勉強過生活。 比方說,一家公司知道分析師在業內的平均薪資約$30K,但他們只能開$15K去求才,但來應徵的人不見得知道$30K是平均,於是接受了$15K,因此反而拉低了業內的平均薪資。 其他企業發現後決定跟進減薪,就跟漲價一樣,不見得是因為成本提高,而僅是為了哄抬價格,進而造成整體薪資向下沉淪,將非常態的薪資變成了常態的薪資。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是現今社會的常態。 假設今天你是位高收入的醫生好了,你可以確定你的收入跟你其他醫生同事是相同的水平嗎? 有沒有可能你的同事做的比你少,甚至學經歷比你差,但比你每月多領上千元的薪水? 在你議薪時,你是否已經知道整個產業的薪資,各個醫院的薪資? 你所知的薪資資訊,是否能讓你完全判斷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值什麼價碼? 如果你無法保證你都知道這些資訊,那就代表薪資本身在勞工之間就是不透明的。 經濟學有很多假設是基於完全競爭,或是資訊完全流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不見得存在,一旦資訊不對稱,就會創造出套利的空間。 與此同時,最低薪資也是一個保障,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留學,進而就業。 台灣同樣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因素,或許是天災,或許是人禍,導致家道中落而無法進修。 這不代表這些人是沒有能力的,也不代表它們應該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假設今天你發生了意外,失去了雙眼,再也無法看診,或是做高收入的工作,你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