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個月前
電動車的鋰電池很容易自燃千萬不要提著進去密閉空間或家裡!真的非常的危險!請轉告家人和朋友!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電動車電池在正常使用下,除非電池有摔到,否則帶著電池進入電梯不會有風險。鋰電池失火會自身進行化學反應持續燃燒,滅火需較長時間,但可阻斷火源,並非無法撲滅。使用上只要注意:合格電池與充電器、不要充電太久、充電時有人等原則,就能避免意外。


    影片電動車自爆,多數是在中國所真實發生事件,自

    出處

    https://education.tfc-taiwan.org.tw/articles/769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機車的鋰電池有熱失控導致爆炸燃燒的問題,影片中受害者在密閉空間,無法逃離導致的悲劇⋯⋯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個月前
  • (!)(!)(!) 有在用電動車的朋友請注意 ❤️不要帶著電池進入密閉空間喔!二秒內完全來不及逃出,寧願走樓梯上下樓。 ❤️搭電梯的人,看到有拿電池的人可以提醒,也要避開,不要同時搭乘。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個月前
  • (*)僅供參考~電動車雖然是趨勢…但是逃生困難啊?! ■ 特斯拉火燒車事件 7月22日爆出藝人林志穎駕駛特斯拉自撞火燒車事件,當電動車發生事故時,鋰電池模組發生爆炸,火勢強烈很難撲滅,原因到底是什麼? 鋰電池中的鋰化學性質活躍,是易燃物質,一旦和空氣接觸就會跟空氣中的水,發生猛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的氫氣,並釋放出熱能,極易引起燃燒和爆炸,但鋰電池正負極間有一層隔離膜,可以防止電池短路,加上電池平時都是密封的,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是相當安全的。 如果發生意外嚴重碰撞使電池保護膜破裂,接觸空氣後爆炸燃燒,表面溫度甚至會高達400-500度,這是因為電池中的電解質著火,進而點燃更多電解質,使火勢難以被撲滅,甚至會釋放出有毒氣體。 今年6月加州有輛停在廢車場排定報廢的 Model S,突然自燃,滅火後又不斷復燃,消防隊最後只好就地挖一個坑,把車子放進去,灌滿水耗費約 1.7萬公升的水,才撲滅火勢。特斯拉的緊急回應指南也提到,若電池著火、高溫燃燒,必須使用大量的水冷卻電池,可能需要約 1.1萬公升的的水直接噴灑在電池上,且可能需要 24小時才能完全熄滅。 ■電動車的心臟 整台電動車零配件的成本組成,電池模組占比最高達 35%至 40%,而正極材料是電化學性能的決定性因素,攸關電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占電動車電池材料成本比重約30%到40%。 特斯拉原本使用三元鋰電池,2021年底特斯拉宣布全球標準車款改用磷酸鋰鐵電池(LFP),兩種電池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其實主要差異的地方就是使用的正極材料不一樣,三元鋰電池的「三元」指的是包含鎳、鈷、錳或鎳、鈷、鋁3種金屬元素的聚合物, 三種元素的混合比例不同,影響電池成本與電化學性質。 磷酸鋰鐵作為正極材料電池跟三元電池相比,磷酸鋰鐵電池安全性高、循環壽命更長,理論壽命可達 7-8年,生產成本較低、但缺點是能量密度較低、重量較重,續航力較差,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較差、元素有毒、鈷、鎳等價格波動大、偏高、且礦藏量較有限。 ■兩種電池各有所長 2021年的磷酸鐵鋰電池產量佔中國動力電池總產量的57%,受特斯拉青睞押寶後,磷酸鋰鐵電池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市佔,根據路透社報導,有超過12家公司正考慮未來3年,在美國和歐洲成立磷酸鐵鋰電池及元件工廠。 三元電池技術也不斷提升,特斯拉新一代的 4680電池(新一代的三元電池) ,正極材料將會減少對鈷的用量,轉而提高鎳的比例,負極材料的選用上,也將推出矽基來取代石墨,與現行Model 3使用的2170電池相比體積大了2倍、電池容量提升5倍、續航力提高16%、輸出功率提升6倍,充電速度更快、製造成本為 2170的一半! 根據最新消息,Panasonic電池事業公司「Panasonic Energy」7月14日宣佈將在堪薩斯州興建EV電池新工廠,投資額40億美元(約5,500億日圓),預估最高將雇用約4,000名員工。表示 4680電池在技術面已獲得一定的成效,即將投入量產。 兩種電池各有優缺點,磷酸鋰鐵電安全性高、成本低適用於平價車款,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續航力長、成本高,適用於高階車款,短期來看很難說誰取代誰!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心中自有一把尺! ■電池相關廠商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與隔離膜四材料所組成,台股相關廠商:正極材料:4739康普、4721美琪瑪、5227立凱、8038長園科。負極材料:1723榮碳、3691碩禾、6555榮碳。電解液:1303台塑、6509聚和。隔離膜:8215明基材。 鴻海砸 6.5億入股負極材料廠榮碳、砸 10億入股正極材料廠碩禾,預計將投入新台幣60億元,聚焦在磷酸鋰鐵電池芯,目標2024年第1季量產,產能超過1GWh。 台塑集團七月宣佈兩階段投入新台幣160億元,將在彰化興建磷酸鋰鐵電池芯廠,第一階段投60億元,預計2024年量產,規模 2.1GWh,第二階段投 100億元,2025興建2027量產,目標規模 2.9GWh。 未來不管電動車或者再生能源都需要龐大的儲能系統,其中以鋰電池占8成以上,為市場主流技術。2021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量為303GWh,2030年將超越1200GWh,增至4倍以上,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據工研院統計,全球充電電池產值在去年達到近950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千億美元,研調機構SNE更估算,去年電動車市場大爆發,交車量成長逾一倍,造成關鍵零組件-鋰電池明年起將供不應求,並一路持續到2030年,這樣的長線趨勢值得大家進一步研究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今天讓你們多讀一些........ " 特斯拉的秘密” 電動馬達和內燃機引擎都是古老的科技,但過去一百多年,人類選擇了內燃機搭配汽油作為主要的陸上運輸模式,一百多年的發展下來,引擎因此成為相當精密的產業,工業成熟度很高,但內燃機現在面臨Clayton Christensen說的「破壞性創新」,將被一個相對比較低等的科技,給徹底的破壞。 破壞性創新的特點是「低一點」的科技,因為生產成本的下降,而得以吃掉比較高科技的產品市場。內燃機加上油箱,就是汽油車的動力系統,而馬達加上電池,則是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內燃機引擎因為經過一個世紀以來的開發,已經沒有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而油箱基本上不佔任何生產成本,所以也沒有什麼成本下降的空間。但馬達加上電池,卻有很大的空間。馬達也許像引擎一樣古老,但大電量的電池,卻是「新科技」,一個不斷地還在更新進程的新科技。隨著電動車的需求增加,投入電池開發、生產的新創事業,不計其數,因為有利可圖,進而趨動更多人投入開發。 特斯拉的電池很貴,一開始的Roadster,因為技術不成熟,所以有提供客戶換電池的服務,要價一萬二千美金。現在的特斯拉,電池保固八年,所以幾乎都還沒有客人需要換電池。馬斯克說,再過幾年,電池模組大概可以賣5千到7千美金。這才約十年的工夫,價格就砍下這麼多,而且這個比較便宜的電池,壽命還比較長,充電比較快,安全性也比較高,而且容量還更大。而且電池的開發,不純只為電動車。除了電子產品需要鋰電池外,一旦鋰電池成本再降下來,家家戶戶都會裝上一顆大電池,離峰時充電,尖峰時放電,搭配綠色能源生產,電池會徹底改變家戶使用電力的方式。而更成熟的電池科技,又會回頭過來,降低電動車的成本。這個正向回饋的機制,不但內燃機產業沒有,連燃料電池也沒有。有人用的東西,才會有誘因開發更便宜的產品。 這個資本主義的精神,厲害到連天然資源的稀缺,都可以想辦法克服。原先鋰電池的量產,有一個大關卡是稀土金屬「鈷」的使用,電池裡,鈷的價值比鋰還高,但鈷的產量很少。馬斯克在今年有一場重頭秀,叫做「電池日Battery Day」,很多專家都預期,特斯拉將會發佈和中國廠家「寧德時代」的共同研發成果,不用鈷的電池。特斯拉真的達到不用,甚至只是少用,鈷元素,那電池成本的下降速度就更快,會更快拉平和內燃機車的成本差距。 彭博的一個報告估算,現在電動車的製造成本,大約有近四成是在電池身上,五年內,就會降到三成以內,到時電動車和內燃機的成本就會拉平。 而電池以外的差別,還有很多。舉例來說,電池馬達和引擎以外的傳動系統(drivetrain),原理也不盡相同。據估算,馬達大概只需20個部件,而內燃機要200個。而這十倍的用料差別,影響很多層面,因為差別不只在數目而已。內燃機就是進行不斷爆炸式的燃燒汽油,進油、進氣、點火、爆炸、排氣的循環不斷地進行,過程複雜且傷害零件,所以要潤滑、要過濾氣體,廢氣還要觸媒轉換,每一個零件,都有故障的可能。 2015年有一個調查,全美汽車維修的前十五項熱門,全部是濾網、火星塞、進氣、排氣系統的控制和感應器,只有一項是電動車可能有的,就是油箱蓋/充電插座蓋的替換,便宜地不得了的工序。為什麼特斯拉不用廣設維修點?因為電動車不用換機油、不用換進氣濾網,馬達也幾乎也不會壞。車子系統的基本差別,回頭過來,還會影響銷售方式。豐田需要銷售代理賣車,也需要這些代理維修車輛。而事實上,對很多代理來說,維修才是真正賺錢的部門。但特斯拉的車,很少需要進廠,所以也可以跳過這個中間人,只要開一個直營廠,就可以應付好幾個州的維修需求。 但20個部件和200個部件的差別,還不只於此。豐田的200個部件,也許就代表了200家上游,這200家上游做的生意,都是和內燃機有關的生意,也許有少許部件,是可以用在電動車,但大部份是不行的。也就是說,這200個上游,沒有任何的誘因,幫豐田快速轉進到電動車。豐田越快切換,他們就越早丟了生意。所以九百萬輛的商機,背後就是代表百萬、千萬人的生機,在豐田內外,都充滿了抵制開發電動車的既得利益。如果不是特斯拉的威脅迫在眉睫,這些既得利益,到死都不想開發電動車。 豐田及傳統汽車大廠卡死在內燃機,造成成本居高不下,還有一個設計思維上的巨大不同。 比較高級一點的車,會讓你客製一些配備,比如說比較先進的安全系統,但傳統車廠是你選定了,再加減就不容易,真要加裝,就要進廠大動手腳。但如果你訂特斯拉,有些功能是要加錢,但你日後要加也可以,付錢後就可以啟動。功能一直在那裡,只是特斯拉隱藏起來而已。 這道理在特斯拉和蘋果比較像,和豐田比較不像。特斯拉和蘋果其實都是電腦公司,只是他們生產的電腦,一個當手機用,一個當車子用。如果車子的設計,是繞著電腦轉,所有的功能,都連在這電腦,日後的軟體更新,不用連硬體一起動,就可以技術升級。蘋果手機可以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作業系統而變得更強大,特斯拉也可以。對特斯拉來說,要多一個功能,就是把硬體連到車子的大腦,就可以由軟體來中央控制。但對繞著引擎運轉的豐田來說,多一個功能,簡單如多一個照相機,那就是要再多一個電腦,多一個介面連結,工程浩大而困難,而這個多出來的電腦晶片,很可能和其它系統,尤其是動力系統,完全沒有關係。 把硬體裝上電腦,要比把軟體裝上硬體困難多了。 日經曾把一台特斯拉拆開給豐田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了,搖搖頭,在科技上,豐田至少落後特斯拉六年。特斯拉的系統,環繞著兩個大電腦晶片組,控制著所有的系統,動力、環境偵測、空調、驅動、娛樂系統等等,通通由這兩個大腦控制。而這兩個大腦,上面只有印著特斯拉的名字,不像豐田,通通是上游供應商的名字。也就是說,特斯拉開發並完全掌握這兩個大腦,從晶片設計到程式編寫,全都是自家搞的。也許晶片是讓台積電做的,但設計是特斯拉內部做的。 以電腦為核心的生產,還有一個內燃機沒有的效果,摩爾定律,即電晶體數目每兩年倍增的了不起矽谷定律。摩爾定律也許沒有之前那麼神了,但晶片越來越強大且便宜的趨勢還是在。特斯拉花最多的錢在電池和電腦上,而這兩個品項,又最受科技發展影響,成本隨年下降。請問豐田要怎麼競爭? 美日德各三大傳統車廠,會被洗牌洗掉一半以上,因為他們都受制於舊的生產方式,都擺脫不了內燃機的過往成功。以前矽谷專家喜歡說,這是一場戰爭,看是特斯拉先學會造車,還是傳統車廠先搞懂電動車。現在這場比賽結果已經出爐,特斯拉取得了勝利。不過我認為傳統車廠裡,還是會有幾家存活,豐田其實是機會最大的大廠之一,寶馬和賓士也許是另外的倖存者,但未來太複雜,沒有人知道。 所以回到股價的問題上。取得生產科技勝利的特斯拉,年銷九百萬輛不會只是夢。但如果年銷可達九百萬輛,可以有現在這個每股一千五百元的價值嗎?距離這個系列文章的開始,才幾天而已,特斯拉股票又漲了一成。這個股票,已經不是九百萬輛與否的問題,而是史上最大的多空交戰。有二百億美金的資金正在放空特斯拉,也同時有多頭推升特斯拉市值超過二千五百億,說實話,沒有人在談基本面了。 我是認為,長期來說,特斯拉成為一兆美金的公司,只是時間早晚,也就是說,一股五千美金,也不是問題。但現在買特斯拉,你能安安穩穩地抱到那一天嗎?你能在股價跌回兩百元一股,也不怕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