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黃國樑
剛剛 · 據稱今年學測頂標畢業生有五百餘人申請上海交通大學,有八百餘人申請上海復旦大學。

去年同一時期,這兩校申請入學的台灣學生,都只有百餘人。

今年頂標是63級分,這兩校將錄取的標準提高到72級分,而申請這兩校的學生普遍都是70級分左右水平,但還是會有許多人被刷下來。

這原就已是台灣台清交等大學的危機,蔡英文與賴清德拔管,不是挽救危機,而是加深危機,所謂火上加油是也。

前述數字都只是上海的兩所學校,還不包括北大、北京清華,或是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若有整體的數字一併觀察,勢必十分怵目驚心。

這些人都是潛在的台大生,但他們都決定棄台大而去,這些人都走了,剩下的將更加走向劣幣驅逐良幣,台灣的江河日下,可以說已積重難返!

我深覺蔡英文以及跟在她旁邊的一群腐囊對台灣其實是有恨的,而不是愛。

我要是今年的高中畢業生,有個頂標大約不成問題,我一定會加入這些人的行列,到大陸去申請北大、清華、復旦,只不過時不我予罷了!看現在的光景,我鼓勵孩子走出去,不要留在這個烏煙瘴氣的鬼島!"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有些人不只看重個人成就的追逐,更關心共同體的狀況,希望留下來跟養育自己的土地一起打拼看看;另外一些人則是看重自己的經濟成就遠勝過一切,選擇能夠讓自己努力最大化的地方落腳。這原本沒有對錯,只是人生選擇。
    內文和中國比較時,用的是傳統價值觀做比較,誰投入多、誰肯拚命衝,誰就是勝利者。而

    不同意見

    http://upmediawebmag.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8162
    王乾任專欄:利用兩岸矛盾換取個人成就的那些人
    6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綠色恐怖擋不住學生逃離台灣! 台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大學成風潮,今年人數暴增,建中校長和武陵高中校長為畢業生寫推薦信、發表相關言論後,遭教育部、調查局等單位關切。這惡質行動被質疑是蔡政府發動「教育綠色恐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高中生也加入了「逃離台灣」的大軍?台灣年輕人用腳投票,到大陸就學、創業、就業,如今磁吸效應向下延伸,兩岸人才之爭的戰場,已轉移到高中和大學校園。 建中校長說,今年來找他寫推薦信的畢業生有70幾人,是去年的3倍多。與其圍堵、抗拒,不如想想要怎麼反吸大陸的學生。 桃園武陵高中今年有47人申請大陸大學,是去年的5倍,校長說:「人才拔河是趨勢,與其圍堵,高層該做的是找出對策。」 台中一中校長也說,學校的立場純粹就是為學生生涯輔導,「高中生出國讀書是個現象,目前已為35名有意赴大陸讀書的學子寫推薦信。」 桃園市復旦高中今年有40多名學生申請到大陸就讀大學,往年僅有2、3位,今年爆增到40多位。上海復旦大學原只錄取15位台灣高中生,結果超過600人報名。優秀的孩子離開台灣,選擇到大陸念書,對台灣的高教是個警訊。 高雄女中校長寫了上百封推薦信。也有消息稱北一女,今年也有超過百人申請大陸高校。 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台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學,門檻從頂標、前標到去年均標,也就是學測前50%的台生都可申請,遍及一半考生。政府相關部門,不思提升教育品質,落實校園民主,還陷在「敵我意識」去中、仇中心態,一旦西進學潮風起雲湧,台灣的未來將毫無機會。 高中生向國際移動力增加,可以正向地視為學生願意脫離舒適圈,將自我格局拓寬到世界,並願意挑戰未知。但從悲觀面來看,也是凸顯台灣高教環境正在惡化和頂尖人才正在外流。 高中一畢業就馬上就出國讀大學的年輕人,相較於傳統上大學畢業後再出國留學,恐怕未來願意再回國服務工作的比率必定顯著降低,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盡早出國留學?因為年輕人對台灣未來前途充滿著不確定性,有機會出國深造,當然要馬上走人。 政府連校長幫學生寫推薦信這麼正面、稀鬆平常的事都想制止,社會還能如常運作嗎?台灣禁得起鎖國嗎?對高中畢業生赴陸就學想伸手阻撓,請問赴港、星、歐美就學要不要攔阻? 蔡英文用狹隘的台獨意識形態治國,請問全球化的時代,學生的思潮怎麼擋的住?連高中生對台灣的未來都沒有信心,認為香港、新加坡和大陸的大學,都優於台灣頂尖大學時,就是台灣認同感和自信心喪失的開端。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以下為小英台大同班同學今早傳來的訊息.... (四)大陸「教育部」在2017年末發布新聞指出,自翌年起,高中畢業的台籍學生,參加台灣地區大學聯招考試,凡是成績達到全部錄取人員的前50%者,可持成績單向大陸主管機關,申請免試升學,另外,經分發綜合評鑑前10名大學者(校名如下),一律免收學雜費用: (01)北京大學。 (02)清華大學。 (03)武漢大學。 (04)復旦大學。 (05)浙江大學。 (06)上海交通大學。 (07)南京大學。 (08)中國人民大學。 (09)吉林大學。 (10)四川大學。 中國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嘗言:「中興以人才為本」。對前程感到迷茫,是台灣菁英才俊們心中的共同之痛,曾幾何時,「學非所用」竟然淪為「學無可用」,如今,對岸當局挾恢弘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勢,提供台灣莘莘學子們擠身世界一流學府【註三】的契機,不知仍然沉醉於孤芳自賞的台灣執政者,是否警覺到「摘葉刨根」的空前危機已降臨了?人才如流失,何以論中興?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去年,臺灣高中生報考上海交通大學已達130人,學測成績錄取線是67,有67才能進入口試這一關。 今年,臺灣高中生報考上海交通大學超過500人,學測成績錄取線是71。 我進一步說明這個數字的可怕,短短一年,從130到500人,學測成績還上漲了四分,這就是說,這500人的學測都有71。今年,71級分在臺灣可以去什麼大學,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想必是很不錯的。 臺灣學生來大陸就學的質和量上漲如此驚人,這是因為大陸高校品質快速上漲和臺灣最新一代的年青人真的看壞臺灣,看好大陸。 這只是上海交大,我還沒說到北大、清華或復旦。如果再加上,武大、中山、川大這情況就更嚴重了。 還好,現在上海交大只召收幾十名臺灣學生。 為什麼名額這麼少,原因真的很簡單: 一、就算大陸現在要全力統戰臺灣人民,大陸政府也真的有點擔心下手太重,讓臺灣公私立高校完全崩潰,把臺灣高教折騰到崩潰了,對他自己也沒什麼好處。 二、相應的高校台辦部門還沒有壯大健全到可以管理這麼多台籍學生,突然收太多,管理會有一點吃力。 三、臺灣高中生程度差,上海交大和復旦都要辦暑期補習班補課,臺灣學生才趕得上大陸學生的程度。 看到這三個理由,稍有見識的人都會倒吸一口涼氣吧?』 https://goo.gl/L2AheA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被忽視的新聞》NO.3 近來兩岸之間有幾則重大新聞的披露,對於台灣各界而言,後續或將可能衍生不可輕忽的震撼效應,簡述如下: (一)台籍人士在海外參與犯罪行為(不侷限於詐騙)被抓獲,如果同案共犯、犯罪被害人、行為發生地、犯罪所得的來源或去處,只要其中之一與大陸管轄區域(含香港,澳門)、陸資公或民營企業、陸籍人士等有牽涉者,一律由公安部會同外交部,徵得第三地政府同意,全案或部份併同犯罪嫌疑人,盡速遣送中國大陸,依法審訊。尚未審結案件,可溯及2017年1月1日起有效。 (二)台灣製造的商品銷往中國大陸,產地標示必需註明「中國台灣地區」,如果按已往慣例,只標記「台灣」或「中國台灣」,海關將逕予銷毀。經小美冰淇淋品牌創使人,彰化縣拓銷協會理事長《呂明炎》先生證實,從今年元月份起,該協會的會員中,已有三家食品廠的輸陸產品,因未遵循新規標示,在大陸的邊檢口岸,遭海關扣關並銷毀,每家損失均達台幣四、五百萬元以上。事態如果持續惡化,台灣的出口貿易很快就會癱瘓,經濟命脈【註一】也將徹底被摧毀。大陸的這個新規,對於靠意識型態執政的「民進黨」而言,是斷然無法接受的,而因出口貿易封閉,導致經濟崩潰的後果,更是「民進黨」所承受不起的,全民的生計就這樣被懸吊在半空中,東飄西移,載浮載沉。預估在三月初的「兩會」(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閉幕後,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加壓」行動,將會加快速率,更大步地向前邁進。 (三)2018年1月31日經「鴻海精密」公司臨時股東大會決議,註冊於香港的子公司「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改名「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意即首次公開向社會大眾募股,此為公司上市的一種類型。「富士康」原為「鴻海精密」的全資子公司,原始資本來自母公司的挹注,然而,待其完成募股集資,並將初始資本全數歸還後,即可解散原公司,切斷與「鴻海」之間的「母子關係」,以全新的法人資格與身影,活躍於大陸的A股市場,並可繼續控股「富智康」公司,名正言順地接管擁有130萬員工的龐大組裝代工事業體【註二】。 (四)大陸「教育部」在2017年末發布新聞指出,自翌年起,高中畢業的台籍學生,參加台灣地區大學聯招考試,凡是成績達到全部錄取人員的前50%者,可持成績單向大陸主管機關,申請免試升學,另外,經分發綜合評鑑前10名大學者(校名如下),一律免收學雜費用: (01)北京大學。 (02)清華大學。 (03)武漢大學。 (04)復旦大學。 (05)浙江大學。 (06)上海交通大學。 (07)南京大學。 (08)中國人民大學。 (09)吉林大學。 (10)四川大學。 中國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嘗言:「中興以人才為本」。對前程感到迷茫,是台灣菁英才俊們心中的共同之痛,曾幾何時,「學非所用」竟然淪為「學無可用」,如今,對岸當局挾恢弘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勢,提供台灣莘莘學子們擠身世界一流學府【註三】的契機,不知仍然沉醉於孤芳自賞的台灣執政者,是否警覺到「摘葉刨根」的空前危機已降臨了?人才如流失,何以論中興? 【附 註】 (一)台灣每年的貿易出口收入,約佔GDP總量的70%,而貿易出口減掉進口的「出超」金額,將近90%來自大陸,換言之,台灣的出口貿易所賺的錢,每10元就有9元是來自彼岸,尤其不可思議的是,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之間,台灣對外貿易總共出超3630億美元,當中有3518億美元是來自中國大陸,所佔比率更是高達97%,如此高比率的出超,均集中由同一國家或地區所貢獻,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堪稱是空前絕後的奇蹟。 (二)請參考:2017年9月5日《海峽兩岸的空前劇變》【下】內之【第二階段的對台政策】。 (三)創刊於1785年的英國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是歐美歷史悠久,在政治、文化領域內赫赫有名的主流名報。其在2017年9月公布的2018年度的全球高等教育評鑑排行1000名內的大學名單中,大陸各重量級名校排位如下: (1)北京大學:27名。 (2)清華大學:30名。 (3)復旦大學:116名。 (4)中國科技大學:132名。 (5)南京大學:169名。 (6)浙江大學:177名。 (7)上海交通大學:188名。 在台灣排名第一的「台灣大學」,全球排名第198名。 許煥欽 撰于2018年2月3日
    2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2021年世界前100大學排名,台大在華人世界排名殿後外,在亞洲排名一樣殿後:依QS2021年世界前100大學排名(2021University Ranks of the world)如下: 中華民國:台灣大學-67名、中國大陸:清華大學-15名、北京大學-23名、復旦大學-34、名、上海交通大學-47名、浙江大學-5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名、香港:香港大學-22名、香港科技大學-27、香港中文大學-43、名、香港-香港城市大學-48名、香港理工大學-67名、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1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3名、日本:東京大學-24名、京都大學-38名、東京工業大學-56名、大阪大學-72名、東北大學-79名、南韓:首爾大學-37名、南韓科學技術院-39名、高麗大學-69名、浦項工業大學-77名、延世大學-85名、成均館大學-88名、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大學-59名。 我國僅台灣大學進入前100名、以前100名大學排行順序在華人國家及地區排名殿後外,在亞洲大學排名一樣殿後,甚至比馬來西亞大學排名落後8名。 這種成績應該可以得知台灣在沉淪中,原因在於教授熱衷於政治、學生沉淪於小確幸盲目追求流行時尚,台灣最致命點在於身陷溫水煮蛙中還不自知,台灣人民受到政府與媒體大內宣影響,自我膨脹台灣第一,卻不知台灣已身陷溫水煮蛙的危險中。 台灣的大學會如此沉淪的原因,在於政府給大學的預算偏低外,還用政府部門職務利誘御用學者,編文宣預算以廣告方式籠絡學生來做大內宣,大學沒有預算教授無心做研究,學生不專心學習,只想做網紅,運用網路流量來賺錢,政府就用文宣預算在網路豢養網紅作大內宣,在大學缺乏研究預算,教授不作研究、學生不專心學習,當然台灣大學畢定沉淪,所以台灣的大學排名在馬來西亞大學之後並不意外,以往馬來西亞華人會來台灣讀書,以後還會來台灣讀書嗎?那一個國家的頂尖學生會到比自已國內大學排名還不如的國家及地區的大學留學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b0UkQCLxA&ab_channel=GreatKidsLearning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英國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最佳大學城市排行,由蒙特婁奪冠。台灣則有2個城市上榜,包括台北市排名第21,新竹市排名第75。 QS全球最佳大學城市排行調查評比項目包括大學排名、學生組成、城市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安全、污染程度等)、求職受歡迎度、負擔程度(學費、生活費等)5項,今年首度新增學生評價,並從75個城市增加為100個。要進入排行榜,該城市的人口必須超過25萬人,且至少有兩所大學名列最近一次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 蒙特婁居榜首 竟是拜川普所賜 根據排名,全球最佳大學城市前10名分別為蒙特婁、巴黎、倫敦、首爾、墨爾本、柏林、東京、波士頓、慕尼黑、溫哥華。蒙特婁擊敗過去4年冠軍巴黎,首度躍居冠軍。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蒙特婁奪冠原因,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的入境政策恐導致國際學生流失,而讓加拿大受惠。此外,法語城市蒙特婁除了提供英語教學外,也能吸引有意學習法語的學生。 第11至20名分別為香港、多倫多、雪梨、新加坡、蘇黎世、維也納、京都、大阪、神戶、愛丁堡、紐約、布里斯本。第21名則為台北市,為亞洲第5大最佳大學城。中國有4個城市上榜,上海第25,北京第30,南京第80,武漢第100。 調查指出,亞洲各國雖為最大學生出口國,但近年來也吸引不少國際學生。亞洲地區最佳大學城分別為:首爾(第4)、東京(第7)、香港(第11)、新加坡(第14)、台北(第21)、上海(第25)。 單看學生評價 台北排名再躍進 學生評價由在校生與畢業生一起評比,項目包括藝術與文化、負擔程度、夜生活、就職機會、多元性、包容性、友善度等。若單純看學生評價,排名則是渥太華、布拉格、上海、布爾諾(捷克)、蒙特婁、諾丁漢(英國)、波士頓、首爾、京都、大阪、神戶、台北,其中亞洲城市占據一半。 QS分析指出,台北的學費與生活費相對較低,在「負擔程度」項目上取得高分,加上交通便捷、美食價格便宜,得到學生高評價。被問到在台北求學那些方面最好,學生回答包括「包容性、多元性、友善」,以及「當地人對外國人親切,也很樂於幫忙」。 QS評新竹:清交高度國際化 還有「東方矽谷」竹科 至於新竹市,QS分析指出,學生可以在新竹市許多博物館探索新竹的文化歷史,但也有被譽為「東方矽谷」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這樣先進的地方。雖然新竹市相對知名度較低,但如果要在台灣求學,又不想要台北那麼快節奏的生活,新竹市是個好選擇,且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都高度國際化,有13%學生來自台灣以外地區。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來聽聽大鵬說故事:九四九年十月廿五日凌晨,共軍第廿八軍勁旅萬餘人,進攻《金門古寧頭》,國軍廿二兵團駐守金門《司令官李良榮》沉著指揮應戰,麾下廿五軍《軍長沈向奎》負責鎮守金門西區。《李良榮及沈向奎》這二位將軍,俱是《閩南籍》早期《黃埔軍校畢業生》。 數百艘大小帆船距陸地約百餘米,岸上守軍亮起探照燈,砲火全面轟擊,共軍約四分之一被消滅於海域及灘頭。登陸共軍在古寧頭猛攻,國軍廿五軍二○一師奮勇挺住陣地,部分共軍突破滲入,與國軍短兵相接,廿七日晨,共軍殘部投降。官方數據:共軍戰死近五千人,被俘六千多人,有三人是團長級軍官;國軍陣亡一千二百多人,負傷一千九百餘人。 金門保衛戰是國軍罕見大獲全勝之役。此後共軍不再做渡海解放台灣軍事行動,海峽局勢安定,對峙七十年,各自發展,才有台灣的經濟起飛。將古寧頭大捷比作東晉淝水之戰,亦不為過。 古寧頭大捷《指揮官是誰?》官方史料:有人說是《湯恩伯》指揮、也有說《胡璉》負責全局。湯恩伯曾以總司令身分赴金門視察,《一切具體戰事完全由李良榮司令官》發號施令。蔣下令十二兵團接替廿二兵團防衛金門,當時古寧頭戰事已啟動,抵金門的十二兵團部隊受李榮良將軍指揮。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廿五日乘艦抵達料羅灣,因風浪太大不能下船,廿六日中午《胡璉司令才上岸》戰事基本結束。 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和李光前廟70周年,廟方擴大舉辦,金門縣長楊鎮浯(中)到廟裡向...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和李光前廟70周年,廟方擴大舉辦,金門縣長楊鎮浯(中)到廟裡向「愛國將軍」李光前獻祭並獻匾。 李、沈二將軍後人、及歷史學者,長期不棄不捨蒐尋史料、採訪多位參與古寧頭大戰,年邁蒼蒼記憶猶新的老軍人,鉅細靡遺談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歷史真相一一重現,七十年後出版一書:「最長的一夜」。 戰役結束後《廿二兵團被撤銷,部隊遣返台灣》。當時規定,赴台官兵一律繳械,上岸時有人譏笑他們:「看這些廿二兵團的叫化子兵!」叫化子兵才贏得一場扭轉乾坤大勝仗。 李良榮將軍奉命去台灣,在革命實踐學院受訓,派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一九五七年中央指派李良榮選省議員,《李將軍是福建同安人》能以《閩南語與民眾溝通,獲最高票當選》。上級隨即命他辭省議員,李將軍一生效忠黨國,去職赴馬來西亞經商,經營水泥廠。一九六七年李良榮將軍因車禍去世,壽五十九。《沈向奎將軍》曾任金門防衛副司令隨後退役。一場關係台灣命運大勝仗,在正式資料,李、沈二將軍事蹟及名字甚少。日後從《蔣介石日記》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九日及十三日有兩處提到:《李良榮好用左派人士為可慮》有學者認為,經歷「閩變」蔣總統用人有了些許的改變。 當今年輕世代,有誰知道「古寧頭大捷」而以茫然以對的居多。《去中國化》,課綱不乏歪曲漠視史實處,《國共內戰》卻已編入了《東亞近代史》的註腳中!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我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萬岳乘 「潮人物雜誌」發行人 賴清德接任閣揆,本想耳目一新,但人還沒上任就派了 2 個令,新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法律系;新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法律系。我不是對法律系有什麼意見,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中華民國來台灣,曾經有段輝煌、工程師治國的時代。什麼是工程師呢?務實、硬道理、對症下藥和講究效率,有過實務下鄉,也知道人間煙火。這很重要,常常看到現在的政府官員退休後以不會買菜、搭車和買單自豪,我期期以為莫名其妙。 兩蔣外,大家最記得的前總統是嚴家淦,聖約翰大學理化學系畢業,到鐵路局上班,現在被尊稱「新台幣之父」,在我看,「支付寶」算什麼東西?當時民生凋敝、萬事俱頹,用新台幣支付,金穩稅改,是何等的貢獻!比起彭淮南畢業後一路從央行專員平步青雲到 14A,嚴家淦應該得幾 A? 細數早期幾位財經和經濟首長,尹仲容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後來的交通大學)電氣機械系,1954 年擔任經濟部長,終生相信自由貿易,任內扶植私人企業,生活卻要人接濟,據說死後還要張羅喪葬費;民國 47 年的經濟部長楊繼曾,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師畢業,回國投身政府軍工部門。在抗戰時期,他在後方建立的國防重工業基地,對打敗日本鬼起了關鍵作用。你看,這是我們的偉大的經濟部長幹的,楊繼曾到晚年還做汽車、擔任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對了,楊繼曾還有一個發明「科學養豬系統」,把豬糞和尿導入系統,灌溉到種在豬舍旁邊的甘蔗田,使得台灣甘蔗又長又甜,就是後來的台糖。 接任楊繼曾的經濟部長是李國鼎,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到英國劍橋大學做低溫超導的研究。李國鼎到台灣後先造船,後來創立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被稱為「科技教父」,這段大家應該很熟,所謂的「台灣經驗」其實是「李國鼎經驗」,他退休後以 K. T. Lee 名義設立的講座不知多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可見他「化腐朽為神奇」的名聲之遠播,在還沒有 Line 和爆料公社的時代,卻已世人皆知。 念科學工程的好處是凡事要搞清楚,要追根究柢,李國鼎創立的「外貿協會」,把政府定位在在替企業服務,有企業才有飯吃,他早就提出企業是國家發展的主軸。所以你現在在信義路看到的台北世貿中心,包括展覽大樓、國際貿易大樓、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及台北君悅大飯店 4 個部分,那種大氣魄的量體,直到 30 年後還是台灣最驕傲的建築,不知要感到榮幸,還是悲傷。 2001 年李國鼎逝世後,記者訪問他兒子李永昌對父親的記憶,他只記得:「家裡很窮」。 早期理工人當官的下場都是:生活清貧,身後無幾。 李國鼎之後的經濟部長陶聲洋,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工程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畢業,可惜接任不久即癌症過世。再來就是孫運璿,念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就去搞電廠,參加南京湘潭湘江電廠建設,抗戰期到湖南參與興建湘潭電廠,再跑到西寧蓋了青海第一座的電廠。抗戰後的故事大家比較熟,台灣電力在幾波大轟炸後幾乎全廢,一片漆黑,當時沒有 call-in 節目,他就帶著一些技師和學生,幸好,當時也沒有性好毆人的里民和里長,所以技術條件雖然克難,但還是逐步走完台灣,完成復電使命,幸好,當時也沒有善於押人的立委。 也幸好,我要諷刺地說,幸好當時沒有地方民代、環保團體、文學家、雜誌專欄作者和自然生態作家,他才能搶先蓋完日月潭發電所、烏來發電所、立霧發電所、德基水庫,使 40 年前台灣就有了 99.7% 的發電率,老太太平安過馬路、陳水扁有光讀書;也幸好,他趕在鄉民文化發達之前,搶先搞十大建設,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你才會聽過什麼張忠謀、曹興誠、蔡明介等人,如果你曾經隱約聽過什麼台灣經濟奇蹟或亞洲四小龍的傳說。沒關係,忘了也沒關係。 幸好有這些「搶先」,現在才有老本可以蝕。講到孫運璿不能不提費驊,當時他擔任行政院祕書長,某天在南陽街的小欣欣豆漿,邀來他的同學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美國 RCA 研究所所長潘文淵,和孫運璿,討論半導體(積體電路)作為台灣未來發展的目標。費驊什麼出生?民國 23 年交通大學土木系畢業,25 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是土木工程碩士,在大陸造路造橋出生。而接費驊當行政院秘書長的張繼正,德國賜城大學土木系、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後來也當了財政部長。 繼任孫運璿的經濟部長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張世光,可見當時總統和行政院長頭腦仍然清晰。張世光後來就是趙耀東,武漢大學(北洋學院)機械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大家都知道他叫趙鐵頭,理工人剛正個性。現在滿街的麥當勞,就是他在當經濟部長時開放的,不畏朝野反對的聲勢浩大,他看重的是國際企業最新的管理和行銷技術,後來影響台灣甚深。趙耀東是個帶頭衝鋒的人,甚至不斷打擊蔣經國,拒絕他的指示,反對援助瀕臨倒閉的企業,他可不怕蔣經國,因為是蔣經國求他回來辦鋼鐵廠的,但中鋼最後的成功、短短幾年成為全世界生產力最高的鋼鐵廠,即是因為趙耀東堅持要有「中鋼公司特別管理辦法」,要求人事權自主、會計權自主、採購權自主,你再比較一下現在政客和民代在跟國營企業生吞活剝要錢的嘴臉。 我想,趙耀東少年時父親跟他說的一句話很重要,這句話後來也幫助了整個台灣,他父親告訴他:「什麼科系都可以唸,就是不要唸政治」。 感謝趙耀東的爸爸。 這句話每個家庭應該當作傳家之寶。 後來徐立德,唸政治的,蕭萬長,外交系畢業的,宗才怡等等,乃至經建會錢復唸政治的,到馬英九這些搞政治、法律的世代崛起,我說,對人才的思維的改變,國運改變了,人運也跟著變了。如同現在都交給文組的去發想電力,發想工業政策,發想科技金融,但我可沒有批評的意思。 我沒有不喜歡現在的日子,我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請幫忙轉發分享~ 有机會就以這篇鼓勵、加勉我們的下一代和正在求學之莘莘學子吧!否則(台灣)我們生長的土地,真是前途堪慮.. 來上海後第一次面試新助理....感觸很深刻 邱斯華 2013年3月21日 寫給台灣在校生 我的工作是培養優秀操盤手,因此過去四年來面試了近千名台灣各大學、研究所,不限任何科系的畢業生。 而今天下午是來上海後第一次面試新助理,感觸很深刻,撰文與各位好友分享-- 這是一份月薪新台幣五千元的實習工作,兩位來面試的女生。 第一位是上海某大學中文系大三,履歷滿滿是求學時期做了哪些志工,哪些校園服務,我用英文面試她,她不驚不懼、侃侃而談,我們請她在廿分鐘內做個拒菸的海報底稿。 先是畫了個聳立在點燃香菸上的死神,接著寫出如下的文句: 「思考出神時,才發現菸頭燒到了手; 生活點亮時,才發現死神也不期而至。 請別讓你的生命被燒為灰燼,隨風而逝、難覓蹤跡。 請別讓你的人生也變為了了的火光,瞬間點燃,永沉黑暗。謝謝您不吸菸,為了您的人生!」 (帥氣落款簽名) 問她每週可以來工作的時數? 她說因為自己還在校,為了儘速累積專業經驗,因此「時數再長都可以、把工作帶回學校做也可以、週末做也可以。」 我啞口無言。 第二位的主修是經濟加法律,現在在該校的世界經濟研究所。手上滿滿的獲得獎學金記錄與各式獎狀。 大學起,實習過的工作有可口可樂、哈佛商業評論以及英特爾。法學院的她還有 Excel、PowerPoint、VBA 專業證書,說起英文雖然沒有前一位中文系的流暢,但已經非常標準清晰,為了在畢業前深入瞭解金融世界實務,所以前來應徵這個職務。 面試完畢,待她們步出會議室,我與身旁的台灣同事面面相覷: 「台灣的學生真的要加油了!」,他如鯁在喉,勉強低聲講出這句話。 我自己是法學院畢業,但我身邊還真沒有英文流利兼雙修世界經濟,還會寫程式語碼又拿書卷獎的法律人。 來上海之前我只有聽說大陸的年輕人很拼、很吃苦,但我一直以為是土法煉鋼、不假思索的吃苦。一直以為他們說的英文還是我十年前留美聽到的洋涇濱腔調,從沒想到人家現在已經站在世界前沿,具備高度的國際競爭力。 這只是我們剛開始徵才就收到的履歷,並非刻意挑選菁英,然而此刻的我已經深深為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擔憂,我們自傲自滿太久了,「台灣優越」太久了。 大家罵政府的時候,我也會跟著一鼻孔出氣,但我仍期勉在校的年輕人勿忘了你的競爭對手正在宵旰磨槍,等待著未來在職場上做自己的主人,在世界舞台上發光。 年輕的你,將來三十年 是為自己工作,還是為大陸工作? 這掌握權 --- 說穿了還是緊握在你自己的手上,別沉迷於電玩了、別費盡心思美妝打扮了,多讀點書吧! 後記 這篇文章刊出一天後,雖然我受到了很多人說我「長他人志氣」、「打壓台灣白領」的批評,但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迴響,說他們在大陸的見聞也是如此。 另外還有幾位人師、父母的來信,謝謝我為文鼓勵他們的孩子要珍惜在校光陰,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有幾位高中到研究所的在校生,謝謝我提醒他們趕緊備戰的重要性。 「邱大哥,我有信心,只要現在起加緊努力,未來不會輸給對岸同學的!」。這句來自一位大二同學的話,不知為何,看的我熱淚盈眶,不只是台灣學生要加油,是全台灣人都要加油,我們真的自傲自滿太久了! 請記得: 易經的古老智慧 ~「滿遭損,謙受益」。 =========================================== 頹廢的台灣教育制度--- 教育部的功勞 以前在台灣,小學進中學、中學進高中、高中進入大學、大學進研究所或者當預官、都有一連串的嚴格篩選制度,敲敲打打要把生鐵煉成鋼。這套制度也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培養出很多吃苦耐勞、鍥而不捨的企業家、伙計和專業人才。 可是現在的狀況不同了,台灣的教育部正在煮一大缸子的『爛糊麵』,小學到高中要通通免試,27分就有大學念,搞不好高中生進台大、清華靠抽籤就行啦。訓練出來的台灣學生,個性像麵條,不願意面對挑戰,不能扛大任,無法面對挫折,如此的教育制度摧毀了台灣的新生代,腐爛了台灣的根。與其說台灣害怕解放軍來解放,不如說台灣的教育制度讓臺灣人素質低落自然投降。 想想看,10年之後在台灣的路上,5個人有1個是65歲以上的老人,向政府拿錢不幹事。新來的移民不是外籍新娘就是低層次的勞力移民。教育部訓練出來的新生代草莓族,想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臺灣那有生產力?那有國際競爭力? 搞政治的如果再不聰明一點、清醒一點,他X的, 台灣背不住會變成 --- 福建省旗下的--- 特別墮落行政區…。
    1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薛子隨筆》台灣的高等教育與論文抄襲 作者/薛中鼎 2022-07-12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很多問題,只要憑藉常識與邏輯,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台灣的情況更有趣,我發現的規律是:“台灣的事情,只要是往壞的地方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那年,我結束了在北京的工作,在朋友引介之下,在台灣某大學,任專職副教授。 我一直在企業界工作,不算是“正統學界”的人士,我也沒有所謂的 SSCI 期刊論文著作。我在企業界工作多年經驗,讓我認識到,管理學界的論文,與企業實務,根本是兩回事。 總之,我任職的學校,是所謂的“後段班”大學,與“跑抄公”林智堅獲得碩士學位的“中華大學”,是同一個級別。 我那幾年任教經驗,讓我充分認識到,台灣的大學教育,都在玩些什麽“鬼把戲”。 1.大學教育的演化 早年台灣的大學教育,各個學校的“分工特色”是很清晰的。 當時的台大,是綜合大學;中興大學是農業大學;成大是工科大學;政大是國民黨“中央政治幹部學校”的延續,是培養政治幹部的大學;師範大學,是爲了替台灣培養師資。 所謂的專科,是爲了培育“專職人才”。當時的臺北工專(現爲臺北科技大學),為台灣的製造業,培育了很多人才;而銘傳商專(現爲銘傳大學),爲台灣企業提供了,稱職的秘書行政助理人才。 這些專科大學的畢業生,都能學得一技在身,無需擔心就業問題。 兩蔣政府,規劃台灣未來發展,大陸的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在台灣復校。當時的清華大學,具有國防任務,甚至要研發與核子彈有關的科技;交通大學,則以民生實業為目標,尤其致力於電子半導體科技。 清華與交大在新竹復校,配合當時的十大建設,南北高速公路、桃園機場、新竹科學園區、乃至於新竹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龍潭的中科院等。這些建設,都有清晰的連結性、總體性、與前瞻性。 當年的高等教育,既有個體分工,也有總體效益考慮,爲台灣的經濟與國防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兩蔣之後,李登輝主政,李遠哲掛帥,實行教改。教改的一個主要精神,就是强調人民有《受教權》。 實行教改之後,台灣廣設大學。據我所知,目前一共有 167家大學,可以授予大學學士學位。在台灣任何的地點,以十公里為半徑圈地,就一定可以圈到某家大學。台灣的大學密度,居世界第一。 大學太多了,各個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目標,只能以“渾沌不清”四個字來形容了。 更準確的説,台灣大多數的大學,其實都是“學生在混學位,老師在混薪水”。 2. 我的一些經驗 台灣教改,强調人民有《受教權》。主張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接受大學教育。 爲了幫助學生能讀大學,政府也訂定了“助學貸款”的辦法。學生只要拿到了學校的在學證明,就可以到台灣銀行,申請助學貸款。 因爲大學太多,學生進大學,變得極爲輕鬆。有人説,“七分進大學”,或是“大學錄取率,超過百分之一百”,都不是笑話。 我在任教授時,只要有個身份證,就可以進大學了。學生拿著身份證與學校給的在學證明,可以去辦助學貸款。隨隨便便混個四年,就拿到大學學位了。 一年貸款十萬元,四年畢業,共欠台灣銀行四十萬元。四十萬元貸款,換了張沒什麽價值的畢業證書。很多學生,到了三十幾歲,銀行助學貸款都還不清。最後也只有靠政府出面協商,“注銷銀行壞賬”,結案了事。 我在此說幾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2.1校長的教誨 某次學校期末考剛過,老師還沒有送出成績,學校召開了全校校務會議。全校老師都要參加,校務組會來點名。 校長苦口婆心的跟全體老師們説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 校長説: “各位老師,如果因爲你們出題不當,造成學生被當,你們一定要再給學生一次機會。” 校長是個好人,他有他的難處,我對他沒有任何不滿。我很清楚,如果老師把學生當了,對學生不好、對老師不好、對校長不好、對學校也不好。 造成學生被當,其實不是“出題不當”的問題。因爲不管我出什麽題目,結果不會不同,很多學生一樣答的很差。 所以不是“出題不當”的問題,而是“給分不當”的問題。 解決之道,就是不管學生如何答題,一概給高分就好。 我注意到,系上有位老師,給學生打的學期成績,大多是給了“一百分”的滿分。 學生“評鑑”老師,也同樣會給他高分。系裏給這位老師的“考績”,也挺好。 我想後來很多老師,都會走上這條路。 2.2 學生很忙的 我剛到學校任教,教的是“國際企業系”二技專職班的同學,也就是三年制專科畢業的,到大學再讀兩年,就可以得到大學的學位。 這班同學,大多已在就業。他們再回大學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學歷。他們的心態,與“跑抄公”林智堅,應該差不多。 我當時教的是畢業班。我想象,既然是“國際企業系”的畢業班,總該讀讀英文吧。於是我挑了一篇英文文章 “McDonald’s in Moscow”(探討麥當勞在莫斯科開店面臨的問題與應對),請學生閲讀,並且寫個報告。這篇文章不長,只有一頁。 過了兩天,教學組長打電話給我,要找我談話。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告訴我,有學生打電話給教學組,說“他們很忙,老師給他們的課業壓力太大”,希望教學組長能幫忙反應。 既然學生强烈反應了,我也無話可説,撤回了我給的作業。 後來學校成立了“企管碩士班”,我再試了一次,拿出一篇英文文章,請他們讀讀看。我發現,英文文章的第一段句子,帶有複合子句的英文句型;外加兩三個生字,學生就無法消化了。 從此,我不再請大學生,或是研究生,閲讀英文文章。要求他們讀英文,太强人所難。 2.3學生的想法 我也會跟學生談談他們的想法。有次我問學生: “你們沒興趣上課,爲什麽要花這麽多錢,花這麽多時間,來讀大學?這張文憑,我看對你們,也不上幫什麽忙。” “老師,我知道這個文憑沒什麽價值,可是大家都有,我沒有更糟。現在連在機場推車的,都需要大學文憑。”學生說。 另一次在麥當勞,我跟學生聊天,問學生對學校的看法。學生的回答很直接。 “我到學校,就像是到麥當勞點套餐。我付錢,學校提供套餐。” “老師就像在櫃檯賣套餐的服務生?”我指著櫃檯問他。 “我是這樣想的。”學生説,似乎爲自己的直言,還略感靦腆。 我笑了笑,沒有再説什麽,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還有一次,我看學生一上英文課,就趴在桌上睡覺,我就問他: “你爲什麽不努力一下,也許可以學到點東西?” “我從國中開始,就決定對英文完全放棄,再也不想學了。” “爲什麽要放棄?” “沒興趣,學也學不會。”學生理直氣壯的說。 2.4. 我的感想 我在學校任教,明白了一些事。我任職的學校, 最早的名稱是“某某工專”;後來升等了,叫做“某某科技學院”;後來又升等了,叫做“某某科技大學”。 早年報考的學生多,學校少,學生的相對程度還好。學校在不斷升等的同時,學生的水準,也在急速下墜。 到了後來,學生的程度,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寫不出來。英文大概只限於念念26個英文字母,其他的無法要求。 台灣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名稱越來越“好聽”,内涵越來越“糟粕”。外在的制服,穿的是越來越“漂亮”;内在的體質,卻是越來越羸弱。 系上經常開“系務會議”。“系務會議”永遠只有兩個重點。一是如何應對教育部的“大學評鑑”;一是如何得以順利“招生”。 教育部的“大學評鑑”極爲重要,評鑑甲等,學校可以獲得升等,學系可以擴大招生名額等。評鑑不好,可能會被迫“減招”,乃至於被迫“裁系”。 我任教數年,“系務會議”從來不曾討論過,如何真正做好教育工作。 爲了應付評鑑,系上經常造假,胡説八道。譬如畢業同學的就業率,平均薪資等,都是在隨意編寫,反正沒有人會去查核,也無法查核。 再舉例説,教育部鼓勵學校召開“國際會議”,並且可以申請經費補助。學校就請旅行社找了菲律賓的朋友,談談菲律賓的旅游景點,將有關文章匯編成冊,就算是“很成功”的召開了一場“國際會議”,可以向教育部請領經費了。 幾年下來,我對台灣的高等教育界,已是毫無敬意。最後,我決定不再跟著學校瞎耗,選擇辭職不幹。 我的大學任教經驗,已是十多年前了。近年來,少子化問題,比以前更爲嚴重。我相信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與我那個時候相比,今天只會更壞,不會更好。 我離開教職時,寫了兩句話明志: “願以牛勁開新頁,不把鷄肋度餘生” 3.談《跑抄公》林智堅事件 關於近日喧喧嚷嚷的《跑抄公》林智堅事件,我依據我自身的高教職業經驗,邏輯推理,加上多方面的觀察、了解與認知,我可以確定,事情發展,是符合一個簡單而準確的規律的。 這個規律如下: “台灣的這類問題,只要是往壞的地方去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所以,我對《跑抄公》事件的解讀是這樣的: 1)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其實不是“抄襲”,而是找他的助理“複製”加“剪貼”。他自己根本就沒有花時間,好好閲讀他的論文。論文口試,就像是在茶館泡茶聊天。所有的口試委員,都不是“外人”。林智堅相信,他這樣拿學位,風險很低。不會有人真正追查他的論文内容。就算有人追查,他可以運用他的政治關係,擺平問題。 2)所謂的中華大學與台大國發所,其實都是在“量販”學位。指導教授,也無非就是拿學校的學位,來做“交易”。其中規律是,我護航你拿學位,你要懂得“尊師重道”,要懂得適時做出回報。 主子照顧後輩,後輩要效忠主子,這是個很容易理解的雙邊關係。 3)整個系所,多少有點幫會的味道。只要是這個系所畢業的,就應該相互提携,親愛精誠,互助共榮。 4)系所的首腦,要負責打點好與政府高層的關係。譬如中華大學的首腦,是民進黨發言人,打點政府高層,得心應手。台大國法所的首腦,是塔綠班政府國安局長,負責全國國安。 首腦可以通天,學生自然恭順撫貼。一個人指導幾百個碩博士,隨意剪貼複製,就有如在高速公路順次開車,各個依時到站,通暢得很。而且前車與後車之間,如生產流水線,講究效益,一個接一個,不留空檔。 5)中國字“黨”者,“尚黑也”。換句話説,所謂的“黨”,就有“黑道”的含意。這次“跑抄公”被抓到了紕漏,黨主席、行政院長、國安局長,所謂的“一國三公”,通通跳出來,不問是非,就是要幫“跑抄公”護航,充分展現了這個黨的 “黑道本性”。塔綠班的精誠團結,令人佩服。 6)這個具有濃厚“黑道本性”的民進黨的護航策略,很清楚。可以分四項説明: 第一,移轉問題焦點,把“抄襲是非問題”,移轉為“政黨口水問題”。 第二,塔綠班的一國三公,總統、院長、國安局長、傾巢而出,以官大權威大的聲勢,集體為“跑超公”造勢護航,是採取了以“權”與“勢”,來壓制對手的策略。 第三,大力報導新的新聞,譬如安倍被刺的新聞,來稀釋掩蓋“跑抄公”林智堅欺世盜名,矇混學位的新聞。多來幾次,就沒事了。 第四,選舉在年底,民衆一般善忘,只要能撐過一陣,也就沒事了。譬如説萊豬進口案,當時塔綠班信誓旦旦,一定會追蹤萊豬的銷售通路走向。風潮過了,塔綠班也就安了。現在已如塔綠班所願,每個人都在悶聲不響的啃吃,來自於各個管道的萊豬,再也不聞異聲。 4.結論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 “很多問題,只要憑藉常識與邏輯,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 台灣的情況更有趣,我發現的規律是: “台灣的事情,只要是往壞的地方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大家不妨注意檢驗一下,我的規律,是否正確。
    2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