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這個兼職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公司提供的2000去幫忙跟單 跟單的獲利就是你的薪水 一個時段只需要5-10分鐘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由於您目前應徵好市多的工作名額已滿了,這裡可以替您安排其他相關合適的工作你,派發到的是跟單操作,操作本金1000是由公司免費贊助到你的會員帳號上去幫忙跟單,跟單操作的獲利就是你的薪水,一天有三個時段一個時段只需5-10分鐘,想做的話再做不會硬性規定,只要您原本應徵的職位有空缺,我會馬上在群組內通知您,若您選擇不跟單也可以先入群卡位或是觀摩其他同學跟單,之後有想要跟單的話,再私訊指導就可以了,指導這邊建議您可以先入群組,畢竟不花錢,在等待職缺的同時也能做到兼職,看你要不要跟單要跟指導說一聲唷~P.S進群後請盡量不要退群,以免喪失優先入職的名額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我們公司主要是做活動跟推廣 目前有兩個兼職我都跟妳說一下 那第一份工作是活動報名人員小幫手 工作內容就是幫忙統計報名人數跟整理報名人員資料 工作時間2至3小時 時薪200 但這份工作不是每天有 有需要才會叫妳們 那第二份工作是推廣部分 工作的話是品牌跟單推廣 時間上比較自由 不影響正職工作 那這份兼職用手機就能在家操作了 這是每天有的 週一至週五工作 六日休息 屬於長期穩定的兼職 工作內容是幫助公司增加產品曝光度 像一個品牌剛成立的時候 公司肯定都會請藝人甚至網紅來站台幫忙打廣告 這就是為了要增加這個品牌的知名度及曝光率 讓大家都能認識到這個新品牌 那這份工作也是一樣的概念的 目前公司因為新設立了平台那肯定是需要曝光度及觸擊率的 所以才會需要大量的人來做單使用平台 進而去達到宣傳的效果 這個平台是有報酬的,依照我們每次點級的數量下去計算,一次點擊就是45元3次就是135元,以此類推下去 有三個時段要點擊2.5.8點 那每次作業3至5分鐘 那這部分也沒有硬性規定說要三個時段都要點擊 那一個月下來10000至15000左右 滿1000就可以領或一次領也可以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天前
  • 1.工作內容介紹 我們是和購物網站上面的店家合作的。兼职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新開張沒有曝光量的商家增加他店 铺的成交量,和知名度,然後給商品好評。完成任務之後結算佣金給你。 2. 操作方法 我們給一個購物網站的商家鏈接給你,你首先在購物網站上註冊一個帳戶。 然後我們向商家申請任務 額度到你註冊的這個賬戶去購買他的產品(類似代金券,抵用券之類的。你不需要墊資或者花錢)。 你 只需要用這些額度去購買商品,然後給商品五星和好評即可。完成任務後跟我說,幫你聯絡商家核對 結算佣金。 3. 佣金計算和結算方式 結算支持各大銀行賬戶或者郵局或者支付寶或者 line pay 等。 一次任務是操作 100 單100 單次的意思就是說你要執行 100 次購買的操作和給 100 個好評的意思。完 成 100 單的任務可以獲得 26000 台幣或 6380 港幣。結算時,總佣金我們會扣除百分百5的勞務費,比 如 26000 台幣的總佣金,我們扣除百分之5,你可以拿到手是 24700 台幣 4. 工作地點和時間 工作地點沒有限制,在家就可以操作了。任務在5天內完成即可,如果有情況超時可以跟我說幫你延長 時間。如果 24 小時內完成任務會額外獎勵 1000 台幣。想快點領薪水的話就快點完成,不急的話就慢慢 完成就可以了。
    4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1. 工作內容介紹 我們是和購物網站上面的店家合作的。兼职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新開張沒有曝光量的商家增加他店 铺的成交量,和知名度,然後給商品好評。完成任務之後結算佣金給你。 2. 操作方法 我們給一個購物網站的商家鏈接給你,你首先在購物網站上註冊一個帳戶。 然後我們向商家申請任務 額度到你註冊的這個賬戶去購買他的產品(類似代金券,抵用券之類的。你不需要墊資或者花錢)。 你 只需要用這些額度去購買商品,然後給商品五星和好評即可。完成任務後跟我說,幫你聯絡商家核對 結算佣金。 3. 佣金計算和結算方式 |結算支持各大銀行賬戶或者郵局或者支付寶或者line pay等。 一次任務是操作 100單。100 單次的意思就是說你要執行 100 次購買的操作和給 100 個好評的意思。完 |成100單的任務可以獲得26000 台幣或 6380 港幣。結算時,總佣金我們會扣除百分百5的勞務費,比 |如26000台幣的總佣金,我們扣除百分之5,你可以拿到手是24700台幣 4. 工作地點和時間 工作地點沒有限制,在家就可以操作了。任務在5天內完成即可,如果有情況超時可以跟我說幫你延長 時間。如果24 小時內完成任務會額外獎勵 1000 台幣。想快點領薪水的話就快點完成,不急的話就慢慢 完成就可以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不好意思,剛剛與公司確認過後公司目前剩下線上行政採購的職缺,薪資一天大約是1400左右,工作時間彈性~有興趣可以聊聊工作內容~ 那我為您講解工作內容,在麻煩您仔細閱讀內容有疑問可以向我提問! 上班時段及休假 我們工作時段固定是每天下午跟晚上的3.6.9點,一個時段大約需要用10分鐘來完成工作,那工作的話並非責任制,當天或當個時段比較忙,沒有工作也是沒關係的,薪資都是採論件計酬,依照你完成的訂單來計算,休假方面除了六日外,還有配合國定假日,見紅就休。 工作內容及步驟 工作步驟我會給你訂單資料,你幫我把資料Key上即可,我待會也會親自教你一次要如何key單,這部分的工作流程不會很複雜,全程我都會帶你進行操作,待會你做一次即可上手,那每個時段都會有工作人員提供訂單資料給我們做key單,你只需要按照步驟完成就可以了,工作性質不會很複雜,也沒有存在任何的風險,可以不用擔心。 工作性質及待遇 1.正職待遇:底薪25000元(獎金另計),當月需完成200張訂單,完成200張訂單後每完成一張訂單以90元計。 2.兼職待遇:當月未做滿200張訂單者以兼職人員計算,每一張訂單薪資為90元,假設當月完成150張訂單,當月薪資共為13,500元,依此類推。 領薪方式統一都是使用轉帳,方便透過明細查詢款項進度(也可配合薪資袋)。 我:那我要給你什麼資料嗎 公司不會跟您索取任何個人資料或是銀行帳戶資料等,更不會有等等無裡頭的要求,您在外正常求職管道也是不需要這些資料的,更何況是在網路上,貼心提領您~ 那你平常有在使用網路銀行的習慣嗎? 如何開始: 我們工作是屬於居家性質,在家用手機即可作業,無需到公司打卡,所以我們的訂單都需要透過工作帳號來作業完成,你完成訂單後的薪資會直接派發到工作帳號內給你,提供你累積後從工作帳號領取薪資。 那為了方便統計薪資以及節省轉帳後銀行所收取的手續費,所以我們用工作帳號來做媒介進行派發薪資,薪資派發至工作帳號內累積後職員可以自行從工作帳號申請領取薪資,會計人員會匯款到各位職員的銀行帳戶內。工作帳號辦理需要先存入五百元,在確認存入可以正常收到款項後,我就會立刻帶你開始工作的完整流程,你存入的這五百我也會馬上帶你領出,讓你熟知領薪資的步驟,這部分全權都是由我帶著你操作,那除了這五百元的存入外,後續工作上不必花費任何費用可以不用擔心唷! 以上使用書面講解,有看得比較模糊的地方都可以隨時告訴我,那目前工作講解到這邊告一段落,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做這份工作,願意的話我會帶你做接下來的工作流程,覺得不適合也可以直接拒絕我,耽誤你寶貴的時間,謝謝。 我:Key什麼單 訂單來源主要是電子零件採購單沒有經驗的話不用擔心,主要大多都是由手機line上作業即可,沒有經驗的話不用擔心,我們都有完整的教育訓練教學您做單的作業流程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由於沒#標題被刪文,故重貼一次,並追加補上Q12物價與最低薪資的關係。 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以致被刪文造成各位的留言都因此消失,而未能回應所有人。 -- 最近因為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的流言滿天飛,所以我想回應一些常見的謬論。 為了避免影響到各位的獨立思考,我必須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一例一休,並主張周休二日,以及增加勞工休假天數的。 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文後,不論你原先支持與否,最終都能在思考後得到和我相同的結論。 以下我將以Q&A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我的想法。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我不會用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搞混大家,或是給出一大堆到處查得到的資料,我只單純地用簡單的邏輯和一點點加減乘除的數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讀完此文。 --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不需要用複雜的經濟模型,不需要專家學者背書,一例一休的錯誤其實很明顯。 請想像一個未來世界,人們過著舒適便捷的生活的未來世界。 請問你在這個世界裡,看到的是什麼? 是機器取代人力,為人類做牛做馬,讓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休三天假,賺的錢不但夠生活開支,還能買房買車跟出國旅遊? 還是人類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不僅沒有休假,賺的錢就連糊口都有困難? 那麼,你再反過來看現在政府的政策,你覺得一例一休跟砍假是朝哪一個方向走? 方向對了,就算慢慢走,遲早都會走到;但方向錯了,就只會走向地獄的深淵。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假期、更高的薪水,但這必須要透過周休二日和增加假日才能得到,一例一休和砍假則是背道而馳,讓大家走向每天做到死的窮忙深淵。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休假少的問題,會發現它和低工資是息息相關的。 簡單地說,兩個勞工若每個人做1.5人份的工作,就代表資方可以少付出一個工作的薪資,也代表多一個人失業。 透過長期加班去扭曲勞資市場供需,會造成勞工的需求下降,而在勞工的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浮於事,勞工的薪資就難以成長。 以台灣1,150萬勞工來說,就算每人僅做1.2人份的工作,也會造成230萬人沒有工作,比台灣總失業人口46萬人還要高。 若按照主計處的平均月薪$45K來算,那就是每個月讓勞工贈送$1,035億(230萬人x$45K)的利潤給資方,相當等於每人每月少領$9,000($1,035億/1,150萬人)的薪水。 這也正是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薪資20年來負成長,在每天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時,卻總是有土豪買豪宅名車不手軟。 --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台灣的經濟差從來都不是因為勞動成本過高或是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重點在於,台灣一直陷於產業難以升級的狀態。 到底什麼是產業升級?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科技代替人力去提高產能和品質,再把釋放出來的人力轉作研發跟設計,創造更多更新更進步的產品。 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體認到的都不是這個,它們眼中的產業升級方式是砍人加工時來衝淨利,所以,台灣企業逐漸衰弱,陷入惡性循環。 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的議題,就是思維模式上的爭鬥。 在這個時代,產業模式已經從勞力密集,轉變為知識密集,意思是,員工的績效不再以工時為依歸,而是著重在於各種創新的想法與方式。 在未來,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生產類和服務類的工作,而人力的價值則取決於創新和發明,或是一些軟性的技能,如領導,行銷,銷售等等。 在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員工不是勞力,而是資產。 一組10人頂尖工程師工作80天的效果,可以抵上一組10人勞工8000天的勞動。 人才的有效使用,會隨著知識經濟的轉型,而發揮科技上的乘數效應。 但問題來了,台灣的老闆心裡想的是,那我如果讓工程師工作800天,不就賺了10倍嗎? 反正肝爆了,過勞死了就再換一批,我有源源不絕的工程師可以用嘛! 可是,並不是每項資產的產值跟耐久度都一樣。 有些神器的可能屬性超高,但一周只有40小時的耐久度;而一些白裝屬性不怎麼樣,但一周卻有80小時的耐久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你把資本當成消耗品,你就會完蛋。 你不可能把神器當白裝用到爛,也不可能把白裝拿來打Boss,這是一定的trade-off。 台灣的老闆想的剛好相反,他們會不斷地逼著神器做久一點,再逼著白裝做神器做的事,結果兩個都被搞到報廢了,再來說台灣沒人才,年輕人吃不得苦,都是爛草莓。 而老闆亂搞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台灣企業最被詬病的三流管理。 給你最優秀的人才,你也能用成廢才,這是領導的無能,不是員工。 於是有機會出走的人才跑了,沒機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才被耗損殆盡,神器都發揮不出白裝的屬性。 歸根究底,是台灣的經濟過於封閉,過於保護資方。 老闆可以加班不給薪、過勞不負責、請產假就開除、污染環境只繳小罰款,黑心食品罰錢關幾年就OK,更不用說普遍性地不開發票和逃漏稅。 上一個世代的經營者用過時的思維,不斷地去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他們在政府的保護傘上,依託著關稅壁壘跟從未被嚴格執行的法令,過著不用競爭就能賺錢的閒適生活,就好像炒房地產一樣,買了放著就可以賺錢,啥都不用做,多好? 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逼迫老闆去改變,所以要把員工該休的假都還給他們。 人力成本增加,會逼只想發懶不動的老闆去思考怎麼用科技去取代人力,就像歐洲一樣,人力貴到爆,所以大量使用機器生產,品質效果產能都提升。 而被閒置的人力被投入在新資源的開發,或被重新釋放到勞動市場,公司反而能減重,提高獲利。 與此同時,勞動市場也會更加競爭,人力必須要進一步地打磨自己,變成更有價值的人才,而不僅僅只是做端盤子這種業務而已。 人力品質的提升,將會增加新創公司的可能,並且讓公司能更輕易取得更優秀的人才,汰換不適任的舊人,變得更有競爭力。 因此,加薪和加假只會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過時和無效率的公司從市場上清出去,而不會讓所有公司都倒光。 相對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勞工,都能因此而獲利。 --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請政府規定每日最低工時是16小時,每年只準放一天假,再將最低工資降為每小時$1,這樣對經濟最好呢? 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假日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時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資標準? 合理這兩個字真的很難定義,也許是周休二日,每日8小時工時,每小時$140工資;也許是周休三日,每日6小時工時,每小時$180工資。 但無論如何,就現有的統計數據及世界先進國家的勞動標準來看,我們至少都應該能判斷,以目前台灣的假日數,工時長度,跟薪資厚度是完全糟到不合理的對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放假有錯? 事實上,多放假並不會讓經濟變差,公司與勞工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勞工爽到了,公司是可以獲益的。 今天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短期看起來好像公司爽到了,勞工虧死了,但長期來講,對整個國家反而是有害無益。 你累到沒力氣動會有空去交友娛樂嗎?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一堆社會問題發生! 你累到爆會想去戀愛結婚生小孩嗎?所以生育率低,誰敢生啊? 你累到一身病要不要去看醫生啊?所以健保快掛了! 你累到不想出門那旅遊觀光業有錢賺嗎?所以一沒陸客一堆旅行社跟餐飲業都GG了! 放假是為了促進經濟,只有利用金錢的乘數效應來提高消費,企業才能增加營收。 今天你賺$1,000,但沒時間出門去花,$1,000對國家來講就只是$1,000的GDP。 但如果你把$1,000拿去作按摩,按摩師再把$1,000拿去吃大餐,餐廳老闆再把$1,000拿去買書,這樣$1,000的收入,就能創造出$3,000的乘數效應! 那麼,以台灣人愛存錢的個性,就算有多的錢也就是存銀行,不見得會拿來消費,這樣對經濟也不會有幫助啊!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儲蓄本身即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 當你把錢存進銀行時,銀行會將錢貸給企業或個人,或者是拿去作一些保守型的貨幣市場投資。 你的房貸,車貸,還有無數企業貸款,都不是憑空生出來,而是儲蓄戶存進去的。 因此只要提升薪資水準,可支配收入上升,即便不拿來直接消費,也會促進經濟發展 總言之,如果政府只能單純地去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產值損失,而不能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那是政府的失職。 --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單純以政院版本來說,它們預估一例一休最多增加476億的人事成本,我們不用複雜的數學 就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簡化這個問題。 根據104年5月的統計 全台中小企業共有1,380,000家左右,而中小企業的勞工只佔了勞動人口的78%(請參閱中小企業處統計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559&ctNode=689&mp=1)。 $47,600,000,000 x 78% / 1,380,000 / 12 = $2,242,換言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一個月平均僅會增加$2,242的成本,看起來其實不太多。 與此同時,統計中的中小企業的累積年收入是$11,803,100,000,000,而$11,803,100,000,000 / 1,380,000 / 12 = $712,748,也就是說平均每間中小企業的月營業額在$712,748左右。 假設這些企業都活得很慘,只有3%的淨利,$712,748 x 3% = $21,382,也就是每個月公司的股東只賺到$21,382,而$2,242 / $21,382 = 10%的淨利。 這樣的計算非常保守,因為多數中小企業主如果每月只賺了$21,382,比最低工資都還不如,那他們應該去超商打工,而不是繼續開公司。 即便在這樣保守的假設下,大多數的公司只是面臨淨利減少的問題,而不是死亡,更不用說多數中小企業有著逃漏稅的陋習,實際淨利最少可往上再加5%... --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這個假設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當部份企業退出市場後,消費者的需求仍舊存在。 簡單來說,今天如果7-11倒閉了,大家就會到全家,萊爾富,跟OK去買,於是其他三家超商就會開更多店,招聘更多人。 企業退出市場,會為同業空出市場空間,使其得到業務成長的機會,而它們的成長則會反過來創造工作。 要瞭解這樣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為什麼人力成本的提高會造成部份公司的倒閉? 今天新政策一公佈,所有企業都增加了20%的人力成本,但公司A輕鬆吃下成本並遊刃有餘,可公司B卻倒了。 這代表公司B本身的結構跟運作效率未能最優化,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無法與公司A匹敵。 真正殺死公司B的是它錯誤的結構跟低落的效率,使得它被公司A擊殺,而不是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 假如今天是所有公司都同時死亡,我們才能說人力成本的提高殺死了所有企業。 但所有公司都死了嗎?沒有! 所以公司B不能怪罪政府,而是應該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打不贏同業。 --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提供工作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需求。 今天如果每個人都需要手機,就算HTC死了,也會有HTD,HTE,HTF等等來承接市場。 這些新公司同樣會需要人力來開展它們的業務,這也代表新的工作。 因此,清洗掉產業中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對於消費者跟社會會有正面的幫助。 它不僅洗掉了糟糕的公司,也洗掉了能力不佳或不敷使用的員工(因為優秀員工再就業很容易)。 事實上,要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先迫使被過度保護的企業主升級自己的公司,加薪加假減工時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透過提高公司的人力成本,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促進產業升級,用機器代替人力。 聽起來似乎有很多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技能不足的人會因此而失業,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教育不足,或年紀大難以轉行,但就算不那麼做,當國外的機器人開始進口時,這些人仍舊會被產業所淘汰。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大量地開放外資進入台灣,移除關稅壁壘,將缺乏競爭力的公司驅逐出市場,並讓更有效率的公司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和產品,使得物價更便宜,消費力更強。 比方說汽機車,如果我們移除高達40%~100%關稅,讓外企進來,今天大家買機車,一台就不會要價8萬,而是4~5萬;買汽車就不會一台100萬,而是一台50~60萬。 省下來的錢,就會變成額外的消費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富裕。 是的,有些不好的公司,被過度保護的老闆會因此倒閉失業,但這對整個國家都是好事! --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十多年前,Nike在東南亞外包生產線的工廠剝削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卻每天僅支付大約兩塊美金。 與此同時,還僱用童工,並任由員工在高化學污染的環境下不受保護地工作。 但很有趣的是,Nike大多數的行為在這些國家是合法的,甚至只需要支付很小很小一筆罰款就能繼續非法下去,儘管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這些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那麼,按照市場機制的邏輯,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的員工日薪僅$70台幣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員工很不滿,他們可以直接離職,讓老闆被淘汰掉,而不是任由老闆剝削? 而即便Nike每雙鞋能賺取數千台幣的利潤,這些工廠生產線的員工,也沒有資格要求老闆賺少一些,因為是市場機制決定了他們的薪酬和工時,不爽做就不要做? 經濟及商業運作是必須被監管的,因為企業的本質是在合法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去贏利,它們行事的底限是法律,不是道德。 因此,符合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整體社會最大的利益。 比方說,企業可以在災難來臨前大肆屯積食物飲水,等災難過後用數倍的價格賣給災民賺國難財。 再比方說,企業之間可以聯合哄抬價格,迫使民眾用高價購買,賺取更高利益。 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企業的利益,但對大眾則是不利的。 所以,世界上才會有限制碳排放的環保法案,會有限制獨佔市場的反托拉斯條款等等,去保護大眾的利益不被企業吞噬。 台灣所遇到的勞資問題亦是如此! 首先,多數公司並未遵從勞基法,不允許員工組成工會,而且存在很多法令問題如環保方面,稅務方面等等。 同時,台灣有著大量的關稅避壘,如先前有提過的汽機車,讓台灣公司能不用面對外資競爭。 最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外國人士來台工作,以及外資招商上做了很多限制,讓國家成為一個外資沙漠。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對於勞工極不公平,且不友善的環境。 換言之,自由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自由”是不存在的。 而最鄉愿的想法”好人有好報,不道德的壞公司會自己死掉”,也不過是天方夜譚。 多數台灣公司便是利用這樣的環境來榨取勞工應得的報酬,就如同Nike對東南亞勞工一樣。 現在,Nike仍舊活得好好的,就像Apple跟Samsung也都有無數血汗工廠運作中,卻仍舊有無數消費者支持它們的產品一樣。 --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給假跟升薪資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那麼不給又不升難道就會促進經濟發展嗎? 甚至是保持現狀,就能促進經濟發展?事實證明都是不可能的! 台灣從來都不是員工的福利太多,而是太少。 美國薪資是我們三倍以上,勞工可組工會,最低薪資比我們高兩倍以上,但它仍舊是最強大的經濟體。 不管是在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歐洲國家,勞工的福利待遇只比我國更好,但我們的經濟跟科研實力卻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 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是我們假放太多嗎? 是我們薪資太高嗎? 都不是!重點是生產力,而不是假日有多少或薪水有多低。 生產力的提升,是靠科技,不是人力。 今天你的工作如果是組手機,你就算找了100人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生產力也比不過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台灣一直用製造商的角度去看經濟,除了極少數的高科技企業,多數公司都遲遲未能做到將勞力密集升級成知識密集,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贏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依賴低價搶市場。 而惡劣的勞動環境正是讓不思進取的企業,利用對於勞工的剝削,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因此增加人力成本,迫使企業改革,絕對是必要之惡。 我們的國家,有著最優秀的人才,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但政府和業界卻只會把大量優秀人才都逼出台灣後,再到國外哭喊著要他們回去領1/3的薪水做到死來報效國家。 正所謂故土難離,要是有機會,很多優秀的台灣人都想回家鄉工作。 但是頂尖的工程師從教育,培訓,到實戰經驗,要投入千萬的成本;要把一個人培養到能讀出頂尖名校的MBA,至少也要千萬的投資。 這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薪資,台灣有多少老闆能開出global pay請得起他們? 就算請得起,又有多少的台灣老闆能夠接受員工比自己優秀,用得起他們呢? --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請換個角度想,今天假設你的月收入3萬,每月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換言之,你每月存$6,000。 如果薪資成長50%,而物價同樣成長50%,每月仍舊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那麼$30,000 x (1+50%) x (1-80%) = $9,000,每月存的就變成$9,000了,雖然購買力是一樣的,但實際領到的金額卻是不一樣的。 而多出來的錢,你可以到國外旅遊時,在購買力更弱(東南亞/中南美/東歐/中亞)或是貨幣走跌(日本/歐元國家)的國家使用。 再者,物價成長的幅度會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而被抑制。 今天假如每支手機賣$22,000,台廠因為加假跟加薪而將售價上調為$33,000,但海外的手機廠如Apple,,Sony,,Samsung,,LG,,華為,,小米等等,可能由於生產線不在台灣而不受影響,選擇繼續維持在$22,000,或者是低於50%的漲幅,來增加市佔率。 也就是說,區域性的物價變動,會因為國際市場的供需而有所限制。 但是,政府在調漲薪資,增加假期的同時,必須要開放貿易,引入外企競爭,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來保障國民的利益,這樣薪資的成長才會變得有感。 因此請將加薪跟加假當作是勞動環境改善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再者,物價的上漲,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的增加,而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 ,以及資方對利潤的需求 。 公司會試圖把自己的商品賣得越貴越好,來爭取最高的利益,唯一阻止他們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其他競爭者的訂價。 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加假或加薪,公司都會找理由去調高售價,反正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理由總是充份的。 可問題在於,台灣的公司漲價往往是用哄抬的方式,也就是一家漲,其他家就跟著漲。 哪怕只增加它們1%成本的政策,它們也會漲個10%來因應,所以身為消費者的勞工受到低薪和高消的雙重夾擊,難以脫身。 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只是加薪加假,應該要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用市場的力量將不良的廠商消滅,讓更便宜的商品進入台灣,使消費者能有所選擇,不受這些不良廠商的箝制。 --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無數人想到高物價的美國工作,而不是美國人瘋狂地往台灣跑? 這種說法是一個很多台灣老闆慣用的理論,但這樣思考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第一,高收入國家並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有更高的物價。 比方說美國跟加拿大的牛奶比台灣便宜,西班牙的超市裡許多商品都跟台灣價格差不多或是更便宜。 可是像是車子,房子等重要高單價的商品,台灣的貴卻是全球名列前茅,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可支配收入因為這些高單價商品的排擠而大幅縮水,為了用台灣的薪資水準去買比美國更貴的房和車,許多台灣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這些錢原本是可以用在生活支出的。 民生用品的物價可以透過進口來平抑,但房地產這種重大支出,只能透過加稅、限制貸款等有限的手段來調控,這才是讓多數台灣人痛苦的主因。 如果你一個月能少繳$5,000的房貸或房租,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不是嗎? 第二,今天如果在台灣月薪5萬,但在美國可以賺三倍,也就是15萬,而兩地的物價也如同樣相差3倍。 同一個人假設每月花費佔去60%,那麼在台灣他每月可存2萬,但在美國他每月可存6萬。 人家一個月存的錢,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就算美國物價高,可是多出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我在美國工作20年,我就能用存下的錢回台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過上40年的好日子,但你在台灣工作20年存下的錢,卻只能讓你在美國不用工作地過上4年多,外國薪水高但物價高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這是錯誤的想法,除了先前所說的刺激消費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對於企業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勞工的工作效率會上升,離職率會下降,能夠加強公司的生產力,並大幅減少公司未來僱用新人的培訓成本。 再者,人事成本的增加會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公司能夠趁機取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用更高的營業額來減少人事成本的衝擊,同時未來在定價上也會因競爭者的減少而更有彈性,獲得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高人力成本會使產業的進入門檻變高,有效地減少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並且避免公司員工流入新競爭者的公司,拉走自己的客戶和資源。 短期上來說,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事成本的問題,並重新調整人力配置,但長期來講,企業也能因此而得益。 加薪、減工時、周休二日並不是一種對於員工的施捨,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對員工的付出,而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必須去做才能生存的轉變。 --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首先,最低薪資的存在,是為了給企業一個起薪標準,也是為了給國內勞工一個最低的議價底線,避免他們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損失過多的權益,讓人就算再不會談薪資,談到的結果還是能讓人勉強過生活。 比方說,一家公司知道分析師在業內的平均薪資約$30K,但他們只能開$15K去求才,但來應徵的人不見得知道$30K是平均,於是接受了$15K,因此反而拉低了業內的平均薪資。 其他企業發現後決定跟進減薪,就跟漲價一樣,不見得是因為成本提高,而僅是為了哄抬價格,進而造成整體薪資向下沉淪,將非常態的薪資變成了常態的薪資。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是現今社會的常態。 假設今天你是位高收入的醫生好了,你可以確定你的收入跟你其他醫生同事是相同的水平嗎? 有沒有可能你的同事做的比你少,甚至學經歷比你差,但比你每月多領上千元的薪水? 在你議薪時,你是否已經知道整個產業的薪資,各個醫院的薪資? 你所知的薪資資訊,是否能讓你完全判斷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值什麼價碼? 如果你無法保證你都知道這些資訊,那就代表薪資本身在勞工之間就是不透明的。 經濟學有很多假設是基於完全競爭,或是資訊完全流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不見得存在,一旦資訊不對稱,就會創造出套利的空間。 與此同時,最低薪資也是一個保障,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留學,進而就業。 台灣同樣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因素,或許是天災,或許是人禍,導致家道中落而無法進修。 這不代表這些人是沒有能力的,也不代表它們應該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假設今天你發生了意外,失去了雙眼,再也無法看診,或是做高收入的工作,你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2023年3月13日 今天Patrick老師要跟你分享一則金融消息,想作為一位社會菁英,世界上發生了什麼大事,你必須要知道。 轟然倒塌 3月11日,美國前20大銀行之一,擁有資產2000多億美元的矽谷銀行,突然宣佈破產。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家銀行倒閉事件。而整個轟然倒塌,僅僅發生在48小時之內。隨後,地震波及了美國股市。道指下跌345.22,標普500指數下跌56.73,科技股指-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99.46。矽谷銀行倒閉,波及到歐洲和亞洲股市,甚至幣圈。數字穩定幣USDC和美元幾乎脫鉤。 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怎麼說倒閉就倒閉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幫你梳理一下。這要從2020年說起。 無息負債 還記得著名的美聯儲“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嗎?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遭受重創。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0.5%刺激經濟。3月15日,也就是12天之後,美聯儲再次宣佈“緊急降息”。這一次,一步到位,直接下調到:0~0.25%,直接拉到“零利率”。 這就是著名的“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可是,這件事,和矽谷銀行有什麼關係呢? 矽谷銀行就在這個時候,獲得了大量(幾乎)零利率的儲蓄。多大的量呢?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矽谷銀行的存款從760億美元,上升到了超過1900億美元。這些錢對使用者是存款。但對矽谷銀行來說,是負債。幾乎不用付利息的負債。也就是無息負債。 不用利息,借了很多錢。聽上去不錯。然後呢?然後,當然是投出去。 持有到期債券 既然是矽谷銀行,那是不是當然會投給矽谷創業公司呢? 是的。但是,那不是全部。因為矽谷創業公司的貸款需求,並沒有同比增長。甚至下跌。那怎麼辦? 矽谷銀行決定,大量購買1~5年期無風險國債。無風險國債,聽上去挺安全。但就是利率比較低。年收益只有1%。成本是0%,價格是1%。好歹也能賺錢啊。聽上去也不錯。 但是,這批無風險國債,很多都是“持有到期債券”(HTM)。 什麼是持有到期債券?就是只有到期,才能收回本息。如果提前收回,不但利息沒有了,連本金都要損失。 啊,這樣是不是有風險啊? 是的。這確實有風險,這種風險,就叫做:短債長投。 短債長投 什麼是短債長投? 活期儲蓄,就是短債。5年期國債,就是長投。 活期儲蓄之所以叫活期儲蓄,就是隨時可能會取走。萬一突然所有儲戶都來取錢,但是銀行投出去的錢,5年之後才能收回來,就會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這就是短債長投的風險。 但是,短債長投在銀行幾乎必然存在。因為理論上,所有儲戶都可能1天後取款。但是銀行放貸,卻不可能1天後收回。貸款期限,總比存款期限長。 那怎麼辦呢?存款準備金! 這就要提到存款準備金制度了。 雖然理論上,可能所有儲戶會在同一秒鐘,取走所有存款。但實際上,這不太可能發生。只要在帳面上保證一定比例的現金,就能應付大多數取款需求。因此,大部分國家的央行,都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就是必須鎖死一部分錢,放在央行,不能用於放貸。台灣的存款準備金率為8%左右(加權平均)。 那美國呢?美國當前是:0%!為什麼?為了刺激經濟。天啊。那萬一儲戶擠兌,銀行沒有錢怎麼辦?銀行要自己應對。另外,不是還有儲蓄保險嗎? 儲蓄保險,什麼是儲蓄保險? 我們以前的印象,銀行是永遠不會破產的。但這並不是事實。因為有企業破產法。很多人這才知道,銀行作為一家商業機構,也是可以破產的。 如果銀行破產了,我的存款怎麼辦呢?在台灣,不超過300萬元的存款,由保險賠付。所以,後來很多人建議,以後要把錢分存到不同的銀行。每家不超過300萬,就安全了。 但是,這對個人可以。對企業的大額存款,是無法操作的。 美國的儲蓄保險額是25萬美元。矽谷銀行有多少存款是超過25萬美元呢?90%。 那怎麼辦?只能期待極端情況不要出現。可是,它就是出現了。這個情況就是:美聯儲升息+科技業寒冬。 美聯儲升息 2020年,美聯儲“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把利率降到零。2022年,美聯儲再次“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連續升息7次。一次升息一次爽。一直升息一直爽。今年2月,美聯儲再次升息。現在的利率已經到了4.5~4.75%。 為什麼一會兒降息,一會兒升息呢?降息,是為了促增長;升息,是為了抗通脹。彼一時,此一時。可是,你還記得嗎?矽谷銀行購買的無風險國債,年收益是1%。如果資金成本到了4%以上,資金收益只有1%,那不就虧錢了嗎? 是的,確實是虧錢了。只是這個虧損,暫時不會暴露。只有售出債券,才會體現。這就是:未實現損失。 但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這時,美國又遇上了科技業寒冬。 科技業寒冬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美國科技公司開始裁員。特斯拉裁員、臉書裁員、微軟裁員、Twitter裁員 ……科技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不僅是美國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大量科技公司鎖住了招聘,2023年的預算斷崖式下跌。 美國風險投資業,也總體看衰美國經濟。著名的投資機構「紅杉」,發表演講,提醒所有被投機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管好現金流。本來很容易拿到錢的創業公司,也拿不到錢了。 可是,這和矽谷銀行有什麼關係?因為它是“矽谷”銀行啊。它的儲戶,大量都是美國科技公司。 流動性危機 當融資越來越困難,科技公司們,只好不斷消耗自己在銀行的儲蓄過日子。 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對矽谷銀行可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它那些成本為零的資金,在不斷流失。隨著科技公司取現越來越多,矽谷銀行遇到了巨大的流動性危機。於是,它打算拋售一些資產,來獲得資金。 但是,還記得那些資產,是“持有到期債券”嗎?一旦提前拋售,就會產生巨大損失。矽谷銀行拋售了210億美元的債券,損失18億元。 這一下子,就引發了市場巨大的恐慌。矽谷銀行是不是要出問題了?大量公司開始想盡辦法,轉移自己的存款。僅3月8日一天,提現轉移申請就超過了420億美元。大量創業公司,基金公司,瘋狂出逃。而矽谷銀行,只有100多億可用資金。然後呢?然後,矽谷銀行一點都不掙扎,立即宣佈破產。 後繼影響 這件事,用著名孵化器YC Combinator的CEO陳嘉興(Garry Tan)的話說,這是“初創企業的滅絕級事件”。為什麼?因為大量科技公司的存款,都在這家銀行。他們下週,會付不出供應商的欠款了;下個月,會付不出員工的薪水了。 如果拿不回來這些錢,用Garry的話說,整個時代的創業公司,將會從這個星球上消失。 隨後,包括紅杉在內的125家風投機構聯合發表聲明,呼籲政府介入。並稱如果矽谷銀行被另一家實體收購,投資者將繼續與該機構建立關係。伊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也表示:對這個問題保持開放。 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還不確切知道,看後面的發展吧。但到目前為止,也許我們應該學到一個教訓就是:不要輕易“短債長投”。閃崩的那一天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唉!很多人都希望改變世界。但是走著走著,就被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只想說:希望你不會! 思維轉換學院(TDDW學院)與您分享!
    1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特別報導:22歲大學生靠「作弊」投資股票三個月賺到第一桶金! 人工智慧正在為普通人創造更多的「財富漏洞」- 但它是否真的有效? 1,344 評論 報導 朱欣冉 2021年8月13日 年僅22歲的邱啟程已經有了3年的投資經驗。 (攝影: 駱嘉豪)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美股三大指數屢創新高,帶動了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據證交所統計資料,2020年台灣證券商複委託開戶數增加近3成,已突破200萬人,其中7成流向美股。 在台灣的美股投資者中,大量的年輕人成為了最耀眼的族群,這批投資新秀擅於透過網路和社群研究、分享資訊,以「敢衝、敢押」的犀利作風著稱,走出了有別於中老世代投資人的另一套交易路數,創造了很多暴富神話。 來自台北科技大學的邱啟程就是這股投資新勢力的代表,現為大三學生的他自19歲開始研究股票,邱啟程表示,自己很喜歡股價波動的刺激感,因而踏入股市。 並不成功的股市經歷 「我第一次投資股票是在2018年,那時指考剛結束,在偶然中接觸了股票,靠著打零工的薪水入場,結果非常不好,只要我一買就跌、一賣就漲。我跟所有人一樣,一開始什麼都不懂。我只是渴望一夜致富,就幾次把兼職打工薪資存下當作基金全投入股市,但每次都是一無所獲。」 「因此我開始覺得股市就是賭博,就心灰意冷離開股市,其實是自己攢的錢都賠光了(笑)。但是我雖然沒再投入,卻一直有在各種美股社群裡研究交流,並且認識了一些很好很厲害的人。」 2020年3月美股暴跌,但是很快又漲回高點。邱啟程發現,在這一波行情之中,許多國外的朋友賺了大錢,紛紛曬出帳戶截圖,邱啟程除了送上祝福,也非常好奇他們如何在暴漲暴跌的行情中把握住機會,因為自己面對這樣的行情肯定畏首畏尾,手足無措。 於是他找到Reddit投資板上的好友Jason詢問起來,Jason的個人資產在一個半月內翻了40倍,在社群內成為轟動性的紅人。Jason告訴邱啟程,他早已放棄自己研究行情抓機會,那樣實在太難,成功概率太低。現在時代已經大不同,矽谷已經有科技公司推出了自動化股票投資工具,而自己正是利用自動化的工具實現了財富的快速增值。 來自社群的投資秘訣 原來,Jason的秘密武器是一款叫做 AI Trader 的軟體。它由一家矽谷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研發,研發人員多來自Paypal、Robinhood等成熟的數字金融公司。他們研發軟體的初衷是從亞馬遜等科技公司的股價波動中通過AI演算法盈利,軟體的初代版本主要圍繞Amazon公司股票研發,隨後在矽谷金融圈進行小範圍的內部測試,Jason也是在那個時候獲得了一個內部名額。 結果這個軟體在測試中大獲成功。隨著測試中交易數據的不斷增多,研發人員將軟體的演算法和機器學習能力進一步優化,並且成功移植到其他公司的股票以及虛擬貨幣上,軟體用戶的單筆交易勝率和總體盈利能力都達到了不可思議的高度。因為良好的口碑,公司將優化後的軟體正式推出市場,並命名為 AI Trader。 Jason的經歷讓邱啟程非常激動,他也十分好奇軟體的真實效果。於是他找Jason拿到了 AI Trader 投顧的聯繫方式,成功註冊了一個帳戶,決定再次踏上投資之路,「當時想一定要再試一次,我給自己準備的虧損上限是新台幣20,000元,那是我的信用卡最高額度」。 AI Trader 只需向平台存入首筆交易金(通常為250美元),就可以開始交易。實際上投資用戶並不需要操作太多,只需設定買入或賣出的大概目標,AI Trader 的演算法會根據實時交易數據捕捉最佳交易時機,為用戶實現持續盈利。 「在我存入250美金不到一個小時,軟體就開始為我交易了。老實說,我很擔心它會賠光我所有的錢。果然,我的第一筆交易損失了23美金!」 「我感到喉嚨發緊,難道我被Jason被騙了?他可是我認識的最坦誠的朋友。我甚至准備打電話給我的私人投顧,要回我的錢。但後來我想起了他早些時候在電話中告訴我的:演算法單筆交易的平均贏率在85%-90%之間。你不可能每筆交易都贏,但只要給軟體時間,總體盈利會非常可觀,而到了後期,複利的威力會讓你的財富迅速增長。」 「所以我鼓足信心,讓軟體繼續為我交易,並密切留意交易結果。接下來一筆交易果然盈利!雖然才19美金,但還不錯啦。然後下一筆交易獲利35美金,再是22美金,而這一切都發生在30分鐘之內。AI Trader 就像是一台沒有感情的交易機器,持續為我創造驚喜!」 便捷的網路讓邱啟程可以隨時隨地查看交易結果。 (攝影: 駱嘉豪) AI的強大之處就是在於它完全不受市場情緒影響,相反市場情緒的波動給了它捕捉最佳交易的機會。 「當天我就收回了250美金的初始投入,並且盈利431美金,一周後我的賬戶餘額就達到了2,600美金。」 在邱啟程使用 AI Trader 上交易三個月後,他就賺到了這輩子第一個七位數(新台幣)。 AI Trader 是否真的有效? 在我們準備發佈這篇文章之前,我們的資深編輯要求我們先證實 AI Trader 的真實性,於是我們決定對 AI Trader 進行驗證,看看不具備投資知識的普通人是否真的可能通過該平台賺錢? 我們的新聞部資深企劃秦舒怡自告奮勇進行此次嘗試,她拒絕了我們提供的測試資金,決定用自己的信用卡入金,自負盈虧。秦舒怡現年44歲,之前從未有過任何股票交易經驗。 秦舒怡和她的家人。 測試過程: 在秦舒怡在 AI Trader 上完成賬戶註冊不久,她就接到了來自她的專屬投顧的電話,投顧幫助她啟用了帳戶,並耐心指導她完成了首次入金,同時針對秦舒怡的經驗給與了很多投資上的建議。 投顧介紹,AI Trader 不但可以交易Amazon、Apple、Facebook等正常公司股票,更厲害的是它可以交易包括比特幣在內的主流數位貨幣。數位貨幣價格波動劇烈,且24小時交易不停,這使得 AI Trader 演算法的威力大大增加。 系統當天為秦舒怡進行了15筆交易,共盈利197美金,交易勝率81%,收益率78%,令我們印象深刻(單筆交易最大虧損31美金,最高盈利58美金)。接下來幾天,秦舒怡每天只花10分鐘關注交易結果,交易勝率提升到了87%,一周後,她的賬戶餘額超過了2,000美金。 在21天的測試期結束時,秦舒怡的賬戶餘額定格在了8,369.52美金,秦舒怡決定結束測試,她通過“資金提取”功能提取了全部本金和收益,並且在48小時內收到了匯款。秦舒怡很慶幸沒有接受我們提供的測試資金,可以自己完全獨享這一筆驚人的收益。 21天交易測試後,秦舒怡決定提取帳戶內的餘額。 如何開始使用 AI Trader? 我們聯繫到了這個平台,經過協商, AI Trader 特許我們的讀者以最低250美元的初始保證金試用該平台。(其它國家的最低入金限額已經漲到500美元了)。 由於交易平台的受歡迎程度大幅增加,此初始最低保證金額可能隨時會增加!您可以通過信用卡或銀行轉帳為您的帳戶入金。 開始所需的三個步驟: 1. 註冊一個免費賬戶; 2. 存入250美元的最低金額(需要客戶經理電話審批後才可以啟用交易帳戶); 3. 使用 AI Trader 交易平台賺取利潤。 注意: 您可以隨時使用平台內的“提款”按鈕提取您的利潤或初始保證金。 第 1 步:輸入您的詳細信息以註冊免費帳戶 第 2 步:存入250美元的初始最低投資額 第 3 步:提取您的利潤(或繼續投資以產生更多利潤!) 提示:即使您還沒有決定好是否立即開始投資,我們都建議您先免費註冊帳戶,註冊連結隨時可能關閉。
    8 人回報3 則回應3 年前
  • 早安!昨天我和一個開老人安養中心的朋友泡茶聊天,我問他老人安養中心每個月費用多少,他說標準不同,我們一個月至少3.5萬元,他們定位比較高擋。 我不禁感嘆,富老頭的錢真好賺。 我說你們一個月收這麼多錢,提供的服務能值這個價錢嗎? 朋友猶豫了一下,說這個問題不好講,能花錢買到的基礎設施我們一定是沒問題,但說個不該說的吧,很多事情也不是錢能解決的。 你想,老人真正的體驗是來自床有多貴設施有多完善嗎,其實不是,真正的體驗來源於人。 一個是老人和老人之間,老人也需要社交,安養中心的老人之間一樣會吵架,會拉幫結派,老人會為了老太太爭風吃醋,這還是小問題。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護工的服務精神是個大問題,不是虐待的問題,有監視器在一般也不敢欺負老人,但是他們優先照顧誰,忽視誰,故意引導別人孤立誰,這些東西就直接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 我說你開老人安養中心的你不管嗎? 他說就算我想管,我管得了嗎?你別看這些老人每個月給安養中心兩三萬,我們運轉也是需要成本的,退一萬步講我自己也是要賺錢的,能給到護工手裡的還不就是每個月幾萬元。 你能指望這些每個月領幾萬元的護工真把每個老人都當自己父母伺候?久病床前還無孝子呢。 我說那你們不能多給點薪水嗎? 他說已經給的不少了,我孫子現在讀幼兒園,我就發現很多私立幼兒園收得比安養中心貴,裡面的老師薪水比我們的護工還低。 我根本不敢指望這些老師能為這一點錢把我孫子照顧得多好,照顧得好是人家的情份,沒照顧好也是人家的本分。只要小孩安全不出問題,我們還能要求幼兒園老師做什麼? 老人給安養中心的錢多,我給幼兒園的錢也不少,但是你看護工也好老師也罷,都是上班族,你不能指望人拿四萬元幹四十萬的工作,我要有這能耐還開什麼老人安養中心。 他喝了一口茶,感嘆說,所以還是要生小孩,養兒防老還是有必要的。 我說你這個話就有問題了,護工照顧老人會不周到,但你自己的孩子就能更好嗎?就算真的孝順,也不代表就能一直悉心照顧你,如你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孩子將來也會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要忙,能貼身照顧你一年,還能管你五年十年嗎? 朋友笑了,我並不指望孩子照顧我,我老了必定也是去老人安養中心。孩子存在的意義在於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這是一個讓你不至於成為別人關注鏈條最底層的保障,有孩子不一定能讓你的晚年生活過得好,但至少能讓你活得不算太差。 我不太理解,他給我講了一段話,讓我冷汗直冒。 他說我開安養中心你以來,發現一件事情,安養中心是一個半封閉的環境,除了安養中心裡老人的孩子會來看望以外,幾乎沒有外界輿論和道德的監督。 而且由於老人需要休息的原因,大多數安養中心是不歡迎無關人士參觀的,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小社會裡,除了基本的法律,起作用的規律是什麼,是 善良和光明嗎? 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在養老院裡什麼叫弱,什麼叫強,不是看你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多有地位,賺了多少錢,而是看別人欺負了你以後會不會有人來找他算賬。 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會失去和大部分社會關係的聯繫。 你老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同事也差不多都在安養中心裡了,有的可能還已經在骨灰盒裡,除了你的孩子,你被欺負了誰還能幫你討公道? 誰又還有能力幫你討公道? 你也別問我安養中心裡不是有監視器嗎,這是人的問題,不是設備的問題。 第一,冷暴力你算不算欺負,而且在安養中心幹久的護工有一千種監視器留不下證據的辦法不讓你找麻煩,而且也不用找麻煩,不理會你的需求就好了。 第二,監視器也需要有人去調記錄才有意義的,安養中心的管理人員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了你自己的小孩,還有誰會願意幫你去調記錄。 我說一個道理,你別說我冷血。對我們開安養中心的人來說,我們真的關心老人開心不開心嗎? 我們只關心老人是否安全活著就好,因為只要老人活著我們就能收錢,就算死也別死在我的安養中心裡。 這時候你看,如果沒有孩子,你在安養中心裡遇到委屈的時候能向誰告狀? 你和護工的矛盾也好,和其他老人的矛盾也好,大部分的時候你自己也解決不了,就只能尋求外部力量,這個時候有孩子你就有外援,即使這個外援不一定孝順,不一定會 出面,但是如果你沒有孩子,你就一定孤立無援。 我說,那要是孩子不給你出頭呢? 他拍拍桌子,說林北不用他出頭,我只需要他存在。 這個後盾不是給你靠的,而是給別人看的,靠不靠得住都無所謂,關鍵是一定要存在,因為他的存在本身就能讓別人斟酌斟酌後果。我還有孩子在外面,你對我不好會有麻煩,大家都怕麻煩。這就是一種制約。 你的身體已經生活不能自理了,但你的思維意識又還沒有到不清醒的地步,你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被欺負甚至被侮辱,你很委屈很憤怒,但是你沒有任何辦法。你能向誰求助呢? 你沒有孩子,也沒有穩定聯繫的社會關係人,你就像一個小孩在學校裡被欺負了一樣無助。 就連報警都沒用,你說警察怎麼管這個? 也許沒生孩子省下了不少錢,也許直到這個時候你依然還有很多很多錢,但是你甚至找不到人能幫你把錢花掉。 錢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到了某個時期,你會發現錢連尊嚴問題都解決不了,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血緣關係。 他接著說,我還真不覺得血緣關係就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我也不確定我自己的小孩在我老了以後還能依然愛我,但這不重要,因為他的存在也會受社會監督。 也許他不一定是一個好兒子,但他肯定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是一個不孝子,所以就算是裝,也得裝出最低限度的對我的保護動作,我說的是最低限度。 我這安養中心真是見識到了很多東西,我的要求不高。 我算是看明白了,這安養中心裡其實和幼兒園裡沒什麼區別,小孩子有爸爸有媽媽,哪怕他在自己家被自己的父母打到飛起來,但是在幼兒園裡他就是能直起腰,因為他有人可以告狀,因為別人知道欺負他會有後果。 但是沒父母親的小孩,我不說別人會不會欺負他,老師會不會忽視他,哪怕有一個同學說他是個沒父沒母的小孩,他也等於受到了欺負。人家也沒打他沒罵他,但是他心底能好受嗎? 我付錢送我孫子去幼兒園,還要恭維著幼兒園老師,你認為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在人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身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對你合法迫害嗎? 他沒做違反規則的事情,你抓不到他任何把柄,但他就是能讓你很不舒服。 你現在是一個在安養中心的老人,你想吃什麼東西,其他老人提出來了護工馬上就去拿了,你說了護工就推說他還有事讓你等著。 你行動不便,和護工說想去廁所,護工裝作沒聽到,聽到了也說要你先等著,然後去做其他事,過個半小時再來管你。或者隨口指桑罵槐一句斷子絕孫的老東西,都沒說是誰,但你知道。很多事情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他們也不會管老人說什麼,他們覺得老人已經沒有了自尊心。但實際上,很多老人只是身體不便,但是思維仍然清醒,而且正因為他們的世界裡已經失去了對大部分物質享受的需求,所以他們的自尊心會變得比過去更加強烈。只是他們說了也沒用。 老人能尋求幫助的只有子女,他們在世界上的關係被時間逐漸斬斷,只留下和子女最終也是最親的關係。 這種關係可能薄弱,可能靠不住,但是這就是他們在和安養中心,和其他老人,和護工,和這個世界博弈的時候,手頭最後的籌碼。 如果連這個關係都沒有了,他們就一無所有了,沒有牌可以打,徹底失去主動權了。 他們的餘生能不能活得像個人,只取決於身邊的陌生人能不能把他當個人。 你還年輕的時候,錢可以交換一切。但當你老的時候,錢真的只是錢了。 你有沒有感覺到,你小時候,父母對你是強勢的,你到了現在這個歲數,父母對你其實是弱勢的? 博弈這東西真的是方方面面。 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選擇,衰老畢竟是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準呢,可能等我們老了以後世界就進入全機械化了,到時候也許就不需要養兒防老了。 也有可能哪天就世界大戰了,全人類都玩蛋了,你養兒防老也沒意義了。在明天到來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別人怎樣我不管,生不生導致社會少子化我也不在乎,我就是想在老的時候給自己多一個籌碼。不是我壞,真是我見識的壞東西有點多。 我聽了他這句話,沉默了很久。我想反駁,但他真的見識過這種生活。 最後我想喝一杯茶,一抬頭他也剛好舉杯。我們碰杯,一起心碎。 愉快的小週末,順心愉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