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獨/宜蘭電子遊藝場5人確診 疑群聚感染匡列30人隔離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48937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宜蘭確診者日前因為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腹瀉就診,卻一直不見好轉,醫師覺得不對勁採檢後確診。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48790
    3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48790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疫情警戒恐升3級!4措施曝光 感染社區停班課「室內5人聚會全停」 昨(10)日爆發6起不明感染病例,分別來自宜蘭遊藝場的員工及常客,還有蘆洲區60多歲男子,指揮中心才剛將警戒升至第二級,未料到了晚間又爆出有基隆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疫情有可能會進入到第三級,未來三級相關限制措施包含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集會取消,若有發生群聚感染社區,民眾需停班停課。 第三級警戒措施標準,需單周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不明的本土病例,限制如下: •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 •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和必要性服務、醫療或公務所需之外,其餘營業場所及公共區域都需要關閉 •營業或公共場所都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此外,發生群聚感染的社區,如需執行快速圍堵,民眾需要配合病毒篩檢,不得任意離開圍堵區,停止所有聚會活動及停班、停課。
    1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16例確診分別如下: 1.宜蘭遊藝場+3 (案1216、案1231、案1232,分別為30多歲女性、未滿10歲男童及60多歲女性) 2.基隆+1 (案1217為50多歲女性,基隆長庚發現) 3.獅子會相關接觸者:+10 (前會長妻子與接觸者,案1218、案1219,及案1223至案1230等10人為5女5男) 3.中和+1 (案1220為60多歲女性,萬華區三水街「鴻達茶藝館」工作) 4.萬華+1 (案1221為50多歲女性,萬華區西園路1段「楓香清茶館」工作)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這次在宜蘭遊藝場的確診患者中,有一個是 CT=12 (去年2020年,CT平均是30左右) CT值簡單的來看,就是做幾次PCR (複製樣本2倍),CT就加多少。 也就是說CT12的人,只要在機器上複製12次就能偵測到病毒顆粒 CT 30 就要複製30次才能偵測到。所以 CT12 和CT30的差異差不多 26萬倍。 CT12的意思:就是只有拿超高濃度的標準品,才有辦法做到 CT12,裡面的基因數大概都是每毫升幾千萬~上億個 (病毒)。 這種CT12人如果在您旁邊咳嗽,從你的口罩臉頰縫裡都可以鑽進你呼吸道「幾萬個」病毒。這個感染機率就大很多了,而新北這次的是CT18很危險 CT30以上的人,在你面前咳了你都還不見得會中,CT12 跟SARS 那時一樣,同一個空間待太久都有機率中。 大家出門記得戴口罩,真的不是鬧著玩的,這次的是英國株及其變種 B.1.1.X 系列,傳染疫本來就比武漢株強。
    40 人回報3 則回應3 年前
  • 宜蘭遊藝場的確診患者中,有一個是 CT=12。 CT 值簡單說,就是做幾次PCR(複製樣本2倍),CT 就加多少,例如 CT12 的病人,表示只要在機器上複製12次就能偵測到病毒顆粒,CT30 就要複製30次才能偵測到。所以 CT12 和 CT30 的差異約26萬倍! CT12 的意義:只有拿超高濃度的標準品(樣本),才有辦法做到 CT12,裡面的基因數大概都是每毫升幾千萬~上億個(病毒) 這種 CT12 案例如果在您旁邊咳嗽,從你的口罩與臉頰之間的縫隙都可以有「幾萬個」病毒鑽進你的呼吸道。這個感染機率就大很多了,而新北這次的是CT18,所以非常危險。 但是 CT30 以上的案例,就算在你面前咳嗽,你都還不見得會中,CT12 跟 SARS 那時一樣,同一個空間待太久都有機率中。 所以大家出門記得戴口罩,這次英國株及其變種 B.1.1.X 系列,傳染疫力確定比武漢株強。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3/20台灣的新冠肺炎增加27例,其中24例境外移入,引起許多人恐慌,囤貨。 整理新冠肺炎重點,希望大家了解病毒,知道如何防疫,配合衛福部政策,要小心但不必恐慌。 1.新冠肺炎是飛沫傳染,接觸傳染。不是空氣傳染。 2.預防飛沫傳染: a.病人講話時距離1公尺。 b.病人咳嗽打噴嚏時距離2公尺。 c.病人戴口罩時就没有飛沫,只要注意接觸傳染。 3.預防接觸傳染 a.多洗手,別摸口眼鼻。 b.病人戴口罩可攔下90%以上病毒,病人衣物和環境中病毒量變少,傳染機率就很低。 4.戴口罩的目的是保護別人,不是保護自己。要求病人戴口罩的目的是保護醫療人員(保護國家重要防疫資產),要求醫療人員戴口罩的目的是保護病人,因為病人年紀大抵抗力差。 5.保護自己最重要是 a.要求病人戴口罩 b.自己勤洗手。 5.台灣對接觸者的定義已經放得很寬。所有接觸者採檢陽性才1.5%。大家遵守衛福部的指引,不要自己跑醫院要求檢驗。 6.得新冠肺炎 a.66%症狀很輕 b.28%輕度肺炎 c.6%嚴重肺炎(大部分是老年人)。 e.義大利確診者死亡率 i.30歲以下死亡率0。 ii.30~50歲死亡率0.1%。 iii.80歲以上死亡率17%。 iv.90%以上死者>70歲。 7.台灣現在幾乎全民戴口罩,已經不可能有大規模群聚感染或疫情爆發,小規模群聚難免,但影響不大。 8.最壞的估算,就算台灣有1萬例感染,台灣的社會能量和醫療能量可以應付,不會崩盤。 a.輕症6600人居家隔離 b.輕度肺炎2800人住院隔離 c.重度肺炎600人住負壓隔離病房。 d.2300萬台灣人照顧1萬個病人。等於2300人照顧1個病人, 規劃好就不會亂。 e.台灣防疫世界第一,不可能出現1萬例感染這種極端疫情。 台灣這次管控新冠肺炎,只要繼續小心謹慎,一定没問題。大家要了解病毒傳播模式才知道如何防範,不會驚恐,不會相信謠言,不使用偏方,或用錯方法防疫。
    3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傳,僅參考】 ———————————— #2021/5/11 #台灣邁入社區感染 [我建中高中同學在北京經營檢測中心, 對抗病毒的實戰經驗豐富, 以下原文轉載他在高中同學群組的發言] 這次在宜蘭遊藝場的確診患者中,有一個是 CT=12 的。 去年2020年,CT平均是30左右。 CT值簡單的來看,就是做幾次PCR (複製樣本2倍),CT就加多少。 也就是說,CT12的人,只要在機器上複製12次就能偵測到病毒顆粒。CT 30 就要複製30次才能偵測到。所以 CT12 和CT30的差異差不多 26萬倍。 CT12的意思,在我眼裡就是大毒窟!! 我做過這麼久的QPCR檢測,只有拿超高濃度的標準品,才有辦法做到 CT12,裡面的基因數大概都是每毫升幾千萬~上億個 (病毒)。 這種人如果在您旁邊咳嗽,從你的口罩臉頰縫裡都可以鑽進你呼吸道【幾萬個】病毒。 這個感染機率就大的跟鬼一樣了..... 新北這次的是CT18,還是很危險..我不在群裡說,說不定有同學還會覺得就是小小本土爆發,新北幹啥那麼緊張呢....... CT30以上的人,在你面前咳了你都還不見得會中, CT12 跟SARS 那時一樣,同一個空間待太久都有機率中。大家出門記得戴口罩,真的不是鬧著玩的。 我們台灣合作的幾個生技研發公司,已經有人開始提議 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 WFH)。 有點不太爽,疫情指揮中心不說明嚴重性。 這次的是英國株及其變種 B.1.1.X 系列,傳染疫本來就比武漢株強,只說了個提高防疫等級,誰會有感覺啊?? 能撿到機會去打台灣現有的 AZ 疫苗, 只要你沒有心血管疾病,沒有太嚴重的慢性病,我是勸你就打吧
    15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聲明稿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工會這 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不想引起社 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我們求救的呼喊。 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 北市聯醫的現況是:急診塞爆,病房滿床,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我們是 市立醫院,守護市民健康責無旁貸,但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雙人病房塞了六名確診病患外 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北市聯醫的負壓隔離、專責病房都已經滿床,正在 快速將一般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裝設未完成,沒有單獨隔間、空調獨立,就有病人要送 進來。 我們只能很痛心地告訴病人:「等等看或許會有病房」、「醫生等等看完其他病人就會過 來了」、「對不起真的沒有病床了」、「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重症呼吸器的床」… … 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 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 整體的醫療崩壞。不是基層醫護不願意扛起台灣,而是目前北市聯醫真的已經飽和。在人 力、設備都不足的狀況下被推上第一線,我們也很害怕。 我們知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全國醫學中心醫院增開肺炎重症病房、台北市各 區域以上醫院也增開專責病房,但以我們在第一線的壓力來看,似乎緩不濟急。 一旦發生醫療崩壞,我們會損失更多醫療量能,失去因應疫情的能力。我們想問,如果如 政府所說,台灣的醫療量能足夠,為何會這樣?能否請政府加強、加速調度資源,或疏導 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二、匡列接觸者速度太慢,擴大感染風險 由於疫情嚴峻、確診病患人數增加,院內有許多員工在防護不足的狀況下接觸確診病患、 同事。然而,上述「接觸者」應繼續到院上班、或居家上班、或居家隔離?制度上是由「 地方政府」做疫調,「中央指揮中心」決定匡列名單,問題是確診人數太多,地方與中央 都來不及消化。 有一般病房護理師得知照護的病患確診,卻在「七天後」才收到通知,被匡列為接觸者, 要居家隔離七日。接獲通知時已為「應」隔離期滿日,而這七天他都在醫院照常上班。護 理師擔憂傳染給家人,更擔憂成為「防疫破口」造成院內群聚感染。同單位已有同事出現 發燒症狀,正在等待採檢結果,人心惶惶。 請地方衛生局與中央指揮中心建立管道,即時向醫院反映現況! 三、 院內感染資訊不明,已造成院內群聚 工會在疫情初始就向院方反映:員工需要知道院內感染的狀況,資訊透明才能醫治謠言與 恐慌。然而,目前院內嚴重資訊不透明,就連「我照顧的病患有肺炎確診」或是「我隔壁 的同事有肺炎確診」都不知道!上週,北市聯醫某單位有員工感染確診,然而,主管未告 知同單位其他員工,竟然是同事「自行發現有同仁沒有來上班、私下關心」,才知道同辦 公室的員工已經確診。同事自行前往篩檢後亦確診,至目前同辦公室已有五名員工感染! 若政府「匡列接觸」的速度沒有改善,我們認為院方單位主管有責任進行管控,提供公假 請請風險較高的同仁先行隔離。請北市聯醫做到最基本的資訊透明:當有病患確診,請讓 接觸過的醫護人員知情。當有員工確診,請醫院至少讓同單位同仁知情。以利員工自我保 護,也影響事後職災認定。 四、 急診需要固定人力,而非訓練不足的無效支援 在疫情初始,工會就請院方立即改善「支援的人力調度與教育訓練」問題,然而至今卻仍 有大量相關申訴。跨科如隔山,醫事行政同仁,或病房、門診護理師去支援急診,需要足 夠的教育訓練、工作安排規劃,否則淪為「無效人力」,急診同仁和支援同仁雙方都很困 擾! 急診是目前防疫的第一線,很多病人都卡在急診,而急診同仁還是工作塞車。除了大量篩 檢工作與既有的緊急醫療,還要照護大量等床但等不到床的病患!急診的工作壓力大、強 度高,我們需要增加的是已受訓、固定的護理人力,而不是每日流動式的支援,遑論交叉 支援恐造成擴大感染。醫護同仁都願意投入防疫第一線,但支援問題多次反映未改善,使 急診同仁灰心,堅守岡位的信心開始動搖。 此外,工會也建議聯醫各院區比照仁愛院區,急診與快篩站做出空間、人力、業務的分隔 ,減輕急診同仁壓力。 除上述問題外,供醫護人員下班後住宿的「警消醫護加油棧」竟有對醫護人員的歧視、拒 絕住宿;醫院宿舍為高風險區但沒有正式消毒、只請住宿同仁自行清潔;支援急診室否有 獎勵仍資訊不明……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待改善。聯醫院方已經有建立與工會溝通的管道, 但有很多問題並非只靠北市聯醫院方就能解決。醫護人員都堅守在岡位上,希望院方、政 府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專注貢獻我們的專業。也希望長期低薪、人力不足、高離職率的 問題,可以獲得重視與解決,畢竟此刻的人力告急,就是過去長期疏忽漠視的結果。我們 需要深刻的檢討。充足的人力、健全的醫療體系與勞動環境,才是最好的超前部屬。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轉載李豔秋新聞夜總會臉書的訊息! 不是超前部署,是沒有部署。 敦睦艦隊群聚感染擴大,目前700多人已有24人確診,指揮中心根據案例的接觸對象,將發出2000—3000封警訊。 尤其嚴重的是,敦睦艦隊靠岸後,全艦官兵就地解散,各自回到社區,從北到南到澎湖都有他們的足跡;不可思議的是,全台老百姓戒慎恐懼謹守防線,破口的竟然是保家衛民的軍隊。 海軍及國防部責無旁貸,不能有任何隱匿,誠實回答幾個關鍵問題: 1.防疫如同作戰,軍隊對於防疫的教育做了什麼? 前三個確診案例,除了一人向醫官反映,其餘兩例都有症狀但未告知醫官,證明官兵根本欠缺對病毒的常識,對異常症狀也毫無警覺性 2.艦隊在出發前,長官們對目的地的疫情充分掌握了嗎? 據疫情指揮中心的說明,艦隊在回程時,才與指揮中心聯絡,詢問船舶靠岸有甚麼規定,這證明艦隊出航前,根本沒有連絡疫情中心蒐集足夠資料,就貿然出發 3.4/15官兵下船前,海軍對700多人做了哪些健康管理?有沒有虛應故事? 4.在外國幾乎都封閉陸空交通的時期,誰決定敦睦艦隊要出航?為什麼? 5.敦睦艦隊真的只去了帛琉嗎?有沒有秘密任務未公布? 6.軍中生活如此緊密,每人每天卻分不到一個口罩,國防部連這件事都不敢反應嗎?三軍統帥把口罩到處送人做外交,自己的子弟兵卻暴露在高風險的感染環境裡,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呢? 敦睦艦隊群聚感染會引發甚麼後果?不知道。該負責的,不必以【目前防疫為重,責任日後追究】來塘塞,這過程中誰決策不當、管理不善、教育宣導擺爛,就趕快負起責任來,否則誰相信我們的軍隊有戰爭應變的能力?至於這個爛攤子,全台老百姓都要幫忙收,在這關鍵時刻大家皮繃緊一點,為自己也為這些艦上的孩子,他們都是我們親愛的家人啊!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法國的疥瘡奇蹟 今天早上國內媒體報導了有醫院爆發疥瘡的院內感染,由於疥瘡是傳染力很強的皮膚病,因此已經有數人確診,有許多人被「匡列」為感染高風險群。 疥瘡(Scabies)是藉由人疥蟎所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皮膚病,在人多的居住環境中非常容易傳播,所以長期照護中心、護理之家、醫院的住院病房、軍隊都可能爆發群聚感染。目前治療疥瘡的方法有外用藥膏,而唯一的口服藥Ivermectin已經在 107年 8月納入中華民國全民健保給付範圍。 對,你沒看錯,就是那個被美國醫藥當局不斷提出警告,說吃了會中毒的Ivermectin在台灣是有健保給付,合法治療疥瘡的唯一口服藥物。 Ivermectin(伊維菌素)在1987年上市使用,他是由一位美國和一位日本的科學家所發明。這兩位科學家也在2015年,因為發明這個可以治療河盲症以及許多寄生蟲疾病的藥物,與中國發明青蒿素的屠呦呦女士,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Ivermectin(伊維菌素)是台灣合法可以使用,而且有健保給付,治療疥瘡的唯一口服藥物。唯一。 我確信ivermectin伊維菌素這個藥物,不會是某些媒體所宣傳的「有毒」。 關於伊維菌素用在治療疥瘡上,有一篇很有趣的醫學論文。2021年一月的英國皮膚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刊載了一篇來自法國的研究報告,裡面的內容是: 巴黎大學醫院的醫師們在2020年3月6日診斷了由一所位於巴黎郊區的A老人安養院轉到醫院皮膚科,罹患全身性疥瘡的66歲女性病人。醫師在第0天(3月6日),第7天及第14天,每七天一次,每次分別給予病人0.2-0.4 mg/kg伊維菌素治療。 由於醫師們又在同一所A老人安養院裡,發現及診斷了另外3位住在不同樓層的老人家也感染了疥瘡,於是宣佈A老人安養院發生大規模群聚疥瘡感染。 這4位確定感染疥瘡的住民,與A老人安養院其他65位老人住民與52位工作人員,4位病人及117位接觸者共121人全部都在3月10日及3月17日,各接受了一次Ivermectin 0.2 mg/kg的口服藥物治療。A老人安養院共69位老人住民,他們的年齡中位數是90歲,78%是女性。 接下來Covid 19的疫情襲擊全法國,3月17日法國全國封城。 A老人安養院在2020年3月5日到5月15日間,一共有11位老人住民被確診或高度懷疑罹患Covid 19。沒有一位變成重症或死亡。 發表論文的皮膚科醫師找出全法國與A老人安養院類似大小,同時年齡層也相仿的其他45家老人安養機構(自177家中選出),45家老人安養院住民總數3062人,年齡中位數86歲。這群住在類似安養院的3062位老人,在法國為Covid 19侵襲的同一段時間,有22.6%感染Covid 19,罹病致死率4.5%。 法國巴黎近郊的老人安養院,69位年齡中位數90歲的老人住民,在2020年3月到5月,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海嘯來臨全國封城的之前與當下,因為全機構每一個住民和工作人員為了治療疥瘡群聚感染,全部都使用了Ivermectin。結果7人罹患新冠,全部都沒有變成重症也無人死亡。相較之下,全法國其他住民人數與年齡相仿的其他45家3千多位老人,有22.6%感染,4.5%致死。 我想,對A老人安養院的所有住民與他們的家人來說,在新冠病毒席捲全法國的那個可怖時刻,這個數字,應該也算是個小小疥瘡治療奇蹟。它是不是奇蹟,奇蹟又是怎麼來的? 大家如此聰明,一定不必我說。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