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我們經常聽說: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時代的浪花造就了一些成功企業,也造就了一些成功人士造富神話,我們不得不承認,抓住機遇有時候比努力更為重要!

那只有讓自己成為20%的賺大錢的人,我們才能扭轉命運,過上隨心所欲的生活,思維和抉擇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合作外資機構發行的基金將是大家改寫人生的絕佳機會,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提前私訊助教預約操作名額,內部發行的份額有限,先搶先得,不要等其他人都賺的盆滿缽滿,你再來後悔沒有跟車沒有分到一杯羹,今晚分享就到這裡,我們明天盤中再會!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上海台籍幹部的真心話,請各位朋友耐心看完,台灣人該覺醒了!下ㄧ代的前途在那裡? 我在陸資公司,我是台勞,我寫簡體字,我逐漸用大陸的慣用語除了講國語(北京話),面對客戶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說英文了。 1995年,我被派駐在菲律賓,2001年開始往返大陸,沒想到2013年,我變成真正的台籍幹部,果真“世事難料”。 大家都要看, 曾經我們看不起的,現在卻成了我們的危機...... 專制的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 4 年,民主的台灣蓋捷運新莊線10 幾年才蓋好。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其餘時間只能上網發發牢騷,打打嘴砲..... 我們得意自豪的新聞自由透明且公正,但實際上呢? 不是政治傾向明顯!就是新聞毫無深度可言..... 哪個高官明星結婚,誰跟誰又傳緋聞...... 國際上真正發生的大事,沒看到幾家媒體在報導..... 我們是可以選擇,但太多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被動的吸收單一資訊,而 <民主自由>的大旗又讓我們誤以為~~ 我們的資訊是最正確的, 最全面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的自由是以 " 我 "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 看台灣高鐵跟大陸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 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大陸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家戶早已裝上太陽能板了。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五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 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 我認識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 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 夜郎自大 " 的故事。 二年後你的老闆有可能會是大陸人!看到這篇文章心裡更覺得難過,我也常常把這個想法掛在嘴邊,不過我個人擔心的是五年後!沒想到理財週刊說我們只剩下二年的時間來拼了。 我認識幾個外商銀行的年輕大陸人,個個都是來自MIT 或牛津或長春藤名校,而且每個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每天都像是7-11一樣,真的是很不簡單。 有一次我和他們下班約出來打籃球,有一個大陸人居然說打完球、晚上洗完澡,還要回辦公室,看到他們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認真度, 我心裡常想,我那裡比人家強,所幸我現在是有比他們多點人脈和經驗,如果我不趕快爬上再高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會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準備死在沙灘上了。 看到現在台灣很多的年輕人抗壓性和態度都不是很好,我真的十分擔心!現在我們大家要互相勉勵!也多加油了! 希望大家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要在未來容易被別人取代。 十年前,台灣企業調派一個員工到中國去工作,薪水起碼要增加1/3甚至更多,還不見得有人願意去,那個時候,台灣人的「優越感」很強,大家最想要做的工作,是到外國公司上班,到Apple、IBM這種國際大公司謀個一官半職,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IBM 的電腦部門已經被中國聯想集團買走,抱著這種夢想進入 IBM工作的台灣人,無論是不是已經取得綠卡,他的老闆現在是中國人了! 十年後的現在,很多企業的員工都會說:「我做好心理準備,願意去中國闖闖,請給我機會。」 最近幾年,想要前進中國的人更多了,很多前進中國的台商或外商更聰明了,聰明調整他們的人事策略,不管是從美國或台灣被派去中國,除非你是副總(VP) 級以上的高職位,他們大多會要求你接受所謂的「local pay」,也就是根據當地分公司物價水準所制訂的薪水標準。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短5年,「大陸人管台灣人」正在增加。近 5年來,包括中國聯想電腦、中國海爾電器、中國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台成立分公司, 這些公司的最高階主管都是大陸人,而員工,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中資的公司台灣員工,領的是大陸老闆的薪水。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二次金改的金融業併購; 那麼,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的銀行正不斷的往全世界併購! 如果,你只注意外資買賣超台股多少;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外資擠破頭想進入中國投資,卻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高科技與製造業世界聞名;那麼,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全世界龍頭企業面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企業。 如果,你只擔心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聯合國;那麼,2年後,你可能就要準備讓中國人當你的老闆。 過去政府鎖國,造就台灣企業無法與世界接軌,導致現在面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現在政府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一位金控業的專業總經理說:「只要1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財力,便能買下 2個台灣的所有金融機構。」 顯示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金融實力,將可能會有無力招架的窘境,這是對台灣人發出的重要警訊,如果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能就必須面臨被對岸取代的壓力。 在全世界競爭激烈下,企業透過併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早已屢見不鮮。但現在中國的企業經營困境是欠缺人才、技術與創新,唯獨不缺資金。反正有的是錢,只要花錢買,照樣可以突破這些經營上的困境,並進一步將企業規模放大,增強實力與全世界競爭。 所以,朝全世界龍頭產業進行戰略性布局,收購國際大型企業,是中國慣用的方式,台灣人不僅必須正視這個議題,更應該加緊強化自己的實力,將格局定位在全世界,將企業立足於制高點,聯合其他國家資金,以共同迎接未來大環境的挑戰。 感言: 半夜,台灣大學生大多掛在網站哈啦噴口水,中國大學生大多挑燈苦讀。早晨,多數台灣大學生八九點還窩在床上,不去上課,多數中國大學生六七點已經盤踞校園各個角落,安靜看書......。 寒暑假,我們隨便到任何一省分、任何一所大學、白天任何時段,校園各個角落、亭台、樹下、座椅,都可以看到中國大學生埋首閱讀;台灣將近200所大學校園, 寒暑假空空蕩蕩,除了打籃球,學生在哪裡埋首閱讀? 火車上,台灣學生大多在喧嘩、打牌、看漫畫、玩線上遊戲;中國學生大多埋首安靜看書......... 我們忍不住替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 捏一把冷汗! 請注意: 中国大学生有数千万人 .... 台灣大學生幾十萬人, 車除了極少數頂尖的學生,多數的台灣大學生還能繼續鬼混,做白日夢幾年? 我們絕不羡慕專制體制,相信絕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會願意接受極權統治或回到“一黨專政”的體制。 但是爲什麽同樣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韓國和新加坡,能果斷地全面快速發展,持續超越臺灣與西方世界? 臺灣卻做不到? 臺灣不能再允許黑金、貪污、爭民粹及個人與政黨利益的領導人與政客,繼續犧牲且斷送臺灣人的幸福與未來。 愚蠢的大學教育普及化,讓臺灣的競爭力和人才倒退幾十年。 這些享領厚祿的民意代表,一年內提議與通過多少有利國家經濟、民生福利的法案? (與其他四小龍的國會比一比,不堪入目)。 臺灣現在只剩數十年來建立的優雅和諧社會與人文素質仍能引以為傲,但就這還能安慰自己多久? 如果你同感!請幫忙轉貼,搶救台灣的下一代年輕人
    2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我在陸資公司,我是台勞,我寫簡體字,我逐漸用大陸的慣用語除了講國語(北京話),面對客戶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說英文了。 1995年,我被派駐在菲律賓,2001年開始往返大陸, 沒想到2013年,我變成真正的台籍幹部,果真“世事難料”。 大家都要看, 曾經我們看不起的,現在卻成了我們的危機...... 專制的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 4 年,民主的台灣蓋捷運新莊線10 幾年才蓋好。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其餘時間只能上網發發牢騷,打打嘴砲..... 我們得意自豪的新聞自由透明且公正,但實際上呢? 不是政治傾向明顯!就是新聞毫無深度可言..... 哪個高官明星結婚, 誰跟誰又傳緋聞...... 國際上真正發生的大事,沒看到幾家媒體在報導..... 我們是可以選擇,但太多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被動的吸收單一資訊,而 <民主自由>的大旗又讓我們誤以為~~ 我們的資訊是最正確的, 最全面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的自由是以 " 我 "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 看台灣高鐵跟大陸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 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大陸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家戶早已裝上太陽能板了。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五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 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 我認識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 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 夜郎自大 " 的故事。 二年後你的老闆有可能會是大陸人!看到這篇文章心裡更覺得難過,我也常常把這個想法掛在嘴邊,不過我個人擔心的是五年後!沒想到理財週刊說我們只剩下二年的時間來拼了。 我認識幾個外商銀行的年輕大陸人,個個都是來自MIT 或牛津或長春藤名校,而且每個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每天都像是7-11一樣,真的是很不簡單。 有一次我和他們下班約出來打籃球,有一個大陸人居然說打完球、晚上洗完澡,還要回辦公室,看到他們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認真度, 我心裡常想,我那裡比人家強,所幸我現在是有比他們多點人脈和經驗, 如果我不趕快爬上再高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會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準備死在沙灘上了。 看到現在台灣很多的年輕人抗壓性和態度都不是很好,我真的十分擔心!現在我們大家要互相勉勵!也多加油了! 希望大家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要在未來容易被別人取代。 十年前,台灣企業調派一個員工到中國去工作,薪水起碼要增加1/3甚至更多,還不見得有人願意去,那個時候,台灣人的「優越感」很強,大家最想要做的工作,是到外國公司上班,到Apple、IBM這種國際大公司謀個一官半職,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IBM 的電腦部門已經被中國聯想集團買走,抱著這種夢想進入 IBM工作的台灣人,無論是不是已經取得綠卡,他的老闆現在是中國人了! 十年後的現在,很多企業的員工都會說:「我做好心理準備,願意去中國闖闖,請給我機會。」 最近幾年,想要前進中國的人更多了,很多前進中國的台商或外商更聰明了,聰明調整他們的人事策略,不管是從美國或台灣被派去中國,除非你是副總(VP) 級以上的高職位,他們大多會要求你接受所謂的「local pay」,也就是根據當地分公司物價水準所制訂的薪水標準。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短5年,「大陸人管台灣人」正在增加。近 5年來,包括中國聯想電腦、中國海爾電器、中國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台成立分公司, 這些公司的最高階主管都是大陸人,而員工,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中資的公司台灣員工,領的是大陸老闆的薪水。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二次金改的金融業併購; 那麼,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的銀行正不斷的往全世界併購! 如果,你只注意外資買賣超台股多少;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外資擠破頭想進入中國投資,卻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高科技與製造業世界聞名;那麼,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全世界龍頭企業面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企業。 如果,你只擔心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聯合國;那麼,2年後,你可能就要準備讓中國人當你的老闆。 過去政府鎖國,造就台灣企業無法與世界接軌,導致現在面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現在政府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一位金控業的專業總經理說:「只要1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財力,便能買下 2個台灣的所有金融機構。」 顯示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金融實力,將可能會有無力招架的窘境,這是對台灣人發出的重要警訊,如果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能就必須面臨被對岸取代的壓力。 在全世界競爭激烈下,企業透過併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早已屢見不鮮。但現在中國的企業經營困境是欠缺人才、技術與創新,唯獨不缺資金。反正有的是錢,只要花錢買,照樣可以突破這些經營上的困境,並進一步將企業規模放大,增強實力與全世界競爭。 所以,朝全世界龍頭產業進行戰略性布局,收購國際大型企業,是中國慣用的方式,台灣人不僅必須正視這個議題,更應該加緊強化自己的實力,將格局定位在全世界,將企業立足於制高點,聯合其他國家資金,以共同迎接未來大環境的挑戰。 感言: 半夜,台灣大學生大多掛在網站哈啦噴口水,中國大學生大多挑燈苦讀。早晨,多數台灣大學生八九點還窩在床上,不去上課,多數中國大學生六七點已經盤踞校園各個角落,安靜看書......。 寒暑假,我們隨便到任何一省分、任何一所大學、白天任何時段,校園各個角落、亭台、樹下、座椅,都可以看到中國大學生埋首閱讀;台灣將近200所大學校園, 寒暑假空空蕩蕩,除了打籃球,學生在哪裡埋首閱讀? 火車上,台灣學生大多在喧嘩、打牌、看漫畫、玩線上遊戲;中國學生大多埋首安靜看書......... 我們忍不住替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 捏一把冷汗! 請注意: 中國大學生有數千萬人 .... 台灣大學生幾十萬人, 除了極少數頂尖的學生,多數的台灣大學生還能繼續鬼混,做白日夢幾年? 我們絕不羡慕專制體制,相信絕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會願意接受極權統治或回到“一黨專政”的體制。 但是爲什麽同樣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韓國和新加坡,能果斷地全面快速發展,持續超越臺灣與西方世界? 臺灣卻做不到? 臺灣不能再允許黑金、貪污、爭民粹及個人與政黨利益的領導人與政客,繼續犧牲且斷送臺灣人的幸福與未來。 愚蠢的大學教育普及化,讓臺灣的競爭力和人才倒退幾十年。 這些享領厚祿的民意代表,一年內提議與通過多少有利國家經濟、民生福利的法案? (與其他四小龍的國會比一比,不堪入目)。 臺灣現在只剩數十年來建立的優雅和諧社會與人文素質仍能引以為傲,但就這還能安慰自己多久? 如果你同感!請幫忙轉貼, 搶救台灣的下一代年輕人, ,叫我們的下一代醒醒吧! ~錐心之痛 盡量轉傳~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馬雲:爲什麽安麗現在很難做了 安麗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是安麗讓全球的直銷行業得到了合法的地位,是安麗讓全世界人民改變了就業觀念,提升了直銷知識、加强了保健意識和美容護膚技巧知識,如果您是安麗公司的股東或已經是安麗的皇冠大使,衷心的恭喜您,您永遠擁有了安麗帶給您及家人的自由和保障。 如果您只是一位安麗的普通經銷商、DD或翡翠,您現在開始做安麗究竟還能不能成功呢? 2004年安達高(安麗母公司)全球營業額62億美金,其中中國市場占了20億美金,也就是國外市場做了42億美金,業績還不錯,但當你翻到1997年的數據,您就會被嚇一跳,因爲1997年安麗全球的營業額是70億美金,而中國市場當年只占1億美金,也就說國外市場做了69億美金。 從1997年的69億美金,一路下滑到2004年的42億美金,各位您想:這整整减少的27億美金,這讓多少海外原本是翡翠、鑽石、雙鑽的朋友失去他原來的收入、自由和保障。因爲任何聘位和收入都是要營業額來支撑的、整個公司的業績都在下滑,團隊的業績自然也就下滑,因爲我們不是超人,不可能淩駕于市場之上。不是安麗不好業績才下滑,而是安麗已經47年的歷史,已經走到了企業發展的第四個階段:衰退期。這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避免的發展歷程。企業發展的第四個階段:高風險階段、高速成階段、平穩發展階段、衰退階段。 安麗在全球已經開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沒有什麽太大的空白市場了,因爲全球200個多個國家和地區,除掉那些非洲的小國家,有價值的基本都開發差不多了,爲什麽早期美國安麗的皇冠大使擁有游艇和私人飛機,因爲他們做得早,當美國市場飽和的時候他們帶著團隊去開發日本市場了,當日本市場飽和的時候他們去開發臺灣、馬來西亞,當臺灣、馬來西亞飽和的時候,他們來開發大陸了,而今天中國安麗已經開業十一周年,已經做到了縣、鎮了,年營業額已經達到了170億人民幣,請問您的市場發展空間在哪里? 咱們再來算一個帳,如果你已經是安麗公司的高級營業主任(DD)您一年的最低營業額要求是60萬元/年(6個月的銀章),您正在躊躇滿志的爲皇冠大使的目標而奮鬥,而一個皇冠大使的最低業績要求是1200萬元/年(20個DD部門),也就是比你現在有的業績增長20倍,而實際操作中的皇冠大使一年的營業額至少是過億的,170億人民幣的營業額只造就了30多位皇冠大使。 也就是說您的營業額要增長至少166倍,您才可60萬元×166=1億元/年)!直銷是做團隊的,所以您業績的增長速度基本是跟公司同步的,就算您的團隊實在是獨一無二的,您的業績增長速度比公司快3倍,已經很厲害了吧,您的營業額增長了166倍,而公司的營業額只增長50倍。請問170億的50倍是多少?8500億元/年(折合成美金就是1000多億美金),只有到那個時候您才有可能成爲皇冠大使,您覺得可能嗎? 全世界所有的皇冠大使基本上都是安麗進入該國前後一兩年就加入的,安麗臺灣公司于1982年開業,1995年共産生了4位皇冠大使,從1995年至2003年只産生了一位皇冠大使--雷宇鳴先生,而當您翻閱他的履歷表時您會發現,他是1983年就加入安麗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了20年終于做到了皇冠大使。臺灣1985年後那麽多加入安麗的人,難道就沒有比這五位皇冠大使更優秀、更努力了嗎?爲什麽他們做不到了呢?唯一的原因是:他們做晚了。只有當一個公司剛剛登陸一個國家的時候你就參與,你才可能做到最高級別。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總結才是成功之母!俗話說:借古鑒今,臺灣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明擺著的事情難道您非得用您自己十年、二十年的光陰去證明嗎? 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無懈可擊的安麗制度自創立以來就沒有改變過,也就是說您今天做一個鑽石和70年代或80年代做一個鑽石的收入是一樣的。80年代初萬元戶都非常的了得,鑽石幾萬塊的收入簡直象天文數字,而今天普通的工薪階層都有幾千元的月收入,高薪白領月薪幾萬的都不稀奇了,鑽石幾萬塊的收入還有那麽大的吸引力嗎?(最重要的是做個鑽石真的非常不容易)。 還有安麗的制度養大不養小,沒上DD之前根本就賺不到錢(這個DD是做上而不是買上的),在這之前每個人都還要花一大筆錢去學習、聽課、買資料、試用産品。 爲什麽那麽多優秀的安麗夥伴紛紛跳槽到別的直銷公司,因爲都21世紀了,安麗還用按照20世紀50年代末人們的需求水平設計的獎金制度來支付給現代人,而其他任何行業的收入水平都已幾十倍的增長。正是由于分給經銷商的錢少,留給老闆的錢多,兩位偉大的安麗老闆才有幸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可是親愛的夥伴們,溫安洛和迪維士也不是咱們家親戚,咱們爲他們自豪啥啊? 安麗的市場戰略就是一個國家沒有開放直銷市場,安麗老闆借美國商會主席的身份與該國家政府攻關談判,然後第一個進入,幷賺取第一桶金。當這個國家的直銷市場規範了,這個國家的業績就會下滑,安麗就會去開發另一個新市場,縱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是這樣的。 不是安麗不好,只是因爲我們知道得太晚了、做得太晚了,同時安麗的獎金制度太舊了,有點不合時宜,如果您做直銷的目的真的是爲了努力之後帶給家族財富、自由和保障,今天的安麗真的給不到您了,當然如果您只是消費安麗的優質産品和本爲已經富有到要找一個環境去消磨業餘時光,或者是想到安麗會堂裏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被別人表揚、贊美、鼓勵一下,安麗仍然不失爲一個好的環境。 但是如果您真的是希望通過直銷賺到錢、實現創業成功、帶來自由和保障,還有真正的負責任,爲那些一直跟隨著您一起努力拼搏的合作夥伴,幫助他們審時度勢,把握先機,快速成功,改變命運,您真的需要重新的審視、認真的抉擇! 直銷是首先一種營銷模式,肯定就是一種生意。我們是一名分銷商,更是一名生意人,不管與哪家公司合作,一定是借助這家公司提供的産品,獎金制度,在你認可的時間介入,吸引人才合作,組建團隊和分銷産品來獲取回報,來占領現在及未來市場空間。而不會因爲你對公司或哪個領導人表示忠心,就會發獎金給你,永遠不會! 我們是忠于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我們是應以感恩的心感謝以前的公司提供一個學習、鍛煉和成長的機會,感謝介紹人和領導人一直的關心與支持。 安麗的機會是歷史性的,更是階段性的,這個機會一但過去,就不可能再有了。你錯過就錯過了,做安麗,你不可能做成第一批安麗人了! 每一個公司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都要經過:導入期--暴增期--平穩期--衰退期這四個階段。在不同的時間切入,就决定了你的成功速度和發展空間! 2006年是直銷市場的重新洗牌,更是人才重新組合的重要一年,今年借助一個新的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的先機,把這些人才吸引過來,變成你的合作夥伴。 安麗的事例已經證明了一切,早期做又能堅持下來的年收入都上百萬元,後來做的不管你多努力就很難成功,因爲安麗已在中國做了14年,人才已被過濾了一遍;競爭對手多了;市場發展的空間小了; 公司的發展更是處于平穩期向衰退期過渡了! 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不要做刻舟求劍之人,也不要妄想在錯誤的地方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時機不一樣了,我們不要在錯誤的地方停留太久,更不要以爲站在前人的輝煌裏就會得到你的未來!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驚人的相似! 2006年中國開放直銷這個行業,世界上很多大型的直銷公司都會進入中國,誰能在這個時期,找一家産品好又多,制度人性化的公司,提前切入,這個先機就會造誰! 安麗有很多的人才,但業績跟我們沒關係,因爲他們跟別人合作了。 2006年是直銷市場的重新洗牌,更是人才重新組合的重要一年,今年借助一個新的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的先機,把這些人才吸引過來,變成你的合作夥伴。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信息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更是智慧的時代。沒有未來,就要敢于從頭再來!重新選擇不是放弃,而是爲了更好! 而不是明知是一條彎路甚至是死路却一頭走到底,既誤了自己的事業和家人享受幸福的權力,更害了親戚和朋友!害人害己,誤人子弟!! 一個人的成功必備的四大要素:品德,才技,時機,實力!所以,時機對想成功人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很多做安麗的人,人品很好;才能技巧也不錯;人脉,經濟實力也很强,但做安麗就是賺不到錢,甚至虧了一大筆錢,原因就是:選擇的制度和切入的時機不行了! 真正負責任的人是爲了自己,家人,親戚,朋友及合作夥伴,找一條更安全,更保障,更快捷的路,幫助他們成功和改變命運!這樣才更有人生價值和意義!! 如果有一家公司,將正式拿到直銷牌照,現在向全國招商。今天切入這家公司的時機就象陳婉芬、傅後堅等1992、93年就開始在廣東、福建發展安麗事業一樣,您要不要瞭解、要不要把握歷史性的機遇? 瞭解才有機會,不瞭解才永遠沒有機會!寧可明明白白放弃,不要糊裏糊塗錯過! 真誠地希望您能够打開心門,真正擁有屬于您自己成功的機會,幷真誠的祝願您在直銷行業一路走好,直至成功!! 眼光超前才能步步領先,市場空白才能不戰而勝! 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快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別管是什麽行業;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李嘉誠50多年商海經驗總結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但永遠不會重演,我們可以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從過去的成功軌迹可以看到社會發展蘊藏的商機!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開放了很多行業。每開放一個行業,就産生一個新的市場,就是一次機遇:第一批的個體戶;第一批來深圳的創業者;第一批買股票的股民; 第一批倒買倒賣進口汽車的人;第一批買地的地産商;第一批收購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第一批互聯網的營運商。這些機遇是歷史性的,也是階段性的,每一個機遇一旦過去,就不可能再有。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我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萬岳乘 「潮人物雜誌」發行人 賴清德接任閣揆,本想耳目一新,但人還沒上任就派了 2 個令,新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法律系;新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法律系。我不是對法律系有什麼意見,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中華民國來台灣,曾經有段輝煌、工程師治國的時代。什麼是工程師呢?務實、硬道理、對症下藥和講究效率,有過實務下鄉,也知道人間煙火。這很重要,常常看到現在的政府官員退休後以不會買菜、搭車和買單自豪,我期期以為莫名其妙。 兩蔣外,大家最記得的前總統是嚴家淦,聖約翰大學理化學系畢業,到鐵路局上班,現在被尊稱「新台幣之父」,在我看,「支付寶」算什麼東西?當時民生凋敝、萬事俱頹,用新台幣支付,金穩稅改,是何等的貢獻!比起彭淮南畢業後一路從央行專員平步青雲到 14A,嚴家淦應該得幾 A? 細數早期幾位財經和經濟首長,尹仲容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後來的交通大學)電氣機械系,1954 年擔任經濟部長,終生相信自由貿易,任內扶植私人企業,生活卻要人接濟,據說死後還要張羅喪葬費;民國 47 年的經濟部長楊繼曾,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師畢業,回國投身政府軍工部門。在抗戰時期,他在後方建立的國防重工業基地,對打敗日本鬼起了關鍵作用。你看,這是我們的偉大的經濟部長幹的,楊繼曾到晚年還做汽車、擔任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對了,楊繼曾還有一個發明「科學養豬系統」,把豬糞和尿導入系統,灌溉到種在豬舍旁邊的甘蔗田,使得台灣甘蔗又長又甜,就是後來的台糖。 接任楊繼曾的經濟部長是李國鼎,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到英國劍橋大學做低溫超導的研究。李國鼎到台灣後先造船,後來創立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被稱為「科技教父」,這段大家應該很熟,所謂的「台灣經驗」其實是「李國鼎經驗」,他退休後以 K. T. Lee 名義設立的講座不知多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可見他「化腐朽為神奇」的名聲之遠播,在還沒有 Line 和爆料公社的時代,卻已世人皆知。 念科學工程的好處是凡事要搞清楚,要追根究柢,李國鼎創立的「外貿協會」,把政府定位在在替企業服務,有企業才有飯吃,他早就提出企業是國家發展的主軸。所以你現在在信義路看到的台北世貿中心,包括展覽大樓、國際貿易大樓、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及台北君悅大飯店 4 個部分,那種大氣魄的量體,直到 30 年後還是台灣最驕傲的建築,不知要感到榮幸,還是悲傷。 2001 年李國鼎逝世後,記者訪問他兒子李永昌對父親的記憶,他只記得:「家裡很窮」。 早期理工人當官的下場都是:生活清貧,身後無幾。 李國鼎之後的經濟部長陶聲洋,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工程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畢業,可惜接任不久即癌症過世。再來就是孫運璿,念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就去搞電廠,參加南京湘潭湘江電廠建設,抗戰期到湖南參與興建湘潭電廠,再跑到西寧蓋了青海第一座的電廠。抗戰後的故事大家比較熟,台灣電力在幾波大轟炸後幾乎全廢,一片漆黑,當時沒有 call-in 節目,他就帶著一些技師和學生,幸好,當時也沒有性好毆人的里民和里長,所以技術條件雖然克難,但還是逐步走完台灣,完成復電使命,幸好,當時也沒有善於押人的立委。 也幸好,我要諷刺地說,幸好當時沒有地方民代、環保團體、文學家、雜誌專欄作者和自然生態作家,他才能搶先蓋完日月潭發電所、烏來發電所、立霧發電所、德基水庫,使 40 年前台灣就有了 99.7% 的發電率,老太太平安過馬路、陳水扁有光讀書;也幸好,他趕在鄉民文化發達之前,搶先搞十大建設,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你才會聽過什麼張忠謀、曹興誠、蔡明介等人,如果你曾經隱約聽過什麼台灣經濟奇蹟或亞洲四小龍的傳說。沒關係,忘了也沒關係。 幸好有這些「搶先」,現在才有老本可以蝕。講到孫運璿不能不提費驊,當時他擔任行政院祕書長,某天在南陽街的小欣欣豆漿,邀來他的同學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美國 RCA 研究所所長潘文淵,和孫運璿,討論半導體(積體電路)作為台灣未來發展的目標。費驊什麼出生?民國 23 年交通大學土木系畢業,25 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是土木工程碩士,在大陸造路造橋出生。而接費驊當行政院秘書長的張繼正,德國賜城大學土木系、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後來也當了財政部長。 繼任孫運璿的經濟部長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張世光,可見當時總統和行政院長頭腦仍然清晰。張世光後來就是趙耀東,武漢大學(北洋學院)機械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大家都知道他叫趙鐵頭,理工人剛正個性。現在滿街的麥當勞,就是他在當經濟部長時開放的,不畏朝野反對的聲勢浩大,他看重的是國際企業最新的管理和行銷技術,後來影響台灣甚深。趙耀東是個帶頭衝鋒的人,甚至不斷打擊蔣經國,拒絕他的指示,反對援助瀕臨倒閉的企業,他可不怕蔣經國,因為是蔣經國求他回來辦鋼鐵廠的,但中鋼最後的成功、短短幾年成為全世界生產力最高的鋼鐵廠,即是因為趙耀東堅持要有「中鋼公司特別管理辦法」,要求人事權自主、會計權自主、採購權自主,你再比較一下現在政客和民代在跟國營企業生吞活剝要錢的嘴臉。 我想,趙耀東少年時父親跟他說的一句話很重要,這句話後來也幫助了整個台灣,他父親告訴他:「什麼科系都可以唸,就是不要唸政治」。 感謝趙耀東的爸爸。 這句話每個家庭應該當作傳家之寶。 後來徐立德,唸政治的,蕭萬長,外交系畢業的,宗才怡等等,乃至經建會錢復唸政治的,到馬英九這些搞政治、法律的世代崛起,我說,對人才的思維的改變,國運改變了,人運也跟著變了。如同現在都交給文組的去發想電力,發想工業政策,發想科技金融,但我可沒有批評的意思。 我沒有不喜歡現在的日子,我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美國議員深刻反思: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必須刀刃向內 最近美國兩黨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委員會”,這委員會的唯一任務,就是怎麼對付中國,可意外的是,這個委員會開會第一天的主題,討論的不是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中國,而是刀口向內,怎麼改變美國,委員會的核心觀點認為: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挑戰,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是美國這三十年來糟糕透頂的戰略路線,讓中國成為最大對手,所以現在我們坐在這裡討論怎麼對付中國,核心不在中國,而在美國自身,我們要對付中國的前提是,徹底刀口向內,改變美國自己。 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到底說了什麼: 發言人,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他說:“當今世界最大的問題是中美日益激烈的競爭, 這是個歷史性挑戰,美國認識到這個挑戰花了太多時間。”“但我認為當美國聚焦在中美競爭時,我們應該知道最核心的問題,根本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 “核心問題是,美國幾十年來的兩黨共識,這種深入美國經濟和政治,深信全球化會帶來財富與和平的共識,幾乎成了美國的國家信仰。”“美國認為當人員、商品、資金在全球自由流動後,就能解決世界所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這種深信全球化的觀點,構築了美國的政治體系,構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根基。”“你別說,這套觀點在二戰後50年裡還挺有用,基於這觀點美國構建了一個二戰後的西方自由市場。” “像是西歐,日本等國家,二戰後從一片廢墟中繁榮起來,全都仰賴於美國深信的這套自由市場理念。”“這些國家繁榮起來後,反過來會成為美國的重要市場,這也讓美國持續繁榮,這是種良性迴圈。”“而更重要的是,美國通過這種自由貿易的良性迴圈,塑造了這些國家的價值觀,讓這些國家擁有和美國一樣的價值觀,成為美國的堅定盟友。”“總體來看,二戰後50年,也就是1945-1995這段時間,美國的這套'自由貿易,傳遞價值觀'的運轉體系,是成功的。”“然後冷戰結束了,蘇聯垮了,而總統們,我這裡說‘總統們’,因為這是美國兩黨總統的共同問題。” “我們這些‘總統們’,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我記得當時流行的說法叫,‘歷史終結論’,美國戰勝了蘇聯,資本主義戰勝了共產主義。” “未來全世界都將是如美國這般的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自由化必然改變社會主義。”“美國總統們相信,任何國家只要浸泡在資本主義裡,不僅會變得繁榮,而且也會變成美國朋友。”“所以狂妄自大的總統們,開始瘋狂的支持全球化,因為他們相信全球化就是傳播資本主義,傳播資本主義美國就將持續繁榮,美國開始在世界簽訂大量的貿易協定,支持組建了大量國際貿易機構,制定各種自由貿易規則。” “美國瘋狂邀請全世界各個國家參與到全球化來,即便那些國家和美國三觀不合,也沒有和美國相同的長期戰略目標。”“而在美國支持的所有貿易協定裡,沒有哪個比2001年支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今天的影響更大了。”“中國當時是人口第一大國,美國積極擁抱中國,總統這麼做不是因為這對美國工人有好處,更不是因為美國能獲得多大好處。”“當時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的唯一重要理由是,美國相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蘇聯都被美國打敗了,美國的體系已然稱霸世界,改變中國也易如反掌,中國難道還會比蘇聯強嗎?”“正是基於這種狂妄的認知,資本主義必然改變中國,美國大力支持中國加入全球化,總統相信,中國人吃著巨無霸漢堡喝著可口可樂,就會慢慢的接受美國的價值觀,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朋友。”“總統們深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可現在怎麼樣了呢?過去整整23年,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反而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 “我再重複一遍,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輸了,我們輸了,我們勇敢承認吧。”“中國敞開大門,熱烈歡迎美國,中國用廉價的勞動力和製造成本吸引外資湧入,數百萬美國工作,美國的重要產業,美國的工廠,大舉進入中國。”“美國資金瘋狂進入中國,以獲取超高的回報,可美國的工人們得到了什麼?”“美國工人們失業了,工廠倒閉了,城鎮荒蕪了,但美國總統們還在那信心十足的告訴我們,別擔心,流失的不是什麼好工作,都是底層工作,這些流失的底層崗位,會被更好的崗位取代。”“底層崗位就讓它去中國吧,美國工人會有更好工作,而且你們要往遠了想想,美國把底層工作送給中國後,中國人會比以前富有,然後中國人就會買美國的商品,他們會買美國手機,看美國電影,吃美國食物,他們會在方方面面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再然後,他們就會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資本主義式的美國朋友。”“這是當時總統們的幻想,可今天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這屁話根本沒有實現”“中國製造高速發展,中國在方方面面都取得很大成功,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世界產業鏈,根本離不開中國。”“再看看可悲的美國,我不用說別的,你們打開每年的中美貿易額,這還不清楚嗎?”“2022年,中美貿易總額6926億美元,其中美國買中國商品5388億,中國買美國商品1538億,逆差達到歷史記錄的3850億。”“這不是一年,是每一年,每一年都這樣,你告訴我說中國人會大買美國貨,然後美國會改變中國?”“這明明是美國人大買中國貨,然後中國改變美國啊。” “請問中美到底是誰改變誰呢?太失敗了”“中國的中產階級以歷史性的速度增長,但美國中產階級,完蛋了”“這就是此消彼長,資料觸目驚心,如果你比較美國工人的崗位流失,和中國中產崛起,兩者發生在同一時間,幅度幾乎相當”“美國的衰落,成就了中國的繁榮,可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這全是那群冷戰後狂妄自大的總統們的責任。”“現在中國富有了,很富有了,但中國人沒用錢來買美國產品,他們用錢買中國製造,中國人對中國貨的支持,要遠大於美國人對美國貨的支持。” “有人說不對,中國人都買蘋果,都買特斯拉,但是蘋果和特斯拉是美國製造的嗎?” “中國人買的每一部蘋果,每一輛特斯拉,沒有一個是美國製造的,全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美國工人們沒有從中國人買的蘋果或者特斯拉裡,拿到任何一分的好處。” “但蘋果和特斯拉卻為中國提供了龐大的崗位和強大的供應鏈,你要知道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上下游的所有供應鏈,全都是中國自己的,這讓中國現在的電動車製造領先世界。”“這就是中國的策略,利用龐大市場和低廉成本,吸引美國製造業,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構築中國完整的產業鏈,然後中國再一腳把美國踢開。”“現在你看到一個富有的中國,他們有錢後開始走向世界,開始輸出中國模式,這對美國模式構成巨大挑戰。”“中國走遍世界,告訴其他國家,美國模式不能解決很多問題,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好用的多,有效得多。”“中國可以制定決策後快速行動,集中全力辦一件事,而不像美國這般,一個政策要反復爭論,反復扯皮,一條公路中國修一個月,美國修三年。”“中國告訴第三世界國家,這就是中美的區別,而這對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很有吸引力,第三世界國家想要的是快速發展,而不是整天在決策上虛耗時間。”“事實上美國正面臨這一歷史性災難錯誤的嚴重後果,也就是資本主義沒改變中國,中國卻改變了資本主義。”“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被中國改變後的資本主義,不僅在我們身處的國會,也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電視和媒體裡”“美國內部已高度分裂,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吵不休,這種爭吵已經不是觀念之爭,而是態度之爭了,我們只針對不同黨派,而不針對不同事”“只要是對手黨提出的事,不管什麼事,我們都反對,我們要想方設法的去破壞對手黨的成績,即便那破壞不會對本黨帶來好處,但我們就是要去破壞。”“美國的體系正在高度分裂,同樣分裂的還有美國的上下階層。”“中美合作三十年,美國工人輸的一塌糊塗,可美國商人卻賺的一塌糊塗,一邊是企業利潤屢創新高,一邊是鐵銹帶成百萬的藍領工人失去工作,失去收入。” “曾經富有的美國藍領階層,現在每月領救濟金,曾經充滿活力的美國社區,現在一派蕭條。”“美國已經成了一個癮君子,我們對‘中國上癮’,每天不抽兩口中國的毒品,美國就會毒癮發作,渾身難受。”“當然我指的是美國已經對中國的商品上癮,這不僅僅是廉價商品,你知道嗎,大量中國的零部件已經充斥美國市場,沒有中國零部件,美國製造寸步難行。”“中國更主導著全球供應鏈,從食品到藥品,再到工業產品,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疫情時期美國的商品大缺貨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美國離不開中國,美國對中國上癮,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啊,你怎麼可以對你最大的競爭對手上癮呢?”“難道未來美國要像一個癮君子一樣,對中國搖尾乞憐,乞求中國再給美國一點毒品嗎?”“這太可怕了,中美38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太可怕了,這意味著美國很脆弱,很容易被中國勒索和脅迫。”“當中國掌控世界供應鏈時,反觀美國自己,今天美國的經濟高度集中於兩個領域,打開電視看看吧,所有財經媒體整天只討論這兩個領域。”“一個是金融,華爾街,期貨,買空賣空,虛假的金錢遊戲,不製造任何產品。”“一個是大型科技公司,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特斯拉,這些巨型跨國企業,同樣不製造任何實物產品,就算製造也大多在中國製造。”“這些企業創造了最大的財富,卻提供著美國工人最少的工作,更可怕的是,這些巨型跨國企業,擁有著比美國政府更多更大的權力。”“在很多情況下,美國政府都要聽命於他們,而這些跨國企業對我們國家,對我們人民,毫無忠誠可言。” “跨國企業的利益,不是美國國家利益,他們只在乎企業股東的利益,只要能為企業股東牟利,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犧牲美國國家利益。”“可中國呢?你告訴我哪個中國的大型企業不是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的?有嗎?你告訴我一個?”“中國有龐大的國企,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還有數量繁多的民企,華為,抖音,也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差別太大了,美國難以集中力量和中國競爭。”“現在我們該認清了,所謂經濟全球化能讓美國更繁榮,完全是一個幻想,我們更該認清,和蘇聯相比,中國這個對手要強大得多,危險得多,也困難得多。”“哪怕是鼎盛時期的蘇聯,都不像中國這般對美國威脅這麼大。”“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產業競爭對手,但中國是。” “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科技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無法讓美國成為一個上癮的癮君子,但中國能,”“美國對中國上癮,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有很大制約,對美國的社會有很大影響,那些出賣美國利益的美國企業,更在華盛頓擁有一支免費的遊說大軍。”“這些免費遊說大軍,都不是中國花錢雇的,而是在和中國合作中能獲得巨大好處,他們都心甘情願的去替中國說話。”“他們從不關心美國人五年後還有沒有工作,從不關心美國在競爭中會敗給中國,他們只關心他們的錢包,他們的企業財富,他們無償的幫助中國,削弱美國。”“這套模式有效而持久,讓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讓美國企業反對美國政府,從內部瓦解我們,分裂我們,讓我們自己打自己。” “但這怪中國嗎?各位這是我今天演講的核心,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是美國自己製造了這一系列的系統漏洞和政治溝壑,中國只是看到了我們的漏洞,然後利用。”“根本問題不在中國,而在美國體系本身,美國現在這個政治體系,不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而是為美國企業資本服務的,這才是關鍵。”“核心不是中國對我們做了什麼,核心是我們要對自己做什麼,美國想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就必須改變如今國家為企業資本服務的本質。”“我們要管控那些不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企業,我們要改變主導我們經濟政策和政治體系的運轉模式。”“我天天在國會,天天聽到那些話,噢你不能這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貿易,噢你不能那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利益。”“拜託,這不是美國的貿易,這是你們企業的貿易,這不是美國的利益,這是你們跨國企業的利益。”“我受夠了這些,這是一整個美國體系的災難,現在不是1991年,現在不是2000年,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而我們卻沾沾自喜的對手。”“美國真的會贏嗎?以美國現在災難般的國家體系,和中國競爭越久,對美國越不利,和中國拖越久,美國優勢越小。”“各位,我會在接下來幾周的國會演講裡,勾畫出一幅清晰的替代藍圖,這比我整天坐在國會爭論要禁止中國這個,禁止中國那個要強得多。”“請你們記住,我們要做的不是禁止中國的哪個產品,或者打擊中國的哪個產業,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美國這運轉了30年的全球化災難體系”“打擊中國產業,禁售中國產品,贏不了中國。”“但是徹底改變三十年來美國自身的災難體系,可以。”“但我也要醜話說在前面,改變美國自身災難體系,絕非易事,因為那些靠著舊模式混的風生水起的人,仍然在美國有著龐大權力,他們會想盡辦法來阻撓我們改變美國,他們會用盡他們的權力來維護這個舊系統。”“但我的美國朋友們,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和舊勢力的阻礙者鬥爭到底,因為這場中美競爭的勝敗,將定義全世界整個二十一世紀。”
    1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美國議員盧比奧深刻反思: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必須刀刃向內。 最近美國兩黨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委員會”,這委員會的唯一任務,就是怎麽對付中國。可意外的是,這個委員會開會第一天的主題,討論的不是用什麽方法來對付中國,而是刀口向內,怎麽改變美國。 委員會的核心觀點認為: 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挑戰,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是美國這三十年來糟糕透頂的戰略路線,讓中國成為最大對手。所以現在我們坐在這里討論怎麽對付中國,核心不在中國,而在美國自身。 我們要對付中國的前提是,徹底刀口向內,改變美國自己。 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到底說了什麽? 發言人,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 當今世界最大的問題是中美日益激烈的競爭, 這是個歷史性挑戰,美國認識到這個挑戰花了太多時間。但我認為當美國聚焦在中美競爭時,我們應該知道最核心的問題,根本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 核心問題是,美國幾十年來的兩黨共識,這種深入美國經濟和政治,深信全球化會帶來財富與和平的共識,幾乎成了美國的國家信仰。美國認為當人員、商品、資金在全球自由流動後,就能解決世界所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 這種深信全球化的觀點,構築了美國的政治體系,構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根基。 你別說,這套觀點在二戰後50年裏還挺有用,基於這觀點美國構建了一個二戰後的西方自由市場。像是西歐,日本等國家,二戰後從一片廢墟中繁榮起來,全都仰賴於美國深信的這套自由市場理念。這些國家繁榮起來後,反過來會成為美國的重要市場,這也讓美國持續繁榮,這是種良性循環。而更重要的是,美國通過這種自由貿易的良性循環,塑造了這些國家的價值觀,讓這些國家擁有和美國一樣的價值觀,成為美國的堅定盟友。 總體來看,二戰後50年,也就是1945-1995這段時間,美國的這套'自由貿易,傳遞價值觀'的運轉體系,是成功的。然後冷戰結束了,蘇聯垮了,而總統們,我這裹說‘總統們’,因為這是美國兩黨總統的共同問題。我們這些‘總統們’,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我記得當時流行的說法叫,‘歷史終結論’,美國戰勝了蘇聯,資本主義戰勝了共產主義。未來全世界都將是如美國這般的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自由化必然改變社會主義。 美國總統們相信,任何國家只要浸泡在資本主義里,不僅會變得繁榮,而且也會變成美國朋友。所以狂妄自大的總統們,開始瘋狂的支持全球化,因為他們相信全球化就是傳播資本主義,傳播資本主義美國就將持續繁榮,美國開始在世界簽訂大量的貿易協議,支持組建了大量國際貿易機構,制定各種自由貿易規則。美國瘋狂邀請全世界各個國家參與到全球化來,即便那些國家和美國三觀不合,也沒有和美國相同的長期戰略目標。而在美國支持的所有貿易協議里,沒有哪個比2001年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今天的影響更大了。 中國當時是人口第一大國,美國積極擁抱中國,總統這麽做不是因為這對美國工人有好處,更不是因為美國能獲得多大好處。當時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的唯一重要理由是,美國相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 蘇聯都被美國打敗了,美國的體系已然稱霸世界,改變中國也易如反掌,中國難道還會比蘇聯強嗎? 正是基於這種狂妄的認知,資本主義必然改變中國,美國大力支持中國加入全球化,總統相信,中國人吃著巨無霸喝著可口可樂,就會慢慢的接受美國的價值觀,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朋友。總統們深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可現在怎麽樣了呢? 過去整整23年,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反而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 我再重覆一遍,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輸了,我們輸了,我們勇敢承認吧! 中國敞開大門,熱烈歡迎美國,中國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制造成本吸引外資湧入,數百萬美國工作,美國的重要產業,美國的工廠,大舉進入中國。美國資金瘋狂進入中國,以獲取超高的回報,可美國的工人們得到了什麽?美國工人們失業了,工廠倒閉了,城鎮荒蕪了,但美國總統們還在那信心十足的告訴我們,別擔心,流失的不是什麽好工作,都是底層工作,這些流失的底層崗位,會被更好的崗位取代。 底層崗位就讓它去中國吧,美國工人會有更好工作,而且你們要往遠了想想,美國把底層工作送給中國後,中國人會比以前富有,然後中國人就會買美國的商品,他們會買美國手機,看美國電影,吃美國食物,他們會在方方面面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再然後,他們就會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資本主義式的美國朋友。 這是當時總統們的幻想,可今天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這屁話根本沒有實現。 中國制造高速發展,中國在方方面面都取得很大成功,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世界產業鏈,根本離不開中國。再看看可悲的美國,我不用說別的,你們打開每年的中美貿易額,這還不清楚嗎? 2022年,中美貿易總額6926億美元,其中美國買中國商品5388億,中國買美國商品1538億,逆差達到歷史記錄的3850億。這不是一年,是每一年,每一年都這樣,你告訴我說中國人會大買美國貨,然後美國會改變中國?這明明是美國人大買中國貨,然後中國改變美國啊。 請問中美到底是誰改變誰呢?太失敗了! 中國的中產階級以歷史性的速度增長,但美國中產階級,完蛋了!這就是此消彼長,數據觸目驚心,如果你比較美國工人的崗位流失,和中國中產崛起,兩者發生在同一時間,幅度幾乎相當。美國的衰落,成就了中國的繁榮,可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這全是那群冷戰後狂妄自大的總統們的責任。 現在中國富有了,很富有了,但中國人沒用錢來買美國產品,他們用錢買中國制造,中國人對中國貨的支持,要遠大於美國人對美國貨的支持。有人說不對,中國人都買蘋果,都買特斯拉,但是蘋果和特斯拉是美國制造的嗎?中國人買的每一部蘋果,每一輛特斯拉,沒有一個是美國制造的,全是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美國工人們沒有從中國人買的蘋果或者特斯拉里,拿到任何一分的好處。但蘋果和特斯拉卻為中國提供了龐大的崗位和強大的供應鏈,你要知道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上下遊的所有供應鏈,全都是中國自己的,這讓中國現在的電動車制造領先世界。 這就是中國的策略,利用龐大市場和低廉成本,吸引美國制造業,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構築中國完整的產業鏈,然後中國再一腳把美國踢開。 現在你看到一個富有的中國,他們有錢後開始走向世界,開始輸出中國模式,這對美國模式構成巨大挑戰。中國走遍世界,告訴其他國家,美國模式不能解決很多問題,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好用的多,有效得多。 中國可以制定決策後快速行動,集中全力辦一件事,不像美國這般,一個政策要反覆爭論,反覆扯皮,一條公路中國修一個月,美國修三年。 中國告訴第三世界國家,這就是中美的區別,而這對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很有吸引力,第三世界國家想要的是快速發展,而不是整天在決策上虛耗時間。 事實上美國正面臨這一歷史性災難錯誤的嚴重後果,也就是資本主義沒改變中國,中國卻改變了資本主義。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被中國改變後的資本主義,不僅在我們身處的國會,也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電視和媒體裡。美國內部已高度分裂,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吵不休,這種爭吵已經不是觀念之爭,而是態度之爭了,我們只針對不同黨派,而不針對不同事。只要是對手黨提出的事,不管什麽事,我們都反對,我們要想方設法的去破壞對手黨的成績,即便那破壞不會對本黨帶來好處,但我們就是要去破壞。 美國的體系正在高度分裂,同樣分裂的還有美國的上下階層。 中美合作三十年,美國工人輸的一塌糊塗,可美國商人卻賺的一塌糊塗,一邊是企業利潤屢創新高,一邊是鐵銹帶成百萬的藍領工人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曾經富有的美國藍領階層,現在每月領救濟金,曾經充滿活力的美國社區,現在一派蕭條。美國已經成了一個癮君子,我們對‘中國上癮’,每天不抽兩口中國的毒品,美國就會毒癮發作,渾身難受。當然我指的是美國已經對中國的商品上癮,這不僅僅是廉價商品,你知道嗎,大量中國的零部件已經充斥美國市場,沒有中國零部件,美國制造寸步難行。中國更主導著全球供應鏈,從食品到藥品,再到工業產品,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疫情時期美國的商品大缺貨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美國離不開中國,美國對中國上癮,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啊,你怎麽可以對你最大的競爭對手上癮呢?難道未來美國要像一個癮君子一樣,對中國搖尾乞憐,乞求中國再給美國一點毒品嗎? 這太可怕了,中美38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太可怕了,這意味著美國很脆弱,很容易被中國勒索和脅迫。當中國掌控世界供應鏈時,反觀美國自己,今天美國的經濟高度集中於兩個領域,打開電視看看吧,所有財經媒體整天只討論這兩個領域。一個是金融,華爾街,期貨,買空賣空,虛假的金錢遊戲,不制造任何產品。一個是大型科技公司,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特斯拉,這些巨型跨國企業,同樣不制造任何實物產品,就算制造也大多在中國制造。 這些企業創造了最大的財富,卻提供著美國工人最少的工作,更可怕的是,這些巨型跨國企業,擁有著比美國政府更多更大的權力。在很多情況下,美國政府都要聽命於他們,而這些跨國企業對我們國家,對我們人民,毫無忠誠可言。跨國企業的利益,不是美國國家利益,他們只在乎企業股東的利益,只要能為企業股東牟利,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犧牲美國國家利益。 可中國呢?你告訴我哪個中國的大型企業不是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的?有嗎?你告訴我一個? 中國有龐大的國企,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還有數量繁多的民企,華為,抖音,也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 差別太大了,美國難以集中力量和中國競爭。現在我們該認清了,所謂經濟全球化能讓美國更繁榮,完全是一個幻想,我們更該認清,和蘇聯相比,中國這個對手要強大得多,危險得多,也困難得多。 哪怕是鼎盛時期的蘇聯,都不像中國這般對美國威脅這麽大。 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產業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科技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無法讓美國成為一個上癮的癮君子,但中國能。美國對中國上癮,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有很大制約,對美國的社會有很大影響,那些出賣美國利益的美國企業,更在華盛頓擁有一支免費的遊說大軍。這些免費遊說大軍,都不是中國花錢雇的,而是在和中國合作中能獲得巨大好處,他們都心甘情願的去替中國說話。他們從不關心美國人五年後還有沒有工作,從不關心美國在競爭中會敗給中國,他們只關心他們的錢包,他們的企業財富,他們無償幫助中國,削弱美國。 這套模式有效而持久,讓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讓美國企業反對美國政府,從內部瓦解我們,分裂我們,讓我們自己打自己。 但這怪中國嗎?各位這是我今天演講的核心,這怪中國嗎? 這不怪中國,是美國自己制造了這一系列的系統漏洞和政治溝壑,中國只是看到了我們的漏洞,然後利用。根本問題不在中國,而在美國體系本身,美國現在這個政治體系,不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而是為美國企業資本服務的,這才是關鍵。 核心不是中國對我們做了什麽,核心是我們要對自己做什麽,美國想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就必須改變如今國家為企業資本服務的本質。 我們要管控那些不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企業,我們要改變主導我們經濟政策和政治體系的運轉模式。 我天天在國會,天天聽到那些話,噢你不能這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貿易,噢你不能那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利益。拜托,這不是美國的貿易,這是你們企業的貿易,這不是美國的利益,這是你們跨國企業的利益。 我受夠了這些,這是一整個美國體系的災難,現在不是1991年,現在不是2000年,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而我們卻沾沾自喜的對手。 美國真的會贏嗎?以美國現在災難般的國家體系,和中國競爭越久,對美國越不利,和中國拖越久,美國優勢越小。 各位,我會在接下來幾周的國會演講里,勾畫出一幅清晰的替代藍圖,這比我整天坐在國會爭論要禁止中國這個,禁止中國那個要強得多。 請你們記住,我們要做的不是禁止中國的哪個產品,或者打擊中國的哪個產業,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美國這運轉了30年的全球化災難體系。 打擊中國產業,禁售中國產品,贏不了中國。但是徹底改變三十年來美國自身的災難體系,可以。 但我也要醜話說在前面,改變美國自身災難體系,絕非易事,因為那些靠著舊模式混的風生水起的人,仍然在美國有著龐大權力,他們會想盡辦法來阻撓我們改變美國,他們會用盡他們的權力來維護這個舊系統。但我的美國朋友們,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和舊勢力的阻礙者鬥爭到底,因為這場中美競爭的勝敗,將定義全世界整個二十一世紀。
    4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轉知 剛剛,華爲重磅宣佈!萬沒想到這個。神祕女人竟如此厲害!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這兩天,任正非最擔心的事情發生,美國直接發起了,對華爲無理由的全面封殺,但是今天的華爲,又豈是說封殺就能封殺! 就在剛剛,華爲在英國倫敦發佈最新5G手機:Mate 20 X 5G版本手機! 這是一次絕地反擊,華爲Mate 20 X 5G手機,搭載“華爲最強”芯片:全世界首款7納米工藝麒麟980! 在這個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裏,塞進了69億顆晶體管。 硬氣華爲向全世界宣告:7nm級的最頂級芯片,蘋果有高通有,華爲,也有! 但很多人不知道:爲了能在美國施壓下,還能挺直腰桿的這一天,有一個祕密華爲隱藏了15年:那是一場數千名華爲兒女踏上的,人類科技史上最爲悲壯的長征! 而這場長征背後的領頭人,是一個比肩任正非的女人,她,帶領華爲擺脫無芯之痛,她,是華爲最強芯片背後的女管家,搏擊商海,大浪淘沙,她,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國女性傳奇! 她,就是何庭波 何庭波,華爲最神祕低調的CEO,網上對她的介紹,只有短短几行字。 1969年出生的她,從小就與那個時代,許多趕時髦的女孩不同,總是一頭精煉短髮,最大的心願是當一名工程師。 長大後,她如願考入北京郵電大學,選擇半導體物理專業,就此與芯片結下不解之緣。 1996年,27歲的她碩士畢業後,懷着忐忑心情,邁進了那時還是一家不知名的企業,這家公司就是華爲。 起初,她只是華爲公司裏面,一個小小的工程師,可那時女工程師太少見了,大家都格外照顧她,但後來才發現,此女生非女生,根本不需要照顧。 在同事眼裏,她就是個工作狂,做起事情來,比男生還要拼。 當時她接手了新業務通信設備,同事高戟負責產品開發,她負責通信芯片設計。 但因爲只有一套儀表設備,她和高戟還定下一個君子協定:不必讓着她,設備白天何庭波調試,晚上高戟使用。 一番你追我趕,她漸漸嶄露頭角,很快被委以重任,一個人前往上海組建無線芯片團隊,從事3G芯片研發。 那兩年她通宵達旦,拼盡全力,一提起她,同事都說:“在工作上忘我、在技術上勇於挑戰。真的沒見過她這樣敢做敢拼的女生。” 從高工到總工,再到中研基礎部總監,在狼性華爲,她一個柔弱女子,能如此出類拔萃,成功背後的辛酸苦楚,也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而這樣敢拼敢爲的她,被任正非“盯”上了。 2004年,未雨綢繆的任正非,敏銳感覺到,未來有一天,如果西方不再提供芯片技術,那麼華爲何去何從? 任正非決定,現在開始,華爲要自己研發芯片技術!這樣的任務交給誰呢? 他第一個想到了何庭波:“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一定要站起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一聽到老闆說這話,把她“嚇壞”了,要知道當時整個華爲只有3萬人,總共研發不到10億美元,如此高強度的投入,如此好的待遇,實實在在說明了,這是一項極爲艱鉅難於登天的任務。更何況未來事無人能知,華爲研發的芯片,有可能一輩子都會壓在箱底。 她猶豫了一會,最終使命感戰勝了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從此,她帶領數千名華爲兒女, 走上人類科技史上最爲悲壯的長征:作爲“備胎“,踏上“麒麟芯片”坎坷的研發之路! 這一年,華爲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CEO就是何庭波。 有錢,有人,更有數不清的,難以逾越的困難。芯片開發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技術難度大研發週期長,沒有彎道可以超車,她對此心知肚明,但海思起步時的命運多舛,還是遠遠超乎她的想象。 最開始任正非給海思定下目標:三年內,招聘2000人,外銷40億元。第一個目標很快完成, 然而第二個目標遙遙無期。 整整三年,她帶領的團隊,在手機芯片領域進展緩慢,儘管研發出了第一款應用處理器K3V1, 可由於採用110納米工藝,比對手落後好幾代,根本不佔任何優勢的K3V1,都被自家手機廠棄用,最終慘敗收場。 三年辛苦付諸東流,士氣最低落時,她頭一個站出來給大家打氣:“做得慢沒關係,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只要有時間,海思總有出頭的一天。” 誰都知道,研發慘敗,承擔最大壓力的還是她呀,而這個堅強的女人,用微笑和勇氣,點燃了華爲人繼續攻堅的雄心! 2010年,傳來好消息,華爲研發中“最能啃硬骨頭”的人王勁,與隊友奮戰近千個晝夜,推出首款TD-LTE基帶芯片:巴龍700。對手建起的最堅固的防線,被華爲撕開了一道口子。 興奮的海思團隊,在她的領銜下,繼續邁上更高的山。 終於,在一次次反覆測試和改進後,2012年8月,寄託着海思厚望的K3V2橫空出世,但是,研發成功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兜頭的冷水就一盆盆澆下。 與高通、三星的28nm工藝相比,K3V2採用40nm工藝,毫無競爭優勢,搭載K3V2芯片的手機,因爲發熱量大,被網友戲稱爲“暖手寶”。 那段時間是她壓力最大的時候,手機各種兼容性問題層出不窮,又因爲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市場上冷嘲熱諷之聲此起彼伏, “萬年海思”的調侃盛極一時,不少人甚至幸災樂禍:死心了吧,這就是挑戰高通和蘋果的結果! 外界排山倒海般的質疑,沉甸甸壓在這個女人瘦弱的肩膀上,誤解、痛苦、掙扎,一切的情緒,到最後只有三個字,不甘心,不甘心中國企業就這樣掣肘於人,不甘心中國人就這樣落於人後! 她和團隊晝夜待在實驗室,徹夜通明的燈火,在靜默中只爲了制勝一擊。時光漫長而曲折,十年磨一劍,海思終於嶄露頭角! 2014年,海思發佈四核麒麟910T,以麒麟910爲起點,海思開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逆襲。之後麒麟920、麒麟930等芯片問世,海思從一家寂寂無名的芯片小廠,悄然躋身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2017年,海思收入突破了387億人民幣。 2018年,它更擠進,全球前五大芯片設計公司陣營。 更讓全世界爲之震驚的是,2018年9月2日,華爲發佈了,全球首款,7納米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80”! “麒麟980”的出生,不光攬獲六項世界第一,更意味着,華爲無芯時代結束,我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中國芯”! 而很多人沒有想到,終結中國芯痛的,竟是一位女人:何庭波。 全球半導體產業一直爲男性主導,鮮有女性出彩,而何庭波,改寫了這個歷史。 在外人認爲,中國人做不好的半導體領域,她帶着團隊殺出一條血路,並不斷創造歷史:從P6到P30,再從Mate 7到Mate 20,搭載海思芯片的華爲手機,不斷成爲爆款。 短短八年,華爲手機從無人問津到全球搶購,可最爲核心的海思團隊,卻一直神祕低調, 更爲神祕低調的,便是她這位,國內首位手機芯片企業女掌門人。 摸爬滾打20餘年,生活在鎂光燈之下的她,從來不接受採訪,一直以作爲工程師爲信仰: “我很驕傲,我是一名工程師,我是發明東西的人。” 憑着自信與堅持,何庭波帶領企業一步步前進,最終打破國外芯片企業多年壟斷,特別是2019年的今天,在美國對中國極限施壓時,她的一封信,振奮全華爲! 時間:2019-05-17 02:14:38 主題:【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 尊敬的海思全體同事們: 此刻,估計您已得知華爲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 多年前,還是雲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爲仍將持續爲客戶服務。 爲了這個以爲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爲悲壯的長征,爲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行。 華爲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後來的年頭裏,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芯片永遠不會被啓用,成爲一直壓在保密櫃裏面的備胎。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爲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爲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 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爲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爲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後,爲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後的路,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爲時代英雄的日子! 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 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爲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何庭波 2019年5月17日凌晨 猶記起,多年前雲淡風輕,而華爲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爲了這個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她和海思團隊,走上人類科技史上最爲悲壯的長征,作爲“備胎”十五年,似一匹月色中艱難前行的孤狼,其中艱辛,無人懂,,, 只願中華,不被欺!居安思危,不外如是。 這些年,她將0.5微米的芯片做到了0.25微米,最終做到了7納米,如今,她仍全心全意帶着團隊,緊跟世界最尖端技術水平,着手5納米芯片的研發,因爲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纔剛剛開始。 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她說:“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滔天巨浪方顯英雄 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任正非曾說:“中國13億人民,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祖國。” 今時今日,這個被強國打壓至暗的日子,華爲已不再是一頭孤狼在戰鬥,因爲他的身後,站着強大的祖國和13億國人,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步伐! 殷憂啓聖,多難興邦,居安思危,自立自強,決不妥協,永不放棄,中華有爲,國之榮耀! 好兒女,當自強,爲所有華爲“英雄們”點贊,華爲加油!中國加油!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 厲害了,華為! 】 一 一場圍剿與反圍剿的鬥爭,已經打響! 從無端拘扣孟女士開始,美國就在圍剿華為這場行動中圖窮匕現;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華為的突圍加速了腳步! 華為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說明,世界還是之前的世界,但中國不是之前的中國! 1、英國回心轉意了! 剛剛,英國第二大移動通訊運營商O2宣佈:將於明年1月開始,在倫敦200個通訊基站測試華為的5G無線通訊裝置,替換目前正在使用中的諾基亞裝置。 另外幾家英國運營商也表示:他們也將使用華為的裝置進行5G測試。其中有三家公司證實,已經與華為達成了20億英鎊的協議,將在英國各地建立5G網路,並準備開始在明年開始正式運營。 英國,這個華為在國外最重要的一個市場,穩了! 2、韓國改弦更張了! 韓國通訊公司LG副會長河炫會表示:計劃通過國際公認的檢驗標準,正面消除對華為5G裝置安全問題的疑慮。 LG還坦言: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有一個公平的競爭,華為不應該被單獨挑出來,如果有問題那也是整個行業的問題。更何況,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提供的裝置都沒有出現安全問題。 可以說,LG 公司這一番言論,簡直就是華為遭受多個國家針對以來,得到的最有力的支援! 3、捷克來了180度大轉彎! 捷克前段時間,突然宣佈: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停止使用華為手機。這個訊息傳來,讓全世界一片譁然。 終於,12月21日,捷克總理巴比什承認錯誤了:他此前有關政府部門不使用華為終端產品的表示是草率行動。 捷克政府還發表了聲明:在關鍵的資訊基礎設施系統或重要的資訊系統採購程式中,如無國家安全相關的重要原因,不應歧視任何投標人或實體。 4、印度伸出了合作之手! 據《印度時報》12月18日報道,印度已經准許華為參與該國5G測試,並在發出的邀請中,稱讚華為在印度電信市場的發展。 而華為聲明指出,仍致力於為客戶開發可信和安全的解決方案,將繼續與印度政府和其他行業利益攸關方密切合作。 是的,你沒看錯:遭受空前打壓的華為,並沒有喪失鬥志,反而加速了自己進軍世界的步伐! 華為正在以實力扭轉乾坤,化危機為轉機,突破層層的封殺! 二 尼采曾經說過:凡是不能殺死我的,都會令我更強。你越強,能夠傷害到你的就越少。 孟晚舟被拘扣後,一些國家加入了美國抵制華為的聯盟,宣佈抵制華為。一時間,議論紛紛,好像黑雲壓城! 有人心裡嘀咕,面對美國及其盟友這麼大氣勢的封殺,華為能扛過去嗎?答案是——可以! 華為從一開始,就顯得尤為淡定,無論是從釋出有關孟女士事件的聲明,還是相關工作的開展,都顯得極為理性、絲毫不見慌亂! 為什麼華為如此淡定?一方面,這是華為作為一家國際企業具有的理性、剋制、專業的風範;另一方面,華為的這種隱忍和冷靜,也來源於它對自身實力的自信! 這種自信就是:華為已經強到了近乎無可替代,誰拒絕華為,誰就近乎是自絕於5G時代! 比如,前不久華為首次披露了5G的專利數量,華為已有5G標準專利61項,佔比達22.93%,排名全球第一,遠超美國高通。在美國權威協會發布的5G報告中稱,排名第一的是中國! 再如,11月21日在倫敦舉行的華為“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英國電信首席架構師公開宣佈:現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那就是華為。 更有說服力的,或許是市場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剛剛公佈的這個最新訊息:2018年的前三季度的全球五大電信裝置廠商的排名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思科以及中興通訊。其中華為佔據了整個市場的28%! 這些都說明了,華為已經強到了難以打敗的地步!只要華為自己不打敗自己,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打倒華為! 是啊,這世界仍然是一個殘酷的叢林社會。在競爭激烈,弱肉強食的時代,實力就是最有力的語言。你要麼變強改變一切,要麼一直做被傷害的那一個。 事實上,對很多國家來說,面對美國的威逼利誘,他們不可能不看看老大哥的臉色,給老大哥一些面子。但是,當面對真正的利益損失時,他們的身體永遠比嘴巴老實。 畢竟,他們真的在乎的,是自己國家的5G建設,能不能早點搞起來;他們真的擔心的,是沒有華為,他們或將在5G競爭被甩到月球上去;而對於美國莫須有的“抵制華為”,他們真的不在乎! 什麼叫實力?這就是實力!靠實力打破封鎖,靠實力獲得客戶,靠實力打贏勝仗! 現在看來,華為正在實現這一目標! 三 當然,是否選擇華為,除了經濟與現實利益考量這個最根本的因素外,還與國家政治有關:關於是否支援華為,世界範圍內開始站隊。 從封殺華為,再到孟晚舟被無故羈押,總有人在不斷地試探中國的底線——實際上,當一個超級大國動用自己國家以及盟友的國家公器,不遺餘力不折手段的去“追殺”一家高科技公司,其高低優劣,就已經有了分曉。 雖說我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但是有的時候,公道還需要自己爭取——讓對手或者流氓級的對手,願望落空,甚至悔不當初,是最好的反擊! 華為的反擊讓他們看到:我們不惹事,也絕不怕事。與中國合作好,能得到更多利益;反之,必然會受到損失。相關國家要理解這一點,需要長時間反覆才能達到。 比如韓國。 與日本不同,韓國近一兩年一直在努力緩和半島關係,同時也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所以韓國並不像日本那樣禁止華為既是明智之舉,也是利益選擇。 事實上,韓國這種選擇也是出於經濟利益考慮,因為韓國在電子科技上對中國很依賴,如果韓國也拒絕中國華為,那韓國將失去作為中國配套的地位,所以韓國不會那麼傻,美國讓他幹他也不幹,因為那些損失美國是不可能彌補啊的。 再看看加拿大。 針對孟晚舟無端被拘扣事件,中方對加拿大的手段,可謂有理有利有節!現在,本來是屬於加拿大的一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單,已不翼而飛了。加拿大企業也“殃及池魚”,為加拿大政府的錯誤行為蒙受了鉅額的損失! 是啊,國弱受欺,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被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看看下面這張照片裡,這位絕望和孤獨的老人吧。 他是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他叫賈法裡,在他的國家被轟炸、全是焦土的時候,他一個人在聯合國向美、英、法三國辯解,三個國家的代表直接離席。 他只能一個人默默坐在一個角度一邊流淚,一邊嘆息。。。 這不是一個和平的世界,所幸我們生在了一個和平而強大的國家!如今,中國在國際的地位舉足輕重,它的發展迅猛神速,也讓人心生敬畏。 經歷幾代人的血汗,中國一步一步走到了世界的頂端!它的麾下,有難以封殺和撼動的民族企業。 正如任正非所說:不要遇到一點困難,就悲觀,不要遇到一點挑戰,就想投降,投降沒有出路,只會被人蹂躪。要敢於亮劍,提刀跨馬殺敵。 為華為點贊,為偉大的祖國點贊!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華為老總身份徹底曝光,全世界感到害怕! 你一定知道華為,但可能還不知道華為有多厲害。 一句話說:華為去年的營收,比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加一起還多。 再加一句就是:它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裝置供應商,服務著全球30億人,業務遍佈170多個國家。 它一直想保持低調,但實力實在是不允許了。 樹大招風。 5月16日,美國放出狠招: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對華為出售技術和零件。 這對一家科技企業來說,是極大打擊。 如果說去年抓捕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是美國打了華為一棍子。那麼這一次,美國是直接對華為開槍了。 此前一家實力雄厚的著名企業被列入清單後,立即休克,幾乎猝死。 而華為命運如何?全世界都在關注。 華為總裁任正非,站上了他此生最凶險的風口浪尖。 5月21日,在鋪天蓋地的猜測和矚望中,華為召開了一場重量級的中國媒體圓桌會。 75歲的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面對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坦誠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兩個半小時。42個問題。資訊量極大。 不但有對眼下事件的清晰說明,更遍佈人生哲理。 不誇張地說,這場媒體會,值得每個中國人瞭解,體悟。 看過後,你不止會懂了華為,也會懂了任正非,懂了人該怎樣更高階地活著。  我總結了8段精華,與君共享。 01 “不會有多少影響。” 底氣來自實力 任正非: “美國政客可能低估了我們的力量。我就不多說了,因為何庭波的員工信說得很清楚(注:信中說,為了防止美國斷供,華為在多年前,就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花費巨大心血研發“備胎”。所以當今天美國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做了最瘋狂的決定,這些耗資巨大打造的備胎一夜轉正,挽狂瀾於既倒,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安全)。我們有些邊緣產品沒有備胎,這些產品本來遲早就要淘汰的,這些有影響。但在最先進的領域不會有多少影響,至少5G不會影響,不僅不影響,別人兩三年也不會追上我們。” “5G的容量是4G的20倍,耗電相比4G下降了10倍。5G基站只有一點點大,20公斤,就像裝檔案的手提箱那麼大,不需要鐵塔了……5G能量非常大,能提供非常多的高清內容,宣傳上說費用下降了10倍,實際上可以下降100倍,這樣老百姓也能看高清電視,文化就會快速提升。因此,5G可以改變一個社會。”  擁有晶片備胎,就意味著美國開槍的時候,華為早已穿好了防彈衣。 而領先全球的5G技術,是華為征服世界的利器。當一個公司能引領時代,讓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它就沒理由被拒絕,被淘汰。 所以,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人,怎麼才能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 第一,你得有防彈衣,這樣就不怕遭遇不測。 第二,你得有自己的生存利器,這樣你就有價值,有立足之地。 真正的底氣,從來不是靠虛張聲勢,而是靠自身的絕對實力。 只有具備真正的實力,你才敢在暴風雨襲來時,淡定從容地說一句:沒關係,我不怕。   02 “晶片不靠砸錢,靠砸科學家。” 實力是錢買不到的東西 任正非: “修橋、修路、修房子只要砸錢就行。但晶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我們還有一個戰略研究院,拿著大量的錢,向全世界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麵’,對這些錢我們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 “對世界各國的優秀大學生,從大二開始,我們就給他們發offer。這些孩子超級聰明,舉一個例子,新西伯利亞大學連續六年拿到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亞軍,但是所有冠軍、亞軍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資挖走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開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  葛大爺早就說了,21世紀人才最貴。 這不是玩笑,是真理。 如果說華為今天的底氣來自它的實力,那這實力是什麼?不是錢,不是影響力,不是全國人民的支援,而是,他們掌握頂尖的技術,這是華為最核心的資本。 而這技術,不是錢買的,是人創造的。 所以,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人,最核心的價值是什麼? 是那些非常有用,但錢買不來的東西。 比如一所學校好不好,取決於老師優不優秀,而不是校舍漂不漂亮。 一個餐館好不好,取決於廚師廚藝好不好,而不是裝修豪不豪華。 如果一個餐館不死不活,老闆想拿三萬塊來改變點什麼,那他就該去請更好的廚師,而不是給餐館鋪地板。 因為那些越來越好的飯店,一定都是做菜好吃的,而不是地板漂亮的。 做人也一樣。 如果你是一個廚師,你最關注的應該是你的廚藝,而不是身材。身材好當然好,但廚藝好,才能讓你一輩子有飯吃。 核心能力,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打造這個能力,是你一輩子都要堅持做的事。 03 “我們早有準備。” 人有遠慮,才無近憂   任正非: “我們的理想,是站到世界最高點。為了這個理想,遲早要與美國相遇的,那我們就要為了和美國在山頂上交鋒,做好一切準備。” “我之前判斷這個事情的出現可能是兩年以後,由於孟晚舟被捕,導火索時間推前了。” “我們很多員工春節連家都不回,打地鋪睡,就是要搶時間奮鬥。五一節也是這樣,很多人沒有回家。”   從2004年,任正非找到何庭波,說“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金研究晶片”開始,到現在整整15年過去,沒有人能說清為了一款“備胎”,華為投入了多少人,多少錢。 算算的話,應該是個天文數字。 而這種未雨綢繆的超前意識,也是華為今天不被滔天巨浪拍死的關鍵。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提前備足了乾糧。 做人也是如此。 今天要想明天的事,今年要為明年做打算。 晴天修房子,雨天才好安身。 災禍襲來時,倒黴的往往都是目光短淺的人。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遭遇意外,不妨認真想想,是不是因為太短見?   04 “華為只是商品,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 大格局才有大成就 任正非: “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我小孩就是用蘋果。” “我們在廣告牌上從來沒有‘為國爭光’這類話。只是最近的誓師大會有時瞎喊幾句,但我們會馬上出文件制止他們瞎喊口號,大家茶餘飯後說兩句過頭話沒問題,但千萬不能煽起民粹主義的風。民粹主義是害國的,因為國家未來的前途在開放。”  這是這兩天刷屏最多的一段。 其實,在民眾群情激憤一觸即發的時候,任正非先生只要稍微賣個慘,說一句“我們遇到困境,希望大家支援”,華為必定立刻受到巨大擁戴,營收可能會立刻瘋漲。 可是老先生的志向遠不在此,他關注的,是華為和中國更長遠的未來。 這種胸懷和格局,實在是常人所不能及,令人讚歎。 打個比方。 你叔叔開了一家店,他 家隔壁還有一家店,你更喜歡隔壁店的東西,想去買,又覺得對不住叔叔,你特別糾結。 這時候叔叔笑呵呵拍拍你的頭說,沒關係,喜歡隔壁的就去買嘛,我有時也去他家買呢。如果我們都去他家買,他家親戚也就都會來我家買,所以我們都不虧,你們還都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多好。 你瞬間就釋然了。 就是這種感覺。 而如果你叔叔小家子氣呢? 看著你進了隔壁店,他怒氣沖天揪住你大罵,說你不懂事,沒親情,吃裡扒外。然後在所有親戚面前批判你,搞臭你,讓你又委屈又崩潰。 而更嚴重的後果是,隔壁店主的親戚也開始抵制你叔叔的店。 最後兩家店,甚至兩個家族,都開始敵對,爭鬥,彼此防備,互相打壓。 既消耗精力,又損失利益,還影響心情。 顯然不值得。 所以任正非說,國家的前途在開放,民粹主義會害國。 其實個人也是。 你要警惕那些使你與世界為敵的做法。不管它看起來多麼合情合理。 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善意、開放、大度地融於世界,才能使你獲益最大。 05 “讓下面小廠家都能活。” 給世界最大的善意 任正非: “公司現在的問題是賺錢太多,因為我們不能把價格降低,降低以後,就把所有下面的公司全擠死了,就成為西楚霸王,最終也是要滅亡的,所以我們不能在產業中這樣做。蘋果是榜樣,永遠是做一把大傘,讓下面小廠家都能活。如果蘋果賣蘿蔔白菜價,全世界就沒有其他手機了。我們錢多,用一部分投入戰略,但是不橫向擴張,就給大學和科學家給予支援。” “公司的問題是賺錢太多”,很傲嬌。 但這傲嬌令人敬佩。 我們很有錢,但得勢不猖狂,不持強凌弱,不趕盡殺絕。 “給比自己弱小的競爭對手留活路”。 這第一需要境界,知道多元的生態才健康,才對自己發展最有利。 第二需要善意,知道每個企業都不容易。 任正非是個對世界充滿善意的人。 這樣的人遇到困境,也必將收到世界反贈的善意。 所以,他才能歷艱難而不倒。   06  “罵公司的帖子也不會被封。” 接受批判,才有成長 任正非: “如果想了解華為,就請看我們的心聲社群。在心聲社群,即使罵公司的帖子也不會被封,反而人力資源部要去看看他罵得怎麼樣,如果罵得很對,就開始調查,再看看前三年他的業績,業績也很好的話,就調到公司祕書處來,幫助處理一些具體問題,培訓他、鍛鍊他,半年以後把他放下去,這些種子將來遲早是要當領袖的。” “總說我們好的人,反而是麻痺我們,因為沒有內容。如果沒有自我批判精神,我們就不可能活到今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沒有人喜歡被罵,但人必須聽聽罵自己的話,才能長大。 能放下脆弱的自我,認真去聽別人罵得對不對的人,必然越來越強大。   07 “我用的都是落後手機。” 超然物外是最高階的活法 記者:“你現在用的是華為高階手機P30嗎?” 任正非:“那太先進了,我用的都是落後手機。先進手機需要重新學習,浪費時間,我不需要新功能。”  這句話我很想給那些賣腎買iPhone的小同志們看看。 還有那些明明很窮,卻為了顯得有錢而咬牙買大牌的人。 一個真正活得高階的人,是完全不需要用身外之物給自己壯膽的。 物品在他們眼裡,只有使用功能。 高不高階,昂不昂貴都毫不重要,只要能滿足我的需要,就是好東西。 所以,相比堅持用老款手機的任正非,那些為了面子買新款的人,好像挺Low的。   08 “很虧欠小孩。” 男人也平衡不好事業和家庭 任正非: “我跟自己的家人關係處理得不好,我跟兒女交往太少了,跟太太交往也少。” “我這輩子很對不起小孩,我大的兩個小孩,在他們小時候,我就當兵去了。小女兒(出生時)我也很艱難,公司還在垂死掙扎中,我基本十幾個小時都在公司,要麼就出差,幾個月不回家。小孩基本上很少有往來,很虧欠他們。” “我的人生有兩次婚姻,三個小孩。我的前妻是個叱吒風雲的人。她能看上我,我真的不理解。我們一起走了二十多年,後來就分開了。現在的太太很溫柔,很能幹,用二十多年時間專心培養小孩,很有成就。我們辦結婚證都是前妻幫忙的,小孩上戶口也是前妻幫助。我前妻與我現在的太太關係很融洽。”  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 往往,男人越成功,女人越委屈。 當然,忽視家庭,不值得讚賞。 但如果他勤勤懇懇、志存高遠,為國為民創造出巨大價值,那麼板子就要打輕點。 如果他為此心懷愧疚,又坦誠面對,外人就更不好多說什麼。 其實大部分女人不是不願意支援男人拼事業。 而是有的男人,藉口工作,逃避家庭責任。 說著加班,其實是出去喝大酒。 工作一無是處,還不肯經營家庭。 虧欠了老婆孩子太多,卻覺得理所當然,毫無愧意。 女人最厭惡的是這種。 相反,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有本事,有志向,有情義,有作為,其實大部分女人會願意在他背後鼎力支援的,會願意為他理清家庭牽絆,讓他放心高飛的。   09 亂雲飛渡仍從容 任正非的整場講話,都謙遜、誠懇、樸素、從容。 兩個半小時裡,你完全感受不到他是風暴中心承受著最大壓力的那個人。 而是一個洗盡鉛華的老人,在闡述他畢生的理想,而且運籌帷幄,胸有成竹。 也許真正強大到可怕的人,真的不是橫眉立目氣勢洶洶那種。 而是不管遭遇什麼,都平靜泰然,他一開口,你便覺心安。 別的老人到了75歲,如果會用智慧手機聊天,我們就會覺得他很厲害了。 而75歲的任正非,還在大風大浪中引領著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奮勇前進,用技術改變著整個世界的未來。 這一次媒體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教科書式的企業家:謙遜,務實,有遠見,有格局,默默開山闢路,不動聲色地造福民眾,強大祖國。 真的特別贊。 有網友說:如果中國有十個任正非,想不強大都難。 是的。這樣的企業家,我們想要一打。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謝謝!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由於沒#標題被刪文,故重貼一次,並追加補上Q12物價與最低薪資的關係。 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以致被刪文造成各位的留言都因此消失,而未能回應所有人。 -- 最近因為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的流言滿天飛,所以我想回應一些常見的謬論。 為了避免影響到各位的獨立思考,我必須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一例一休,並主張周休二日,以及增加勞工休假天數的。 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文後,不論你原先支持與否,最終都能在思考後得到和我相同的結論。 以下我將以Q&A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我的想法。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我不會用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搞混大家,或是給出一大堆到處查得到的資料,我只單純地用簡單的邏輯和一點點加減乘除的數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讀完此文。 --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不需要用複雜的經濟模型,不需要專家學者背書,一例一休的錯誤其實很明顯。 請想像一個未來世界,人們過著舒適便捷的生活的未來世界。 請問你在這個世界裡,看到的是什麼? 是機器取代人力,為人類做牛做馬,讓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休三天假,賺的錢不但夠生活開支,還能買房買車跟出國旅遊? 還是人類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不僅沒有休假,賺的錢就連糊口都有困難? 那麼,你再反過來看現在政府的政策,你覺得一例一休跟砍假是朝哪一個方向走? 方向對了,就算慢慢走,遲早都會走到;但方向錯了,就只會走向地獄的深淵。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假期、更高的薪水,但這必須要透過周休二日和增加假日才能得到,一例一休和砍假則是背道而馳,讓大家走向每天做到死的窮忙深淵。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休假少的問題,會發現它和低工資是息息相關的。 簡單地說,兩個勞工若每個人做1.5人份的工作,就代表資方可以少付出一個工作的薪資,也代表多一個人失業。 透過長期加班去扭曲勞資市場供需,會造成勞工的需求下降,而在勞工的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浮於事,勞工的薪資就難以成長。 以台灣1,150萬勞工來說,就算每人僅做1.2人份的工作,也會造成230萬人沒有工作,比台灣總失業人口46萬人還要高。 若按照主計處的平均月薪$45K來算,那就是每個月讓勞工贈送$1,035億(230萬人x$45K)的利潤給資方,相當等於每人每月少領$9,000($1,035億/1,150萬人)的薪水。 這也正是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薪資20年來負成長,在每天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時,卻總是有土豪買豪宅名車不手軟。 --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台灣的經濟差從來都不是因為勞動成本過高或是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重點在於,台灣一直陷於產業難以升級的狀態。 到底什麼是產業升級?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科技代替人力去提高產能和品質,再把釋放出來的人力轉作研發跟設計,創造更多更新更進步的產品。 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體認到的都不是這個,它們眼中的產業升級方式是砍人加工時來衝淨利,所以,台灣企業逐漸衰弱,陷入惡性循環。 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的議題,就是思維模式上的爭鬥。 在這個時代,產業模式已經從勞力密集,轉變為知識密集,意思是,員工的績效不再以工時為依歸,而是著重在於各種創新的想法與方式。 在未來,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生產類和服務類的工作,而人力的價值則取決於創新和發明,或是一些軟性的技能,如領導,行銷,銷售等等。 在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員工不是勞力,而是資產。 一組10人頂尖工程師工作80天的效果,可以抵上一組10人勞工8000天的勞動。 人才的有效使用,會隨著知識經濟的轉型,而發揮科技上的乘數效應。 但問題來了,台灣的老闆心裡想的是,那我如果讓工程師工作800天,不就賺了10倍嗎? 反正肝爆了,過勞死了就再換一批,我有源源不絕的工程師可以用嘛! 可是,並不是每項資產的產值跟耐久度都一樣。 有些神器的可能屬性超高,但一周只有40小時的耐久度;而一些白裝屬性不怎麼樣,但一周卻有80小時的耐久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你把資本當成消耗品,你就會完蛋。 你不可能把神器當白裝用到爛,也不可能把白裝拿來打Boss,這是一定的trade-off。 台灣的老闆想的剛好相反,他們會不斷地逼著神器做久一點,再逼著白裝做神器做的事,結果兩個都被搞到報廢了,再來說台灣沒人才,年輕人吃不得苦,都是爛草莓。 而老闆亂搞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台灣企業最被詬病的三流管理。 給你最優秀的人才,你也能用成廢才,這是領導的無能,不是員工。 於是有機會出走的人才跑了,沒機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才被耗損殆盡,神器都發揮不出白裝的屬性。 歸根究底,是台灣的經濟過於封閉,過於保護資方。 老闆可以加班不給薪、過勞不負責、請產假就開除、污染環境只繳小罰款,黑心食品罰錢關幾年就OK,更不用說普遍性地不開發票和逃漏稅。 上一個世代的經營者用過時的思維,不斷地去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他們在政府的保護傘上,依託著關稅壁壘跟從未被嚴格執行的法令,過著不用競爭就能賺錢的閒適生活,就好像炒房地產一樣,買了放著就可以賺錢,啥都不用做,多好? 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逼迫老闆去改變,所以要把員工該休的假都還給他們。 人力成本增加,會逼只想發懶不動的老闆去思考怎麼用科技去取代人力,就像歐洲一樣,人力貴到爆,所以大量使用機器生產,品質效果產能都提升。 而被閒置的人力被投入在新資源的開發,或被重新釋放到勞動市場,公司反而能減重,提高獲利。 與此同時,勞動市場也會更加競爭,人力必須要進一步地打磨自己,變成更有價值的人才,而不僅僅只是做端盤子這種業務而已。 人力品質的提升,將會增加新創公司的可能,並且讓公司能更輕易取得更優秀的人才,汰換不適任的舊人,變得更有競爭力。 因此,加薪和加假只會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過時和無效率的公司從市場上清出去,而不會讓所有公司都倒光。 相對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勞工,都能因此而獲利。 --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請政府規定每日最低工時是16小時,每年只準放一天假,再將最低工資降為每小時$1,這樣對經濟最好呢? 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假日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時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資標準? 合理這兩個字真的很難定義,也許是周休二日,每日8小時工時,每小時$140工資;也許是周休三日,每日6小時工時,每小時$180工資。 但無論如何,就現有的統計數據及世界先進國家的勞動標準來看,我們至少都應該能判斷,以目前台灣的假日數,工時長度,跟薪資厚度是完全糟到不合理的對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放假有錯? 事實上,多放假並不會讓經濟變差,公司與勞工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勞工爽到了,公司是可以獲益的。 今天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短期看起來好像公司爽到了,勞工虧死了,但長期來講,對整個國家反而是有害無益。 你累到沒力氣動會有空去交友娛樂嗎?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一堆社會問題發生! 你累到爆會想去戀愛結婚生小孩嗎?所以生育率低,誰敢生啊? 你累到一身病要不要去看醫生啊?所以健保快掛了! 你累到不想出門那旅遊觀光業有錢賺嗎?所以一沒陸客一堆旅行社跟餐飲業都GG了! 放假是為了促進經濟,只有利用金錢的乘數效應來提高消費,企業才能增加營收。 今天你賺$1,000,但沒時間出門去花,$1,000對國家來講就只是$1,000的GDP。 但如果你把$1,000拿去作按摩,按摩師再把$1,000拿去吃大餐,餐廳老闆再把$1,000拿去買書,這樣$1,000的收入,就能創造出$3,000的乘數效應! 那麼,以台灣人愛存錢的個性,就算有多的錢也就是存銀行,不見得會拿來消費,這樣對經濟也不會有幫助啊!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儲蓄本身即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 當你把錢存進銀行時,銀行會將錢貸給企業或個人,或者是拿去作一些保守型的貨幣市場投資。 你的房貸,車貸,還有無數企業貸款,都不是憑空生出來,而是儲蓄戶存進去的。 因此只要提升薪資水準,可支配收入上升,即便不拿來直接消費,也會促進經濟發展 總言之,如果政府只能單純地去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產值損失,而不能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那是政府的失職。 --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單純以政院版本來說,它們預估一例一休最多增加476億的人事成本,我們不用複雜的數學 就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簡化這個問題。 根據104年5月的統計 全台中小企業共有1,380,000家左右,而中小企業的勞工只佔了勞動人口的78%(請參閱中小企業處統計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559&ctNode=689&mp=1)。 $47,600,000,000 x 78% / 1,380,000 / 12 = $2,242,換言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一個月平均僅會增加$2,242的成本,看起來其實不太多。 與此同時,統計中的中小企業的累積年收入是$11,803,100,000,000,而$11,803,100,000,000 / 1,380,000 / 12 = $712,748,也就是說平均每間中小企業的月營業額在$712,748左右。 假設這些企業都活得很慘,只有3%的淨利,$712,748 x 3% = $21,382,也就是每個月公司的股東只賺到$21,382,而$2,242 / $21,382 = 10%的淨利。 這樣的計算非常保守,因為多數中小企業主如果每月只賺了$21,382,比最低工資都還不如,那他們應該去超商打工,而不是繼續開公司。 即便在這樣保守的假設下,大多數的公司只是面臨淨利減少的問題,而不是死亡,更不用說多數中小企業有著逃漏稅的陋習,實際淨利最少可往上再加5%... --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這個假設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當部份企業退出市場後,消費者的需求仍舊存在。 簡單來說,今天如果7-11倒閉了,大家就會到全家,萊爾富,跟OK去買,於是其他三家超商就會開更多店,招聘更多人。 企業退出市場,會為同業空出市場空間,使其得到業務成長的機會,而它們的成長則會反過來創造工作。 要瞭解這樣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為什麼人力成本的提高會造成部份公司的倒閉? 今天新政策一公佈,所有企業都增加了20%的人力成本,但公司A輕鬆吃下成本並遊刃有餘,可公司B卻倒了。 這代表公司B本身的結構跟運作效率未能最優化,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無法與公司A匹敵。 真正殺死公司B的是它錯誤的結構跟低落的效率,使得它被公司A擊殺,而不是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 假如今天是所有公司都同時死亡,我們才能說人力成本的提高殺死了所有企業。 但所有公司都死了嗎?沒有! 所以公司B不能怪罪政府,而是應該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打不贏同業。 --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提供工作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需求。 今天如果每個人都需要手機,就算HTC死了,也會有HTD,HTE,HTF等等來承接市場。 這些新公司同樣會需要人力來開展它們的業務,這也代表新的工作。 因此,清洗掉產業中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對於消費者跟社會會有正面的幫助。 它不僅洗掉了糟糕的公司,也洗掉了能力不佳或不敷使用的員工(因為優秀員工再就業很容易)。 事實上,要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先迫使被過度保護的企業主升級自己的公司,加薪加假減工時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透過提高公司的人力成本,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促進產業升級,用機器代替人力。 聽起來似乎有很多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技能不足的人會因此而失業,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教育不足,或年紀大難以轉行,但就算不那麼做,當國外的機器人開始進口時,這些人仍舊會被產業所淘汰。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大量地開放外資進入台灣,移除關稅壁壘,將缺乏競爭力的公司驅逐出市場,並讓更有效率的公司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和產品,使得物價更便宜,消費力更強。 比方說汽機車,如果我們移除高達40%~100%關稅,讓外企進來,今天大家買機車,一台就不會要價8萬,而是4~5萬;買汽車就不會一台100萬,而是一台50~60萬。 省下來的錢,就會變成額外的消費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富裕。 是的,有些不好的公司,被過度保護的老闆會因此倒閉失業,但這對整個國家都是好事! --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十多年前,Nike在東南亞外包生產線的工廠剝削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卻每天僅支付大約兩塊美金。 與此同時,還僱用童工,並任由員工在高化學污染的環境下不受保護地工作。 但很有趣的是,Nike大多數的行為在這些國家是合法的,甚至只需要支付很小很小一筆罰款就能繼續非法下去,儘管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這些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那麼,按照市場機制的邏輯,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的員工日薪僅$70台幣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員工很不滿,他們可以直接離職,讓老闆被淘汰掉,而不是任由老闆剝削? 而即便Nike每雙鞋能賺取數千台幣的利潤,這些工廠生產線的員工,也沒有資格要求老闆賺少一些,因為是市場機制決定了他們的薪酬和工時,不爽做就不要做? 經濟及商業運作是必須被監管的,因為企業的本質是在合法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去贏利,它們行事的底限是法律,不是道德。 因此,符合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整體社會最大的利益。 比方說,企業可以在災難來臨前大肆屯積食物飲水,等災難過後用數倍的價格賣給災民賺國難財。 再比方說,企業之間可以聯合哄抬價格,迫使民眾用高價購買,賺取更高利益。 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企業的利益,但對大眾則是不利的。 所以,世界上才會有限制碳排放的環保法案,會有限制獨佔市場的反托拉斯條款等等,去保護大眾的利益不被企業吞噬。 台灣所遇到的勞資問題亦是如此! 首先,多數公司並未遵從勞基法,不允許員工組成工會,而且存在很多法令問題如環保方面,稅務方面等等。 同時,台灣有著大量的關稅避壘,如先前有提過的汽機車,讓台灣公司能不用面對外資競爭。 最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外國人士來台工作,以及外資招商上做了很多限制,讓國家成為一個外資沙漠。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對於勞工極不公平,且不友善的環境。 換言之,自由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自由”是不存在的。 而最鄉愿的想法”好人有好報,不道德的壞公司會自己死掉”,也不過是天方夜譚。 多數台灣公司便是利用這樣的環境來榨取勞工應得的報酬,就如同Nike對東南亞勞工一樣。 現在,Nike仍舊活得好好的,就像Apple跟Samsung也都有無數血汗工廠運作中,卻仍舊有無數消費者支持它們的產品一樣。 --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給假跟升薪資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那麼不給又不升難道就會促進經濟發展嗎? 甚至是保持現狀,就能促進經濟發展?事實證明都是不可能的! 台灣從來都不是員工的福利太多,而是太少。 美國薪資是我們三倍以上,勞工可組工會,最低薪資比我們高兩倍以上,但它仍舊是最強大的經濟體。 不管是在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歐洲國家,勞工的福利待遇只比我國更好,但我們的經濟跟科研實力卻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 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是我們假放太多嗎? 是我們薪資太高嗎? 都不是!重點是生產力,而不是假日有多少或薪水有多低。 生產力的提升,是靠科技,不是人力。 今天你的工作如果是組手機,你就算找了100人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生產力也比不過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台灣一直用製造商的角度去看經濟,除了極少數的高科技企業,多數公司都遲遲未能做到將勞力密集升級成知識密集,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贏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依賴低價搶市場。 而惡劣的勞動環境正是讓不思進取的企業,利用對於勞工的剝削,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因此增加人力成本,迫使企業改革,絕對是必要之惡。 我們的國家,有著最優秀的人才,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但政府和業界卻只會把大量優秀人才都逼出台灣後,再到國外哭喊著要他們回去領1/3的薪水做到死來報效國家。 正所謂故土難離,要是有機會,很多優秀的台灣人都想回家鄉工作。 但是頂尖的工程師從教育,培訓,到實戰經驗,要投入千萬的成本;要把一個人培養到能讀出頂尖名校的MBA,至少也要千萬的投資。 這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薪資,台灣有多少老闆能開出global pay請得起他們? 就算請得起,又有多少的台灣老闆能夠接受員工比自己優秀,用得起他們呢? --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請換個角度想,今天假設你的月收入3萬,每月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換言之,你每月存$6,000。 如果薪資成長50%,而物價同樣成長50%,每月仍舊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那麼$30,000 x (1+50%) x (1-80%) = $9,000,每月存的就變成$9,000了,雖然購買力是一樣的,但實際領到的金額卻是不一樣的。 而多出來的錢,你可以到國外旅遊時,在購買力更弱(東南亞/中南美/東歐/中亞)或是貨幣走跌(日本/歐元國家)的國家使用。 再者,物價成長的幅度會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而被抑制。 今天假如每支手機賣$22,000,台廠因為加假跟加薪而將售價上調為$33,000,但海外的手機廠如Apple,,Sony,,Samsung,,LG,,華為,,小米等等,可能由於生產線不在台灣而不受影響,選擇繼續維持在$22,000,或者是低於50%的漲幅,來增加市佔率。 也就是說,區域性的物價變動,會因為國際市場的供需而有所限制。 但是,政府在調漲薪資,增加假期的同時,必須要開放貿易,引入外企競爭,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來保障國民的利益,這樣薪資的成長才會變得有感。 因此請將加薪跟加假當作是勞動環境改善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再者,物價的上漲,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的增加,而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 ,以及資方對利潤的需求 。 公司會試圖把自己的商品賣得越貴越好,來爭取最高的利益,唯一阻止他們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其他競爭者的訂價。 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加假或加薪,公司都會找理由去調高售價,反正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理由總是充份的。 可問題在於,台灣的公司漲價往往是用哄抬的方式,也就是一家漲,其他家就跟著漲。 哪怕只增加它們1%成本的政策,它們也會漲個10%來因應,所以身為消費者的勞工受到低薪和高消的雙重夾擊,難以脫身。 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只是加薪加假,應該要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用市場的力量將不良的廠商消滅,讓更便宜的商品進入台灣,使消費者能有所選擇,不受這些不良廠商的箝制。 --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無數人想到高物價的美國工作,而不是美國人瘋狂地往台灣跑? 這種說法是一個很多台灣老闆慣用的理論,但這樣思考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第一,高收入國家並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有更高的物價。 比方說美國跟加拿大的牛奶比台灣便宜,西班牙的超市裡許多商品都跟台灣價格差不多或是更便宜。 可是像是車子,房子等重要高單價的商品,台灣的貴卻是全球名列前茅,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可支配收入因為這些高單價商品的排擠而大幅縮水,為了用台灣的薪資水準去買比美國更貴的房和車,許多台灣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這些錢原本是可以用在生活支出的。 民生用品的物價可以透過進口來平抑,但房地產這種重大支出,只能透過加稅、限制貸款等有限的手段來調控,這才是讓多數台灣人痛苦的主因。 如果你一個月能少繳$5,000的房貸或房租,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不是嗎? 第二,今天如果在台灣月薪5萬,但在美國可以賺三倍,也就是15萬,而兩地的物價也如同樣相差3倍。 同一個人假設每月花費佔去60%,那麼在台灣他每月可存2萬,但在美國他每月可存6萬。 人家一個月存的錢,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就算美國物價高,可是多出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我在美國工作20年,我就能用存下的錢回台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過上40年的好日子,但你在台灣工作20年存下的錢,卻只能讓你在美國不用工作地過上4年多,外國薪水高但物價高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這是錯誤的想法,除了先前所說的刺激消費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對於企業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勞工的工作效率會上升,離職率會下降,能夠加強公司的生產力,並大幅減少公司未來僱用新人的培訓成本。 再者,人事成本的增加會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公司能夠趁機取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用更高的營業額來減少人事成本的衝擊,同時未來在定價上也會因競爭者的減少而更有彈性,獲得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高人力成本會使產業的進入門檻變高,有效地減少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並且避免公司員工流入新競爭者的公司,拉走自己的客戶和資源。 短期上來說,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事成本的問題,並重新調整人力配置,但長期來講,企業也能因此而得益。 加薪、減工時、周休二日並不是一種對於員工的施捨,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對員工的付出,而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必須去做才能生存的轉變。 --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首先,最低薪資的存在,是為了給企業一個起薪標準,也是為了給國內勞工一個最低的議價底線,避免他們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損失過多的權益,讓人就算再不會談薪資,談到的結果還是能讓人勉強過生活。 比方說,一家公司知道分析師在業內的平均薪資約$30K,但他們只能開$15K去求才,但來應徵的人不見得知道$30K是平均,於是接受了$15K,因此反而拉低了業內的平均薪資。 其他企業發現後決定跟進減薪,就跟漲價一樣,不見得是因為成本提高,而僅是為了哄抬價格,進而造成整體薪資向下沉淪,將非常態的薪資變成了常態的薪資。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是現今社會的常態。 假設今天你是位高收入的醫生好了,你可以確定你的收入跟你其他醫生同事是相同的水平嗎? 有沒有可能你的同事做的比你少,甚至學經歷比你差,但比你每月多領上千元的薪水? 在你議薪時,你是否已經知道整個產業的薪資,各個醫院的薪資? 你所知的薪資資訊,是否能讓你完全判斷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值什麼價碼? 如果你無法保證你都知道這些資訊,那就代表薪資本身在勞工之間就是不透明的。 經濟學有很多假設是基於完全競爭,或是資訊完全流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不見得存在,一旦資訊不對稱,就會創造出套利的空間。 與此同時,最低薪資也是一個保障,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留學,進而就業。 台灣同樣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因素,或許是天災,或許是人禍,導致家道中落而無法進修。 這不代表這些人是沒有能力的,也不代表它們應該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假設今天你發生了意外,失去了雙眼,再也無法看診,或是做高收入的工作,你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