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 人回報3 年前
五木先生
/左化鵬

他的姓名,加起來有五個木,世人尊稱他為五木先生。他曾是漂泊異鄉的遊子,在台北電報局謀得一份譯電員的差使,侷促在小小的電報房裡,一蹲十二年。

二十九歲時,他被迫離開台灣。不料,時代的風雲變幻,竟將他逐步推上了中華民國的權利最巔峰。成了近代史上最傳奇的人物,他就是林森。

為表示對他永恆的懷念。如今,不僅是中國大陸,在台灣全省各地,也都有馬路,以他的姓名來命名。小時候,我常到員林的林森路買糕點,中學時,有好長一段時間,家住台中林森路。

今天,我坐在臺北林森北路的這家港式茶樓,憑窗俯瞰絕塵而去的汽車煙塵,看那來來往往的行人步履匆匆。有誰還記得這位和台灣素有淵源的偉大人物,有誰還記得那段即將被淹滅的歷史。

林森,原名天波,字長仁,號子超。出生在福建閩侯一個日漸式微的家庭,幼年就讀美國教會學校,學會了英文。十六歲那年,法軍侵台風雲日緊,台灣巡撫丁日昌(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的先人),到福州招募一批電報譯電員,林森一試中的。

翌年,他辭別了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人地生疏的台北。從此,他的十二年青春歲月,就在台北電報局滴滴答答的電碼聲中度過。他才到臺灣不久,已換成劉銘傳擔任巡撫,法將孤拔率艦攻臺。不遠處的基隆港,不時傳來法軍隆隆的炮聲,讓這名遠適異鄉的少年,膽戰心寒。也曾度過了多少個驚魂的颱風天,也曾度過多少個山搖地動的地震夜。日日夜夜,想念故國的山河,想念那日日盼兒歸的爹娘。

二十九歲那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昏瞶的清廷,竟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林森被迫離開了台灣,他先回到福建老家,在教會學校謀得一教職,但因心心念念情繫台灣,三年後,他又渡海來到台北,先住大稻埕友人「留芳照相館」,後到嘉義台南一帶,聯絡抗日志土,從事抗日活動。但因日本鷹犬偵緝甚嚴,不得已又回到福建,他前前後後在台灣待了十四年,台灣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他因痛恨台灣淪入倭寇之手,回大陸後,參加了同盟會,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四處奔波,任勞任怨,深得國父和革命黨人的信任,成了國父的左臂右膀。辛亥革命時,他出任江西九江軍政府民政長,翌年,民國肇建,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他被共推出任了臨時參議院議長。

林森個性耿介,不畏強權,他擔任參議長時,曾在眾目睽睽下,喝令目空一切,趾高氣揚的袁世凱,解除身上的佩刀,才得進入國會殿堂 。他也曾直顏犯諫,否決國父的提案。後來,他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期間,數度彈劾蔣介石, 使得當時掌握軍權的蔣介石 ,臉色鐵青,大為惱火。

六十四歲那年,「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宣布下野。翌日,林森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七十歲時「七七盧溝橋事變」,林森頒布「正式遷都重慶的命令」,宣布全面對日抗戰。直到臨終,他都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共十二年。

林森為官處世,不喜張揚,做事低調,奉行 「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的三不原則。他待人和靄可親 ,體卹下屬,自奉甚儉。 擔任國府主席時,官邸卻只是一間普通民房,連廁所都沒有,半夜還需摸黑到附近的公廁。到歐洲開會時,為節省公帑,他不住總統套房,和陪同人員同宿一室。平素他一襲長袍馬褂,布鞋步襪,持手杖,安步當車上班,沒有警車開道。 他的身旁也從來不勞警衛保護。

他不菸不酒不應酬,唯一的嗜好,就是買一些不知真假的古玩以自娛。他去世後,治喪委員會,遵其遺囑,將這些古玩悉數拍賣,所得全部捐贈老家福建的學校獎勵興學。他不留任何遺物,來也空,去也空。多麼的瀟灑自如。

我曾聽過有關林森的一段軼事。林森先生,外出時,總是隨身拎一個手提箱,大家都以為是公事包,只見他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直到去世時,還光潔如新。後來,整理遺物時,人們才發現,內裝的竟是他夫人的骨灰。夠了 ! 僅此一項,就足以讓他萬古留芳。可見他是多麼至情至性的好男人,足為天下男子楷模。

胡適也說過一段故事,他說,提倡一夫一妻制的林森,曾捐贈蘆山牯嶺路許多張石凳,凳背上都刻著,「有姨太太者不許坐」的字樣。林森年輕時,奉父母之命,娶鄰里鄭氏女,小夫妻恩愛逾常,不料婚後三年,夫人病逝。雖未留子嗣,但他發誓終身不續弦, 終其一生,形單影隻。

林森姓名中有五木,又稱五木先生。不料,他晚年在重慶,卻因一場車禍,撞上一株參天古木而逝。未能看到抗戰勝利,成了他此生最大的遺憾,他闔眼前,猶殷殷叮囑蔣介石,「務必要光復台灣」。

林森去世,舉國哀悼。 國民黨稱其為「一代完人」「千秋模範」。 國府發佈褒揚令「林故主席子超,以高齡鉅德 ,任職十有二年,恭己臨民,睿謨默運,育成民德,邦本用寧,故能臨大事,決大疑,處變而不驚,慎謀而能斷,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群倫」。中共中央也電唁「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玆聞溘逝,痛悼同深」,中共喉舌新華日報社論,「為元首逝世致哀」,內容是,「這是抗戰中,全國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國父逝世以後,我國最大的損失」。

林森享年七十五歲,國民政府為他舉行隆重國葬,安葬在重慶歌樂山麓的「林園」內。 文化大革命時,陵園遭紅衛兵破壞,遺體被焚化,只留一空墓穴,重修後,原墓碑已不知去向,現樹立的墓碑,已沒有當年吳敬恆篆刻的墓誌銘。

俱往矣 ! 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張亞中》跑錯告別式的馬英九 二二八「戰士」黃金島告別式 全場都是獨派人士 馬英九親自到場致意 卻在場外被獨派丟鞋 黃金島本名黃圳島,台中人 1942年參加日本海軍志願兵 協助日本侵略中國 1945年戰後被關進戰犯集中營 1947年228事件時共產黨謝雪紅成立「人民政府」 效忠北京的共產黨 要推翻國民政府 黃金島加入謝雪紅的「二七部隊」任「警備部隊」隊長 1952年又涉及八仙山武裝基地叛亂案 黃金島身份暴露被捕入獄 在蔣介石的寬大政策下未被處死 1975年出獄後以228事件當事人 演講出書聲名大噪 特別他的回憶錄錯誤百出 自我吹噓 埔里「烏牛欄戰役」被他形容的驚天動地 台獨學者也跟著跨大 說是為了引誘國府21師進入埔里 讓台中市區免於血腥鎮壓 事實上 「烏牛欄戰役」戰鬥零星持續一個小時後即潰散 總共死了七人 也沒有得到原住民的支持 只得宣告解散 謝雪紅以「保存實力」為由 跑到高雄港逃離台灣 當228事件成為「政治正確」 南投縣政府也跟著表態 在當地埔里愛蘭橋頭設置二二八事件紀念碑 紀念「二七部隊」的烏牛欄戰役 碑文中說戰鬥的是「學生軍」 他們其實不是「學生軍」 而是由共產黨謝雪紅所帶領 要推翻國民政府的「二七部隊」 為了醜化國民政府軍 黃金島說二十一師從基隆登陸後 將人串在一起甚至用鐵絲貫穿手掌 掃射後丟入大海 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時這樣幹過 國軍卻從沒有做過 可是以訛傳訛卻成為台獨使用的「史料」 黃金島出獄後走上台獨道路 他的一生 擔任日本軍人侵略中國 參與共產黨「二七部隊」推翻國民政府 晚年主張台獨脫離中國 黃金島一生反映的是身分認同的時代悲劇 二戰日本侵略亞洲各地耀武揚威時 他以日本兵侵略中國為榮 戰後日本神話破滅 台灣終於脫離殖民地地位時 他卻以台籍日本兵的身分 參加台共的「二七部隊」以推翻國民政府為榮 此後不斷幻想國民政府視台灣為殖民地 所以他以追求台獨為榮 他所言有太多的顛倒幻想以及自己都信以為真的謊言 其他追求台獨幻夢的獨派人士因而奉為圭臬 黃金島的告別式都是獨派人士 唯獨一位從北部專程南下前往行禮致敬的馬英九 馬英九曾任中華民國總統 是否跑錯場子了 🤣🤣🤣🤣🤣🤣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大陸教授對"先總統 "蔣公"的公正評論(!) ⋯⋯⋯⋯⋯⋯⋯⋯⋯ 蔣介石; 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領導人! 民族英雄!?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胡星斗 幾十年來;大陸官方譴責蔣介石是「賣國賊」「人民公敵」說他抗日中推行不抵抗!使得一些歪曲的觀念在大陸多數人的頭腦中已經生根. 重新審視歷史; 人民發現!是他領導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是最堅定和最頑強的抗日民族英雄. 在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曾在一份批文中說:「今後如再有人借汪精衛事來說與日本和談的問題!以叛國罪論處,殺無赦!」其中可見其對抗戰的決心與態度. 蔣介石的日記被其後人全部存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最近,蔣介石1917年至1945年的日記已對學者開放,從中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人品超群的人; 他如何修身,如何勵志,也值得後人特別是青年人學習. 蔣介石從1917年開始,幾乎每天寫日記,連續55年,不但記錄政事,也有私生活. 他的日記不但成了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料,還成為人們認識他內心世界的重要入口. 蔣介石心懷坦蕩,日記中不但有他的功績;也有他的敗筆和尋花問柳的醜事!?從他的部分日記,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願意而且勇於向歷史負責的人, 他的內心是光明的; 他思考的是中國的大事,而不是個人的勢力和地盤. 這樣一個有著偉大功績,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是中國20世紀的偉人之 一. 回顧中國幾十年來,一些被譽為「偉大」的人物; 他們有蔣介石的功績嗎? 他們有蔣介石的人品嗎? 他們敢於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書寫下來,留給後世評判嗎? 他們留下的只是經過再三斟酌,高級秘書潤色甚至代筆的文選,有些還是會議討論的結果.他們不敢也不願向後人負責;向歷史負責; 他們朝思暮想的是權力,他們把用暴力奪來的權力當私有財產,不但想守住權力,還想死後誰來繼承權力! 對比之下,蔣介石為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人物!? 蔣介石(1887年-1975年),名中正,字介石,是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 他追隨孫中山參與革命;領導北伐,統一了中國,其後領導偉大的民族聖戰抗日戰爭. 由於在抗日戰爭中的巨大貢獻; 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建者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它四國為美,英,法,蘇),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蔣介石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就歷史而言;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外國(或外族)的全面入侵,其中有兩次亡國(或亡朝). 其一是宋, 其一是明. 唯一沒有亡國(或亡朝),並且全面戰勝了侵略者的,就是中華民國. 有經濟發展,軍事技術優勢尚且敗於蠻夷小邦並亡國(或亡朝)滅身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反侵略人物,都能被稱為民族英雄!? 那麼在槍不如人!炮不如人!內訌連連!四分五裂的情況下,領導中華民族長期守土抗戰,擊敗用坦克,飛機,戰艦武裝起來的工業大國日本,最終贏得勝利的蔣介石,怎能不是民族英雄!? 就二戰而言,凡被德,日,意侵略的大國,在歐洲除了蘇俄,在亞洲除了中國!? 沒有不亡國的(英國本土只遭轟炸,未遭登陸,故不在此列). 而未亡國家的領袖,如蘇俄的斯大林,其淪陷的土地不比中國小,傷亡的人數亦不比中國少;被亡國家的領袖,如法國的戴高樂.都能身負民族英雄的榮耀;非但沒有亡國,並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卓越貢獻的戰勝國 -中華民國領袖- 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反法西斯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又怎能不是民族英雄!? 就二戰期間各國的國內情形而言;應該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比中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更加難以領導. 因為剛剛統一了中國的蔣介石所面臨的;不僅有外患!更有內憂!不僅有日本的侵略,而且有各式各樣軍閥殘餘的連續反叛。 這些大大小小的武裝割據勢力,對如何擴大自己的私人武裝與地盤向來是處心積慮,但對如何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維護國家主權,加強民族團結則缺乏熱情,套用古書來說;就是「喜則連橫抗上,怒則競力相拚」完完全全是一 盤散沙. 當此之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雖然面臨「數面作戰,國無同類」的困境,卻仍能團結國人,內平叛亂叛國,外抗強敵侵略,非但沒有亡國?而正是在這一場反法西斯戰爭中,蕩盡了百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奇恥大辱;廢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以一積弱之國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爭得了舉世公認的榮耀. 作為中華民國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先生,若不是民族英雄,那麼,世界上還有誰敢稱民族英雄? .
    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蔣經國看過的北京拍製電影後,滿臉淚水。 (背景資訊及完整電影) 轉發: 1986年蔣經國看完一部電影後流下熱淚,無數台灣老兵得回大陸探親 本文由徐涵蕾轉載 1965年李宗仁先生從海外歸來時,周恩來總理不僅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在這次歡迎李宗仁歸國的宴會上,有一桌嘉賓是周恩來總理請來的新中國電影界人士。宴會時,周恩來總理特此來給電影界的同志們敬酒,並對著名導演、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的成蔭同志說:成蔭同志,你拍過《西安事變》,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台兒莊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根。 不久後,成蔭先生突然辭世,遺願未能實現。1985年就任廣西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的陳敦德就接過重擔,並取得了廣西自治區政府老主席韋純束及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大力支持。《血戰台兒莊》的電影劇本在經過多方研討,前前後後十七次修改定稿之後,終於投拍。 1985年夏末,李宗仁將軍唯一的兒子李幼鄰在美國得知中國大陸拍攝《血戰台兒莊》的消息後,馬上從美國趕回祖國探親。飛機一落地,李幼鄰先生就向來機場迎接他的陳敦德說:「我先不去賓館,你現在就帶我去看《血戰台兒莊》。」陳敦德告訴他:「電影正在最後製作之中,音樂還沒有最後合成。」李幼鄰急不可待地要求說:「沒關係,我就想馬上看到。」拗不過李幼鄰的執著和迫切,陳敦德只好請示國家電影局的領導石方禹。在得到同意之後,李幼鄰就在陳敦德的陪同下觀看了《血戰台兒莊》的「台詞雙片」(即沒有音樂剪輯合成的樣片)。看了不到十分鐘,李幼鄰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了。 1988年6月11日,電影《血戰台兒莊》在香港首映,萬民爭看,轟動香港。台灣「中央社」在香港的負責人謝忠侯在看完影片後,當晚就給蔣經國打電話說:「我剛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部抗戰影片,講的是國軍抗戰打勝仗的,名叫《血戰台兒莊》,裡面出現了令尊的形象,跟他們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這次形象是正面的。」 在《血戰台兒莊》中,蔣介石形象是這樣一個情節:國民黨師長王銘章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後,蔣介石親自主持了追悼會。這時,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戰機飛來掃射轟炸。面對危險,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陳敦德介紹,這場戲是根據歷史檔案拍攝的。而這個經典的鏡頭畫面,與大陸此前反映蔣介石的影片,確實有著顯著的不同。 蔣經國聽說後,很是震驚,馬上對謝忠侯說:「找一個拷貝來看看。」 於是,謝忠侯就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新華社立即報告了中央,並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於是,廣西電影製片廠就複製了一盤錄影帶,通過新華社送給謝忠侯。這樣,謝忠侯馬上帶著《血戰台兒莊》的錄影帶飛回台北。台灣方面收到拷貝後,宋美齡和蔣經國都很快地觀看了《血戰台兒莊》,並請國民黨中常委的全體人員觀看。蔣經國看完這部電影後流下熱淚,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 不久後,蔣經國決定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 《血戰台兒莊》(1986年影片北京拍製,正面肯定國民黨政府)... https://youtu.be/pYT-0_kd7zI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傳』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麟徵女士 痛心指出~ 藍營人士對馬英九失望,其原因在於馬英九死抱住所謂「 外省人原罪」不能釋懷,行事心虛無能,諸般不自覺地向綠營靠攏。 張麟徵是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在台大當過蔡英文、陳文茜 、朱高正的老師。 她的丈夫黃秀日(1936.12.20-201 0.10.18)曾在錢復部長任內出任中華民國外交部常務次長( 1993.2-1996.10),後因不滿李登輝的「去中國化」 政策,毅然辭職退休。 張教授指出~台灣亂象的罪魁禍首是李敖! 詳如下述 : 武之璋新書 ~ 原來李敖騙了你 原文長,簡述如下 : 1. 張麟徵是深藍的代表人物、統派學者。 她對中國國民黨愛之深 、責之切,長期風塵僕僕奔走於海內外,大義凜然譴責民進黨宣導的「臺灣新興民族論」、「臺灣人不是中國人論」、「臺灣主體論」已造成臺灣朝野意識型態空前紊亂、社會內部族群長期紛擾惡鬥、年輕一代渾渾噩噩不明是非,但她始終沒有點破以上亂象的源頭。 前幾天,臺灣學者武之璋在港、台兩地同時推出力作《原來李敖騙了你》,一針見血揭示: 如今臺灣的暴民政治、暴力路線、集體撒謊、栽贓誣陷乃至民進黨的臺獨理論基礎 ,其罪魁禍首是李敖。 此人對國民黨、蔣介石、孫中山的全面否定以及大量不實指控、曲解或加工過的「屎料」, 替民進黨的台獨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架構,幫助民進黨編織了一套虛幻 的「革命氣氛」。 這種氣氛加上林濁水、金恒煒、 李筱峰等人憑空想像出來的「臺灣悲情」,讓民進黨完全脫離了道德 規範,給臺灣內部與兩岸關係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困擾。 2. 武之璋的新作《原來李敖騙了你》針對受瞞騙、誤導的兩岸讀者, 猶如醍醐灌頂,使人茅塞頓開。 3. 從家庭出身來剖析,作者揭露李敖的父親李季恒(鼎彝)在大漢奸、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手下做過淪陷區的太原禁煙局( 實質是鴉片專賣局)的局長,所以李敖聲嘶力竭、鬼哭狼嚎似地辱駡抗日領袖蔣介石「禍國殃民」「一無是處」,凡是蔣介石、國民黨做的好事一概否定,凡是蔣的敵人,無論中共、日寇、軍閥、漢奸所講的話照單全收;而且禍及蔣介石的前輩,對國父孫中山極盡誣衊之能事, 那都是有其漢奸家庭的遺傳因素作祟的緣故。 4. 他第一次坐牢據李敖自己說是為台獨教父彭明敏誣供李敖參加起草「臺灣獨立建國宣言」,李敖承認協助彭明敏逃亡,犯了顛覆罪,但是他的第一案僅判十年,執行五年八個月。國民黨出於愛才,對李敖還是相當寬厚的﹔出獄後,他的台大老師、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吳俊才又安插他到中央研究院當副研究員,領副教授級的俸祿,確實對他仁至義盡了; 他的第二案,他貪污摯友蕭孟能的財物證據確鑿,可是欺善怕惡的法官只判他入獄而未判歸還贓物,以至於他出獄後能以萬貫不義之財繼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肥馬輕裘,錦衣玉食,以犯罪所得享盡人間富貴榮華。 5. 李敖把槍口對準蔣介石,是一種自抬身價的策略,欲將自己提升到馮玉祥、李宗仁的地位,在幻想中滿足了自己「報仇」「好鬥」的嗜好,同時也把自己拉抬到與蔣介石平起平坐的歷史地位,事實上李敖同共產黨、民進黨這兩股惡勢力都有緊密勾搭。 6. 李敖是民進黨創黨元老,臺獨幫理論權威 ! 從李敖與民進黨的淵源就可看出,李敖的謬說被民進黨全盤接受,他以金錢支持民進黨辦雜誌,還提供大量醜化國民黨、蔣介石、孫中山之稿件,成為民進黨的創黨元老,該黨尊敬他為「李大師」「李老大」而不名,可見李敖在民進黨心目中的地位。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霧峰林家林祖密為中國革命奉獻一生 林德政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在中國的革命旅程上,台灣人前仆後繼,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者所在多有,今以霧峰林家的林祖密為例論述之。 林祖密,字季商,號資鏗,1878年(光緒四年)出生於台中霧峰。祖父林文察,父親林朝棟,都是清代名將,林文察參加平定太平天國之役,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封太子少保。林朝棟,12歲時隨父征番,參加抗法之役有功,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朝棟抗日無效,遵清廷旨意率家內渡,繼命祖密回台治產。當時林家擁有兩千多甲水田,兩萬多甲山地,並有樟腦專賣權。祖密回台,見日人凌辱同胞,憤恨不已,以為大漢之民,何能為財富而受辱倭奴,於是棄台回閩。自此開啟他為中國革命奉獻的一生。 一、資助福州光復之役 林祖密回中國後為祖國奉獻的第一件事情是在辛亥革命中,捐款給福州革命軍。 武昌起義後,中國各省紛紛響應,福建省城福州,於1911年11月5日,由同盟會福建支會的負責人及福建軍警同盟會長彭壽松、新軍第十鎮統制孫道仁、協統許崇智等人會議,決定11月9日發動起義。11月8日晚,革命軍以福州于山觀音閣大士殿為指揮部,定于山一線為總攻陣地,新軍協統許崇智擔任前敵總指揮,發動進攻,佔領于山此一制高點,11月9日,革命軍逮捕福州將軍樸壽,閩浙總督松壽自殺,福州遂告光復。 福州光復後,需款孔急,擔任福建都督府交通部長的同盟會員黃乃棠,致電南洋華僑各地,請求捐助,共得各界華僑捐款70多萬元。林祖密在福州光復前後,慨捐款項,贊助革命經費,實際捐款額度則未見留下紀錄,其子林正亨證實此事。但在上述黃乃棠所募得的70多萬元款項裡,有林祖密的捐款,是沒有疑問的,林祖密對福建革命,有所貢獻,也是可以肯定的。 二、組織閩南軍,擁護護法 1917年8月,張勳復辟失敗,段祺瑞任國務院總理,拒不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率海軍及國會議員南下廣州,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通稱護法政府,以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毀壞約法,恢復「臨時約法」為號召。雖然軍政府設立了,但是處境卻非常艱困,軍政府本身沒有軍隊,更缺經費,總之沒有實力。 支持孫中山的當中,最特別的是一個台灣人,他自始至終對於孫中山的護法大業支持到底,此人就是上面已提及的霧峰林家林祖密。 1.參與組織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 辛亥革命時,林祖密出錢出力,不遺餘力,在福州光復之際,他慷慨解囊,已如前述。1915年,孫中山的代表徐瑞霖訪問林祖密,向他宣示革命救國的大義,敦促林祖密參加革命,支持由孫中山領導的反袁世凱運動。林祖密因此宣誓加入中華革命黨。這是林祖密與孫中山結交的開始,這也是資料所見唯一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台灣人。 1916年1月21日,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在廈門鼓浪嶼鄭子愛洋樓密議,標誌此一支部的成立,決定2月2日發動廈門起義,因事機不密,鎮守在福建的北洋軍閥廈門鎮守使李厚基電請袁世凱,令海軍總長劉冠雄率艦抵廈,廈門首義因此流產。林祖密接著贊助張貞在廣東汕頭組織軍隊,也因事機不密,林祖密被逮捕,經各國領事斡旋,得以保釋。之後他繼續在廣東汕頭設立機關部,策劃相關軍事部署,以行動積極支持孫中山的護法事業。 2.組建「閩南軍」出任少將司令 1918年,孫中山派陳炯明率領粵軍進攻閩南,計劃當做革命根據地。林祖密密囑同志在德化、永春兩縣起義,以為響應,林祖密分兵進佔仙遊、安溪、大田、永安、寧洋等縣,閩南民軍聲威大振,北洋軍李厚基腹背受敵,軍心恐慌。孫中山於1月6日任命林祖密為「閩南軍司令」。4月,在廣州首先響應護法的方聲濤,出任「征閩靖國軍」代總指揮,陳炯明任「援閩粵軍」總司令,分別率部入閩。最後,粵軍直驅汀州、漳州,建立新的閩南革命根據地。 林祖密1918年3月於廈門鼓浪嶼成立「閩南軍司令部」,司令部設在林祖密住宅「宮保第」,各方要員往來其間,最著名的是蔣介石,1919年6月3日,任職粵軍的蔣介石帶妻子陳潔如住進林祖密的住宅「宮保第」,一直住到9月底,時間達三個多月。1920年4月16日又去居住,蔣介石原本在粵軍任職,與陳炯明不和,住進林祖密在廈門鼓浪嶼的家,可見林祖密與蔣介石關係非比尋常。 林祖密在漳州城內「文昌宮」開辦「閩南軍隨營學校」,訓練和培養地方軍事人才,響應的人很多,軍力,包括士兵、軍官、文職人員及隨營學校學員,共計有800多人。林祖密的閩南軍,其主要的貢獻在於為陳炯明的粵軍入閩鋪路。 3.被陳炯明收繳槍械 1918年8月31日,陳炯明以粵軍總司令的身分率軍攻佔漳州,建立「閩南護法區」,陳炯明圖霸全閩半壁,不容友軍崛起,多方排擠、掣肘、瓦解和蠶食閩南友軍,甚至把組建未久的閩南軍、護法軍、靖國軍全部強行繳械或用武力撲滅。 陳炯明對待林祖密閩南軍的方式極為殘酷。1919年春,派粵軍以擴大防區為名,用武力挾制閩南軍的山區活動地帶,下令撤銷閩南軍設在漳州的隨營學校。1919年6月陳炯明又派軍將林祖密移設華安縣的閩南軍指揮部包圍,以武力強行將林部軍械全部收繳,殺害閩南軍的高級軍官林元等人。 1919年6月25日林祖密急函人在上海孫中山,報告陳炯明對閩南軍強行繳械的真相,請求孫中山轉飭陳炯明發還槍械。 孫中山拿不出什麼辦法,因為他倚賴陳炯明的部隊打回廣州, 無法開罪陳炯明。孫中山在7月12日函復林祖密,表示會轉告陳炯明,請陳「妥為處置」。 孫中山這封安撫性質的信,反應出孫當時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而對林祖密的閩南軍來說,簡直是無關痛癢。給林祖密信的同時,孫中山也給陳炯明一函,希望陳「持以寬大之度為要」。 但是,陳炯明並沒有聽從孫中山的溫言相勸,以大局為重,林祖密委曲求全,採取忍耐的態度,陳炯明最終也不遵行孫中山的指示「量為處置」、「持以寬大之度為要」,而是拒絕歸還收繳的全部槍械,自此「閩南軍」的番號不存 。 林祖密憤而奔走於漳州和廈門鼓浪嶼,除了從事實業以謀振興家鄉外,還竭力進行「全閩自治」活動,反對北洋軍閥在福建施行暴政。 三、以個人家產養閩南軍 閩南軍的開支從那裡來呢?我們從林祖密個人的資料中可以得到答案,原來閩南軍組建初期,完全是林祖密以自己的個人財產,在養那一支部隊,林祖密自言:「自耗家資15萬餘元,運動全省警備隊及廈門兩炮台,屆時響應,召集閩南軍起義,今遇陳炯明,真是一言難盡」。 林祖密的「閩南軍」初期完全是靠他自己的財力在養,上面所引說他耗費15萬元,其實真正花費的遠超過這個數目,部隊消耗是很驚人的,吃飯、穿衣要錢,子彈消耗要錢。總之,維持一支部隊,對個人或是家族,無論怎麼有錢,都是一筆龐大的開銷,林祖密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從辛亥革命到孫中山的護法,不遺餘力,其偉大就在於此。 閩南軍的待遇又是如何的微薄與可憐:「壓扣給養,軍需處刁難領款,本部官長士兵給養費較別支官長士兵為少」。 林祖密,一個台灣霧峰林家出身的世家子,他幾乎是以家族和個人的力量,支持孫中山的護法事業,但是不僅是他個人備受陳炯明的迫害,連孫中山本人最後也受到陳炯明的背叛,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砲轟廣州總統府,孫中山差一點喪命。 四、繼續追隨孫中山到桂林 1920年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啟軍政府,並策劃北伐,林祖密被任命為「廣三鐵路監督」。1921年10月,孫中山率軍入廣西,林祖密被孫中山任命為大本營參議,隨軍入桂,參贊戎機。 不久孫中山離開廣州到上海,粵軍再度入閩,驅逐李厚基,林森任福建省長,林祖密出任福建省政府水利局長,1923年,北軍孫傳芳部周蔭人入閩,林祖密卸職,總計林祖密擔任省水利局局長的時間不到半年。 五、慘遭軍閥殺害 1925年林祖密被軍閥張毅殺害,死於非命。 為什麼張毅要殺林祖密呢?直接原因是林祖密一貫反對北洋軍閥,周蔭人和張毅把他看成眼中釘,必欲去之而後快,間接原因則是林祖密始終支持孫中山的護法,而孫更是北洋軍閥的眼中釘。 1925年7月2日,林祖密被駐紮漳州的孫傳芳部下張毅圍捕,8月23日,慷慨就義。此說認為林祖密在7月間,就已經被張毅派軍隊包圍逮捕。另一說法是,同年8月間,張毅趁林祖密在操持「華崶疏河公司」和農牧實驗場實業之際,買通原革命黨人蒲樞,以欺騙伎倆訪晤林祖密於「華崶疏河公司」內,張毅命部下率士兵兩百多人逮捕林祖密,隨即囚禁,並向林祖密勒索錢財,林拒絕,8月23日,張乃將林祖密殺害,林慘死後,公司財物被洗劫一空。 張毅在逮捕林祖密之後,向林祖密勒索錢財不果,當時台灣霧峰林家為了營救祖密,曾經張羅運動費,所花之錢將近一萬元。然可惜派不上用場,林祖密還是被殺死。 林祖密享年48歲,可謂英年早逝。他堅決擁護孫中山護法,連帶地對抗北洋軍閥張毅,最後被張毅殺害,未滿50歲就英年早逝,可以說他的死,是為了擁護孫中山的護法大業而獻身。 六、結 論 論述林祖密的悲慘命運,自他資助辛亥革命起,至毀家幫助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的護法大業,組建閩南軍,為粵軍入閩鋪路,最後的結局卻是被陳炯明欺壓、繳械,孫中山也沒有辦法幫忙,乃至被軍閥殺害。 林祖密支持孫中山的護法大業,不惜捐輸家產,以家產充當閩南軍的部隊經費,直可說是「毀家」。孫中山沒有辦法全力支持他,因為孫也受制於陳炯明,最後是陳炯明把林祖密的閩南軍拆毀了。林祖密是相當委屈的,為了中國的革命,他的委屈實在難以言述,他的犧牲太巨大。 中國的革命之路,林祖密走得很辛苦,為了擁護並支持中國的革命,他耗費巨大家產,最後更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丘念台1944年為林祖密寫傳,稱他是「真義士」,言「革命不難,捨富貴而革命為難,捨富貴而革命不難,能審國族,辨忠節而捨富貴尤難,台灣林祖密者,蓋能此尤難也」。 國家直到1947年方才給林祖密表揚,此時抗戰結束一年半,距其死則已經23年了。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謂林祖密「早歲志圖恢復,參加革命,籌餉輸財,不遺餘力,在閩襄佐軍事,具著勛勤,響應北伐,中道被害,軫惜良深」。總算以國家名義肯定他的一生。 林祖密在世時,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秋,他滿腔熱血,想要為祖國奉獻心力,無奈事與願違,齏志以歿。◆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第一先賢”俞大维 抗戰期間的俞大維 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 摘要:唯一非黃埔系出身的國民黨防長,始終未加入國民黨,也從未對任何人談及個中緣由。 俞大維,何許人也?當下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其人其事的恐怕不多。俞大維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21歲時到哈佛大學攻讀數理邏輯,拿到博士學位後又到德國大學攻讀數學及德國哲學。取得第二個博士學位後俞大維便留在德國進行兵器及戰略研究。 後來,他婉言謝絕美、德等國的高薪聘用,毅然回國,要爲中華民族效力。 俞大維是一位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又是一位深有造詣的兵器彈道專家。 他于1933年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1946年初任交通部長,1949年赴台,1954年在台灣出任“國防部長”。1993年7月8日因病於台北辭世,享年96歲。 科研前輩,“第一先賢” 由於海峽兩岸的長期隔絕,信息阻斷,對大陸人來說,俞大維確實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在介紹此公生平事迹之前,我想援引1999年9月18日下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的表彰研制“二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二十三位科技專家大會上代表受獎人員所致的答謝詞及感言中的一段話,相信讀者朋友看了錢學森對他的高度評價,就會對俞大維這位“第一先賢”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和了解。 錢學森說:“今天受獎者大都是七十歲以上的第一代科學家,在座者有第二代梯隊及第三代梯隊,我們第一代梯隊對國防科技發展的成就交出了一張成績單,算是對國家的期望有了一點交代。在此我要特別告訴大家,有三位先賢前輩是我們這一代人永遠感恩與懷念的,由於他們三位的遠大眼光,以及培育人才的寬宏胸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才有今日的開花結果,以豐碩的成就呈顯在國人面前。” “今天我們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要特別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第一位就是俞大維先生。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均系在俞大維的兵工廠及研究機構工作或資送出國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 聽到這裏,在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均報之以熱烈的掌聲。這段顯示我國科學家尊重曆史、實事求是和嚴謹治學態度的講話,在台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無疑爲溝通海峽兩岸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錢學森首先表示“感恩和懷念”的三位先賢前輩都是台灣學貫中西的著名科學家,他們是:俞大維先生、吳大猷先生和翁文灏先生。 錢學森說:第一位先賢是俞大維先生,他是以學者(哈佛大學數理邏輯博士及德國柏林大學彈道學專家)身分受邀從政,於一九三三年初擔任國府時代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主管全國軍火武器之研發與生産制造。俞氏上任後,深感中日大戰,一觸即發,迫在眉睫,不可避免,即從德國、瑞典及捷克等國購買武器,彈藥、槍炮材料,引進有關科技,大力整頓金陵、漢陽,鞏縣及上海等各大兵工廠之生産方法,革除陋習,並有獨到的創見與建樹: 第一點,他深知工業的發展,要在科技研究發展方向紮根,所以在“九一八”東北事件後、抗戰軍興之前,即成立許多研究發展機構,如理化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彈道研究所、精密工具研究所、光學研究所、炮兵技術處、航空兵器研究所及軍用車輛研究所等,並高薪聘請德國彈道學權威克朗茲(Cranz)博士來華教導並協助工作相當時日,同時在國內延攬理化方面專才隨克朗茲工作,他培育了許多兵器與彈道方面的人才。 第二點,他深知軍品的品質,關系到整體的戰力,必須提升制造能力,建立軍品規格與檢驗制度,於是在各兵工廠設立工具、樣板工廠,加強制造能力與産品精度;由各研究機構,會同兵工署技術幕僚,訂定各項軍品的規格及機械産品的圖樣法規,並建立産品驗收制度,再由驗收零件成品,進而作配裝半成品檢驗,再進而建立整套品控制度。 第三點,他深知工業管理經濟效率的重要性,而督導工業,掌握效率的重點在成本會計制度的建立,兵工署首先推行軍火彈藥生産的成本會計制度,全國各生産工廠及大企業多紛紛仿效,在當年重慶大後方蔚爲風氣,對我國工業水准的提升有深遠的影響和助力。 當年留學歐、美及日本等國的理工學人專家,國內各大學出身之理工科人才以參加國防科技研發及武器彈藥生産工作爲報國之志,並引以爲榮! 一九三七年中日大戰爆發,俞氏奉命將全國二十多個兵工廠遷移到大後方,抗戰八年期間,國軍作戰所需輕兵器和彈藥不曾短缺;而兵工廠也培育了大批兵器與彈道方面的人才。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锷、姚桐斌、孫家棟,黃緯祿,以及未受獎的火箭專家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等人均曾在俞大維領導下的兵工廠及相關的研究機構打下了堅實的兵器設計與制造本領。 錢學森接著說:在我國導彈研發領域中,我錢學森不過是理論上及精神上領導者(Theory and Spirit Leader),而在硬體設計、工藝、實際生産制造(Hardware, Design, Technology, Practice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e)等方面都是任新民、徐蘭如及謝光選這一批出身兵工廠的人,所領導的一群技術工人們的集體傑作成果。 俞大維主持兵工廠業務長達十四年之久,有“兵工之父”的美譽。他是我國近代國防科技發展史上第一位大力開拓、耕耘、播種,灌溉、施肥的始祖園丁,我們不能忘記他。 錢學森的講話不僅告訴人們俞大維的生平事迹,而且告訴人們,中國大陸取得“二彈一星”的偉大成果,得益於後來到台灣的俞大維等先賢前輩們精心培育的人才。 俞氏家族,聲名顯赫 俞大維,祖籍浙江紹興鬥門,1897年生于湖南長沙,從小在湖南長大。祖父俞文葆,清代舉人;父親俞明頤,1905年總辦長沙開埠事宜,1906年補湖南辰永沅靖道,不久,他便補江西吉南贛甯道。 民國後,俞明頤曾擔任過中國最大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的董事。母親曾廣珊,系曾國藩的孫女。俞大維曾任台灣國民黨當局“國防部長”多年。子俞揚和,娶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爲妻,有俞祖聲爲後。妹妹俞大彩是知名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傅斯年的妻子。 俞大維與陳寅恪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連續同學七年。陳寅恪的母親是俞大維的姑母,陳寅恪的妹妹是俞大維的夫人,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祖父陳寶箴與俞大維的父輩、祖輩相交很深,所以,俞大維與陳寅恪是兩代姻親,三代世交,七年同學。 俞大維的長子俞揚和生於德國,是空軍軍官學校第16期畢業生。20歲時,在美國完成飛行訓練,回到中國,參加對日作戰。他參加空戰三十多次,最後壹次被敵機擊落,跳傘受傷,不能再服役,就離開了空軍,擔任民航駕駛員。 清正廉潔一心爲國 與國民黨政府的其他軍政要員相比,俞大維最可貴的是清廉。美國作家芭芭拉·塔克曼女士在他的《史迪威》傳中對國民黨政府諸多要員頗有微詞,但卻多次以各種例子來稱贊俞大維廉潔公正,知識廣博。二戰時期美國駐重慶記者西沃道克·懷特曾在其著作《霹雳中國》中多次批評國民黨政府官員腐敗,卻極力推崇俞大維的清正廉潔。 俞大維在德國研修軍事期間,曾參與國民黨政府購買德國軍械事宜,十分認真,又十分清廉,被國民黨任命爲駐德國商務調查部主任,後來多次督導采購外國的軍需物資,直至回國以後。按照國際慣例,收取工廠回扣(那時叫“傭金”)是天經地義的事,至於暗箱操作,更是數不勝數。 爲了防止弊端,凡是大規模的訂貨,俞大維都親自參與。1930年他奉命采購歐洲有名的博福斯(Bofors)工廠生産的75型山炮,他親自到工廠所在地瑞典去洽談。當時國民黨政府每年都向該廠購買12門這種山炮,廠方也照例爲他准備了12門,並告訴他將有一筆不菲的回扣。當他知道這筆回扣正好購買3台同樣規格的山炮以後,立即平靜地說:“希望你們趕工,15門山炮一齊交貨。” 這話讓工廠的上層人士大吃一驚。他們只知道俞大維諳熟軍械,精通外語,舉止儒雅,辦事認真,卻不知國民黨政府中尚有如此廉潔的官員,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他們希望交下這個朋友,但又不敢貿然送禮,工廠向政府報告此事,並提出申請,最後由瑞典政府贈他一枚勳章。回國後俞大維對此事緘口不提,直到四十多年後人們才有所知曉。 目光遠大培育人才 1945年11月,軍政部部長陳誠、次長兼兵工署長俞大維,邀請吳大猷(物理)、曾昭掄(化學)與華羅庚(數學)商談研究原子彈。 專家意見是我國毫無基礎,只能由培育人才著手。陳、俞采納此議,聘吳大猷、曾昭掄及華羅庚三人率領王瑞駪、唐敖慶(化學)、孫本旺(數學)及李政道、朱光亞(物理)於1946年赴美學習。他還以兵工署的名義向國外派了不少研修生,後來,這些人才爲新中國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人才爲新中國的科學技術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正如錢學森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的表彰研制“二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二十三位科技專家大會上代表受獎人員所致的答謝詞及感言中講的那樣: “今天我們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要特別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第一位就是俞大維先生。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均系在俞大維的兵工廠及研究機構工作或資送出國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 俞大維不僅重視培養人才,而且善於發現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寬宏大度珍惜人才,有人用訪、用、信、敬、宥五個字概括他的用人理念。 訪,求才必先多方訪察,慧眼識珠,擇優而用; 用,即推心置腹,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敬,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禮賢下士,引爲知己; 宥,即部下有過,盡量予以教育,曉以大義,促使其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更好地工作。 只要不是明知故犯,屢教不改,都盡量地予以原宥寬恕,給他們反思和改正的機會。他堅持善待人才,反對因瑕棄瑜,體現了他容才的胸懷和氣度。他曾對上司陳誠提及宥才的重要,對人才和部屬不必計較小過。 淡泊名利恪盡職守 1928年,國民政府初步統一全國,開始注重軍隊現代化。兵工署署長陳儀去德國考察,請俞大維回國任職。1929年6月俞大維返國,任軍政部參事。1930年5月,俞大維第二次赴德,任商務專員,負責采購軍備,並專門學習軍事,包括兵器制造、戰役分析,尤其是彈道學。他用德文寫了四十多本筆記,說:“這兩年學到的比哈佛三年學的還多!” 1932年,俞大維回國。1933年,他擔任兵工署署長並兼任兵器教官,陸軍中將。兵工署負責軍火制造及維修等。俞大維就任後,首先籌建新廠,加強生産能力,積極在德國大量采購機器、材料等。其次,建立研究開發體系。 成立理化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彈道研究所、精密機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光學研究所、炮兵技術處、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處等,高薪聘請外國專家來華教導,同時在國內延攬人才隨專家工作,使武器研發在中國紮根。 如“兩彈元勳”任新民、屠守锷、姚桐斌、孫家棟,黃緯祿和火箭專家徐蘭如、沈正功、謝光選等人均在俞大維領導下的兵工機構學到了寶貴的知識,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次,建立標准化生産和檢驗制度。要求産品的零件能夠互換。俞大維兼技術司長,會同各研究機構,制定各項軍品的規格及圖樣法規,加強制造能力與産品精度。並建立零件、半成品檢驗,進而建立整套質控制度。 選定從德國毛瑟槍改制的中正式步槍爲制式步槍,性能優越,堅固耐用,適合中國人體型。輕機槍則選定捷克式輕機槍,構造簡單,拆裝方便,故障甚少。重機槍選用德國馬克沁機槍,性能優良,水冷耐用,故障亦少。 三種步機槍口徑均爲7.9毫米,彈藥通用,簡化生産與補給。當時日軍三八式步槍和機槍的射程與殺傷力均不如中國自己制造的武器精良。經過四年准備,國軍已有數十個步兵師更換了新的制式裝備,所制武器精確性不遜于列強,並且適合中國人體能。1937年,抗戰爆發。八年抗戰中,俞大維自豪的是軍火供應從不匮乏,無人抱怨“彈藥沒有了”,當然這是指輕武器的彈藥,中國當時不能生産重武器。 俞大維壹生淡泊名利,始終把自己視作“老百姓”,他曾說:“我是個普通人,過著和一般人沒有兩樣的生活,所以老百姓相信的我都信。舉個例:我到北港媽祖廟去,看到一些善男信女抽簽、蔔卦、磕頭,我也跟著向媽祖磕頭,有人就笑我:‘你是學科學的,爲什麽也相信這一套呢?’我只簡單地告訴他:‘因爲老百姓磕頭,我也是老百姓。’” 書生領軍一幹十年 1950年3月,蔣介石任命俞大維爲“國防部長”。俞大維因耳病,未就職,改任駐美採購主管。1954年,再度任命俞大維爲“國防部長”。俞大維既不是黃埔出身、也不是國民黨員,當然談不上是蔣介石的親信、嫡系。但是蔣介石卻任命他擔任“國防部長”這樣的要職,實屬罕見。 俞大維最忌將時間耗費在開會與應酬上,上任第一天,講了五分鍾的話,就搭乘軍艦,到金門、馬祖、大陳巡視。他在職期間去大陳、馬祖、金門各島130多次,平均每兩周去一次,人稱“國防部長”的辦公室在金門。他的信條是“我不能去的地方,怎能派我部下去呢?”有一次爲上高登島,他被吊車吊上懸崖峭壁。台灣軍人給他的名字改了一字——俞大膽。 俞大維擔任“國防部長”,反對任人唯親,堅持任人唯賢;他說:“我用人就不問是否出身黃埔或行伍,只要忠誠能幹又肯幹者,我皆喜歡。譬如溫哈熊和我一樣,並非黃埔系統,且與孫立人在維吉尼亞軍校先後同學,又做過孫的部屬,曾有人二度征詢我意見,我都力薦他,若非我挺他,任其再努力想也難有出頭天。” 1993年初,俞大維皈依佛門,法號“淨維”。當年7月8日,俞大維駕鶴仙逝,終年96歲。去世前俞大維立遺囑,將藏書分爲兩類:軍事科學書籍全部捐贈“三軍”大學;文、史、哲及自然科學書籍全部捐贈台灣大學圖書館。據統計,僅捐贈台灣大學的書籍就有7000余冊。 終生不忘“知遇之恩” 縱觀曆史,君臣上下之間肝膽相照、推心置腹、彼此信任、親密無間如唐太宗李世民與著名诤臣魏征那樣的典型極爲少見。進入民國時期,蔣介石與手下的文官武將勾心鬥角,明爭暗鬥者也不在少數。但是,蔣介石與俞大維的關系卻是個例外。 俞大維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精讀古籍,博覽群書,更重要的是他以效法聖賢爲人生目標。 他曾向母親詢問曾國藩的做人處世的准則,老夫人說:“文正公一生嚴明治軍,謹慎治事,勤儉治家,恪守民族傳統美德,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於是,“不近人情的事不做”這一條成爲俞大維一生遵循、恪守不渝的接物、待人、處事原則,他在《九十隨語》中說: “一生中影響我最深的,是母親經常對我轉述曾文正公的一句話——不近人情的事他不做。我也是如此,不近人情的事,我不做。母親是曾文正公的孫女,這句話由母親說來倍覺平易深遠,我因而終身奉行不辍。” 他一生淡名利、重倫理、講情義、盡職守、辨是非、有擔當的高貴品質受到上下左右普遍的尊重和感佩。 俞大維與蔣介石並無淵源,他們的相識和交往是俞大維在德國留學和工作擔任駐德國商務調查部主任期間,由於蔣介石對德國的軍械裝備、軍隊訓練及有關業務都十分贊賞,而俞大維正是這方面的青年專家,自然被蔣認爲是可用之才。於是,俞大維爲了回來爲國家效力,不惜割舍了一段在異國的感情,帶著稚子獨自離開德國,回到祖國。 俞大維從兵工署長、交通部長,一直做到“國防部長”,在常人眼裏,一定會認爲他與蔣介石必然過從甚密,但據俞大維自己說,他與蔣介石見面機會多,但談話次數極少。 第一次與蔣介石正式談話是在漢口,蔣介石與俞大維談兵工署撤退的有關事宜。蔣介石看到俞大維把兵工署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又絕無政治野心,因此對他十分放心。此後,蔣介石便放手給他,所有兵工署的工作統統由俞大維全權處理,不予幹預,俞大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和形勢的需要,把兵工署逐漸建成一個生産、研制、開發新武器的基地,培養了不少人才。 俞大維是知恩圖報之人,他感到蔣介石如此信任、厚待自己,沒有在他身邊安排一個親信暗地監視他,或對他多方掣肘,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在國外所學的專長有了充分施展的舞台,基於這些,俞大維深深感念蔣介石的知遇之恩。 抗戰勝利之後。當時兵工署尚未回遷,俞大維正在重慶侍奉母病,聯軍要求蔣介石速派深曉軍械的俞大維到上海視察並接收日寇一座重要的軍械庫。這件事使事母至孝的俞大維陷入兩難境地——接受任務,則擔心母病;婉拒調派,則有負公務。此時,他忽然想起西晉時晉武帝征召李密,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那篇感人至深的《陳情表》,於是俞大維仿照李密也寫了一份“陳情表”給蔣介石,稱自己“報國之日長,報母之日短”,請求蔣介石另派他人。 蔣介石不但沒有怪其“抗旨”,相反,派專機並配備了醫護人員將俞大維母子接到上海。蔣介石此舉不僅使俞大維能夠到上海履行公務,而且使俞母的病到上海得到及時和最好的診治,使俞大維得以忠孝兩全。這件事使俞大維對於蔣介石的恩德終生難忘,以至在蔣介石撤離大陸時俞大維毫不猶豫地隨行前往。 臨走時,周恩來曾通過俞大維在大陸的近親極力挽留他,俞大維表示,對於蔣家王朝的前途他很清楚,但若不報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便是“不近人情之事”,而“不近人情之事”他是發誓終生不做的。 俞大維的報恩主要是通過恪盡職守、做好工作來體現,並不是挂在嘴上,或者是時時跟隨左右。俞大維晚年曾對人披露,他的辦公室與蔣介石的辦公室有一道暗門相通,可以隨時見面,但是他們兩人誰也沒有用過這扇門,可見他們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除了對俞大維外,蔣介石對任何下屬也沒有如此信任過,所以俞大維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要報“知遇之恩”,要“士爲知己所用”。 蔣介石去世以後,每逢忌日或冥辰,俞大維必去慈湖陵園叩首謁陵,風雨無阻。晚年的俞大維行走不便,以輪椅代步,依然每年兩次謁陵叩首,常常感動得在場的謁陵群衆也隨之跪下。 1977年,俞大維身體大不如前,於1月20日立下遺囑, 其中第一段是:余追隨故總統蔣公四十七年,曾任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賴蔣公專純信任,得達成艱巨任務,知遇之感,永志難忘。 最後一段是:余去世以後,遺體火化。不舉行任何吊祭或紀念儀式,亦不得收受親友赙贈,骨灰由長子揚和駕機撒於金門海面,先飛過故總統蔣公之陵寢及故副總統陳公之墓園,以致余最後之敬禮。由此可見俞對蔣的感念之情。但是,俞大維始終未加入國民黨,也從未對任何人談及個中緣由。俞大維退休後,曾有一位台灣要員拜訪他,要介紹他加入國民黨,他平靜地從容回答:“人都老了,何必再學吹鼓呢!” 晚年的俞大維一直生活在台灣,對兩岸關系十分關注。他曾對人表示,希望兩岸和平,不要再起幹戈。還說,凡是打過仗的人都不願意看到戰火重燃,因爲戰爭只能帶來災難,對誰都沒有好處。 如果俞大維先生健在,看到海峽兩岸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看到兩岸堅冰逐漸消融,看到兩岸人民的交往日趨頻繁,看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景,憑他對中華民族的滿腔熱忱和無比忠誠,他一定是倍感欣慰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不曉得有沒有看過?我看了兩遍;依然內心澎湃!時代的悲劇和無奈! 【含淚轉帖】 男人中的男人: 英雄張勝武,國民革命軍第3軍17師師長。南京保衛戰他親自率全師7000人組成第一道人肉盾牌,與日軍王牌軍團做殊死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全師覆沒,在發起最後一次衝鋒時他掄起大刀衝在第一個,他的兒子衝在第二位,後來一發炮彈落了下來他被炸昏了去。醒來後他發現自己竟躺在後方醫院裡,這次戰役他丟掉了自己 的左臂,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他更是失去了依然留在南京城裡的妻子和女兒。後來的武漢保衛戰,他的第一道命令是把自己的師指揮部放在戰場的最前沿,最終武漢保住了,而全師被打的僅剩下一個團的兵力,在這場戰役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右腳掌。後來抗戰勝利了,他跪在自己妻子的墳前割下一大塊自己的胸脯肉哭著說:“等我!” 四九年,蔣介石派專人接這位抗戰鐵血英雄提前撤往臺灣,但被他回絕了,他的理由很簡單,他說:”我要留下來陪我老婆!“。又到了文革時期,他被定性為大漢奸,國民黨走狗。紅衛兵把他綁著,反扣著遊街,那年他58歲,他的牙齒全部被造反派用鉗子一個一個當眾拔掉,疼的他在地上打滾,但就是不低頭。在臺上他一次又一次的被棍棒打倒,可他又一次次鐵骨錚錚的站了起來。又到了21世紀,他幾乎被世界所遺忘,今年他98歲。我們去採訪他的時候,他笑著說:”現在是民國哪一年了?“ 老人唯一的生活收入就是去撿一些塑膠瓶賣掉換點兒糧食。午飯開始了,他慢慢打開黑乎乎的手絹,裡面竟包著是人家丟掉的半個包子,包子乾癟的很厲害,他就這樣蘸著白開水吃了下去,他一邊吃一邊沖我們笑著說:”當年打仗時可沒吃到過這樣好吃的東西哩“。幾十年了他依舊保持著軍人的生活起居,衣服雖舊,雖破但依然是整潔的。妻子的墳就在他的房前,他說:”每天看到她,他心裡會踏實的許多。“ 在送我們離開時他艱難的站在房前用僅剩下的右手給我敬了一個最標準的”軍禮!“ 我笑著哭了……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蔣經國死於美國CIA家法? 46405天下雜談,30年歷史解封?太恐怖了!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世,官方公佈的死因是因為糖尿病血糖降的過低,導致昏迷死亡。但是,令外界特別奇怪的是,蔣經國死時七孔流血,而且醫療團隊的主治大夫江必寧當天就逃往美國,從此不敢再回台灣。我們知道蔣經國晚年一直患有糖尿病,但是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專業的醫療團隊會把血糖降的過低,還有,為什麼血糖過低會「七孔流血」,同時,為什麼江必寧必須逃亡美國?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蔣經國一死必須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美國人從1950年代就處心積慮,要培植台灣人掌控台灣地區政權的機會終於來臨。於是當時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宋楚瑜,便有恃無恐地執行美國人欽定的李登輝接班部署,直接與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外省籍大佬們,例如沈昌煥、俞國華、倪文雅、李煥、郝柏村、梁肅戎等「非主流派」的保守勢力對抗起來。這些國民黨非主流派的主張,是總統按照憲法可由李登輝接班,但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他們希望接回留美的宋美齡擔任。    由於政府遷台後的傳統,中華民國總統一直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所以非主流的這個主張立即引起台灣民眾以及美國、日本方面的嚴重關切。在宋楚瑜和國家安全局局長宋心濂聯手捭闔之下,李登輝終於安全上壘。同時,李登輝為了安撫中共方面的疑慮,馬上通過寓居香港的南懷瑾老先生居中安排,派出心腹密使前往香港密談。根據目前已經證實的可靠情報,李登輝的總統府秘書蘇志誠、大掌櫃劉泰英以及資深報人鄭淑敏等都數次前往香港、珠海等地接觸談判。中共方面,當時民革名譽副主席賈亦斌、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將軍等均曾經到港密會,甚至曾經派遣一位許姓軍方大佬,攜帶兩隻兩米高大花瓶作為禮物,進入台灣總統府密晤李登輝。後來李登輝過河拆橋,在屁股坐穩後,拒絕簽署與大陸商談的各項協議,兩岸關係又開始緊張,最後導致《人民日報》七批李登輝,把50年代李登輝秘密加入中共在台底下黨,後來向國民黨特務自新投降等歷史完全曝光,直接點名稱呼李登輝為「叛徒」。    從上述蔣經國死後權力鬥爭的混亂局面,可以知道為什麼蔣經國的死亡之謎就沒人過問,不了了之了。曾任台北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的毛鑄倫,曾經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師承黎安友等CIA學術特務。根據毛主席的分析,「七孔流血」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懲治叛徒的家法處置。那麼蔣經國「夠資格」被CIA家法處置嗎?    1953年開始美國CIA化名的「西方公司」就在台灣為國府訓練游擊隊,騷擾中國大陸和援助西藏的康巴族暴動。後來CIA又與台灣當局合作派遣U2飛機偵察中國大陸內地,這項代號為「黑貓中隊」的計劃,就是由CIA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ichard Klein)與副站長蔣經國共同執行的。所以蔣經國不但的確加入過CIA,而且更擔任過台北站副站長。當然,50年代風雨飄搖的國府當局,為了能夠獲取美國的保護和援助,利用台灣的空軍飛行員為美國蒐集情報,這點事情不算什麼。據說,為了培育交情,蔣經國還經常與美國特務們酗酒狂歡、聲色犬馬,不在話下。曾經有一次蔣經國生日,克萊恩還送了一個超級大蛋糕,打開之後,裡面跳出一個穿著三點式比基尼泳裝的金髮碧眼美女,送給蔣經國。    克萊恩出身美國海軍情報署,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在國民政府尚未派軍接收台灣之前,克萊恩就與他的特務軍官同事柯喬治(George Kerr)、艾瑞高(George Arrigo)等搭乘小船,最先登陸台灣。注意:柯喬治在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民變」時擔任美國駐台北大使館武官,公開偽造台灣民意調查,宣稱台灣人民要求獨立,並且對民變中的暴民領袖,公開支持,宣稱可以從琉球提供武器。他後來出版《被背叛的台灣》一書,公開鼓吹台灣獨立。而艾瑞高的女兒艾琳達(Linda Arrigo)曾經嫁給美麗島事件領導人之一的施明德(難怪知情後會離婚與退黨),積極介入台灣70-80年代的黨外運動。根據施明德在綠島監獄透露,1979年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的暴動現場附近一家咖啡館內,美國大使館武官高立夫(Cliff)就坐陣指揮,與暴動領袖們頻頻聚會,參謀劃策。    美國人干涉台灣內政的事件很多。本來在1954年美蔣《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後,美國人希望比照韓國先例,收編國軍,改由美軍統一指揮。蔣介石堅決反對,美國才悻悻然罷手。但是美國政府一直在挑選合適的人選,把老蔣排除。老美前後物色過胡適、吳國禎、孫立人、陳誠、陳立夫等,都沒成功。美國派駐台灣的大使,也是政變專家,例如馬康衛(搞垮過越南的吳廷炎和韓國的李承晚等)和安克誌等。    隨著美國與大陸關係的正常化進程,美國與台灣當局關係每況愈下,從廢約、撤軍到斷交,美國的兩手部署也在加速。1984年蔣經國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前,美國方面表示非常反對,後來妥協策略就是強迫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但是到了翌年5月20日就職典禮當日,美國在台美尚有外交關係狀況下,卡特總統不但不派特使參加登基大典,還特別召回駐華大使,並且派出總統特使布里辛斯基抵達北京,研究陸美建交事宜。這些事情,蔣經國祇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美國對蔣經國的壓力劇增,除了馬上要與大陸建交的進程之外,還有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軍法大審、1980年美麗島事件被押人林義雄母女三人滅門血案、1981年旅美數學家陳文成返台被警備總部約談後卻陳屍台灣大學校園、以及1985年初《蔣經國傳》作者江南在美被台灣軍事情報局派出黑社會竹聯幫殺害等等,嚴重違反美國人權價值的案件。尤其最後那個江南案,美國CIA甚至揚言要到台北制裁兇手。蔣經國被逼,把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流放烏拉圭擔任大使、把自己兒子蔣孝武(傳言可能接班軍事情報局局長職務)流放到新加坡擔任商務代表,並且公開表示:「蔣家的人不會也不應該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    台灣持續風雨飄搖,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恢復憲政常規。但是前一年的9月28日民主進步黨不顧還在戒嚴狀態,就在台北園山飯店宣佈建黨。為了平衡台灣黨外組黨後可能發生的台獨化政治傾向,以及從人道主義上考慮40年前國民政府在大陸抓伕來台強迫當兵人員的返鄉探親需求,蔣經國宣布11月2日開放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探親。    中國有史以來的內戰雙方封鎖線,通常都允許民眾來往探親。只有1949年開始的台海對峙,把海峽形成天塹,不讓民間來往。這個因素除了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軍事戒嚴之外,還有美國帝國主義的強力介入。據說當時蔣經國要開放大陸探親,黨內大老並不贊成,開會也推託不來。後來蔣經國讓秘書處通知「明天中常會主席要點名」,他們才乖乖出席。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蔣經國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我們從大陸帶出來的老兵,現在天天在台北街頭遊行,要求返鄉探親,從人道考量,必須同意。於是一個一個點名國民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沒一個敢反對。    國民黨黨內的決策如此困難,國際壓力就更大的難以想像。根據當時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對有友人私下表示,在開放大陸探親政策公佈的次日,擔任過CIA台北站長、後來當過CIA局長的克萊恩就飛到台北來,對著蔣經國大吼大叫,說:「我們美國人沒準備好,你們怎麼可以開放探親?」儼然一副美國帝國主義的台灣總督嘴臉!    當然事後我們知道,在80年代以來美國的連環壓力之下,蔣經國私底下已經秘密派出代表沈誠與中共方面接觸談判,進展十分順利。蔣經國想甩開美國,與中共私下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圖,必然違反美國的在台利益。所以蔣經國的離奇死亡,或許應該有CIA因素在內。蔣經國一死,兩岸關係就更加複雜了。今天已經沒有哪個台灣政客,能夠甩開美國與中共和平統一。      這也就是80年代大陸一直喊的「三大任務」,第一條就是統一祖國,現在卻靜悄悄地消失。
    3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天下雜誌:30年解密案件. 蔣經國開放二岸探親.並派密史赴香港談論二岸問題.(有意和談)CIA官員飛抵台北.指責蔣經國.暴跳如雷.美壓迫蔣經國.並在適當機會毒死蔣經國、如此政權交給本土人士! CIA做的天衣無縫.而宋心濂因知道整個內幕.所以死在陽明山泡澡中!於是台灣政局近40年沒有長進.國家漸成老美走狗.至今沒有寧日!以上可能是台灣真正的政局內幕,希望歷史終能翻開真相! 分享轉載:蔣經國死於美國CIA?46405天下雜談,30年歷史解封?太恐怖了!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世,官方公佈的死因是因為糖尿病血糖降的過低.導致昏迷死亡。但是 令外界特別奇怪的是,蔣經國死亡時七孔流血,而且醫療團隊的主治大夫江必寧當天就逃往美國,從此不敢再回台灣。我們知道蔣經國晚年一直患有糖尿病.但是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專業的醫療團隊會把死亡歸屬於為血糖降的過低且為什麼血糖過低會 七孔流血,同時.為什麼江必寧當天即刻逃亡美國 !    按照 中華民國憲法,蔣經國一死必須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美國人從1950年代就處心積慮.要培植台灣人掌控台灣地區政權的機會終於來臨。於是當時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宋楚瑜,便有恃無恐地執行美國人欽定的李登輝接班部署.直接與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外省籍大佬們,例如沈昌煥、俞國華、倪文雅、李煥、郝柏村、梁肅戎等 非主流派 的保守勢力對抗起來。這些國民黨非主流派的主張,是總統按照憲法可由李登輝接班,但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他們希望接回留美的宋美齡擔任。 由於政府遷台後的傳統,中華民國總統一直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所以非主流的這個主張立即引起台灣民眾以及美國、日本方面的嚴重關切。在宋楚瑜和國家安全局局長宋心濂聯手捭闔之下,李登輝終於安全上壘。同時.李登輝為了安撫中共方面的疑慮.馬上通 過寓居香港的南懷瑾老先生居中安排,派出心腹密使前往香港密談。根據目前已經證實的可靠情報.李登輝的總統府秘書蘇志誠.大掌櫃劉泰英以及資深報人鄭淑敏等都數次前往香港、珠海等地接觸談判。中共方面,當時民革名譽副主席賈亦斌、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將軍等均曾經到港密會,甚至曾經派遣一位許姓軍方大佬,攜帶兩隻兩米高大花瓶作為禮物,進入台灣總統府密晤李登輝。後來李登輝過河拆橋,在屁股坐穩後,拒絕簽署與大陸商談的各項協議,兩岸關係又開始緊張,最後導致 人民日報 七批李登輝,把50年代李登輝秘密加入中共在台地下黨,後來向國民黨特務自新投降等歷史完全曝光,直接點名稱呼李登輝為叛徒。 從上述蔣經國死後權力鬥爭的混亂局面,可以知道為什麼蔣經國的死亡之謎就沒人過問,不了了之了。曾任台北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的毛鑄倫,曾經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師承黎安友等CIA學術特務。 根據毛主席的分析,七孔流血 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懲治叛徒的家法處置。那麼蔣經國 夠資格 被CIA家法處置嗎? 1953年開始美國CIA化名的西方公司就在台灣為國府訓練游擊隊,騷擾中國大陸和援助西藏的康巴族暴動。後來CIA又與台灣當局合作派遣U2飛機偵察中國大陸內地,這項代號為 黑貓中隊 的計劃,就是由CIA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ichard Klein)與副站長蔣經國共同執行的。所以蔣經國不但的確加入過CIA,而且更擔任過台北站副站長。當然,50年代風雨飄搖的國府當局,為了能夠獲取美國的保護和援助,利用台灣的空軍飛行員為美國蒐集情報,這點事情不算什麼。據說,為了培育交情,蔣經國還經常與美國特務們酗酒狂歡、聲色犬馬,不在話下。曾經有一次蔣經國生日,克萊恩還送了一個超級大蛋糕,打開之後,裡面跳出一個穿著三點式比基尼泳裝的金髮碧眼美女,送給蔣經國。   克萊恩出身美國海軍情報署,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在國民政府尚未派軍接收台灣之前,克萊恩就與他的特務軍官同事柯喬治(George Kerr)、艾瑞高(George Arrigo)等搭乘小船,最先登陸台灣。注意:柯喬治在1947年台灣發生 二二八民變 時擔任美國駐台北大使館武官,公開偽造台灣民意調查,宣稱p台灣人民要求獨立,並且對民變中的暴民領袖,公開支持,宣稱可以從琉球提供武器。他後來出版《被背叛的台灣》一書,公開鼓吹台灣獨立。而艾瑞高的女兒艾琳達(Linda Arrigo)曾經嫁給美麗島事件領導人之一的施明德(難怪知情後會離婚與退黨),積極介入台灣70-80年代的黨外運動。根據施明德在綠島監獄透露,1979年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的暴動現場附近一家咖啡館內,美國大使館武官高立夫(Cliff)就坐陣指揮,與暴動領袖們頻頻聚會,參謀劃策。 美國人干涉台灣內政的事件很多。本來在1954年美蔣《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後,美國人希望比照韓國先例,收編國軍,改由美軍統一指揮。蔣介石堅決反對,美國才悻悻然罷手。但是美國政府一直在挑選合適的人選,把老蔣排除。老美前後物色過胡適、吳國禎、孫立人、陳誠、陳立夫等,都沒成功。美國派駐台灣的大使,也是政變專家,例如馬康衛(搞垮過越南的吳廷炎和韓國的李承晚等)和安克誌等。   隨著美國與大陸關係的正常化進程,美國與台灣當局關係每況愈下,從廢約、撤軍到斷交,美國的兩手部署也在加速。1984年蔣經國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前,美國方面表示非常反對,後來妥協策略就是強迫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但是到了翌年5月20日就職典禮當日,美國在台美尚有外交關係狀況下,卡特總統不但不派特使參加登基大典,還特別召回駐華大使,並且派出總統特使布里辛斯基抵達北京,研究陸美建交事宜。這些事情,蔣經國祇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美國對蔣經國的壓力劇增,除了馬上要與大陸建交的進程之外,還有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軍法大審、1980年美麗島事件被押人林義雄母女三人滅門血案、1981年旅美數學家陳文成返台被警備總部約談後卻陳屍台灣大學校園、以及1985年初《蔣經國傳》作者江南在美被台灣軍事情報局派出黑社會竹聯幫殺害等等,嚴重違反美國人權價值的案件。尤其最後那個江南案,美國CIA甚至揚言要到台北制裁兇手。蔣經國被逼,把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流放烏拉圭擔任大使、把自己兒子蔣孝武(傳言可能接班軍事情報局局長職務)流放到新加坡擔任商務代表,並且公開表示:蔣家的人不會也不應該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 台灣持續風雨飄搖,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恢復憲政常規。但是前一年的9月28日民主進步黨不顧還在戒嚴狀態,就在台北園山飯店宣佈建黨。為了平衡台灣黨外組黨後可能發生的台獨化政治傾向,以及從人道主義上考慮40年前國民政府在大陸抓伕來台強迫當兵人員的返鄉探親需求,蔣經國宣布11月2日開放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探親。 中國有史以來的內戰雙方封鎖線,通常都允許民眾來往探親。只有1949年開始的台海對峙,把海峽形成天塹,不讓民間來往。這個因素除了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軍事戒嚴之外,還有美國帝國主義的強力介入。據說當時蔣經國要開放大陸探親,黨內大老並不贊成,開會也推託不來。後來蔣經國讓秘書處通知 明天中常會主席要點名,他們才乖乖出席。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蔣經國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我們從大陸帶出來的老兵,現在天天在台北街頭遊行,要求返鄉探親,從人道考量,必須同意。於是一個一個點名國民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沒一個敢反對。 國民黨黨內的決策如此困難,國際壓力就更大的難以想像。根據當時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對有友人私下表示,在開放大陸探親政策公佈的次日,擔任過CIA台北站長、後來當過CIA局長的克萊恩就飛到台北來,對著蔣經國大吼大叫,說:我們美國人沒準備好,你們怎麼可以開放探親?儼然一副美國帝國主義的台灣總督嘴臉!   當然事後我們知道,在80年代以來美國的連環壓力之下,蔣經國私底下已經秘密派出代表沈誠與中共方面接觸談判,進展十分順利。蔣經國想甩開美國,與中共私下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圖,必然違反美國的在台利益。所以蔣經國的離奇死亡,或許應該有CIA因素在內。蔣經國一死,兩岸關係就更加複雜了。今天已經沒有哪個台灣政客,能夠甩開美國與中共和平統一。這也就是80年代大陸一直喊的 三大任務,第一條就是中國統一,現在卻靜悄悄地消失。
    1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此文章是8/23友人傳來的,找不到出處,但其中的有些說法確實是楊渡所言,文章有點長,值得看看,轉貼~ #八二三炮戰這一天,來發一則歷史故事。文長,但值得一讀。 《八二三炮戰》/楊渡 1958年8月21日,蔣介石任命的第一位文人國防部長俞大維聽說有一師海軍陸戰隊的官兵要增援馬祖,他急得趕赴基隆海軍碼頭,果然有一師待命上船。他把負責的副參謀總長羅列找來問道:「金門現在非常危急,為什麼不增援金門,而增援馬祖?」 羅列無奈的說:「這不是我的決定。」 他再去問參謀總長王叔銘,答案竟是:「我怎麼有權做這個決定?」很顯然,這是最高層的決定。俞大維雖然文人性格濃厚,也不敢公然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他想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叫陸戰隊官兵照計劃出海,但在基隆外海繞一圈後,即轉往金門。他負全責。 事實上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依照俞大維得到的情報,共軍不斷向福建集結,陸海空三軍的兵力,已遠達超出尋常。8月8日起,共軍的殲擊機成群在馬祖上空飛行,做出要解放馬祖的架勢。國軍的空軍也出動去攔截,雙方在馬祖上空交火,都號稱凱旋而歸。此時蔣介石派出海空軍向馬祖進軍,也是理所必然。 然而俞大維卻從金門前線觀察共軍大部隊的移動與炮火的佈署,判斷出共軍的主要目標是金門,馬祖只是聲東擊西的戰術攻擊。他決定把主要兵力佈署到金門。這是一場睹局。 同樣的,做出攻擊決策的毛澤東也不好過。發動攻擊前,他幾度和主要將領開會,一再詢問美國可能採取的態度,和可不可能造成美國人的傷亡。他平時總是把美國人說成「紙老虎」,不堪一擊的模樣,但內心裡,他真正的擔心是美國,他知道打起仗來,那是有高端武器、火力強大的「真老虎」。 事實上,毛澤東決定發動八二三炮戰,竟然是起因於中東黎巴嫩的一場革命。1958年黎巴嫩左翼發動武裝起義,反對親美的執政當局。這本是內戰,不料美國隨即從各地派大批兵力去支援政府軍,英國也出動鎮壓。毛澤東看不下去,在北京發動五十萬人大遊行,在中國各城市也發動學生遊行。但毛澤東認為遊行只是道義支援,得有實際行動才有力量,於是決定發動台海的戰事,用遠東戰爭來牽制美軍。但台灣與澎湖與美軍簽有協防條約,打台澎等於跟美國直接打;而金門馬祖不在協防範圍內,打這兩個地方,是中國內政,美國沒辦法反應。他決定發動金馬攻擊。7月18日,他在解放軍會議中作了明確的宣告。共軍的佈署移防,自此全面展開。8月8日開始依計劃先攻馬祖。 8 月23日下午。毛澤東召集將領,進行最後會議,決定依計劃發動炮擊。將領把毛的決定傳達到福建最前線,下午5時30分,金門炮擊開始了。幾萬發炮彈像雨一樣,落向金門。 這時台灣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正在金門。他是在前一天的半夜抵達金門,隔天一早,在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餐廳用早餐。他認為翠谷是一條狹長的谷地,不利防衛,因此開始遷移司令部。早餐後他去了大膽、二膽和小金門,下午五點回到金門本島。他向官兵說一些打氣的話之後,準備去參加司令官胡璉設在翠谷水上餐廳的晚宴。胡璉對他說:「今天晚上有美軍顧問離開金門,我們準備晚宴歡送,有部長參加會更熱烈。」 文人性格的俞大維想了想說:「如果我參加,美軍顧問反而拘謹,大家都不能開懷喝酒,我還是不參加的好。」 胡璉還力邀,卻說不過他,只好作罷,他回過頭要返回水上餐廳,俞大維不知道想起什麼事,突然叫住他說:「等一下,伯玉,我還有事。」 話聲剛落,翠谷方向突然有一陣一陣的白色煙柱炸開了。 「那是我們處理廢彈嗎?」俞大維訝異的問胡璉。 「不是啊!」胡璉心裡也感到納悶。 在還來不及回答的瞬間,巨量的炮彈像大雨一般,狂暴的落下了。 第一群炮彈有三千多發,全部落在翠谷附近,這顯示中共對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地形有充份掌握,目標明確。 在水上餐廳用餐的人,大多數在炮彈落下的剎那,第一時間就地掩蔽到桌子底下,而沒有經驗的人反而向外衝出去,卻正好迎上落下的炮彈,死傷慘重。空軍副司令官章傑、海軍副司令官趙家驤、另一副司令官吉星文皆中彈身亡。美軍死亡兩個。總計在四小時不到的時間裡,共軍對金門炮擊了五萬七千餘發炸彈。而國軍則因通訊中斷,無法指揮攻擊,只能由部份官兵自行發炮還擊,擊發了三千六百多發,雙方不成比例。金門官兵的傷亡,達到四百多人。 直到9點10分左右,共軍的炮彈終於停止。但更重要的是,共軍會不會隨之發動登陸作戰。愈大維判斷,如果共軍要登陸,一定會先發動「攻擊準備射擊」,以強大火力壓制第一灘頭。但顯然沒有。他更擔心,明天以後,炮擊還會繼續。 午夜時分,台灣派出的一艘軍艦駛抵金門,這是來接俞大維和其它受傷的美軍顧問前往澎湖。俞大維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頭後枕部腦殼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彈片,因無大礙,醫生決定先不開刀,讓它留在原位。俞大維一想,這彈片雖小。力量稍稍大一點,進入腦部,大概也沒命了。 俞大維一回到台北,立即到美軍協防司令部與美國中將史慕德商談。他帶著彈傷去向史慕德證明,金門炮戰已經開打了,是共軍先動手破壞和平,道義上美國必須援助台灣,否則亞洲和平不保。 國防部長面臨共軍攻擊,回到台北沒向三軍統帥蔣介石報告,反而先去與美軍協防中將商談,這像話嗎?然而明白人都知道,這一定是蔣介石的授意。他要引起美國的同情,發動更強大的反擊。 美國協防中將史慕德在回憶錄中寫到:「此後的六個星期中我幾乎未回過家。炮擊極為猛烈,其目標既為軍事設施與外島補給作業。此種奇襲狀況,正是中國人要以使美國捲入直接對抗共黨的軍事行動中。」史慕德很清楚,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中,如果「外島」遭到攻擊而威脅到台灣本島的安全,則「我們將協助防禦」,否則就是「顧問諮詢及後勤支援,無直接軍事支援」。 史慕德申請到第七艦隊的某些單位向他報到,調來日本的第十一海軍陸戰隊航空分隊,以及菲律賓第五航空司令部提供後勤飛機支援,這些都用於防衛台灣本島。他還提供這些飛行船艦為金門的運補船護航,但不許美國的機、艦向大陸射擊。 但蔣介石可不這麼想,他希望藉這次事件,引美國參戰。如果美國參戰,戰爭就會演變成美國與中共的戰爭,他便能藉由美軍的強大戰力「反攻大陸」。但這不能明說,因此他請俞大維向美國表達,由於金門炮擊嚴重,本島隨時有被攻擊的危險,因此請美國「以飛機和自備炸彈,去轟炸大陸,壓制大陸火炮」才能有效消滅對岸的攻擊火力。 史慕德認為壓制有理,但他必須請示華盛頓。不料華盛頓覆電是:「不。不要讓他們去做。但別說『不』,你只要說,如果他們要去做,則得不到支持和支援。因為那是他們所等待的──在大陸發展成某種大戰爭,使我們不得不去幫他們的忙。」 華盛頓顯然看穿了蔣介石的計謀。史慕德在回憶中說,八二三炮戰的幾星期內他瘦了十五磅,天天在午夜和華盛頓連絡後才能回家。而如果「誤用美國空軍去壓制大陸的火炮,那會是另一場國際大戰」。 事實上,8月24日開始,金門不僅繼續炮擊,幾萬顆炮彈把金門打得毫無還擊之力,更以魚雷快艇攻擊台灣過來的運輸艦,金門與週邊島嶼補給中斷,糧食與彈藥缺乏,要堅持下去非常困難。所幸美國調的艦隊陸續抵達。 9月7 日,美國軍艦護航的運輸大隊終於抵達金門海域,美軍艦隊在兩側,台灣運輸艦隊在中間。共軍在前線指揮的葉飛頭大了,他請示毛澤東:「打是不打?」 「 照打不誤」毛答。 葉再追問:「美艦一起打?」毛答:「打蔣艦,不打美艦。」 「那如果美艦對我們開火,要不要還擊?」葉問。 「沒有命令,不准還擊。」毛答。葉飛以為自己聽錯了,再問一次,答案相同。 毛還交待等艦隊到料羅灣港口再打。運輸船一到料羅灣,毛澤東就下令開火。沒想到,此時美軍艦隊竟不顧國軍艦隊,船一開,就往台灣的方向跑了。國軍正在港口下補給,來不及跑,損失了三艘軍艦,損傷數艘。 美軍艦隊的落跑行為,讓葉飛在望遠鏡中都看傻了眼。他向毛澤東報告,毛也大吃一驚,原本以為會引來大戰,所以小心翼翼,卻不料雙方都在玩「政治訛詐」。9月7 日這一場交鋒,讓蔣介石、毛澤東、美國都清楚了彼此的底限。美國的防禦條約,就是以冷戰圍堵防線為準,只到台灣澎湖,至於金門馬祖,是蔣介石要的,美國至多協助補給,連防守都說不上。 自此,美軍協助國軍,但只幫忙護送補給艦隊到金門外海,靠料羅灣那邊,國軍自己進去,風險自負。而中共也只選擇性的打國軍。 形勢至此很清楚,蔣介石要用金馬拖美國下水,美國不要金馬只保台澎,中共要金馬但不要美國來插手。這三方的糾纏矛盾中,為了避免被拉下水,美國想要解套了。 9月3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一場記者會中表示:「如台灣海峽獲得相當可靠的停火,國軍繼續駐紮在金門馬祖就是不明智的。」所以美國希望蔣介石從金馬撤軍,放棄金馬。蔣介石次日就毫不猶豫的回敬道:「我們毫無接受的義務」。而中共則回應說:「雙方並未開火,何來停火?」 至此,金門戰役變成一場政治角力了。毛澤東發動戰爭,是為了拿下金門,可一旦拿下,就中了美國的計;但不拿下,那發動戰爭所為何來? 蔣介石則不能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台灣澎湖的安全防衛全部聽命於美國,整個台灣真的成為美國的一個軍事基地,他連置啄的餘地都沒有。他沒忘記美國曾想拋棄他,運用吳國楨、孫立人來管理台灣、控制台灣的企圖。 美國企圖至為明顯,放棄金馬,保衛台灣,美國的防衛系統可以後退一百公里,且控制台灣更容易。 在此期間,蔣介石曾傳話給毛澤東、周恩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根據喬石在1994年(時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告訴當時擔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負責人、著名華裔學者王冀的說法,在金門炮轟最猛烈之時,蔣介石派人傳話給周恩來說,如果解放軍再不停止炮擊,他(蔣介石)將不得不聽美國人的──撤出金門馬祖,屆時時間一旦拖久了,中國就有分裂之虞。 喬石在中國長期負責情報與安全部門,他的情報掌握比誰都準確,此言當然有事實根據。它透露出一個訊息:當時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已經警覺到金門是兩岸連結的關鍵樞紐。 10月5日,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佈自10月6日起,停止炮擊七天,讓金門軍民補給。他甚至明言:「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面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 一星期後共軍有幾天零星炮擊,10月13日,毛澤東再發表〈告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的信:「金門砲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藉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域說來,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有益於什麼人呢?有益於台、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於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於美國人。有些共產黨人可能暫時還不理解這個道理,怎麼打出這樣一個主意呢?不懂,不懂!同志們,過一會兒,你們會懂的。…」 很快大家就懂了。10月21日,杜勒斯訪問台灣,依舊希望蔣介石自金門馬祖撤軍,固守台澎,讓兩岸停火,永久隔離。但蔣介石堅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休。最後蔣介石甚至說:「在我活著的時候,不會撤軍。」 據說,杜勒斯在此次訪台過程中,曾詢問蔣介石要不要使用核子彈,去摧毀福建的共軍。因為據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此時美國在台灣不僅佈署鬥牛士飛彈,也暗藏了核子彈,而杜勒斯從韓戰以來,一直是支持美國使用核子武器對付大陸的人。蔣介石詢問杜勒斯,那核子彈的威力多大。杜勒斯回說,大約等於廣島原子彈的威力。蔣介石認為殺傷力太大,會引起國際反應,加以拒絕了。無論國共內戰如何慘烈,蔣介石在激戰中,仍拒絕對中國人民使用核子彈,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10月25日,毛澤東又宣佈了金門的最新政策是「單打雙不打」,即雙日不炮擊,單日才打炮,但也不一定會打。 毛澤東的停火,讓蔣介石得以喘息,充份補給後,繼續再打。 這確實是一場非常「詭異」的戰爭,誰都看不懂。可以打敗對方而不打,停下來,讓對方休息夠了再來打。戰爭不是為了勝利, 而是為了延續內戰關係,為了讓美國人無法達到目的。 在這一點上,毛澤東是暗助蔣介石的。但蔣介石也維護了自主自立的立場,沒有讓台灣變成另一個琉球。 毛蔣之間彷彿有一種默契,聯手起來對付美國,以阻止美國將台灣分裂出去,與中國永久分離的企圖。 這一場戰爭也讓當時的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完全看不懂。他問毛:「毛同志,你何以在即將達到勝利之際,停下腳步?」毛的回答是:「我們所要做的是顯示吾人之潛在能力,我們不要蔣介石距離我們太遠,我們要留他在我們勢力範圍之內。」赫宿雪夫仍不解,認為毛澤東把敵人放在隨時可以攻擊自己的身側,是非常離譜的事。 金門的炮戰就這樣打打停停,一直到1979年1 月1 日,由當時國防部長徐向前宣佈「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建交,自即日起停止對金門炮擊……」,才終於劃下句點。 然而,1990年,當台灣的紅十字會代表陳長文與大陸紅十字會代表樂美貞在金門會面,簽署兩岸分隔四十年之後,首度以兩岸為主體而簽署的協議時,樂美貞不禁想起當年八二三炮戰的時候,毛澤東沒有攻下金門,而是留下一個後路。他不禁讚嘆道:「智慧啊!真是太有智慧了。」 誰能想到當年為彼此留下的一條活路,會是打開歷史新頁的伏筆。
    3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