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霧峰林家林祖密為中國革命奉獻一生
林德政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在中國的革命旅程上,台灣人前仆後繼,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者所在多有,今以霧峰林家的林祖密為例論述之。

林祖密,字季商,號資鏗,1878年(光緒四年)出生於台中霧峰。祖父林文察,父親林朝棟,都是清代名將,林文察參加平定太平天國之役,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封太子少保。林朝棟,12歲時隨父征番,參加抗法之役有功,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朝棟抗日無效,遵清廷旨意率家內渡,繼命祖密回台治產。當時林家擁有兩千多甲水田,兩萬多甲山地,並有樟腦專賣權。祖密回台,見日人凌辱同胞,憤恨不已,以為大漢之民,何能為財富而受辱倭奴,於是棄台回閩。自此開啟他為中國革命奉獻的一生。

一、資助福州光復之役

林祖密回中國後為祖國奉獻的第一件事情是在辛亥革命中,捐款給福州革命軍。

武昌起義後,中國各省紛紛響應,福建省城福州,於1911年11月5日,由同盟會福建支會的負責人及福建軍警同盟會長彭壽松、新軍第十鎮統制孫道仁、協統許崇智等人會議,決定11月9日發動起義。11月8日晚,革命軍以福州于山觀音閣大士殿為指揮部,定于山一線為總攻陣地,新軍協統許崇智擔任前敵總指揮,發動進攻,佔領于山此一制高點,11月9日,革命軍逮捕福州將軍樸壽,閩浙總督松壽自殺,福州遂告光復。

福州光復後,需款孔急,擔任福建都督府交通部長的同盟會員黃乃棠,致電南洋華僑各地,請求捐助,共得各界華僑捐款70多萬元。林祖密在福州光復前後,慨捐款項,贊助革命經費,實際捐款額度則未見留下紀錄,其子林正亨證實此事。但在上述黃乃棠所募得的70多萬元款項裡,有林祖密的捐款,是沒有疑問的,林祖密對福建革命,有所貢獻,也是可以肯定的。

二、組織閩南軍,擁護護法

1917年8月,張勳復辟失敗,段祺瑞任國務院總理,拒不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率海軍及國會議員南下廣州,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通稱護法政府,以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毀壞約法,恢復「臨時約法」為號召。雖然軍政府設立了,但是處境卻非常艱困,軍政府本身沒有軍隊,更缺經費,總之沒有實力。

支持孫中山的當中,最特別的是一個台灣人,他自始至終對於孫中山的護法大業支持到底,此人就是上面已提及的霧峰林家林祖密。

1.參與組織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

辛亥革命時,林祖密出錢出力,不遺餘力,在福州光復之際,他慷慨解囊,已如前述。1915年,孫中山的代表徐瑞霖訪問林祖密,向他宣示革命救國的大義,敦促林祖密參加革命,支持由孫中山領導的反袁世凱運動。林祖密因此宣誓加入中華革命黨。這是林祖密與孫中山結交的開始,這也是資料所見唯一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台灣人。

1916年1月21日,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在廈門鼓浪嶼鄭子愛洋樓密議,標誌此一支部的成立,決定2月2日發動廈門起義,因事機不密,鎮守在福建的北洋軍閥廈門鎮守使李厚基電請袁世凱,令海軍總長劉冠雄率艦抵廈,廈門首義因此流產。林祖密接著贊助張貞在廣東汕頭組織軍隊,也因事機不密,林祖密被逮捕,經各國領事斡旋,得以保釋。之後他繼續在廣東汕頭設立機關部,策劃相關軍事部署,以行動積極支持孫中山的護法事業。

2.組建「閩南軍」出任少將司令

1918年,孫中山派陳炯明率領粵軍進攻閩南,計劃當做革命根據地。林祖密密囑同志在德化、永春兩縣起義,以為響應,林祖密分兵進佔仙遊、安溪、大田、永安、寧洋等縣,閩南民軍聲威大振,北洋軍李厚基腹背受敵,軍心恐慌。孫中山於1月6日任命林祖密為「閩南軍司令」。4月,在廣州首先響應護法的方聲濤,出任「征閩靖國軍」代總指揮,陳炯明任「援閩粵軍」總司令,分別率部入閩。最後,粵軍直驅汀州、漳州,建立新的閩南革命根據地。

林祖密1918年3月於廈門鼓浪嶼成立「閩南軍司令部」,司令部設在林祖密住宅「宮保第」,各方要員往來其間,最著名的是蔣介石,1919年6月3日,任職粵軍的蔣介石帶妻子陳潔如住進林祖密的住宅「宮保第」,一直住到9月底,時間達三個多月。1920年4月16日又去居住,蔣介石原本在粵軍任職,與陳炯明不和,住進林祖密在廈門鼓浪嶼的家,可見林祖密與蔣介石關係非比尋常。

林祖密在漳州城內「文昌宮」開辦「閩南軍隨營學校」,訓練和培養地方軍事人才,響應的人很多,軍力,包括士兵、軍官、文職人員及隨營學校學員,共計有800多人。林祖密的閩南軍,其主要的貢獻在於為陳炯明的粵軍入閩鋪路。

3.被陳炯明收繳槍械

1918年8月31日,陳炯明以粵軍總司令的身分率軍攻佔漳州,建立「閩南護法區」,陳炯明圖霸全閩半壁,不容友軍崛起,多方排擠、掣肘、瓦解和蠶食閩南友軍,甚至把組建未久的閩南軍、護法軍、靖國軍全部強行繳械或用武力撲滅。

陳炯明對待林祖密閩南軍的方式極為殘酷。1919年春,派粵軍以擴大防區為名,用武力挾制閩南軍的山區活動地帶,下令撤銷閩南軍設在漳州的隨營學校。1919年6月陳炯明又派軍將林祖密移設華安縣的閩南軍指揮部包圍,以武力強行將林部軍械全部收繳,殺害閩南軍的高級軍官林元等人。

1919年6月25日林祖密急函人在上海孫中山,報告陳炯明對閩南軍強行繳械的真相,請求孫中山轉飭陳炯明發還槍械。

孫中山拿不出什麼辦法,因為他倚賴陳炯明的部隊打回廣州, 無法開罪陳炯明。孫中山在7月12日函復林祖密,表示會轉告陳炯明,請陳「妥為處置」。

孫中山這封安撫性質的信,反應出孫當時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而對林祖密的閩南軍來說,簡直是無關痛癢。給林祖密信的同時,孫中山也給陳炯明一函,希望陳「持以寬大之度為要」。

但是,陳炯明並沒有聽從孫中山的溫言相勸,以大局為重,林祖密委曲求全,採取忍耐的態度,陳炯明最終也不遵行孫中山的指示「量為處置」、「持以寬大之度為要」,而是拒絕歸還收繳的全部槍械,自此「閩南軍」的番號不存 。

林祖密憤而奔走於漳州和廈門鼓浪嶼,除了從事實業以謀振興家鄉外,還竭力進行「全閩自治」活動,反對北洋軍閥在福建施行暴政。

三、以個人家產養閩南軍

閩南軍的開支從那裡來呢?我們從林祖密個人的資料中可以得到答案,原來閩南軍組建初期,完全是林祖密以自己的個人財產,在養那一支部隊,林祖密自言:「自耗家資15萬餘元,運動全省警備隊及廈門兩炮台,屆時響應,召集閩南軍起義,今遇陳炯明,真是一言難盡」。

林祖密的「閩南軍」初期完全是靠他自己的財力在養,上面所引說他耗費15萬元,其實真正花費的遠超過這個數目,部隊消耗是很驚人的,吃飯、穿衣要錢,子彈消耗要錢。總之,維持一支部隊,對個人或是家族,無論怎麼有錢,都是一筆龐大的開銷,林祖密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從辛亥革命到孫中山的護法,不遺餘力,其偉大就在於此。

閩南軍的待遇又是如何的微薄與可憐:「壓扣給養,軍需處刁難領款,本部官長士兵給養費較別支官長士兵為少」。

林祖密,一個台灣霧峰林家出身的世家子,他幾乎是以家族和個人的力量,支持孫中山的護法事業,但是不僅是他個人備受陳炯明的迫害,連孫中山本人最後也受到陳炯明的背叛,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背叛孫中山,砲轟廣州總統府,孫中山差一點喪命。

四、繼續追隨孫中山到桂林

1920年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啟軍政府,並策劃北伐,林祖密被任命為「廣三鐵路監督」。1921年10月,孫中山率軍入廣西,林祖密被孫中山任命為大本營參議,隨軍入桂,參贊戎機。

不久孫中山離開廣州到上海,粵軍再度入閩,驅逐李厚基,林森任福建省長,林祖密出任福建省政府水利局長,1923年,北軍孫傳芳部周蔭人入閩,林祖密卸職,總計林祖密擔任省水利局局長的時間不到半年。

五、慘遭軍閥殺害

1925年林祖密被軍閥張毅殺害,死於非命。

為什麼張毅要殺林祖密呢?直接原因是林祖密一貫反對北洋軍閥,周蔭人和張毅把他看成眼中釘,必欲去之而後快,間接原因則是林祖密始終支持孫中山的護法,而孫更是北洋軍閥的眼中釘。

1925年7月2日,林祖密被駐紮漳州的孫傳芳部下張毅圍捕,8月23日,慷慨就義。此說認為林祖密在7月間,就已經被張毅派軍隊包圍逮捕。另一說法是,同年8月間,張毅趁林祖密在操持「華崶疏河公司」和農牧實驗場實業之際,買通原革命黨人蒲樞,以欺騙伎倆訪晤林祖密於「華崶疏河公司」內,張毅命部下率士兵兩百多人逮捕林祖密,隨即囚禁,並向林祖密勒索錢財,林拒絕,8月23日,張乃將林祖密殺害,林慘死後,公司財物被洗劫一空。

張毅在逮捕林祖密之後,向林祖密勒索錢財不果,當時台灣霧峰林家為了營救祖密,曾經張羅運動費,所花之錢將近一萬元。然可惜派不上用場,林祖密還是被殺死。

林祖密享年48歲,可謂英年早逝。他堅決擁護孫中山護法,連帶地對抗北洋軍閥張毅,最後被張毅殺害,未滿50歲就英年早逝,可以說他的死,是為了擁護孫中山的護法大業而獻身。

六、結 論

論述林祖密的悲慘命運,自他資助辛亥革命起,至毀家幫助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的護法大業,組建閩南軍,為粵軍入閩鋪路,最後的結局卻是被陳炯明欺壓、繳械,孫中山也沒有辦法幫忙,乃至被軍閥殺害。

林祖密支持孫中山的護法大業,不惜捐輸家產,以家產充當閩南軍的部隊經費,直可說是「毀家」。孫中山沒有辦法全力支持他,因為孫也受制於陳炯明,最後是陳炯明把林祖密的閩南軍拆毀了。林祖密是相當委屈的,為了中國的革命,他的委屈實在難以言述,他的犧牲太巨大。

中國的革命之路,林祖密走得很辛苦,為了擁護並支持中國的革命,他耗費巨大家產,最後更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丘念台1944年為林祖密寫傳,稱他是「真義士」,言「革命不難,捨富貴而革命為難,捨富貴而革命不難,能審國族,辨忠節而捨富貴尤難,台灣林祖密者,蓋能此尤難也」。

國家直到1947年方才給林祖密表揚,此時抗戰結束一年半,距其死則已經23年了。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謂林祖密「早歲志圖恢復,參加革命,籌餉輸財,不遺餘力,在閩襄佐軍事,具著勛勤,響應北伐,中道被害,軫惜良深」。總算以國家名義肯定他的一生。

林祖密在世時,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秋,他滿腔熱血,想要為祖國奉獻心力,無奈事與願違,齏志以歿。◆

現有回應

  • An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此訊息來自《海峽評論》第332期,該刊物核心思想為「發揚台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發展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理論」。關於林祖密的生平及紀年大致正確,其餘僅為針對此歷史人物的個人評價。

    光緒、宣統年間,林祖密經常資助或親身參與反日運動,1913年放棄日籍並向中華民國政府申請入籍,1917年加入

    不同意見

    臺灣總督府檔案中所見林祖密來臺經過
    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69/931

    霧峰林家與臺灣 珍貴史物罕見展出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170777

    李中邦/林光輝:霧峰林家連結兩岸歷史
    https://www.i-media.tw/Article/Detail/6570
    4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今天是孫文的生日,大家記得他做過什麼嗎? 孫文的歷史被國民黨寫的非常複雜,藉以「文過飾非」,小弟我研究孫文與民國史10年以上,抽絲剝繭,分門別類,以此簡短歷史事件評論孫文的十大豐功偉業: ㄧ、1912年9月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特授孫文以籌劃全國鐵路全權將擬築之路先與各國商人商議借款招股事宜」,孫中山說要興建鐵路橫跨歐亞大陸,結果捲款落跑,民國第一宗貪腐弊案就是袁世凱發布的命令:「捉拿貪污犯孫文」。 二、1913年2月孫文號召軍閥討伐袁世凱,國民黨謬稱為「護法運動」,「中國議會之父」宋教仁反對孫文偏激的作法,建議透過法律途徑約束袁世凱,隔天,宋教仁遇刺,沒有立即死,而是交代了一些遺言給袁世凱,殷殷期盼改革。 三、1913年3月孫文又在上海募款討袁,國民黨謬稱為「二次革命」,遭到黃興反對,認為烏合之眾,難以對抗袁世凱的現代化軍隊,終告失敗。 四、1915年1月袁世凱質疑國會議員的水準良莠不齊,程度太差,於是解散國會,意欲恢復帝制,孫文又發動討袁運動,袁世凱6月6日( 罷韓紀念日 )身亡。 五、1915-1917年黎元洪、張勳、段祺瑞輪番控制北京之後,段祺瑞決議參與對德宣戰,孫文不甘寂寞,又跑出來扯國民政府後腿( 你沒看錯,段祺瑞代表的就是中華民國,孫文真的是中國中南方的地方叛亂組織首領而已,連軍閥都稱不上,連陳炯明都叫不動。),宣稱段祺瑞「違憲」,國民黨謬稱為「第一次護法運動」,廣州召集了130位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議員」?( 可能是街友 )組成「非常國會」推舉孫文為「中華民國海陸套餐(?)大元帥」與中華民國總統段祺瑞「分庭抗禮」,當時在兩廣擁有實質兵權的陸榮廷說:「我們是老實人,既然中華民國段祺瑞大總統在,你孫文想當大元帥?恐怕我不會允准,下去。」於是孫文灰溜溜的下台,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 六、1921年初,「街友」組成的舊國會又在廣州重新開張,因不足法定人數,可能只來了10個人,甚至不到5人:故稱「國會非常會議」,推舉孫文為「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這個政府又稱為「廣州軍政府」,記住,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在北京,千萬別別搞混了。 七、1922年孫文又以廣州軍政府名義,展開「第二次護法運動」討伐中華民國政府,掌握兵權的推翻滿清功臣陳炯明以「百姓塗炭,民不聊生,路有飢童餓叟,孫元帥您有個名號爽到老就好了,不要再製造動亂了,為天下蒼生想想。」婉拒孫文意圖製造的動亂,孫文惱羞成怒,罷黜陳炯明,反遭陳炯明包圍,軟禁於大元帥府,禁止孫文再出來作亂。 八、1922年九月,汪精衛救出孫文,與吳佩孚、張作霖等軍閥合作,接觸共產黨,意圖吸收共產黨員壯大聲勢,推翻中華民國政府,自己取而代之。 九、1924年孫文發表「越飛宣言」聯俄容共,引進大量蘇俄資金,招兵買馬,吸收更多街友加入,壯大了中共的聲勢與實力。同年12月,孫文接受了列寧本人和俄共集團的協助重建大元帥府,俄共派鮑羅廷到廣州作為孫文顧問,以「蘇聯共產黨模式」重組中國國民黨,並藉由蘇俄的勢力、中共的兵力打敗了一心為中國百姓的陳炯明將軍,孫文實質上掌控了整個廣州。( 記住,中華民國政府在北京,人家是有內閣團隊的,而且還有三大改革階段的國會,不像孫文的寡頭獨夫式政權。) 十、1924年孫文成立廣州黃埔軍校,任命蔣中正為校長。10月10日,廣州發生「商團事變」,孫文於10月12日展開軍事鎮壓商團,百姓死傷無數。隔年,飲酒過量,縱慾無度的孫文終於死亡,廣州恢復了暫時的平靜,中國恢復了暫時的偏安,然而不久,中國就被孫文引進的蘇俄共產黨勢力摧殘至今,中國仍無法脫離共產魔爪,孫文當年以一己之私,釀此百年之禍,孫文當年想得到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傳 敬致各位先進好友: 聯合報今天刊出拙文「執政者,無權簒改歷史」,因版面問題,只能擇要。原文如下,如認同,請廣傳。 吳思鍾 2021, 8, 11 執政者,無權篡改歷史(2021年版) 執筆者:吳思鍾(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 我兒念大學資工系,因疫情在家近三月,暑假期間,我建議他看歷史小說三國,希望在科技之外,多一點人文,瞭解三國的時代背景,可以讓他在讀諸葛亮出師表時,更能感受到中國古代知識份子的忠孝節義。 可是很難,民進黨人篡改了歷史課綱,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離年輕一代,已十分遥遠了。 我們初中時已讀完的歷史小說,他們到大學還没看過,更遑論正史或資治通鑑。 我相信多數台灣人民和我一樣,也許包括小英總統,知道歷史課綱被篡改了,但不知道歷史教材的内容被改了多少?請看如下我摘錄自網路上的文字。 「新課綱出來了,完全去中。 你知道全面消滅中國史的中學新課綱已經上路了?中國史被完全支解在東亞史裡!曾經,父母要我們背誦的,中國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朝代表,你已無法再與孩子共鳴! 你知道從商周到隋唐,只剩下短短四頁,幾千年的歷史只提一個人物叫秦始皇? 你知道整個三國時代都不見了,魏、蜀、吳全没了;商以前的中國完全不提;大半的中國史被砍去,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明治維新,還有1920年代日治台灣有多繁華,對日治時期被殺害的數十萬台灣人命,卻隻字不提… 甚至,不只是歷史,連國文也大幅刪除古詩詞和文言文;李白、杜甫以及韓愈、柳宗元、蘇東坡、王安石等被課審委員認定為封建的唐宋八大家,大都沒了,迎來了日本人寫的漢文詩。」 看完以上,我認為,民進黨篡改歷史的目的,是在消滅中華民國,意圖切斷台灣與中華歷史文化的血緣,追求台灣獨立;民進黨,彷彿在進行一場台灣的「文化大革命」,其後果可能會先革了台灣人民的命。 當大陸發現他們面對的台灣,已是一群非我族類時,武統的聲浪就會壓過和統,習近平也許不會再提「以惠、通、情促融」了,台海危機只會加劇。 我希望小英總統關切這個問題,因為投給您的817萬票,絕大多數是認同中華民國,不希望大陸統治台灣,但也絕不希望台灣因獨立而捲入戰爭。 李登輝那一代人,日本對日本人的教育,並没有去中國化,因為他們知道,要侵略中國,必需要瞭解中國。我創業早期,很多戰前成長的日本客户對中國歷史的了解,都令我佩服。 而日本對台灣人的教育,實施去中國化,切斷台灣與中國的血緣與文化臍帶,以利其殖民統治。 李登輝自知其對中國歷史認知的不足,不利其治國,因此找柏楊學資治通鑑。 我們這一代人,成長時大陸正進行文化大革命,知識份子被批鬥,傳統文化被破壊,紅衛兵横行,學校無法開課,知青勞改下放,造成大陸一代人的教育斷層,是中華民族的浩劫。 所幸,在同一時期,兩蔣在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注重中國傳統倫理、歷史與文化的教育。 因此,在1990年代,台商開始投資大陸,發現即使生長在台灣中南部,曾抱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台灣人,對中國歷史、地理、國學與文化的素養,大都超越同期成長的大陸人。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以前,台灣人被尊重,不僅是經濟實力,更多的是對中華文化的素養與國際觀。所以,世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在演藝界亦然,一曲周傑倫的青花瓷,伴隨兩岸青年的成長,美的不僅是歌曲,還有深沈的難以言喻的文化;香港國際化不輸台灣,但輸的是對中華文化的教育。 也因此台灣藝人在大陸有更好的發展。從鄧麗君、費玉青、羅大佑、李宗盛、蔡琴到哈林、阿妹、周杰倫、蔡依林、林志玲等等……無論本省、外省、原住民,在大陸都廣受歡迎;文化是台灣的軟實力。 1987年,經國先生開放大陸探親,我初次到北京,住北京大飯店,在高冷且燈光昏暗的中餐廳,我召喚服務員說:「小姐,請給我一杯水」,服務員卻指著我,厲聲說「叫同志,不許叫小姐!」 我嚇一跳,同時也體會到,兩岸分治40年,大陸落後的不僅是經濟,思想與文化也已和台灣存在巨大的差異;文革10年造成大陸一代人的教育斷層,也許需要兩代人的努力才能補救。 1992年,我擔任工商建研會理事長,辜汪會談之後,大陸也尋求兩岸經濟的破冰,國台辦邀請我率團到北京訪問。 李鵬總理接見我時,我提出制定台商投資保護法;制定勞動法令,讓投資台商有所依循等多項建議。 而在兩岸財經議題之後,我告訴李鵬總理,我們在台灣,小學讀「公民與道德」,知道禮義廉耻,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兄友弟恭,守法守紀,有公德心;我認為大陸應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與倫理的教育;李鵬總理點頭,並當場記下。 我提出這些,其實是有感而發,當年,北京街頭,到處都是政治標語,文化古都,卻感受不到文化;而我深知,落實這些教育至關重要,從大處看,有助於全民的人文水準和法治觀念的提升;從小處看,也有利台商的企業經營與管理。 1994年,大陸人大制定了勞動法令與台商投資保護法,足證其為發展經濟,而雷厲風行。 之後,我看到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論語」;央視新編了「中國通史」,讓知識份子能以史為鏡,增長其智慧;「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一群年輕學子,古詩詞琅琅上口,縱橫詩海詞林。 可是,正當大陸努力恢復中華歷史、文化的教育,民進黨却刻意於教材的去中國化,阻隔了青少年汲取先聖先賢的智慧;加以台灣長期經濟疲弱,出國留學者少,媒體的國際資訊又遠不及大陸,一消一長,台灣成長中的一代,恐很難與大陸競爭了。 民進黨修改歷史課綱,去中國化,意圖改變台灣青少年的民族與文化認同,美其名曰天然獨,實則是「人造毒」,使台灣青少年,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陸無所知,甚至充满仇視。我不希望我的子女變成這樣。 我認為,任何政黨執政,都無權剝奪台灣青少年對兩岸歷史、文化、血缘、現狀「知的權力」;更不可以對青少年「鼓勵台獨,而不告知台獨可能存在的戰爭風險」。 我是兩岸關係的受害者,1998年,我北京的合資公司12萬平方米土地被周永康强奪,官司打贏了,却因周永康權勢日大而無法執行。之後,周因貪腐案入獄了,但我和1650個股東迄今仍分毫皆未取回。大陸的經濟是發展了,但行政與司法的改革,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此時談統一,還不切實際。 但是,熟知兩岸的人都明白,台獨會導致戰爭是毋庸置疑的。 我認同習近平去年南巡福建時「以惠促融,以通促融,以情促融」的談話 我認為,兩岸的未來,應在大陸尊重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華民國始終存在的歷史和現實,在台灣安全、尊嚴與政治制度都有保障的情况下,靠自然融合。 而令我最擔心的是,如果台灣人不瞭解中國歷史,純以台灣角度看兩岸,極可能因無知而誤判,歷史上很多戰爭都是因誤判而發生的。 1683年(康熙22年),從北大荒入關的滿清,在明末遺臣延平郡王鄭成功後人鄭克塽手中攻取台灣。 衡諸今日兩岸形勢,與當年相若。清廷本無意出兵,鄭經派馮錫範與清廷談判,因為錯估了自已的實力,步步進逼,使原本給錢、給權、可世襲罔替,以懷柔招撫的清廷,在退無可退之後,康熙下詔終止談判。一年後,以鄭氏降將施琅攻克台灣。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次年,戰敗的清廷被迫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蔣中正領導的中國,以3000萬軍民的死傷,结束8年抗戰(大陸的說法是14年),收復台灣。 1969年,為了烏蘇里江上0.8平方公里的珍寶島,大陸不惜與當年的蘇聯老大哥動武。中國,是寸土不讓的。 今天,國力日盛,正在推行一帶一路的中國,所追求 的是一個超越漢唐、康乾的盛世;1900年,八國聯軍用武力以霸道劫掠中國,如今,中國以其經濟與文化實力湔雪國耻,以王道追求民族的復興。 2018 年7月,習近平在對台灣的四個堅定不移的講話中提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台灣不應該缺席」。大陸,是絕無可能放手讓台灣獨立的。 主張台獨的人,掩耳盗鈴,自以為篡改歷史,讓年輕人對大陸疏離,台灣就能獨立,此未免流於天真。 在台灣,統獨雖然可以公開談論,但是,執政者却無權篡改歷史。民進黨人可以去培養你們的台獨子弟,但你們無權以篡改歷史對我的子女餵養台獨毒素。 執政者要善視人民賦予你的權力,不要以為一朝權勢在手,就可以為所欲為。 任何政治主張,只要是會危及人民生命的,執政者及執行者都將為此負責。 1948年,二戰之後,日本戰時首相東條英機,在面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時,曾慷慨激昂的述説「大東亞共榮圈」對亞洲人民的美好,日本是不得不戰。 當法官詢問:「你如何面對犧牲的數百萬軍民」時?他無言以對。東條英機被判定為戰犯,處以絞刑。 做為一個家長,我希望我的子女能在健康平静的環境中成長。 我要提醒那些意圖篡改歷史課綱的人,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因對中國歷史的錯誤認知,而走向台獨,結果驗證了張志軍主任講的「台獨走到底就是統一」。 那些因戰爭而犧牲的兩岸人民的家屬,可以將篡改歷史的人告上法庭,讓他們以戰犯受審。此絕非危言聳聽!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