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補充感想:

一種疫苗,只有預防一種病毒( 身體因疫苗產生的抗體,只能認出1種病毒)

新冠病毒都變種3次以上了,現在最新叫作:Omicron

叫你把原來的"舊"疫苗打第3劑,去預防最"新"病毒,就是一種詐騙手法。

("舊"疫苗產生的舊抗體,並不認識"新"病毒,打100劑也無效)

印度北方邦2.4億人,現在已用伊維防治新冠成功,沒有疫情的經驗,是值
得去相信的。(但印度其它邦不願學習成功經驗,仍禁用伊維,推行打疫苗)

現有回應

  • An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1. 訊息指稱身體因疫苗產生的抗體,無法「認出」Omicron變種病毒,為錯誤資訊。

    (1)科學家在Omicron序列中,發現改變棘蛋白功能的突變共有36個。
    (2)然而,免疫T細胞辨識的不是棘蛋白結構,而是呈現在細胞表面上的小片段蛋白質(約 10~24 個胺基酸)。
    (3)Omicr

    出處

    Omicron 變種病毒從哪來?打疫苗有用嗎?Omicron 相關研究彙整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1500

    無敵星星不完全無敵真的嗎?打過3劑確診又二次感染,2專家揭「症狀嚴重度」有差!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9/post/202206170012/

    【查證】服用伊維菌素後,巴西、秘魯、印度疫情大幅下降?各國狀況與專家解析
    https://www.mygopen.com/2021/08/Ivermectin-news.html

    No data available to suggest a link between India’s reduction of COVID-19 cases and the use of ivermectin
    https://healthfeedback.org/claimreview/n⋯e-of-ivermectin-jim-hoft-gateway-pundit/
    2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轉貼:台大 王明鉅醫生的臉書 神祕的印度奇蹟 2021年7月30日的紐約時報App,有一則「More covid mystery」的報導,作者提到新冠疫情的幾個「神祕變化」,第一個就是Delta變種病毒源起地,疫情曾經非常猛烈的印度疫情,在過去二個月大幅平息。 這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與興趣,然後我開始更深入地作了一些小小研究。 印度全國的疫情的確在過去三個月裡大幅舒緩,但因為印度很大人口約14億又有29個邦(states),因此各個邦的疫情變化也並不一致。 在印度的這些邦裡面,我看到最驚人的疫情變化是北方邦(Uttar Pradesh)。 印度北方邦UP的人口數高達2億4千萬人,如果放在世界相比,等於是世界第五大國。 它在今年4月24日新增病例37944人,5月24日新增病例3894人,到了6月24日新增病例減少為224人。 8月開始7天平均新確診病例小於50人,最新的9月10日新確診病例9人,7天平均值16人。 印度北方邦在2個月之內,竟然能把新增病例數大減了99.5%。 從7月開始死亡人數7天平均值都在10人以下,9月10日最新的7天平均死亡人數是1人。 印度一個2億人口以上的邦,這樣的疫情控制成果,如果和世界各個先進國家相比,如果和打疫苗最多的國家以色列比較起來如何? 我認為是非比尋常的驚人。 北方邦從今年6月直到現在,每日新增與7天平均確診病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都遠低於世界7大工業國G7(3個自己發明疫苗也大量施打)與以色列(全人口疫苗完整注射比例最高的國家)。(如圖) 印度目前有英國的AZ、俄羅斯的Spuntik V以及印度自己研發生產的Covaxin三種疫苗(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6345591)。 到今年8月底為止有6.3億人打了疫苗,其中有1.4億約23%完整接種2劑。 北方邦已有7千萬人打了疫苗但其中只有1130萬人(16%)完整接種2劑。(https://www.news18.com/....../up-leads-indias-covid-19......) 印度北方邦面積24.3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23人,是台灣人口密度的1.5倍,他們也沒有號稱有95%效果的疫苗。 面對著這麼一個世紀疫情變種病毒,人口密集又高達2億的印度北方邦,他們是怎麼作到把疫情控制得比美國、英國、德國G7等國、比以色列還成功的? 我早在今年六月就在網路上看到了一位印度北方邦King George Medical University(KGMU)的Surya Kant醫師的報導與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 KGMU是在1905年由英皇喬治五世訪問印度時創立,該醫學院的奠基石也是英皇喬治五世安放,它也是北方邦最老也最大的大學醫院,醫院有4000床。 我想要了解印度北方邦能夠成功控制疫情的原因,於是我蒐集了印度英文媒體的報導,於是我仔細看了訪談,也努力聽懂裡面的每一個字,但由於印度我實在不了解,除了看SuryaKant醫師的訪談之外,我後來為了釐清一些疑問與細節,我也直接寫信給這位Surya Kant醫師。 Surya Kant醫師早在2020年四月,就被政府委託到印度最早爆發疫情的Agra地區(UP共有75個區,世界遺產泰姬瑪哈陵就在Agra區)了解當地疫情傳播的狀況。 Agra區當時爆發了印度最早的群聚疫情,而疫情的起源是有一家人從義大利回到印度而引入。 Surya Kant在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中笑稱他是印度疫情的第一個受害者。 因為他當時被政府指派去距離他所在的KGMU與勒克瑙近300公里遠的Agra去調查那兒病例急遽增加的新冠疫情。 他隨後給出了第一個建議是,停止賣蔬菜的小販的銷售方式。 因為當時在Agra的賣菜人,都是把菜直接挨家挨戶而且登堂入室的到每個人的家裡賣菜。可想而知,這個方式將會很快造成許多家戶傳染與流行。 Surya Kant醫師在訪談中提到,他是在Agra調查疫情時,當地的一位醫師向他建議使用Ivermectin(伊維菌素)這個藥物。Surya Kant醫師由於本身就是KGMU的呼吸科教授也是主任,同時也擔任了許多印度重要學術機構的領導人很長時間,因此很快就組成了一個醫學專家小組。 在2020年7月在印度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對Ivermectin的意見。 Surya Kant在訪談中談到的用語是,這個藥物「lies in my heart長存我心」。他說雖然在2020年7月當時,因為缺乏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不敢確定這個藥物到底是7成有效還是2成有效,但是因為這個小組的成員醫師使用這個藥物的經驗都非常正面,同時它在印度非常便宜、也很容易取得。更重要的是,它很安全。 因為它從1987年上世用來治療非洲的許多寄生多病症如河盲症、大象腿以及疥瘡與其他寄生蟲感染,它自1987年開始已經在全球37億人中使用了近四十年,在WHO世界衛生組織中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記錄也非常良好。 事實上由於Ivermectin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巨大,發明它的二位日本與美國的學者與中國的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治療瘧疾),在2015年同時榮獲諾貝爾獎。 Surya Kant他們這個專家小組,因為這個藥物的安全、便宜、容易取得,就在2020年七月提出了一份白皮書來向政府建議使用這個藥物(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34458/)。 另外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在2020年5月,印度當局針對前往Agra協助控制疫情的一組快速反應小組人員,也以實驗性質的方式,對所有小組人員,全部都給予Ivermectin使用。 也算是作一個實驗性質的投藥。 使用的效果是,這個天天在接觸確診新冠的病人的快速反應小組成員,在這段期間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cities/lucknow/uttar-pradesh-government-says-ivermectin-helped-to-keep-deaths-low-7311786/)。 在這些專家學者與實際使用後的效果經驗之下,北方邦政府接受了專家小組的建議,在2020年8月6日,北方邦政府正式批准在全邦使用Ivermectin這個藥物。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中,還特別附上了UP政府的批准命令,雖然上面全是印度文,我完全看不懂,但我當然相信他的說明。 北方邦政府批准使用Ivermectin的使用方式是,只要有一個病人確診,他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尤其是他的家人,無論有沒有確定感染,都立刻投藥開始治療。因此這個藥物組合在北方邦不但用於治療早期的確診病人,也用於可能感染者的預防。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裡面提到,他們利用的Ivermectin 與Doxycycline加上鋅與維生素C與維生素D等輔助的組合,很成功地擊退了印度的第一波疫情,也在今年四月到六月再度擊退了侵犯北方邦的第二波delta變種病毒疫情。 而且即使是在2021年的更猛烈delta病毒疫情中,他們也並沒有更改他們的預防與治療藥物組合。 當然,北方邦政府除了使用藥物之外,在2021年的第二波疫情中,也實施了大規模的宵禁措施,從星期五晚上直到星期二的早上,許多商店都不能開門,這些措施在6月疫情緩和之後才陸續解禁,周末的宵禁也直到8月中才實除。 另外Surya Kant教授也提到他們所實施的較小規模的徹底封城措施。 這種微封城的作法是,只有有哪一個微熱點出現(每天出現超過5名新確診病人),那個熱點周邊就全部封鎖,所有微熱點區域內的全部居民都不許出門,大家所需要的物資只能由外部送入。 再加上針對確診者與他的接觸者立即全部投藥治療。 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大量的篩檢與準確的疫情調查。 就這樣印度的北方邦,從今年4月24日每天確診37944人的狂烈疫情風暴中,在二個月的時間裡,就將全北方邦的每天新確診人數減少99.5%。而且還能一直維持著直到七月、八月與九月。 這個有著2億人口,無論是一劑或二劑疫苗的覆蓋率都遠低於G7與以色列的印度北方邦,在2020到2021年九月,最高也曾出現每天37944人的確診者。 但是UP這個等同世界第5大國的印度北方邦在這二年的2波疫情中,不但死亡人數遠低於其他G7國家,每百萬人口的死亡人數,只有英、德、法、義這些國家的十分之一,更只有美國死亡人口的20分之1。 甚至2021年九月的此時此刻,仍未康復的確診病人數更只剩下214人。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這是新冠病毒的神祕。 的確神祕。 但如果你也看過Surya Kant教授的訪談,也查閱過他所提到的那許多文獻,再想一想印度北方邦所採行的各種措施,也許這一切都不再神祕。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9/03/%e4%bc%8a%e7%b6%ad%e8%8f%8c%e7%b4%a0%ef%bc%9a%e9%86%ab%e5%b8%ab%e6%9c%83%e9%95%b7%e7%9a%84%e6%8e%a8%e8%96%a6%ef%bc%8c%e8%89%af%e8%8e%a0%e4%b8%8d%e9%bd%8a%e7%9a%84%e7%a7%91%e5%ad%b8%e8%ad%89%e6%93%9a/?fbclid=IwAR3B3HJ6geY2a0uarwDF2okx8d-bjmsRvCiIg4gskLl4D4UxifBUgOFe49I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疫情有救了!這藥恐結束新冠大流行 https://news.ebc.net.tw/News/Article/265224 美國學家證實在台灣因為疫情嚴峻,又陷入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在大量閱讀全球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報告,以及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他建議政府應該儘速推動臨床試驗或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這個藥物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效果。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為此,發表文章闡述一種治療寄生蟲藥物的「伊維菌素」,陸續用於印度、巴西與秘魯的治療情況,並將期刊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介紹給本刊讀者。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以下為陳昌明教授說明的全文。 新冠病毒(COVID 19)自2020年起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科學家也全力投入研究,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自從2003年SARS疫災發生後,國際對於抗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一直持續著。其中有一個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得到特別的關注。 這是一種治療寄生蟲的藥物,過去在治療許多惡名昭彰的疾病(例如河盲症、眼絲蟲症等等)獲得重大的醫學成就,兩位藥物發明者也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發現這個藥物也可以殺滅SARS等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爆發後,澳洲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證實伊維菌素可以有效滅除新冠病毒,但是它的臨床療效則尚未被證實。當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許多貧窮國家時,面對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這些國家別無選擇的直接將伊維菌素用於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富有的國家則因為種種法規的限制,無法隨意使用這個尚未經過臨床試驗證實抗病毒療效的藥物。 伊維菌素對抗新冠肺炎的臨床運用就從南美洲與中東地區開始。漸漸的,許多臨床個案報告,小型到中型的臨床試驗,小型到中型的預防性給藥,到大規模的預防性給藥的研究報告逐一被發表。 許多學者與民間團體開始注意到伊維菌素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的角色,並且要求各國政府與WHO開放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上。這些發表的文獻作者集中在第三世界的國家,可信度難免受到西方進步國家的質疑,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上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歐盟與WHO的背書同意。 然而,今年四月起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竟為伊維菌素的臨床價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舞台。印度正持續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自然實驗,不同的邦(省)對於是否大規模發放伊維菌素給所有成年(18歲以上)民眾作為防疫的重要措施,持不同看法。 印度醫學科學家學院強烈支持這種做法,並提出建議的臨床劑量與服用日數;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一位印度的WHO首席科學家。這導致各邦各自為政,疫情也隨之發生極為不同的變動。 從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大規模施用伊維菌素的邦,疫情呈現大幅度的改善,德里的感染個案在這期間內銳減9成以上。在禁止推動伊維菌素政策的泰米爾納德邦,疫情則呈現持續擴散,甚至染疫個案成長超過三倍。這極大的差異除了使用伊維菌素以外,無法用任何其他的因素來解釋。 類似的情況去年也發生在南美洲的巴西與秘魯,一些地方政府推動廣發伊維菌素來控制疫情後,個案發生率與死亡率快速下降,沒有推動這項政策的地區則是疫情持續擴散。 這已經被紀錄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雙盲、隨機分組、控制研究條件的臨床試驗(double blind RCT)一直是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檢驗真理的最佳(或是唯一)方法。但是我相信,這場在印度發生的自然實驗在未來將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智慧與理解。 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期刊上,有一份經過包括三名美國政府高級科學家在內的醫學專家評審(peer review)過的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 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全面審查來自臨床、體外、動物和全球相關研究的可用數據,並且將專家評審過的臨床資料進行彙萃分析。他們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在藥理上,這個藥物有許多抑制新冠病毒的機轉。例如,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可以和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這好比是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藉此侵入人體,而伊維菌素可以和病毒的S1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結合,改變「病毒打開細胞的鑰匙」讓新冠病毒不得其門而入,如此可以產生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其次,新冠肺炎病毒是透過特定的核糖核酸聚合酶進行複製,而伊維菌素可以抑制這個酶,進而阻止病毒複製,如此即可產生治療效果。 雖然美國、歐盟和世衛組織都尚未核准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是《美國治療學雜誌》這篇論文發表以後,情況可能會改變;然而,有了這款已在1996年失去專利的學名藥後,損失慘重的將是其他抗病毒治療藥廠與疫苗製造廠商。 同時也令人擔心,這些廠商背後龐大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很可能會反對或設法拖延伊維菌素的臨床與公共衛生使用,因此呼籲媒體與正直的政治家應該出聲協助,加速推動。 該論文最後提到,「英國實證醫學諮詢團體」與「伊維菌素推薦發展委員會」於近期審查依維菌素相關研究文獻與臨床證據後,確認此藥物增加新冠肺患者存活的證據強烈,並且建議無條件開放使用,以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 此外,也有許多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在疫情嚴重的地區,每個月服用兩天至四天的伊維菌素,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竟然與注射疫苗的效果相當,而且是立即有效,這在目前疫苗極度短缺的台灣,無疑是大好消息。 因此,呼籲政府應該考慮儘快召開專家會議,將伊維菌素列入治療指引,並且考慮導入疫情熱區作為預防感染的處方,藉以解決我國疫苗嚴重不足的困境,降低個案死亡率,並使我國疫情獲得迅速與有效的控制。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有411人病逝。這也是今天說明此案的原因,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撥出一點時間,來討論與評估伊維菌素是否能夠在台灣成為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希望在有足夠疫苗供給前,有機會拯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陳昌明部定教授小檔案 現職: 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臺北榮總特約研究主治醫師 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監事 經歷: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臺北榮總經營)院長、副院長 臺北榮總腦血管科主任 臺北榮總腦中風暨腦血管疾病中心主任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研究員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
    96 人回報4 則回應3 年前
  • 刺突蛋白與抗疫特效藥 本文撰寫於2021年8月底,此時正值新冠病毒(COVID-19)危害世界一年多、世界多國大規模施打實驗性疫苗(以下簡稱疫苗)之際,正適合介紹較少見諸於媒體的科學知識,包括1.疫苗喚起免疫反應的主角[刺突蛋白](spike-protein)的病理學解析、2.大規模施打疫苗國家的數據分析,以及3.抗疫特效藥[伊維菌素](Ivermectin)的應用,盼能提供讀者不同的觀點。 一、 解析刺突蛋白: 我們對刺突蛋白的基本理解,在於它透過疫苗進入人體、或者誘發人體細胞產生後,能透過人為引發的後天免疫機制,達到抗病毒免疫效果。 病理學家何邁解析新冠研究資料,表示肌肉注射疫苗後,刺突蛋白會進入血液循環,積存於各主要器官,在多起案例中引發血液凝塊(註1)。病理學家Ryan Cole累積大量組織解剖分析後,發現刺突蛋白引起的血凝塊,在肺部、心肌、大腦、睪丸、卵巢、肝、腎產生炎性反應,與感染新冠病毒者相同(註2)。病理學家林曉旭解析刊載於[生物科學報告]的結論,刺突蛋白會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酶、凝血酶及血小板綜合反應成為血凝塊,流轉在循環系統中形成微血栓(註3),如附圖:(註4) 二、 大規模接種疫苗國家數據分析: 目前為止,我們得到的疫苗效力印象,多半來自各大疫苗廠在各國實驗的數據。在較早大規模施打的國家中,以嚴謹著稱的英國、以色列,以及扮演疫苗先鋒的美國,都相繼發布了統計資料,讓我們參考疫苗效力的現況。 來自英國政府衛生部公佈的文件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註5)詳細統計了截至2021.6.21的病患資料,數據極為詳盡。醫學博士楊景端解讀資料,發現接種過疫苗者對Delta變種感染率更高、50歲以上曾接種者急診率及死亡率更高(註6)。筆者抓取數據試算後,發現不管Alpha或Delta病毒,在50歲以上或以下,接種疫苗者的住院率都高於未接種者(註7)。 華盛頓郵報2021.7.29引用美國疾管局(CDC)文件表示,無論是否接種過疫苗,患者檢測到的病毒量沒差異,仍然會將病毒傳染出去,疫苗擋不住Delta病毒快速散播,群體免疫已不具意義(註8)。在2021.8.25的影片解說中,病毒學家董宇虹呈現資料,輝瑞疫苗保護力在7月時已下降至42%;以色列衛生部統計發現,接種2劑疫苗幾乎未改善重症住院率;英國公共衛生部統計發現,接種2劑疫苗幾乎未改善感染者死亡率(註9)。 三、 抗疫特效藥的應用: 新冠病毒造成大流行以來,醫師群積極尋找預防與治療良方。在印度這個疫苗普及率低的國家,當Delta病毒爆發時曾單日確診40萬例。在此處境下醫師運用[伊維菌素],降低了90%以上的感染數,筆者取同期間英國的感染數作為對比,發現此藥的效果(附圖): [伊維菌素](Ivermectin)是一種在全球使用超過40億劑的抗寄生蟲藥,它的發明者坎貝爾和大村忍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醫獎。總結治療新冠病患的經驗,它具有以下功效:治療各種病毒感染、降低感染率、降低發病率、降低死亡率、患者恢復快、極為便宜、超低副作用等(註10)。 華爾街日報於2021.7.28表示,FDA已於2020.6月承認伊維菌素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但現在卻詆毀它的療效(註11)。在2021.8.4的報導中,紐約的醫院起訴患者,禁止他們服用伊維菌素,但法院判決患者可以用,接著患者們都康復了。因此120名醫生聯名報告,有50項研究證明[伊維菌素]有效,而政府及醫療集團卻在打壓伊維菌素(註12)。以色列科學家於2021.8.17表示,伊維菌素可治新冠病毒,而美國FDA以及世衛組織WHO都禁止使用(註13)。 一款救命良藥不會被埋沒,2021.8.27日本東京都醫師協會確認伊維菌素的預防與治療效果,並向醫師推薦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患者(註14)。我相信此藥的療效過於傑出,廣傳於世並終結疫情,指日可待。 結語: 一場流行全球的大傳染病令各國手忙腳亂,也令民眾在慌亂中迷惑了思考。本文資料皆取材於公開報告及報導,引述的各類專家解析、各國政府資料,並不與防疫機關的正式資訊衝突,僅稍微補充不足之處。本文以及筆者臉書陳列的公開資訊(註15),期盼能幫助讀者開闢另一條思考途徑。 註1病理學家解說刺突蛋白 https://youtu.be/GfhGBZWvQg4 註2病理學家解剖分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39744916041052&id=100000167789144 註3病毒學家解析刺突蛋白導致血凝塊 https://youtu.be/xCi1qXV4ZH8 註4病理學家解析刺突蛋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62470327101844&id=100000167789144 註5英國政府報告原文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01354/Variants_of_Concern_VOC_Technical_Briefing_17.pdf 註6醫學博士解析英國政府報告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15929978422546&id=100000167789144 註7筆者試算發現接種疫苗者住院率較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915937851755092&set=p.4915937851755092&type=3 註8華盛頓郵報報導CDC疫苗不影響病毒量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2021/07/29/cdc-mask-guidance/?fbclid=IwAR3oWF7TzV5D4eCTFFPVHRmX0ncQGtQHR0JFSQ_DR855OaQWb8T8JAuA6I4 註9病毒學家解說以色列與英國統計疫苗效力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96436377038572&id=100000167789144 註10介紹伊維菌素最強防疫治療藥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15906115091599&id=100000167789144 註11華爾街日報質疑FDA昨是今非詆毀伊維菌素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89350237747186&id=100000167789144 註12伊維菌素受打壓的實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29837280365149&id=100000167789144 註13以色列醫學教授確認伊維菌素防疫佳卻被禁用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70815989600611&id=100000167789144 註14日本東京都醫師協會推薦伊維菌素為防疫良藥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5001306973218179&id=100000167789144 註15筆者整理防疫資料串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67789144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翻譯) 我希望接種疫苗不會冒犯。 但這些信息可以拯救你所愛的人。 這是官方的:與敘述相反, 接种疫苗的人死亡比未接种疫苗的人多6倍 , 根據阿根廷衛生部的一項研究. COVID+ deaths: Sputnik: 11% AstraZeneca: 14% Sinopharm: 14% 未接種: 2% 有100%有效和安全的治療,為什麼使用實驗和致命的疫苗? (看下文 “如何治愈COVID”) 讓我們小心:分享這條消息來拯救生命. 接種疫苗就是自殺: 解釋在下面(400科學引文) Federico Nazar +5491141662100 資料來源: 衛生部(阿根廷)。研究全國疫苗接種運動在降低 60 歲及以上人群 COVID-19 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 2021 年 6 月 30 日. 表格1:疫苗分析中包含的記錄頻率。主辦單位:阿根廷疫苗接種和流行病學學會 (SAVE)。https://save.org.ar/wp-content/uploads/2021/07/Resultados-preliminares-Efectividad.pdf 如果他們審查、更改或刪除上述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01200320/https://save.org.ar/wp-content/uploads/2021/07/Resultados-preliminares-Efectividad.pdf 阿根廷官方統計數據截至 2021 年 05 月 07 日 確認的COVID +: 4,535,473 COVID +死亡人數: 95,904 https://www.argentina.gob.ar/salud/coronavirus-COVID-19/sala-situacion 注意低死亡率, 儘管有疫苗, 由於更多地使用有效藥物(下面詳述)和由於那些具有更多危險因素的人死亡。 -------------------------------------------------- ------------------------- 接種疫苗後的投訴,根據歐洲官方數據(EuraVigilance)和美國(VAERS): - 20,000死亡 - 1,000,000住院 - 3%住院(FDA) 兩地衛生機構公開承認疫苗會導致血栓形成(這是由激素避孕藥引起的血栓形成加強的). 傷殘率和死亡率高到丹麥、挪威和芬蘭已經停, 例如, Oxford / AstraZeneca疫苗. 所有 COVID 疫苗都是實驗性的: 他們只有緊急使用的臨時授權. 沒有一種疫苗被批准。 在其緊急批准中, 從來沒有對不孕症和流產進行隨訪. 不使用 ivermectin (伊維菌素) 治療 COVID 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類似 COVID 的刺突蛋白或反應, 疫苗產生的, 通過相同的機制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接種疫苗後有數百人流產. 數以千計的月經量過多的投訴(血小板生成問題). 所有 COVID 疫苗都與嘗試流產有關, 通過流產嬰兒的細胞系, 無論是在開發、生產還是質量控制方面。 以上, 疫苗效力低:根據阿根廷的官方數據,儘管接種了疫苗,仍有 43,000 人死於 COVID。 儘管據稱疫苗短缺, 他們正在為從 COVID 中康復的人打疫苗: 這是禁忌的如果他們在不到 3 個月前感染了COVID並且有更高的嚴重不良反應和死亡率. 給康復的人接種疫苗是沒有用的: 他們比接種兩個劑量的疫苗的人具有更好的免疫力. 不要被愚弄, 免疫力不是通過抗體來衡量的, 其水平在 3 至 6 個月之間自然下降, 但通過長期免疫, 例如, in B和T淋巴細胞. 必須明白: a) 如果你之前得過了COVID, 疫苗不會提供任何好處但會確實帶來死亡的風險. b) 如果你之前沒有得過了COVID, 疫苗也不會提供任何好處, 100% 有效和安全的治療方法已經可用了. 以及 43,000人死於 COVID, 接種疫苗後, 顯示, 即使你接種了疫苗, 你還是需要治療: 證據:英語, 400科學任命解釋如何治愈 Covid和為什麼不要接種疫苗: 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13550030. 西班牙語,雖然沒有那麼完整和更新: https://figshare.com/s/71288d0d1686f368da0f. 如果您接種了一劑疫苗, 不要接種第二個. 你正在用你的健康和生命玩俄羅斯輪盤賭,卻沒有機會贏: 接種疫苗沒有任何好處, 別的安全的治療方法已經有了. 沒有先說明疫苗的風險和並且已經存在有效且無風險的治療方法就侵犯了知情同意權, 這使得完全沒有必要接種實驗疫苗。 伊維菌素(Ivermectin) (COVID的現有治療方法之一)將摧毀腐敗政府(所有國家都一樣)和製藥行業已經談判過的每年1700億美元的生意. 因此,自2020年6月對其有效性進行科學驗證以來,伊維菌素的傳播被阻止(是的,Covid 造成的所有死亡本來都可以避免的). 如何治愈COVID? 協議Dr. Héctor Carvallo, 全球先鋒: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ymghdkfzmbdxrzzbmne0hytg70jscxw/view?usp=sharing. FLCCC 協議, 地球上最新最專業的團體 (英語): https://covid19criticalcare.com/covid-19-protocols/ 家庭治療信息: 伊維菌素(Ivermectin). 它是最有效的藥物,據 WHO, PAHO, FDA, FLCCC, BIRD UK, 2歐洲國家,幾十個省,幾千個直轄市,幾十萬醫生,幾百萬病人。 它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 (20 種 RNA 和 DNA 菌株,包括登革熱和寨卡病毒), 避免病毒錨定在紅細胞的 CD147 受體中和 ACE2 受體. 科學測試: http://ivmmeta.com. 如果您懷疑患有 COVID或者您與患有 COVID 的人有密切接觸: 1滴/1公斤 (看你的體重. 例如:體重:50公斤, 服用50滴). 與傳單所指示的不同對於 Covid,最好在食用含脂肪食物(披薩、肉、巧克力)後立即服用伊維菌素. 提高生物利用度. 酒(服用伊維菌素時不要喝超過一杯的葡萄酒或啤酒). 如果您有兩個 COVID 症狀或嗅覺或味覺完全喪失: 2滴/1公斤. 如果您發燒或咳嗽, 3滴/1公斤.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在 90附近飽和, 4滴/1公斤. 24小時後重複, 但如果症狀沒有改善, 每12小時重複一次. 然後,每天一次,持續 5 天或更長時間, 只要COVID症狀持續. 血漿濃度不應超過相當於每公斤 10 滴. 6毫克(mg)丸: 每滴/公斤更換每30公斤一粒.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500 mg每天, 繼續5天: 它為伊維菌素提供動力通過避免將病毒錨定在 ace2 受體上. 如果您感到咳嗽或缺氧, 布地奈德(budesonide)和霧化布洛芬酸鈉(sodium ibuprofenate) (看腳註) 並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與食物或胃保護劑一起服用. 如果病人患有胃潰瘍,則未指明: 那麼應該使用另一種藥物. 維他命D: 你需要至少 15 分鐘的陽光照射. 維他命A, 最重要的是維他命D: 每天, 容器中指示的劑量. 網上搜索含鋅(zinc)食物: 會減少病毒的細胞複製. 維他命C: 柑橘類水果. 不要使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 布洛芬(Ibuprofen)可以慎用, 但是在退燒的時候, 始終檢查您的健康狀況及其對藥物的反應(有一打... 例如, 褪黑激素, 看上面的英文研究). 在整個疾病只去提供伊維菌素的醫院: 曾經在住醫院, 一些醫生/護士不讓病人服用伊維菌素, 因不良醫療行為導致病人死亡(必須被送上法庭,以免他們繼續因疏忽而殺人?). 服用Dr. Carvallo的IDEA協議, 沒有一個病人死於 Covid (伊維菌素ivermectin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依諾肝素enoxaparin +阿司匹林aspirin). Youtube上搜索Lanata Carvallo. Call: +5491141662100 Federico Nazar. Covid Rescue (Covid救援). 科學進步的基礎 你的時間捐贈(分享此信息) 或金錢可以讓您接觸更多人以挽救生命和經濟。 分享救人。. 重要的 這不是醫學適應症,而是參考期刊中科學研究的總結。 伊維菌素是安全的,但應始終諮詢醫生以避免自我用藥錯誤並防止其他拮抗藥物或某些可能使既往疾病惡化的藥物. 不應該給孕婦吃或體重低於 15 公斤的兒童.或 3歲以下的兒童. 有其他替代品,如布諾洛芬酸鈉(sodium ibunoprofenate). 不幸的是,有些醫生沒有在這方面更新, 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能或沒有時間閱讀英文的科學參考書目. 如果您附近沒有免費提供布洛芬酸鈉(sodium ibunoprofenate)的藥房, 聯繫我們尋求幫助(布洛芬酸鈉sodium ibunoprofenate簡單又便宜, 是用布洛芬和碳酸氫鈉做的). Ibuprofenosoluble.org 可霧化布洛芬酸鈉sodium ibunoprofenate的效果不如伊維菌素ivermectin, 但它可以加速清除呼吸道中的病毒並有助於消炎. 口服給藥標準 -風險病人: 感染初期症狀 -其他病人在持續發燒和呼吸困難的最初症狀之前. 配方准備 病人姓名 身份证 診斷 RP /布洛芬ibuprofen (作為鈉鹽sodium salt) 50 mg / 1 ml. 滴劑 15 ml滴管容器, 20 ml (或根據患者需要 x 數量) 簽名和醫生印章 免費提供布洛芬酸鈉sodium ibunoprofenate的藥店(阿根廷): 1.Carlina Tommasi: San Antonio de Areco bs as. 2. Leticia Robles: Concordia Entre Ríos 3. Ingrid Zubiri: La Paz Entre Ríos. 4. Gustavo Pousset: Castelar Zona Oeste 5. Fabián Troina: San Miguel del Monte. Prov de Bs As. 6. Laura Laborde: Vicuña Mackenna Cba. 7. Alejandra Berlari: Tandil, Buenos Aires 8. Ana Krieger: Tandil, Buenos Aires. 9. Farmacia Vignolo indiana: Santa Fe Capital 10. María Gabriela Jovanovich, Cañuelas, Bs As 11. Farmacia Rasetto - San Nicolás bs as 12. Farmacia prieto quilmes Buenos aires 13. Farmacia Peiró, Santa Fe 14 Franco Aguilar, San Miguel de Tucuman 15 Farmacia SeSeVi, Paraná, Entre Ríos 16 Mariela Loiza, Rosario Santa Fe 17 Cintia Verkuyl, Tres arroyos, Buenos Aires 18. Paliza Ángel José, Ushuaia TDF 19. Silvina Cardoso, Casilda Santa Fe 20. Farmacia Mónica Asinari, Santa Fe capital 21. Sandra Chiesa, Junín. 22. Octavio Cirelli, Santo Tomé, Santa Fe. 23. Farmacia Grial, Bella Vista, Corrientes 24. Farmacia Colla Daniel, San Carlos Centro, santa fe. 25. Farmacia Mainero Héctor ( Rafaela.Santa fe) 26. Farmacia Estuardo Romero. Fernando Romero. General Roca. Río Negro 27. Silvia Julián. La Rioja 28. Carolina Pizarro Funes sur de Santa Fe 29. Silvana Busilacchi. Chabas. Santa Fe 30. Marcelo Salatino. ROSARIO 31. Patricia Nieto, Farmacia Nieto, Bahía Blanca 32. Farmacia Lavie, La Plata 33. Farmacia Melgar, La Plata 34. Farmacia Yuln, La Plata 35. Farmacia de la Cruz, Junín de los Andes, Neuquén 36. Farmacia Carlos Paz - Carlos Paz, Córdoba 37. Farmacia Dosis - Villa Angela, Chaco 38. Farmacia Mondino- Porteña, Córdoba 39. Farmacia Magistral Rodríguez. Comodoro Rivadavia.Chubut Protocolo de uso 40 .Farmacia Gómez .La Plata 41. Silvina Resta Farmacia Fialco Quilmes 42. Farmacia VaninBa Timofiejuk. Villa Minetti. Santa Fe. 43. Farmacia De Cristófano, Albarellos, Santa Fe 44. Farmacia Farmathenea. CABA 45. Farmacia Martinez. Tres Arroyos. Bs. As 46- Farmacia Rosa Mistica La plata ( lo entrego gratuitamente ). 47 farmacia scozziero Funes Santa fe. 48.Farmacia Martoglio Villa María Cba 49. Farmacia Fiorilli, Castelar 50. Farmacia Berola, San Antonio de Areco, Bs As -預防: 1 ml霧化布洛芬50 mg (或滴的等價物)每12小時. 在不超過 2.5 ml 的等滲生理溶液中稀釋. -輕度肺炎病人: 1 ml霧化布洛芬50 mg (或滴的等價物)每8小時. 在不超過 2.5 ml 的等滲生理溶液中稀釋. - 急性雙側肺病病人: 1 ml霧化布洛芬50 mg (或滴的等價物)每6小時. 在不超過 2.5 ml 的等滲生理溶液中稀釋. 可溶性布洛芬(soluble ibuprofen)的性質: -抗炎抑制(可逆抑制COX1和COX2), (促聚合體的血栓素部分抑制, 血管收縮劑和促炎劑), (維持 PGI2 的合成和釋放). -降低ROS的濃度(氧反應性物種). -鹼化軟肺介質. -有利於在肺部快速釋放一氧化氮。 -殺病毒特性。. -殺菌特性 - Ca ++ 螯合劑和粘蛋白流化劑。 -減少 LTB4. -通過霧化直接引入肺部。 科學和培訓信息 -培訓法律方面和掌握配方(配方與技術) 在College of Pharmacéutics of CAB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3CSKMTXBG. -證據臨床病人 SR JES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GECBWCMK4.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返回 登入 註冊 打破疫苗神話! 打了兩劑輝瑞Pfizer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無效!? 以色列衛生署數據公開實證,根本無法防止染疫與重症,免疫防護力幾乎是零? Hank汽車部落格 277 追隨者 追蹤 8.5萬 2021/7/16 政治 以色列有大量年輕人已完成疫苗注射 圖片來源: Financial Times 目前各國為了誘使民眾自願去施打疫苗,都會用一些疫苗廠商的美化數字來證明疫苗打了很有效,但「事實勝於雄辯」,真的醫院就診數字會說話,疫苗施打率最高的國家以色列衛生署近期發布的Covid19確診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即便是施打了兩劑號稱最優秀的輝瑞(Pfizer)疫苗,現在的Delta新變種疫情大爆發的結果實證,疫苗打了跟沒打基本上染疫率幾乎是一樣的! 以色列3-7月染疫人數變化(綠:未打疫苗, 藍:已打疫苗) 圖片來源: Twitter 以色列在四月底前,染疫人口是未打疫苗的人佔多數,後來疫情趨緩,但這次Delta變種從以色列爆發之後,沒想到卻是打過疫苗的人口佔據染疫人口的主力!這確實給疫苗擁護者打了一個大耳光! 疫苗實戰變種病毒防禦力基本上是零? 這張從以色列國家衛生署的資料來源顯示,從各年齡層的疫苗施打率與染疫率來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打過疫苗又染疫的人口比例,幾乎與打過疫苗的人口比例不相上下,也就是說,你打疫苗也是染疫,不打疫苗也是染疫,根本沒差,即便是號稱最強的輝瑞疫苗,在這樣的數據分析之下,「實戰」防禦力(efficacy)基本上趨近於零! 以色列 7/4-7/10 各年齡層染疫比例分析 資料來源: 以色列衛生署 之前各疫苗廠還宣稱,儘管Delta病毒變種會減損一些疫苗防護力,但還是保持相當高的水準,結果拉出醫院的數據一比對,很抱歉!幾乎等於沒效果!打過疫苗的人口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染疫防護力! 以色列 6/27-7/3 各年齡層染疫比例分析 資料來源: 以色列衛生署 打疫苗可防重症率也是效果不彰 然後疫苗廠,媒體與政府又改口宣稱,打疫苗雖可能無法防止染疫與擴散,但是可以降低染疫後的重症率,作為繼續鼓吹民眾施打疫苗的藉口。 但另外一張表更有趣,基本上也是戳破了這一個謊言,這個表是以色列近期的入院確診數(上圖)以及重症人數(下圖)。其中綠色是打過兩劑疫苗,橘色是打過一劑,紅色則是沒打過疫苗的人數。 上圖: 某醫院收治確診數 下圖: 重症人數 資料來源: Twitter 尷尬的是,不但打過疫苗又確診的人數佔大多數,連確診後重症的人數,也是打過兩劑疫苗的患者居多,那麼說好的 #打過疫苗可防重症呢? 疫苗對年輕族群助益不大 染疫數與重症率對比 資料來源: Twitter 從這張圖可知,施打疫苗者(虛線)的確診率與重症率是等比例攀升,但未施打疫苗者(實線,多半是年輕人)的重症率卻低很多,也就是說,即便疫苗對於高風險族群(老人,慢性病患者等)有降低重症率的幫助,但對於先天免疫力就正常的健康年輕人來說,其實保持良好健康狀態,以天然免疫力來應對,其實就可以有效對抗病毒。 加上目前的EUA緊急授權實驗性疫苗的長期副作用未知,對於「餘年」較長的年輕族群來說,施打疫苗可以說可能是一種「弊大於利」的賠本賭注! 疫苗沒有那麼神,天然免疫力才是關鍵 事實上,以色列另一項分析報告顯示,在7700最新一波新增病例中,只有72例是「重複感染者」,亦即曾經染疫痊癒者。而高達3000例則是完全接種兩劑,佔新增總數40%。 若依照人口比例來推算,72例再感染病例佔以色列已感染人數的0.0086%,而3000例接種後感染病例佔已接種人數的0.0578%,依此計算,則接種疫苗後的感染率是重複感染率的6.72倍,也就是說,天然免疫力形成的抗體,其防禦變種病毒的強度是疫苗抗體的6.72倍,果然抗體還是 #天然的尚好! 病毒變種 Google搜圖 何故?因為疫苗只是針對病毒裡面個別幾個靶點作「識別學習」,而天然抗體則是在實戰中對整個病毒都識別了一遍,因此變種病毒有極大的機率會逃過疫苗抗體的識別,而造成防護力大幅度的下降,反而是天然抗體因為是有對抗過完整病毒的實戰經驗,因此病毒即便變種也可以完全識別並加以殲滅! mRNA疫苗機制 Google搜圖 因此老弱等高風險群打疫苗也許有助於降低重症率,但年輕族群其實還是要靠天然免疫力去對抗病毒形成抗體才是最佳的方式,頂多就是搭配已經在很多國家都實測成功的藥物(例如伊維菌素Ivermectin等)輔助治療,即可完成形成天然抗體免疫的工程。 年輕族群(50歲以下)靠天然免疫力(正常作息飲食,運動,營養)即可防禦病毒,最多就是一場流感,搭配現有已經逐漸成熟的治療方式,基本上不需要疫苗即可防疫。疫苗只有高危險群值得優先考慮。 另外,疫苗配方永遠是滯後的,永遠跟不上病毒變種,靠疫苗防疫注定是一場必輸的賽跑,只有天然群體免疫力才是最終勝負的關鍵。 而這樣的實戰結果也證明了疫苗護照根本就是無用的防疫手段,缺乏正當性與合法性!疫苗無法防止染疫與傳播,更不能做為歧視人民行動自由的工具! 歡迎分享本文(請複製此連結進行分享): https://www.potatomedia.co/s/SXvlVxd 續讀: 達爾文防疫?最終還是只能靠天擇結束疫情?談新冠病毒與天然抗體的佛系防疫決戰論(基因, 疫苗, 封城, 染疫, 死亡) 相關source 文 / Hank (歡迎按讚Hank汽車部落格關注更多資訊) 想要留言討論? 歡迎點此註冊帳號參與討論喔~! 延伸閱讀: 1. 增加被動收入的財富秘密? 剖析Potato Media CFO加密貨幣分潤制度的真相! 新型態廣告媒體區塊鏈商業模式的真實目的! 2. 疫苗護照違憲! COVID-19通行證強推的背後真相! (深層政府共產主義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3. 轉錄洛克菲勒基金會可怕的大流行計劃Rockefeller - Lock Step,2010 #疫情 #Covid #新冠 #病毒 #疫苗 #輝瑞 #以色列 #變種 #染疫 #防護 #重症 #Pfizer 相關推薦 【政治】讓人類治國太爛了?探討AI從政的利與弊 224 政治 人生就是真實版的大富翁 561 動態 【Yo教練報你知】—教練!「微解封」後,我如何恢復訓練狀況 289 運動 登入以進行更多互動 登入 337則留言 排序依據 andy0 5天前 但還是要打. 1 回覆 查看 1 則回覆 潔西卡-瑪麗 1週前 謝謝❤️ 0 回覆 Haowei 1週前 感謝分享 0 回覆 大大毛 1週前 謝謝分享 0 回覆 Tiying 1週前 👍🏻 0 回覆 滄海一粟 1週前 人為刀俎 1 回覆 Diana.Q 1週前 不要當韭菜 2 回覆 查看 1 則回覆 Ani Kao 1週前 現在身邊的人都在勸我去預約疫苗,沒有通過三階的藥物要我打真的可悲,就連參加藥物測試都有錢可以拿,這些人直接把世界當成免費實驗場,現在就看之後世界會被成什麼走向了 3 回覆 查看 1 則回覆 小風貓 1週前 讚 1 回覆 來搞玩 1週前 感謝分享訊息, 不過圖表應該是另外整理過, 以色列衛生署dashdoard找不到跟文章圖表一樣的數據! 1 回覆 chw 1週前 謝謝分享 1 回覆 Sophy's World 蘇菲的藝享世界 1週前 Hank 好獅雷阿~ 甚麼都懂~ 文章又好~ 大白話人人懂~ 感謝提醒國人~^^ 3 回覆 查看 1 則回覆 先森日常 1週前 👍 1 回覆 lin_lin 1週前 👍 1 回覆 大叔阿痕 1週前 有点难搞 1 回覆 1001 337
    3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大魔王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大魔王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疫苗功能在緩解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險,預防感染的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目 錄⋯⋯⋯⋯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二)大魔王OMICRON變異 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為病毒複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三)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年族危險機率最髙。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危險,防疫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據Science Daily 期刊報導,新冠病毒(Covid-19)入侵人體細胞的兩大“幫手”是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和TMPRSS2疍白活化酶,其實還有個幕後“牽手”,俱有切割功能的Furin 疍白活化酶,其過程如同詐騙間諜連續劇,三位一體裡應外合,引狼入室。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具有穩定血壓及內分泌功能,主要分佈在人體細胞膜上,擔任守衛門城的重要責任,而冠狀病毒的外型像似皇冠形狀的刺突疍白質(spike protein)的萬能Mast Key ,當接近細胞膜上的ACE2時,棘突疍白質得到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和牽引,就騙過了門衞ACE2,順利套合啓開了門鎖,項著亮麗皇冠的”冠狀病毒“堂而皇之進入 了細胞,具有疍白質分解移轉功能的TMPRSS2疍白酶也被冠狀病毒所騙惑,幫助病毒突破防線,融合細胞囊泡,順利長驅直入,進入細胞核內,利用RNA的複製功能,進一步偽裝成信使,反客為主,指使人類細胞轉投敵營,製成自己所需要的疍白質,進行自身複製,以幾何級數的快速增生繁殖,分頭遍擊,攻毀肺部所有細胞,橫屍遍野,造成肺部纖維化,血氧不通,生命堪危!(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一(一)節)。 (二)大魔王OMICRON 變異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病毒復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COVID-19是一種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而且是世界上最長的單鍵(S RAN)病毒,有3萬個鹼基極不穩定,而且複製速度快,在病毒複製時,容易發生程序錯誤,又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機能,RNA病毒具有較髙的變異性,容易突變。世衛組織WHO今年5月3日公布四種髙度警戒的變種為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印度Delta。南非在11月又爆發大魔王Omicron 變異株,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示:Omicron 棘蛋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及 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刺突蛋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達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要大很多,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很可能成為全球新的主流傳染病毒。第一個向世衛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内科醫師Dr Angelique Coetzee表示:南非全國的疫苗接種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害及味覺神经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喉嚨沙啞,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然後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己發生兩例,英國5日新增86例,一天之內激增53%,全國累計病例已達246例。(歐新社),南非目前住院陽性案例達1151例,11月此病毒已占全部新冠確診的74%,南非公衛學者估計,近期染疫者中,40%曾經染疫,30%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這些數據表明,Omicron能夠輕易突破由染疫所產生的抗體,單靠染疫防範Omicron病毒是不可行的。開普敦大學免疫學教授柏格斯表示:「我們可以預測,對抗Omicron 病毒時,丅細胞許多免疫反應仍然活躍」。由Omicron 病毒突變的位置暗示兩件事實,第一是這種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逃脫疫苗所帶來的保護力,第二是Omicron 看起來無法躲避人類的第二道防線T細胞,T細胞與抗體攜手對抗入侵的病毒,避免發展為疾病,若病毒能躲過抗體的攻擊,接著丅細胞將消除受感染的細胞。㨿《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種病毒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顕示Alpha 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點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的兔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有緩解重症發生的作用,但應事先就本身的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及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了解: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在解緩重症的發生,及啓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B細胞,若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是再打多少疫苗增強劑,也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後卻仍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了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的狀態,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我們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關鍵要塞。(詳本文(五)節)。再加口罩與社交距離才是基本防護之道。 俄羅斯加馬列亜流行病與微生物學研究中心阿爾特斯坦教授指出,「Delta病毒株將消失,而代之的是Omicron 變異株,但並不是特別危險的疫情,類似流感死亡率在3%左右,而Omicron病毒株如果的確傳開,很可能病原性會降低,那麼疫情可能將會結束,Omicron有機會可能終結這場歴經兩年死傷慘劇的疫情。所以人們不必過度緊張,只要保持小心警覺,增加疫苗加強劑緩解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作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有攻殺病毒的功能,同時加強防範傳染的措施,就可以安全無憂了。(路透社) 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年示:Omicron 棘疍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 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和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傳播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棘疍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逹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大很多。第一個向世衞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內科醫師Dr.Angelique Coetzee 表示.南非全國疫苗接種疫苗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傷及味覺神經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已經發生兩例,來勢洶洶,人心惶惶,恐將成為新主流病毒株。據《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病毒發生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顯示Alpha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是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点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免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應事先就本身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瞭解,疫苗的功能主要是在解緩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 B細胞。若是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使再打多少疫苖增強劑。也是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卻仍然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免疫功能的狀況。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髙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毐感染的關鍵要塞。再加口罩與社交安全距離才是基本防衛之道。(詳本文(五)節)。 台灣早在去年12月23日華航班機由倫敦反台的一位有發燒症狀的少年乘客入境,經確診為英國Alpha變種病毒感染者,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它的遺傳序列中有23個突變位置出現變化,而其中8個突變位在重要的S棘突疍白,其中兩個關鍵突變位點是「N501Y」及「p681H」,後者的特色是造成更快的傳染率,前者是病毒促進病毒刺突蛋白經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牽引,更容易啟開人體防衛的門鎖ACE 2,快速攻毀了人體的肺泡。台灣在五月中旬爆發社區感染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確診者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幾乎所有個案都是英國Alpha變異枺,這種變異病毒比初期的新冠病毒枺,傳染病力增加了60%,平均每位患者可將病毒傳到4個人。台灣的確診累計數到1212冃22日達16,6376637例,共計848848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世衛組織WHO警告,目前全球已有85個以上國家出現Delta 印度變異株病例,來勢胸猛,佔全球疫情95%,美國變異病毒佔逾九成,幾乎都是Delta,曰增突破十萬以上的確診數。台灣一對攜帶Delta 病毒自秘魯回國的祖孫,在屏東枋山鄉亦造成隣居及計程車群聚感染,7月7日確診17例為Delta ,可見Delta 印度變異株已入侵台灣,有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的強烈趨勢,WHO指出Delta變種病毒為B.1.617.2,是目前傳染力最強的變種病毒,它的關鍵突變位點是在L452R, P681R及T478K,其中前 者是傳染力最強的關鍵位點,尤其後者被認為可以逃避人體免疫攻擊,同時也會讓疫苗保護力下降及更快的傳散力,傳染力是各種病毒之冠,其自然基本傳染機率Ro值(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在信賴水準a下發生的機率)比Alpha株傳染率髙出6成以上。(The Reporter,GISAID,NExtstrain,WHO,CoVriants,柯皓翔,陳潔整理)。WHO秘書長譚德塞特別提出警告,具有髙傳染力的Delta 變種病毒已經蔓延全球,而且繼續演化和變異更髙傳染性的Delta Plus,及來自秘魯的Lambda 變種,稱為C37病毒,在傳染力方面俱有6個關鍵變異點位,其中一個L452Q與Delta 中的髙傳染力變異點位L452R類似,傳染力比Delta 來得更為強大,WHO特別列為“憂心變種”(variant of concern),表示強烈的警告訊息,目前已傳播到英美及南美州等30多個國家,這種病毒潛在更髙傳染力及毒性,有待醫學界進一步深入研究。據Newsweek 9月6日報導一種新病毒Mu變種感染病例已經在美國多州出現,夏威夷,緬因等州分別有3942個以上的病例,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Mu變種具有突變的功能,能逃避疫苗產生的抗體 的能力,全球疫情正面臨非常危險的階段。 (三)印度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族危險機率最髙。 Delta 病毒株的傳染率比英國Alpha髙出6成以上,為目前各種病毒株之冠,在確診者中出現肺炎有49%的機率,遠髙於Alpha的38%,台大醫院檢驗部副主任張淑媛表示,根據報導,Delta病毒株讓確診者一發病就轉為重診的比率,比其他病毒變異株都來得又快又髙,而它的初期症狀有所謂「一燒二痛一水」,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感染Delta 病毒株後出現症狀的比例為頭痛發焼72%最髙,喉嚨痛34%,咳嗽46%,流鼻水16%,呼吸困難19%,無症狀12%,很類似流行重感冒,容易為青少族群誤判及忽視,以致錯失就診的的關鍵時效。英國政府資料表明,Delta 變種病毒感染更多的青年族群,被檢測的人群中,50歳以下比50歲以上的病患髙出2·5倍,英國公衛生部報告,5~24歲年齡層感染到Delta 病毒的機率明顯升高,約為其他各種冠狀病毒的4~5倍之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調查統計,25歳以下的年輕病患比年紀大的人髙出五倍,青少年身強體壯,可以長住久安,是Delta 最有興趣的族群,年幼兒童也是最愛的目標,由於病毒的迅速傳播,美國一週內新增10萬兒童感染,到目前為止,12歳以下的兒童尚無任何疫苗可以注射,美國CDC宣稱,預計會有更多的學校因疫情而關閉。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COVID-19 自2020年初大規模爆發至今,已經造成全球近2·12億人感染,高達444·2萬人死亡,全球死亡率達2·9%(2021,8,24 ,zh. m.wikipedia),不過回頭看2003年SARS病毒致死率髙達11%,65歲以上的長者髙達55%,MERS致死率高達35%,其死亡率之髙,造成宿主人類死亡,病毒也無法活存,Covid-19(SARS-CoV-2)病毒比起當年的SARS聰明太多,容易在人群中傳散,不斷突變破解人類的各種防疫措施,利用各種疫苗的藥品落差及抗藥性,反而成為最適合病毒生存的環境,台灣感染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病毒繼續變異傳下去,也是自我修正改良。」未來還可能訓練出更強大的新變異株。英國緊急科學諮詢組織(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SAGE)一篇論文警告稱,差不多可以肯定一個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會出現,「導致現有的疫苗失效」(vaccine resistant variants)的可能性,這種新變種病毒株對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抵抗力會更強,能夠逃避現有的疫苗,是因為所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或變異病毒株「重新結合」的情況而發生。病毒突變是爲了適應人體,永久生存下去,當一隻全新的病毒要跳到新的宿主時,通常會有「天擇訊息」(Natural Selection)藉由快速的突變來保留優勢,淘汰劣勢,以便適應宿主的環境,經過各方科學家的重複驗證,在2020年暑假以前,COVID-19(SARS-CoV-2)都沒有出現這個訊息的改變,直到Alpha及Delta 病毒相繼爆發,因病毒有比較大的變化,感染人數大增,才出現另一波天擇訊息。 台灣冠狀病毒學之父之稱的中硏究院院士賴明詔表示,不管是動物與動物,還是動物與人接觸,都可能產生病毒,賴院士直言:「這種冠狀病毒的演化,是特別受到上帝的照顧」。其實只要人類控制好距離動物的限線,不要侵犯動物自然生存的領域,深居山野的毒蛇猛虎,也不會隨便跑出來危害人類的,維護清靜的大自然,就不會發生新冠病毒對人類造成的災害。武漢冠狀肺炎就是來自幾個野生動物食品市場的病毒傳染,為了滿足好奇心,卻生活活捕殺,貪吃無厭,造成病毒進入人體的機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教授楊景瑞博士表示,病毒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必須瞭解和大自然和睦相處,人類必須改變行為,才是與病毒和平共存之道。楊定一博士表示,「重要的是,要從內心轉變,促使我們打開充滿憐憫的心胸,迎接生命,常言道「慈悲沒有敵人」,憐憫與慈悲是宇宙最強的融合統一力量,是幫助身心靈和諧共存的直接方法,是預防及療癒疾病的首要工作。」(真原醫:楊定一)。中研院院士賴明招說,「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產生,而且會持續變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到底該何去何從?病毒學專家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說:「希望人類知道,病毒一直充沂在我們週圍,但並非全部都是敵人,有些甚至還跟人類有“合作”互動的關係,也可能是救命恩人,更要學會“互相平衡”」。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顧問李秉頴表示,「病毒不會離開這個世界,有許多病毒支持生物的有機健康,支持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台大副校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享稱:病毒感染及與生物間的平衡互動,是一種自然現象,賴明詔院士則說:「病毒太聰明,我們沒辦法打贏它,只有求個和平共存。」中央疫情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世貿組織整理過去一年的新冠肺炎資料,主要有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a及印度Delta 四種變異株,由於物競天擇,許多病毒本來就有變異的現象,如英國Alpha與南非Beta的變異株二者並未提髙染疫者的死亡率,僅增強了傳播力量,未來施打疫苗後,病毒遭受物競天擇的壓力會更大。有可能更加快速演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病毒很利害,假動作很多,常常逃避疫苗,像目前正流行的Delta 大魔王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比感冒還要快,即使連續打兩劑或是混打,都可能無效,全台疫苗失效案例曝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9人打兩劑AZ仍染疫確診,不過皆未發生併發重症」,打完整的兩劑任何疫苗不等於「不會染疫」(CTI News),即使再連績第三劑也未見得有效,應作基因序列定位,才能測定病毒變異變種」。疾管暑防疫醫師鄒宗珮表示,這個病毒可以在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上複製⋯病毒有這樣的能力,可能造成廣泛大流行的新興傳染病,絕大部份的來源,還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包括現在的新冠病毒及豬隻傳人的危險。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H1N1病毒變種,結合了禽流感,命名為G4 EAH1N1,台灣當時就有數萬人遭到感染,還好當時有克流感疫苗的發明,所以疫情很快被控制下來,但還是造成死亡人數臺灣35人,全球約有1·85萬人之多的死亡。豈能不警惕! 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連任的緊急時刻感患COVID-19 ,白宮醫生Ronny Jackson 透露,川普服用Regeneron生技公司研發的一種抗體雞尾酒薬品,並同時服用維生素鋅,維生素D及aspirin等,結束空軍醫院三天Covid-19 的療程,就回到白宮,很快就恢複繼續競選工作。維生素D能活化及調節免疫系統B細胞及T細胞的功能,經過陽光紫外線照射可產生D3,故有陽光維生素之稱,英國國家健康照顧硏究院NICE發佈的《Covid-19 rapid guide line;Vitamin D》表明,「專家組認為,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防衞或治療COVID-19 ,維生素D 不足的狀況可能與較嚴重的COVID-19 的後果有關」。人體對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及口腔喉嚨的黏膜,維生素鋅對附著在黏膜上的病毒可產生即刻的抑制作用,阻擋病毒進入血液擴散到全身,而且維生素鋅可以抑制RNA聚合酶,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能力,英國营養免疫學者Dr.Philip C .Calder表示,維生素鋅具有特定的抗毒作用,有助加強免疫力和控制炎症的效應。西班牙的醫學中心研究發現,COVID-19 患者,體內維生素鋅的血液單位濃度每升髙一單位,就可降低7%的死亡率。 波士頓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科學家Dr.Sara Seidelmann團隊,為探討日常飮食的習慣和Covid-19 感染風險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性,針對2884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受訪者中有568人得COVID-19 或曾患者,其中素食者罹患COVID-19 後變成重症的風險比非素食者分別下滑73%和59%,非素食者染疫後變成重症的風險,竟比素食者髙出3·86倍,簡而言之,平常進食的偏好,對於後續身體的免疫力和預防重病的風險還是有相當的影響。(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誠告:「蔬食及有氧運動,是身心疾病首要預防之道」,世衞組織WHO就COVID-19 疫情提供營養飲食建議中,明確提到應該保證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水果,和蔬菜,加強健康平衡的飲食。(BBC NEWS)。對於健康營養而言,植物疍白質遠遠優於動物疍白質是重要的因素。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的危險,防疫的關鍵是自身的免疫力。 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全美,情急拉警報,即使連打兩劑疫苗者,仍有髙達74%照樣染疫,調查統計在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的RealTimePCR檢測Ct值中位數為22.7,未接種疫苗的Ct值中位數為21.54,兩者病毒傳染力相當,(台視新聞),美國CDC公布佛州七月31日仍新增超過2·1萬人確診,創下疫情最髙的紀錄,新增病例較前一周激增50%,佔全美1/5,台北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強調,Delta 病毒猶如水痘般,有極強的傳染性,可能走向流感化,在美國重症醫療單位看到Delta 的“重症”例極少,重症住院率只有千分之四,表示完整的疫苗注射雖對病毒的預防失効,卻對重症及死亡風險的避免,仍有相當緩解的效力。歐洲病毒學專家董宇紅博士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Dr.RochelWalensky指出,「疫苗接種VS未接種疫苗,具備相同的傳染力」,美軍醫療病毒實驗室主任林曉旭博士表示: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刀》報導,美國國衛院經費補助的調查統計:完全接種疫苗引起Delta 二代傳播率為38%,末接種疫苗者為41%,兩者相差無幾。(健康1+1)。美國CDC主任透露,「打兩劑完整的疫苗和不打疫苗,傳染力竟然一樣相同」。全球疫苗施打率名列前矛的英國,根BBC報導英國施打疫苗佔成年人口的比率,施打第一劑為90%,完整接種兩劑者約75%。而調查完整打完疫苗的1785人中,有42人需要住院(2·4%),未打過疫苗的19,573人中,251人需要住院(1·28%),住院人數的比率,打過完整疫苗者幾為未打過疫苗者的2倍,且英國Delta病毒死亡者有三份之一都打過兩劑疫苗,難道疫苗對變種株Delta沒用嗎?(LINSHIBI.Pros),英國公衛署表示:已接種Az或BNT兩種疫苗者再感染Delta 株,其體內病毒量與未接種疫苗的人兩者相當,且具有傳染力。顯示這些疫苗對抗Delta 病毒,已力有未逮,台灣確診個案16087今年6月已在美打完兩劑BNT疫苗,8月來台後又被感染。長榮航空三名駕駛案16068,16119,16120皆在兩劑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以致芝加哥航線臨時停飛(台視新聞09/05),證明顯示:光打疫苗,不足以防止感染,也不能遏制疫情。(udngroup :前台灣家畜衛試所長劉培柏)。英國政府緊急科學顧問小組(Sage)報告指出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一種使目前所有新冠疫苗失效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因為病毒隨時都會突變累積,研發新疫苗需要長時間試驗,對新突變的病毒望塵莫及。美國陸軍病毒實驗室前主任病毒學專家林曉旭博士指出,哈佛大學醫學院預測:年末美國大多數州死亡案件將會回升到年初時的髙峯!CDC宣布重要報告:第三劑加強疫苗將自九月開始施打。但是CDC發表養老院接種mRNA疫苗保護力變化調查分拆指出:Delta 出現前的整體保護力為74·7%,過度期為67·5%,Delta蔓延後更降到53·1%,如果未來可能又要加強第四劑,甚至第五劑,在疫苗保護力連續下降的速度情況下,如何取得人民對疫苗的信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楊景端教授表示:耶魯大學具有1000名專業醫護人員的Yale New Haven Health醫療中心,在2021.3.23~7.1期間,對Covid-19 的PCR檢測陽性的住院病人中,抽取部分符合完全接種疫苗條件的病患者中,有46%完全沒有症狀,有將近一半的人可能有突破性減染,若是不作檢查,就不會發現。硏究分析關鍵因素一:病毒變種降低了疫苗的有效性,因素二,衰老和慢性病使患者無法產生正常免疫系統反應,自身健康和免疫功能才是決定人戰勝病毒的關鍵,而不是疫苗。(四維健康)。林曉旭博士認為在目前依賴疫苗接種這種方法下,能讓千變萬化的疫情結朿嗎?必須要以非醫藥類的介入手段重新思考,才能減緩病毒的持續變異傳播。根據醫學期刊指出,免疫抵抗力不
    5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告全球/台灣同胞書(請廣傳) 一群已然覺醒的人們 2021/9/7 親愛的台灣同胞手足們: 這個新冠瘟疫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大騙局! 新冠病毒並不可怕!老百姓的恐懼、盲從、迷信與奴性,各國官員政客們的冷血、暴力、濫權、腐敗、貪婪與自私,才是更為可怕的病毒! 2020世界已全然進入恐怖的『新世界秩序』大重構和全球人口削減計畫,光明會、共濟會、撒旦教和國際共產主義勢力籠罩各國當權派、政經娛樂界菁英層面,帶來整個國家、媒體、教育極大的污穢、謊言和毀壞,如今人們活著連知道真相、爭取基本人權和存留自身和家人的性命健康都成了苛求。 面對新冠病毒,身體早就有具備抗體,造物主早已為我們備好了解藥,因為是天然的,所以沒有什麼副作用。如果新冠病毒是第一個被釋放的『生化武器』,那麼毒針的全面施打,則是第二個更恐怖的生化武器! 比起病毒,毒針更要恐怖上千倍、上萬倍! 空氣中99% 的新冠病毒,能被我們口鼻喉內強大的免疫系統消滅,加上有效藥物的治療,痊癒率可高達99.95%! 當實驗性毒針被注射進您的血管內時,這些所謂信息基因mRNA材料,將會篡改您的基因、造成ADE抗體依賴性增強,免疫系統失調,疫苗會讓您的體內複製幾兆個刺突蛋白附著於血管璧,讓您的免疫系統攻擊您自己的細胞,造成的炎症反應,會使淋巴細胞腐蝕您的血管璧,讓白血球吞噬自己的細胞。刺突蛋白造成血栓,阻塞您的微血管、阻礙血液向內臟提供養分,特別會攻擊您的心臟、腦、生殖器官,引起心肌炎、流產、不孕和多重器官衰竭,勢必大大地減短您的壽命。 實驗性毒針裏的氧化石墨烯,由碳氧鐵鎳經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黏合而成的不鏽鋼團,它具有高磁性,會引發血液凝固即血栓,將毀壞您的紅血球。毒針的其他成分還包括奈米分子病毒蛋白質外殼、轉基因人類胚胎細胞(HEC)293和轉基因生物(GMOs)、SM-102、聚乙烯二醇、(PEG)、氫氧化鋁、磷酸鋁、汞、聚山梨脂80/20、甲醛、貝特帕洛內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已銨戊二醛、氧化鉻、寄生蟲、以及奈米晶片、奈米機器人…這些都是致癌的物質。當使用PCR測試棉棒深入您的血腦屏障所帶入的奈米機器人、金屬微粒、蠕蟲等異物,在未來半年陸續開始,慢則五到十年內,毒疫苗必將造成全球數以億計的人罹患各種癌症。刺突蛋白將造成腦部病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患上阿茲海默症。新冠病毒以及新冠疫苗均包含以下三種疾病的序列:HIV、Prion(脘病毒)瘋牛病、狂牛病。快則兩三年,注射過毒苗的人,壽命將大大縮減,年華正茂生育階段的青年人和孩童們,毒針的注射已然破壞阻斷他們的生育能力,這將不是一個可能而已是一個定數! 這些從未通過動物實驗的實驗性針劑的施打對象,如今不是小白鼠,而是我們。任何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難以接受這些實驗毒針竟然可以得到FDA緊急使用授權(EUA)? 為什麼官方傾全力去詆毀、壓制、封鎖那些已經在醫藥界使用了數十年的安全老藥?伊維菌素、奎寧(羥氯奎)…本可有效治療新冠病患免於重症致死。當各國疫情居高不下,一再被撒毒、下毒的時候,有沒有政府敢使用伊維菌素治療病患? 當印度疫情慘如人間煉獄,之後染疫和死亡人數頓時直線下降時,卻沒有任何主流媒體去報導疫情瞬間獲得控制的原因?可知印度的疫情高峰,都是爆發在毒針施打得最多的地方。以色列、英國等許多國家,疫情和死亡人數爆發的時間點,恰恰都是出現在開始大量施打毒針,覆蓋率大幅提升之後。曾有三個國家拒絕了WHO在本國推廣Covid-19疫苗(海地、坦桑尼亞、布隆迪),結果他們的總統都死了! 非洲南部的愛滋病氾濫危機,正是菁英比爾蓋茲假借預防小兒痲痺症的毒針所造成的,因此非洲人民非常抗拒毒針。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要崇拜科學,相信幼兒必打疫苗且是無害的。在全球各地,西醫西藥享受著無比崇高權威的地位。人類自以為能改造人體基因,想要自己變成神。繼電腦與網路科技後,生化科技以及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當今最熱門的科技。結合人體與機器的超人類、植腦晶片、超級病毒、基因改造、人造肉類、動物複製、幹細胞培育、人猿雜交種、人蛙雜交種、人虎雜交種…乃至人體科隆複製、失蹤兒童作為基因實驗、擷取男童的腎上腺素紅提供富豪好萊塢藝人長壽美顏的聖品,殘骸送做速食龍頭的人肉漢堡… 瘋狂的高科技和生化科學家們早已走火入魔喪失人性了! 儘管如此,還是只有極少數的人獲悉整個真相或願意駐足傾聽並相信這些被掩蓋的事實,各國政府配合世界衛生組織,以毒針的方式來削減全球人口。幾乎所有的政府、CDC與媒體,都謊稱副作用非常罕見,打死多少人都與毒針無關,恐嚇、催促、誘導、強迫民眾趕快去接種毒針。所謂高科技的實驗性毒針,被打進無數大人與小孩的血管後,已造成大量人口罹患血栓、腦中風、癡呆症、心肌炎、顏面神經麻痺、以及失明與半身不遂、猝死等等。而這些僅僅是目前所能看得到的『副作用』。 自由民主社會的FB、YouTube、Twitter等社交媒體,大藥廠投資的FactCheck配合世界衛生組織,打壓言論自由,大量刪除吹哨者的影片與文章,一再停權並監控網路電信活動。許多有醫德的國際醫學生化專家學者諾貝爾獎得主受訪疾呼的影片報導被掩蓋汙名化,真實的研究報告數據統計完全無法呈現在世人眼前。歐美澳洲各大國人民如海嘯般走上街頭抗爭邪惡的政權用疫苗護照通行證控制人行動,強迫百姓注射毒針植入晶片,全都被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黑網遮蔽住了。媒體不讓受害者有申冤的機會,政府也不對受害者作出任何賠償,因為紧急使用授權的定義,就是政府與藥廠不需要對受害者給予補償。現在所看到的死亡以及受傷人數,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未來的兩三年內,所有實驗性毒針的併發症,將會像洪水一般吞噬數十億打過毒針的親友同胞們以及全球人民! 我們不知道,政府官員的良知何在?醫護們的醫德和惻隱之心何在? 看到成千上萬恐怖的毒針副作用時,不用停下來化驗針劑裡的成分研究問題嗎? 為何還要繼續將毒劑注入無辜善良老百姓的血管中? 為什麼還要繼續傷害老弱婦孺,戛然而止無數家庭天倫夢碎,斷送台灣新生代成長和生育的權利? 每天主流媒體不斷洗腦放送病毒一再變種反覆襲擊各國疫情嚴峻,有權有勢者爭相購買捐贈毒疫苗換取國人歌功頌德!各黨派各單位為爭奪疫苗互相謾罵拚搏,老百姓趨之若鶩排隊趕死。然而我們是覺醒的一群人,也是勇敢的一群人,基於義憤與知情者的良心責任感,我們必須說出真相!即使受到政府的威逼、脅迫、阻撓,甚至是面對法律制裁的逼迫,我們也絕不退縮!我們期待政府必須立刻懸崖勒馬,也希望小老百姓們,能儘速醒悟過來! 人命關天,即使只有一個人,經由我們的勸阻後驚醒過來而幸免於難、逃過一死,我們所受到的所有冷眼、訕笑、疏離、排擠、責難,都將會是值得的! 更多參考資訊(安裝Telegram軟體/APP): https://t.me/TWstopvaccine 疫苗猝死的真相 https://t.me/Taiwansurvivors 台灣反毒針倖存者聯盟 https://t.me/TaiwanVAERreport 台灣實驗性針劑副作用爆料公社 https://t.me/covidvaccineinjuries Covid Vaccine Injuries https://t.me/mrn_death mRNA Death Toll https://t.me/FormosaVaxExposed毒針副作用研究所VAERS/Shedding https://t.me/joeytrump 區新明/總司令快報 https://t.me/ruldophwest17 西行小宝 https://t.me/djhxiaomingqun 黑子反叛軍聯盟 https://t.me/zhujuan2018 猪妹pigpiggirl.com https://t.me/worldwidedemonstration World Wide Demonstration Official https://t.me/CovidCoronaVaccines Corona Vaccine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楊憲宏專欄】台灣沒有必要冒風險施打「第三劑」 By 楊憲宏[資深媒體人、人權活動家、公衛碩士], 台灣英文新聞-時評 2021/12/03 09:10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363339 台灣官方防疫政策,在沒有完整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公佈將在2022年一月進行「第三劑」疫苗施打。是極欠考慮與不負責任的作法。以台灣目前的疫情與全民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真狀況,根本不需要打第三劑。如果政府手上有過多的疫苗,不要浪費,應該趕快送給其他買不起疫苗的國家,而不是丟到自己國人身上。而更奇怪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12月2日證實,將縮短第3劑疫苗間隔時間,提供莫德納疫苗給第1至3類對象第2劑滿5個月就能接種,但第1至3類對象「將排除中央防疫官」,為什麼?是不是他們心知肚明「第三劑」根本沒有必要呢? 全球已經有很多専家公開反對「第三劑」施打。其中最嚴重的警告是,反覆刺激人體防禦力可能產生「免疫衰竭」(immune exhaustion)現象,「不斷試著增強免疫反應顯然存在一些風險,如果我們進入每6個月就追打疫苗的循環,很可能對我們不利。」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家珮珀(Marion Pepper)表示,「我認為打第三劑的免疫力雖然會上升,然後也會再次下降。」她質疑施打第3劑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保護力「3至4個月」,到底有什麼必要?施打「第三劑」還得考慮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多打一劑的好處是否大於得到血栓、心肌炎等風險?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介紹,免疫衰竭指的是記憶T細胞喪失功能。這代表免疫系統會因爲過多次的疫苗注射,反而造成「容忍了」病毒,不再認定病毒是「威脅」而不會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可能造成某種類似「帶原」(carrier )現象。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疫苗的研發很倉促,許多副作用,恐怕連研發疫苗的公司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現在已經全球到處都打了他們製造出來的疫苗,不知道疫苗公司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疫苗有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或許只打兩劑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還想推動第三劑、第四劑,甚至年年都打,那麼安全考慮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多名國際專家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又稱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指出,目前採用的兩劑疫苗策略對預防重症與死亡仍有很好的防護效果,因此沒有必要對一般人打第三劑。 文章作者包括FDA疫苗研究及審查辦公室主任葛魯柏(Marion Gruber)及副主任克勞瑟(Phil Krause)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多位科學家。 這篇發表於9月13日的研究強調,由於「支持接種加強針的科學證據不足」,過早讓民眾接種第3劑,恐怕增加心肌炎、格宜洋-巴略綜合症候群(Gillia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腺病毒載體有關,注射疫苗後,導致免疫反應出了差錯,使本來應該去攻擊病毒的免疫力認錯目標,轉而攻擊自身神經系統,罕見的疫苗副作用。 葛魯柏博士和克勞瑟博士領導FDA疫苗辦公室並監管疫苗數十年,發表於《刺胳針》的文章並不是以FDA的立場。據《紐約時報》報導,他們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聯邦科學家可以審查所有證據並提出建議之前就推動施打補強針,「這一衝突導致他們決定在今年秋天離任」。所以,拜登與美國首席防疫官佛奇的「第三劑」決策,是排除異己的問題作業,台灣不應冒然跟進。 在《刺胳針》這篇研究發表不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物醫學教授須納•柯魯科尚克(Sheena Cruickshank)也在學術交流網站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表示,目前沒有打第三劑的必要性。主要的論點都是打兩劑已經夠了。 醫療的最高目標就是,夠了就好(enough is enough)。過多就產生副作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提醒就是,吃維他命可以保健,但脂溶性的吃多了會中毒。疫苗接種不是多打就好,打多了有嚴重副作用,甚至致死。 台灣的防疫措施兩年來做得很好,主要來自國民公衛水準極佳。要保持戰果不難,檢証過去所做成功經驗,加強再加強就好。不要貪功去跟風,別人在打第三劑就去跟流行,中了疫苗公司的計。 媒體要守望(monitoring)這個全民健康的關口,而不是人言亦言隨著起舞,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唉!都已經搞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兩年了,怎麼可以毫無判斷力?有人煽火帶風向説「大魔王變種病毒來了」就跟著製造恐慌,還幫忙喊打「第三劑」。太沒水準了吧?而衛福部部長應該收回「第三劑」的倉促決策,從長計議。 不談專業,我們也可用邏輯推演來看看「補強針」的作用。在一個可能被病毒傳染的環境中,一個人可以發生的狀況只有兩個,就是得病或不得病。如果都沒打疫苗,得病的後果比起完成接種(J&J一劑,其他兩劑)的人可能會比較嚴重,所以不打疫苗可能不划算。完成接種後,也只有兩個狀況,得病或不得病。得病的話,大部份人的症狀不會非常嚴重且死亡率也不很高,然而因染疫得到的自然免疫力不但持久,也較完成接種但未得病的人更不易再次被感染。完成接種而未得病的人,就有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補強針(第三劑)」。打了第三劑,又是得病或不得病。得了病,症狀和後果若是比只打兩劑疫苗輕,或是自然免疫力更好,那這第三劑就有意義。但是,目前沒有足夠數據下結論。如果未得病,「補強針」的副作用會不會太強?這在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未得病,在幾個月後抗體消失或出現新變種時,又要面臨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第四劑。以後呢?是第五劑、第六劑…..直到地老天荒嗎?
    1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以下是張凱銘醫師 2021年5月14日的(經驗分享)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8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