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個月前
* *LDCT不是沒有缺點,不是人人需要做

1. **偽陽性高(俗稱假警報)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篩檢出小至0.1公分的結節,

不過,
*低劑量電腦斷層因為敏感度極高,具有高度的偽陽性;

但以美國肺癌篩檢研究的結果而言,根據美國研究,
有1/4的民眾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後,被要求進一步確診,

*最後只有1.1%的人確診為原位癌,其他則是不構成威脅的良性結節。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小結節都是良性的結節(發炎或腺瘤等等),

*通常不需要進一步處理。所以這種假警報會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甚至接受到不必要的侵襲性切片檢查或胸腔手術。總之,

*小的結節只需定期複檢追蹤,臨床上也不需過於擔心,
若追蹤期間有大小或特徵上的變化時,再接受進一步處置,

*大致上都不會太晚;至於大於0.8公分的結節,
則是多數需要積極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早期肺癌的可能性。

2. 過度診斷

但對於某些生長緩慢的肺癌,可能數年內都不會轉移或影響壽命,如果病患年紀老邁或體衰多病,接受手術切除反而可能會產生過度治療的問題,導致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或麻醉的風險與併發症。

3. 輻射曝露劑量的問題

臨床上來門診詢問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民眾,常問到的問題之一,
便是有關輻射劑量的曝露問題,擔心頻繁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反而增加自己罹癌的風險。

雖然號稱是「低劑量」,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相當於接受0.9毫西弗的輻射量,
相當於8到10張X光的輻射量。人體一年僅容許3毫西弗的輻射量,

而自然暴露就佔了1毫西弗,因此在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時,
仍須注意輻射過量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很多民眾有錯誤認知,並不是多做LDCT就可以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

*要降低肺癌風險,還是應該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譬如,抽菸者要戒菸,
遠離空氣污染的環境,如室外的空汙,室內的油煙,焚香,

*且使用空氣清淨機與口罩等個人護具,才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文章授權提供卅振興醫院內科部主任陶啟偉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最近《要不要在非吸菸者常規進行Low dose CT screen》的議題,又受到大家的重視,分享去年貼的文章如下: 關於什麼時候該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聯合訂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供民眾參考: 1、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者,證據顯示《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 2、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為肺癌篩檢,然而其效力尚未被證實。 3、有《肺癌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可考慮接受》肺癌篩檢。 4、《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5、患有嚴重疾病或無法接受根治性癌症治療的民眾,《不建議》做肺癌篩檢。 6、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宜在具有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經驗,並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的醫療機構進行。 7、建議《抽菸者應及早戒菸》,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余忠仁理事長說:「很多地方在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但是做篩檢是一回事,後續的追蹤、結節的處理、完整的評估呢?目前都缺乏,」 學會推出來的建議,歡迎大家分享!! 對於吸菸者來說,戒菸還是最重要的預防肺癌步驟 《台中榮總戒菸治療團隊,關心您》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聯合報:做一次心臟電腦斷層 輻射量是核食8萬倍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05092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二○一七年接受含輻射量的檢查如各類斷層掃描、X光攝影件數高達一千六百萬件,這些含輻射量的檢查雖能協助診斷疾病,卻有影響健康的隱憂。例如做一次心臟電腦斷層的輻射量,竟是一公斤核災區食品(如香菇、蔬菜等)近八萬倍之多。專家呼籲「非必要的檢查不要做」,以免造成疾病風險。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去醫院做的什麼事情都有意義 都可以保護你的生命 都可以降低你的風險 延長你的壽命 那你是在幻想 很多健康篩檢跟治療是沒有意義的 原因是因為大家不瞭解 即使簡單的篩檢也會有一定的風險 即使簡單的藥物 其實它有一定的比例會產生副作用 盲目的信任篩檢 絕對不可能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因為篩檢會檢查更多的癌症 以乳癌篩檢為例 台灣的乳癌篩檢 五年之內篩檢率增加了十倍 結果乳癌的死亡率繼續增加 國外也發現 像乳癌的最簡單的篩檢 都不能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即使現在有所謂的低劑量電腦斷層 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劑量其實一點都不低 這是一個誤導式的名詞 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劑量 大概等於你照一百多張胸部X光的劑量 意思就等於你三天要去醫院照一張胸部X光 你敢去嗎? 要在一整年 你當然不敢去嘛 可是我叫你自費拿八千塊來做 你就很高興 更不要講國外沒有人敢做的 像正直攝影 輻射線高到接近核子彈爆炸現場的劑量 台灣人拿來篩檢癌症 那因為台灣癌症很多 所以人就很害怕癌症 所以就想要篩檢癌症 那就用正直攝影去篩檢 正直攝影做的時候 因為他本身只是模糊的 知道哪個地方有亮點 所以他還需要搭配全身電腦斷層 這樣做下來的結果 劑量是多少? 25毫西佛 25毫西佛等於什麼? 等於每一個人每一年上限劑量 2毫西佛的12.5倍 那我這樣講你還是覺得沒概念 我們這樣講 25毫西佛這個劑量 等於你今天站在汕島市 看到距離汕島市一個捷運站之遠的台北火車站 被丟了一個廣島級的原子彈 炸開來那個核子彈的汛狀雲 升上來然後你被照了一下 這個就是25毫西佛 這樣做的結果 只是保證大家多做幾次之後 終於會得到癌症而已 不是被你發現 是被你照出來的 輻射線的致癌性沒有人敢否認吧 25毫西佛的劑量 基本上都超過大部分 在福島核災小朋友承受的劑量 所以任何治療檢查要做之前 大家都應該去查查看 它有沒有實證醫學的證據 像感冒藥 不管化痰流鼻水 或者是紫殼的紫鼻塞的 跟安慰劑比起來 跟澱粉比起來都沒有差別 所以大家對於自己的身體要珍惜 醫療不是做越多越好 檢查不是做越多就可以救你的命 檢查附帶的微陽性的問題 帶來的治療上的傷害跟風險 大家要去考慮 做了半天你可能 錢花了還傷害了身體 任何的醫療決定 都應該要想辦法 要取得這個所謂的第二意見 這樣子你才能周延的了解自己的疾病 然後看看對這個疾病 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 對你是最有利的 而不是採取一個方法 對醫院收錢收最多的 也不是採取一個方法 只是醫生熟悉這個方法 可是並不是對你最佳的策略 所以建議大家要明智的 選擇醫療檢查
    65 人回報1 則回應6 個月前
  •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不應推銷民眾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沒事不要亂用斷層掃瞄,照一次胸腔,連續一年都病歪歪的,三天兩頭的感冒不停,感冒藥吃多了,腎臟病跟著來,非必要切莫採用電腦斷層。難得有有醫德的醫生願挺身而出,說出事情的真相!願所有收到這封信的朋友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宋成龍並說,一般健檢幾乎都少不了的電腦斷層,輻射線劑量是X光攝影的數十到上百倍,對年輕女性生殖器官傷害尤其驚人。「貴的健檢就是好的健檢」實為錯誤觀念。快樂不是註定的事,而是一種選擇,要知道輻射風險高。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6日炮轟,正子攝影等健檢費用昂貴,且全身掃瞄得承受比X光高10 倍到100倍的輻射劑量,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接受這種檢查。台灣平均每年有七萬多人被診斷為癌症,四萬多人死於癌症,令人聞癌色變。不少民眾對以檢查出癌症為號召、動輒數萬元的貴族化健檢趨之若鶩,但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非必要地使用昂貴篩檢儀器,可能過度暴露在輻射及侵入性檢查的風險下,對多數民眾無益! 國內癌症專科醫院和信醫院醫師執筆出版《癌症大祕密─醫師很想說、你很想問的六十五個問題》一書。「貴族化健檢真的有必要嗎?」篇章直指國內近年浮濫使用磁振造影或正子攝影健檢的弊端。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近年各大醫學中心大力推廣高價位包套健檢,甚至列舉廿大癌症篩檢指標為號召。但目前國際醫界公認具效益的癌症篩檢項目只有大腸癌糞便潛血、腸胃癌內視鏡、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及攝護腺抗原檢驗。 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正子攝影為例,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疑點」。為了確認,病人又會「逛醫院」反覆檢查,甚至要求切片、穿刺等侵入性檢查,搞得情緒焦慮不已。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都常被刻意忽略。 黃達夫說,相關研究顯示,一千名接受正子攝影者中,只有三人真正罹癌,其他人不是偽陽性,就是全無徵兆。正子攝影應用於追蹤確定罹癌者癌細胞是否轉移,而不應作為癌症篩檢工具。 和信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宋成龍說,健檢項目應視個人特殊的家族史或生活習慣不同,在醫師專業評估下,量身推荐檢查項目。醫院不應本末倒置,以篩檢工具為中心,忽略了患者的個別差異性。宋成龍並說,一般健檢幾乎都少不了的電腦斷層,輻射線劑量是X光攝影的數十到上百倍,對年輕女性生殖器官傷害尤其驚人。 「貴的健檢就是好的健檢」實為錯誤觀念。」黃達夫強調,據衛生署統計,國人每年總醫療支出高達七千多億元,自費醫療占卅七%、近三千億元,其中不必要的健檢占相當部分,是醫療資源的浪費。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 如是言……不應推銷民眾接受電 腦斷層檢查❗ 2016-08-10 DPD 沒事不要亂用斷層掃瞄。 照一次胸腔,連續一年都病歪歪的,三天兩頭的感冒不停,感冒藥吃多了,腎臟病跟著來,非必要切莫採用電腦斷層。 難得有有醫德的醫生願挺身而出,說出事情的真相! 願所有收到這封信的朋友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一般健檢幾乎都少不了的電腦斷層,輻射線劑量是X光攝影的數十到上百倍,對年輕女性生殖器官傷害尤其驚人。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6日炮轟,🔥正子攝影等健檢費用昂貴,且全身掃瞄得承受比X光高10 倍到100倍的輻射劑量💥,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接受這種檢查。 台灣平均每年有七萬多人被診斷為癌症,四萬多人死於癌症,令人聞癌色變。 不少民眾對以檢查出癌症為號召、動輒數萬元的貴族化健檢趨之若鶩, 但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非必要地使用昂貴篩檢儀器,可能過度暴露在輻射及侵入性檢查的風險下,對多數民眾無益!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近年各大醫學中心大力推廣高價位包套健檢,甚至列舉廿大癌症篩檢指標為號召。 但目前國際醫界公認具效益的癌症篩檢項目只有 大腸癌糞便潛血、 腸胃癌內視鏡、 子宮頸抹片、 乳房攝影、 攝護腺抗原檢驗。 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正子攝影為例,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疑點」🐞。 🔥為了確認,病人又會「逛醫院」反覆檢查,甚至要求切片、穿刺等侵入性檢查,搞得情緒焦慮不已。 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都常被刻意忽略。 黃達夫說… 相關研究顯示,🐙一千名接受正子攝影者中,只有三人真正罹癌🐚,其他人不是偽陽性,就是全無徵兆。 正子攝影應用於👾追蹤確定罹癌者癌細胞是否轉移,而不應作為癌症篩檢工具🐣!! 和信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宋成龍說… 健檢項目應視個人特殊的家族史或生活習慣不同,在醫師專業評估下,量身推荐檢查項目。 醫院不應本末倒置,以篩檢工具為中心,忽略了患者的個別差異性。 健檢就是好的健檢? 實為錯誤觀念!
    7 人回報2 則回應8 年前
  •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邱霈俞 睡前習慣滑手機,滑完後放在一旁就直接睡覺?當心,這個習慣可能會致癌!有醫師指出,即使手機不開機、不使用,也有釋放出微弱的輻射的疑慮,而甲狀腺腫瘤的發生可能和接觸輻射有關,就算輻射量不高,但人體的甲狀腺組織仍有機率演變為癌症,年紀越輕,甲狀腺所受的輻射傷害就越大。 良性甲狀腺腫瘤仍有癌變風險 根據《自由時報》引述《優活健康網》報導,台南安南醫院暨亞大附屬醫院副院長溫義輝指出,甲狀腺腫瘤可分成良性和惡性,如果不進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良性的甲狀腺腫瘤大多很難被發現,於是便會隨著時間越長越大,壓迫到氣管、食道以及喉返神經,進而導致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聲音嘶啞等症狀。且良性的甲狀腺腫瘤發生癌變的機率仍有10%~15%,一旦發現,建議盡早接受治療。 預防甲狀腺腫瘤 兩件事最重要 溫義輝醫師進一步表示,除了輻射以外,甲狀腺腫瘤的發生也和碘的攝取量、血中的雌激素濃度、家族史等因素相關,醫師認為,預防甲狀腺腫瘤以遠離輻射為重,提醒民眾平時勿將手機放置於床頭邊,並且不要頻繁進行頸部X光檢查,才能避免輻射危害甲狀腺健康。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精神科名醫1個月消滅3公分腫瘤,抗癌常備菜是它! 2017-09-11 渡部芳德 Line Share LINE Join 558.5 K收藏26 精神科名醫1個月消滅3公分腫瘤,抗癌常備菜是它! 【早安健康/渡部芳德(精神科醫師)】好,一個月的期限終於過去了,首先來復習一下我這段期間做了什麼。 一、渡部式飲食 我擊退癌症的三大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渡部式飲食。 基本原則 ‧禁止食用肉類。 ‧禁止食用白砂糖。 ‧食用大量蔬菜。 我在這一個月內,嚴格遵守以上的準則,另外我還禁止自己喝酒。 本來我就不擅長喝酒,純粹是出於應酬交際才跟著喝的,所以在這段期間內,我盡可能推掉邀約,自己在家裡吃飯,斷絕所有喝酒的機會。 遇到推不掉的飯局,我也會找個理由喝軟性飲料,或是選擇一些有提供自然飲食或長壽飲食的店舖,點菜我也特別小心謹慎。 飲食療法講究長期抗戰,老實說才持續一個月左右,身體感覺不到太大的變化,體重也才減少兩、三公斤而已。 過去,我嗜吃牛排或烤肉,飲食生活以肉類為主;現在要改成以蔬菜為主,內心不免有些難受。好在時間一久我也習慣吃蔬菜了,我開始從健康的飲食中獲得滿足和充實感。 二、攻擊式健走 渡部式飲食以外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攻擊式健走」。我 每天步行一萬步,在過程中想像自己踩爛癌細胞。 基本上我白天走三千步,晚上健走七千步。萬一晚上有研習或會議無法健走,我會在早上六點抽出一小時補足;或是提早一、兩站下車,用走的走回家中或診所;不然稍微繞點遠路也行,反正我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達成每天一萬步的目標。 至於 踩爛癌細胞的想像訓練法,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我的想像也越來越清晰了。每走一步就殺死一個癌細胞的景象,最大的好處是想像起來並不困難,而且簡單易懂。 這種強悍又具攻擊性的方法,會產生一種可以輕鬆擊敗癌症的信心,帶動我們整體積極正面的情緒,壓過擔心癌症惡化的焦慮。 三、提升免疫力 我用了下面的方法,提升腸道的免疫力: ‧服用乳酸菌補充劑。 ‧每週前往針灸按摩院一次。 ‧在家中自行艾灸。 自從我接受健康檢查,得知自己可能罹患癌症的那一天起,我就開始實踐上述的抗癌方法了。每一種方法我都不敢保證對每一個人都有效,那純粹是我閱讀癌症的相關資料後,自行選用有效的內容加以改良的原創方法。說穿了,我自己正是第一號實驗品。我把自己當成實驗品,努力施行抗癌方法,並在一個月後再次接受檢查。 三公分的癌症消失了! 終於到了接受正子電腦斷層掃瞄的日子,我這一個月來實踐的抗癌方法到底正不正確,很快就會見真章了。如果癌症沒有消失,我就得考慮接受手術和藥物治療了。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我的心情卻出乎意料的冷靜。 當天檢查完院方就放我回家了,結果要一週後才會揭曉。我回到自己的診所,像平常一樣替病人看診。 一個禮拜後,我再次前往醫院聆聽報告結果。 我一進入診療室坐在醫師面前,醫師拿出一個月前的圖像和這次的掃瞄圖像。好歹我也是個醫師,我一看就知道肺部的陰影消失了! 陰影消失得乾乾淨淨,簡直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醫師比較兩張圖像,告訴我本來癌症的所在位置,我卻完全看不出哪裡有癌症,陰影就是消失得這麼乾淨。就算不是醫師,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陰影消失了。 真正驚訝的是我的主治醫師,他完全無法相信直徑三公分的肺癌才一個月就消失了。他甚至懷疑自己拿到別人的圖像,還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不過,綜觀脂肪的厚度和其他的要素,顯然那兩張圖像出自同一個人;確實是我的掃瞄結果無誤。 癌症消失了,當然也就不必住院動手術或接受藥物治療。醫師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約定每半年要做一次健康檢查,那一天我就離開醫院了。 豆皮拌三色蔬菜──富含異黃酮,有效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大豆製品有極佳的抗氧化和抗癌作用。此外,大豆異黃酮也有降低罹患乳癌風險的效果。 材料(4 人份) 小松菜…1 把 紅蘿蔔…中型的 2∕3 根 豆芽菜…1∕2 袋 豆皮…1 片 高湯…400ml 淡味醬油…1 大匙 A 酒…2 小匙 鹽…1 小撮 作法 1 小松菜切成 5 公分長;紅蘿蔔切成 4 公分的長方形;豆芽菜稍微汆燙,去除土味;豆皮泡水去油,再切成細片。 2 將 A 醬料倒入鍋中加熱,先放入蘿蔔煮至微熟,再放入小松菜、豆芽菜、豆皮,將所有材料煮熟即完成。 味噌蔬菜鯖魚鬆──鯖魚含有能殺死癌細胞的 DHA 和 EPA 鯖魚含有能殺死癌細胞的 DHA 和 EPA,搭配抗癌功效奇佳的黃綠色蔬菜,無疑是最強的抗癌常備菜。 材料(4 人份) 鯖魚(去骨)…2 塊 紅蘿蔔…中型的 1∕4 根(25g) 牛蒡…小型的 1∕6 根(15g) 四季豆…4 條(15g) 生薑絲…1 片的分量(10g) 酒…2 大匙 味噌…1 小匙 醬油…2 小匙 炒過的白芝麻…1∕2 小匙 作法 1 用湯匙刮下鯖魚肉,這道菜不用魚皮。 2 紅蘿蔔和牛蒡切絲;四季豆切成小口狀。 3 將步驟 1 的食材、生薑、酒倒入平底鍋中,以筷子炒至酒水蒸發。接著放入紅蘿蔔和牛蒡,炒至鯖魚肉變成魚鬆狀。 4 醬油和味噌倒入步驟 3 的食材中調味,再加入四季豆和芝麻熱炒 1 分鐘,拌炒均勻即完成。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轉貼:郭漢聰牙醫師 我是牙醫師,但是我拒絕幫患者塗氟。 十幾年前有一種口服的氟錠,利潤很好。我直覺上認為不妥,於是我拒絕開這種藥給小朋友患者,我一直都懷疑氟可能是一種毒素。 . 後來,不知怎麼了,我開放給嚴重蛀牙的小朋友局部塗氟,但是近年來,我越來越覺得不妥,於是連塗氟我都全面拒絕了。 . 氟是一種神經毒素!能避免就要避免!自來水一定要過濾! . 除了不賺塗氟的錢之外,我還不賺【初診全口照X光】的錢。須知輻射線會致癌,除非絕對必要,不應該照射X光。大多數牙科的檢查,用洗牙機或探針就能找出病灶,不需要照射X光,尤其是小孩,最怕X光傷到脆弱的甲狀腺。 . 另一種錢我也不賺,那就是嘉義市政府補助低收入戶全口活動假牙免費安裝。為什麼?第一,我發現很多並非低收入戶,是偽造的。第二,很多已經有假牙了,純粹是為了貪小便宜來做第二副。這種浪費公帑的事我不幹,所以我就不再跟市政府續約了。 . 最後再提一個我不賺的錢,那就是牙齒漂白。漂白會傷害牙齒,而且一段時間後會再氧化回來,必須定期不斷漂白。而不斷漂白的後果,牙齒就會脆化,牙髓神經也會受傷壞死。道理跟衣服漂白一樣,經過多次漂白後,衣服會脆化。 補充: 最近又舊調重彈,小學又開始流行“溝隙填補”。溝隙填補就是去填補牙齒的發育溝。這些溝的寬度很小,比牙刷的刷毛還小,牙刷根本無法清除裡面的汙垢、細菌。這就是溝隙填補的理論根據。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後遺症。因為只要你施予人工填補材料,就一定要面臨材料老舊的問題(有效日期),也就是說,經過幾年,材料就會產生滲漏,造成2度蛀牙。那時候你必須再開挖,挖掉舊的補上新的。但是在開挖的過程中,你必須先磨掉一些感染與汙染的部分,才能補上新的材料。於是一次又一次,開挖、填補、開挖、填補,蛀洞越來越大(俗話說:越補越大洞),最後必然傷害到牙髓神經,造成牙髓炎,接著做根管治療,套假牙。哇!賺翻了! . 為什麼我要反對溝隙填補?除了越補越大洞的問題外,我們在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窩洞雖然有黑點,但是一輩子都不會再擴大,這種輕微蛀牙最後都像死火山一樣不再活動。如果你不去動它,它一輩子就是那幾個黑點或黑線,永遠不必面臨材料更換或2度蛀牙的問題。 . 我的結論是:可能繼續進行的蛀牙才需要填補,不能看到黑點就填補(看到黑影就開槍)。而且填補就要正規的填補,不要巧立名目,搞一些預防性的溝隙填補。你要給牙齒機會去免疫、去再鈣化、去變成死火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62039910497091&id=100000732683536&sfnsn=mo&mibextid=hubsqH 2023年2月---兒童塗氟濃度由8500ppm調整為22600ppm。 氟毒是會累積的!我驚呆了!😱😱😱 想給小孩「塗氟」或使用「漱口水」的家長可以研究一下,這2項目從幼兒園就開始實施,從2023年2月開始,兒童塗氟濃度由 至少8500ppm調整為 至少22600ppm,調整了2.6倍多(沒有看到上限的規定),氟是一種毒素,無論怎麼說服大家少量也是毒,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更提到氟素是會累積在骨骼的! 衛福部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OH/cp-6543-71336-124.html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網址: https://nehrc.nhri.edu.tw/2021/04/20/%e6%b0%9f%e3%80%81%e6%b0%9f%e5%8c%96%e6%b0%ab%e8%88%87%e6%b0%9f%e5%8c%96%e7%89%a9/ 健康1+1:牙膏裡的氟有害? https://www.youtube.com/live/HvWJ7fIHASQ?si=ShRZoDwiIYkg5qkH 水中氟專題: https://youtu.be/zf6UIrXGujc?si=mTxkFBp9w9baGwPU 郭漢聰牙醫師的分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62039910497091&id=100000732683536&mibextid=Nif5oz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 https://reurl.cc/MyZVz4 ▪️氟是一種自然生成的氣體,它會與金屬結合形成氟化物。 ▪️氫氟酸則被用來蝕刻玻璃,而其他氟化物則被用來製造鋼鐵、陶瓷、染料、塑膠及殺蟲劑。 ▪️氟化物常被加入飲水及各種口腔產品中,包括牙膏以避免齲齒。 ▪️氟化物會從火山及工廠被釋放出來,並隨著風及雨水進入附近的水源、土壤或食物來源。 ▪️氟化物會累積在動物骨骼及外殼內。 ▪️會經由以下方式暴露到:藉由接觸含有這些化學物質的空氣、食物、飲水及土壤。居住在自然生成氟化物的社區。在使用氟化物物質的工廠工作。 ▪️高劑量的氟化物會傷害健康。 ▪️若成人暴露高劑量的氟化物會增加骨密度,然而若暴露的劑量夠高,這些骨頭會變得更脆更易裂。 ▪️暴露到極高劑量氟化物的動物會使得生育率降低及精子與睪丸的損傷。 ▪️未發現氟化物與癌症風險的關聯性。 ▪️IARC認定氟化物並非人類致癌物質。 ▪️8歲前吃入或喝下過多的氟化物會造成牙齒外觀的變化,這樣的症狀稱為氟牙症,在高濃度的氟化物下,牙齒會變得脆弱且有時會斷裂。 ▪️當孩童吞下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凝膠、漱口水…等口腔產品就有可能暴露於高劑量的氟化物。 ▪️可測量尿液中氟化物的含量,但檢測必須在暴露後快速進行,因為未儲存在骨骼中的氟化物幾天內就會離開身體,為了測量長期的氟化物暴露也會蒐集骨骼樣本。 ▪️U.S. EPA規定飲用水中含有的氟化物允許量最多不超過4 mg/L。公共健康服務部建議在飲用水內添加0.7~1.2 mg/L的氟化物。 本文重點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CAS # 7681-49-4, 7664-39-3, 7782-41-4】,氟化物是一種會自然生成的化合物。低劑量的氟化物可以幫助避免齲齒;但高劑量卻會造成牙齒或骨骼的傷害。氟及氟化氫為自然生成的氣體,且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道。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 Posted on 2021 年 4 月 20 日 by 網站管理員 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氟是一種自然生成的氣體,它會與金屬結合形成氟化物。 氫氟酸則被用來蝕刻玻璃,而其他氟化物則被用來製造鋼鐵、陶瓷、染料、塑膠及殺蟲劑。 氟化物常被加入飲水及各種口腔產品中,包括牙膏以避免齲齒。 氟化物會從火山及工廠被釋放出來,並隨著風及雨水進入附近的水源、土壤或食物來源。 氟化物會累積在動物骨骼及外殼內。 會經由以下方式暴露到:藉由接觸含有這些化學物質的空氣、食物、飲水及土壤。居住在自然生成氟化物的社區。在使用氟化物物質的工廠工作。 高劑量的氟化物會傷害健康。 若成人暴露高劑量的氟化物會增加骨密度,然而若暴露的劑量夠高,這些骨頭會變得更脆更易裂。 暴露到極高劑量氟化物的動物會使得生育率降低及精子與睪丸的損傷。 未發現氟化物與癌症風險的關聯性。 IARC認定氟化物並非人類致癌物質。 8歲前吃入或喝下過多的氟化物會造成牙齒外觀的變化,這樣的症狀稱為氟牙症,在高濃度的氟化物下,牙齒會變得脆弱且有時會斷裂。 當孩童吞下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凝膠、漱口水…等口腔產品就有可能暴露於高劑量的氟化物。 可測量尿液中氟化物的含量,但檢測必須在暴露後快速進行,因為未儲存在骨骼中的氟化物幾天內就會離開身體,為了測量長期的氟化物暴露也會蒐集骨骼樣本。 U.S. EPA規定飲用水中含有的氟化物允許量最多不超過4 mg/L。公共健康服務部建議在飲用水內添加0.7~1.2 mg/L的氟化物。 本文重點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CAS # 7681-49-4, 7664-39-3, 7782-41-4】,氟化物是一種會自然生成的化合物。低劑量的氟化物可以幫助避免齲齒;但高劑量卻會造成牙齒或骨骼的傷害。氟及氟化氫為自然生成的氣體,且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道。 一、什麼是氟、氟化氫與氟化物(fluorine, hydrogen fluoride, and fluorides)? 氟、氟化氫與氟化物他們具有化學的相關性。氟是一種自然生成且帶有刺鼻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它會與金屬結合形成氟化物,例如:氟化鈉與氟化鈣的白色固體,氟化鈉易溶於水中而氟化鈣則反之。氟也會與氫氣結合形成一種無色的氣體─氟化氫,溶於水後則形成氫氟酸。 氟化物及氟化氫被用來製造特定的化學物質,氫氟酸則被用來蝕刻玻璃,而其他氟化物則被用來製造鋼鐵、化學物質、陶瓷、潤滑劑、染料、塑膠及殺蟲劑。 氟化物常被加入飲水及各種口腔產品中,包括牙膏及漱口水以避免齲齒。 二、氟、氟化氫與氟化物進入環境中如何變化? 氟在自然環境中無法被分解,它只能轉變它的形式,氟會與土壤中的礦物質形成鹽類結晶。 氟化氫氣體會被雨水吸收,並進入雲層和霧中,形成氫氟酸降至地面。 氟化物會從火山及工廠被釋放出來,並隨著風及雨水進入附近的水源、土壤或食物來源。 在水中的氟化物會與沉積岩或土壤顆粒形成強力的連結。 氟化物會在植物與動物體內累積。在動物體內氟化物主要並不是累積在軟組織,而是累積在骨骼及外殼內。 三、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暴露於氟、氟化氫與氟化物? 一般大眾會藉由接觸含有這些化學物質的空氣、食物、飲水及土壤而受到暴露。 居住在水源中含氟或自然生成氟化物的社區,可能會暴露於較高的劑量。 人們在使用氟化物物質的工廠工作或居住在附近,可能會暴露於高劑量。 四、氟、氟化氫與氟化物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少量的氟化物可以幫助避免齲齒,但高劑量卻會傷害健康。若成人暴露高劑量的氟化物會增加骨密度,然而若暴露的劑量夠高,這些骨頭會變得更脆更易裂,提高骨折的風險。暴露到極高劑量氟化物的動物會使得生育率降低及精子與睪丸的損傷。 氟及氟化氫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道。暴露到高劑量氟化氫也可能對心臟有危害,其通常在發生工安意外時。 五、氟、氟化氫與氟化物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對於居住在水源中含氟化物及飲水中天然氟化物較高地區居民的研究與另外兩項動物研究並未發現氟化物與癌症風險的關聯性。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認定氟化物並非人類致癌物質。 六、氟、氟化氫與氟化物對孩童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在適當的使用下,氟化物是安全且有效避免及控制齲齒的方法。但在牙齒形成的期間(8歲前)吃入或喝下過多的氟化物會造成牙齒外觀的變化,這樣的症狀稱為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在高濃度的氟化物下,牙齒會變得脆弱且有時會斷裂。 目前沒有發表關於低氟化物是否會造成人類的生育缺陷,且在動物研究中也未發現生育缺陷。 七、在家中如何減少暴露於氟、氟化氫與氟化物的風險? 在家中,當孩童吞下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凝膠、漱口水…等口腔產品就有可能暴露於高劑量的氟化物,父母應監督孩童刷牙或者是協助在牙刷上使用最多豌豆大小的牙膏及教導孩子們不要吞下這些口腔清潔產品。居住在水源中含有高劑量天然氟化物地區的人,應使用替代的水源做為飲水,例如:瓶裝水。 八、目前有任何的醫療檢驗讓我知道我已經暴露於氟、氟化氫與氟化物嗎? 有檢測可測量尿液中氟化物的含量,這些檢測可確認你是否暴露到高於一般量的氟化物,但尿液檢測必須在暴露後快速進行,因為未儲存在骨骼中的氟化物幾天內就會離開身體;這樣的檢測並沒有辦法在醫生診所裡進行,不過可以在大多數的檢測化學物暴露的實驗室中施行,但尿液氟化物的檢測沒有辦法預測毒物影響的嚴重程度。在特殊案例中,為了測量長期的氟化物暴露也會蒐集骨骼樣本。 九、國內外法規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規定飲用水中含有的氟化物允許量最多不超過4 mg/L。為了避免蛀牙,公共健康服務部(PHS)從1962年開始,建議在飲用水內添加0.7~1.2 mg/L的氟化物。 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設定每八小時或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工作場所空氣中氟的標準為不超過0.2 mg/ m3,氟化氫不超過2 mg/ m3,而氟化物則是2.5 mg/ m3。 台灣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規定,氟在工作場所中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1 ppm,1.6 mg/m3,氟化氫平均容許濃度為3 ppm,2.6 mg/m3,氟化物平均容許濃度為2.5 mg/m3。 原文出處:ATSDR(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原文連結:https://wwwn.cdc.gov/TSP/ToxFAQs/ToxFAQsDetails.aspx?faqid=211&toxid=38 翻譯連結:https://nehrc.nhri.edu.tw/wp-content/uploads/2023/06/FLUORINE_HYDROGEN_FLUORIDE_and_FLUORIDES.pdf 翻譯者:林俊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稿:黃詠愷老師 審稿: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江宏哲主任、黃柏菁助研究員、姚凡壹研究助理、徐如欣研究助理 重點摘錄:張惠華教授 氟騙局一書 克里斯托弗布萊森專訪 BBC前記者克里斯托弗·布萊森,在調查了大量美國官方和軍方在1997年後解密的文件後,2004年底出版了《氟化物騙局》一書。 在書中他詳盡描述了氟作為一種毒素,是如何在美國官方和軍方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水和牙膏中的。 菲利斯繆倫尼克斯發現非常小劑量的氟化物造成實驗室動物…… 菲利斯繆倫尼克斯: 我們所看到的圖樣通常和我們 在其它神經有毒試劑所看到的一樣,那是眾所周知會造成💥過動症或記💥憶力問題或💥智商問題。 她的研究被接受出版的數天後 繆倫尼克斯博士被福塞斯牙科中心解雇了,自那時起她沒有得到任何補助來持續她的研究,她從一個在哈佛附屬研究機構,被業界資助的重要毒物學家,變成一個像是在曠野裡的聲音,自從她反對氟化物被公開 她就沒有收到任何補助或得到作為一個科學家的學術地位。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卻說飲水加氟是二十世紀 在公共衛生上十個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cWNoz23cMdpfsEFrnAotSeDsm997fQWT1BdzXDZUqfZUENgcpet7ZfREcYnr7F2Tl&id=100075737798503&sfnsn=mo&mibextid=RUbZ1f 牙膏裡面的氟有害?氟化物質致癌,損害神 經;松果體也被醫學界稱:第三隻眼,有什麼 奧秘。|(2023.04.14) 健康1+1·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live/HvWJ7fIHASQ?si=LrDhiT-QvZogcXSa 我們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東西中,氟化物被加入牙膏和漱口水中。在一些國家,氟化物甚至被添加到飲用水 中。 但是,為什麼牙膏說不要吞嚥呢?這個獨特的元素會不 會有點有害?為什麼氟化物這個被科學界和醫學界廣泛接受 的東西會成為一個有點爭議的話題?這與我們的松果體和睡 眠週期有什麼關係? 轉貼:曼哈頓計劃解密:氟騙局 https://youtu.be/zf6UIrXGujc?si=pj-mNPBtdOyW744l 長久以來,電視廣告的宣傳、科學研究的報告都在告訴大眾"含氟牙膏能預防蛀牙"。這一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從沒有人去懷疑過"主流媒體"和"專家"的可靠性。因此,人們"放心"地使用含氟牙膏護齒,牙醫也"盡職"地給牙病患者的牙齒塗氟防蛀。 這一切如此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卻不料,隨著曼哈頓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計劃")機密文件的解密,這個謊言終於被揭穿。 BBC(英國廣播公司)前記者克裡斯托弗·布萊森,在調查了大量美國官方和軍方在1997年後解密的文件後,2004年底出版了《氟騙局》一書。在書中他詳盡描述了氟作為一種毒素,是如何在美國官方和軍方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水和牙膏中的。 "氟化物經常被當作老鼠藥用,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加到人們喝的水裡。"—克裡斯托弗·布萊森 氟的危害歷史 1764年,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發現並製成了可以用來蝕刻玻璃的"螢石酸"。1771年,瑞典化學家捨勒對螢石酸做了系統的研究,但當時很多人並沒把它當作一種新酸,而是實驗中所用酸的副產品。當鹽酸被人們發現是氫和氯的化合物後,人們才意識到螢石酸是氫和另一種新元素組成的。但在分離氟單質的道路上,許多先行者中毒倒下了。 製成了無水螢石酸的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和泰納爾的身體深受其害,瑞典的化學大師貝采利烏斯對此也是一籌莫展。直到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老師弗雷密的電解方法終於制取並收集了極為不穩定、難以控制的氟氣,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氟氣是一種黃色氣體,它是電負性最高的元素,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幾乎可以和世界上所有有機和無機物質發生反應,連金和鉑都不例外。所以,氟的毒性很大,腐蝕性極強,它的強氧化能力和熱效應以及反應生產的氫氟酸(HF,螢石酸)會極大地破壞人體組織和器官。 上世紀40年代,是美國工業戰後實現大躍進的時期,煉鋼廠、煉鋁廠、煉油廠都把氟當作重要的工業原料,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含氟廢料和廢氣,導致很多工廠中的工人和廠區周圍的居民,因為受到污染而向工廠提出訴訟。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1946年的一份報告上說:氟和皮膚中的水分反應可以產生氫氟酸,而氫氟酸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可以導致深度燒傷,難以治癒。而且在管道、閥門和其他設備上沉積的氟化物也極為危險,所以一定要盡可能不要呼吸、吞服或接觸。 1946年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正準備接受已經完成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所有資源,他們怎麼會那麼關心氟?事實上,從二戰開始,氟就被大量用於各種特殊軍事目的。 1940年,德國法本工業聯合公司建立了多個氟電解設備,開始大規模生產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德軍最高統率部秘密生產新式炸藥三氟化氯。而在美國,氟被用來生產六氟化鈾,六氟化鈾被加熱後,可以被用於鈾235和鈾238的分離提純。可以說沒有氟,就沒有丟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至今,氟的一個主要用途,還是用於核能工業中的鈾分離。 為了製造原子彈,美國製造了大量的氟。作為毒性最強的化學品,氟迅速成為危害工人和工廠周圍地區百姓的一個重要威脅。紐澤西州南部深水鎮的一些農民把當地杜邦公司的一家化工廠告上了法庭,因為這家為美國政府製造氟的工廠釋放的煙霧毀掉了他們的果園、農田和牲畜。 此事給生產氟的工廠敲響了警鐘,為了不被問責,許多工廠開始琢磨如何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美國鋁業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弗朗西斯·費裡給梅隆工業研究院的傑拉德·考克斯寫了封信,建議考克斯給氟說好話,提倡氟對牙齒的保護作用,並讓他推薦在飲用水中添加有美國鋁業公司出產的氟化鋁。於是考克斯在1939年提議,在公共飲用水中加入氟,以保護公眾的牙齒。 "公共關係學之父"愛德華·伯奈斯為美國煙草公司工作,曾在1916年成功完成號召婦女吸煙的項目。愛德華·伯奈斯曾說,"只要能讓醫生站到我們這邊,我們就能讓公眾接受任何觀念,因為醫生在公眾眼裡是最權威的,不管他實際上知道還是不知道。"這個擅長公關的學者,也給美國公共衛生部和紐約衛生局建議,利用牙齒健康和氟之間的關係來推廣氟的安全性。 作為羅切斯特大學毒物學系的系主任,曼哈頓計劃的首席毒物學專家哈羅德·霍奇對氟的毒性做了專門的研究,而他的研究報告早就足以把美國政府因為氟污染而告上法庭。但他所做的恰恰相反,為了維護氟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霍奇開始頻頻在電視上出現,向公眾說明氟濃度在1ppm以下是安全的。 在霍奇寫給曼哈頓計劃放射安全顧問斯坦福德·沃倫上校的信裡,他提醒美國政府應該開展"氟保護牙齒"的宣傳,來抵消氟污染所造成的恐慌。 在傑拉德·考克斯的提議下,在哈羅德·霍奇的保證下,在愛德華·伯奈斯的遊說下,氟被廣泛宣傳為一種在低濃度下對兒童十分安全的化學物質,而且它還對牙齒有好處。這種宣傳攻勢消除了許多醫生和專家的防備,讓他們認為氟既然對兒童都無害,對工人就更無害,從而不願在法庭上給工人佐證。這個辦法幫助美國的大企業免除了許多官司。 狄恩牙醫也發表了他的一篇關於氟的論文,說氟是使若干社區居民蛀牙減少的原因,把氟加入自來水和塗氟劑、吞氟錠變成了主流醫療蛀牙的方法。狄恩牙醫最後入主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的牙科部門,該部門在過去60年來,鼓勵氟在預防蛀牙使用上簡直不遺餘力。與此同時,美國公眾開始從各位科學家嘴裡聽到這樣一個消息—"氟可以保護牙齒"。 即便是在哈羅德·霍奇的晚年,他還希望他的徒弟—菲洛絲‧木蘭妮克斯博士的研究能給氟提供更多正面的支持。起初菲洛絲對氟並不感興趣,因為除了從電視廣告上知道它對牙齒有好處外,她不覺得氟有什麼需要研究的。可是,菲洛絲最終的研究,毀了她和這個實驗室的前程—因為她發現的結果與希望恰恰相反。 菲洛絲發現,氟可以跨越實驗鼠的血腦屏障,影響到實驗鼠的大腦,進而影響到它們的行為。實驗結果顯示,氟對大腦和中樞神經都有損害。當時她的老闆對她說:"你和50年來牙醫和其他人發表的研究—即"氟是有效而安全的"對抗,你肯定是錯的。如果你發表這篇論文,國家牙科研究所將不可能再給我們任何資助。" 當1990年的10月,菲洛絲到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報告她用老鼠及最新的電腦分析技術測得的,無可置疑的氟中樞神經毒性時,當場受到非常多的科學家的質疑與攻擊。 事實上,當菲洛絲的論文發表在《神經毒物學和畸形學》上之後,弗西絲牙科研究中心便真的再沒和她續約,她最後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   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開始在飲水中加氟,到了6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陸續開始在自來水裡加氟。 中國於1965年開始在廣州飲水中加氟,由於後來氟斑牙的大量出現,在1983年取消了。但加氟在美國一直長盛不衰,現在整個美國有66%的飲用水是加氟的。難以置信的是,飲用水加氟竟然被認為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10個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布萊森記者說,與其說飲水加氟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要成就,不如說它是公共關係策劃領域的一次經典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出的氟化物還有哪些呢?大家還記得「特氟龍」、「氟利昂」冷媒這兩樣東西嗎?早在特氟龍發明之際,質疑此材質在攝氏200度左右會分解成有毒物質的論說就已經出現,可是真相被掩蓋,到最近才被曝光。使用於電冰箱、汽車的有螢光綠的冷媒,也就是破壞地球臭氧層的罪魁禍首「氟利昂」,終於在幾年前也被禁掉了,只在黑市上還存在。這些氟化物,可讓那些像杜邦公司一樣的化學製造商飽賺多年。 一些積極從事環境保護的科學家,在最近幾年才理解為什麼這些氟化物未在他們的名單上出現─原來這些化工生產廠商隱藏了真相和氟對員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實情。 氟的最終危害目標 松果體一直對直覺力和超感力有著關鍵的影響。但多數人並不知道什麼是松果體,而且他們的松果體也是休眠並萎縮的狀態。 人體的松果體(Pineal Gland)位於人腦的中心部位,僅有米粒大小,形狀就像一顆松果。科學家透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眼,而在大腦中目前已經退化的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隻眼所在之處。 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是有感光組織架構基礎的,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科學家發現,沒有眼睛的墨西哥盲魚
    3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