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4 人回報3 年前
每天做『一高,一低,一單腳』這3個動作,每個動作維持10秒,重覆3遍。

https://youtu.be/ycPOHz9cRA0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 超過51%的老年人跌倒與爬樓梯相關。 爬樓梯每年導致2萬美國人死亡。 專家提醒:過了65歲後,這10個動作儘量不要做! “1、爬樓梯” “2、快速轉頭” “3、彎腰夠腳面” “4、站著穿褲子” “5、仰臥起坐” “6、軀幹扭轉” “7、倒著走路” “8、彎腰取重物” “9、猛起床” “10、排便太用力” 轉給爸媽:一個日常動作每年致2萬美國人死亡! 65歲後,這10個動作儘量別做 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365454230
    3 人回報3 則回應7 年前
  • 美國的一項研究報告: 超過51%的老年人(跌倒與爬樓梯相關)-------爬樓梯每年導致------2萬人死亡。 專家提醒:過了65歲後,這11個動作儘量不要做! 以免危險: 1、“爬樓梯” 2、“快速轉頭” 3、“彎腰搆腳面” 4、“站著穿褲子” 5、“仰臥起坐” 6、“軀幹扭轉” 7、“倒著走路” 8、“彎腰取重物” 9、“猛起床” 10、“排便太用力” 11、熱天從外回來絕對不可以接觸比體溫更低的水要接觸也要等30分鐘以後。 請轉給親友們:一個日常動作,每年導致2萬美國人死亡! 65歲後,這10個動作儘量別做 。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https://youtu.be/zHZmAejsGpY 一個動作讓膝蓋年輕10歲,每天只花10分鐘,連關節退化的叔公也「健步如飛」了! 每天2~3分鐘,每天做下面這個運動,就是給膝關節注入潤滑液!膝蓋問題就能一次解決! 每天10分鐘練習【靜蹲】,讓膝蓋年輕十歲! 靜蹲是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極其適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鍛煉方法,主要是鍛煉股四頭肌肌肉力量,同時又不傷膝蓋。 不但可以治病,也是平時運動不多的人提高肌肉力量和能力非常好的鍛煉方法。 具體練習方法是: 背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逐漸向前伸,和身體重心之間形成一定距離。 此時身體已經呈現出下蹲的姿勢,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小於90度。 一般每次蹲到無法堅持為一次結束,休息1~2分鐘,然後重複進行。每天3~6次為宜。 需要注意的是,蹲的時候,最好在不引起明顯疼痛的角度進行,否則會加重損傷。 臨睡覺之前做,最有效! 每天3~5分鐘,休息三十秒,做十分鐘。 慢慢時長可以增加。 1.你注意到,堅持一分鐘的時候開始變酸; 2.堅持兩分鐘的時候膝關節酸得忍受不住; 3.堅持到3~5分鐘的時候,就開始發抖,但是膝關節開始變熱了。 變酸→變脹→變熱,這個過程就是給你的膝關節開始注入了膝關節液的全過程。 這膝關節液體就是緩解關節疼痛的潤滑液。 每天這樣做的時候,就是給關節注入關節液體。 上樓疼、下樓疼、上下樓沒勁髕骨老化、膝關節炎症、髕骨軟化,積水、長骨刺、咔咔作響這種現象都會迅速好起來!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招六式防治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屬於一種退行性病變,很多人覺得是絕症,但其實這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經過55年的臨床研究和理論工作,研發出一套“手指操”。 手是人類神經感覺最為敏感的部位,神經纖維也最集中。 動動手,後腦迴圈會發生改變,手的動作形成大腦新的興奮點,有利於理解、記憶和思考。 記憶力、思考問題都解決了,大腦不斷形成新的興奮點,就不會退化。 擔心老年癡呆問題的朋友,每天可在下述方法中選擇2~3式交替操作。 這套操能夠有效的通過小指頭刺激,不斷形成腦部新興奮點,確保預防癡呆問題。 “手指操”6個動作防癡呆 1.將小指向內折彎,再向後撥,做屈伸運動10次。 2.用拇指及食指抓住另一隻手的小指基部正中,揉捏10次。 3.將小指按壓在桌面上,用手反復刺激之。約1分鐘。 4.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然後突然猛力拉開。反覆10次 5.刺激手心,每次捏掐20次。 6.經常揉擦中指尖端,每次3分鐘。 早起、晚睡前各做上述左右手完整的一次。 會覺得手部發熱,睡眠好,晚上腦子修復更好。平常可以選做其中的動作,不會有副作用。 ※功能 有些老年人起床後會感覺手指發脹,也可以做一下,有助於改善症狀。 如果每天都能堅持多次(早晚一次、平時也適當運動)進行完整的刺激,就能從而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改善內臟的功能。 平常多練練,動作雖然簡單,能有效避免老年癡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日本節目邀請兩位藝人實踐深呼吸減肥法,結果三個月各瘦30幾公斤,令不少人趨之若鶩。但光深呼吸就能瘦,有可能嗎? 還在哀怨自己連呼吸都會胖嗎?現在日本教練美木良介告訴我們,深呼吸就能瘦。 日本節目《中居大師說》邀請兩位體重100公斤左右的藝人實行這套深呼吸減肥法,在三餐正常吃的情況下,兩個人分別瘦了33公斤以上,過程中主持人、攝影師也忍不住加入挑戰,成效驚人。 身心放鬆、維持體態, 深呼吸好處多 除了減重,美木良介甚至提出這套深呼吸減肥法有減重、提胸、瘦腰、翹臀、消蝴蝶袖、緩解肩膀僵硬、改善腰痛、消除便秘的功效,真有這麼神嗎? 美木良介推薦的兩組深呼吸動作,基本概念都是將腹部、臀部收緊,用力吸氣3秒、吐氣7秒,吐氣時將腹部愈收愈緊,一次各1分鐘,一天做5組。他提到,光基本的深呼吸動作就有減重效果,若有餘裕,則可以進一步在這樣的基礎上增加健走。 這運動的確有不少好處,也適合所有年齡層。 首先,深呼吸能夠讓身心放鬆。 全民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暨好心肝門診中心家庭醫學部主任粘曉菁指出,深呼吸能夠抑制過度亢奮的交感神經,暫時遠離高壓、緊張的狀態,讓心靈沉靜、身體平衡,自然而然產生好的荷爾蒙。久了就像每天習慣慢跑的馬拉松選手,一天不運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身體已經習慣好的荷爾蒙,例如產生愉悅感的腦內啡(endorphin)。 其次,深呼吸動作有助維持良好體態。 力格運動健護中心教練甘思元笑言,大部份的人都希望胸部變大、腹部縮小,其實深呼吸動作就是將胸腔打開,縮緊長期放鬆的腹腔,光做這個動作就能幫你把胸部挺起來、腹部縮進去,讓體態有所改變。 且深呼吸動作其實就是啟動核心肌群的運動。甘思元提到,當你常常做深呼吸運動,自然就能鍛鍊到核心肌群最重要的三個肌肉:臀部夾緊時會收縮到的骨盆底肌、縮小腹時會用到的腹橫肌、當腹橫肌一啟動就會帶動緊牽脊椎的多裂肌,當這些肌肉變有力,身體自然挺。 第三,提胸、瘦腰、翹臀、緩解肩膀僵硬、改善腰痛、消除便秘的確有可能。 吸氣時將肩胛骨往後收、胸腔打開的動作就是在練習提胸;常常縮緊小腹,鍛鍊靠近腹腔的腹橫肌則是最能有效瘦腰的動作。甘思元直言,有些人為了瘦腰拚命做仰臥起坐,但這練到的其實大多是腹部外層的腹直肌,而非縮緊腹腔的腹橫肌,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在健身房會看到身體很結實但腰圍卻粗粗的人;把屁股、肛門夾緊則會練到骨盆底肌,以及周圍的臀中肌、臀大肌,讓屁股變翹。 至於能夠緩解肩膀僵硬、改善腰痛,則是因為現代人大部份的時間不是坐在電腦前工作,就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所以當你開始站起來深呼吸,把繃緊的肩膀放下,鍛鍊更多支持腰背的深層肌肉,自然能夠達到舒緩效果。 有消除便秘的效果則是因為腹腔長期內收。當腸胃空間不斷被壓縮就容易刺激排便,所以練跑時一定會鎖緊核心的甘思元笑說,他們常常一群人跑一跑就開始輪流放屁、跑廁所。 至於消蝴蝶袖,就比較難達到功效。 深呼吸動作看起來好處多多,但初學者要將它做到位其實不容易。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教授彭淑美提醒,因為初學者未必能像美木良介一樣熟練地掌握肌肉,所以做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專注地感受一束束肌肉間的拉扯對抗。 想達到效果,彭淑美建議,站的時候除了腹部、臀部要收緊外,還要想像肛門是往上提的;吸氣要吸得夠深,把肋骨張開,將橫膈膜不斷往上提,像灌氣球一樣慢慢將肺部吸飽空氣;吐氣則要吐得夠遠,且每吐一口腹部就要繼續往內收緊;做完要感覺身體發熱,心跳微微加快,才算接近他的動作,也才有可能產生這麼好的功效。 想靠深呼吸瘦身,應該逐步加入有氧運動,以及不同角度的肌力訓練 至於做深呼吸運動是否真能達到像節目一樣驚人的減肥成效? 光靠深呼吸想瘦下來是有困難的。甘思元指出,每天做深呼吸運動10分鐘,消耗的卡路里最多100卡,只要吃超過半個蛋黃酥、20顆花生米大概就抵銷掉了,所以只靠這動作瘦身有難度。 想減重,增加快走是必要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每天維持15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能夠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所以粘曉菁建議,每天在深呼吸的基礎上至少加15分鐘以上的健走。不過想要達到瘦身目的,彭淑美認為,至少要走超過半小時才可能開始燃燒脂肪,即便如此,走半小時其實也只多燃燒了100多卡。 所以除了多動,少吃更是關鍵。雖然節目提到,三餐維持正常即可,但專家認為,真正想要瘦身,如果還是持續過去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習慣,甚至三餐之餘還外加一堆零食,成效有限。 節目中三個月瘦33公斤的兩個案例必定是在深呼吸、健走外同時也調整飲食,才有可能達到如此驚人的瘦身成果。不過粘曉菁並不鼓勵這樣的減重法,首先,快速減重容易復胖,因為突然嚴格控制飲食讓自己快速瘦下來,生理上容易對某些食物產生慾望,轉而大吃大喝,反而無法在減重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其次,快速減重容易傷及肝臟,導致發炎。比較健康的瘦身速度大約是兩週減1公斤。 其實,只要動起來都比不動好。尤其深呼吸、縮緊核心這個運動特別適合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只要開始執行,即便短時間看不見體重計上的變化,至少可以感受到體態的改變,看起來就會比較瘦。 如果一開始做不到建議的次數,彭淑美提醒,其實坐著的時候就能抽空縮緊小腹練習深呼吸。粘曉菁也說,自己有的時候抽不出15分鐘完成健走,她就會用累積的方式,規定自己只要一天至少加起來走到15分鐘。 當你開始逐漸從深呼吸中感受到好處,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健走,漸漸進步到慢跑,彭淑美建議,也可以在深呼吸運動中增加一些扭轉的動作,例如邊做深呼吸邊深蹲,邊呼吸邊扭臀部……等增加更多不同角度的肌肉訓練。 實際測試番外篇:腰圍變細了! 由於太好奇深呼吸減肥法的成效,編輯部決定親身體驗是否真有這麼神,於是找來六名同事做實驗,第一週每天做5組深呼吸動作,第二週則要在5組深呼吸之餘外加3天健走半小時,飲食就按過去的習慣。 兩週後,完成執行的同事只有三名。一位沒有運動習慣的女同事,一週後瘦了0.1公斤,腰圍小1公分,第二週瘦0.3公斤,腰圍小2公分;另一位沒有運動習慣的男同事體重沒變,但腰圍小了2公分。 一位有運動習慣的女同事則幾乎沒有差別,僅體重些微下降,但腰圍沒變。 這樣的成果與節目相去甚遠,反而跟專家的分析相似:這項運動對有運動習慣的人而言強度太低,但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則是個很好的入門。實驗中,兩位沒有運動習慣的同事在飲食沒有特別節制的情況下,體重變化不大,但腰圍都有縮小的趨勢。 至於做完深呼吸運動後的感想,有同事反映,每次做完都覺得很舒服,感覺身體有好好地被伸展,也有同事反映,排便情況變順了,尤其每次縮緊小腹要做深呼吸時都會放屁,放完就很想上廁所,所以後來都不太敢在公車上做深呼吸。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83期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大家瘋傳的【臺灣產物保險】經研究的結果 分析如下 1.自主隔離14天,不會給付,不在保險給付範圍。 2.一定要有政府發的【隔離通知書】、【檢疫通知書】、【隔離治療通知書】才會給付。 3.跟醫療險一樣,不是你保了,就可以馬上生效,需要15天審核,如果你在這15天內中獎,也不在保險給付裡。 4.不是你保了500元,中獎就直接給你十萬,是分期給,還有保險公司有權力可調整保單內容,會寄書面資料跟你說。 5.這10萬內含有政府發的1萬五,並不是都是保險公司給的。 6.這張保單跟短期醫療險一樣,不是你付500元,就可以維持一年,他是按照月來調整保單費用,可能每個月會增加費用。 1.這張保單是以你當時填保單的地址為給付範圍,如果你去外地中獎,不在給付範圍內,除非你變更地址,但一樣的變更資料,也需要審核,審核期間中獎,很抱歉,也不給付。 最後,限時限量乃是一種飢餓行銷手段,請自行斟酌效應。 以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請三思!
    29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北醫感染科李主任說明 : 在此為衛福部解釋一下,為何會出現校正回歸說明。每天疫調及統計每個國家有定ㄧ個統計時間點,台灣是以當天上午10點為當天疫情狀況統計點。因此,常會見到2:00記者會問到某病例而陳部長回應會在隔天才說明。另我國確診ct值設在是35,但介於35-40的病例會繼續2-3採確認,如2-3確診,則會再回推至其確診日。陳部長的校正回歸,就是指這部分。就流病統計學而言,這些回歸數據相當重要,因是推斷疫情控制的因子。現行的英國病毒株,流病統計其R0值是3,代表如無任何防護情況下,可1傳3。 在傳染病防制上,如無法於第三波傳染散播前防堵,就會進入所謂疫災(無法控制)的狀況,也就是說要進入所謂封城階段。台北自機師5/7爆發起算,以此病毒感染後3天就會傳染,我們可預期,其第一波的傳染期也就是5/9的26例來計算,5/12每天應會出現80-100病例,5/15起應為第二波疫情期,每天應為300-350病例,5/18如進入第三波,則每日應是超過1000病例,此時就屬於失控狀況,往後就可能每天數萬人病例。但以這幾天都是在300左右的病例,代表目前的圍堵及人民自我的防疫措施已產生效果,讓現在的R0值為1,大家也不要期望病例在未來幾天會很快下降,如5/28前可維持此數,疫情擴散將是得到有效控制,6/8前R0值絕對有望下降至0.5以下,病例數會逐步下降。這也是為何陳部長要提校正回歸的原因。 所以,對當前疫應本著不慌張、不以訛傳訛、作好個人防疫措施及居家與工作環境消毒,這波疫情是可以平息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70到7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每月平均有兩次健康問題。令人驚訝的是,80到8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每月的健康狀況,卻與60到69歲年齡段的老人一樣穩定。70到79歲這段時期,人的各種器官衰退較快。而進入80歲以後,疾病就會出現下降趨勢,精神和機體的健康則可恢復到60到69歲那樣的水平。因而,70到79歲這個年齡階段,被稱為危險年齡段。老年人要想高壽,70到79歲這十年至關重要。要平穩度過危險年齡段,就必須每天做到十個一。 1.一壺水。 三個時段喝一杯水,效果最佳。 晨起空腹一杯水,要小口慢慢喝,以補充水分。睡前一杯水,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運動後一杯水,補充運動時汗液帶走的電解質。 2.一碗粥 每天喝一碗約28克全穀物熬成的雜糧粥。如燕麥,糙米,玉米,藜麥等粗糧熬成的粥。 3.一杯奶 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它的營養是全方面的,鈣,脂肪,蛋白質等,均較為豐富。 4.一個雞蛋 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98%。 5.一個蘋果 蘋果具有降低膽固醇,減肥,防癌,防衰老,增強記憶,使皮膚潤滑柔嫩等作用。 6.一個洋蔥 洋蔥營養價值極高,可降糖,降膽固醇,防癌,保護心腦血管,還能殺菌抑菌,防治感冒,補鈣健骨。 7.一塊魚肉 魚肉所含蛋白質容易被消化吸收,它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較為有利。 8.一公里步行 每天步行30分鐘,患心腦血管病的機率會下降60%。 9.一項愛好 不管是養花,養鳥,集郵,釣魚,書畫,唱歌,下棋,旅遊,要保持與社會和大自然的聯繫。 10.一份好心情 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健康極為重要。 這十個一並不難做到,讓我們認真過好每一天,全身心投入生活,平穩度過70到79歲這個危險年齡段。 祝福您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做一件功德!! 我們都有年紀了,大家要注意。 一請花一分鐘讀完 這篇文章, 也許對你和家人、朋友有益。 有一群老同學聚會,一位女士在烤肉時絆倒,摔了一跤, 旁邊的朋友建議找醫護人員,但她很確定自己沒事, 只是穿了新鞋被磚塊絆了一下罷了。同學們幫她清洗乾淨,又為她盛了一盤食物, 她就跟着大家 一起享受接下來的時光了。 聚會後,她的先生後來打電話通知大家,她被送到醫院, 傍晚六點,就過世了, 原因是她在烤 肉聚餐的時候中風。 如果他們懂得辨識中風的徵兆,她現在也許還跟大家在一起。 其實中風是有先兆並可預防的。 某腦神經外科醫師說, 如果他能在三小時之内接觸到中風患者,他就可以將中風的後果完全扭轉過來。 秘訣就是辨識診斷出中風的問題,並讓病 患者在三小時之内接受醫療,而這並不是很難。 辨識中風,讓我們記住 S、T、R 三步驟,請閱讀 並學習! 身邊的人辨認不出中風的徵兆,中風患者就會嚴重腦 傷。 旁人只要問三個 簡單的問題 S:(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Talk) 要求患者說一句 簡單的句子 (要有條理,有連貫 性),例如:今天天氣晴朗。 R:(Raise) 要求患者舉起雙手。 注意:另外一項 中風徵兆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頭,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 邊,那也是中風的徵兆。 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 就要立刻撥999或手機撥打999 並且要把症狀描述給救護員。 一位心胸科醫師强調, 如果每個收到這份郵件的人,能够轉發十份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 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 了! 希望你也做你的 部分。 請轉寄轉發! 贈人玫瑰,手留 餘香! 贈人此訊,心留 德香! 師父說:再忙,也要把做功德事放在第一位! 祝福您 @真好聽「幾度花落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4kPycSXHj4&feature=youtu.be
    4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網路上大家都在陳部長今日記者會的校正回歸當笑話看,在此為衛福部解釋一下,為何會出現校正回歸說明。每天疫調及統計每個國家有定ㄧ個統計時間點,台灣是以當天上午10點為當天疫情狀況統計點。因此,常會見到2:00記者會問到某病例而陳部長回應會在隔天才說明。另我國確診ct值設在是35,但介於35-40的病例會繼續2-3採確認,如2-3確診,則會再回推至其確診日。陳部長的校正回歸,就是指這部分。就流病統計學而言,這些回歸數據相當重要,因是推斷疫情控制的因子。現行的英國病毒株,流病統計其R0值是3,代表如無任何防護情況下,可1傳3。在傳染病防制上,如無法於第三波傳染散播前防堵,就會進入所謂疫災(無法控制)的狀況,也就是說要進入所謂封城階段。台北自機師5/7爆發起算,以此病毒感染後3天就會傳染,我們可預期,其第一波的傳染期也就是5/9的26例來計算,5/12每天應會出現80-100病例,5/15起應為第二波疫情期,每天應為300-350病例,5/18如進入第三波,則每日應是超過1000病例,此時就屬於失控狀況,往後就可能每天數萬人病例。但以這幾天都是在300左右的病例,代表目前的圍堵及人民自我的防疫措施已產生效果,讓現在的R0值為1,大家也不要期望病例在未來幾天會很快下降,如5/28前可維持此數,疫情擴散將是得到有效控制,6/8前R0值絕對有望下降至0.5以下,病例數會逐步下降。這也是為何陳部長要提校正回歸的原因。 所以,各位朋友,對當前疫應本著不慌張、不以訛傳訛、作好個人防疫措施及居家與工作環境消毒,這波疫情是可以平息的。 以上是一位友人30年防疫的經驗談,請各位朋友卓參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日本登山家三浦雄一郎,在他的著作「越走越年輕」一書中,提出「負重走路」的訓練方式,他在2013年以80高齡成功第三次登頂聖母峰,創下世界最高齡登頂紀錄,他從65歲開始先設定70歲登聖母峰企劃: 最先從每天早上走1小時路開始,有時間的話、晚上也走一小時左右,之後換揹著約10公斤重的背包,中間穿插3分鐘快走,3分鐘慢走的間歇訓練,讓自己的心跳加快,後來他在雙腳踝戴上各1公斤的負重帶,在東京街頭走路 ! 只要碰上天橋就走上去訓練,1年後他的負重健走成果:穿上單腳各2公斤的登山鞋,單腳各戴3公斤的腳踝負重帶,肩揹20公斤重的背包,不管是在東京還是札幌,都可以步行1小時以上 ! 同時也兼做登山訓練,累積了五、六次登富士山的登山訓練後,五年後以70歲高齡成功站上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的山頂,「順便」且輕鬆愉快的負重健走,發揮了無比強大的效果。 他在書中提到登山負重健走時的兩個重點: 緩慢行走與呼吸法 ! 「緩慢」是登山的基本,一步一步確實的走,以腳的大拇趾根部為支點,以類似踢的動作邁出另一隻腳,著地時、雖然由後腳跟著地,但要同時意識大拇趾的趾根,用整個腳底板踩在地面上,除了可增加穩定性,還能有效利用腳部肌肉,對膝蓋的負擔較少,而下山時,則以腳的大拇趾根部著地輕點即可,同時膝蓋彎曲,可以輕快的步伐下山。 呼吸法則是配合緩慢步行,注重吐氣而非吸氣,將空氣利用縮小腹,再用嘴巴大口吐氣,用力吐氣時自然會接續從鼻子吸氣的動作,呼吸會使用肋間肌、腹直肌、橫膈膜、腹斜肌等深層肌肉,鍛鍊這部分十分重要,可以讓人由內而外重返年輕! 老年人或雙腳較無力的人,建議使用2枝登山杖輔佐,也就是所謂的「北歐健走杖」,這時會使用到手腕、背肌、腹肌等百分之95的肌肉,而且手腕的力量可以支撐體重,因而減少對膝蓋的負擔。 上山和下山使用不一樣的肌肉,上山使用的是慢縮肌(又稱為紅肌),這種肌肉適合馬拉松或長泳等需要吸進充分氧氣,長時間使用肌肉的運動,也就是有氧運動; 下山時身體要承載體重加行李總重3到4倍力量,需使用收縮快的快縮肌(白肌),能夠瞬間使出強大爆發力,使身體保持穩定。 下山訓練會使肌肉纖維損傷,肌肉酸痛的原因就出於此,而受傷的快縮肌在兩到三天內會修復,而且會變得比以前更強壯粗大,在修復過程中會分泌出生長賀爾蒙「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 ) 具有增強肌肉,逆齡的效果,同時也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能夠使血管增生,且更強韌,肌肉和血管越強壯,身體也能重拾青春 ! 三浦雄一郎,今年88歲,他計畫90歲時再次挑戰聖母峰,他用身體力行印證「越走越年輕」,是一本有用的小書,您不妨買來看看,試試「負重走路」能否讓您回春 !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