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 人回報1 則回應4 個月前
知名瓶裝水驗出數萬塑膠微粒!恐入侵細胞 專家籲2容器喝水
吳映璠 的故事 • 2 小時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團隊在三大知名瓶裝水品牌中驗出數十萬個塑膠微粒,比過去已知的數據高出10倍至百倍,專家警告,當中的奈米塑膠微粒小到能進入人體細胞,建議民眾以玻璃或不鏽鋼容器喝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新技術,檢測全美三大知名瓶裝水品牌的塑膠微粒含量,每公升竟驗出11萬至37萬個塑膠碎片,當中90%為奈米塑膠微粒(nanoplastics),其餘為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

研究共同作者、哥大環境化學家顏備戰(Beizhan Yan)表示,這項新技術實際上能夠驗出數百萬個奈米顆粒,這些奈米顆粒包含團隊研究的7種塑膠類形以外的無機奈米顆粒、有機顆粒等。

這份研究已於8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研究作者拒絕透露檢驗哪三大瓶裝水品牌,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瓶裝水都含有奈米塑膠微粒,只列出熱門品牌名稱可能不公平。

事實上哥大的研究成果較2018年的一份相似研究高出10倍至100倍。當年賓州州立大學伊利比倫德學院(Penn State Behrend)永續發展主任梅森(Sherri “Sam” Mason)與團隊檢驗9國的11種瓶裝水品牌,檢測出93%樣本中有塑膠微粒,當中平均每公升樣本中驗出10個比頭髮還粗的塑膠微粒、300個較小的微粒,不過當時的技術還無法驗出奈米微粒,因此梅森大讚哥大的研究是「開創性」實驗。

梅森強調,哥大研究強化了專家長久以來的建議,也就是以玻璃瓶或不鏽鋼容器喝水,這項建議也適用於用塑膠盛裝的食物及飲料。
她說:「人們不相信塑膠會脫落,但它們確實會,就像我們的皮膚細胞會不斷脫落一樣,塑膠也會不斷掉落小碎片,例如當你打開超市沙拉或起司的塑膠容器時。」

報導指出,專家們表示,奈米塑膠是對人類健康來說,最令人憂心的塑膠汙染類型,因為這些微小顆粒能夠入侵主要器官的細胞及組織,可能中斷細胞生長過程,囤積能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例如雙酚、重金屬、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等。

梅森說這些化學物質可能被帶進肝臟、腎臟、大腦,甚至透過胎盤,傳給母體內的胎兒。 https://www.msn.com/zh-tw/news/world/知名瓶⋯d=571a9a26b6cd42b093e1e14cd37bf570&ei=23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花旗銀行在台,消金業務8月12日,併入星展銀行;明(11)日也將是花旗台灣各分行,營業最後一天;銀行客戶別忘留意,相關服務異動;【花旗銀行倒了】。 https://www.msn.com/zh-tw/money/topstories/花旗消金8-12併入星展銀-重要異動一次看/ar-AA1f4fHJ?ocid=winp1taskbar&cvid=c988b278785247a3989a9bf9f345b3d7&ei=218 (2023)年8月12日零時正式生效併,包括存匯、貸款、信用卡財富管理,及保險代理人業務等,都會移轉到星展銀行。 ●●花旗台灣各分行,營業也將在明(11)日下午3時30分終止;之後就會換成,星展銀招牌。 同時,銀行也將從明日,下午3時30分起,至8月14日上午8時59分止,進行系統更新,及資料轉換作業; ●●期間暫停網銀,及跨行交易等服務;也無法使用,金融卡提款,民眾須特別留意。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長期以來,外界了解瓶裝水含有塑膠微粒,但不知道含有量與種類,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最新研究發現,每公升瓶裝水有25萬個看不見的「奈米塑膠微粒」 (nanoplastics)。該研究由哥倫比亞大學與羅格斯大學科學家攜手進行,並首次使用雙雷射顯微鏡進行分類與檢測,更發現瓶裝水的奈米塑膠微粒,要比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多出10到100倍。 一般來說,塑膠微粒小於5毫米(約一粒黑芝麻),而奈米塑膠微粒則小於1微米(1微米等於0.001毫米)。研究團隊對美國市售主要品牌進行分析,主要作者、哥倫比亞物理化學家錢乃辛(Naixin Qian,音譯)表示,大部分的污染源似乎來自瓶子本身和用於阻擋其他污染物的逆滲透膜過濾器。 不過,科學家目前只知道奈米塑膠微粒會進入人體,但造成的影響仍在研究中。國際瓶裝水協會(IBWA)表示,相關影響尚缺乏標準化測量方法,也沒有科學共識,媒體報導僅是在「嚇唬消費者」。 然而,聯合國數據顯示,世界每年生產逾4.3億噸塑膠,在海洋、飲用水和食物中均發現塑膠微粒,《全球減塑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仍在努力推動中。 「市售 塑膠瓶裝水,充滿:奈米塑膠微粒」 https://shorturl.at/gLQ15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個月前
  • 知名瓶裝水「塑膠微粒」比預估多百倍! 專家:90%奈米塑膠恐滲透器官 | CTWANT | LINE TODAY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gzkw3vz?utm_source=line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4 個月前
  • 清大實驗證實 台灣食鹽也含「塑膠微粒」 要讓食物提味,簡單的調味料就是鹽。不過我們台灣的鹽,恐怕也遭到塑膠微粒入侵!海洋裡的塑膠垃圾經過裂解後,成為小於5毫米的「塑膠微粒」,去年各國陸續發表海鹽遭到汙染。清大研究團隊這回針對台灣的食鹽研究,果然在裡頭發現片狀、條狀和顆粒狀塑膠微粒,數量難以估計。雖然還沒有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對人體有危害,不過有專家提出,它很容易沾黏有害物質,可能引起部分癌症、過動症等疾病。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網路流傳放車廂裡的寶特瓶在高溫環境會釋出毒素,寶特瓶裝水變毒水,讓民眾半信半疑。醫師提醒,寶特瓶裝水在夏季高溫車廂大概只能「撐」1小時,放久不適合飲用,至於許多人在夏天常愛喝的寶特瓶「結冰水」,更可能喝下從瓶身剝落的塑膠微粒,一樣不健康。 許多常在烈日下工作的職業駕駛、外務員、勞工或農民,夏日習慣把裝了飲料的寶特瓶放入冰箱冷凍,外出時再暢快享用慢慢融化的冰飲,路旁檳榔攤更常見販售「結冰水」,但是寶特瓶飲料結凍再解凍後飲用,安全嗎? 冷凍會造成寶特瓶身極細微脆裂 剝落塑膠微粒 彰化基督教醫院毒物中心主任蔡宗憲今天提醒,製造寶特瓶的PE塑膠料怕熱不怕冷,民眾知道天氣那麼熱,寶特瓶飲料不適合放車內,怕釋出有毒物質讓飲料變毒水,卻不知冷凍會造成寶特瓶身極細微脆裂,剝落塑膠微粒,喝下解凍的冰水,等於喝下含有塑膠微粒的水。 他說,塑膠微粒是否有害人體,目前沒有醫學人體實驗,但歐美國家已禁止洗面乳添加含塑膠微粒,因為塑膠微粒跟著生活廢水流入海洋,被海洋生物吃下肚,將影響魚類等海洋生物的健康,跟著食物鏈回到人體,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 喝入塑膠微粒安全性尚無人體實驗 但肯定沒好處 蔡宗憲指出,寶特瓶和PE材質塑膠瓶怕熱不怕冷,導致民眾很放心的放進冷凍庫,但塑膠瓶會在冷凍過程中龜裂,產生肉眼看不到的微細裂紋,民眾可能因此喝下含有塑膠微粒的冰水,「雖沒飲用塑膠微粒的人體實驗,但肯定對健康沒好處」。 網友轉傳的文章指出,寶特瓶材質大多是PET,會因高溫釋出生殖毒素、賀爾蒙干擾素等各種毒素危害健康,非透明的有色寶特瓶添加工業色素「更毒」,高溫環境中會釋出鉛、鎘等毒素傷害神經與心肺器官。 「寶特瓶本來就不是用來盛裝高溫飲料。」彰化基督教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湯豐誠說,製造寶特瓶的成分原料是化學聚合體,在常溫下是安全材質;一旦加熱破壞聚合體結構,可能釋出單體成分或寶特瓶在製造過程中添加的化學物質,無毒寶特瓶就成毒瓶。 寶特瓶逾攝氏60度可能釋出毒性物質 他表示,當初研發寶特瓶用來當盛裝耐酸鹼液體的容器,因不耐熱,盛裝飲料溫度達攝氏60度,瓶子可能釋出毒性物質,攝氏80度就變形;同樣的,在極低溫狀態下,「寶特瓶裝水冷凍,也可能溫度太低破壞聚合體結構而釋出毒素」。 彰基職業醫學科醫師陳琬青查閱相關資料,指出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已故主任林杰樑曾引用國外研究,PET寶特瓶裝水連續2周放在陽光直射的攝氏40度高溫環境,再用這些水培養細胞,發現水中有害物質會傷害細胞染色體,是什麼有毒物質雖不清楚,但確定PET不能裝熱水。 寶特瓶水夏季在高溫車廂大概「撐」1小時 彰化秀傳醫院急診部主任黃炳文曾救治塑膠工廠氣體中毒的勞工,對塑膠加熱後的毒性印象深刻。他說,中毒勞工清醒後,反應較呆滯,復健效果不佳,可見塑膠遇熱釋出的毒素會傷害人體神經。 他表示,越軟的寶特瓶,材質越不穩定,最好注意貯放場所的溫度,如果要安全,拿到後趕快喝完,不適合放車上;材質較堅硬的寶特瓶耐熱性較高,冬天放車上還好,夏季在高溫車廂大概「撐」1小時,放久就不適合飲用。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絲質」茶包的材質在浸泡熱水後,竟會釋出塑料顆粒。(示意圖/取自Pixabay) 「絲質茶包」5分鐘釋116億個塑料顆粒!  水蚤失控亂游超慌張 ETtoday新聞雲 > ETtoday健康雲2019年09月27日 14:13 實習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許多人都會用茶包來泡茶喝,自2006年起,就有不少「絲質」的新茶包出現,並取代舊有的紙製茶包,但這些絲質茶包在被熱水沖泡的同時,卻會釋放出116億個微塑料顆粒和31億個奈米塑料顆粒。經測試,當塑料濃度越高時,被放入的水蚤游動起來便越不規律,不過,在人體健康上,目前則仍不清楚會造成什麼影響。 綜合外媒報導,加拿大蒙特婁(Mont Royal)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許多廠商開發出「塑料」茶包,並取代傳統的「紙製」茶包,前者在經過攝氏95度的熱水沖泡後,就會釋放出116億個微塑料顆粒和31億個奈米塑料顆粒,而茶包釋出的尼龍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含量也高出標準許多。 麥大研究團隊的其中一位化學工程師納塔莉•圖芬克吉(Nathalie Tufenkji)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表示,自己某天在咖啡廳購買了一杯茶,接著,「我低下頭對自己說,這個茶包看起來就像塑料,把塑料放在熱水中真的太荒謬了。」於是,她便與研究生赫南德茲(Laura Hernandez)開始進行研究與測試。 圖芬克吉透露,「我們原以為可能會看到100或1000個粒子,但當我們看見有數十億個粒子時,完全被震撼了。」因此,他們又再隨機選擇4個品牌的塑料茶包進行實驗,並將其各泡在華氏203度(攝氏95度)的熱水中5分鐘,果不其然又出現許多塑料,甚至還在茶中發現少量的金屬。 為了知道這些塑料是否有潛在的不利影響,研究團隊便將水蚤放入不同濃度的「塑料茶」中進行測試。結果,濃度越高者,對水蚤的影響就越高,牠們游動更不規律,壓力也更大。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塑料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因為這類的研究其實非常少。 圖芬克吉沒有透露他們究竟測試了哪些品牌,但是這些「塑料茶包」的材質大多都會用「絲質」的話術來包裝,外觀則大多是網狀、金字塔型,與傳統茶包的扁平形狀不同。她表示,「為什麼要用塑料來做茶包,還放入沸騰的水中?人類都需要知道他們喝下了什麼。」
    2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