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現有回應

  • Rosalind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以車牌的語言來看應該是荷蘭文,目前無法確定為德國。

    出處

    https://nl.wikipedia.org/wiki/Maaien
    7 年前
    0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日本不是“失去了20年”,而是默默完成產業大轉型! 作者:徐静波 本世紀以來,國內輿論對日本的認知,充斥著諸如:失去的20年、平成廢柴、日本在新經濟領域已落後於中國……之類的聲音,總之不僅不再高看日本,甚至有幾分輕視。 但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間,日本企業界不聲不響地完成了一輪產業飛躍:呈現在中國人面前的是,NEC、松下、索尼、佳能、富士,這些昔日如雷貫耳的日本產業巨頭相繼關閉電腦、手機、電視生產線的新聞,卻鮮有人註意到,他們是主動關閉這些夕陽產業,並開始默默培育新的未來增長極。 最近日本對韓國的貿易制裁,揚言對韓國半導體和顯示材料出口限制。市場傳言,韓半導體材料耗盡之時或將面臨停工危機! 專家指出,毫不誇張的說,現有的日產氟化氫庫存耗盡之時,或將成為韓國半導體企業的停工之日。 日本這個國家,現在的制造業已經到了哪一個水平?我想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因為時間有限,我今天集中講三個內容:第一,日本的制造業如何轉型;第二,日本的制造業如何創新;第三,日本的中小企業如何發展。 我想起1992年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學校安排我們去參觀了日本的麒麟啤酒廠。進去一看,就像今天這一會場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兩名員工。日本的工業自動化和精益化管理,在26年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日本比中國早走了至少20年。 譚建榮院士在剛才演講的中也講到一點:豐田汽車的精細化管理不是自己總結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總結的。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道理很簡單,日本人總是低頭做事情,從來沒想到過要去總結經驗、去邀功。這就是“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個差別。 中國的企業有了小發明、小創造以後,一定要邀功。為什麽?邀了功以後可以得到許多好處,政策的傾斜、資金的傾斜。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業,有了重大的發明、重大的成果、重大的創新,就得悶聲不響的,因為沒有人會表彰你,沒有一家政府機構會給你政策傾斜。 而如果你說了,最終沒有做到完美,那會成為行業的笑柄,有損企業的聲譽。這樣的環境,就導致日本的企業只是兢兢業業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中國有多少家?據說只有5家。為什麽3.5萬家百年企業可以在日本存續下來?道理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擴大投資。做好本業,是日本企業長久的秘密。 日本企業如何實現產業轉型 日本產業界的轉型是從2011年開始的。日本有一家電氣公司叫NEC,大家可能不怎麽了解它,日本人叫它“日本電氣公司”。1980年代,中國的四通打印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我們從鉛字印刷開始進入了電子打字的時代。這項技術,就是NEC公司提供的。NEC是日本第一臺電腦的生產廠商、第一顆人造衛星制造公司。 2011年,家家戶戶還在購買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決定拋棄電腦事業,這震驚了日本社會,因為NEC公司是日本電腦業的鼻祖。結果,誰買下了NEC公司的電腦事業呢?是中國的聯想集團。但是,時間過去了8年,我們發現現在電腦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當時NEC要把電腦產業拋棄的時候,賣了一個好價錢。 但是,到後來索尼、東芝、富士通要把電腦產業賣給人家的時候,就沒有人接盤了。NEC拋售電腦,這就是日本制造產業的先見性。NEC公司早就認識到:傳統的電腦最終是要被淘汰的!現在我們來看,聯想買了NEC電腦產業後,業績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NEC公司興起了產業的轉型革命。 那麽,現在NEC公司在幹什麽呢?現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就是NEC公司研發的。拋棄了電腦產業以後,NEC並沒有扔掉自己的半導體技術,而是繼續研發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產業的革命並不是政府引導的,而是企業的一種自我革命,是一種自我創新。 東芝和索尼拋棄電腦事業以後,索尼公司在2018年創下的利潤已經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索尼公司把電腦產業賣掉,電視機也做的很少,好像它的產業不太多,怎麽會有這麽高的利潤?對了,它不做殼,改做內件(關鍵零部件)了。比如,它的傳感器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70%。 東芝公司把白色家電扔了,扔給誰呢?中國的美的公司。把電視機扔了,扔給我們青島的海信。前幾年,中國媒體當中有一種很大的輿論,覺得我們中國把日本最牛的產業買下來了,日本制造業垮掉了。大家想一想,現在你的家裏還看電視嗎?已經不看了。電視機的制造廠商為了把電視機多賣幾臺,先告訴你客廳裏必須有一臺,你自己的房間裏必須有一臺,你孩子的房間也必須有一臺,一個家庭3臺電視機,現在一臺都不看。 日本人早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把它扔掉了。日本認為,包括電視機在內的白色家電已經是一個產業包袱,中韓等一些國家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有必要再維持這一產業。把這個產業扔掉,他們是輕裝上陣,再去開拓新的產業。這是日本電子產業的新發展理念。 東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機都扔掉了。現在日本還有索尼公司在生產一部分手機,一年大概500萬臺。還有一個京瓷公司,他們自己還在生產一部分手機,因為他們有au移動通信公司,但都是國內使用的。大家想想他們把手機扔掉以後,技術怎麽辦呢?結果它們的零部件大多賣給中國,利潤比自己做手機還好。 華為手機這幾年發展很快,你們要知道華為手機基本上是在日本研發的。任正非先生很聰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產線買下來,而是把人家的頭腦買下來。日本這麽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麽多手機研發人才,他把他們高薪雇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能手機。 同時,日本這些公司的手機零部件業提供給華為、OPPO和小米。華為手機研發的這麽好,是因為用日本人、日本技術。所以OPPO也學,也在日本設立了研究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把手機產業扔掉了,但手機零部件賣給中國後,獲得的利潤仍然很高。 富士通現在在構建物聯網,同時構建一個宇宙的監測系統。這個照片是日本研發的日本版的GPS定位系統。因為日本現在進入到汽車全自動駕駛時代,它的信號不能出現斜折線,必須直線。也就是每時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須有兩顆衛星,這樣才能使信號與汽車做到精準同步,不至於讓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1秒鐘的滯後,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這個系統是富士通公司在研發。 再看看佳能。佳能是賣照相機的,但是因為高清鏡頭手機的普及,照相機產業日子越來越難過。佳能也開始轉型,你根本想不到,佳能現在在參與研發小型火箭。因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權,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電子與軍工企業,在研發小型火箭發射商業衛星。佳能把東芝的醫療設備公司買下,還開始投身醫療產業。 其實日本轉型最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富士膠卷。我們年輕的時候拍照片只有兩種膠卷,一個是柯達,一個是富士膠卷。現在柯達死了,富士膠卷還活著。為什麽呢?富士膠卷把它做膠片的膜技術提煉出來,用於生產化妝品。同時,它在研發新藥。也就是說,富士膠卷從一家面臨淘汰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像柯達那樣死掉。 日本企業的自主創新 2018年5月份,李總理去日本訪問,他在北海道參觀了豐田汽車公司,很認真的聽了1個多小時的介紹。豐田有款新能源車叫“未來”,它使用的是氫能源系統。中國現在拼命發展電動汽車,日本企業已經意識到,電動汽車的電池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機電池,過了一年,發現充電困難;二是電池處理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豐田汽車公司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現在這個氫能源汽車已經銷售了6000輛,年產3000輛。 這個汽車有什麽特點?我去開了一次,這輛汽車充氣3分鐘,可以開650公裏。它跟充汽油一樣便捷,而且價格比汽油便宜。李總理看了以後,他就覺得我們電動汽車政策需要調整。中國現在就開始研究日本的氫能源的未來發展方向。 豐田汽車公司不僅僅是把氫能源裝在汽車上,而是把它開發成移動電源。當地震發生以後,當海嘯來的時候,或者當臺風來襲出現停電時,這輛汽車的氫能源可以接上家裏的電源,保證一戶家庭一個星期的正常電力供應。然後,把氫能源反應裝置搬到大樓裏,可以供這個大樓所有的供電所需。 日本政府現在宣布要進入氫能源社會,家家戶戶只需要安裝小小的氫能源反應裝置,就不再需要電力公司提供電網供電,氫能源反應裝置排放出來的是清水,對環境沒有汙染。氫能源是未來最清潔的能源,也是取之不盡的能源。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布完全開放這一技術,造福人類。 大家還要關註軟銀和豐田汽車公司現在在做的一件事情。軟銀這幾年悄悄的幹了一件事,將全世界主要的AI技術公司,以出資或者收購的手段納入自己的旗下。現在的軟銀集團是全世界擁有AI技術最多的一家公司。軟銀控制了這些技術,想幹什麽呢?他去找了豐田汽車公司的社長豐田章男。 大家看到的PPT上的這輛汽車,是今年在美國家電展上展出的豐田概念車。這輛汽車是一個移動平臺,取名叫“E-調色板”,你想把它打扮成什麽角色都行。按照豐田社長的說法,買汽車的時候不是消費,是買了以後才消費。 這輛車是全自動駕駛汽車,早上上班的時候,你通過網約系統把它約上,車自動開到你家門口,把你載上開到上班的地方。過了上班高峰期以後,它把車開到物流公司的倉庫裏去做商品配送。然後,中午去辦公區賣盒飯。到了下午,再去送貨。到了傍晚,通過網約系統,再把你們一個個接上送回家。到了晚上,它裝上啤酒、各種小吃,開到一個熱鬧的街頭,成為一家移動商鋪。這不是一個夢想,它將於2021年全部公開上市。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如何幫助這些老人?軟銀與豐田汽車公司的構想是,當農村的老太太生了病,怎麽辦?沒有子女在身邊,就委派一輛全自動駕駛的“調色板”去接她。車上可以量體溫和血壓,通過遠程問診,基本數據報給醫生以後,到了醫院,該手術的就手術,該吃藥的就吃藥,把基本問題解決在移動過程中。 軟銀公司和豐田公司,第一不缺錢,第二不缺技術,第三不缺智慧,兩家企業巨頭開始打造世界上第一個AI社區。日本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將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投入使用,出租車和選手村裏的所有巴士都要進入全自動駕駛系統,日本要把東京奧運會開成一個“科技奧運”。這就是日本的科技實力,而這一科技實力在於它的前瞻性,以及為了實現這一前瞻性所默默實施的周全的技術儲備。 日本現在很重視尖端醫學的研究。為什麽日本的諾貝爾獎這幾年會出現井噴現象?因為日本比較重視基礎研究,我們中國比較重視應用研究。馬雲先生把應用研究做得很好,一個技術拿來以後,做成了一家大電商。微信——一個交友信息軟件,被打造成百貨平臺和金融平臺。但是,日本人覺得技術應用雖然需要,但基礎研究更重要。所以,日本科研經費的55%用於基礎研究。 正因為有紮實的基礎研究,才會有諾貝爾獎。豐田的氫能源技術從1992年開始研究,到2014年才開始應用。中國哪一家民營企業願意花20多年的時間去研究一項技術?沒有。日本做到了,他們有這個耐心,也願意花這份錢。研發成功之後,還願意向全世界公開這項技術,提供免費利用,做得還很有情懷。 日本現在致力於徹底克服癌癥堡壘。2018年獲諾貝爾獎的本庶佑教授,他研究的成果很有意義。癌細胞和人體的正常細胞之間相互碰撞以後不會產生融合,也就是健康細胞無法消滅癌細胞。為什麽會出現這一問題,本庶佑教授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終於發現癌細胞裹了一層蛋白質。他於是再與醫藥公司合作,發明一種藥,可以把這個蛋白質打掉,使健康細胞可以對癌細胞發動進攻,最終把癌細胞消滅掉。 現在這款新藥已經開始出售了。日本2萬多病人使用了這款新藥以後,總有效率達到30%。本庶佑教授自然不滿足,他希望今後人們可以像治療感冒一樣,吃幾片藥、打幾針就可以治愈癌癥。所以,本庶佑教授將自己未來的專利所得和諾貝爾獎獎金拿出來,湊了1000億日元,相當於60億人民幣,設立一個醫學研究基金,最終要攻克癌細胞。我想到了兩個字——“偉大”。 剛才中國商飛的郭博智先生介紹了我們大飛機研發制造情況,我們為中國開始擁有大飛機感到自豪。但是,我們也必須註意到一個事實,一架大飛機,500多萬個零部件,最初在中國只能找到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找不到,所以我們C919客機需要海外200多家一級供應商。波音787是美國的,但日本人認為這是日本準國產飛機。 為什麽這麽講?我說兩個事實:第一,這個飛機的機體不是用鋁合金做的,而是用日本東麗公司研發的碳纖維,造這個機體的是三菱重工。你看波音787客機的翅膀像鯊魚翅膀一樣,是弧形的,鋁合金是做不出弧形的,只有碳纖維能做出弧形。碳纖維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室內溫度比鋁合金機體的室內溫度降低6度左右。 同時,它的重量比鋁合金的重量減少30%,意味著灌同樣的油,它可以多飛30%的航程。它的機頭是富士重工造的,它的電子系統是松下電器提供的。這就是日本航空工業的現狀。大家一定是第一次知道這一事情,因為日本企業做事不吭聲,不喜歡張揚。 日本如何扶持中小企業 上午在舉行中國前50家制造企業圓桌會議的時候,我就講到,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如何做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問題。其實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也想了許多點子,做的也很努力。我昨天去參觀天津的西門子弗萊德公司,他們的精益化做的很好,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完全可以把企業管好。但是,要做到精細化,要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要解決好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政府的角色。政府的職責就是要給制造業創造一個舒適的、通暢的行商環境。你鼓勵企業去搞數字化、智能化。我買機器人的錢哪裏來?沒錢。為什麽沒錢?納的稅太高了。能不能把稅減一點?政府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日本的法人稅已經從30%減到了23%,中小企業的法人稅已經從25%減到了15%。我們中國有沒有可努力的余地?我想絕對有的。因為我們的政府比日本政府富裕得多。 第二大問題是資本。一家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資本來自什麽地方? 第一,自身的積累; 第二,來自於銀行; 第三,來自於社會,也就是各種基金資本。 中國制造業現在依賴的資本,最大的不是自有資本,也不是銀行資本,而是社會資本。我們這裏在座的有投資公司的總裁,你們眼睛盯著的是,投下去以後,什麽時候能夠把這家企業做上市,我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中國創新企業有一個綽號,叫“輪企業”,A輪、B輪、C輪投資結束後,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是號稱估值已經達到了幾百億美元,於是包裝上市,大家分錢。 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助推企業在初期飛速發展,但它也是一根上吊的繩子。為什麽這麽說?大家知道,投資基金,跟企業都有對賭協議,5年或者8年,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你就死掉了。你上市以後,過了若幹年,它把資金一抽逃,你怎麽辦?就像火箭發射衛星,上去以後,還沒進入軌道,推動力沒了。所以,許多所謂的創新企業一上市就黃,原因就在這裏。大家是玩錢,而不是做實業。 日本企業有一句經營行話,叫“安全駕駛”,企業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的積累,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什麽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崩潰,企業都可以支撐3年、4年、5年。然後,我可以用充裕的時間和財力,慢慢的實行轉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產業。特朗普再打壓,我也不會太害怕。 日本銀行協會調查了中小企業,問他們要不要銀行貸款?70%的中小企業告訴銀行一句話,我們不要你的貸款。日本的商業貸款的利率是1.5%。這麽低的利率大家還不要,說明日本企業真的有點錢,而且還沒有太多的野望! 東京股市從安倍上臺的2012年的8000點,已經上升到22000點。我們必須看到,日本企業這幾年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走上坡路,而且始終是默默地往前走。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從一條活魚,看中美兩國的巨大差異。 萬里看世界 2022-10-25 20:55 發表於江蘇 以下文章來源於茶狐看世界 ,作者teafox。 編者薦語: 一葉知秋,以小見大,從一次網購感受中美在多個領域的巨大差異,以及美國的嚴重短板。並非無腦吹,文中有很多例子和數據。美國為何越來越焦慮,看了這些例子和數據就明白了。 @⋯⋯@ 我去過美國很多地方,以我對美國人的了解,和對美國輿論的觀察,美國人骨子裡對中國非常「無知」和「傲慢」,無知產生了傲慢,傲慢助長了無知。美國誤判了自己,也誤判了中國。 不過話說回來,不要說美國人誤判中國,其實,連中國人也未必真的了解中國。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太大,960萬平方公里,14億人口。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變化太快。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必須時刻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才能跟上這個快速發展的國家,否則,一不小心就脫節了。 說一件今年暑假發生的事情。暑假是東海的禁漁期,當時我也很久沒吃到新鮮的海魚了,於是我心血來潮,想買一條活魚。果然應驗了那句話:中國互聯網,沒有你買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賣家說,這條魚屬於深海養殖,口感介於野生和普通養殖之間。全國大部分地區,空運隔天到貨,包活!不活退錢! 這麼自信的口氣,那我就信你一次! 一條魚一斤多重,連包裝一共有10.2公斤,從300公里之外的溫州發貨,隔天就到。打開包裝盒,就是一個泡沫箱,裡面裝著一個塑料氣囊,在泡沫箱和氣囊之間,塞滿了冰袋,依然保持低溫。氣囊裡面有一隻魚,直挺挺躺著,眼睛死死地盯著我,咧著嘴,看上去奄奄一息。 看到這場面,我有點失望,沒多久,賣家主動打來電話,解釋道,低溫下,魚就像處於冬眠狀態,打開氣囊,待溫度慢慢上升後,活力就隨之恢復。 他說的果然沒錯,沒多久,這只魚就在我的水槽裡,開始活蹦亂跳了!對我來說,這只魚最大的賣點,不在於口感,而是儀式感和新鮮感。 雖然從小在海邊長大,但也是第一次看見一條這麼大的海魚,在自家的洗碗槽里活蹦亂跳。我老婆從小生活在內陸地區,更是沒見過這種場面,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驚喜。 天氣太熱,週末也沒出去,就在家裡自己燒魚吃,時長00:15⋯我把視頻放在微信朋友圈,根據留言判斷,大部分人,都沒有網購活魚的經歷。因為一條魚,好奇心讓我打開一扇窗,做了很多研究後,我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要讓一條魚,從千里之外,隔天到貨,在你家的水槽里活蹦亂跳。不但要能養魚,還要養得好,不要能配送,還得活著送到家!完整這個過程,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先進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工業體系,高效的快遞服務。不但要全部做到,還要做到極致,看似容易,其實很難。 @高效的快遞服務 在江浙滬皖包郵區,大約2億多人口相當於一個日本,或者兩個韓國的經濟規模。 11kg 隔天到貨。普通快遞,28塊錢,電商折扣價,只要19元左右。順豐快遞,35塊錢,電商折扣價,只要25元左右。 溫州到鄭州,1300公里。順豐特快11kg ,隔天到貨,102 元。電商折扣價,大約70元人民幣。 我看了一下,1300公里差不多就是溫州到全國各地的平均距離。 美國的國土面積和中國差不多,1300公里,也差不多是全國範圍內的平均運輸距離。在美國紐約到芝加哥也剛好是1300公里。 根據美國快遞折扣比價網 coolparcel.com/ 從 芝加哥(60007)到 紐約(11210),22磅 (11公斤)的運費,UPS 最便宜180美元,聯邦快遞最便宜要327美元,DHL最低335美元。 根據我的經驗,美國的快遞公司的折扣很難談下來,在公開折扣的基礎上,能爭取到8折就很不錯了。最低電商折扣價,大約是144美元。 最快的速度是隔天到貨,這裡指的是1個工作日。歐洲人說休息,那一定是休息,但美國不一樣,只要加錢,節假日也有可能送貨,但不是小數目。如果不願意加錢,在倉庫放上幾天,活魚早就成為死魚了。 1300公里,隔日達,中國運費是70人民幣,美國144美元,大約是我們的15倍。雖然美國人收入比我們高,但也承受不起這15倍的運費啊。 想當年,川普發動貿易戰,波士頓龍蝦滯銷。一個網紅(郭傑瑞)去波士頓,做過一個關於龍蝦的視頻,他問攤主,為什麼不把龍蝦放在網上賣? 攤主愣了一下,反問,還能把龍蝦放到網上賣?你有所不知,快遞費太貴,生鮮難實現國內配送。於是乎,波士頓養殖大戶,只能眼睜睜看著龍蝦賣不出去。 長距離的生鮮配送,是我們的日常,活魚確實不多見,但水果、肉類的冷鏈運輸,已經非常普及。而在美國,卻很少見。美國快遞運費高,效率低,限制了生鮮產品的消費,反過來,需求量小也導致平均成本高,一來一去,形成惡性循環。全國范圍內的B2C生鮮配送,就很難實現。 據德國《焦點》周刊14日報導,2019年,全球包裹量突破1000億個。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635.2億。中國以18%的人口,佔了全世界60%的包裹。 量變引起質變,在量的基礎上,才可以談創新。規模一旦突破臨界點,就會導致極致分工,效率才能提升。 我記得20年前,包郵區快遞5元起步,現在也才8元起步,能維持低價的核心因素,就是效率提升,因為各種配套,快遞員每天處理的包裹數量大大提高。所以,雖然快遞員工資飛漲,但平攤到每個包裹的成本卻得到了控制。 強大的工業體系 一條魚要配得上上百元的運費,品質就要不一般,否則沒人買。 以前漁民,在近海用普通網箱養魚,污染比較多。一方面,養殖的魚類,口感不好。另一方面,漁民體力負擔重,收入不穩定。靠天吃飯,風險很大,一個颱風就可能讓漁民傾家蕩產。 我平時喜歡看CCTV的科教頻道,有一期《創新進行時》的節目,主題是「 海上智慧牧場」。節目裡,現代深水網箱平台「耕海1號」總體積30000立方米,年產海魚15萬公斤。 現在的漁民,誇張點說,都是開著「航空母艦」出海養魚。甚至可以在岸上的家裡,吹著空調,用手機app遙控養魚。根據水溫、洋流速度等數據的變化,不僅能調整養魚平台的位置和深度,還可以控制投料的時間和數量。 以前的網箱,只能養魚,現在平台有餐廳、住宿、娛樂設施,可以接待遊客,玩海釣,看海景,吃海鮮。 CCTV中文國際,有一期節目叫「黃海能養三文魚?前往中國最大深海網箱養殖基地“深海一號”」。 三文魚養殖區域要求水質清澈無污染,最佳溫度在8~14℃之間。受環境因素限制高,養殖僅在挪威、智利、蘇格蘭、法羅群島等1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其中,2020年挪威產量佔51%,智利產量佔29.5%,兩者佔比近八成。 2020年全球各三文魚養殖點產量分佈 我國沿海,夏季水溫太高。但天無絕人之路,我們在黃海發現一個「冷水團」,面積13萬平方公里,體積5000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是世界罕見的淺水層冷水團。 山東依托強大的造船工業,打造了世界最大深海網箱「深藍1號」,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5萬多立方米,設計年產量1500噸,夏季可沉入黃海冷水團中。 假以時日,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可能成為一個三文魚養殖大國。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人吃的鰻魚,號稱國產,其實大部分都是中國產,歐美人迷戀的魚子醬,其實最好的品種產自於浙江千島湖,產量也佔全球三分之一。 目前的海水養殖產業,中國占了全球60%的份額。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幾乎壟斷了大型海上漁業設備的製造。與此同時,美國的海水養殖業,可忽略不計。 2017年6月17日中國交付挪威三文魚養殖巨頭使用的深海漁場——「海洋漁場1號」是世界上首座半潛式的深海漁。使用年限25年,一次可實現養魚量150萬條。這個養魚場單套造價4.2億元,相當於一架小型民航機的價格。 哪怕十年前,誰能想到,我們出口機械設備給歐洲人,讓高傲的北歐海盜,給我們養魚。 海洋的捕撈量是有限的,但海產養殖業,潛力巨大。以前漁民養魚,就像農民種地一樣,是一件辛苦活,而將來,可能成為一種時髦的高科技行業,幾個年輕人坐在空調房,對著電腦屏幕,像玩遊戲一樣,玩著玩著,就把魚養好了。 而這樣的場景,需要強大的工業配套才能實現,而中國,是唯一具備這種配套能力的國家。 @先進的基礎設施 很多人說,美國沒有高鐵,其實不完全對。在美國人口密度最高的東北,有一條準高鐵,最高時速240公里,平均時速為134公里。從紐約到華盛頓,366公里,Acela「高鐵」全程2.5小時,票價從130 美元到276 美元,不等。即便又慢又貴,照樣有人坐,因為點對點時效和飛機差不多,舒適度更高。 休斯敦和達拉斯,分別是美國的第4和第9大城市。距離為380公里,不堵的話,開車要4.5個小時,堵車就沒底了。如果你住休斯敦,如果有朋友臨時要你周末去達拉斯打牌。雖然很想去,但你想到來回開車10個小時辛苦,可能就放棄了。 除了開飛機,達拉斯到休斯敦,每天有19個直飛航班,飛行1小時15分,票價139美元,算上機場接駁,候機和安檢,單程至少也要4小時。機型都比較小,如 巴航工業145、龐巴迪900、 空客319。就算滿座率達到80%,每天單向客流也就2000人。 很多「美國通」經常苦口婆心地說:「不要炫耀高鐵了,顯得你無知,美國人短途靠高速公路,長途靠飛機」。這種人,非蠢即壞,美國大都會區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到高鐵。 當年美國可以搞定幾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如今連一寸高鐵都修不起來,只能說美國的利益集團,已經徹底綁架了美國。美國加州高鐵,折騰了幾十年,依然半死不活。其實,達拉斯和休斯敦之間,也在醞釀高鐵,名字叫Texas Central Railway德州中央鐵路。全長390公里,預算200億美元,每公里3.3億人民幣,這只是預算,美國現在的工程,結算超支2倍以上是常態。只不過,和加州高鐵一樣,德州高鐵也一波三折,進展緩慢。 2017 年1 月,川普 把該項目列為 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優先事項。 2017 年6 月,據說建設將於2019 年開工。 2019 年2 月,簽訂第一個分包合同。 2020 年9 月,獲得FRA 監管部門批准,預計此後不久將開工。 2021 年6 月,施工合同被授予Webuild,預計將於2021 年底開工。 2021 年9 月,CEO 表示,有50% 的可能性在6 個月內開工,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國會的基礎設施法案。 現在是2022年8月,我查了一下,何時開工,依然杳無音信。 這就是美國的效率。我的美國朋友曾經對我很嚴肅地說,他年輕的時候,美國修一條公路,效率非常高。而如今,修一條路,總是有沒完沒了的官司,律師費比工程本身的費用還高。 以前,美國人很有抱負,也很團結,如今,利益集團四分五裂,民主黨、共和黨,除了團結對付中國,沒有任何團結的餘地,為了選票,互相拆台。 本質上,各黨派背後的金主爸爸利益訴求不同,比如說,飛機製造商和石油公司,最痛恨高鐵,一旦高鐵通車,飛機沒人坐,汽油沒人買,那還得了? !於是就支持環保團體鬧事,無休無止。 2008年,貴廣高鐵動工修建,當時的貴州省長林樹森,堅持要把速度從160公里/小時提高到,300公里/小時,那時候貴州真窮,為了這條高鐵可謂是勒緊褲腰帶。很多人都說他瘋了,現在回頭看,是多麼富有遠見。如今的貴州從“被拋棄”到成為“高鐵大樞紐”,應該感謝當年決策者的遠見。 如今,貴州脫胎換骨,從「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的窮山惡水,利用後發優勢,發展成了中國的雲數據中心,和旅遊目的地。這幾年貴州GDP增速都位列前茅。最近很多朋友去貴州避暑,評價都非常高,完全不是當年「窮山溝」的刻板印象了。 2019年,中國鐵路發送旅客36.6億人,其中高鐵23億人次,美國幾乎為零。 2018年,美國航空客流為8.9億人次,中國為6.1億人次,中國占美國的68%。合併航空和高鐵,美國在長途客運這一塊,發送量只有中國的30% 。而且,隨著中國高鐵的不斷完善,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 從深圳開車到潮汕大約360公里,和達拉斯休斯敦之間的距離類似,不堵車要4小時,堵車也沒底。但是,深圳和潮汕之間,每天有100個車次的高鐵,快車全程1個半小時。票價130元。相當於休斯敦和達拉斯之間飛機票價的七分之一。 你可以選擇在車上打個盹,刷手機。根據本人親測,潮汕出發,深圳終到,每次下車人數烏泱泱一片。每個車次500~1000人,就算最保守估計,平均每車100人來往於 深圳潮汕之間。那每天單向客流就是10000人。是休斯敦和達拉斯之間客流的5倍。 很多人都認為高鐵最大的優勢就是舒適快捷,但從宏觀的經濟角度看,高鐵是一次產業的升級。因為飛機的局限性,在800公里之內,高鐵對飛機,就是降維打擊。 美國人這麼有錢,兩個大城市(達拉斯和休斯敦)每天的單向客流只有區區0.2萬人。而深圳和潮汕之間,每天單向客流是1萬人次以上。 5倍的差異,能創造多少交通、住宿、餐飲、服務的需求,隨之而來,又能帶來多少就業機會?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經濟需求。 美國的第三產業佔比高達80%,但是去過美國的普通中國人,心中都難免疑惑,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美國的服務業發達啊,美國的餐廳遠不如中國人氣高,國內旅行密度也沒有中國那麼高。 美國基礎設施的落後,已經影響到服務業的升級。我上次說的美國的服務業只能集中在所謂的火災行業,普通人看不見摸不著,利益被少數集團壟斷,也不能分享紅利。所謂「火災行業」,也就是「保險、金融、地產服務」的統稱。 (FIRE Sector)Finance, insurance, real estate, rental, and leasing。 「火災行業」是最典型的,不產生實際物質財富的食利經濟。 經常看美劇的人,應該記得這句話,I have bills to pay,意譯就是,我要養家糊口,直譯就是「我有很多賬單要付。」美國人最大的生活成本,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是各種賬單,什麼律師費,會計費,保險費…… 2020年12月,我國時速350公里的貨運高鐵下線。這是一個全新的經濟領域,全世界目前只有中國有能力把這個產業做大。 800公里內,高鐵客運碾壓飛機,1800公里內,高鐵貨運碾壓飛機。 @總結 目前中國有全世界最齊全的工業體系,最先進的基礎設施,能創造出多少新的經濟形態,美國人不知道,甚至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美國的確還有部分優勢,比如芯片和航空發動機,但是,高規格芯片只用於移動設備,如今的手機幾年不換也照樣用,3nm的芯片是不錯,但也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低規格的芯片,我們也能製造。美國不虛心學習,取長補短,非得玩極限施壓,民主黨在國內搞不好基礎設施,只能把矛盾向外轉移,這就是美國老女人竄訪東南小島的本質原因。 總而言之,以我常年在中美兩邊走的經驗,我越來越確定,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美國越來越焦慮,未來極限施壓,擦槍走火的危險遊戲,可能會越來越多,專心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中國人講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所有的賬都記在本子上,總有一天會給它拉清單。
    5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