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只有四個字,價值3200萬!
2017-10-13 名家話健康

本月初,享譽世界的2017年貝爾獎頒佈了。其中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受到了民眾特殊的關注,因為這似乎是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該項殊榮。

“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到底是個啥東東?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

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晝夜變換的。

簡而言之,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等;生物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你什麼時候睏、什麼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溫變化、什麼時候激素水平上升,統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

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因此,本屆諾爾貝醫學獎研究成果,最貼切的解釋就是:

不要熬夜!!!

這話聽著一點也不新鮮啊!父母長輩親朋好友沒少叨念過。

但是這三位科學家憑藉該研究一共獲得了諾貝爾獎金9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3500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後聽到別人勸你不要熬夜的時候,一定要像拿到3500萬一樣高興哦……

下面是一組價值3500萬的建議:

1.
不要熬夜:

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死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間長了,身體就虧空得越來越厲害。

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通俗的說就是: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2.
要養肝:

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裡最大的解毒器官,而晚上又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休息,反而大肆吃喝,會讓肝臟超負荷。當肝臟真的“喊”起疼來,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11點後睡的人,白開水裡一定要加一點它!

白開水裡加點“紅棗”

沒有什麼能抵消熬夜的損害,但因為生活迫不得已熬夜時應該長期飲用紅棗水護肝。

有實驗表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紅棗水,持續一週可以達到養護肝臟、促進肝臟解毒排毒的效果。中醫學也認為,紅棗水有補氣養血、疏肝解鬱的功效。將果肉豐富的紅棗掰開,用溫水泡發,這樣維生素更利於肝臟吸收。

3.
價值3500萬的養生表:

中國古代養生講究“順應自然”,現代生活中人體也有它最喜歡的節奏和規律。如果我們順應了身體的生物鐘規律,摸準薄弱那一刻,拾遺補缺,身體就能被調校到最佳狀態。而反之,則會產生各種問題,危害健康。

5~6點:
醒了也要多睡會兒

很多中老年人“晚上睡不著,早上醒得早”,如果你在清晨五六點就早早醒來,不妨儘量讓自己多睡會兒,實在睡不著也可以閉目養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雙手,有助於保證白天旺盛的精力。

6點半:
做伸展運動

中老年人每天早上簡單鍛鍊10~20分鐘即可,建議以輕緩柔和的運動為主,如伸展運動、散步、瑜伽、太極拳等。

7~8點:
吃份高營養早餐

包子、油條、燒餅等澱粉類食物是多數人早餐桌上的主力軍。但是,除了澱粉類食物外,再來一杯牛奶或者豆漿、一個雞蛋、一小份水果,則更加健康哦。

10點:
吃一小把堅果

中老年人應該在上午十點左右,吃一小把堅果,對心腦血管健康有好處。花生、核桃、杏仁、松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11~12點半:
享受“雜牌”午餐

午餐食物一定要種類多樣。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雜”,炒菜時儘量多放幾種食材。比如,炒青菜時放點蘑菇,做肉菜時放點胡蘿蔔丁、黃瓜丁,每種菜量不大,但種類、顏色要儘可能豐富。

13點:
小睡30分鐘

午飯後半小時,疲勞感來襲,此時不妨先喝一杯水,然後打個盹兒。午睡對降低血壓、保護心臟、增強記憶力、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處。但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即可。

14點:
喝杯綠茶

午覺醒來之後,人總會有些倦怠,此時來杯綠茶對身體可是非常好哦,研究表明綠茶能降低患癌風險。

15點:
晒晒太陽

如果天氣好,中老年人可以去戶外鍛鍊,此時陽光和煦,是晒太陽的好時機。若下雨或者太陽太毒,則可在家做做健身操、身體拉伸等。

16點:
來杯優酪乳

下午4點,人的血糖開始升高,此時,中老年人可以再加個餐,喝杯優酪乳或吃兩片全麥麵包。

18~20點:
與家人分享“慢”晚餐

晚餐一定要清淡,對一天的營養進行查漏補缺。晚飯不能吃得太晚,否則影響睡眠。晚餐時間一般相對充裕,可以和家人一起慢慢享用,細嚼慢嚥,聊聊天,無疑是一段幸福的家庭時光。

20點:
站一刻鐘

吃完晚飯,很多人便立刻窩在沙發裡看電視,這可是十分傷害腸胃的。晚飯後最好站立15分鐘,或一邊走動一邊給久違的朋友打個電話,也可以澆澆花、洗洗碗。

21點:
提前刷牙

刷牙時間最好放在晚上9點,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晚上9點後,不再吃東西。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書等。

22點:
調低臥室溫度

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22點,最晚不超過23點。科學研究顯示,臥室保持低溫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入睡前最好將房間溫度稍微調低一點。

健康的一天自此結束,睡個好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

記得把這篇文章發給朋友們,告訴他們這才是最科學健康的生活時間表。

3500萬的建議哦!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現有回應

  • Effie Fang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了解傑弗里·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有抓到重點:「生理時鐘是被週期基因所控制的。」舉例來說,假如今天大家活在一個沒有時鐘的空間,時間到了,週期基因就會用蛋白質PER告訴你「該睡覺囉」,而不會因為沒看到時間就不想睡,約莫是這個概念。

    但是,謠言卻說

    出處

    謠言破解網站蘭姆酒吐司
    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 只有四個字「不要熬夜」?請不要用謠言污辱諾貝爾獎,好不好啊?
    https://goo.gl/1E3fxy
    6 年前
    1162(Why?)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研究與熬夜傷身關係不大,美國3名學者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楊恩(Michael W.Young)因發現控制生物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獲獎。過去認為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受環境影響,但3人的研究卻證實,人類生理時鐘的調控是

    出處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71003/37800575/
    美3學者獲生醫獎

    https://news.tvbs.com.tw/health/781275
    有人天生能熬夜!打破生理奧秘 美3學者獲諾貝爾獎
    7 年前
    625(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2017年諾貝獎出爐:你變醜和變笨的原因他們終於研究出來了 —熬夜 來源:澳洲Mirror 就在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布了!獲獎者是杰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他們獲獎的研究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開始變醜變胖變笨了?而原因也很簡單:熬夜! 這三位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翻譯成人話就是:“他們解釋了一下為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修仙以及修仙所造成的危害。” 可能有人會覺得,熬夜多大點事,自己身體好著呢,只要熬夜之後多休息,再補回來就行了,怎麼可能還變醜變笨呢?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可太天真了…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三位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簡而言之,2017年受全世界關注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別熬夜了! 到底這個神奇的生物節律是怎麼研究出來的呢? / 01 / 人體內有神奇的時鐘基因 說起這三位獲獎者對生物鐘基因的研究,那可要從2003年開始說起了。 當時杰弗理·霍爾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就是一個奇怪的經常早睡早起的家族。 這個家族成員總在凌晨3、4點起床,晚上6、7點就睡覺。這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可是奇怪的是,他們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慣源於家族成員身上的一種名為“PER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是一種管睡覺的基因,正是這突變導致他們的早起早睡。 研究人員為了更具體的研究這種睡覺基因,就把這種基因轉到了小白鼠的身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擁有這種基因的小白鼠不僅開始早睡早起,而且吃嘛嘛香。研究人員發現,小白鼠擁有這種睡覺基因之後,連帶著管吃飯的PER1基因也突變了,而因為吃得更多,還導致了這群小鼠發胖,肥胖問題緊隨而來。 此類基因又稱時鐘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會在相同的時間打開和關閉,以保持睡眠和飲食週期的均衡。但如果其中有基因發生突變,就將打破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機體的各種生物鐘不能步調一致。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獲獎的)杰弗裡·霍爾等三人的研究是先驅性的,他們克隆出時鐘基因,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神奇的規律現象。” / 02 /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 疾病匍匐而來 有關睡眠的奇妙故事還沒完。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他逐漸發現,這些罕見病人的大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區域存在著控制節律的基因突變或紊亂。“我們已發現一些經典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著,相互箝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著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著,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節律環,這樣全身其實存在著大量的節律相關基因。一旦打破,會出現問題,疾病可能匍匐而來。” 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2013年,他在一項肥胖研究就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簡單說,如果在小鼠體內去除這個LGR4基因,小鼠的體重會減輕,各項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均明顯好轉。他們研究進一步發現,LGR4基因其實具有某種節律基因的特徵和功能,它會控制小鼠體內某些代謝功能的延遲或提前。敲掉一個基因就會出現這個現象,而長期的晝夜顛倒、節律紊亂,就更可能引發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Michael Rosbash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像是微型的吸塵器,當大腦連接變得衰弱和分裂的時候,就會開始清除神經突觸細胞,從而減少了神經遞質,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變慢、反射時間變長。所以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同時,慢性睡眠限制(連續五天保持熬夜)將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的跡象增加。由於小膠質細胞的低水平持續激活可導致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老年癡呆症),和其他形式的神經變性都觀察到持續的小膠質細胞激活。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此外,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不僅引發肥胖,還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 因為這三位得主極有創意的發現,晝夜節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涉及面廣且動態發展的學科領域,並且一定會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 03 / 生物鐘研究的現代提示: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到點就該睡覺,到點就要吃飯,這個“到點”,說的就是一種節律。許多醫生在得知2017年諾貝爾獎的歸屬是人體節律時,他們表示,正是因為生物體這種奇妙節律現象吸引著科研人員前仆後繼地投入這項研究。始於好奇,終於使命。杰弗裡·霍爾等三人,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這是一把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重要鑰匙。節律生活,乃至天人合一,道理是古老的,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乃至影響,正被科學家逐漸認清。 倒時差、熬夜、借咖啡提神……在醫生看來,現代人的很多行為與進化而成的某些節律背道而馳,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正被逐步發現。杰弗裡·霍爾教授說,很多職業需要值班或跨時區旅行,這是對人體本身的晝夜節律,或者說生物鐘的一種挑戰。“如果人體生物鐘不能很好地與晝夜節律匹配,可能進一步影響機體其他功能,比如免疫和內分泌功能,影響生活質量。對於生物節律及其基因機制的研究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自身,有望克服晝夜節律對職業能力的限制。”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杰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那麼,生物鐘已經亂了,是不是就沒救了? 並不是,人體有奇妙的自我調節功能。“長途旅行會出現時差,對時差的調整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節,比如在飛機上,會通過調整飲食供應時間來幫助你調節時差——本該是平時睡覺的時間,卻給你來一份正點的正餐。”杰弗裡·霍爾告訴人們,這些例子提示,良好的睡眠習慣或有規律地吃飯,會對人體的生物鐘起一個重新設定的作用。 / 04 / 直到2017年人類才知道 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 生命體適應地球環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感知並適應地球各種週期的變化,比如晝夜節律(夜伏晝出)、季節變化(冬眠)等。這種行為幾乎普遍存在於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生命體內,細菌、藻類,直到哺乳動物,乃至人類。“在這一發現之前,人們從未想到過,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大家知道基因可以控制生命體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種子的大小、眼睛的顏色等,但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為也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還是第一次。 這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晝夜節律的研究領域,儘管生命科學界的同行已經期待了好多年,感到這個領域應該獲獎,因為它涉及到瞭如此基礎的生命活動,已經成為一項經典研究。“其實,最應該得這個獎的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西摩·本澤,他已在2007年去世。”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我們基本都是本澤的晚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澤曾在果蠅身上發現通過基因變異,可以將果蠅的生物鐘調快、調慢,甚至關閉。雖然這未解釋生物鐘如何運作,但卻踏出了關鍵一步。在這個基礎上,1984年,三位獲獎者發現並克隆出了這個基因,將其命名為PER,週期基因(period gene)的縮寫。隨後,他們又發現了一系列相關的生物鐘基因。邁克爾·羅斯巴什解釋,控制生物鐘的基因彷彿構成一個鐘擺,PER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其他生物鐘基因和它一起“搖擺”,來調控生命體的生物節律。 / 05 /模式生物“果蠅”摘得的第五個諾貝爾獎 這是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第五次幫助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獎。 由於果蠅的基因組相對簡單,繁殖速度又快,所以在研究很多生命現象時,它都是科學家的有力助手。此前的1933年、1947年、1995年和2011年,科學家四次因研究果蠅而摘得諾獎,今年,生物鐘的研究讓果蠅再次引人矚目。 邁克爾·羅斯巴什介紹,這次的獲獎者幾乎都是果蠅的研究專家。他們發現攜帶PER基因的果蠅突變體中,晝夜活動節律被打亂了,在本應安靜的晚上,卻表現得和白天一樣。 經過多年持續探索,生物節律如今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為方面分子機制最為清楚的領域之一。比如,哺乳動物的PER基因有三個拷貝,這些基因上的那些氨基酸的突變會引起生命體怎樣的行為,都有詳細的研究, “可以說,生物鐘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原子水平。” 生物鐘控制著人類的行為和代謝。控制生命節律的一個核心基因CRY最早在植物中被發現,作為藍光受體發揮功能,後來才發現它也是生物鐘中央振盪器的關鍵基因,參與眾多生理反應調控。後來還發現它參與感應磁場,在鳥類遷徙中發揮重要功能。 邁克爾·楊教授說,我們對於人體節律的這些發現。正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也在為個性化醫療提供可能。比如,人體大腦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影響人的晝夜節律,被廣泛用於調節睡眠。現在,不少手機應用可以記錄人的睡眠、運動情況,並由此推斷每個人的生物鐘,這為某些藥物的給藥時間提供了參考。同時,在一天中,有些時段癌症細胞生長比較快,那麼抑制癌細胞的藥物在此時使用,效果可能最為明顯。在植物領域,生命節律的調控還可幫助植物獲得更高的產量。 順便一提在這項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熬夜所以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研究就是:“諾貝獎獲獎者熬夜研究了熬夜的危害”…最後,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 9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40萬元人民幣!所以,以下是一組價值740萬元的建議: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 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和工作,因為此時效率最高 下午和傍晚時健身效果更好 最最重要的是: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編輯:Ellen&小黑胖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653ybr3.html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前不久發布了——   這個獎項被授予3名美國科學家(如下圖),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方面的成就。評審委員會在聲明中說:「(他們的)發現解釋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如何通過調節生物節律,與地球旋轉實現同步。」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pqo5ymz.html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2017諾貝爾獎 證實 中醫兩千年前的養生論 晝夜節律與生物鐘 根據晝夜節律來「睡覺」 對人體有很深的益處。中醫建議人們在晚上11點入睡。 因為晚11點~凌晨1點,是人體陽氣潛藏的時候 在這時入睡可養護陽氣 使人在第二天醒來時充滿活力。 而凌晨1~3點,正是氣血集中在肝經的時候,熟睡可以幫助肝排毒。但如果這時候還不睡,或者常被吵醒,就容易損傷肝經,造成眼睛發乾、頭暈和盜汗等症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36318146/posts/2726996177324899/?sfnsn=mo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解謎生理時鐘「有些人天生能熬夜」 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國際中心、蔡明樺╱綜合報導】備受國際矚目的學術界盛事、2017年諾貝爾獎昨起陸續揭曉。美國3位遺傳學者因揭開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之謎,闡明「動、植物及人類如何調節生理節奏,以與地球運轉同步」,率先拿下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將可共享高達900萬瑞典克朗(3346萬元台幣)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普爾曼(Thomas Perlmann)指出,美國學者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許(Michael Rosbash)和楊格(Michael W. Young)在1980年代中期利用果蠅做研究,發現一種可以控制日常生理節奏的基因,「他們顯示這個基因所轉譯的蛋白質,在夜間累積於細胞中,而在日間消退」,後續研究亦指認出這個複雜體系內的其他蛋白質,確認了生理時鐘的關鍵機制。 內外不符變時差 過去,科學界對生物在日夜行為變化的研究,主要圍繞著器官和組織方向進行,霍爾的研究成果既拓寬了科學家的視野,亦把遺傳學地位提升到新的台階。 諾貝爾委員會在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項「典範轉移」的發現,顯示「當我們的外在環境與內在生理時鐘出現短暫不相符時,將導致我們感到不適,舉例來說,當我們旅行到數個時區以外,就會有時差。這也顯示,當我們的生活形態與生理時鐘所指定的節奏長期失衡,與各種疾病風險增高有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霍爾等3人的成就在於「為生物節律學、睡眠醫學奠下基礎」,過去認為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受環境影響,但3人的研究卻證實,人類生理時鐘的調控是受基因轉譯蛋白質主宰。 皆受蛋白質調控 李信謙說,調控人類生理時鐘的基因轉譯蛋白質,就像發動機,觸動人體細胞連鎖反應,擴大到器官、神經組織等。這個機制也可解釋部分疾病症狀,例如失智症早期患者常出現的睡眠障礙等,若持續鑽研該機制,或許可及早發現失智症,並介入治療。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則稱,生理時鐘由基因主宰,可解釋為何有些人習慣熬夜或可適應頻繁日夜顛倒的輪班工作,其他人卻不行,因為這些都是與生俱來、與蛋白質調控有關。 今將公布物理獎 昨天公布的生物醫學獎是諾貝爾獎每年公布的第一個獎項,今將公布物理獎得主。諾貝爾獎是依黃色炸藥發明人、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立,1901年開始頒獎,以表彰受獎人對科學、文學及和平等領域的貢獻。 霍爾(Jeffrey C. Hall) 國籍:美國 年齡:72歲 學歷: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職:曾任布蘭迪斯大學教授,現已退休 羅斯巴許(Michael Rosbash) 國籍:美國 年齡:73歲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現職:布蘭迪斯大學教授 楊格(Michael W. Young) 國籍:美國 年齡:68歲 學歷: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 現職: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教授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生理時鐘示意圖 隨著每天不同時段,生理時鐘會預期並調節人體狀態,協助管理我們的睡眠模式、進食行為、荷爾蒙的釋放,以及血壓和體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11點後睡的人,白開水裡一定要加一點它!讓肝越來越好 2017-12-21 國際要聞 不知有多少人,晚上常常熬夜,或者大吃大喝。我們都知道這樣很傷身體,但是到底傷害在哪裡呢?真的應該好好看看! 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裡最大的解毒器官,而晚上又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休息,反而大肆吃喝,會讓肝臟超負荷。當肝臟真的「喊」起疼來,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所以,常熬夜的朋友們,一定要比平常人更加愛護它。 眾所周知,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得體內廢物排出,從而減少代謝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只是,光靠喝水來達到修復肝臟、養肝護肝的效果是遠遠不夠的。聰明的你,要學會給白開水裡加點「料」,這樣久而久之,讓常常熬夜的你,肝火降了,毒素沒了,皮膚好了,口氣也變得清新了。 白開水裡加點「紅棗」 紅棗水護肝早已不是新鮮事,有實驗表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紅棗水,持續一周可以達到養護肝臟、促進肝臟解毒排毒的效果。中醫學也認為,紅棗水有補氣養血、疏肝解郁的功效。將果肉豐富的紅棗掰開,用溫水泡發,這樣維生素更利於肝臟吸收哦。 白開水裡加點「檸檬」 檸檬一直被譽為是養肝排毒、養顏美白的最好水果。早上起來喝檸檬水是最佳的養肝時機,因為檸檬中所含的檸檬酸有利於肝臟健康,可緩解肝臟負擔。 白開水裡加點「金銀花」 金銀花味苦,卻是降火清肝的佳品,對口臭和便秘的食療效果尤其好。它本身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還有美容、減肥、解酒等功效。都知道喝酒傷肝,建議喝酒的朋友們可以多喝金銀花來養護肝臟。 白開水裡加點「菊花」 菊花屬於花茶類,用它泡水喝,味道微苦,卻是養肝茶類的代表。菊花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不僅如此,菊花中所含的少量硒元素,也是修復肝臟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白開水裡加點「玫瑰花」 玫瑰花茶香氣濃郁,入白開水內,滋味甘美,微微淡苦。對於壓力過重、心緒不寧引起的郁結與肝火的調養,效果最好。忙累了一天,喝一大杯玫瑰花泡的水,不僅養肝、安神,還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疲勞。 睡覺睡晚了的補救方法 早睡早起佔人體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態、飲食、及時調理各佔百分之十,我們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我們白天是放電,晚上睡覺是充電,晚上只衝了50%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50%哪來的,就是從五臟借。 五臟在古書中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體的精華,你總是借,總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體就垮了,所以我們說年輕的時候什麼感覺都沒有,一到四五十歲了,病就全來了,其實這是有很長一段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時間的。 很多人想早睡,就是睡不著,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早起,早睡不由你決定,但早起可以自己做主。 當你早起的時候,中午休息半個小時,下午很精神,晚上會早早就困了,如果你晚上不困,早上不起,這一直處於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早起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晚上不睡叫耗傷陽氣,早上不起叫封殺陽氣。 簡單講,晚上不睡,就像冬天的時候,把家裡的糧食都扔掉了,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到春耕的時候,辛勤的勞作,再播種下種子,以期待秋天有個好的收成,就是早起。 不早起的人是沒勁的,不是起的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信你一覺睡到中午12點試試,不早起,陽氣沒有生起來,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時人還愛發脾氣,因為陽氣憋死為火氣,所以人就脾氣大,體內的邪火太大了。 睡晚了補救方法,就是早起,這個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實是不矛盾的。 《黃帝內經》講:無春就無夏。沒有春天哪裡有夏天啊,更談不上秋冬了。 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所以你5點起床,人體是與自然同步的,在一天內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恰恰這四個季節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關的,沒有春生,哪有夏長,更不會有秋收,冬天自然無所藏,到第二年春天沒有耕耘的種子,又沒辦法生,如此反復,惡性循環,如環無端。 所以我們強調一定要在5點,最晚不要超過6點前起床,5點起,少陽得以升發,少陽就是初生的太陽。 人在5點前一天不起,就是一天體內沒有太陽,一年不起,就是一年體內沒有太陽。人體內沒有太陽,就是缺少陽氣,生病或早亡也就不足為奇。 5點為驚蟄,驚蟄意味著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同樣在人體,就是陽氣開始湧動。 你早起,陽氣就能升發出來,人就不困了,你5點不起,人躺著不動,肝氣升不起來,所以你困。 早5點起的人,中午最好要午休一會,一是養心,二是下午精力充沛。 在這裡,我們要走出一個誤區:困了就得睡,睡到自然醒,就是睡了一個飽覺,精氣神就足,身體就健康。這是不完全正確的。 睡眠不是時間問題,不是我今天睡夠了8、9個小時,身體就健康了,睡眠是一個時間段的問題。 如果條件可以,最好不要上夜班,上夜班太傷人身體。 這是你在和太陽的引力拔河,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三十多萬倍,體積是地球的一百多萬倍,你的質量和體積佔地球的幾分之幾,如果確實是工作需要沒有辦法,那麼退而求其次,最好不要三班倒,今天上夜班,後天上白班,這相當於你天天往返於中美兩國之間,天天在倒時差。 我們現在經常丟了西瓜撿芝麻,花了大量的錢財和時間在人力、藥力上,殊不知,人力、藥力,不及天力,人在天地之間只是一粒微塵而已,微塵只有和自然融為一體,才會「長生久視」,當微塵脫離自然時,就會瞬生順滅。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日飢餓秘密獲得諾貝爾獎 你可能知道你體內的大多數組織定期用新細胞替換它們的細胞。不、同的器官需要自己的時間來完全更新。有些組織則根本不會替換它們的細胞。但你有沒有想過你身體死去的細胞最終會在哪裡? 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博士花了數年時間研究人體細胞如何清除它們的廢棄物。如果體內自噬過程不能正常運作,人就會罹患第2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症,還有一些與老化相關的疾病,甚至是癌症。事實證明,當你禁食時,你的細胞壽命更長,且能產生更多能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C6LHkUPnE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諾貝爾獎得主發現「餓肚子」比較健康,細胞會「自己吃自己」!身體變超乾淨,改善失智症,還能降低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根據研究成果表示,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後,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 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頗多。在後續的研究結果顯示,適當餓肚子的那組人,比餐餐飽食的人,平均壽命和健康指數都要高出很多。 其實,根據很多國家的研究,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就是適當餓肚子。 大家有嘗試「禁食」過嗎? 而且你知道體內的細胞會進行「自體吞噬」 (autophagy) 嗎? 雖然這2件事情乍看之下沒什麼關聯,但這卻讓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大隅良典 (Yoshinori Ohsumi) 教授進行研究之後, 在2016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為他發現人類如果適時的讓自己飢餓,很可能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大隅良典長時間研究之後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所謂的細胞自噬就是在溶酶體 (一種細胞器) 的幫助之下,身體可以分解不同的蛋白質結構,並且將其轉化為胺基酸, 之後就會被用來創造更多的細胞。這和禁食有什麼關係呢? 大隅良典發現可以透過禁食的方式讓細胞飢餓, 進而去刺激身體來分解有害細胞,因為細胞在缺乏能量供給和營養之下,會透過降低自身不必要的營養和能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所以它們會把細胞內毒性蛋白等等沒用或有害的物質吃掉,當作所需能量,這也能讓細胞的壽命更長,而人體的炎症也會減少。 所以在大隅良典的研究之下,如果人類選擇間歇性禁食的話, 可以幫助體內的「自我清潔」,這能加速新陳代謝,有助於減肥,對健康來說也有不小的幫助,像是降低罹患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據悉也可以用來治療失智症。 當然禁食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根據《Bright Side》報導,有幾種禁食方式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1. 禁食24小時:可以在一周內選擇一天不吃東西;不然就是你可以在今天先吃早餐,然後忍耐到明天早上,這樣也算是一天,但你會覺得2天都有吃東西了。 2. 間歇性禁食:這樣的方法其實比較多人會選擇,因為這不代表在禁食的日子就完全不要吃東西,而是你要在禁食日所攝取的卡路里要比平常還要少,假設你平常一天攝取2000卡路里的話,那麼在禁食日就至少要減掉500卡路里。 3. 不吃飯:有些人會試著在一天少吃一餐,這也能促進新陳代謝,但這不代表你的下一餐就可以吃得過飽。 4. 有限制的禁食:這其實也算是間歇性禁食, 這也是News18 拾報小編聽到不少人用過的減肥方法,也就是「16/8斷食法」,一天內只有8個小時可以吃東西,剩下的16個小時就讓自己的嘴巴閉緊吧! 5. 喝水的禁食:這不是要你別喝水,而是要你只喝水,畢竟水對人體非常重要,你可以選擇一周裡面有一天只喝水或是不含糖的新鮮果汁,這對身體也是會有幫助的。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醫生告誡:比喝酒還傷肝的兩個壞習慣,很多女性都有!趕快改掉 觀看人數:2714   肝臟就像是人體的一個加工車間,將脂肪進行吸收和整合,加工成優質的產品,供身體使用。但如果脂肪原料攝入量過度,會使得肝臟車間的負荷加重,從而導致肝細胞膜的損傷,降低肝臟的各方麵功能,引發脂肪肝。 目前,兩岸的脂肪肝患者已經有2個億左右的人群,可謂是肝癌的第二大疾病,嚴重的影響人們健康以及日常生活。 脂肪肝的出現會伴有4大信號: 1、消化道表現 輕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可伴有噁心欲嘔、厭油、上腹飽脹等不適。噁心的癥狀常常單獨出現。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2、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見的癥狀之一,如果長時間食欲不振,除了懷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應考慮到脂肪肝的可能。 3、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勞的表現。 4、維生素缺乏症 肝臟在人體運作中起著維生素代謝的作用。脂肪肝由於脂肪的堆積,使得維生素攝入過少,從而引起炎症。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喝酒導致的酒精性脂肪肝,中國有句俗話說;「無酒不成席。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家裡有做客的人,餐桌上必定會擺上各種各樣的酒,供客人享用,即使是家裡沒有客人,愛喝酒的人群每頓飯喝上些也不足為奇。 但是,醫生提醒,除了喝酒以外,以下2種習慣也易患脂肪肝! 一、長期吃素 肉吃多了不僅容易誘發肥胖,還會誘發其他的疾病,如高脂血脂、高糖尿病、痛風、脂肪肝等,因此,很多人為了身體健康,選擇成為素食主義者,過著不吃肉的生活。 但是長期不吃肉的話,會對身體有很大影響。長期素食或不能進食者,身體缺少某些蛋白質和維生素,造成低蛋白血症,由此脂肪動員增加,大量脂肪酸從脂肪組織中釋放進入肝臟,使肝內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 所以,適當的吃肉對我們身體還是有好處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建議我們每日肉類攝入量控製在40~75克就可以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二、減肥過度 進入秋冬天之後,人們普遍的喜歡貼秋膘,短時間內就容易長上幾斤,這時候愛美的女性不願意了,就選擇減肥,常常是晚上不吃飯,或者只吃些蔬菜水果,認為這樣可以起到快速減肥的作用。 但是,不曾想,短時間內快速減肥也會導致脂肪肝。原因在於節食減肥使身體攝入的能量較少,身體供能不足便會利用機體脂肪供能,分解多餘的脂肪,但是長期下去,肝臟要超負荷工作,導致脂肪酸的大量堆積,形成脂肪肝。 專家建議:一月最多減重八斤,再多就會產生肝損傷。 日常保護肝臟,可以做到以下幾點,更有利於減少脂肪肝的發生! 一:多喝水、喝護肝茶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喝水的時候,加點菊花,一起泡水喝,護肝排毒效果更佳! 二、避免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常見於辦公室人群,當身體長時間不運動時,身體代謝緩慢,肝臟就會堆積脂肪,久而久之,加上不良飲食,逐漸累積成脂肪肝。 解決措施:適當進行慢跑、騎自行車、爬樓梯等有氧運動有利於降脂減肥,對促進肝內脂肪消退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據科學研究發現,相同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下午或早晨錘鍊要比上午多耗費20%的能量。因此,有脂肪肝的人最好選擇在下午或早晨進行鍛煉。 三、少熬夜 無論是工作加班,還是學習熬夜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的人熬夜都成為習慣。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殊不知這就是傷害肝臟的最主要因素。 晚上11-3點是膽、肝排毒時間,熬夜會加重臟器「加班工作」,長時間會導致肝膽功能異常! 所以,最好養成規律作息,每日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血液之戰 逆苗血栓塞證據!!超級顯微鏡圖像: 逆苗者血滴形狀變異,血凝塊擠聚,形成血栓塞,已攻陷腦部、肝臟和卵巢! BL00D CL0T Images Exposed~EVIDENCE SURFACING PROVING THAT EXPERIMENTAL V@xxxxines AND CL0T YOUR BL00D 正常的細胞膜,血漿是很清潔的,抗氧化可以給細胞膜良好的保護。但在影片中,我們將會給大家看看科學家在超級顯微鏡下,見到的逆苗後血細胞的多張圖片,他們都是接種了mRNA新冠逆苗的人的血細胞。負責化驗的醫生沒有指明是什麼牌子的疫苗,因為他們在不同牌子的逆苗都見到相似結。需要做更多研究分析來確認它們的差異,但血液被逆苗污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在影片中的第二幅圖片,見到紅血球細胞膜出現了異常狀況 : 紅血球聚集在一起。留心看這兩個被激活了的白血球細胞,科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細胞 20 分鐘後,發現逆苗者的血滴充滿了被激活了的白血球細胞,相信是逆苗激活了白血球細胞,或是逆苗本身就藏匿著有毒的粒子成份,看來就是逆苗的毒素,把白血球細胞激活了。 在影片中的第三幅圖片,利用加倍放大顯微鏡,科學家見到紅血球嚴重地損壞,血細胞裡面出現了很多黑點。 盧赫·蒙坦格尼爾博士 (Prof Luc Montagnier)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病毒學家之一,他是諾貝爾獎得主-病毒研究頂級專家,根據他的研究 : 若在血液中注入任何外來的異物,病毒就會被自我複製的支原體一同激活,誘導出"氧化壓力", 被稱為:氧化應激,這樣就有可能改變體內激活了的細菌。若將此圖像與健康細胞的圖像相比較,立即可以見到巨大差異。 在影片中的第四幅圖片,是另一個例子: 接種逆苗後,紅血細胞被改變了形狀。 在影片中的第五幅圖片,顯示也發生了同樣的怪異,可以看到很多不規則的形狀,紅血球細胞發生了形狀變異,血細胞從接種逆苗後,就聚攏起來,顯示血栓塞已開始形成。 在影片中的第六幅圖片,是接種逆苗的一個月後,現在親眼證實紅血球,真的擠迫在一起,血栓塞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了。 https://rumble.com/vmdsr3--blood-clot-images-exposedevidence-surfacing-proving-that-experimental-jabs.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研究:「喝咖啡」什麼時間最好、最能提神?答案竟然不是吃早餐時!|每日健康Health | 日期:2017-03-23| 責任編輯: 邱霈俞| 分類:養生食譜 你每天的第一杯咖啡都是什麼時候喝呢?大多數人都喜歡在吃早餐時來杯咖啡消除困倦、提升活力,但根據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這可能不是喝咖啡最好的時間點! 國外網站《Steptohealth》的報導指出,實際上起床後兩小時喝咖啡是最推薦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原因是什麼。 咖啡和皮質醇水平 神經心理學家史蒂文·米勒(Steven Miller)在他的部落格「NeuroscienceDC」中發表的研究提到,起床時喝杯咖啡的提神效果其實沒有人們普遍認為的那麼好,其中原因就在於人體的晝夜節律(身體內部時鐘)和皮質醇水平。 晝夜節律負責控制人們的睡眠習慣和調節皮質醇,當我們睜開眼睛,開始嶄新的一天時,皮質醇就開始運作了,而在一天當中,皮質醇濃度最高的時間是早上8點~9點,所以此時飲用咖啡的提神效果並不明顯。 咖啡和頭痛 米勒博士說,「當你的身體不需要時,攝入藥物不是一個好主意。」 當體內的皮質醇濃度較高時,過量飲用咖啡可能導致頭痛、焦慮,甚至更累。雖然並非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有一樣的反應,但這點仍必須多加注意。 喝咖啡的最佳時間是? 其實喝咖啡的最佳時間取決於你的起床時間,醒來後的1.5小時~2小時之間是最理想的。當體內的皮質醇水平下降時,此時飲用咖啡能獲得加乘的效果。 米勒博士更指出,白天喝咖啡最好的時間有兩個:早上9:30~11:30之間以及下午1:30至5:00之間。 對於喝咖啡易頭痛和覺得咖啡提神效果不顯著的人來說,解決方法是早餐時盡量多攝取蛋白質和纖維,搭配新鮮的果汁,等兩個小時後再飲用咖啡。只要這樣做,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更加清醒,更有精力面對新的一天。 準備好嘗試看看了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