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淡水馬偕醫院地下室淹水還抓到魚,太誇張了~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淡水馬偕澄清,絕無淡水河河水倒灌地下室淹水、抓到魚之事。

    出處

    https://ctee.com.tw/mobile/NowNews.aspx?nid=20170605005516-260405&ch=ch
    淡水馬偕醫院澄清 地下室沒淹水也沒魚
    7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市場消毒公告: 一、淡水清水市場因有確診個案,請6月15日到6月22日間有到市場採買的民眾和做生意的攤商,主動到淡水馬偕醫院「社區篩檢站」免費篩檢,以確保自身健康。 二、清水市場129巷口到中國信託巷口路段之市場區域6月24、25 日二天休市 ,進行全面消毒,其他市場區域亦將於下午進行消毒,敬請大家配合。 淡水區公所關心您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190417 請協助轉發及捐款 台北市關渡國小的五年級貧困的同學,急需資金換肝救命。 如果可以歡迎幫忙轉發及捐款來幫助他。 教育部捐款網址 https://www.edusave.edu.tw/care.aspx?keyword=&city_code=1 請選擇台北市關渡國小 指定個案編號捐款108-02076 (已盡份小心力捐款,記住需加入會員才能送出捐款申請書再轉帳捐款) 其他說明: 學生父母離婚,目前由母親扶養與其就國七的姐姐,母親在餐飲店工作。個案學生自2月23日請病假,於淡水馬偕醫院診斷出罹患肝硬化併肝代償不全,需配對適合移植之肝臟並進行肝臟移植。目前曾與父親配對不成功,尚待與母親配對成功與否的消息。後續所需受贈者開刀費用約10-15萬,捐贈者費用預估如受贈者,後續住院與服用抗排斥醫藥費與營養費需等開刀結果才能估算的出來,目前急需外界善款協助。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近期有許多大人、小孩發燒,診所、急診、病房通通都滿出來。小兒科醫師陳信宏也分享,在門診一天就驗出6種病毒,讓他驚訝直呼,「今天真是太誇張了,什麼病毒都有」,此外,他也提醒,若有發燒症狀,請盡快讓醫師檢查、篩檢與治療。 陳信宏醫師在21日在臉書粉專「陳信宏小兒科診所」發文分享,一天之內驗到新冠病毒陽性、RSV病毒陽性、A型流感陽性、腺病毒陽性、腸病毒和病毒性腸胃炎,且6種病毒都不是同一人。 陳信宏醫師指出,23日門診在抓到4個RSV陽性,每個都發高燒,「咳得要命、咳到吐、痰好多」。陳信宏醫師提醒,若有發燒症狀,請盡快讓醫師檢查、篩檢與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分享新一波感染症流行趨勢,點出有3種病毒感染比例明顯增加,包括好發於秋冬的病毒性腸胃炎病例明顯增加,高燒不退病人中,腺病毒感染比例上升,快篩檢驗出B型流感的比例增加;就連小兒科醫師王韋力也說「最近診所、急診、病房通通都滿出來了」,提醒民眾注意身體健康。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敬告復興中學校長、訓導處、健康中心: 丞彥於5/11晚上睡前表達身體不適,有拉肚子現象。5/12(五)上午到校上課,因身體不適,經校方通知,家長本人在9:00多鐘到校接孩子返家休息。 家庭醫師郭烽裕是中永和地區頗負盛名的小兒科醫師。丞彥從小都是由郭醫師做醫療診治。5/12下午3:00,在郭醫師的門診,判斷是諾魯病毒引發的腸胃型感冒。因為身體已經呈現脫水狀況,並在診所內做靜脈輸液注射。在診治之後,當下丞彥身體已經稍微舒適,並吃了福州乾麵與蛋花餛飩湯做為晚餐。本人並於當日班上日常溝通的Line 群組上向班上表達丞彥的病況,並提醒大家要注意衛生,勤洗手。因為家人間並沒有諾羅病毒的問題,傳染源理應從學校同學間得到,而且丞彥也是帶原者。所以我立即提醒同班家長,要注意自家小孩的身體狀況,盡地球公民義務。 當晚因為持續感覺疲倦,所以早早休息,並一覺睡到5/13(六)傍晚晚飯時間。旋即吃了兩份炒牛肉,表現的體徵,沒有發燒,食慾還可以,但是不舒服的狀況繼續,所以也是早早入睡。隔天中午起床,跟弟弟一起叫了29塊的麥當勞炸雞塊分吃,食慾也是不錯,精神尚可。 到了5/14下午,持續的發出不舒服的疼痛反應,但丞彥表示有想嘔吐與腹瀉的感覺,但想吐吐不出來,想拉拉不出來。但沒有發燒反應,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盲點。到傍晚時,已經出現血尿,但是還是沒有發燒。除了血尿之外,並沒有出現其他重病的體徵,讓我即時警覺到小孩的身體已經進入十分緊急的危險狀態。所以,當時還當作是持續性腸胃炎尚未恢復,除了讓丞彥休息之外,計劃明日一早再去門診治療。 郭醫師於(5/14)當晚10點多來電詢問小孩病況,他警覺狀況不對,當下要我立即轉送到有小兒專科的馬偕醫院急診。我立刻送小孩到台北馬偕急診,在檢傷處,測量到的血壓只有80/40左右,這時的生命跡象已經十分緊急,所以馬偕醫院立刻優先將丞彥送入小兒科的急診病房,開始輸液注射並同時進行抗生素的投入,並同時做抽血與糞便尿液等的檢查。凌晨3:00多的血液檢查報告出來,除了腎臟嚴重受損之外,免疫功能也嚴重受損,急診醫師告知要立即住院。 到了5:00多鐘,轉入小兒科一般病房。主治醫師在看了丞彥的相關檢查報告之後,認為經過了5個小時之後的靜脈注射,血壓還是呈現80/40左右的狀況,萬一狀況再低下,還是需要進入加護病房照顧。但因為當時台北馬偕的加護病房滿床,旋即轉送淡水馬偕小兒加護病房。大約在5/15早上7:00左右,立即進入加護病房。 淡水馬偕小兒感染科主任張龍醫師在8:00多進入加護病房,看到丞彥在身體所出現的體徵與之前的檢查報告已經出現一些急遽的變化,但在加護病房下醫囑之後,立刻向我說明。從丞彥進入馬偕急診開始,所有的急診用藥都是正確的,但目前血壓太低,他們在可用的4種升壓藥中,第一種升壓藥已經全下,第二種升壓藥也用了一半劑量,讓血壓維持穩定。雖然不知道要面對的細菌敵人,但是目前所注射進入身體的抗生素都是必要的。只要拖過兩天時間,就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此時,丞彥的心跳是200/每分鐘。但當下也請心臟內科的醫師做超音波掃描,認為當時丞彥的心臟是可以承受這麼高速的運作。 等到10:00左右,加護病房主任出來告知,丞彥的生命徵兆十分紊亂,心跳接近300/每分鐘。他們要求我簽插管同意書,並發出病危通知。告知丞彥目前不穩定的狀況,最壞的狀況,有可能下午就會有狀況,也有可能是晚上。在此時,我的心情是極度崩潰。但強忍者激動的情緒,通知在上海工作的丞彥媽媽,以及其他家人陸續到醫院來。 5/15,下午兩點,丞彥的心臟震顫,進行第一次電擊。之後生命跡象維持穩定,到傍晚丞彥媽媽在晚上7:00左右到院。7:30我與丞彥媽媽進去加護病房探訪,兩分鐘不到,因為心臟震顫,旋即將我們請出病房,進行第二次的心臟電擊,總共進行4次才又恢復了穩定。當晚8:00多鐘,其實丞彥已經進入彌留狀態,我與丞彥媽媽進去看丞彥,身體插滿管子,但是因為心臟能力大幅下降,四肢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已經有發黑的樣態。 當晚10:00以後,馬偕醫院感染科張主任告訴我,丞彥已經進入緊急急救狀態。大約10:30,丞彥媽媽與我進入加護病房,看到10多位醫護人員圍在丞彥身邊進行CPR。不忍丞彥再受苦,幾分鐘之後,我請張醫師放棄急救,丞彥於106/5/15 22:44離世。 馬偕醫院發出的病理報告如下:5/17中午,接獲馬偕醫院感染科張主任來電,告知從血液中培養出黃金葡萄球菌抗菌病株(所謂超級細菌MRSA)。丞彥因為超級細菌造成急性敗血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 因為感染諾魯病毒在先,旋即在病程中招治超級細菌二次感染,才會造成如此急性的症狀,始料未及! 此事事情發生的太快了,丞彥的家庭醫師郭醫師也協同台大病理科、馬偕感染科、國防醫學院的心內教授房同經醫師持續的探討。因為沒有再做病理解剖,所以有可能的情況,我自己歸納推論如下: 1.在丞彥辭世前大約一個月左右,得到A型流感。在郭醫師處快篩確診,所以立刻投入克流感,讓丞彥的A流症狀得以控制。但有些特殊體質的人,會因為病毒引發心肌炎或遞延性心肌炎。 2.諾魯病毒引發腸胃炎,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黃金葡萄球菌在為數相當高的人身上都會存在,細菌就趁著免疫功能下降的情況下,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但是,張龍醫師強調這種細菌是一種十分陰險的細菌,在感染時,並沒有產生發燒的症狀。或者是瞬間大量繁殖的細菌直接襲擊免疫系統,去抑制發燒的反應,所以在臨床診斷上,醫師無法判斷已經著受到細菌感染。 3.食慾不差,也是導致我們誤判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孩如果生重病,應該都會發燒、食慾不佳,通常這些比較明顯的症狀,一般有經驗的父母,就會有警覺。但經過這次的教訓後,其實現在的空氣污染、病毒、細菌也隨著藥物也不斷在改變型態,有更強的抗藥性。我以丞彥爸爸的身分,沈痛的呼籲,小孩生病,千萬不要等閒視之。任何一個環節的疏乎,都會造成你難以想像的結果! 丞彥在感染諾魯病毒之時,我就立刻通報班上。之後他在星期五上午9:00出頭已經離開學校,在離世前再也沒有進過學校。超級細菌是他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所引發,應該無傳染源或者有可能感染到其他同學。在此過程,透過班導師與學校密切聯繫,在此清楚說明,丞彥病逝與近日內學校所產生的流感疫情並沒有任何關聯。學生柯丞彥爸爸敬告復興中學校長暨相關單位。 柯立培 敬上
    33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 認識鄉土十一天十夜免費走讀活動 一、源起: 由於原訂2021年5月舉行為期四天的台北古蹟巡禮四天三夜免費古蹟走讀,因新冠疫情升為三級而被迫延期至今仍未舉辦,為慶祝目前疫情緩和,除了重辦原延期的四天三夜的台北市走讀之外,更擴大為從五月二十日(週六)起至五月三十日(週二)為止,一連十一天十夜的「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的免費古蹟走讀。在這十一天當中,將由北到南依序從基隆、淡水、北投、士林、大稻珵、艋舺、台北府城、新莊、板橋土城、桃園,最後到新竹,由現任台北市觀光委員會委員的吳武明博士帶領大家到各地古蹟走讀。本走讀活動不但讓大家認識自己居住鄉土的前世今生,充實對歷史與地理的知識,更可藉步行健身,吳博士已在全台及金馬澎湖各地、日本、大陸、歐洲十七國等地辦理多次的免費古蹟走讀,累計已有數千人參加,是非常受歡迎的益智又健身的活動。 二、報名: 為慶祝疫情結束,本次走讀活動特別開放任何人均可報名參加(不限讀書會會員,也不限當地居民,更歡迎所有在學生與教師參加),且完全免費 (食宿及公共交通請自理),可擇日擇地,不需全程參加,歡迎踴躍報名。如欲報名(不需指定參加日期),請掃描以下條碼,即可進入報名群組完成報名。報名之後會在群組中公告參加事宜。(手機請先將條碼存到相簿,再依疫情期間到商店實聯制的掃描方式,先按line 左下角的主頁符號,再按右上角第二個的人像+號,就會看到加入好友的畫面。再按中間的行動條碼,然而當出現掃瞄鏡頭畫面時,不是掃描商店的條碼,而是要選鏡頭右下方的條碼符號,再選剛存到相簿的條碼,就可以加入群組) 走讀遊程: 第一天:5月20日 (週六) 基隆老街的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火車) 10:30 基隆火車站 (南出口) 集合 基隆市位於台灣最北端,古名雞籠。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文獻已出現「雞籠山」、「雞籠嶼」等名詞,不過當時中國並未將台灣當作中國領土,因此只有少數漢人移墾台灣。基隆的都市發展主要始於清朝,清康熙22年(1683年)台灣納入中國版圖,基隆的開發於嘉慶年間進入繁盛時期。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成為今日基隆的市中心,至今仍保有崁仔頂的漁貨交易市場。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國軍艦前來叩關。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治台轉趨積極,將「雞籠」改名為「基隆」,取「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清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要求清廷自安南(越南)撤兵,在邊境發生軍士間的衝突,而引發中法戰爭。法國軍隊攻佔基隆達8個月,以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上午行程 1. 劉銘傳隧道(1890年) 2. 平安宮 (1796年) 3. 獅球嶺砲台(1884年) 4. 基隆城隍廟(1887年) 5. 慶安宮(1780年) 6. 崁仔頂 (1723年) 7. 奠濟宮 (1875年) 8. 昭忠祠遺址 (1877年) 9. 佛光山極樂寺(1905年) 午餐(自理) 信二路停車場附近 14:00 信二路停車場 (信二路大廳前) 集合 下午行程 10. 基隆主普壇暨中元祭祀文物館 (1855年) 11. 中正公園 12. 二沙灣砲台(1841年) 13. 中法戰爭紀念園區 (1884年) 14.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15. 暖暖義應塔(1885年) 16. 暖暖安德宮(1801年) 17. 金山寺清法戰爭古戰壕遺址(1885年) 第二天:5月21日 (週日) 淡水古街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捷運) 10:30 台北捷運淡水站 (2號出口) 集合 淡水原名滬尾,位於台北淡水河出口,很早就有漢人和原住民居住。1628年西班牙人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1637年才撤離淡水。1642年,荷蘭攻下雞籠後,開始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建安東尼堡。清咸豐8年(1858年),清政府因英法聯軍戰敗後與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於咸豐11年(1861年)議定滬尾作為通商碼頭,外國貿易商眾多,淡水成為富有異國風情的繁榮小鎮。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清朝和法國爭奪越南主權而爆發戰爭。法軍於1884年10月派戰艦攻下雞籠(今基隆)後,即進犯滬尾。由於先前清朝面對英法聯軍的戰敗,當時淡水的外國人都認為法軍數小時就可以佔領淡水。督軍的清軍主帥劉銘傳與鎮守滬尾的湘軍將領孫開華、淮軍將領章高元卻在全台首富板橋林維源的捐資僱工、改變地形地貌情況下,據守外城岸的工事,並反攻登陸的法軍,終於擊潰法軍,是中國面對歐洲列強侵略戰爭以來,首次戰勝列強之一的法國,讓國人能永遠記得祖先以智慧及血汗所寫下這段光榮的民族歷史,重建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更具歷史價值。 上午行程 1. 滬尾湖南鄉勇古蹟園(1881年) 2. 鄞山寺(1823年) 3. 和衷宮(1857年) 4. 聖江廟(1814年) 5. 義應宮遺址 6. 晉德宮助順大將軍爺廟(1841年) 7. 淡水龍山寺(1858年) 8. 淡水清水巖(1937年) 9. 福佑宮(1772年) 10. 淡水紅樓(1895年) 11. 滬尾偕醫館(1879年) 12. 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1872年) 午餐(自理) 淡水紅樓附近 午餐後14:00 得忌利士洋行 集合 下午行程 13. 得忌利士洋行(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故事館) 14. 外僑墓園 (清代) 15. 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1870年) 16. 真理大學牛津學堂舊址(1882年) 17. 馬偕故居(1875年) 18. 聖安東尼堡(1644年) 19. 淡水海關碼頭(1861年) 20. 清水雷營遺址(1884年) 21. 油車口忠義宮-蘇府王爺廟(清道光年間) 22. 滬尾砲台(1886年) 23. 清法滬尾之戰古戰場(1884年) 24. 大庄萬善堂(1884年) 25.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外城岸遺跡(1884年) 26. 清法滬尾之戰法軍登陸處(1884年) 27. 淡水漁人碼頭 第三天:5月22日 (週一) 北投溫泉的前世今生 (台北北投) 全程步行 . 上午 10:00 在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唭哩岸站一號出口 北投地區位於台北市最北方,由於位於大屯火山的南側,因此自古就以溫泉聞名。早在清光緒20年(1894年),德國商人為採購硫磺(火藥的原料),發現了溫泉的療效,即首先在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所在地開設溫泉俱樂部。愛泡湯的日本人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總督樺山資紀就在1895年11月到北投視察,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旁的北投溪就漸漸形成湯瀧浴場。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在今加賀屋現址旁設立天狗庵旅舍,是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當時由於基隆港尚未整建,只能以淡水港為主要運輸港口,因此拆除了清治時期興建的舊鐵軌,改鋪設台北到淡水的鐵路,於1901年通車。除了大量運輸台北往來淡水港的物資之外,也帶動了台北與淡水之間的北投溫泉鄉的發展。1905年(明治35年),建了普濟寺,供奉湯守觀音,以保祐當地溫泉業。1913年(大正2年)6月,日本政府台北州廳主導下,依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格局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是當時日本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 . 上午行程 1. 北投慈生宮 (1669年) 2. 新北投火車站 (1916年) 3. 瀧乃湯溫泉 (1901年) 4. 北投溫泉博物館 (1913年) 5. 北投于右任避暑別館 (1930年) 6. 地熱谷 7. 北投溫泉俱樂部遺址 8. 星乃湯遺址 (1901年) 9. 吟松閣 (1934年) 10. 北投普濟寺 (1905年) 11. 北投鳳凰閣溫泉會館 午餐 (自理) 午餐後下午14:30 在新北投捷運站集合 下午行程 12. 張學良北投故居 (1960年) 13. 北投中和禪寺 (1931年) 14. 十九世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1957年) 第四天:5月23日 (週二) 芝蘭街的前世今生 (台北士林) 全程步行 . 上午 9:40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芝山站1號出口前集合 . 士林地區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會合處,清初為芝山岩文化發源地,稱為「八芝蘭」。早在清康熙48年 (1709年),漢人即在附近拓墾。八芝蘭前臨雙溪,後有劍潭山,距離基隆河較遠,地勢高不易淹水,取水也方便,都是八芝蘭優質的生活條件。康熙末年有大量漳州移民入墾,並於雍正 2 年 (1724 年) 形成店仔街。雍正 5 年 (1727 年) 業戶吳廷誥、曹朝招、賴玉蒼增建店屋,形成八芝蘭街區。乾隆6年(1741年),漢人自下樹林埔地遷到此地營造街區,改名芝蘭街。到了乾隆 28 年(1763 年),士林已成為台北盆地的四大市街之一,因而古蹟眾多。 上午行程 1. 芝山巖遺址 (距今7000年) 2. 芝山巖隘門(1848年) 3. 芝山巖惠濟宮 (1752年) 4. 芝山巖大墓公 (1786年) 5. 芝山巖老樟樹 (300餘年) 6. 六氏先生墓 (1896年) 7.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1896年) 8. 芝山巖神社遺址 (1930年) 9. 神農宮 (1728年) 10. 有應公媽廟 (1724年) 11. 大東路圓環何氏家族宅邸(1925年) 12. 慈諴宮 (1796年) 午餐 (自理) 士林 .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 下午行程 13. 台灣神宮遺址 (圓山大飯店) 14. 臨濟護國禪寺 (1900年) 15. 圓山別莊( 1914年) 16. 圓山遺址 (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17. 忠烈祠 18. 七海寓所 19. 劍潭古寺 (1773年) 第五天:5月24日 (週三) 台北大稻珵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大稻埕位於舊台北城的北方,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故得名大稻埕,範圍約為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臨淡水河,東至中山北路。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了大稻埕的商業活動。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之後因艋舺河道日漸淤積,加上當地居民排外,因此從艋舺被趕到大稻埕的同安人由於較能接受洋人在此設立洋行,大稻埕的河道尚未淤積。因而大稻埕碼頭即逐漸代替了艋舺,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其中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不過之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也逐漸失去了河港的功能,大稻埕密集的舊建築很難進行都市更新,因而成為台北市的老舊市區。不過反而因禍得福,保存下大量的古蹟。 . 上午行程 1. 北門口福聚宮(1870年) 2. 劉銘傳建大稻珵火車站遺址 (1891年) 3. 六館街租賃屋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4. 六館街洋樓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5. 和德祠 (1823年) 6. 瞿公真人廟 (1887) 全台首富林維源求子傳奇 7. 台灣民眾黨成立總部遺址 (1927年蔣渭水成立的台灣民眾黨總部) 8. 蓬萊閣遺址 (1928年蔣渭水在此舉辦「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 9. 台北法主公廟 (1878年) 10. 天馬茶房 ( 228事件引爆點) 11. 蔣渭水文化書局遺址 (1926年) 12. 蔣渭水大安醫院遺址 (1916年,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13. 春風得意樓遺址 (蔣渭水1920年入股經營) 14.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1859年) 15. 屈臣氏大藥房 (1917年) 16. 永樂座遺址 (1924) 蔣渭水告別式在永樂座舉行 17. 良德茶行舊址 (1880年,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吳文秀創設) 18. 李臨秋故居 (望春風作詞) 19. 李春生紀念教堂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1900年接待孫中山,並提供惠州起義指揮所44天) 20. 吳文秀故居 (吳文秀是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 21. 港町文化講座舊址 (蔣渭水辦演講的地方) 22. 陳天來故居 (1920年) 午餐 (自理) . (一) 永樂雞捲大王 延平北路二段50巷6號 (二) 佳興魚丸店 延平北路二段210巷21號 (三) 慈聖宮前排骨大王 保安街49巷 (四) 呷二嘴(冰店) 甘州街34號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第一劇場遺址 下午行程 23. 第一劇場遺址 (1935年,陳天來所建) 24. 葉金塗舊宅 (1926年) 25.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33年,蔣渭水四次被關在此,有蔣渭水別莊之稱) 26. 台北城古城牆遺跡 (1932年) 27. 台灣文化協會創始地 (1916年,台灣文化協會創始人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28. 江山樓遺址 (蔣渭水1923年在此舉辦入獄餞別會和同獄會) 29. 大稻埕教會 (1915,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所建) 30.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舊宅 31. 大稻埕慈聖宮(1864) 32. 安西街132號宅邸 33. 迪化街十連棟 (1912) 34. 大橋頭福德廟 (1777) 35. 枋隙教會舊址 (1885) 第六天: 5月25日 (週四) 台北府城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台北府城是清朝所建的中式城池,於光緒八年(1882年)開工,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石質的城牆涵蓋面積達1.4平方公里,設有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由於是台北府所在,又稱為台北府城。清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除於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附近蓋台灣巡撫衙門外,並另於今中山堂附近蓋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掌管錢糧、兵馬、民政等事務)。此外,也在台北城內蓋了台北府文廟、台北府武廟、台北大天后宮及台北府縣城隍廟等四大官祀廟宇。台北城完工之際,城內陸續動工的文廟、武廟、廣澤尊王廟、城隍廟、天后宮及台灣巡撫衙門、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台北府衙門、淡水縣衙門等各級官署都陸續落成,此時台北城已取代台南,正式成為全台的宗教與政治中心。光緒13年(1887年),台灣建省。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非常重視台北城的發展,大力推動台北城的現代化公共設施,如郵政、電報、衛生、飲水、照明等。台北城除了政府衙門有電燈可使用外,西門街、新起街等也設有街燈,開當時全中國電力照明的先例,台北城的現代化高居全中國之冠。光緒十八年(1892),台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大陸來台視察的中央官員,又在布政使司衙門西側隔鄰興建欽差行台一座,供官員住宿或迎賓會席之用。 日本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即開始拆除城牆,到明治37年(1904年)年底時,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城內許多清朝留下的建築也遭到拆除,只有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等四座城門被保留。然而無論是清朝、日據時代還是今日,台北城內城區內一直都是台灣重要政府機關的所在地。清朝的文武廟街和府前街(指台北府前方)就是今重慶南路,撫台街就是今延平南路,北門街是今博愛路,石坊街和西門街是今衡陽路,府直街是今開封街,府後街(指台北府後方)則是今館前路,都是非常多古蹟或遺址的地區。 清朝台北城原只涵蓋今中山南路以西、忠孝西路以南、中華路以東及愛國西路以北地區,不過由於鄰近台北城東、城南的地區也有部分歷史古蹟,因而併入成為台北城周圍地區加以介紹。. 上午行程 1. 逸仙公園 (孫中山1913年住梅敷屋) 2. 台北州廳 (1915年) 文藝復興式 3. 台北府考棚行署遺址 (1880年) 4. 淡水縣衙(1887年)及明道書院(1893年)遺址 5.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1916年) 6. 台大醫院舊館 (1897年) 7. 台北賓館 (1899年) 8. 台北府城東門 (1882年) 9. 日本曹洞宗台灣別院鐘樓 (1908年) 10. 中正紀念堂 (1980年) 11. 台北府城南門 (1882年) 12. 台灣總督府菸酒專賣局 (1913年) 13. 孫運璿故居紀念館 (1980-2006) 14. 欽差行台 (1928年) 15. 台北府文廟遺址 (1884年) 16. 台北府武廟遺址 (1889年) 17. 台灣總督府 (1919年,今總統府) 18. 台北天滿宮遺址 (1912年) 19. 急公好義坊 (1887年) 20. 新公園福德宮 (清嘉慶年間) 21. 台北大天后宮遺址 (1888年) . 午餐 (自理) 午餐後 14:00 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前集合 . 下午行程 22.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1915年) 23. 廣澤尊王廟遺址 (1884年) 24. 台灣省城隍廟 (淡水縣知縣衙門遺址1876) 25. 台北府衙遺址 (1876年) 26. 台北府城北門 (1884年) 27. 北門郵局 (1928年) 28. 撫臺街洋樓 (1910年) 29. 台北府縣城隍廟遺址 (1881年) 30. 台灣巡撫衙門遺址 (1893年) 31.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遺址 (1887年) 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32. 欽差行台原址 (1892年) 33. 台北府城西門遺址 (1882) 34. 番學堂遺址 (1890年) 35. 西學堂遺址 (1890年) 36. 登瀛書院遺址 (1890年) 37. 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 (2004年) 38. 台北府城小南門 (1884年) 第七天:5月26日 (週五) 台北艋舺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艋舺位於台北舊城的西部,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的發源地,最古老的市街在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淡水河邊)。清康熙48年(1709年),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之後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於清代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台灣三大城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上午行程 1.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1918) 2. 台北接官亭(魯班廟)遺址 (1885) 3. 台北機器局遺址 (1885) 4.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1956年) 5. 東本願寺遺址 (1928年) 6. 慈雲寺 (1840年) 7. 漢口街 2 段 125 號店屋 8. 晉德宮 (1765年) 9. 西門町 (1922年) 10. 台北天后宮 (1746年) 11. 台北稻荷神社遺址 (1910年) 12. 西門紅樓 (1908年) 13. 孫中山惠州起義指揮所遺址 (1900年) 14. 西本願寺 (1931年) 15. 台北法華寺 (1897年) 16. 艋舺長老教會 (1876年) 17. 艋舺清水巖 (1790年) . 午餐(自理) . (一) 何家排骨酥 (排骨酥雞絲麵) 貴陽街110號 (二) 三味食堂日式料理 (超級巨無霸鮭魚手握壽司) 貴陽街2段116號 (空間大,但是太熱門) (三) 艋舺清水巖 (祖師廟)附近餐廳 . 午餐後下午14:00 在艋舺清水巖前廣場集合 下午行程 18. 艋舺水仙宮遺址 (1736年) 19. 艋舺福德宮 (1720年) 20. 艋舺龍津宮 (1825年) 21. 艋舺青山宮 (1854年) 22. 寶斗里青雲閣 (1920年) 23. 艋舺金義宮 (清嘉慶年間) 24. 艋舺啟天宮 (1842年) 25. 學海書院遺址 (1843年) 26. 艋舺龍山寺 (1738年) 27. 青草巷古街 (1895年) 28. 艋舺地藏庵 (1760年) 29. 艋舺水仙宮遺址(清乾隆初) 30. 老松國小 (1896年,世界最大的小學) 31. 清艋舺陸路中軍守備署遺址 (1808年) 32. 艋舺金門館 (1808年) 33. 剥皮寮古街 (1763年)
    10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