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4 個月前
如果可以回到40年前的台灣,你最懷念哪一個景象呢?
在底片相機的時代,沖洗費又昂貴,留下的照片記錄不多,
但這些美好回憶,卻始終存留在許多爸爸媽媽的心中。
近日,有位日本攝影師,在臉書發布一系列40年前拍的台灣照片,
帶大家一起回顧。
不抓寶可夢,也沒有電動玩具。
打彈珠,轉陀螺,跳格子,就是最經典的遊戲。
看他們笑得多開心。
2. 火車上沒有冷氣,只有電扇。
座位配置,也跟現在的火車大不相同。
好懷念列車小姐,推著餐車叫賣鐵路便當啊。
3. 以前電視還不普及。
大人下班,小孩下課,就幾個人揪一揪,去看布袋戲。
當時雲州大如霞,實驗文,可是紅透半邊天。
4. 從前辦婚禮。
都是搭棚子,叫外匯。
手藝絕對不比餐廳差。
5. 40年前的小吃價位。
真的非常便宜。
喝仔煎30元。
我有沒有看錯。
6. 戲院海報色彩飽滿。
畫風寫實又親切。
這大排長龍的人潮,都是要看成龍跟紅金寶吧。
現在還保留,這種手繪海報的戲院。
全台灣只剩下萬國戲院了。
7. 基隆廟口的米粉湯。
一碗一元的價格,已經逝去很久了。
8. 頂著西瓜皮髮型。
一身卡其色制服。
這是高雄女中,學生們等公車的模樣。
那時的綠書包,現在已經變成紅書包了。
9. 老式公車。
造型復古。
但車上沒有空調。
10. 現在人,人手一機。
很難想像當時只有公共電話。
投硬幣聊天還要注意,聊到一半沒錢,會斷掉。
當時的情侶,就是用這種方式談戀愛的。
11. 台南古蹟,蕭氏節校方。
下課經過的小朋友們。
都等不及,要跟攤販爺爺買零嘴了。
12. 當年風靡台灣的韋氏牌搭檔車。
爸爸年輕時,一定也有一台。
那時還不用戴安全帽。
這麼珍貴的照片,讓我們看到台灣的另一面。
分享出去,讓朋友們也懷念一下吧。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南鐵東移拆遷案自救會會長陳致曉表示,「你懷念你爸爸,但是我們南鐵居民的爸爸媽媽,就不是人嗎?就應該被糟蹋嗎?不該被懷念嗎?」 陳致曉指出,賴清德鋪天蓋地抹黑南鐵居民自私愛錢,還造謠說南鐵居民要求政府拆鐵路西邊的民宅,藉此來分化市民,造成鄰居對被迫害者的仇恨與輕視,甚至還有鄰居在凌晨對被害者家庭罵三字經、要我們滾蛋。 陳致曉說,有一些老人不堪家產被掠奪跟人格毀滅,紛紛憂鬱難眠,最後造成許多家庭人倫悲劇,並導致將近40位老人在悲憤中身亡。賴清德還虛情假意對媒體說,會再跟居民溝通不會強拆,但是每一次南鐵案的說明會、公聽會都是警察暴力。 陳致曉也痛批,「賴清德實際上的溝通,就是把百姓當白痴這樣來說謊,不回答百姓的質疑,只想要說服居民買他的建商金主蓋的安置宅,甚至恐嚇我媽媽說,『在台灣抗爭是不會成功的,看苗栗大埔人死厝拆,你們也要這樣嗎?』」 陳致曉也痛心回憶,「我家被強拆那天,台南市政府用凌晨突襲的手段,那時候我爸爸媽媽90幾歲、還在房子裡面,他們就開始用大鋼牙來吃我家,只給我們兩個小時打包」,當時他要求鐵工局讓他把許多建築學者都讚賞的旋轉樓梯自行拆除,結果政府馬上用怪手破壞成碎片,「我們深深感受到,賴清德對我們這些抗爭者的恨意」。 陳致曉指出,南鐵居民只不過是要一個可以跟政府平等溝通的行政程序,賴清德怕官商勾結的真相曝光,死都不給我們一個程序正義,但現在賴清德居然想補程序、補稅,讓他的違建合法化,營建署甚至要配合檢編他家那塊礦業用地,「你是大官,我們只是小老百姓,你的老家惜命命,我們的老家呢?被你強拆了!你懷念你爸爸,但是我們南鐵居民的爸爸媽媽,就不是人嗎?就應該被糟蹋嗎?不該被懷念嗎?賴清德請你出來回應,我們南鐵居民的家是不是家?我們南鐵居民的父母是不是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歲月憶往》中華民國第一部電腦 文、圖/程德炎 January 30, 2011 06:00 AM 日子過得真快,一眨眼離2000年都過了十年。回想49年前,我參與安裝中華民國的第一部電腦,見它剪綵啟用,但隨即就…報廢了。 1962年初,我進台灣IBM才半年多,有一天總經理找我去辦公室,叫我準備做接收及協助安裝一套IBM大型電腦IBM650系統的工作。當時公司派了一位張先生去日本學習IBM650系統,還沒完成培訓,而這台大型電腦幾天後就要海運到基隆港了。此電腦極怕震動,必須用氣墊車運送,台灣找不到氣墊車,向美軍顧問團詢問,他們也沒有。當時唯一辦法似只能用卡車,但是怕震動,要求時速在五公里以下,所有出租卡車都不願接單。最後只好異想天開地決定用牛車押運。 接船那天,下著小雨,總經理開車載我到基隆碼頭,當時公司的游先生已雇好牛車在場等候。系統共四大件,另加電纜等。除主機外其他的用卡車先運到新竹交通大學。我們看著主機IBM650輕輕的放上牛車。蓋上雨布包好,小游坐在牛車上押運。一路慢行,經過一天一夜的辛苦,把主機安全送到了交通大學,再由多位壯漢,慢慢的抬上二樓機房拆箱,等我們去裝機及測試。牛車拉電腦的有趣照片,曾大出鋒頭,在IBM公司成立75週年紀念刊物上也曾登出。 IBM650系統由主機650及電源箱,IBM533讀卡/打卡機,外加IBM407列表機組成,IBM650 是用真空管及很多鍺晶體組成,面板上有很多小燈泡,就跟70年代的科幻電影演出的一樣。記憶體Memory為2000字節的磁鼓(Drum),即所謂2K字。比起今天的電腦的記憶體可小了上千萬倍。主機與列印或讀卡機用兩寸粗的電纜連接。磁鼓怕震,所以必須小心搬運。 接下來是由日本飛來的工程專家登場了。 每天早上我去旅社接他,再坐直快火車站去新竹,再坐計程車到交大接電纜線,調電壓等等。下午五點,再坐火車返臺北。我因為沒有受過IBM650訓練,只能打打下手及做翻譯,與交通大學的工作人員溝通。今天台灣的高鐵兩小時可以由臺北坐到高雄,當時是不能想像的。直快由臺北到新竹要兩小時,但是比開汽車要快,要安全。當時可沒有高速公路。 頭一、二天,在火車上,由我用中國英語向日本專家介紹台灣,而他用他的日本英語介紹日本的事,再下來就沒話可說了,很是無聊,後來他說,明天起,你把IBM650的書帶著,每天我在車上教你如何?真是好主意,54天20個小時,課本上完了。我們一起測試,對我來說真的太好了。 安裝完畢,問題就來了。IBM650是使用真空管的第一代計算機,使用220volt,100Amp的電量,發熱量極大。而交大電腦房的冷氣設備(20噸、兩台) 還沒運到。雖有兩台2噸的窗型冷氣,卻遠遠不夠降溫之用,而我們裝機的時侯是農曆年才過,外面氣溫在華氏50/60度左右,因此我們是門窗大開的,不會造成過熱的情況,但是台灣的3、4月氣溫就不同了,平均白天在85到95度,不再能開窗操作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以下文章,給我三個女兒,A/B/C。「老了要自立, 或是被外傭看管? 」 新孝道--- 讓爸媽自立 縮短病榻中的日子 ! 多年前,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接到社區警衛的數落電話:「教授,你九十歲的爸爸剛剛扛著一包米經過社區大門,外人看了都不忍心,你們是怎麼當兒女的?」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他的新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當父母老了,子女應該找機會,換一種方式來愛他。 「我的方式就是,『有事,弟子不服其勞』,」 一生致力平權與婦運的劉毓秀說,現在子女被傳統孝道捆綁,眼見父母衰老,為了降低罪惡感,就找外傭來照料,陪著走路、餵食、打理,讓老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其實,老人也是可以訓練的,北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九九六年,劉毓秀第一次去北歐參訪養老機構。「當時我的父親七十三歲,公婆也邁向高齡,台灣同時面對老化與少子化兩列疾駛對撞的人口列車,對於老,我是非常惶恐的。」 台灣老人平均臥病時間是七.三年,但北歐老人卻只有二個星期,劉毓秀在瑞典看到老人上超市、購物、上銀行,「我們常要求國家對老人制度給予服務與支持,但子女在家庭中的責任呢?」 她體認到「提供父母保存生活技能與體力不退化」的照顧,才是現代新孝道。 北歐回來後,劉毓秀決定從自己的父母開始,展開長達二十年的實踐計畫。 第一,住宅改變。「老後體力會衰退,我們先幫父母從四樓老公寓換到有電梯的大樓,避免跌倒。」 第二,不當宅老。「只要身體硬朗,買菜、煮飯、洗衣、上銀行,都讓他們自己來,就算是看病,我也只帶看初診,後續由他們自己掛號,子女雖住在附近,但僅在假日陪爸媽上館子吃飯。」老頑童般的生命態度拒喝參茶 ? 「若癱了,更不好走」 第三, 有事,弟子不服其勞。 「我們不請外傭二十四小時看顧,而是委託彭婉如基金會尋找本土居家員,每周四個小時的鐘點服務,協助父母爬高彎腰搬重物,與清潔打掃,一個月才花四千四百元。」假日子女會帶父母出外踏青,平常,劉毓秀兄妹讓父母獨居,獨力料理生活大小事。 「我們讓他自己上超市,結果老頑童父親買了一堆泡麵來吃,這太不健康了,但我媽勸我,『算了,他都九十幾歲了。』」 「自立、自理、尊嚴」。 二十年前,劉毓秀從北歐老人身上看到的,放到自己父母身上實踐。 劉爸爸去年底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劉毓秀說:「驗證了北歐模式是可行的,爸爸體衰臥病僅有短短數周,病榻中的父親,甚至拒絕母親準備的人參茶。 理由是『補了氣,若癱了,讓我更不好走。』」 看著前幾年陪父母去賞花的照片,面對生命的璀璨與凋零,劉毓秀感激地說:「看到我爸爸這麼有智慧地與子女 一同處理老化過程,讓我對於『老』這件事情,心底終於篤定,不再害怕。」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什麼病在什麼季節出現,當季必有解藥。例如帶狀皰疹,又稱皮蛇,是神經痛,痛得真是要人命,台灣有多少人長期受此病的困擾,之前,甚至有民意代表跳樓自殺已求解脫。記得十年前的五月,我去上海旅遊,因為身體免疫功能低下,不幸也得了帶狀皰疹,躺在旅館床上,不知道怎麼辦?第二天急忙搭乘高速火車去杭州找親戚,他們把我送進杭州第13區醫院的皮膚科看診,10分鐘驗完血後,女醫生確定是我得了帶狀皰疹,然後她建議我去吃在杭州滿街都在賣的楊梅水果,結果我吃了兩天的楊梅後,居然神經不痛了,也就是完全康復。去年我不幸又得了帶狀皰疹,台灣不產楊梅,這一下子我可慘了!吃自費的抗病毒藥及打抗病毒針,台大醫院醫生居然還建議我花5000元自費打疫苗,我不知道為什麼已得了此病,還要打疫苗?原來是皰疹病毒有千百種,為了要防止再感染其他的病毒,天呀!我受罪受了足足兩個月,看診4次,沒有嗚呼哀哉算是大幸,總算慢慢痊癒。昨天星期六,我去台灣的新社阿亮香菇園參觀,很欣喜地看到路邊居然有一個小販在賣楊梅,一盒才100元,我立刻買下,帶回台北,楊梅是帶狀皰疹病毒的剋星,大陸江南人都知道,可惜台灣人不知道,因此,我現在一邊寫此文,一邊吃楊梅,好甜,真好吃,明天去林口水果店再買,楊梅的照片如下,建議大家也多食,有病治病,無病防季節病毒。
    2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我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萬岳乘 「潮人物雜誌」發行人 賴清德接任閣揆,本想耳目一新,但人還沒上任就派了 2 個令,新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法律系;新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法律系。我不是對法律系有什麼意見,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中華民國來台灣,曾經有段輝煌、工程師治國的時代。什麼是工程師呢?務實、硬道理、對症下藥和講究效率,有過實務下鄉,也知道人間煙火。這很重要,常常看到現在的政府官員退休後以不會買菜、搭車和買單自豪,我期期以為莫名其妙。 兩蔣外,大家最記得的前總統是嚴家淦,聖約翰大學理化學系畢業,到鐵路局上班,現在被尊稱「新台幣之父」,在我看,「支付寶」算什麼東西?當時民生凋敝、萬事俱頹,用新台幣支付,金穩稅改,是何等的貢獻!比起彭淮南畢業後一路從央行專員平步青雲到 14A,嚴家淦應該得幾 A? 細數早期幾位財經和經濟首長,尹仲容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後來的交通大學)電氣機械系,1954 年擔任經濟部長,終生相信自由貿易,任內扶植私人企業,生活卻要人接濟,據說死後還要張羅喪葬費;民國 47 年的經濟部長楊繼曾,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師畢業,回國投身政府軍工部門。在抗戰時期,他在後方建立的國防重工業基地,對打敗日本鬼起了關鍵作用。你看,這是我們的偉大的經濟部長幹的,楊繼曾到晚年還做汽車、擔任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對了,楊繼曾還有一個發明「科學養豬系統」,把豬糞和尿導入系統,灌溉到種在豬舍旁邊的甘蔗田,使得台灣甘蔗又長又甜,就是後來的台糖。 接任楊繼曾的經濟部長是李國鼎,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到英國劍橋大學做低溫超導的研究。李國鼎到台灣後先造船,後來創立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被稱為「科技教父」,這段大家應該很熟,所謂的「台灣經驗」其實是「李國鼎經驗」,他退休後以 K. T. Lee 名義設立的講座不知多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可見他「化腐朽為神奇」的名聲之遠播,在還沒有 Line 和爆料公社的時代,卻已世人皆知。 念科學工程的好處是凡事要搞清楚,要追根究柢,李國鼎創立的「外貿協會」,把政府定位在在替企業服務,有企業才有飯吃,他早就提出企業是國家發展的主軸。所以你現在在信義路看到的台北世貿中心,包括展覽大樓、國際貿易大樓、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及台北君悅大飯店 4 個部分,那種大氣魄的量體,直到 30 年後還是台灣最驕傲的建築,不知要感到榮幸,還是悲傷。 2001 年李國鼎逝世後,記者訪問他兒子李永昌對父親的記憶,他只記得:「家裡很窮」。 早期理工人當官的下場都是:生活清貧,身後無幾。 李國鼎之後的經濟部長陶聲洋,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工程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畢業,可惜接任不久即癌症過世。再來就是孫運璿,念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就去搞電廠,參加南京湘潭湘江電廠建設,抗戰期到湖南參與興建湘潭電廠,再跑到西寧蓋了青海第一座的電廠。抗戰後的故事大家比較熟,台灣電力在幾波大轟炸後幾乎全廢,一片漆黑,當時沒有 call-in 節目,他就帶著一些技師和學生,幸好,當時也沒有性好毆人的里民和里長,所以技術條件雖然克難,但還是逐步走完台灣,完成復電使命,幸好,當時也沒有善於押人的立委。 也幸好,我要諷刺地說,幸好當時沒有地方民代、環保團體、文學家、雜誌專欄作者和自然生態作家,他才能搶先蓋完日月潭發電所、烏來發電所、立霧發電所、德基水庫,使 40 年前台灣就有了 99.7% 的發電率,老太太平安過馬路、陳水扁有光讀書;也幸好,他趕在鄉民文化發達之前,搶先搞十大建設,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你才會聽過什麼張忠謀、曹興誠、蔡明介等人,如果你曾經隱約聽過什麼台灣經濟奇蹟或亞洲四小龍的傳說。沒關係,忘了也沒關係。 幸好有這些「搶先」,現在才有老本可以蝕。講到孫運璿不能不提費驊,當時他擔任行政院祕書長,某天在南陽街的小欣欣豆漿,邀來他的同學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美國 RCA 研究所所長潘文淵,和孫運璿,討論半導體(積體電路)作為台灣未來發展的目標。費驊什麼出生?民國 23 年交通大學土木系畢業,25 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是土木工程碩士,在大陸造路造橋出生。而接費驊當行政院秘書長的張繼正,德國賜城大學土木系、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後來也當了財政部長。 繼任孫運璿的經濟部長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張世光,可見當時總統和行政院長頭腦仍然清晰。張世光後來就是趙耀東,武漢大學(北洋學院)機械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大家都知道他叫趙鐵頭,理工人剛正個性。現在滿街的麥當勞,就是他在當經濟部長時開放的,不畏朝野反對的聲勢浩大,他看重的是國際企業最新的管理和行銷技術,後來影響台灣甚深。趙耀東是個帶頭衝鋒的人,甚至不斷打擊蔣經國,拒絕他的指示,反對援助瀕臨倒閉的企業,他可不怕蔣經國,因為是蔣經國求他回來辦鋼鐵廠的,但中鋼最後的成功、短短幾年成為全世界生產力最高的鋼鐵廠,即是因為趙耀東堅持要有「中鋼公司特別管理辦法」,要求人事權自主、會計權自主、採購權自主,你再比較一下現在政客和民代在跟國營企業生吞活剝要錢的嘴臉。 我想,趙耀東少年時父親跟他說的一句話很重要,這句話後來也幫助了整個台灣,他父親告訴他:「什麼科系都可以唸,就是不要唸政治」。 感謝趙耀東的爸爸。 這句話每個家庭應該當作傳家之寶。 後來徐立德,唸政治的,蕭萬長,外交系畢業的,宗才怡等等,乃至經建會錢復唸政治的,到馬英九這些搞政治、法律的世代崛起,我說,對人才的思維的改變,國運改變了,人運也跟著變了。如同現在都交給文組的去發想電力,發想工業政策,發想科技金融,但我可沒有批評的意思。 我沒有不喜歡現在的日子,我只是懷念那個工程師治國的日子。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從張大千女兒的角度看張大千(!) 值得細細一看的好文(!)。。 。。。。。。。多美. 爸爸最值錢的遺產 張心慶 今年4月,一些媒體刊登了一條消息:國畫大師張大千 的一幅畫《愛痕湖》,在北京嘉德拍賣公司拍出 1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這在中國繪畫史上是空前的。 當時,我正在美國休斯頓探望大女兒。說實話,我心裡也很激動。 爸爸的畫價值連城,能為中國、為東方甚至全世界所認可,是值得慶幸的。 此畫如此昂貴,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有人對我說:“張心慶,你是張大千的女兒,肯定有他的畫,不說多,兩三張總是會有的……”我哭笑不得。 我不可能逢人就解釋,“文革”期間,這些畫早就被抄了……過去的事,老重複說也沒有意思。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真的,我現在也算得上是個“無產者”。 我後悔嗎? 怨恨嗎?不,什麼都不。 人不能抱著過去的恩恩怨怨不放手。 爸爸曾教育過我:“好女不穿嫁時衣,好兒不吃分家田”,人總得自力更生,獨立堅強地生活。 這些(畫) 是有形資產,損失了不算什麼。 我心靈的財富,那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 很多年前,我就想寫寫爸爸張大千,讓世人知道,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一張張絢爛畫作的背後,他有著一顆怎樣的心靈; 作為一位享譽東方的繪畫大師,除了有爐火純青的繪畫技藝,他的心中又蘊藏著哪些秘密。 我想,這些才是爸爸留給我最寶貴的遺產。 爸爸教我做人道理 1930 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時,爸爸31歲。 我們家祖籍廣東番禺。這事兒,爸爸說過不止100 遍。阿公( 祖父) 原來是個小鹽官,阿婆(祖母) 是位大家閨秀,聰明能幹,詩、書、畫、刺繡都很在行,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繡女。阿婆什麼都好,就是愛包辦子女婚姻,子女都很孝順她,也不反抗。 我父母的婚姻就是阿婆包辦的,以致他們之間沒有感情。 母親曾正蓉結婚11年,才生了我一個女兒,爸爸的事業心特別強,時常在外東奔西走,很少在家,更何況他們兩人是包辦婚姻呢。 我一生有過4位母親。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爸爸既然組織了這樣一個家庭,我也感受到它的溫暖,那就接受它吧! 我愛我的爸爸,也愛他身邊的人,就像我媽媽說的:“我愛我的丈夫,也愛他的父母以及每一位家庭成員。” 爸爸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的第一顆種子,就是“孝敬老人、關愛老人”。 我現在已經是一位81 歲的老人了,但5歲時的一個場景,我至今還記得。 1935 年,我家住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阿婆臥病在床,爸爸從北京特意回來看望她。 一進門,爸爸就給阿婆磕頭,說:“您老人家病了,我沒有回家伺候您,是最大的不孝,請您想開些,不要生氣……”爸爸急急忙忙去了廚房,端來一大盆熱水,他把阿婆抱起來,給她洗臉、洗手、剪指甲,然後把阿婆腳上的襪子脫掉,我一看,驚呆了,阿婆竟有一雙被扭曲的小腳。 爸爸耐心地將裹腳布一圈一圈地解開,給奶奶輕輕地洗腳,慢慢地按摩。 那時候,爸爸在中國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家,可是回到老家,他竟然還能為阿婆洗腳……我對爸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爸爸是一個很重情誼、懂得感恩的人。 他不止一次對我們幾個孩子說:“我幼年時,家裡貧寒,你們的奶奶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常給別人繡花、做嫁妝; 家裡的事情全靠你們的三伯母照應,她把我拉扯大,我永遠忘不了長兄為父、長嫂為母。” 因此,爸爸成年後努力畫畫,把這個家的擔子擔起來。 每當爸爸開了畫展回家,總是買最好的東西送給哥哥嫂嫂,然後才是自己的妻子。 對我們小一輩的子女也是如此,把好的先給侄兒侄女,最後才是我們。 爸爸有兄弟四人,加上下一輩的子女總共有二三十人,有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誰有能耐,誰就多擔一點。 爸爸不但管家裡的人,還主動幫助他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家屬。 有一次,一位師兄的妻子生病住院,家裡沒錢,爸爸便拿出我和妹妹上學的學費,交了住院費。 我曾經寫過一首小詩:“……爸爸的手是畫畫的手、神秘的手,可以呼風喚雨,改天換地。想什麼,畫什麼,要什麼,有什麼。爸爸的手是平凡的手、勤勞的手、智慧的手。給奶奶梳頭、洗腳、剪指甲,把病中的女兒從深夜背到黎明,給朋友燒菜、做飯、燉雞湯……”他教給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畫美,心靈更美” 1943 年,我剛上初中,已經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念。我們家裡兄弟姐妹上學,爸爸從不 視。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家的子孫後代有三戒:戒菸、戒酒、戒賭。 因此,我們的大家庭中,沒有一人敢抽煙、喝酒、賭博。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報紙上看見一則有關爸爸的小故事,標題是《張大千——世界上最富的窮人》,我打心眼裡贊成這一點。 上世紀30年代到40 年代末,爸爸常在各地開畫展,收入不菲,但奇怪的是,我們家並不富裕。 根據爸爸的收入,我們家完全可以購置田產,住豪門大宅,可我們的家卻“富可敵國,窮無立錐之地。”家裡的住房,全是租借朋友的。 錢究竟去了哪裡? 大部分用來買古畫。 爸爸不斷地鑽研、臨摹,特別喜歡一些藝術大家,如石濤、八大山人、唐伯虎、鄭板橋等人的作品。 只要喜歡的,是真跡,爸爸就不惜重金買下收藏。漸漸地,他成了古畫的專家、收藏家和鑑定家。 爸爸為了畫出自己的風格,大膽向古人學習,向民間學習。 臨摹敦煌壁畫時,他不知花了多少財力、物力,還向銀行貸款,聽說把一家私人銀行都拖垮了。 他日以繼夜地在敦煌洞子裡畫呀畫,進敦煌時滿頭青絲,出來時兩鬢斑白,那時他才40多歲。 爸爸以畫畫謀生,但從不吝嗇。 無論是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只要喜歡爸爸的畫,向他開口,他都痛快應允,不取分文。 1940 年抗戰時期,我們家住在四川青城山上的青宮廟,爸爸經常要帶許多畫具和紙張上山寫生,他請了一位叫王青雲的人抬滑竿。 一天,王青雲提出請爸爸給他畫個像,爸爸答應了。第二天,王青雲大清早來到我們家,手上還提著一隻山雞。 爸爸說:“老王啊,你怎麼不給我抓一隻活的來,這麼美的山雞,畫下來多好呀! 真可惜……”老王看著自己的畫像,高興極了。 1963 年,爸爸和我有一次去香港。 我們住的酒店有兩位負責打掃衛生的服務員,他們怯生生地對爸爸說:“我們想請您畫一張畫。” 沒想到爸爸笑了,“你們怎麼不早說呢? 我還以為你們不喜歡我的畫。你們每天為我做這麼多事,我怎麼能不感謝你們呢? 我馬上動手畫。” 那天,爸爸給他們畫了一張松下老人,一張花卉。旁邊一位客人看得入神,要出高價買這兩幅畫,爸爸不給,說早有主了。 客人一看是服務生,驚訝地說:“我還不如他們? ” 爸爸生氣了:“你有錢可以在我畫展時買,我對朋友一視同仁,我們只是工作職業不同,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你好自為之吧! ” 爸爸把畫交給服務員時,他們激動地說:“ 張老先生,您的畫美,心靈更美。”他們深深地向父親鞠躬,表示感謝。 爸爸最值錢的遺產 爸爸是一個精力充沛、勤奮努力的人。 每天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吟不完的詩,爬不完的山,走不完的路。 每次他外出遊覽回家,不管多少天的長途跋涉,必定把當天的“功課”做完,畫畫、寫字直到黎明。 童年時,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幾個兄弟姐妹晚上圍在爸爸的畫桌旁,跟他聊天。 記得有一次,我傻乎乎地問爸爸:“徐伯伯( 徐悲鴻)的馬畫得好還是你畫得好? ” 爸爸沒理我,我又問:“齊伯伯(齊白石) 的蝦畫得好還是你畫得好? ” 爸爸瞪了我一眼說:“你真沒禮貌,小小年紀,不能隨便評論老一輩。徐伯伯是專門畫馬的,當然比爸爸畫得好,齊伯伯畫蝦也比爸爸畫得好,我是向他們學習的。爸爸知道自己很笨,所以很勤奮。” 爸爸為人謙遜,常說自己是最笨的人。 他在50 歲之前,遍遊祖國名山大川,50 歲之後周遊歐美各洲,先後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居住,遊遍歐洲、美洲、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名勝古蹟。 所到之處,他寫了大量的詩詞和寫生稿,積累了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 自從1949 年爸爸離開大陸,寓居海外,到他去世的數十年間,我們只見過一次面。 但我知道,爸爸像個“ 萬能博士”,不僅藝術有所成就,還會搞園林、雕刻、烹飪……無論身在何處,他宴請賓客都在家裡,還是親自動手。 當年在臺北,爸爸和張學良,還有當時的台政府高官張群是至交,大家稱他們“三張”。 他們在爸爸家聚會,飯還沒吃完,爸爸發現張學良將軍不知什麼時候出去了。 後來才知道,他跑到廚房裡,去揭牆上的菜單。 原來,他見爸爸的菜做得精緻,想拿去收藏。 這秘密被大家發現後,都爭先恐後去拿爸爸的菜單。 凡是在爸爸家裡裡過差的廚師,離開後去開餐館,生意都火得要命。 有的餐廳連名字都是爸爸給取的 ,其中一家叫“青城山”,招牌菜取名“大千雞”、“大千魚”…… 爸爸為了追求藝術,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1956年,他在巴黎時,主動要求與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見面,連翻譯都不贊成,認為如果畢加索不見,豈不是丟了你東方大師的面子。 爸爸為了東西方藝術交流,多次請見,最終見到了畢加索,他和爸爸談得很好,畢加索說:“繪畫藝術,在你們東方。” 爸爸一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我理解他是熱愛祖國的。 1952年,爸爸離開香港赴海外僑居時,正是他經濟上最困難的時期。 他把身邊最珍貴的古畫《韓熙載夜宴圖》、《瀟湘圖》、《萬壑松風圖》,及一批敦煌卷子、古代名畫,以極低的價格半賣半送給了祖國。 當時,美國人出高價要買,爸爸沒有答應。 他說:“這三幅古畫是中國的珍寶,不能流入外國人手中,我不能做遺臭萬年的事。 誰叫大陸是我的母親、我的祖國,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我的選擇。” 爸爸離開大陸後,1954年,我母親曾正蓉把爸爸臨摹的敦煌壁畫279 幅捐獻給了四川省博物館,爸爸非常支持。 1983 年4 月2 日,爸爸在臺北因心臟病發,醫治無效病逝。 爸爸過世那年,海峽兩岸局勢不穩定,兄弟姐妹只能望洋興嘆,沒能在爸爸墓前叩拜。 爸爸生前留下許多的畫和古蹟,都捐給了海峽兩岸的博物館,就連他的住所“摩耶精舍”都捐獻了,這些就是他對祖國的奉獻,對祖國的愛。 直到今天,爸爸的教導仍常在我耳邊迴響: “一個人沒有開闊的心胸,怎畫得出雄偉壯麗的山河; 不喜愛動物飛禽,怎畫得出奔騰的駿馬,可愛的小鳥; 不熱愛大自然,怎畫得出參天的大樹,美麗的花朵……” 我在心裡不止一次地說: 爸爸,這些才是您給我最最值錢的遺產, 我深深地愛著您,永遠愛您。
    1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好文章.... 慢慢細讀 01 爸爸是個寵妻狂魔,可是我結婚後,變天了... 民國108年春天,我的婚禮結束後,爸爸將我和哥哥、媽媽叫到一起,鄭重的說,他想離婚。 我們都被他的話驚呆了。 完全不敢相信,寵妻狂魔的爸爸,竟然要跟媽媽離婚。 媽媽更是無法接受,臉上閃過混雜著羞怒、難過、傷心的表情。 我問爸爸,為什麼要離婚? 爸爸說,沒什麼特殊原因,他就是覺得太累了。 好不容易盼著我和哥哥成家,他想回故鄉,剩下的日子為自己活。 但這麼大年紀突然離婚,太衝動了。 我問爸爸,能不能先別離婚?想去哪都可以,玩好了就回來。 離婚的事以後再說。 爸爸搖頭,很堅決的說,一定要離。 心高氣傲的媽媽氣壞了。她朝爸爸大吼:「離就離!你當地球少了誰就轉不動了?家裡的財產都是我賺的,你別想帶走一分一毫。」 爸爸垂著頭不吭聲。 不久後,爸爸真的辦了離婚,回了他的老家。 除了自由,他什麼都沒帶走。 02 聽說,當年是媽媽追爸爸的。 爸爸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 他長得帥,功課好,還多才多藝。 媽媽對他一見鍾情,直接向他告白了。 爸爸有些遲疑,因為他看出媽媽的家境應該不錯。 而他來自一個貧窮的小漁村,平日要靠打零工賺生活費。 可媽媽就像一個小太陽,鍥而不捨的圍著他轉,用熱情驅散了他所有的猶豫。 畢業時見家長,爸爸才知道媽媽的家境不只一般的好。 外公家自己開工廠,家裡住的房子很大,差距可想而知。 外公不讓媽媽遠嫁鄉下,而爸爸很孝順,也捨不下家鄉的父母。 兩人忍痛分手。 爸爸離開時,媽媽捨不得他,哭著追著火車跑,爸爸也哭了,他在下一站下了車,奔向媽媽。 這一奔,他就再也沒有回頭。 03 民國79年,爸爸媽媽結婚了。 外公提前給媽媽買了房子、車子。 媽媽在外公的工廠做事,爸爸考進本地公家機關。 一年後,哥哥出生。 因為外公還有事業,鄉下的爺爺奶奶身體又不太好,於是只能請保姆照顧哥哥。 可是連請了兩三個,都沒有滿意的。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來,看到哥哥一直哭,而保姆忙著打電話,對他置之不理。 那一幕,深深刺痛了爸爸的心。 他心一橫,辭職當了奶爸。 再後來意外有了我,爸爸更忙了。 給我換尿片、沖奶粉,給我紮小辮子…… 還要去哥哥學校開家長會、輔導他寫作業。 這些全都是爸爸的事,媽媽總是忙。 對我和哥哥來說,媽媽的意義只在於給我們塞點錢,讓我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在我十歲那年,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 長女,又有經商天分,外公便將工廠交到她手上。 舅舅和小姨都在外地讀書,外婆的身體也不大好,照顧外公外婆的任務便落在爸爸身上。 外婆說,誰讓他是我們家唯一的閒人呢? 外公在世的最後兩年,他已經癱瘓在床,都是爸爸給他擦身餵飯、端屎倒尿。 爸爸經常忙得團團轉,累得晚上覺都睡不好。 因為長期給外公按摩翻身,爸爸得了腕隧道症候群,吃飯拿筷子,有時手都抖。 有次祭祖後聚餐,舅舅要抱外公上桌,外公趕緊搖頭推辭,說讓我爸來,他做慣了這事,力氣大。你一邊忙去,別把我摔了。 舅舅和小姨聽了這話,就心安理得坐下吃飯喝茶。 就連媽媽,也沒覺得有什麼,似乎伺候外公就該我爸做。 爸爸坐在外公旁,給他盛湯夾菜,把魚肉的刺挑乾淨,再一口一口餵到他嘴裡。 當時我就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 但還是孩子的我,並不知道,這種不舒服,是為爸爸鳴不平。 04 我和哥哥叛逆期的時候,都跟媽媽吵得天翻地覆,因為她從不關心我們在想什麼,只要我們無條件服從她的指令。 而爸爸,是我們之間的溝通橋樑。 他經常帶我們兄妹倆去公司看媽媽加班,去貧困山區體驗下田工作的辛苦。 讓我們看那些沒錢上學、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是怎樣度過每一天的。 他說:「我們享受的一切,是媽媽拼命掙來的。媽媽其實很愛我們,只是方式不太對。」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他負責照料家庭,媽媽負責賺錢,我和哥哥負責健康成長。」 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苛責別人。 有了爸爸的開解和陪伴,我們和哥哥順利度過叛逆期。 而爸爸對媽媽,更是好得讓身旁的人都稱贊。 無論媽媽回家多晚,廚房裡總有一鍋溫得剛剛好的湯等著她。 媽媽要洗澡,即使爸爸已經躺下了,他也會爬起來給媽媽拿乾淨衣服、放洗澡水。 媽媽生病時,爸爸衣不解帶的照顧她。 同病房的病友說起他的細緻和負責,無不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好,浸潤在日復一日的時光裏。 慢慢我們都想,爸爸是真的很愛很愛媽媽吧,所以才願意包容她的一切,才會心甘情願的付出。 所以爸爸突然提出離婚,我們一時真的接受不了。 曾經為了愛而義無反顧的爸爸,怎麼就捨得拋下媽媽呢? 但爸爸終究是離開了。 05 爸爸走後,從沒操心過生活的媽媽變得手忙腳亂。 而民國108年秋天,外婆又因為著涼感染肺炎住院了。 媽媽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徹夜照顧外婆。 她常常被外婆斥責反應遲鈍,總要等她撥一下才動一下。 媽媽也覺得很委屈,她沒有照顧人的經驗啊。 沒幾天,媽媽就累得引發舊疾,自己也病倒了。 外婆給舅舅打電話。 舅舅不滿的說,照顧老人這種事我姐夫最拿手啊,就衝姐夫能出力照顧你,當初我姐也不該答應離婚嘛。 外婆又找小姨。 小姨說她也有一個大家庭要忙,走不開。 外婆氣得把她臭罵一頓。 小姨惱羞成怒的說:「媽,你也體諒體諒我。我要上班,肯定不像我姐夫那種沒固定工作的自由。我要丟掉工作照顧你,等我老了,就會像姐夫那樣被掃地出門。」 外婆怔怔的說不出話來。 其實外婆一直都不太喜歡我爸。 她總覺得爸爸高攀了媽媽,配不上她優秀的女兒。 一對夫妻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爭執。 每次爸媽有爭執,脾氣火爆又護子的外婆就跳出來訓斥爸爸。 房子車子都是我們家買的,你一個窮光蛋過來,現在也是我閨女賺得多,你吃她的住她的,有什麼資格在她面前耍威風? 爸爸自然不會跟長輩嗆聲,只得偃旗息鼓。 外婆總跟媽媽說,家裡的財產都得捏在手裡,他就翻不了天。 如今想起這些往事,我只覺得心裡無比難受。 再火熱的心,被一次次傷害,也會慢慢變涼吧? 06 後來,媽媽和小姨舅舅達成共識,湊錢給外婆請照護工。 外婆不只一次說,說羨慕外公去得早,好歹有女婿照顧得細緻。 不像她,被照護工像翻鹹魚一樣粗魯的翻來翻去,外人哪有自家人用心? 她嘮叨一通後又嘆息,讓我勸勸媽媽,去跟爸爸示軟說好話,讓爸爸回來。 我忍不住問她,讓我爸回來,是想得到我爸的照顧,還是真心想他跟媽媽復婚? 外婆陷入久久沈默後,她才說,是我們對不起你爸。你媽這性子,要是沒你爸在,日子可怎麼過? 快過年時,外婆因為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媽媽哭得死去活來。 那一刻她喃喃道,以後我怎麼辦?我怎麼活啊? 外婆的去世給了媽媽極大的打擊。 她退出公司管理層,交給舅舅打理。 過了大半年,哥哥跟我說,媽媽被確診患上憂鬱症。 原來,媽媽之前跟嫂子合不來,就搬去跟外婆住。 後來外婆去世,我又遠嫁,她真正就成了孤家寡人。 她半輩子被爸爸寵著慣著,生活技能很差,做飯都能差點燒了廚房。 要不是請了保姆,她的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 但保姆只能保證讓她吃飽穿暖,不能陪她聊天談心,更不能給她提供良好的情緒出口。 媽媽越來越沈默,把自己悶出毛病來了。 我讓她來跟我住,她也不肯。說在哪,都不如自己家。 而且2020年趕上疫情,也不方便來找我。 過後,媽媽的情緒越來越不好。 離婚不過短短一年多,她整個人就像被抽乾精神氣,肉眼可見的憔悴下來。 我哥說,媽經常一個人躲在廁所裡,拿著她跟爸的合照,一邊看一邊哭。 我想,她是後悔的吧? 這麼多年,我們一家,外公一家,都一邊享受著爸爸的照顧,一邊無視他的付出。 尤其是媽媽,把爸爸對她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她的家人輕賤爸爸時,她也保持沈默。 爸爸離開後,我們所有人都經歷了一場難以言喻的椎心之痛。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明白,這世上沒有誰有義務對誰好。 07 民國109冬天,媽媽有次過馬路時,精神恍惚,差點被車撞了。 鄰居讓我們多關注媽媽的精神狀態,說她經常好幾天不出門,一個人窩在家裡,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我和哥哥實在是分身乏術,只能嘗試著向爸爸求助。 我們也知道,讓離婚的爸爸回頭照顧前妻,有多過分。 但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爸爸聽說媽媽的情況,買了最快的高鐵趕回來。 我和哥哥喜極而泣。 媽媽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強硬了半輩子的她,竟然拉著他的胳膊不肯放手,哭得像個孩子。 爸爸的眼圈也紅了。他將媽媽摟進懷裡,拍著她的背說:「沒事的,我在!」 爸爸問媽媽,要不要去海邊玩,去捉魚、撿貝殼? 媽媽點頭如搗蒜。 她說,兒子的家不是家,女兒的家也不是家。外婆去世後,她連娘家都沒有了。 只要爸爸還肯帶著她,去哪她都願意。 110年6月,我在老公的陪伴下,來到爸爸老家所在的小農村。 剛進門時,我被媽媽嚇了一跳。 她曬得黝黑,不過整個人很精神,似乎連眼睛都在笑。 有爸爸在身邊,她是幸福的吧。 爸爸帶我們去海邊玩,我穿著人字拖,啪啪穿過小漁村。 我想起小時候,爸爸也帶我們回來過。 那時沒有水泥路,又剛下過雨,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濘。 媽媽的高跟鞋不小心踩進泥坑里,她尖叫著將腳拔起來時,身上的新裙子又沾滿了泥點。 阿公阿媽很熱情,給我們做了很多菜。但我們實在住不慣,鬧著要回家。 媽媽跟爸爸吵了一架,第二天她就執意帶著我和哥哥先離開。 那是唯一一次,我們回阿公阿媽家。 後來不管爸爸怎麼懇求,媽媽都不許爸爸帶我們回來,當然她自己更不可能回來。 每年過了正月十五,爸爸就自個回來看阿公阿媽。 如今回想起來,那樣的時刻,爸爸一定很傷心吧。 08 我們去看了阿公阿媽,雖然語言依然不太通,但愈發感覺血脈親情的牽絆有多珍貴。 奶奶興致勃勃的拉我去看她的菜園子,給我介紹她栽種的絲瓜、茄子、蕃茄、爺爺還帶我們出海釣魚。 夜裡,一家人在院子裡燒烤,食材都是媽媽準備的。 她的動作俐落又嫻熟,跟過去那個十指不沾水的嬌小姐天差地別。 爸爸說,都怪他過去把媽媽保護得太好,他一離開,媽媽就崩潰了。 如今他有意識的讓媽媽一起分擔家務,帶媽媽一起照顧老人。 讓媽媽在學會自立的同時,也學會付出和承擔責任。 而媽媽經歷過離婚和喪母後,也反省了自己這些年的自私。 媽媽說,她掙錢多,就一直以為家是靠她支撐的。 失去爸爸後,她才發現,如果沒有他,她根本不可能在事業上如魚得水。 回來這裡,她才知道爸爸最愛吃的是海鮮。 而她對海鮮過敏,我們家的餐桌上,二十多年很少出現過海鮮。 她幫著做家務、照顧老人,才知道這些工作很辛苦。 過去她卻認為自己掙錢不容易,爸爸在家是享受。 說到這裡時,媽媽泣不成聲。 正在準備烤串的爸爸看到媽媽哭了,著急的過來問她怎麼了? 媽媽眼裡閃著淚光,她端起一杯飲料,鄭重的說:「老公!我敬你一杯,謝謝你一直包容我、愛護我。希望下輩子還能給你當老婆,換我照顧你,對你好。」 爸爸瞬間紅了眼圈,神情有些羞赧。 他接過那杯飲料,仰頭喝光。 我趕緊低頭,掩飾自己的淚意。 爸爸和媽媽都是那個年代的高材生,他也曾是意氣風發、前程遠大的少年郎。 可是為了媽媽,為了一句愛的誓言,他離鄉背井,忍受外公和外婆的輕蔑和責難。 他甘願俯下身,彎下腰,用沈默的身軀將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托舉得高高的。 付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認可和尊重。 他曾經因為被傷透了心,離婚出走,想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可是媽媽有需要,他又義無反顧趕來支援。 就像媽媽說的,這世上少了誰地球都一樣轉。但只有爸爸,願意用一顆真心去待她。 幸好,媽媽終於看到了他的付出,懂得了珍惜,並開始回饋他的心意。 幸好,媽媽能想通,陪著爸爸一起彌補曾經的遺憾。 《兩顆心的距離若是足夠近,互相遷就,互相理解,餘生便無懼風雨。》 夫妻之間,是不是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貼陸官校50期魏志明的從軍感言: 軍人退休俸亂改 感言 民國70年 11月16號 陸軍官校畢業 分發到竹北犁頭山 民國71年 7月 大熱天 正帶領著部隊 在竹北助割 彼時 年僅60歲的母親 在馬祖中風驟逝 ...... 當時的外島 交通不便 沒有電話 僅靠隻字片語的電報聯繫 和一個月三航次的運補艦往返 真是插翅難飛 等我趕回家時 沒有冷藏設備的離離離島 母親早已入殮了 只見紅漆木棺 和孤瘦無神的老父 我撫棺痛哭...... 母親最後一面都未見著 這是我 從軍報國 的代價 和人生最大的遺憾..... ! 71年9月 老父親來電報說 要在母親仙逝百日內結婚 為不違逆老父親的心願 在一邊準備部隊 移防金門的忙碌中 一周之內匆忙完婚了 沒有新房 在飯店住了兩天 而後為新婚的妻子租了間小公寓 買最小的家電 最便宜的家具 和不到萬元的儲蓄 算是成家了......! 老婆....你真勇敢.....那時清貧困境.... 妳也敢嫁我.....! 五天后 移防到了金門 新婚嬌妻留守台灣 老父親在馬祖 適逢中秋 月滿三地 舉頭相思想望吧.....! 那年代 沒有自動電話 更沒有手機和Line 想通訊 只有打電報 或是寫信了 是名副其實的魚雁往返吧! 一年後 老婆有身孕了 我還在金門 老婆所有懷孕 害喜 姙娠的過程 我都缺席了 大女兒臨盆了 我正巧趕上返台考研究所 那年代 談休假是革命的障礙 想讀書必須長官恩賜 我算是幸運的 還在台灣考試 女兒也算是知趣識相 乘老爸返台之際 搶著出世 老婆在汀州路三總陣痛吶喊著..... 我在機會難得的考場中 心繫愛妻 又奮筆直書........ 半夜12點多 女兒出生了 可是 我早上6點半的飛機 必須飛回駐地金門 我沒有 也不懂得 藉故請陪產假 更沒有像那些 口口聲聲愛台灣 的政治小丑們 逃避兵役 和中斷 保家衛國的責任 匆匆地 我又別了妻女 不忍面妻落淚 堅決轉身離去時 我...淚流滿面.... 何謂家? 何謂國? 彼時 我是捨家為國........!? 75年 4月份 大兒子要出生了 我時任連長 在宜蘭演習 當我匆忙地趕到三總時 護理師抱著大兒子出來 我看了一眼 跟老婆照了個面 我又捨家為國去了•••!! 76年9月 部隊又一次從蘇澳移防馬祖南竿 77年1月 經國先生逝世 彼時 戰備緊張 妻小在台灣已近半年未相見 八旬老父在東莒離離離島 亦無暇得見 77年2月 經國先生逝世滿月 戰備暫緩 天寒地凍 長官恩准返回東莒老家探父 返家當天 與老父閒聊1小時 外出購物 老父竟又中風驟逝 軍人 部隊 戰備 主官 我父 我母 我妻 我兒.... 我再一次捨家為國去了•••!! 以上是萬千的退伍軍人和軍眷們 都有的生活印記........!? 多少個車站月台上的送別....... 多少個風雨碼頭邊的分手....... 畫面 一幕又一幕•••!? 孩子們從小時 哭爹喊爸中.... 到漸長後 默默地揮手............ 畫面 一幕又一幕•••!? 只有那最熟悉的火車隆隆聲和船笛聲...... 伴隨著軍人軍眷們 在歲月的年軌中漸漸的催老.......... 軍旅生涯的後期 我轉任台大軍訓教官 和同學們分享軍旅生涯點滴 同時 我說 誰最愛台灣? 不是那一些 口口聲聲說愛台灣的政客小丑 而是 我自己 我最愛台灣....! 我們這一群軍人 軍眷們 最愛台灣....! 我們為中華民國 站衛兵 就站了二三十年 我們奉獻了半生的青春和人身自由 犧牲了奉養父母家人相處的歲月 說白了 就是 我們 拿著青春和生命賭明天 我們沒有愧對 中華民國 ••• 沒有愧對 台灣這塊土地••• 當時獲得同學熱烈掌声和滿堂喝采 欣興並感謝當時台大同學們的認同 •••! 兩年前 我重返金們太武公墓忠烈祠 在肅陳的英烈牌位中 找到[劉台成]的名字 那是我在金門因公殉職的軍校同班同學.... 今天 在檯面上 還可以 吃香喝辣 頤指氣使 的政客們 別忘了 台灣這一塊土地 還能夠保存下來 供你們現在恣意揮霍著 是我們這些老兵 當年在天空大海 本島外島 山邊水際 夙夜匪懈地站著衛兵 不是嗎? 現在我們老了 退伍了 算我們幸運 沒有戰死或殉職 我們依法領的是退休俸 不是年金 退伍軍人更不是 衛生棉 用完即丟......!? 前一陣子 我曾經為了 所謂年改而憂鬱憤慨和不值 憂鬱的事 我們將淪為下流老人 憤慨的是 我們一生的報國丹心却被誣為拖垮國家財政的米蟲 不值的是 我半生維護的國家 而卻被藍綠同奸惡劣同型的短視政客所把持的國家給背棄了...!  真是國家財政有問題嗎? 隨隨便便官邸維修就一兩億 隨隨便便海外訪問就好幾百億 隨隨便便前瞻法案就 8800億 隨隨便便一個慶富案又是好幾百億 你們 恣意揮霍著.........! 你們 恣意揮霍著.........! 退伍軍人不到十二萬人 就是人數少 就是非我族類 所以要砍殺 是這樣子邏輯嗎? 須知 天底下 國防是沒有廉價的!? 當權者 老兵是不要去輕侮的!? 因為老兵以前是軍人 現代軍人未來是老兵
    4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王正方/國語日報70歲 只值458.75元的轉型正義? 陪伴絕大多數台灣孩子長大的國語日報,今年十月廿五日滿七十歲,如今小亨利是個老亨利了。國語日報為台灣語文教育長年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國語日報七十年來奉公守法,從不曾有踰矩之想,如今卻為訴訟所惱。當今的教育部認為:最初本部出錢辦國語日報,該報是個屬下機構,現在該歸位了。教育部不承認新改選的董事會,派七個人任報社董事。雙方告上法庭,初審結果教育部敗訴。 七十年前的事,很多人都不清楚。早年在北平的「國語小報」,奉命赴台灣創辦國語日報,教育部撥經費金圓券一萬元(折合新台幣四五八點七五元),後因戰事緊張,教育部答應的編制和經費都未兌現。經過千辛萬苦,國語日報於一九四八年十月廿五日如期出版了創刊號;但新報紙尚未打開銷路,沒有經費,有斷炊之虞。 文獻記載,當時的教育部次長田培林面告國語推行委員會主委:「你們必須做自給自足的打算,千萬不要仰賴教育部給錢。」黨國元老吳稚暉先生也說:「你們應該把它當作一種社會事業來辦。」 教育部沒有再撥一毛錢給報社。不久國語日報拿到生意:台灣省政府訂卅萬冊有注音符號的三民主義,暫時解去燃眉之急。那時只有國語日報,才能印發注音書籍。它是一樁普通商務交易,並非政府補助。 語文教育的前輩們成立國語日報董事會,台大校長傅斯年兼任董事長,董事們全不領報酬,有人捐自己的版稅,多年作無私的奉獻,終於奠定了局面,日日出報,蓬勃發展到今天。 教育部下令辦國語日報,出刊後棄之不顧,國語日報成了「棄嬰」。七十年後「棄嬰」奮鬥有成:世世代代的台灣孩子,人人爭看國語日報、讀古今文選,增進語文程度、出版多種書籍刊物屢屢獲獎、年年舉辦少年國語杯桌球賽,培養了多位國手…,貢獻多到不可勝數。 教育部與國語日報社的戰火延續迄今未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國語日報社的戰火延續迄今未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棄嬰兒於不顧的父母,回頭來確認親子關係,應該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誰料到卻是要派員入駐(或入主)財團法人董事會,不承認它是民間組織等。只因為早年曾資助過四五八點七五元,便要你們認祖歸宗,一切由爸爸來管!當年的棄嬰一無所有,長年刻苦奮鬥,如今有點身價。算起來是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或許不是圖利,是「去中國化」的措施之一,要推行另一種國語?切莫胡言揣測,傳「假新聞」的廣電媒體罰二百萬元,識時務者應謹言慎行。 民主制度選出的執政者,以「人民公僕」自況,公僕應該為民眾服務,憑著什麼天條法理,就「巧取豪奪」起來?封建時代的帝王,全面執政唯我獨尊,通常是這樣對待「棄嬰」的。 或許它是促進「轉型正義」的又一章?「棄嬰」行徑絕非正義,政黨輪替,應概括承受,至少現在該道個歉吧!卻又意圖將「棄嬰」的非凡成就拿來我用,算哪門子的正義? 台北地方法院駁回教育部的抗告,認為政府沒有捐助國語日報,但核准教育部派七人進董事會;「拿過來」的目的達到了? 四五八點七五元的轉型正義不可取,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40歲男人和14歲的女孩,然後...看完,如果你不轉,是我的失敗 那天,出租車司機朱師傅五點半交車,看看表已經五點一刻,便把“暫停載客”的牌子豎了起來。正是周末,四十中門口湧出大批的寄宿生。朱師傅忍不住習慣性地把車停了下來,盯著來來往往的學生。他們一律穿著樸素的校服,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 “師傅,我,我想坐您的車。”一個跛足女孩背著書包走了過來,看看左右,急急地說。​ 朱師傅說得交車了,他只是停下來歇一會兒。女孩低下頭,過了幾秒鐘,她又懇切地說:“謝謝您了,師傅。我只坐一站地,就一站地。”​ ​ 那一聲“謝謝”讓朱師傅動了心。他看看女孩身上洗得發白的校服,一個舊得不能再舊的書包​​,忍不住嘆了口氣,說:“上車吧。”​ ​ 女孩高興地上了車。走到轉彎處,她突然囁嚅著說:“師傅,我只有三塊錢。所以,半站地也可以。”朱師傅從後視鏡裡看到女孩通紅的臉,沒說話。這個城市的出租車,起步價可是五元啊。​ ​ 開到最近的公交站台,朱師傅把車停了下來。女孩在關上車門時高興地說:“真是謝謝您了,師傅!”​ ​ 朱師傅看著她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突然有些心酸。​ 也就是從那個週末起,朱師傅每個週末都看到女孩等在學校門口。幾輛出租車過去,女孩看都不看,只是蹺著腳等。女孩在等自己?朱師傅猜測著,心裡突然暖暖地。他把車開了過去,女孩遠遠地朝他招手。朱師傅詫異,他的紅色桑塔納與別人的並無不同,女孩怎麼一眼就能認出來?​ ​ 還是三塊錢,還是一站地。朱師傅沒有問她為什麼專門等自己的車,也沒有問為什麼只坐一站地。女孩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朱師傅很清楚這一點。​ ​ 一次,兩次,三次,漸漸地,朱師傅養成了習慣,週末交車前拉的最後一個人,一定是四十中的跛腳女孩。他豎起“暫停載客”的牌子,專心等在校門口。不過十四五歲吧,見到他,像隻小鹿般跳過來,大聲地和同學道“再見”。不過五分鐘的路,女孩下車,最後一句總是:“謝謝您,師傅。”​ ​ 似乎專為等這句話,週末無論跑出多遠,朱師傅也要開車過來。有時候哪怕誤了交車被罰錢,他也一定要拉女孩一程。​ ​ 時間過得很快,這情形持續了一年,轉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看著女孩拎著沉重的書包上車,朱師傅突然感到失落。他知道,女孩要初中畢業了。她會去哪兒讀高中?​ ​ “師傅,謝謝您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坐您的車,給您添麻煩了。我考上了辛集一中,可能半年才會回一次家。”女孩說。朱師傅從後視鏡中看了一眼女孩,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女孩果然很優秀,辛集一中是省重點,考進去了就等於是半隻腳跨進了大學校門。​ ​ “那我就送你回家吧。”朱師傅說。​ ​ 女孩搖搖頭,說自己只有三塊錢。​ ​ “這次不收錢。”朱師傅說著看看表,送女孩回家一定會錯過交車時間,可罰點兒錢又有什麼關係?他想多和女孩待一會兒,再多待一會兒。女孩說出了地址,很遠,還有七站地。​ 半小時後,朱師傅停下了車。女孩拎著書包下來,朱師傅從車裡捧出一隻盒子,說:“這是送你的禮物。”​ 女孩詫異,接過禮物,然後朝著朱師傅鞠了一躬,說:“謝謝您,師傅。”看著女孩一瘸一拐地走進樓裡,朱師傅長長嘆了口氣。女孩,從此就再也見不到了,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 尋找十年前的好人​ ​ 一晃過了十年。​ ​ 朱師傅還在開出租車。這天,活兒不多,他正擦著車,卻聽到交通音樂台播出一則“尋人啟事”,尋找十年前勝利出租車公司車牌照為冀Azxxxx的司機。朱師傅一聽,愣住了,有人在找他?十年前,他開的就是那輛車。​ ​ 電話打到了電台,主持人驚喜地給了他一個電話號碼。朱師傅疑惑了,會是誰呢?每天忙於生計,除了老伴他幾乎都不認識別的女人了。​ ​ 撥通電話,朱師傅聽到一個年輕女孩的聲音。她驚喜地問:“是您嗎?師傅!”​ ​ 朱師傅愣了一下,這聲音,這語速,如此熟悉!他卻一下子想不起是誰。 “謝謝您了,師傅!”女孩又說。​ 朱師傅一拍腦門,終於記了起來,是他載過的那個跛腳女孩。是她!朱師傅的眼睛突然模糊了,十年了,那個女孩還記著他!​ ​ 兩人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再見到女孩時,朱師傅幾乎認不出了,眼前亭亭玉立的這個女孩,是十年前那個只有三元錢坐車的女孩?女孩站起身,朝朱師傅深深鞠了一躬,說:“我從心底感謝您,師傅。”​ ​ 喝著咖啡,女孩講起了往事。十二年前,她父親也是一名出租車司機。父親很疼她,每逢週末,無論多忙他都會開車接她回家。春節到了,一家人回老家過年,為了多載些東西,父親借了朋友的麵包車。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大雪,不慎與一輛大貨車相撞。麵包車被撞得面目全非,父親當場身亡。就是那次,女孩的腳受了重傷。​ ​ 安葬了父親,母親為了賠朋友的車款,為了她的手術費,沒日沒夜地工作。而她,傷癒後則拼命讀書,一心想快些長大。她很堅強,什麼都能忍受,卻惟獨不能忍受別人的憐憫。​ ​ 所以,她沒告訴任何人路上發生的事故。放學回家,當被同學問起現在為什麼坐公共汽車,她謊稱父親出遠門了。謊言維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遇到朱師傅。她見那輛出租車停在路邊,一動不動,就像父親開車過來,等在學校門口。​ ​ 她只有三塊錢坐公共汽車,可她全拿出來坐出租車,只坐一站地,然後花一個半小時​​徒步走回家去。雖然路很遠,但她走得坦然,因為沒有人再猜測她失去了父親。​ ​ “您一定不知道,您的出租車就是我父親生前開的那輛。車牌號,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 女孩說著,眼裡淌出淚花,“所以,遠遠地,只一眼,我就能認出來。”朱師傅鼻子一酸,差點兒掉下淚來。​ “這塊獎牌,我一直戴在身邊。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它,我會不會走到今天。還有,您退還我的車費,我一直都存著。有了這些錢,我覺得自己什麼困難都能克服。雖然失去了父親,但我依舊有一份父愛。”說著,女孩從口袋裡拿出一枚獎牌,掛到了身上。那是一塊邊緣已經發黑的金牌,獎牌的背面,有一行小字:預祝你的人生也像這塊金牌。​ ​ 這塊金牌,就是十年前朱師傅送給女孩的禮物。​ 滴水之恩何言報​ ​ 女孩挽著朱師傅的胳膊走出咖啡館。看到女孩開車走遠,朱師傅將車停在路邊,讓眼淚流了個夠。那個跛腳女孩,那個現在他才知道叫林美霞的女孩,她和自己十年前因癌症去世的女兒,簡直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女兒生前每個週末,朱師傅都去四十中接她。女兒上車前那一句“謝謝爸爸”和下車時那一句“謝謝您,老爸”,讓他感受過多少甜蜜和幸福!​ ​ 那塊獎牌,是女兒在奧林匹克競賽中得到的金牌,曾是他的全部驕傲和希望。可女兒突然間就走了,幾乎讓他猝不及防。再到週末,路過四十中,他總忍不住停下車,似乎女兒還能從校門口走出來,上車,喊一聲:謝謝爸爸。​ ​ 就在女孩坐他車的那段時間,他覺得女兒又回到了自己身邊,他的日子還有希望,他又重新找回了幸福!只是,這情形持續的時間太短,太短……在回家的路上,朱師傅順便買了份報紙。一展開報紙,朱師傅就看到了跛腳女孩的照片。​ ​ 她對著朱師傅微笑,醒目的大標題是:林美霞———最年輕的跨國公司副總裁,S市的驕傲……朱師傅吃驚地張大嘴巴,一目十行地讀下去。邊讀報紙,他邊習慣地從口袋裡掏煙。​ ​ 突然,他的手觸到了一個信封。拿出來看,裡面裝著厚厚一沓美金。朱師傅愣住了,他想不出,林美霞何時把錢放進了自己外套口袋?就在她挽起自己胳膊的瞬間?​ ​ 美金中間,還夾著一張紙條:師傅,這是愛的利息,請您務必收下。本金無價,永遠都會存在我心裡。謝謝您,師傅!​ ​ 當您讀完這個故事時,你有兩種選擇:​ 1.你可將它傳揚出去,傳播一些積極的信息,讓世間多一點愛;​ ​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這就叫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 讓我們時刻有感恩的心吧!謝謝身邊給你一點幫助的人!正能量​ 學會善緣,感恩。​ ​ 如果你沒打開來看,我不怪你,如果你已經看到這裡咯,就跟我一樣轉起善緣吧。種瓜得瓜,有因有果。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