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好文章.... 慢慢細讀
01
爸爸是個寵妻狂魔,可是我結婚後,變天了...
民國108年春天,我的婚禮結束後,爸爸將我和哥哥、媽媽叫到一起,鄭重的說,他想離婚。
我們都被他的話驚呆了。
完全不敢相信,寵妻狂魔的爸爸,竟然要跟媽媽離婚。
媽媽更是無法接受,臉上閃過混雜著羞怒、難過、傷心的表情。
我問爸爸,為什麼要離婚?
爸爸說,沒什麼特殊原因,他就是覺得太累了。
好不容易盼著我和哥哥成家,他想回故鄉,剩下的日子為自己活。
但這麼大年紀突然離婚,太衝動了。
我問爸爸,能不能先別離婚?想去哪都可以,玩好了就回來。
離婚的事以後再說。
爸爸搖頭,很堅決的說,一定要離。
心高氣傲的媽媽氣壞了。她朝爸爸大吼:「離就離!你當地球少了誰就轉不動了?家裡的財產都是我賺的,你別想帶走一分一毫。」
爸爸垂著頭不吭聲。
不久後,爸爸真的辦了離婚,回了他的老家。
除了自由,他什麼都沒帶走。
02
聽說,當年是媽媽追爸爸的。
爸爸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
他長得帥,功課好,還多才多藝。
媽媽對他一見鍾情,直接向他告白了。
爸爸有些遲疑,因為他看出媽媽的家境應該不錯。
而他來自一個貧窮的小漁村,平日要靠打零工賺生活費。
可媽媽就像一個小太陽,鍥而不捨的圍著他轉,用熱情驅散了他所有的猶豫。
畢業時見家長,爸爸才知道媽媽的家境不只一般的好。
外公家自己開工廠,家裡住的房子很大,差距可想而知。
外公不讓媽媽遠嫁鄉下,而爸爸很孝順,也捨不下家鄉的父母。
兩人忍痛分手。
爸爸離開時,媽媽捨不得他,哭著追著火車跑,爸爸也哭了,他在下一站下了車,奔向媽媽。
這一奔,他就再也沒有回頭。
03
民國79年,爸爸媽媽結婚了。
外公提前給媽媽買了房子、車子。
媽媽在外公的工廠做事,爸爸考進本地公家機關。
一年後,哥哥出生。
因為外公還有事業,鄉下的爺爺奶奶身體又不太好,於是只能請保姆照顧哥哥。
可是連請了兩三個,都沒有滿意的。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來,看到哥哥一直哭,而保姆忙著打電話,對他置之不理。
那一幕,深深刺痛了爸爸的心。
他心一橫,辭職當了奶爸。
再後來意外有了我,爸爸更忙了。
給我換尿片、沖奶粉,給我紮小辮子……
還要去哥哥學校開家長會、輔導他寫作業。
這些全都是爸爸的事,媽媽總是忙。
對我和哥哥來說,媽媽的意義只在於給我們塞點錢,讓我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在我十歲那年,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
長女,又有經商天分,外公便將工廠交到她手上。
舅舅和小姨都在外地讀書,外婆的身體也不大好,照顧外公外婆的任務便落在爸爸身上。
外婆說,誰讓他是我們家唯一的閒人呢?
外公在世的最後兩年,他已經癱瘓在床,都是爸爸給他擦身餵飯、端屎倒尿。
爸爸經常忙得團團轉,累得晚上覺都睡不好。
因為長期給外公按摩翻身,爸爸得了腕隧道症候群,吃飯拿筷子,有時手都抖。
有次祭祖後聚餐,舅舅要抱外公上桌,外公趕緊搖頭推辭,說讓我爸來,他做慣了這事,力氣大。你一邊忙去,別把我摔了。
舅舅和小姨聽了這話,就心安理得坐下吃飯喝茶。
就連媽媽,也沒覺得有什麼,似乎伺候外公就該我爸做。
爸爸坐在外公旁,給他盛湯夾菜,把魚肉的刺挑乾淨,再一口一口餵到他嘴裡。
當時我就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
但還是孩子的我,並不知道,這種不舒服,是為爸爸鳴不平。
04
我和哥哥叛逆期的時候,都跟媽媽吵得天翻地覆,因為她從不關心我們在想什麼,只要我們無條件服從她的指令。
而爸爸,是我們之間的溝通橋樑。
他經常帶我們兄妹倆去公司看媽媽加班,去貧困山區體驗下田工作的辛苦。
讓我們看那些沒錢上學、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是怎樣度過每一天的。
他說:「我們享受的一切,是媽媽拼命掙來的。媽媽其實很愛我們,只是方式不太對。」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他負責照料家庭,媽媽負責賺錢,我和哥哥負責健康成長。」
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苛責別人。
有了爸爸的開解和陪伴,我們和哥哥順利度過叛逆期。
而爸爸對媽媽,更是好得讓身旁的人都稱贊。
無論媽媽回家多晚,廚房裡總有一鍋溫得剛剛好的湯等著她。
媽媽要洗澡,即使爸爸已經躺下了,他也會爬起來給媽媽拿乾淨衣服、放洗澡水。
媽媽生病時,爸爸衣不解帶的照顧她。
同病房的病友說起他的細緻和負責,無不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好,浸潤在日復一日的時光裏。
慢慢我們都想,爸爸是真的很愛很愛媽媽吧,所以才願意包容她的一切,才會心甘情願的付出。
所以爸爸突然提出離婚,我們一時真的接受不了。
曾經為了愛而義無反顧的爸爸,怎麼就捨得拋下媽媽呢?
但爸爸終究是離開了。
05
爸爸走後,從沒操心過生活的媽媽變得手忙腳亂。
而民國108年秋天,外婆又因為著涼感染肺炎住院了。
媽媽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徹夜照顧外婆。
她常常被外婆斥責反應遲鈍,總要等她撥一下才動一下。
媽媽也覺得很委屈,她沒有照顧人的經驗啊。
沒幾天,媽媽就累得引發舊疾,自己也病倒了。
外婆給舅舅打電話。
舅舅不滿的說,照顧老人這種事我姐夫最拿手啊,就衝姐夫能出力照顧你,當初我姐也不該答應離婚嘛。
外婆又找小姨。
小姨說她也有一個大家庭要忙,走不開。
外婆氣得把她臭罵一頓。
小姨惱羞成怒的說:「媽,你也體諒體諒我。我要上班,肯定不像我姐夫那種沒固定工作的自由。我要丟掉工作照顧你,等我老了,就會像姐夫那樣被掃地出門。」
外婆怔怔的說不出話來。
其實外婆一直都不太喜歡我爸。
她總覺得爸爸高攀了媽媽,配不上她優秀的女兒。
一對夫妻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爭執。
每次爸媽有爭執,脾氣火爆又護子的外婆就跳出來訓斥爸爸。
房子車子都是我們家買的,你一個窮光蛋過來,現在也是我閨女賺得多,你吃她的住她的,有什麼資格在她面前耍威風?
爸爸自然不會跟長輩嗆聲,只得偃旗息鼓。
外婆總跟媽媽說,家裡的財產都得捏在手裡,他就翻不了天。
如今想起這些往事,我只覺得心裡無比難受。
再火熱的心,被一次次傷害,也會慢慢變涼吧?
06
後來,媽媽和小姨舅舅達成共識,湊錢給外婆請照護工。
外婆不只一次說,說羨慕外公去得早,好歹有女婿照顧得細緻。
不像她,被照護工像翻鹹魚一樣粗魯的翻來翻去,外人哪有自家人用心?
她嘮叨一通後又嘆息,讓我勸勸媽媽,去跟爸爸示軟說好話,讓爸爸回來。
我忍不住問她,讓我爸回來,是想得到我爸的照顧,還是真心想他跟媽媽復婚?
外婆陷入久久沈默後,她才說,是我們對不起你爸。你媽這性子,要是沒你爸在,日子可怎麼過?
快過年時,外婆因為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媽媽哭得死去活來。
那一刻她喃喃道,以後我怎麼辦?我怎麼活啊?
外婆的去世給了媽媽極大的打擊。
她退出公司管理層,交給舅舅打理。
過了大半年,哥哥跟我說,媽媽被確診患上憂鬱症。
原來,媽媽之前跟嫂子合不來,就搬去跟外婆住。
後來外婆去世,我又遠嫁,她真正就成了孤家寡人。
她半輩子被爸爸寵著慣著,生活技能很差,做飯都能差點燒了廚房。
要不是請了保姆,她的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
但保姆只能保證讓她吃飽穿暖,不能陪她聊天談心,更不能給她提供良好的情緒出口。
媽媽越來越沈默,把自己悶出毛病來了。
我讓她來跟我住,她也不肯。說在哪,都不如自己家。
而且2020年趕上疫情,也不方便來找我。
過後,媽媽的情緒越來越不好。
離婚不過短短一年多,她整個人就像被抽乾精神氣,肉眼可見的憔悴下來。
我哥說,媽經常一個人躲在廁所裡,拿著她跟爸的合照,一邊看一邊哭。
我想,她是後悔的吧?
這麼多年,我們一家,外公一家,都一邊享受著爸爸的照顧,一邊無視他的付出。
尤其是媽媽,把爸爸對她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她的家人輕賤爸爸時,她也保持沈默。
爸爸離開後,我們所有人都經歷了一場難以言喻的椎心之痛。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明白,這世上沒有誰有義務對誰好。
07
民國109冬天,媽媽有次過馬路時,精神恍惚,差點被車撞了。
鄰居讓我們多關注媽媽的精神狀態,說她經常好幾天不出門,一個人窩在家裡,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我和哥哥實在是分身乏術,只能嘗試著向爸爸求助。
我們也知道,讓離婚的爸爸回頭照顧前妻,有多過分。
但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爸爸聽說媽媽的情況,買了最快的高鐵趕回來。
我和哥哥喜極而泣。
媽媽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強硬了半輩子的她,竟然拉著他的胳膊不肯放手,哭得像個孩子。
爸爸的眼圈也紅了。他將媽媽摟進懷裡,拍著她的背說:「沒事的,我在!」
爸爸問媽媽,要不要去海邊玩,去捉魚、撿貝殼?
媽媽點頭如搗蒜。
她說,兒子的家不是家,女兒的家也不是家。外婆去世後,她連娘家都沒有了。
只要爸爸還肯帶著她,去哪她都願意。
110年6月,我在老公的陪伴下,來到爸爸老家所在的小農村。
剛進門時,我被媽媽嚇了一跳。
她曬得黝黑,不過整個人很精神,似乎連眼睛都在笑。
有爸爸在身邊,她是幸福的吧。
爸爸帶我們去海邊玩,我穿著人字拖,啪啪穿過小漁村。
我想起小時候,爸爸也帶我們回來過。
那時沒有水泥路,又剛下過雨,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濘。
媽媽的高跟鞋不小心踩進泥坑里,她尖叫著將腳拔起來時,身上的新裙子又沾滿了泥點。
阿公阿媽很熱情,給我們做了很多菜。但我們實在住不慣,鬧著要回家。
媽媽跟爸爸吵了一架,第二天她就執意帶著我和哥哥先離開。
那是唯一一次,我們回阿公阿媽家。
後來不管爸爸怎麼懇求,媽媽都不許爸爸帶我們回來,當然她自己更不可能回來。
每年過了正月十五,爸爸就自個回來看阿公阿媽。
如今回想起來,那樣的時刻,爸爸一定很傷心吧。
08
我們去看了阿公阿媽,雖然語言依然不太通,但愈發感覺血脈親情的牽絆有多珍貴。
奶奶興致勃勃的拉我去看她的菜園子,給我介紹她栽種的絲瓜、茄子、蕃茄、爺爺還帶我們出海釣魚。
夜裡,一家人在院子裡燒烤,食材都是媽媽準備的。
她的動作俐落又嫻熟,跟過去那個十指不沾水的嬌小姐天差地別。
爸爸說,都怪他過去把媽媽保護得太好,他一離開,媽媽就崩潰了。
如今他有意識的讓媽媽一起分擔家務,帶媽媽一起照顧老人。
讓媽媽在學會自立的同時,也學會付出和承擔責任。
而媽媽經歷過離婚和喪母後,也反省了自己這些年的自私。
媽媽說,她掙錢多,就一直以為家是靠她支撐的。
失去爸爸後,她才發現,如果沒有他,她根本不可能在事業上如魚得水。
回來這裡,她才知道爸爸最愛吃的是海鮮。
而她對海鮮過敏,我們家的餐桌上,二十多年很少出現過海鮮。
她幫著做家務、照顧老人,才知道這些工作很辛苦。
過去她卻認為自己掙錢不容易,爸爸在家是享受。
說到這裡時,媽媽泣不成聲。
正在準備烤串的爸爸看到媽媽哭了,著急的過來問她怎麼了?
媽媽眼裡閃著淚光,她端起一杯飲料,鄭重的說:「老公!我敬你一杯,謝謝你一直包容我、愛護我。希望下輩子還能給你當老婆,換我照顧你,對你好。」
爸爸瞬間紅了眼圈,神情有些羞赧。
他接過那杯飲料,仰頭喝光。
我趕緊低頭,掩飾自己的淚意。
爸爸和媽媽都是那個年代的高材生,他也曾是意氣風發、前程遠大的少年郎。
可是為了媽媽,為了一句愛的誓言,他離鄉背井,忍受外公和外婆的輕蔑和責難。
他甘願俯下身,彎下腰,用沈默的身軀將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托舉得高高的。
付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認可和尊重。
他曾經因為被傷透了心,離婚出走,想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可是媽媽有需要,他又義無反顧趕來支援。
就像媽媽說的,這世上少了誰地球都一樣轉。但只有爸爸,願意用一顆真心去待她。
幸好,媽媽終於看到了他的付出,懂得了珍惜,並開始回饋他的心意。
幸好,媽媽能想通,陪著爸爸一起彌補曾經的遺憾。
《兩顆心的距離若是足夠近,互相遷就,互相理解,餘生便無懼風雨。》
夫妻之間,是不是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現有回應

  • uienwt標記此篇為:⚠️️ 不在查證範圍

    理由

    心靈雞湯與謠言查證無關。
    2 年前
    0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林心如的媽媽在離婚的時候, 對她說了一句:「一輩子太長了」 這幾天林心如這段話被轉瘋了: 爸媽離婚,就因為爸爸向媽媽養的蘭花盆里彈煙灰… 我媽媽是那種下樓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齊的精緻女人, 在我12歲時,她和爸爸離婚了, 就因為爸爸往她養的蘭花盆里彈煙灰、扔煙頭, 多次勸阻無效…… 親友來規勸, 她只有一句話「他人很好,只是過不到一塊去」 外婆氣憤的罵她 「你就是書讀太多,事兒就多了」。 在外婆眼裡,她的女婿高大英俊, 能賺錢,孝順顧家, 反而是女兒任性自私, 不考慮孩子和父母的感受。 她也很難理解媽媽痛訴爸爸的那些如不愛洗澡、 衣服襪子亂扔、吃飯狼吞虎嚥、沒空陪她、 記不住她生日、紀念日……哪能算是毛病, 男人不都是這樣的? 我至今記得媽媽帶我離開曾經的家時, 流著眼淚對我說 「希望你能理解媽媽,一輩子太長了」。 我16歲時,繼父出現了, 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 但整個人看起來乾淨清爽, 笑起來很溫和,我竟對他沒有排斥感。 他會為媽媽的花花草草換上漂亮的花盆, 給媽媽新買的淡綠格子桌布配上了新的盤子碗筷, 為她的紅色連衣裙選一雙乳白的方跟的皮鞋, 給我用鐵環勾著的幾把鑰匙換個漂亮的鑰匙扣。 他會拉著她的手一起去江邊散步, 看夕陽和日出,去濕地公園拍攝花鳥, 告訴她每一種植物的名字和故事, 帶回幾根掉落的樹枝, 回家後插在古樸的花瓶里, 擺在我的書桌上。 媽媽熱愛研究菜譜, 每次她隆重的推出新菜時, 繼父會拉我一起漱好口、 衣著整齊的端坐在餐桌前, 模仿美食家一樣在媽媽期待的眼神中 從色香味上開始點評,逗的媽媽咯咯直笑。 繼父還是個過節狂, 他說生活就該有年有節, 有時有令,這樣歲月才有層次感, 不同的節日他有不同的禮物和慶祝方式, 他會帶我和媽媽在季節時令交換時到大自然里走一走, 看看時光的交替… 有一次媽媽生病住院, 我去醫院時看到媽媽的床頭放著一束百合, 水果切成了小塊放在乾淨的淡綠色瓷碗里。 繼父坐在床邊, 為媽媽旁若無人的讀著書。 旁邊病床的阿姨側著頭羨慕的看看這一幕, 我忽然鼻子一酸, 終於理解了媽媽的那一句「一輩子太長了」 確實一輩子太長了,不要將就… 假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在一起, 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中沒有節日, 沒有驚喜,沒有感動, 沒有浪漫的話, 不就只是搭伙過日子嗎... #轉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 🌸 🌸 驕傲的台灣人 黄姗姗 我是標準外省第二代 爸爸是湖南湘潭人 媽媽是河南開封人 他們二個人在民國38年逃難到台灣經過介紹結婚 爸爸是通信兵學校畢業並在中校退伍後轉任警察 媽媽一直都是家庭主婦 生了六個小孩 但是家裡太窮養不起 二姊三歲就交給外婆帶 大姊和大哥二哥都是國中畢業就進了軍校 大姊唸國防醫學院 在榮總當護士 大哥二哥都念海軍幼校和海軍官校 二姊高中畢業後考上情報局成為陸軍 小哥也念中正預校 後來從商 他們都比我大十多歲 只有我有機會念大學 不用從軍 從小就沒有像同學鄰居一樣在清明節去掃墓 因為沒有墓可掃 只知道我們不像別人都有自己的房子或老家土地 從小常常跟著爸爸職務調動四處為家 我出生在台中后里 之後搬到台東 又搬到澎湖馬公 再搬到高雄鳳山 我小學就念了三所 在高雄鳳山念到國中畢業 爸爸又調到台中市並在那裏退休 終於拿退休金買了第一間國宅 那時我已經考上北一女在台北租屋求學 靠著哥哥去荷蘭接潛艇的安家津貼和家教收入唸完高中大學 我是外省第二代 大家很驚訝我有個上將哥哥 也在猜我爸爸是不是將軍 其實爸爸只是個陸軍中校退伍的老兵 因為有通信專長又轉任了警察 但是我們家一直都只靠爸爸的一份薪水生活 到哥哥姐姐軍校畢業後才好一點 最後我考上律師養活自己 爸媽終於輕鬆一點 我們都出生在台灣 成長在台灣 台灣是我們的家 雖然爸爸媽媽從大陸來 但是我們都已經安身立命在這裡 哥哥姐姐保衛的是中華民國兩千三百萬同胞 我服務的也是台北市二百七十萬市民 我們跟台灣的百姓一樣都是這裡的子民 我相信在這裡靠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讓台灣更好 這幾天有關族群歧視的議題沸沸揚揚 其實就像新加坡 他們的種族更多更複雜 但是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是驕傲的新加坡人 我們也應該一樣 不管誰先來後到 在這裡的都是驕傲的台灣人 🌸 🌸 🌸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跟你說:「媽媽,我喜歡你,所以選擇你把我生下來」,你會怎樣?相信不少媽媽都聽說過「胎內記憶」這個專有名詞,特別是在小朋友3歲前詢問能得到許多驚喜,有位媽媽在「媽媽經來談心」網站分享她的經驗,結果發現不少媽媽居然都有類似經驗,引起熱烈迴響。 這位匿名的媽媽表示,自己曾看過類似文章討論,因為感到好奇,所以曾試著詢問兩歲多的兒子,結果讓她起雞皮疙瘩。「第一次我問兒子是怎麼來當媽媽的小孩?一開始他沒理我,但一陣子後,他突然說:『我們在雲上面看,很多小朋友,挑喜歡的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我覺得好神奇」。後來這媽媽又問孩子是怎麼來到她的肚子裡,結果他回答:「挑完爸爸媽媽後,會有一個門,走進去就可以住進肚子裡」。這位媽媽表示,之前也曾問過兒子在媽媽肚子裡都在做些什麼,結果兒子說:「裡面暗暗的有水,我都在玩,有時候會聽到爸爸媽媽講話的聲音」,她說懷孕的時候睡前跟老公都會跟肚子裡的寶寶講話,要他乖乖長大,對兒子說的話感到不可置信。 ▲孩子是上天帶給媽媽的禮物。(圖/達志/示意圖) 更神奇的是,這位媽媽第一次懷孕時流產過,為此曾經很傷心,後來有次問兒子,為什麼他要決定要當自己的孩子,兒子竟回答:「因為媽媽一直哭,爸爸也有哭,所以來陪你們」她說,即使後來不管再怎麼問類似的問題,兒子都沒再說過第二次的答案,但因為兒子的這個回答,讓自己更加深信「胎內記憶」。 這篇文章在粉絲團分享後,不少媽媽也分享自身經驗,「我女兒曾在兩歲時要我們叫我們在她還沒出生時叫的小名」、「我大兒子說他來過兩次一次沒長大,因為之前曾引產,他還說第二次是神明帶他來的,因為他喜歡這個家喜歡媽媽」、「我女兒記得當時好多小孩在排隊,輪到她時,她選了我當媽咪」。 ▲文章引起不少媽媽熱烈回應。(圖/翻攝自媽媽經粉絲團) 儘管這些理論、研究很不可思議,甚至有人專家認為「胎內記憶」是無稽之談,或許有人會覺得「出生前的記憶」是小孩的童言童語。有趣的是,或許細節有點不同,但共通點卻很多;可以發現不少媽媽問到的答案都是,孩子住進母親肚子前,都說自己待在一個軟綿綿、無憂無慮的世界「雲上、水中」,他們決定自己想要的母親。不管如何,這些對話都能成為親子間一段有趣的插曲,父母不妨試著問問看,或許會問到更驚喜的答案也說不定。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三歲孩子問媽媽 媽媽滿臉震驚地看著孩子 不可思議地遲遲說不出話 媽媽還是不相信 但是三歲男孩又不會說謊 她長什麼樣子了? 像Cassie 但是有點小 頭髮像是花瓣 在天堂 這個小女孩來到我身邊 她不停地擁抱我 這一刻媽媽再也繃不住了 想著想著眼淚就流了下來 寶貝 她的頸怎麼了? 她沒有擁抱我 你們沒有擁抱她 媽媽傷心地看了看孩子爸爸 你們說得對 我們沒有 我們 媽媽此刻已經氣不成聲 爸爸看著悲傷的媽媽 走過來安撫 兩人一起抱在一起 一起承擔這份痛苦 幾天前 男孩連著四天高燒 在去往醫院的路上 男孩的狀態很不好 做檢查後 醫生告知男孩欄位破裂 並已經發生了感染 隨後通知立刻上手術 並告訴他們男孩情況很嚴重 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 男孩被推進了手術室 兩人通過醫生也知道 孩子病情很危險 呆滯地在手術室外面等候著 看到別的孩子危機的情況 終於擊垮了爸爸的心靈 無助地他走進等候室 向上帝訴苦並吼叫上帝 別帶走他的孩子 就在此時手術室裏 媽媽則是打電話告知 親戚朋友一起為孩子禱告 焦急不安的父母抱在一起 相互安慰 就在此時醫生出來了 醫生告知了一些情況 隨後兩人急匆匆去往病房 醫生告知已經發生了感染 並且讓家屬做好準備 但男孩卻奇蹟般脫離了危險 男孩說出了在手術室發生的事 他知道自己手術時 手術室外的爸爸崩潰與上帝大吼 另一頭媽媽再和朋友打電話 叫大家一起祈禱 他還看到自己慢慢地飄了起來 然後看到正在手術中的自己 最後走到天堂裏面 進入了天堂裏面的教堂裏 看到了很美的景色 我看到天使 他們隊伍唱歌 男孩靜靜地坐在教堂裏 甚至說道 引起了天使陣陣歡笑 就在此時耶穌走過來 並告知有人想要見到他 爸爸聽了他的描述 不敢不信也不敢全信 害怕兒子是否有精神問題 找到了一名心理醫生 並告知醫生孩子說他自己去過天堂經歷 心理醫生的解釋也沒能讓爸爸信服 可接下來的對話讓父親肯定了一切 回到家的爸爸就拿起阿祖的照片 爸爸終於相信孩子去過了天堂 接下來爸爸研究有天堂這件事 但是媽媽感覺很荒誕 終於兩人因為此事發生爭執 爸爸因為不被理解而抱怨 直到一天 媽媽一臉不可思議 因為這件事只有她和爸爸兩個人知道 媽媽還是不太相信繼續追問 此刻媽媽終於相信了爸爸說的是真的 兩人抱在一起互相安慰著 這件事是真實事件 2010年11月出版了對於天堂的描述 這激勵了全世界數百萬民眾 根據記憶也畫出了耶穌的神照 天堂真的存在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女兒跪!文/黃勝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一個肝硬化末期的爸爸,全身臘黃、肚子漲得大大的、插著鼻胃管,由三個女兒連扶帶撐著,一路喘進醫院。 醫生一看病人情況不對,馬上進行急救,準備插氣管內管,沒想到病人看來像個國中生年紀的二女兒立刻出言阻止:「醫師叔叔,不要幫我爸爸插管,他是末期病人。」 醫生聽了很不高興:「這樣還不要插管?那你們來醫院做什麼?」 像高中生的大女兒哽咽的說:「如果醫生你判斷我爸就要死了,那我們就帶他回家,我們還能幫忙他撐著,好好的陪在他身邊,如果說我爸爸還有一段時間,三四天或一兩個禮拜,我爸爸喘成這樣,我們姐妹沒有醫學專業知識,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醫生你可不可以先打個嗎啡,讓我爸舒服一點就好?」 「妳爸爸現在這樣,不急救,不插管,直接要打嗎啡,萬一一針下去人出了人命,那是要算誰的錯?」 喘得說不出話的爸爸眼神絕望,吃力的揣著大女兒手不停搖晃,大女兒再怎麼裝鎮定,也掩飾不了害怕:「我爸說他受夠了折磨,再也不要這樣喘下去,該簽什麼放棄急救的文件,我們都同意都簽。」 簽完DNR後,醫生說:「那我幫妳們爸爸找間病房好了。」 電話打到內科問,內科說:「他都已經這樣了,沒有什麼可治療了呀!」 打到加護病房,加護病房說:「滿床吶,一時之間也調不出床位來!」 醫生從病歷上看到外科曾幫這個爸爸開過刀,打電話把狀況說一說,然後問我可不可以收這樣的病人? 「好吧,我收!」心裡也不忍那垂危的父親,和三個年紀不大的女兒們,只能窩在急診的走廊上,眼睜睜看著爸爸受苦,卻又束手無策的抹淚乾著急。 病人送上來了,住院醫生一個頭兩個大:「主任你收這樣的病人啊?我們真的已經都幫不上什麼忙了,要怎麼照顧啊?現在要寫住院病歷,待會兒就得寫出院病歷了!」 資深的護理長更是直言:「這種病人,不用四小時就走人了。」 「這種事,請大家勉為其難吧,別讓三個姐妹太難過、太無助了。」我硬著頭皮說。 住進一間三人房的床位,其他兩床病人和家屬一看,流露出的神色,讓三個女兒難堪又不安,護士看了也覺很不妥,又回頭找我想辦法,總算喬出間隔離病房來,讓他們可以單獨相處。 「爸爸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妳們就在這裡好好的陪陪爸爸吧!」我實話實說,雖然為了她們爸爸,我被同事唸到臭頭,但也不能就丟下撒手不管。 我們的資深護理長還真神準,三個半鐘頭後,那位爸爸過世了。 住院醫師忍不住搖頭:「看吧,收這種病人,住院病病歷才剛寫完,現在又要開始寫出院病歷了……」 往生室推車來了,簡單的遺體整理後就往外推走,三個女兒跟在車後嚶嚶哭泣,經過護理站的時候,姐姐拉著兩個妹妹跪下去,向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磕頭:「謝謝醫生叔叔,謝謝護士阿姨,沒把我爸爸丟在急診走廊上等死,沒人管,沒人理,謝謝你們,謝謝。」 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被突來的震撼,震到寂靜無聲,剛還在碎碎唸的醫生悄悄低下了頭、護士眼眶泛紅;護理長忍不住跑出來,抱著三個女孩,輕聲的安慰,眼淚,卻也跟著掉個不停! 想想看,如果沒有病房收治這個病人,不願收治這個病人,讓這個爸爸真的死在急診的走廊上,你覺得這三個年齡不大的女兒,在往後的人生,因為這個事件,對人情世故,對這個社會的觀感,會產生什麼樣的偏差?甚至怨懟?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大家紮紮實實上了一課:我們雖然救不了爸爸的生命,卻救了他的三個女兒,給了她們人性可貴的溫暖 ,她們就算孤貧一身,也不曾被遺棄、被不聞不問。 我深信,老天爺讓我們穿上這白衣,賦予我們的責任絕對不是只有治病與救命。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馬來西亞的故事 =========== 朋友群傳來一則訊息,小明打開一看【今天的確診數字7857】,然後破口大罵:”X!那些人到底搞什麼飛機!搞到確診病例那麽多!“ 然後,他轉頭跟媽媽說:”媽,我去阿蓮家一下,因為要跟她拿我們昨天參加’秘密派對‘的照片。“ 媽媽說:”快點回來啊!外面那麼多病毒,我跟你爸爸都不敢出去了,你出去不要帶病毒回來知道嗎?“ 然後小明就笑他媽媽,講的好像他出去轉一轉就會帶病毒回來一樣,搞笑... 小明來到阿蓮家,剛好阿蓮媽媽煮了午餐,阿蓮媽媽又很好客,很久沒有看到小明,就叫小明一起吃飯~ 阿蓮和阿蓮媽媽都知道病例很多了,但是他們全家都認識小明,哎呀....肯定不會有covid囉⋯ 然後小明就跟阿蓮的全家一起擁抱轉圈圈,因為太久沒有見到,很想念溫暖的擁抱,抱完才一起吃飯... 第二天,小明接到老闆的電話,OMG!小明同事中covid了... 老闆就跟小明講趕快去驗,小明講:“OKOK,steady bombibi”(安啦,沒問題~的意思) 想到要出去驗covid,他就順便去一下超市買東西,又那麼剛好給他遇到10多年不見的阿beng.. 聽說阿beng剛剛當了爸爸,他很開心,加上10多年不見,這一切不是緣分嗎? OMG~太感動了~來~抱緊處理一下... 然後小明就很開心地去做test了... 第二天,夠力了這次!醫生打電話跟小明講他中COVID了,他還不相信醫生咧,叫醫生check好好來,他有戴口罩怎麼可能會中! 馬票(樂透)都沒有中過! 醫生:“不要講這麼多了,把你這幾天見過誰寫下來,我要給政府,叫他們去追踪。” 這時候小明笑不出了,一邊寫,手都在抖,因為他寫下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他所愛的人,那些他抱緊處理的人... 之後,小明的家人、阿蓮的家人、’秘密聚會‘的朋友、那個在超市遇到的阿beng和他的家人全部都要去驗COVID.... 結果,小明的父母、4個參與‘秘密聚會’的朋友、阿蓮、阿蓮的媽媽、阿beng、阿beng剛剛出生的baby通通POSITIVE(確診) 4天之後,小明媽媽進了ICU,醫生幫她call小明,給小明看看他的媽媽 媽媽看著電話卻說:“兒子,要記得我很愛你...照顧好爸爸...不要因為自己把病毒帶回家而感到自責...是我老了所以才那麼嚴重... 記住...這不是你的錯” 媽媽最後離開了,而小明不能去送媽媽最後一程... 之後,阿蓮的媽媽情況也是惡化了,但是ICU滿了! 滿了! 滿了! 所以阿蓮媽媽只能在普通病房等床位,而醫護人員竭盡所能維持阿蓮媽媽的生命.... 現在的小明,真的笑不出來了,除了哭,他什麼都做不到,因為他犯下了無法挽回的失誤.... 而他終於明白... #數據為何一直上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你生活中遇到的人,可能就是無症狀的確診病患,或密切接觸者,又或者是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 你能夠做的, #就是待在家裡,不要犯下跟小明一樣的錯 ⚠️記得: #不要相信任何人 #把每個人都當成是有病毒的人 #即便他是你最親最愛的人 此文改寫自: Dr. T. M. Shaman ===========
    6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大家平安 我不是在賣健康產品的喔!和大家分享我和家人的親身體驗: 我的親舅舅,我媽媽的親弟弟,通過高考考試及格,進入經濟部服務。 舅舅分享給我們他的經驗:他腳底長期莫名奇妙痛到無法順利行走,看遍各大醫學中心,無效。 同事介紹他到高雄的海軍總醫院掛一位醫師的門診,這位醫師很冷漠,聽了我舅舅的陳述後,拿出一本很大本很陳舊的筆記本翻閱著,一言不發,就這樣子過了半個小時,我舅舅說他準備要發火了。 醫生突然大叫一聲:找到了,就是吃小麥胚芽,這是足底筋膜炎。他以前的患者告訴他的吃小麥胚芽好了的。 我舅舅不認識小麥胚芽是什麼東西,經濟部的同事告訴他,小麥胚芽是台糖的產品,很便宜,所以他就在福利社買了小麥胚芽吃,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真的消除。 過了幾年後,我先生也是足底痛,常常對我發脾氣,我想到舅舅的經驗,就買了小麥胚芽給他吃,先生說他就這樣莫名其妙不痛了,也忘了疼痛這件事了。 去年暑假期間,我突然腳大拇指下面痛到無法走路,我以為是角質太厚了,所以花了一段時間用藥水把腳皮厚繭除掉,但仍然是痛到無法行走,中國附醫的神經外科醫生說這是足底筋膜炎和神經沒有關係。 我想起了小麥胚芽。 潭子一家米店有賣自己烘焙的小麥胚芽,買了一包$90,吃了一包後,足底疼痛消除了。 小麥胚芽富含維生素D維生素B⋯ 香香的,可以加牛奶豆漿綠豆湯或者泡溫開水都可以吃,很好吃。
    5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寫得太好了!完全是我的心聲! 轉傳陳沛儀小姐的文章 《給管碧玲的公開信》 妳說:陳菊為台灣民主被關時,你們在那? 陳菊似乎是民國69年被關,是嗎? 那時國民黨的國軍在前線護台灣打仗, 國民黨的文官在台灣努力推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努力發展經濟. 我們老百姓從一窮二白皆文盲的背景,成了有工作有機會可以讀書識字的人. 當時只要肯工作,都可以一個人養活一家七口,又可以買房子. 我爸爸是水泥工, 媽媽沒有工作,我家五個小孩都靠爸爸養,沒有學貸, 於民國70年爸爸用全現金,沒有貸款,在木柵買了間三十幾坪的大房子給我們住. 當時的社會純樸善良,人人都想努力向上,認為日子會愈來愈好. 我們活在安和樂利的小確幸日子當中. 不知道你們到底在爭什麼? 當時爸爸或許不懂啥民主自由,只知道努力工作就有幸福家庭. 如今爸爸風燭殘年再回憶起那個年代,終於懂了, 你們不是在爭民主自由, 是在爭權奪利. 民主是世界潮流,你們不用使用激烈手段,亦會慢慢達成. 可是自從你們口中的民主出現之後,政府失去壓制財團的力量, 於是財團拼命炒地皮,炒房子,平凡老百姓無力對抗財團, 許多人成了無殼蝸牛. 你們和李登輝聯手推教改,經過二十幾年的教育改革, 學生讀到大學的程度不如當年的高職生, 家長必需付更多錢供孩子上學, 國家付更多錢供養更多大學, 教改的結果是三輸,國家輸,家長輸,孩子的未來輸. 你們要自由,我不懂, 在你們未出現前也有自由,而且是對於守法的平民有自由保障,更有人身保障. 你們出現後,要廢死,要性平,要廢核,要這個要那個,就沒人說要幫老百姓爭取什麼福利. 請問,你們有人被關,干老百姓什麼事? 你們要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負責任,就像當年搶劫一律死刑一樣. 那個年代搞叛亂,沒有被槍斃已經很幸運了,台灣人民沒有欠你們. 我的感想: 這一篇講的太好了! 是的,當年19歲的陳菊在爭什麼,我也真的搞不懂! 不是因為那時候的我還是小學生所以不懂, 而是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伯伯阿姨舅舅嬸嬸們也不懂! 如今,已經垂垂老矣的他們和已經長大的我, 依然不懂陳菊們當年到底在爭什麼? 現在的奮青們提起兩蔣,很像是在講殺父仇人, 但是,請問現在的年輕人:你們見過兩蔣嗎? 你們曾經活在那個世代嗎? 你們真的知道那個世代是什麼樣子嗎? 年輕人,你們一出生可能就是台灣總統民選的時代! 你們對當年歷史的了解是透過民進黨為你們編排的課程,你們沒有真正活在那個世代! 真正活在那個時代的是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伯伯阿姨舅舅嬸嬸們,也就是你們口中「反同婚、反蔡英文、反民進黨」的死老人! 想了解兩蔣是怎樣的人嗎? 想知道當時的人民過什麼生活嗎? 何不去問問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伯伯阿姨舅舅嬸嬸們? 丟掉民進黨餵食給你們的歷史知識, 直接去問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 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老人們這麼痛恨民進黨? 沒有民進黨的時代,社會是祥和的, 沒有族群撕裂、沒有階級鬥爭、沒有世代仇恨, 沒有民進黨的時代,大家活得很自在、很自由,不用怕被政府吿! 沒有民進黨的時候,人人安居樂業,大家都看得到未來! 多麼希望回到沒有民進黨的時代!
    13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從張大千女兒的角度看張大千(!) 值得細細一看的好文(!)。。 。。。。。。。多美. 爸爸最值錢的遺產 張心慶 今年4月,一些媒體刊登了一條消息:國畫大師張大千 的一幅畫《愛痕湖》,在北京嘉德拍賣公司拍出 1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這在中國繪畫史上是空前的。 當時,我正在美國休斯頓探望大女兒。說實話,我心裡也很激動。 爸爸的畫價值連城,能為中國、為東方甚至全世界所認可,是值得慶幸的。 此畫如此昂貴,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有人對我說:“張心慶,你是張大千的女兒,肯定有他的畫,不說多,兩三張總是會有的……”我哭笑不得。 我不可能逢人就解釋,“文革”期間,這些畫早就被抄了……過去的事,老重複說也沒有意思。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真的,我現在也算得上是個“無產者”。 我後悔嗎? 怨恨嗎?不,什麼都不。 人不能抱著過去的恩恩怨怨不放手。 爸爸曾教育過我:“好女不穿嫁時衣,好兒不吃分家田”,人總得自力更生,獨立堅強地生活。 這些(畫) 是有形資產,損失了不算什麼。 我心靈的財富,那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 很多年前,我就想寫寫爸爸張大千,讓世人知道,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一張張絢爛畫作的背後,他有著一顆怎樣的心靈; 作為一位享譽東方的繪畫大師,除了有爐火純青的繪畫技藝,他的心中又蘊藏著哪些秘密。 我想,這些才是爸爸留給我最寶貴的遺產。 爸爸教我做人道理 1930 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時,爸爸31歲。 我們家祖籍廣東番禺。這事兒,爸爸說過不止100 遍。阿公( 祖父) 原來是個小鹽官,阿婆(祖母) 是位大家閨秀,聰明能幹,詩、書、畫、刺繡都很在行,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繡女。阿婆什麼都好,就是愛包辦子女婚姻,子女都很孝順她,也不反抗。 我父母的婚姻就是阿婆包辦的,以致他們之間沒有感情。 母親曾正蓉結婚11年,才生了我一個女兒,爸爸的事業心特別強,時常在外東奔西走,很少在家,更何況他們兩人是包辦婚姻呢。 我一生有過4位母親。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爸爸既然組織了這樣一個家庭,我也感受到它的溫暖,那就接受它吧! 我愛我的爸爸,也愛他身邊的人,就像我媽媽說的:“我愛我的丈夫,也愛他的父母以及每一位家庭成員。” 爸爸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的第一顆種子,就是“孝敬老人、關愛老人”。 我現在已經是一位81 歲的老人了,但5歲時的一個場景,我至今還記得。 1935 年,我家住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阿婆臥病在床,爸爸從北京特意回來看望她。 一進門,爸爸就給阿婆磕頭,說:“您老人家病了,我沒有回家伺候您,是最大的不孝,請您想開些,不要生氣……”爸爸急急忙忙去了廚房,端來一大盆熱水,他把阿婆抱起來,給她洗臉、洗手、剪指甲,然後把阿婆腳上的襪子脫掉,我一看,驚呆了,阿婆竟有一雙被扭曲的小腳。 爸爸耐心地將裹腳布一圈一圈地解開,給奶奶輕輕地洗腳,慢慢地按摩。 那時候,爸爸在中國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家,可是回到老家,他竟然還能為阿婆洗腳……我對爸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爸爸是一個很重情誼、懂得感恩的人。 他不止一次對我們幾個孩子說:“我幼年時,家裡貧寒,你們的奶奶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常給別人繡花、做嫁妝; 家裡的事情全靠你們的三伯母照應,她把我拉扯大,我永遠忘不了長兄為父、長嫂為母。” 因此,爸爸成年後努力畫畫,把這個家的擔子擔起來。 每當爸爸開了畫展回家,總是買最好的東西送給哥哥嫂嫂,然後才是自己的妻子。 對我們小一輩的子女也是如此,把好的先給侄兒侄女,最後才是我們。 爸爸有兄弟四人,加上下一輩的子女總共有二三十人,有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誰有能耐,誰就多擔一點。 爸爸不但管家裡的人,還主動幫助他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家屬。 有一次,一位師兄的妻子生病住院,家裡沒錢,爸爸便拿出我和妹妹上學的學費,交了住院費。 我曾經寫過一首小詩:“……爸爸的手是畫畫的手、神秘的手,可以呼風喚雨,改天換地。想什麼,畫什麼,要什麼,有什麼。爸爸的手是平凡的手、勤勞的手、智慧的手。給奶奶梳頭、洗腳、剪指甲,把病中的女兒從深夜背到黎明,給朋友燒菜、做飯、燉雞湯……”他教給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畫美,心靈更美” 1943 年,我剛上初中,已經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念。我們家裡兄弟姐妹上學,爸爸從不 視。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家的子孫後代有三戒:戒菸、戒酒、戒賭。 因此,我們的大家庭中,沒有一人敢抽煙、喝酒、賭博。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報紙上看見一則有關爸爸的小故事,標題是《張大千——世界上最富的窮人》,我打心眼裡贊成這一點。 上世紀30年代到40 年代末,爸爸常在各地開畫展,收入不菲,但奇怪的是,我們家並不富裕。 根據爸爸的收入,我們家完全可以購置田產,住豪門大宅,可我們的家卻“富可敵國,窮無立錐之地。”家裡的住房,全是租借朋友的。 錢究竟去了哪裡? 大部分用來買古畫。 爸爸不斷地鑽研、臨摹,特別喜歡一些藝術大家,如石濤、八大山人、唐伯虎、鄭板橋等人的作品。 只要喜歡的,是真跡,爸爸就不惜重金買下收藏。漸漸地,他成了古畫的專家、收藏家和鑑定家。 爸爸為了畫出自己的風格,大膽向古人學習,向民間學習。 臨摹敦煌壁畫時,他不知花了多少財力、物力,還向銀行貸款,聽說把一家私人銀行都拖垮了。 他日以繼夜地在敦煌洞子裡畫呀畫,進敦煌時滿頭青絲,出來時兩鬢斑白,那時他才40多歲。 爸爸以畫畫謀生,但從不吝嗇。 無論是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只要喜歡爸爸的畫,向他開口,他都痛快應允,不取分文。 1940 年抗戰時期,我們家住在四川青城山上的青宮廟,爸爸經常要帶許多畫具和紙張上山寫生,他請了一位叫王青雲的人抬滑竿。 一天,王青雲提出請爸爸給他畫個像,爸爸答應了。第二天,王青雲大清早來到我們家,手上還提著一隻山雞。 爸爸說:“老王啊,你怎麼不給我抓一隻活的來,這麼美的山雞,畫下來多好呀! 真可惜……”老王看著自己的畫像,高興極了。 1963 年,爸爸和我有一次去香港。 我們住的酒店有兩位負責打掃衛生的服務員,他們怯生生地對爸爸說:“我們想請您畫一張畫。” 沒想到爸爸笑了,“你們怎麼不早說呢? 我還以為你們不喜歡我的畫。你們每天為我做這麼多事,我怎麼能不感謝你們呢? 我馬上動手畫。” 那天,爸爸給他們畫了一張松下老人,一張花卉。旁邊一位客人看得入神,要出高價買這兩幅畫,爸爸不給,說早有主了。 客人一看是服務生,驚訝地說:“我還不如他們? ” 爸爸生氣了:“你有錢可以在我畫展時買,我對朋友一視同仁,我們只是工作職業不同,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你好自為之吧! ” 爸爸把畫交給服務員時,他們激動地說:“ 張老先生,您的畫美,心靈更美。”他們深深地向父親鞠躬,表示感謝。 爸爸最值錢的遺產 爸爸是一個精力充沛、勤奮努力的人。 每天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吟不完的詩,爬不完的山,走不完的路。 每次他外出遊覽回家,不管多少天的長途跋涉,必定把當天的“功課”做完,畫畫、寫字直到黎明。 童年時,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幾個兄弟姐妹晚上圍在爸爸的畫桌旁,跟他聊天。 記得有一次,我傻乎乎地問爸爸:“徐伯伯( 徐悲鴻)的馬畫得好還是你畫得好? ” 爸爸沒理我,我又問:“齊伯伯(齊白石) 的蝦畫得好還是你畫得好? ” 爸爸瞪了我一眼說:“你真沒禮貌,小小年紀,不能隨便評論老一輩。徐伯伯是專門畫馬的,當然比爸爸畫得好,齊伯伯畫蝦也比爸爸畫得好,我是向他們學習的。爸爸知道自己很笨,所以很勤奮。” 爸爸為人謙遜,常說自己是最笨的人。 他在50 歲之前,遍遊祖國名山大川,50 歲之後周遊歐美各洲,先後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居住,遊遍歐洲、美洲、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名勝古蹟。 所到之處,他寫了大量的詩詞和寫生稿,積累了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 自從1949 年爸爸離開大陸,寓居海外,到他去世的數十年間,我們只見過一次面。 但我知道,爸爸像個“ 萬能博士”,不僅藝術有所成就,還會搞園林、雕刻、烹飪……無論身在何處,他宴請賓客都在家裡,還是親自動手。 當年在臺北,爸爸和張學良,還有當時的台政府高官張群是至交,大家稱他們“三張”。 他們在爸爸家聚會,飯還沒吃完,爸爸發現張學良將軍不知什麼時候出去了。 後來才知道,他跑到廚房裡,去揭牆上的菜單。 原來,他見爸爸的菜做得精緻,想拿去收藏。 這秘密被大家發現後,都爭先恐後去拿爸爸的菜單。 凡是在爸爸家裡裡過差的廚師,離開後去開餐館,生意都火得要命。 有的餐廳連名字都是爸爸給取的 ,其中一家叫“青城山”,招牌菜取名“大千雞”、“大千魚”…… 爸爸為了追求藝術,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1956年,他在巴黎時,主動要求與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見面,連翻譯都不贊成,認為如果畢加索不見,豈不是丟了你東方大師的面子。 爸爸為了東西方藝術交流,多次請見,最終見到了畢加索,他和爸爸談得很好,畢加索說:“繪畫藝術,在你們東方。” 爸爸一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我理解他是熱愛祖國的。 1952年,爸爸離開香港赴海外僑居時,正是他經濟上最困難的時期。 他把身邊最珍貴的古畫《韓熙載夜宴圖》、《瀟湘圖》、《萬壑松風圖》,及一批敦煌卷子、古代名畫,以極低的價格半賣半送給了祖國。 當時,美國人出高價要買,爸爸沒有答應。 他說:“這三幅古畫是中國的珍寶,不能流入外國人手中,我不能做遺臭萬年的事。 誰叫大陸是我的母親、我的祖國,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我的選擇。” 爸爸離開大陸後,1954年,我母親曾正蓉把爸爸臨摹的敦煌壁畫279 幅捐獻給了四川省博物館,爸爸非常支持。 1983 年4 月2 日,爸爸在臺北因心臟病發,醫治無效病逝。 爸爸過世那年,海峽兩岸局勢不穩定,兄弟姐妹只能望洋興嘆,沒能在爸爸墓前叩拜。 爸爸生前留下許多的畫和古蹟,都捐給了海峽兩岸的博物館,就連他的住所“摩耶精舍”都捐獻了,這些就是他對祖國的奉獻,對祖國的愛。 直到今天,爸爸的教導仍常在我耳邊迴響: “一個人沒有開闊的心胸,怎畫得出雄偉壯麗的山河; 不喜愛動物飛禽,怎畫得出奔騰的駿馬,可愛的小鳥; 不熱愛大自然,怎畫得出參天的大樹,美麗的花朵……” 我在心裡不止一次地說: 爸爸,這些才是您給我最最值錢的遺產, 我深深地愛著您,永遠愛您。
    1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補教名師--呂捷說 :「很多人在跟我抱怨,『我爸爸怎麼樣,媽媽怎麼樣,誰怎麼樣,他們都不了解我!』我都想問他,『你郭台銘喔?』」呂捷接受中視新聞《改變的起點》專訪,談到常有學生抱怨爸媽,「為什麼他們要了解你,你有了解他嗎?他從小把你養大,買房子給你住,煮飯給你吃,買衣服給你穿,還供錢讓你去補習讀書,你心中有感恩、感激、感謝嗎?你只有幹譙啊!」 呂捷指出,這是現在社會非常奇怪的問題,很多人對陌生人永遠比對自己人好,「你在學校,同學買一杯飲料請你,你就『麻吉、兄弟、鬥陣欸』,你媽每天煮飯給你吃欸,你對她什麼態度?」 呂捷認為,網路世界過於發達,一個女孩子可以認識一個根本就不認識她的男網友,「3天在一起,以『老公、老婆』互稱,然後很快就改成穩定交往,一吵架就改成單身有沒有,那妳跟妳媽吵架,要不要改成孤兒?」 「儒家告訴我們,『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呂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說,很多人愛護小動物、小狗,他覺得很好,有愛心是好事,「但是你對妳媽或許沒有對那隻狗好,你會抱著那隻狗幫牠穿衣服,跟牠聊天『你會不會冷、你會不會餓』,你媽媽快要得憂鬱症,你知道嗎?你有關心過嗎?我覺得這叫捨本逐末!」 「這個真的說出事實,說到心坎裡!」許多網友大讚呂捷的神言論,「說得真好、有道理,讓人有所省思有所悟」、「現在的孩子對同學朋友都比對自己父母好,看了真是辛酸,你們常說父母不懂你們,請問你們懂父母的心嗎 ?」 看完也傳給自己的子女看看?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