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睡豬圈撿垃圾,拔射千里背著瘋娘上大學。
大家還記得14年前那個轟動全國的感人故事嗎?
她叫劉秀翔,出生在貴州旺摩縣的一個貧困山村。
在她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受不了這個打擊,
變得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
10歲那年,因為家裡太貧窮,哥的姐姐相繼離家出走,
至今遙無音訊,從此家裡只剩下她和患病的母親兩人相依為命。
而年幼的她也就被迫成為了這個家裡唯一的支柱。
她開始撿廢品,上山挖藥材來賺取一點生活費養活自己和媽媽。
她一邊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和安全,一邊堅持上學,
因為她知道,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改變現狀。
就這樣劉秀翔算是泡在苦水裡面玩了小學。
她也很爭氣,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進了縣裡最好的中學。
但因為沒有錢交學費,她找了所名辦學校,
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免費入學的資格。
但是新學校離家太遠她沒法每天回家照顧媽媽,
所以她就想辦法在學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個草棚,
吃了一口鍋,就帶著媽媽住了進去。
在初中的三年裡,這個漏風又漏雨的草棚就成了娘倆的家。
放假時她依舊要去撿破爛,挖藥材,換錢給母親買藥。
她稚嫩的肩膀在艱難的條件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就這樣三年過去了,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
但是進了新學校,住處又沒有了著落。
偶然間她發現了一間廢棄的豬圈,於是她便租了下來。
她將破洞的牆壁全都用編織帶封好後,這裡就成為了她們的新家。
但是高中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而母親的病卻犯得越來越頻繁了。
她實在分身乏術,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再加上正在長身體的她每天只能吃剩菜導致身體嚴重的營養不良。
最終在高考前一個星期她病倒了,第一次高考她就這樣一憾落榜了。
這次的打擊對她來說是致命的。
她有想過放棄,但是日記本上的一句話又重新給了她勇氣。
為了媽媽她也要堅持下去,於是她五次去找校長,懇求校長能讓自己復讀。
一年後,她終於成功考取了山東靈異師範大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此時的劉秀祥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後已經百練成鋼,
仿佛已經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她了。
而就在這時她千里被封娘上大學的故事被報道了出來,許多愛心人士向她伸出援手。
但是她都回絕了,她說,自己最難的是什麼?
現在的她有能力養活自己和母親,不能佔用愛心資源,這些錢應該用來幫助更困難的人。
我覺得一個人的困難和挫折並不是你向他人或者社會索取的一個資本。
因為我覺得一個人活著不應該活著讓人同情,讓人可憐,應該是活著讓人可親,可配,可敬。
大學期間,她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做兼職打工,暑假時她甚至還會去到礦場和工地打工。
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她掙到的這些錢除開自己和母親的生活費和學費。
剩下的錢她全都拿來資助了當初是荒石認識的三個弟弟妹妹,讓他們能安心讀書。
就這樣大學四年很快過去了。
畢業時,劉秀祥接到了很多大公司的工作邀請,甚至有的公司給他開出了三四十萬的年薪。
就在人們都認為劉秀祥終於可以走出大山時,他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決定。
他義無反顧地帶著母親回到家鄉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師,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家鄉還有許多上不起學的孩子。
他們需要自己從苦難中走出來,又回到苦難中去。
從此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上,他用自己的親身精力告訴家鄉的孩子們,讀書有多重要,夢想有多重要。
在蜿蜒的山路上,到處都留下了他騎摩托的身影。
他會一遍遍地去把那些失學、輟學的孩子帶回課堂,然後送出大山。
為了能得到更多的資助名額,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宣講會上揭開自己的傷疤,幫助了1900多名孩子得到了上學的機會。
如今的劉秀祥已經是一名中學副校長,但一項又一項的榮譽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軌跡。
他依舊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依舊還是那個為了學生而四處奔走的老師。
他說,我真心會有更多的孩子能夠去通過讀書去改變命運,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
無論他出生在哪裡,在怎樣的家庭和怎樣環境,他一樣地成為未來的國家的動量。
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他用自己的精力照亮山區孩子們的前路,用自己的臂膀為他們綁架護航。
不得不說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分享:教育的故事:教育的味道:終身目標 美國費城大學是享譽世界的著名高等學府,然而這所占地近百畝的綜合性大學最初營建時,僅僅付出了57美分的採購地皮價。如今人們慕名前來費城大學參觀時,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主樓的展覽大廳,在那裡懸掛著一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小女孩畫像,而這個不知姓名、年齡和出生地的小女孩,居然被公認為是這所著名學府的始建者。 故事發生在1803年,那時候的美國剛剛擺脫殖民統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一位體弱多病的母親牽著女兒的手來到了費城,但是她們找不到任何營生的活兒,被迫靠四處乞討來打發困苦的日子。 初夏的一天午後,母女倆來到城郊一所學校大門外,蹲在牆根處曬太陽。從牆裡傳出的琅琅讀書聲和鋼琴的彈奏聲深深吸引了母親身旁的小女孩,她不解地問母親這是什麼聲音,為何會如此動聽。母親愁苦地一笑,隨後告訴女兒,那是一所貴族學校,是專門供有錢人家的小孩子讀書和彈奏鋼琴的地方。 從此,小女孩一有機會就跑到學校圍牆外傾聽裡面傳出的悅耳聲音。 有一次學校禮堂內舉行音樂會,小女孩實在按捺不住強烈的好奇心,就懇求看門人放自己進去,卻被看門人拒絕了。 就在小女孩淚水漣漣地要走開時,一位老師恰好從旁邊經過。他問清緣由後,以自己的名義做擔保帶小女孩進到校園裡。小女孩疑惑地問那位老師:“既然富人和窮人家的小孩都喜歡這裡,那麼為何只接納富人子弟而拒絕窮人家的孩子進入校園呢?” 老師也許是為了保護小女孩那顆脆弱的自尊心,用善意的謊言笑著答道:“哦,因為這所學校太小了,小到只能容納下富人家的孩子。如果等到學校擴建的時候,一定也會歡迎窮人家的孩子來讀書的。” 小女孩此後一邊憧憬著美好的讀書夢,一邊繼續隨母親在城市裡乞討。但是就在第二年,母親不幸染病身亡,只留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個寒雪飄飛的冬日,有人在學校圍牆外發現這個小女孩也被凍死了,於是通知了流浪者管理中心的收容人員。 收容人員趕來處理小女孩屍體時,意外地從其口袋裡翻出57美分硬幣和一張字跡歪歪扭扭的紙條:“為了能把這所學校擴建得更大,使所有的窮孩子都能進到裡面讀書,我已經忍饑挨餓足足攢了57美分啦……” 人們讀過字條後,才曉得那些文字是小女孩母親生前教給她的。小女孩為了實現心中渴盼已久的夙願,整整乞討了一年時間才攢下57美分。但她不是把這些錢留給自己,而是想捐給學校用來擴建校舍以便全城窮人家的孩子都能被收納進去。 小女孩和57美分的淒婉故事被媒體報導後,人們無不為之動容落淚,同時紛紛把這種感動付諸行動。 一個房地產富商主動請求把近百畝土地出售給那所學校以擴建校舍,而且售價僅僅是57美分;接著有木材商、磚石經銷商等各個商賈巨頭更是傾其全力捐獻建材用品,繼而有無數能工巧匠到學校報名,甘願義務出工擴建校舍。那所本來小得不能再小的貴族學校就這樣逐漸擴大為占地近百畝的大型公立高等教育學校,並更名為費城大學。 費城大學從正式建校至今已二百餘年,它與美國其他名牌高等學府迥然不同的是,對待家境貧寒的優秀學子一直是減免費用和實行經濟補貼的。 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年那個不知姓名的小女孩,是她把天真的愛散落成心靈的花粉,並傳播給更多心靈的花朵,因此釀造出人間最甘甜的花蜜。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中國主席女兒 習明澤於2010年至2014年間,進入哈佛大學讀書?習明澤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畢業後才被確認為習近平主席的女兒。 她的優點是唱歌,聲音優美。 在畢業典禮上,她唱了一首,(本是Connie Francis唱的歌)《Where The Boys Are》,確有着她母親彭麗媛的歌喉。🤼
    2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原來,擔心是一種詛咒,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分享一個故事: 一位原來做電視企劃與採訪的年輕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 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常念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小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他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只是有時他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有一次年輕人採訪一大師,聽到大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大師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大師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年輕人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大師的話給他媽媽聽。 他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 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用「吸引力法則」的說法,就是的「心想事成」。 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相信的。 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 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真的,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人、恩人、師長、同學、同事等,也都要給予全然的祝福, 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不著,就是雙贏囉!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祝大家,幸福美滿。 「擔心是一種詛咒!」這句話是從寂靜法師的部落格裡看到的。 看到這句話時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仔細去思考這前後邏輯,不難理解這話是多麼精闢啊!原來,擔心是一種詛咒! 原來,好好的人因為擔心反而變得不正常,好好的事因為擔心就變成了擔心的結果。境由心造,真實不虛啊! #用祝福取代擔心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發明天才愛迪生的母親.... 當愛迪生還是小二孩時,有一天從學校放學回家,把一張小紙條交給他媽説:媽,我的老師將這紙條遞給我,並說只有妳能看。他説什麼呢? 他媽媽邊看邊流淚,大聲讀給孩子聽:你的孩子是天才,這個學校對他來說太小了,没有好老師可以訓練他,請你自己教導他。 愛迪生的母親過世多年後有的某一天,他經過衣櫃時,看到當年老師寫給他媽媽的折疊信。他打開一看:你的孩子有精神上的缺陷,我們不能讓他繼續留在學校就讀,他被退學了。 愛迪生讀信時,心情非常激動。然後,他在日記上這樣寫道:愛廸生是個有精神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親把他改變成為世紀的天才。 啟示:一句正面鼓勵的話能夠帮助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3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春捲 雅莉生在上海,父親是猶太人,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隨後母親也離她而去,她成了孤兒。 長大後在上海銅廠做女工,結婚後生下三個孩子,但不久後丈夫又離她而去了。 為了逃避痛苦,她成為中以建交後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為了生存,也為了三個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發奮學習希伯來語,然後,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舍克勒,一舍克勒兌換台幣9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一舍克勒等於100雅戈洛。她的春卷小攤每天只能賺到十來個舍克勒。 1993年,她接回了三個孩子,大兒子14歲,二兒子13歲,小女兒11歲。開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依舊做著合格的亞洲式媽媽。 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她賣春卷,孩子放學,她就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或者麵條。 這一幕被鄰居看到了,就來訓斥大兒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轉過頭訓斥母親:「不要把那種落後的教育方式帶到以色列來。」 大兒子和她都很難受,但他們都在慢慢地改變,大兒子不但學會了做春卷,還把春卷帶到學校賣,每天,三個小孩子能賺到10個舍克勒,回家交給母親。 母親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擔子,但猶太人不這麼認為,在猶太家庭里,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於是媽媽不再提供免費的餐食和服務,同時也給他們賺錢的機會,以每個春卷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帶到學校後,可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自由支配。 三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小女兒最老實,按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二兒子則以4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學校餐廳,每天讓他送100個春卷;大兒子則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卷,但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結果結算還賺1500雅戈洛。 隨後他們琢磨出了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學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同樣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為了孩子忙活,做飯、洗衣服、接送、輔導作業,然後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團團轉,累得筋疲力盡。 一發牢騷,孩子還會心生厭煩,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再回頭看看,每一位亞洲母親不都是這樣嗎?這樣我們就很偉大嗎?我們付出了很多,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希望孩子成才,卻又過度的保護他們,使得孩子變得無能無法自立;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多了很多無奈;過多的指責,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天空,但卻發現自己完完全全的占據了創造者的位置,其實,這個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讓孩子承擔。 現在的照顧,也許會暫時保護著他們,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在長大後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個時候,我們是如何也幫不了他們的……也許,讓孩子過早的面對金錢面對名利面對社會,會有不舍和心疼,但他們總有一天要面對,總有一天要承擔。 我們為何不像那位猶太母親那樣,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開闢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呢?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查閱更多勵志短文 #Qulip福音加油站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法國人對林志穎說「請你的兒子離開這裏」 憑藉《爸爸去哪兒》紅遍中國的林志穎, Kimi父子在法國圖書節遭遇尷尬。 在兒童讀書活動中成績遙遙領先的Kimi被法國圖書館婉言勸退。 林志穎父子的這次尷尬事件值得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每一位中國 的父母深思。 一年夏天,林志穎帶著兒子小小志到法國里昂去旅遊, 恰好趕上讀書節。 為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 當地最大的市立圖書館開展了一項活動:兩周內,誰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禮物送給他。 林志穎和其他家長一樣,趕緊給孩子報了名,規定時間一到, 小小志和其他很多孩子在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 領到了要讀的書。 小小志十分刻苦,放棄了一切活動, 一周后經過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考核,小小志讀會了三本書, 別的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 林志穎看著孩子成績遙遙領先十分高興,對孩子頻頻鼓勵, 讓他再接再厲,抓住剩下一周的時間,爭取創紀錄給老爸爭光。 這時,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來了,帶著一份要給第一名的禮物, 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 禮物可以先發給你。」 林志穎很驚訝地問:「還有一周呢,為什麼提前給禮物啊? 為什麼讓我孩子退出?」 工作人員說:「因為你的孩子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想爭第一, 而不理解內容,沒有感覺到讀書的樂趣。 讀書不是比賽, 沒有功利性,他這樣瘋狂地讀,要是得了第一, 會給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樣。 所以,我們提前發給你禮物。 他退出了,別的孩子就沒有了憂慮感,才會用心去感受讀書的快樂。 」 林志穎原本有些憤怒,但是聽完了工作人員的話,不由地連連點頭, 最後連禮物也沒要,很誠懇地主動讓兒子退出了活動。 這件事對林志穎觸動很大,他對朋友感慨道:「我們教育孩子讀書, 目的都不純,規定了目標,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 這次法國之行讓我明白了,讀書就是放鬆,就是享受, 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麼簡單。」 從小被規定甚至被強制讀書的中國人, 在長大後繼續保持讀書習慣的很少。 人們都在電話上(大聲談話), 不打電話就低頭寫簡訊、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 或孤獨地忙碌,惟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 而這些從小享受讀書樂趣的法國人,卻將閱讀的習慣保持終生。 火車上、地鐵里、機場……眼光所及之處的法國人每人手拿一本書、 一份報紙、或是一部kindle,旁若無人專心致志的閱讀。 真正的閱讀 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 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里快樂、悲傷、憤怒、平和。 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 不是那些碎片的訊息和誇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當然,網路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當下的中國, 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 對話的空間。 生活總是讓人疲倦,我們都需要有短暫的「關機」時間, 讓自己只與自己相處,閱讀,寫作,發獃,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 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裡。 或許我們對於一個經濟還在迅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不應過分苛責—— 過於忙碌是壓力所迫,並不是一種過錯。 但只是憂慮, 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寧可慢一點,鬆一下……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寧可花錢養外人,不予自己孩子的菜桶冥黨! 高金素梅立法院總質詢《沒有人,可以出賣我們美好的未來!》 民進黨天天喊台灣價值、台灣優先。 請看外交部網站的獎學金。給外國來台灣讀大學的學生每年1250個名額。讀語言學校1年,每月25000元生活費,讀大學4年每月3萬元一共可爽領5年,還有免費來回機票。 第8頁是台灣優先口號下的台灣學生獎學金名額34人每人25000元(一次性不是每月)。 每年1250名外國學生拿5年,也就是說滿額的情況下有6250名外國學生在台灣每月領25000-30000元。(6250x12=75000) 他們領的獎學生等於75000個外交部給台灣學生獎學金的名額。 所以外交部對台灣學生的原則是75000:34,我們的基本工資有25000-30000元嗎?6250人/3萬=1,875億元,每月1.875億(一年22,5億)的錢就這樣養一群外國學生?而台灣學生要打工要背學貸!台灣的老百姓要好好去想想,這就是民進黨給我們的台灣價值??台灣優先??年輕人更要想想自己現在的處境,再比較一下這些外國學生的待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0Fc4IAdss 台灣人拼死拼活的賺一點錢,還要繳稅來幫外國人教育孩子,而自己的小孩卻沒有錢讀書,還要小孩子自己辦就學貸款,將來賺錢還銀行。而我們的政府卻拿我們辛苦賺的稅捐去栽培外國人的孩子~~這不叫本末倒置,是叫什麼呢?~~不讓他們下台,台灣下一代還有幸福可言嗎? 可惡-惡劣!這是什麼天理?台灣會被榨乾! 我們本島很多學生都很辛苦的半工半讀的,更有為了多省錢-賺取學費生活費-騎摩托車還發生不測往生(!) 大家真得注意此重要的訊息(!)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今天是旺母節, 不管老媽在不在。都請為她轉發一次。 願自己的媽媽健康、長壽。有媽媽的地方才是家。媽媽一定要健康。請用您的手按下複製並轉發。媽媽會走運7年。試一下。即使是假的我也會轉發。因為她為我們兒女付出太多太多了。媽媽:您一定要健康快樂!有媽媽在,我們做兒女的才幸福!祝福心想事成!... 净空大師的母親去世!他寫的祭文,看哭了13億中国人!! 2016-01-08 净空大師 「媽媽没了,才知道這辈子兒子已經做完了」 這句話真的傷到心底深處! 母親雖只是一個平凡質樸的農村婦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回家看母親的次數屈指可數。寫下這些文字,權作對母親的思念和悔罪••••• 1.苦日子過完了 媽媽却老了 好日子開始了 媽媽却走了 這就是我苦命的媽媽 媽媽健在時 我遠遊了 我回来時 媽媽却遠走了 這就是你不孝的兒子 2.媽媽生我時 剪斷的是我血肉的臍帶 這是我生命的悲壯 媽媽升天時 剪斷的是我情感的臍帶 這是我生命的悲哀 3.媽媽给孩子再多 總感到還有很多虧欠 孩子給媽媽很少 都說是孝心一片 4.媽媽在時 “上有老”是一種表面的負擔 媽媽没了 才知道這輩子兒子已經做完了 下輩子做兒子的福分 還不知道有没有資格再輪到 6.媽媽在世 家鄉是我的老家 媽媽没了 家鄉就只能叫做故鄉了 夢見的次數會越來越多 回去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7小時候,媽媽的膝蓋是扶手 我扶着它學會站立和行走 長大後,媽媽的肩膀是扶手 我扶着它學會闖蕩和守候 離家時,媽媽的期盼是扶手 我扶着它歷經風雨不言愁 回家時,媽媽的笑臉是扶手 我扶着它洗盡風塵慰鄉愁 媽媽没了 我到哪兒去尋找 我依賴了一生的這個扶手 8媽媽走了 我的世界變了 世界變了 我的内心也變了 我變成了没媽的孩子 變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 母愛如天 我的天塌下來了 母愛如海 我的海快要枯竭了 9.媽媽走了 什麼都快樂不起來了 我問我自己 連樂都覺不出來了 苦還會覺得苦嗎? 連苦樂都分辨不出了 生死還那麼敏感嗎? 連生死都可以度外了 得失還那麼重要嗎? 10.慈母萬滴血 生我一條命 還送千行淚 陪我一路行 愛恨百般濃 都是一樣情 即便十分孝 難報一世恩 ——萬千百十一 一聲長嘆 嘆不盡人間母子情........... 如果您是孝子,請您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孝順兒女看到... 讓我們一起用這種接力的方式來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孝順父母不能等,讓我們用心去感恩。 不管你在幹嘛,都為自己的媽媽轉一次!!! 願老媽健康長壽!!!.
    3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一張百元紙幣】 什麼叫做親情?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以好模樣,培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他是苦孩子,出身窮苦,三歲死了爹,娘給人家洗衣服賺錢。所以,他知道自己應該分外努力。 18歲那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母親為了給他湊足學費曾去賣過血,他裝作不知道,怕刺傷母親的心。 他也瞞著母親去賣過血,搬過石頭磨破了手,賣過報紙嚷疼了嗓子,為的是讓母親減輕一些負擔。 大二的寒假,他回家,看到母親正在寒冷的冬天裏給人家洗衣服,手都凍裂了。母親說:「別的工作不好找,只有洗衣服,一件一塊錢:那些都是富人家的衣服,怕洗衣機洗壞了……」 那天,母親領到錢,高興地說:「兒子,媽媽賺了200塊錢。」 說著就掏口袋,誰知口袋裏只剩下一張百元紙幣! 母親一下子慌了:「我丟了100塊錢。」 再也沒有說二話,就慌慌張張地跑了出去。外面夜黑風大下著雪,母親沿著來的路線去找錢。看得出來,那100塊錢對她而言,簡直是太重要了! 那是母親一個月的生活費,那是他一個月的菜金啊! 母親出去了,他也隨著母親走。外面很黑,母親打著手電筒,一邊走一邊找。他的眼淚就下來了。 是啊,那是母親洗了100件衣服的報酬啊! 他在院子裏找來找去,沒有;去外面的路上找,還是沒有。就是有,也早讓人撿去了吧? 母親在寒風中來來 回回地走了三趟。他心疼地說:「媽,別找了,天亮了再找吧。」 母親卻執著地找下去,手電筒的光柱晃在黑夜裏,刺得他心疼。 他從母親給的生活費中抽出100元,放在院子裏。 他認為,這是讓母親解脫的好辦法。 果然,他聽到母親驚喜的聲音:「孩子,錢找到了!」 他奔出去,配合著母親的驚喜。母子倆興高采烈地回到屋子裏。 母親說:「就當沒找到。來,給你,自己多吃點好的,看你瘦的。」 幾年之後,他大學畢業,有了一份好工作。他把母親接到城裏,母親再也不用洗衣服了。 那張百元大鈔,他沒捨得花,還一直留著。 那是他和母親找了半夜的一張百元紙幣,是溫暖,是踏實。 過了幾年,他偶爾提起這事,笑著對母親說:「媽,那100元是我放在那裏的。」 讓他驚奇的是,母親說:「我知道」。 倒是他吃了一驚:「你怎麼知道?」 母親說:「我領回的錢都有記號,上面寫著1、2、3,而那張百元紙幣上面沒有記號, 況且是在院子裏撿到的。我知道那是你怕我著急放的。 我想,兒子這樣心疼我,我不能再找了,既然丟了找不回來,為什麼不讓兒子放心呢?」 他上前抱住母親,眼睛潮濕了。 母子連心啊,他們都想把最溫暖的愛留給對方。 是啊,雖然貧窮,可是有了愛,他們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那一張百元紙幣的尋找,就是母子情深啊!   這種文章應該列入小學教材, 讓小朋友們知道:什麼叫做親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