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要有超強生產力,多元勝於能力

我們大多數人都害怕不同意見,因為不同觀點常讓人感到混亂又尷尬。

密西根大學教授佩吉(Scott Page)專門研究複雜系統,他在《差異》(The Difference )一書中指出,從很多問題解決的脈絡來看,「多元勝過能力」。

如果你已找了四位傑出的統計學家來解決重大政策問題,要再找一位,那麼與其找最厲害的統計學家,不如找一位社會學家;如果你是網球選手,希望增強實力,和網球教練、營養學家和健身教練一起合作,要比請三位網球教練來得好。

認知差異能擦出創意的火花,矯正群體思考的迷思。佩吉說:「如果一個組織裡每個人都用同樣的方式思考,每個人都會卡在同一處。」要是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技巧不同,「就算一人卡住,還是可以藉由其他人的力量尋求突破。」

(千萬不要再喝「這種水」不然真的完蛋了!沒想到「癌症」都是這樣來的!80%的人都不知道…)【快來看】│這篇文不錯分享給你看│ → http://ezp9.com/p67608.asp (千萬不要再喝「這種水」不然真的完蛋了!沒想到「癌症」都是這樣來的!80%的人都不知道…) →好友分享→【LOVE分享】→ http://goo.gl/FzlJTV

查看該用戶回報的所有文章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心靈雞湯,出自不整理的人生魔法:亂有道理的。

    不同意見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748101
    作者:提姆.哈福特
    6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轉 剛剛美國國會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的聽證會結束,幾個要點: 1. 美國已經向全國發出100萬個測試盒,每個學校和診所很快都具備測試能力,甚至連CVS 藥房都可以測試了。 2.副總統明天將要求3M擴大產能,政府徵用。 3. 川普要求今後所有醫護用品和所有藥物包括仿製藥品和抗菌藥品都必須在美國生產,禁止外包到任何國家。 4. 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測試盒處方,目前供給的測試盒已經全面升級為病毒複製聚測試法,比核算檢測更為準確。 5. 重點防護學校和養老院,防護措施升級。 6. 聽證會火藥味很濃,全世界能問到的問題都問到了,川普都提到最極端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了 7. 川普說立刻糾錯補漏。 關於疫苗已經有四種方法研製開發,川普已經和幾大藥廠開會,有關疫苗研發全部綠燈,疫苗在2-3個星期進入第一階段,為了安全起見,一年後全部人都可以有 疫苗,防止第二年再次感染。 8. CDC 從南非剛剛請來全世界最著名的流行病毒專家之一在聽證會給出目前CDC 監控使用的病毒學和統計學的各種支持和為什麼各種場所要使用不同的防護措施。 Updated: 1,基本每1、2天就有一次記者會,介紹防疫小組的各項進展。 總統親自參加的發布會有2/26、2/29、3/3三次,由Trump親自回答記者提問。 3/3由副總統Pence主持,回答記者提問。 2,最多數人質疑的問題是病毒檢測不方便,於是3/3 FDA稱至本週末,可進行多達100萬人的檢測,家庭醫生小診所及各大藥店將很快都可進行病毒檢測 。 另外美國的設備採用病毒複製率測試,比核酸檢驗更加精確。 3,CDC病毒專家解答為何沒有全面封校封商店,並且解答如果疫情擴大將如何升級緊急應對機制,所有protocol都有統計學、傳染病學、和病毒學數據支持。 4,公眾對檢測和治療費用太高的問題,政府3/3立即啟動國家災難醫療系統,支付所有無保險人員有關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和治療費用。 4,Trump向國會申請24億抗疫資金,國會立即通過83億,將分別用於疫苗研發,防控工作和藥物研發等。 5,Trump宣布必要時候實行國家戰爭法,屆時所有藥廠及醫療物資生產廠家都必須依法為控制疫情服務。 6,3/4 加州宣布緊急狀態,發言人反複數次說不要歧視任何病人,包括任何亞洲面孔的人。 當天下午的發布會上公佈他們已經準備好8萬張床位,而且可以隨時增加。
    6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剛才收到的好消息! #轉 剛剛美國國會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的聽證會結束,幾個要點: 1. 美國已經向全國發出100萬個測試盒,每個學校和診所很快都具備測試能力,甚至連CVS 藥房都可以測試了。 2.副總統明天將要求3M擴大產能,政府徵用。 3. 川普要求今後所有醫護用品和所有藥物包括仿製藥品和抗菌藥品都必須在美國生產,禁止外包到任何國家。 4. 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測試盒處方,目前供給的測試盒已經全面升級為病毒複製聚測試法,比核算檢測更為準確。 5. 重點防護學校和養老院,防護措施升級。 6. 聽證會火藥味很濃,全世界能問到的問題都問到了,川普都提到最極端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了 7. 川普說立刻糾錯補漏。 關於疫苗已經有四種方法研製開發,川普已經和幾大藥廠開會,有關疫苗研發全部綠燈,疫苗在2-3個星期進入第一階段,為了安全起見,一年後全部人都可以有 疫苗,防止第二年再次感染。 8. CDC 從南非剛剛請來全世界最著名的流行病毒專家之一在聽證會給出目前CDC 監控使用的病毒學和統計學的各種支持和為什麼各種場所要使用不同的防護措施。 Updated: 1,基本每1、2天就有一次記者會,介紹防疫小組的各項進展。 總統親自參加的發布會有2/26、2/29、3/3三次,由Trump親自回答記者提問。 3/3由副總統Pence主持,回答記者提問。 2,最多數人質疑的問題是病毒檢測不方便,於是3/3 FDA稱至本週末,可進行多達100萬人的檢測,家庭醫生小診所及各大藥店將很快都可進行病毒檢測 。 另外美國的設備採用病毒複製率測試,比核酸檢驗更加精確。 3,CDC病毒專家解答為何沒有全面封校封商店,並且解答如果疫情擴大將如何升級緊急應對機制,所有protocol都有統計學、傳染病學、和病毒學數據支持。 4,公眾對檢測和治療費用太高的問題,政府3/3立即啟動國家災難醫療系統,支付所有無保險人員有關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和治療費用。 4,Trump向國會申請24億抗疫資金,國會立即通過83億,將分別用於疫苗研發,防控工作和藥物研發等。 5,Trump宣布必要時候實行國家戰爭法,屆時所有藥廠及醫療物資生產廠家都必須依法為控制疫情服務。 6,3/4 加州宣布緊急狀態,發言人反複數次說不要歧視任何病人,包括任何亞洲面孔的人。 當天下午的發布會上公佈他們已經準備好8萬張床位,而且可以隨時增加。 https://m.youtube.com/watch?v=Vpi-cYuWMlE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蘇格拉底上課,從短袍中掏出一粒蘋果:「大家集中精力,嗅聞空氣中的氣味。」然後,他回到講台,舉著蘋果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味道?」 幾位同學回答:「我聞到了,淡淡的蘋果香味!」其他同學你望望我,我看你,不作聲。 蘇格拉底再次舉起蘋果,從學生叢中走過,「請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聞空氣中的味道。」 回到講台,他問:「大家聞到蘋果的味道了嗎?」 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聞到了!」 蘇格拉底嘆氣,然後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個假蘋果。」 心理學家阿希也做過一個實驗: 參加測試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時,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裡,埋伏。 學生們不知道,這五個人都是事先預備好的。阿希讓大家作判斷:卡片上四條線段,哪兩條一樣長? 其實線段差異明顯,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斷。 但五個事先坐在那裡的埋伏人故意爭先搶快,同時說出一個完全錯誤答案。 於是,一大串測試者跟著他們選擇了錯誤答案。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從眾心理:別人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這樣我的行為大概就是正確的。 我們常以為自己很有主見,其實恰恰相反—— 我們習慣依附於他人,沒有自己的思想;習慣跟隨別人瞎起哄,沒有自己的主見;習慣人云亦云,沒有判斷事情真偽的能力。 1895年,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寫了一本經典著作《烏合之眾》。此書出版後,以每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瘋狂傳播。 這本書為何具有如此魔力? 它道出一個真諦:聰明的個體,陷入群體,就容易變傻仔。 個體大多是聰明的、理性的、冷靜的,但一旦陷入群體或成為群體的一部分,就容易變得迷信、盲從、愚蠢、暴力: 在中世紀時期,鼠疫肆虐,奪去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人民的生命。人民開始相信是上帝的懲罰,於是大規模的鞭笞開始流行。受鞭笞者相信透過鞭打自己和承受身體上的懲罰,上帝不會讓他們染上鼠疫。更可怕的是,人開始找尋替罪羔羊,任何長相醜陋或是行為古怪的人都會受到懷疑,遭到迫害。這就是群體。 群體中的人不僅在行動上與本人有完全相反的表現,而且思想和感情也與平時完全不同。你相信嗎?即使是各行各樣中最優秀的專家,當他們表現出一個群體的時候,也會經常性的做出極度愚蠢的決定。群體消滅個人的獨立意識、獨立思想能力。 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沒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冶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任何你想像不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均在群體中發生了,而你我也正是群體中的一份子。 1、群體不善於推理,卻急於採取行動; 2、群體衝動、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 3、群體的智慧,低於個體的智慧; 4、群體充滿原始的暴力和嗜血的慾望; 5、群體的道德水平相對低劣。 所謂烏合之眾,就是說再聰明的人都有變傻的潛質。 「一旦融入一個群體,你就會傳染上他們的動作、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19世紀的時代,已有烏合之衆的現象:在社群網路、即時新聞充斥的年代,我們都得練習:如果你不能明確瞭解一件事判定真偽,那就請: 1、不要輕易妄下結論; 2、不要輕易急於站邊; 3、不要輕易評價別人; 4、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評論左右; 5、不要隨便跟著感同憤怒仇罵。 時時提醒自己儘量「冷靜思考」。 --取材自《文𣾀教育》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請所有的綠營政客,放下仇恨! 放下偏見!放下所有的分別心!」 我與管中閔老師的因緣_做為一個學生的證言。 (林珈慧2018.04.07) 其實我從臺大畢業16年了,除了ㄧ次研討會場合與老師匆匆打過一次照面外,我沒有再見過中閔老師。 但這輩子從小到大受教的老師無數,管中閔老師絕對是影響我最深遠的老師。 不是因為他在學術上斐然的成就,也不是因為他後來成為中研院院士或擔任國發會主委。 而是他,一個對上課學生無任何義務的大學教授,卻對什麼都沒有的年輕學子如我付出真誠的關懷,分享成長的挫折,提點人生的堅持。 那是1997年秋天臺大經濟系大二開學的一個悶熱午后,步入先選好的熱門統計學教室已找不到座位,厭倦總是擠着上百人的無感學習,決定冒險轉去另一班新開的統計學看看。 悄悄走進去,偌大的教室只有五、六位小貓學生,我看到一位穿着厚重西裝的年輕老師正在黑板前揮汗如雨地講課,那就是我對中閔老師的第一印象,究竟是什麼內容早已忘記,我只記得下課時我立刻拿選課單請老師簽名加選。 那一年,管老師在臺大經濟系開的第一堂統計學課程,只有六、七個學生選課,何其有幸我是其中一員。 如果坐着時光機回到那一年,我會在那個19歲的我旁邊開心的大叫:「妳知道妳特別選的老師是未來中研院院士耶,妳被院士教到了耶!」 這種慧眼識英雄的感覺,真是比中樂透還開心。 但當時,管中閔老師什麼title都沒有。 他上統計學,我們沒買過任何教科書,他都上他自己寫的英文講義,他自己對統計學要教給入門學生的邏輯、體系與見解。 相對於龐雜的統計學方法,他用原創的講義用自成一格環環相扣的架構教我們,在那時候是非常非常與眾不同的。 老師在當時就對原創非常重視,他常在課堂上鼓勵我們,縱然是碩士論文一定要嘗試在理論上提出創見, 即使只有一點點,不要再寫一篇用台灣的data跑別人所提的模型出來的結果充數。 後來我的碩士論文口試結束後,口試委員陳昭南院士問我要不要來念博士。 那一刻起我發現上開管式哲學非常有效,這麼多年過去,這個態度已深入我的DNA中。 老師那一年教我們,也算是私塾的編制了,所以他當年的青春血淚成長史,我們有幸是首映場的聽眾。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描述那時候在美國做研究到清晨要回家,積雪卡住他的車門,冰天凍地裡他還要努力地剷雪才能回家。 另外還有他提到拿到美國大學終身聘的第二天,二話不說就決定回台灣。 在我當時聽來覺得不可思議,這麼辛苦做研究好不容易拿到終身聘又是比台灣高好幾倍的薪水,竟然選擇回台灣,這老師有沒有點經濟理性啊!但同時對我又是很有共鳴的,那種拼勁,那種超越經濟價值的熱誠。 近年來管老師成了社會公眾人物,他也講了好多當年的事,但有一件事他從未講過,就是他對家人的愛。 有一次老師講到,他現在最疼愛的就是他的女兒,如果以後有人敢追求他的女兒,他一定要跟那個人打一架。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常常想到, 到底那一架打了沒? 統計學課程一年很快就結束了, 但我與管老師的因緣仍然繼續着。 大四我準備研究所甄試, 拜託老師寫推薦函,老師一口答應, 什麼資料都沒跟我要, 也沒叫我擬草稿,就幫我寫好推薦函。 我什麼身家背景也沒有, 他的推薦函幫助我。 他的研究室的門永遠是開着的, 我是見證者之一。 不但如此,碩二那年, 埋首論文研究之餘, 找到中研院有個打打字的打工機會, 剛好可以賺點生活費。 過不久, 時任中研院經濟所所長的老師 竟然發了一封email給我: 「我不知道妳有打工的需要﹐ 妳當初應該先來找我或者至少問我一下。 妳實在太見外了。 」 這些事過了二十年了 點點滴滴我都記在心上, 老師就是這麼幽默、真誠、熱情, 對家人如此,對學生更是如此, 不論何時何地都準備行俠仗義拔刀相助! 而且不論他的title是否已經愈來愈大, 他對學生這一份愛心,「真啊!」。 後來,2013年底老師 擔任經建會主委風雨之際, 我發了email給老師表達我的支持: 「存心俯仰天地無愧,足矣!」 老師親自回信: 「即使知道非常困難,還是想有些改變。 如果實在改變不成,也只好放棄。」 又後來2015年初, 老師辭任國發會主委, 我又發信支持老師: 「我也是獅子座的, 深知獅子座的人要放下他心血大業, 是要下多大的決心。 人生的故事沒有the end, 只有to be continued... 共勉之!!」 老師仍然親自回信: 「未來我還會有很多事可做, 而且在民間, 說不定可做的事情更多。」 去年底,看到管老師 參加臺大校長遴選的宣言, 我再次發了email支持老師: 「對學生、社會、國家的 這一份熱情未曾消減, 永遠訴諸理性,不搞政治操作, 永遠不會被打倒。 您的這份堅持, 永遠是指引我心方向的阿拉丁神燈!」 再次收到老師的回信: 「我很認真面對這次的競爭, 這也是我離開政府公職後, 唯一還能激發我熱情的工作。 但是以現在政治和社會氛圍, 我想我當選機率很低,我只能盡力而已。」 後來中閔老師在今年1月5日獲選, 我回信恭禧:「老師,You did it! 淪為遊樂園的台灣大學有救了!」 但從那一天開始,我完全沒預期到, 為何對管中閔老師不實的攻詰一波波發動, 而且竟然是由國家政府帶頭行惡。 我不解,為何砲口竟是對着 一個光明磊落的院士級 優秀學者、人師之表率? 這有任何一絲公理、 正義、大學之精神嗎? 翻開中外歷史,一言以蔽之, 不就是奸臣小人 對所有仁人志士的迫害史嗎! 冒着未來也會被迫害的風險 (其實也不用多慮, 臺灣的人才不斷在出走), 身為台灣人的基本良知, 身為臺大人的基本尊嚴, 我能做的,就是在老師風雨飄搖、 人人喊曾參殺人時刻,公開地, 用一個學生的經歷, 來充份支持與證明, 回歸大學傳道授業, 立國立人的精神與本質, 臺灣大學遴選委員會 (也是唯一有法定資格與 權限的遴選校長之實體), 的確獨立且正確地做出決定。 此一決定即有其立即的實體效力, 不會因為教育部 違法怠於聘任程序而動搖! 最後,請所有臺灣人放下仇恨! 放下偏見!放下所有的分別, 管中閔老師2007年2月 「世界遺忘台灣!台灣遺忘世界!」一文, 讓我們深切的自省, 我們要帶領臺灣走去哪個方向? 「世界遺忘台灣與台灣遺忘世界, 兩者其實相互關聯。 當世界忽視台灣, 我們對這個世界就越來越覺得陌生, 於是選擇逃避。 中國大陸的打壓, 固然是造成世界遺忘台灣的主因, 但我們是否坦然面對過問題的徵結, 然後尋求解決的方式? 若我們自己都不曾 窮盡一切努力去扭轉趨勢, 世界自然會繼續遺忘台灣, 台灣也將“日蹙國百里”, 最終退縮到無人聞問的角落。 我們耽于內鬥久矣, 因此看不見世界各地政經勢力的消長 與它們之間的合縱連橫, 也看不清自己地位的變化。 世界或許忽視了台灣, 然而台灣不能沒有世界。 所以我們不能再自甘鎖國, 而必須更務實的面對海峽兩岸的關係, 與亞洲各國的關係, 乃至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 在追求台灣總利益最大的目標之下, 唯有放下虛妄的意識型態包袱, 知所取舍, 台灣才可能有更寬廣的未來。 讓台灣能夠重新迎向世界, 讓世界不致遺忘台灣。」 (旺報)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 真希望這是笑話,但確實這不是笑話! 1976年哥倫比亞的堡高塔市的醫生罷工52天,出現了一個被稱為“不尋常的副作用”:就是當地死亡率下降了35% 同年,在美國洛杉磯,當醫生對醫療事故保險漲價不滿而罷工示威時,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 1973年,以色列全國醫生大罷工。為期長達一個月,根據耶路撒冷埋葬協會的統計指出該月的全國死亡人數下降了50%。 十年後,1983年,以色列醫生再次舉行全國總罷工,這次罷工的時間長,長達85天,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過後,以色列耶路撒冷埋葬協會又做了一次統計,在這85天中,全國人口的死亡率又下降了50%。 波美特拉博士(Dr.Bruce Pomerant)對80年代西方國家醫生罷工與死亡率下降的調查指出:死亡率的下降與醫生罷工日期的長短成正比。 1、例如在加拿大曼尼濤巴省(Manitoba)的醫生罷工兩周,死亡率下降為20%。 2、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Columbia)的醫生罷工3周,死亡率下降為30%。 3、在以色列醫生罷工85天,全國死亡率下降則為50%。 也就是說,西醫的醫生罷工時間越長,全國的死亡率越低,目前世界記錄是降低50% 目前中國每月死亡100萬人。假如全中國的西醫罷工3個月,原來3個月死亡300萬人,降低到死亡150萬人。也就是說,中國的西醫大罷工3個月,能讓150萬人避免死亡,相當於一個城市的人口免於死亡。 推論下來......還是別推論了!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於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還有三分之一死於醫源性事故。 三分之一是被藥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 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 實驗證明,老人只要相信自己年輕了,身體便會做出配合。 最近讀到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倫•朗格教授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專注力是與歲月對抗的力量》。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朗格教授今年63歲,酷愛網球,年輕的時候,曾經因摔斷了腳踝,醫生說她再也不能打網球了,但現在她雙腿健康,仍然在打網球。她集30年的研究與實踐創造了“可能性心理學”,其研究假設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能變成什麼,一切皆有可能。而核心概念則是“專注力”。這裡所指的專注力,是說我們需要時不時地停下腳步思考一下我們在做什麼,在某個情境下是怎樣反應的,還有沒有別的選擇?換句話說,專注力就是一種簡單的實踐,要時常去留意新的事物、積極尋找差異。讓自己對人和環境重新敏感起來,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形成新的視角。 朗格教授進行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她和學生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把這裡佈置得與20年前一模一樣,然後邀請16位七八十歲的老人,8人一組,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讓他們在“時空膠囊”生活一個星期。七天裡,老人們都沉浸在20年前的環境裡,他們都被要求更加積極地生活,沒有人幫助他們穿衣服或攙扶走路。唯一的區別是,實驗組的老人言行舉止必須“活”在20年前,而控制組的老人是用懷舊的方式談論和回憶20年前發生的事情。實驗的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實驗前,他們幾乎都是家人陪著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一周後,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血壓降低了,步態、體力都有了明顯改善。相比之下,實驗組,也就是那些“活”在20年前的老人們進步更加驚人,他們手腳更加敏捷,智力測驗中得分更高。局外人看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實驗證明,老人們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於是身體便做出相應的配合。“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慣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比如說人老了,記憶就一定衰退嗎?答案並不是絕對的!真正抑制我們潛能的是我們身處一個崇拜青春而厭棄老年的社會。我們固執地認為衰老和能力減弱有著必然的聯繫,這種思維定勢極具殺傷力。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權,由自己決定娛樂節目,自己照顧房間裡的植物,就會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顧的老人更加快樂、年輕和長壽。 老年朋友們,別在歲月如梭面前無奈地歎息了,讀了此文,你一定大有收穫!
    1 人回報3 則回應7 年前
  • 威斯利向全世界公佈這張上帝的終極底牌後,舉世震驚。這等於為每一個絕望的生命,都帶來了重生的福音! 當美國最權威的報紙《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採訪中,盛讚威斯利這項發現的不同尋常時,誰也沒想到,威斯利竟會情緒十分低落地說:“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早在西元前5世紀就說過,並不是醫生治癒了疾病,而是人體自身戰勝了疾病。”    但是,我對這句話的領悟卻太遲了。如果我早5年明白這個道理,我的同窗、優秀的物理學家詹姆斯,就不會在我的無知勸阻下,喪失他本有權得到的這最後一件禮物了。”    有人稱“你身體內部其實就是太陽系和宇宙——你的心臟是太陽,是你身體系統的中心;你的器官則是行星,而就像各大行星依靠太陽維持平衡及和諧一樣,你身體的所有器官也都是靠你的心臟來維持平衡及和諧。”    加州心臟數理研究院的科學家指出,在心中感受到愛、感恩與感謝,能夠提升你的免疫系統,增加重要化學物質的產出,增加身體的活力,降低壓力荷爾蒙的水準、高血壓、焦慮、罪惡感及倦怠,而且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體內葡萄糖的調節機制,愛的感覺還能讓心跳的韻律更和諧。心臟數理研究院並指出,心臟的磁場比大腦磁場強五千倍,而且範圍可以從你的身體延伸出去好幾公尺遠。    中國古人對心的論述:“中國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故有“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這裡就產生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古人錯了嗎?“思考”應該是大腦的功能啊!”看到加州心臟數理研究院科學家的研究,感到中國古人的論述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至今我們對“心”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心臟的功能決不僅僅只是輸送血液的一個泵。 癌症自癒的思考:——超級好心態與超然生活,使心臟啟動了自癒機制。    把死亡看透,視死如歸。死亡是每一個人必然的歸宿,任何人都沒有例外,人是從大自然中來,也將必然回歸大自然,沒有什麼好悲傷和恐懼的,視死如歸。再也沒有壓力,徹底放鬆。壓力是人們生病的誘因,沒有了壓力,不會再有新的疾病產生,治癒已有的病痛,也會有好的作用。 心臟要的不多,所以人人只要天天開心,時常快樂,不能夠給心臟❤太多太大的壓力,避開憂悶,輕鬆自在,讓你我的心臟承接更多更好的正能量,心臟健康則百病不侵!
    4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轉自在美醫院工作的華人)最近很多朋友看了某些媒體的渲染不停的問我美國是不是要完蛋了。我結合我在醫院收到的正式的通知,講一下美國有關coronavirus檢疫的現狀: 1,不要低估美國的硬實力和動員能力。我覺得有些中國媒體把美國都描繪成了索馬里。我就給你舉一個例子:從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五年里,美國一共建造和下水了151艘航母。請注意這還是1940年代美國的經濟和科技水平,而且還不包括航母編隊的其他各類戰艦和全部艦載機。而且這還僅僅是美國海軍,不算美國陸軍和空軍的能力。試問到了2020年全球有幾個國家可以5年建150艘航母? 2,川普是個瘋子,不要低估他的能力。某些媒體把他描述成一個傻x,難道美國人都是傻x投票選了個傻x總統?誰在開玩笑? 3,截止3月5日下午4點美國CDC確認境內感染人數是164人。這個數字不包含從中國和日本包機撤僑中包含的確認感染人數。WHO的統計人數是截止3月7日美國的確認感染人數是213人。這兩個的差異是因為CDC只統計了美國本土發生的感染,而WHO是按照被感染人的國籍來統計。 4,美國目前一共有4家制藥廠在按照不同的方式研制不同的4種疫苗。最早的Moderna將在3月18日開始臨床測試。4種不同的方式就是為了多管齊下避免單一廠商的失誤導致重大挫折。 5,美國已經開始大規模部署病毒測試盒。每10天一批,每批100萬套。這些測試盒都採用了最先進的「病毒複製法」,而不是老式的「核酸測試法」。到3月7日為止,美國CDC所有的國家實驗室都可以做病毒測試。下一批將使美國所有的公立大學醫學院具備測試能力。再下一周將使美國所有的綜合醫院具備測試能力。再下一周(3月底之前)將使美國所有的CVS具備測試能力。到過美國的人都知道所有CVS都具備測試能力是什麼規模。 6,在一周後美國所有的醫生都可以order病毒測試。病毒測試將併入美國的醫療保險系統,你只需要付保險的copay就可以測試。以我的保險為例,我測試的copay是60美金。給國內朋友一些對比參考,一瓶可口可樂在美國賣2美金。 7,如果病毒在美國擴散超過目前的預期,川普將啓用國家戰爭法。國家戰爭法會是什麼規模的動員?目前只是這個階段,國會就划撥了85億美金對抗coronavirus的專項資金。一旦啓用國家戰爭法,國會的撥款會至少數倍於目前的水平,同時會調用國民警衛隊進行物資和設備的調撥,病毒的檢測和治療將會全部免費。 8,WHO公認的目前唯一對coronavirus有效的藥物是美國Gilead生產的。同時,美國已經發現了數種其他藥物對病毒有效,目前都在測試過程中。 Coronavirus現在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目前暫時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的傳染病,被感染人數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上升是必然的事情。我們要做的是全人類團結起來共同應對,避免傳播恐懼,傳播恐懼不會對你有任何幫助,勤洗手才會。尤其是某些人在傳播恐懼的時候還帶著一種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態,一副「你們這些國家哪有中國團結,快完蛋了吧」的陰暗心理。第一,每個國家政治體制不同,民zhu國家和專zhi國家體制不同不可能採用同樣的方式處理,這裡沒有好與壞只是不同,根本不是某些人自以為的民zhu國家就是自私不團結。第二全世界都在大流行的時候中國能獨善其身嗎?在當時美國日本等國都是0感染的時候是怎麼援助中國的?為的就是共同對抗全人類的敵人,而不是「反正我現在沒事了你們慢慢玩吧」的小人心態。 最後我想說一下關於戴口罩的事。我翻看了從WHO到美國CDC到加州政府到我們醫院的所有預防指導,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提出「戴口罩」是預防的手段。我不反對中國鼓勵大家戴口罩,但是既然這些權威機構都沒有提出鼓勵大家戴口罩,我想某些人不需要看到外國人不戴口罩都像是看見傻x一樣取笑。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驚人的「懶螞蟻效應」 阿波羅新聞網 2022.04.18 一個人思考的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對三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進行追蹤,以觀察它們的分工情況。 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從不工作。 生物學家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並在它們身上做了標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馬亂成了一團。 而「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上。 它們看起來遊手好閒,但腦子裡沒有停止過思考,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 前幾天跟一個學長交流,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剛畢業那年,他和一個同學一起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實習。 為了給老闆留下好印象,他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實習期間,他幾乎每天加班到12點。 而他的那位同學,每天掐著點來,又掐著點走。 兩個月後,公司考核轉正,他本來以為自己穩了。結果,他沒能轉正,而他的同學卻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他很氣憤,發了一條朋友圈吐槽:「60天的勤奮努力,不過是個笑話!」 所在部門的領導看到後,發給了他兩份業務報告,一份是他的,一份是那位同學的。 他的那份報告,密密麻麻幾千字,內容卻中規中矩。 與之相比,另一份報告,雖然只有千餘字,但是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讓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戰略分析那一欄,他只草草提了一句,而他同學卻濃墨重彩、深入淺出地指出了公司的優勢劣勢以及市場中潛藏的機會與風險。 原來,在他為瑣事忙到腳不沾地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把策略層面的問題研究透徹了。 豆瓣上,有個叫「殺死偽勤奮」的小組,裡面有這樣一句特別扎心的話:「機械式努力的背後,不過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這看起來是勤奮,其實是腦子的偷懶。」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維的深度。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白搭。 就像我的那位學長,他被自己表面的努力麻痹住了,將勤奮膚淺地理解為「每天工作到12點以後」,而忽略了思維上的精進。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之前看《思考力的快慢》,書里有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加利福利亞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愛好寫作的年輕人。他每天筆耕不輟,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小說家。但是他寫出來的小說卻總是滯銷,無人欣賞。 他很苦惱,就去教堂問神父:「請您告訴我,為什麼我夜以繼日地寫作,但是作品卻沒有任何進步呢?」 神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早上都在做些什麼?」 他有點不解說:「我在寫小說。」 神父又問:「那麼上午呢?」 他答道:「也在寫小說。」 神父繼續問:「下午呢?」 聽到這話,年輕人有點不耐煩:「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寫小說。」 「那你什麼時候在思考呢?」 看著絲毫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兒的年輕人,神父耐心道: 「你所謂的勤奮,不過是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並沒有什麼難的。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是思考,沒有思考,你的小說就沒有靈魂;沒有思考,你的勤奮就沒有意義。」 是的,將埋頭苦寫作為唯一的創作手段,不思考總結,憑什麼提升呢? 《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奮,不過是思維上的懶惰導致的。 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一個囿於雜務而懶於思考的人,註定會陷入平庸的困境。 擺脫低質量的勤奮,養成思考的習慣,才是你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有句名言:「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留一定的餘閒都很重要,它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是讓系統更加高效地運轉。」   同樣地,對於個體而言,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留下一定的餘閒時間,來思考充電,升維自己。   作家李尚龍曾在新東方當老師。   在那裡工作的最後一年,他向排課的領導提出了一個要求:周末晚上不上課。  有同事勸他:「這樣你一個月少賺四五千塊呢!」  他咬了咬牙,但還是說:「別排了吧。」   之後,每個周末的晚上,在其他同事忙忙碌碌趕去公司上課掙錢的時候,他卻待在家裡讀書、看電影、寫讀書筆記,思考自己的個人價值和人生方向。   結果現在,教培行業沒落,他的同事們,要麼無奈失了業,要麼被迫轉了行。而他,已經成了一名暢銷書作家,年入百萬。   他在《忙,但不要窮忙》一文中回憶這件事的時候直言:「無論多忙,都要給自己一些空餘的時間,這些時間,要給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向,有沒有更棒的路。就好比一個團隊裡,總要有一兩個領導是閒的,因為他們負責思考,負責更好地制定方向。」   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就像李尚龍,他沒有和他的同事一樣,日日在工作的漩渦里打轉兒,一味窮忙。   相反,他把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剝離了出來,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不斷找尋新的人生路。 法國的思想家帕斯卡爾在《隨想錄》裡寫道:人只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我思故我在。 人,唯有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才能靜聽靈魂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人生最有價值的路徑。 做一隻勤於思考的「懶螞蟻」吧!
    1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前輝瑞科學家邁克·耶登 (Mike Yeadon) 於週四發出了這一消息。 我們即將進入第 5 階段:  第五階段:建立混亂和戒嚴。  (2021年11月-2022年3月  大多數人仍然認為我們會恢復正常!? 通往新世界秩序的道路...... 第 1 階段:模擬威脅並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安裝瘟疫  - 殺死數以萬計的老人。  -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將疫苗接種定位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上。  結果,(幾乎)普遍恐慌 第 2 階段:播種稗子和分裂。  (2020年3月-2020年12月)  - 實施多項不必要的、殺戮自由和違憲的強制措施。  - 使貿易和經濟癱瘓。  - 觀察多數人的服從和反叛的少數人的抵抗。  - 污名化叛軍並造成橫向分裂。  - 審查持不同政見的領導人。  - 懲罰不服從。  - 推廣 PCR 測試。 - 在病例、感染者、患病者、住院者和死亡者之間造成混淆。  - 取消所有有效治療的資格。  - 希望有救援疫苗。  結果,(幾乎)普遍恐慌。  第 3 階段:帶來危險而致命的解決方案。  (2020年12月-2021年6月)  - 為所有人提供免費疫苗。  - 承諾保護並恢復正常。  - 建立群體免疫目標。 - 模擬經濟的部分復蘇。  - 隱藏注射的副作用和死亡的統計數據。  - 將注射的副作用當作病毒和疾病的「自然」效應。  - 恢復變體作為病毒自然突變的概念。  - 通過不應用群體免疫閾值來證明維持強制措施的合理性。  - 懲罰健康專業人士非法進行護理和治療。  結果,vaxx 中的懷疑和背叛感,對手中的氣餒。  第 4 階段:安裝種族隔離和二維碼。  (2021年6月-2021年10月)  - 自願計劃短缺。  - 發放疫苗通行證(二維碼),獎勵接種者,懲戒抵抗者。  - 建立特權者的種族隔離制度。  - 剝奪非vaxx工作或學習的權利。  - 取消對非vaxx 的基本服務。  - 對非 vaxx 進行 PCR 支付測試。 結果,數字控制的第一階段,對手的貧困  第5階段:建立混亂和戒嚴。  (2021年11月-2022年3月)  - 利用貨物和食物的短缺。  - 導致實體經濟癱瘓,工廠和商店關閉。  - 讓失業爆炸。  - 將第三劑應用於 vaxx(助推器)。  - 開始謀殺活著的老人。  - 強制所有人接種疫苗。  - 放大變異的神話,疫苗的功效和群體的免疫力。  - 妖魔化反vaxx並讓他們為死者負責。  - 逮捕反對派領導人。  - 將數字身份強加給每個人(二維碼):出生證明、身份證件、護照、駕駛執照、健康保險卡......  - 建立戒嚴令以擊敗反對派。  結果,數字控制的第二階段。 監禁或驅逐對手。 第 6 階段:取消債務並使錢非物質化。  (2022年3月-2022年9月)  - 引發經濟、金融和股票市場崩潰,銀行破產。  - 輓救銀行在其客戶賬戶中的損失。  - 激活「大重置」。  - 非物質化貨幣。  - 取消債務和貸款。  - 強加數字投資組合。  (數字錢包)  - 沒收財產和土地。  - 禁止所有全球藥物。 - 確認每半年或每年接種疫苗的義務。  - 實行食品配給和基於食品法典的飲食。  - 將措施擴展到新興國家。 (game over)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分享有關葉教授寫的Zoom,資安問題。雖然有些庶民用語,但還滿切實際的,給大家參考。 葉丙成教授寫的 【Zoom 好危險、好可怕?!】 最近好幾位朋友問我對於 Zoom 視訊會議軟體資安問題的看法。但我一直沒有想說什麼。主要的原因是,我對 Zoom 台灣帳號的收費比美國帳號貴,拎北覺得很不爽。所以當 Zoom 被譙的時候,我也懶得說什麼。 但這段期間,網路上對於視訊會議資安問題的報導沸沸揚揚,甚至還變成反對數位教學的人士用來反對線上補課的論述。而且所謂的「資安威脅」,我看到有很多點是過度解讀,甚至有的說法已經到了反智的地步。 有的學校還因此被教育局處長官要求不能用 Zoom,原先的數位準備全部被打亂。 這一切實在讓我看不下去。 所以雖然我知道跟風向不同,我想我還是要說一下我的看法。 先看一下國外知名科技網站 Tom's Guide 針對 Zoom 的資安問題所做的報導,結論是: "We disagree with that decision, because we think Zoom is safe to use for meetings that aren't highly sensitive. For school classes, after-work get-togethers, or even workplace meetings that stick to routine business, there's not much risk in using Zoom." 結論就是,除非你是英國國防部、SpaceX、或是高科技公司、等這類要討論高度機密的人,不然對於教學、或是一般商務的會議而言,用 Zoom 沒有太大風險 (quote: not much risk in using Zoom)。 那大家一直在傳的資安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裡面有很多,坦白說真的很瞎,我先抓幾點來說: 1. Zoom Booming: 不是說有什麼 Zoom Bombing 很可怕,用 Zoom 開會上課到一半,會出現有駭客駭入會議突然丟色情照片擾亂。Zoom 也太糟糕了,居然會被人這樣駭入,太糟糕了! 等等,你有沒有去了解過 Zoom Bombing 是怎麼來的?Zoom 的會議室可以設密碼。但為了方便大家連進來開會,大部分使用者都省略不設密碼,直接把會議室號碼/連結傳給大家。有的人把會議室號碼/連結流出給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人進來亂。這叫做「駭入」? 靠杯喔,你在外面租「小樹屋」的房間開會,門有鎖可以鎖而你不鎖,被無聊人士闖進來丟色情圖片,這叫被駭入?你叫小樹屋要負責?! 以臉書社團為例,你開一個臉書社團,然後你自己不設成私密而設公開讓每個人都可以進得來。然後有人進來亂貼直銷廣告、色情照片,你怎麼不說是臉書資安有問題被人「駭入」?明明就是你自己社團權限沒管控好,不是臉書害你被駭啊。 那為什麼你 Zoom 要開屬於你們自己人的會議,然後你都不設密碼,也沒有告誡大家會議室號碼不要給不相干的人。然後被不相干的人闖進來,你才在哭說是軟體有問題害你被駭? 我也是傻眼了。 根本就是使用者貪圖方便不設會議室密碼啊! (據說 Zoom 已經自動生成密碼了,以後這種使用者自己不設防的問題應該就會解決) 2. 安裝檔有惡意軟體: Tom's Guide 上面有說到,有的 Zoom 安裝軟體可能會被連帶偷裝幫人挖礦的程式,造成系統的問題。但 Tom's Guide 也說,這個責任不是 Zoom 的錯,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製作出這種惡意的安裝檔給別人下載安裝。 許多人說這是資安問題,我又傻眼了。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最基本的資安素養:要安裝軟體,要從官方網站下載,不要從非原廠網站下載來源不明的程式安裝。 Zoom 你不去人家官方網站下載來裝,你偏偏要偷懶從人家給你的來源不明的安裝檔去安裝,結果電腦免費幫人挖礦,你說是誰的錯?如果你就是有這種糟糕習慣的人,你用其他軟體也會幫人家免費挖礦,不會只有 Zoom。 這根本就是使用者偷懶不去官方下載啊! 要安裝軟體,請從官方網站下載。這是常識,OK? 3. 聊天室點了惡意連結,導致系統被駭中毒: 講到這個,我又傻眼了。來源不明的連結不可以點,這你不知道嗎?你在 Line、在 Chrome、在 IE、在 Safari 點了來源不明不該點的連結,會不會中毒?你都知道來源不明連結點了會出問題,那你為什麼在 Zoom 聊天室還要去點來源不明的連結,然後出事了才說是 Zoom 資安有問題被駭? 這根本是使用者手癢亂按不明的連結啊! ------------ 最後,我再來談談真正最重要的資訊安全原則是什麼。 真正的資訊安全,就是要假定任何地方都可能出錯,有機密性的東西都完全不該在網路上跟人家談。 你今天用 Meet 或 Team 跟別人視訊會議,就會安全?我也是笑笑了。你今天跟人家視訊會議,說的任何話,都能夠被人錄製桌面而錄下來,事後流出去。 所以真相是,只要你是用視訊會議或網路軟體跟人談事情,不管你是用哪一家的,你都沒有真正的資訊安全。真正的安全是,機密的事情要跟真人實際面對面的口頭談,才會安全。 喔是嗎?你確定對方身上沒有偷裝錄音機?你要不要搜身一下才能確定真正安全? 如果你是做高科技技術的公司、或是高階政府單位,有高機密性的資訊,原本就不應該用任何視訊會議來傳達。很多國際大企業都用美國思科 Cisco 的 Webex 系統,相對比較安全。話說 Webex 是誰開發的?就是 Zoom 的創辦人當年所開發的,他離開 Cisco 之前去創立 Zoom 之前,是副總裁。國際大企業過去十幾二十年都用這個人的東西,這個人有沒有問題,這是個參考指標。 任何軟體都有洞,你個別搜尋各家軟體公司的名字 Google, Microsoft, Line, Facebook, Apple 再加上「資安漏洞」,你都會看到每個軟體都有洞。越多人用的軟體,越有機會被大家找出洞來,也越有機會讓洞被補起來,而變得越安全。 以最多人用的微軟為例,這麼多年來的「資安漏洞」、「被駭風險」的新聞不多嗎? Zoom 這段期間因為許多人大量使用,所以被看到的洞自然就比較多(雖然有很多洞我認為根本上是使用者習慣的問題),之後就看他們是否有補起來。現在的觀察是,我看他們最近的更新滿頻繁,看起來是有努力在把一些洞補起來。 ------------ 最後的最後,你問我說我會不會改用其他會議軟體? 從資訊安全的角度來說,如同國外網站說的,並沒有太大的風險。但在台灣,卻被炒作到好像用了電腦就完了。更別說當中很多的風險,都是使用者自己資安習慣不好,用其他軟體也會遇到的。 我的看法是,在台灣,Zoom 的資安問題,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Zoom 的創辦人來自中國,但他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美國的資本市場,Zoom最大外部股東是Emergence Capital,持股12.5%。紅杉資本持股11.4%。跟華為的資金來自政府是不同的。我不覺得 Zoom 有必要亂搞去得罪他在美國的眾多金主投資人。 所以,我會繼續用。反正我也沒有什麼高機密在網路上跟人家說。真正有什麼很機密不方便在網路上說的事,就來找我喝咖啡再當面聊吧! 如果你有真正很機密的事情,我會勸你,別說 Zoom,其他的視訊軟體通通都不該用。那才是真正的安全! (歡迎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