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醫療口罩未過期也發霉?
兩個口罩囤積的致命傷

比起保存期限 

潮濕環境是口罩保存最大公敵

目前口罩取得不易,即使沒有囤積問題,口罩取得以後還要學會正確使用及保存。
對於已經使用過的口罩,坊間已有許多殺菌後重複利用的方法,許多並未被證實;具有防疫效果的醫療口罩,建議使用六至八小時後就拋棄不要再使用。
未開封使用的口罩,一般有3~5年保存期限;先前國內已有公務單位發現未過期但已發霉的醫療口罩,在國外也有類似報導指出,藥局販售的未過期口罩已變質發霉!
其實口罩就算過了保存期限,根據醫院感染科醫師專家解釋,防疫時期口罩缺貨且急需使用,原則上只要沒有被污染過、沒有破損破洞、沒有受潮,都可以使用。
全新口罩未經滅菌處理

潮濕恰成黴菌孳生溫床

醫療口罩主要材料為三層不織布,包括內層親水不織布、中層熔噴不織布、外層紡黏不織布;以及鼻樑條、耳掛等主要材料。
口罩存放的環境,溫度和濕度不宜太高。因為溫濕度對口罩內的過濾材料-靜電棉都有很大影響,尤其是溫度濕度都高的地方,靜電消失的很快,讓病毒過濾功能喪失。
此外,全新的口罩本來就沒有滅菌,即使未經使用沒有沾附病毒,表面的細菌在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蓬勃滋長,這是為何發生沒有過期的口罩仍然發霉的因素。 
總結-兩個囤積口罩的致命傷: 

其本身未滅菌+潮濕=發霉變質

靜電棉+潮濕=失去過濾功能

避免大量囤積 

少量儲存也需重視存放環境

在這武漢肺炎的非常時期,除了口罩外,常備食藥品、棉花棒、紗布,耳(額)溫槍、血壓計等電子設備亦需做好適當的儲存管理。 
口罩成分除了不織布外尚有金屬等成分,
建議存放在相對濕度50%RH左右最為安全; 
太乾長期易脆化、太濕則易變質或發霉,
配戴失效的口罩無法隔離病菌,也會造成皮膚過敏等後遺症。 
無論是個人居家照護或企業機關醫療品的大量儲存,收藏家專業電子防潮箱願做你最堅實的防疫後盾!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不織布同業公會的專業說明,截錄重點如下: 1.用加熱(例:微波爐)來消毒口罩,會讓口罩的靜電過濾 效率降低 2.酒精是口罩/靜電棉的天敵,千萬不可將酒精噴在口 罩上。醫務人員,尤其應該注意。 3.一般如不在高危環境下工作的人,一片一次性的口罩 用個3-5天,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防疫物資要留給最需 要的人。 請大家多分享這種專業資訊呀~ 不线布 窗 nonwoven.org.tw 臺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不織布公會引用謝克勤博士的文章指出,目前所有醫療口罩和N95都是新式靜電口罩,主要靠「靜電吸附飛沫微粒」,靜電綿最怕「熱、水、有機溶劑」,這些消毒方法雖然可以殺死病菌,但同時會破壞口罩的過濾能力,口罩使用壽命無法因此延長。
    2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請大家把這個連結傳給醫師護士以及在國外的親友同學, 這個比N95口罩的防護還強,透氣呼吸卻還比一般醫療口罩還舒服,而且可以用酒精消毒重複使用… ----- 不織布公會網站有一篇蔡秉燚博士的口罩測試報告 1. 測試一般性醫療口罩是用金黃色葡萄球菌3pm 2. 測試N95口罩是用0.075pm大小的氯化鈉,因為冠狀病毒是0.09pm,而過濾效果是(只有)95% 3. 一般醫療口罩過濾細菌的效果是95%,而過濾懸浮顆粒(病毒)能力下降到78%而已(因為孔徑太大病毒太小啦) 再加上不密合而到過濾能力下降至只有40%! 4. 所以一般醫療口罩必須依賴靜電來試圖吸附病毒 https://www.nonwoven.org.tw/index.php?Act=0&SK=11293&MK=0&PK=5345 -------- 但是我又曾聽某口罩廠商說,他們生產過程中並沒有另外噴上電漿來產生靜電,況且就算有靜電也很快隨時間而遞減 所以市面上的一般醫療口罩對冠狀病毒的防護非常薄弱,而最新的薄膜式口罩能夠防止0.075pm顆粒的防護效果達到99.9%以上(紡綜所測試) 請大家上讀冊生活,查看PTFE薄膜奈米口罩的相關資料,因為是靠孔徑極小來阻擋病毒而不是靠靜電,所以薄膜口罩是可以用酒精消毒而重複使用的 https://www.taaze.tw/products/62100012202.html 因為廠商目前的產量非常有限,請大家自己先買,然後再傳給(特別是海外)親友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開刀房使用「布口罩」對資深的醫療人員可能不陌生,我的年資還不夠,從實習醫師開始就是一次性、拋棄性的「不織布口罩」。 人力成本、過濾功效是主要的考量,這種每個1-2塊錢便宜的醫材廠商在台灣實在沒有競爭力,全世界都ㄧ樣,大半部份都只能由中國製造來降低成本,中國一出事,當然全世界都「口罩」荒了! 「布口罩」在我數年前到泰緬邊境的醫院義診就遇到,布帽、布口罩,偏遠醫院也不會產生過多的醫療廢棄物,當時戴起來,又新鮮又環保! 製造方法: 1. 到台南「大菜市」的布莊挑一塊喜翻的布,這一塊藍布是日本京都棉布,每呎55元(30*105公分)可以做3個! 2. 找個會裁縫的高手。 3.拿個紙口罩給他當尺寸樣本! 30分鐘後,口罩就生出來了! 臨床使用上當然會有好奇的問題產生! Q口罩有沒有消毒、無菌? A你呼吸的空氣有消毒過嗎?布口罩只要每日清洗,或是口水太多、濕了,就換! Q 布口罩有沒有過濾效果? A 一般使用的外科口罩,密合效果也不是百分百,大部分氧氣還是從口罩側面出入,除非是密合度極佳的N95口罩! 可是N95醫療上也只能在重要關頭配戴,低風險的環境不用配戴,因為戴了你也撐不久! 「平常人不需要」! 有心臟病的絕不能戴,前幾天看到一位老伯伯,只是戴外科口罩就呼不到氣,胸悶!送急診了! 我的布口罩背面有個開口,可以把濾材放進去! 重點來了!!! 看到沒!「有濾材」的布口罩! Q蛤,濾材那裡來? A 一般外科口罩的布織布就是它的濾材,「熔噴不織布」,纎維可以到1-5微米。 這種獨特的毛細結構就是過濾的好材質,外科口罩的三層結構就是前面防水的不織布(防水是不是也防氣?有沒有戳到盲腸?)。 中間的「熔噴不織布」,後面再加一層普通不織布,黏貼而成! 你有本事找到「熔噴不織布」算你厲害,應該都被政府徵用了! 沒有「熔噴不織布」也不用哭! ㄧ般布織布也可以,不織布在周遭常可遇到! 你家的「不織布」抹布、尿布、紗布、濕紙巾、衛生棉⋯⋯都是,記得要用「新」的,這種錢不要省! 我用的不織布是濕紙巾,打開後讓它乾燥後再塞進去!衛生紙也行!有更適合、方便的材質歡迎提供! 戴口罩只是避面對方的口沫遇上你的口沫,不小心懷孕了!哈哈! 病毒在空氣中微乎其微,要是彼此都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我的布口罩「夠了」,我說「夠了」就是「夠了」再下去就會「牙」起來! 病毒會隨著口沫在環境中存留幾天,所以「勤洗手比戴口罩」重要! 我大部份麻醉的對象都是健康、無呼吸道症狀的產婦,所以布口罩「夠了」! 要是醫療工作是在急、門診、加護病房、開刀房中,容易有血體液接觸,那時候就務必要「外科口罩」或N95! 把醫療口罩留給必要的醫療工作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N95口罩捍衛醫護生命 不為人知的發明者竟是台灣人 具有強大過濾能力的N95口罩在SARS及武肺疫情中均發揮關鍵作用,成為捍衛醫護生命的重要發明,但鮮有人知這項發明的功臣竟是台灣人!不織布同業公會今發文表示,N95口罩的發明者是一位優秀而低調的台灣工程師蔡秉燚(Peter Tsai)博士,卻被大家忘記了。而蔡秉燚不只是N95口罩的發明人,日前台灣民眾轉傳的一篇關於口罩使用及消毒的建議的Q&A,也是蔡博士所提供的。 武漢肺炎肆虐是台灣民眾對防疫武器口罩有了更多了解,而其中過濾能力更強大的N95口罩則成為醫護保護者,但外界並不知這項重要發明的發明人竟是台灣人。不織布同業公會今發文表示,N95口罩的發明者鮮為人知,但卻是一位優秀而低調的台灣工程師蔡秉燚(Peter Tsai)博士。 該篇文章表示,N95的「N」表示不防油,而「95」表示至少能過濾掉95%的流感病毒、灰塵、花粉、霧霾、以及煙塵等微小顆粒物。而與醫用外科口罩類似,N95口罩的主體結構是由表層抗濕層、中間過濾吸附層以及內層貼膚層3部分組成,原材料均為高分子材料聚丙烯。 其中表層抗濕層和內層貼膚層,大多都以紡粘不織布和熱風不織布為原料,此類不織布的纖維直徑在15到40μm,透氣性出色,但幾乎沒有過濾能力,它們作為口罩的最外和最內層,主要目的在於定型和保護中間層的熔噴布。 而中間的熔噴布就是口罩製造技術的核心,因此目前在市場上已經被炒到了30多萬元一噸。而熔噴布的過濾原理在於纖維(直徑為1到5μm)細密而錯雜地排列,可以說沒給粉塵、病毒與細菌微沫留任何進入的空檔,發揮著過濾與阻隔的核心作用。 但熔噴布的製造卻需要兩大核心技術支撐。第一,熔噴布需要用穩定又精確的熔噴不織布工藝生產,必須拉出平均直徑小於5μm的超細纖維。 第二,拉出的熔噴布還得經過靜電處理,讓纖維表面帶上大量靜電電荷,借助吸附作用來捕捉細微顆粒物,是過濾防護的關鍵。 而蔡秉燚(Peter Tsai)博士在材料方面涉獵廣泛,同時研究熔噴不織布工藝,及靜電處理,使目前能以成熟技術在高壓、高熱空氣下將聚合物牽伸成超細纖維。而在靜電處理技術方面更是有革命性貢獻,蔡秉燚利用電場使中性的空氣發生電離,產生帶相反電荷的離子和電子,然後通過電場和感應使不織布纖維帶電,便可以吸附各種穿過口罩的微小物體。 而這種方法得到的靜電不織布過濾空氣中顆粒的能力,較無靜電者強了10倍,且不會阻礙空氣流通;這種技術也成了N95口罩的基礎。 該篇文章也說,蔡秉燚做為不織布纖維領域的先鋒,目前擁有12個美國發明專利,超過20個商業產品授權,技術被工業界廣泛使用了30多年;除了用在N95和醫用口罩上,還有HVAC空氣篩檢程式等產品。 而他在田納西大學工作長達35年,去年才剛退休,去年十二月又因新發明再度拿到田大惠利獎,取名為創新者名人獎,是田大有史以來唯一第二次拿該奬的人。 而台灣民眾雖不見得認識蔡秉燚博士,卻可能已經看過他所寫的文章。日前台灣網路上有不少民眾轉傳一篇關於口罩使用及消毒的建議的Q&A,也是蔡博士所撰寫的。該篇文章說明口罩是否可加熱消毒、可用次氯酸水消毒或水洗。 該篇文章表示高品質的口罩在70度C30分鐘殺病毒的條件下,電荷消失微乎其微,可以加熱30分鐘處理數次。次氯酸鈉(漂白水,非次氯酸)如無界面活性劑、不會在口罩表面散開,就不會使口罩的靜電消失。是否可水洗清潔,則要視口罩本身材質而定,一般而言靜電不會消失,但也不能一蓋而論,僅限使用合格材料口罩。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如何正確戴口罩? 內行人做外行人的事, 以獲取政治利益, 可能再次重演, 所以我先來消毒一下 I 口罩戴法, 病人白內綠外, 健康人綠內白外, 最早是親民黨副主席、前長庚院長、心臟外科權威張昭雄說的 ------------------ 張昭雄並示範平面式手術用口罩的正確戴法及丟棄方式,以兩面一綠一白的手術用口罩為例,白綠兩層因織法不同因此效果各異,白色織布層為主要的防止病毒層,所以『病患及疑似感染者應以白色層罩口、綠色層向外』,若『健康者,則應以綠色層罩口、以白色層向外』,過濾外來病毒 (NOWnews 2003-5-7) II 當時李秉穎醫師曾經出面反駁 ------------------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說,不管是什麼顏色,只要把白色的那一面,朝向自己,就是正確的戴法。 III 另外根據廠商的說法, 兩種戴法並沒有差別. ------------------ 誠品濾材公司解釋,一般「醫療級三層不織布口罩」由外而內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有顏色的pp布,經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感染;第二層為靜電過濾層,是主要過濾細菌的地方;第三層布為吸水材質,可吸收配戴者產生的口沫;若是反著戴,反而可惜了原先的設計用意。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台灣口罩到底比中國好在哪?熔噴布廠商透露測試數字,讓人驚呼:原來,差這麼多 前陣子美國熔斷斷了又斷,比小孩動不動切八斷的速度還快,但今天不講熔斷,想跟大家聊聊熔噴不織布和製造熔噴不織布的大廠 - 敏成。以下為參訪重點筆記: 1.講製造幾片口罩、厚的、薄的,還不如講原理 一進到敏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思明就把工程師拉了出來「告訴他們,為什麼台灣的口罩那麼厲害!」 原來,口罩中間的熔噴不織布和上面的「靜電駐極」技術,就是最大功臣。 一般來說技術較差的口罩公司想做的是薄膜口罩(靠密度擋髒東西),舉例來說,靠密度就好比平時騎車戴的布口罩,或美國衛福部最近教大家自製的口罩,只要那塊布上面的孔洞比鼻孔小,就能幫你擋到東西。 要做孔洞密到不行的口罩很容易,問題是密度大=壓損大,壓損大=不好呼吸,戴久了會頭暈,醫療法規也有規定壓損要低於一定數值。又病毒一隻大概是50奈米,口罩的孔洞大概是2,000奈米。 「你用網球拍可不可以撈到沙子?可以,但可以撈到多少?」 2.口罩上有千千萬萬個小捕手抓病毒 「想像口罩上有千千萬萬個小捕手,每一個都能抓住一隻病毒,也只能抓住一隻病毒」董事長這麼一說,神比喻讓文組廢物的我,腦袋馬上有了畫面。 「口罩要好捕手就要多,要持久,手套也要握得緊不能掉球」N95 的效果可以維持那麼久就是上面的捕手很多,體質也很好。 3.熔噴不織布的「熔噴」很厲害 熔噴從字面上大概可以猜到意思,把塑膠顆粒熔化,像棉花糖一樣噴絲成網,餘熱會讓東西黏在一起,最終成布。這時候布的物理性已經可以擋掉花粉等大粒子。 有些人會質疑台灣產線僅1.6米推進,中國已經做到4.8米推進,為什麼我們老說自己的東西比中國好? 「你要品質掛帥,還是量好看?比起速度,我更在乎良率...」古思明博士說:不要戴義和團式的口罩,口罩是科學的東西,跟未知敵人奮戰時可不能隨便。 聽完解釋我才知道,原來大產線雖然產量大,卻容易因為大面積造成滾動不均勻,而中國的熔噴不織布品質參差不齊的原因就在這。 「全世界輸出最多熔噴布的國家是中國和俄羅斯,但他們的品質都沒台灣好。」台灣一線口罩大廠的熔噴不織布都是台灣製的,光是敏成一天就有能力提供700萬片的材料,台灣至少還有康那香、恆大在做熔噴不織布。 「口罩不能只追求『台灣製造』,如果今天用的是境外的熔噴不織布,肯定會造成防疫缺口。」 聽完冒了身冷汗,原來口罩不是只有組裝那麼簡單,好希望陳超明立委此時此刻也在旁邊一起聽。 4.什麼是「靜電駐極」? 「熔噴不織布是技術,但加上『靜電駐極』又更厲害。」 空氣濾材主要是靠「靜電駐極」技術,PP(聚丙烯)本身就容易被極化,原本過濾效果30-35% (物理) 的口罩加上靜電後過濾效果,就可以提升到95-99.99%(效能)。而經過測試,台產的口罩即使放了5年效能也只降低 1%。 前面提到過網球拍撈沙子的例子,說明口罩雖然擋的了細菌卻擋不了病毒,但加上靜電後病毒會因為體積過小會被極化,進而改變軌道。 靜電的另一個作用是抓緊病毒(好比捕手抓緊手中的球)。在我們用網球拍撈沙子時,第一次可能會撈到許多沙,但只要稍微抖動,球拍上的沙就會掉光。我們戴著口罩時會呼吸,口罩也會起伏,如果沒有靠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指分子間的正負電荷吸引力),即便口罩替我們擋到了病毒,也會在我們一呼一吸間又把病毒吸到身體裡。 5.東西好還能便宜,是政策和業界的團結 台灣現在走的是穩價穩量政策,政府早在2月初就把業者找去談徵收,甚至在1月就派人去查了產能。這些布如果賣去中國可以賣一樣的數字,單位改成人民幣,甚至還能收現金,但是大家還是都把東西留在台灣了。 一開始想說台灣拚死拚活,了不起做出200萬片口罩,沒想到做工具機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60台組裝機器。 政府、業界,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 6.廠商謙虛,只道感謝老天 「也要感謝老天啦!」跟瀧澤的老大一樣,我發現敏成的老大也謙虛地不得了,什麼功勞都感謝老天。 「去年底聽說美國跟中國流感,想說反正明年也要採購不如提早把原料買來放著,誰知道我們把料準備好後,過完農曆年就爆炸了。」 「去年想說讓工廠機器休息一下,做了大保養,誰知保養完剛好就被政府找來做事,保養完的機器跑起來特別順,都不用休息。」 其實我自己覺得無論是瀧澤還是敏成,能有這番成就真的都不是老天的功勞。若不是這些公司平時就有關注國際消息、未雨綢繆,這次政府再怎麼急得逼人民,恐怕也逼不出今日的口罩國家隊替我們當後盾。 7.不做口罩前,他們在做什麼? 「不做口罩時你們在幹嘛?」太好奇,我忍不住問了心底非常好奇的失禮問題。 「隔音棉:我們提供阻隔層讓材料不利於溫度或聲音傳導,這技術可以用在跑車上。」 「保溫棉:做塑膠棉花,混合彈性纖維、保溫纖維。」 「空調濾材:很多工廠需要控制到無塵等級。」 「吸液棉:半導體強酸強鹼翻倒都可以吸,可以調整物理親和性。」 原來,我們不只把做戰機的公司叫去做口罩機,還把那麼厲害的敏成找來做口罩原料... 8.廠商給政府的真心話:火種要留著 「我想告訴政府,防疫鏈要留起來,招標方式要改,火種要留著,畢竟下次什麼時候會再爆,誰也說不準。」最終古思明博士用這句話作結。 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下,全世界各個國家一個接著一個爆炸,澳洲、歐洲、東南亞各國...好多人跟我們要產線、要材料都被我們拒絕。但這次除了大家的努力外,也有運氣的成份在,要怎麼記取教訓,是全民都要好好思考的。 訪問最後我偷偷問了國內和國外口罩的測試報告,發現中國製的有90%效能的,卻也有大量僅10%、20%、40%效能的。連沒有「靜電駐極」薄膜口罩的30%都不如。 這是發文3週前的訪問,3週後的今天看著世界各國因中國製的口罩鬧得人仰馬翻,好慶幸我們有自己的國家隊,在幾週內一次補足原先90%靠國外進口的口罩需求!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防疫篇(二),口罩復活的科學論證。 緣起:鑒於坊間有關口罩復活的報導太過紊亂,時有相互矛盾之處。再則,這些報導大多著重於消毒滅菌,鮮少談論到口罩中極具關鍵性的材質問題。本文將用比較科學的論點來評論平面式醫用口罩各層的機能以及能否重複使用的問題。 撰寫人:賈民生博士,2020.03.06於桃園。 自從新冠肺炎暴發以來,口罩成為平民百姓唯一能獲得的保命工具,因此大家都瘋搶口罩,從超市搶到了藥局,不但勞民,而且傷財。現階段政府的作法是一方面管制口罩的購買量,另方面增加口罩的生產量。如果新冠肺炎持續延燒的話,生產再多的口罩恐怕都還是不夠用。為此,讓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有辦法讓口罩確實的能夠重複使用,並因而大量減少口罩的消耗量,不就可以一舉解決以上所有的困境了嗎。 平面式醫用口罩就是我們時常見到那種薄薄的但外層帶有顏色的口罩。為什麼稱為醫用口罩?那是因為這種口罩的設計最主要的功用是為了防菌而非為了防塵。  (一)、 平面式醫用口罩的構造和功能。 平面式醫用口罩一般分成三層,外層帶有顏色的是撥水層,中層為靜電層,內層則為吸水層。通常,這三層都是聚丙烯PP材質所製成的不織布,只是工法不同而有不同的樣貌和機能。今分述如下: 1.外層的撥水層是為了防止飛沫傳染。大家都看過樹葉上滾動的小水滴吧,撥水層就像樹葉,而飛沫就像小水滴,當飛沫碰到撥水層時會形成圓珠狀的小水滴而掉落,也就不會滲到口罩裡面去了。請大家在口罩上滴些水,就知道我在說甚麼了。因為飛沫裡含有大量的病菌或病毒,故如能把飛沫阻擋在外,對於感染的風險自然就會大幅的降低。 所以,個人認為此一帶有顏色的撥水層是平面式醫用口罩最重要的一層,只要這層的結構未被破壞,都會有很好的防護效果。 2.中層的靜電層是利用異性電荷相吸的原理達到去除微細顆粒的目的,口罩所測試的微細顆粒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個人比較好奇的是:1.口罩穿戴後,靜電能維持多久?2.口罩的這層靜電層到底對病毒的吸附是否有效? 關於第1點,我們都知道靜電很怕溼氣,口罩穿戴後,口鼻所呼出的水氣會使得靜電層的靜電慢慢的消失而失效。至於失效的時間是10分鐘?是1小時?還是多長時間?並無相關文獻可供參考。 至於第2點,靜電層欲用靜電吸引粒子,除了粒子要有相異的電荷之外,其電阻係數對否也是一大關鍵,電阻係數不對,一切枉然,有時反而還會弄巧成拙。有誰能夠證明病毒的電阻係數接近於金黃色葡萄球菌者,或其電阻係數適合靜電吸附?如果不能證明,又怎能說靜電層對吸附病毒有效? 所以,個人認為寄望靜電層來攔截病毒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其糾結於使用酒精消毒是否會破壞靜電層,不如正視始終存在並具有凡得瓦力的深層過濾。 3.內層的吸水層是用來吸收口沫,使之不致影響中層的靜電層。這層的功能簡單,毫無疑慮,這層具有些許深層過濾的功效,也是不須懷疑的。  (二)、 平面式醫用口罩如何能夠重複使用? 有關口罩復活的報導琳瑯滿目,不一而足,現就此一議題做一討論。但在討論之前請一定要記住「平面式醫用口罩所用的材質是聚丙烯PP」。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所有口罩復活方法的成與敗都和PP這種材質的物化特性有關,如無法掌握這些物化特性,就很難真正做到所謂的口罩復活。有很多醫生或專家學者就是因為不懂PP材質的物化特性,所以出現了一些謬誤的言論。 坊間報導有關口罩復活的作法,大致分成下列三類: 1.使用常見的次氯酸、次氯酸鈉(含氯漂白水)、雙氧水(不含氯漂白水)、酒精、臭氧等化學藥品進行消毒。 能否使用上述的化學藥品消毒,涉及到PP這種材質的化學穩定性(亦稱:耐蝕性),如無法相容就不能使用該化學藥品進行消毒,否則將導致口罩報廢。上述化學藥品與PP的相容與否,現綜整如下: 次氯酸:極佳。 次氯酸鈉(含氯漂白水):常溫下,極佳。 雙氧水(不含氯漂白水):常溫下,較佳。 酒精:常溫下,極佳。 臭氧:不可。 所以,選擇前4種化學藥品消毒(含噴灑或浸泡),都不至於對口罩的PP材質有任何的影響。 2.使用電鍋或吹風機等加熱法進行消毒。 利用高溫殺菌確是個好方法,因為病毒不耐高溫,唯此法用於口罩的消毒則有待商榷,其主要的原因是PP材質耐溫的問題。針對PP的耐溫性,食品管理局有一圖表說明PP的耐熱溫度為100至140℃,此一數據不可盡信,因為幾乎所有的材料供應商所告知的PP使用溫度為:最高使用溫度為95℃,長期使用溫度為70℃。工程用那麼厚的PP管,短時間使用所能承受的最高溫尚且只有95℃,將薄薄的口罩用電鍋或吹風機以高達100多度的高溫進行消毒,能不變型或損壞嗎?何況,花了那麼多的電只為了消毒一付小小的口罩,值得嗎? 所以,個人不贊成使用加熱法對口罩消毒。 3.紫外線消毒。 只要紫外線照射的能量夠大,照射的時間夠長,紫外線絕對可以殺菌是不容懷疑的。但能量需要多大,時間需要多長,並無一精確的數據可資依循,此一問題將造成紫外線殺菌的不確定性,其結果就是可能造成殺菌的不完全。除此之外,紫外線的強度會日益遞減,再加上紫外線無法直接照射到的物體背面不具殺菌效果,這些問題更加深了這種不確定性。 以上是就紫外線消毒時的問題加以討論,現在回歸到PP材質本身的問題。PP是由丙烯單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稱之為聚丙烯,英文縮寫PP。PP本身性質穩定,但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易造成分子間的鍵結斷裂,使用紫外線照射的時間愈久鍵結斷裂的也愈多,終致改變了PP的結構,此時的PP已非原來的PP,也就失去了原本防護的功能特性。 基於以上原因,個人不贊成使用紫外線對口罩消毒。  (三)、 綜上所述,如方法得宜,平面式醫用口罩確實可以重複使用: 1.平面式醫用口罩所用的材質是PP,並非紙做的,故有其耐用度。只要最重要的撥水層功能完整、沒破洞、沒刮傷、沒病毒,口罩絕對可以重複使用。但要如何知道撥水層仍然有效呢?測試方法為:將口罩攤開,撥水層朝上,然後倒些水前後左右稍為晃動,觀察口罩背面是否有水透過或潤溼?如無,則表示撥水層仍然有效;如有,就表示口罩不能再用於防疫了。 2.為了保護珍貴的撥水層,請溫柔的對待口罩,千萬不要用力拉扯或搓揉而造成結構性的破壞。 3靜電層是否具備靜電吸附病毒的功能尚未可知,所以不必在乎靜電層是否會因酒精消毒而失效。縱然靜電層失效,這層也將轉換成普通口罩,並以些許絕對、深層、和濾餅等三種過濾機制攔截微細顆粒,多少還是有效果的。所以,不須顧忌使用酒精消毒口罩是否有問題。         4.雖然口罩的PP材質有著良好的耐候性,但不代表就可以永久的重複使用。口罩穿戴之後,即使看起來仍然保持完好,也建議穿戴一段時間後換新,因為PP受天候的影響,日久會有老化的現象。 5.如欲對口罩進行消毒,可使用與PP相容的次氯酸、次氯酸鈉、雙氧水、酒精等消毒劑,臭氧則是千萬不可。至於會破壞口罩結構的電鍋或吹風機等加熱法和紫外線消毒法,也不宜使用。 6.使用前述的四種消毒劑,如有可能儘量採用雙氧水或酒精,因為這二種消毒劑使用過後不會在口罩上殘留任何物質,而次氯酸或次氯酸鈉則在使用後會有鹽巴沉積在口罩上(化學反應式太過專業,就略過不表)。如果只有次氯酸或次氯酸鈉可供選擇,建議口罩在穿戴幾次後,使用清水緩緩的將鹽巴沖掉,然後晾乾再用。但請注意,不可使用任何洗潔劑,只讓清水溫柔的從口罩表面流過即可,也千萬不能像洗衣服般的搓揉。 7.萬一無任何消毒劑可用,另外一種變通的方法則是多準備幾付口罩輪流穿戴。因為根據最新報導病毒離開人體的存活時間最長有五天,所以只要準備的口罩數量多於病毒的存活天數即可重複使用。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所能準備輪流穿戴的口罩數量是越多越好。 8.這種平面式醫用口罩如果髒污了想清洗,請切記!只能使用清水,千萬不要使用任何洗潔劑,否則撥水層將會報廢,這是因為口罩上的洗潔劑不可能被水沖洗殆盡之故。洗潔劑會改變飛沫的表面張力,而致撥水層的撥水功能失效。所以,任何時候絕對不能使用洗潔劑清洗這種平面式醫用口罩,這點與洗手的概念完全相反,但為了保護珍貴的撥水層請務必記得。 有一視頻表演在口罩上噴灑酒精後倒水,結果清水立刻穿透過去,用來告訴大家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否則會破壞撥水層。但事實上,這只是清水的表面張力被酒精改變而已,並非撥水層真的被破壞,等酒精完全揮發後,就會恢復其撥水功能。本人做過實驗,確定不假。 撰寫人:賈民生博士。 學歷:美國路易斯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簡歷:長年致力於化工廠和廢棄物處理廠的設計和建造,現任多家公司技術顧問並在元智大學兼課。 註:歡迎就全文轉貼分享。如要摘錄部份內容,請務必註明題目、發表日期、和撰寫人姓名,以免觸法。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文長,請耐心的看,謝謝。 我每學期都會教到過濾,分別是針對廢水處理和空污防制。課堂上講過濾,自然一定會提到口罩一事,因為口罩也是一種過濾設備,只不過是用在人體而已。 我還在中科院時,有次同事去聽一位生技公司總經理的演講,回來後問我:那個總經理說病毒的大小比N95口罩孔隙度小了一個級數,所以N95口罩根本就防不了SARS病毒,這句話對不對? 我回答:這個總經理只懂一半,把這一半拿出來說,最後的結果當然是錯的! 對於防塵或是防病毒,口罩有效與否,很多醫師和專家講法眾說紛紜,有些混亂,現在我就針對過濾的原理做一說明。 以下要進入正題了。 這裡要說的是很少人談到但是非常重要的過濾機制,當瞭解了過濾機制之後,才好去判斷過濾效果的好與壞。 濾材的過濾機制大致上分成三種:絕對過濾absolute filtration (或稱,表面過濾surface filtration )、深層過濾(depth filtration )、和濾餅過濾(cake filtration ) 。 絕對過濾:是能過的就過,不能過的就被攔截下來,如水泥工篩砂子那樣。和許多人的看法一樣,上述總經理所持的理由就是這種機制。這是錯的,因為絕對過濾這種機制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的很少,在工業上只有在製造超純水或是廢水全回收時會用到(使用MF、UF、NF、RO等薄膜技術)。至於口罩,有種奈米口罩是用NF薄膜做的,其孔隙度小於病毒,是可以用絕對過濾的機制來阻擋病毒的,而且其材質是PTFE,可耐任何化學品並具撥水性。 深層過濾:不具完全的攔截功能,而是微細顆粒進入口罩深層藉由沈降、吸附、阻擋等機制去除顆粒,至於吸附是指顆粒碰到濾材本體有相互的吸引力而被吸住。此一機制就像沙窗網線所累積的灰塵一般。如果用絕對過濾的概念來看沙窗,那麼,沙窗會是永保如新。放眼我們所見的濾材,在新的時候幾乎都是深層過濾的機制,只不過,濾材的層數越多,微細顆粒碰觸到濾材本體的機會就會越大,過濾的效果就會越好。這就是為什麼很緻密的N95口罩能夠防病毒的原因。當然,如果口罩內具有靜電濾層是會加強捕捉效果的。 濾餅過濾:無論是絕對過濾或是深層過濾,使用了以後,顆粒都會堆疊在濾材上而形成一層濾餅,由於濾餅是大小顆粒交錯的堆疊,所以其孔隙度也不斷的變小,也更能過濾較細的顆粒。工業上大多是利用濾餅過濾這個機制來進行過濾的。例如:焚化廠的袋式集塵器,在使用前一定會對濾布先預披覆(precoating ) 一層矽藻土粉末,否則會有大量的粉塵排出。又如過濾化工產品戓廢水廠產出的污泥,新的濾布一定要用過一段時間形成濾餅後,過濾出來的水才會乾淨。隨著濾餅的加厚,過濾阻力也會隨之增加,在口罩的表現上就是呼吸困難,N95口罩比較會有這種現象。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如下: 1.不論是防PM2.5或者是防病毒,口罩的功能不是絕對的 yes or no,再爛的口罩都會有其效果,只是效果較小而已。所以,買不到醫療用口罩也沒關係,使用厚一點而且能夠封緊的布口罩也多少會有效果。(註:醫療用口罩很薄但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原因是最外面那層有顏色的撥水層,可以阻擋飛沫進入內層,這種防飛沬的方法和上述所有的過濾機制無關。但請注意,醫療用口罩的防塵效果很差,這就和過濾機制有關了。) 2.載口罩的目的究竟是為了防塵還是防病毒?如果是為了防塵,那麼,口罩是有點髒又不會太髒的效果最好。但如果是有病菌或病毒的疑慮,或者到過疫區,則是丟棄或是消毒再用。 3.我認為在肺炎危機期間,人人戴口罩,對於疫情的防制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完全不知道誰是帶原者,而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就是帶原者,超級帶原者就屬此類,因為沒症狀或症狀輕微。與人接觸時,大家都戴著口罩,至少可以避免飛沫傳染。 4.口罩不用搶,這是正確的。口罩的材質為PP,又不是紙,哪有用一次就失效的道理?只要沒破洞、刮到、或是到過疫區,我認為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為求保險起見,戴過以後用酒精或漂白水消毒一下。另外一個變通方式就是凖備三付口罩輪流戴,因為據報導稱病毒離開宿主的存活時間最長只有二天。 5.沒有醫療用口罩怎麼辦?前面已述,把病毒當成很小的顆粒,用深層過濾和濾餅過濾的機制,多少都會有效果。家裡總有騎機車用的口罩吧,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總之,到外面與人接觸一定得䳒口罩。 6.所有根據醫生或所謂專家的報導,對於口罩防塵或防病毒的功能都趨向 yes or no ,這是不對的,因為沒辦法那麼精準的劃分。我認為應該分成:特優、優、好、差、特差,5個等級讓購買者自行選擇。 7.政府一再宣導只有三種情況才需要戴口罩,其他時候都不要戴,甚至連搭火車捷運或上學都不需要戴,我認為那是因應口罩數量不足所持的一種不得已的說法。如果你敢賭的話,那就照辦。 我呢,只要是出門,有和人接觸或交談時,我必戴,因為我賭不起。 大致就說到這裡了。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武漢肺炎如何防疫》 武漢肺炎傳染途徑: 以呼吸道傳播為主。像咳嗽、打噴嚏這種最基本的,還有帶有病原體的飛沫接觸到黏膜,比如眼睛、鼻子、嘴巴。還有也能通過污染物間接傳播。   實際情況演示: 1.一個得了武漢肺炎的人,正在捷運車廂裡咳嗽並且沒戴口罩,坐在旁邊也沒戴口罩的你,吸入了他散佈在空氣中的病原體。   2.一個得了武漢肺炎的人,正在便利商店櫃台前結帳,結果打了噴嚏噴出來的口水,正中你的眼睛。(雖然你戴了口罩,但還是GG了)   3.你用手一把抓起得了武漢肺炎的人擤鼻涕擦口水的衛生紙團,然後丟進垃圾桶,接著又用手去揉眼睛。   4.一個得了武漢肺炎的餐廳服務生,在送餐的時候,不小心在你點的菜的上方咳嗽打噴嚏,然後被開心跟朋友在餐廳聚餐的你吃下去。   武漢肺炎如何防疫: 1.出門務必戴醫療用口罩。回家脫下口罩時注意不要碰觸口罩外緣,並妥善棄置使用過的口罩。   2.勤用流水及洗手液確實認真洗手,減少手部接觸眼口鼻的動作。定時消毒手機。然後乾洗手沒屁用,此病毒依然會在你手上滾動。   3. 減少與人群接觸的機會,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少拜訪親友少聚餐少聚會,別去密閉空間。家裡保持好通風,在家中最安全;機場是最危險的地方。   4.準備好75度的酒精噴瓶,消毒家中及外出時必須碰觸的物品。75度的酒精能立即消滅武漢肺炎病毒。   5.家中盡量除濕保持乾燥。此病毒在潮濕的環境下,據說最久能存活一天,但在乾燥的情況下,經過紫外線照射等等,存活不到兩分鐘。   6.減少外食,自己煮飯。武漢肺炎病毒在56度以上煮30分鐘就會消滅,100度煮沸的情況下應該可以立刻GG,因此務必吃煮沸過的熟食。   武漢肺炎症狀與治癒情形: 1.潛伏期14天之內就具備傳染性,並且不一定會有任何症狀。白話就是,一個沒發燒沒咳嗽看起來很正常的人,也可能是患者。   2.一開始通常為輕症,容易讓人忽視。發病症狀為發燒、乾咳、呼吸道不適。吃退燒藥之後有可能停止發燒,但會發燒後無力,並且反覆發燒。(比較不會有鼻涕)   3.抵抗力較差者,如老人小孩,致死率極高。目前致死者幾乎都是這兩種。抵抗力較佳者如青年,若接觸病毒數較少,治癒率相對較高。因此吃好喝好睡好不熬夜,增加自身免疫力很重要。   做好以上防護,大家也不必過度恐慌。口罩適度買,糧食適度準備,不要搶購不要囤積,相信台灣也能安然度過。   #請用力轉發並告知老人 #祝大家平安健康喜樂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