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還在用不安全的稀釋漂白水消毒?還以為酒精能消滅病毒? 別傻了!

這常見的錯誤觀念,你以為很安全,但其實正危害身體健康!

▌漂白水雖價格低廉但其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腐蝕性,

容易與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使用後排出海洋還會損害生態。

▌費盡心力用酒精殺菌..偏偏腸病毒還是老神在在~WHY?因為酒精能殺細菌,卻殺不了病毒阿!

次氯酸水真不簡單! 怎麼現在才知道!

▌使用次氯酸水抗菌液殺菌與使用稀釋漂白水殺菌有何不同?

次氯酸水抗菌液的PH值介於4.5-5.0,有效氯濃度50-200ppm,即使與人體接觸也不會殘留,與水一樣沒有危害;市售漂白水PH值達9以上,有效氯濃度約5萬ppm,即使稀釋後,濃度也遠遠高於次氯酸水抗菌液,一般漂白水殺菌的同時人體還會吸入有害物質。

▌次氯酸水抗菌液與酒精消毒水有何不同?

酒精係透過脫水作用產生殺菌效果,對一般細菌及有外套膜的病毒有效,但無法殺死孢子及親水病毒(例如腸病毒),當酒精濃度低於50%則無殺菌效果。

▌次氯酸水全方位抗菌液與細菌反應後會呈什麼樣的狀態?與其他有機物反應後會如何?

次氯酸水抗菌液的除菌成分為HClO(次氯酸),與有機物反應後會還原成水,對環境與人體均無害,亦是一種無污染的純環保產品。

▌次氯酸水全方位抗菌液與一般電解的次氯酸水有何不同?

在同樣濃度與PH值的條件下,全方位抗菌液與一般電解的次氯酸水比較:

次氯酸水全方位抗菌液是配方水,能視需要調整次氯酸濃度,殺菌力優於電解水,且因採用六環微分子純水,能使保存期限延長(在遮光密閉常溫下可放1年至2年);電解的次氯酸水係採用電極分解出次氯酸,濃度會受限,因此殺菌力較配方水差,且因採電解方式,次氯酸較易分解,保存期限很短(在遮光密閉常溫下可放7天至6個月)。

▌次氯酸水抗菌液的殺菌力如何?

全方位抗菌液是利用次氯酸的強氧化力,瞬間產生殺菌效果。因次氯酸的氧化過程中,會與有機物快速結合,當次氯酸與細菌、病毒接觸後,次氯酸會與細菌、病毒的細胞膜結合,使細胞膜的結構產生變化,使細菌、病毒無法存活而產生殺菌效果。與其他消毒產品相比,產生殺菌效果的殺菌時間更短(經SGS檢驗可於5秒內消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珠桿菌,黑麴菌等細菌)。

▌次氯酸水全方位抗菌液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可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地方與每個時間,它的殺菌能力可以提升您對細菌與病毒的防護,而且對人體無害,它的運用範圍有:

◆居家部分:
1一般:外出返家雙手、開關與門把、空調吹風口與過濾網、電話話筒、鞋子、腳踏墊、鞋櫃等物品殺菌、垃圾桶除臭、盆栽防菌。
2廚房:廚餘除臭、生鮮蔬菜、水果、鮮魚、肉類等清洗保鮮,碗盤廚俱、調理器具殺菌、砧板和抹布等清洗去味除菌、冰箱冷藏與冷凍庫內去味除菌、污水管管口去味除菌。
3浴廁:浴廁馬桶殺菌、浴缸洗臉槽殺菌、水龍頭、蓮蓬頭開關殺菌,盥洗的牙刷、杯子、梳子、毛巾、洗臉用品殺菌,防止磁磚周圍的黑色黴菌孳生。
4書房:鍵盤、滑鼠、遙控器殺菌。
5兒童:玩具、寢具、床單、枕套、被套及嬰兒用品殺菌。
6寵物:寵物窩舍的清潔維護,防止與寵物的親密接觸中遭受病菌的侵害。

◆外出部分:
1使用公共廁所前、後除臭與殺菌。
2使用錢幣、紙鈔後雙手殺菌。
3公車把手、公共場所的扶手殺菌。
4汽車把手、車內按鍵和方向盤、空調吹風口、車箱內去味除菌。
5公共小空間去除煙味與空氣淨化。
6流感的季節裡小空間殺菌與空氣淨化。

現有回應

  • hijack77使用 uienwt 的回應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冠狀病毒的外層,主要是由蛋白質和肪質所組成,理論上酒精可以破壞蛋白質結構,因此,酒精能夠消毒。建議家庭消毒使用,使用醫學用酒精即可,而乙醚、含氯消毒劑等是醫院才會用到的消毒用品。
    醫學用酒精(濃度75%)的酒精消毒、高溫殺菌等方法,都可用來清潔環境或消毒物品。凡使用醫學用酒精、乾洗

    出處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2118
    5 年前
    00
  • Asdfgh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內文的寫法是為了銷售,酒精或漂白水都能有類似的效果,不必迷信所謂的全方位抗菌液。

    次氯酸是一種化學式為HClO的不穩定弱酸,僅能存在於溶液中,一般用作漂白劑、氧化劑、除臭劑和消毒劑,且依產品使用的面向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腐蝕性;尤其是在使用後,還有可能有氯殘留的擔憂。而氯的殘留

    出處

    https://www.ftvnews.com.tw/AMP/News_Amp.aspx?id=2020123W0030
    5 年前
    21(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8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讓我來小小抱怨一下關於次氯酸水 有時候台灣的媒體和台灣的商人都真的是一窩蜂 有時候東西沒有了解清楚就亂報,東西還沒有搞清楚就亂賣。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防疫物資缺乏,一下說次氯酸水能用,一下說不用。 其實次氯酸水有兩種,以小妹有限的學識和資料來和大家整理一下,哪一種次氯酸水是能用,哪一種是不能用的。 (網路上的資訊也很多 用心一點也可以找得到。我會把資料來源放在最下面,有興趣知道的也可以進去看更專業的文獻) ====================================== 1.鹽+水電解的是「鹼性的次氯酸水」 次氯酸含量低,總氯含量高(類漂白水成份佔大部份) 這種是只能用來做「環境消毒的」‼️‼️‼️ 請當「稀釋漂白水來使用」☠️☠️☠️☠️ 2.食品級鹽酸+水電解的是「微酸性次氯酸水」 次氯酸含高,10ppm以上就有殺菌的效果 50ppm以下對於人體是無害的 10-50ppm是可以安全的使用在手上的🙌👐👐 (這才是研究上真的說的次氯酸水,這種的有做動物實驗驗的,是對人體不會產生刺激的) 👁👁怎麼分辦自己買的次氯酸水能不能用?? 買石蕊試紙來測一下就知道了 鹼性的--->當稀釋漂白水用 酸性的--->10-50ppm 可以噴手 (以上是懶人包資訊,如果有興趣再往下看,文長) ===================================== 不想看的 小妹講給你聽 https://youtu.be/e3iXRPkMtis (嫌前面太囉嗦 請跳 3:59分 總結) 目前台灣的次氯酸水製造方式有以下二種 1.食鹽+水電解而成的次氯酸水(這個是被為大家所熟悉也是市面上最常買得到的) 2.食品級鹽酸+水電解而成的次氯酸水(這一類的產品通常叫微酸性次氯酸水) 我們先來討論第一種 1.食鹽+水 電解成的鹼性次氯酸水 這一類的次氯酸水,由於在電解的過程當中會產生氫氧化鈉,所以方式製造的次氯酸水會程鹼性。 當次氯酸水在25°C和pH 7.5的情況下,總氯的一半以HOCl的形式存在,另一半則以OCl–(氯酸根離子)的形式存在。 在較高pH值(高於7.5)時,OCl–(氯酸根離子)較多。基本上市面上的產品ph值通常都超過7.5 以上。 而在pH值為10時,幾乎所有的氯都以OCl–(氯酸根離子)的形式存在。 次氯酸鈉溶液(俗稱漂白水)的pH值是在11到13之間,所以,所有的氯均以OCl–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漂白水是消毒效率不高的溶液。 由於鹼性次氯酸水的次氯酸濃度較少(小於50%),在使用的時候必需要達到100ppm以上才有殺菌的效果。 但是由於「氯的濃度太高」並且帶有一點的腐蝕性,所以並不適合使用在手上。如果使用在手上可能會造成脫皮、紅腫或過敏,如果己經發生請馬上救醫。 「鹼性次氯酸水只適合當「稀釋漂白水」使用,只能用在環境的清潔,不適合用在手上與餐具上」 2.食品級鹽酸+水 電解成的酸性次氯酸水 這一種方式製造出來的次氯酸水,pH值大約是5.0-6.5之間,呈微酸性。 比較像是研究文獻所使用次氯酸。在pH值為5時,幾乎所有的氯都以HOCl(次氯酸)的形式存在。 也因為HOCl(次氯酸)的濃度較高,這一類的次氯酸水只要10ppm以上就有殺菌的效果,50ppm以下是不會對於身體產生傷害的。 這一類的次氯酸有不少動物實驗證實是不會對身體產生刺激的。殺菌的效果也比鹼性次氯酸強許多。 研究所定義的次氯酸都是呈微酸性的 「酸性的次氯酸水,在濃度10-50ppm時,可以安全的使用在手部的消毒與食品餐具的清潔」 大部份的次氯酸都屬於微酸性 那為什麼市面上大多是鹼性次氯酸的產品呢?? 就如市面上所有的商品一樣,成本是一切。 一般製造「鹼性次氯酸水」的機器,家用型的只要幾仟元。 而製造「微酸性次氯酸水」的家用型機器都逼近十萬。 原料的價差也非常的巨大,食品級的鹽酸成本是食鹽的100倍以上。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商人只願意販賣「鹼性次氯酸水」,畢竟消費者分辨不出來,又可以打者高濃度的名號增加銷售量。 資料來源https://professorlin.com/2020/02/19/%E6%AC%A1%E6%B0%AF%E9%85%B8%E6%B0%B4%E7%9A%84%E7%A9%A9%E5%AE%9A%E6%80%A7/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恐慌就放棄消毒 #現在好像只有台灣比較安全 小妹很害怕社區感染 #聽說病毒可以停留在一般物體14天以上 小妹連收包裏都要消毒 #現在對於小朋友的靠近也有點恐慌 #小妹第一次錄影片很緊張 #youtuber真的不是人當的 我再想想要不要有繼續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高,各地民眾都在搶購酒精,旺旺集團為了守護台灣,自今日中午起,特別開放全台90家水神抗菌液補充站,免費提供水神抗菌液給各縣市村里長、低收入戶、65歲以上長者及持有媽媽及兒童手冊者,一起攜手防疫大作戰,讓防疫滴水不漏。 旺旺集團台北水神事業部總經理高雅鈴表示,水神的成分是微酸性次氯酸水,一般市面上的抗菌液成份是「次氯酸鈉」,但「次氯酸鈉」是鹼性,刺激性很強,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傷害人體,水神沒有鈉,PH值在6.5至5之間,為微酸性,殺菌效果更好更安全,且不需要稀釋,十分方便。 現在不少民眾開始搶購酒精,高雅鈴強調,1CC的水神次氯酸抗菌液等於1CC不刺激肌膚的酒精,且國內外超過120份檢驗報告認證,可有效抗病毒,同時還通過五大安全測試,包含眼睛、口、鼻及皮膚等,十分安全,孕婦小孩都可以使用。 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強調,「21世紀人類最大的敵人是細菌與病毒」、「健康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為與民眾一同攜手對抗疫情,自今年中午12點起,免費發送水神,凡是低收入戶者、65歲以上長者及持有媽媽及兒童手冊者,每日每戶開放1公升,各縣市村里長則每日50公升,請攜帶相關證件及自備乾淨空桶,抗疫免費公益活動至2月29日止。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分享: 世界衛生組織何時鼓勵大家把「稀釋過的漂白水、酒精」噴灑在小孩皮膚上?從來沒有吧! 那些製造抗菌、消毒產品的廠商們,為何一直告訴媽咪們這些東西很安全,可以放心用在嬰兒和小孩皮膚身上? 哪個媽媽會想把稀釋過的漂白水、酒精狂噴在小孩皮膚上?酒精對皮膚也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更何況是小孩的皮膚。 那些幫這類產品背書的醫生、業配網紅部落客,能不能有點良心!這種錢也賺得下去? 《次氯酸》就是稀釋過的漂白水 (大家可以自行google 就知道) 這樣昧著良心殘害小孩我要森77了! 酒精沒75%沒辦法消毒,漂白水濃度高可以抗菌消毒,但對人體也有毒性,濃度低的就沒有抗菌消毒的效果啊! #次氯酸和二氧化氯之類有安全疑慮物質的殺菌產品為何要給小孩用 #那些網紅部落客還有團媽什麼的有點良心好嗎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明明寫得很清楚 http://nehrc.nhri.org.tw/toxic/toxfaq_detail_mobile.php…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 酒精乾洗手液 vs 肥皂洗手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武漢肺炎爆發大規模流行,一般健康民眾應養成量體溫的習慣、以肥皂勤洗手、禁止觸摸眼鼻口、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若有發燒、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的民眾,請務必在家休息,不要到公共場所,若有必要外出就醫或處理重要事務時,請務必戴口罩,以肥皂勤洗手,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 目前常用濃度75%的消毒酒精主要是殺菌,然而病毒和細菌不同,細菌有細胞膜,酒精可以破壞細胞膜而殺死細菌,但是腸病毒和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病毒,在外圍有一層無脂質的蛋白質外殼,一般親脂性的酒精等清潔液無法殺死腸病毒,必須使用含有次氯酸鈉的漂白水,才能把它的外殼溶解。 幸好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脂質外殼讓酒精性乾洗手可以有效殺滅,由於肥皂洗手比較花時間,且若在戶外也不容易找到肥皂,所以一般酒精性乾洗手就能達到消毒效果。市售的酒精洗手液消毒濃度為75%,能有效殺死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請使用時酒精洗手液要在手上全部接觸過一遍,不要只是隨便抹一抹。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市售抗菌洗手乳真都能擊殺新冠病毒嗎 先簡單說明一下,為何要勤用「肥皂」洗手。肥皂能去油汙,主要是因為分子有一個「親油端」,理論上可以拉住此次病毒的脂肪,而皂分子另一端則是「親水端」,親水端可以拉住水分子,當親油端拉住脂肪後,我們再藉由水洗的方式,把髒汙用水帶走,這就是最簡單的道理。 再看下市售的「抗菌、抑菌」洗手乳或乾洗手,基本上在市場上看到的知名品牌所採用的殺菌成份如果不是採用酒精,大都是使用所謂的「氯己定(Chlorhexidine)」來殺菌,這是一種常見的殺菌劑。但是, #非常重要 在中國大陸的研究報告中,「氯己定(Chlorhexidine)」,對新冠病毒而言,無效!😢 新加坡針對常用的殺菌劑研究,發現能有效擊殺新冠病毒的數種殺菌劑,氯己定(Chlorhexidine)一樣不在其中。😨 所以在買抗菌洗手乳時,一定要看一下成分,如果是為了針對這次的新冠病毒而採買,不需要花更多的錢買到無效的殺菌劑,因為根本就是比較貴的肥皂。 如果不放心單單傳統肥皂,當然市售的洗手乳、乾洗手有些也是能真正擊殺新冠病毒。根據新加坡的研究,有: 對氯間二甲苯酚 Chloroxylenol(滴X消毒液、洗手乳,市場上應該已經被掃貨) 苯扎氯銨Benzalkonium chloride(高X氏消毒系列,市場上可能還找得到) 以上兩項對人體相對較無害。 另外,除了上列兩項以及我們熟知的乙醇、次氯酸水以及次氯酸鹽之外,下列再舉幾項能擊殺的消毒劑 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xide(雙氧水) 甲酚皂creosol soap 碘附 iodine in iodophor 優碘 Povidone-iodine 還有就是之前跟各位分享過的異丙醇以及高錳酸鉀溶液。 上列有些在SARS時,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出版物中也有標註。 這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提醒各位好友,不要盲目買對新冠病毒無效的抗菌洗手乳或乾洗手,白花錢還好,最糟糕的是以為有效而輕忽。 以上,歡迎指正。 祝福大家百毒不侵,一切吉祥。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防疫篇(二),口罩復活的科學論證。 緣起:鑒於坊間有關口罩復活的報導太過紊亂,時有相互矛盾之處。再則,這些報導大多著重於消毒滅菌,鮮少談論到口罩中極具關鍵性的材質問題。本文將用比較科學的論點來評論平面式醫用口罩各層的機能以及能否重複使用的問題。 撰寫人:賈民生博士,2020.03.06於桃園。 自從新冠肺炎暴發以來,口罩成為平民百姓唯一能獲得的保命工具,因此大家都瘋搶口罩,從超市搶到了藥局,不但勞民,而且傷財。現階段政府的作法是一方面管制口罩的購買量,另方面增加口罩的生產量。如果新冠肺炎持續延燒的話,生產再多的口罩恐怕都還是不夠用。為此,讓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有辦法讓口罩確實的能夠重複使用,並因而大量減少口罩的消耗量,不就可以一舉解決以上所有的困境了嗎。 平面式醫用口罩就是我們時常見到那種薄薄的但外層帶有顏色的口罩。為什麼稱為醫用口罩?那是因為這種口罩的設計最主要的功用是為了防菌而非為了防塵。  (一)、 平面式醫用口罩的構造和功能。 平面式醫用口罩一般分成三層,外層帶有顏色的是撥水層,中層為靜電層,內層則為吸水層。通常,這三層都是聚丙烯PP材質所製成的不織布,只是工法不同而有不同的樣貌和機能。今分述如下: 1.外層的撥水層是為了防止飛沫傳染。大家都看過樹葉上滾動的小水滴吧,撥水層就像樹葉,而飛沫就像小水滴,當飛沫碰到撥水層時會形成圓珠狀的小水滴而掉落,也就不會滲到口罩裡面去了。請大家在口罩上滴些水,就知道我在說甚麼了。因為飛沫裡含有大量的病菌或病毒,故如能把飛沫阻擋在外,對於感染的風險自然就會大幅的降低。 所以,個人認為此一帶有顏色的撥水層是平面式醫用口罩最重要的一層,只要這層的結構未被破壞,都會有很好的防護效果。 2.中層的靜電層是利用異性電荷相吸的原理達到去除微細顆粒的目的,口罩所測試的微細顆粒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個人比較好奇的是:1.口罩穿戴後,靜電能維持多久?2.口罩的這層靜電層到底對病毒的吸附是否有效? 關於第1點,我們都知道靜電很怕溼氣,口罩穿戴後,口鼻所呼出的水氣會使得靜電層的靜電慢慢的消失而失效。至於失效的時間是10分鐘?是1小時?還是多長時間?並無相關文獻可供參考。 至於第2點,靜電層欲用靜電吸引粒子,除了粒子要有相異的電荷之外,其電阻係數對否也是一大關鍵,電阻係數不對,一切枉然,有時反而還會弄巧成拙。有誰能夠證明病毒的電阻係數接近於金黃色葡萄球菌者,或其電阻係數適合靜電吸附?如果不能證明,又怎能說靜電層對吸附病毒有效? 所以,個人認為寄望靜電層來攔截病毒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其糾結於使用酒精消毒是否會破壞靜電層,不如正視始終存在並具有凡得瓦力的深層過濾。 3.內層的吸水層是用來吸收口沫,使之不致影響中層的靜電層。這層的功能簡單,毫無疑慮,這層具有些許深層過濾的功效,也是不須懷疑的。  (二)、 平面式醫用口罩如何能夠重複使用? 有關口罩復活的報導琳瑯滿目,不一而足,現就此一議題做一討論。但在討論之前請一定要記住「平面式醫用口罩所用的材質是聚丙烯PP」。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所有口罩復活方法的成與敗都和PP這種材質的物化特性有關,如無法掌握這些物化特性,就很難真正做到所謂的口罩復活。有很多醫生或專家學者就是因為不懂PP材質的物化特性,所以出現了一些謬誤的言論。 坊間報導有關口罩復活的作法,大致分成下列三類: 1.使用常見的次氯酸、次氯酸鈉(含氯漂白水)、雙氧水(不含氯漂白水)、酒精、臭氧等化學藥品進行消毒。 能否使用上述的化學藥品消毒,涉及到PP這種材質的化學穩定性(亦稱:耐蝕性),如無法相容就不能使用該化學藥品進行消毒,否則將導致口罩報廢。上述化學藥品與PP的相容與否,現綜整如下: 次氯酸:極佳。 次氯酸鈉(含氯漂白水):常溫下,極佳。 雙氧水(不含氯漂白水):常溫下,較佳。 酒精:常溫下,極佳。 臭氧:不可。 所以,選擇前4種化學藥品消毒(含噴灑或浸泡),都不至於對口罩的PP材質有任何的影響。 2.使用電鍋或吹風機等加熱法進行消毒。 利用高溫殺菌確是個好方法,因為病毒不耐高溫,唯此法用於口罩的消毒則有待商榷,其主要的原因是PP材質耐溫的問題。針對PP的耐溫性,食品管理局有一圖表說明PP的耐熱溫度為100至140℃,此一數據不可盡信,因為幾乎所有的材料供應商所告知的PP使用溫度為:最高使用溫度為95℃,長期使用溫度為70℃。工程用那麼厚的PP管,短時間使用所能承受的最高溫尚且只有95℃,將薄薄的口罩用電鍋或吹風機以高達100多度的高溫進行消毒,能不變型或損壞嗎?何況,花了那麼多的電只為了消毒一付小小的口罩,值得嗎? 所以,個人不贊成使用加熱法對口罩消毒。 3.紫外線消毒。 只要紫外線照射的能量夠大,照射的時間夠長,紫外線絕對可以殺菌是不容懷疑的。但能量需要多大,時間需要多長,並無一精確的數據可資依循,此一問題將造成紫外線殺菌的不確定性,其結果就是可能造成殺菌的不完全。除此之外,紫外線的強度會日益遞減,再加上紫外線無法直接照射到的物體背面不具殺菌效果,這些問題更加深了這種不確定性。 以上是就紫外線消毒時的問題加以討論,現在回歸到PP材質本身的問題。PP是由丙烯單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稱之為聚丙烯,英文縮寫PP。PP本身性質穩定,但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易造成分子間的鍵結斷裂,使用紫外線照射的時間愈久鍵結斷裂的也愈多,終致改變了PP的結構,此時的PP已非原來的PP,也就失去了原本防護的功能特性。 基於以上原因,個人不贊成使用紫外線對口罩消毒。  (三)、 綜上所述,如方法得宜,平面式醫用口罩確實可以重複使用: 1.平面式醫用口罩所用的材質是PP,並非紙做的,故有其耐用度。只要最重要的撥水層功能完整、沒破洞、沒刮傷、沒病毒,口罩絕對可以重複使用。但要如何知道撥水層仍然有效呢?測試方法為:將口罩攤開,撥水層朝上,然後倒些水前後左右稍為晃動,觀察口罩背面是否有水透過或潤溼?如無,則表示撥水層仍然有效;如有,就表示口罩不能再用於防疫了。 2.為了保護珍貴的撥水層,請溫柔的對待口罩,千萬不要用力拉扯或搓揉而造成結構性的破壞。 3靜電層是否具備靜電吸附病毒的功能尚未可知,所以不必在乎靜電層是否會因酒精消毒而失效。縱然靜電層失效,這層也將轉換成普通口罩,並以些許絕對、深層、和濾餅等三種過濾機制攔截微細顆粒,多少還是有效果的。所以,不須顧忌使用酒精消毒口罩是否有問題。         4.雖然口罩的PP材質有著良好的耐候性,但不代表就可以永久的重複使用。口罩穿戴之後,即使看起來仍然保持完好,也建議穿戴一段時間後換新,因為PP受天候的影響,日久會有老化的現象。 5.如欲對口罩進行消毒,可使用與PP相容的次氯酸、次氯酸鈉、雙氧水、酒精等消毒劑,臭氧則是千萬不可。至於會破壞口罩結構的電鍋或吹風機等加熱法和紫外線消毒法,也不宜使用。 6.使用前述的四種消毒劑,如有可能儘量採用雙氧水或酒精,因為這二種消毒劑使用過後不會在口罩上殘留任何物質,而次氯酸或次氯酸鈉則在使用後會有鹽巴沉積在口罩上(化學反應式太過專業,就略過不表)。如果只有次氯酸或次氯酸鈉可供選擇,建議口罩在穿戴幾次後,使用清水緩緩的將鹽巴沖掉,然後晾乾再用。但請注意,不可使用任何洗潔劑,只讓清水溫柔的從口罩表面流過即可,也千萬不能像洗衣服般的搓揉。 7.萬一無任何消毒劑可用,另外一種變通的方法則是多準備幾付口罩輪流穿戴。因為根據最新報導病毒離開人體的存活時間最長有五天,所以只要準備的口罩數量多於病毒的存活天數即可重複使用。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所能準備輪流穿戴的口罩數量是越多越好。 8.這種平面式醫用口罩如果髒污了想清洗,請切記!只能使用清水,千萬不要使用任何洗潔劑,否則撥水層將會報廢,這是因為口罩上的洗潔劑不可能被水沖洗殆盡之故。洗潔劑會改變飛沫的表面張力,而致撥水層的撥水功能失效。所以,任何時候絕對不能使用洗潔劑清洗這種平面式醫用口罩,這點與洗手的概念完全相反,但為了保護珍貴的撥水層請務必記得。 有一視頻表演在口罩上噴灑酒精後倒水,結果清水立刻穿透過去,用來告訴大家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否則會破壞撥水層。但事實上,這只是清水的表面張力被酒精改變而已,並非撥水層真的被破壞,等酒精完全揮發後,就會恢復其撥水功能。本人做過實驗,確定不假。 撰寫人:賈民生博士。 學歷:美國路易斯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簡歷:長年致力於化工廠和廢棄物處理廠的設計和建造,現任多家公司技術顧問並在元智大學兼課。 註:歡迎就全文轉貼分享。如要摘錄部份內容,請務必註明題目、發表日期、和撰寫人姓名,以免觸法。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N95口罩捍衛醫護生命 不為人知的發明者竟是台灣人 具有強大過濾能力的N95口罩在SARS及武肺疫情中均發揮關鍵作用,成為捍衛醫護生命的重要發明,但鮮有人知這項發明的功臣竟是台灣人!不織布同業公會今發文表示,N95口罩的發明者是一位優秀而低調的台灣工程師蔡秉燚(Peter Tsai)博士,卻被大家忘記了。而蔡秉燚不只是N95口罩的發明人,日前台灣民眾轉傳的一篇關於口罩使用及消毒的建議的Q&A,也是蔡博士所提供的。 武漢肺炎肆虐是台灣民眾對防疫武器口罩有了更多了解,而其中過濾能力更強大的N95口罩則成為醫護保護者,但外界並不知這項重要發明的發明人竟是台灣人。不織布同業公會今發文表示,N95口罩的發明者鮮為人知,但卻是一位優秀而低調的台灣工程師蔡秉燚(Peter Tsai)博士。 該篇文章表示,N95的「N」表示不防油,而「95」表示至少能過濾掉95%的流感病毒、灰塵、花粉、霧霾、以及煙塵等微小顆粒物。而與醫用外科口罩類似,N95口罩的主體結構是由表層抗濕層、中間過濾吸附層以及內層貼膚層3部分組成,原材料均為高分子材料聚丙烯。 其中表層抗濕層和內層貼膚層,大多都以紡粘不織布和熱風不織布為原料,此類不織布的纖維直徑在15到40μm,透氣性出色,但幾乎沒有過濾能力,它們作為口罩的最外和最內層,主要目的在於定型和保護中間層的熔噴布。 而中間的熔噴布就是口罩製造技術的核心,因此目前在市場上已經被炒到了30多萬元一噸。而熔噴布的過濾原理在於纖維(直徑為1到5μm)細密而錯雜地排列,可以說沒給粉塵、病毒與細菌微沫留任何進入的空檔,發揮著過濾與阻隔的核心作用。 但熔噴布的製造卻需要兩大核心技術支撐。第一,熔噴布需要用穩定又精確的熔噴不織布工藝生產,必須拉出平均直徑小於5μm的超細纖維。 第二,拉出的熔噴布還得經過靜電處理,讓纖維表面帶上大量靜電電荷,借助吸附作用來捕捉細微顆粒物,是過濾防護的關鍵。 而蔡秉燚(Peter Tsai)博士在材料方面涉獵廣泛,同時研究熔噴不織布工藝,及靜電處理,使目前能以成熟技術在高壓、高熱空氣下將聚合物牽伸成超細纖維。而在靜電處理技術方面更是有革命性貢獻,蔡秉燚利用電場使中性的空氣發生電離,產生帶相反電荷的離子和電子,然後通過電場和感應使不織布纖維帶電,便可以吸附各種穿過口罩的微小物體。 而這種方法得到的靜電不織布過濾空氣中顆粒的能力,較無靜電者強了10倍,且不會阻礙空氣流通;這種技術也成了N95口罩的基礎。 該篇文章也說,蔡秉燚做為不織布纖維領域的先鋒,目前擁有12個美國發明專利,超過20個商業產品授權,技術被工業界廣泛使用了30多年;除了用在N95和醫用口罩上,還有HVAC空氣篩檢程式等產品。 而他在田納西大學工作長達35年,去年才剛退休,去年十二月又因新發明再度拿到田大惠利獎,取名為創新者名人獎,是田大有史以來唯一第二次拿該奬的人。 而台灣民眾雖不見得認識蔡秉燚博士,卻可能已經看過他所寫的文章。日前台灣網路上有不少民眾轉傳一篇關於口罩使用及消毒的建議的Q&A,也是蔡博士所撰寫的。該篇文章說明口罩是否可加熱消毒、可用次氯酸水消毒或水洗。 該篇文章表示高品質的口罩在70度C30分鐘殺病毒的條件下,電荷消失微乎其微,可以加熱30分鐘處理數次。次氯酸鈉(漂白水,非次氯酸)如無界面活性劑、不會在口罩表面散開,就不會使口罩的靜電消失。是否可水洗清潔,則要視口罩本身材質而定,一般而言靜電不會消失,但也不能一蓋而論,僅限使用合格材料口罩。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為什麼超商的便當不要吃?內科名醫揭露比味精、醬油更可怕的7種添加物,每一口都在腐蝕內臟健康 哪些「食品添加物」正在危害你的身體? 在辦公大樓林立的街道,常常一到中午,就會看到人們從大樓陸續走出來,進入便利商店的光景。拿著便當或沙拉、軟性飲料、減肥飲料或是印有特定保健效果的茶飲,排隊等候結帳。 每天都在這結帳隊伍中的上班族,如果希望身體能健康長壽,最好立刻改變飲食習慣。 接下來將討論便利商店購買的商品,以某日的午餐為例,讓我們針對這些日常飲食一探究竟。 首先,從便當開始,請大聲朗讀出成分表。上頭列出了成堆的食品添加物,念到舌頭都要打結了。 我們一天會吃進大約80種以上的食品添加物,而這些幾乎都是從石油提煉出的物質。在日本仍在使用的添加物中,有許多都已被歐、美國家限制使用種類或濃度。 有致癌嫌疑的食品添加物,也有依不同組合產生化學變化進而引發致癌性的「食品添加物組合」,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實在是族繁不及備載,以下介紹常用常見的食品添加物。 苯甲酸鈉(防腐劑) BHA/BHT(抗氧化劑) 麩氨酸鈉(味精) 山梨酸/山梨酸鉀(防腐劑) 亞硝酸鈉(護色劑) 紅色2號/紅色3號/綠色3號/胭脂紅色素/藍色1號/黃色4號(色素) 卡拉膠(增稠劑) 便當或熟食中一定會有的就是「麩氨酸鈉」,也就是味精,常使用在便當的基本主菜如炸雞、漢堡排或是配菜的蘿蔔絲上,「麩氨酸鈉」為精神疾病、癲癇、內臟脂肪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常做為火腿、香腸等加工品的護色劑是「亞硝酸鈉」,和延長保存日期的防腐劑「山梨酸」會產生化學變化,將衍生出疑似致癌物質。 還有色彩鮮豔的蘿蔔干、柴漬等所添加的色素,全都是經動物實驗證實的高致癌性、易誘發過敏性的物質。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超商裡不會變色的生菜沙拉,你敢吃嗎? 光只有便當,會覺得蔬菜不夠,人們很有可能又買了沙拉當作附餐。看著那容器裡的蔬菜,不覺得很奇怪嗎? 通常切過的蔬菜放上一段時間就會變黑、枯萎,但容器裡的沙拉不僅被切過,還能保持清脆的口感。 這種在便利商店的蔬菜沙拉或超市販賣的生鮮截切蔬菜,一旦變黑或枯萎就會賣不出去,於是便做了防止變色、消毒殺菌的處理程序。 切過的蔬菜會被浸到殺菌效果極強的消毒劑」次氯酸鈉」當中,防止變色並消毒殺菌,而為了使其擁有清脆口感,還會再浸泡「pH調整劑」。 「pH調整劑」就是把食品的酸鹼值(pH值)調整成弱酸性,抑制食品腐敗的食品添加物。 包括檸檬酸、檸檬酸鈉、碳酸鈉、磷酸鹽等,做為人工合成防腐劑的替代物,用來抑制微生物孳生。 「次氯酸鈉」雖為使用於去霉清潔劑、奶瓶殺菌清潔劑的強烈化學藥物,但在販賣生鮮截切蔬菜時,卻沒有標示」次氯酸鈉」的義務。其原因為,有一種戲法——可免表示製程外所使用的一切加工輔助劑。 充滿農藥、營養價值低的蔬菜,經過如此處理,沙拉中蔬菜所含的營養價值當然會更低,因此即使攝取了「20種」這類蔬菜,對健康也是毫無幫助。 再加上,其附贈的無油淋醬裡頭,含有先前提過、代謝症候群主因的「高果糖玉米糖漿」。 改變,先從換「調味料」著手 在第1章中我們談論到社會毒,這也是我在演講時很常談到的話題,在演講中可說每次QA時間一定會被問到的就是「想要改變飲食,首先該從更換什麼開始做起?」 一直以來,我的答案都是「調味料」。因為調味料是做菜時一定會使用到,且它是不用花大錢就足以影響每日飲食的東西。 基本的調味料就是醬油、味噌、鹽、味醂、醋、酒,但一般來說經過大量生產、流通在世面的調味料都是假的。 其選擇基準為「遵循古法製造」,完全不含食品添加物最為理想。 看了上述的基本調味料,應該會有人想問「咦?砂糖呢?」吧。儘管日文中有「Sa(砂糖)、Shi(鹽)、Su(醋)、Sei(醬油)、So(味噌)」這個使用調味料的口訣,但如果你在燉煮料理時會習慣添加砂糖的話,請立刻改掉。 順帶一提,我家是不買砂糖的。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都是帶有甜味的天然調味料。只要選擇這些,即便不使用砂糖之類的「興奮劑」,也能做出非常好吃的料理。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醬油、味噌 醬油要選擇自然釀造、味噌則要選擇天然發酵的。如果是循古法製造,會使用非基因改造的大豆與天然鹽做為材料,並花一年以上的時間慢慢使其發酵,要強調一年以上,是由於其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胺基酸種類較豐富的關係。 標示「低鹽」的絕對不行。一旦降低鹽分,就有可能為了防止腐敗而添加防腐劑,此外,為了掩蓋低鹽導致的不夠味,就會使用酸鹼調整劑、化學調味料、香料及著色劑等。 如果還是在意鹽分,減少使用量即可。 鹽 鹽不要使用精製鹽,請選擇曝曬海水而成的鹽,也就是天日鹽。如果成分中有標示出「鈉」、「鎂」、「鉀」等膳食礦物質,就代表其還保有部分海水的養分。 其實,血液裡頭殺菌力的來源就是鹽類,其對血液與血管都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是真正的天然鹽,是不會導致高血壓等疾病的。根本不需要注意攝取量,反而還應該積極地攝取。 味醂 味醂也請選擇傳統製法,使用品質優良的糯米、米麴加上日式燒酒,經過2年以上長期釀造的為佳。只是以甜度的觀點來說,即使是使用真正的味醂,也不要加太多比較好。 超市等販賣的基本款「本味醂」,是使用戰後開發出只需二至三個月即可釀製而成的速釀法,添加了釀造酒精、水飴等調整味道。 然而「味醂風味調味料」,除了水飴、高果糖漿外,還添加胺基酸調味料、酸味劑等,完全不含酒精成分。 味醂原本是稱為「甜味滋養飲料」的高級酒,根據日本的酒稅法規定,只有在販賣酒的地方才能買到;一般廣為人知的本味醂,由於也含有酒精成分,依據酒稅法被歸類在「本味醂」之下,但和使用傳統製法釀造的味醂,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醋 醋選擇不添加砂糖、酸味劑、增味劑的為佳,成分表中的項目越少越好。「釀造醋」則選擇成分只有米、麴的「米醋」;「果醋」選擇未添加砂糖的比較好。 另外,製作梅干時產生的「梅醋」含有「梅多酚」,在能增進健康備受注目的各種多酚之中,擁有可以抑制禽流感病毒,並降低感染力的效果。使用無農藥種植的梅子與天然鹽製成的梅干,是在寒冷季節時應該積極攝取的食物之一。 酒 儘管在坊間可以看到許多種類的「料理酒」,但就算是料理時會使用的酒,也不代表對人體一定是好東西。請注意料理酒的成分,不少含有許多「葡萄糖」、「水飴」及「酸味劑」等添加物。 由於是平常料理時所使用的調味料,沒必要砸大錢買好酒,只要選擇原料只有米與米麴的「純米酒」即可。 這些基本的調味料,選擇標示原料或成分越少的,越能遠離添加物的危害,遵從古早製法的調味料,其成分大都為「米」、「大豆」及「鹽」等,單純又簡單,連小孩子幾乎都看得懂。 若是標示「胺基酸等」這種看不清楚其真面目的調味料成分,還是別用為妙。 作者/內海 聰(UTSUMI SATORU) 築波大學醫學院畢業,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及東京警察醫院內科醫師。並曾任職於牛久愛和綜合醫院內科、中醫科,後開設牛久東洋醫學診所。2014年起擔任以斷藥為主要概念的「Tokyo DD Clinic」院長並兼任NPO法人「藥害研究中心」理事長。 https://healthylives.tw/article/9730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早安健康 a {color:#000000}body {line-height:0;margin:0;background:transparent;}#google_image_div {overflow: hidden;position: absolute;}body{visibility:hidden} " id="google_ads_iframe_1" style="margin: auto; padding: 0px !important; border: 0px !important;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optical-sizing: inherit; font-kerning: inherit; font-feature-settings: inherit; font-variation-settings: inherit; font-size: 13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position: absolute; display: block; height: 250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min-height: 0px; min-width: 0px; width: 300px; inset: 0px;"> 黴漿菌感染大人兒童症狀怎判斷?感染黴漿菌多久會自己好? 2023-11-03 新聞中心蔡經謙 快加好友抽好禮   分享   128,370收藏2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黴漿菌是一種特殊的細菌,其中肺炎黴漿菌感染人類呼吸道時,可能產生久咳不癒、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但即使黴漿菌引起肺炎,患者症狀仍有可能輕微如常人、之後自己好起來,因此黴漿菌感染也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黴漿菌傳染約每4~8年會在台灣發生一次大流行,而鄰近的中國不但疫情嚴重,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受媒體訪問說明,黴漿菌在中國已有100%抗藥性,在台灣也有60~70%抗藥性,因此治療黴漿菌時須立即使用第二線抗生素,民眾除了遵照醫囑服用抗生素切勿自行停藥以外,若有出現咳嗽一星期未痊癒、發燒等症狀,都應盡速就醫。 目錄黴漿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黴漿菌感染?大人小孩有差嗎?黴漿菌感染原因有哪些?黴漿菌會傳染嗎?黴漿菌感染多久會好?感染黴漿菌會自己好嗎?黴漿菌治療抗生素有用嗎?黴漿菌如何預防?可以打疫苗嗎? 黴漿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黴漿菌感染?大人小孩有差嗎? 黴漿菌感染屬於「非典型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民眾在感染黴漿菌後,會有1~4周的潛伏期,接著才會出現以下感染症狀,多數不會嚴重到需要住院: 咳嗽(常以久咳不癒為表現)輕微發燒喉嚨痛、咽喉痛疲倦無力頭痛肺炎(通常症狀較輕)也可能毫無症狀(但鼻腔、喉嚨仍有此菌) 特別的是,相較於普通肺炎,黴漿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症狀較輕,即便肺部發炎得厲害,患者依然能在路上行走、一派輕鬆,甚至還有機會自行痊癒,因此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根據林新醫院衛教資料,被黴漿菌感染後,大人與小孩的症狀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小孩比成人更容易發高燒。流鼻水則通常出現在嬰幼兒上,其他族群較不常見。而其他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等。 少數民眾感染黴漿菌後,也可能引起皮膚疹(多型性紅斑)、關節炎、嚴重肺炎、無菌性腦炎、心肌炎等病症。三軍總醫院則建議,若小孩出現以下症狀,就需立即就醫治療: 急診:連續高燒、神智不清、呼吸困難等。門診:咳嗽合併發燒、胸痛、不明原因的關節或肌肉疼痛、不明原因皮疹 該如何判斷是否被黴漿菌感染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則曾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分析,由於「黴漿菌並『沒有』準確的診斷方法」,即便是抽血驗抗體,或透過咽喉PCR都不準確,因此黃瑽寧醫師採取「無罪推論」,若非明顯是黴漿菌引起的肺炎,就盡量不用相對應的抗生素治療。 黴漿菌感染原因有哪些?黴漿菌會傳染嗎? 根據衛福部、烏日林新醫院資料,黴漿菌會透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而感染呼吸道,學校、托兒所、家庭都是容易被傳染的地點。雖一年四季均可能被黴漿菌感染,但以秋冬、冬春季節交替期間案例較多,大人、小孩都可能染病。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等人所著的《最重要的小事,不容輕忽的耳鼻喉症狀!》中指出,黴漿菌的主要感染年齡層為5~25歲,近年則發現,嬰幼兒與高齡者的感染比例逐漸增加,由於容易因親密接觸而「一人得病,多人感染」,抵抗力較差的民眾甚至可能會重複感染。 黴漿菌感染多久會好?感染黴漿菌會自己好嗎? 兒科醫師歐淑娟曾於臉書專頁撰文說明,許多感染黴漿菌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即便併發肺炎,也可能未經治療「咳到後來就好了」。黃瑽寧醫師則曾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分析,黴漿菌感染導致慢性咳嗽的病患,常常也會同時誘發過敏、氣喘等疾病,有時只要治療過敏與氣喘,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即便未吃抗生素也能慢慢痊癒。 在經抗生素紅黴素治療10~14天後,雖能舒緩症狀,但無法消除傳染能力。它的傳染期可從出現症狀前的3~8天,到治療後的14星期之久。至於被黴漿菌感染要休息多久,則建議只要急性期過後,沒有發燒、症狀減輕,體力恢復後即可回歸團體生活。 黴漿菌治療抗生素有用嗎? 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與一般細菌不同,它沒有細胞壁。黃瑽寧醫師曾解釋,可將黴漿菌想像成「沒穿衣服的細菌」,一般主攻細菌衣服(夾膜)的抗生素因此對它無效。 不過,仍有部分抗生素能對黴漿菌產生效力。綜合黃瑽寧、歐淑娟醫師資料,雖然黴漿菌引起的肺炎症狀不嚴重,但仍需透過抗生素治療,可使用的抗生素包括日舒(紅黴素之一)、四環黴素等。然而,一旦出現抗藥性,則需更換為第二線、第三線抗生素,甚至後線抗生素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並非必需品,臺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徐浩庭曾撰文解釋,由於大多輕微症狀病人會自己痊癒,只有明顯肺炎,或發燒天數較長的病人,醫師才會建議使用抗生素。一旦使用抗生素,即須依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不可因症狀舒緩就自行停藥,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導致無藥可醫。 黴漿菌如何預防?可以打疫苗嗎? 由於目前並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黴漿菌感染,再加上黴漿菌的傳染力極強,一旦團體或家庭中有病例,其他人就應避免親密接觸,以減少感染風險。歐淑娟、黃立民醫師等人建議,有咳嗽等感冒症狀的民眾應戴口罩,且不要跟家人同房睡覺。若發現咳嗽超過一周遲遲不癒、發燒等症狀就應就醫治療。 一般民眾平時則應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勤洗手,洗手時至少搓揉 20秒,沒有水時,則使用乾洗手液代替。藥師廖偉呈(微笑藥師)曾撰文說明,市售乙醇(酒精)等醇類、碘製劑(優碘、碘酒等)、次氯酸水及次氯酸鹽、漂白水等溶劑也都可達抗黴漿菌的效果,民眾可自行使用市售相關消毒液清潔環境、消毒雙手,預防感染。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腺病毒症狀發燒多久會好?大人兒童都會被腺病毒傳染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爆發!和一般感冒差在哪?醫師完整解析症狀與治療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 a {color:#000000}body {line-height:0;margin:0;background:transparent;}#google_image_div {overflow: hidden;position: absolute;}body{visibility:hidden} " id="google_ads_iframe_2" style="margin: auto; padding: 0px !important; border: 0px !important;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optical-sizing: inherit; font-kerning: inherit; font-feature-settings: inherit; font-variation-settings: inherit; font-size: 16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position: absolute; display: block; height: 100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min-height: 0px; min-width: 0px; width: 300px; inset: 0px;">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9:30~12:30, 13:30~18:00 客戶服務專線: 02-29128060 關於早安健康關於我們人才招募聯絡我們異業合作公益合作採訪通知廣告刊登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及免責聲明 早安健康相關網站早安健康嚴選商城早安健康雜誌 追蹤早安健康FacebookLineInstagramYoutubeRSS訂閱電子報 早安健康 版權所有 © 2020 早安健康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服務由早安健康提供。詳細說明
    1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