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現有回應

  • Pei-Chi Lo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1.長庚資工系黃崇源教授團隊【的確有】建構一個EpiRank模型,以日常通勤的流動,推測各鄉鎮區的新興傳染病流行風險。
     
    2.但亦需留意,模型預測僅為參考性質,而非100%真實結果。

    3.模型預測結果受到選用變數、資料品質影響甚大,該團隊也有在論文中說明其模型仍有限制,例如使用的通勤

    不同意見

    黃教授團隊投稿Scientific Reports的論文,介紹EpiRank模型,末段有提及該模型的限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1719-8

    黃教授團隊製作的「EpiRank 台灣 353 鄉鎮區流病風險指標」網站:
    https://epirank-app.herokuapp.com/
     
    長庚資工系黃崇源教授臉書貼文說明此事:
    https://www.facebook.com/gscott.huang/posts/3633712853365433
    4 年前
    10(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通勤族注意!新冠肺炎傳播 專家列大台北「這5行政區」染疫高風險 #LINETODAY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m6Q7D2?utm_source=lineshare
    8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嘉義市確診個案 個案5/12(三)一早看見北部爆發COVID-19疫情,於5/15(六)上午自行搭乘板橋開往嘉義高鐵(0627車次-商務)12:13抵達嘉義。 5/15(六)-12:13到嘉義高鐵站之後搭乘計程車到耐斯王子大飯店入住,入住時間為14:30,經確認個案自述司機有戴口罩,房務也有戴口罩,飯店調閱監視已確認。個案入住飯店16樓28房,隨後戴口罩步行到北興老牌魯熟肉(嘉義市東區台林街119號)買餐點外帶,並到旁邊的大利多生活百貨大賣場(嘉義市東區台林街103號)買了水和1瓶高梁,回飯店吃,晚上未外出,個案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5/16(日)-個案因飯店有提供早餐,所以早餐到耐斯王子大飯店7樓用餐,用餐後即回房間未外出,個案下午因怕影響其他民眾,所以叫飯店外送餐點到房間(room service),取餐個案有戴口罩、房務也有戴口罩。 5/17(一)-個案聯絡朋友雖然沒有症狀,但是仍想要篩檢COVID-19,所以,請朋友向借汽車,朋友把汽車停在耐斯王子大飯店門口,朋友鑰匙插著,車熄火就離開飯店,再連絡個案下來開車,個案把汽車開下地下室(TOYOTA灰色車號:9097,目前在飯店B3,車位300號放置),之後個案5/17早餐又去7F吃早餐(非buffet,是套餐),吃完之後,自行開車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就醫,上午10:56抵達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個案因有高風險地區旅遊史,個案又因為要採檢所以自述有身體不適,故嘉義基督教醫院通報採檢疑似新冠,個案就醫之後返回飯店,5/17下午再叫room service,之後也沒有外出(醫院部分已確定,有病歷資料,不用去醫院調監視器)。 5/18(二)-個案上午早餐又去7F吃早餐(非buffet,是套餐),吃完早餐之後,就回房間等報告,均未外出,5/18下午5:00經衛生局通知,確診COVID-19,18:30由救護車穿著正確防護裝備,送至本市指定隔離醫院治療。
    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0 度線壓到!寒流低溫下修「台北 7 度持續 60 小時」,冰雪再臨陽明山~ 低溫警戒!中央氣象局針對嘉義以北 13 縣市及連江、金門發佈低溫特報,2/ 1 入夜另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開始連續一週的寒冷,台北下修低溫 1 度,從週末 ( 2/ 3 ) 開始連 4 天探 7 度,海拔 1000 公尺以上高山都有機會降雪。預計陽明山區達 0 度,繼 2016 年 1 月「霸王級寒流」後,將再度飄雪,台北市府緊急宣佈將實施三階段交通管制。 氣象局預報,2/ 1 第二波冷空氣報到,迎來連續一週的寒冷天氣,中部以北、東北部低溫下探 11 度,南部 14 度、花東 15 度,沿海空曠地區再低 1 度左右,1 月 31 日晚間 9 時已經針對嘉義以北、金馬 15 縣市發佈低溫特報,將出現 10 度低溫,北台灣整天陰冷,白天回溫也有限,高溫只有 12 到 14 度,北、北、基 3 縣市同時發佈大雨特報,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 未來一週天氣系統移動緩慢,強冷空氣不斷接力來襲,各地持續性寒冷,預計 2/ 2(週五)中部以北、東北部低溫 11 度,沿海空曠地區僅 10 度,南部、花東則約 13 度,2/ 3 至 2/ 6(週六至下週二)冷空氣達顛峰,為寒流等級,4 天期間北台灣下探 7 度,沿海空曠地區更只有 6 度,陰霾有短暫雨,南台灣雖由濕轉乾,也只剩 11 度,直到 2/ 7(下週三)白天才開始回溫。 值得一提的是,寒流影響期間降雪海拔可能下移至 2000 公尺左右,北部、東北部 1000 公尺以上高山也有降雪可能,氣象局在預報中,陽明山區七星山、小油坑等地 2/ 3 晚間下探 0 度,已經出現雪花標誌,水氣配合下,北台灣有望繼 2016 年霸王寒流後,再度出現雪景。 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根據色調強化雲圖分析,綠色部分代表中低雲,冬季可能只是反映地面溫度,綠、籃邊界就是 0 度線的位置,會動的是雲、靜止的則是霧區或地面,而籠罩在大陸上空一大片的綠色有一些高雲,大部分是晴空,可見 0 度線已於 1/ 31 晚間 9 時南壓到台灣北端的緯度。 天氣風險公司並發佈寒流預報圖表示,2/ 1 的降溫很有感,重頭戲還是 2/ 2 的寒流,不僅低溫下修 1 度,連 4 天北部下探 7 度,且天氣濕冷,白天回溫不明顯,北部 2/ 3 起 10 度以下持續達 60 小時,週末更是全台高山有雪,北部連陽明山、拉拉山都有降雪、霰的機會。 事實上,2016 年 1 月 24 日霸王級寒流制霸全台,台北、新竹、嘉義首次觀測到霰,全台 28 個氣象站低溫打破當年新低,包括台北 4 度、淡水板橋 3.8 度、新竹 2.8 度、梧棲 4.2 度、蘇澳 5 度,陽明山鞍部和竹子湖分別只有 -3.7 和 -1.5 度,金門馬祖更創設站最冷紀錄 1.3、0.3 度,不只如此,低溫特報擴及全台也是史上首見,為台灣氣象史中第一次。而台灣人感受最深的就屬下雪了,陽明山當時睽違 7 年白了頭,日月潭更首件兩次雨夾雪。另外,阿里山積雪 2.6 公分台鐵宣布停駛,是近 10 年來第一次因下雪停駛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201/1104994.htm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這一天注定會到來 這個政府官員不學無術,根本不了解今年的變種病毒,仍採用去年的牛步方法防疫,導至疫情大暴發。更妄想隨歐美「與病毒共存」,然後開放邊境,搞一個華麗的名詞「新台灣模式」。人民驚慌失策之餘,才了解政府非但未「超前佈署」,反而疫苗不够、快篩不够、防疫旅館不够、中重症藥物不够、病床不够、醫護不够。更離譜的是防疫策略朝令夕改、防疫行政曠日廢時,以致有拿不到確診通知、進不了醫院、拿不到藥,導至輕症轉中重症甚或死亡。輿論指為「官僚殺人」,民眾才知這個政府有多混。 民怨沸騰,蔡EE卻說台灣防疫做得很好。美國則將台灣列為「高風險地區」。外媒對台灣防疫,則有相當露骨的批評: 一、彭博社 1、自滿,根本沒有防線。 2、不了解變種病毒的傳染速度、沿用去年的防疫作法。 3、不願普篩。 4、堅持國產疫苗、疫苗不足。 二、紐約時報 這一天注定會到來,台灣面臨疫情大暴發: 1、疫苗採購不足。 2、疫苗接種緩慢。 3、校正回歸、檢驗速度太慢。 4、沒有全面普篩。 三、英國衛報 1、疫苗採購不足。 2、不開放全面普篩。 3、自滿。 四、金融時報 1、欠缺大規模篩檢機制。 2、網軍文化。 面對台灣疫情大暴發,有政治評論員指政府「只辦普選、不辦普篩」。前衛生署長則於今(5/20)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提告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防疫失職致人民傷亡,涉犯殺人及廢馳職務成災、貪污罪」。
    1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3型全現蹤!中國鼠疫累積4例 去這7個省要小心 2019-11-22 14:39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中國大陸今年迄今累計確診4例鼠疫病例,從腺鼠疫到致死率高達六成的敗血性鼠疫及肺鼠疫都現蹤,目前主要個案集中在內蒙古地區,衛福部疾管署主動通知各大旅行社赴陸留意鼠疫,若未來中國爆出社區或院內群聚疫情,將發布旅遊疫情警示,近期赴內蒙古等地區者要避免接觸囓齒類動物。 中國首例為9月發生於甘肅省酒泉市敗血性鼠疫死亡案例,近期3例病例都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其中2例肺鼠疫個案為當地牧民夫婦,已轉至北京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個案病情危重。另1例為11月17日通報腺鼠疫個案,有採石場剝食野兔史,與前述2例無流病關聯,目前隔離治療中。 鼠疫在中古世紀被稱作為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最初症狀為遭跳蚤咬傷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發炎,稱為腺鼠疫,若未及時治療,可引起敗血性鼠疫,細菌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包括腦膜、皮膚與肢體末端可能發黑壞死。 肺的次發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縱膈炎或引起胸膜滲液,吸入肺鼠疫病人帶菌的飛沫可進一步造成傳染流行,因其可爆發人傳人疫情,被視為最嚴重的一種鼠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鼠疫如未經治療其致死率為30%至60%,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致死率。 羅一鈞指出,國內自1953年後未再出現鼠疫病例,疾管署檢疫人員持續於國際港埠執行入境發燒旅客篩檢及健康評估,另定期於國際港埠監測鼠隻病媒及其血清檢體檢測,並請港埠經營管理單位加強港區環境整理整頓,要求入境船舶、航空器等運輸工具管理者落實防鼠措施。 中國大陸鼠疫自然疫源區包括西部旱獺疫源地、西南家鼠疫源地、華北沙鼠疫源地及喜馬拉雅旱獺鼠疫疫源地,歷年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都有疫情。羅一鈞說,已通知國內旅行業者,如規劃中國大陸上述地區行程時,應安排乾淨衛生的住宿場所等,避免感染鼠疫。 羅一鈞也提醒,計畫前往這些地區自由行民眾應避免接觸鼠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尤其囓齒類動物,勿生食肉類或接觸動物死屍,減少鼠蚤叮咬及感染鼠疫風險。近期赴中國大陸的民眾,返國入境時如有不適症狀,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請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 認識鄉土十一天十夜免費走讀活動 一、源起: 由於原訂2021年5月舉行為期四天的台北古蹟巡禮四天三夜免費古蹟走讀,因新冠疫情升為三級而被迫延期至今仍未舉辦,為慶祝目前疫情緩和,除了重辦原延期的四天三夜的台北市走讀之外,更擴大為從五月二十日(週六)起至五月三十日(週二)為止,一連十一天十夜的「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的免費古蹟走讀。在這十一天當中,將由北到南依序從基隆、淡水、北投、士林、大稻珵、艋舺、台北府城、新莊、板橋土城、桃園,最後到新竹,由現任台北市觀光委員會委員的吳武明博士帶領大家到各地古蹟走讀。本走讀活動不但讓大家認識自己居住鄉土的前世今生,充實對歷史與地理的知識,更可藉步行健身,吳博士已在全台及金馬澎湖各地、日本、大陸、歐洲十七國等地辦理多次的免費古蹟走讀,累計已有數千人參加,是非常受歡迎的益智又健身的活動。 二、報名: 為慶祝疫情結束,本次走讀活動特別開放任何人均可報名參加(不限讀書會會員,也不限當地居民,更歡迎所有在學生與教師參加),且完全免費 (食宿及公共交通請自理),可擇日擇地,不需全程參加,歡迎踴躍報名。如欲報名(不需指定參加日期),請掃描以下條碼,即可進入報名群組完成報名。報名之後會在群組中公告參加事宜。(手機請先將條碼存到相簿,再依疫情期間到商店實聯制的掃描方式,先按line 左下角的主頁符號,再按右上角第二個的人像+號,就會看到加入好友的畫面。再按中間的行動條碼,然而當出現掃瞄鏡頭畫面時,不是掃描商店的條碼,而是要選鏡頭右下方的條碼符號,再選剛存到相簿的條碼,就可以加入群組) 走讀遊程: 第一天:5月20日 (週六) 基隆老街的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火車) 10:30 基隆火車站 (南出口) 集合 基隆市位於台灣最北端,古名雞籠。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文獻已出現「雞籠山」、「雞籠嶼」等名詞,不過當時中國並未將台灣當作中國領土,因此只有少數漢人移墾台灣。基隆的都市發展主要始於清朝,清康熙22年(1683年)台灣納入中國版圖,基隆的開發於嘉慶年間進入繁盛時期。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成為今日基隆的市中心,至今仍保有崁仔頂的漁貨交易市場。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國軍艦前來叩關。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治台轉趨積極,將「雞籠」改名為「基隆」,取「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清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要求清廷自安南(越南)撤兵,在邊境發生軍士間的衝突,而引發中法戰爭。法國軍隊攻佔基隆達8個月,以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上午行程 1. 劉銘傳隧道(1890年) 2. 平安宮 (1796年) 3. 獅球嶺砲台(1884年) 4. 基隆城隍廟(1887年) 5. 慶安宮(1780年) 6. 崁仔頂 (1723年) 7. 奠濟宮 (1875年) 8. 昭忠祠遺址 (1877年) 9. 佛光山極樂寺(1905年) 午餐(自理) 信二路停車場附近 14:00 信二路停車場 (信二路大廳前) 集合 下午行程 10. 基隆主普壇暨中元祭祀文物館 (1855年) 11. 中正公園 12. 二沙灣砲台(1841年) 13. 中法戰爭紀念園區 (1884年) 14.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15. 暖暖義應塔(1885年) 16. 暖暖安德宮(1801年) 17. 金山寺清法戰爭古戰壕遺址(1885年) 第二天:5月21日 (週日) 淡水古街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捷運) 10:30 台北捷運淡水站 (2號出口) 集合 淡水原名滬尾,位於台北淡水河出口,很早就有漢人和原住民居住。1628年西班牙人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1637年才撤離淡水。1642年,荷蘭攻下雞籠後,開始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建安東尼堡。清咸豐8年(1858年),清政府因英法聯軍戰敗後與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於咸豐11年(1861年)議定滬尾作為通商碼頭,外國貿易商眾多,淡水成為富有異國風情的繁榮小鎮。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清朝和法國爭奪越南主權而爆發戰爭。法軍於1884年10月派戰艦攻下雞籠(今基隆)後,即進犯滬尾。由於先前清朝面對英法聯軍的戰敗,當時淡水的外國人都認為法軍數小時就可以佔領淡水。督軍的清軍主帥劉銘傳與鎮守滬尾的湘軍將領孫開華、淮軍將領章高元卻在全台首富板橋林維源的捐資僱工、改變地形地貌情況下,據守外城岸的工事,並反攻登陸的法軍,終於擊潰法軍,是中國面對歐洲列強侵略戰爭以來,首次戰勝列強之一的法國,讓國人能永遠記得祖先以智慧及血汗所寫下這段光榮的民族歷史,重建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更具歷史價值。 上午行程 1. 滬尾湖南鄉勇古蹟園(1881年) 2. 鄞山寺(1823年) 3. 和衷宮(1857年) 4. 聖江廟(1814年) 5. 義應宮遺址 6. 晉德宮助順大將軍爺廟(1841年) 7. 淡水龍山寺(1858年) 8. 淡水清水巖(1937年) 9. 福佑宮(1772年) 10. 淡水紅樓(1895年) 11. 滬尾偕醫館(1879年) 12. 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1872年) 午餐(自理) 淡水紅樓附近 午餐後14:00 得忌利士洋行 集合 下午行程 13. 得忌利士洋行(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故事館) 14. 外僑墓園 (清代) 15. 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1870年) 16. 真理大學牛津學堂舊址(1882年) 17. 馬偕故居(1875年) 18. 聖安東尼堡(1644年) 19. 淡水海關碼頭(1861年) 20. 清水雷營遺址(1884年) 21. 油車口忠義宮-蘇府王爺廟(清道光年間) 22. 滬尾砲台(1886年) 23. 清法滬尾之戰古戰場(1884年) 24. 大庄萬善堂(1884年) 25.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外城岸遺跡(1884年) 26. 清法滬尾之戰法軍登陸處(1884年) 27. 淡水漁人碼頭 第三天:5月22日 (週一) 北投溫泉的前世今生 (台北北投) 全程步行 . 上午 10:00 在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唭哩岸站一號出口 北投地區位於台北市最北方,由於位於大屯火山的南側,因此自古就以溫泉聞名。早在清光緒20年(1894年),德國商人為採購硫磺(火藥的原料),發現了溫泉的療效,即首先在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所在地開設溫泉俱樂部。愛泡湯的日本人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總督樺山資紀就在1895年11月到北投視察,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旁的北投溪就漸漸形成湯瀧浴場。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在今加賀屋現址旁設立天狗庵旅舍,是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當時由於基隆港尚未整建,只能以淡水港為主要運輸港口,因此拆除了清治時期興建的舊鐵軌,改鋪設台北到淡水的鐵路,於1901年通車。除了大量運輸台北往來淡水港的物資之外,也帶動了台北與淡水之間的北投溫泉鄉的發展。1905年(明治35年),建了普濟寺,供奉湯守觀音,以保祐當地溫泉業。1913年(大正2年)6月,日本政府台北州廳主導下,依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格局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是當時日本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 . 上午行程 1. 北投慈生宮 (1669年) 2. 新北投火車站 (1916年) 3. 瀧乃湯溫泉 (1901年) 4. 北投溫泉博物館 (1913年) 5. 北投于右任避暑別館 (1930年) 6. 地熱谷 7. 北投溫泉俱樂部遺址 8. 星乃湯遺址 (1901年) 9. 吟松閣 (1934年) 10. 北投普濟寺 (1905年) 11. 北投鳳凰閣溫泉會館 午餐 (自理) 午餐後下午14:30 在新北投捷運站集合 下午行程 12. 張學良北投故居 (1960年) 13. 北投中和禪寺 (1931年) 14. 十九世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1957年) 第四天:5月23日 (週二) 芝蘭街的前世今生 (台北士林) 全程步行 . 上午 9:40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芝山站1號出口前集合 . 士林地區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會合處,清初為芝山岩文化發源地,稱為「八芝蘭」。早在清康熙48年 (1709年),漢人即在附近拓墾。八芝蘭前臨雙溪,後有劍潭山,距離基隆河較遠,地勢高不易淹水,取水也方便,都是八芝蘭優質的生活條件。康熙末年有大量漳州移民入墾,並於雍正 2 年 (1724 年) 形成店仔街。雍正 5 年 (1727 年) 業戶吳廷誥、曹朝招、賴玉蒼增建店屋,形成八芝蘭街區。乾隆6年(1741年),漢人自下樹林埔地遷到此地營造街區,改名芝蘭街。到了乾隆 28 年(1763 年),士林已成為台北盆地的四大市街之一,因而古蹟眾多。 上午行程 1. 芝山巖遺址 (距今7000年) 2. 芝山巖隘門(1848年) 3. 芝山巖惠濟宮 (1752年) 4. 芝山巖大墓公 (1786年) 5. 芝山巖老樟樹 (300餘年) 6. 六氏先生墓 (1896年) 7.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1896年) 8. 芝山巖神社遺址 (1930年) 9. 神農宮 (1728年) 10. 有應公媽廟 (1724年) 11. 大東路圓環何氏家族宅邸(1925年) 12. 慈諴宮 (1796年) 午餐 (自理) 士林 .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 下午行程 13. 台灣神宮遺址 (圓山大飯店) 14. 臨濟護國禪寺 (1900年) 15. 圓山別莊( 1914年) 16. 圓山遺址 (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17. 忠烈祠 18. 七海寓所 19. 劍潭古寺 (1773年) 第五天:5月24日 (週三) 台北大稻珵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大稻埕位於舊台北城的北方,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故得名大稻埕,範圍約為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臨淡水河,東至中山北路。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了大稻埕的商業活動。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之後因艋舺河道日漸淤積,加上當地居民排外,因此從艋舺被趕到大稻埕的同安人由於較能接受洋人在此設立洋行,大稻埕的河道尚未淤積。因而大稻埕碼頭即逐漸代替了艋舺,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其中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不過之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也逐漸失去了河港的功能,大稻埕密集的舊建築很難進行都市更新,因而成為台北市的老舊市區。不過反而因禍得福,保存下大量的古蹟。 . 上午行程 1. 北門口福聚宮(1870年) 2. 劉銘傳建大稻珵火車站遺址 (1891年) 3. 六館街租賃屋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4. 六館街洋樓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5. 和德祠 (1823年) 6. 瞿公真人廟 (1887) 全台首富林維源求子傳奇 7. 台灣民眾黨成立總部遺址 (1927年蔣渭水成立的台灣民眾黨總部) 8. 蓬萊閣遺址 (1928年蔣渭水在此舉辦「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 9. 台北法主公廟 (1878年) 10. 天馬茶房 ( 228事件引爆點) 11. 蔣渭水文化書局遺址 (1926年) 12. 蔣渭水大安醫院遺址 (1916年,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13. 春風得意樓遺址 (蔣渭水1920年入股經營) 14.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1859年) 15. 屈臣氏大藥房 (1917年) 16. 永樂座遺址 (1924) 蔣渭水告別式在永樂座舉行 17. 良德茶行舊址 (1880年,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吳文秀創設) 18. 李臨秋故居 (望春風作詞) 19. 李春生紀念教堂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1900年接待孫中山,並提供惠州起義指揮所44天) 20. 吳文秀故居 (吳文秀是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 21. 港町文化講座舊址 (蔣渭水辦演講的地方) 22. 陳天來故居 (1920年) 午餐 (自理) . (一) 永樂雞捲大王 延平北路二段50巷6號 (二) 佳興魚丸店 延平北路二段210巷21號 (三) 慈聖宮前排骨大王 保安街49巷 (四) 呷二嘴(冰店) 甘州街34號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第一劇場遺址 下午行程 23. 第一劇場遺址 (1935年,陳天來所建) 24. 葉金塗舊宅 (1926年) 25.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33年,蔣渭水四次被關在此,有蔣渭水別莊之稱) 26. 台北城古城牆遺跡 (1932年) 27. 台灣文化協會創始地 (1916年,台灣文化協會創始人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28. 江山樓遺址 (蔣渭水1923年在此舉辦入獄餞別會和同獄會) 29. 大稻埕教會 (1915,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所建) 30.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舊宅 31. 大稻埕慈聖宮(1864) 32. 安西街132號宅邸 33. 迪化街十連棟 (1912) 34. 大橋頭福德廟 (1777) 35. 枋隙教會舊址 (1885) 第六天: 5月25日 (週四) 台北府城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台北府城是清朝所建的中式城池,於光緒八年(1882年)開工,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石質的城牆涵蓋面積達1.4平方公里,設有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由於是台北府所在,又稱為台北府城。清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除於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附近蓋台灣巡撫衙門外,並另於今中山堂附近蓋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掌管錢糧、兵馬、民政等事務)。此外,也在台北城內蓋了台北府文廟、台北府武廟、台北大天后宮及台北府縣城隍廟等四大官祀廟宇。台北城完工之際,城內陸續動工的文廟、武廟、廣澤尊王廟、城隍廟、天后宮及台灣巡撫衙門、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台北府衙門、淡水縣衙門等各級官署都陸續落成,此時台北城已取代台南,正式成為全台的宗教與政治中心。光緒13年(1887年),台灣建省。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非常重視台北城的發展,大力推動台北城的現代化公共設施,如郵政、電報、衛生、飲水、照明等。台北城除了政府衙門有電燈可使用外,西門街、新起街等也設有街燈,開當時全中國電力照明的先例,台北城的現代化高居全中國之冠。光緒十八年(1892),台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大陸來台視察的中央官員,又在布政使司衙門西側隔鄰興建欽差行台一座,供官員住宿或迎賓會席之用。 日本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即開始拆除城牆,到明治37年(1904年)年底時,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城內許多清朝留下的建築也遭到拆除,只有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等四座城門被保留。然而無論是清朝、日據時代還是今日,台北城內城區內一直都是台灣重要政府機關的所在地。清朝的文武廟街和府前街(指台北府前方)就是今重慶南路,撫台街就是今延平南路,北門街是今博愛路,石坊街和西門街是今衡陽路,府直街是今開封街,府後街(指台北府後方)則是今館前路,都是非常多古蹟或遺址的地區。 清朝台北城原只涵蓋今中山南路以西、忠孝西路以南、中華路以東及愛國西路以北地區,不過由於鄰近台北城東、城南的地區也有部分歷史古蹟,因而併入成為台北城周圍地區加以介紹。. 上午行程 1. 逸仙公園 (孫中山1913年住梅敷屋) 2. 台北州廳 (1915年) 文藝復興式 3. 台北府考棚行署遺址 (1880年) 4. 淡水縣衙(1887年)及明道書院(1893年)遺址 5.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1916年) 6. 台大醫院舊館 (1897年) 7. 台北賓館 (1899年) 8. 台北府城東門 (1882年) 9. 日本曹洞宗台灣別院鐘樓 (1908年) 10. 中正紀念堂 (1980年) 11. 台北府城南門 (1882年) 12. 台灣總督府菸酒專賣局 (1913年) 13. 孫運璿故居紀念館 (1980-2006) 14. 欽差行台 (1928年) 15. 台北府文廟遺址 (1884年) 16. 台北府武廟遺址 (1889年) 17. 台灣總督府 (1919年,今總統府) 18. 台北天滿宮遺址 (1912年) 19. 急公好義坊 (1887年) 20. 新公園福德宮 (清嘉慶年間) 21. 台北大天后宮遺址 (1888年) . 午餐 (自理) 午餐後 14:00 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前集合 . 下午行程 22.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1915年) 23. 廣澤尊王廟遺址 (1884年) 24. 台灣省城隍廟 (淡水縣知縣衙門遺址1876) 25. 台北府衙遺址 (1876年) 26. 台北府城北門 (1884年) 27. 北門郵局 (1928年) 28. 撫臺街洋樓 (1910年) 29. 台北府縣城隍廟遺址 (1881年) 30. 台灣巡撫衙門遺址 (1893年) 31.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遺址 (1887年) 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32. 欽差行台原址 (1892年) 33. 台北府城西門遺址 (1882) 34. 番學堂遺址 (1890年) 35. 西學堂遺址 (1890年) 36. 登瀛書院遺址 (1890年) 37. 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 (2004年) 38. 台北府城小南門 (1884年) 第七天:5月26日 (週五) 台北艋舺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艋舺位於台北舊城的西部,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的發源地,最古老的市街在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淡水河邊)。清康熙48年(1709年),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之後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於清代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台灣三大城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上午行程 1.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1918) 2. 台北接官亭(魯班廟)遺址 (1885) 3. 台北機器局遺址 (1885) 4.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1956年) 5. 東本願寺遺址 (1928年) 6. 慈雲寺 (1840年) 7. 漢口街 2 段 125 號店屋 8. 晉德宮 (1765年) 9. 西門町 (1922年) 10. 台北天后宮 (1746年) 11. 台北稻荷神社遺址 (1910年) 12. 西門紅樓 (1908年) 13. 孫中山惠州起義指揮所遺址 (1900年) 14. 西本願寺 (1931年) 15. 台北法華寺 (1897年) 16. 艋舺長老教會 (1876年) 17. 艋舺清水巖 (1790年) . 午餐(自理) . (一) 何家排骨酥 (排骨酥雞絲麵) 貴陽街110號 (二) 三味食堂日式料理 (超級巨無霸鮭魚手握壽司) 貴陽街2段116號 (空間大,但是太熱門) (三) 艋舺清水巖 (祖師廟)附近餐廳 . 午餐後下午14:00 在艋舺清水巖前廣場集合 下午行程 18. 艋舺水仙宮遺址 (1736年) 19. 艋舺福德宮 (1720年) 20. 艋舺龍津宮 (1825年) 21. 艋舺青山宮 (1854年) 22. 寶斗里青雲閣 (1920年) 23. 艋舺金義宮 (清嘉慶年間) 24. 艋舺啟天宮 (1842年) 25. 學海書院遺址 (1843年) 26. 艋舺龍山寺 (1738年) 27. 青草巷古街 (1895年) 28. 艋舺地藏庵 (1760年) 29. 艋舺水仙宮遺址(清乾隆初) 30. 老松國小 (1896年,世界最大的小學) 31. 清艋舺陸路中軍守備署遺址 (1808年) 32. 艋舺金門館 (1808年) 33. 剥皮寮古街 (1763年)
    10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端午剛過,但似乎沒人注意到一則消息: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診案例出現了。日本腦炎雖然聽起來很少見,但一旦出現腦炎症狀,日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請分享提醒身邊親友注意! 今年首例患者是一名家住高雄的50歲男性,疑似因為工作地點附近有豬舍,遭到帶有病毒的三斑家蚊叮咬,因此染病。這名男性一開始僅有肢體無力、發燒這類的類似感冒症狀,但在第五天被發現意識狀態改變(腦炎可能發生的症狀),因此被送到醫學中心治療,經臨床診斷後,懷疑是日本腦炎感染,就通報疾管署,隨後檢體被確認為日本腦炎感染。 大家可能覺得這個疾病離你很遠,但其實台灣幾乎每年都有日本腦炎流行。根據疾病管制署的資料,在2012-2016這五年中,每年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和23例。 這起疫情,代表今年的流行季節已經開始。每年日本腦炎疫情大概都會是在五月開始,六、七月間達到高峰。 以下為大家整理日本腦炎防治的重點注意事項: 病媒蚊:三斑家蚊、環蚊家蚊及白頭家蚊 流行期間:每年五至十月,高峰落在五、六、七月份為主 病媒蚊活動範圍:豬舍或水稻田附近最多 病媒蚊活動高峰:黎明跟黃昏期間 感染症狀:初期多數無症狀,即使有也多為非特異性症狀,如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症狀輕微者的臨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或不明原因發燒。之後可能出現腦炎症狀(意識狀態改變、全身無力、高燒、局部神經障礙)等等 預防方法: 一、依規定時程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目前只有小兒公費施打,)如果認為是高風險族群,可請醫師評估自費施打。) 二、預防病媒蚊叮咬: (一)於流行期作好自我保護措施,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二)建議安裝紗門及紗窗,及使用蚊帳。 (三)避免於黎明和黃昏等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 一天不到 5 元,支持我們給大家更多正確知識!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ackme.tw/ref/GsHuB/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medpartner.club 立即醫師線上提問(每天回覆但不即時喔): http://line.me/ti/p/%40wyt3898 #日本腦炎 #病媒蚊 #日本腦炎疫苗 #淺色長袖衣 #MedPartner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彭博:自滿、決策錯誤、缺疫苗、少篩檢和紅燈區 讓台灣落難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2021/05/19 作者 / 康健編輯部 ·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如果他們(台灣)有300人確診,代表社區裡有3,000例,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美國在國際間享有盛名的梅約醫院(Mayo Clinic)疫苗研究小組主任,病毒學家波蘭德(Gregory Poland)告訴彭博社(Bloomberg),「他們需要採取謂的『熔斷式』嚴密封鎖,同時儘快拿到疫苗。」 彭博社18、19日連發兩篇報導,一篇以「自滿,讓新冠病毒攻破台灣唯一防線」,一篇以「多名機師和一名獅子王,讓台灣失去純真」為標題,細數台灣的5件事,讓台灣的防疫成功故事瞬間變色,這5件事是:心態自滿、縮短機組員隔離天數、沒有疫苗、篩檢太少,以及疫情爆發點萬華隱晦複雜的情色業。 單一防線 病毒一攻就破 報導中指出,台灣短短一週爆出逾千例確診,已逼近過去一年半以來的確診總數。而就是因為過去防疫太成功,以致台灣除了「防疫新生活」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防線:篩檢很少、沒有找出潛在感染者的機制,以及幾乎沒有疫苗。 沉醉在「全球最成功」的成就裡,台灣的社會和政府單位,都有「高度自滿」,新冠肺炎似乎只是外頭世界的事情。 機組員隔離天數減為3天大錯特錯 萬華紅燈區難追蹤接觸者 就在這種對於風險過於輕忽的氣氛下,台灣4月15日做了一項錯誤決定,把掙扎求生儘量改載貨的航空公司機組員入境隔離天數從14天縮為3天,其結果是,被傳染力高出許多的英國變種病毒感染的機師將病毒帶進台灣,其後病毒傳播再被獅子會群聚和其成員到萬華紅燈區,終致疫情炸了開來。而萬華紅燈區因為「相關人等不願連結被公開」,讓追蹤接觸者更加困難。 報導指出,有發生過疫情大爆發的國家,場所各有不同,韓國是宗教活動,泰國最近是監獄群聚。澳洲維多利亞也因疫情大爆發,於2020年6~9月經歷長達3個月的封城。 缺疫苗 難逃封了又開、開了又封循環 梅約醫院病毒學家波蘭德呼籲台灣採取更嚴厲的封鎖措施,同時盡快弄到疫苗接種疫苗。 問題是,沒有疫苗可打。當世界許多地方已經藉著疫苗護身讓病毒慢慢消減,台灣的接種率遠比歐美低,這「大弱點」可能會讓台灣經歷像過去一年多像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地區封了又開、開了又封的循環。 不篩,台灣擔心偽陽性;廣篩,別國擔心偽陰性 報導同時指出,諾富特事件凸顯台灣一個關鍵問題:篩檢太少。指揮中心過去一直以擴大篩檢會增加偽陽性的風險,浪費醫療資源,而這立場與全世界其他很多國家背道而馳,台灣擔心的是偽陽性,其他國家政府擔心的是偽陰性進入社區引發傳播。 根據牛津大學的Our World In Data,截至5月16日,台灣每千人篩檢率是0.18,澳洲是1.8,新加坡是13.1。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解封在即】懸疑的新冠肺炎,可以放心嗎? 華醫生/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 COVID-19高達22%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更難防堵病毒散播。路透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192個國家,短短5個月死亡人數破40萬,已超越H1N1豬流感、伊波拉、MERS或SARS疫情的罹難人數。由於新冠病毒(SARS-Cov-2)和過去流行疫情的表現大相逕庭,例如在發燒之前就會傳染、無症狀的感染者眾不少、部分患者出院後還會回復為病毒陽性等特徵,打破我們對病毒的認知。發燒之前就有傳染性,衝擊現行量體溫措施的有效性。德國研究發現高達22%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更讓我們難以防堵病毒的散播,所以WHO到現在改口建議大家要戴口罩了。疫情若持續下去,粗估全球將可能有15億人被感染! 過去認為,只有在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才有傳染性。其實,我們平時講話、唱歌,甚至僅是單純呼吸,就會釋放出許多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小液滴。中山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的氣膠中心在《科學》期刊發表研究,含有新冠病毒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存活至少16小時。這些微小的病毒氣膠,一旦被吸入體內,可能進到肺部更深處導致感染。這樣氣膠的傳播形式,很容易造成「超級傳播者」的出現。特別是無症狀患者在不知染病、且未配戴口罩或任何防護措施下,可能使氣膠傳播成為主要感染途徑。 我國的採檢模式迄今僅檢驗確診個案接觸過的高風險者,無法掌握台灣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比率,會讓外國政府不放心而影響開放國人入境。 新冠肺炎起源地武漢6月初完成1千萬市民的全面核酸檢測,共查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也就是每10萬人口有3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另外,這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沒有一位檢出代表「近期受感染」的IgM單抗體陽性,IgG單抗體陽性有187人,IgM和IgG雙抗體3人,但有110人都沒有IgM和IgG。這表示36.6%無症狀感染者竟然不會產生保護抗體,會讓病毒潛藏在體內伺機而動著實令人擔憂。 新冠肺炎的致死率2〜3%,已經讓最先進的美國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萬一新冠病毒在無症狀感染者體內不斷產生基因重組,難保有一天不會演變為同屬冠狀病毒SARS(10%)或MERS(33%)高度致命的可能性。果真如此不幸的話,目前的高傳染性,加上高致命性,將導致全球的醫療系統崩潰,我們祈禱不會發生。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6月刊出研究 指出,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而且完全是人類的錯。生態系統牽一髮動全身,人類作惡,不可能全身而退。世界長久以來,總是瘟疫、紛爭不斷,若我們繼續屠殺動物或製造戰爭、吃動物的肉,就會有另一波清洗。當前的新冠病毒危機是種警示,人類對待自然界的粗暴行徑將嚴重反噬人類自己。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就改變不了命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606/RZAK4UJLKIPUXHVLPSE64S4G6E/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https://youtu.be/lud9qqxorIg 最難預約私廚之一「鄒記食舖」 若列舉台北最難訂位的餐廳——鄒記食舖,必定榜上有名。這間位於復興北路的低調中餐廳,只接待熟客,店內空間僅有10坪大,恰好塞下兩張大圓桌,訂位卻能在一年之初,就滿到年底。 2019年開業至今,餐廳牆面多的是台灣重量級名人的親筆簽名,從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鴻海董座郭台銘去年甚至四度造訪,連跨年夜的壓軸晚宴,也選在鄒記舉行。 來自杭州的主理人周小琴,以江浙手路菜見長,融入台灣食材創新,價位堪比米其林餐廳。難以想像,三年前,這兒賣的還是一碗60元的滷肉飯。 20多年前,周小琴移居台灣生活,「當時一無所有,我就從幫傭做起。」她輾轉到富貴人家幫忙打掃、做菜,自嘲年輕的自己「只懂得把食材煮熟,不懂做出一桌美好的料理。」 恰巧,家中長輩嗜食江浙菜,周小琴又出生杭州,老人家便常領著她走訪台北各大江浙菜館。從上海故事、秀蘭小館,到紅豆食府,「一間一間吃。」她打開美食眼界,加上天生味覺敏銳,在廚房裡拆解、揣摩她嚐遍的好滋味,竟試驗幾次即相去不遠。 她開始以廚師為職志,在食品公司擔任江浙家常菜主廚,2011年代表公司參加全台年菜評比,以蔥燒鯽魚獲美食家胡天蘭青睞,拿下冠軍。這是她第一次知道,自己真能做菜。 三年前,她存了些積蓄在復興北路巷內開了鄒記食舖。「若你自認手上有絕活,就應該創業,看這功夫能不能成就你。」從一間小麵館起家,做起百元小吃的生意。不只滷肉飯賣得好,周小琴的手工小菜,如青椒鑲肉、雪裏紅、紅燒獅子頭等,更養出一批忠實顧客。有客人建議,何不試試看做私房菜? 這點子令周小琴靈光乍現。2020年7月,她開辦私房菜,主打江浙手路菜。沒多久,她生命中的貴人、萬鈞集團董事長詹壽全上門,一試成主顧,「每一週都跟我訂一桌,把他所有的朋友、還有朋友的朋友都帶來。」 沒想到,單靠口耳相傳的好口碑,「三個月後,就爆單了!」街邊小吃一夕脫胎換骨成一位難求的紅店。深夜無人的小巷內,忽然載著名人饕客的黑頭車絡繹不絕。 轉型私廚後,周小琴不分炎夏寒冬,每天清晨六點準時上濱江市場採買,「除非休市,否則我不用隔夜食材。」她也堅持不委託供應商送菜到店,主因是「不能挑。 連江浙菜常用的金華火腿,她固定上南門市場的上海火腿行採買,但火腿易受溫度、天氣影響風味,「每一支,我都要求切開來細聞,聞完,喜歡才買。」只要是好食材,她願花大把銀兩買到手;不好者,再便宜她也看不上。 冬日清晨,周小琴在濱江市場做食材採買,就如同《木蘭詩》一般,東西南北走一遭,從南非鮮鮑、野生白鯧、黑毛豬腿到春季鮮蔬,熟門熟路。 一小時採購近百斤食材,全她一人一把抓,大包小包綁在機車後座扶桿、龍頭吊鉤,趕緊奔回店內滷豬腳。「中午12點客人來,我的元蹄要滷4個半小時,」天天與時間賽跑。 每日勤跑菜市場,有時也會遇到突發事件。例如市場內一間不起眼的素料店,卻有師傅手工自製的布包素雞,口感鮮嫩,豆味四溢。為了這一味,周小琴天天專程上門,沒想到某日攤販無預警歇業,嚇得她在大台北地區跑了七間菜市場才買到。 但食材鮮度,是她不願妥協的。某次,客人委託一道鱈魚白子料理,進口漁獲到店,新鮮度卻不如預期。隔天,她端上300隻鴨舌頭,只為向客人致歉。卻因這份堅持,讓吃過飯的客人,也愛上她的為人。 美食家徐天麟說,鄒記食舖最為迷人的,是周小琴獨樹一格的江浙味兒。一方面,她出生杭州,骨子裡刻著家常味的DNA,另一方面,她具有料理天賦,能善用台灣食材及香料,在傳統菜餚中加入她的個人見地。 相較之下,台灣的江浙菜館,隨著老師傅紛紛退休凋零,幾乎都已變了調。懷念地道外省菜的饕客們,「在周小琴的店裡,他們找到兒時的家鄉味。」 例如徐天麟最推薦的花雕元蹄,周小琴取整支豬腳,與花雕酒、黃豆、醬油,以小火慢燉四個半小時,直到湯汁收至四分之一,再放入塊頭肥美的南非鮑魚增添氣派。上桌後,筷子一夾,皮肉即劃開,黃豆與花雕酒香氣注滿肉質,被形容是「一入口,連細胞都開心」的一道菜。 另一道費工的手路菜,為薺菜春捲。以薺菜切碎擠水後,與馬蹄、冬筍、絞肉,包裹新鮮春捲皮。薄皮春捲酥炸功力不凡,油溫過低或過高,都容易太油或過焦。 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也是常客。他曾指出,周小琴擅長以食材本味,彰顯料理美味。其中,鄒記名菜「清蒸羊肉」為他的心頭好,周小琴取台灣溫體羊肉,以腹部排骨附近的三層肉清蒸,油脂沒有絲毫腥味,反而流露淡淡奶香,是饕客不能錯過的佳餚。 所謂熟客預約制,其實也非飢餓行銷的手段,而是饕客們每回酒足飯飽後,立刻訂好下回桌位,久而久之熟客間形成的默契。 從買菜、下廚到招呼客人,周小琴每一日開業,就要從清晨5點忙至晚上11點,「一天要站著工作18小時。」當寒流冬雨來襲,清晨五點的鬧鐘響起,「從床上爬起來的那一刻是最艱難的。」她說。 但每回獨自騎車在台北大街,看著遠方的天光亮起,「我就告訴自己:加油!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視美食為其「大任」,這是周小琴給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也是鄒記收服饕客心與胃的關鍵原因。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13巷43號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