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節不等於端午節 Gavin Tsai 05312022 七十年前在農村鄉下,從未聽過有端午節這個名詞。老一輩的人過的是五日節。這個日子代表的意義是: 寒涼的冬春從此結束,澳熱的夏秋從此開始。所以,鄉下流行一句諺語: 「五日節粽未食,破裘仔不甘放」。 古人養生之道與五日節有關。先母傳承自曾祖母的習慣: 「五日節後,常喝青草茶;中秋節後,常吃糯米糕;十月半後麻油酒」。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每年四月至九月颱風季節。雨水豐沛,氣溫澳熱,是瘴癘之鄉;外人來臺,若無土著幫忙,往往短命病亡。台灣高砂平埔民族,其所以能在臺灣生養繁榮歷五萬年,都是善於配合時令,善用草藥養生,有以致之。 所以,中國的端午節,在實質意義上,並不是臺灣的五日節。中國的端午節是在牽扯一個中國戰國時代南方部族的賢者,投江(長江?)而死的屈原;其意義和杜撰的吳鳳故事完全一致,都是在洗腦詐騙本土臺灣年輕學生的感情而已。 航海民族來到臺灣所過的五日節,除了養生有關外,也充滿五萬年前,利用雙連結獨木舟播遷來台,下海捕魚與大自然搏鬥五萬年的精神。為了發揚這樣的民族精神,在中華民國尚未流亡來臺灣之前,臺灣各地就已經盛行獨木舟競渡的比賽。 非法滯留台灣的中國流亡難民組織,唯恐本土台灣人覺醒自己才是臺灣澎湖的主人,不斷地利用各種可能的故事,要臺灣人都去認同中國雜草的文化和虛構的歷史!將「五日節划獨木舟」改成「端午節划龍舟」,套上一個龍字的中國圖騰,正是一個容易讓臺灣人誤以為那是來自中國的習俗而認同之的詐術! 此篇相同回報者之文章列表

Order By:

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