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查看文章頁面 >
《轉貼》 第三劑疫苗 該不該再打?
台灣的疫情 如何happy ending ?

我不是疫苗專家, 照道理,我沒資格,談論這樣的話題!
但全球的疫情,已經衍燒了兩年,這當中,事實上,有很多端倪,是可輕易了解的。

全球疫情剛起的時候, 很多自稱的疫苗專家,公衛專家說: 一個國家, 只要有80 %的老百姓,打滿兩劑疫苗,整個社會就會有群體免疫 , 疫情,自然就會慢慢無疾而終!

現在兩年過去了, 疫情不僅未見稍緩, 全球疫苗施打率最高的國家,如美國英國以色列等, 現代都準備要打第四劑了, 原先說好的兩劑就夠了,說好的群體免疫,在哪裡呢?

打疫苗的第一個最重要的作用,是阻斷大眾的傳染鏈 , 就是因為以上這些國家,感染的人數,不斷地擴大,阻斷不了傳染,所以必須要再打第三劑,再打第四劑。

台灣,最近,疫情又起,也是陷入這樣可笑的惡性循環, 打兩劑不夠了,政府現在拼命鼓吹再打第三劑!

打疫苗的第二個重要的作用是, 防止重症;台灣因施打疫苗而死亡的統計人數,目前約1400餘人, 因自然確診而死亡的人數,也不過才約800餘人。

疫苗專家,公衛專家說,打疫苗可以防止重症,請問這些1400餘人死掉,算不算重症?

很有良知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說, 因施打疫苗,血液中所增加的高抗體, 不代表高保護力, 最近台灣的疫情, 中重症患者當中, 有很高的比例,已施打了兩劑疫苗,或三劑疫苗, 就是證明。

既然打了兩劑苗三劑疫苗的人,仍然 確診,得到中重症,那為什麼還要繼續再施打疫苗呢?

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說, 病毒株不斷的變異, 新疫苗研發的速度,永遠也趕不上病毒株變異的速度, 所以,現階段,施打的疫苗,只是應付一下現階段的疫情而已! 並沒有辦法抵抗的太久的!

當病毒株從Alpha, Delta,,Omicron,到目前的BA,2,不斷變異時, 新疫苗的新保護力,夠嗎? 全球疫情的終點,到底在哪裡呢?

但是大家也不用恐慌,不用絕望!
物極必反,隧道黑暗的盡頭,終就會出現光明的!

根據彭博社新聞報導,以色列的研究提出了全球最大研究結論,比較了「COVID 自然感染的免疫力」,與「全球最高疫苗接種率之一」的疫苗所產生的保護力,他們發現疫苗接種者的染疫率,對比自然感染的免疫者,反而更高達13倍。

自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公衛專家始終憂心,疫情將席捲非洲,奪走數百萬條人命,但兩年即將過去,既無豐沛醫療資源,也苦等不到疫苗的非洲,卻未如專家預測出現災難疫情,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為這塊大陸擋下災厄?

根據美聯社,非洲目前僅6%人口,完整接種疫苗,但數個月以來,卻都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週報中「疫情最輕微」的區域。

另據報導,印尼全國人口中,只有30%打過疫苗 ,但根據檢測統計,卻有90%的人身上,已有經自然感染的高抗體。

由以上具體資料,可以了解, 人類所需要的並不是疫苗,而是身體自然的免疫力

憑藉著,身體自然免疫力,印尼及非洲都打敗了covic-19,戰勝了疫情。

台灣疫情,如何Happy Ending呢?

就是整個社會,如非洲般, 將疫情視若無睹,大家就會自然的感染,自然的感染,就會加強你的免疫力,所以根本不需要,再打第三劑, 而且自然感染的保護力,遠比施打疫苗的保護力還高。

也就是讓covid-19的自然染疫,產生眾多個體的自然免疫力, 再逐漸慢慢擴大成,整個社會的群體免疫,來取代疫苗的施打。

病毒的清零,既然已不可能,就讓病毒融入社會,跟這個社會,和平共存吧!

筆者 陳明致 2022/4/13

本篇文章 極為重要
歡迎多多轉傳 謝謝你的關心

備註:
1 目前台灣社會,Omicron染疫的統計狀態, 99.8%為輕症, 只有0.2%為中重症。

2 害怕中重症的人, 可利用以下自然醫學,事先好好增進個體免疫力的方法:如攝取高劑量的維他命c, 多多補充大蒜精, 鋅,鎂,多多曬太陽 ,或補足維他命D, 好好改善自身的三高等慢性病等。

有了這樣的充分準備 ,即時確診 也可能是無症狀,或頂多輕症而已!

本則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高劑量的維他命c、大蒜精、鋅,鎂與防武漢肺炎疫情無正相關,補充營養建議飲食均衡,而非倚賴保健食品,若說這些商品可以提升免疫力,對疫情有很大的幫助屬於無稽之談。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疫苗會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且對降低重症、死亡的風險效果仍在。接種COVID-19疫苗的另一個好處是,社會

    出處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5041
    https://www.mygopen.com/2021/05/UK-nurse.html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019
    2 年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