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6 人回報2 年前
李建璋:
對兒童,Omicron不是巧虎,是虎姑婆

雖然大家都普遍認為Omicron 對打了疫苗的青壯人口就是個感冒,公佈的死亡病患,通常是有慢性病或是沒有打疫苗的老人,如果把這樣的觀念帶到兒童,可能就錯了。Omicron對兒童是特別的兇猛,美國統計數字發現,兒童Omicron住院比例高於成人,在高峰時期,整體住院人數是Delta時期的五倍,Omicron遊行期間,死亡總數上升3.3倍, 自2012年以來,全美共有ˊ616個兒童死亡。對兒童,不要以為他是流感,流感的死亡率是0.05%, 但是Omicron死亡率高達0.35%,是流感七倍。沒有慢性病的健康兒童也有可能遭受重症無情的打擊。醫生已經觀察到,Omicron在兒童的表現明顯和Delta 不同,Omicron以哮吼和細支氣管炎為主,這些情況發生在學齡前兒童需要住院,而更糟糕的是, Omicron 對東方小孩的表現和歐美不一樣,香港統計15%的小朋友得到Omicron之後有神經學上的表現,會 痙攣也會腦演變成腦炎,這可以解釋我們聽到台灣兩個過世的兒童都是用腦炎來表現。對兒童,疫情才剛開始,急重症能量能就已經亮起了紅燈,不敢想像當高峰來的時候這些兒童要去哪裡住院。尤其過去兩年兒童感染症大幅下降,很多兒童急重症的醫師和護理師都已經流失。當務之急要趕快盤點現有的兒童專責病房量能,也要ˉ準備兒童急重症專業人員教召的計畫,讓過去流失的兒童急重症人員有管道、有支持、而且也有信心回來幫助前線。對於家長,不要遲疑了,這一次兒童面對的不再是巧虎而是虎姑婆,該打疫苗的年齡就不要再等待了。至於6個月大到五歲的兒童,美國FDA的疫苗核准卡關,但預計6月可能會出來,政府也應該準備好,先預下訂單,到時能夠同步開始對這一次 Omicron攻擊最兇猛的族群施打疫苗!

雖然大家都普遍認為Omicron 對打了疫苗的青壯人口就是個感冒,公佈的死亡病患,通常是有慢性病或是沒有打疫苗的老人,如果把這樣的觀念帶到兒童,可能就錯了。

Omicron對兒童是特別的兇猛,美國統計數字發現,兒童Omicron住院比例高於成人,在高峰時期,整體住院人數是Delta時期的五倍,Omicron遊行期間,死亡總數上升3.3倍, 自2012年以來,全美共有ˊ616個兒童死亡。對兒童,不要以為他是流感,流感的死亡率是0.05%, 但是Omicron死亡率高達0.35%,是流感七倍。沒有慢性病的健康兒童也有可能遭受重症無情的打擊。

醫生已經觀察到,Omicron在兒童的表現明顯和Delta 不同,Omicron以哮吼和細支氣管炎為主,這些情況發生在學齡前兒童需要住院,而更糟糕的是, Omicron 對東方小孩的表現和歐美不一樣,香港統計15%的小朋友得到Omicron之後有神經學上的表現,會痙攣也會變成腦炎,這可以解釋我們聽到台灣兩個過世的兒童都是用腦炎來表現。

對兒童,疫情才剛開始,急重症能量能就已經亮起了紅燈,不敢想像當高峰來的時候這些兒童要去哪裡住院。尤其過去兩年兒童感染症大幅下降,很多兒童急重症的醫師和護理師都已經流失。

當務之急要趕快盤點現有的兒童專責病房量能,也要ˉ準備兒童急重症專業人員教召的計畫,讓過去流失的兒童急重症人員有管道、有支持、而且也有信心回來幫助前線。

對於家長,不要遲疑了,這一次兒童面對的不再是巧虎而是虎姑婆,該打疫苗的年齡就不要再等待了。

至於6個月大到五歲的兒童,美國FDA的疫苗核准卡關,但預計6月可能會出來,政府也應該準備好,先預下訂單,到時能夠同步開始對這一次 Omicron攻擊最兇猛的族群施打疫苗!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兒童新冠腦炎處理6點建議(林奏延教授/林口長庚) 最近兒童COVID-19確診數激增,已佔台灣全部確診數的20%,雖然兒童感染後絕大部分是輕症,但猛爆性腦炎,在南北地區陸續發生,也造成了多位病童的死亡跟社會的不安。這些病例大都是學齡前兒童,而且病程都非常猛爆,往往在確診一、二天就急遽惡化,三、四天左右就不幸往生。 這情況很像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時所見到的兒童腦炎。當年有78位病童不幸因此而死亡,更多的兒童存活下來了,健康卻自此受到長遠的影響。筆者在流行初期即一再呼籲防疫單位重視,繼而與台灣學界做腸病毒的研究,台灣因此成為兒童腸病毒防治研究的重鎮,迄今全世界對腸病毒的治療都以台灣經驗作為準則。筆者今天目睹台灣兒童再次面臨一樣是病毒帶來的嚴重危機,謹以一位兒科醫師和防疫老兵的身分,總結20多年來的實戰經驗,提出幾點建言: (1)家長:指揮中心已公布兒童腦炎重症的八警訊(前驅症狀),請家長不用太恐慌,但要密切觀察兒童的病情變化,一有變化即刻送醫。 (2)兒科醫師:由於大部份兒童COVID-19為輕症,基層兒科醫師照症狀治療即可,如有腦炎前驅症狀就轉送專責醫院;專責醫院之醫師應密切觀察腦幹症狀,包括抽筋、肌躍型抽蓄、意識不清、非自主性眼球動作(如眼球固定偏向一側、鬥雞眼)、顱神經功能異常等,因為一出現,幾個小時就可能出現腦幹疝脫,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3)分級分流:在疾管署的協助下,兒科醫學會與相關各次專科(兒童神經、兒童感染、兒童胸腔重症、兒童急診),已在上週五完成【兒童新冠腦炎治療的臨床指引】。兒童腦炎重症病程變化快,要由有經驗的兒童照護團隊治療,預後才會良好。筆者建議各縣巿至少設一家兒童COVID-19重症專責醫院,由REMOC平台來負責,「優化兒童醫療照護體系」中的兒童重症運送團隊也可適時發揮功能,如果不適合轉診的病例,也要經由視訊,每天早晚由專家小組會診討論。 (4)提供兒童公費快篩:實名制的快篩試劑,特異性高達99%,目前兒童陽性率甚高,兒童快篩陽性就可視為確診,而進入下一步治療。5-11歲兒童才剛開始打疫苗,應廣發公費快篩試劑給兒科診所,將目前塞爆的兒童急診有秩序地疏散到基層診所。 (5)病理檢查:在大流行期,相似的症狀及病程可能是不同的病毒引起,相同的病毒也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變化及臨床狀況,所以病理檢查是非常重要的。1998年6月在筆者懇談之後,一對父母在悲傷之餘,發揮大愛,捐贈孩子遺體,由當時美國CDC感染病理專家謝文儒醫師指導,進行病理解剖,才在腦部培養出腸病毒71型,並確定『腦幹腦炎及其再引發的神經性肺水腫及心臟衰竭』是重症主因。目前幾例冠狀病毒腦炎的病程都有點差異,而且因進展迅速,往往無法做詳細檢查,所以病理檢查更為重要,如此才能了解重症機轉,提供更適切的治療,筆者建議由政府出面與家屬協商勸說。 (6)研究:這次台灣兒童腦炎的情況和歐美不同,新加坡並無兒童腦炎病例,香港則有2例類似報導,人種差異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台灣重症病人的基因研究非常重要,筆者團隊近期發現台灣腸病毒的易感受基因,洛克斐勒大學的Casanova教授最近也發現COVID-19重症病患與易感染基因有關。 COVID-19腦炎猝不及防的進展到抽搐、昏迷與死亡!想要及時治療,就要想辦法找出早期預測進入猛爆性腦炎的因子,例如病毒量Ct值和染疫指標如CRP,procalcitonin,IL-6等的關係,這些研究及基因研究都需要全國性快速的進行。 另外,在疫苗接種方面,如果6個月到5歲兒童疫苗通過EUA,建議儘快採購施打。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更是國家的未來!1998年腸病毒重症大流行後,經過台灣醫界的努力,已經具備世界級先進的兒童重症照護能力,誠然政府已經竭盡全力做出卓越的防疫成效,如能稍撥冗作更細緻的規劃,優秀的兒科醫師們必定能在指揮中心的領導之下,不僅要救活這些重症的兒童,更要讓孩子們完全康復,能夠繼續健康的長大,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6月18日至6月24日)類流感門急診人次達11.8萬人次,疫情持續升溫,可能原因包含今年比較「慢熱」、梅雨季節、及健保開放流感快篩,且因普打流感疫苗,全民防護力增強,讓疫情延到保護力下降才爆發。 上週新增83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2例為18歲以下學齡族群,主要感染型別為H3N2;另新增6例重症死亡病例,個案發病年齡介於2至90歲,5例有慢性病史,1例曾接種本流感季疫苗,感染型別均為H3N2。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下午表示,死亡個案中有一名2歲北部女童,一開始因上呼吸道症狀到診所就醫,確診流感,有給克流感。但仍持續高燒、且出現步伐不穩,家人帶去醫院住院,一度心跳停止,急救後住進加護病房,最後仍因併發心肌炎、腦炎過世,從確診到死亡僅短短4天。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兒童感染 Omicron 與抽搐(Convulsions) 的相關 國內出現首例的兒童感染 Omicron重症個案,臨床上是以抽搐及腦炎來表現,這讓家長及第一線兒科醫師都繃緊神經! 那到底兩者的相關是如何呢? 我們來看看國外幾個研究…. 1.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研究; 這是三個病例報告。 當 Omicron 佔瑞典 COVID-19 病例的 98% 以上時,四名患有 COVID-19 的兒童因抽搐而被送往瑞典厄勒布魯的兒科急診。 其中有三個孩子是男孩,住院當時年紀分別為3個月、21 個月和 14 歲。 痙攣病史方面,這三個男孩中沒有一個有癲癇病史或熱痙攣病史。 其他過去病史方面,三個男孩並沒有特別的過去病史。 三個男孩染疫後的病症; 這兩個年幼的男孩都發燒了。一個人在抽搐前發燒,一個人在抽搐時發燒。 14歲的男孩「沒有發燒」,但確實有上呼吸道症狀。 3個月男童「反覆抽搐發作數小時」,21個月男童持續抽搐15~20分鐘即癲癇重積狀態。這兩個男孩經歷的抽搐被認為是嚴重的。 14 歲男孩有一次持續30-60 秒的抽搐發作,隨後有一段時間的「行為改變」,此時他變得非常具有攻擊性,有時候不得不接受鎮定。 疫苗接種方面,14 歲男孩在醫院住院前 2 個月接種了一劑輝瑞BNT疫苗,但由於他生病時錯過了加強疫苗接種。 2.南非的研究; 在 2021 年 10 月 31 日至 12 月 11 日期間,研究人員對來自該地區成人和兒童的 75 個病毒樣本進行了測序,其中 74 個(99%)是 omicron 變種病毒。 上述期間,初次診斷為 COVID-19 的住院兒科患者(年齡≤13 歲)中,138 名患者中有 「19 名(31%)」報告了抽搐發作,其中只有2位兒科患者先前有痙攣病史(癲癇1位 和腦性麻痺1位),這可以解釋2位痙攣發作的表現。 所以「17位兒童是先前完全沒有痙攣病史。」 3.日本的研究; 日本兒科醫學會分析了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間在其數據庫中登記的5,129 名診斷為 COVID-19 的15 歲以下兒童就醫資訊,將他們分為“COVID-19大流行初期”、“Delta流行時期”和“ Omicron 為主流時期” 。 其中「發燒」 在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發燒的頻率約為 40%,但在 Omicron 為主流期間超過了 80%。 「熱痙攣」方面 在 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和 Delta流行時期,1 至 4 歲的熱痙攣發生率分別為1.3% 和 3%,但在 Omicron 為主流期間時為9.4%。 Omicron 流行期間,5歲至11歲兒童的抽搐發生率也從0%增加至3.5%。 另外,幾個國外的研究發現兒童感染 Omicron後,熱痙攣發作的年紀,不限於我們常看到的6個月到5歲之間。 綜合以上; 因此抽搐(Convulsions)可能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 提醒大家注意! 最後衷心希望在這波Omicron 疫情下,台灣的小孩們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難關。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印度14億人,沒打沒事! 各國打越多,死傷越多! 1.去年沒苗,清零! 今年滿三劑,大感染! 2.青少年兩年疫情沒打沒事!開打以後重症、死亡開始發生! 3.霉體天天洗腦,打疫苗防重症!結果是得重症,傳染自己,傳染別人! 4.日本、瑞士、莫德納疫苗都廢棄了,我國卻一直買! 5.日本12/3日宣佈,青少年打異苗,會有心肌炎,為重大副反應! 6.日本青少年16%,早就沒人打,廢棄73萬劑!瑞士銷毀62萬劑! 7.印度2.4%,台灣67%,打越多,重症、死亡越多! 8.三針的確診、重症、死亡,最多,打臉政府! 9.印度14億人,才打2.4%,元月早就開放國門! 10.北韓,沒打都沒事!一個月即解封! 11.為了低比例的重症,一直催針!完全忽視未來的後遺症!(這是最可怕的) 12.只是流感,不是疫情!是苗讓你生病的!猴豆、MIS-C、長新冠...,都是苗的副作用 !散播恐懼誘針! 13.兒童第2劑來了,成人4、5劑來了,概念如三高,一生吃藥無法治癒! 趕快覺醒,勿再打針,盡快排毒!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685234955088705/permalink/3256643937947791/?sfnsn=mo&ref=share
    17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無論打三劑四劑,都照樣重覆確診,不管打多少劑,都擋不住XBB系列變異病毐,連所謂天選之人,這次也照樣確診,疫苗公司說:注射疫苗可以預防重症?但為何不能預防確診?若說可防重症,確診已死二萬多人,為何打三劑死亡人數最多?更可怕是打病毒疫苗的後遺症,誘發癌症,心肌炎,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各種併發症三年來死亡人數,遠高於確診死亡人數。注射病毒疫苗,不但不能預防確診.重症.死亡,反而造成更多家庭不幸。神明和有良心醫生專家,早已告知疫苗(不能打)。注射疫苗會有14天空窗期,失去免疫防護力,若在疫情高峰期打疫苗,確診更加容易死亡。台灣第四波病毒,已進入高峰期,確診住院人數已超過三萬多人,新病毒直接攻擊肺部,死亡率比以前病毒更高,請做好防疫,外出戴好口罩,回家先用肥皂洗手。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兒童不必施打新冠異苗 ! 作者: 李偉平教授 經歷: 國防醫學院學士、榮總主治醫師 請把耐適恩+紅黴素傳出去 男童爸爸在竹科上班,10日返回新北家中與老婆、2歲兒子和6歲女兒接觸,不料13日確診,當天女兒快篩也為陽性,老婆和兒子則為陰性。到了14日一早,男童開始發高燒,媽媽趕緊帶他到醫院PCR並回家等報告,但男童下午4點昏迷不醒,家屬聯繫1922與衛生所,衛生所人員卻要求他們自行搭計程車前往醫院。家屬控訴,直到晚間7點才有救護車前來將男童送往醫院,但男童已經全身抽搐,入院後進行氣切插管,過了一天情況未見好轉,家屬只能在15日下午簽屬放棄急救同意書。 99.99%以上的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會自然產生T cell immunity,以輕症或無症表現。上述兒童就是那小於0.01%的案例,沒有CTL在鼻咽發現病毒入侵,病毒得以長驅直入肺臟,更悲慘的是他的CD4+ T cell也無法辨識新冠病毒為外來抗原,肺炎重症在感染後一天就發生,因此4/13 PCR陰性,4/14早上發燒,下午就陷入昏迷,4/15死亡。 新聞中的家長若知道耐適恩與紅黴素,4/14早上男童發燒就馬上讓他服用,也許可以撿回一命。兒童發燒帶去做篩檢,PCR會陰陰陽陽,等到PCR陽性,一兩天都過了,等孩子發高燒,再打電話給防疫中心求救,等於延誤防止病毒蔓延至肺臟的最佳時機。其實,當4/13男童父親確診時,若全家開始服用耐適恩與紅黴素,悲劇就不會發生。 耐適恩(Nexium 40 mg)1顆 + 紅黴素(Erythromycin 500 mg)早晚各吃一次(成人劑量),兒童以成人60公斤體重等比例減低劑量。請把這處方傳出去。疫情期間,兒童發燒,先吃耐適恩與紅黴素,篩檢可做可不做。 版主對兒童不必施打新冠疫苗再解釋一次: 99.99%以上的兒童對新冠病毒天生就能產生T cell immunity,感染後都是輕症或無症。換句話說,疫苗的功效小於0.01%,等於沒效。天生無法產生抗新冠T cell immunity的兒童是極少數,打疫苗也沒用,這些兒童註定要被天擇淘汰(及時服用耐適恩與紅黴素或許有救),這是自然法則,人類無法用疫苗改變。 如果新冠病毒對兒童的致死率是10%,打疫苗或可讓致死率降低至0.1%,已達疫苗功效的極限。若致死率小於0.01%,打疫苗已無法再降低致死率。 疫苗防重症只對老人可能有效(但未必有效),主要是重新活化衰老的抗新冠病毒的T cell(X效應),但打兩劑疫苗會破壞老人原有的免疫平衡,使免疫力降低(Y效應)。X效應與Y效應互相抵銷,Y效應降低老人的免疫力,老人反而容易因其它病毒或細菌感染而死亡。全球大數據顯示,打疫苗無法降低死亡。 已有研究證實mRNA疫苗打進人體會轉變成ds DNA,隨機插進染色體中(包括卵子與精子),讓人體終身表現Spike protein。Spike protein(包括高端疫苗)是Prion-like protein(PrLP),會促使細胞 “內生性” PrLP鏈鎖聚集,造成細胞慢性死亡。人體器官功能剩下30%仍堪用,因此器官細胞死亡60%,人可能不會有感覺。打完疫苗現在沒事,不代表真的沒事,COVID vaccine syndrome可能發生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試想,一個五歲兒童打了BNT疫苗,25歲即將面臨器官衰老,台灣還有未來嗎? 註:說真相者,不是被消失,就是被封鎖 ! (李偉平教授、被封鎖、蒙塔尼耶教授已消失!)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85234955088705/permalink/3214180595527459/?sfnsn=mo&ref=share
    22 人回報3 則回應2 年前
  • 國內外醫療專家一致反對讓12歲以下的孩子打針~ 林氏壁,何美鄉等推針學者一致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 《請各位爸爸媽媽千萬注意一孩子的生命安全,經不起冒險!》 以下內容全部出於主流媒體 親愛的父母您好: 如您有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的打算,請您務必先看看這些由台灣知名的推針派醫師,對於兒童接種的反對意見! 《一邊,是極低的染疫致死風險,一邊,則是連最推崇疫苗的醫師,都覺得「弊大於利」的未知風險,相信最疼惜孩子的您,在看完後,必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林氏壁(孔祥琪)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人事總醫師,台大雲林分院感染科主任,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治醫師,曾至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 「不鼓勵兒童接種疫苗」,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希望爸媽們不要過度擔心。 我們應該要把這些國外觀察到的兒童染疫的死亡率、可能後遺症、疫苗有效性、疫苗可能副作用全部都攤開來看,才可能有科學和理性的對話。 否則,很容易被無限上綱的恐懼主導了你的想法。 陳秀熙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陽明大學碩士,劍橋大學博士及碩士。現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研究領域包含生物統計、流行病學、預防醫學。曾獲科技部傑出科學獎、芬蘭科學院芬蘭國家科學院傑出教授獎、財團法人青杏醫學文教基金會「青杏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陳秀熙認為,台灣的防疫具有高水準,兒童的致死風險不高,「反觀兒童疫苗接種的未知風險,反而高於致死風險。」 陳秀熙表示,根據國外數據,「兒童染疫致死率極低」,五到十一歲童接種疫苗後引發的副作用卻仍然未知,在兒童染疫多為輕症的情況下,「不建議五到十一歲接種疫苗。」 何美鄉 臺灣流行疾病學專家、內科醫師,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任中研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委、生醫所研究員(2015年退休)。是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疾病學專家,曾於SARS期間率先進入和平醫院,協助照顧病患。 何美鄉表示,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要打疫苗仍有疑問,「她個人認為弊大於利」,北歐有些國家亦不建議。 邱南昌 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常務理事,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感染管制醫學會監事,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常務理事,北市衛生局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委員,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監事,臺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理事長,靖娟基金會兒童安全委員,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美國杜克大學小兒科進修 邱南昌表示,近日將開會討論五到十一歲童疫苗接種議題,包括,疫苗安全性及如何執行等配套措施;隨防疫規定鬆綁,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幼兒重症率極低,爸媽不用過度恐慌。」 當眾多推針派醫師都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時,各位父母就必須更正視這篇文章所述的危險性了 1.官方數據表明,新冠疫苗對於孩童的學習,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依照目前的國際現況,仍缺乏足夠時間和數據得知兒童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所以也難以評估疫苗對兒童的潛在風險。JCVI的數據已明確告訴我們,「疫苗有可能對於孩童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在今年二月十六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美國的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有八到十%的兒童接種疫苗後發生至少缺課一天的現象,而美國有超過八百萬名五至十一歲兒童接受了新冠疫苗注射,意味著十名當中就有一名兒童,因嚴重不良反應無法進行日常活動而被迫缺課。 2.美國佛州的最高衛生單位,對兒童接種問題直接表態:「弊大於利」 美國佛州政府對於孩童施打疫苗的政策已重新審視,並且該州最高衛生單位已於三月份所發布的新指引明確表示,兒童施打疫苗可能「弊大於利」 依其臨床試驗證據顯示,兒少族群因染疫所引發的重症率相當的低。同時,也缺乏證據顯示疫苗對兒童的益處,反發現五至十七歲疫苗受試者嚴重不良事件高於預期,且注射後產生心肌炎的風險不可忽視。 3.除了接種後的心肌炎與其他長期風險難以估計,紐約衛生局更表明,兒童接種後對病毒的保護力,竟降至了十二%! 美國自去年十一月開放五至十一歲接種疫苗,紐約衛生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今年一月廿四日Omicron案例暴增期間,在該年齡段的孩童中,輝瑞疫苗對Alpha病毒株的保護力從最初的六十八%,降至了十二%。目前不僅接種後的追蹤數據不夠完整,疫苗的保護力也大幅下滑。 取自網友
    1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之際,美國又遭到第二波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侵襲。示意圖/Ingim...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之際,美國又遭到第二波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侵襲。示意圖/Ingimage 在來勢洶洶的武漢肺炎鬧得沸沸揚揚之際,美國又遭到第二波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侵襲。這兩種疫疾有許多相同的症狀,可是流感對人造成的危險大得多。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估計美國自去年10月以來已有超過1900萬人得流感,有18萬人必須住院治療,約有一萬人喪生。 但是,突然出現的武漢肺炎吸引全球注意,反而掩蓋了遠更嚴重的流感疫情。全球20多國迄今共發現將近一萬個武漢肺炎病例,絕大多數集中在中國,有212人喪生。美國發現7個確診病例,尚無病患因此死亡。 這兩種病毒初期引發的症狀很類似,包括咳嗽、發燒,有些人會呼吸困難。最主要的不同是,感染武漢肺炎病毒的大多是最近到過中國,或與已感染病毒的人近距離接觸的人。 美國這次流感季節比往年提早展開,去年11月中旬通常較晚才出現,而且對兒童危害最大的B型流感患者劇增,使疫情開始惡化。患者有一半以上是兒童和通常較健康的不滿25歲年輕人。 由於老年人向來最容易因流感病重和死亡,今年卻是兒童和年輕患者居多,因此住院和死亡率遠低於往常的平均水準。 但是,過去兩周流感出現第二波感染潮,而且新出現的是通常打前鋒的A型流感。這種流感對成年人威脅較大,並可能造成更嚴重病情,導致更多人喪生。 美國每一州都通報廣泛感染,而專家對接受疫苗接種比率太低感到無奈,尤其今年的疫苗對付這一波流感病毒特別有效。 馬友診所疫苗主管波蘭德說,一般美國人只要沒到過中國,或未曾接觸到過中國的人,不會受到武漢肺炎病毒危害,真正危險的是流感。 這波流感疫情仍不像2017-2018年那麼嚴重,當時有81萬人住院,大約6萬1000人喪生,病人多得有些醫院被迫在停車場設立緊急處理中心。現在這波A型流感病毒毒性較輕。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流感疫情進入流行期,許多民眾紛紛帶著小孩前往診所施打公費疫苗。但現在卻傳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判斷病毒株上出現失誤,多達3分之2流感患者感染了不在疫苗保護範圍內的病毒株。 疾管署:公費流感疫苗仍有3成保護力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的流感B型病毒株,確實與實際流行不同,但由於疫苗有交叉保護力,因此雖然保護力不像猜對疫苗株可達6、7成,但仍有約3成,並非完全沒有,呼籲民眾可搭配勤洗手,以及出現症狀儘速就醫、在家休息等措施,以減少染病風險。 綜合媒體報導,台大兒科教授黃立民指出,WHO原本預測今年的B型流感病毒株應為「維多利亞型」,但實際上流行的卻是「日本山形株」。台大臨床數據顯示,有3分之2的病人感染的是「日本山形株」,不在此次疫苗的防護範圍內,也造成多名病童罹患腦炎、肺炎住院。 報導引述黃立民說法,他表示,據實驗室數據顯示,「A3H2」和「日本山形株」的感染人數直線上升,「A3H2」約占3分之1,「日本山形株」約為3分之2,並非此次三價流感疫苗的防治目標。 黃立民提到,從去年11月開始便驚覺有異,因台大兒童門診的類流感患者、重症患者明顯增加,12月病例數有增無減,有不少兒童因感染B型山形株,而引發腦炎、肺炎,住進加護病房。 黃立民表示,民眾雖可自費施打四價疫苗,但現在供不應求,很難有機會接種,建議還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出入公共場所應戴上口罩,有流感症狀則在家休息避免外出。若確定感染,應儘速就醫服藥,疾管署已在去年12月起擴大公費抗病毒藥物給付,即使是與流感患者有較親近接觸者,有出現症狀也能獲得給付。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轉傳參考:疫苗無法防止重症,反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 作者:李偉平教授 經歷:台北榮總主治醫師 1.大數據證實,新冠疫苗沒效! 2.刺突蛋白,使全身器官提早老化!年輕人會折壽! 3.疫苗無法防止重症,反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 4.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早就可以關了! 5.疫苗副作用國際學期刊,報告例子數不完! 6.40%器官損傷才會有明顯症狀! 7.副作用都是真的!台灣已有10萬人發病! 8.4大疫苗增加癌症及神經性病變! 9.4大疫苗都會引起自身免疫反應! 10.刺突蛋白,會進入胎兒細胞! 11.兒童打疫苗,未來會有可怕的後遺症! 12.疫苗,危險在慢!器官慢慢衰老!檢查不出! 13.疫苗抑制DNA修補! 14.被政客騙,打殘沒人理! 15.棘蛋白進入染色體難清理! SARS-CoV-2經過兩年人體細胞的RNA editing作用,2021年12月以Omicron突變株出現,應該是替新冠疫情收尾。兩岸超過八成人打滿兩劑疫苗,Omicron清零卻越做越吃力,基本上已不可能清零,因為Innate immunity已被疫苗破壞。如果人類沒打疫苗,疫情將如非洲奈及利亞,如下圖: 奈及利亞疫苗施打率低,Omicron確診波峰跟之前相近(1500-2000人),死亡人數也較少。疫苗在短期小規模數萬人的研究,會得到抗體保護力的正面結果,但時間拉長、增加到數億人的大數據,會顯示疫苗不但沒效,而且有害,因為疫苗會破壞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使Omicron容易突破天然抗體Natural antibody及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防線,在鼻咽喉建立感染基地,使確診人數暴增3-4倍。 疫苗是打進去的,動用全身的淋巴組織去製造對抗單一病毒的抗體(但只有3-6個月效果),然而不打疫苗的成人,免疫系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出這種蠢事。大部分的成人一生之中都不會動用全身淋巴組織去對抗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果有,感染一定嚴重到住院,請問你一輩子因全身性的感染住過幾次院? 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免疫系統只動用鼻咽喉MALT(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輕易就產生可長可久的免疫力,不必勞師動眾,耗損「國力」—你的體力及免疫力。 如上圖(美國與全球),打疫苗不僅無法抑制感染,還會增加3-4倍感染率,對死亡人數也沒有降低的效果。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631156670524235/permalink/2850721735234393/?sfnsn=mo&ref=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