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8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終於抓到了 高血壓、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元凶,不會再心肌梗塞、猝死了 保健先生 吳學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kuMTKHdQ8

說法與生活經驗不符

高血壓、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就這麼簡單嗎?

不知真假?請提供確認資訊。

想知道是否是謠言或者是真實

不會再心肌梗塞了 這個語法太絕對,有吸引人關注的嫌疑 裡面的血液酸性也怪怪的 因為身體酸鹼性已被證實是假的

直覺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今天聽張博士醫師說,千萬不要喝咖啡,會變胖、 高血壓、 高血脂,易心血管疾病,中風、 心肌梗塞,我反問說,不是一直報導說咖啡可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 張醫師說,那是騙人的偏頗報導,商人賄賂學者的詭計,其實咖啡會害死人的毒藥。他反問説說歐美這麼愛喝咖啡,為何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死傷慘重,為何台灣人約來越喜歡喝咖啡,我們的心血管疾病卻攀升。 我突然想到,我就是喝了兩年咖啡,越喝越多,結果本來不變的體重一直往上,也中風了,才驚覺自己有高血壓、 高血脂,真的如張醫師所說。 他說他有許多很香的高價咖啡豆丟了不喝後,體重就緩慢降下來,我想到我自己也是如此。 所以千萬不要再和咖啡(咖啡)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小北百貨創辦人「心肌梗塞」猝逝!心肌梗塞是怎麼發生的? 作者: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陳昱任 2017/10/25 知名連鎖批發百貨「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驚傳22日疑似因心肌梗塞在家中猝逝,享年54歲。媒體報導,家屬表示黃卜文屬三高(高血壓、血糖、血脂)族群,平日皆按時用藥,懷疑是這幾天溫差太大引發猝死。 國民健康署表示,當溫差過大時,血管很容易跟著收縮,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一分鐘醫學教室 心肌梗塞是怎麼發生的? 心肌梗塞 ,致病原因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被血栓阻塞,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見下圖),嚴重者可立即造成猝死,需要盡快動心導管手術,用支架撐開血管阻塞處,恢復血流,或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心肌梗塞的症狀包括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心律不整等。疼痛有時會散布到一側的手臂、肩、頸部、下巴、上腹部或背部,但也有人沒有明顯症狀。  「血管就像公路,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妙喻,土石流的發生跟道路(血管內徑)上有沒有障礙無關,而是跟山壁(血管外壁厚度)有關,當山壁塌陷(產生血塊)、道路中斷時(血管完全堵塞),中風、心臟病就發生了。 土石流說來就來,如何事先得知?「很難,」洪惠風坦言,不過還是有預警系統可觀察,抓住幾個關鍵點: 關鍵1: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血管壁是否良好,跟年齡、遺傳、血壓、血糖、膽固醇、運動、抽菸、體重有關,當這些危險因子愈高,遇到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出現土石流,發生中風、心臟病,洪惠風建議,可以利用血液算命公式,算出自己發生土石流的機率。 關鍵2:避免颳颱風 土石流最常發生在颱風天,如果算出自己的危險分數很高,就應避免颳颱風,「所謂颱風天就是生氣、太疲累、熬夜、壓力大、變天、感染或發炎,都會讓發病的危險性增高,」洪惠風建議,遇到颱風時趕緊撤村(比如有壓力時趕緊退一步),否則,就會出現盛怒後心臟病發作的慘劇。 關鍵3:喘、冒冷汗 血管壁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出現「山崩」,聽到山洪轟轟聲時根本來不及走避,血栓的產生也如此,有些人速度很快,幾秒鐘內就心肌梗塞或停止心跳,防不勝防,但也有些人血栓產生較慢,有機會示警。 血栓產生速度較慢的人,有時候連續1~2天,甚至持續一、兩個星期身體感覺怪怪的,例如原本可爬樓梯、快走,突然運動量上不來,走一點點路就很喘,或胸口有壓迫感、冒冷汗,「簡單說,運動的耐受度突然變不好了,這是重要警訊,應趕緊就醫,」洪惠風強調。 也因此,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很重要,好處之一是,血管比較不會淤塞,另一好處是,可當作偵測指標。 如果從不運動,通常血栓很嚴重時才會出現症狀,這時就難預先防範了。 洪惠風不斷呼籲,尤其危險分數很高的人,更要有運動習慣,像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動到下肢的運動(耗氧量高),對心臟好處多多。 關鍵4:休息時也會喘、胸口悶 曾任內科加護病房主任的洪惠風提醒,心臟血管開始淤塞產生血栓或流血時,即使休息狀態也會出現胸口悶、喘的徵兆;如果是腦部血管開始流血或產生血栓,只要出現感覺或運動的問題,例如同側手腳逐漸沒有力量或暈得天旋地轉,很可能快要中風了。 不要硬撐,每分每秒都是關鍵 中西醫各有不同的徵兆預警,最後仍得交給醫生鑑別診斷;對你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只要出現疑似症狀,不要硬撐,愈早就醫愈好。 「就像消防隊接獲電話到噴出水柱的時間,要愈短愈好,」洪惠風將心肌梗塞形容為火災,如果打火兄弟在5分鐘之內抵達現場滅火(進行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燒壞的區域較少,10分鐘內才到,燒壞的區域擴大,如果延誤就醫,「12小時內就會梗塞完成,就像原野整區被燒光,一輩子也回不來。」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如何決定為長輩預防施打COVID-19疫苗?>> <現象> 1. 台灣地區自今6月15日開始施打75歲以上長者及長照機構居民、洗腎患者等。四天總共出現超過40例猝死,導致施打率急速下降。指揮中心稱經過解剖者都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病」,含一例有「急性心肌梗塞」。打疫苗還是利大於弊 ! 但為人子女者都陷入煎熬 : 到底要不要為家中長輩預防施打COVID-19疫苗? 2. 〝猝死〞是指突然發生症狀,然後在一小時之內死亡,可能原因很多,包括心因性,主動脈剝離,肺動脈栓塞,腦出血等,其中以心因性之「心室纖維顫動」最常見、最難救,需要馬上做CPR(心肺復甦術)及電擊治療,否則回天乏術。而發生心室纖維顫動最常發生在冠狀動脈心臟病病人。 <如何預防施打COVID-19疫苗造成猝死?> 一、由醫師評估「十年內得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 利用美國心臟學會的App軟體-「ASCVD Plus」,輸入「年齡」、「性別」、「人種」、「血壓」、「膽固醇濃度」、「抽菸與否」、「是否有糖尿病」等即可得到十年內得ASCVD的風險。若≧20%,屬於高風險,就要小心。若已經有過粥狀動脈心臟病,例如狹心症、心肌梗塞,或梗塞型腦中風,也屬高風險型。以上這些長者,可以考慮暫不施打疫苗, 或在施打疫苗後須由旁人細心照顧至少48小時,若有心臟不適,趕快送醫。 二、75歲以上長者施打COVID-19疫苗,要避免在炎熱天氣下,長途舟車勞頓、長時間等待…,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舒適環境施打,減少生理及心理上的壓力。 三、若長者因為怕有猝死副作用而不打疫苗,可由同住家人全部優先施打疫苗,有「群體保護力」,也可以保護長者。但有打、沒打、記住: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要遵守。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21年8月28日 日本最新的數據出爐了 目前日本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人數一共1002人(截至8月8日為止), BNT 每100萬人中死19.6人, 莫德納 每100萬人中死1.2人, 還是那句,沒有任何一例被認為跟接種疫苗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接種後的1~2星期內 不要進行任何會給心臟造成負擔的【 無氧運動】, 施打疫苗前不能,施打疫苗後也不能, 日本職業棒球選手木下雄介就是因為這樣才猝死的, BNT較易引起心肌炎,接種後心臟會處於較為脆弱的狀態, 這時候做任何【 無氧運動】激烈運動都會大大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包括血栓、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跟腦梗塞。 所謂【 無氧運動】指的是時間較短(約15秒內)但是強度可能很大的運動。 也就是在運動過程中以「無氧代謝」並產生乳酸來進行能量轉化,屬於最大心率達90% 左右,運動過程會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快速的運動。 無氧運動藉由短時間內的爆發力、較高的運動強度來健身,並經由破壞肌肉纖維、促進肌肉再生的循環來有效增加肌肉量。由於肌肉會直接使用肌肉內的ATP產生動作,不需要從血液內臟抽取醣類轉換,也用不到氧氣,所以叫【 無氧運動】。 比如說cycling、舉重、跳高、高爾夫、床上或是其它過於激烈的運動…。 還有就是,接種後的兩週內 不要用力, 曾經有一名接種完第一劑疫苗的69歲男性被發現昏迷在廁所, 在送醫途中死亡,死因是胸部主動脈剝離。 另外又有一名47歲的女性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 早晨在廁所裡被發現心肺功能停止 死因是肺栓塞。 推測是因為早晨的血壓較易升高, 尤其是本來就有高血壓等血管狀態較差的人, 接種後要是在那種時間「用力」排便的話,會令血壓急速上升, 給身體帶來負擔,造成腦溢血。 接種後的兩週內 洗澡時也不要用太高的水溫, 用太熱的水沖刷身體容易引發 熱衝擊, 血壓大幅波動,導致昏厥或者心肌梗塞, 又或者長時間泡在水裡造成脫水, 不少人就是接種後在洗澡時猝死的。 接種後的兩週內都要避免體力勞動,多喝水, 接種前後都要盡量過健康規律的生活, 避免過度的飲食限制(節食),那會對身心帶來很大的負擔, 避免過度飲酒,那會加速血流,給循環系統造成負擔, 避免過度工作,過勞會削弱身體整體的免疫力,加重疫苗的副作用。 所有正在服用華法林一類的 抗凝血劑 的高齡者要注意了。 華法林Warfarin又稱(Coumadin),通常被稱 為“稀血劑”,但其正確的名稱應 該是“抗凝血藥”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曾經有一名79歲的男性在打完第一劑疫苗的5天後得急性心肌梗塞而亡,他平日就有在服用華法林 還有之前某些在入浴時死亡的案例,也有在服用華法林, 服用那種抗凝血劑的人,平日就很難止血,接種後腦出血的風險會增加, 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決定性的證據證明以上的行為會直接造成死亡, 但風險絕對是有的,大家還是注意一下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10828/k10013228011000.html?fbclid=IwAR0myaloQYrEtoNy3SvZubFgGe0bb9v7ef7vSzj3tn6XEOyl8PZzW7PeqdI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a0c76c59e819101aab5fc4c4baab4b9ffa8c9c7e?page=2&fbclid=IwAR2ObbZ0Ql0TAcG3WFpQt6J8usOnNghQIz-fSuGRXw5AkOUhFerPkLO5IiU
    10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小心「一桶冷水讓兩夫妻從此陰陽相隔」 丁醫師說,他寫這篇是在凌晨五點多鐘,距離宣佈患者死亡僅過去了三四個小時,寫的時候,他心情特別複雜。 在急診室折騰了幾個小時,終於在無奈和不甘的心情下回到了值班室。 這是一名53歲的心肌梗死男病人,家屬不辭勞苦,懷著最後一份希望把他從嘉興送過來,可一下急救車,人就不行了。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很給力,也很專業,第一時間開始了標準的心肺復甦。我趕到以後,也加入其中。半個多小時後,患者勉強恢復了心跳,可大面積的心肌梗死和長時間的心源性休克已經摧毀了患者最後的希望,我們的努力最終還是化為泡影。 在大劑量的強心和升壓支援下,患者還是因搶救無效去了。當他的家屬讓我直接把這個噩耗告訴他的妻子時,她已經哭得說不出話,只是無奈地點頭。看著她的樣子,我就像打了敗仗的士兵,無奈而又不甘。 這場悲劇的開始,只是40小時前的一桶冷水,一桶想用來消暑的冷水。在患者將這桶冷水澆到自己身上之前,他還是一個被旁人認為「身體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可澆完冷水後,他就開始出現了持續性的胸悶。一開始,他以為自己只是中暑了,就一直熬著沒去醫院。 幾個小時後,他發覺情況越來越糟,還出現了胸痛,立即趕到當地醫院看,結果發現,居然是大面積的心肌梗死。當地醫院也很專業,趕緊給他做了介入,用支架開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但他的情況仍在一點點地變差,血壓開始支撐不住,胸悶再次加重,身體內環境也逐漸崩潰。終於在到達我們醫院的那一刻,他的心臟徹底停工了。 希望大家能從這個悲傷的故事中吸取教訓,避免驟冷刺激,減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起因是這樣 炎熱的天氣讓他覺得渾身難受,他光著膀子,去打了一桶水,從頭上澆了下來,瞬間感到涼快了不少,但沒多久,他就出現胸悶、出虛汗……三小時後,心肌出現了大面積梗死,血壓也越來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驟停,幾次搶救,用了大劑量的強心劑和升壓藥,還是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類似的洗澡後死亡的案例還有不少 夏天這6種情況千萬別洗澡 1、滿身大汗時 人在出汗時,皮下血管擴張,毛孔放大,血液迴圈加快,如果這時突然用冷水洗澡,皮下血管會立刻收縮,汗毛孔隨即關閉,汗腺的分泌也立即停止,身上散熱的渠道便堵死了。公眾號脈脈養生只做最新最專業的養生知識。一旦體內的熱量不能繼續散發,人便會感到面板發熱,容易患感冒,嚴重的更可能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可以沾少量的水在身體擦拭一下,等身體耐受了這個溫度,再洗。 2、喝酒後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3、飽餐後 飽餐後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4、勞動後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5、發燒時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十分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6、血糖低時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容易發生虛脫。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猝死,主因是吃化學油所致。 心臟科洪惠風醫師曾說全世界的心臟病死亡率都在降低,只有台灣升高。 我認為是只有台灣的化學油與毒油(來自大陸越南香港)最嚴重,因台灣人很會化學製造,只要政府在驗的項目合格就好了。 猝死,不是因為高血壓!猝死主因是血中形成斑塊,這斑塊在冷天是塞住心臟或腦的小血管,或是在生氣時塞住。 但為什麼會有斑塊產生?是血液的質不好! 為什麼不好?主要是吃到經過化學變化非天然的油,這比動物油更糟! 而植物性的飽和脂肪如椰子油,如果是天然而非精製的,那是沒關係的! 椰子油無害,有一證明:陳俊旭醫師曾說菲律濱人吃椰子油,結果菲國心臟病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 我住過菲國十年知道,菲律濱人還大都是吃精製椰子油而非天然壓榨椰子油,但椰子油雖精製,它不必經過氫化處理而無反式脂肪,比市面上的一般油都含有反式脂肪,還要好得多!當然冷壓的天然椰子油是更好了! 再者,製現代油的設備由美國先發明,美國受製油廠商一直勾結專家說飽和脂肪有害,所以美國人大都食用這種化學製程的油。 但大吃飽和脂肪的法國人比吃人造化學製程的油的美國人,其心臟病死亡率減少很多。 若上網查 「法國矛盾 心臟病 美國 死亡率」,可得: The French paradox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people in France suffer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spite their diet being rich in saturated fats. The phenomenon was first noted by Irish physician Samuel Black in 1819. 「法國矛盾」提到,法國人比較不常罹患冠狀心臟病, 儘管他們的飲食裡富含了飽和脂肪。這個現象在1819年由愛爾蘭醫師 Samuel Black 首次注意到。 According to FAO data[1], the average French person consumed 108 grams per day of fat from animal sources in 2002 while the average american consumed only 72, a difference of 50 percent. The French eat four times as much butter, 60 percent more cheese and nearly thrice the pork. Although the French consume only slightly more total fat (171 g/d vs 157), they consume much more saturated fat because Americans consume a much larger proportion of fat in the form of vegetable oil and most of that as soybean oil[2]. However,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3], in 1999, rates of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males aged 35-74 years was 230 per 100,000 people in the US but only 83 per 100,000 in France.根據糧食農業組織的資料,2002年,一般的法國人每天消耗108克動物來源的油脂,相較於一般美國人消耗的72克,多了百分之五十。法國人吃四倍多的奶油,並且多了百分之六十的乳酪,和幾乎三倍多的豬肉。雖然法國人消耗的油脂總量只多了少許(171 g/d 較於157), 但他們消耗比美國人更多的飽和脂肪,因為美國人消耗的油脂中,多半以菜油和大豆油為主。但是,根據英國心臟基金會的資料,1999年冠狀心臟病的死亡率,在35-74歲男性之中,美國每十萬人是230人,在但在法國每十萬人只有83人。 連動物性的飽和脂肪都不大會造成冠心病了,更何況是植物性的飽和脂肪椰子油! 猝死,跟高血壓也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跟血液的質不好,易形成斑塊有關。所以斑塊跟“化學油”有關。 猝死,跟“化學油”有關! 我(本文作者)2008年曾在自然保健雜誌投稿兼廣告。 我家到雜誌社,走路只須5分鐘,投稿後都會到林社長他那裏拿他送我的雜誌一本,會有講話的機會,但他沒對我那篇文章 「了解您吃的油」說出任何看法,我就知道他沒有體認到吃到化學油的嚴重性。 這位舊自然保健雜誌社長林賜福先生是草藥專家,並且精研中醫藥與種種的民俗療法,他本人也是氣功太極拳大師。可惜這樣的專家卻在2013年只約六十餘歲,因腦心血管疾病猝逝。 有人以為是因為他胖,但我有一個舅媽很瘦,也是六十餘歲就因腦心血管疾病猝逝。 舊自然保健雜誌社的斜對面有一家中藥房,老闆也是中風後不久去世。 很多中草藥界人士因排斥西方醫學,而連帶對於講化學油是什麼的這種科學分析沒興趣了解,所以很多中藥草藥界的專家,以心腦血管疾病離世。 科學帶來的陷阱,若不去了解,就可能會誤入陷阱。 而且,用好油才容易洗掉壞油!若只用青草想洗掉壞油,效果是有限的。 了解您吃的油,改吃天然油吧!有天然香氣的油就對了!沒香氣的油都是化學油!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聽聽林靜芸醫師對老人夜尿~深入分析,讓我們好好的快樂安渡老年生活吧! 💃林靜芸簡介 - 1949年生於台中,是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也是台灣整形界的先驅。 其夫為林芳郁醫師 (台灣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曾任台大醫院院長、衞生署長、台北榮總院長等)。 💃老人醫學專家認為, 💃「老化」是一種營養不良。 💃老人胃口變小,熱量營養不足,免疫力下降,認知也下降。 💃老人普遍蛋白質不足,所以建議老人「要吃肉」。 💃日本的報導,沖繩高壽老人最多,他們喜歡吃肉、吃魚。 💃沖繩人吃肉是類似台灣人燉肉,裡面加了蘿蔔、海帶、大蒜等等,專家認為這樣的煮法減少總膽固醇,增加不飽和脂肪,富有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可供參考。💃 💃東京老年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柴田博士也說, 蛋白質缺乏可能肌少症,容易感染,威脅老人的生命。 💃 「葷食」不是高血壓、高血脂的罪魁禍首。 💃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胺基酸,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 💃肉類能夠提供蛋白質,必要的胺基酸,以及其他營養素,老人該考慮多吃肉,膳食平衡。 營養充分,才能成功老化。 💃美國醫生說:夜尿與心,腦梗問題,因為夜尿,所以就很怕喝水,殊不知這種,睡前不喝水,半夜爬起來尿尿又不喝水,却是導致老年人清晨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其實,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的問題, 💃夜尿是因為老年人心臟功能老化衰竭, 右心房回吸來自下半身的血液能力變差所導致... 💃白天的時候,我們都處於立着的姿势,血液會往下流,心臟不好,回心血量不足, 下半身的壓力會變大, 於是老年人白天會有下半身水腫的現象, 💃等到入夜平躺睡覺的時候, 💃下半身的壓力解除,💃大量囤積在組織裡面的水份就回到血液裡面來。 💃水太多,腎臟就開始努力的把水釋出,排至膀胱,引起夜尿, 💃所以一般平躺入睡後大概三 四個小時就會起來上第一次廁所,上完之後,血液中的水份仍然不斷增加, 💃於是又過了3個小時後又會上第二次廁所.... 💃💃那為何這是導致腦梗塞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呢? 💃💃因為經過兩三次排尿後,血液中的水份已經大量減少, 💃💃加上冬天人體透過呼吸散失水分速度很快, 💃💃於是血液開始變的黏稠, 💃💃睡覺的時候由於人體基礎代謝低, 💃💃心率相對變慢, 💃💃於是黏稠的血液加上緩慢的血流速度, 💃💃血管狭窄處就容易堵塞了.... 💃💃 💃💃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幾乎都是在 💃💃清晨五六點的時候發生 💃💃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最嚴重的情况就是睡著死亡。 💃💃💃第一個要告訴大家的是: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而是心臟老化的問題 。 💃💃💃第二個要告訴大家的是:睡前一定要喝點温開水,💃💃半夜起來尿尿之後一定要再喝點温開水,💃💃不要怕夜尿,💃💃因為不喝水可能會奪走你的性命 。 💃💃💃第三個要告訴大家的是: 💃平時一定要多運動多鍛煉 💃讓心臟的功能得到加强, 💃💃人體不是機器, 💃💃機器常用會磨損, 💃💃人體却剛好相反, 💃💃常用會變強壯... 💃💃💃平時一定要拒絕吃不健康的食物, 💃💃💃尤其是高澱粉類及油炸煎烤物。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給你們的老年朋友分享, 祝福大家 多運動, 要吃肉, 常健康。
    42 人回報3 則回應2 年前
  • 老人夜尿深入分析/💃林靜芸簡介 - 1949年生於台中,是台灣第一1位女性外科醫師,也是台灣整形界的先驅。 其夫為林芳郁醫師 (台灣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曾任台大醫院院長、衞生署長、台北榮總院長等)。 💃我從小不喜歡吃肉,九歲氣喘,父親規定我每餐要吃一塊三層焢肉。 💃我常偷丟給桌子底下的貓,結果貓營養很好,經常懷孕,我的氣喘拖到初中才改善。 💃父親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三餐有自己的「私菜」,內容都是肉,包括豬心、白斬雞等等。 💃父親牙齒很好,老年迷上牛排,一個人可以吃兩份。 💃他強調吃肉才能長肉,吃肉才有營養,運動才有爆發力。 💃母親相信肉食會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兩人為了該不該吃肉爭執,母親會恐嚇父親:「你如果中風或心臟發作,我不照顧你!」幸好父親終身沒有心血管問題。 不吃肉的我,據說從小面有菜色。 醫學院畢業,我在台大外科作住院醫師。 民國65年,謝東閔先生郵包爆炸案受傷, 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到急診部探望,我陪他搭員工電梯。 不料古老的裝置卡在兩層樓之間,故障的電梯裏只有我們兩個人。 看著我與電梯把手奮鬥,經國先生用帶著鄉音的國語說:「慢慢來,你要多吃肉,吃肉才有力氣。」 我忙了20分鐘左右才啟動馬達,電梯門一開,幾個衛兵以為長官被挾持,舉槍對著我,嚇死我了! 💃經國先生不慌不忙,給了我一張名片,上面只有蔣經國三個字。 💃那次的經驗並沒有讓我加餐吃肉。 婚後我與婆婆同住,跟著吃素,更是與肉無緣。 💃但是外科的文獻,老人的傷口與正常人口相比,容易有感染、延遲癒合等等併發症。 💃抽血檢查,老人的血中前蛋白、維他命以及元素鐵、鋅、硒等缺乏。 💃如果提前在手術前三星期就給予補充,所謂高風險的老年人手術,傷口癒合會趨於正常。 💃促進傷口癒合的血中前蛋白等,可以輕鬆從「肉類」獲得。 💃我因而鼓勵整形的老人,術前術後多吃肉。💃 💃作為外科醫師,我的體力很好,但是每年總會幾次感冒。 感冒有時引發氣喘,晚上咳到無法入睡。 💃我想起父親的吩咐:三餐吃肉。說也奇怪,肌肉變結實,高爾夫球的成績進步,這幾年的流感、腸胃病毒,我都能倖免。 💃老人醫學專家認為, 💃「老化」是一種營養不良。 💃老人胃口變小,熱量營養不足,免疫力下降,認知也下降。 💃老人普遍蛋白質不足,所以建議老人「要吃肉」。 💃日本的報導,沖繩高壽老人最多,他們喜歡吃肉、吃魚。 💃沖繩人吃肉是類似台灣人燉肉,裡面加了蘿蔔、海帶、大蒜等等,專家認為這樣的煮法減少總膽固醇,增加不飽和脂肪,富有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可供參考。💃 💃東京老年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柴田博士也說, 蛋白質缺乏可能肌少症,容易感染,威脅老人的生命。 💃 「葷食」不是高血壓、高血脂的罪魁禍首。 💃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胺基酸,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 💃總之,肉類能夠提供蛋白質,必要的胺基酸,以及其他營養素,老人該考慮多吃肉,膳食平衡。 營養充分,才能成功老化。 💃以下的文章,值得老同學、老朋友們再多花幾分鐘看一看。 💃美國醫生說:夜尿與心,腦梗問題,因為夜尿,所以就很怕喝水,殊不知這種,睡前不喝水,半夜爬起來尿尿又不喝水,却是導致老年人清晨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其實,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的問題, 💃夜尿是因為老年人心臟功能老化衰竭, 右心房回吸來自下半身的血液能力變差所導致... 💃白天的時候,我們都處於立着的姿势,血液會往下流,心臟不好,回心血量不足, 下半身的壓力會變大, 於是老年人白天會有下半身水腫的現象, 💃等到入夜平躺睡覺的時候, 💃下半身的壓力解除,💃大量囤積在組織裡面的水份就回到血液裡面來。 💃水太多,腎臟就開始努力的把水釋出,排至膀胱,引起夜尿, 💃所以一般平躺入睡後大概三四個小時就會起來上第一次廁所,上完之後,血液中的水份仍然不斷增加, 💃於是又過了3個小時後又會上第二次廁所.... 💃💃那為何這是導致腦梗塞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呢? 💃💃因為經過兩三次排尿後,血液中的水份已經大量減少, 💃💃加上冬天人體透過呼吸散失水分速度很快, 💃💃於是血液開始變的黏稠, 💃💃睡覺的時候由於人體基礎代謝低, 💃💃心率相對變慢, 💃💃於是黏稠的血液加上緩慢的血流速度, 💃💃血管狭窄處就容易堵塞了.... 💃💃 💃💃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幾乎都是在 💃💃清晨五六點的時候發生 💃💃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最嚴重的情况就是睡著死亡。 💃💃💃第一個要告訴大家的是: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而是心臟老化的問題 。 💃💃💃第二個要告訴大家的是:睡前一定要喝點温開水,💃💃半夜起來尿尿之後一定要再喝點温開水,💃💃不要怕夜尿,💃💃因為不喝水可能會奪走你的性命 。 💃💃💃第三個要告訴大家的是: 💃平時一定要多運動多鍛煉, 💃讓心臟的功能得到加强, 💃💃人體不是機器, 💃💃機器常用會磨損, 💃💃人體却剛好相反, 💃💃常用會變強壯... 💃💃💃平時一定要拒絕吃不健康的食物, 💃💃💃尤其是高澱粉類及油炸煎烤物。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給你們的老年朋友分享, 祝福大家 多運動, 要吃肉, 常健康。
    10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走路燃脂比慢跑多、還降31%腸癌!13個好處非走不可 走路是健身最好的藥帖,每天走路30分鐘,一星期走5天,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活的開心,來看看走路有哪些好處吧! 可釋放壓力、消除疲勞: 走路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分泌β-腦內啡,一種可以提振心情使人產生愉快感覺的 「快樂嗎啡」。研究顯示,多走路對於釋放壓力、消除緊張和疲勞有很大的功效,讓我們感到神清氣爽,不再焦躁。 降低罹患青光眼機率: 多走路可以降低得青光眼的風險。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可以幫助降低眼壓,預防青光眼。對已經得青光眼的人來說,則有減緩症狀的功效。 可減緩失智症狀: 科學家研究發現,走路增進我們的腦記憶迴路運作,使我們腦袋靈光。多走路可以幫助減緩失智或知能減退症狀,例如延後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年齡。 可增加身體抵抗力: 多走路使我們身體強健,抵抗力超強。研究顯示,規律運動的人免疫力比較好,不容易感冒。為什麼呢?運動時血液循環比較快,使得免疫細胞大軍運作更加順暢,可以有效率的快速殲滅細菌和病毒。 可預防罹患心血管疾病: 走路促進血液循環及強化心跳效率,多走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使得膽固醇量過多,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病變,持續20分鐘以上的步行,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此外,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星期若走路3小時以上,可降低35至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可鍛鍊肌肉: 走路可以鍛鍊肩膀和手臂肌肉,走路時雙手自然擺動這個動作有助於鍛鍊我們的肌肉,運動強度越高,如到快走或是競走,效果更加明顯。 可降低高血壓: 多走路有助降 低血壓。研究顯示,經常走路血壓可以降低5毫米汞柱(mmHg), 對患有高血壓的人來說,走路是一項很合適的運動。 可使體態優美: 走路可以鍛鍊腹肌,使我們體態更美。 預防骨質疏鬆: 走路可以強化我們的骨質,預防骨質疏鬆。 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 研究顯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幾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腸癌的機率降低了31%。 可鍛鍊腿部肌群: 下肢的穩定對於腰部的支撐也很重要,大腿肌肉強化可以分擔穩定腰椎的力量,走路幫助鍛鍊我們的腿部肌群,強化包括股四頭肌、臗屈肌、腿後肌等部位。若走在有斜坡的路上,效果更加。 提升身體平衡感: 常走路有助提升我們的平衡感,使我們不易跌倒。走路時雙腿輪流抬起放下這個動作可以訓練我們的肢體協調和平衡感。 可以減重: 信不信由你,走路所消耗的熱量竟比慢跑多哩。 走路所消耗的熱量大部分來自於脂肪,而跑步所消耗的熱量只有其中30-50%來自脂肪。如果以相同時間內所燃燒脂肪來看,跑步因為速率較快,也就是說實際上在同樣時間內動的較多,想當然爾,跑步所耗熱量較多。但如果我們以百分比來看的話,其實走路所耗的熱量比慢跑來的多。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粗茶淡飯騙了老人 人過70無肉不飽 老中醫說:人過70無肉不飽!千萬別讓“健康飲食=粗茶淡飯” 騙了您! 50歲以後,您應該怎麼吃? 50歲以後,請停止粗茶淡飯。在過去,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葷食是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而現在,越來越多高齡者, 被營養學家、中醫師建議“要吃肉”。 為什麼呢? “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 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反會增加老化速度。” 年紀越大,營養不足,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一位被歸類為 “低營養族群”。85歲以上的人,則有1/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 原因是,老年人胃口變小後,三餐要是粗茶淡飯, 熱量和營養素就會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營養不足, 使得因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 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而且,營養師慎重告訴您, 不吃肉的人比兩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哦~ 肉燉一小時,是營養寶庫 長壽之鄉:沖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 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 他們喜歡吃肉,但制作方法卻與眾不同。不是頓頓炒肉、炸肉, 而是把肉煮2∼3小時後,在湯裡加上蘿蔔或海帶,然後再燉1小時 才食用。他們把這種菜叫 “營養寶庫” 。 這樣子的做法,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 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 這種肉既含豐富的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是延年益壽的營養佳品。 由此可見,影響健康的原因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人類的處理方式、 食用量。絕對禁吃葷菜,並不能保証健康長壽。相反, 可能造成蛋白質等營養素供給不足,而最終加快衰老,導致死亡。 所以,每人都應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在葷食方面不應取偏頗態度, 只有科學處理好葷素的關系,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延遲老化的飲食要點 1、每一餐都很重要,紅肉白肉都要吃,但不多吃 老年人在吃肉(包括內臟)時,要掌握這樣一條原則:少量、 多樣化。肉食多樣化,可增添人的食欲。有人提出:“ 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2、三餐份量均衡 三餐份量平均分配,可以讓肝臟穩定合成白蛋白, 使合成代謝反應安定運作。 3、食物選擇上,充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並選取高抗氧化食物 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 建議攝取量比國際飲食參考攝取量再多一些。 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老化速度, 比如一些深海的魚。 4、不要只挑軟的吃 咀嚼能力,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為了維持咀嚼能力, 建議選擇適當食物,每口食物慢慢咀嚼。 5、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 每半年到牙醫報到一次,檢查牙齒、洗牙,保持口腔環境清潔, 以維持咀嚼能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並發症風險。 6、每周多出去吃幾次 50歲以後,小編建議大家積極創造想吃的欲望。就算一個人, 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挑戰味蕾。一周來一次, 穿上最喜歡的衣服,帶上自己的伙伴們,出門享受一次年輕! 7、多燉少炒 在蒸、炒、燉、煲等烹飪方式中,最適合中老年人的是燉和煲。 謝謝! 還有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 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謝謝!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