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讓MrK來教你【故宮南遷的秘密!你本土化了嗎?】

身為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喊出要將故宮本土化而南遷,這不僅讓多數台灣人民匪夷所思,也讓全世界笑到下巴都掉了!羅浮宮、大英博物館也需要本土化嗎?!

就讓Mr.K來引用歷史上國共內戰的著名事件
以借鏡於日前充滿意識形態的「故宮南遷」鬧劇

#知識小TIP
【故宮】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中華民國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華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

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

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

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故宮強調,北院整建工程考量來自「新故宮計畫」內容期程,因正館興建至今50餘年,出現屋頂龜裂破損、空調機電設備老舊,且陳列室空間不足限制展覽可能性,因而有此一整建計畫。

    將北院重要文物部分移南院展出,與此一計畫與北院整建計畫無一定關係。未來南院策展會持續展出北院文物或自國外借展,以期

    出處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11531
    故宮澄清:北院整建不會休館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8003
    故宮澄清:北院整建但不封館,部分文物還是會「北展南移」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11135003.aspx
    故宮北院不閉館 同時整修擴建
    5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件文物,將與日本100件文物互換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5月13日~14日入館免門票如下: 北台灣 1.國立故宮博物院(5/13-14國人入館免門票、5/18國人及國外遊客入館免門票,以上均含故宮本館及南院。) 2.國立歷史博物館 3.國立臺灣博物館 4.郵政博物館 5.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6.蕭如松藝術園區 中台灣 1.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5/13-14、5/18入館免門票*不含收費特展及劇場) 2.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生態教育園區 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5/13-14、5/18入館免門票) 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5/13-14、5/18入館免門票) 南台灣 1.雲林故事館 2.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3.家具產業博物館(5/13-14免費預約參觀,導覽時間為11:00、14:00、16:00(產業館、體驗館),請洽黃小姐06-2661193) 4.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東台灣 1.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澎湖縣 1.澎湖生活博物館 2.澎湖開拓館 3.澎湖海洋資源館 *5月18日當日入館免門票 1.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2.世界宗教博物館 3.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4.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5.中台世界博物館5月18-20日免費開放 原文網址: 不只故宮免費!慶國際博物館日 全台23間週末兩天免門票 | ETtoday 旅遊雲 | ETtoday旅遊新聞(旅遊)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921792.htm#ixzz5EVDN6KUc
    8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30多年前韻臻曾經擔任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法文、文物導覽專員,為期三年,據我所知故宮博物院,從未有過這様休館的事,既使是維修也只有少部分封館,成立以來在原址左右兩翼不斷擴建,後山的山洞裡收藏著650,000件之多的國寶文物,自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宮中寶物,應有盡有,若想將所有的寶物仔細看過一遍需要12年的時間,因為只有部分的文物是做常態性的展覽(例如:翠玉白菜及紅燒肉石)而大多數的文物都是分門別類,輪流展出,每三個月才換一次,如此一來要看完所有故宮的寶藏就必須要12年不間斷地去參觀,小英政府居然敢說要休館三年,並將寶藏南移,這樣做根本就是居心叵測。很多書畫,書籍典藏是不得見光的,紫外線會破壞文物,陶瓷各種脆弱的器皿也不堪這樣的搬運,真的很作孽!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台北建國中學對面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去年也是公告要整修內部的裝潢,閉館一年後,變成台灣文化館,原來珍藏的張大千作品、珍貴的歷史文物全部不見了,也不知去向,被「這個菜淫蚊蒸腐」假借閉館整修,來個乾坤大挪移、盜走、巧取豪奪,「這個腐敗貪婪集團」口口聲聲說愛「呆丸」,幹的都是毀滅台灣、中飽私囊肥己下三濫勾當。故宮博物院「這個陳其南」前科累累,有學無品,十足是個「下三濫的爛人」。2019年底閉館三年整修,正是總統與立法委員改選,要搶救故宮博物院文物、搶救中中華文化、搶救中華民國,有點良知的公民一定徹底覺醒。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服務對象 65歲以上長者 應備文件 國民身分證 費用:免費 1.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價:160元,, 2.國立臺灣博物館/原價: 20元 3.陽明書屋/原價:50元 4.國立歷史博物館/原價:30元 5.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常設展) /原價:100元 6.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視節目而異 7.臺北市立美術館/原價:30元 (特展半價) 8.臺北當代藝術館/原價:50元 9.臺北故事館/原價:50元 10.臺北偶戲館/原價:50元 11.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原價:50元 12.林語堂故居/原價:30元 13.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原價:20元 14.李國鼎故居/原價:50元 15.草山行館/原價:30元 16.士林官邸正館/原價:100元優惠:50元 17.梅庭遊客中心/免費 18.臺北市立動物園/原價:60 19.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展示場)/原價:40元 20.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原價:30 21.臺北自來水園區/原價:80元 22.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免費 23.花博公園(不含園內展館) /免費 24.臺北市中山堂/免費 雙北敬老卡 台北市敬老 參觀文教設施 全年24項免費優待一覽表 65歲以上長者及 台北市55歲以上 原住民 台北市敬老 參觀文教設施 全年24項 免費優待一覽表 65歲以上長者及 台北市55歲以上 原住民 高齡化 是整個世界的趨勢 台北市各家 國民運動中心 在平日 都設有專屬 65歲以上民眾 免費游泳 及到健身房的 公益時段 另外鼓勵 銀髮出遊 規劃多元化展館 凡是符合資格 皆可憑身分證 免費入場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前陣子新聞在炒台北故宮要封館三年,把故宮文物全部遷到南院,結果引來劇烈的反彈。故宮還特別開了記者會,說朝不封館的方向去研擬,好像沒有這回事了,但我發現故宮在放煙霧彈,因為後來自由時報特別去專訪了故宮的陳其南院長。陳其南侃侃而談說他有一個三階段完成故宮轉型的藍圖,來處理所謂的故宮問題。在我看來,那根本是 民進黨要在 2025 年之前完成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第一階段,2019 到 2020,是以扶植南院的國際化作為幌子,把台北故宮所有展出的內容全部難移。這些文物在三年以後,台北故宮整建完以後,也不會全數回來。第二階段,是 2021 到 2025,民進黨要在中部找一個地方,成立新的東方書畫美術館和東方公益美術館,典藏故宮最精華的公益品和書畫。注意了, 新的美術館名稱叫做東方。第三,也是以 2025 年為期限,要把整建完成的台北故宮改為東方文書館,把原本的圖書文獻近 70 萬冊藏在這裡,完成了所謂的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 我們何其有幸,能夠擁有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典藏了幾千年來中國的文物近百萬件。這些文物經歷了幾千年的天災、人禍、戰爭,又有多少人流血流汗,才讓這些古物到了台灣。我們才這麼幸運有這些古物。 今天面對這些古物,我們要以謙卑的心情,盡心保護它,怎麼可以任意搬遷。萬一在這個過程中,毀損了,損失了,誰來負責? 政府現在常說財政困難,那請問我們為什麼要花大筆的錢,做這種無謂的搬遷? 所以我合理的懷疑,陳其南的計畫就是要消滅故宮,因為故宮是中華文化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象徵跟連結。 只要實質上把故宮改成了東方,改成了東亞文物館,就完成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文化大革命。 我要請問賴清德院長,我要請問蔡英文總統,你們支持陳其南這個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嗎? 這是你們口口聲聲說的台灣價值嗎? 我更要呼籲所有的人,如果讓民進黨繼續執政下去,這個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終究會來到。 因此,所有珍惜文化的人,我們都應該站出來,保護我們的故宮,保護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文物。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楊渡觀點:蔣介石的遷台三寶──黃金、故宮、人才 2021-08-20 07:10 24222 人氣 最近因阿富汗政權崩潰,總統帶著美金大逃亡,引發熱議。越南阮文紹、菲律賓馬可仕重被論及。台灣政壇不甘寂寞,蔣介石1949大撤退,也被對比為「1949帶著黃金大逃亡」。 要對比來看也可以,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你會看見蔣介石最為奇特而超越歷史的一面。 蔣介石帶給台灣有三寶:黃金、故宮、人才。 蔣介石確實從大陸搬走黃金。第一趟搬走200萬兩黃金,占中央銀行黃金存量的一半,時間是1948年11月30日,當時徐蚌會戰(大陸名為淮海戰役)還在打,國民政府雖然敗局已定,但戰爭打到1月才結束。更何況,長江天險還橫在中共眼前,蔣介石居然已經開始把黃金遷移到台灣。其後陸續遷台的黃金,加起來總共有400多萬兩。 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但在戰火中,數百萬軍民的遷移運輸,戰爭物資的需要,各種陸海空軍種的使用,最後所剩不多。1950年6月,蔣介石下令所有運回台灣的黃金,全部繳回國庫。而依據台灣銀行的資料,這時繳回的黃金有108萬兩。在舊台幣大貶值之下,新台幣的發行,就是靠著這些僅剩的黃金儲備,才能穩住大局。 第二寶是故宮文物。第一批起運時間是1948年12月22日。遷台文物合計:故宮博物院320箱,箱裡有3409件文物;其中古物295箱,圖書18箱,文獻7箱。在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則有220箱。同時運送的,有中央圖書館的珍本書60箱,這次主要是以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為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120箱,它擁有最珍貴的甲骨與金石古文物。此外還有外交部重要各國條約檔案60箱。其後又運了兩趟。 這些國寶有多貴重呢?2013年,米芾的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的拍賣會上亮相,起拍價是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阿富汗總統賈尼(Ashraf Ghani)帶走的1.7億美元,也不過米芾的6幅畫作而已,而故宮米芾的作品有71件。更不必說朗世寧的畫作價值動輒上億美元,而故宮有64件。其它的無價之寶更難以估計。 有了故宮,台灣終能因保存數千年文化瑰寶,具有中華文化的代表性,故宮也成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故宮文物渡海,圖為1949年故宮人員在臺中糖廠庫房工作情形。(故宮官網∕北溝傳奇) 故宮文物渡海,圖為1949年故宮人員在台中糖廠庫房工作情形。(故宮官網∕北溝傳奇) 然而,蔣介石帶給台灣最重要的國寶,是人才。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戰役開打之日,蔣介石就預感不妙,他召集朱家驊、傅斯年、陳雪屏等人開會,討論如何「搶救學人」,以避免學者為戰火所波及。 1949年大撤退的時候,陳誠為避免來台難民過多,無法負荷,因此規定要一定級別以上的學者、教師、公務員等,才發給入台證。因此1949大遷徒來台130萬人之中,公務員、地方文官、知識份子、大學生等,約莫有30幾萬人,其中不少原是大學老師、文人、作家,而當時台灣的高等學府只有台大、台中農業學校(後來的中興大學)、台南工業學校(後來的成功大學)等,這些學養俱佳的知識份子值此亂世,無處可去,只有「高成低就」,到台灣各地先謀取教職,求一個生存的工作再作打算。台灣各地的師範學校、中學,甚至小學,都成為流離世代棲身的去處。 這些人才,包括了被畫壇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導師」的李仲生,國畫大師、國學大師等。還有後來成為大家的齊邦媛老師(她曾到台中一中任教)。一時俊彥進入台灣中小學,為青年學子啟蒙,那是何其幸運的文化盛事。 我寫《有溫度台灣史》的時候,細細回看這一段歷史,都不禁為蔣介石感嘆。此君在世局尚未全敗之前,預先安排退路,黃金、國寶能安全撤退台灣,已屬稀奇,最重要的是,在那流離亂世,居然沒有忘記對人才的重視。這是何等胸襟! 台灣因為他的長期戒嚴與連5任總統,批判他的不民主,但相對的,他竟能在數百萬大軍慘敗撤退,整個大陸喪亂的危局之中,沒有灰心喪志,仍不棄不餒,繼續奮戰,保有台灣為基底,重建台灣,再起生機。這種意志力,絕對是古今少有的。 不要把蔣介石等同於那些流亡者,他為台灣帶來三寶:黃金、故宮、人才。黃金、故宮,都交給國家;而30萬人才大遷徒,為台灣帶來文化根底,更是任何流亡政權做不到的。 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在兩岸問題尚未解決之前,絕對無法有定論。因為他是造局者,而這一局內戰加冷戰的「雙戰格局」還未結束。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只能期待於未來的大歷史了。(相關報導:寧願不打也要堅持疫苗廠牌 特殊族群曝「攸關性命」的背後原因|更多文章)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楊渡觀點:蔣介石的遷台三寶──黃金、故宮、人才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90172 最近因阿富汗政權崩潰,總統帶著美金大逃亡,引發熱議。越南阮文紹、菲律賓馬可仕重被論及。台灣政壇不甘寂寞,蔣介石1949大撤退,也被對比為「1949帶著黃金大逃亡」。 要對比來看也可以,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你會看見蔣介石最為奇特而超越歷史的一面。 蔣介石帶給台灣有三寶:黃金、故宮、人才。 蔣介石確實從大陸搬走黃金。第一趟搬走200萬兩黃金,占中央銀行黃金存量的一半,時間是1948年11月30日,當時徐蚌會戰(大陸名為淮海戰役)還在打,國民政府雖然敗局已定,但戰爭打到1月才結束。更何況,長江天險還橫在中共眼前,蔣介石居然已經開始把黃金遷移到台灣。其後陸續遷台的黃金,加起來總共有400多萬兩。 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但在戰火中,數百萬軍民的遷移運輸,戰爭物資的需要,各種陸海空軍種的使用,最後所剩不多。1950年6月,蔣介石下令所有運回台灣的黃金,全部繳回國庫。而依據台灣銀行的資料,這時繳回的黃金有108萬兩。在舊台幣大貶值之下,新台幣的發行,就是靠著這些僅剩的黃金儲備,才能穩住大局。 第二寶是故宮文物。第一批起運時間是1948年12月22日。遷台文物合計:故宮博物院320箱,箱裡有3409件文物;其中古物295箱,圖書18箱,文獻7箱。在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則有220箱。同時運送的,有中央圖書館的珍本書60箱,這次主要是以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為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120箱,它擁有最珍貴的甲骨與金石古文物。此外還有外交部重要各國條約檔案60箱。其後又運了兩趟。 這些國寶有多貴重呢?2013年,米芾的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的拍賣會上亮相,起拍價是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阿富汗總統賈尼(Ashraf Ghani)帶走的1.7億美元,也不過米芾的6幅畫作而已,而故宮米芾的作品有71件。更不必說朗世寧的畫作價值動輒上億美元,而故宮有64件。其它的無價之寶更難以估計。 有了故宮,台灣終能因保存數千年文化瑰寶,具有中華文化的代表性,故宮也成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然而,蔣介石帶給台灣最重要的國寶,是人才。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戰役開打之日,蔣介石就預感不妙,他召集朱家驊、傅斯年、陳雪屏等人開會,討論如何「搶救學人」,以避免學者為戰火所波及。 1949年大撤退的時候,陳誠為避免來台難民過多,無法負荷,因此規定要一定級別以上的學者、教師、公務員等,才發給入台證。因此1949大遷徒來台130萬人之中,公務員、地方文官、知識份子、大學生等,約莫有30幾萬人,其中不少原是大學老師、文人、作家,而當時台灣的高等學府只有台大、台中農業學校(後來的中興大學)、台南工業學校(後來的成功大學)等,這些學養俱佳的知識份子值此亂世,無處可去,只有「高成低就」,到台灣各地先謀取教職,求一個生存的工作再作打算。台灣各地的師範學校、中學,甚至小學,都成為流離世代棲身的去處。 這些人才,包括了被畫壇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導師」的李仲生,國畫大師、國學大師等。還有後來成為大家的齊邦媛老師(她曾到台中一中任教)。一時俊彥進入台灣中小學,為青年學子啟蒙,那是何其幸運的文化盛事。 我寫《有溫度台灣史》的時候,細細回看這一段歷史,都不禁為蔣介石感嘆。此君在世局尚未全敗之前,預先安排退路,黃金、國寶能安全撤退台灣,已屬稀奇,最重要的是,在那流離亂世,居然沒有忘記對人才的重視。這是何等胸襟! 台灣因為他的長期戒嚴與連5任總統,批判他的不民主,但相對的,他竟能在數百萬大軍慘敗撤退,整個大陸喪亂的危局之中,沒有灰心喪志,仍不棄不餒,繼續奮戰,保有台灣為基底,重建台灣,再起生機。這種意志力,絕對是古今少有的。 不要把蔣介石等同於那些流亡者,他為台灣帶來三寶:黃金、故宮、人才。黃金、故宮,都交給國家;而30萬人才大遷徒,為台灣帶來文化根底,更是任何流亡政權做不到的。 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在兩岸問題尚未解決之前,絕對無法有定論。因為他是造局者,而這一局內戰加冷戰的「雙戰格局」還未結束。蔣介石的歷史定位,只能期待於未來的大歷史了。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1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書畫家黃公望讓我們這些退休老人一次震撼的感受,只是認真努力並沒有老的問題 ⋯⋯ 慢慢看 ........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以下是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https://youtu.be/dUPYM9qipiI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