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8 個月前
新冠開始大流行了!醫曝「門診急診一堆」 https://news.tvbs.com.tw/life/2379294?openExternalBrowser=1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近期有許多大人、小孩發燒,診所、急診、病房通通都滿出來。小兒科醫師陳信宏也分享,在門診一天就驗出6種病毒,讓他驚訝直呼,「今天真是太誇張了,什麼病毒都有」,此外,他也提醒,若有發燒症狀,請盡快讓醫師檢查、篩檢與治療。 陳信宏醫師在21日在臉書粉專「陳信宏小兒科診所」發文分享,一天之內驗到新冠病毒陽性、RSV病毒陽性、A型流感陽性、腺病毒陽性、腸病毒和病毒性腸胃炎,且6種病毒都不是同一人。 陳信宏醫師指出,23日門診在抓到4個RSV陽性,每個都發高燒,「咳得要命、咳到吐、痰好多」。陳信宏醫師提醒,若有發燒症狀,請盡快讓醫師檢查、篩檢與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分享新一波感染症流行趨勢,點出有3種病毒感染比例明顯增加,包括好發於秋冬的病毒性腸胃炎病例明顯增加,高燒不退病人中,腺病毒感染比例上升,快篩檢驗出B型流感的比例增加;就連小兒科醫師王韋力也說「最近診所、急診、病房通通都滿出來了」,提醒民眾注意身體健康。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請留意!!! 「黴漿菌肺炎」在台灣,中國,美國的稱呼都不同。 台灣 — 肺炎黴漿菌 中國 — 肺炎支原體 美國 — Mycoplasma Pneumonia 首要治療藥物是紅黴素(Erythromycin) 類的抗生素,可是這類藥物的副作用要注意,對12歲以下兒童尤其小心,最嚴重會導致聽力受損。 臨床上現在經常使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紅黴素的衍生藥物,這個抗生素是組合式包裝,稱為Z-Pak,一套組合含有6顆250 毫克(mg) 的阿奇霉素,按照說明服用5天,第1天2顆,第2-5天每天一顆,服用一套即可,如需再服用,至少要間隔一星期,由醫師視病況決定。 這個疾病侵襲肺部,主要症狀就是咳嗽,癒後經常還會「酷酷嫂」一段時間。 中國的疾管局有發正式公告,警告「肺炎支原體」開始大流行,美國CDC也發了警告,預估在11月中到月底會開始流行。台灣、香港因為區域的關聯性,也難逃一波疫情。 提醒大家,兒童與60歲以上的高齡人士都要嚴加防範,否則咳起來真的不好受。
    1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以下是台灣媒體絕對不會報導的真實世界,因為媒體已成為霉體,失去第四權的價值。 紐倫堡2.0對新冠大流行陰謀的審判,庭審開場白紀實中文版 大流行是謊言 德國大律師雷尼福米爾博士首先發言 “本案罪犯以全球規模冠狀病毒大流行為偽裝,對全人類犯下了滔天罪行”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陷入群體恐慌中” “長期精心設計發動的心理戰” “轉移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金融黑社會骯髒內幕的爆光” “世界經濟論壇從1992年起計劃性的,通過全球青年才俊領袖培訓班而奪取權力” “自此之後金融犯罪者和政治家,開始相互勾結,形成利益共同體” “他們的目標是完全支配我們所有人” “通過數字身分證把我們的一舉一動全部處於監視之下” “數字貨幣讓全球金融集中到一個大銀行” “當我們沈湎於對大流行的恐懼之中時,他們正在加緊實施,為了支配我們全人類,準備了幾十年的計畫” “安吉拉·默克爾,比爾蓋茨,英國議員塞巴斯蒂安科,澳大利亞總理,加拿大總理小土豆,傑辛達·阿德恩首相,法國馬克龍總統等眾多領袖,都是世界經濟論壇培養的傀儡” “施瓦布的著作“大重啟”中透露出實現他們計畫的,很多詳細步驟” “參加了【黑暗冬天作戰】的元美軍官,元英國軍情五處成員,調查記者,元世衛組織顧問,肺醫學頂級專家教授,輝瑞原副總裁” “這些專家將作證說明,發生在武漢水產品市場,隱藏在該感染事件背後的東西” “他們借助在醫學上根本沒有信賴性的PCR檢測,製作了大量的病例數字,來幫助他們宣布大流行” “這些專家將證明,對呼吸道患者安全有效的現有治療方案被故意禁止,以被視為有重大醫療後果的新治療方案所替代” “在國際公眾衛生緊急事態發生後,毫無科學根據無意義的,新冠流行對策的大封鎖,口罩和社交距離,強制疫苗政策,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從未有過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臭名昭著的優生學 “在這最後部分這些專家將關於人口控制,和優生學的關係進行作證” “通過所有的這些證人和證詞,我們確信被起訴的犯罪者們,對於他們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可以被一一確認無疑” #被告數名 #影片中有名字 #絕對讓你大吃一驚
    1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大號外!大外號!】 全世界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研製成功,今天注射到研製人中國科學院士陳薇少將的左臂上, 七名專家組成員也一同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 , 這是首次人體安全性試驗 】 (一) 54歲的研製人陳薇女士的資歷與戰功如下: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科學院醫學院少將, 她是49歲時晉升少將。 (2) 新冠肺炎, 在農曆春節期間,第一批赴武漢搶救疫情的專家組領導 (3) 中國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 (4) 中國工程院院士 (5) 中國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 (6)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 (7) 2003年 SARS病毒爆發大流行, 包括小湯山醫院在內, 全國30餘所定點醫院近14000醫護人員, 使用了陳薇研發的重組人 干擾素噴霧劑, 結果無一例感染, 成功在中國消滅病毒 (8) 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 致死率高達50%到90%, 世衛組織及歐美多國援非隊伍基本 潰敗, 陳薇率隊赴非,成功研製出抗伊波拉病毒基因疫苗, 被譽為伊波拉病毒終結者。 (9)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 男主角吳京去非洲營救中國赴非洲 開發伊波拉病毒疫苗的醫學博士,其原型就是陳薇。 (二)陳薇的生平事跡詳影片中介紹, 不再贅述 (三) 美國的流感性 感冒在2019年9月中旬大流行, 目前死亡人數已經高達16000人, 日本專家求證, 死亡人數當中有不少人是死於新冠肺炎, 只是美國都隱瞞,把它分類到 流感死亡人數。 ※美國在 2019年10月26日派了363個美國大兵 去武漢參加世界軍人運動會, 中國拿到133面金牌, 美國隊一面獎牌都沒有拿到, 顯然志不再參加, 而是另有目的,美國大兵在武漢到處遊玩, 美國大兵下塌處就離華南海鮮市場不遠, 美國大兵在 2019年 11月6離開武漢, 新冠肺炎潛伏期14天至24天, 一開始大家都把它當作流感, 又耽誤到一個月, 一個半月後,有吹哨人吹哨, 在2020年 1月下旬, 才引起媒體報導。 中國高度懷疑是美國 發動的生物細菌戰。 因此以戰爭規格 , 快速建造火神山醫院, 派人民解放軍接管疫區。 生物細菌戰, 是瓦解敵國經濟、民心、士氣及有生戰力的好方法, 美國會,難到中國就不會? 天理昭昭,美國人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 https://youtu.be/sTgW-3Es8Lc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王明鉅副院長Fb: 不是猜錯了,是賭輸了。 台灣年年都在打流感疫苗。而且打的都是三價疫苗,而不是有更完整的保護力的四價疫苗。 什麼叫三價疫苗、四價疫苗? 打了之後能對二種A型一種B型共3種流感病毒產生抵抗力的是三價疫苗。 打了之後能對二種A型二種B型共4種流感病毒產生抵抗力的是四價疫苗。 台灣在2015年秋季之前的這麼多年,公費流感疫苗只有300萬劑的三價疫苗。 結果在2015-2016因為打的人太少,造成流感大流行,造成350人以上死亡,近2000人罹患重症,全國各醫院的急診處也全都擠滿了流感病人。 2016到2017年的這個流感季節,以及現在2017到2018這一季,因為疾管署爭取到了預算,公費流感疫苗都增加到600萬劑。去年全部打完,成效也很不錯。流感沒造成大傷害。 只是雖然數量多了一倍,但是台灣打的流感疫苗始終是三價疫苗。 為什麼一直打三價疫苗? 因為三價疫苗便宜。因為四價疫苗比三價疫苗單價要貴了6成以上。 所以沒有預算,也爭取不到預算的疾管署,幾十年來始終只能打三價疫苗。就算數量多了一倍,仍然只能打三價疫苗。 台灣始終不能施打,既有足夠數量,又有完整保護力的四價疫苗。 病毒專家說,今年會有流感大流行。因為今年台灣三分之二的流行性感冒,正是台灣施打的600萬劑三價疫苗缺少保護力的另一類B型病毒所引起。 其實不是病毒專家猜錯了,而是台灣疾管署賭輸了。 台灣這麼多年來的疫苗政策其實全在賭。 過去幾十年,公費疫苗的數量根本不夠來阻止群體大流行所需要的1/3人口接種的數量。明明數量不足,仍然有可能會大流行,因為沒有錢只好繼續賭。 過去幾十年,公費疫苗一直因為沒有預算,一直只打三價疫苗。明明知道有可能發生第四種沒抵抗力的病毒造成大流行,因為沒有錢只能打三價疫苗,仍然繼續賭。 事實上疾管署常常賭輸。 從2004到2012年,8年來一共賭輸了四次。2010、2011、2012連續三年都發生了沒被三價疫苗保護到的第四種B型流感病毒造成流行。 今年的流感疫苗又猜錯了。 真的只是猜錯嗎? 台灣全民的健康,真的就要這樣每年繼續靠猜的猜下去嗎? 過去8年猜錯四年的教訓還不夠嗎? 衛福部疾管署健保署的長官們,你們真的也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嗎? 其實今年的B型流感大流行,不是疫苗猜錯。而是疾管署又賭輸了。 只是賭輸的代價是全民一起受害。就算打了疫苗也仍然得流感。 今年2018年的十月開始,又要打流感疫苗了。所需要的預算疾管署又要傷腦筋了。疾管署沒錢,公費疫苗只能打600萬劑三價疫苗。 但是因為沒有完整的保護效果,結果造成沒保護力的B型病毒流行,不但全民受害醫療人員也遭殃。全民健保雖然沒有多付錢,但大增的重症流感病人,讓已經夠忙夠累的醫療人員更為血汗。 今年政府稅收超收1000億以上。菸稅也大幅提高。更別提要借4000億來執行前瞻預算了。 請行政院、衛福部、疾管署從去年超收的1000多億裏面拿出錢來,從今年2018開始施行有完整保護力的四價流感疫苗的全面施打。 台灣人民的健康很珍貴,請長官們,你們別再賭了。 公費疫苗保護力剩3成!猜錯病毒株 今年恐是流感大年 -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3000489-260114 疾管署警訊:流感進入流行季 上週就診人次增24%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www.peoplenews.tw/news/eecbfc47-bebd-4110-be3f-16285632a5ec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0&CID=385806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103/37892611/ 公費流感疫苗猜錯病毒株 疾管署:仍有3成保護力 | 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2907617 帶狀皰疹疫苗,我可以打嗎? | 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1/2907579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385788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兒童感染 Omicron 與抽搐(Convulsions) 的相關 國內出現首例的兒童感染 Omicron重症個案,臨床上是以抽搐及腦炎來表現,這讓家長及第一線兒科醫師都繃緊神經! 那到底兩者的相關是如何呢? 我們來看看國外幾個研究…. 1.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研究; 這是三個病例報告。 當 Omicron 佔瑞典 COVID-19 病例的 98% 以上時,四名患有 COVID-19 的兒童因抽搐而被送往瑞典厄勒布魯的兒科急診。 其中有三個孩子是男孩,住院當時年紀分別為3個月、21 個月和 14 歲。 痙攣病史方面,這三個男孩中沒有一個有癲癇病史或熱痙攣病史。 其他過去病史方面,三個男孩並沒有特別的過去病史。 三個男孩染疫後的病症; 這兩個年幼的男孩都發燒了。一個人在抽搐前發燒,一個人在抽搐時發燒。 14歲的男孩「沒有發燒」,但確實有上呼吸道症狀。 3個月男童「反覆抽搐發作數小時」,21個月男童持續抽搐15~20分鐘即癲癇重積狀態。這兩個男孩經歷的抽搐被認為是嚴重的。 14 歲男孩有一次持續30-60 秒的抽搐發作,隨後有一段時間的「行為改變」,此時他變得非常具有攻擊性,有時候不得不接受鎮定。 疫苗接種方面,14 歲男孩在醫院住院前 2 個月接種了一劑輝瑞BNT疫苗,但由於他生病時錯過了加強疫苗接種。 2.南非的研究; 在 2021 年 10 月 31 日至 12 月 11 日期間,研究人員對來自該地區成人和兒童的 75 個病毒樣本進行了測序,其中 74 個(99%)是 omicron 變種病毒。 上述期間,初次診斷為 COVID-19 的住院兒科患者(年齡≤13 歲)中,138 名患者中有 「19 名(31%)」報告了抽搐發作,其中只有2位兒科患者先前有痙攣病史(癲癇1位 和腦性麻痺1位),這可以解釋2位痙攣發作的表現。 所以「17位兒童是先前完全沒有痙攣病史。」 3.日本的研究; 日本兒科醫學會分析了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間在其數據庫中登記的5,129 名診斷為 COVID-19 的15 歲以下兒童就醫資訊,將他們分為“COVID-19大流行初期”、“Delta流行時期”和“ Omicron 為主流時期” 。 其中「發燒」 在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發燒的頻率約為 40%,但在 Omicron 為主流期間超過了 80%。 「熱痙攣」方面 在 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和 Delta流行時期,1 至 4 歲的熱痙攣發生率分別為1.3% 和 3%,但在 Omicron 為主流期間時為9.4%。 Omicron 流行期間,5歲至11歲兒童的抽搐發生率也從0%增加至3.5%。 另外,幾個國外的研究發現兒童感染 Omicron後,熱痙攣發作的年紀,不限於我們常看到的6個月到5歲之間。 綜合以上; 因此抽搐(Convulsions)可能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 提醒大家注意! 最後衷心希望在這波Omicron 疫情下,台灣的小孩們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難關。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兒童新冠腦炎處理6點建議(林奏延教授/林口長庚) 最近兒童COVID-19確診數激增,已佔台灣全部確診數的20%,雖然兒童感染後絕大部分是輕症,但猛爆性腦炎,在南北地區陸續發生,也造成了多位病童的死亡跟社會的不安。這些病例大都是學齡前兒童,而且病程都非常猛爆,往往在確診一、二天就急遽惡化,三、四天左右就不幸往生。 這情況很像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時所見到的兒童腦炎。當年有78位病童不幸因此而死亡,更多的兒童存活下來了,健康卻自此受到長遠的影響。筆者在流行初期即一再呼籲防疫單位重視,繼而與台灣學界做腸病毒的研究,台灣因此成為兒童腸病毒防治研究的重鎮,迄今全世界對腸病毒的治療都以台灣經驗作為準則。筆者今天目睹台灣兒童再次面臨一樣是病毒帶來的嚴重危機,謹以一位兒科醫師和防疫老兵的身分,總結20多年來的實戰經驗,提出幾點建言: (1)家長:指揮中心已公布兒童腦炎重症的八警訊(前驅症狀),請家長不用太恐慌,但要密切觀察兒童的病情變化,一有變化即刻送醫。 (2)兒科醫師:由於大部份兒童COVID-19為輕症,基層兒科醫師照症狀治療即可,如有腦炎前驅症狀就轉送專責醫院;專責醫院之醫師應密切觀察腦幹症狀,包括抽筋、肌躍型抽蓄、意識不清、非自主性眼球動作(如眼球固定偏向一側、鬥雞眼)、顱神經功能異常等,因為一出現,幾個小時就可能出現腦幹疝脫,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3)分級分流:在疾管署的協助下,兒科醫學會與相關各次專科(兒童神經、兒童感染、兒童胸腔重症、兒童急診),已在上週五完成【兒童新冠腦炎治療的臨床指引】。兒童腦炎重症病程變化快,要由有經驗的兒童照護團隊治療,預後才會良好。筆者建議各縣巿至少設一家兒童COVID-19重症專責醫院,由REMOC平台來負責,「優化兒童醫療照護體系」中的兒童重症運送團隊也可適時發揮功能,如果不適合轉診的病例,也要經由視訊,每天早晚由專家小組會診討論。 (4)提供兒童公費快篩:實名制的快篩試劑,特異性高達99%,目前兒童陽性率甚高,兒童快篩陽性就可視為確診,而進入下一步治療。5-11歲兒童才剛開始打疫苗,應廣發公費快篩試劑給兒科診所,將目前塞爆的兒童急診有秩序地疏散到基層診所。 (5)病理檢查:在大流行期,相似的症狀及病程可能是不同的病毒引起,相同的病毒也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變化及臨床狀況,所以病理檢查是非常重要的。1998年6月在筆者懇談之後,一對父母在悲傷之餘,發揮大愛,捐贈孩子遺體,由當時美國CDC感染病理專家謝文儒醫師指導,進行病理解剖,才在腦部培養出腸病毒71型,並確定『腦幹腦炎及其再引發的神經性肺水腫及心臟衰竭』是重症主因。目前幾例冠狀病毒腦炎的病程都有點差異,而且因進展迅速,往往無法做詳細檢查,所以病理檢查更為重要,如此才能了解重症機轉,提供更適切的治療,筆者建議由政府出面與家屬協商勸說。 (6)研究:這次台灣兒童腦炎的情況和歐美不同,新加坡並無兒童腦炎病例,香港則有2例類似報導,人種差異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台灣重症病人的基因研究非常重要,筆者團隊近期發現台灣腸病毒的易感受基因,洛克斐勒大學的Casanova教授最近也發現COVID-19重症病患與易感染基因有關。 COVID-19腦炎猝不及防的進展到抽搐、昏迷與死亡!想要及時治療,就要想辦法找出早期預測進入猛爆性腦炎的因子,例如病毒量Ct值和染疫指標如CRP,procalcitonin,IL-6等的關係,這些研究及基因研究都需要全國性快速的進行。 另外,在疫苗接種方面,如果6個月到5歲兒童疫苗通過EUA,建議儘快採購施打。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更是國家的未來!1998年腸病毒重症大流行後,經過台灣醫界的努力,已經具備世界級先進的兒童重症照護能力,誠然政府已經竭盡全力做出卓越的防疫成效,如能稍撥冗作更細緻的規劃,優秀的兒科醫師們必定能在指揮中心的領導之下,不僅要救活這些重症的兒童,更要讓孩子們完全康復,能夠繼續健康的長大,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才五月氣溫就飆破三十度 口罩完全戴不住 加上大眾運輸規定也放寬 出現疫情反撲 第一線觀察最準確 診所醫院急門診確診病例上升 民眾分享真的很多人又中了二卻三卻的一堆 診所也是人滿為患 以臺大醫院而言的話呢 病床可能在這個走道跟大廳都有這個病人 所以是比較擁擠的一個情況 這可能跟解封以後大家的活動增加 國內外的旅遊增加 還有脫口罩都有相關 各種呼吸道患者都有 交叉感染機會高 目前國內新冠疫情正式進入第四波流行 預估一路升溫到六月底 各種指標看起來目前都是處於上升的階段 那在這一波裡面我們也看到就是說變異株有一個轉換的情形 已經是XBB在上一週正式超過其他的變異株成為主流的病毒株 考量平均每日通報 還是有幾百例嚴重中重症個案 醫療機構陪病探病規定 預計維持現狀不再放寬 三立新聞李文勝 曾嘉璇臺北報導
    5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原文:李建璋 醫師 臉書 新冠肺炎流感化、新冠肺炎B肝化 ? 香港袁國勇教授昨天發表了第一個大規模系統性每天對新冠肺炎測病毒量的研究,回答了很多基本的問題 一、 新冠肺炎在一有症狀時就有高病毒量,證實病毒在沒有症狀就開始複製,也當然有傳染的危險。 二、 新冠肺炎的病毒量在症狀開始最高,逐日遞減,新發病的頭幾天最危險,急診和基層醫師要有最高防護。 三、 輕症和重症病毒量差異不大,也就是兩者傳染力類似,抓重放輕的觀念不對。 四、 年紀大患者病毒量最高,傳染力強,有無慢性病者病毒量差別不大。 五、 到了20天,50%重症與23%輕症唾液還繼續有病毒驗出,甚至合理推測有可能變成長期低量病毒帶原。 六、 抗體在第十日後才上升,血清抗體檢驗不適合急性新冠肺炎使用,適合回溯性流行病學調查。 七、 香港和台灣一樣,也觀察到病毒核酸轉陰再轉陽,抗體轉陽病毒依舊存在。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在疫苗出現的那一天之前,不只要有新冠肺炎流感化的準備,還有B肝化的可能,B肝化是指B型肝炎病毒長期在人體共存,導致慢性肝炎、慢性肝硬化,一些COVID病人目前症狀已經痊癒,抗體轉陽、病毒持續純在,肺有纖維化,這一切不是和B肝病程很類似嗎 ? 這些是我對袁教授數據的解讀和假說,需要更多未來更多資料證實,我們繼續看下去。 #原文: Kelvin Kai-Wang To et al.Temporal profiles of viral load in posterior oropharyngeal saliva samples and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during infection by SARS-CoV-2: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Lancet Infect Disease Mar 24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新的流行病 利百病毒: 它的致死率介於40-75%之間,馬來人(40%)和印度人(75%),要比新冠病毒的2-3%高非常多。 而且力百是副黏液病毒科的,和冠狀病毒的正冠狀病毒亞科相差十萬八千里,無論基因或是長相都不一 樣,而且人畜共通,不過在傳染途徑上,立百病毒同樣是以蝙幅作為媒介,感染後也會導致嚴重呼吸道 疾病,但它還會造成神經性疾病。 1997年首次出現在馬來西亞的一處養豬場,共有7名工人得病,一開始是出現類似輕微流行感冒的症 狀,後來進一步確認,該病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發燒、頭痛、身體痛以及神經症狀,神經症狀又包括了嘔 吐、無定向感括無定向感、困倦、意識混亂、容易驚嚇等症狀,與日本腦炎十分相似。 棘手的是,它不只人傳人,食物也會傳染,尤其人口超過廿億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文獻中,可以明 確看出來,台灣也在染疫的「匡列」高風險中。 力百病毒是直徑約125至250 nm的類圓形的病毒,核蛋白衣(nucleocapsid)外面包著一層約10 nm 厚的 封套(envelope),封套上有排列整齊的血球凝集抗原與神經氨酸酶抗原突起,與神經細胞的神經氨酸酶 高度專一結合,這也難怪核磁共振的圖會顯示確診個案會有腦部組織結塊的現象。 除了立百病毒. WHO也列出另外15種全球公衛最大危機病原體,包含新冠病毒、伊波拉病毒、 茲卡病毒 (Zika virus)、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 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 腸病毒、 沙狀病毒性 出血熱(Arenaviral hemorrhagic fever)、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CHF)、 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 卡西谷病毒(Bunyaviral diseases)、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 嚴重急性呼吸 系統綜合症(SARS)、 絲狀病毒疾病(filoviral diseases)等, 但當中只有前6種有治療方式。 特別點名中國曾爆發感染的立百病毒(Nipah),致死率高達40至75%而且無藥可醫。 外界擔心立百病毒是否將是下個威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台灣都有監測國際疫情並進行風險評估,也有相對應的應變準備。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立百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是在蝙蝠,過去在其他國家也曾發生疫情,1999年曾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疫情,2011年在孟加拉也有疫情。 立百病毒未來是否可能發生大流行?莊人祥表示,這部分很難預料,病毒一直在演進,有時距離造成大流行僅差一小步,但這一小步需要很長時間去累積突變。 莊人祥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都有在密切監視立百病毒,指揮中心對國際疫情也都會隨時做監測,就像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樣。 就算疫情發生在別的國家,但台灣都時時在監看並做相關風險評估,一旦有任何狀況,都會做相應的應變。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