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68歲周潤發糖尿病1天吃1餐!醫教這樣吃穩糖,避免零碳水「傷心」老更快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68歲影帝周潤發近日在韓國釜山電影節記者會受訪,意外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有時甚至「吃一餐飯就夠了」,而他的臉色不僅不如以往,還更加消瘦,令不少粉絲感到擔憂。許多糖尿病患認為,米飯等醣類(碳水化合物)會影響血糖,而採取極端作法,過度少吃、甚至禁食醣類,不過專家表示,醣類也是人體必備營養素,完全不吃醣類不僅影響健康,甚至還恐引起酮酸中毒等急症,恐有性命之憂。

糖尿病患酮酸中毒住竟ICU!不吃任何醣類、一天吃一餐惹的禍

初日診所院長宋晏仁於健康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有一糖尿病患就診前已20天不吃任何醣類,且一天只吃一餐,就診後因為高血糖的問題而開了排糖藥物,沒想到患者返家後,吃完降血糖藥後竟反而因酮酸中毒住進加護病房。


宋晏仁說明,該病患就診時檢測酮體已高達2.4 mmol/L(正處於可能形成酮酸中毒的危險中),儘管當時已提醒患者,返家後一定要吃些醣類,但患者不但沒吃,還又吃了降血糖藥物。當血糖急遽下降,身體無糖可用,便開始大量地分解脂肪產生酮體,便引起酮酸中毒。

糖尿病酮酸中毒恐致命!小心長時間不吃醣類、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酮酸中毒,指的是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讓身體組織無法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一但身體需要能量,便會分解脂肪而產生大量酮體,最後引起酮酸中毒。

鹿港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莊武龍曾撰文說明,酮酸中毒是一種急症,嚴重的話甚至會引起昏迷、休克死亡。普遍來說,一旦酮酸中毒,可能會產生以下症狀:

中樞神經:頭痛、倦怠虛弱、嗜睡、神智改變、昏迷。
呼吸系統:呼吸快且深,有水果味(丙酮味)。
心臟血管系統:心跳加快、心律不整、低血壓、休克。
腸胃系統: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全身狀態:全身不適、口渴、脫水、多尿、夜尿、嗜睡、皮膚乾燥、視力模糊。

對糖尿病患來說,長時間不吃醣類、低碳水飲食是最常見的酮酸中毒原因之一,恩主公醫院建議,即便是糖尿病患,也應適當增加蔬菜、水果攝取量,留意醣類攝取,才能避免身體過度依賴蛋白質、脂肪,減少酮體生成。其他容易導致該症狀的原因還包括:

第一型糖尿病患未按時施打胰島素、擅自停藥。
胰島素療法:導致體內胰島素減少。
感染某些疾病:常見元凶為肺炎、泌尿道感染。
危險因子:心臟病、酗酒、精神疾病、皮質類固醇等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怎麼吃醣?醫曝4大訣竅,攝取碳水維持健康

因此,即便糖尿病患應留意血糖,但千萬不可完全不吃醣類。綜合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與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桓生的資料,當醣類攝取下降,相對地,脂質攝取比例就會上升,對糖尿病患來說也並非好選擇;而完全不吃醣類甚至會增加心臟負擔。


糖尿病患可將每日醣類熱量攝取比例調整至30~45%,對控制血糖、維持身體健康更有助益。而在吃醣類的同時,則應採取以下措施協助控血糖,

每餐吃半碗飯:不要完全不吃。
吃飯順序:纖維、蛋白質、澱粉。
讓食物較有飽足感:可吃較蓬鬆的生菜沙拉,或透過斜切蘿蔔等料理技巧,使食物表面積看起來較大。
適量水果:每天可以吃2個當量的水果,1個當量約1顆柳丁大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胰島素阻抗矛盾與出路 胰島素阻抗產生新陳代謝症候群 ,造成高血壓,高血糖 ,高血脂, 高腰圍 ,升高了心臟病,中風,和癌症的風險! 胰島素是人體進食 的時候會反應分泌的一種荷爾蒙 ,尤其是吃入碳水化合物 ,糖分的時候 ,分泌會比較多, 經由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將血液中的糖質帶入細胞, 提供生存熱能的儲存! 當人體不進食的時候, 胰島素下降 ,人體開始使用儲存的熱能。 傳統理論認為胰島素阻抗是因為細胞外的血液中有太多的醣質,卻沒有辦法經由胰島素受體進入細胞內! 但如果真的是這樣, 細胞會處在飢餓狀態而縮小, 人也會極度消瘦, 肝臟也會變小 ,五六十年來 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疑問, 相反的, 第二型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患者常傾向腹部肥胖, 脂肪肝! 常規醫療處置的方法就是給予更多胰島素 ,但多年的經驗, 證實這並不能改善胰島素抗性, 越來越多的劑量反而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增加, 胰島素劑量不斷加重, 唯一的好處就是使糖化血色素與血糖得到暫時的改善,但長遠來講 ,第二型糖尿病都是不斷惡化, 患者最後都逃不過糖尿病併發症! 新的一代的理論 認為血液中血糖與胰島素增高,導因於長年細胞內糖質堆積過多而溢流, 這時細胞外的血液糖分就沒有辦法再進入細胞內! 只能在細胞外的血液中不斷堆升! 這很合理的解釋了第二型糖尿病患傾向肥胖, 脂肪肝的現象! 這一切都是細胞吸收了過多的糖分造成, 若能夠減重,降低身體的糖分儲存, 胰島素抗性及其引起的新陳代謝問題都可消失! 這是對胰島素阻抗比較精確的思考方式! 使用藥物不斷增加 胰島素 ,把血液中過高的糖質強制灌入糖質溢流的細胞內,使 細胞更難以接受血液中的糖份, 那就使每一個糖尿病患越來越糟! 現代人每天三餐外加十幾次的點心,零食,飲料,水果 , 內容幾乎都是高升糖的 碳水化合物, 使血糖,胰島素整日都維持在高水平 ,跨越中年就很容易產生第二型糖尿病與胰島素抗性! 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斷絕深度加工的澱粉, 高升糖食物, 每日改成兩餐, 在6小時之內完成, 其餘18小時維持空腹狀態 , 這中間不吃任何點心,間食, 甜飲料,使血糖與胰島素 水平降低 ,不用很久的時間, 胰島素抗性就恢復正常, 若進行的很熟練 ,可考慮一週一次, 一天只吃一餐 ,當全身細胞溢流 的糖質不斷減少時, 人的體重也會減少 ,精神體能會變好, 恢復胰島素的敏感性 ,新陳代謝疾病會痊癒! 對原本使用藥物的第二型糖尿病病患, 開始低糖飲食與階段性減餐斷食, 血糖會降得很快, 應請醫生減藥。 否則可能會血糖太低! 低碳水化合物合併 階段性斷食 ,對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新陳代謝問題非常有效, 也同時可改善肥胖及血壓過高的問題 ,沒有費用,沒有成本, 節省出很多進餐所消耗的時間, 剛開始當然不太適應 練習一段時間即可駕輕就熟, 使自己從久病中解放! 斷食自古希臘哲學家與三大宗教都有實施的傳統 ,對其益處近年相關的醫學文獻 也有很多正面的論述!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糖尿病的飲食問題 1. 一旦被診斷出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馬上就面臨飲食的重大限制,醫生、營養師、護理師不斷提醒要限制食物種類,還要限制卡路里(熱量),以防飯後血糖上升。這樣的飲食限制真的能改善疾病嗎? 食物必須有足夠的熱量提供身體重要器官,包括:腦、心、血管、肺、肝、腎等,24小時不停工作,心臟及血管壁收縮需要血液提供氧氣,鈣,葡萄糖產生ATP,做為基礎(靜態)及工作(動態)消耗。胰島細胞本身也需要氨基酸、葡萄糖養份來製造及分泌胰島素及昇糖激素。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原本的心(血管)肺功能差,加上高血糖血液黏稠,需要更大的心血管動能來推動血流,所以至少要正常的飯量才足以應付。目前的治療模式,一味降低能量攝取,必定造成器官營養不良,所以病人會覺得虛弱,飢餓。無力運動,或運動時容易昏倒。低血糖還會反彈成高血糖,使得血糖高低起伏不穩定。 2. 另一方面,病患或家屬會到處打聽,吃什麼可以降血糖,(或是抗癌,減重),不去深入了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以及食物的特性,吃了這些食物或許可能短時間改善血糖值,但可以治好糖尿病嗎? 有些能夠降血糖的食物,其作用的方式可能是促進血液循環,而非促進胰島素分泌。而號稱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食物,不一定能促進胰島素製造,可能造成浪費性的分泌,經過一段時間,beta 細胞的胰島素枯竭,又變回原來的高血糖值。 **治療糖尿病的根本問題在於吃進去食物的養份,能否優先順利送達腦部及內臟(非胰島素調控),維持器官活性,靠心、肺及血管的動力。多餘的能否順利儲存(胰島素所調控),改善肥胖水腫,才有儲存養份的空間。 3. 事實上,虛胖水腫引起第二型糖尿病的的人,原本錯誤的飲食方式要改正: (a) 油膩,黏稠(奶茶,牛奶,乳化劑,反式脂肪酸),造成微血管淤積阻塞,人造奶油無法分解,阻塞最嚴重。 (b) 高糖 (如含糖飲料),高鹽 (如泡麵),醃漬食品,造成滲透壓,引發水腫,高糖還會消耗胰島素,造成胰島細胞枯竭。 (c) 冰涼飲料,降低血流動力。冰涼加油膩,容易凝結脂肪,阻塞血管。冰涼加牛奶,易渾濁沉澱,並造成結石。 (d) 煙熏,燒烤,油炸食物,產生自由基,傷害腸道及胰島細胞。 (e) 菸酒傷害血管壁,容易卡污阻塞,以及降低血流動力。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的血管多半淤積阻塞,需要更多能量及肺臟提供氧氣,幫助心血管收縮,推動黏稠血液以及對抗微血管阻塞的阻力。所以限制熱量的錯誤 https://www.facebook.com/DiabeticResearch/posts/1819582774994122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糖尿病友想穩定血糖? 加拿大研究:每天吃一把堅果 2018-06-05 23:5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發布在《糖尿病學》(Diabetologia)期刊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吃一把約75公克的混合堅果,能夠顯著控制、穩定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將117名服用降血糖藥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分為3組,第1組每日吃75公克混合堅果、第2組吃3個全麥鬆餅,第3組則食用一半份量的混合堅果與全麥鬆餅,實驗維持3個月,定期每2週檢驗血糖濃度,發現吃堅果的受試者,血糖出現改善現象,並穩定控制住濃度變化。 研究指出,3組受試者所攝取的熱量都差不多,但堅果能提供更多的不飽和脂肪與更少的碳水化合物,過去已有研究表明堅果能減少人體內壞膽固醇含量,並預防心臟病,該實驗使用的混合堅果,主要由去鹽杏仁、開心果、核桃、山核桃、榛子、花生、腰果和澳洲堅果組成。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糖尿病患者福音》 2022年底美國休斯頓大學發表了一篇論文,說明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糖尿病患者進食後血液中的糖分和胰島素水平降低了 52%(優於許多糖尿病藥物),而你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僅通過移動位於腿後方小腿肌肉中的一塊非常小的肌肉,稱為「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下圖)。當您坐在椅子上看電視時移動這塊肌肉,血糖水平會下降很大百分比;並且即使您持續長時間移動這塊肌肉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肌肉的優點之一是它消耗能量後血液中仍存在有葡萄糖,而不像身體其他肌肉大量消耗肌肉中儲存的糖原。有趣的研究,它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解決方案,無需藥物、劇烈運動和令人筋疲力盡的飲食。這項運動不但能調節血糖水平(regulate blood glucose levels),而且可以促進新陳代謝(boost metabolism)。
    1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喝啤酒會導致啤酒肚?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偏見。事實上,真正導致啤酒肚的是配著啤酒下肚的下酒菜,尤其啤酒會讓人胃口大開,所以容易讓人攝取過多的熱量。而人過中年之後身體代謝率降低,更加容易生出大肚子。 啤酒容易引發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怕血糖急遽飆高,對啤酒敬而遠之。雖然此顧慮有其道理,但一般人如果適量地喝啤酒其實能起到預防糖尿病的作用。美國一項以47000名男性為對象的調查發現,喝適量啤酒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機率竟然比完全不沾啤酒的人低40%左右。 而日本的研究發現,讓啤酒花產生苦味的成份 ─ 阿爾法酸具有預防糖尿病的效果。除此之外,啤酒中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B2和B6和葉酸等營養,所以視身體情況酌量喝些啤酒對身體其實有利於健康。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餐一橘子 4個月有效降血糖 而為了證明這個發現,太田教授也讓他的48名糖尿病患者不刻意改變飲食,只在每天三餐多吃一顆橘子,連續4個月後,每位患者的血糖都有明顯的降低,這證明了β-隱黃素確實可以恢復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提升自身控血糖能力。 而之所以選用橘子作為試驗用的食材,是因為過去β-隱黃素雖然在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沒有特別顯眼之處,但是仍有統計發現,平均每顆橘子在冬季盛產時都含有2000微克,也就是相當於2毫克的β-隱黃素,特別由於其屬於水溶性營養素,所以果肉中的含量最高。 高長形橘子含有更多β-隱黃素,水分也越多、越甜 而長年研究柑橘類水果的靜岡大學農學博士加藤雅也則指出,β-隱黃素含量越高的橘子,水分不但飽滿,吃起來也會特別甘甜。根據加藤博士的調查,也發現在斜坡地栽種、水質及日曬良好的橘子當中,β-隱黃素含量最高。 加藤博士也提醒民眾在選購橘子時,不要靠著是否圓潤飽滿、形狀正圓去選擇,選擇有點橢圓高長的模特兒型橘子,其實比正圓型的橘子還要更甜、β-隱黃素含量也更高,一天只要配合三餐吃三顆,就不用害怕吃進過多糖分,所以不但不會讓血糖飆升,還能有效降低血糖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肉桂對健康的好處》- 「肉桂(Cinnamon)」的好處不僅僅與它的味道有關,越來越多研究證明,流行的香料也對健康有益。「肉桂」是由種植的肉桂樹內層樹皮製成的香料,主要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巴西、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其中以斯里蘭卡的「錫蘭肉桂(學名Cinnamomum verum)」最為出名。「肉桂」對身體健康的好處:1,具有抗發炎特性。2,增加認知功能增強大腦健康。3,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及減輕體重。4,具有強大抗氧化劑可減緩喉嚨痛及咳嗽。5,減少結腸癌和肝癌的風險。6,透過抗氧化特性緩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7,增加葡萄糖代謝,對2型糖尿病患者有幫助~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謝謝薛醫師的分享,糖真的太可怕了: "攝取大量的糖和碳水化合物,會讓人長期感到疲倦,沒有精力。" L. 羅恩 賀伯特 (HCO公報1973年8月2日 精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糖可謂是百病之源。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都與糖有關。過去都把問題歸咎於食物的脂肪,但現在發現其實兇手是糖。 現代生活中到處都是糖。這包括甜食與含糖飲料。但不只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類食物,在體內也是轉換成糖。所有麵包、麵條、餅乾、包子饅頭、米飯等等傳統主食,都可以看做是糖。水果、果汁、蜂蜜這些也有大量的糖。 常吃很多這些東西的人,就會長期感到疲累沒有活力。而且老化得很快。 "過去四百年間,人類的飲食習慣變了。現代社會有許多人生病,或靠救濟金過活。人類卻還不斷推廣這一切的元兇-- 糖和碳水化合物。 L. 羅恩 賀伯特 (HCO公報1973年8月2日 精力) 近代食品工業大量製造糖與碳水化合物的廉價食品,導致全球的糖尿病與肥胖問題日趨嚴重,甚至可能是罹癌率這麼高的原因之一,因為癌細胞喜歡吃糖。 有些所謂蔬食養生的飲食方式,卻是吃進大量的澱粉與糖,例如地瓜、燕麥、山藥、蔬果汁等等。這些也都會造成體內血糖急遽升高。所以應該適量就好。 應該少吃糖與澱粉類食品。飲料要選擇無糖的。同時多攝取蛋白質食物 (魚、肉、蛋、奶、豆類)。 "只要戒除可樂、甜食,以及咖啡和茶裡的糖,同時開始攝取充分的蛋白質,一個人還是可以逆轉頹勢的。過了幾個禮拜或幾個月,他就會感到精力充沛。破舊的身體已經開始自我重建了。" L. 羅恩 賀伯特 (HCO公報1973年8月2日 精力) 所以只要戒糖幾個禮拜或幾個月,你就會感覺很不一樣了,身體也會自我修復。你的身材會變好,你的許多身體疾病可能會有明顯改善。 不過提醒一點,糖有跟毒品一樣成癮的特性,所以在初期戒糖期間會比較辛苦一點,會有強烈想吃糖或麵包麵食的衝動,根據經驗通常是兩週,熬過了就會比較好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椰子油可防失智?中鏈脂肪酸促代謝,「確實有正面助益」。 文/張肇烜醫師 最近有新聞表示,某金控董事長發現這種純天然的椰子油可以改善老年失智問題,所以他大量買進,不僅天天吃,也給媽媽服用,並送給所有集團董事會成員。 椰子油真的可以預防失智嗎?隨著老年化社會來臨,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節節提高,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大於5%,而且目前醫學界並沒有可以確切「治癒」失智症的藥物。醫學界希望從它的致病機轉找到可能的治癒方式,不管是藥物或是非藥物的治療。 椰子油被認為可能可以改善失智症狀,是因為大多數食用油都是長鏈或是超長鏈。人體根本無法透過長鏈脂肪產生神經細胞需要的酮體。唯一的例外就是椰子油,椰子油屬於中鏈脂肪酸(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當我們食用後進入腸道,會被人體腸壁中的微血管吸收,吸收之後進入肝臟,經過肝臟代謝分解為酮體,最後被運送到我們的大腦,直接提供腦細胞能量。 在去年12月最新發表的《營養醫學期刊》中,針對椰子油是否能夠預防失智症特別研究。研究將阿茲海默症患者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也就是一組每天額外給予40毫升的椰子油,另外一組患者沒有服用椰子油。比較兩組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的差異。 結果顯示,每天額外服用椰子油的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確實獲得改善,兩組的差異達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在特別的族群,例如女性、沒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特別好。初步看來椰子油確實在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正面的助益,而改善的程度要視患者本身糖尿病或是失智症的嚴重程度。 特別要提醒的是,失智症患者和家屬要服用椰子油前,還是應和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適合食用。特別是糖尿病的患者,由於糖尿病是失智症的高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若服用過量椰子油,體內產生酮體可能導致酸中毒,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就不建議食用。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醫學文獻顯示地中海飲食可預防失智,而椰子油屬於中鏈脂肪酸,有益人體的脂肪代謝,但是還是不宜多吃過量。整體飲食還是要五穀類、蛋白質、油脂類、礦物質和維生素攝取適量均衡,才是最好的飲食。 ●作者張肇烜,醫師、作家,著有《那年,我在海上行醫》。本文出自張肇烜臉書專頁,已獲作者授權使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椰子油 失智 中鏈脂肪酸 糖尿病 張肇烜 營養學期刊 88論壇 左腦翻轉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自然飲食治癒胃食道逆流- 飯水分離-飯前半小時大量喝水-飯中不喝湯-若食物太鹹喝少量水-讓胃酸溶度增高-快速消化食物-避免胃酸逆流-飯後2-3小時才可喝水- 一般常認為胃酸逆流是胃中的鹽酸過多所致,但是新的研究已經推翻這項說法;胃食道逆流大部分是由於胃部分泌的鹽酸過少所致。在消化的過程當中,胃部會分泌酸液以將酸鹼值減低至 1.5 至 2.5的範圍內。一餐當中的蛋白質愈多即需要愈多胃酸消化,患有非阻塞性胃酸逆流的人通常無法充分降低酸鹼值,而下食道括約肌只有在酸鹼值低於 3.0以下時才會關閉。因此當胃中的酸液不足,下食道括約肌就會開著,酸液即會逆流至食道當中,造成組織受損。 許多人會使用抗酸藥 (Antacids) 舒緩灼熱感。但是這麼做只是降低酸度,實際上會使情況更糟,除了降低人體消化食物的效率,還會進一步增加胰臟等消化器官的壓力;抗酸藥、加工食品及許多藥物也會耗盡體內製造胃酸的維生素 B 及微量礦物質等重要營養素。 斷醣抗發炎的生活方式包含富有植物營養素的不甜蔬菜、健康的脂肪以及乾淨的蛋白質來源。健康脂肪的來源包括椰子製品、酪梨、橄欖油及純化的 ω-3魚油亞麻仁油-補充品等;健康蛋白質則包括野生魚類、放牧養殖的肉類及蛋等;抗炎藥草如薑黃、肉桂、生薑、牛至以及大蒜等都有很好的效用。平時也應該習慣使用未經加工的粉紅晶鹽、海藻及禾穀植物,補充足夠的微量礦物質。 上敘飲食方式跟生酮飲食相同 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作者: 白澤卓二醫學博士-日本權威名醫-日本機能飲食減重協會理事長,歷經長時間臨床診療,遍覽醫學專書、文獻,以及自己多年的科學研究發現,許多藥物無法治癒的慢性病,甚至是癌病,都能利用酮體的中鏈脂肪酸來改善,甚至痊癒! 全身酮體循環啟動,就能越吃、越健康 人類DNA早已內建「生酮方程式」,身體當然不適應「醣類」!   250萬年以前的人類都是以狩獵與攝食鳥獸、魚蝦或樹木果實來維持生命,這些食物多是以脂質(75%)與蛋白質(20%)為主要成分,人體早已內建「生酮方程式」,是以「酮體」作為能量來源。 現代飲食習慣是以飯麵、麵包為主食,葡萄糖成了身體能量的來源,而這種以醣類為主的飲食極可能引發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生活習慣病,導致動脈硬化,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甚至還與癌症有關。過度攝取醣類對健康帶來負作用,已經過醫藥研究的證實。 出處 http://cht.naturalnews.com/chtbuzz_buzz001583.html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987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