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5 小時前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編列3兆1325億元,年增2806億元,成長率為9.8%,創下歷史新高。🔍荒謬預算重點一次看:

⚡️ 錯誤能源政策,電價節節上漲
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竟編列9000億預算,其中114年度再生能源推廣預算1588億元,占台電整體預算15.9%,平均再生能源購電成本5.3元,遠高於114年度每度售電單價3.5元,等於平均每度電都虧損近2元。

🪖 國防安全漏洞百出
政府號稱要強化國防,高達6470億元的國防預算,更是「重採購、輕維護」的情況,明年志願役員額卻減少5,486人,相當於11個聯兵營的規模。武器無人操作,妥善率下降,國防部難道還在睡?

⚠️ 文宣費用暴增65.4%
各部會大幅增加「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近15億元,文宣費用總共增加了5億9千萬元,增加幅度高達65.4%。
荒謬的是,警政署的「媒體宣傳費」明年將暴增13倍達2.3億元,但文字說明與竟113年完全相同。

💊 醫療系統失靈
全民健保點值每點僅0.95元,導致人民無藥可用、無床可住,醫護人員淪為血汗工廠。難道看病、吃藥也成了奢望?賴清德還要視而不見?

📉 詐騙案件屢創新高,還要花73億打詐?
詐騙案件不斷上升,打詐成效全無,政府已砸鉅額預算打詐,如今還要再花73億?

🔥 無視原住民與農民權益
原民會未依法編足原住民補償預算,農業部無視公糧收購價格的立法院決議,農民與原住民的權益被無情忽視!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台灣電力公司近日傳出虧損4000億,遭指與外購再生能源有關。台電發出聲明稿反駁,稱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兩年來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6000億,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在綠電方面的購電支出只佔總支出6%是事實。不過聲明稿一出,反被網友們指出,正巧證明台電虧損是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所致。 台電表示,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兩年來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6000億,都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在綠電方面的購電支出只佔總支出6%是事實。2022年的總支出為9557億元,其中發購電燃料支出達到6163億元,超過六成,為整體支出的大宗,與過去相比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再生能源購電的支出則是589億元,佔總支出6.17%。 台電提到,虧損主因事實上是燃料支出翻倍大增,若要反映成本必須調漲電價五成到六成,必然會造成高通膨,因此台電以政策任務吸收虧損。若以每度電的成本來看,一度電必須賣至少4元以上,這當中使用燃料發電的成本,已經從2021年的1.24元上漲至2023年4月2.92元,每度增加1.68元,但外購再生能源部分,同期間並沒有大幅增加,僅從每度0.18元增加至0.31元。 台電分析,以其他國家為例,核電占比更高的國家中,2022年度法國國營電力公司預估虧損超過5千7百億元新台幣、韓國國營電力公司預估虧損換算超過7千5百億元新台幣;英國則編列預算換算2兆以上新台幣補貼能源,日本也以約8千8百億元新台幣補貼電價及天然氣價格,顯見戰爭造成的能源價格飆漲、財政預算補貼是國際現象,用貪汙來形容台電或政府,完全不是事實。 台電說明,電價對於物價及通膨有連動效果,不少國家直接以市場機制反映價格,結果電力價格大幅上漲並帶動高通膨。我國則是由台電中油在第一線扮演「通膨消波塊」的角色,為國家擋住輸入性通膨海嘯,已較其他國家減緩通膨壓力,且國內電價調整方案也盡量細緻化,以調漲用電大戶為優先。台電努力做好供電穩定任務,也兼顧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等目標,相關的汙衊應該適可而止。 經濟部在臉書轉發台電聲明,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紛紛回應,「天然氣誰叫執政黨能源比要佔50%,是一半的不是一點,難怪會虧損屬不穩定的能源,只能維持幾個禮拜就要進口,別推給台電是政策錯誤」、「喔喔,所以台電虧損其實不是綠電,這樣了解了,謝謝解說。原來是因為過度倚賴外購的天然氣燃料發電;一有風險全球漲的時候就會不得不一起承擔」、「如果都知道天然氣很貴,還大力扶植所謂的綠能,無光無風的時間,都要靠昂貴的天然氣來補足,這樣不賠錢就是打算掏空台灣。以前的經濟部,除弊興利讓台灣有未來,現在只會敗家…」。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讓人怵目驚心的危機總預算 2022-08-28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通過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寫下歲出歲入最高、短差最高、特別預算也最高的三高紀錄。行政院長蘇貞昌以「照顧國人、壯大台灣」的口號,吹噓這部總預算是「從小照顧到老」;但細審內容,根本是因應各種錯誤政策與國家危機,不得不拿出大筆預算補洞。然而,這樣的危機總預算,只能延緩危機變悲劇,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第一項國家危機當然是台海危機。總預算增加最多的就是國防預算,加計購機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高達五千八百多億,不但軍事投資增加,因應兩岸情勢軍機升空、船艦出海,作業維持費也大幅增加。這是台海險峻的必然結果。主計長朱澤民也說得很白,如果不足以因應明年需求,國防部第一預備金和政院第二預備金都會支應。也就是說,一旦台海衝突,還會無限燒錢。 第二項危機是少子女化危機。少子女化對策經費達一○八八億元,較今年成長二八二億元;這些經費是用來作為「零到六歲國家陪你養」補助與托育改善等對策。這些補助看似充滿誘因,卻解決不了年輕人長期低薪、發展機會受限、難以安家等問題,看得到的補助根本無法讓年輕夫妻「敢生敢養」。少子女化危機難解,預算的增加只是為政策無能擦脂抹粉而已。 第三項危機是能源危機。錯誤的能源政策讓電價成本大增,為了政治考量又不准台電漲電價,台電預估今年大虧兩千億元,政府被迫拿出一千五百億元來解救台電的破產危機。這筆錢甚至比國軍作業維持費、少子化對策費都高。政府以「穩定供電建設」名目,砸錢掩飾錯誤能源政策,卻遮不住越來越真實的能源風險,也擋不住越來越大的電費成本壓力。 面臨破產危機的不只台電,還包括勞保基金。根據勞保精算結果,四年後就要破產,政府告訴勞工將再撥補四百五十億,讓破產危機再延兩年到二○二八年。勞動部長忙著向行政院稱謝,卻不敢碰觸勞保年金改革,破產拖兩年,未爆彈還沒有拆解;蔡政府年年幾百億填勞保,不過是把問題丟給下一屆政府。何況不只勞保,健保基金也需兩百四十億元補血才挺得下去。 至於疫情將如何發展,誰都料不準,雖然比去年多編了六百多億給衛福部,還是得祈禱老天保佑,疫情別再起,否則這預算只怕也不夠。而這預算編列也透露出,政府其實對疫情沒有多大把握,只好先備糧草,以免到時要搶疫苗卻拿不出子彈,還要靠美日和郭台銘、慈濟、台積電來救援。只是這六百多億,會不會又被蔡政府以疫苗採購為名,封存黑箱卅年,人民已經很難監督了。 蔡政府更利用各種特別預算和前瞻計畫預算的安排,穿插到各項政事預算需求中,於是明明政府正常預算就該做的事,卻拿特別預算和前瞻預算支應,像變魔術一樣,「到處都找得到錢花」,實質規避相關債務的法定要求。可是再怎麼會做假帳,就是閃不掉政府危機四伏,到處要補洞的事實。 這部總預算「規模最大」,就是因為面臨許多錯誤政策與國家危機。加上明年開始進入總統大選年,蔡政府不能讓這些危機成為政權延續的障礙,所以各項補助撒幣都不能省。至於會動老百姓荷包的事就不能做了,政策興革更不必提了。因此看得到蘇內閣空洞的口號,看不到透過預算與政策引導來「壯大台灣」。蔡政府不改好大喜功,但砸錢撒幣解決不了政策的錯誤與國家的危機,這才是「三高總預算」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方。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6569575?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845301?from=udnamp_storysns_fb&fbclid=IwAR0KLApcYHkuj6Mms2whjXA_uyxtheeVy9aYtWelGXQEgzQIHGkaZGnjfQs 台電虧損的直接原因雖然是國際燃料價格大漲,但與便宜的核電佔比逐漸減少,昂貴的再生能源風光電佔比逐年增加也脫不了關係,是蔡政府一意孤行推動非核家園政策的必然結果。 核電雖然無法幫助台電完全解決虧損,但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政府不執意廢核,核一、二、三廠能延役繼續運轉,加上核四廠不封存如期運轉,4個核電廠每年可發600億度電,每度電發電成本估計約1.5元,與2023年台電決算的發購電成本3.59元相比,一年可幫台電減少虧損1254億元,去年1985億元的虧損就可減少為731億元,電價上漲的壓力可大大的舒緩。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個月前
  • 票投小英 稅加3萬 名家觀點 2019-12-07 | 陳立誠 (圖/中央社)  如果蔡英文總統提出一個政見:在她連任之後,從明年開始,每家每年逐漸加稅,連續增稅5年,一直到2025年,每家加稅3萬元。這新增之稅負將持續20年,增加的稅收不是用在國內而是全數進貢外國。這樣的政見,必定會讓全國譁然,小英也不用選了。  大家以為這是在說笑嗎?其實不然,筆者只是將正在發生的事以一般人聽得懂的話來 轉述。我所說的新稅不是別的,正是為了落實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全國人民都將多負擔的發電成本。  不信?這可是依據蔡政府公布的資料計算而得。依經濟部3月4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政府預估2025年全國總用電量3029億度,每度電漲0.84元,每年發電成本增加2500億元,以全台2300萬人計算,每人負擔增加1萬元,三口之家負擔增加3萬元。  筆者披露此一數字後,蔡政府極為緊張,經濟部立即發布新聞稿「澄清」,對2500億元數字不敢置一詞,只是一再強調「家庭電費」不會增加3萬元。但我說每家多負擔3萬元的「發電成本」,從未說是「家庭電費」增加3萬元。因為我國家庭用電占比不到20%,80%以上是工商業用電。未來增加的發電成本中,家庭電費增加有限,大多數將由工商業負擔。但工商業電費成本增加了2000多億元,物價不漲嗎?物價上漲終究還是由全民負擔。所以增加2500億元的發電成本直接、間接還是全民負擔,換算下來每家3萬元。  換一個說法來解釋:台電去年電費收入6000億元,其中家庭電費不到1000億元,另外5000億元是火星人代繳?還是包含在物價中由台灣人民掏腰包支付?這不難懂吧!  目前台灣有300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近5成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每天縮衣節食每年能存下3萬元嗎?現在小英還要強迫大家硬擠出千辛萬苦存下的血汗錢,交給外國離岸風電開發商及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人民真是小英心中最軟的那一塊嗎?  這種情況能挽回嗎?當然可以,只要政權轉移,小英下台,韓國瑜就可全面翻轉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每家人每年就可省下3萬元,20年省下60萬元;也可擺脫莫名其妙多花1兆元電費向外國開發商購買離岸風電,使台灣成為國際笑柄的恥辱。  票投蔡英文等於同意每年加稅3萬元,這票還投得下去嗎?不但韓國瑜、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都應將此問題質問民進黨對手,更應選擇民進黨必敗的能源戰場打選戰,全力宣傳,讓全民都知道民進黨能源政策的惡果,驚醒全民自救,一舉擊潰民進黨,才能挽救國家財政、人民荷包。(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貼 台灣又被當凱子?我買F-16V竟比F-35貴 優傳媒 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2019-10-30 立法院昨(29)日三讀通過F-16V採購特別條例,依國防部計算,單機價格為1.21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7億元)。。 就在我國拍板敲定並通過預算之後的幾個小時,美軍火商洛馬公司宣布與五角大廈達成協議,大幅調降F-35售價,平均降幅達到12.7%,約莫打了八七折。 根據洛馬公司給五角大廈的最新報價,基本款F-35A單機價格為0.77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4億元),垂直起降型F-35B單機價格為1.01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1億元),艦載型F-35C單機價格為0.94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9億元);相較於我國採購的F-16V,以上三者的價格都比較便宜。 國防部長嚴德發也曾表示,因應往後的敵情變化,以及未來可能的威脅,空軍未來還是有採購F-35的需求及可能性。 一般認為,F-35是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具備匿蹤、超音速巡航、先進戰場動態感知等優異性能,而F-16V則算是四代半戰機。 中美兩強從貿易到科技甚至軍事角力如火如荼的進行之際,我國更可以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取得跨代的戰機,強化我國防力量。 感想: 依據美國之音 2019年8月15日報導,台灣國防預算大幅上漲,2020年度政府預算,其中國防預算上升到3580億新台幣,約合114億美元,比2019年的預算增加約5億5千8百萬美元。 政府應向美國據理力爭購機案降價,節省下來的政府預算,可以做更多的福國利民的政策規劃。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能源政策不能走回頭路」(上)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前幾天表示應該重啟核一、核二,核二所在地的立委賴品妤16日跳出來說,「能源政策絕不能走回頭路」。為什麼核能是「回頭路」?能源政策不能「走回頭路」? 這幾年綠能產業蓬勃發展,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雲豹能源。這家公司成立的時間恰到好處,是2016年2月,也就是蔡英文剛剛勝選不久。不過,當時還不叫「雲豹能源」,而是「雲豹投資控股」。童年3月,改成「雲豹能源」,登記投資額只有區區1千萬。 不過,同年5月,他的投資額就暴增14倍,達到1.4億。2016年5月發生什事?沒錯,就是蔡政府上台。同年8月,登記資本額飆升到10億,實收資本額2億8250萬。2016年10月,實收資本額增加為4億8070萬;12月,再增加到5億470萬。 2017年11月,雲豹的負責人改成了賴勁麟,此時他的實收資本額,也來到了6億7570萬。這一年間,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是2016年11月,賴勁麟被酬庸為神腦的董事長。第二件,是2017年4月,雲豹取得了立法院的太陽能光電案的標案。這個案子,因為用了華為的零件,後來弄得灰頭土臉。 2019年7月,雲豹的登記資本額,從10億翻倍成20億,實收資本額則來到7億2789萬。2020年12月,三立的代表成為雲豹的董事。2021年8月,實收資本額從10億7709萬,增加為11億2709萬。2022年1月,雲豹登錄興櫃。今年3月,雲豹上市。順帶一提:2020年初,賴品妤當選立委。 就在賴品妤「能源政策不能走回頭路」談話的前一天,雲豹能源公布部今年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達9.39億元,他的發展觸角,擴及風電、光電、儲能、販售綠電憑證,可以說是包山包海,無所不及了。 這家公司,在賴勁麟的主持下,已經從販售大陸零件的太陽能板的小打小鬧,變成了綠能一條龍的大型綠能企業。登記資本額從1000萬,8年間變成了20億,實收資本額也來到11億多。 所以,能源政策怎麼能走回頭路呢?走了回頭路,雲豹怎麼辦呢?難道又要貼牌去標政府的屋頂太陽能板嗎?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539268054/posts/pfbid0wss5qHkc66oxWjpee9W5CwDeG7VcozzkWB12PtWWdYzMaVitnZx7kJoH5FRDviJvl/?mibextid=Nif5oz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柯志恩 最近台電即將破產的消息吵得沸沸揚揚,近4000億的虧損快超過4800億資本額,所以經濟部急忙在明年總預算編1000億來增資,避免台電明年破產。 然而這樣的手法怎麼感覺似曾相似,原來是破產的問題去年就已出現,為了解虧損的燃眉之急,台電去年底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1500億增資案,讓台電資本額從3300億增至現在的4800億,甚至修改公司章程,將資本總額調整為6000億元。 資本額6000億是什麼概念?台積電的資本額為2593億元排第二,台電早已是全台最大資本的公司,現在仍不斷擴大當中。 當然台電破產非我們所樂見,畢竟超過1兆2千億的負債若全民買單,代表1個家庭需多付10年電費,才能幫台電還債。但「快破產」三個字就像在對全民「情勒」,也成為經濟部幫台電增資填補虧損大洞的藉口,繼續拿人民納稅錢養這個資本怪獸。 政府可以否認台電的虧損與發展再生能有關,但卻無法掩蓋大幅仰賴國際燃料發電,必須付出極大成本與風險的事實。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失敗的能源政策正一步步將國家帶往深淵。不論是編特別預算挹注、或是拿總預算來增資,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倘若讓民進黨繼續執政,未來恐怕將是一場災難! 我們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即使再辛苦也要繼續努力,祈求老天保佑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蔡英文總統近來多次誇示,明年度國家預算是廿二年來首達財政收支平衡,並提到前瞻建設雖有諸多建設計畫,預算編列是赤字編列,但過去兩年決算時都有結餘;因此夸言蔡政府「是有史以來最遵守財政紀律的政府」。但審計部最近公布前瞻計畫第一期決算報告,「實現率」僅六成,中央補助地方政府預算的實現率更低到五成三;其中,墊底的桃園市僅三成四。 對於如此難堪的數字,行政院和國發會辯稱,前瞻第一期預算無論就「執行率」或總計畫經費「達成率」都超過九成。原來,國發會的計算方式,是「經費撥下去那一刻」就列入執行率與達成率;而審計部則俟工程完成、付清驗收後,才計入實現率。這些不同算法,在公共工程計畫執行監督上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但行政院端出的高執行率背後,卻暴露了好大喜功的心態及財政隱憂。 蔡政府一方面自詡「嚴守財政紀律」,但另一方面,又規避預算法,前瞻建設計畫以「特別預算」編列之舉債將高達八千多億。當初在中央的鼓動下,地方爭相提報計畫,早被質疑充斥灌水、大雜燴式的非必要建設。計畫上路後,這輛胡亂湊和、勉強上路的拼裝車,果然立刻現出困窘的原形。 最顯著的例子,爭取到前瞻計畫「水環境建設」預算的苗栗縣卓蘭鎮「大安溪濕地公園」,居然將原有的荒廢濕地和草叢全部清除剷平,改為人造林,被質疑先毀了石虎家園再來蓋石虎公園。目前這項計畫已暫時停工,卻是前瞻計畫中眾多荒謬建設的縮影。 從政院聲稱的九成執行率,到地方實際不到六成的實現率,其中落差,問題就出在地方政府執行力跟不上中央的撥錢速度。地方當初倉促提案,實際執行後,卻因準備不周或能力不足,以致工程延宕。中央卻未依照工程的實際執行進度撥款,導致「應付未付款」大增,巨額款項就滯留在地方政府無用武之地,這難道不是另一種財政虛擲嗎? 儘管國發會聲稱,在撥款後,「持續監督計畫落實」;但實情如何,外界心知肚明。問題在,這種只顧撥錢、不問實績得到的高執行率,政府好意思大聲嚷嚷嗎? 另一項更大的財政風險是,前瞻建設中近半是軌道建設,財務計畫中完全未提到的「地方配合款」,恐將一舉沖垮地方的財政堤防。根據審計部報告,地方政府從一○七年到一一三年的前瞻計畫,自籌財源所需經費就高達2884億元。計畫結束後,地方還要再自籌1243億,兩者合計高達4127億元。中央在一一四年後,亦需以公務預算編列一千三百多億,支應後續建設。這其中,九成以上都是為了軌道建設預算需求。 而光是第一期計畫,地方政府自籌經費就高達一五○○億,其中又以當初爭取到最多軌道建設的桃園市最高,達六百多億;新北市次之,也要五百多億。但第一期中真正被納入地方年度預算、並經議會同意墊付的支應金額,卻不超過兩百億元。這其中,財政因素恐遠高於政治因素。 軌道建設期程漫長,隨著建設逐漸進入工程高峰期,地方配合款的壓力也將愈發沉重。但目前地方政府財政多半困窘,舉債空間所剩無幾,若不舉債,必定排擠其他軟硬體建設。地方已紛紛要求中央提高補助比率,如此,中央是否又要拉高舉債?另一個更嚴重的隱藏債務是,這些遍地開花的軌道建設,未來通車後勢將出現營運虧損,恐成壓垮地方政府的另一重擔。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我們大可不必想像美國劇烈減少化石燃料生產與使用的結果,因為歐洲已經深陷其中,而且歐盟企業與勞工都很痛苦。由於能源價格上漲,現在歐洲許多地區為了維持經濟成長而放棄去碳化計畫。若我們能從它們的錯誤中記取教訓,將是明智之舉。 歐盟對減少碳排量設下野心勃勃(也就是不可能)的目標, 為加快減碳步伐,歐盟成立碳排放交易體系(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但該體系既無效又滋生腐敗。誠如《金融時報》所言:「歐洲對於再生能源判斷錯誤。」 那些堅信工業化國家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從完全依賴化石燃料轉為依賴風力與太陽能的人需要仔細看看,歐洲兩個採取激進綠能政策的國家――德國與英國的失敗。這兩個繁榮且高教育水準的國家,三十年來追求根除化石燃料的目標,已經踏上人類史上第一次能源衰退之路。 這些國家吹噓自己的綠能政策成功,含糊地承認需要進行一些「調整」,隱藏不住經濟的損失與人民的痛苦。歐美一些主流媒體報導,德國激進的再生能源政策是「環保的瘋狂行徑」、「引起嚴重後果的大失策」、「綠能癱瘓」、「錯誤的賭注」、「系統性剷除工業化」與「追求自我毀滅」。 現在德國和英國消費者,要面對比美國平均零售貴兩至三倍的電價,國內工業則紛紛外移到電力廉價的國家。德國能源消費者協會(The German Association of Energy Consumers)估計,目前約有十萬戶負擔不起昂貴電價的家庭,正退回使用燒柴爐灶與照明不足的狀態。綠能運動雖然立意良善,但已威脅人類基本健康與福祉。 綠能政策是場豪賭,如果綠能不造成能源短缺、經濟衰退、人類痛苦或不增加地緣脆弱性,再生能源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但德國與英國的綠能政策已經證明,風力與太陽能無法勝任化石燃料在現代大規模工業經濟裡所扮演的角色。 激進的德國能源革命 德國實行的綠能目標是全歐洲最激烈的一個——二○三○年再生能源達到40%;二○五○年幾乎完全排除使用化石燃料;但因為嚴重錯估再生能源補貼的成本,且整合大量不穩定再生能源的工程相當複雜。這項政策不僅使再生能源和傳統電力公司都蒙受重大損失,更讓燃煤發電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連帶上升。 德國的「能源轉型」始於二○○○年的再生能源發電補貼,二○一一年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核災,德國政府連忙宣布於二○二二年全面關閉所有核電廠,該決定奪走德國25% 可靠且零碳排的電力。 德國能源轉型的成本持續攀升,超乎原先預期。二○一四年德國納稅人在再生能源補貼方面支付超過三百億美元,德國前聯邦環保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預估,到二○二二年能源轉型的成本恐達一兆美元。 電價上升重創德國著名的能源密集產業,《金融時報》二○一四年的報導指出,由於能源成本過高,德國出口淨虧損達六百七十六億美元,能源密集產業接連外移到一些天然氣價格低廉的國家,如美國。 綠能政策竟是劫貧濟富 多數綠色政策增加的成本,特別傷害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家庭,富人通常不會在意能源帳單上多出的一兩位數。按照德國「高尚」的能源轉型規劃,特定產業與再生能源設備齊全的屋主是受保護的對象,一般消費者卻得直接面對高電價與再生能源稅收的衝擊。 德國的綠能計畫通常以大幅折扣甚至免費提供的方式,來補助屋主安裝太陽能板,然後讓屋主以保障價格出售家庭多餘電力給電網。然而德國租屋的人口遠多於美國,租屋民眾的收入也往往低於房東,他們不符獲取這些福利的資格,還得支付綠色稅。倫敦全球暖化政策基金會(Global Warming Policy Foundation, GWPF,譯註:由質疑全球暖化者所創立)的貝尼• 派爾(Benny Peiser)博士向美國參議院證實:「德國普通家庭要支付數千億美元,這是歐洲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劫貧濟富」。強制窮人必須為富人貼補綠能成本,等於是從帶動工業化與現代中產階級崛起的進步中倒退。 雖然,德國絕大多數官員堅稱其能源革命成功,但負責執行能源轉型的內部人士卻透露出「重大失策」的證據。瑞士財務諮詢公司FAA (Financial Advisory)撰寫一份題為《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整合:從德國學到的教訓》(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Lessons Learned From Germany)報告發人省思: 「過去十年間,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立意良善的決策者制訂再生能源政策並慷慨提供補貼,但現在已漸漸顯示政策難以為繼,且對所有相關產業的利益造成嚴重、始料未及的後果。」 德國能源轉型比「逆向羅賓漢經濟效應」(reverse Robin Hood economic effects,譯註:劫貧濟富,或稱「羅賓漢悖論」(Robin Hood Paradox)還嚴重,更增加煤炭與木材的使用量,使原本預計消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這些愚昧的行徑究竟如何發生? 德國能源革命的規劃者忽略了一些關於電力工程的基本事實:現代電力系統透過傳統發電廠、變電整流系統與電力輸送網絡的整合運作,實現非凡的精準度、效率及可靠性,如同前蘇格蘭電網的控制工程師所言:「關於電力有兩個基本事實:電力無法大量儲存,也不能溢出電網,所以必須根據需求立即產生電力,任何偏差都會影響維持發電輸出的系統頻率。」 現代電力系統係圍繞著煤炭、天然氣與核電等「可調度/可控式」(dispatchable / controllable)發電來源建立,能夠準確提供當前所需電量,並滿足電網不斷變化的需求。但德國不管價格或可靠性,一心將再生能源電力列為優先考量。讓天氣而非經濟來決定往後的能源供應來源,扭曲了能源市場;每當天氣條件允許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綠色電力進入電網時,傳統發電廠就陷入「停擺」狀態,擱置過去電網調度標準,如電價、安全性與 供應。 穩定電力靠傳統能源 傳統電網的穩定性必須即時平衡需求與電力調度,並於整個輸送系統中維持穩定的電壓。要將不可控的再生能源電力放入電網,需要與傳統電網完全不同的工程系統,但德國的政策卻決定把「前所未有、龐大、間歇性且不可控的發電來源,注入亟需安定的電網系統中」。換句話說,由於無法控制綠能的供應狀況,風力與太陽能的間歇性與變動性擾亂了現代電力工程與經濟的基礎。煤炭、天然氣與核燃料的傳統發電廠提供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可以按需求調節電量上升或下降,化石燃料與工程控制滿足人類需求的能源系統;但當風力和陽光照射作為能源時,人類需求必須隨著再生能源的任何變化而調整。 風和雲的變化不定,但電網必須保持平衡以穩定需求與電流供應。一旦這個平衡開始動搖,電網營運商若能提早預防、快速且正確行動,就能調整電網使其恢復平衡,否則很可能導致電網崩潰。二○○三年德國電網營運商必須採取特殊措施以調整電網不穩的情況只有兩件;到二○一三年德國政府積極實施再生能源發電後,需要採取干預措施以避免電網不穩的情況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三件。如(圖表9.1)所示。 歐洲漸漸發現幾乎不可能預估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量。隨著德國與英國試圖增加電網內的再生能源電力,可能需要兩倍的備用電力容量以因應天氣變化。 如工程師所說,備用或過剩電力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致命缺陷。想像一下,你的汽車有兩個油箱,一個裝滿汽油供主引擎燃燒,另一個油箱的汽油提供輔助引擎,但輔助引擎並不提供車子的動力,只為預防主引擎失常。因為你必須偶而使用輔助引擎,而浪費了輔助油箱的汽油。本來一輛車每加侖可以跑二十英里,現在只能跑十英里,效率更差。 再生能源所需的備用電力,必須來自可控與可靠的傳統發電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氣。想像一下,依賴一個需要花費兩倍能量的電力系統,如何能贏得二次世界大戰或壓制俄羅斯囂張的氣 燄呢? 負電價誤導視聽 慷慨的補貼以及將再生能源列為優先,使燃煤電廠與燃氣電廠無法盈利。別忘記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大部分的天然氣,其價格是美國的兩至三倍,但德國許多燃煤電廠和燃氣電廠仍因無法與綠能補貼競爭而被迫關閉。為避免停電,德國現在必須補助燃煤電廠,讓它們重新回到電力生產線。綠能計畫要消除的煤炭是維持照明的必要燃料。雖然德國家庭與工業花費數百億美元支持能源轉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只增不減。 德國綠能方案獎勵大規模綠能配置,卻未顧及電力的可靠性、效率與經濟的實惠。其中一項奇怪的缺陷是「負電價」(negative pricing)或稱「負瓦特」(negawatts),即賣方付錢請買方購買電力,卻荒謬地請人購買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廠在不需要(例如半夜)或電網無法處理時所產生的電力。風力發電業者付錢請電網公司購買並不需要的自家電力。原本只有當風力或太陽能實際發電時的可觀稅收才有獲利;但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以負瓦特出售電力時――或更精確地說,付錢請買家購買不需要或不想要的電力仍可獲利。所以,自由市場的效率也不過爾爾。 德國大力宣傳再生能源發電量創下紀錄,大部分是受到負電價的刺激。二○一四年五月十一日德國官方報告指出,再生能源電力達全國一日電力需求的75%。聽起來是很驚人的進步,但其他數據更引人深思。由於德國電網無法全部消化,75% 再生能源電力大部分成為德國付錢請其他國家收購的負瓦特。弔詭的是,即使德國的電力成本相當高,這種情形仍頻繁發生。 無論是規劃者對能源的無知、一廂情願或意識形態狂熱所導致,德國的大規模綠色計畫已造成反效果且經濟上難以為繼,但德國並未修改綠能目標和重新設計系統,反而是發放越來越多補助來掩飾問題。 https://goo.gl/s3Tf6K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聲明稿20180227* 【市民納稅錢,國民黨團盡全力把關!呼籲執政黨切勿多數暴力!】 ※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全體議員聲明※ 為了捍衛台中市民的納稅錢,我們拒絕通過浮編又不合理的預算,我們不願讓現任者繼續舉債傷害台中,我們也要透過公開檢視的方式,彰顯究竟是誰在支持納稅錢被亂花,誰在護航烏龍預算,國民黨團全體議員跟台中市民站在一起,反對無能施政,拒絕浮濫預算!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全體議員共同聲明:「我們捍衛市民荷包將力戰到底,呼籲執政黨懸崖勒馬,多數暴力將被市民唾棄!」 國民黨團指出,台中市政府107年度的總預算,預算規模創新高,總預算達1924.12億,預算歲入歲出差短198.70億將全數舉債,國民黨團全體議員痛批,市長林佳龍上任以來年年舉債,105年預算含追加共舉債213.46億、106年預算含追加共舉債216.89億,而107年光本預算就要再舉債198.70億,若將這三年加總,林佳龍市府經手的舉債金額將超過 629億以上。 市民都在問:「錢花這麼多,現狀問題根本沒有改善,到底把錢花在哪裡!」 國民黨團進一步指出,審計部近年的報告數次警告台中市財務狀況日趨惡化,糾正台中市府收支短絀、控管債務不佳,行政院主計總處也發函警示台中市預算編列差短過大,必須儘速改進,但市長林佳龍選擇無視這些警訊,人民納稅錢愈花愈多,但市民感覺問題依舊存在,而且更加嚴重,這不叫無能,又叫什麼呢? 去年,天下雜誌最新公佈的2017幸福城市指標,台中市的環境表現與施政表現皆為六都最後一名,文教表現和社福表現也排六都第四,整體縣市競爭力排名更從去年第四名退步到最後一名;比較22位縣市首長的施政分數,台中市長林佳龍只得54.27分,排第16順位,明顯居於後段班,這樣的成績已證明現任者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把台中市治理好,這方面相信許多市民都非常有感受。 國民黨團全體議員表示,林佳龍107年總預算編列的多項經費暴增、不合理,諸如: (1) 人事費增加10億多元,委辦費卻仍高達23億多,人員變多為何還一直把工作委外? (2) 長官租房的月租要2萬多元,高出許多台中年輕人的月薪,長官是租了什麼豪宅? (3) 市府機關租商辦來辦公竟高達1億多元,房仲業者說這是七期高級商辦的價碼! (4) 林佳龍市府出國旅費暴增700多萬元,台中市治理這麼差,官員還在拼命出國? (5) 租賃流動廁所從290萬暴增至1600萬,是要辦「流動廁所博覽會」嗎?令人哭笑不得! (6) 元宵燈會原先2950萬,今年暴增到3800萬,結果連小提燈都做不出來! (7) 市府租台北辦公室說要跟中央溝通,林佳龍別忘了,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在台中! 試問,這些不合理又誇張的種種預算,市民會支持嗎?「我們捍衛市民荷包將力戰到底,呼籲執政黨懸崖勒馬,多數暴力將被市民唾棄!」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