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8 個月前
要吃直接壓榨的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苦茶油、橄欖油,菜籽油...等,大豆油大部分是用化學提煉,已不能吃,尤其外面的自助餐幾乎都是用最便宜的油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9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印度古籍裡提到以葵花籽油與芝麻油做油漱口,其實椰子油、橄欖油、苦茶油、茶籽油都是很好的選擇,若再加上有殺菌能力的精油,如丁香、奧瑞岡諾、尤加利、茶樹……更可以增強殺菌效益,營養素中以Q10輔酶對牙齦的保護效果最顯著。當然,清除掉對牙齦會造成發炎的銀粉(汞齊),也會有很良好的改善作用。 油漱療法的方法是:早上起床空腹時,是牙齒細菌含量最高時段,用2、3茶匙自我選擇的油含在口中,開始努力的在口腔每個部位漱口清洗,15至20分鐘最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近年來台灣不斷流行苦茶油,一瓶500毫升的苦茶油被賣到1500多元以上。尤其是標榜所謂小農自家生產並且現榨的更貴。許多朋友問我的意見,我的回答是"苦茶油也是好油,所以又被稱為東方的橄欖油". 可是現場榨取的就一定是好的嗎?當然不一定,所以千萬不要被商人騙了!一瓶真正好油,必須包含從原物料,製作程序和包裝儲存等重要流程,不能有任何環節失控。首先,這些榨油的茶籽來自台灣,大陸還是越南,不得而知, 在台灣高溫濕熱的氣候下,茶籽是否有變質,產生容易致癌的黃麴毒素,這種肉眼無法分辨出來的毒素即使加熱到200度也無法殺死細菌,沒有經過化學檢驗,如何安心使用。為了提供出油率,大部分的茶籽都是高溫炒過再冷卻壓榨,其實天然的營養份也已經被破壞。天然的植物油,最怕光線照射和儲存環境的溫度,如果是用透明玻璃裝,油就加速氧化,也就容易敗壞。所以千萬不要被商人的行銷手段付出冤枉錢。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我們台灣人慢性病元兇之一】 https://m.xuite.net/blog/tonycjones/twblog/590710050 我們台灣人慢性病元兇之一是這些所謂的大廠出品的油
有一群研究慢性病的醫師在健康研討後轉發 
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
以最大的通路商「全聯,家樂福,扣斯扣」來說,架上的油90%以上,例如,以葵花子油為例,無論是「統一」「得意的一天」「台糖」,都是用藥去浸葵花子而得的化學油,並非傳統自然榨出的天然油! 
令人震撼!您買到的葵花子油及…油,幾乎都是用化學溶劑把原料裏的油脂溶出來,而不是用榨的。亦即:大家所吃的是化學油,而非天然油。 
到本文出稿的今天,賣場所賣的葵花子油幾乎都是用化學溶劑(液體)浸葵花子得來的, 因為溶劑萃取的製油成本便宜很多。 
「化學溶劑萃取食用油脂」與「古早傳統物理壓榨食物油脂」的差異:
「古早傳統物理壓榨製程」是將植物種子、或果仁、果肉、胚芽、果皮(如:大豆、亞麻仁籽、芝麻、花生、苦茶籽、葡萄籽、酪梨、椰子蓉、米糠…)等,這些可用來取得「植物油脂」的原料,進行破碎、加熱軟化後,以「壓榨取油」方式取油,就是人類數千年以來,使用「物理方式」的製油方法。 
大約西元1900年以前,全球都使用此「古早傳統」方式,取得「植物油脂」 台灣在1970年代後,引進「化學溶劑萃油製程」。 
目前,仍使用「古早傳統壓榨製程」的市售植物油脂,主要只有芝麻油、花生油、苦茶油三種,另外就只有一家食品大廠開始做天然油來賣。 
「統一」「得意的一天」「台糖」 他們的葵花子油都是用化學藥劑把油溶出來,本文這樣寫,若有誣衊他們,筆者([email protected])願負法律上的責任。 
統一公司在賣場賣的葵花油,為什麼就不寫 “不使用化學溶劑萃取”呢?因為 「統一葵花油」這個產品就是“化學溶劑萃取”的嘛! 
「化學溶劑萃油製程」如下:
是將「植物性製油原料」浸泡於化學溶劑(如正己烷、戊烷、庚烷、異丙醇…等化學溶劑)裡,使製油原料的油脂溶解在化學溶劑中,形成混合油;然後利用「食用油脂」和「化學溶劑」的沸點不同,對混合油進行加熱,使化學溶劑揮發回收,去除化學溶劑;再將剩下的液體加水,以分離機脫離雜質,得到「毛油」。 
由於毛油可能殘留有毒性的化學溶劑不能直接食用,須再予精煉:將毛油送到精煉廠,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臘、脫臭等過程,製成市面上看到的「食用植物油脂」。 
這種經過化學製程的油,讓我們簡稱之為「化學油」,原料雖是天然的,例葵花油的原料是天然的葵花子,但經化學方法提煉出葵花子油,其成分已經不是天然的了! 
自古以來人類將種子加壓,榨出所含的油,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麻油、花生油、苦茶油,這些天然、古法製造的油大都來自於傳統的榨油廠,是看起來並不“高級”的工廠。 
這些傳統工廠所製的油不是油市場的主流,原因是
➊榨油法的成本貴,若再加上要付通路商高額上架費,價格會很高,競爭不過溶劑提油法所製的油。
➋民眾根本不知道他買到的看來高尚,大品牌的油是用化學藥劑去浸原料,把油溶解在溶劑裏,再儘量除掉化學溶劑。有的人知道,但不知此油有害健康到什麼地步。上網搜尋“溶劑提油”即可可證實內容。 
「溶劑提油是用溶劑把原料中的油溶解出來,再經過一連串程序的製油法。」 
「溶劑提油之目的在於提昇製油效率,大規模生產,省能源,自動化生產節省人工,成品品質佳而均勻,這過程還要用化學藥品,經過脫膠 脫酸 脫色 脫臭」 
溶劑提油,其原料雖是天然,但所做出來的油已經不是天然的了。 
按:民國80年左右,筆者就開始食用用白芝麻油,就是買白芝麻給傳統的榨麻油工廠榨,食用油對血脂肪的影響有多大。很多人高血壓怕中風,不知道若是血脂肪正常,就算有高血壓也不大會中風的。 
我因喜歡研究健康已經四十年,經驗與哲理讓我了解與堅信:所有違反天然的藥物食物都會傷害健康。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曾在電視上說:全世界的心血管疾病都在減少,只有台灣在增加。 
為什麼?我認為是台灣人太聰明,懂得化學製油,並加以混合的人非常多。所以我們市售的油,是經過化學處理的百分比,比其他國家還要多。
各種植物種籽的油,各有其優缺點,只要它是天然的,就是好油。若是化學油無論其原料多好,經過化製就變成壞油了。 
煉油廠用溶劑提出油之後,為了油質能穩定不易變質,還要再加“氫化處理”━亦即會產生反式脂肪。 來源: [email protected] 
    45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 因為以最大的通路商「全聯」來說,架上的油90%以上,例如,以葵花子油為例,無論是「統一」「得意的一天」「台糖」,都是用藥去浸葵花子而得的化學油,並非傳統自然榨出的天然油! 這令人震撼!您買到的葵花子油及…油,幾乎都是用化學溶劑把原料裏的油脂溶出來,而不是用榨的。亦即:大家所吃的是化學油,而非天然油。 到本文寫出的2017年2月,賣場所賣的葵花子油幾乎都是用化學溶劑(液體)浸葵花子得來的, 因為溶劑萃取的製油成本便宜很多。 「化學溶劑萃取食用油脂」與「古早傳統物理壓榨食物油脂」的差異: 「古早傳統物理壓榨製程」是將植物種子、或果仁、果肉、胚芽、果皮(如:大豆、亞麻仁籽、芝麻、花生、苦茶籽、葡萄籽、酪梨、椰子蓉、米糠…)等,這些可用來取得「植物油脂」的原料,進行破碎、加熱軟化後,以「壓榨取油」方式取油,就是人類數千年以來,使用「物理方式」的製油方法。 大約西元1900年以前,全球都使用此「古早傳統」方式,取得「植物油脂」 台灣在1970年代後,引進「化學溶劑萃油製程」。 目前,仍使用「古早傳統壓榨製程」的市售植物油脂,主要只有芝麻油、花生油、苦茶油三種,另外就只有一家食品大廠開始做天然油來賣。 「統一」「得意的一天」「台糖」 他們的葵花子油都是用化學藥劑把油溶出來,本文這樣寫,若有誣衊他們,筆者([email protected])願負法律上的責任。 統一公司在賣場賣的葵花油,為什麼就不寫 “不使用化學溶劑萃取”呢?因為 「統一葵花油」這個產品就是“化學溶劑萃取”的嘛! 「化學溶劑萃油製程」如下: 是將「植物性製油原料」浸泡於化學溶劑(如正己烷、戊烷、庚烷、異丙醇…等化學溶劑)裡,使製油原料的油脂溶解在化學溶劑中,形成混合油;然後利用「食用油脂」和「化學溶劑」的沸點不同,對混合油進行加熱,使化學溶劑揮發回收,去除化學溶劑;再將剩下的液體加水,以分離機脫離雜質,得到「毛油」。 由於毛油可能殘留有毒性的化學溶劑不能直接食用,須再予精煉:將毛油送到精煉廠,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臘、脫臭等過程,製成市面上看到的「食用植物油脂」。 這種經過化學製程的油,讓我們簡稱之為「化學油」,原料雖是天然的,例葵花油的原料是天然的葵花子,但經化學方法提煉出葵花子油,其成分已經不是天然的了! 自古以來人類將種子加壓,榨出所含的油,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麻油、花生油、苦茶油,這些天然、古法製造的油大都來自於傳統的榨油廠,是看起來並不“高級”的工廠。 這些傳統工廠所製的油不是油市場的主流,原因是 ➊榨油法的成本貴,若再加上要付通路商高額上架費,價格會很高,競爭不過溶劑提油法所製的油。 ➋民眾根本不知道他買到的看來高尚,大品牌的油是用化學藥劑去浸原料,把油溶解在溶劑裏,再儘量除掉化學溶劑。有的人知道,但不知此油有害健康到什麼地步。上網搜尋“溶劑提油”即可可證實內容。 「溶劑提油是用溶劑把原料中的油溶解出來,再經過一連串程序的製油法。」 「溶劑提油之目的在於提昇製油效率,大規模生產,省能源,自動化生產節省人工,成品品質佳而均勻,這過程還要用化學藥品,經過脫膠 脫酸 脫色 脫臭」 溶劑提油,其原料雖是天然,但所做出來的油已經不是天然的了。 按:民國80年左右,筆者就開始食用用白芝麻油,就是買白芝麻給傳統的榨麻油工廠榨,食用油對血脂肪的影響有多大。很多人高血壓怕中風,不知道若是血脂肪正常,就算有高血壓也不大會中風的。 我因喜歡研究健康已經四十年,經驗與哲理讓我了解與堅信:所有違反天然的藥物食物都會傷害健康。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曾在電視上說:全世界的心血管疾病都在減少,只有台灣在增加。 為什麼?我認為是台灣人太聰明,懂得化學製油,並加以混合的人非常多。所以我們市售的油,是經過化學處理的百分比,比其他國家還要多。 各種植物種籽的油,各有其優缺點,只要它是天然的,就是好油。若是化學油無論其原料多好,經過化製就變成壞油了。 煉油廠用溶劑提出油之後,為了油質能穩定不易變質,還要再加“氫化處理”━亦即會產生反式脂肪。 因為精煉過的油很容易酸敗,所以一定要氫化處理,除非它是精製棕櫚油、精製椰子油,才不須氫化。 氫化脂肪即「反式脂肪」,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凶,還會使女性較失去女性美(女人味),人體內製造女性荷爾蒙,其原料來源是脂肪。而化學油,不但其成分很難製成女性荷爾蒙,而且化學油脂還會干擾到女性荷爾蒙的運作,也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台灣女性若改吃天然油,不到三個月,就會更美麗! 大家應改吃天然油,則腦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以前的人吃天然油,故很少此病)
    13 人回報2 則回應8 年前
  • 為什麼我們能在超市裡買到大豆油、玉米油呢? 你磨豆漿的時候,啃玉米的時候,有感覺到油膩嗎? 這些看著不含油的糧食,怎麼能榨出一桶一桶的植物油呢? 全靠現在的精煉工藝。 如果去超市買油,看看背面的標籤,上面寫著金出法三個字, 這種油就不要買了。 因為金出法就是利用某種化學容器, 先把大豆、玉米溶解,再把油和溶劑分離。 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各種有害的化學物質。 而且這個工藝跟提煉石油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大豆油、玉米油幾乎就等於化學產品。 在以前,豆油是用來點燈的。 後來國外發明了豆油的精煉工藝, 被國內引進之後,豆油才成為家用的食用油。 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各種慢性病的比例也逐漸上升。 中國古代吃的更多的是豬油。 植物油也是以花生油和菜籽油為主。 它們本身就含有很多的油脂,靠物理壓榨就能獲得。 而大豆油、玉米油完全就是現代工業的產品。 快點讚收藏,轉發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傳遞健康常識,關注任老師,帶你瞭解更多健康隱私, 一起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
    7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羅素藥廠萬經理傳予朋友 1. 黑芝麻油不要買太黑的(高溫榨取)買顏色淡點的 2. 不要吃果糖,對身體很不好(手搖飲料多加果糖) 3. 如何知道蜂蜜真假,冰在冰箱會凝結成晶的是真的 4. 怎麼選油,抹在皮膚上很快被吸收的是好油 5. 黃豆,棉子,玉米跟芥花油大都是基改油,用溶劑萃取,都沒任何養份 6. 馬鈴薯自己買的有天門冬胺酸,炸過會產生很毒的毒素,麥當勞的薯條是用改良品種的,沒有天門冬胺酸 7. 吃烤物容易產生很毒的毒素C5H3, 多吃柳丁、檸檬、芭樂汁幫助排出 8. 橄欖油倒湯匙上,聞到濃濃的橄欖香味,含到舌頭上15秒有空味,吞下去辣嗆咳嗽,這樣就是好的橄欖油 9. 得意的一天的油不要買,多是第四道萃取的油,加油站送的油也不要拿 10. 橄欖油不要買義大利跟西班牙的,假的多真的少,其他國家的真的多假的少 11. 牙周病用鹹水含著殺菌,用含好的油養肉 12. 買亞麻仁油好,多是真的,跟苦茶油 13. 內臟脂肪作的是液體豬油,也就是餿水油,雞肉飯淋的都是這種油,蚵仔煎,滷肉飯,白菜滷多用這種 14. 金莎跟77乳加巧克力不要吃,多是用便宜棕梠油作的,要用不好方式去味,高溫加熱產生治癌物,早餐的巧克力最不好,都是假的巧克力,真的巧克力是苦的 15. 安佳奶油是真的可以買,起司要吃大塊的不要吃薄片的,薄的多是再加工 16. 蛋塔少吃,多是沙拉油氫化後很不好的油,吃起來軟軟的 17. 添加乳化劑的加工品少吃,會讓腸子好菌死掉 18. 腸子裡有丁酸的都很健康,大腸癌患者腸子裏都沒丁酸,目前丁酸都是化學合成,沒有廠商願意研發發酵丁酸,發牙的米,豆芽,種子,有點黏的菜如黑木耳,皇宮菜,秋葵,川七這些有丁酸. 白木耳很多農藥要泡水久點,30%吃黏的菜,70%不黏的菜幫助排出 19. 去脂肪的黃豆很不穩定,素雞素鴨等黃豆製品,早餐店的豆漿都不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慢性發炎的 20 個警訊 1. 不明原因皮膚起紅疹或發癢 2. 常打噴嚏、鼻塞、氣喘、流鼻水、眼睛癢 3. 自體免疫疾病 4. 經常腹瀉 5. 慢性腸胃疼痛或不適 6. 關節腫脹、疼痛或發炎 7. 手掌、手腕、腳踝或腳掌有慢性疼痛 8. 經常膀胱或泌尿道感染 9. 經常感覺到疲勞、頭痛或失眠 10. 腹部脂肪堆積 11. 體重過重或肥胖 12. 糖尿病、動脈硬化、中風、心血管疾病 13. 憂鬱、記憶力減退、神經退化性疾病 14. 罹患癌症 15.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帶原 16. 曾被診斷有病毒或微生物感染 ( 如:EB 病毒、泡疹病毒、白色念珠菌 ) 17. 經常因為細菌感染而服用抗生素 18. 有定期服用消炎止痛藥 19. 喜歡吃甜食或含糖飲料 20. 經常吃油炸食物、燒烤、速食 抗發炎飲食這樣吃 1. 熱量控制得當 攝取過多熱量會促進脂肪合成進而造成肥胖, 肥胖就是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會激活脂肪細胞內的「促發炎轉錄因子」NF-κB, 而 NF-κB 被活化是慢性發炎重要的起始點。 因此,在適當的範圍內控制熱量, 減少食物的攝取量,是預防慢性發炎的第一步, 體重過重者建議每餐吃六分飽就好, 而體重標準者則建議每餐吃七~八分飽。 2. 增加 Omega-3 好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 ( 例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 使得飲食中 Omega-6 脂肪酸的比例偏高, Omega-6 在體內代謝會產生花生四烯酸, 進而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導致血管收縮及慢性發炎。 相反的,Omega-3 脂肪酸經由代謝後 可產生抗發炎的前列腺素, 並可在體內與 Omega-6 競爭同一個酵素, 使得 Omega-6 因為酵素不足 而無法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建議多攝取含 Omega-3 的食物,( 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 ) 建議每天可攝取 1 湯匙堅果, 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 若有抗發炎的特殊需求, 可視情況直接補充「魚油」保健食品 來獲得較高量的 EPA 和 DHA, 可挑選 EPA 濃度較高的魚油抗發炎效果較好。 同時,也要避免過量攝取 Omega-6 脂肪酸, 建議家中的烹調用油不要再選擇上述的精製油脂, 可改用 Omega-9 含量較高且初榨的冷壓橄欖油或苦茶油。 3. 吃原態食物 過於精製加工的食物通常膳食纖維含量少, 且可能添加較多的精製糖和油脂使得熱量增加, 攝取後血糖快速上升, 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發炎反應。 選擇原態、少加工的食物, 一來可以減少攝取到人工添加物的機會, 二來也較有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 當然,也要避免攝取精製糖。 4. 彩虹蔬果抗氧化 蔬菜水果當中含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這些植化素除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之外, 經研究發現還能刺激體內複雜的激酶反應, 產生一連串的訊息傳導效應。 另外,蔬果當中所含的維生素 C、維生素 E、類黃酮…等 營養素有助於抑制發炎的源頭 NF-κB。 而且,類黃酮家族當中的槲皮素(quercetin) 也被證實可以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和細胞激素。 以上所說的這些營養素, 都存在於各種顏色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當中。 5. 辛香料抗發炎 不少辛香料也有助於抑制 NF-κB,( 例如:薑黃當中的薑黃素、大蒜、辣椒、薑、羅勒、迷迭香、丁香、孜然、茴香、八角…等。 ) 6. 維生素 D 平衡免疫 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有維生素 D 接受器, 足夠的維生素 D 有助於調節免疫細胞功能, 避免免疫系統低下(易感染) 與反應過度 (自體免疫疾病),減少發炎反應。 奶類、肝臟、蛋黃…等是含有維生素 D 的食物, 我們也可以經由曬太陽來獲得維生素 D。 但多數國人體內維生素 D 的濃度都不足, 若您經過血液檢查 25(OH)D 偏低, 則建議可額外補充維生素 D 營養品。 7. 遠離過敏原食物 慢性食物過敏是常見的慢性發炎原因, 但由於其過敏症狀不像急性過敏一樣顯著, 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8. 採取低溫烹調 再好的食物用錯了烹調法都有可能促進發炎。 多利用低溫的烹調方式減少食物成分的裂變, 例如清蒸、水煮、水炒…等。 抗發炎這樣做 1. 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2. 適度且規律的運動 3. 良好的睡眠品質 4. 適當的抒壓方式 5. 擁有愉快的心情 6. 學習正念(Mindfulness)時時刻刻留心覺察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