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慢性發炎的 20 個警訊
1. 不明原因皮膚起紅疹或發癢
2. 常打噴嚏、鼻塞、氣喘、流鼻水、眼睛癢
3. 自體免疫疾病
4. 經常腹瀉
5. 慢性腸胃疼痛或不適
6. 關節腫脹、疼痛或發炎
7. 手掌、手腕、腳踝或腳掌有慢性疼痛
8. 經常膀胱或泌尿道感染
9. 經常感覺到疲勞、頭痛或失眠
10. 腹部脂肪堆積
11. 體重過重或肥胖
12. 糖尿病、動脈硬化、中風、心血管疾病
13. 憂鬱、記憶力減退、神經退化性疾病
14. 罹患癌症
15.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帶原
16. 曾被診斷有病毒或微生物感染 ( 如:EB 病毒、泡疹病毒、白色念珠菌 )
17. 經常因為細菌感染而服用抗生素
18. 有定期服用消炎止痛藥
19. 喜歡吃甜食或含糖飲料
20. 經常吃油炸食物、燒烤、速食

抗發炎飲食這樣吃
1. 熱量控制得當
攝取過多熱量會促進脂肪合成進而造成肥胖,
肥胖就是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會激活脂肪細胞內的「促發炎轉錄因子」NF-κB,
而 NF-κB 被活化是慢性發炎重要的起始點。
因此,在適當的範圍內控制熱量,
減少食物的攝取量,是預防慢性發炎的第一步,
體重過重者建議每餐吃六分飽就好,
而體重標準者則建議每餐吃七~八分飽。

2. 增加 Omega-3 好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 ( 例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
使得飲食中 Omega-6 脂肪酸的比例偏高,
Omega-6 在體內代謝會產生花生四烯酸,
進而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導致血管收縮及慢性發炎。
相反的,Omega-3 脂肪酸經由代謝後
可產生抗發炎的前列腺素,
並可在體內與 Omega-6 競爭同一個酵素,
使得 Omega-6 因為酵素不足
而無法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建議多攝取含 Omega-3 的食物,( 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 )
建議每天可攝取 1 湯匙堅果,
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
若有抗發炎的特殊需求,
可視情況直接補充「魚油」保健食品
來獲得較高量的 EPA 和 DHA,
可挑選 EPA 濃度較高的魚油抗發炎效果較好。
同時,也要避免過量攝取 Omega-6 脂肪酸,
建議家中的烹調用油不要再選擇上述的精製油脂,
可改用 Omega-9 含量較高且初榨的冷壓橄欖油或苦茶油。

3. 吃原態食物
過於精製加工的食物通常膳食纖維含量少,
且可能添加較多的精製糖和油脂使得熱量增加,
攝取後血糖快速上升,
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發炎反應。
選擇原態、少加工的食物,
一來可以減少攝取到人工添加物的機會,
二來也較有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
當然,也要避免攝取精製糖。

4. 彩虹蔬果抗氧化
蔬菜水果當中含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這些植化素除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之外,
經研究發現還能刺激體內複雜的激酶反應,
產生一連串的訊息傳導效應。
另外,蔬果當中所含的維生素 C、維生素 E、類黃酮…等
營養素有助於抑制發炎的源頭 NF-κB。
而且,類黃酮家族當中的槲皮素(quercetin)
也被證實可以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和細胞激素。
以上所說的這些營養素,
都存在於各種顏色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當中。

5. 辛香料抗發炎
不少辛香料也有助於抑制 NF-κB,( 例如:薑黃當中的薑黃素、大蒜、辣椒、薑、羅勒、迷迭香、丁香、孜然、茴香、八角…等。 )

6. 維生素 D 平衡免疫
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有維生素 D 接受器,
足夠的維生素 D 有助於調節免疫細胞功能,
避免免疫系統低下(易感染)
與反應過度 (自體免疫疾病),減少發炎反應。
奶類、肝臟、蛋黃…等是含有維生素 D 的食物,
我們也可以經由曬太陽來獲得維生素 D。
但多數國人體內維生素 D 的濃度都不足,
若您經過血液檢查 25(OH)D 偏低,
則建議可額外補充維生素 D 營養品。

7. 遠離過敏原食物
慢性食物過敏是常見的慢性發炎原因,
但由於其過敏症狀不像急性過敏一樣顯著,
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8. 採取低溫烹調
再好的食物用錯了烹調法都有可能促進發炎。
多利用低溫的烹調方式減少食物成分的裂變,
例如清蒸、水煮、水炒…等。

抗發炎這樣做
1. 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2. 適度且規律的運動
3. 良好的睡眠品質
4. 適當的抒壓方式
5. 擁有愉快的心情
6. 學習正念(Mindfulness)時時刻刻留心覺察

現有回應

  • Cano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此訊息是散播人們均衡飲食與正常運動之觀念

    出處

    https://www.mohw.gov.tw/cp-16-40152-1.html
    5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9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長期吃 奶、蛋、 起司、乳製品、堅果、麩質、甜食、 omega-6脂肪酸 大豆油和玉米油等食物的注意了 , 這些都是容易是引起身體發炎 過敏的食物。 在柏格醫生的影片,可以更深入了解引起身體長期慢性發炎的誘因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96hK2BhXo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教授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相較於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足夠的人,維生素D缺乏者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增加77%,可能與補充維生素D可增強免疫力並減少發炎反應有關。她建議,可攝取蛋黃、魚類、魚肝油、添加維生素D奶類或食用補充劑及曬乾香菇、木耳等補充維生素D。 關於維生素D的功效,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去年6月就曾在臉書分享西班牙巴塞隆那一家醫院的調查研究,證實維生素D對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效果比瑞德西韋還要好。她表示,半數以上的國人血液維生素D是小於建議的正常值(30ng/mL),提醒民眾要注意飲食均衡,改善飲食習慣,才有機會提升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維生素D的補充:純餵母乳有引起維生素D缺乏與佝僂症(rickets)的報告,為了維持嬰兒血清中維他命D的濃度,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使用配方奶的兒童,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加強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維生素D 的其他來源,例如加強維生素D的食物,可計入400 IU的每日最低攝取量之中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很棒的訊息 下方有留言 供大家參考 感謝楊醫師的介紹! 誰需要刺突蛋白解毒?(1)注射過會讓身體產生刺突蛋白的疫苗的人。打越多針越需要。(2)感染過COVID-19 的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 建議補充的營養素和藥物,詳細的使用方法請自行查閱相關的資訊或諮詢專業的醫師。(1)維生素C(由新鮮蔬果攝取)。(2)維生素D3(要抽血檢測,不足的人要補充)。(3)鋅。(建議補充)。(4)伊維菌素/槲皮素/兒茶素(EGCG)三選一。(5)n-acetyl cysteine(建議補充)。(6)Melatonin(可以補充,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7)鎂、維生素K2(不足的要補充)。 除了營養素和藥物,其他能幫助解毒的方法也要併用。(1)水要喝夠(30~40cc/kg/day)(2)不喝冰飲,不吃冰食。(3)晚餐後不吃東西,可以喝水。(或者每天16~18小時斷食,或者日中一食)(4)少吃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5)少吃會讓身體變成酸性體質的食物。(6)泡澡、泡溫泉、桑拿、紅外線。(7)早睡早起。(8)適度運動,不要太劇烈。(9)常懷感恩心和慈悲心。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醫:遲早可能被感染,染疫前10招自我保養,有效降低確診後不適。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的超強傳染力,可能人人難逃被感染的命運,但同樣被指揮中心列為輕症的患者,每個人不舒服的程度還是不同。如果總有一天可能被感染,在那天來臨之前,有沒有自我「超前部署」的預防方法,可以減輕「中鏢」後的不適? 本土疫情遍地開花,社區處處是病毒,尤其雙北重災區,許多人身邊早有染疫的親友。雖然本土病例99%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但仍不時聽到有人染疫後很不舒服,例如喉嚨腫痛、劇咳、全身肌肉痠痛、腹瀉、高燒等持續數天;但還是有人幾乎無症狀,甚至確診後才回想起前陣子出現輕微症狀可能就是感染。 Omicron防不慎防,台灣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不少人開始「轉念」思考,如果遲早要被感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輕輕中鏢」,希望自己是相對幸運的確診者,症狀可以非常輕微,如果能無症狀感染更好。 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方法,但《康健》訪問多位專家均表示,確實可以掌握一些要訣,如果平常注重保養,身體儲存的本錢夠,當病毒來臨時,身體的免疫反應自然會更好,不適的感覺也就更輕微、更短暫。而關鍵就在降低身體發炎狀態,不要在身體脆弱的情況下被感染。 染疫前10招自我保養術,降低確診後不適。 如何做到抗發炎、建構平衡強健的免疫力?綜合專家觀點有以下建議: 1.多吃蔬菜:蔬菜本身富含葉綠素、纖維質及各種植化素,而且最好是各種顏色蔬菜都要攝取,就能補充到番茄紅素、胡蘿蔔素、花青素等,這些都是抗氧化的物質。蔬菜豐富的營養素也能讓身體產生良好代謝作用,有助消化,腸胃健康、菌相平衡,自然有良好免疫力。 2.適量攝取水果、維生素C:新鮮水果特別是芭樂、木瓜、奇異果和柳橙等,富含維生素C,過去研究發現對於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例如流感或一般感冒,在感染後能夠有效緩解症狀。但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羅仕寬建議,太甜的水果不宜吃多,反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最好是帶點酸味的水果,例如番茄,不會太甜,酸甜滋味也容易入口,他建議,「蔬菜可以多吃,水果還是不要吃太多」。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吳至行表示,國人較沒有缺乏維生素C的情形,只要正常均衡飲食,多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如果平常攝取較少,再考慮補充維生素C錠劑。 3.曬太陽、補足維生素D:維生素D是目前較多研究指向對於免疫確實有幫助的營養素,而維生素D也是國人普遍缺乏的維生素,吳至行建議,即使疫情期間少外出,還是可以在自家前庭、陽台、頂樓曬太陽,以補足維生素D。而曬太陽的時間又以上午9點~下午3點之間最佳,羅仕寬說。 4.適量攝取單寧酸:柿子、黑巧克力、綠茶、紅酒等,都有豐富的單寧酸,這是一種水溶性多酚類,除了抗發炎,也有研究發現能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說。不過,富含單寧酸的食物不適合在空腹食用,也應該和含蛋白質的食物分開,避免造成消化不良。 5.多攝取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都富含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降低發炎指數方法。另一方面,減少食用Omega 6如沙拉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及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動物油脂和棕櫚油,這些吃多容易造成體內發炎,尤其許多零食、甜點使用的都是棕櫚油。羅仕寬常推薦病人或親友喝魚肚湯,魚肚本身就是豐富的Omega 3油脂,魚肉也是優質蛋白質,如果搭配味噌或薑絲湯,更是防疫期間很好的降發炎料理。 6.攝取足夠水分:水分會影響身體代謝,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身體每公斤x 30cc的水量。雖然幾天不喝水、體內水分減少,身體不會有立即感受,但日積月累還是可能使身體代謝減退,尤其老人家只要一段時間輕微脫水,身體儲備能量就會變差,一旦感染,身體反應、症狀都會更明顯。吳至行特別提醒,防疫期間大家長時間戴口罩,也別忘了適時喝水,補充水分。 7.補充益生菌:除了直接補充益生菌,一般食物中包括味噌、紅麴、納豆、優格、有機醬油、有機豆腐乳等,都是良好的益生菌食物來源。由於人體免疫細胞腸道中就佔了7成,因此專家都強調,只要均衡飲食、多吃蔬菜,顧好腸胃,腸道菌相平衡,就能提升免疫力。 專家一致強調,不熬夜、有好的睡眠,建構良好免疫力,是對抗病毒、降低染疫後不適症狀的關鍵。 8.作息正常不熬夜:熬夜、過勞,向來被視為免疫大敵,黃彗倫指出,早有許多研究證實,睡眠品質差會增加感冒機率,症狀也會更明顯,如果是夜班工作,「那就用規律運動把免疫力補起來。」吳至行也強調,「遇到疫情才想要趕快補救,第一個可以做的是盡快把生活作息調整好,不熬夜、不過勞,只要過累,絕對比較容易受到病毒影響。」 9.使用漱口水:防疫期間只要外出返家,就可以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黃彗倫解釋,口腔本身就有許多病菌,若能減少口腔中的病毒,病毒不要殘留、不要存活太久,也就比較不容易複製繁殖,同時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 10.鼻腔過敏者勤洗鼻子:黃彗倫觀察,他遇到的新冠病人不少是本身就有比較嚴重的鼻過敏,例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有鼻息肉等,感染新冠後症狀通常也更明顯,更容易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可能和Omicron以侵犯上呼吸道有關,所以如果本身是慢性鼻過敏的患者,平常可以洗鼻子,減少一旦染疫後的不適。 維持好情緒、適時紓壓、搭配良好作息,平時為身體儲備足夠能量,就能降低染疫後的症狀與不適。 醫:遲早可能被感染,預先替身體儲備能量 面對疫情快速蔓延,「要有最壞打算,遲早有一天,自己或周遭人可能被感染,才不會面對衝擊時毫無心理準備,措手不及,」吳至行也笑道:「說不定你早就是陽性,只是你沒感覺,所以還是要有正向心態,既然得到了,就把最基本功課做好,不要再捨近求遠、緣木求魚,基礎工還是最重要。」 他常告誡身邊親友和病人,替身體存本錢最好的方法還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培養良好作息、定期追蹤檢查、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是促成人們在面對危難時,身體有足夠的儲備力去應對;而在疫情當下,「不要在身體最脆弱時被感染──作息不良、睡眠不足、情緒不好、壓力過大、體重過重,都可能增加發炎指數。」 羅仕寬也分享,他的病人依照他的生活飲食建議執行,儘管染疫,但症狀輕微,而且1、2天就明顯改善。黃彗倫和確診者視訊看診時也常鼓勵他們,即使居家照護,關在家中,還是可以過得很健康,不只是成天上網、追劇,有健康的生活,就能大大降低日後出現後遺症的機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4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豬油到底好不好,你可能被騙了幾十年。國外以前都曾經警告說,豬油膽固醇含量較高,對人體有害。但其實呢,這是外國人為了推銷他們的調和油而傳承的謠言。 在2018年BBC評估證明,豬油是最健康的食物之一。並且,我國的研究人員也在科普中國刊文介紹說,豬油它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 從脂肪的結構上面來看,豬油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高,是介於黃油和橄欖油之間。而不飽和脂肪酸對肌體是有益的。 在一勺豬油當中,約含有10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是可以幫助我們吸收鈣的。裡面的鈣含量僅次於魚肝油。 而且呢,我們很多人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豬油拌飯。祖祖輩輩幾千年來傳下來的文化不如汙名。所以呀,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謠言欺騙了。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豬油到底好不好,你可能被騙了幾十年。國外以前都曾經警告說,豬油膽固醇含量較高,對人體有害。但其實呢,這是外國人為了推銷他們的調和油而傳承的謠言。 在2018年BBC評估證明,豬油是最健康的食物之一。並且,我國的研究人員也在科普中國刊文介紹說,豬油它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 從脂肪的結構上面來看,豬油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高,是介於黃油和橄欖油之間。而不飽和脂肪酸對肌體是有益的。 在一勺豬油當中,約含有10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是可以幫助我們吸收鈣的。裡面的鈣含量僅次於魚肝油。 而且,我們很多人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豬油拌飯,祖祖輩輩幾千年來傳下來的文化,不容污衊。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謠言欺騙了。
    1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Toggle navigation 琉璃苣油 琉璃苣油介紹 琉璃苣草是一種生長在歐洲有著藍紫色星星花瓣的草本植物,它的種子、花瓣及葉子都有醫藥的效能。琉璃苣從中世紀以來在羅馬及希臘都被用來當做心臟的鎮靜劑,而且中世紀的一些草藥專家也將琉璃苣的葉子浸泡在酒裡以治療憂鬱症的患者。 琉璃苣油(Borage Oil),是從琉璃苣的種子提煉出來的油,其 γ-次亞麻油酸含量高達17-28%,大約是月見草油的2.5倍左右。 γ-次亞麻油酸 γ-次亞麻油酸 (Gamma-Linolenic Acid / GLA),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結構上屬於 Omega-6 系列的必需脂肪酸,只存在於少數植物中,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如月見草、黑醋栗及琉璃苣草等。GLA 在體內是合成前列腺素E1 (ProstaglandinE1,PGE1) 的原料。但若攝取 Omega-6 與 Omega-3 系列的必需脂肪酸比例失衡或缺乏時,身體會伴隨有 PGE2 上升和 PGE1/PGE3 下降的現象。 可以從以下的食物中攝取得到 月見草 琉璃苣草 黑醋栗 紅花籽油 葵花籽油 玉米油 萬然生技有限公司 BIOWORLD NATURE CO.,LTD.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70號17樓 網址: www.bioworldnature.com (02)7707-2906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最新新聞重點 : ❶ 新冠肺炎痊癒者中,近三分之一會在五個月內再度就醫,八分之一會在五個月內死亡。 ❷ 新冠重症患者痊癒後,其中許多人出現心臟問題、糖尿病和慢性肝腎問題。 #林侑融醫師建議 : 由於急性新冠肺炎感染會導致大量的發炎與可能致命的免疫風暴;新冠病毒會在亞健康族群與慢性病患者體內誘發一連串免疫發炎反應的骨牌效應。 在體內發炎與氧化壓力越嚴重的人,病毒越容易發生突變。 因此,我建議大家平常就要監控自己是否有發炎性的體質(像是過敏、肥胖、自體免疫性疾病、風濕免疫疾病、三高慢性病、反覆慢性感染、癌症重症或是癌後、抽煙、飲酒、熬夜、睡眠障礙) 或是透過 #檢測發炎指數 來發現或是監控體內潛伏的發炎,一旦發現有慢性發炎的話則建議趕快調整體質, 找出發炎因子,降低體內發炎,並要趕快提升體內的抗發炎防護網 (這就像是在金融風暴時,平常存錢存的夠的人,比較能承受股災所帶來的財務壓力一樣),就算是有一天真的不幸感染到,也才能縮短復原期間和降低復原後的後遺症。 林侑融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吃豬油會致癌,事實還是謠言,是時候知道真相了。眼前這位老人經歷過清華戰爭,102歲了,還能心不慌手不懂切菜。家人介紹,他的長壽秘訣就是在所有食物中放入一大勺豬油。記者還採訪了數十位百歲老人,他們從小便開始吃豬油,如今還在繼續吃。就連已故的95歲營養學家李瑞芬都堅持用豬油炒菜,他認為植物油中的介酸會造成黑色素沉積,而豬油中的飽和脂肪酸會讓人更漂亮。 也曾有機構做過調查,我國長壽老人基本都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吃豬油。吃豬油會致癌,其實就是外國人為了推銷他們的調和油而傳出的謠言。2018年BBC評估證明,豬油是非常健康的食物,並且國家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也在科普中國刊文中指出,豬油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單從脂肪的構成來看,豬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介於黃油和橄欖油之間,而不飽和脂肪酸對機體是有益的,一勺豬油中約含有一千個國際 維生素D可以幫助我們吸收,鈣的含量是僅次於魚肝油。而且豬油味甘性涼,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等其他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吃豬油是我們祖輩幾千年傳下的文化,不容污蔑。尤其是小時候經常吃的豬油拌飯拌麵,那味道真是忘不了。煮好的白米飯加上一勺豬油,再來點醬油充分攪拌,讓每一粒米都充分吸收豬油的香味,熱氣騰騰,香味撲鼻,一頓吃五碗不再話響。如果你也喜歡豬油,左下角小黃車安排一下。 多謝您
    5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