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黃重德醫師:65歲以上不要打AZ疫苗
2021-06-24

  洛杉磯華裔建築師陳欽元的年長母親,日前在台灣接種AZ疫苗第一劑,五天後卻忽然在家中身亡,噩耗令家屬悲痛萬分。
據悉,目前全台有超過60多人,似因打AZ疫苗致命。AZ疫苗自開放在全球接種以來,傳出多起接種後出現血栓、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腦神經系統毛病,甚至致死反應。

洛杉磯華裔傳染病學專家黃重德醫生建議,65歲以上長輩不要打AZ疫苗。
若必須打疫苗,最好備好測量血氧濃度儀器,且觀察身體狀況至少一周。

  AZ疫苗與嬌生疫苗一樣,都曾有民眾接種後出現血栓問題,因此AZ疫苗未能通過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不過AZ疫苗是目前台灣有的少數疫苗選項之ㄧ。

黃重德表示,美國出產的疫苗輝瑞保護效力達95%,莫德納疫苗保護效力也有94%,AZ疫苗的保護效力略低一截,兩針打完僅有約79%效力。

對抗近期傳播快速的Delta變種病毒,輝瑞抵抗力達87.9%,AZ只有59.8%。再加上AZ疫苗自開放接種以來,一直都有意外狀況發生,造成許多國家都不想使用AZ疫苗。

  黃重德說,打AZ疫苗致死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血栓意外,近期也有研究發現,接種該疫苗後,可能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等麻煩的副作用,其他強勁副作用包括顏面神經麻痺、腦神經系統出現問題、巴利症候群、甚至休克等。

他判斷,台灣的幾十位長輩在接種疫苗後不久致死,這不像是因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可能與打AZ疫苗有直接關係。

  他建議在台的醫學專家,盡快對此進行研究,找出到底是哪個器官發生問題,且必須將打完疫苗後引起心肌膜炎、心包膜炎、腦神經問題等考慮進去。

打完AZ疫苗之後,產生抗體抗原的反應較為常見,這種現象通常是在打完第二針之後才會出現。
針對陳欽元母親因打AZ疫苗致死的可能原因,他判斷可能是打完疫苗後,導致腦神經系統出現問題。
根據數據統計,打AZ疫苗後出現休克反應的機率較低。

  黃重德建議,打完AZ疫苗後,最好觀察身體狀況至少一周,以確認身體無不正常反應。

並建議,備好測量血氧濃度儀器,打完疫苗後每天測量,觀察自身氧氣濃度是否正常,避免氧氣濃度太低致死 。

  而65歲以上年長者最好別打AZ疫苗,台灣產疫苗若沒經過第三期測試,最好也不要打。

這類群體最好在等到較為安全的疫苗抵達台灣後,再考慮疫苗接種。

目前最好的保護方法是待在家,外出戴口罩,並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現有回應

  • uienwt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生產的疫苗,「在所有年齡層,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險益評估都是正面的」。

    歐盟藥品管理局的立場是,AZ疫苗是安全的,可用於所有18歲以上的年齡層,不過因罕見的血栓病例主要發生在年輕人,若干歐盟成員國限制AZ疫苗僅用於50歲至65歲的年齡層。

    不同意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130206.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140015.aspx
    3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絕對的重磅證據!8/28提交的疫苗調查報告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COVID vaccine deaths in America)估計美國新冠病毒疫苗致死人數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65548077785305&id=782785304 研究報告提到的重點翻譯: 1. 美國Vaers對打完疫苗後死亡的人數大量漏報 2. 研究、交叉比對後發現美國死於疫苗的人數,恐怕有14萬8千~21萬6千人直接 3. 新冠疫苗造成心肌/心包膜炎的機率是普通流感疫苗的860倍 4. 疫苗注射造成大量的心血管、神經系統病變 5. 疫苗注射後致死率為為普通流感疫苗200倍 6. 注射疫苗後導致全身佈滿棘蛋白,引發體內炎症、疤痕、血栓 7. 兒童青少年施打後的死亡症狀與疫苗不良反應高度吻 合 8. 根據英國數據,完全接種疫苗後,死亡機率是未接種的5倍 9. CDC或FDA都無證據顯示施打疫苗可以降低人群總體死亡風險 10. 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施打疫苗挽救的生命超過其致死成本 11. 對病毒感染使用混合藥物治療才是安全的 1️ 調查報告來源: Regulation.gov 美國政府法規網站,網站開放民眾參與各項法規制定、和倡議提交。 所以這是非常非常官方的載點,不是假新聞、假報告。 2️ 報告撰寫者: Jessica Rose 現任職單位: 美國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創辦人:約翰甘迺迪) 職位: Senior Monitoring & Evaluation Advisor(高級檢測、評估顧問,直接提供目標、計劃、戰略建議給美國總統) Matthew Crawford 現任職單位: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 職位:高級研究員、作家 (感謝芒果葛格摘錄整理) #疫情真相 #CDC #疫苗後遺症 #ADE #國外數據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稱「接種新冠疫苗並無法保證不會得到感染、也可能無法避免無症狀感染,為什麼還需要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 (一)齊嘉鈺表示,每個事情都可從多面向討論,傳言是從反向論述;但打疫苗雖不能百分百保護,還是有相對的好處跟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齊嘉鈺說,已知的科學證據和真實世界資料可知,接種COVID-19疫苗,可有效降低9成以上住院、重症、死亡的風險,這是毫無疑問的。當感染新冠病毒,任何人都可能演變成重症,因此不是說因為「打了疫苗還是可能被感染」就不打。此外,雖然接種之後還是可能感染到病毒,但症狀是輕微的、病毒量比較低,傳染力相對於沒有接種疫苗者也會比較低。 齊嘉鈺表示,從公衛觀點,當社會中打疫苗的人愈多,愈能增加群體免疫,病毒就愈不容易傳遞出去。 齊嘉鈺指出,目前COVID-19疫情最讓人擔心之處在於變種病毒的威脅。病毒會變種是因為每次病毒感染細胞複製,產生多次的突變,因此要想辦法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終止傳播鏈,就可以減少變種病毒的發生。整體來說,疫苗打得夠多的時候,病毒就沒這麼容易在人群之間傳播。 此外,齊嘉鈺說,接種COVID-19疫苗的另一個好處是,社會中一定有些人沒辦法接種疫苗,如12歲以下的孩童、身體真的極度衰弱或正在使用特定藥品而可能不適合接種者,這些人必須靠旁人有接種來守護。 (二)李秉穎表示,新冠疫苗對於預防感染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且對避免住院、重症和死亡,也有很好的效力。就算是變種病毒,目前的研究資料也顯示,疫苗會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且對降低重症、死亡的風險效果仍在。 李秉穎說,傳言的部分說法確實正確,如接種疫苗,仍然應該戴口罩、做好其他的防疫措施;且接種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可能無症狀或輕微,但確實也仍有風險會把病毒散播出去。但傳言的說法像是疫苗「不能達到100分」就好像不及格,這是錯誤的邏輯。 李秉穎說,實際上,接種疫苗的目的不是要讓人儘快脫下口罩或保證完全不被感染,而是要降低病毒威脅、減少負面衝擊。 (三)根據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對COVID-19疫苗的建言,疫苗研發透過臨床試驗驗證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的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率、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 綜合以上,網傳稱「打完新冠疫苗,仍會染疫、仍需戴口罩」,推論為不需要打疫苗,為錯誤推論。傳言忽略接種新冠疫苗,能達到群體免疫,降低住院、死亡率等益處。 爭議點二、傳言稱,新冠病毒疫苗,不提供免疫力、不消滅病毒、不能防止死亡,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整理AZ、莫德納和輝瑞/BNT三種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 AZ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結果發現,AZ疫苗能有效預防COVID-19 有症狀之感染,接種完兩劑疫苗的AZ 疫苗組與對照組相比,接種第二劑14日後發生經實驗室確診且有症狀感染的機會下降 70%,表示疫苗效力為7成。另根據研究團隊在2021 Z2月9日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截至2020年12月6日的結果,研究顯示疫苗效力為 67%,接種一劑後22至 90 天區間的疫苗效力為 76%。疫苗對預防住院的保護力為100%。 莫德納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疫苗組與對照組相比,接種疫苗 14 天後,發生有症狀感染的機會降低 94%,顯示接種此疫苗能有效預防COVID-19,對避免重症的效力為100%。 輝瑞/BNT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接種完第二劑疫苗後7天的效力為 95%,接種一劑後對重症的效力為89%。 (二)齊嘉鈺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和疫苗在國際接種狀況,疫苗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也可以避免重症和死亡的風險。至於疫苗「消滅」病毒,從一些研究可以觀察到,接種疫苗之後無症狀帶病毒的狀況會降低、可減少病毒傳播。 (三)李秉穎表示,疫苗無法「消滅」病毒,但可以降低病毒對人體的健康威脅,對於提供保護力、避免重症和死亡有明確的幫助。 爭議點三、傳言稱,接種疫苗若有不良反應,不能向疫苗廠和政府索賠,政府100%免責,因為疫苗還是實驗性藥物,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楊秀儀。她表示,目前能在台灣使用的新冠疫苗,都是經過食藥署審查、通過緊急授權的疫苗,因此,都是合法使用,並不如傳言所言,有「實驗性藥物」的問題。 楊秀儀說,如果民眾接種發生不良事件,可尋求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協助,疫苗製造或輸入廠商要繳納一定的金額給救濟基金,因此,不管民眾是接種AZ或莫德納,只要發生不良事件,都可以依法申請救濟,由專家審查、評估是否給予救濟。 楊秀儀說,「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是先進的制度,是類似補償的概念,而不是賠償。國際先進國家,如北歐、德國、日本等,處理疫苗不良事件都是採「無過失」的概念來處理。如果受害民眾堅持要政府賠償,也可以提告,但問題是可能很難告得成,因為必須舉證疫苗設計或製造有瑕疵或過失。 至於還在試驗中的疫苗,楊秀儀說,若還沒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的疫苗,在人體試驗階段就出現接種受害狀況,就不是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處理,而是藥廠必須負責。 (二)李秉穎表示,民眾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疾病、降低疾病對生活的衝擊,是利大於弊的選擇,而公共利益也大於個人,接種疫苗對絕大部分的人都有利。但確實可能有相當少部分的人會出現嚴重的過敏或不良反應,或甚至有罕見的血栓發生。 對於這些疫苗不良反應事件,李秉穎說,傳言所稱,疫苗不良事件不能向政府或疫苗廠索賠,但這不是因為COVID-19疫苗是實驗性藥物,而是因為少數的不良反應個案難以預測,若接種後產生嚴重副作用,卻要藥廠賠償,恐怕沒有藥廠願意投入疫苗的研發。 不過,李秉穎說,發生疫苗不良事件,不是政府、藥廠或評估接種的醫師的責任,但為了公共利益、降低個人損害,台灣訂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只要是食藥署授權使用的疫苗,民眾接種後發生嚴重疾病或不良反應,都可以申請救濟,經專家審查後,評估給予合適的救濟。但常見、輕微的可預期接種後不良反應,不予救濟。 (三)查核中心查找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法制規定,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明訂,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中央主管機關應於疫苗檢驗合格時,徵收一定金額充作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綜合以上,民眾若接種新冠疫苗,若有嚴重罕見不良反應,可以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申請救濟補償,由專家審核。傳言稱「新冠疫苗為實驗性藥物」為錯誤說法。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0版】 一、專家指出,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能感染,且仍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但接種疫苗可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風險,並形成社會群體免疫,減緩變種病毒威脅,並保護其他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二、根據AZ、莫德納、輝瑞BNT疫苗等已發布臨床試驗結果,對防止感染有一定效果,也能降低重症風險。 三、專家指出,接種疫苗若不幸有嚴重不良反應,依法可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由專家審議並評估是否給予救濟及救濟金額。 傳言提出10個疫苗問答,說明疫苗不盡完善之處,但錯誤推論到結論「不提供免疫力、不能防止死亡」,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注射處千萬不可揉 . 為什麼新冠疫苗容易產生血栓?特別是腺病毒載體的AZ和嬌生疫苗? . 這要先講這些病毒進入血管的反應,一旦病毒(片段)進入血管,就會刺激血管的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誘發血小板中的Factor X釋放出來凝血酶(Thrombin),讓血液中的Fibrinogen變成Fibrin,大量的Fibrin聚集就會變成血栓。這種血栓很容易跑到心臟堵塞到冠動動脈造成心肌梗塞,或進入肺臟形成肺栓塞猝死。 . 屬於mRNA的BNT/Moderna是把mRNA包裹在一層脂肪膜內。而腺病毒載體,是把新冠病毒的棘蛋白包裹在猿猴的腺病毒內。後者體積會比前者大個5~10倍,這兩類疫苗都是肌肉注射,打入肌肉層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揉,因為一但把外膜揉破,讓新冠病毒的棘蛋白進入血管,就會造成一連串的凝血反應,產生血栓。 . 很多人在肌肉注射過後,會不自覺得去揉打針處,這對注射新冠疫苗是很危險的舉動。記得,打針處千萬不可揉。 . 這幾天很多老人家打完疫苗猝死,可能有三種情況所造成 第一, 天氣過熱。當天氣過熱,容易脫水,一旦大量流失水份,會造成血液濃度變濃稠,這個時候也很容易產生血栓。 . 第二, 不穩定的三高。當血壓、血糖都控制不理想,在不穩定的狀況下,也極容易出事。因為打疫苗就是讓你體內產生一種小型的免疫風暴,藉此訓練你的免疫系統去產生抗體。當你三高不穩定,這種小型免疫風暴極可能變成真正的致病機轉而奪命。 . 第三, 去揉了打針處,造成一連串的血栓反應。 . 不打疫苗染疫,比打疫苗更危險,但是如何注意到老人家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施打,以及防止脫水,更不可揉打針處,才是讓老人家安全注射疫苗的關鍵。
    2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今天有幸聽到馬偕醫院邱南昌教授的演講,其中一些資料相當珍貴,對AZ疫苗的優點提供有力的佐證。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一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mRNA疫苗比較有效,因為第三期試驗的保護效力高於AZ疫苗,但背後的因素是每一支疫苗第三期試驗的時間、地點、疫情狀況不相同,所獲得的結果不能直接相比。 能夠比較兩支疫苗唯一的方法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無差別的使用(就是兩支疫苗捉對廝殺),這樣的硏究目前只有一篇,比較AZ疫苗與輝瑞/BNT疫苗,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是英國2020/12/1到2021/5/8分析38萬人的真實資料,結果發現兩支疫苗的保護力幾乎一模一樣;更進一步的資料顯示,當只打第一劑時,AZ疫苗減少住院的能力優於輝瑞/BNT疫苗(圖1,94% vs 85%),而防止家人感染(防止病毒擴散)的能力相當(圖2),仔細分析圖1,AZ疫苗施打對象有較多容易產生重症的高年齡層,更顯示AZ疫苗(只打第一劑時)優於輝瑞/BNT疫苗。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二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AZ疫苗的副作用比較多(包括發燒、血栓、猝死),而mRNA疫苗比較安全,這一點AZ疫苗完全是受到不白之冤。 必須先釐清疫苗不良事件和疫苗副作用是不一樣的,前者與注射疫苗在時序上相關,但未必有因果關係,後者是與疫苗有因果關係的事件(圖3)。 真正疫苗的副作用絕大多數是非嚴重的一般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注射部位腫痛、頭痛等,這些副作用AZ疫苗普遍低於mRNA疫苗,而AZ疫苗第二劑少於第一劑,但mRNA疫苗卻是第二劑比第一劑嚴重(圖4);根據國內施打者使用V-Watch回報的AZ疫苗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很少超過兩天(圖5)。 AZ疫苗剛在歐洲開打時,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血栓,許多國家因此暫停施打;但後來了解是極罕見(約十萬分之一)的自體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PF4抗體,不會造成動脈血栓,所以各國陸續恢復施打AZ疫苗(圖6);國內一開始也將使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列為禁忌症,在了解機轉後刪除了(圖7);mRNA疫苗開打後,同樣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心肌炎(圖8),機轉目前不淸楚,好巧機率也是十萬分之一(極罕見);邱教授打個比方,除非是中樂透,不然應該不會遇到。 造成AZ疫苗緩打潮最大的衝擊是高齡長輩開打AZ疫苗後不斷傳出的猝死事件,圖9是世界各國施打新冠疫苗後的死亡情況,很明顯看到在輝瑞/BNT疫苗及AZ疫苗都有施打的國家中,多數國家輝瑞/BNT疫苗造成的死亡比例大於AZ疫苗,原因當然不是輝瑞/BNT疫苗比較危險,而是疫苗施打策略造成的(輝瑞/BNT疫苗使用於較高風險的族群);但即使校正這個因素後,南韓的經驗在高齡者輝瑞/BNT疫苗的死亡率仍舊稍微超過AZ疫苗;而疫苗施打造成死亡事件特別低的國家(例如義大利),則是因為在疫苗開打前已有大規模疫情,高風險的長者還來不及打疫苗就已經染疫死亡了;台灣的疫苗死亡事件低於世界平均值,亦低於高齡者自然死亡的期待值,在死亡案例的調查及解剖報告中,實際死因多為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無任何一例與疫苗直接相關(圖10);換言之,AZ疫苗是因率先開打,又使用於高風險族群,才會產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狀況,可以預期莫德納疫苗一旦在高齡長輩開打,仍舊會出現猝死案例。 #兩支疫苗一樣安全一樣有效 #現在可以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選擇 #歡迎分享一起傳遞正確訊息
    3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隨著國內疫苗數量增加,越來越多類別人員開放接種,也隨之出現許多害怕施打的聲浪。有些人認為「給我疫苗其餘免談!」、有些人則是被接連的「接種後死亡不良事件」嚇到不敢打。這種心態稱為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在2019年就被WHO列為影響全球健康的10大威脅之一,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先理解這個現象。 疫苗猶豫是什麼? 出現與否三大關鍵 疫苗猶豫分成三個類別,前提是即便已有疫苗可以打,卻出現下列現象:雖然接受要打,但心中仍有不安,稱為被動接受;能拖就拖,或是只接受某種疫苗,稱為延遲接受;另外就是死都不打的類型,則稱完全拒絕。決定是否會出現疫苗猶豫有三大關鍵: 1. 信心:相信疫苗安全、信任打疫苗的體制,對於可能的不良事件處理也有信心。 2. 滿意:倘若目前感染疾病風險仍低,且疫苗並非必要手段時,可能就不會想要打疫苗。甚至想藉由群體免疫,自己就可以不用打疫苗。 3. 方便:是否可以簡單取得,距離近、便宜、不需等待。 全球皆有疫苗猶豫 在乎自己而非群體 疫苗猶豫並不是僅存在台灣,在世界上也並不少見。歐美國家的疫苗猶豫者統計起來有近一半,韓國與日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疫苗猶豫者,疫苗猶豫現象與許多背景因素相關,包括文化、戰爭、民眾對政府信任度等,要解決這一現象,需要長遠的計畫。 要說服疫苗猶豫者,解釋疫苗對個體的幫助,遠比告知群體的好處有用。延伸來說,疫苗猶豫者可能較在乎的是自己,而非群體,因此用全體、國家、為別人想的大帽子扣在那些不想打疫苗的人身上,其實沒什麼用。 疫苗致死原因  過敏性休克與血栓 以AZ疫苗為例,在國外直接相關的致死原因,主要是注射完半小時內會出現的嚴重過敏性休克,另外則是在注射4-28天後出現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TTS)所以這幾天傳出的死亡個案,普遍認知是「直接與疫苗相關」的機會不大,因為這兩種死因一個來超快、一個要等至少幾天以上。但未來是否會出現與疫苗相關的死亡個案,還是要持續觀察。 打不到疫苗  躲好躲滿也有效 在打疫苗前,評估好自我狀態很重要,指揮中心也強調近期身體有狀況,或是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要仔細考慮是否要暫緩施打,最好能與主治醫師諮詢。 若暫時打不到或是不適合打,今年6月初的英國研究也指出,其實做好完整自我防護,口罩確實戴好,並避免外出,保護力與接受完整2劑疫苗相當,但疫苗不是萬能的,打完疫苗並不保證不會染病,繼續落實防疫新生活依舊很重要。 想勸親友打疫苗  同理心最重要 民眾若想勸說親友接種,同理心很重要,每個人考量的點不同,不要以道德勒索的方式強迫對方,也不要誇大恐懼威脅對方。建議先表達自己的關心,在說服他之前,先完整聆聽他擔心的點,整理後回饋給他聽並做確認,讓對方知道你明白他的焦慮。 再依照個人情況,分析好處、壞處,並分享自己的決定。對於疫苗猶豫者,給予個人化的建議,比告知群體免疫好處來的有意義。最後,提醒不論如何選擇權仍在對方手上,即使勸說失敗,也不要影響彼此的感情,「希望愛依舊在」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分享網路看到的 AZ疫苗能打嗎? 先講結論,阿斯利康疫苗可能是當前最適合施打的疫苗之一。老樣子,我的生物程度只有高中一年級而已,本篇是以炒股票的角度來看疫苗是否值得投資(打)。AZ疫苗是當前最好的選擇,待我細細說明。 病毒載體疫苗的作法是:用腺病毒(adenovirus)傳遞至人體(圖一)。製造病毒載體疫苗首先得將病毒載體的自我複製能力消除,再將一段製造病毒棘狀蛋白的 RNA 或 DNA 放入腺病毒基因序列中,然後遞送至人體細胞,製造抗原刺激免疫系統。 病毒載體疫苗與信使疫苗(mRNA)最大的不同在於疫苗穩定度,因為使用穩定度較高的 DNA,因為結構上的不同,使得病毒載體疫苗能在 2°C 至 8°C 儲存 6 個月。對於偏鄉與基礎交通建設不完全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十分有利。不論是運輸冷鏈的成本,以及運輸成本,都相對較低。這意味著這款疫苗打的人多,未來更有可能修正成更好的疫苗。 AstraZeneca/Oxford 共同開發的疫苗就是將武漢病毒蛋白編入黑猩猩腺病毒載體,並在傳遞至人體後,製造棘狀蛋白引發抗體出現。再來是Johnson & Johnson 子公司 Janssen 製造的重組病毒載體疫苗 JNJ-78436735(Ad.26.COV2.S)。疫苗採用人類腺病毒 Ad26 誘發免疫反應,疫苗預計能在 -20°C 維持穩定 2 年,2°C 至 8°C 的環境下保存至少 3 個月。以保存與運輸成本來看,AZ比強生好。 俄羅斯的疫苗概念差不多,但是我們打不到,就不多講。強生疫苗被美國FDA與CDC表達對疫苗血栓作用的擔憂,4月15日停打,4月26日繼續可以打。4月中前美國打了700萬劑,有6名18-48歲的婦女出現腦靜脈血栓;AZ在四月中之前於歐洲打了3400萬劑,有169例血栓,以德國的19例看,都是20-59歲的女性,在第一劑打完後16天發作;2021年4月3日,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表示,在接種181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中出現30宗血栓報告,其中強生出事的機率是一百萬裡面不到一個,AZ是二十五萬裡面約有一個。整體看,這類型疫苗出問題的機率低於信使疫苗的施打者,大致與坐飛機失事的機率差不多。 從牛津大學已經公佈的三期臨床數據來看,雖然保護效力不如預期(相比於美國的兩個 mRNA 疫苗來說),但是最高效率 90%、綜合效率 70.4% 已經是很合格的疫苗產品了。腺病毒載體疫苗的一個缺陷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曾感染過腺病毒,所以可能存在抗體中和新注射的疫苗的情況,從而降低免疫效力(圖二)。不同於信使疫苗的新技術,牛津Jenner研究所研究黑猩猩腺病毒研究已經超過20年,原本在2014年就是要用這個技術對付2012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 Sars的2.0),動物實驗的數字在學術界是沒有太多爭議的,你不必擔心打了之後三到五年,自己的身體出了甚麼奇怪、沒預料過的變化。 至於滅活疫苗會出現的”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强反應”(ADE),這種與病毒合作的內奸抗體是否會在病毒載體疫苗注射後出現?長庚醫院的說明是:面對不同病毒,保護力會下降。網路上到處蒐索的結果是,討論病毒載體疫苗ADE效應的文章多半不認為這類疫苗有這個問題,也許算是好事。 阿斯利康公司的態度如何?董事會準備給執行長(圖三)大大加薪。現金增加3%至130萬英鎊,如果股價漲50%,含年終獎金的待遇會增加250%至1780萬英鎊,2021年的股價如果漲不到50%,含年終將只”剩”850萬英鎊,基金經理昨天才以60.19%的多數投票反對這個對執行長實在太爽的加薪案,但是我們可以知道董事會對執行長未來準備大賺一筆是蠻有信心的,與輝瑞、Moderna緊緊抱持專利的態度不同,AZ疫苗的專利透過授權大量在世界各地生產,未來可能成為全球對付武漢肺炎最重要的一劑疫苗。越多人用,盯它品質的人一定越多。 以炒股票的角度看,這款疫苗成本低、運輸容易、重症保護率高,保護率雖然只是還好(圖三),但是加減看還是夠用,除此之外,它的動物實驗數據足夠,未來萬一出問題不容易被法院判決罰款,全球疫苗接種者除了施打疫苗以外,也許還可以順便買買它的股票,AstraZeneca有美國上市的ADR,代號是AZN US。 總之,以股票投資者充滿銅臭味的角度看,AZ的疫苗是本投資客比較看好的標的。但是就一個疫苗接種者的角度看,疫苗就跟特斯拉的電動汽車一樣,越後面買當然會越好,以目前不太能對付的南非變種武漢肺炎病毒來說,預計下個版本就會改善。 簡單做個結論,疫苗會越做越好,如果非打不可,我一定會設法晚一點打,同時,武漢肺炎的病毒在快速傳染後,也會越來越弱,以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流感的感染周期看(圖四),三個傳染高峰是上次流感的經驗,因此打疫苗的時間理論上最好的時間是全球第三波高峰過後,那時之後的病毒不會太猛,同時你又從疫苗施打過程中得到相對較好的防護,當然,這有一個前提,你得先是一個宅大叔或宅大嬸才能這樣幹,如果你有工作上的需要,又另當別論了。 #2021Q4也許是打疫苗最好的時間點
    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打疫苗在2年左右會出現腦神經病變,醫生已經開始,治療去年10月份打疫苗的人,後遺症很嚴重 三思後行⋯⋯ 還沒打疫苗的人耐心看 已打一針的更要看, 已打兩針的看造化了! 因為演變愈來愈複雜 https://rumble.com/vkgj1l-m rna-.html 我打疫苗役後,有副作用,去看醫生,醫生説這是新的病新的疫苗,打了以後會有什麼情況,我們做醫生的也不知道,只有等疫苗打完有反應的人,來看診,醫生現在才開始收集,做大數據⋯所以沒有打也不要急著打把妳原來自已的免疫力固好,戴口罩洗手,注意防範不去人多的地方等…才是第一 因為現在Az、莫德納、BN丅都可能有副作用,但至少他們經過三期測試,國際衞生組織認可;但是國產高端、聯亞,沒有得到三期的認証,所以危險的副作用增大⋯ 好好保護自己現在身體,免疫力,睡好吃好吃對,適當運動很重要喔!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如果想打疫苗的參考一下 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整理了關於疫苗的Q&A,讀者可以參考後,與自己的醫師根據自身狀況討論,再決定是否要/是否可以施打疫苗。 首先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可以施打的疫苗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種類,mRNA疫苗跟腺病毒載體疫苗。 輝瑞/BioNtech與莫德納疫苗屬於mRNA疫苗,注射後,mRNA被注射部位的巨噬細胞吸收,並指示這些細胞製造棘蛋白,棘蛋白就會出現在巨噬細胞表面,誘導身體起免疫反應。 AZ疫苗跟嬌生疫苗則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由實驗室中提取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讓其穩定後由腺病毒攜帶,注射疫苗後,腺病毒無法複製,但其遺傳物質可以進入宿主細胞轉換成mRNA,製造出棘蛋白抗原,引起宿主反應,過程模擬Covid-19的自然感染機制,抗體跟細胞免疫都會被誘發。 Q: 疫苗能持續多久?需要補打嗎? 由於疫苗測試從2020年夏天才開始,疫苗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尚沒有明確的資訊。 以莫德納疫苗的第一期試驗為例,試驗結果表明抗體大約能持續四個月左右,滴度會隨時間過去輕微下降。(注射時間愈長,免疫效果愈弱) 由於尚未確定疫苗可持續的時間,目前不建議增加劑量或補打。不過各大藥廠的確正在研發加強劑量的疫苗,以及針對變種病毒進行防護的疫苗。 Q: 接種了疫苗,就不會把病毒傳給別人了嗎? 新興證據表明,已接種疫苗者「較不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在以色列進行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已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病毒的機率比未接種者減少了90%。此外,在接種疫苗後仍被感染的人群中,病毒量似乎也比未接種者來得低。嬌生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後第29天,接種疫苗組出現18例無症狀感染,而安慰劑組則是50例,也就是疫苗組少了66%。 可以合理假設,無症狀感染數少,病毒傳播的機率就會降低 (無症狀者會到處跑,所以傳播機率高)。這讓人看到疫苗抵禦病毒感染跟減少傳播的希望,而疫苗政策背後的動機,也多是為了控制傳染數。 即使疫苗降低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說「打了疫苗就不會傳給別人」,因為保護效果永遠不會達到100%。 因此,在新病例減少,而且大部分人都接種疫苗以前,政府單位有責任繼續向大眾強調,接種了疫苗不代表其他的防護措施就不需要了,在公共室內空間仍應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去人多的地方仍是重要且必須遵循的政策。 Q: 疫苗真的安全嗎?過了幾年會不會有後遺症啊? 無奈的是,由於疫苗發展進行時間很短,目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後續,而不是好幾年。 輝瑞跟莫德納的疫苗試驗都是從2020年夏天開始,嬌生則是2020年9月才開始。不過以過往其他病毒的疫苗為例,嚴重的不良反應通常會在幾天或幾週內就發生。 幸運地是,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疾病的疫苗長期副作用非常少見,當然新冠疫苗的長期副作用要等到數年後才能確定。接種疫苗後病人的資訊都會被蒐集並集中分析。 Q: 針對不同族群,是否有建議施打的疫苗品牌? 目前輝瑞疫苗可以讓16歲以上人群施打,而AZ、莫德納和嬌生則是18歲以上人群才能施打。 一開始疫苗很少的時候,醫界呼籲所有成人都可以施打各牌疫苗,不過現在已經開始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尤其是AZ和嬌生疫苗施打者,都有部分被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S)的症狀,尤其年輕女性出現此狀況的機率特別高,因此臨床醫師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最好使用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 而對於施打mRNA疫苗者,一旦施打了第一劑,就應該按照醫生給予的第二劑預約時間施打「相同品牌」的第二劑疫苗。現在完全沒有關於第一劑和第二劑使用不同廠牌疫苗的安全報告。 不過CDC表示若真的無法獲得第一劑使用的廠牌時,只要與第一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不同廠牌的mRNA疫苗。雖然仍應該「盡可能」不要使用不同廠牌的疫苗,但如果同是mRNA疫苗「理論上」是可行的。而對第一劑mRNA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者,CDC建議在醫生監控下給予嬌生疫苗進行第二劑施打。 Q: 打疫苗有禁忌嗎? 目前施打Covid-19疫苗唯一的禁忌,是已經知道自己對疫苗成分有超敏反應的人不能打。CDC明確指出禁打疫苗的族群如下: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或曾服用任何疫苗成分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時,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不管嚴重程度),或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者 對任何其他疫苗/注射療法曾有過過敏史者,則不在禁打疫苗之列,但有過敏史者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如果有人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該再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不過,建議四週後可以在嚴密監控下施打嬌生疫苗。 而如果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疼痛,或其他非過敏性症狀,則必須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第二劑。醫生不會禁止,但第二劑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嚴重。(不過要注意,曾經感染Covid-19的人通常會回報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更嚴重,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準備好要對付Covid-19疫苗)。 如果擔心第二劑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一種解決方法是在施打完第二劑,疼痛開始發作時就馬上服用布洛芬 (ibuprofen) 或醋氨酚 (acetaminophen) 等止痛藥。不過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就進行投藥,因為理論上它們會減弱疫苗引發的抗體反應,讓產生抗體的效果變差。 用於治療Covid-19的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ies) 或恢復期血漿 (convalescent plasma) 可能會降低疫苗的效用。任何曾經接受這些療法的人必須至少等90天以上再進行疫苗施打,考慮到這段時間這些療法會進入半衰期,而已得過Covid-19的人三個月內再度被感染的機率也極低。這一建議已被加到CDC指南的臨床考量中。 Q: 孕婦或哺乳婦女可以施打疫苗嗎? 孕婦和哺乳者出於安全考量都沒有被包含在Covid-19疫苗試驗中,因此沒有相關的安全數據。然而CDC建議醫療系統可以提供孕婦和哺乳者施打疫苗的機會,而這兩個群體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 和母嬰醫學會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都同意這個觀點,而這兩個學會都是婦產科界的權威。目前輝瑞針對孕婦研發的疫苗已經在試驗階段。 而嬌生在疫苗試驗階段同樣排除了孕婦、哺乳婦女,以及近期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在研究過程中,有8名婦女懷孕,疫苗組跟安慰劑組各4名,兩組都有出現少數妊娠不良反應,但是樣本實在太少,很難說是由於疫苗或研究引起的。 不過由於年輕婦女較可能出現血栓反應,而且懷孕期間發生血栓的機率本來就很高,歐美醫界目前偏向給予懷孕跟哺乳婦女mRNA疫苗,而非AZ或嬌生疫苗。 理論上,mRNA疫苗不會對懷孕婦女、發展中的胎兒或者哺乳中的嬰兒造成傷害。 懷孕的大鼠在接受莫德納疫苗後,也沒有出現與胎兒或胚胎發育有關的隱憂。而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一項潛在好處,是抗體可以經由胎盤傳給胎兒,這也是建議孕婦可以接種百日咳疫苗的主因,最新的病例也表明Covid-19抗體確實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肚子裡的胎兒,理論上也能保護新生兒免於被感染。 孕婦必須知道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或流感,重症的機率特別高。孕婦可以根據這項事實,自己感染Covid-19的機率(例如工作性質),以及目前已知的疫苗風險(雖然資料很少)自己判斷是否想要接種。不過,接種疫苗仍應是孕婦的選項之一,畢竟過去也未曾限制孕婦施打流感疫苗,孕婦應該跟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所有有關問題與疑慮再下決定。 Q: 如果我已經出現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如果你已經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則不能接種疫苗,需要推遲到康復以後再進行接種。不管懷疑是Covid-19感染,或者跟Covid-19無關,只要有疾病症狀,都最好先不要接種。不過,患有慢性病且症狀穩定的人則可以接種。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長期呼吸困難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IBD),以及有腸胃道症狀的人,是可以施打Covid-19疫苗的。當然,在施打疫苗之前必須跟醫師進一步討論可能的疑慮。 Q: 我很害怕疫苗的副作用,怎麼辦? 止痛藥跟退燒藥,例如布洛芬跟醋氨酚可以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痛跟發燒等。 但是這些藥物建議在注射結束後出現症狀時再使用,不要在注射前「預防性投藥」,以免使抗體效果下降。由於仍有少數的過敏風險,疫苗施打的場所必須嚴格注意並有辦法評估及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威脅的過敏反應。 Q: 我曾經跟確診人士近距離接觸,趕快打疫苗可以避免感染嗎? 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確診個案接觸的人,緊急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由於Covid-19的平均潛伏期為5天,疫苗反應速度不太可能快到可以產生抗體。因此,曾經接觸過確診個案的人,應該好好完成14天的隔離,再施打疫苗。 Q: 我已經得過Covid-19又康復了,還需要打疫苗嗎? 是的,你還是應該接種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有Covid-19的抗體,而疫苗試驗在這群人當中是安全有效的。 由於得到Covid-19再康復後,90天內再次被感染的機率非常低,有些Covid-19康復者可能希望推遲施打疫苗的時間,不過就算你希望可以早點打,這也不是禁止的。不過曾經接受單克隆抗體或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患者則一定要等90天以上才能施打疫苗,因為這些治療方式可能會讓疫苗失效。 須注意的是,曾經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在施打第一劑疫苗時,可能伴隨更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此病毒並不陌生。這也表明曾經得過Covid-19的患者自身的免疫抗體是「主要的」,而疫苗則是「增強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曾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不需注射第二劑疫苗,但並非所有免疫學家都認同。目前,CDC仍然建議兩劑疫苗都要施打。 對於要不要打疫苗這件事,只能說避免大規模傳染需要一定人口接種,但由於疫苗上市後後續研究時間還不長,每個人應該根據本身的風險與身體因素,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施打。 奧 (參考資料: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DC)
    3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日本統計打實驗針短中長期症狀 短期:心肌炎、血栓、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免疫低下、ADE、自體免疫疾病 長期:不孕、癌症、庫賈氏病 感謝 @Kiki 整理提供 (以下是順著表格的翻譯內容) #疫苗後遺症 #疫苗副作用 #癌症 #免疫力 #ADE #愛滋 #操作 #愛滋病 #疫情真相 截至2022年1月底為止的統計 在日本 ,因為接種過疫苗後而死亡的人是1444人 嚴重不良反應是6370人 ⚠️給已經接種2劑的人: 請不要再接種第3劑,也請盡可能地努力解毒,全世界的專家正在研究疫苗的解毒方法 請在Twitter或是DuckDuckGo之類的地方搜尋《疫苗解毒》。 因此而受到危害的雖然會在接種後的數天內發生, 但是就算安全的撐過去了 可能也不能夠安心。接種之後隨著時間的經過而出現的危險症狀如下: ●短期0-30天 ◎心肌炎 厚生勞動省新增了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為接種後的嚴重副作用。根據丹麥的隊列研究 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接種2次後,導致心肌炎 心包膜炎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接種莫德納則會更加嚴重, 風險更高。 心肌細胞受到一次傷害便無法再生 即使回復後多數仍會造成損傷,發病後的5年內存活率大約是50% QR Code:the BMU論文 SARS-CoV-2疫苗接種和心肌炎以及心肌心包膜炎:根據團隊的隊列研究。 ◎血栓 肺栓塞 腦中風 心肌梗塞 視網膜血管阻塞(失明)之類都是血栓把血管堵住而引起的,疫苗的棘蛋白會誘發難溶性纖維蛋白(有血液凝固作用的纖維蛋白質) 血管內的棘蛋白會和血管內皮細胞的ACE2結合 淋巴球會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變質破壞 血小板會在受傷的地方集結凝固 就會產生血栓。 QR Code:根據美國CDC研究人員的論文 在美國疫苗接種後隨著血小板的減少產生腦靜脈竇血栓的病例報告 ◎格林-巴利症候群 因為免疫系統的異常而讓末梢神經損傷 而引起肌力下降、麻痺、疼痛的自體免疫性神經症 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新增了這個症狀作為AZ、嬌生疫苗的嚴重副作用 在美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裡面 格林-巴利症候群有825件案例,BNT佔了41%、莫德納佔了29% 嬌生佔了28%。 在日本國內也通報了91件案例是因為接種後而產生了格林-巴利症候群。 QR Code:The Lancet Neurology 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 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1-12個月 ◎免疫力下降、免疫不全 英國政府承認了完全接種的人會讓他們的先天免疫系統受到傷害。 歐洲醫藥品管理局承認了接種追加劑會引起 疫苗獲得性免疫不全症候群(VAIDS) 接種疫苗後屢次發生的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病毒活性化等等…也是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引起。 1/22目前在英國 接種防止住院、死亡在老年人身上是呈現反效果,預防感染在18歲以上的人身上也是呈現反效果。 QR Code:透過英國政府官方文件的比較,已經委婉的表示<疫苗完全接種者>會產生愛滋的症狀。 ◎ADE 所謂的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指的是因為受到病毒感染或是接種疫苗而獲得的抗體 反而卻促進了感染或發生症狀的現象。 mRNA疫苗的開發者 羅伯特.馬龍博士警告了所有接種者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根據丹麥和加拿大的研究論文指出接種第二劑經過3個月之後 疫苗的效果有76.5%會變為負數。 QR Code:疫苗和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 荒川央(ARAKAWA HIROSHI) ◎自體免疫性疾病 這是免疫機能攻擊自己身體的疾病。像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類風濕性關節炎、第1型糖尿病、全身性紅斑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血管炎等等。這是因為病毒的棘蛋白和正常的自身蛋白組合而將疫苗的mRNA融入細胞卻被免疫系統發現了所導致的。 正常的細胞被當作新的目標、免疫系統會把這些細胞當作是外部進入的物質而攻擊,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有可能發生的。 QR Code:為什麼接種疫苗和自體免疫性疾病是有關聯的呢 荒川央 (ARAKAWA HIROSHI) ●長期1-10年 ◎不孕 根據Pfizer的資料,包覆著疫苗裡面mRNA的脂質奈米粒子會在卵巢高濃度的累積。 也就是說,裡面會產生大量的棘蛋白, 因為棘蛋白本身有很強的毒性,所以有可能會引起卵巢的發炎和損傷。 在全球已經有通報了很多接種疫苗後的不正常出血和月經異常。 QR Code:新冠病毒疫苗會對生理痛和月經週期產生影響? 在英國通報了3萬人-Newsweek ◎癌症 健康的人每天也會發現5000個癌細胞,淋巴球和其他的免疫細胞雖然會攻擊並消滅那些癌細胞,但是全球有很多的研究和論文顯示在接種疫苗後隨著淋巴球的減少伴隨而來的是暫時性的免疫不全。 還有,為了防止重症化也會因為T細胞而讓 免疫反應被抑制,本來應該可以清除的癌細胞就會迅速的增加。 QR Code:mRNA接種疫苗加強劑後,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的急速惡化:病例報告 ◎普粒子疾病、庫賈氏病 腦部會像海綿一樣有小洞,失智、臥床不起直到死亡為止。狂牛症也是。 2020年3月有研究指出棘蛋白裡有類普粒子胺基酸的結構。 在2021年1月更被發現棘蛋白會突破腦幹侵入海馬迴。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警告棘蛋白會像普粒子一樣產生症狀,特別是在年輕世代的發生率會增加。 QR Code:對於COVID-19 mRNA疫苗的一些想得到的無意間所造成的結果的評論 新冠病毒可透過很簡易的方式防止重症化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的等級和新冠病毒的重症度以及死亡率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還有,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也發表了對於新冠病毒的感染和重症化的預防方式 推薦了維他命C、維他命D、鋅、硒、鎂。 延伸閱讀: 日本衛福部已經確認打疫苗更容易感染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一、所謂「惡性腫瘤史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無論是穩定追蹤,或者正在做治療的癌症病人,大多可去打新冠肺炎疫苗。唯獨「正在做化學治療、剛做完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醫師不建議接種[見出處1]。台北市振興醫院也證實,前副總統連戰夫婦已完成疫苗接種,連戰是因罹患惡性腫瘤且年事已高,必須經常進出醫院,容易受到感染,基於人道立場,為連戰夫婦兩人施打疫苗[見出處2]。 二、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肥胖、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腎臟病等疾病可以接種疫苗嗎?這些疾病是可以接種疫苗的,而且由於這類患者的重症風險較高,還會被列為優先施打的對象[見出處3]。但指揮中心也提醒,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可以等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見出處4]。 三、所謂「精神類疾病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相反地,專家呼籲精神病患者應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見出處5]。 四、所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會讓免疫反應變弱,如果施打疫苗,可能反而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有在服用這類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要施打AZ疫苗,應該要跟主治醫生討論,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即可[見出處6]。 五、懷孕婦女可以打疫苗嗎?若無特殊禁忌症,孕婦也能打新冠疫苗。目前美國CDC和WHO的建議是,孕婦如果感染到新冠,變成重症的機會也很高,若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先打疫苗來得到保護[見出處6]。 六、所謂「哺乳期婦女,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根據衛福部建議,雖然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或是疫苗對母乳或嬰兒的影響未有完整的研究報告,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因此,如果是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也應儘早完成接種,接種後也可以持續哺乳。[見出處7]。 七、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前後,都必須與其他疫苗(不限流感疫苗)接種間隔至少14天;若是施打牛津AZ疫苗者,則需間隔水痘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28天[見出處8]。 八、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民眾要施打疫苗前,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可以依照一般的生活習慣,但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打完疫苗後,則保持健康生活與均衡飲食即可。打疫苗前後,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見出處6]。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