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如果想打疫苗的參考一下


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整理了關於疫苗的Q&A,讀者可以參考後,與自己的醫師根據自身狀況討論,再決定是否要/是否可以施打疫苗。

首先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可以施打的疫苗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種類,mRNA疫苗跟腺病毒載體疫苗。

輝瑞/BioNtech與莫德納疫苗屬於mRNA疫苗,注射後,mRNA被注射部位的巨噬細胞吸收,並指示這些細胞製造棘蛋白,棘蛋白就會出現在巨噬細胞表面,誘導身體起免疫反應。

AZ疫苗跟嬌生疫苗則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由實驗室中提取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讓其穩定後由腺病毒攜帶,注射疫苗後,腺病毒無法複製,但其遺傳物質可以進入宿主細胞轉換成mRNA,製造出棘蛋白抗原,引起宿主反應,過程模擬Covid-19的自然感染機制,抗體跟細胞免疫都會被誘發。

Q: 疫苗能持續多久?需要補打嗎?
由於疫苗測試從2020年夏天才開始,疫苗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尚沒有明確的資訊。

以莫德納疫苗的第一期試驗為例,試驗結果表明抗體大約能持續四個月左右,滴度會隨時間過去輕微下降。(注射時間愈長,免疫效果愈弱) 由於尚未確定疫苗可持續的時間,目前不建議增加劑量或補打。不過各大藥廠的確正在研發加強劑量的疫苗,以及針對變種病毒進行防護的疫苗。

Q: 接種了疫苗,就不會把病毒傳給別人了嗎?
新興證據表明,已接種疫苗者「較不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在以色列進行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已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病毒的機率比未接種者減少了90%。此外,在接種疫苗後仍被感染的人群中,病毒量似乎也比未接種者來得低。嬌生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後第29天,接種疫苗組出現18例無症狀感染,而安慰劑組則是50例,也就是疫苗組少了66%。

可以合理假設,無症狀感染數少,病毒傳播的機率就會降低 (無症狀者會到處跑,所以傳播機率高)。這讓人看到疫苗抵禦病毒感染跟減少傳播的希望,而疫苗政策背後的動機,也多是為了控制傳染數。

即使疫苗降低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說「打了疫苗就不會傳給別人」,因為保護效果永遠不會達到100%。

因此,在新病例減少,而且大部分人都接種疫苗以前,政府單位有責任繼續向大眾強調,接種了疫苗不代表其他的防護措施就不需要了,在公共室內空間仍應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去人多的地方仍是重要且必須遵循的政策。

Q: 疫苗真的安全嗎?過了幾年會不會有後遺症啊?
無奈的是,由於疫苗發展進行時間很短,目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後續,而不是好幾年。

輝瑞跟莫德納的疫苗試驗都是從2020年夏天開始,嬌生則是2020年9月才開始。不過以過往其他病毒的疫苗為例,嚴重的不良反應通常會在幾天或幾週內就發生。

幸運地是,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疾病的疫苗長期副作用非常少見,當然新冠疫苗的長期副作用要等到數年後才能確定。接種疫苗後病人的資訊都會被蒐集並集中分析。

Q: 針對不同族群,是否有建議施打的疫苗品牌?
目前輝瑞疫苗可以讓16歲以上人群施打,而AZ、莫德納和嬌生則是18歲以上人群才能施打。

一開始疫苗很少的時候,醫界呼籲所有成人都可以施打各牌疫苗,不過現在已經開始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尤其是AZ和嬌生疫苗施打者,都有部分被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S)的症狀,尤其年輕女性出現此狀況的機率特別高,因此臨床醫師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最好使用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

而對於施打mRNA疫苗者,一旦施打了第一劑,就應該按照醫生給予的第二劑預約時間施打「相同品牌」的第二劑疫苗。現在完全沒有關於第一劑和第二劑使用不同廠牌疫苗的安全報告。

不過CDC表示若真的無法獲得第一劑使用的廠牌時,只要與第一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不同廠牌的mRNA疫苗。雖然仍應該「盡可能」不要使用不同廠牌的疫苗,但如果同是mRNA疫苗「理論上」是可行的。而對第一劑mRNA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者,CDC建議在醫生監控下給予嬌生疫苗進行第二劑施打。



Q: 打疫苗有禁忌嗎?
目前施打Covid-19疫苗唯一的禁忌,是已經知道自己對疫苗成分有超敏反應的人不能打。CDC明確指出禁打疫苗的族群如下: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或曾服用任何疫苗成分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時,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不管嚴重程度),或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者
對任何其他疫苗/注射療法曾有過過敏史者,則不在禁打疫苗之列,但有過敏史者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如果有人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該再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不過,建議四週後可以在嚴密監控下施打嬌生疫苗。

而如果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疼痛,或其他非過敏性症狀,則必須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第二劑。醫生不會禁止,但第二劑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嚴重。(不過要注意,曾經感染Covid-19的人通常會回報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更嚴重,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準備好要對付Covid-19疫苗)。

如果擔心第二劑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一種解決方法是在施打完第二劑,疼痛開始發作時就馬上服用布洛芬 (ibuprofen) 或醋氨酚 (acetaminophen) 等止痛藥。不過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就進行投藥,因為理論上它們會減弱疫苗引發的抗體反應,讓產生抗體的效果變差。

用於治療Covid-19的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ies) 或恢復期血漿 (convalescent plasma) 可能會降低疫苗的效用。任何曾經接受這些療法的人必須至少等90天以上再進行疫苗施打,考慮到這段時間這些療法會進入半衰期,而已得過Covid-19的人三個月內再度被感染的機率也極低。這一建議已被加到CDC指南的臨床考量中。

Q: 孕婦或哺乳婦女可以施打疫苗嗎?
孕婦和哺乳者出於安全考量都沒有被包含在Covid-19疫苗試驗中,因此沒有相關的安全數據。然而CDC建議醫療系統可以提供孕婦和哺乳者施打疫苗的機會,而這兩個群體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 和母嬰醫學會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都同意這個觀點,而這兩個學會都是婦產科界的權威。目前輝瑞針對孕婦研發的疫苗已經在試驗階段。

而嬌生在疫苗試驗階段同樣排除了孕婦、哺乳婦女,以及近期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在研究過程中,有8名婦女懷孕,疫苗組跟安慰劑組各4名,兩組都有出現少數妊娠不良反應,但是樣本實在太少,很難說是由於疫苗或研究引起的。

不過由於年輕婦女較可能出現血栓反應,而且懷孕期間發生血栓的機率本來就很高,歐美醫界目前偏向給予懷孕跟哺乳婦女mRNA疫苗,而非AZ或嬌生疫苗。

理論上,mRNA疫苗不會對懷孕婦女、發展中的胎兒或者哺乳中的嬰兒造成傷害。

懷孕的大鼠在接受莫德納疫苗後,也沒有出現與胎兒或胚胎發育有關的隱憂。而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一項潛在好處,是抗體可以經由胎盤傳給胎兒,這也是建議孕婦可以接種百日咳疫苗的主因,最新的病例也表明Covid-19抗體確實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肚子裡的胎兒,理論上也能保護新生兒免於被感染。

孕婦必須知道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或流感,重症的機率特別高。孕婦可以根據這項事實,自己感染Covid-19的機率(例如工作性質),以及目前已知的疫苗風險(雖然資料很少)自己判斷是否想要接種。不過,接種疫苗仍應是孕婦的選項之一,畢竟過去也未曾限制孕婦施打流感疫苗,孕婦應該跟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所有有關問題與疑慮再下決定。

Q: 如果我已經出現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如果你已經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則不能接種疫苗,需要推遲到康復以後再進行接種。不管懷疑是Covid-19感染,或者跟Covid-19無關,只要有疾病症狀,都最好先不要接種。不過,患有慢性病且症狀穩定的人則可以接種。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長期呼吸困難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IBD),以及有腸胃道症狀的人,是可以施打Covid-19疫苗的。當然,在施打疫苗之前必須跟醫師進一步討論可能的疑慮。

Q: 我很害怕疫苗的副作用,怎麼辦?
止痛藥跟退燒藥,例如布洛芬跟醋氨酚可以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痛跟發燒等。

但是這些藥物建議在注射結束後出現症狀時再使用,不要在注射前「預防性投藥」,以免使抗體效果下降。由於仍有少數的過敏風險,疫苗施打的場所必須嚴格注意並有辦法評估及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威脅的過敏反應。

Q: 我曾經跟確診人士近距離接觸,趕快打疫苗可以避免感染嗎?
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確診個案接觸的人,緊急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由於Covid-19的平均潛伏期為5天,疫苗反應速度不太可能快到可以產生抗體。因此,曾經接觸過確診個案的人,應該好好完成14天的隔離,再施打疫苗。

Q: 我已經得過Covid-19又康復了,還需要打疫苗嗎?
是的,你還是應該接種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有Covid-19的抗體,而疫苗試驗在這群人當中是安全有效的。

由於得到Covid-19再康復後,90天內再次被感染的機率非常低,有些Covid-19康復者可能希望推遲施打疫苗的時間,不過就算你希望可以早點打,這也不是禁止的。不過曾經接受單克隆抗體或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患者則一定要等90天以上才能施打疫苗,因為這些治療方式可能會讓疫苗失效。

須注意的是,曾經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在施打第一劑疫苗時,可能伴隨更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此病毒並不陌生。這也表明曾經得過Covid-19的患者自身的免疫抗體是「主要的」,而疫苗則是「增強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曾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不需注射第二劑疫苗,但並非所有免疫學家都認同。目前,CDC仍然建議兩劑疫苗都要施打。

對於要不要打疫苗這件事,只能說避免大規模傳染需要一定人口接種,但由於疫苗上市後後續研究時間還不長,每個人應該根據本身的風險與身體因素,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施打。

(參考資料: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DC)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天公布輝瑞藥廠VOVID-19第三階段疫苗試驗結果,數據令人振奮,在此摘要翻譯如下: 功效: 疫苗接種後14天開始出現效果,打完第一劑的保護率是52%,三週後施打第二劑之後的保護率是95%,且有效性與受試者的年齡或種族無關。 不良反應: 輝瑞的疫苗副作用比流感疫苗大,但比帶狀皰疹疫苗小,一般來說,接種後在打針處有反應的佔84.1%、疲勞62.9%、頭痛55.1%、肌肉痛38.3%、發冷31.9%、關節痛23.6%、發燒14.2%。 造成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很低,小於0.5%,大多發生在施打第二劑之後,且年紀大的比年輕的有較少的機會發生。還有一種未預期到的不良反應是淋巴結腫大。 對此疫苗有下列未知的情況: 1. 對人體保護期的時間長短? 2. 對抑制病毒傳播的效能? 3. 對16歲以下孩童、孕婦、餵奶的媽媽、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其功效及安全性? FDA有可能建議這些人不可施打疫苗。 4. 對曾經得過COVID-19的人無法預估其功效,但仍建議施打,以避免二度感染。 總結:此疫苗可能於本週四由美國FDA公佈批准 Non-facebook link: https://yourlocalepidemiologist.com/phase-iii-data/ Here is the FDA document: https://www.fda.gov/media/144245/download Here is the Pfizer document: https://www.fda.gov/media/144246/download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稱「接種新冠疫苗並無法保證不會得到感染、也可能無法避免無症狀感染,為什麼還需要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 (一)齊嘉鈺表示,每個事情都可從多面向討論,傳言是從反向論述;但打疫苗雖不能百分百保護,還是有相對的好處跟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齊嘉鈺說,已知的科學證據和真實世界資料可知,接種COVID-19疫苗,可有效降低9成以上住院、重症、死亡的風險,這是毫無疑問的。當感染新冠病毒,任何人都可能演變成重症,因此不是說因為「打了疫苗還是可能被感染」就不打。此外,雖然接種之後還是可能感染到病毒,但症狀是輕微的、病毒量比較低,傳染力相對於沒有接種疫苗者也會比較低。 齊嘉鈺表示,從公衛觀點,當社會中打疫苗的人愈多,愈能增加群體免疫,病毒就愈不容易傳遞出去。 齊嘉鈺指出,目前COVID-19疫情最讓人擔心之處在於變種病毒的威脅。病毒會變種是因為每次病毒感染細胞複製,產生多次的突變,因此要想辦法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終止傳播鏈,就可以減少變種病毒的發生。整體來說,疫苗打得夠多的時候,病毒就沒這麼容易在人群之間傳播。 此外,齊嘉鈺說,接種COVID-19疫苗的另一個好處是,社會中一定有些人沒辦法接種疫苗,如12歲以下的孩童、身體真的極度衰弱或正在使用特定藥品而可能不適合接種者,這些人必須靠旁人有接種來守護。 (二)李秉穎表示,新冠疫苗對於預防感染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且對避免住院、重症和死亡,也有很好的效力。就算是變種病毒,目前的研究資料也顯示,疫苗會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且對降低重症、死亡的風險效果仍在。 李秉穎說,傳言的部分說法確實正確,如接種疫苗,仍然應該戴口罩、做好其他的防疫措施;且接種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可能無症狀或輕微,但確實也仍有風險會把病毒散播出去。但傳言的說法像是疫苗「不能達到100分」就好像不及格,這是錯誤的邏輯。 李秉穎說,實際上,接種疫苗的目的不是要讓人儘快脫下口罩或保證完全不被感染,而是要降低病毒威脅、減少負面衝擊。 (三)根據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對COVID-19疫苗的建言,疫苗研發透過臨床試驗驗證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的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率、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 綜合以上,網傳稱「打完新冠疫苗,仍會染疫、仍需戴口罩」,推論為不需要打疫苗,為錯誤推論。傳言忽略接種新冠疫苗,能達到群體免疫,降低住院、死亡率等益處。 爭議點二、傳言稱,新冠病毒疫苗,不提供免疫力、不消滅病毒、不能防止死亡,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整理AZ、莫德納和輝瑞/BNT三種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 AZ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結果發現,AZ疫苗能有效預防COVID-19 有症狀之感染,接種完兩劑疫苗的AZ 疫苗組與對照組相比,接種第二劑14日後發生經實驗室確診且有症狀感染的機會下降 70%,表示疫苗效力為7成。另根據研究團隊在2021 Z2月9日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截至2020年12月6日的結果,研究顯示疫苗效力為 67%,接種一劑後22至 90 天區間的疫苗效力為 76%。疫苗對預防住院的保護力為100%。 莫德納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疫苗組與對照組相比,接種疫苗 14 天後,發生有症狀感染的機會降低 94%,顯示接種此疫苗能有效預防COVID-19,對避免重症的效力為100%。 輝瑞/BNT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接種完第二劑疫苗後7天的效力為 95%,接種一劑後對重症的效力為89%。 (二)齊嘉鈺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和疫苗在國際接種狀況,疫苗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也可以避免重症和死亡的風險。至於疫苗「消滅」病毒,從一些研究可以觀察到,接種疫苗之後無症狀帶病毒的狀況會降低、可減少病毒傳播。 (三)李秉穎表示,疫苗無法「消滅」病毒,但可以降低病毒對人體的健康威脅,對於提供保護力、避免重症和死亡有明確的幫助。 爭議點三、傳言稱,接種疫苗若有不良反應,不能向疫苗廠和政府索賠,政府100%免責,因為疫苗還是實驗性藥物,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楊秀儀。她表示,目前能在台灣使用的新冠疫苗,都是經過食藥署審查、通過緊急授權的疫苗,因此,都是合法使用,並不如傳言所言,有「實驗性藥物」的問題。 楊秀儀說,如果民眾接種發生不良事件,可尋求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協助,疫苗製造或輸入廠商要繳納一定的金額給救濟基金,因此,不管民眾是接種AZ或莫德納,只要發生不良事件,都可以依法申請救濟,由專家審查、評估是否給予救濟。 楊秀儀說,「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是先進的制度,是類似補償的概念,而不是賠償。國際先進國家,如北歐、德國、日本等,處理疫苗不良事件都是採「無過失」的概念來處理。如果受害民眾堅持要政府賠償,也可以提告,但問題是可能很難告得成,因為必須舉證疫苗設計或製造有瑕疵或過失。 至於還在試驗中的疫苗,楊秀儀說,若還沒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的疫苗,在人體試驗階段就出現接種受害狀況,就不是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處理,而是藥廠必須負責。 (二)李秉穎表示,民眾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疾病、降低疾病對生活的衝擊,是利大於弊的選擇,而公共利益也大於個人,接種疫苗對絕大部分的人都有利。但確實可能有相當少部分的人會出現嚴重的過敏或不良反應,或甚至有罕見的血栓發生。 對於這些疫苗不良反應事件,李秉穎說,傳言所稱,疫苗不良事件不能向政府或疫苗廠索賠,但這不是因為COVID-19疫苗是實驗性藥物,而是因為少數的不良反應個案難以預測,若接種後產生嚴重副作用,卻要藥廠賠償,恐怕沒有藥廠願意投入疫苗的研發。 不過,李秉穎說,發生疫苗不良事件,不是政府、藥廠或評估接種的醫師的責任,但為了公共利益、降低個人損害,台灣訂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只要是食藥署授權使用的疫苗,民眾接種後發生嚴重疾病或不良反應,都可以申請救濟,經專家審查後,評估給予合適的救濟。但常見、輕微的可預期接種後不良反應,不予救濟。 (三)查核中心查找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法制規定,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明訂,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中央主管機關應於疫苗檢驗合格時,徵收一定金額充作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綜合以上,民眾若接種新冠疫苗,若有嚴重罕見不良反應,可以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申請救濟補償,由專家審核。傳言稱「新冠疫苗為實驗性藥物」為錯誤說法。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0版】 一、專家指出,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能感染,且仍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但接種疫苗可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風險,並形成社會群體免疫,減緩變種病毒威脅,並保護其他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二、根據AZ、莫德納、輝瑞BNT疫苗等已發布臨床試驗結果,對防止感染有一定效果,也能降低重症風險。 三、專家指出,接種疫苗若不幸有嚴重不良反應,依法可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由專家審議並評估是否給予救濟及救濟金額。 傳言提出10個疫苗問答,說明疫苗不盡完善之處,但錯誤推論到結論「不提供免疫力、不能防止死亡」,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一、所謂「惡性腫瘤史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無論是穩定追蹤,或者正在做治療的癌症病人,大多可去打新冠肺炎疫苗。唯獨「正在做化學治療、剛做完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醫師不建議接種[見出處1]。台北市振興醫院也證實,前副總統連戰夫婦已完成疫苗接種,連戰是因罹患惡性腫瘤且年事已高,必須經常進出醫院,容易受到感染,基於人道立場,為連戰夫婦兩人施打疫苗[見出處2]。 二、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肥胖、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腎臟病等疾病可以接種疫苗嗎?這些疾病是可以接種疫苗的,而且由於這類患者的重症風險較高,還會被列為優先施打的對象[見出處3]。但指揮中心也提醒,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可以等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見出處4]。 三、所謂「精神類疾病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相反地,專家呼籲精神病患者應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見出處5]。 四、所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會讓免疫反應變弱,如果施打疫苗,可能反而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有在服用這類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要施打AZ疫苗,應該要跟主治醫生討論,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即可[見出處6]。 五、懷孕婦女可以打疫苗嗎?若無特殊禁忌症,孕婦也能打新冠疫苗。目前美國CDC和WHO的建議是,孕婦如果感染到新冠,變成重症的機會也很高,若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先打疫苗來得到保護[見出處6]。 六、所謂「哺乳期婦女,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根據衛福部建議,雖然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或是疫苗對母乳或嬰兒的影響未有完整的研究報告,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因此,如果是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也應儘早完成接種,接種後也可以持續哺乳。[見出處7]。 七、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前後,都必須與其他疫苗(不限流感疫苗)接種間隔至少14天;若是施打牛津AZ疫苗者,則需間隔水痘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28天[見出處8]。 八、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民眾要施打疫苗前,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可以依照一般的生活習慣,但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打完疫苗後,則保持健康生活與均衡飲食即可。打疫苗前後,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見出處6]。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診療線上 001 2021/07/07 關於 #混打莫德納疫苗 ====================== 問Q: 想請問 疫苗施打兩劑一樣的比較好 或是混打會有什麼樣的差別嗎?比如 #AZ 或是 #莫德納 (圖自中央社網路)。 答A: 目前研究顯示兩劑打完體內 #抗體量 :輝瑞+輝瑞 大於 輝瑞+AZ 大於 AZ+輝瑞 大於AZ+AZ。 目前仍無AZ和莫德納的混打資料。不過輝瑞和莫德納都是 #mRNA疫苗 ,可以參考輝瑞的資料。打第一劑的不舒服AZ大於莫德納,打第二劑據報告莫德納大於AZ。 問Q: 如果二劑都是莫德納而且打完第一後,都沒任何症狀,第二劑會比較大的副作用嗎? 答A: 據研究報告,是這樣沒錯。 問Q: 如果沒打二劑,保護力還會有嗎?莫德納+莫德納也是MRNA疫苗嗎?,他的保護力大約有幾%? 答A: 打一劑莫德納只有50%左右保護力,能持續多久目前還不知道,保護力比打一劑AZ還差。打兩劑莫德納保護力可達90%以上。還是要兩劑才有好的保護力。 問Q: 二劑差別之大還是不能不打。謝謝醫師的詳細說明,我就可放心等待二劑。 答A: 是 ====================== #混打疫苗 #竹爸醫師健康讚 疫苗混打的參考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15940/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國衞院林奏延董事長及長庚兒童感染科陳志榮教授,演講新冠肺炎疫苗摘錄演講的重點,供各位參考: 1.由於疫苗製造的進步,只需打入病毒抗原的部分基因片段(m-RNA),即可刺激入體產生有效的抗體,縮短了製程,使得短時間內即有那麼多疫苗問世。 2.現行疫苗的製造方法,有 -不活性減毒(滅活性)疫苗(如大陸科星) -基因(m-RNA)疫苗(如美國輝瑞、 莫得納) -腺病毒載體疫苗(如英國AZ疫苗) -蛋白質疫苗(如Novavax,台灣高端疫苗) 由於中國製新冠肺炎疫苗是運用滅活性的技術,「滅活疫苗」製作技術門檻不高,只要將病毒以化學藥劑如福馬林「滅活」,再加入佐劑,即可製成疫苗!但這種疫苗會讓部分接種者,在面臨真實病毒感染時,不但無法防止感染,反而有「加重肺部疾病」(enhanced respiratory disease)的風險。 這種施打疫苗無法免疫,反而「加重肺部疾病」的現象,是經由一種叫「抗體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的機制造成。簡單說,就是疫苗誘發人體產生無用的抗體,有如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不但無法抵禦病毒入侵,反而促進病毒進入人體免疫細胞,使免疫失調造成過敏傷害。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過程,也必須嚴格檢視,是否同樣會產生免疫失調,導致「加重肺部疾病」的現象。所幸,科學家們已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記取歷史教訓,避免使用「滅活」病毒當作疫苗。理由很簡單,注射整個完整病毒顆粒到體內,人體會對病毒不同部位,產生各式各樣不同的免疫抗體,這些「無效抗體」就在其中。 第二,使用簡單、抗原性佳、可誘發高濃度中和抗體的病毒蛋白當作標的,目前廣為使用作為新冠病毒疫苗的標的,是一種叫「棘蛋白」(spike protein,簡稱S的病毒表面蛋白)。要特別注意的是,「棘蛋白」不穩定很容易變形,必須加入特殊設計,去鎖定它的形狀,才能在人體誘發好的中和抗體,否則,它製造出來就立刻變形,在人體會誘發一堆無效的「抗體」。 很可惜,目前取得少數國家「緊急使用授權」的中國製疫苗,不是使用整個病毒顆粒製成的「滅活疫苗」,就是沒有經過設計鎖定「棘蛋白」構造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這些疫苗,理論上都有產生「無效抗體」,讓免疫失調導致「加重肺部疾病」的風險。而不只中國疫苗,英國與俄羅斯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都有此風險。相對的,目前檯面上的美國輝瑞-BioNTech、Moderna、Novavax與國產高端疫苗,則都是有設計鎖定「棘蛋白」不變形的疫苗,誘發的抗體效價也較高,應是較安全的選擇。 3.打mRNA疫苗,雖快速有效可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但極不穩定,須以油脂包埋且在零下負70度C下運送,極不方便,冷藏鏈是個大問題? 4.mRNA疫苗注射後,局部酸痛的比例比傳統疫苗大增,且差生過敏性休克的機率約為11/每百萬,約為一般疫苗的10倍左右,所以注射完後要在診間外待30分鐘觀察。第二劑打完的反應通常比第一劑強(因為體內抗體濃度更高),最好選週末或休假日接種。 5.注射AZ疫苗第二劑反應反而比第一劑低,是因為它用腺病毒當載體,而腺病毒本來就會侵犯人體,很多人身上早已有抗體,所以反應較輕。 6.英國AZ疫苗注射後的副作用並不比美系疫苗高,差在它產生的抗體效價較差,而對於變種冠狀病毒較不具保護力,但不需極低温冷藏,價格便宜是它的優勢! 最後陳教授強調,新冠病毒注定常住人間,疫苗注射勢在必行,世界各國的感染方興未艾, 將來我國邊境ㄧ旦開放,沒有抗體的人恐有感染診之虞,且未來出國入境他國,也會有阻力? 至於疫苗的選擇,對於高危險群(如照顧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宜及早注射,儘管目前到貨的AZ疫苗效果相對較差,但「沒魚蝦也好」,至少還有幾成的保護力,先行注射為宜;至於一般民眾並沒有接種疫苗的急迫性,可以再觀望一陣子。 台灣的最佳策略應是,繼續固守邊境,找出並消除各種防疫破口,好整以暇等待一個最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到貨,然後展開全民開打,以期能夠全面消滅新冠病毒的感染!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熱騰騰的疫苗混打研究出來了!不只是副作用的部分,也報告了大家更在意的"效果如何",重點先: 1. 儘管是只有673人的研究,但第一劑AZ、第二劑輝瑞的話,施打第二劑疫苗時副作用沒有令人擔心的地方 2. 混打疫苗刺激抗體生成的效果比只打一劑AZ好 3. 混打後抗病毒的效果甚至比兩劑都打AZ還好 如果被列為優先施打AZ的人,又沒有副作用相關風險,不要過度擔心混打的問題。 既然待在台灣不出國也還是有感染風險,所以: 快!去!打!疫!苗! (如果不是那麼第一線的人,也許可以考慮看看把第二劑AZ先讓給還沒打第一劑的人,讓我們的覆蓋更廣!) ==========容易理解的研究結果=========== 1. 打了AZ過了8週以後,如果又施打輝瑞疫苗,能夠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抗體(中和抗體)比沒加打第二劑的人,增加150倍!(1+1 > 1+0) 2. 和其他研究比較,混打的人產生的抗體"阻止病毒感染"的能力甚至比兩劑都打AZ的還好!(1+1 > 2,看到這不等式我的數學老師要哭了!) 3. 副作用方面,常見的有頭痛、不舒服、噁心感、咳嗽、發燒,但都沒有嚴重到需要住院或特別的醫療處置 ==========稍微學術一點點的內容=========== 0. 臨床研究: 西班牙馬德里El Instituto de Salud Carlos III (ISCIII) 的CombivacS (研究新聞稿在推文) 1. 研究族群: 60歲以下,平均44歲,男女比4.4:5.6,共673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上沒有顯著差異 2. 研究設計: 四月中施打第一劑AZ至少八週後,實驗對照組2:1,441人施打第二劑輝瑞,剩下232人不施打 3. 研究檢測疫苗效果的方式有三種不同實驗技術: ...a. anti-RBD (抗-受體結合區)的titer,也就是常說的中和抗體,第一週增加123倍,第二週增加150倍 ...b. anti-Spike (抗-棘蛋白)的titer,也就是整顆棘蛋白三聚體(這群抗體不是都具有中和效果,但還是可以辨識病毒跟被感染細胞,增加免疫清除的能力),施打後第二週時增加大概40倍 ...c. 更真實的中和能力,用人造具有棘蛋白的合成病毒,檢測抗體對減少這種病毒感染的能力,第二劑施打後,病人血清的阻斷能力增加了7倍,比第二劑同樣打AZ的2-5倍還要優秀(*這個研究沒有納入兩劑都打AZ的設計,所以是和其他研究的數據比較) 4. 副作用: 研究觀察了第二劑施打後的一週內的反應,大概近半都出現了頭痛(44%)、不舒服(41%)的現象,副作用的部分已經有另一個研究發表了,詳見強者我朋友 陳彥中 的整理 (連結在推文) 這個研究目前我只看到新聞稿跟記者會的內容,期待論文的發表跟歐洲其他國家類似的臨床研究數據! 快去打疫苗! 沒有在施打名單上的乖乖待家裡、勤洗手、戴口罩!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轉】http://mnewstv.com/details/5538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佈了關於接種covid-19加強針的人的可怕數據。數據顯示,每310名加強注射者中就有一人在接種疫苗後48天內死亡。covid-19疫苗不能防止感染、傳播,也不能防止死亡。這種mRNA技術不僅失敗了,並在人群中造成了天文數字般的副作用,而且還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 這組數據發表於2022年9月8日,標題為「與接受加強型疫苗接種的人中涉及冠狀病毒(covid-19)死亡風險相關的特徵」。在表1中,數據顯示,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接受強化注射的62801人實際上已經死亡。從接受強化注射到失去生命的平均時間約為48天。 ⋯⋯ 現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佔covid-19死亡人數的90%。 ⋯⋯ ONS的另一組數據對接種疫苗的人群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群進行了比較。在2022年1月1日~5月31日期間,每10例covid-19的死亡病例中,接種疫苗的人群佔了9例! 附:ONS官網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birthsdeathsandmarriages/deaths/datasets/deathsbyvaccinationstatusengland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COVID-19 疫苗》之一 最近一篇自然 Nature :醫學的論文,比較了世界上各種疫苗的效果。 縱軸是保護力(%) 橫軸是與康復者血清抗體效價的比(康復血清是I,中國的就是0.2;AZ 0.6, moderna 莫登納 或novavax 就是4倍) 中國滅活(我們稱減活)疫苗的保護力較低(50%),另外,若是滅活品管出了問題可能有活的病毒,會造成感染。 AZ 是腺病毒㩦帶病毒外套S 蛋白的基因(RNA), 不含病毒基因。腺病毒轉染(transfect) 細胞後,生成mRNA, 再譯出S蛋白。 Moderna 莫登納和輝瑞是病毒外套S 蛋白的基因(RNA) 所轉錄(transcript) 出來的mRNA, 然後用微脂體包覆,打入人體細胞後譯出S 蛋白。不含病毒基因。 Novavax 和國產高端、聯亞,是病毒S 蛋白中選出會產生抗體的數片次單位,打入人體後,T細胞直接認出這些外來蛋白而產生抗體。不含病毒, 而且不會產生自體免疫(因為蛋白一段時間會降解)。是最安全的一種(如B 肝疫苗)。 不管是mRNA或腺病毒帶的RNA , 雖然不會有病毒感染(因為不帶病毒核心的RNA), 但是若這些RNA 進入長期存在的細胞(如腦細胞),則不知道會讓這些細胞表達S 蛋白多久,若是太久,則長期可能有自體免疫的疑慮。 理論上,重組蛋白次單元的疫苗最安全,因為不含基因,且作為先例的B 肝疫苗已經三十年,沒發現有大的不良作用。Nature medicine 最近的一篇論文,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 不論在抗體效價或保護力都最高,可惜FDA 還遲遲未通過。國產的高端、聯亞也屬同一類,都是針對病毒外套S 蛋白(尤其是ACE 受體結合區)設計的蛋白次單元疫苗,正等待解盲。台灣政府可能會用緊急授權,以extended phase 2 開始接種。 mRNA 疫苗的輝瑞和莫登納,或是用腺病毒為載體㩦帶RNA的AZ, 嬌生,蘇俄衞星疫苗,都是可以轉譯出S 蛋白的疫苗。保護功效也都不錯。但是都是基因,入了人體細胞後會持續表達S 蛋白一段長時間,除誘發T 細胞產生抗體外,須長期(可能要很多年)觀察是否會產生兩個最麻煩的問題:1. ADE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造成再度感染變種病毒時,病況更加劇。不過,以目前美國和歐洲的大量施打數據,AZ, Moderna, 輝瑞,嬌生似乎都沒看到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個人推測可能設計時這些RNA 或mRNA 都是針對S protein 的ACE receptor site, 所以neutralization 效果好。不似滅活疫苗可能會對病毒外套的N 蛋白產生抗體,這些被吸引進來的T 細胞和病毒N 蛋白結合,病毒外套的S 蛋白又去跟肺細胞的ACE receptor 結合,造成T釋放的毒殺cytochromes 或T本身直接殺了肺細胞,反而沒中和到卻死得更快(最近印度打完印度滅活疫苗covaxin 的許多人在印度株大爆發之後大量快速死亡就可能是這個原因,聽說中國大陸打完科星滅活疫苗的大眾也在挫列等,印度株已攻入中國)。2. Autoimmune: 由於佐劑,或是組織持續表達S 蛋白(S 蛋白與人體組織的多種protein 有homology ), 引起被免疫激活的T去攻擊組織。如:myocarditis, 尤其在小孩、年輕人,已經看到不少接種疫苗後發生的病例(感染COVID-19 的小孩致死率超低,有的可以像蝙蝠一樣與病毒和平共存,12歲以下小孩應該不要打疫苗);血管炎引發血栓(如AZ 接種後產生,但是東方人極少見白人容易); 神經:GBS, transverse myelitis, facial palsy, tremor,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大規模接種數據中,9千多件不良反應中2.6%約250多例為神經性)。 最後,滅活疫苗技術最老,但是QC 很重要,養毒雞蛋滅活不全,等於打入活病毒,另外就是剛才講的全基因序列引發我們不想要、會衝康的抗體(如N 蛋白抗體),造成ADE。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打了二劑輝瑞疫苗 以色列:69人感染 16 2021年1月22日 週五 下午12:09·1 分鐘 (閱讀時間) 不少國家已經開打新冠疫苗,其中以色列施打速度名列前茅,目前全國超過200萬人接種完輝瑞疫苗,占總人口四分之一,但是竟然發現有1萬2400人,接種完第一劑後,還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其中有69人更是接種完第二劑了,還是確診。 根據以色列時報報導,當地衛生部對近20萬已經接種疫苗的人做檢測,發現6.6%的人,結果呈現陽性。先前輝瑞公布的資料顯示,接種完第一劑,有5成2的保護力,第二劑後會達到9成5。實際情況出現落差,專家認為在實驗過程,接種後民眾會戴口罩,但現實情況,民眾接種後可能就輕忽防疫,因此呼籲,疫苗不是萬靈丹,接種完後還是戴口罩和落實防疫工作,才是上策。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 兩劑都打 BNT 的抗體濃度比兩劑都打 AZ 高 10倍。 - 一劑 BNT, 一劑 AZ (不管先後順序),抗體濃度與兩劑 BNT 一樣。且可以帶出最好的T細胞反應。 - 打疫苗是要產生抗體,抗體的產生靠B細胞。T細胞 就是要攻擊被病原體及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也支援B細胞產生抗體。 - 混打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嚴重。 資料來源:路透社、紐約時報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