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也許會落空,也許會普通,不管怎麼樣,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努力才對得起自己一直以來做的事情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你們同意律師邱彰對台灣防疫的下述看法嗎: 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擁有實力強大的三軍, 軍容整肅、軍紀嚴謹的三軍才能捍衛國家安全! 然而,台灣最強大、最威武的不是陸海空三軍, 而是「一旦出征,寸草不生」的網軍! 打著愛台的口號、使用不堪的語言, 管他對象是誰, 只要與蔡政府背道而馳, 非我族類一律殺無赦! 從大選時的韓國瑜、喊冤而死的外交官, 到世衛秘書長、新加坡總理夫人, 以及各類名人, 諸如范范、大S、林書豪、蔡依琳、慈濟、星雲大師, 還有拿了我們的口罩沒有高調致謝的德國! 我不敢說這些囂張橫行的網路土匪是受誰指使, 但是,蔡政府到底有沒有意識到這支缺德沒品的網路大軍即將陷國家於險境? 蔡政府是不是網軍的幕後金主和統帥? 這個大家心裡有各自的想像, 不過,我們可以很巧合地發現: 網軍的出征對象幾乎都是和蔡政府不同路的人! 我們也很少看到蔡政府出面制止網軍的出征行為, 最近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 那就是何晶持續酸蔡政府, 可是因為「上面」有交代, 網軍只好「忍住」怒氣...... 請問:「上面」是指誰? 我們可以同理推論: 之前用力出征是上面認可或授意的結果嗎? 網軍的出征行為傷害之大, 恐怕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以外交關係來說, 在亞洲國家中, 對台灣相對較友好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然而,李正皓對馬來西亞的羞辱, 還有因為一句「err....」而被狂羞辱的何晶, 已經重創台灣和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交情! 在「COVID-19」疫情陰影籠罩下, 4月14日,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召開了東協與中日韓(東協+3)的視訊特別聯合會議, 並發表聯合聲明,共同抵禦新冠肺炎疫情。 很諷刺的是, 號稱防疫南波萬的中華民國卻被排除在外! 之後我們若希望加入這個亞洲最大的同盟組織, 誰會聲援我們? 我們,一直在失去朋友、樹立敵人, 撒再多的口罩出去, 也彌補不了一句傷害的話! 更何況,那些傷害的話遠遠不只一句! 為什麼我們贈送口罩給德國, 卻沒有得到對方真心的感謝? 德國不是一個不懂禮貌、沒有修養的國家, 敘利亞發生內戰, 大批難民被各國拒絕, 德國是少數願意接納這批難民的國家, 因為醫療體系崩潰, 新冠肺炎讓義大利淪為人間煉獄, 德國願意伸出援手, 幫忙救治義大利無力負擔的重症患者! 德國是一個知道行善救人的國家, 而且它做的善事遠遠超過「送區區一百萬個口罩」這件事! 行善原本不應區分物質的貴重程度, 這所以強調「區區」二字, 是因為台灣已經把口罩當成黃金、 企圖把它拿來做外交了! 帶著目的的行善已經不是行善了, 而是變成了一種「交易」! 既是交易,那自然要比較物質本身的價值, 德國是少數在疫情一開始, 就深謀遠慮地儲備大量防疫物資的國家, 所以,以它的實力, 100萬個口罩真的就是「區區」啊! 但我想它不一定是因為看不上這區區100萬個口罩, 而沒有公開而高調地感謝台灣, 我猜想,以德國人的自律和理性, 它的反應可能是基於不是很看得起台灣, 為什麼? 台灣對譚德塞的黑人身分予以瘋狂羞辱, 又因為口罩生產線的事,對不起新加坡在先, 瘋狂出征堂堂總理夫人在後, 傳到國際上,別的國家會怎麼看? 人家能看得起我們、敬重我們嗎? 台灣最近在整個國際上荒謬可笑的出征行為, 已經不是留英女孩烙著一口流利英文, 在網路上自以為是地叫譚德塞道歉, 或是阿滴募款花個幾百萬美金買下紐約時報的廣告, 很驕傲地大聲疾呼「Taiwan can help 」, 就可以讓世界各國衷心敬重台灣! 我們越來越像生活在深井的那隻青蛙, 很天真地坐井觀天,以為頭頂那片天就是全世界! 我們認真防疫, 而且到目前為止成效良好, 行有餘力想幫助他國, 這是古聖人教我們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 這是好事,是正確的事, 但是,我們卻用「把自己吃剩的分給人家」的心態來做所謂的善事, 難道別人看不出來嗎? 在一月底疫情剛爆發,武漢封城的時候, 蘇院長立即宣布「一片口罩都不准出口」, 沒有對受災最嚴重的鄰居表達善意, 也許我們的想法是「幹嘛要救敵人」, 但世界上其他國家會怎麼看待我們這種心態? 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敬重, 不是因為他對至親好友很好, 而是他願意善待陌生人, 甚至願意伸手救敵對的人! 小雞肚腸、功利心態、自以為是, 即使撒再多金幣出去, 別人就算收下,心中可能也只是冷笑一聲! 台灣一直都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國家, 因為老祖宗和古聖賢都教導我們要涵養自己的仁義之心! 我們的慈濟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個災難現場, 不管受災的是敵人還是朋友, 日本311大地震, 台灣的捐款多過於其他各國的加總, 我們沒有去想二戰時日本如何殘害我們的先人,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也常常看到做善事的例子, 甚至我們自己就是不斷在行善的人! 台灣,這麼美好的土地, 中華民國,這麼努力想被世界看見的國家, 中華文化,充滿著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內涵, 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我們要靜下心來想想: 如何為自己、為國家做一個有品格的人! 政治是一時的激情 做人是一生的功課 不要再被政客操弄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馬雲:爲什麽安麗現在很難做了 安麗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是安麗讓全球的直銷行業得到了合法的地位,是安麗讓全世界人民改變了就業觀念,提升了直銷知識、加强了保健意識和美容護膚技巧知識,如果您是安麗公司的股東或已經是安麗的皇冠大使,衷心的恭喜您,您永遠擁有了安麗帶給您及家人的自由和保障。 如果您只是一位安麗的普通經銷商、DD或翡翠,您現在開始做安麗究竟還能不能成功呢? 2004年安達高(安麗母公司)全球營業額62億美金,其中中國市場占了20億美金,也就是國外市場做了42億美金,業績還不錯,但當你翻到1997年的數據,您就會被嚇一跳,因爲1997年安麗全球的營業額是70億美金,而中國市場當年只占1億美金,也就說國外市場做了69億美金。 從1997年的69億美金,一路下滑到2004年的42億美金,各位您想:這整整减少的27億美金,這讓多少海外原本是翡翠、鑽石、雙鑽的朋友失去他原來的收入、自由和保障。因爲任何聘位和收入都是要營業額來支撑的、整個公司的業績都在下滑,團隊的業績自然也就下滑,因爲我們不是超人,不可能淩駕于市場之上。不是安麗不好業績才下滑,而是安麗已經47年的歷史,已經走到了企業發展的第四個階段:衰退期。這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避免的發展歷程。企業發展的第四個階段:高風險階段、高速成階段、平穩發展階段、衰退階段。 安麗在全球已經開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沒有什麽太大的空白市場了,因爲全球200個多個國家和地區,除掉那些非洲的小國家,有價值的基本都開發差不多了,爲什麽早期美國安麗的皇冠大使擁有游艇和私人飛機,因爲他們做得早,當美國市場飽和的時候他們帶著團隊去開發日本市場了,當日本市場飽和的時候他們去開發臺灣、馬來西亞,當臺灣、馬來西亞飽和的時候,他們來開發大陸了,而今天中國安麗已經開業十一周年,已經做到了縣、鎮了,年營業額已經達到了170億人民幣,請問您的市場發展空間在哪里? 咱們再來算一個帳,如果你已經是安麗公司的高級營業主任(DD)您一年的最低營業額要求是60萬元/年(6個月的銀章),您正在躊躇滿志的爲皇冠大使的目標而奮鬥,而一個皇冠大使的最低業績要求是1200萬元/年(20個DD部門),也就是比你現在有的業績增長20倍,而實際操作中的皇冠大使一年的營業額至少是過億的,170億人民幣的營業額只造就了30多位皇冠大使。 也就是說您的營業額要增長至少166倍,您才可60萬元×166=1億元/年)!直銷是做團隊的,所以您業績的增長速度基本是跟公司同步的,就算您的團隊實在是獨一無二的,您的業績增長速度比公司快3倍,已經很厲害了吧,您的營業額增長了166倍,而公司的營業額只增長50倍。請問170億的50倍是多少?8500億元/年(折合成美金就是1000多億美金),只有到那個時候您才有可能成爲皇冠大使,您覺得可能嗎? 全世界所有的皇冠大使基本上都是安麗進入該國前後一兩年就加入的,安麗臺灣公司于1982年開業,1995年共産生了4位皇冠大使,從1995年至2003年只産生了一位皇冠大使--雷宇鳴先生,而當您翻閱他的履歷表時您會發現,他是1983年就加入安麗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了20年終于做到了皇冠大使。臺灣1985年後那麽多加入安麗的人,難道就沒有比這五位皇冠大使更優秀、更努力了嗎?爲什麽他們做不到了呢?唯一的原因是:他們做晚了。只有當一個公司剛剛登陸一個國家的時候你就參與,你才可能做到最高級別。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總結才是成功之母!俗話說:借古鑒今,臺灣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明擺著的事情難道您非得用您自己十年、二十年的光陰去證明嗎? 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無懈可擊的安麗制度自創立以來就沒有改變過,也就是說您今天做一個鑽石和70年代或80年代做一個鑽石的收入是一樣的。80年代初萬元戶都非常的了得,鑽石幾萬塊的收入簡直象天文數字,而今天普通的工薪階層都有幾千元的月收入,高薪白領月薪幾萬的都不稀奇了,鑽石幾萬塊的收入還有那麽大的吸引力嗎?(最重要的是做個鑽石真的非常不容易)。 還有安麗的制度養大不養小,沒上DD之前根本就賺不到錢(這個DD是做上而不是買上的),在這之前每個人都還要花一大筆錢去學習、聽課、買資料、試用産品。 爲什麽那麽多優秀的安麗夥伴紛紛跳槽到別的直銷公司,因爲都21世紀了,安麗還用按照20世紀50年代末人們的需求水平設計的獎金制度來支付給現代人,而其他任何行業的收入水平都已幾十倍的增長。正是由于分給經銷商的錢少,留給老闆的錢多,兩位偉大的安麗老闆才有幸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可是親愛的夥伴們,溫安洛和迪維士也不是咱們家親戚,咱們爲他們自豪啥啊? 安麗的市場戰略就是一個國家沒有開放直銷市場,安麗老闆借美國商會主席的身份與該國家政府攻關談判,然後第一個進入,幷賺取第一桶金。當這個國家的直銷市場規範了,這個國家的業績就會下滑,安麗就會去開發另一個新市場,縱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是這樣的。 不是安麗不好,只是因爲我們知道得太晚了、做得太晚了,同時安麗的獎金制度太舊了,有點不合時宜,如果您做直銷的目的真的是爲了努力之後帶給家族財富、自由和保障,今天的安麗真的給不到您了,當然如果您只是消費安麗的優質産品和本爲已經富有到要找一個環境去消磨業餘時光,或者是想到安麗會堂裏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被別人表揚、贊美、鼓勵一下,安麗仍然不失爲一個好的環境。 但是如果您真的是希望通過直銷賺到錢、實現創業成功、帶來自由和保障,還有真正的負責任,爲那些一直跟隨著您一起努力拼搏的合作夥伴,幫助他們審時度勢,把握先機,快速成功,改變命運,您真的需要重新的審視、認真的抉擇! 直銷是首先一種營銷模式,肯定就是一種生意。我們是一名分銷商,更是一名生意人,不管與哪家公司合作,一定是借助這家公司提供的産品,獎金制度,在你認可的時間介入,吸引人才合作,組建團隊和分銷産品來獲取回報,來占領現在及未來市場空間。而不會因爲你對公司或哪個領導人表示忠心,就會發獎金給你,永遠不會! 我們是忠于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我們是應以感恩的心感謝以前的公司提供一個學習、鍛煉和成長的機會,感謝介紹人和領導人一直的關心與支持。 安麗的機會是歷史性的,更是階段性的,這個機會一但過去,就不可能再有了。你錯過就錯過了,做安麗,你不可能做成第一批安麗人了! 每一個公司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都要經過:導入期--暴增期--平穩期--衰退期這四個階段。在不同的時間切入,就决定了你的成功速度和發展空間! 2006年是直銷市場的重新洗牌,更是人才重新組合的重要一年,今年借助一個新的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的先機,把這些人才吸引過來,變成你的合作夥伴。 安麗的事例已經證明了一切,早期做又能堅持下來的年收入都上百萬元,後來做的不管你多努力就很難成功,因爲安麗已在中國做了14年,人才已被過濾了一遍;競爭對手多了;市場發展的空間小了; 公司的發展更是處于平穩期向衰退期過渡了! 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不要做刻舟求劍之人,也不要妄想在錯誤的地方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時機不一樣了,我們不要在錯誤的地方停留太久,更不要以爲站在前人的輝煌裏就會得到你的未來!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驚人的相似! 2006年中國開放直銷這個行業,世界上很多大型的直銷公司都會進入中國,誰能在這個時期,找一家産品好又多,制度人性化的公司,提前切入,這個先機就會造誰! 安麗有很多的人才,但業績跟我們沒關係,因爲他們跟別人合作了。 2006年是直銷市場的重新洗牌,更是人才重新組合的重要一年,今年借助一個新的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的先機,把這些人才吸引過來,變成你的合作夥伴。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信息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更是智慧的時代。沒有未來,就要敢于從頭再來!重新選擇不是放弃,而是爲了更好! 而不是明知是一條彎路甚至是死路却一頭走到底,既誤了自己的事業和家人享受幸福的權力,更害了親戚和朋友!害人害己,誤人子弟!! 一個人的成功必備的四大要素:品德,才技,時機,實力!所以,時機對想成功人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很多做安麗的人,人品很好;才能技巧也不錯;人脉,經濟實力也很强,但做安麗就是賺不到錢,甚至虧了一大筆錢,原因就是:選擇的制度和切入的時機不行了! 真正負責任的人是爲了自己,家人,親戚,朋友及合作夥伴,找一條更安全,更保障,更快捷的路,幫助他們成功和改變命運!這樣才更有人生價值和意義!! 如果有一家公司,將正式拿到直銷牌照,現在向全國招商。今天切入這家公司的時機就象陳婉芬、傅後堅等1992、93年就開始在廣東、福建發展安麗事業一樣,您要不要瞭解、要不要把握歷史性的機遇? 瞭解才有機會,不瞭解才永遠沒有機會!寧可明明白白放弃,不要糊裏糊塗錯過! 真誠地希望您能够打開心門,真正擁有屬于您自己成功的機會,幷真誠的祝願您在直銷行業一路走好,直至成功!! 眼光超前才能步步領先,市場空白才能不戰而勝! 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快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別管是什麽行業;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李嘉誠50多年商海經驗總結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但永遠不會重演,我們可以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從過去的成功軌迹可以看到社會發展蘊藏的商機!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開放了很多行業。每開放一個行業,就産生一個新的市場,就是一次機遇:第一批的個體戶;第一批來深圳的創業者;第一批買股票的股民; 第一批倒買倒賣進口汽車的人;第一批買地的地産商;第一批收購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第一批互聯網的營運商。這些機遇是歷史性的,也是階段性的,每一個機遇一旦過去,就不可能再有。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以下是張凱銘醫師 2021年5月14日的(經驗分享)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8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中美貿易戰下尷尬的華裔處境—永遠的“外國人 ============================================ 華裔教授感慨:中美貿易戰下“尷尬”的華裔處境——永遠的“外國人” 在中美打響貿易戰、美國國內的“中國威脅論”越發喧囂之際,華裔族群在美國的處境,以及他們在雙邊關係中的角色備受關注。敬請閱讀。 今天的文章是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的會長、加州大學黑斯廷法學院特聘教授吳華揚的演講。他為我們梳理了貿易戰陰影下華裔群體的新挑戰,並直言: 目前是美國國內社會人群被嚴重割裂,最緊張,最令人擔心的時刻。 例一). 我是吳華揚,一個華裔美國公民,美國百人會會長。我今天的演講將分享:有關華裔在美國的發展史,以及正在進行中的中美貿易戰。我想先從我自己的故事說起。 華裔在美國:永遠的“外國人” 1968年,我跟隨父母到底特律生活,那時我剛1歲。我的父親是個工程師,和我母親一樣來自台灣。他拿著獎學金到美國讀研究生,畢業後進入福特公司工作。 底特律不像舊金山、紐約這些華人較多的城市,我們家是我們居住的那個社區中唯一的亞裔麵孔。 作為一個孩子,我渴望完全融入美國人群,不希望與眾不同。 而1970年代的美國,多元文化、多元主義這類概念還沒出現,人們覺得,我們這樣的少數族裔就是應該在美國這個“大熔爐”中被同化的。 如果你與眾不同,你會麵對各種各樣的嘲諷、惡意的玩笑,還有孩子之間頗為殘酷的捉弄。你會被起外號,會被喚作“chink”、“jap”或者“gook”。 人們會問你,吃不吃狗肉?或者,你這麼小的眼睛怎麼看得見東西?在美國的所有少數族裔兒童中,華裔兒童受到的欺負是最多的。 我今天要有些羞愧地承認,我長大過程中,曾對有一雙華裔父母而感到尷尬。 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對自己的父母感到尷尬,但移民子女的尷尬感更強烈,因為我們急於融入同齡人,急於擺脫父母親希望我們能夠傳承下去的少數族裔的身份,因為這些身份給我們帶來了太多不公平的、讓我們難堪的遭遇。 小時候我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周末去華人學校學習中文。今天當我來到中國,我終於明白我母親是正確的,那時我多該把中文學好。 但孩提時代的我們又知道些什麼呢?我們隻想待在電視前看卡通片,過得和身邊的同齡人一樣,不想要更多功課,或者做那個孝順的孩子。 一切華裔父母希望他們孩子做的,他們的孩子們無一例外地抵製。盡管我媽媽每晚會給全家人做五道菜的豐盛晚餐,每餐必有一條清蒸魚,我哥哥和我還是會嗤之以鼻,要求吃燉牛肉、披薩和熱狗。 但那時我就已經很清楚地知道,我的美國朋友的父母,不會成為我的父母的朋友。我們終究和別人不一樣。 在1970年代的底特律,與眾不同是不受歡迎的,不僅有公開的歧視,暗地裏同樣如此。 不管華人多麼勤奮、多麼努力地改善他們的英語發音,隻要他們去銀行申請貸款來買房,或者像我父親那樣打算創業時,他們就會立刻遭遇歧視。 我父母將一切歸咎於他們的口音。他們覺得,因為我和我哥哥生在美國,長在美國,就一定會被美國社會所接納。他們是如此地篤信“美國夢”。 直到1982年,一起華人遇害事件徹底驚醒了我。正是在它的刺激下,我開始寫作,開始為少數族裔的權利鼓與呼,最後成為了一名律師兼教授。 這起案件,在美國的亞裔人群中很出名,在這個人群之外知道的人很少,對大洋彼岸的中國人則幾乎完全陌生。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Vincent Chin(陳果仁)。我並不認識他或他的家庭,但他家也在底特律,離我家隻有幾英裏的距離。 他屬於比我家更早一批的華裔移民,這批移民更多在城市裏安家,多以開餐館、洗衣房來謀生。 陳果仁並不是所謂的“模範少數族裔”,也就是說,他不是我父母會拿我與之比較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他因為開車太快、愛喝酒,大學期間就輟學了。如果他是個白人,那在別人眼中會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夥子。 1982年,時年27歲的陳果仁正準備結婚,迎娶一位同樣是美籍華裔的姑娘。6月19日,一個初夏的夜晚,他招呼朋友們去參加他婚禮前的單身派對。 在那裏,他們遇見了兩位白人——一位父親和他的繼子,他們都為美國車廠工作。在一場爭吵引發的打鬥中,陳果仁被這兩位白人活活打死。 我在這裏先暫停一下,講一講這起事件發生的背景。 底特律之所以被稱作“汽車之城”,是因為它彙集了當時美國所有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包括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它們象征著美國的偉大。時間點也很重要。 當時美國正經曆一場經濟衰退,比2008年的危機更糟,因為那場危機不是全球性的,而是僅僅局限於美國。 當時美日關係十分緊張,原因今天聽上去很耳熟——因為貿易。 那時的日本經濟正處於蓬勃上升期——雖然現在我們知道當時的日本經濟已有相當程度的泡沫,以至於後來有“失去的20年”——但在那時,美國人非常害怕日本。 他們害怕日本公司將占領美國經濟,以至於全體美國人都終將為日本人服務。 當時日本公司在美國瘋狂收購——這點聽上去也很耳熟——收購美國企業、房地產、球隊,等等。 美國國內的仇日情緒高漲,政客們叫囂著要和日本打貿易戰,還有人說日本在對美進行“經濟上的珍珠港襲擊”。 那時底特律的汽車產業受到日本進口車的嚴重衝擊。美國車廠的工人們對日本十分仇視,而仇視的對象很快涵蓋了華裔、甚至一切亞裔,因為在他們眼中,“你們長得都一樣”。 在1970年代的美國,如果你長著一張亞洲臉,那麼底特律絕對是你最不想去的地方。 讓我們再回到那個故事。就在陳果仁的單身派對上,那兩位白人看到了他,開始衝著他叫喊一連串充滿種族歧視的髒話,如“chink”、“jap”。 陳果仁告訴他們,自己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但無濟於事。 根據目擊者的報道,其中一個白人衝他喊:“就是因為你們這些狗娘養的,我們才會丟飯碗!”在雙方打鬥中,那兩個白人從車後備箱中取出一根棒球棒,活活打碎了陳文成的頭骨。 他鮮血和腦漿迸了一地,昏迷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粵語:“不公平。” 在醫院裏搶救四天之後,陳果仁不治身亡。 他的死震動了美國的亞裔群體。然而真正讓這個人群熱血沸騰,打破沉默走上街頭,或向媒體疾書表達抗議的,是美國法庭對那兩位白人的審判結果。 盡管這兩人從一開始就承認是他們殺害了陳果仁,但他們始終堅稱那隻是一場酒吧打鬥,否認是基於種族歧視的仇恨犯罪。最終他們被判緩刑三年,每人罰款3000美元,一天監獄也沒進。 這起案件,讓很多亞裔美國人悲哀地意識到,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工作,再怎麼盡力融入美國社會,自己還是無法被美國人接受,是一群“永遠的外國人”。 中美貿易戰:實為症狀,而非症結 接下來,談談我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 我認為現在中美關係的緊張,不僅僅是貿易上的緊張,更多的是文化上的衝突和焦慮;導火索甚至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內政,包括幾個月後的中期選舉。 有兩個大趨勢,正在深刻影響當今中美關係。 第一個是中國堪稱奇跡的崛起速度。我最近幾年每年來中國兩次,每次都會被中國的發展速度驚訝到。 無論以什麼樣的衡量標準,在人類曆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像中國一樣,在擁有這樣規模的疆土和人口的同時,發展得如此迅猛和持續,使如此多的人口擺脫了貧困。 即使在美國經濟發展最繁榮的時期,也無法與當今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媲美。 中國經濟是個奇跡,但對於美國來說,則成了一種威脅。美國長期占據世界主宰的位置,美國人習慣於把中國看作是第三世界裏仍與貧困作鬥爭的落後國家。 如今麵對這個強大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他們無所適從。 中國不僅開始展示雄厚的硬實力,在軟實力方麵,包括在非洲、在南中國海、 “一帶一路”沿線,中國的影響力都在迅速上升。這都在刺激著美國人對中國的觀感。 我這幾年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課,用英語向中國學生講授美國的司法製度。 我住在校園裏,親眼看見我的中國學生有多用功。他們每天都學習到深夜,周末也不間斷。 我想象不出任何一個美國人,哪怕華裔美國人,能夠像這些中國學生一樣享受學習,把學習當成理所應當的事情。 “努力工作”聽起來應該是個褒義詞,但是中國人的努力在很多美國人的眼中,被視作“不公平競爭”。 美國人擔心的是,亞洲人能吃苦,願意忍受更惡劣的環境,最終把美國人都比下去。 一個世紀前,一位名叫塞繆爾•岡帕斯(Samuel Gompers)的美國勞工領袖,在一本政治小冊子上寫下一句當時非常著名的標語:“Meat vs Rice(肉食對大米)”。 他意思是,亞洲人吃米,米比肉便宜,所以亞洲人必然會不公平地擊敗美國男子,因此不能讓中國人進入美國。這聽起來真的很荒謬,但它真實發生過。 第二個大趨勢,就是當今在美國社會內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人口結構變化。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白人將不再是美國的主要族裔。 這種劇變在美國的某些地區已經引起了反彈。比如舊金山是美國華裔最多的城市,不僅出現過華裔市長,而且華裔正在形成這個城市裏的人口新主流。 這在白人當中激發起一種基於膚色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們把這看作是一種侵略,認為應該禁止中國學者入境。 甚至有人宣稱,每個中國人對美國來說都是一個威脅,每位華人——不管是新移民還是已經入籍的華裔美國公民——在他們眼裏都可能是間諜。 近幾年中,FBI曾兩次對美國華人發起間諜控告。坦普爾大學物理係主任郗小星,美國國家氣象局公務員陳霞芬,曆經苦難,終於證明自己的清白。 雖然最後這兩起控告都被證實為捕風捉影,然而“所有中國人都有可能是間諜”的言論不僅駭人聽聞,更從側麵說明了美國政府對華人的偏見和敵意。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發布的貿易之戰具有更多象征性,對中國的言辭其實更多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美國的分化與焦慮,以及中美的文化差異。 此外,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也在為獲得選民支持做準備。中美貿易戰隻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症結,這隻是更大問題的一小部分。 正是在這樣的緊張時刻,持續的交流探討對於中美雙方都至關重要。CCG和百人會將盡全力搭建雙邊友好關係的橋梁,盡力消除誤會,防止衝突升級。 在這個時刻,有摩擦也有衝突,但在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中,發展與機遇也將隨之到來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口述 | 我是李老師,我見證了那個姑娘被當眾羞辱後的絕地反擊。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師。   跟以往不同,今天講一個完整且獨立的故事。   經常有人說:什麼什麼樣的老師,一輩子遇見一個就夠了。   作為老師,我也想說:「教學生涯中,能夠遇見一個像李慧那樣的孩子,也算是沒有虛度此生。」 02 剛接手李慧的時候,她是個令人頭疼的學生。  從來不交作業,各科成績都不及格,除了體育,其它課上一律睡覺。   每次找她談話,她既不頂撞,也不吱聲,從頭到尾盯著腳尖。   要不是知道她會說話,我真懷疑她是個啞巴。   當我決定跟她爸媽聯繫,做一次家訪時,才發現家校通訊錄上,她爸媽的電話都是空號。   一個週六,我按照通訊錄上留的地址找過去,家裡卻沒人開門。   我又敲了鄰居的門,一問才得知,李慧是那樣一個可憐的孩子。 03 在她上小學三年級時,本來做生意的父母遭遇投資詐騙,欠下將近三百萬的巨債。   一時間,家裡的房子被法拍,一家三口只好搬到這個50平的兩居室與李慧姥姥同住。   在巨大的打擊面前,李慧媽媽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姥姥跟著著急上火生病去世。   李慧上五年級時,爸爸狠心跟她媽媽離了婚,遠走他鄉。   留下李慧又要上學,又要照顧情緒特別不穩定的媽媽。   鄰居說,有一段時間,李慧媽時常在夜裡犯病,開著窗戶各種罵以及往窗外扔東西。   鄰居不堪其擾報了警,當著警察的面,李慧嚇壞了,生怕警察把媽媽帶走,她跟鄰居各種道歉,並且保證媽媽再也不會夜裡擾民。   打那之後,她每天晚上八點半左右,在媽媽犯病的時間,準時帶她出去遛彎。  據鄰居說,有時都遛到下半夜才回來:「孩子是個好孩子,就是命不好啊!」 04 聽到這些,我震驚極了。   那天,我一直等到下午五點,才見李慧領著媽媽回來。   她左手領著媽媽,右手拎著一個碩大的黑袋子。   看到我,李慧又吃驚又抗拒,絲毫沒有請我進家門的意思,還本能地把黑袋子盡力往身後藏。   我瞬間從那種物品碰撞的聲音裡猜到,那裡面應該裝的是各種紙殼和飲料瓶子。   儘管我主動向李慧媽媽介紹了自己是李慧班主任,但她表現得很冷漠,也沒有跟我說話的意思。   然後,我們仨就尷尬地站在那裡。   最後,還是我打破沉默:「李慧,老師對你家的情況多少瞭解一些。今天來,老師就想跟你說一句話,如果你需要幫忙,我隨時都在。」   說完,我帶著幾分不甘離開了。   大概過了幾秒鐘,我聽見李慧喊:「李老師……」   我帶著幾分驚喜轉過身去,她對我說:「我們家的情況,希望您可以替我保密!」   說這話時,她的語氣不是請求,而是帶著某種賭氣般的威脅。 可是,我看得出來那種倔強背後,包含著強烈的自尊心。   所以,我鄭重地向她承諾:「嗯,我不會跟任何人說。」 05 家訪之後,我一直默默觀察李慧。   她有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居然不在我的語文課上睡覺了。   哪怕有時困得直點頭,依然在驚醒之際拚命地掐自己。   我在她這個小小的舉動裡,看到了某種義氣。   就因為我答應她保守秘密,她「知恩圖報」地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這個女孩的小宇宙裡,裝著強烈自尊的同時,也特別懂得如何給予別人自尊。   於她而言,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就是她能給予我的最大尊重。   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某種力量。 06 那時候,學校每月末會統計班級學生午餐費用,然後從他們的卡裡扣錢。   我第一次做統計時才發現,李慧沒有訂午餐。   也就是說,開學一個月了,她從來沒有吃過午餐。   於是,從第二個月開始,我幫她往卡裡存了錢,希望她至少中午可以吃頓飽飯。   令我沒想到的是,當生活委員給她分發盒飯時,她居然很快明白是我幫她交了午餐費。   那個月末,放學後,她等同學都走了,將一個信封交到我手上,裡面是一個月的午餐費。   我當時心疼極了,對她說:「李慧,你還是個孩子,要知道,這些錢對老師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她看著我,執拗地把信封放到我手上。   我忍不住問她:「這些錢,從哪兒來的?」   她說:「把他留給我的手機賣了。」   直到那天,我才得知,李慧嘴裡的「他」是爸爸。   拋妻棄女臨走前,他把兜裡僅剩的一點錢給李慧買了部手機,對她說:「等爸爸混好了,給你打電話。」   可是,將近四年過去了,李慧從沒接到電話。   「賣了也好,就當我其實沒有他。」   說這話時,她的語氣裡毫無波瀾,但我卻聽得出那份絕望。   她不僅僅是賣掉了爸爸給她的手機,而是斷掉了自己對他最後的依賴與期待。   如果可以,誰不希望有枝可依,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理應被父母呵護的年紀。 07 那天,我努力說服李慧接受我的幫助,甚至開玩笑跟她說:「老師這是做投資,將來等你有錢了,連本帶利還給我。」   但她不同意。   沒辦法,我只能問她:「那可不可以告訴我,你和媽媽靠什麼生活?」   她低著頭,兩隻手用力抓著衣角。   「是不是晚上一邊帶媽媽遛彎,一邊撿廢品?」我說出自己的猜測,特別期待她能給我一個否定的答覆。   但她點點頭,有了被揭穿後的如釋重負,甚至帶著幾分安慰對我說:「晚上遛得晚一些,能多撿點,而且我媽累了,就會好好睡覺,不惹事。」   說實話,再跟她多說一句,我都能當場在她面前失控。   她才13歲啊,就要撐起一個家。   而且,還拒絕別人的幫助。   那天,跟我說再見之前,她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說道:「老師,謝謝你的關心和幫助。」   可是,我又幫了她什麼呢?能幫她什麼呢? 08 為了讓李慧名正言順地接受幫助,把她從養家的責任中解脫出來,我去找了她所在的社區,希望幫她申請低保。   可是,社區也表示很無奈,辦理低保有非常嚴格而詳細的規定,李慧家的條件並不符合,他們申請了多次,都被駁了回來。   他們跟我說,李慧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母女倆的確很可憐,而他們能夠做的就是逢年過節送去一些米面油及生活用品。   我請求社區的工作人員,錢可以由我出,他們只負責每月把錢打到李慧的賬戶上,走個形式就可以。   可是,社區人員表示這不符合規定,萬一出什麼事情,他們擔不起這個責任。   我,無功而返。 09 而學校這邊,李慧的境遇每況愈下。   先是各科老師對她拖累全班成績頗有微詞。   後來,為了治她,幾個老師要求她每天上課站著聽。   但她太累了,所以常常站著都能睡著。   於是,老師們批評得越來越難聽。   我理解老師們的感受,但知道真相的我,聽著那些批評如坐針氈。   有一次,她被巡視的教導主任叫出教室,在走廊裡罵了十多分鐘,並放話:「如果不改正,每天中午都在走廊裡站半個小時,再不改正,就去操場中間站。」   我實在聽不下去了,衝動地把李慧拉回教室,並對教導主任說:「我班裡的學生,我會教育好她的。」     是的,她已經沒有任何保護傘了,作為知情人,我無法袖手旁觀。 10 當天放學後,我把李慧留下,跟她進行艱難的談判。   我開出的條件是每月支援她1000元的生活費,同時替她保守秘密,但她必須答應我從此好好學習。   我跟她算了一筆賬,就算勉強捱到初中畢業,出去賺錢,很可能一輩子也就混個溫飽。   可是,好好讀書,上大學,再參加工作,無論是收入,還是認知都會更上一個台階:「你也會更有能力保護你富貴的自尊心,而且不僅僅讓媽媽衣食無憂,很可能因為你知識的增加,可以運用專業知識治好媽媽的病,讓她過上好日子。」   我也向她聲明,這每月1000元不是我給她的,是借,等她將來有能力了,必須還我,我說我每次都會讓她打欠條的。   大顆大顆的眼淚,從李慧眼裡流出。   她問我:「老師,爸爸都不管我的,你為什麼還要管我?」   我把她摟在懷裡,說:「李慧,因為你值得,不管你將來成為怎樣的人,就僅從你每天照顧媽媽,不肯讓她受任何委屈這一點,你就是老師永遠的驕傲。所以,老師無法忍受那些對你不實的批評,你能明白嗎?」   她哭著點頭,流著眼淚跟我拉勾。   就這樣,我和李慧再次達成盟約,我們之間有了第二個秘密。 11 那是初一開學的第三個月。   打那之後,李慧變了一個人。   上課時,她再也沒睡過覺,不管是主科,還是副科,都是聽講最認真的一個。   無論是課時,還是自習,從沒見她跟別人閒聊,永遠在刷題。   有一次,我發現她書桌上有小學課本,問她怎麼回事?   她告訴我,她從小學四年級後,就沒怎麼學習了,她得把落下的功課都補回來。   這是一個超級有意志力的孩子,只要她決定去做的事,一定會全力以赴。   作文是她的軟肋,她就從校圖書館借來範文書,將每篇作文都背下來,然後,再試著仿寫。   初二下學期,她的作文突飛猛進,甚至在全市中小學作文大賽中獲獎。   她的數學極差,而她追趕的辦法就是下足笨功夫,別人書上的習題做一遍,她做十遍,做到一看到題,就能條件反射地寫出解題過程。 書上的習題如此,課外題也是如此。 別人刷一本卷,她刷三本,別人一道做一到兩遍,她做十遍、二十遍。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講《愚公移山》那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舉例,他們在生活裡看到的愚公。   結果,全班有三個同學都舉了李慧。   我當時很擔心她會因此下不來台,但她笑得很燦爛。   課後我問她:「同學拿你舉例,你介意嗎?」   她說:「不介意,我不聰明,能夠仰仗的就是笨功夫和毅力,我是愚公的比較級。」   聽了這話,我心底全是敬佩。   12 初一期末,李慧從入學時倒數,逆襲成全班第八,年級三十九名。   成績出來那天,我拿著她的成績單一個人在操場走了很久。   是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這孩子,太難了!這孩子,太了不起了!只要她決定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   到了初二下學期,李慧成了全校的傳奇,不管是日常小考還是期中期末考,都是年級第一。   一度,很多老師、同學懷疑她作弊。   因為日常上課時,她絕對不是反應最快,回答問題最準確的。   她絕非智商超人,就像她自己在家長會上跟大家分享的,她就是下足了笨功夫。   很多家長跟我感慨:「怎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李慧的經驗聽起來是很簡單有效,可是咱孩子根本做不到啊?這孩子,自律得可怕。」   就連教導主任都跟我說:「怪不得你當初拚命維護李慧,原來早就看出她是一匹黑馬。」   我能說什麼呢?   有些意志力,是情境的產物。 瀕臨絕境的李慧,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毅力。   而我,守著我們的秘密,默默為她感到開心與驕傲。   她成了我職業生涯裡,最大的驚喜與意外。 13 中考時,李慧毫無懸念地考進本市最好的高中。   而令我意外的是,當很多家長想高價買她初中三年所有的筆記時,她把所有筆記交給了我,讓我複印給所有想要的家長和學弟學妹。   我問她:「這是知識變現的機會,為啥無償貢獻出來?」   她說:「這三年,我一直像阿甘一樣忙活自己的學習,從沒給老師和同學做過任何貢獻,如果這些筆記能夠幫到學弟學妹們,我會覺得這三年,沒有白過。」   需要錢而不僅僅為了錢,自己如此不幸卻依然想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這樣的李慧,這樣的格局,我深信無須祝福,她也一定會前途無量。 14 上高中之後,我依然每月給李慧打生活費。 可是,高一下學期後,她就再沒接受過。   學校免了她的學費,而且她開始利用週末給初中生做家教,並在圈裡做出了名氣,找她的家長越來越多。   我擔心她的學習,讓她還是要以學業為主,以後賺錢的機會多的是。   她就把每次考試的成績發給我,告訴我一切盡在掌握,還說給別人做家教其實也能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她還告訴我,她的第一目標是北大,如果去不了,那就去浙大。 15 可是,高考最後一個月,李慧媽媽突然病倒,肺部感染引發心衰,生死一線。   李慧一邊照顧媽媽,一邊複習。   最終,她與北大失之交臂,去了浙大。   直到她拿著錄取通知書來找我,我才知道在她高考前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我責怪她為何不尋求我的幫助,她跟我說:「老師,有些事情,誰也替不了。媽媽活下來,比考上北大更值得。」   命運一再跟這個孩子過不去,但她從來沒有屈服過。 16 大學四年,李慧把媽媽帶在身邊,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   每年母親節,我都會收到她訂的康乃馨。   能在這個節日,收到她的禮物,我特別開心而感動,我瞭解這其中的特殊含義。   而且,大三期間,她便還完了當初跟我借的全部生活費。   她告訴我,她成功幫一家科技公司做了AI英語陪讀軟件,現在的收入不比杭州普通白領低。 電話裡,傳來濃厚的鼻音:「老師,我好想你啊……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你為了我跟教導主任battle的情形……」   然後,電話那端是一場放聲痛哭。   那場從她小學四年級時,就醞釀的狂風暴雨,終於在苦盡甘來時,得到釋放。   不知過了多久,她說:「老師,如果不是當初你堅持讓我讀書,我這輩子都不會體驗到知識變現的快樂……老師,一句謝謝根本表達不了我對你的感激,母親節的花也表達不了……」   說完,她又哭了。   在她終於平靜之後,我對她說:「李慧,你不需要感謝任何人,你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從來都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對人生拼盡全力的自己。而老師,這輩子,也因為能夠認識你,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多了很多熱愛。孩子,了不起的,從來都是你自己。」 17 2022年夏天,李慧就要大學畢業了。   已經被杭州那家科技公司預訂的她最終選擇了讀研,她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她想對這個世界瞭解得再多一些。   她說:「老師,我現在都不敢回頭想,我當初就是想把初中混完,然後就混社會,養家餬口的,你說,我是怎麼敢的?」   所有的苦難,只有熬過去了,才會成為笑談。   我問李慧:「國家機密文件的保存期限最高不超過30年,老師想問問,咱倆當年的那個秘密啥時可以公開?我很想,跟現在的學生聊聊你。」   李慧哈哈大笑:「老師,隨時啊。如果需要,我也可以跟學弟學妹們賣弄一下我那還有點小風浪的前半生。」 說完,她正色補了一句:「老師,曾經的貧窮和不堪是我的隱私,但現在,它們是我的財富。」   於是,就在前幾天,利用下午網課自習的時間,我讓李慧給我現在帶班的學生做了一場講座。   屏幕前,她講得雲淡風輕。   可是,我的學生們漸漸聽到淚目。   而我呢,因為很多細節也是第一次知情,回想她一路走來的艱辛,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但我也沒有控制。   往事歷歷在目,我為此時此刻的李慧,那麼激動,那麼驕傲。   這才是老師真正的高光時刻。 18 而今天,之所以講李慧的故事,是想講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激發與哺育。   通過李慧,我學會了重新注視教室裡的每一個孩子。   他們,都是金子。   作為老師,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他們獨特的閃光點,讓他們朝著自己的天分去努力,讓他們以後再回想起自己的學生生涯時,還能感受到持續不斷的力量。   而傳統意識裡,大家都覺得是老師在哺育學生。   事實上,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孩子,也在哺育著我。   是他們用不同的個性提醒我,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N年之後,他們可以忘記初中時所學的知識,但,我希望他們正青春時,他們曾經年輕過,熱淚盈眶過,曾經被老師的目光深深眷顧過、期待過……   所以,如果你問我:「熱愛我的職業嗎?」 我的回答是:「不,我敬畏它,因為這是一個生命工程。」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西醫不告訴你的醫學驚天秘密… 高血壓竟然是一場百年大騙局? 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壓時,當場血壓就更高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開始服用降血壓葯,因為西醫告訴他不吃就會中風,從此病人惡夢就開始了... 一位老外博士的反西醫論文 ▲ConfessionofaMedicalHereticbyRobertMendelsohn 曼戴爾松醫學博士(羅伯特•Mendelsohn),不僅是一位名醫,而且曾任美國知名大醫院的院長,著名研究所的研究員,醫學院的教授,伊利諾州醫師執照局的局長,還是美國醫學會一個具有超強政治力量的工會組織——美國醫師工會)的領袖。他在1980年出版了一部巨著,書名是《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是美國WARNERBOOKS出版社出版的。 這本書再版過無數次,擁有無數讀者。這些忠實的讀者們紛紛站出來,自發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做「全國健康聯盟」,公推曼博士為會長,美國大城小鎮都有分會,定期舉行集會,並邀請名人演講,還有定期會刊。這是西方有史以來首次對醫藥界的大革命。 (談談聲明:以下言論來自一個中醫師解讀曼戴爾松醫學博士的理論,不代表談談立場) 1高血壓的藥物控制 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壓時,當場血壓就更高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開始服用降血壓葯,因為西醫告訴他不吃就會中風,從此病人惡夢就開始了... 這類人只迷信西醫是對的,完全不懂西醫學是甚麼,就去盲從醫師的指示,諸位只要稍微深入的想一下,告訴你有高血壓的醫師,有沒有同時告訴你為甚麼你有高血壓?是甚麼原因造成你有高血壓?如果沒有告訴你為甚麼,或者也不知道為甚麼你有高血壓,那就是說,你相信一位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怎麼回事的醫師的話,就開始一直吃他的葯,你不是笨蛋是甚麼,你不是迷信是甚麼。 2血糖過高的病人 健康檢查時醫師告訴你血糖過高,要你立刻開始服用降血糖的藥物,然後告訴你不控制血糖的話,易導致心臟病,嚴重時會得青光眼,嚇死人是西醫師在醫學院受教育時一直被灌輸在腦中的直覺反應,這些被西藥廠洗腦的醫師不知不覺中就成為西藥的強力推銷員而不自知。而我在臨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卻完全與它相反,中醫認為治糖尿病就必須先加強腎臟功能,高血糖必須先擊潰腎臟之後,然後才會對心臟造成威脅,而所有的西藥都傷害腎臟,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葯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臟病。肝開竅在眼睛,也就是說,中醫認為只要肝臟好就不會有眼疾,根本與高血糖無關,由於服用西藥或注射胰島素會造成肝臟的損壞,因此才會得到青光眼。我有許多病人是糖尿病患來求診,每位病患者都有按照西醫指示服藥多年的歷史,其結果都有心臟問題、也都有眼睛問題。 美國人由於太了解西藥的後遺症,對西藥是恨之入骨,現在中醫逐漸成為美國醫學主流,他們一有選擇後幾乎一面的倒向中醫,想盡辦法斷絕西藥,再難喝的中藥都接受。再者,降血糖的葯根本就是騙局一場。我解釋給諸位聽:你拿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一個放滿水一個放半杯水,然後同時加等量的糖入內,結果是半杯水的會較甜,對不?那現在想要兩杯水甜度,請問你是選擇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滿水呢?還是選擇發明降糖的葯來降低血糖呢?按照物質不滅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葯之後你以為血糖下降了,你就錯了,血糖根本沒有消失,多餘的血糖就開始屯積在你的腳部,就好像糖積在杯底一樣,其結果就是雙足潰爛,你等著截肢吧!前台灣總統蔣經國先生就是受害者,如果你知道此案例,但是你卻沒有學到教訓,還是依樣的重導覆轍,你真是笨死的。 還有服用中藥的病人要知道當藥力在清除雙足累積多年的舊血糖時,會有短時期的高血糖現象出現,這是很正常的。你應該每天多運動直到出汗為止。不要吃白米或麵食類及根莖類的蔬菜,多喝茶多吃葉菜類及糙米,加上多運動來自然的燃燒多餘糖份。如果因為血糖高而回去打胰島素就前功盡棄了。至於高血糖會持續多久,就要看你使用多少年的藥物控制,越多年自然越多的糖累積在雙腳內,而這些舊糖多年以來從未排出過體外,自然在吃中藥之後會迴流到身上,就會需要比較常的時間來消化它,每個人都不一樣的。 如果有人認為是中藥造成血糖高的原因,很簡單,你只要把同樣的葯讓你周圍的人服用,看看血糖是否會高,就知道了。中藥幾乎都是純鹼性,在純鹼性的環境里是沒有細菌與病毒的,我們根本沒有任何中藥會讓血糖上升的。 3膽固醇過高的人 西醫會告訴你要服用Lipitor或Zocor來降低它,接著以引發心臟病來嚇唬你,愚昧的人就被嚇到了,立刻就開始遵照醫師指示服用,從此另一個惡夢又開始了。Lipitor與Zocor會造成短期記憶喪失,又損傷肝臟及腎臟,非常多的副作用。由於任何西藥都具有酸性的本質,因此會造成胰臟癌的機會大增,這又是一大騙局。 我在臨床上只是讓病人停止吃零食三星期,病人的膽固醇就降到200以下,根本連中藥都尚未使用,這類只是由於病人好吃零食造成的問題,卻被西醫強化成高膽固醇會造成心臟病的嚇人辭句,被嚇倒的病人根本忘掉要問醫師到底膽固醇由何而來的?關於膽固醇這是最爛的西醫研究之一。我再說一遍,西醫學是強立名目,界定病理名詞,才有名目運用假慈悲來賣葯賺錢的一種商業行為。 4三酸甘油脂過高的人 此類問題是因為吃油炸食物過多及過胖造成的,只要停止吃油炸食物及減肥就可以了。然而西醫卻小題大做,又找到理由來奴役病人,威脅病人如果不吃控制藥物就會發心臟病,於是病人又增加了藥物。許多人還因此給嚇出心臟病來。我治過許多此類病患,我開一些清肝的葯給病人,三酸甘油脂就下降了,因為肝是心之母,一旦肝臟代謝毒素功能下降,自然有不幹凈的血進入心臟,對心臟造成威脅,從而引發心臟病。 5吃西方多種滋補營養藥物的人 這類人是最無知而且愚昧的蠢人。所有西方的營養學之研發,主要目的是要讓大家購買,才有錢賺,因為美國沒有文化,它們以工作效率為第一,一切講究快速,因此很少人自己每天煮飯,也不去研究如何煮好吃的食物,所有的快餐應運而生。當然此類食物缺乏很多應該有的營養,於是營養補充劑就開始發展起來。 實際上這些營養成分很高的葯不但對身體完全無助,反而會去餵食癌細胞、細菌、濾過性病毒,使病情更加嚴重,使美國人過胖、掉發、皮膚乾燥。例如以鈣片為例,從未有任何證據顯示鈣片可以幫助增強人體骨骼,反而是吃多鈣片會使骨骼更脆,更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而且副作用是造成腎結石。而維他命C片更爛,婦女們服用它的目的是想皮膚美白,但是結果是多服維他命C片會支持乳癌細胞的成長,其他不勝枚舉。多食用天然食物、有機蔬果絕對是正確的。要美白多喝自然的橘子汁最好。均衡的營養是要依靠選取的食物而定,不挑食是必要的。 中國人花了五千年以上的時間來研究吃食,到目前為止根本已經是習慣成自然,自然的營養均衡來自祖父母的傳承,完全不需要再依賴外來的錯誤知識。現今的中國人誤把科技當科學,一味的崇西洋,只要是老美說的都是對的。殊不知,美國人才是真需要來向中國人請教,學習如何煮中國食物。這類蠢蛋以為每天吃它就會健康,其結果根本就是得到更多的不治之症,反而死得更快。 6服用阿斯匹林的人 許多人被西醫告知每天一片阿斯匹林可以預防心臟病,這是完全錯誤的。最新2004年的醫學研究報告來自America醫Association說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每天一片阿斯匹林可以預防心臟病,反而有許多證據顯示每天一片阿斯匹林,你會有超過85%的機會得到胰臟癌,因為它是一種強酸劑,酸性對人體破壞最大,鹼性體質最好,不但長壽而且完全沒有病痛,要成為鹼性體質非常簡單,立刻停止喝咖啡、不吃甜食,拒絕冰淇淋、可樂,完全斷絕糖果餅乾類的零食,多喝茶、多吃自然有機蔬果。一段時間之後體質就改變了,你不聽我的建議,那天你得到胃癌或淋巴腺癌胰臟癌,再來找我也可以的。請記住在礆的環境里,是沒有病毒與細菌及癌細胞的。 7胃酸過高反逆食道的人 這個極普遍的問題連身為腸胃科的西醫都答不出來,到底胃酸反逆因何而來的?我告訴諸位,這根本是病患自己製造出來的,你只要多吃甜食、多喝咖啡、多吃冰淇淋、多喝可樂,一下子胃酸就來了。由於現在市面上都是使用人工糖來製作甜食,而人工糖的顆粒極小,會如同維他命片一樣的餵食細菌及濾過性病毒,它們吃了之後就排出酸性的糞便,這就是胃酸的來源,許多病患為這問題來找我,我只告訴他們這原因,根本葯都還沒有開,病人就好了。反觀西醫小題大做,開Previcid給病人去中和胃酸,這類傷肝的藥物,不但要吃一輩子,其結果病人胃酸照舊反而更壞。 而且由於長期未治好,終於把食道燒傷,結果就是食道癌、胃癌或淋巴癌或胰臟癌。還會引起鋁中毒,產生腦神經損壞,甚至與柏金生氏症有關,副作用不勝枚舉。 8服用女性賀爾蒙的太太們要注意 面臨更年期的婦女,常被西醫告知要服用賀爾蒙替代品,否則會得到骨質疏鬆症,這些胡說八道的話,不知嚇傻了多少無知的婦女。中國五千年以來,從未有人得到骨質疏鬆症,我們過去也沒有使用任何的賀爾蒙替代品,也有許多美國老太太來找我看此病,她們一致的說同樣的話。我告訴病人:千萬不要相信服用賀爾蒙替代品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因為她們最少的都服十年以上,最多的有服用超過三十年的,而結果是每個人都得到全身性的骨質疏鬆症。 因此,我的結論是你繼續服用女性賀爾蒙替代品,你一定會得到骨質疏鬆症,不吃反而沒事,多吃則會得到骨質疏鬆症及心臟病乳癌等疾病,我從未聽說有女人因為更年期不適而死的,但是我卻見到許多女人因為吃女性賀爾蒙而死於心臟病或乳癌的,更年期的不適癥狀,原因都是因為心臟不好造成的。只要把心臟保護好就沒有任何癥狀會出現的。因為無法忍耐更年期不適的女人們,小題大做的去服用女性賀爾蒙,反而死得很快。 因此,看到此篇文章的女子,一定要清醒過來,立刻停止服用女性賀爾蒙。還有鈣片最爛,這類差到極點的營養研究,不斷的鼓勵人們吃鈣片,不但不能補骨,反而會造成骨質的破壞,還會產生腎結石的後遺症。 9乳房稍有硬塊就急著做切片的無知婦女 這類人都是迷信西醫的藥罐子。因為西醫說如果及早發現就可以治好而且可以預防,於是這些藥罐子們就開始一連串的惡夢了。諸君試想,我把一個雞蛋拿來做蛋黃切片,結果如何?又再連續幾次做同樣的切片後,這個雞蛋會變成甚麼樣子?結果一定腐爛掉了,乳癌就是一種壓制不住的糜爛,其末期非常的惡臭,曾有此類病患到我診所,結果此惡臭在室內連續一星期才散去。女人會得到乳癌的原因90%是每年去西醫那做乳房健康檢查造成的。另外10%是被自己一直吃西藥傷到心臟引發出來的,已經不曉得有多少人,因為一直服用西藥抗生素或止痛藥或維他命,結果造成腎衰竭或心臟病的人,直到臨終前還在讚揚西藥好,沒有西藥早就死了。 請這些人醒醒吧!殺死你的就是西藥,讓你遭受病痛的也是西藥,讓你生活在疾病的陰霾下也是西醫,整天讓你擔心受怕的也是西醫。還記得幾年前英國很有名的熱門合唱團Bee格斯的MorriesGib,年僅54歲,結果因為小腸套疊在一起,造成腹痛,半夜送急診,結果開刀就死在手術台上。前不久,麥當勞總裁突發心臟病就死在會議上,年僅60歲,這些有錢人,就是因為買最好的醫療保險,才會死掉的。如果沒有錢,也沒有保險,那MorriesGib就會躺在家中床上,修養幾天直到腸子排出氣後,自然就好了。麥當勞總裁也沒有錢買零食吃,需要不斷的勞動來換取生活費。因為大量的勞動與少量的食物,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也沒有醫療保險。因為西醫的心臟檢查如EKG與StressTest根本就是謊言一個,不知道有多少人跟麥當勞總裁一樣死的,甚至於前一分鐘西醫檢查認為心臟很好,於是相信西醫的笨蛋就失去戒心,而下一分鐘就發心臟病死的,也大有其人在。 10喜歡吃止痛藥的人要注意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止痛藥都會傷到肝臟、腎臟與心臟的。只要肝心腎一受傷,立刻就會便秘睡不好,日子久了就開始掉發,眼睛視力變差,體力衰退,容易抽筋,連西藥營養劑、維他命吃多了,都會掉發傷肝的(維他命A更是頭號肝臟殺手),更何況止痛藥?任何痛症必有原因,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治好,絕對不可以亂吃止痛藥來壓制它,許多人還因此而腎臟衰竭終身洗腎,會得不償失的。現在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證明了吃止痛藥會有中風的危險,許多剛生完小孩的婦女因為吃止痛藥而得到中風。有些年才20來歲就中風了,這是既可憐又愚蠢的對西醫麻木依賴者,為了止住生產完後的疼痛而亂吃所造成的憾事。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請看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胸懷大志! 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事❗️ 法國總統內部講話,世界為之震驚❗️ 聞政視訊 1周前(C.lms轉)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國戎(ID:xuu5336)
 近日,內部會議上,馬克龍對現今的國際局勢進行總體分析: 他發出嘆息:“西方霸權已近末日!”  如何看待今日世界權勢大轉移? 馬克龍的閉門演講極具含金量‼️ 馬克龍: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座的使節們比我更瞭解這個世界。  是的,國際秩序正在被一種全新的方式給顛覆,而且我敢肯定的說,這是我們歷史上經歷的一次重大顛覆,它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具有深遠影響。  它是一次國際秩序的轉型,一次地緣政治的整合,更是一次戰略重組。  是的,我必須承認,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這是一個源自18世紀受到啟蒙運動啟發的法國。  這是一個源自19世紀受到工業革命引領的英國。  這是一個源自20世紀受到兩次大戰崛起的美國。  法國、英國、美國,讓西方偉大300年。  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    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  但事情正在起變化。
 有些危機來自於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於新興國家的挑戰。  在西方國家內部,美國在面對危機中的多次選擇錯誤,都深深動搖著我們的霸權。  注意,這不只是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的,早在特朗普之前,美國的其他總統也作出了其他錯誤選擇,克林頓的對中政策,小布什的戰爭政策,奧巴馬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量化寬鬆政策。  這些美國領袖的錯誤政策,全都是動搖西方霸權的根本錯誤,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極大的低估了新興大國的崛起。  低估這些新興大國的崛起,不是這兩年才開始的,而是早在十年或二十年前。   我們打從一開始,就低估了他們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和俄羅斯在不同的領導方式下,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印度也在快速崛起為經濟大國,同時他也在成為政治大國,中國,俄羅斯,印度,這幾個國家對比美國,法國和英國。  我們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政治想象力,都要遠比今天的西方人強,他們在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後,開始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哲學和文化”。  他們不再迷信西方的政治,而是開始追尋自己的“國家文化”。這和民主不民主無關,印度是民主國家,他也同樣在這麼做,尋找屬於自己的“國家文化”。  當這些新興國家找到了自己的國家文化,並且開始堅信它時,他們就會逐漸擺脫西方霸權過去灌輸給他們的“哲學文化”。  而這,正是西方霸權終結的開始。  西方霸權的終結,不在於經濟衰落,不在於軍事衰落,而在於文化衰落。    當你的價值觀無法再對新興國家輸出時,那就是你衰落的開始。  我認為目前這些新興國家的政治想象力,是高於我們的。  政治想象力很重要,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內涵,能夠引出更多的政治靈感。  在政治上我們能不能做的更大膽點,新興國家的政治想象力,遠超過今天的歐洲人,這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  中國已經讓7億人口脫貧,未來還將有更多人擺脫貧困,但在法國,市場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了收入不平等現象。  過去一年中產階級的憤怒,讓法國的政治秩序發生了極深刻的變化,從19世紀以來,法國人的生活就在一種平衡中。  個人自由,民主制度,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三者是平衡法國的政治的三腳架,但是當中產階級不再是我們國家的基石時,當中產階級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危機就誕生了。    他們就會對民主與市場制度產生根本的懷疑,這樣的制度還能讓我獲得更好的生活嗎?  他們有權利這麼懷疑,並且也有權利加入到激進的政治運動中去。  在英國,政治體制的淪陷更為明顯。  英國脫歐的響亮口號,Take back control(奪回控制權)說明了一切。  民眾認為,自己的命運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奪回控制權”。  而“奪回控制權”的直接方式,就是脫歐,他們厭惡了歐盟,厭惡了老套的政治,他們想要更富有政治想象力的事情出現。  歸根結底,是過去的政治制度無法讓英國人獲利,甚至讓他們活得越來越糟,但上層的政治領導者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於是,他們失敗了。  至於美國,美國人雖然同屬西方陣營,但他們一直與歐洲有著不同的人道主義標準(暗示宗教)。    美國人對氣候問題,對平等,對社會的平衡敏感性,和歐洲並不是以相同方式存在的(暗示美國貧富差距比歐洲大得多)。  美國文明與歐洲文明存在著明顯差距,即使美歐深深結盟,但我們的差異一直存在。  特朗普的上臺,只不過是將原本的差異,放大化了。  我必須強調,歐洲與美國不同。  歐洲的文明計劃,當然不能由匈牙利的天主教徒,或者俄羅斯的東正教徒來決定,但歐洲長時間的跟隨美國,將俄羅斯從歐洲大陸驅逐出去,這樣的政策,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美國需要讓“俄歐對立”,但歐洲需要嗎?    歐洲配合美國,驅逐俄羅斯,這可能是歐洲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錯誤。  驅逐俄羅斯的結果,就是普京別無選擇的必須去擁抱中國,而這正好給了中國與俄羅斯抱團取暖的機會。  讓我們的一個競爭對手,與另一個對手相結合,形成一個巨大麻煩,這就是美國人的做法。  如果歐洲不驅逐俄羅斯,俄羅斯的政策也絕不會那麼反西方。那如今在地緣政治上,給與東方大國的幫助,也就不可能那麼多。  但歐洲的問題,在於軍隊。  因為北約的存在,歐洲想要再組建一支歐洲軍就變得非常困難,而只要“歐洲軍”一天不存在,歐洲就一天要受到美國的政治指令操控。    可悲的是,當我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談到這些時,我們都是悲觀的,目前的歐洲,沒有人擁有這種能力去組建一支歐洲軍,更沒有人對這項重大的戰略性政策,給與投資。  但歐洲軍是制衡美國的關鍵點,沒有歐洲軍,歐洲就沒有真正的獨立性可言。  是的,美國是盟友,是我們長期的盟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長期綁架著我們的盟友。    法國是一個強大的外交大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是歐盟的心臟。
 讓俄羅斯脫離歐洲,或許是一個絕對深遠的戰略錯誤。  法國如果無法將俄羅斯拉回歐洲,那也不願再繼續參與,加劇緊張局勢與孤立俄羅斯的政策。  目前俄羅斯與那個東方大國,雙方都沒有要結盟的興趣,但沒人敢肯定,倘若西方世界再步步緊逼的話。  中俄還會不會如此肯定的說,我們不會結盟。  我們朋友的敵人,就一定是我們的敵人嗎?  俄羅斯是美國的敵人,那他一定是歐洲的敵人嗎?  我們需要建立歐洲自己的新的信任與安全架構,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那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    美國人說,這個在武器裝備上進行大量投資的國家,這個人口結構不斷下降惡化,這個不斷老齡化的國家。    美國人問我,我們該害怕這個國家嗎?我們該和這樣一個國家和解嗎?    我反問美國人,把俄羅斯與加拿大的位置互換一下怎麼樣呢?  除了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動盪外,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第三個大動盪,無疑就是技術革命動盪。    大數據互聯網,社交媒體,人工智能,在大智能於全球化中鋪開時,信息技術的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智能全球化所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情感、暴力、甚至仇恨的全球化。  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人類學變化,也為我們創造了全新的空間,一個需要人類去重新審視和制定規則的空間。    這是一個目前全球都不曾觸碰的新技術規則空間,也是一個所有人都該認同與參與的,互聯網國際秩序規則。  但在這套新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技術革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失衡,更是人類學上的階級矛盾與意識形態矛盾。  最終,它會給我們引以為豪的民主帶來沉重的撕裂與不穩定性。    在座的使節們都能看到,經濟動盪,地緣政治動盪,信息技術動盪,民主的動盪。  所有這些動盪都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該做什麼呢?  我們現在需要如何做?我們是繼續當觀眾,當個評論員,還是去承擔我們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都失去了政治想象力,讓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習慣來主導我們的策略,那我們……  一個共和國總統,一位部長,一位外交官,一個士兵,在這房間裡的每個人都繼續照過去的方法做下去的話。  那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肯定會“失去控制”。  而“失去控制”後,等待我們的,就是消失。  文明逐漸消失,歐洲逐漸消失,西方霸權的時刻也會一同消失。    最終,世界將圍繞兩個極點運轉:即美國和中國,歐洲將必須在這兩個統治者之間做出選擇。  歐洲,將完全失去掌控權,因此我至今只相信一件事,就是勇敢——敢於突破和冒險的政治策略。  這種不同於以往老歐洲的政治策略,會導致現在的很多事情失敗,而且國內也有大量的評論員,批評家說它不會成功。  但致命的不是評論和批評,而是失去“勇敢的心”與“充滿想象力的思維”,並且我認為,唯有去嘗試一些勇敢的,富有想象力的政治,才是深刻體現法國國家精神的最佳方法。  只有法國,能重新樹立深刻的歐洲文明;只有法國,能從歐洲戰略和國際政治的高度,去考慮歐洲的存亡問題。  法國精神,是一種頑強的抵抗精神,是對與眾不同的世界追求的精神。抗拒精神絕不會屈服於事務的必然性與適應性  這種貫徹於法國人靈魂的不凡精神,塑造了唯有法國,才能改變歐洲漸漸被“兩極”吞噬的歷史趨勢。    接下來法國將有幾個重要的議程方向,第一是“歐亞議程”。  法國將促進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與歐洲聯通戰略的更好融合,但是該融合必須在尊重我們的主權和規則上進行。  十年前我們在歐亞融合上犯了一些錯誤,歐洲在處理那場重大的金融危機時,為了求得援助,而被迫開展了私有化,來降低歐洲的部分主權。  從南方的意大利到北方的英國,但我們不會去責怪聰明的中國人,我們只能怪自己蠢。    另外在面對中國崛起時,法國還必須和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起“法國戰略”。  這是對於法國歡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一個“補充”。    我們在一個地方幫助了對手,那我們就必須在其他地方制衡它一下,這是政治的一貫玩法。  法國必須在印太地區建立“法國影響力”,去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勢力崛起,畢竟法國在該地區擁有百萬居民,更有近一萬名戰士。  法國要成為該海域的主要海上力量之一。  法國第二項重要議程是——優先建立歐洲主權。   我已經與很多人聊過,歐洲主權絕不是一個空洞的詞,但我們早已犯了將主權的話語權留給民族主義者的錯誤。  民族主義者絕不代表我們的主權,主權是一個好詞,他代表我們民主的核心。但如果政府失去對一切的控制,那主權也將一無所有。  所以民族主義者有權發表他們的聲音,但他們絕不代表歐洲主權。  幾十年來,歐洲已經建成了一個強大,友好的市場,但同時我們也是最開放,和最幼稚的市場。  而且我們在討論歐洲主權時也必須非常深入的包括英國,無論英國脫歐最後結果如何,歐洲主權都包括英國。  歐洲主權另一個方向,是國防,關於歐洲防務問題,自1950年代以來就沒有任何進展,它甚至是被禁止討論的。  但是時候建立一個擁有更多國防主權,依靠歐洲基金和歐洲軍隊的倡議。  我認為目前正是商談“歐洲國防主權”,幾十年來的最佳時機,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使節,多加努力。  歐洲主權的另一個側重點,是歐洲對於邊界的思考,這問題也將引申到對於人口和移民的話題。  歐洲自2015年以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危機,我們必須摒棄關於難民的緊急管理制度,從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才登陸機制。  我們更應該與國際移民組織合作,恢復我們在巴黎所做的移民過濾工作。    最後是關於經濟和金融主權的部分。  我們現在正積極的談論伊朗,繼續捍衛我們主張的伊朗議程。  但美元存在其“特殊性”,即使我們決定保護伊朗,但我們的公司要前進,也要依賴美元。
 注意,我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和美元作鬥爭,而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歐元主權”。  但這個過程實在太慢了,我們進展的太慢了!  而且在建立數字貨幣主權上,歐洲也需要重新思量,因為數字貨幣,也必將影響未來的經濟主權。  重建歐洲的主權,經濟主權,國防主權,邊界主權,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加強歐洲的一體化而不受外界其他國家的干擾。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擁有強大而一致的外交,在目前西方霸權受到挑戰的時刻,我們更應發揮各自的政治想象力。  掌控歐洲人自己的命運,將控制權還給我們的人民。  在外交上我依靠你們發揮重要作用,我不勝感激的提出這些要求。    我將永遠在你們身邊,以讓法國成為引領一系列重要政治問題的核心。  使得我們的使節在世界各地都有強大的代表實力,來捍衛我們的國家利益,超越我們的國家利益,讓我們的價值傳遍世界。  我謝謝你們!  共和國萬歲,法蘭西萬歲!   ——伊曼紐爾.馬克龍   這篇文章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希望大家能看到這篇文章分享給親朋好友看看,能幫助到更多人哦。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法國總統馬克洪講話展現睿智 【園丁按】 《財經會議資訊 》5月5日刊載〈法國總統內部講話流出,西方世界一片譁然!〉這篇講話內容紮實豐富,充分表現他對世局的深刻瞭解,和法國人特有的自負和自信,這種人格特質,是當前臺灣的政治人物中所欠缺的,他說「在面對中國崛起時,法國還必須和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起“法國戰略”。這是對於法國歡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一個“補充”。」此語的確是智者之語。抱美國大腿以苟全,是台灣執政者唯一的生存策略,殊不知美國早被馬克洪看扁了,全文如下: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座的使節們比我更瞭解這個世界。 是的,國際秩序正在被一種全新的方式給顛覆,而且我敢肯定的說,這是我們歷史上經歷的一次重大顛覆,它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具有深遠影響。 它是一次國際秩序的轉型,一次地緣政治的整合,更是一次戰略重組。 是的,我必須承認,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這是一個源自18世紀受到啟蒙運動啟發的法國。 這是一個源自19世紀受到工業革命引領的英國。 這是一個源自20世紀受到兩次大戰崛起的美國。 法國、英國、美國,讓西方偉大300年。 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 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但事情正在起變化。 有些危機來自於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於新興國家的挑戰。 在西方國家內部,美國在面對危機中的多次選擇錯誤,都深深動搖著我們的霸權。 注意,這不只是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的,早在特朗普之前,美國的其他總統也作出了其他錯誤選擇,克林頓的對中政策,小布希的戰爭政策,奧巴馬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量化寬鬆政策。 這些美國領袖的錯誤政策,全都是動搖西方霸權的根本錯誤,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極大的低估了新興大國的崛起。 低估這些新興大國的崛起,不是這兩年才開始的,而是早在十年或二十年前。 我們打從一開始,就低估了他們。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和俄羅斯在不同的領導方式下,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印度也在快速崛起為經濟大國,同時他也在成為政治大國,中國,俄羅斯,印度,這幾個國家對比美國,法國和英國。 我們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政治想像力,都要遠比今天的西方人強,他們在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後,開始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哲學和文化”。 他們不再迷信西方的政治,而是開始追尋自己的“國家文化”。這和民主不民主無關,印度是民主國家,他也同樣在這麼做,尋找屬於自己的“國家文化”。 當這些新興國家找到了自己的國家文化,並且開始堅信它時,他們就會逐漸擺脫西方霸權過去灌輸給他們的“哲學文化”。 而這,正是西方霸權終結的開始。 西方霸權的終結,不在於經濟衰落,不在於軍事衰落,而在於文化衰落。 當你的價值觀無法再對新興國家輸出時,那就是你衰落的開始。 我認為目前這些新興國家的政治想像力,是高於我們的。 政治想像力很重要,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內涵,能夠引出更多的政治靈感。 在政治上我們能不能做的更大膽點,新興國家的政治想像力,遠超過今天的歐洲人,這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 中國已經讓7億人口脫貧,未來還將有更多人擺脫貧困,但在法國,市場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了收入不平等現象。 過去一年中產階級的憤怒,讓法國的政治秩序發生了極深刻的變化,從19世紀以來,法國人的生活就在一種平衡中。 個人自由,民主制度,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三者是平衡法國的政治的三腳架,但是當中產階級不再是我們國家的基石時,當中產階級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危機就誕生了。 他們就會對民主與市場制度產生根本的懷疑,這樣的制度還能讓我獲得更好的生活嗎? 他們有權利這麼懷疑,並且也有權利加入到激進的政治運動中去。 在英國,政治體制的淪陷更為明顯。 英國脫歐的響亮口號,Take back control(奪回控制權)說明了一切。 民眾認為,自己的命運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奪回控制權”。 而“奪回控制權”的直接方式,就是脫歐,他們厭惡了歐盟,厭惡了老套的政治,他們想要更富有政治想像力的事情出現。 歸根結底,是過去的政治制度無法讓英國人獲利,甚至讓他們活得越來越糟,但上層的政治領導者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於是,他們失敗了。 至於美國,美國人雖然同屬西方陣營,但他們一直與歐洲有著不同的人道主義標準(暗示宗教)。 美國人對氣候問題,對平等,對社會的平衡敏感性,和歐洲並不是以相同方式存在的(暗示美國貧富差距比歐洲大得多)。 美國文明與歐洲文明存在著明顯差距,即使美歐深深結盟,但我們的差異一直存在。 特朗普的上臺,只不過是將原本的差異,放大化了。 我必須強調,歐洲與美國不同。 歐洲的文明計畫,當然不能由匈牙利的天主教徒,或者俄羅斯的東正教徒來決定,但歐洲長時間的跟隨美國,將俄羅斯從歐洲大陸驅逐出去,這樣的政策,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美國需要讓“俄歐對立”,但歐洲需要嗎? 歐洲配合美國,驅逐俄羅斯,這可能是歐洲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錯誤。 驅逐俄羅斯的結果,就是普京別無選擇的必須去擁抱中國,而這正好給了中國與俄羅斯抱團取暖的機會。 讓我們的一個競爭對手,與另一個對手相結合,形成一個巨大麻煩,這就是美國人的做法。 如果歐洲不驅逐俄羅斯,俄羅斯的政策也絕不會那麼反西方。那如今在地緣政治上,給與東方大國的幫助,也就不可能那麼多。 但歐洲的問題,在於軍隊。 因為北約的存在,歐洲想要再組建一支歐洲軍就變得非常困難,而只要“歐洲軍”一天不存在,歐洲就一天要受到美國的政治指令操控。 可悲的是,當我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談到這些時,我們都是悲觀的,目前的歐洲,沒有人擁有這種能力去組建一支歐洲軍,更沒有人對這項重大的戰略性政策,給與投資。 但歐洲軍是制衡美國的關鍵點,沒有歐洲軍,歐洲就沒有真正的獨立性可言。 是的,美國是盟友,是我們長期的盟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長期綁架著我們的盟友。 法國是一個強大的外交大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是歐盟的心臟。 讓俄羅斯脫離歐洲,或許是一個絕對深遠的戰略錯誤。 法國如果無法將俄羅斯拉回歐洲,那也不願再繼續參與,加劇緊張局勢與孤立俄羅斯的政策。 目前俄羅斯與那個東方大國,雙方都沒有要結盟的興趣,但沒人敢肯定,倘若西方世界再步步緊逼的話。 中俄還會不會如此肯定的說,我們不會結盟。 我們朋友的敵人,就一定是我們的敵人嗎? 俄羅斯是美國的敵人,那他一定是歐洲的敵人嗎? 我們需要建立歐洲自己的新的信任與安全架構,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那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 美國人說,這個在武器裝備上進行大量投資的國家,這個人口結構不斷下降惡化,這個不斷老齡化的國家。 美國人問我,我們該害怕這個國家嗎?我們該和這樣一個國家和解嗎? 我反問美國人,把俄羅斯與加拿大的位置互換一下怎麼樣呢? 除了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動盪外,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第三個大動盪,無疑就是技術革命動盪。 大資料互聯網,社交媒體,人工智慧,在大智慧於全球化中鋪開時,資訊技術的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智慧全球化所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情感、暴力、甚至仇恨的全球化。 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人類學變化,也為我們創造了全新的空間,一個需要人類去重新審視和制定規則的空間。 這是一個目前全球都不曾觸碰的新技術規則空間,也是一個所有人都該認同與參與的,互聯網國際秩序規則。 但在這套新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技術革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失衡,更是人類學上的階級矛盾與意識形態矛盾。 最終,它會給我們引以為豪的民主帶來沉重的撕裂與不穩定性。 在座的使節們都能看到,經濟動盪,地緣政治動盪,資訊技術動盪,民主的動盪。 所有這些動盪都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該做什麼呢? 我們現在需要如何做?我們是繼續當觀眾,當個評論員,還是去承擔我們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都失去了政治想像力,讓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習慣來主導我們的策略,那我們…… 一個共和國總統,一位部長,一位外交官,一個士兵,在這房間裡的每個人都繼續照過去的方法做下去的話。 那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肯定會“失去控制”。 而“失去控制”後,等待我們的,就是消失。 文明逐漸消失,歐洲逐漸消失,西方霸權的時刻也會一同消失。 最終,世界將圍繞兩個極點運轉:即美國和中國,歐洲將必須在這兩個統治者之間做出選擇。 歐洲,將完全失去掌控權,因此我至今只相信一件事,就是勇敢——敢於突破和冒險的政治策略。 這種不同於以往老歐洲的政治策略,會導致現在的很多事情失敗,而且國內也有大量的評論員,批評家說它不會成功。 但致命的不是評論和批評,而是失去“勇敢的心”與“充滿想像力的思維”,並且我認為,唯有去嘗試一些勇敢的,富有想像力的政治,才是深刻體現法國國家精神的最佳方法。 只有法國,能重新樹立深刻的歐洲文明;只有法國,能從歐洲戰略和國際政治的高度,去考慮歐洲的存亡問題。 法國精神,是一種頑強的抵抗精神,是對與眾不同的世界追求的精神。抗拒精神絕不會屈服於事務的必然性與適應性 這種貫徹於法國人靈魂的不凡精神,塑造了唯有法國,才能改變歐洲漸漸被“兩極”吞噬的歷史趨勢。 接下來法國將有幾個重要的議程方向,第一是“歐亞議程”。 法國將促進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與歐洲聯通戰略的更好融合,但是該融合必須在尊重我們的主權和規則上進行。 十年前我們在歐亞融合上犯了一些錯誤,歐洲在處理那場重大的金融危機時,為了求得援助,而被迫開展了私有化,來降低歐洲的部分主權。 從南方的義大利到北方的英國,但我們不會去責怪聰明的中國人,我們只能怪自己蠢。 另外在面對中國崛起時,法國還必須和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起“法國戰略”。這是對於法國歡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一個“補充”。 我們在一個地方幫助了對手,那我們就必須在其他地方制衡它一下,這是政治的一貫玩法。法國必須在印太地區建立“法國影響力”,去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勢力崛起,畢竟法國在該地區擁有百萬居民,更有近一萬名戰士。法國要成為該海域的主要海上力量之一。 我已經與很多人聊過,歐洲主權絕不是一個空洞的詞,但我們早已犯了將主權的話語權留給民族主義者的錯誤。 民族主義者絕不代表我們的主權,主權是一個好詞,他代表我們民主的核心。但如果政府失去對一切的控制,那主權也將一無所有。 所以民族主義者有權發表他們的聲音,但他們絕不代表歐洲主權。 幾十年來,歐洲已經建成了一個強大,友好的市場,但同時我們也是最開放,和最幼稚的市場。 而且我們在討論歐洲主權時也必須非常深入的包括英國,無論英國脫歐最後結果如何,歐洲主權都包括英國。 歐洲主權另一個方向,是國防,關於歐洲防務問題,自1950年代以來就沒有任何進展,它甚至是被禁止討論的。 但是時候建立一個擁有更多國防主權,依靠歐洲基金和歐洲軍隊的倡議。 我認為目前正是商談“歐洲國防主權”,幾十年來的最佳時機,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使節,多加努力。 歐洲主權的另一個側重點,是歐洲對於邊界的思考,這問題也將引申到對於人口和移民的話題。 歐洲自2015年以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危機,我們必須摒棄關於難民的緊急管理制度,從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才登陸機制。 我們更應該與國際移民組織合作,恢復我們在巴黎所做的移民過濾工作。 最後是關於經濟和金融主權的部分。 我們現在正積極的談論伊朗,繼續捍衛我們主張的伊朗議程。 但美元存在其“特殊性”,即使我們決定保護伊朗,但我們的公司要前進,也要依賴美元。 注意,我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和美元作鬥爭,而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歐元主權”。 但這個過程實在太慢了,我們進展的太慢了! 而且在建立數位貨幣主權上,歐洲也需要重新思量,因為數位貨幣,也必將影響未來的經濟主權。 重建歐洲的主權,經濟主權,國防主權,邊界主權,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加強歐洲的一體化而不受外界其他國家的干擾。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擁有強大而一致的外交,在目前西方霸權受到挑戰的時刻,我們更應發揮各自的政治想像力。 掌控歐洲人自己的命運,將控制權還給我們的人民。 在外交上我依靠你們發揮重要作用,我不勝感激的提出這些要求。 我將永遠在你們身邊,以讓法國成為引領一系列重要政治問題的核心。 使得我們的使節在世界各地都有強大的代表實力,來捍衛我們的國家利益,超越我們的國家利益,讓我們的價值傳遍世界。 我謝謝你們!
    2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