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據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指出,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院士蔣華良牽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評價和老藥新用研究。

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中醫認為,這三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表裡雙清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口服液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之一。

上海藥物所長期從事抗病毒藥物研究,2003年SARS期間,上海藥物所左建平團隊率先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狀病毒作用,十餘年來又陸續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對流感病毒(H7N9、H1N1、H5N1)、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具有明顯的抗病毒效應。

目前,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

現有回應

  • Lopez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現在言之過早,為假。
    1. 新華視點 週五報道, 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衛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 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是真的。
    2. 2003年SARS期間,上海團隊已經率先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狀病毒作用,但還談不上是治療劑。
    3.

    出處

    1. 雙黃連被指可抑制武漢肺炎遭搶購 上海藥物所專家:科學的事不想說太過
    http://www.rfi.fr/cn/中国/20200201-双黄连被指可抑制武汉肺炎遭抢购-上海药物所专家科学的事不想说太过
    4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启动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 上海药物所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药物所左建平团队率先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作用,十余年来又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 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新华社)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有藥了!成年男性排出精液可抑制冠狀病毒!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分享:新型冠狀病毒是基因組序列最長的病毒之一,全長29847bp、並容易變異! 冠狀病毒是由單一RNA構成、非常容易出現變異。到目前為止,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人在感染後,會表現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炎等不同臨床症狀。 其中4種會引起普通感冒的呼吸道感染徵狀、分別為229E、NL63、OC43、HKU1、 死亡率約為 0.02%、但是另外有兩種變異的重症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SARS ,則造成高死亡率、約9.6%。 引發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則是最新的變異、介於流感與重症冠狀病毒之間,死亡率約2%。 武漢新冠病毒 (2019-nCoV)的受體是ACE2, ACE2作用主要是angiopoietin II, ACE2 和 ACE分別具有擴張血管和收縮血管功能,共同維持血壓狀態。 ACE2主要存在腎小管上皮細胞 、腸上皮細胞、肺與氣道上皮細胞,2019-nCoV利用 ACE2作為入侵受體。經由肺細胞感染入侵、導致肺血管permeability 改變、肺水腫、肺功能惡化,最終引發 ARDS。 男性華人ACE2 表現比較活躍、由於nCoV 對ACE2 的精准攻擊、所以華人比較容易感染冠狀病毒、或導致死亡。17年前全球感染SARS冠狀病毒人數共8437例,而華人感染佔比高達92%。這次 nCoV 感染至今超過 15000例、華人超過95%、死亡案例100%都是中國人、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原地區(湖北), 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3倍。 所以冠狀病毒也有種族與性別感染偏好。 ... Feb/01/2020 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一篇美國首例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臨床表現。 事件記錄如下: 1月19日,35歲武漢中國人探親後返回美國,在美國華盛頓的醫學中心診治、因重症治療無效、醫院才嘗試聯絡Gilead 藥廠、使用其仍在研發中的抗RNA 病毒藥物Rendesivir。 結果效果與以往試驗在 MERS與SARS 一樣、病人ㄧ天後就恢復血氧。病人病情康復神速! 美國制藥公司Gilead針對SARS與MERS 冠狀病毒研發治療藥物, 名稱是Rendesivir。 Gilead宣佈: 對Rendesivir的研發仍在開發中,尚未獲得任何國家的上市許可。 但是,因為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藥廠支持下、2020-02-02 ,大陸開始執行270名收案的Rendesivir臨床試驗。預計開始收案時間為2020年2月3日,預計於4月27日結束。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好消息,疫情可以不用怕了! 以下訊息,有誰能查證,是真?是假?政府可以出面查證嗎? 訊息若證實是真,全球疫情有解了!不用再打「疫苗」針了! 日本興和創薬已完成三期臨床確認“伊維菌素”療效(SARS-CoV-2, Ivermectin)之事實,檢附「令人振奮的消息!日本興和創薬三期臨床確認“伊維菌素”療效」https://thetruth.pse.is/3vcu79 ,「令人振奮的消息!日本興和創薬三期臨床確認“伊維菌素”療效(SARS-CoV-2, Ivermectin),日本興和創薬在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的III期臨床試驗(開發代碼:K-237)的研藥物“伊維菌素”來自與北里大學的聯合研究(非臨床試驗)證實,Omicron株與現有的突變株具有相同的抗病毒作用」之報導。https://t.me/GreatAwakeningHk/12873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貼: 《帝國主義,發動生化戰?》2020/01/23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鐘武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軒研究員合作,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論文,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傳染人的機制給出了學術解釋。 其中,最重要的結論是:武漢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換掉了4個關鍵蛋白;但是,與人ACE2的親和力還是很強。 研究人員在吃驚之餘,又仔細的比較了SARS的S-蛋白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結構;結果發現,雖然替換了4個關鍵氨基酸,但是結構並沒有發生變化;二者RBD結構域的3D結構幾乎相同,難怪和SARS那麼像;很容易把人誤導為是SARS病毒而走入誤區。 這個研究說明,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應該是通過S-蛋白與人ACE2相互作用,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 而且,這個結果也暗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 本研究為我國醫務人員科學防控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以及開發檢測和干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看完報告,讓人在驚恐之餘,更加憤怒無比! 關鍵在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換掉了“4個關鍵蛋白”。」 第一、其目地就是為了偽裝成SARS病毒,讓防疫者難以分辨,誤入防治“非典”的老路,延誤救治的時間。 第二、是使它具有“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達到快速蔓延和傳染的目地。 這種滅絕人性的生物技術,是蝙蝠和竹鼠能幹的出來嗎?在自然界環境中即使1萬年也不可能實現如此精準“4個關鍵蛋白”的“替換”! 這一新型病毒的製造者真是費盡了心機,滅絕人性已經到了如此地步! 2010年,中國取得了戰勝SARS病毒的勝利。 2015年,解放軍醫療隊在非洲取得了戰勝“埃博拉病毒”的勝利。 這次敵對勢力精心選擇新型病毒在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爆發,我們迎來新挑戰。 全國醫學科研和衛生防疫單位進入“戰備”狀態,舉國上下嚴陣以待;中國人民,一定能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害人者,終將會被上天所懲處! 帝國主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各種破壞打擊和圍剿;中國的迅速壯大和崛起,已經讓帝國主義到了撕下所有偽裝,公開出手的地步。 而,…… 我們的國人清醒了嗎? 我們的國人清醒了嗎? 崇洋媚外,追美的國人清醒了嗎?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許多人認為,政府正在與大型製藥公司密切合作,推動疫苗成為唯一的選擇,而沒有提供更便宜的解決方案和藥物治療。 然而,美國治療學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要求再次使用伊維菌素治療 covid 19。 在一篇名為《伊維菌素預防和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效果的新興證據評論》https://journals.lww.com/americantherapeutics/fulltext/2021/06000/review_of_the_emerging_evidence_demonstrating_the.4.aspx 的文章中,研究人員聲稱: In the article named “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 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researchers claim the following: 這項研究的作者發現,除了經常服用伊維菌素可以顯著降低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風險之外,死亡率和恢復時間也大大降低了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還引用了許多“伊維菌素分佈運動導致全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例子,促使他們得出結論,作為一種口服藥劑,伊維菌素“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所有階段都是有效的。” 根據作者的說法,伊維菌素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中的療效是由以下因素支援的: 1. 自2012年以來,多項體外研究表明,伊維菌素可以抑制許多病毒的複製,包括流感、寨卡病毒、登革熱等。 2. 伊維菌素通過幾種觀察和提出的機制抑制 SARS-CoV-2複製並與宿主組織結合。 3. 伊維菌素具有強有力的抗炎作用,體外實驗資料表明,它對炎症中最有效的介導因子核因子 -κb (NF-κB)的產生和轉錄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 在多種動物模型中,當感染 SARS-CoV-2或類似冠狀病毒時,伊維菌素顯著降低病毒載量並保護器官免受損害。 5. 伊維菌素可以防止接觸受感染患者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傳播和發展。 6. 伊維菌素可以加速輕中度疾病患者在症狀出現後的早期治療,並防止其惡化。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補充: 湖北省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同濟醫院)專家組迅速反應,根據包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寧琴、呼吸科主任趙建平、急診科ICU主任李樹生對《指南》進行了說明。 1.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 據感染科主任寧琴介紹,經過病毒序列比對分析,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病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在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間宿主媒介。 根據對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冠狀病毒對熱敏感,保持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2. 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 從臨床表現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其他症狀少見。 一半患者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等臨床症狀,多在1周後恢復。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影像學表現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除影像學表現外,患者還可出現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 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D二聚體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3. 發熱患者合併哪些症狀要懷疑被感染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肺炎,人群對這種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具有人群易感性,如果接觸病毒數量大,或機體免疫功能較差的患者,極易出現感染。 根據前期診治經驗,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患者發熱的同時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可判斷為疑似病例。 在符合疑似病例標準的基礎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行實時螢光RT-PCR檢測2019-nCoV核酸陽性,就可確診。 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鑑別的疾病 由於此種肺炎患者往往有發熱,雙肺瀰漫性、浸潤性病變。 首先需要與其他類型肺炎進行鑑別,例如細菌性肺炎,或支原體、衣原體肺炎等非病毒性肺炎,但細菌性肺炎患者往往血象較高,且以單肺為主,咳嗽時可有膿痰; 其次,與其他病毒性肺炎相鑑別。很多病毒都會引起肺炎,例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肺炎,但這些病毒感染引起肺炎機率相對較低,數量相對較少,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出現肺炎幾率較高,傳染性較其他病毒性肺炎強; 另外,還需要與間質性肺疾病尤其是急性間質性肺炎相鑑別,主要從流行病學、影像學表現等來進行鑑別。 5. 抗病毒藥、抗菌藥物以及激素應用需要注意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避免盲目或不恰當的抗菌藥物治療,尤其是聯合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對於輕症患者,建議根據患者病情靜脈或口服給予針對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抗菌藥物,如莫西沙星或阿奇黴素。 對於重症或危重患者,給予經驗性抗微生物藥物以治療所有可能的病原體。對於膿毒症患者,應在初次患者評估後一小時內給予抗微生物藥物。 糖皮質激素對於病毒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可能導致病毒播撒,另一方面其可以減輕肺部炎症反應,有利於改善缺氧、呼吸窘迫症狀,除非特殊原因,應避免常規皮質類固醇使用。可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胸部影像學進展情況,酌情短期(3-5天)使用糖皮質激素。目前尚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可試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藥物。 若有地方性流行病學史或其他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旅行史或接觸動物流感病毒)時,經驗療法應包括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或者膜融合抑制劑(阿比多爾)。 6. 老人、孕產婦病情進展相對更快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如果一次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當然,很多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以後因為嚴重的炎症反應,可能導致ARDS或膿毒症表現,也不能掉以輕心。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用吉利德Gilead藥物治療的冠狀病毒病例可促進更廣泛的測試 通過 傑森·蓋爾 2020年2月1日GMT + 8上午9:47 輸液後華盛頓州的肺炎患者好轉 吉利德藥物是為埃博拉病毒開發的,但可能會與2019-nCoV戰鬥 首次報導使用吉利德科學公司的實驗性藥物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這鼓勵醫生支持對該藥物的進一步測試。 吉利德的remdesivir應用於美國的第一例病例,一名35歲的男子在他的2019-nCoV病毒檢測呈陽性後出現肺炎,並被送往華盛頓州埃弗里特普羅維登斯地區醫學中心的空氣隔離病房住院以進行觀察。 該中心首席醫學官傑伊·庫克(Jay Cook)在周五的電話會議上對記者說:“據我所知,這是世界上首例將此藥物用於人類對抗這種病毒的病例。” “當時,我們感到使用這種藥物的好處超過了可能存在的任何潛在風險,我們得到了他的知情同意。” 他的醫生週五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導,在靜脈注射藥物後,患者的肺炎在一天之內似乎有所改善,並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他們說,這一發現應鼓勵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確定其治療2019-nCoV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該藥物被批准用於同情心理由。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福斯特城的吉利德(Gilead)在一份聲明中說,它沒有在世界任何地方獲得許可或批准,也沒有被證明對任何用途都是安全或有效的。 吉利德說,這家製藥商以其抗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毒的抗病毒藥而聞名,它正在與全球衛生當局合作,通過“適當實驗性使用”雷姆昔韋來應對冠狀病毒的爆發。它還與個人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合作,藉以提供其知識和抗病毒專業知識,以幫助患者應對2019-nCoV。 華盛頓衛生部傳染病國家流行病學家斯科特·林德奎斯特說,Remdesivir是一種新型的所謂核苷酸類似物前藥,是在考慮到埃博拉危機的情況下開發的。 他在電話會議上對記者說:“全國的用途非常有限。” “我們確實知道該產品的製造商正在與中國合作進行研究,並將其與其他正在研究的抗病毒藥一起提供給海外。” 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主任兼兒科教授馬克·丹尼森說:對瑞姆昔韋和一種較舊的化合物稱為NHC的臨床前研究表明,兩者都具有廣泛的抵抗力,醫學上能夠抵抗“我們測試過的每隻蝙蝠以及人類和動物的冠狀病毒。” 丹尼森(Denison)及其同事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贈款來篩選能夠抵抗多種冠狀病毒的化合物。他們進行的為期五年的研究發現,雷姆昔韋和NHC這兩種藥物似乎干擾了他們正確複製遺傳物質的能力,從而阻止了病毒複製。 丹尼森在電話採訪中說,他們的研究發現,這兩種方法都有望用於治療由SARS,小鼠肝炎病毒和蝙蝠冠狀病毒引起的感染。他說,他預測它們也將對2019-nCoV有效,可能作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雙重療法。 已顯示抗病毒治療的組合可有效抑制HIV,同時避免出現耐藥菌株。 丹尼森說:“針對新興病毒的聯合療法是必經之路。” 這些都是令人興奮的藥物,它們各自獨立有效。當然,考慮多種獨立起作用的藥物組合是有意義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lab-made-coronavirus-triggers-debate-34502 美國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 magazine)早在2015年已經報道,新形冠狀病毒的研發過程及製造!有文獻記載! Ralph Baric 一名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有2015年11月9日刊登他們團隊,製做一種擁有SCH014表面蛋白質冠狀病毒的研究。 病毒2015年已經製造出來。從一種來自中國找到的蝙蝠身上的病毒培植,用導致老鼠感染Sars的冠狀病毒做骨幹。能夠構成嚴重上呼吸部及肺部感染。 (誰說造謠的,請找美國科學家雜誌去) the-scientist.com Lab-Made Coronavirus Triggers Debate The creation of a chimeric SARS-like virus has scientists discussing the risks of gain-of-function research. Jef Akst Nov 16, 2015 Ralph Baric, an infectious-disease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last week (November 9) published a study on his team’s efforts to engineer a virus with the surface protein of the SHC014 coronavirus, found in horseshoe bats in China, and the backbone of one that causes human-lik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mice. The hybrid virus could infect human airway cells and caused disease in mice, according to the team’s results,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Nature Medicin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the SHC014 surface protein to bind and infect human cells, validating concerns that this virus—or other coronaviruses found in bat species—may be capable of making the leap to people without first evolving in an intermediate host, Nature reported. They also reignite a debate about whether that information justifies the risk of such work, known as gain-of-function research. “If the [new] virus escaped, nobody could predict the trajectory,” Simon Wain-Hobson, a virologist at the Pasteur Institute in Paris, told Nature. In October 2013, the US government put a stop to all federal funding for gain-of-function studies, with particular concern rising about influenza, SARS, an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as funded such studies because they help define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human-pathogen interactions, enable the assessment of the pandemic potenti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agents, and inform public health and preparedness efforts,” NIH Director Francis Collins said in a statement at the time. “These studies, however, also entail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 risks, which need to be understood better.” Baric’s study on the SHC014-chimeric coronavirus began before the moratorium was announced, and the NIH allowed it to proceed during a review process,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work did not fall under the new restrictions, Baric told Nature. But some researchers, like Wain-Hobson, disagree with that decision. The debate comes down to how informative the results are. “The only impact of this work is the creation, in a lab, of a new, non-natural risk,” Richard Ebright, a molecular biologist and biodefence expert at Rutgers University, told Nature. But Baric and others argued the study’s importance. “[The results] move this virus from a candidate emerging pathogen to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Peter Daszak, president of the EcoHealth Alliance, which samples viruses from animals and people in emerging-diseases hotspots across the globe, told Nature.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lab-made-coronavirus-triggers-debate-34502 以下是中文譯本(翻譯自 google translate app) 實驗室製造的冠狀病毒引發辯論 嵌合型SARS病毒的產生使科學家們討論了獲得功能研究的風險。 傑夫·阿克斯特 2015年11月16日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傳染病研究人員拉爾夫·巴里克(Ralph Baric)上週(11月9日)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了他的研究小組利用在中國的馬蹄蝠中發現的具有SHC014冠狀病毒表面蛋白的病毒工程化病毒的努力。 以及引起小鼠類似人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骨架。 研究小組的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該雜種病毒可能感染人的氣道細胞並引起小鼠疾病。 結果表明,SHC014表面蛋白具有結合和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這證實了人們對該病毒(或蝙蝠物種中發現的其他冠狀病毒)能否在不首先進化為中間宿主的情況下向人飛躍的擔憂。 他們還引發了關於該信息是否可證明進行此類工作的風險的辯論,稱為功能獲得研究。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學家西蒙·韋恩·霍布森(Simon Wain-Hobson)告訴《自然》雜誌:“如果[新]病毒逃脫了,那麼誰也無法預測這一軌跡。” 2013年10月,美國政府停止了所有用於功能獲得研究的聯邦資金,尤其是對流感,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關注日益增加。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為此類研究提供了資助,因為它們有助於確定人與病原體相互作用的基本性質,能夠評估新興傳染病的大流行潛力,並為公共衛生和備災工作提供信息。” 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說。 “但是,這些研究還涉及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風險,需要更好地理解。” Baric告訴《自然》,Baric對SHC014嵌合冠狀病毒的研究在宣布暫停宣布之前就開始了,NIH允許其在審查過程中進行,最終得出結論認為該工作不屬於新的限制。 但是,一些研究人員,例如Wain-Hobson,不同意這一決定。 爭論歸結為結果如何豐富。 羅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兼生物防禦專家理查德·埃布賴特(Richard Ebright)對自然界說:“這項工作的唯一影響是在實驗室中創造了一種新的非自然風險。” 但巴里奇(Baric)和其他人則認為這項研究很重要。 “(結果)將這種病毒從候選的新興病原體轉移到了明顯的當前危險中,” EcoHealth Alliance總裁彼得·達薩克(Peter Daszak)告訴《自然》雜誌,該聯盟從全球新興疾病熱點地區的動物和人類中採集病毒。
    3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貼 美国抗冠状病毒新藥-看北一女和台大傑出校友的楊博士扮演関鍵角色(!) 關於美國吉利德公司(Gilead Science)研發的抗病毒藥remdesivir(瑞德西韋)被美國科學家認為有望對冠狀病毒進行抑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專家盧洪洲教授表示,目前,專家們已寫好方案及申請,等待上級部門批准,同時與吉列德公司直接聯繫。從美國的研究來看,這一藥物的臨床療效立竿見影,基於以往remdesivir在MERS病毒治療領域亦有突出表現。一旦獲得上級批准,將加速引入該藥物,受益中國大陸病人。 Gilead公司這次開發出來的抗冠狀病毒新藥(瑞德西韋)給世界帶來了戰勝病毒的希望。 該公司主持研發工作的是一名來自台灣的傑出女性,Dr. Taiyin Yang ,台灣北一女傑出校友,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 不但專業出色,也是當年北一女樂隊隊長,到曰本代表表演,是個活躍人物。希望她這次能夠帶領她的公司團隊再接再厲,為人類作更多的貢獻。 https://www.gilead.com/about/leadership/senior-management/taiyin-yang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