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太陽光電申請案件採用中國企業生產之變流器產品,可能造成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受遠端控制及衍生資安問題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業受到衝擊,政府為振興經濟,推出「振興三倍券」,盼藉此協助相關產業復甦,未料,振興三倍券不僅屢被拿來與馬英九時期的「消費券」做比較,發放三倍券所需的人力以及成本也引來許多爭議。對此,台北市糕餅商業公會理事長周正訓直言,3倍券對許多商家來說,「都會撐不到年底」,且不管再怎麼經濟復甦,也不可能再回到馬英九時期陸客來台大量消費的榮景。


振興三倍券正式上路引來許多民怨,有許多人預購首日便到超商領取,卻因人潮過多,系統頻傳當機;日前郵局開放購買三倍券,也吸引不少民眾排隊領取。然而,除了預購、排隊領取引發的民怨外,民黨台南市議員李中岑今天爆料稱,有名經營小飾品店的朋友,上周持民眾消費面額200元的三倍券到銀行準備換領現金時,卻被行員認定是假券,對方在不甘損失的情況下,決定從此拒收三倍券。
14:44 2020/07/20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超實用整理包/ 振興三倍券怎麼購買取得?不適用項目出爐 Q:怎麼購買取得三倍券? 四種形式,可透過實體紙本、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信用卡。 1.紙本: (1)郵局:7月15日起,至郵局用1000元換取3000元振興券 (2)網路預購:7月1日透過網路預購,7月15日起在4大超商領取 (用1000元換取3000元振興券) 2.電子支付:7月1日起上網綁定,7月15日開始累積消費3000元,APP通知存入2000元。 3.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7月1日起上網綁定,7月15日開始累積消費3000元,超商靠卡回存2000元。 4.信用卡::7月1日起上網綁定,7月15日開始累積消費3000元,簡訊通知入帳戶2000元,抵扣帳單。 Q:紙本的面額? 紙本面額有200元5張、500元4張。不得換現、不得找零、不得儲值。 Q:使用時間? 從7月1日開始預購,7月15日領券啟用,可使用至12月31日。 Q:領取資格有哪些? 每人限領一次,具中華民國國籍的國民身分、取得居留許可的外籍或陸籍配偶;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可直接領取。 Q:有使用限制嗎? 11項使用限制:不可用於電商網購、繳稅、儲值、罰款、規費、菸品、保單、股票、國民年金、信用卡費、禮券 Q:店家該怎麼兌換? 有統編店家:可到郵局、銀行兌換,將匯入店家、企業或負責人帳戶 無統編店家:委由有統編的商圈、夜市管委會、自治會等單位到郵局、銀行兌換,會匯入帳戶後再發放給店家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十多天來,登記領取三倍券的民眾已超過一千萬人,其中登記領取實體券的人數從五成多逐日上升至八成六。 十多天來,登記領取三倍券的民眾已超過一千萬人,其中登記領取實體券的人數從五成多逐日上升至八成六。依此推估,最終領取三倍券實體券的民眾可能超過兩千萬人,較政府預估的一千兩百萬人多出八百萬人。政府第一波將加印至一千七百萬份,仍遠不敷所需。若把八成六這個數字視為一次公投民意,它的結論是:三倍券的政策想定一路錯誤,一再悖離民眾期待。 三倍券的設計和使用規則,是一個「控制狂」政府自以為是的傑作。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三倍券有幾大特色:一是對個別國民發放的金額最少;二是規定最複雜;三是唯一需先繳錢「換購」的紓困金;四是領取手續程序繁雜,耗力費時;五是政府知法犯法,讓健保卡違規用於領取三倍券。 這次三倍券的發放,正面表列與負面表列的限制之繁雜,多到難以勝數,恐怕已無人能知其全貌。不僅如此,就在近日民眾登記領取類別時,政府還一再修改規則。例如,三倍券能否用於購買高鐵回數票,官網原本放在正面表列,後來又悄悄塗銷;原因是高鐵認為回數票涉及「儲值」行為,必須加以限制。但與此同時,台鐵卻允許三倍券購買回數票;其間標準之混亂,讓人無法理解。 這場紛亂的起因,主要就在蔡政府堅持要與馬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有所區隔,因此非要設計成「一千換購三千」的發放模式,並美其名為三倍券。但如此一來,立即產生了程序繁複冗長的問題,發放及領取人力成本因此大增,更造成健保卡的違法使用。更嚴重的是,因為民眾出錢「換購」三倍券,使得紓困衍生出政府事先未曾想到的契約關係,使得三倍券的用途備受拘束。三倍券能否發揮振興功能目前仍未可知,但因為從規劃到發放的時程冗長,顯已延宕了民眾消費時效。 再看,三倍券的印刷和發放成本,估計將高達十二億元,這是極可觀的行政成本。事實上,蔡政府若要表現得比馬政府「進步」,大可採取現金發放,直接將錢匯進入民眾帳戶;如此一來,民眾既省下排隊的時間,超商和郵局也不必在「共體時艱」的口號下扮演政府的臨時勞役,為如此瑣碎而原可避免的行政作業奔忙。或者,政府若揚棄自我膨脹的「換購」模式,直接發給每個民眾兩千元,由村里長代送到戶,不也是更省時省力? 然而,向來享有「酷吏」風評的蘇揆,卻不肯放下他天生喜好控制的本領。因自得於疫情期間口罩管制的威風,卻無視於人民為領取口罩而排隊奔波之苦,更把奴役全國郵局和超商當成理所當然;因此這次發三倍券又故技重施,讓全國人民再來大奔波一場。這種無視人民勞力及時間成本的官員,對三倍券畫出那麼多條條框框,當然不會懂得尊重人民,但他又懂得政府治國的行政效率嗎?幾天之後,當郵局換購三倍券的活動開始,屆時民眾大排長龍,蔡政府才將領教何謂民怨。尤其,郵局領券規定分單雙號領取,但單號能領取的日數卻比雙號多一天,這樣的規則不奇怪嗎? 從今年一月以來,這個政府的主要工作全都放在口罩管制,卻把快篩、普篩、疫苗研發的工作擱在一旁。如今焦點轉向紓困和振興,光是一個三倍券就改了三次名稱,規則一改再改,彷彿台灣的經濟振興工作就只剩這件頭號大事可做。如此目光如豆,真的就是這個「大政府」的全部瞻矚嗎? 面對新冠病毒,中國大陸以高度的行政集權有效控制了疫情;對照之下,民主的美國卻因各州自行其是而疫情失控。這兩個極端的例子,應該不能簡約成集權更能有效抗疫。至於台灣,能稱為民主國家而有效控制疫情的典範嗎?看看蘇內閣這一路走來的鐵腕,高度管制夾雜嚴厲處罰,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你知道蔡蘇政府正在用三倍券侵犯你的人權嗎? 標題不是危言聳聽,是現在正在進行式。而且侵害的範圍與規模正隨著國人到處預購、領取三倍券,而持續擴大。 ......《全民健康保險法》中授權政府製發的全民健康保險憑證(即健保卡),是用來作為參加全民健康保險的憑證,並憑此證獲得各種醫療服務以及紀錄使用的證明文件。雖然新式的晶片卡都有儲存資料的功能,才有衍伸出「不得存放非供醫療使用目的及與保險對象接受本保險醫療服務無關之內容」(《全民健康保險保險憑證製發及存取資料管理辦法》第2條)的問題,但其實資料放哪裡不是問題主軸。最大的問題是,有國民身分、居留身分就有健保納保資格,才能領取健保卡,但不能因此就推導出健保卡可以拿來作為與醫療無關的用途。 說白了,經濟部主導的振興經濟三倍券到底和健保醫療有什麼關係? 把帶有數位晶片的健保卡提升到甚至取代身分證的地位,這根本已經遠遠「跳脫」健保卡原有的法律地位。不只是違規,更是直接違法。 政府未經人民同意即大規模蒐集國人居住遷徙、消費模式大數據,更恐怖的還在後頭。 照道理來說,三倍券的領取資格連結在國民資格(身分證)及外國人居留資格(居留證)。換言之, 2009年馬政府消費券用類似返鄉投票的方式,從戶籍地(區公所)領取票券或領取通知即解決所有的發放程序。但缺點是,因為馬英九的消費券除了有使用期限外,票券等同現金,使用毫無限制,夜市攤販拿到消費券也可以拿回去付自己家的買菜錢,也就是說,政府無法追蹤每一筆消費券所連結的消費人口、消費地點、消費模式。 反之,但由蘇貞昌院長和唐鳳政委主導的三倍券,之所以要捨簡從繁,先用疫情期間口罩實名制的玩法,要人們先拿健保卡去各大超商預訂後,再去正面、負面表列使用限制,以及拚命加碼綁定數位支付的「甜頭」,這中間整合、蒐集國人居住、遷徙、消費行為等「大數據」的企圖,根本是司馬昭之心。 因為三倍券被設計成要先「預購」才能再去「領取」的兩階段措施,而且領取地點不是各地區公所,而是在全國各地四大超商及郵局,絕大部分的人們就只會選在離自己生活最便捷的超商或郵局領取這個政府發的「小確幸」。只要三倍券發放系統背後有防止重複領取的勾稽機制(在A超商領取後就不能在B超商領取),政府就能透過這人領取三倍券的店家,去統計出過去一直無法精準統計的「全國人口國內移動」(戶籍與實際居住地差異)大數據。 也就是說過去無法精算的各種北漂、南漂、東漂、西漂的人數,將隨著這次三倍券的發放而精準地浮出檯面。比如說,一個戶籍設在屏東恆春的年輕人,到臺北市信義區工作,在旁邊的新北市的中和區景X里租屋,除非租屋的租金有列入報稅,否則政府過去只能從報稅紀錄中得知這人戶籍在恆春、工作(給薪)單位在臺北市。但只要這個恆春人在中和景X里的某7-11統一超商領取了三倍券,政府後台的查核系統就能勾稽出生活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相異的人口總數、年齡、性別分佈等等各種人口統計資訊,而且將會精準統計到不同的街區或鄰里。 更有甚者,因為三倍券只能領一次,政府將透過計算不同超商或郵局領券的人數,統計出各地實際居住的人群特徵(數量、年齡、性別、已婚、未婚、設籍本市或戶籍在外地),甚至可以藉由四大超商的統計,估算出四大超商的人流市佔比率,還可以交叉比對出什麼特徵的人群(年齡、性別)偏好去小七、全家等等大數據資訊。 更不要說,平常連法院都不能隨隨便便調取到人們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紀錄,這次那些綁定數位支付、信用卡支付的人,政府可以為了查核你本月有無合格消費滿三千的名義,直接把眼睛伸進你當月的消費帳單細目中,儘管這可能不是那人一個月的全部消費紀錄,但對消費行為、對象、時機等數據的「追蹤效果」絕對比紙本三倍券還強。 不只是最蠢政策,而且是最不善良的政策 三倍券正要上路,到底能拯救多少經濟、幫助多少國內GDP,大家都還在吵。 筆者非經濟專長,只知道人們的各種隱私資訊正隨著人們自發、主動地到處預訂、購買三倍券而如水銀瀉地般,大量湧入政府的口袋。 總之,靠著「誘使」人們透過健保卡到超商郵局領取三倍券之名,政府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蒐集全國人民人口遷徙、消費行為調查之實,連立場絕對不是「藍色的」台灣人權促進會,也於5月發出聲明稿,指摘拿健保卡在超商領振興券是政府違法並出賣人民個資。 三倍券到底還沒救到經濟,先花12億大錢印三倍券,只能說這是「最蠢政策」。而擺在眼前這個大規模「情蒐」自己百姓的政府,我們實在很難說這是個善良的政策。
    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再談振興券,不大不小問題很多; 花新臺幣近10億元買德國紙、製作機器印製「臺灣島振興券」,凱子外交拿百姓當冤大頭,國庫債臺愈堆愈高,必定壓垮一代又一代子孫 ? 一、印製振興券的材料需三億.... 二、為了防偽,又從德國引進機器要七億.... 三、分發券的行政費、加班費、百姓排隊等候、領取的時間費、受氣費、爭吵費、交通費、.... 但,政府官員認為划不划得來,不知道!?.... 有一個精算師在幫他算,所以,三倍券轉圈圈之亂,蘇先生要「唯唐鳳是問」? 看看美國什麼都不必做,把1千7百美元(5萬臺幣)直接滙到你戶頭,日本也一樣十萬日幣直接滙到你戶頭,台灣宣導得像是大恩大德一樣,二千台幣是要施捨嗎? 台灣振興券是用1000元錢買的,不是發的,主動免費才算是發的 。正確來說應該是百姓花1000元錢給政府,政府拿了錢之後;印刷振興券,人民拿了振興印刷劵消費,依據;乘數效果理論(一班乘數效果最高約有7倍),1乘數政府可有5%營業稅,5%×7=35%的稅收。(每一千元可收稅350元),若再加上公司的營業收入,所得稅17%,則有52%的稅可回收(每一千元回收520元),人民先付1千元(等同變象稅金,政府實際只出2千元),因此,「2,000-(2,000*52%=1,040元)」,政府只出960元而已,政府賺到了。 那上面的數據,很多人不一定聽得懂,那下面一個基本數學問題,大家就可以幫忙衡量一下,政府賺得更大; 假如,台灣23,000,000人,每人印發三張就是69,000,000張千元代幣,如果他一不小心印5張只發3張,再收發給人一千元,那蔡政府手頭上就增加了69,000,000,000元資金,這多出來的錢幹什麼用?這「振興三倍券」案,誰去監督這個全程作業? 在野的國民黨沒空,柯p曾經對「三倍券」不滿,他曾說是「脫褲子放屁」,柯p可派人去查看一下呀! 現在台灣很多的大小商家配合「振興券三倍券」,上行下效有樣學樣,開始私自印發折價券、招待券、消費點數券、尤其台北市你去商圈看看,已經滿天飛了,變成「振興券災難事件」正在上演中! 哈!魔術師變魔術,晃了一大圈,看得霧煞煞,管他唬爛,弱智的台灣人只要免費的,有利可圖就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