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國外研究指出:愛吃麵包、蛋糕,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大幅提升?外科主任大解密!

現有回應

  • 重新來升等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愛吃蛋糕麵包,未來罹患大腸癌風險將大幅提升」的說法並非完全正確,陳樞鴻醫師指出,事實上,網路上之所以將蛋糕麵包與罹患大腸癌劃上等號,主要是站在多數糕點製品在製程中,加入大量酥油、奶油,導致脂肪量攝取過多,進而增加腸道負擔有關。若是,蛋糕麵包在製造過程中,無額外添加奶油、酥油、植

    出處

    愛吃蛋糕麵包,罹患腸癌風險較高?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4268
    6 年前
    0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國外研究指出:愛吃麵包、蛋糕,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大幅提升?外科主任大解密!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59566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吐司邊別丟!國外研究:富含抗氧化劑 可防腸道病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你喜歡吃吐司邊嗎?有些人習慣吃吐司要去邊,有些人則喜愛吐司邊扎實的口感,最近有國外研究指出,麵包皮(bread crust)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多攝取麵包皮對身體有益。 國外網站「howstuffwork」引述一項美國農業食品化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麵包皮中的抗氧化劑(pronyl-lysine)含量超高,是一般白肉麵包的8倍,麵包皮在食用後,會提高消化酶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腸道病變和大腸癌,此外,麵包皮也富含了豐富的膳食纖維。 另一方面,若麵包切得越小塊,烘烤受熱的表面積會越均勻,產生的抗氧化劑也會越多,不過仍須注意不要將麵包烤到「過焦」,這樣不僅會降低抗氧化劑的含量,也會產生致癌物質。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早餐就吃到致癌物?肉鬆原來這麼毒 「民以食為天」,然而食物也潛藏著健康危機,乳酸菌之父梅奇尼可夫曾經說:「死亡從大腸開始」,大腸癌更是連續八年蟬聯國人十大致死癌症第一名。根據《中視新聞》報導,一項針對直腸癌病人的調查發現,最多病患愛吃的食物都是「肉鬆」,再次顯現出加工肉類與致癌風險之間的潛在關連。 肉類高溫燒烤產生致癌「異環胺」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醫生指出,肉鬆是肉粉高溫燒烤過後的加工食物,表面積所沾附的「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數量驚人,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已被確認為一級致癌物質,。王醫生指出,包括前年1名14歲就因大腸癌死亡的青少年病例發現,他幾乎每天食用香腸。顯然,肉類在高溫燒烤後產生的異環胺,是引發大腸癌、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美醫:這七種肉最致癌 美國癌症協會結腸直腸癌主任 Durado Brooks 教授指出,大多數的的結腸或直腸癌症,起源於息肉病變,而造成息肉病變最主要的三項原因為:高脂肪食物、紅肉、酒精。其中,最容易升高致癌風險的食物,包括加工後的牛肉、豬肉、羊肉、熱狗、火腿、培根、香腸。 至於吃哪些食物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Brooks指出:綠葉蔬菜中的葉酸及維生素B群,有良好的防癌效果,綠葉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柑橘類水果,以及強化穀物,都是良好的飲食選擇。 「腸癌救星」葉酸及蘿蔔硫素 尤其是葉酸的抗癌作用,逐步受到重視,在哈佛大學一項針對89000名婦女的研究中,發現每天攝取400毫克的葉酸,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降低52%,而每日只要攝取1杯鷹嘴豆或熟菠菜,就能攝取到100-150毫克。另外,每星期吃四份1/2杯(125克)的十字花科蔬菜,攝取足量的蘿蔔硫素,也能減少一半的腸癌風險。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不管是夾吐司還是配稀飯,不少人超愛吃肉鬆。不過,林口長跟醫院對大腸脂肪癌患者做了一份萬卷調查,發現他們最喜歡的食物第一名就是肉鬆。 雖然說這不代表肉鬆一定會致癌,但是燒烤肉類的確會產生致癌的務實一環安。 如果您吃了一隻烤雞腿,等於抽了八十支煙,而如果吃了一公斤的烤紅肉,更等於是抽了六百支的香煙呢。 如山俊之父曾經說過,死亡從大腸開始,在大蛋烤肉之前恐怕真的要三思。 很多人習慣在吃飯的時候撒上肉鬆,香氣四溢讓食物不再單調,不過好吃歸好吃,吃多了恐怕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寧口腸跟大腸之腸癌病人裡面吃的第一名最多的食物叫做肉鬆,好像肉的粉裡面這樣燒烤,你看每個表面已經沾染了多少的一環安。 其他考驗健康的食物,像是烤雞腿就等於八十根煙,而一公斤烤紅肉也相當於六百根香煙所含的致癌物。 十四歲的小朋友死於大腸癌就是吃香腸的,因為他小學嘛,開始吃。 恐怖就在於加工紅肉裡頭的胺基酸,加熱之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一環安,會導致乳癌、大腸癌和肝癌等癌症。 通常都會去燒烤店吃,因為現在燒烤店越來越多。 這樣的飲食習慣恐怕得好好改一改了。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任在網路上的這段演講就有高達兩萬多人轉帖分享。 不少人感到很震驚,以為燒烤和醃漬類的食物才會造成大腸癌,想要長保健康,這些加工的紅肉最好少碰微妙。
    1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又有一名人正值壯年被大腸癌奪去性命,如何防範大腸癌相信是很多人關心的議題,到底有那些NG行為容易讓大腸癌上身呢? 1. 喝酒:酒精會代謝成乙醛傷害細胞DNA而引起癌症,酒喝愈多,常喝酒,引發癌症的危險性增高。 解方:不喝酒 2. 愛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容易刺激似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而刺激腫瘤增生,讓大腸癌細胞分布全身。所以甜食、精緻澱粉類的食物要慎食。 解方:多選擇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如:地瓜、糙米、芋頭、南瓜等當主食來源。 3. 愛吃紅肉及加工肉類:吃紅肉會讓身體產生石膽酸,大腸癌的病人有較高濃度的石膽酸,加工肉品有亞硝胺的致癌物。吃太多肉讓蛋白質攝取過量,會讓胰臟酵素忙著消化蛋白質,沒時間去做除癌細胞的工作,可試著一天1餐或2餐不吃蛋白質,讓胰臟酵素來對抗癌細胞。 解方: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如果非吃不可,可以搭配吃足量含豐富維生素C、E及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 4. 愛吃動物性脂肪:研究指出動物性脂肪攝取量大於總熱量40%時,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機,如果脂肪量少於總熱量15%,會有較低大腸癌風險,這裡的動物性脂肪是指飽和脂肪,魚類所含的DHA、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有保護身體對抗大腸癌。飲食中的脂肪會刺激膽汁分泌,太油時會引起致癌的石膽酸和去水膽酸增加,所以少吃油炸食物、肥肉等。 又有哪些飲食習慣能遠離大腸癌呢? 1. 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結合致癌物質,讓致癌物質快速排出體外,減少大腸暴露在致癌劑的危險,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降膽固醇、調整血糖及預防便祕。 2. 多吃鞣花酸的食物:鞣花酸可以活化肝臟解毒酵素,幫助清除致癌物。 可吃哪些食物呢?莓果類的草莓 3. 多吃含吲哚的十字花科食物:吲哚能催化致癌劑被解毒,提供抗氧化的保護作用,能抑制大腸癌細胞增生。十字花科食物有高麗菜、綠花菜、白花菜、甘藍菜等。 4. 攝取足夠的鈣、鎂:鈣能減少大腸癌的危險,我不鼓勵靠吃鈣片來預防,應多吃深綠色的蔬菜同時補充鈣、鎂及膳食纖維,才是最明智選擇。 5. 烹調食物加薑黃 其實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和預防脂肪肝的飲食差不多,多蔬菜、適量水果、少紅肉、多粗食,人自然就健康。當然要多運動、保持身心愉快也很重要。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教授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相較於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足夠的人,維生素D缺乏者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增加77%,可能與補充維生素D可增強免疫力並減少發炎反應有關。她建議,可攝取蛋黃、魚類、魚肝油、添加維生素D奶類或食用補充劑及曬乾香菇、木耳等補充維生素D。 關於維生素D的功效,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去年6月就曾在臉書分享西班牙巴塞隆那一家醫院的調查研究,證實維生素D對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效果比瑞德西韋還要好。她表示,半數以上的國人血液維生素D是小於建議的正常值(30ng/mL),提醒民眾要注意飲食均衡,改善飲食習慣,才有機會提升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你早上喝的第一杯液體是什麼?有些人喝水,但相當多人會回答:咖啡,究竟喝咖啡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幫助呢? 根據國外健康媒體《Naturalnews》及《Collective-Evolution》的報導,哈佛大學公報去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咖啡是效果強大的「酏劑」,不但能減少心臟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還能預防老年癡呆症等重大疾病。 咖啡幫助氧化游離脂肪酸,有助於提高代謝及減肥 《Collective-Evolution》報導指出,飲用咖啡對人體至少有15種少處,值得注意的是咖啡的減肥效果,飲用一杯咖啡可提高3-11%的代謝率,還能增加氧化游離脂肪酸的效率44%。 咖啡這樣喝,降低65%老年癡呆症的發作風險 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喝3-5杯咖啡的中年人,老年後可降低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65%的風險,研究發現,咖啡因可增加體血液中GCSF的含量,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GCSF遠低於正常人,相信是因為咖啡因保護了腦細胞的蛋白受體所致。 咖啡具有獨特護肝效果,降低55%肝硬化風險 飲用咖啡同時可保護肝臟,避免酒精性的肝硬化,更可降低55%肝硬化的風險。有趣的是,人們以為茶葉中的咖啡因也對肝臟有同樣效果,然而研究卻指出,唯獨咖啡有如此強大的護肝功效。 咖啡可防止各種癌症及神經膠質瘤 咖啡另一項重要功效是能降低罹患包括乳腺癌在內等各種癌症的風險。根據該篇報導說明,喝1-4杯咖啡可減少大腸癌風險15%,每天飲用兩杯咖啡,可降低肝癌43%風險,以及子宮內膜癌20%,也有防止神經膠質瘤的效果。 咖啡保護心臟、穩定血糖,使人活得更長壽 咖啡與長壽是否相關?哈佛公共衛生中心的說法是有的,每天喝咖啡可降低6%的死亡率,3杯則降低8%,五杯降低15%,更重要的是,哈佛大學也提出每天喝6杯咖啡可降低22%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再加上咖啡本身含有高度的抗氧化劑,能保護心血管,減少中風機率,在在都顯示咖啡與長壽有密切關係。 最後,每天飲用6杯咖啡,可降低痛風風險40%,咖啡還有改善記憶力及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咖啡」對人體不健康的迷思 固然,科學研究認為咖啡有減少各項疾病發作的作用,但一般人總會聽到,咖啡會刺激神經,導致失眠、心悸、甚至咖啡因成癮,認為咖啡是「不健康」的飲料。 健康喝咖啡的四大法則 事實上,除了個人過敏體質所造成的飲用不適之外,咖啡本身確實對人體保健有相當多的益處,《Collective-Evolution》報導指出,只要把握「使用真正高品質豆子」、「少糖少奶及少甜味劑」、「睡前6小時不喝咖啡」、「瞭解自己接受咖啡因份量的極限」四大原則,就能善用咖啡的保健效益,喝出健康人生。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如果你想在新年戒吃巧克力,可能要重新考慮。新研究顯示,含有大量鎂、像黑巧克力的食物,可大幅降低胰臟癌的風險。 很少人知道鎂對身體有多重要,這個礦物質參與幾乎所有的身體功能和組織,支持免疫系統,預防與某些癌症有關的發炎,提升心臟健康,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甚至預防憂鬱症和偏頭痛。 刊登在「英國癌症期刊」的這項新研究,由布魯明頓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員領導進行,結果發現,每天少吃100毫克的鎂,胰臟癌風險就提高24%。胰臟癌不僅是美國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74%的胰臟癌病人,在診斷後第一年去世,只有7%存活超過五年。 印第安納大學傳染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主任何嘉(Ka He,音譯)指出,胰臟癌很獨特,與別的癌症不同,其五年存活率非常低,因此預防和找出風險或預測因素極為重要。 雖然以往的研究發現,攝取的鎂愈少,糖尿病的風險愈高,而糖尿病也是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但是很少研究審視鎂與胰臟癌的直接關聯。所以研究員調查年齡介於50歲到76歲的6萬6000名以上男女,研究期間151人罹患胰臟癌。 像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服用消炎藥等因素,並未改變攝取鎂對胰臟癌風險的效應。除了黑巧克力以外,鎂也存在於深綠葉青菜、堅果、豆子、優格、鱷梨、一些魚(鯖魚、野生鮭魚、鮪魚)和香蕉之中。 胰臟癌占美國所有癌症的3%,占癌症死亡的7%。過去十年胰臟癌罹患率相當穩定,但是死亡率從2002年到2011年每年增加。領導研究的迪巴巴(Daniel Dibaba)表示,屬於胰臟癌高風險群的人,飲食納入鎂補充劑,可能有助預防胰臟癌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7/1401358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地瓜抗癌第一名? 別再瘋傳了!這又是一個網路謠言和鬧劇 網路傳言:「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研究指出,紅薯含有一種特殊成分:脫氫表雄酮。美國研究發現,這種成分對於預防乳腺癌和結腸癌尤其有效,是超級抗癌食物。」 但是到「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的網站,根本搜尋不到任何地瓜抗癌的資訊。 而許多吹噓「地瓜抗癌」的網路文章說,地瓜之所以有抗癌的功效,是因為它含有「脫氫表雄酮」。 然後,有研究發現:「脫氫表雄酮」與乳癌的發生有關,並且會增加罹患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因此又有人如此推理: 因為地瓜含有DHEA「脫氫表雄酮」,而DHEA會致癌,所以吃地瓜會致癌。DHEA也可能影響其它荷爾蒙,胰島素,和膽固醇的量,並增加罹患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事實上「地瓜抗癌」是網路上編織出來的故事。 而地瓜根本不含DHEA。吃地瓜當然也不會致癌。 只不過最可笑的是,經常在媒體網路上看到一大堆所謂的營養師,保健專家,自然療師,竟信以為真,還把它當成抗癌食物的“教材”。 網路文章真的不能亂信和亂傳! https://www.facebook.com/ziel16888/posts/2060496314232185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口交傳毒 夫妻兩人都罹癌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癌症也會傳染?而且是經由口交傳染?國內醫院發現,丈夫罹患咽喉癌後,太太也發現罹患子宮頸癌,雙方的腫瘤檢體中都驗出了致癌的人類乳突病毒(即HPV病毒 ),由於兩人行房時有口交習慣,可能是夫妻先後罹癌的禍首。 新光醫院婦產科最近在國際醫學期刊「婦產科醫學調查」發表一篇案例報告,佐證口交是導致夫妻間交互感染HPV病毒,讓丈夫罹患口腔癌、妻子罹患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明指出,一名六十多歲的男子因罹患咽喉癌而接受全咽喉切除手術,一年後,他六十四歲的太太也被診斷出子宮頸癌,切除子宮。夫婦倆的腫瘤檢體,都驗出係感染同一型被醫界視為引發鱗狀上皮細胞癌的HPV病毒。 這兩對夫妻的性行為頻繁,口交習慣更長達二十年以上,研判是因為口交埋下罹癌禍根。 知名的「英國醫學期刊」日前也有研究指出,已開發國家經口交傳播HPV病毒導致頭頸部癌症的病例快速上升,建議應考慮對男女幼童施打子宮頸癌疫苗,阻斷人類乳突病毒的傳播。 口腔癌是我國青壯年頭號癌症,每年超過五千四百人罹患此病,一般認為口腔癌的元凶是檳榔與菸,但專家指出HPV病毒也是重要因子。 細胞遭到HPV病毒感染後,病毒基因會使細胞生長規律失控,修復的過程容易突變,形成癌前病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形容:「就如同車速失控,容易出車禍一樣!」 近年來,HPV病毒引發的口腔癌、咽喉癌、肛門癌都呈直線成長趨勢。醫師表示,除了口交外,異性戀採行肛交的人數超越了同性戀,也是警訊。 「這是一個文化的疾病。」曾志仁表示,皮膚黏膜的破損,會大幅增加HPV病毒感染風險,不但肛交容易使肛門黏膜受傷,因為口腔中常存在傷口,口交就容易造成HPV病毒感染。 曾志仁提醒,HPV病毒男傳女的風險是女傳男的八倍;若是經由肛交與口交,男女互傳風險則相同。一旦性伴侶得到口腔癌或子宮頸癌,他建議另一半就要做口腔檢查或做子宮頸抹片,如果沒有遭HPV病毒感染,應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或HPV疫苗,並落實戴保險套、不肛交與口交的安全性行為。 另外,公共廁所與浴室也是傳染媒介,民眾應避免使用公共毛巾、勤洗手,洗完手後應用擦手紙推開門把,因公廁門把也很容易帶有HPV病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