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不用錢的 #免疫細胞療法,你也做的到】

衛福部公告的《#特管辦法》造福癌友多了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做選擇。
除了正規的治療,其實
㊙️你就能為自己做 #免疫治療

未來不論是免疫藥物治療(免疫抑制劑),還是《特管辦法》中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都是癌症治療的新福音。

除了正規治療,吃對食物也能幫助你強化免疫力:
⚠️21世紀的維他命-植化素,有五種功效
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訊號、降低腸道致癌的影響、抑制癌血管增生、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

⚠️用「健康兩杯」補充植化素
#癌症關懷基金會 獨特的飲食照顧,包括營養師量身打造個人 #黃金密碼、落實精力湯、豆穀漿的 #全食物飲食,2016年讓3.2公分化療、放療都無法再撼動的頑固腦淋巴瘤,消失不見!

👉🏻腦瘤不見的故事:https://goo.gl/128sTs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癌症患者與自體免疫患者飲用低氘飽和氫水的方法 Leave a Comment / 未分類 / By Smarter 低氘氫水氘濃度是110ppm,一般的飲水中含有150ppm氘。 根據研究,惡性腫瘤與自體免疫原因是基因異變。飲用低氘水的目的在於希望控制體內氘濃度低於150ppm。 腫瘤細胞(自體免疫)的變基因受到D/H(氘/氫比)干擾而無法複製,當天應該凋亡的癌細胞則會正常凋亡。 如此腫瘤有望縮小,自體免疫體質也會改變。 體重65公斤每天要固定時間喝250ml低氘氫水,時間可自己選擇,不能間斷,持續三個月。 控制飲水量:如果每天喝1500cc的白開水,要從1500cc白開水中扣除250cc的低氘氫水量。只能再喝1250cc白開水。 不要喝電動熱水瓶燒的千滾水,會有太多氘與致癌物(濃縮)。 低氘氫水中有2%氫氣,降低癌症治療期間的副作用,氫氣可使自體免疫發炎反應降低。這是一種可以參考的輔助方法,您仍必須接受正常的治療。 低氘水原理: 體重65公斤,體內有5公升的血液。(體重/13) 1瓶低氘氫水是110ppm低氘,250ml 所以喝下這瓶低氘氫水,血液的氘濃度被降低2ppm 。 血液中原本氘濃度為150ppm , 降低2ppm 150-2=148ppm 癌細胞(自體免疫細胞)停止分裂,可持續24小時。 今天應凋亡的癌細胞(自體免疫)會正常凋亡。 第二天固定時間,飲用250ml低氘氫水,體內氘濃度基礎為148ppm,將再降2ppm 148-2= 146ppm …..依此類推。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罕見疾病與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每日一則: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好像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狼瘡、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牛皮癬、肌纖維痛和腸炎等,一般都給予病人藥物抑制他的自體免疫反應,但是這樣做會削弱體內免疫系統,而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則會變成自己的敵人。 健康的人身上,都有一個設計巧妙,均衡運作的免疫系統,它能恰如其分地去抵抗病菌感染,治療傷口,殺死癌細胞。良好的免疫系統不會過度反應也不會反應不及。 健康的人身上,都有一個設計巧妙,均衡運作的免疫系統,它能恰如其分地去抵抗病菌感染,治療傷口,殺死癌細胞。良好的免疫系統不會過度反應也不會反應不及。《國際季刊三》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防武漢肺炎、流感靠自己!營養師建議:多吃5種食物,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告訴你平日裡有哪些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食物,可輕易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 1. 大蒜 大蒜中的有機硫化物,如大蒜烯,具有抗菌功效,能廣泛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如細菌、黴菌、病毒等,都有抑制生長的作用。 2. 紅藜 除了靈芝、人蔘之外,紅藜也含有提升免疫力的三萜類,三萜類可刺激並活化免疫細胞的巡邏功能。當病原體入侵體內,抗體形成之前,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會跟著血液在全身進行巡邏,若是發現異物或感染細胞,就會進行清除動作,降低病毒或細菌對於人體的傷害。 3. 藍莓 藍莓中的白藜蘆醇是二苯乙烯類的一種植化素,除了藍莓之外,其他紅、黑色的水果也富含白藜蘆醇,如:葡萄、桑葚等,有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複製。 4. 檸檬或柑橘類水果 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幫助強化人體的免疫力,還有屬於類黃酮素的橙皮素,能夠減緩多種病毒複製的機會,幫忙對抗病毒。 5. 十字花科的蔬菜 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芥藍菜等,在藉由切碎時會產生硫代亞硫酸鹽類,此種植化素可以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包含細菌、黴菌、病毒,研究指出都有良好的抑制生長的效果。 提醒民眾,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red check mark)現代尖端科技醫學 NK免疫細胞療法: 使用癌症患者自體抽出血液再分離出對可對抗癌細胞的NK自然殺手細胞,經二週培養複製,再回輸入癌患者體內,可主動殺死癌症細胞及病毒。 這是一項現代尖端醫學的技術,對患者完全無排斥、也無副作用,並可避免目前臨醫院開刀或化、放療所造成的免疫系統抑制,且無後遺症。 使用傳統醫療技術(開刀、化、放療)治療癌症,施作後好壞細胞通殺,且會造成癌細胞擴散,若是患者再感染他的傳染性疾病則毫無抵抗力,嚴重則會造成死亡。 患者療程針數,依據病患的嚴重程度來判斷,療程中可讓病患狀況得以緩解,達到延命的效果。 (wand)健康人也可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施打NK,每一至二年做一次,可預防癌症。 期待此科技療程可以普遍化,能夠救更多人。(two hearts)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我也將尼基羅草透過各種形式與方法宣傳出去,是希望能幫助目前身體在接受癌症治療的人,能有尼基羅草加入輔佐治療,增加身體對癌細胞的抵抗能力及增加免疫力,它會抑制癌細胞的繁殖增生及防止其擴散,但它不會影響到正常細胞的活動,也不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反而會讓病人更有精神;身體健康正常的人,能作為身體的保健用途。 如果你接收到關於尼基羅草的訊息,希望你能從聽到、瞭解到接受尼基羅草,你將會真正是一個有緣的人,甚至如同經我介紹吃尼基羅草而腫瘤消失的朋友所說的--有福氣的人。當然我也聽到一些人對它抱持懷疑的態度,很可惜的你將與未來醫學對癌症寄望的新療法擦身而過。 為了身體的健康,我今天吃尼基羅草了,朋友你吃尼基羅草沒?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這篇防疫營養素和您們分享,文章中提到的營養素可以ㄧ併配合使用: (emoji)維生素D-2000-4000IU/天 白宮防疫大將佛奇博士:維生素C、D增強免疫力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白宮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公開說,他會吃維生素D和C,為了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他會補充維生素 D,以增強免疫力,同時還會加上維生素C,因為C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讓免疫保護力更全面。維他命D有益人體對抗呼吸道感染。《PLOS 照One》最近刊登的研究指出,如果新冠肺炎病患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就能降低病情惡化的機率。美國川普總統治療新冠肺炎時,處方藥單就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D除了幫助人體對鈣質的吸收,以強化骨質、減少骨折,同時還能抗發炎,增強身體免疫細胞功能,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許多研究發現,人體缺乏維他命D,將會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機率,包括肺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及病毒或細菌性感染疾病,連帶影響肺部功能。澳洲研究皮膚癌的學者尼爾(Dr Rachel Neale)近期也曾提出,假使維生素D不足,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病況危急:「因為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來說非常重要。」2019年尼爾就曾提出,體內維生素D濃度低的人,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近乎是維生素D濃度高的人的2倍。維生素D不足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骨質疏鬆和失智風險。另外,長期不明原因的疼痛、失眠、憂鬱症、慢性疲勞、腸胃不適、偏頭痛也都被認為和缺乏維生素D有關。 D3要跟維生素A或含植物性雌激素的營養素搭配。有加乘作用 。可以抗憂鬱 、抗甲低或甲抗 、乳房纖維囊腫 、乳癌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慢性疼痛及停經後的頭痛、骨質疏鬆症 ,增加呯吸道免疫力、抗COVID-19 等等,記得營養素多重搭配。 (emoji)鳳梨酵素-1000-1500毫克/天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鳳梨酵素有消腫的功能之外,在美國實驗室更發現,它藉由破壞新型冠狀病毒,去接合這個細胞上的ACE2受體,來減少細胞的被感染,它的整個被感染的病毒量,可以下降100倍,可以繼續進行,動物研究甚至人體試驗,那或許未來再隔一兩年後,大家會聽到說鳳梨酵素,怎麼變成一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一個好藥,也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情,最多的部分,是它的莖而不是果實,多吃鳳梨可能有幫忙,但是可能幫忙也有限。」 (emoji)有單寧酸的營養素-200毫克/天 《美國癌症研究雜誌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由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帶領的團隊首次發現單寧酸會雙重抑制新冠病毒進入體內的關鍵蛋白酶和跨膜蛋白酶絲氨酸 2,能有助於抑制病毒活性-從SARS時代就開始有利用單寧酸來對抗SARS病毒,單寧酸對抑制冠狀病毒複製有一石二鳥的效果: 1單寧酸能夠抑制冠狀病毒的蛋白酶,而蛋白酶是病毒進行複製時必需的酵素,功能性試驗也發現單寧酸會抑制病毒進入細胞。 2單寧酸能夠抑制人類細胞表面的TMPRSS2,當人類被冠狀病毒感染的時候,病毒會識別人類細胞表面上的這個酵素。雖然在實驗上發現單寧酸可以有效抗病毒,有望成為未來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的一線曙光,但實際上很難從天然食物攝取達到有效劑量,洪明奇在某次受訪中提到,「若要從葡萄酒中得到有效劑量的單寧酸,大概需要喝一升」,但是在得到足夠的單寧酸之前,過多的酒精會所帶來的傷害遠遠超乎單寧酸帶來的益處,包含導致脂肪肝、損害腦部及消化系統,並提高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等。 (emoji)含單寧酸營養成分,包括莓果類、 葡萄籽萃取、紅酒萃取物、專利綠茶萃取物(GreenSelect™ Phytosome™ Complex**)、植化素等能抑制病毒複製,不讓病毒附著肺部細胞。另外,礦物質「鋅」(美國前總統 川普 得到COVID-19治療時補充的礦物質)也對COVID-19有所幫助,礦物質「硒」可以抑制病毒,如搭配抗氧化營養素可以增加營養素的效用。 (emoji)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營養免疫學教授Philip C. Calder博士指出,鋅具有某些特定的抗病毒作用,有助提升免疫系統和控制炎症。另外,硒和維生素D的數據也已發布。Calder博士建議大家應確保從飲食中攝入足夠的營養素,或者如果仍舊有所擔心,可以服用多種營養素補充劑。 (emoji)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微量元素鋅、硒和維生素D3,可以增強身體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降低發炎反應。 (emoji)碧容健成分-一般保養100-200毫克,如果有疾病症狀需200毫克以上。 碧容健® (pic-noj-en-all)是法國濱海松樹樹皮萃提取物,一種高品質物質,是純天然抗氧化劑與強效抗氧化劑的獨特結合 –可增加血氧量,並提高呼吸能力。 多種莓類(藍莓補眼維生素、增加記憶力抗老呆)、白藜蘆醇、巴西莓(綠茶/莓類)-富含莓類單寧酸。 (emoji)維生素ACE-100毫克 維生素A保護氣管黏膜第一線,保護眼角膜,維生素A C E 都可以提高免疫跟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emoji)與其他酵母菌 β 葡聚糖不同,Wellmune® 是唯一通過臨床證實的配料成分- 減緩上呼吸道感染和提高免疫系統,減緩精神緊張的上呼吸道症狀並改善情緒狀況 (emoji)優質蛋白(乳清蛋白生物利用率高2小時就吸收,母奶中有)是白血球跟免疫細胞的組成元素,抗疫需要優質蛋白修復細胞。 (emoji)輔酶Q10: 是人體天然產生的有益維生素樣化合物。 它用於生長細胞,保護細胞免受損害並產生能量。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產量會下降,因此建議將其作為補充食品。 它可用作抗氧化劑並保護免疫系統。 還可以減少導致皮膚損傷、腦部和肺部疾病的氧化以及減緩哮喘和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情況。 (emoji)魚油黑種草籽油: Berger早在2020年發表的研究證實,每天2公克EPA可以降低新冠染疫者的有症狀日數,Zapata去年發表的研究也證實,新冠肺炎愈嚴重症者血中Omega 3 愈低。自60年代中期以來,已有1,000多項臨床研究,最新研究證明,真菌和黴菌無法在黑種草油中存活。 實驗證實,標準化為3%百里醌的ThymoQuin™相較於其它百里醌含量較低的黑種草籽油產品,有更好的發炎抑制效果。 (https://www.trinutra.com/thymoquin/thymoquinproduct-research) 百里醌具有很強的抗癌活性、黑種草籽萃取物有助於高血壓的控制、有很強的免疫調節功能,及抗發炎的活性、黑種草籽萃取物可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 (emoji)蘆薈汁: Ultimate Aloe蘆薈汁含有超過200種營養,當中包括維持良好營養所需的酵素、維他命和必要礦物質。研究顯示,口服蘆薈促進正常消化,並支援健康免疫系統。 Ultimate Aloe蘆薈汁具有IASC(國際蘆薈科學協會)認證證明產品蘆薈含量和純度達到標準。 Ultimate Aloe蘆薈汁含有的蘆薈根據衛生生產規範收成及處理,採用特定時間及溫度指引。這可保留蘆薈的天然特性,讓你得到產品的所有益處。獨立大學實驗室確 認,Ultimate Aloe蘆薈汁不含蘆薈素及其他蒽醌(蘆薈素:1 ppm或以下)等不需要的成份。 Ultimate Aloe蘆薈汁的質量經化學及物理分析,並經試管化驗以監察生物活性。Ultimate Aloe蘆薈汁含有的聚合物是蘆薈膠的三倍,而所含有效成份比口服達到最大益處所需份量多出50%。 (emoji)薑黃素: • 促進核因子活化B細胞κ輕鏈增強子的正常活性 • 支援肝臟正常排毒功能 • 支援整體的肝臟健康 • 促進不良細胞的自然凋亡 • 促進正常的細胞循環活動 • 有助維持整體細胞完整 • 促進正常的細胞再生 • 有助維持健康的穀胱甘肽水平 • 支援正常的穀胱甘肽合成 • 促進正常排毒酵素的生成 • 隨年齡增長,有助維持神經系統與認知健康 • 促進正常的免疫細胞與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相互 作用,以維持認知健康 • 保護神經細胞免受自由基侵害 • 強效的抗氧化物,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 強健免疫系統 (emoji)注射疫苗-益生菌可增加疫苗效果,肝臟腸道排毒營養素(朝鮮薊、綠茶萃取、酵素、抗氧化劑、植化素),皆可以幫助代謝疫苗副作用。 (emoji)(emoji)資料來源轉述自 前榮總、振興內科主治醫生 王志靈醫師
    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慢性發炎的 20 個警訊 1. 不明原因皮膚起紅疹或發癢 2. 常打噴嚏、鼻塞、氣喘、流鼻水、眼睛癢 3. 自體免疫疾病 4. 經常腹瀉 5. 慢性腸胃疼痛或不適 6. 關節腫脹、疼痛或發炎 7. 手掌、手腕、腳踝或腳掌有慢性疼痛 8. 經常膀胱或泌尿道感染 9. 經常感覺到疲勞、頭痛或失眠 10. 腹部脂肪堆積 11. 體重過重或肥胖 12. 糖尿病、動脈硬化、中風、心血管疾病 13. 憂鬱、記憶力減退、神經退化性疾病 14. 罹患癌症 15.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帶原 16. 曾被診斷有病毒或微生物感染 ( 如:EB 病毒、泡疹病毒、白色念珠菌 ) 17. 經常因為細菌感染而服用抗生素 18. 有定期服用消炎止痛藥 19. 喜歡吃甜食或含糖飲料 20. 經常吃油炸食物、燒烤、速食 抗發炎飲食這樣吃 1. 熱量控制得當 攝取過多熱量會促進脂肪合成進而造成肥胖, 肥胖就是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會激活脂肪細胞內的「促發炎轉錄因子」NF-κB, 而 NF-κB 被活化是慢性發炎重要的起始點。 因此,在適當的範圍內控制熱量, 減少食物的攝取量,是預防慢性發炎的第一步, 體重過重者建議每餐吃六分飽就好, 而體重標準者則建議每餐吃七~八分飽。 2. 增加 Omega-3 好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 ( 例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 使得飲食中 Omega-6 脂肪酸的比例偏高, Omega-6 在體內代謝會產生花生四烯酸, 進而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導致血管收縮及慢性發炎。 相反的,Omega-3 脂肪酸經由代謝後 可產生抗發炎的前列腺素, 並可在體內與 Omega-6 競爭同一個酵素, 使得 Omega-6 因為酵素不足 而無法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建議多攝取含 Omega-3 的食物,( 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 ) 建議每天可攝取 1 湯匙堅果, 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 若有抗發炎的特殊需求, 可視情況直接補充「魚油」保健食品 來獲得較高量的 EPA 和 DHA, 可挑選 EPA 濃度較高的魚油抗發炎效果較好。 同時,也要避免過量攝取 Omega-6 脂肪酸, 建議家中的烹調用油不要再選擇上述的精製油脂, 可改用 Omega-9 含量較高且初榨的冷壓橄欖油或苦茶油。 3. 吃原態食物 過於精製加工的食物通常膳食纖維含量少, 且可能添加較多的精製糖和油脂使得熱量增加, 攝取後血糖快速上升, 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發炎反應。 選擇原態、少加工的食物, 一來可以減少攝取到人工添加物的機會, 二來也較有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 當然,也要避免攝取精製糖。 4. 彩虹蔬果抗氧化 蔬菜水果當中含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這些植化素除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之外, 經研究發現還能刺激體內複雜的激酶反應, 產生一連串的訊息傳導效應。 另外,蔬果當中所含的維生素 C、維生素 E、類黃酮…等 營養素有助於抑制發炎的源頭 NF-κB。 而且,類黃酮家族當中的槲皮素(quercetin) 也被證實可以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和細胞激素。 以上所說的這些營養素, 都存在於各種顏色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當中。 5. 辛香料抗發炎 不少辛香料也有助於抑制 NF-κB,( 例如:薑黃當中的薑黃素、大蒜、辣椒、薑、羅勒、迷迭香、丁香、孜然、茴香、八角…等。 ) 6. 維生素 D 平衡免疫 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有維生素 D 接受器, 足夠的維生素 D 有助於調節免疫細胞功能, 避免免疫系統低下(易感染) 與反應過度 (自體免疫疾病),減少發炎反應。 奶類、肝臟、蛋黃…等是含有維生素 D 的食物, 我們也可以經由曬太陽來獲得維生素 D。 但多數國人體內維生素 D 的濃度都不足, 若您經過血液檢查 25(OH)D 偏低, 則建議可額外補充維生素 D 營養品。 7. 遠離過敏原食物 慢性食物過敏是常見的慢性發炎原因, 但由於其過敏症狀不像急性過敏一樣顯著, 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8. 採取低溫烹調 再好的食物用錯了烹調法都有可能促進發炎。 多利用低溫的烹調方式減少食物成分的裂變, 例如清蒸、水煮、水炒…等。 抗發炎這樣做 1. 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2. 適度且規律的運動 3. 良好的睡眠品質 4. 適當的抒壓方式 5. 擁有愉快的心情 6. 學習正念(Mindfulness)時時刻刻留心覺察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日本統計打實驗針短中長期症狀 短期:心肌炎、血栓、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免疫低下、ADE、自體免疫疾病 長期:不孕、癌症、庫賈氏病 感謝 @Kiki 整理提供 (以下是順著表格的翻譯內容) #疫苗後遺症 #疫苗副作用 #癌症 #免疫力 #ADE #愛滋 #操作 #愛滋病 #疫情真相 截至2022年1月底為止的統計 在日本 ,因為接種過疫苗後而死亡的人是1444人 嚴重不良反應是6370人 ⚠️給已經接種2劑的人: 請不要再接種第3劑,也請盡可能地努力解毒,全世界的專家正在研究疫苗的解毒方法 請在Twitter或是DuckDuckGo之類的地方搜尋《疫苗解毒》。 因此而受到危害的雖然會在接種後的數天內發生, 但是就算安全的撐過去了 可能也不能夠安心。接種之後隨著時間的經過而出現的危險症狀如下: ●短期0-30天 ◎心肌炎 厚生勞動省新增了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為接種後的嚴重副作用。根據丹麥的隊列研究 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接種2次後,導致心肌炎 心包膜炎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接種莫德納則會更加嚴重, 風險更高。 心肌細胞受到一次傷害便無法再生 即使回復後多數仍會造成損傷,發病後的5年內存活率大約是50% QR Code:the BMU論文 SARS-CoV-2疫苗接種和心肌炎以及心肌心包膜炎:根據團隊的隊列研究。 ◎血栓 肺栓塞 腦中風 心肌梗塞 視網膜血管阻塞(失明)之類都是血栓把血管堵住而引起的,疫苗的棘蛋白會誘發難溶性纖維蛋白(有血液凝固作用的纖維蛋白質) 血管內的棘蛋白會和血管內皮細胞的ACE2結合 淋巴球會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變質破壞 血小板會在受傷的地方集結凝固 就會產生血栓。 QR Code:根據美國CDC研究人員的論文 在美國疫苗接種後隨著血小板的減少產生腦靜脈竇血栓的病例報告 ◎格林-巴利症候群 因為免疫系統的異常而讓末梢神經損傷 而引起肌力下降、麻痺、疼痛的自體免疫性神經症 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新增了這個症狀作為AZ、嬌生疫苗的嚴重副作用 在美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裡面 格林-巴利症候群有825件案例,BNT佔了41%、莫德納佔了29% 嬌生佔了28%。 在日本國內也通報了91件案例是因為接種後而產生了格林-巴利症候群。 QR Code:The Lancet Neurology 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 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1-12個月 ◎免疫力下降、免疫不全 英國政府承認了完全接種的人會讓他們的先天免疫系統受到傷害。 歐洲醫藥品管理局承認了接種追加劑會引起 疫苗獲得性免疫不全症候群(VAIDS) 接種疫苗後屢次發生的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病毒活性化等等…也是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引起。 1/22目前在英國 接種防止住院、死亡在老年人身上是呈現反效果,預防感染在18歲以上的人身上也是呈現反效果。 QR Code:透過英國政府官方文件的比較,已經委婉的表示<疫苗完全接種者>會產生愛滋的症狀。 ◎ADE 所謂的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指的是因為受到病毒感染或是接種疫苗而獲得的抗體 反而卻促進了感染或發生症狀的現象。 mRNA疫苗的開發者 羅伯特.馬龍博士警告了所有接種者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根據丹麥和加拿大的研究論文指出接種第二劑經過3個月之後 疫苗的效果有76.5%會變為負數。 QR Code:疫苗和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 荒川央(ARAKAWA HIROSHI) ◎自體免疫性疾病 這是免疫機能攻擊自己身體的疾病。像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類風濕性關節炎、第1型糖尿病、全身性紅斑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血管炎等等。這是因為病毒的棘蛋白和正常的自身蛋白組合而將疫苗的mRNA融入細胞卻被免疫系統發現了所導致的。 正常的細胞被當作新的目標、免疫系統會把這些細胞當作是外部進入的物質而攻擊,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有可能發生的。 QR Code:為什麼接種疫苗和自體免疫性疾病是有關聯的呢 荒川央 (ARAKAWA HIROSHI) ●長期1-10年 ◎不孕 根據Pfizer的資料,包覆著疫苗裡面mRNA的脂質奈米粒子會在卵巢高濃度的累積。 也就是說,裡面會產生大量的棘蛋白, 因為棘蛋白本身有很強的毒性,所以有可能會引起卵巢的發炎和損傷。 在全球已經有通報了很多接種疫苗後的不正常出血和月經異常。 QR Code:新冠病毒疫苗會對生理痛和月經週期產生影響? 在英國通報了3萬人-Newsweek ◎癌症 健康的人每天也會發現5000個癌細胞,淋巴球和其他的免疫細胞雖然會攻擊並消滅那些癌細胞,但是全球有很多的研究和論文顯示在接種疫苗後隨著淋巴球的減少伴隨而來的是暫時性的免疫不全。 還有,為了防止重症化也會因為T細胞而讓 免疫反應被抑制,本來應該可以清除的癌細胞就會迅速的增加。 QR Code:mRNA接種疫苗加強劑後,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的急速惡化:病例報告 ◎普粒子疾病、庫賈氏病 腦部會像海綿一樣有小洞,失智、臥床不起直到死亡為止。狂牛症也是。 2020年3月有研究指出棘蛋白裡有類普粒子胺基酸的結構。 在2021年1月更被發現棘蛋白會突破腦幹侵入海馬迴。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警告棘蛋白會像普粒子一樣產生症狀,特別是在年輕世代的發生率會增加。 QR Code:對於COVID-19 mRNA疫苗的一些想得到的無意間所造成的結果的評論 新冠病毒可透過很簡易的方式防止重症化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的等級和新冠病毒的重症度以及死亡率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還有,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也發表了對於新冠病毒的感染和重症化的預防方式 推薦了維他命C、維他命D、鋅、硒、鎂。 延伸閱讀: 日本衛福部已經確認打疫苗更容易感染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引 言:癌症v.s.疫苗 基改疫苗使接種者罹患癌症無可避免。 你打了疫苗嗎?倘你沒有,你真幸運,你也比IQ只剩70的柯P聰明。 倘你打過疫苗,你會罹癌,但這不表示你必會因癌而死。不過,當你得了癌症,你得用正確的療法醫治癌症(按,此非西醫的標準療法),當然在此之前,你應採取一切措施來預防癌症發生,而這需要有知識和金錢,才做得到。 問題嚴重,……怎麼辦?下期本欄將告訴讀者凱斯教授醫師提議的解決方法。現在,請先了解大媒體、大政府、大藥廠隱匿不讓你知道的疫苗真相。 …………………………………………………………………………… 《 醫學快報 # 081 /11.20.2021: 現在的mRNA疫苗(即「基因改造假疫苗」,簡稱「基改」疫苗)如何殺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作者:凱斯教授醫師(Dr. Keith Scott-Mumby, MD, PhD, Professor) 】 請先深深吸一口氣、再屏息細讀下文吧。 到目前為止,除了血栓、心肌炎以外,基改疫苗殺人的機制尚未明確。輝瑞、莫德納及AZ公司甚至不肯承認疫苗會殺人,遑論主動去調查疫苗如何殺人或疫苗為何會殺人。然而大家得感謝一項最新的獨立研究,現在我們對這些急就章上市的基改疫苗,潛存著可能致命的機制,從而引發持久的傷害,有了更多的了解。 冠狀病毒特有的棘蛋白,已證明果然是問題之所在- 棘蛋白乃突出病毒表面的蛋白棘刺,既有毒而且危險。然而疫苗公司卻聲言棘蛋白無關緊要,謂其數量甚少,而且只在打針之處才見得到。 非也,施打疫苗以後,棘蛋白立即散佈到全身各處,包括大腦。有些棘蛋白會跟人體細胞上的ACE2受器鍵合,不須進入細胞內,即能對整個細胞-棘蛋白誘發自體免疫反應。端視棘蛋白所鍵合的細胞種類為何,任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按,自體免疫疾病有很多種)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大藥廠、大媒體、大政府又再次欺騙大眾。 事實上,獨立研究員透過他們在好幾份期刊發表的研究,結論道:單獨棘蛋白本身(不須有病毒相伴)就能損壞內皮細胞及破壞血腦屏障。這些發現跟武漢肺炎的長期病情關係可能更大,而受影響的確診者可能多達50%。 我們大家都知道,基改疫苗其他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血栓、心肌炎、和格林-巴利症候群[註:此為神經急性發炎疾病,源於神經系統遭受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而被破壞。患者可能喪失運動機能、感覺;疼痛;心跳太快或太慢、心律不整;甚至猝死]。 不過虛假、被收買的大媒體仍舊繼續散佈假消息,騙你基改疫苗安全無虞,對健康無害。 好,我這篇文章旨在一次性、永久性地澄清上開這些謊話。很不幸,令人憂心的問題比想像的多。瑞典大學在2021年10月的「病毒」期刊(Viruse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道出了整個故事。 基本上,棘蛋白抑制免疫系統,不過這點並不足為奇,蓋冠狀病毒也會抑制免疫系統。不過糟糕的是,棘蛋白是透過抑制DNA的修護機制來抑制免疫系統。這比危險更糟糕,這會致命。 由於氧化損害,DNA一直在突變。氧化壓力包括化學污染、輻射(包括陽光和5G)、食物添加物、醫學檢查、甚或自發性的失常。然而人體存在一個維持生存所需的修護機制,來保護我們的染色體和DNA,此稱為NHEJ(非同源性末端接合)機制。 不幸,正是基改疫苗的棘蛋白破壞了NHEJ機制。NHEJ機制的效力被壓抑到只剩下本有的10%。這意味著,由於NHEJ機制不再能適當召喚蛋白質來修護DNA,它喪失了它應有的功能。 ● 癌症無法避免 ● 這導致我們的細胞無力對抗嚴重的損害。幾乎人人都知道癌腫瘤的基本機制是始於受損的DNA- DNA變得不正常、繁殖失控。 NHEJ機制被堵擋的結果便是自體免疫疾病、低下的免疫力,而最致命的是,你無法抵抗癌症。只為了保護你不被致死率僅1.5%(此為官方數字)的病毒感染,你去交換罹癌?你不嫌成本太高嗎?任何人都嗅得到這裏有「老鼠」(問題)。 從這裏你意外得知為何老年人面對冠狀病毒攻擊時,比年輕人更加脆弱。你愈年長,你失去愈多的DNA和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所以拿「保護」年長者為由,讓他們接種疫苗,比較可能殺害他們。讓較年輕的人接種疫苗,是故意傷害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保護」。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康健雜誌 防疫英雄 醫生這樣說 喝咖啡好處又多一項!研究: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 收藏 瀏覽數 129,432 2018/07/26 作者 / 王馨世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經由媒體報導、廣告宣傳,喝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多數民眾每天至少會喝一杯咖啡。關於喝咖啡的好處,過去已有不少討論,而近來研究發現,咖啡還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去攻擊自己的細胞、組織與器官。自體抗體的產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以前曾發生病毒感染後引發免疫失調 2.對自己體內所產生的蛋白質與物質(又稱為自體抗原)失去耐受性 全身性紅斑狼瘡即為自體免疫疾病,是自體免疫抗體攻擊全身器官而導致的全身性疾病,大多發生於女性。臨床症狀可由極輕微至極嚴重,常有多重器官系統受侵犯,病程的轉變往往非常迅速,例如何時會緩解、何時會惡化,令人無法預測。根據研究顯示,全身性紅斑狼瘡發病與基因性遺傳、荷爾蒙及環境因素有關。 咖啡有助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發作 美國密西根大學風濕免疫學科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咖啡因對人類血液中單核白血球調控發炎反應的影響,發現咖啡因可以降低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只要一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就足以抑制發炎反應的訊號傳遞路徑,也就是減少發炎反應上游基因的表現量,繼而減少發炎相關細胞因子的製造,一旦沒有這些細胞因子,就不會發生發炎反應。研究成果刊登於2018年4月的臨床免疫學期刊(Clinical Immunology 2018; 192:68-77)。 這項研究顯示,喝咖啡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以及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而且一天只要一杯咖啡就有幫助,對於喜歡喝咖啡的現代人,除了可以滿足口慾、改善心情,還可以維護健康。 擔心致癌 建議飲用輕烘焙咖啡 2018年3月,美國加州法院判決,加州的咖啡業者需加註「丙烯醯胺致癌」警語,主要是因為咖啡烘培的過程,因為溫度高而發生「梅納反應」,就會生成丙烯醯胺。 當然,丙烯醯胺產生的量與烘培時間有關,重烘培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會多一些,輕烘培咖啡不但果香味較豐富,丙烯醯胺含量也較少,所以建議飲用輕烘培咖啡較安全,若真的會致癌,機率也低很多。 然而,市售咖啡如卡布奇諾、拿鐵,都以「重烘培」咖啡沖泡製作,喝起來才帶有濃厚的咖啡味,但是相對的,其丙烯醯胺含量就會多一些。 健康喝咖啡 輕烘培咖啡果香味較豐富,也沒有苦澀感,因此適合直接喝,不要加糖和牛奶。重烘培咖啡苦澀感較重,適合調配成卡布奇諾或拿鐵。不過,一般來說,喝黑咖啡(不加任何佐料的純咖啡)對健康比較有益,若要添加佐料,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想要藉由咖啡提神、集中注意力與增加工作效率,建議在早餐後飲用不加糖和奶精的咖啡;有睡眠障礙者,則建議中午12點過後不要喝咖啡。 要注意的是,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尤其是對停經後的婦女影響特別明顯。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王馨世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暨教授、英國倫敦大學聖巴茲醫學院生殖生理學博士 美國研究:牛奶恐增加停經婦女的乳癌風險 幾歲開始運動都不遲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身體每日能量消耗隨年齡遞減 中年不發胖有訣竅 更多文章 實用好文 立即收藏 看更多 喝咖啡會「骨鬆」?關鍵在50歲 黑咖啡傷胃 加牛奶可改善嗎?胃腸科醫師來解答 喝咖啡的時間點很重要 喝對就能減重 文章關鍵字 咖啡 咖啡因 喝咖啡 自體免疫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其他疾病 喉嚨卡卡、老想清喉嚨嗎? 醫師教5招護喉 推薦影音 養生保健 防疫期間,如何確保個人車室不受汙染,維持空氣品質。聽聽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近期新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民眾多會戴上口罩,隔絕直接的飛沫傳染,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選擇以自駕車代步。 但除了被大眾廣知的飛沫傳染外,有另一種途徑叫「氣溶膠傳染」,指病毒附著在懸浮微粒中,在密閉空間中被民眾吸入。 而所有密閉空間中,狹小的車室是常被忽略的漏洞,在車室內的間隔距離幾乎不到半公尺,該如何防護? 車內也同時存許多看不見的汙染源,如外循環進入的車外空汙、內裝引起的甲醛、甲苯揮發等因素, 會對新生兒、孕婦造成健康上的重大影響, 又該如何預防呢? 聽聽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推薦文章 幽門螺旋桿菌,要不要治療? PR 雷射除斑更傷膚?怎樣除斑最好?老醫師1句話點破迷思「除斑必看」 小心,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你!關鍵9QA PR 別傻傻花大錢做臉了,家裡常備它,一週約有清爽毛孔 眼睛癢?鼻子癢?...告別惱人的「春季癢」 你是否已掉入憂鬱症漩渦?17個警訊立即檢視 Recommended by 看下一篇文章 練習同理心和運動一樣重要 客戶 / 雜誌訂閱服務 關於康健 廣告刊登 內容授權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讀者服務專線:886-2-2662-0332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7:30 Copyright © 2020 康健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