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當柯市長媽媽生病時即時就醫其醫療品質照護幸福指數真是滿滿的讓人讚嘆,延長壽命的基本就是行動要快,相關人員照顧的配合度要高,況且又是指標性人物,怎能開天窗?
可是小老百姓的我們能獲得如此快速醫療照護資源?只有祈求大家平安,真的碰上了只有賭運碰上有醫德的醫療團隊,而不是司空見慣順其自然,分科權責操控其手,別不相信醫生緣,為那些因疫而亡者祈禱🙏學會放下,才不會有怨氣,可是我們活著的人又該如何學會放下,享樂生活與疫病共存這已是事實,也就是我們現在每天聽那幾位大漢冷漠的數字播報,是專家有下來派員巡視各醫院物資人力嗎?醫院最危險的地方管制不能隨意進出,做得好與不好,有提供相關資訊嗎?生老病死全在醫院,有喜悅有傷悲,有無冤氣?自己去想碰上了能選擇什麼?這也是我們才要學會放下的人生,別人才有重生救更多人的時候。
柯媽媽何其有幸?即時救助享受醫療資源,那些等待醫療資源的人面對醫療救助時的痛苦?堪成對比,你憂鬱了嗎?
奉勸你不要,要哈哈大笑繼續享受人生,因為這陣子這些課題是不會減少的,心理建設一定要足,底氣夠才有足夠健康面對下一回的戰痘。你怕嗎?我真的看了視屏感覺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能如何?
甘苦人生也還是要面對吧!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在中國上海工作的台灣人傳回消息,收到仲介廣告,現在中國可以組團來台灣打HPV疫苗 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現在中國各地醫院要打HPV疫苗有多貴,甚至一針難求,之前更傳出我們台灣有大量HPV疫苗分配到金門後,實際上是多數中國觀光客施打 現在中國已經瞄準台灣的醫療資源,大家真的不認為我們台灣的資源是能無限供應的,一旦資源被佔用,未來吃虧的就是我們台灣人 #所以你們知道為什麼韓國瑜要推動醫療觀光團 #國民黨立委也提案讓中國人來享受長照 #一步步掏空台灣人的老本 #看看香港現在多數醫院也是擠滿了中國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雅文欣賞 人到老年,學會拐彎是一種大智慧!轉告所有中老年朋友!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享年112歲。一次,央視崔永元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周老說:“凡事要想得開,要往前看。” 主持人開玩笑地說:“要是我還是想不開呢?”周老跟著一句說:“拐個彎,不就想開了嘛!” 其實,很多中老年人過得很累、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沒有學會拐彎。 人到老年,要學會拐彎 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前行。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與其死磕糾纏,拐個彎繞一繞未嘗不是個好辦法。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機遇。只要你心裡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而轉從而超越自我,開創新的天地。 心態拐個彎,壞事就是好事. 人生之路,有崎嶇有平坦,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有甘甜,總有許多鹹澀需要品嘗。 旅途在前進時候總有拐彎的地方。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 人到老年,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不要失望。遇到苦難,想好的一面,不要想壞的一面。這樣子你就愉快了。 生活拐個彎,快樂過好每一天. 清晨睜開眼,我們就要對自己說:“今天是最好的一天!”不管昨天發生了什麼,都已成為過去,無法改變。 不要讓昨天的煩惱影響到今天的好心情。做一枝傾情綻放的花朵,盛開時無須肆意遮掩,凋零時坦然面對淒涼,用簡單快樂之心,笑迎人生,笑看夕陽。 人到老年,與其帶著煩惱朝前走,還不如爽快地來一個拐彎。在拐角處,也許一不小心就碰上幸福。 觀念拐個彎,不如任性老去.每個人只年輕一次,所以青春可貴。可每個人也只能老年一次,所以老年也是珍貴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珍貴,何必要厚此薄彼呢? 請相信,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了我們的容顏,卻豐盈了我們的人生。請相信,青春的可貴並不是因為那些年輕時光,而是那顆盈滿了勇敢和熱情的心,不怕受傷,不怕付出,不怕去愛,不怕去夢想。 人到老年,青春的逝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勇敢地熱愛生活的心。與其羡慕青春,不如保持年輕心態,任性老去! 人際拐個彎,少生氣,多寬容.要善於團結周圍的人,該收斂時收斂,該隱忍時隱忍,要有氣度。生活不會虧待有雅量的人,待人要厚道,讓善念相伴一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 每個人都不容易,學會寬容和理解,對人對事留有三分餘地,也為的是日後好相見。但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必為任何人勉強自己。 人到老年,不為難別人,不苛求自己。有幾個知心朋友,有幾個興趣相投的朋友,生活就會充實快樂。 一路艱辛,也有一路風景。 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趟過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過一些坎,才知道超越。只要你願意走,路的盡頭依然是路。 由此可見,拐彎在人生的字典裡就出現了願不願、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的多種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此路不通時,可以換種方式方法,殊途同歸也是一樣;此路不通時,可以另選別路,人生,哪裡有什麼“非如此不可”,取長補短,才是明智之舉;此路不通時,換種心情去體驗人生,也許會發覺逆境也是機遇,痛苦才是成長。 人生路漫漫,學會拐彎,學會變通,才能在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那些願意拐彎、會拐彎、善於拐彎的人,總是能老得輕鬆,活得漂亮! 人到老年,學會拐彎是一種大智慧,說得太好了,看完非常贊同!發給身邊的朋友們品味品味~ 文章來源:新老人 https://youtu.be/tIBhKRoJjn0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發:三大法寶抵禦最新疫情 三大法寶抵抗疫情,最新分享🙏🙏🙏 感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感恩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菩薩🙏🙏🙏 感恩盧軍宏台長🙏🙏🙏弟子李娜現在分享三大法寶抵禦最新冠狀病毒,分享之處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原諒🙏 我是武漢人,我老公是武漢市協和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這次武漢疫情大爆發,他也被派到第一線,專門負責治療發熱病人,由於醫療資源跟不上,他疲勞工作 ,再加上周圍全是冠狀病毒患者或者疑似患者,他於三天前也倒下了,各項指標都不好,醫院讓他暫時回家隔離,他四肢無力,噁心,嘔吐,輕微腹瀉, 回家把他的房門關上不讓我和孩子進去,我問兒子害怕嗎? 孩子說不怕,我們有觀世音菩薩媽媽保佑🙏,我真的很欣慰,我也沒有絲毫恐懼和害怕😨,因為師父說了,傳染病都是靈性病。 於是我馬上在佛台許願: 1,給他的要經者許願108張XFZ,當時就送了6張。 2,給他許願放生500條魚 3,求菩薩保佑他盡快能好,重返崗位能夠救助更多的病人 4,求菩薩加持讓他相信佛法 第二天是年三十,三十晚上燒頭香,我跪在佛台前再次把願力重新說了一遍,兒子也替他爸求了,初一早晨,我老公精神大好,下午就去 醫院抽了血重新檢查,各項指標都有所恢復,今天上午又去醫院檢查了,已經完全恢復了,準備明天重返崗位! 這期間每天在家清淡飲食,我給他做全素的食物,沒有吃藥,也沒有吃任何補品,完全靠著菩薩媽媽的三大法寶🙏🙏🙏 他們科室和他對班的一個醫生也感染了,現在雙肺已經快爛完了,連說話都困難[Sob][Sob][Sob] 我們是何其幸運,得聞佛法,得遇恩師,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三大法寶靈驗無比! 真實不虛🙏🙏🙏 分享之處如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菩薩媽媽原諒 🙏🙏🙏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聲明稿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工會這 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不想引起社 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我們求救的呼喊。 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 北市聯醫的現況是:急診塞爆,病房滿床,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我們是 市立醫院,守護市民健康責無旁貸,但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雙人病房塞了六名確診病患外 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北市聯醫的負壓隔離、專責病房都已經滿床,正在 快速將一般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裝設未完成,沒有單獨隔間、空調獨立,就有病人要送 進來。 我們只能很痛心地告訴病人:「等等看或許會有病房」、「醫生等等看完其他病人就會過 來了」、「對不起真的沒有病床了」、「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重症呼吸器的床」… … 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 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 整體的醫療崩壞。不是基層醫護不願意扛起台灣,而是目前北市聯醫真的已經飽和。在人 力、設備都不足的狀況下被推上第一線,我們也很害怕。 我們知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全國醫學中心醫院增開肺炎重症病房、台北市各 區域以上醫院也增開專責病房,但以我們在第一線的壓力來看,似乎緩不濟急。 一旦發生醫療崩壞,我們會損失更多醫療量能,失去因應疫情的能力。我們想問,如果如 政府所說,台灣的醫療量能足夠,為何會這樣?能否請政府加強、加速調度資源,或疏導 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二、匡列接觸者速度太慢,擴大感染風險 由於疫情嚴峻、確診病患人數增加,院內有許多員工在防護不足的狀況下接觸確診病患、 同事。然而,上述「接觸者」應繼續到院上班、或居家上班、或居家隔離?制度上是由「 地方政府」做疫調,「中央指揮中心」決定匡列名單,問題是確診人數太多,地方與中央 都來不及消化。 有一般病房護理師得知照護的病患確診,卻在「七天後」才收到通知,被匡列為接觸者, 要居家隔離七日。接獲通知時已為「應」隔離期滿日,而這七天他都在醫院照常上班。護 理師擔憂傳染給家人,更擔憂成為「防疫破口」造成院內群聚感染。同單位已有同事出現 發燒症狀,正在等待採檢結果,人心惶惶。 請地方衛生局與中央指揮中心建立管道,即時向醫院反映現況! 三、 院內感染資訊不明,已造成院內群聚 工會在疫情初始就向院方反映:員工需要知道院內感染的狀況,資訊透明才能醫治謠言與 恐慌。然而,目前院內嚴重資訊不透明,就連「我照顧的病患有肺炎確診」或是「我隔壁 的同事有肺炎確診」都不知道!上週,北市聯醫某單位有員工感染確診,然而,主管未告 知同單位其他員工,竟然是同事「自行發現有同仁沒有來上班、私下關心」,才知道同辦 公室的員工已經確診。同事自行前往篩檢後亦確診,至目前同辦公室已有五名員工感染! 若政府「匡列接觸」的速度沒有改善,我們認為院方單位主管有責任進行管控,提供公假 請請風險較高的同仁先行隔離。請北市聯醫做到最基本的資訊透明:當有病患確診,請讓 接觸過的醫護人員知情。當有員工確診,請醫院至少讓同單位同仁知情。以利員工自我保 護,也影響事後職災認定。 四、 急診需要固定人力,而非訓練不足的無效支援 在疫情初始,工會就請院方立即改善「支援的人力調度與教育訓練」問題,然而至今卻仍 有大量相關申訴。跨科如隔山,醫事行政同仁,或病房、門診護理師去支援急診,需要足 夠的教育訓練、工作安排規劃,否則淪為「無效人力」,急診同仁和支援同仁雙方都很困 擾! 急診是目前防疫的第一線,很多病人都卡在急診,而急診同仁還是工作塞車。除了大量篩 檢工作與既有的緊急醫療,還要照護大量等床但等不到床的病患!急診的工作壓力大、強 度高,我們需要增加的是已受訓、固定的護理人力,而不是每日流動式的支援,遑論交叉 支援恐造成擴大感染。醫護同仁都願意投入防疫第一線,但支援問題多次反映未改善,使 急診同仁灰心,堅守岡位的信心開始動搖。 此外,工會也建議聯醫各院區比照仁愛院區,急診與快篩站做出空間、人力、業務的分隔 ,減輕急診同仁壓力。 除上述問題外,供醫護人員下班後住宿的「警消醫護加油棧」竟有對醫護人員的歧視、拒 絕住宿;醫院宿舍為高風險區但沒有正式消毒、只請住宿同仁自行清潔;支援急診室否有 獎勵仍資訊不明……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待改善。聯醫院方已經有建立與工會溝通的管道, 但有很多問題並非只靠北市聯醫院方就能解決。醫護人員都堅守在岡位上,希望院方、政 府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專注貢獻我們的專業。也希望長期低薪、人力不足、高離職率的 問題,可以獲得重視與解決,畢竟此刻的人力告急,就是過去長期疏忽漠視的結果。我們 需要深刻的檢討。充足的人力、健全的醫療體系與勞動環境,才是最好的超前部屬。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一個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邊遠小城的援鄂抗疫小護士的文章, 讀來令人感動: 今天,是我從湖北抗疫前線歸來,上班的第一天。單位的院長和全院的醫務人員,在醫院門前,列隊歡迎我的歸來。醫院門廳上方,掛著歡迎我的橫幅,路邊和醫院門前,聚集了好多人。 我下車,給司機鞠躬。我的護士長,早已迎過來,相擁而泣。緊接著,我向院長鞠躬!向全院醫務人員鞠躬!向那些不認識的給我鼓掌的觀眾鞠躬! 我懷著一顆謙卑感恩的心,以鞠躬的禮儀,感謝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我是這個醫院唯一去武漢抗疫前線的護士,代表著我們醫院一百多醫務人員。短短兩個月的分別,好象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我眼裡含著淚,又見到了我朝夕相處的同事們,我平安地回來了! 大家簇擁著我,一一握手,不時擁抱,我被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我是學護理專業的,才上班兩年。在這個小城的醫院裡,每天工作在內科護士站,配藥、扎針、換藥、巡護,整天往返忙碌在護士站與病房之間,有時,也會遇到病人和家屬的冷眼和不屑。 我這輩子,只想默默地當一個專業護士,過平平常常的日子。我還是一個招聘人員,不在正式編制內。我常常羡慕編內的醫生和護士。我一直以來的最大願望,就是哪一天,能成為正式的編內人員。我從來沒想過出名,更沒想過成為英雄。可是,兩個月,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我連做夢都不會想到。 2020年,過完除夕夜,正月初一,單位通知我去醫院,說院長找我。見到院長,他說上級衛健委已經確定我,參加自治區醫療隊,去武漢抗疫。先去自治區衛健委報到,然後乘包機第一批飛抵武漢。院長與我談話半小時,說了一些要求,也叮囑我要注意保護自己。院長已經讓醫院行政辦主任,給我買好了隨身攜帶的物品,還有去自治區的機票。回家與父母簡單交待了一下,我跟父母說,是去自治區參加業務培訓,沒說去武漢,怕他們不放心!我簡單打點一下行囊,就匆匆趕往車站,去一百多公里外的機場。離開小城時,我看了看熟悉的街道,那些沉浸在春節快樂之中的建築,還有節日的彩燈———沒有歡送,沒有告別。小城的人們不知道我這麼個小護士,剛過完除夕夜的一個出行者,正在匆匆趕赴武漢前線。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再回到這個小城,還能不能再看到這小城裡的風景。我的心情很複雜,畢竟這不是去旅遊,這是奉命去武漢抗疫前線,是以一個醫者的身份,肩負著使命去救人,去以命去救命!生死未知? 走出家門的那一刻,我已抱定誓死報國的決心。因為,國難當頭,大疫當前,國家選擇了我,我當逆行向前,絕不退縮!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到達武漢後,我所在的醫療隊,被派往湖北荊門市。五十多個日日夜夜裡,我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一天得工作十幾個小時。按照嚴格的護理流程,日夜輪換。在十幾個小時裡,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身體的透支,疲憊的極限,面對著一個個感染的患者,也面對著一個個死去的病人。護理患者,換藥,看醫療器械檢測,管理患者的吃喝拉撒,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在這裡,生命是崇高的,職責是神聖的,我感受到了一個醫者的天職。當病人沒有了生命體征,我們有時是一個人,為逝者從頭到腳,擦拭一遍,換上衣服,裝進統一的屍體袋,向死難者三鞠躬!用車推出病房,送到專用的停屍房,再由消毒車送到火葬場火化。 在病毒感染者住院或者去世後,他們的親人都不在場,死去的人,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為他們送行。這些都由我們醫者負責。難怪在醫療隊離開武漢,離開湖北時,那些家屬和親人,長街跪哭!聲音嘶啞!他們不知道為他們親人送行的,是哪一個醫者?就連感染者本人也看不到醫者的真實面容?但是,每一個死去的感染者,都受到了最好的治療,一個感染者的醫療費,都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任何一個感染者,都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專業護理,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國家把我們四萬多醫療隊員,派到湖北,分到16個地市,還有武漢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個重症醫院。給我們最好的生活保障,用最好的防護服和工作待遇,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沒日沒夜的拼命!為國一戰,不懼生死!神聖的使命,讓你不再是過去的自己,而是四萬多抗疫大軍的一個勇士!我偷偷地寫好了遺書:如果我被病毒感染了,死了,我的遺體捐獻國家,做醫學解剖之用。這是疫情前線,感染隨時都可能發生。在這裡,每一個醫者的靈魂,都受到空前的洗禮!身後背負著家鄉領導同事和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鄉親的厚望,把生命置之度外,不辱使命,盡職盡責,是唯一的信念。 離開家鄉一個多月以後,我在湖北荊門抗疫的消息,上了家鄉的電視新聞。內蒙古自治區的各個機場、城市的廣場和大的商廈,滾動播出我們赴鄂醫療隊的頭像。父母才知道我在湖北荊門抗疫。家鄉的黨政領導和衛生系統的領導,去我家慰問,送去了兩萬元慰問金。我的父母,從來沒想到會有這個殊榮!小城市的人們,知道我在湖北前線抗疫,都期盼著我能早日平安歸來! 三月十七日,我們第一批撤離湖北,歡送我們的人群,一眼望不到頭兒,那時候,武漢還在封城呐,湖北各地還沒有解封。但是很多人聚集在我們的駐地樓前,居民樓上的人們,開窗揮動著國旗,大聲喊著:感謝!謝謝你們!我和隊員們,都被湖北人感動哭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一次次的給他們鞠躬!感謝他們的深情厚誼!感謝他們為了國家的付出! 封了武漢一座城,控制疫情救全國。荊楚大地的六千多萬湖北人,響應國家隔離的號召,控制了疫情向全國蔓延。你只有到了湖北,到了武漢,身臨其境,才會深深地感受到湖北人民,所做出的艱辛努力,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包括成千上萬親人們的生命! 我們這些來自各省區的醫療隊員,每一天,都被感動著。奉國家之命,來湖北抗疫,我們的身心與這片英雄的土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每天,汗水與淚水交織在一起,熱血與拼搏在創造著奇跡。 在武漢天河機場,登上返程的包機,我的心難以平靜。起飛了!在萬米高空,透過機窗,再看看大武漢,這是一個擁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我平生第一次來武漢,竟然是作為一個醫者,奮戰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我也被授予荊門市榮譽市民,享受在荊門終生旅遊和賓館免費的待遇。我們的名字,也被荊門收錄,將存放在博物館。 回到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自治區的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警車開路,員警敬禮,敬獻鮮花,敬獻哈達!人們夾道歡迎!我和隊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做專機,過水門,員警護送,長街歡迎!這輩子,曾經去湖北抗疫,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太榮幸了!見到了那麼多領導,那麼多專家教授,那麼多場面,那麼多禮儀,那麼多感動———開眼了,長見識了,我也變成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一個人,當你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到崇高和偉大,使命比生命更加重要。 住在鄂爾多斯豪華的賓館裡,一日三餐,吃得都是上乘的佳餚,享受著高規格的貴賓待遇。隔離十四天后,我們一行十五人坐飛機,回到了呼倫貝爾,隆重的歡迎儀式後,我坐著市里來接我的專車,兩個小時後,回到了離別兩個多月的小城。我走的時候,冰雪寒風,如今歸來,已經是春風拂面。走時靜悄悄的,今日歸來,小城人流如潮。迎接的儀式,更是讓我感動不已。警車開道,員警列隊敬禮!市委書記、市長,還有醫院的領導和同事,握手!獻花!照相!領導講話!我長這麼大,也沒見過家鄉這個場面,而且是萬人空巷的歡迎我的歸來!感動!流淚!無語! 我有何德何能,能受到湖北荊門市所給予的如此殊榮!作為一個護士,我今生真是太榮幸了!沒想到,真的沒想到。自治區給我們每個赴鄂醫療人員,頒發了兩枚特製的金質紀念獎章。我已經被自治區列為轉正人員,成為享受編制待遇的國家事業單位正式職工。還有,按照國家的檔要求,在湖北抗疫期間,每天都有補助,自治區也有補助,加起來,一天達到八百塊錢,還有另外的獎金,還享受內蒙古自治區東西八千里的風景名勝區終生免費旅遊! 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履行一個護士的職責,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應該做的。從湖北荊門市,到自治區,到家鄉,給了我這麼多殊榮和獎勵!這是對一個援鄂醫者的莫大獎勵! 我,為自己去湖北前線抗疫,而感到榮幸和自豪,也讓父母和親人們,感到驕傲! 我深深地懂得,鮮花,掌聲,榮譽,一切都會歸於平淡。我會儘快地回到工作崗位,以一個謙卑的心,感恩的心,加倍地工作,為人民盡職盡責地工作,以此不負這些殊榮。 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今生選擇了護理專業,我無悔人生,無愧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因為,我曾在武漢抗疫前線,戰鬥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這將是我人生難忘而榮光的一段歷史。 短短兩個月,我成了小城裡的英雄,我好象在做夢一樣。可是,這已經是現實了。自從去了武漢,我學會了鞠躬。謙卑,感恩,這將伴隨著我的一生。讓人走進你,如浴春風,這才是一個有仁心的醫者! 大爱無疆,医者崇高!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雅文共賞~ 《我正在改変》 有位朋友過了70歲,我問他有何改變? 他回答說:喔。是的,我正在改變!以前我愛父母,兄弟,配偶,孩子,朋友,但現在我已開始愛我自己 。 我瞭解到,我不是上帝,我扛不起整個世界。 我不再跟賣菜和賣水果的小販討價還價。多付一奌錢對我沒什麼影響,但有可能幫這些人存下他兒女的學費。 付計程車費時我不再等著司機找零錢,給他點小費或許會換來一個微笑。畢竟他為了生計比我辛苦多了。 我不再對老人說,這個故事你已講很多次了。 畢竟這個故事讓他們重拾回憶,重溫往事。 我學會了不再糾正別人,即使是他們有錯。畢竟,讓每個人完美,不是我的責任。能讓事情平和愉快更值得珍惜。 我大方地給予讚美。這不僅讓對方心情變好,自己也受益。 我學會了不要為襯衫上的折痕或斑點煩惱。畢竟,人格勝於外表。 我遠離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因為他們不懂我的價值。 我學會不要為堅持己見而破壞了朋友關係。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學會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畢竟,真的有一天會是最後一天。 我正在做使自己快樂的事,我應該讓自己快樂,這是我對自己最應負的責任。 青絲已去,白髮染頭! 回首人生之路, 一腔熱血東流。有的還沒退休,就被上帝接走; 有的退休不久,又躺醫院床頭; 我等非常幸運,仍在到處晃悠! 無論同學,還是戰友,你是大官,應講究安全著陸; 你是小官,別總想名利雙收;你是教師,別再靠補課創收; 你是作家,別再瞎熬那燈油; 你是工人, 把勤儉二字記住; 你是農民,那就任風雨飄流。無論你官民窮富,都要感恩知足,快樂地向前走。 要事事量力而行,別聽他人忽悠。 殊不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言的愁。經濟寬裕的沒幾人,大多數都是窮朋友。莫跟人比、不尋彆扭; 多點寬容、少點需求。只要有個好身體,就要快樂向前走。 現今的我們:已失去了青春的激情。也淡化了中年的勁頭。經歷了人間不平事。喝盡了 塵世紅白酒。展示了你我的善與美。藏起了自己的苦與愁。上奉養父母盡孝,下操勞子女紛擾。我們捫心無愧,要快樂地向前走。 我們超越了,君王的享受。 不上早朝, 能知天下大事。 不用筆墨,可寫文章錦繡。 不問龍王,能知四海波瀾。無須騰雲,可在藍天行走。高鐵飛機,已讓地球縮小。電腦網絡,已讓天涯牽手。我們趕上好時代,就要快樂地 向前走。 我的同學、我的戰友、我的親朋、我的伴偶,自然規律要看透,早走遲走都得走。 多想一些開心事,莫為生計去發愁。憑藉一個好身體,多吃一口是一口。夕陽路上,, 快樂向前。不留遺憾,不留後手。活一個壽比南山松不老! 樂一個天長地久,常聚首……!!! 清華馬慧榮老師寫的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一切按下眼底圖立刻顯現在這小小螢幕上: 視網膜病變等各種眼睛疾病直接被讀出來: 但它厲害的地方不只是這個: 拿在我手上的這一支是正在研發的手持眼底成上移 像這樣對準你的眼睛只需要短短幾秒鐘就可以把你全身看透透 包括你的年齡還有性別: 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糖尿病、腎臟病、冠心病也都一目了然: 透過AI模組演算可以即時看到連醫生都看不到的病徵: 一張眼底圖丟給AI演算後竟然能夠檢查出全身潛在疾病: 林口城跟醫學中心眼科部長黃義修的這項研發用的是什麼原理? 純粹就是一個統計: 全身的病多少在血管上會有一些病變: 譬如說我們的血脂肪裡面的顏色色澤一定會變: 所以這個血脂肪全身都會造成血管硬化: 那這樣子在眼睛裡面有沒有辦法看到這個血管硬化跟著改變一定會有: 心肌梗塞的人他一定有一些血管: 心臟的血管跟著病變: 所以這些微小的病變以往並不是我們臨床上作為偵測的標的: 但是現在因為AI的發明: 它可以看到這些微小的病變同時加以把這些資訊提取出來: 20多年的看診經驗累積上萬張眼底圖結合AI智慧檢查身體疾病: 有了軟體就差硬體黃醫修透過公研院牽線: 與鴻海合作將想法付諸現實: 醫療技術與科技大廠蹦出火花: 不同於之前代工可攜事及穿戴裝置經驗: 鴻海白袍加身: 既要符合醫生需求: 還要與大數據連結做臨床試驗: 從光學模組到零組件克服最難的暗部成像: 對準眼睛就算伸手不見五指都能拍出眼底圖: 透過Wi-Fi或藍牙就能即時上傳影像: 消費性電子跨界醫材產業: 數位健康是鴻海布局3加3新事業的重點: 這項花費十個月: 次資上億的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截取儀: 原型及問世: 只有600公克方便攜帶: 眼底儀這樣子的產品: 基本上你都是在醫院裡面才可以去做得到: 因為本身就重達30公斤的設備: 我們把這樣子大小的設備濃縮在一個只剩幾百公克的產品: 它的使用場域從醫院拉到醫院外面: 所以它使用的場景跟可能性就變得更多: 全球AI應用醫療診斷市場規模: 2030年將達到近3000億台幣: 未來研究方向是讓AI不只算病還要能算命: 算出病人生命終點: 目前還無法判別前兆的失智症: 也有望透過AI提前洞察: 這是腦的變異: 它神經跟著有問題: 腦問題它眼睛是神經組織的一部分: 跟著有變異這是一個: 但其實這有所研究已經出來了: 現在AI已經陸陸續續的進入到我們生活之中: 所以這樣的發明:這樣的做法: 有沒有辦法準確率取代作為醫療指標: 作為醫療級的工具: 這一點我保留:我相信某一天會: 而且這一天我估計可能不會很遠: 未來有可能會翻轉: 整個醫療的一個執行的邏輯: AI成為當今顯學: 透過這支小小儀器: 未來有機會比每年定期健檢: 更能提早發現身體疾病: 讓預防醫學更加精準: TVBS新聞陳建銘、王浩宇、新北採訪報導: 掌握全球情緒: 國際新聞全新選擇: YT頻道TVBS國際PLUS擴大視野: 歡迎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1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張曼娟:《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老」才是。》 2020-04-16 你以後也會老! 那一天,我被小黃司機罵了,他很生氣,我卻覺得心中一片暖意。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父母親老邁,行動愈來愈緩慢之後,我們出門都搭小黃。為了不讓司機等太久,覺得不耐煩,我總在開車門的一瞬間,對司機說:「老人家動作慢,可以先按錶喔。」 有些司機就按了錶開始計費;有些司機很客氣,笑笑的說不用先按啦,慢慢來。對於前者,我覺得心安;對於後者,則有更多的感激。 那一天,我攔下一輛小黃,像往常一樣請司機先按錶,那位頭髮花白的司機先生轉頭看了看正努力上車的父母親,突然大聲嚷著:「為什麼要先按錶?人都還沒有上車是要按什麼錶?老人家慢慢上車有什麼關係?真的是很奇怪ㄟ……」 直到我們全體上車,車子開了一小段,他還是持續碎念。雖然對我凶巴巴,卻很貼心的幫前座的父親繫安全帶,還轉頭問後座的母親冷氣會不會太冷?我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意,彷彿是不明所以的被撫慰了。 前兩年父親摔斷了腿,出門需要坐輪椅,卻又堅持搭公車,所幸家門口就有低底盤公車。我們遇見的公車司機都很好,願意降下車身、架好坡道,幫忙輪椅上車,全程差不多要耗費兩到三分鐘,所幸車上乘客也都耐心等候。我聽說有公車司機拒載輪椅族,還用廣播器大聲廣播:「全車乘客一致性意見不能等你!」 公車揚長而去,而那位被拋下的輪椅族已經等了三十分鐘,還得再等三十分鐘。這分明是「一致性的霸凌」,一種野蠻的傷害。 三年前的某一天,因為要上課,我無法陪父親出門,於是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帶父親搭公車,公車司機看見了父親,也聽見了他要上車的請求,卻關上了車門。趕時間去醫院就醫的父親爆炸了,看護說父親大聲怒吼:「你以後會老!你以後也會老!」 車子都已經開走了,還在喊,你以後也會老。 我想著父親的憤怒與無助,甚或還有屈辱,感到非常悲傷。 我知道他的怒吼是想喚起司機的同理心,可惜,「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 如果連想都不願意想,又怎麼能夠面對呢? 四年多以前,我曾在電梯裡遇見一位鄰居少年,他問:「那兩位很老很老的爺爺奶奶,是你們家的,對吧?」 我還沒回答,少年已經走出電梯。當時的父母行動自如、頭腦清晰,一切生活皆可自理,我知道他們老了,卻沒意識到他們已經「很老很老」了,父母親真的有那麼老嗎?少年離開之後,我還在想。 一個月後父親進了急診室,老,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總在猝不及防的時刻。 人為什麼要老? 老,是我們從未學習、也避免思考的事,當它赫然降臨時,只能驚惶無措、困惑惱怒。父親剛過八十歲時,聽力明顯下降,加上不明所以的罹患了罕見疾病紫斑症,天天服用大量的類固醇藥物,心情很低落。 有一天早晨,我從睡夢中驚醒,聽見他號啕的哭聲,痛徹心扉的問:「人為什麼要老?老了為什麼這麼悲哀?」 他是家裡最老的,沒人能回答他的問題,也沒人知道他還會比老更老。 從那時開始,我就在思考老的意義。 人從小到大,學習規矩、辨別是非、努力向上,爭取更多的資源與社會地位。當我們老的時候,應該要活得更自然,而不是更成功。明白了生老病死亦如春夏秋冬,一片欣欣向榮的葉子,到了最後的季節,便是要枯萎、要凋落的,一陣風過,輕輕的飄落在土地上,永遠的睡去了。 在永遠睡去之前,我們還有機會可以回溯自己的人生,那些該道謝的、該和解的、該承擔的、該放下的,都能好好去做,無所畏懼。 孔子曾經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段對於老的論述,我是頗為同意的。孔子勇於面對老年身體機能只會變得衰弱的事實,於是,需要戒斷的是還想獲得的心態。想要得到更多錢財、更多注意力、更多主控權、更多晚輩的關心……往往成為痛苦的來源,也讓照顧者感到困擾。 既然血氣已衰,就該心平氣和,對身邊的人多些體諒與同理心,對天地萬物有更多感謝,不要再想著獲取什麼,而是願意多付出一些。當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原本就是什麼都帶不走的,為何不在可以作主的時候,主動給予和付出呢?不求回報的付出是真正的快樂,一次又一次付出,愈來愈多的 快樂,臉部的線條柔和了,自然散發出令人想要親近的氣場。 走過年輕與壯年,在情感的糾結纏繞與職場的明爭暗鬥之後,終於來到老年,從焦躁煩悶走到清涼之地,不是上天的恩賜嗎?讓我們可以放下許多重擔,整理出一個更和諧美好的世界,而後好好告別。如此想來,老年真是人生不可缺乏的一個重要階段,讓我們有機會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 去外地演講那一天,從高鐵站搭小黃到會場,沿途看見一面巨幅競選廣告,上面寫著幾個字:「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我問自己,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我們的未來是孩子嗎?現在的中年人還將養老的沈重責任放任在孩子身上嗎? 我遇到好幾個已婚有孩子的朋友,都對我說:「不是只有你要孤獨老,我們也準備好要孤獨老了。不可能把未來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在演講會場等候的大多數是中年人,我問他們:「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有人點頭,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我懇切的說出了我所相信的事: 「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老才是。讓我們一起面對吧。」 摘自 張曼娟《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天下文化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文章很長,但值得一看~~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 (滾石文化董事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 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是沒有的。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 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 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 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 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 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 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 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 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 (許翠谷採訪整理)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當沒有人愛你的時候,你更要懂得愛自己》 #我們都在等疫苗 是的,我們都在等疫苗,希望度過苦厄,早日回到平靜的日子。 再過幾個時辰,端午節就到了。過往我們會挑口味,湖州棕?台南棕?客家棕?最後嚐一點豆沙棕,九如的。 平凡的節日,年年過了,也終於輪到人生一個特別的經驗:相愛,但不相聚。 我在過去九個月中,曾經憂心台灣的疫苗不足,曾經批評政府把國產疫苗當防疫核心策略,但也曾經感念政府及民間把防疫做得這麼好。 疫情再起,我也歷經了幾個階段,苦口婆心向有影響力的人告知:沒有足夠疫苗的可怕後果,或是間接提供判斷日本是最可能給台灣AZ疫苗的國家。之後我看到疫苗接種順序,看到中央機關和總統府把自己排在第二順位,連高風險防疫人員包括海關、救護車人員直接接觸感染者的才第三順位⋯⋯我從憂心,開始了發文批評,然後漸漸的認識了我們的「政府」,我變成絕望。 這已不是我出生及認識的島嶼。 在太多執政細節上,大從疫苗採購,疫苗接種順序⋯⋯中到不合理硬找外行理由阻止普篩,刻意不給醫療機構最好的N95(也就是台積電無菌無塵口罩),發明一個國際沒有的N95「醫療用」口罩、只為了給次級口罩廠商賺錢⋯⋯置醫護生命不顧。 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國家。 台灣曾經威權統治,但威權政府會為經濟為人民的生活鋪路,留下科學園區,福澤後代至今。台灣曾經黑金佔據立法院,但李登輝總統知道非參加GATT及WTO不可,他放下了國名的堅持:改以關稅領域,使台灣沒有成為貿易孤島。SARS時葉金川勇敢的走進和平醫院指揮全局,陳水扁總統給予醫護人員最好的設備,並有秩序地讓專責醫院立即設立。馬英九總統在八八風災時,同意劉兆玄院長提撥公家土地給慈濟、世界展望會⋯⋯為災民建立永久性的新家園。 他們都有不足或是可討論的功過之處,可是當人民貧窮、受難時,至少他們知道這一刻他們是國家領導人。必須苦民所苦。他們也有狠心的一面,可是不是在全國無助的時候。 我第一次感覺有一個比鐵石還要硬心腸的政府,他鄙夷地看著恐懼的子民,她把疫苗挪給自己的團隊,他把可以買到的國際疫苗晚訂少買而且毫無慚愧之心。 她,有心嗎? 我沒有答案。 此刻,我想起我外婆過世之前,叮嚀我的一句話:如果你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人愛你的話,妳要更愛自己。 我想把這句話,在端午節前送給大家。如果你們覺得這個國家已經不愛你們時,你們要學習更愛自己。請保護好自己。 至少端午節這天,我們不要流淚,祝福自己平安,讓自己靜心。 人只要沒有失去記憶,就能夠在夢中相見。 你並不孤獨。 以笑的方式哭,在恐懼的訊息伴隨下,堅強地活著! ~陳文茜 2021.06.13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