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文章很長,但值得一看~~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
(滾石文化董事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
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是沒有的。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
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
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
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
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

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
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
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
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
(許翠谷採訪整理)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不論什麼時候,不論別人是否注意我們,不論晴雨,不論考試學業成就,總之我們都是重要的。 因為我們不論成就高低,不論聰明愚笨,不論過去未來,我們都會有生命的韌性來面對人生,告訴自己如何處理挫折,選擇得到快樂的方式。 若是人人這樣想:無論智力高低,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收入多少,我都會有貢獻給社會的方式;我也都有照顧自己的方式。因為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也會努力感受別人的需要。 我想,無論如何我都能夠很快樂,因為快樂不在擁有的多,而在想要的少。 「我們都是重要的!」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思考,但聖經告訴我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聖經裡面有提到,人都是按著神的形象造的,所以我們都有神的形象、樣式。 一位知名作家曾說,我們每個人的身價都值一個耶穌,因為耶穌曾為我們捨命。 沒有人是不重要的,每個人都是無價的。 創世紀 1:27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勵志故事 #蒙福人生 #qulip福音加油站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原來,擔心是一種詛咒,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分享一個故事: 一位原來做電視企劃與採訪的年輕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 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常念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小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他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只是有時他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有一次年輕人採訪一大師,聽到大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大師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大師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年輕人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大師的話給他媽媽聽。 他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 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用「吸引力法則」的說法,就是的「心想事成」。 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相信的。 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 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真的,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人、恩人、師長、同學、同事等,也都要給予全然的祝福, 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不著,就是雙贏囉!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祝大家,幸福美滿。 「擔心是一種詛咒!」這句話是從寂靜法師的部落格裡看到的。 看到這句話時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仔細去思考這前後邏輯,不難理解這話是多麼精闢啊!原來,擔心是一種詛咒! 原來,好好的人因為擔心反而變得不正常,好好的事因為擔心就變成了擔心的結果。境由心造,真實不虛啊! #用祝福取代擔心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我還記得賴清德到我家裡面來的時候 他曾經恐嚇我們家說 我就跟他講說 你的成功是要把我家拆了 我定義的成功 甚至不是捍衛我家不要被拆 是讓全台灣的老百姓 他那時候聽到我這句話 貧苦出身到心理變態 他去迫害他覺得 現在 這個人是一個怎麼樣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 萬里老家的違建爭議 是這場選戰的主軸之一 而他以感情為優 堅持不拆一事 也讓當年他擔任台南市長時 主導的藍鐵東移案居民 憤憤不平 而藍鐵東移拆遷案 自救會會長陳之曉 在受訪時更是怒嗆賴清德 根本雙標 老實講 因為我跟他對抗 十一年 到現在因為我家也已經被拆了 所以呢 我現在最主要的 並不是什麼恨這種東西 而是因為我看清了 這一個人的本相 所以我很擔心 如果他當選的話 台灣會進入另外一個 比蔡英文當總統的時候 更大的災難 那你說是不是雙標呢 我想正常人 明眼人 稍微有一點智商的人 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是雙標 他面對自己的老家的時候 他連哭了五次 然後現在呢 又要把礦工抓出來 墊背 說拆了他的家 好像就是破壞礦工的人權 等等等等 但事實上 他面對藍鐵東移的居民 的時候 他可是完全不手軟 那些人 也是別人的爸爸媽媽小孩 他是完全不手軟的 藍鐵東移的居民的家 是他們 有的是從祖先這樣子傳下來 好幾代人 從清朝傳下來好幾代人 有的是在山內銅板 已經住了將近上百年了 很多房子都是居民辛辛苦苦 這樣蓋起來 像是我家的那個房子 那是我爸爸媽媽的 他們愛情的結晶 如果沒有 他們兩個沒有那麼相愛 他們就不會蓋起一個 那麼特別的一個房子 但是這些老百姓的感情 記憶等等等 我們都曾經去跟賴清德訴說 但是賴清德 他怎麼樣對待我們的呢 他完完全全 不把我們當作一回事 不把我們當作人 其實我們要去理解賴清德 這個人 就要由他的表象反過來看 他是一個 一直要讓別人覺得 他非常清高 他非常有道德性 非常超然 然後對於金錢一介不取 然後非常乾淨的 所以有潔癖的 這樣子一個人 這是他想要讓你知道的 他想要讓你知道 他很有愛心 他會去關心颱風天 要上課的小朋友 他會在路上 不小心就救到人 還被人家拍下來 然後他會因為 他的老家要被拆 在那邊懷念起他的爸爸媽媽 然後在那邊給你哭 他希望你看到他的孝心 但實質上 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實質上你可以看到 他對老百姓的時候 那是完全不手軟的 那是完全兩面人的 但是他對於媒體的時候 他一個表現 我很關心那些老百姓 是吧 然後他一直要別人覺得 他很道德很清高 但是你看他如何 在政策上面 去屠害老百姓 事實上他就是 我們看得到 在某些小說裡面 可以看到 就是那種貧苦出身 到心理變態 我覺得大部分貧苦出身的人 其實他會同情 這些悲苦的老百姓 但是賴清德不會 他是反過來 他痛恨他的貧苦出身 嫌惡他的礦工家庭 所以他去迫害 他無視那些 來跟他求救的那些礦工 他去迫害他覺得 現在地位比他低下的這些人 這個人是一個 怎麼樣扭曲變態的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他另外可能還有一個 他兩個兒子都是 都是賴庭什麼對不對 另外還有我查到一個叫賴庭漢的人 在哪裡 賴庭漢住天母啊 住高島部附近都被我查清楚了啦 他的媽媽生他的媽媽叫莊雅芬啦 是賴清德在立法院的助理啦 啊 對不對是賴清德立法院的助理 賴清德你聽到了喔 聽到這個名字你會不會怕 晚上睡不著覺了 莊雅芬是誰大家知道嘛 他媽媽2007年在醫院裡面病重的時候 誰在旁邊照顧他媽媽的 不就莊雅芬嗎 也因為如此所以賴清德的老婆很生氣啊 所以才會跟他吵架啊 賴庭漢是誰生的 就叫賴庭漢喔 賴清德的兒子都是賴庭什麼賴庭什麼 兩個兒子嘛 對不對 賴庭漢跟你什麼關係 現在叫他阿正啦 表面上叫他阿正啦 我跟他很熟就是他老婆 他大兄弟 他二兄弟是跟董事 董事長也在家裡 我們就沒有了 過世了 其實他們回來就是現在去那裡 他們現在去那裡 比較沒有來他老婆家 他老婆家就是過年才有回來 他這個才比他老婆家還好 我們不要說這個事情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作者:王文華 我帶媽媽出去吃飯,起身離開時, 20幾歲的男服務生,注意到我媽行動不便, 主動來幫忙攙扶,甚至一路走出餐廳。 我說:「麻煩你幫我扶一下,我去叫車。」 我走到人行道,回頭看他扶著我媽,不走只有三階、但陡的樓梯,而繞遠路走輪椅通道,緩慢、細心,彷彿是自己的媽媽。 我招了一輛車,車停下。 我打開車門說:「對不起,麻煩等一下後面那位老太太。」 司機搖搖手,揚長而去。 不同人,不同年紀,對衰老,有不同的態度。 這些年,我爸媽年紀大了,相繼生病,所以我一直關心老人照顧。 同齡朋友都到了這階段,因為交換照顧父母的經驗,而變得更親近。 幾年前,我辦了一個活動,義賣自己的收藏品, 把所得捐給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一位匿名的朋友透過第三者,用9萬2千1百元(921是國際失智症日),買下我收藏的《征服情海》海報。 一年後,他又透過第三者,把海報還給我,並寫了一張紙條: 「送回你最喜愛的海報,你為了做好事送它出門,它為你又回來了。希望你像 JerryMaguire 一樣,一個人(加上一隻魚) 影響另一個人,再影響一小群人,再影響一大群人。」 他匿名,但我知道他是誰。事後我和他見面,彼此心照不宣。 今年,我第一次見到他90幾歲的媽媽,用我那破台語,跟她聊了一下午。 他媽媽說話緩慢、聲音微弱,但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 會在台語中突然夾雜一句“wonderful”!當她說“wonderful”時,我看到的是19歲。 大多時候,90歲的長輩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的就是90歲: 身體上遲鈍、心理上固執。 當你看得更深,會看到90歲的外表下,有19歲的影子。 他們在身體、心理、情緒上都不再有任何顧忌, 對社會、朋友、家人的眼光也完全放下。 人生第一次,他們完全做自己。 當然,這個自己,做起來並不輕鬆。照顧他們的人,也同樣辛苦。 因為對老人照顧有興趣,我到日本參觀了一個安養院。 大家去日本都會買藥妝或家電吧?他們設計產品時的細膩,總令人歎為觀止。同樣的細膩,表現在老人照顧。 他們仔細觀察長輩在食衣住行上的不便,設計出各種輔具。 比如說湯匙有各種弧度,手腕無力時也好用。 握的地方用特殊材質增加摩擦力,拿得比較穩。 兩根筷子中間有夾子連在一起,不容易掉。 起床時可以抓著床邊一個支架,輕鬆撐起自己。支架上還有夜燈。 坐輪椅洗澡時可以圍個「帳篷」,防水濺出。 臥房地上放個除臭墊,專門擺尿壺。 自動門設定成手動、關關在高處,預防坐輪椅的失智者擅自離開。 病房的門橫著沿牆壁滑開,而非拉開或推開,以節省空間。 還有些工具不需設計,只需細心。復健者練習走路要看鏡子。 照顧者在長方形立鏡中間懸掛一根垂直的繩子, 作為中線,讓復健者走路時比對姿勢是否端正。 當然,這些工具只是照顧最膚淺的層次。 重要的還是使用這些工具的照顧者。 在台灣,照顧長輩的工作,常是外勞在做。 在復健中心,外勞站在長輩的輪椅後面,自顧自地滑手機,或跟別的外勞用母語聊天。長輩坐在他們前面,像一面牆壁。 我參觀的日本那家機構,照顧者都是20幾歲、有型有款的年輕人。 他們穿著像健身房教練,身上戴著專業的護具, 把照顧長輩,當作一份嚴肅的工作。態度嚴肅,但表情可以輕鬆。 除了協助食衣住行,他們還跟老人家說笑談心。為了預防失智,他們帶長輩用吸管、色紙,做出照片中的貓頭鷹和史奴比。 為銀髮生活注入創意和生命力,才是好的照顧。 看到他們,我想起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 他們雖然年輕,但對歲月有成熟的態度。 那種態度,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缺陷的包容, 和覺悟到自己也會老而產生的謙卑。 尊重到什麼程度? 安養院接待我的日本醫師說: 「病床兩邊如果要加上欄杆,需要本人或家屬簽同意書。」 我說:「為什麼?這不是在保障病人安全嗎?」 因為欄杆是一種限制,任何限制都侵犯人權。 佈告欄上,長輩的名字後面的稱謂是「神樣」,尊敬他們就像尊敬神。 能走到這一步,都吃了很多苦,當然有神性。 我想起台灣的醫師也提醒我尊重的重要: 「爸媽如果聽不到你的話,未必是重聽,不要自動就大聲。 沒有人喜歡被大聲。跟爸媽講話時,正眼看著他們, 讓他們看到你的嘴型,講慢一點,也許他們就聽懂了。」 心理師告訴我:「對於有失智徵兆的爸媽,要顧及他們的尊嚴。 不要說『你怎麼又忘了』。而是可以假裝我們自己也忘了, 而說『吃過藥了嗎?我也不確定。讓我們一起來查一查!』」 我點點頭。我知道現在反應變慢的媽媽,年輕時也曾耳聰目明、健步如飛。打我從不手軟,打牌從不放砲。 我所有的聰明才智,都來自於她。 現在她老了。 老了,不是她的錯。 慢了,就跟著慢一點。 忘了,就再講一遍。 煩了,就休息一天。 一切都有方法應對。 我離開日本那家照顧機構時,頻頻回頭… 因為我看到「 年輕時意興風發的爸媽,和未來步履蹣跚的自己 」。 我看到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也看到那位搖手揚長而去的司機。 然後我注意到安養院的門楣有個燕子窩,跟現代建築格格不入。 我問醫師:「沒想要清理掉?」 他說:「既然有緣相聚,就讓他們好好活著。」 是啊,有緣相聚,好好活著。 這句話獻給燕子、「神樣」,和 有一天都會老去的我們。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好文章.... 慢慢細讀 01 爸爸是個寵妻狂魔,可是我結婚後,變天了... 民國108年春天,我的婚禮結束後,爸爸將我和哥哥、媽媽叫到一起,鄭重的說,他想離婚。 我們都被他的話驚呆了。 完全不敢相信,寵妻狂魔的爸爸,竟然要跟媽媽離婚。 媽媽更是無法接受,臉上閃過混雜著羞怒、難過、傷心的表情。 我問爸爸,為什麼要離婚? 爸爸說,沒什麼特殊原因,他就是覺得太累了。 好不容易盼著我和哥哥成家,他想回故鄉,剩下的日子為自己活。 但這麼大年紀突然離婚,太衝動了。 我問爸爸,能不能先別離婚?想去哪都可以,玩好了就回來。 離婚的事以後再說。 爸爸搖頭,很堅決的說,一定要離。 心高氣傲的媽媽氣壞了。她朝爸爸大吼:「離就離!你當地球少了誰就轉不動了?家裡的財產都是我賺的,你別想帶走一分一毫。」 爸爸垂著頭不吭聲。 不久後,爸爸真的辦了離婚,回了他的老家。 除了自由,他什麼都沒帶走。 02 聽說,當年是媽媽追爸爸的。 爸爸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 他長得帥,功課好,還多才多藝。 媽媽對他一見鍾情,直接向他告白了。 爸爸有些遲疑,因為他看出媽媽的家境應該不錯。 而他來自一個貧窮的小漁村,平日要靠打零工賺生活費。 可媽媽就像一個小太陽,鍥而不捨的圍著他轉,用熱情驅散了他所有的猶豫。 畢業時見家長,爸爸才知道媽媽的家境不只一般的好。 外公家自己開工廠,家裡住的房子很大,差距可想而知。 外公不讓媽媽遠嫁鄉下,而爸爸很孝順,也捨不下家鄉的父母。 兩人忍痛分手。 爸爸離開時,媽媽捨不得他,哭著追著火車跑,爸爸也哭了,他在下一站下了車,奔向媽媽。 這一奔,他就再也沒有回頭。 03 民國79年,爸爸媽媽結婚了。 外公提前給媽媽買了房子、車子。 媽媽在外公的工廠做事,爸爸考進本地公家機關。 一年後,哥哥出生。 因為外公還有事業,鄉下的爺爺奶奶身體又不太好,於是只能請保姆照顧哥哥。 可是連請了兩三個,都沒有滿意的。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來,看到哥哥一直哭,而保姆忙著打電話,對他置之不理。 那一幕,深深刺痛了爸爸的心。 他心一橫,辭職當了奶爸。 再後來意外有了我,爸爸更忙了。 給我換尿片、沖奶粉,給我紮小辮子…… 還要去哥哥學校開家長會、輔導他寫作業。 這些全都是爸爸的事,媽媽總是忙。 對我和哥哥來說,媽媽的意義只在於給我們塞點錢,讓我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在我十歲那年,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 長女,又有經商天分,外公便將工廠交到她手上。 舅舅和小姨都在外地讀書,外婆的身體也不大好,照顧外公外婆的任務便落在爸爸身上。 外婆說,誰讓他是我們家唯一的閒人呢? 外公在世的最後兩年,他已經癱瘓在床,都是爸爸給他擦身餵飯、端屎倒尿。 爸爸經常忙得團團轉,累得晚上覺都睡不好。 因為長期給外公按摩翻身,爸爸得了腕隧道症候群,吃飯拿筷子,有時手都抖。 有次祭祖後聚餐,舅舅要抱外公上桌,外公趕緊搖頭推辭,說讓我爸來,他做慣了這事,力氣大。你一邊忙去,別把我摔了。 舅舅和小姨聽了這話,就心安理得坐下吃飯喝茶。 就連媽媽,也沒覺得有什麼,似乎伺候外公就該我爸做。 爸爸坐在外公旁,給他盛湯夾菜,把魚肉的刺挑乾淨,再一口一口餵到他嘴裡。 當時我就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 但還是孩子的我,並不知道,這種不舒服,是為爸爸鳴不平。 04 我和哥哥叛逆期的時候,都跟媽媽吵得天翻地覆,因為她從不關心我們在想什麼,只要我們無條件服從她的指令。 而爸爸,是我們之間的溝通橋樑。 他經常帶我們兄妹倆去公司看媽媽加班,去貧困山區體驗下田工作的辛苦。 讓我們看那些沒錢上學、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是怎樣度過每一天的。 他說:「我們享受的一切,是媽媽拼命掙來的。媽媽其實很愛我們,只是方式不太對。」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他負責照料家庭,媽媽負責賺錢,我和哥哥負責健康成長。」 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苛責別人。 有了爸爸的開解和陪伴,我們和哥哥順利度過叛逆期。 而爸爸對媽媽,更是好得讓身旁的人都稱贊。 無論媽媽回家多晚,廚房裡總有一鍋溫得剛剛好的湯等著她。 媽媽要洗澡,即使爸爸已經躺下了,他也會爬起來給媽媽拿乾淨衣服、放洗澡水。 媽媽生病時,爸爸衣不解帶的照顧她。 同病房的病友說起他的細緻和負責,無不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好,浸潤在日復一日的時光裏。 慢慢我們都想,爸爸是真的很愛很愛媽媽吧,所以才願意包容她的一切,才會心甘情願的付出。 所以爸爸突然提出離婚,我們一時真的接受不了。 曾經為了愛而義無反顧的爸爸,怎麼就捨得拋下媽媽呢? 但爸爸終究是離開了。 05 爸爸走後,從沒操心過生活的媽媽變得手忙腳亂。 而民國108年秋天,外婆又因為著涼感染肺炎住院了。 媽媽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徹夜照顧外婆。 她常常被外婆斥責反應遲鈍,總要等她撥一下才動一下。 媽媽也覺得很委屈,她沒有照顧人的經驗啊。 沒幾天,媽媽就累得引發舊疾,自己也病倒了。 外婆給舅舅打電話。 舅舅不滿的說,照顧老人這種事我姐夫最拿手啊,就衝姐夫能出力照顧你,當初我姐也不該答應離婚嘛。 外婆又找小姨。 小姨說她也有一個大家庭要忙,走不開。 外婆氣得把她臭罵一頓。 小姨惱羞成怒的說:「媽,你也體諒體諒我。我要上班,肯定不像我姐夫那種沒固定工作的自由。我要丟掉工作照顧你,等我老了,就會像姐夫那樣被掃地出門。」 外婆怔怔的說不出話來。 其實外婆一直都不太喜歡我爸。 她總覺得爸爸高攀了媽媽,配不上她優秀的女兒。 一對夫妻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爭執。 每次爸媽有爭執,脾氣火爆又護子的外婆就跳出來訓斥爸爸。 房子車子都是我們家買的,你一個窮光蛋過來,現在也是我閨女賺得多,你吃她的住她的,有什麼資格在她面前耍威風? 爸爸自然不會跟長輩嗆聲,只得偃旗息鼓。 外婆總跟媽媽說,家裡的財產都得捏在手裡,他就翻不了天。 如今想起這些往事,我只覺得心裡無比難受。 再火熱的心,被一次次傷害,也會慢慢變涼吧? 06 後來,媽媽和小姨舅舅達成共識,湊錢給外婆請照護工。 外婆不只一次說,說羨慕外公去得早,好歹有女婿照顧得細緻。 不像她,被照護工像翻鹹魚一樣粗魯的翻來翻去,外人哪有自家人用心? 她嘮叨一通後又嘆息,讓我勸勸媽媽,去跟爸爸示軟說好話,讓爸爸回來。 我忍不住問她,讓我爸回來,是想得到我爸的照顧,還是真心想他跟媽媽復婚? 外婆陷入久久沈默後,她才說,是我們對不起你爸。你媽這性子,要是沒你爸在,日子可怎麼過? 快過年時,外婆因為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媽媽哭得死去活來。 那一刻她喃喃道,以後我怎麼辦?我怎麼活啊? 外婆的去世給了媽媽極大的打擊。 她退出公司管理層,交給舅舅打理。 過了大半年,哥哥跟我說,媽媽被確診患上憂鬱症。 原來,媽媽之前跟嫂子合不來,就搬去跟外婆住。 後來外婆去世,我又遠嫁,她真正就成了孤家寡人。 她半輩子被爸爸寵著慣著,生活技能很差,做飯都能差點燒了廚房。 要不是請了保姆,她的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 但保姆只能保證讓她吃飽穿暖,不能陪她聊天談心,更不能給她提供良好的情緒出口。 媽媽越來越沈默,把自己悶出毛病來了。 我讓她來跟我住,她也不肯。說在哪,都不如自己家。 而且2020年趕上疫情,也不方便來找我。 過後,媽媽的情緒越來越不好。 離婚不過短短一年多,她整個人就像被抽乾精神氣,肉眼可見的憔悴下來。 我哥說,媽經常一個人躲在廁所裡,拿著她跟爸的合照,一邊看一邊哭。 我想,她是後悔的吧? 這麼多年,我們一家,外公一家,都一邊享受著爸爸的照顧,一邊無視他的付出。 尤其是媽媽,把爸爸對她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她的家人輕賤爸爸時,她也保持沈默。 爸爸離開後,我們所有人都經歷了一場難以言喻的椎心之痛。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明白,這世上沒有誰有義務對誰好。 07 民國109冬天,媽媽有次過馬路時,精神恍惚,差點被車撞了。 鄰居讓我們多關注媽媽的精神狀態,說她經常好幾天不出門,一個人窩在家裡,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我和哥哥實在是分身乏術,只能嘗試著向爸爸求助。 我們也知道,讓離婚的爸爸回頭照顧前妻,有多過分。 但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爸爸聽說媽媽的情況,買了最快的高鐵趕回來。 我和哥哥喜極而泣。 媽媽看到爸爸的那一刻,強硬了半輩子的她,竟然拉著他的胳膊不肯放手,哭得像個孩子。 爸爸的眼圈也紅了。他將媽媽摟進懷裡,拍著她的背說:「沒事的,我在!」 爸爸問媽媽,要不要去海邊玩,去捉魚、撿貝殼? 媽媽點頭如搗蒜。 她說,兒子的家不是家,女兒的家也不是家。外婆去世後,她連娘家都沒有了。 只要爸爸還肯帶著她,去哪她都願意。 110年6月,我在老公的陪伴下,來到爸爸老家所在的小農村。 剛進門時,我被媽媽嚇了一跳。 她曬得黝黑,不過整個人很精神,似乎連眼睛都在笑。 有爸爸在身邊,她是幸福的吧。 爸爸帶我們去海邊玩,我穿著人字拖,啪啪穿過小漁村。 我想起小時候,爸爸也帶我們回來過。 那時沒有水泥路,又剛下過雨,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濘。 媽媽的高跟鞋不小心踩進泥坑里,她尖叫著將腳拔起來時,身上的新裙子又沾滿了泥點。 阿公阿媽很熱情,給我們做了很多菜。但我們實在住不慣,鬧著要回家。 媽媽跟爸爸吵了一架,第二天她就執意帶著我和哥哥先離開。 那是唯一一次,我們回阿公阿媽家。 後來不管爸爸怎麼懇求,媽媽都不許爸爸帶我們回來,當然她自己更不可能回來。 每年過了正月十五,爸爸就自個回來看阿公阿媽。 如今回想起來,那樣的時刻,爸爸一定很傷心吧。 08 我們去看了阿公阿媽,雖然語言依然不太通,但愈發感覺血脈親情的牽絆有多珍貴。 奶奶興致勃勃的拉我去看她的菜園子,給我介紹她栽種的絲瓜、茄子、蕃茄、爺爺還帶我們出海釣魚。 夜裡,一家人在院子裡燒烤,食材都是媽媽準備的。 她的動作俐落又嫻熟,跟過去那個十指不沾水的嬌小姐天差地別。 爸爸說,都怪他過去把媽媽保護得太好,他一離開,媽媽就崩潰了。 如今他有意識的讓媽媽一起分擔家務,帶媽媽一起照顧老人。 讓媽媽在學會自立的同時,也學會付出和承擔責任。 而媽媽經歷過離婚和喪母後,也反省了自己這些年的自私。 媽媽說,她掙錢多,就一直以為家是靠她支撐的。 失去爸爸後,她才發現,如果沒有他,她根本不可能在事業上如魚得水。 回來這裡,她才知道爸爸最愛吃的是海鮮。 而她對海鮮過敏,我們家的餐桌上,二十多年很少出現過海鮮。 她幫著做家務、照顧老人,才知道這些工作很辛苦。 過去她卻認為自己掙錢不容易,爸爸在家是享受。 說到這裡時,媽媽泣不成聲。 正在準備烤串的爸爸看到媽媽哭了,著急的過來問她怎麼了? 媽媽眼裡閃著淚光,她端起一杯飲料,鄭重的說:「老公!我敬你一杯,謝謝你一直包容我、愛護我。希望下輩子還能給你當老婆,換我照顧你,對你好。」 爸爸瞬間紅了眼圈,神情有些羞赧。 他接過那杯飲料,仰頭喝光。 我趕緊低頭,掩飾自己的淚意。 爸爸和媽媽都是那個年代的高材生,他也曾是意氣風發、前程遠大的少年郎。 可是為了媽媽,為了一句愛的誓言,他離鄉背井,忍受外公和外婆的輕蔑和責難。 他甘願俯下身,彎下腰,用沈默的身軀將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托舉得高高的。 付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認可和尊重。 他曾經因為被傷透了心,離婚出走,想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可是媽媽有需要,他又義無反顧趕來支援。 就像媽媽說的,這世上少了誰地球都一樣轉。但只有爸爸,願意用一顆真心去待她。 幸好,媽媽終於看到了他的付出,懂得了珍惜,並開始回饋他的心意。 幸好,媽媽能想通,陪著爸爸一起彌補曾經的遺憾。 《兩顆心的距離若是足夠近,互相遷就,互相理解,餘生便無懼風雨。》 夫妻之間,是不是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中文版: 今天英國《太陽報》 刊登了比爾蓋茨的公開信,這封信得到極大關注,得到很多人轉發,人們稱讚比爾蓋茨是真正的智者,並有人第一時間就把他的公開信翻譯成中文。編者讀了這封信和譯文,感到蓋茨的話語直至心靈,非常受教育。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他的信,看看新冠病毒給我們上了一堂什麼樣的課、又教會了我們什麼。下面是比爾蓋茨的信。 ********************** 我堅信發生的每一件事後面都有一個精神層面的目的,無論我們認為是好還是壞。 當我沉思時,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新冠病毒究竟對我們做了些什麼。 1) 病毒提醒我們,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我們的文化、宗教、職業、經濟狀況,或是一個人有多麼出名。在病毒眼中我們都是平等的,也許我們也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那就去問湯姆•漢克斯。 2)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命運都是聯在一起的,影響一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會影響另一個人。病毒也提醒我們,我們建立的虛假國境線毫無價值,因為病毒並不需要護照。病毒還提醒我們,雖然我們暫時受到壓迫,世界上還有人一生都受到壓迫。 3) 病毒提醒我們,健康多麼珍貴。而我們卻忽視健康,吃垃圾食品,喝被各種化學品污染的水,如果我們不照顧自己,我們當然就會生病。 4) 病毒提醒我們,生命苦短,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已經生病的老年人。人生在世的目的不是買一卷卷的廁紙。 5)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已經變得物質至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才想起我們的基本需求是食物、飲水和藥品,而不是並沒有什麼價值的奢侈品。 6) 病毒提醒我們,家庭是何等重要,但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病毒強迫我們回到我們的房子裡,所以我們可以把房子建成家庭,並建立牢固的家庭紐帶。 7)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真正的工作並不是我們打的那份工,我們固然需要打工,然而上帝創造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打工。我們真正的工作是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助互利。 8)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不能妄自尊大。病毒還提醒我們,無論你覺得自己多偉大,也無論別人覺得你多麼偉大,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能讓整個世界停擺。 9) 病毒提醒我們,自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選擇合作互助、分享、付出、互相支持,或者我們也可以選擇自私、囤積和自顧自。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面目。 10)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既可以耐心,也可以恐慌。我們既可以理解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但最後都過去了,我們也可以恐慌,以為世界末日到了,結果傷害了我們自己。 11) 病毒提醒我們,疫情既是結束也是開始。我們現在可以反省和理解,從錯誤裡吸取教訓。疫情也可以是一個輪回的開始,而且還會繼續下去,直至我們吸取教訓為止。 12)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地球病了。病毒還提醒我們,我們必須看到森林消失的速度,也必須看到一卷卷廁紙從貨架上消失的速度。我們都病了,因為我們的家庭病了。 13) 病毒提醒我們,困難總會過去,然後就容易了。生活是週期性的,現在只是週期裡的一個階段。我們不必恐慌,疫情一定會過去。 14) 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
    19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致命的冰凍之夜(真實故事)* 仙佛曰:面對劫難的來臨,不要害怕,不要慌張,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時時刻刻不要忘記照顧身邊的人,當你生發愛心,照顧別人的同時,你就能激發自己的意志力生存下去。 舉例: 致命的冰凍之夜 (真實故事) 在德國 Crown Heights 鎮,有一個叫揚克爾的猶太人有一家麵包店。 他總是說:“你知道我今天為什麼還活著嗎?” 他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當時在德國還只是個少年。 納粹無情地殺害猶太人。 我們正在納粹乘火車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 夜幕降臨,那個車廂裡真是致命的寒冷。 德國人一夜之間,有時甚至幾天,沒有任何食物,就把我們留在鐵軌旁。 沒有毯子能使我們保持溫暖。 到處都在下雪。 每一秒鐘,冷風襲來。 在那冷酷的夜晚,我們有數百人。 沒有食物。 沒有水。 沒有庇護所。 沒有毯子。” “我們體內的血液開始凝固。 它正在變成冰。 在我旁邊,有一個我家鄉的深愛的猶太老人。 他從頭到腳發抖,看上去很糟糕。 所以我用胳膊纏住他,給他加熱。 我緊緊地擁抱他,給他一些熱量。 我擦了擦他的手臂,他的腿,他的臉,他的脖子。 我求他設法活著。 我鼓勵他。 整夜,我以這種方式使這個人保持溫暖。 我很累,自己也凍僵了。 我的手指發麻,但我沒有停止將熱量揉進那個老人的體內。 幾個小時過去了。 終於,早晨來了,太陽開始照耀著。 我環顧四周,看看其他人。 令我恐懼的是,我只能看到冰凍的屍體。 我只能聽到致命的沉默。 那間小屋裡沒有其他人活著。 那寒冷的夜晚殺死了所有人。 他們死於寒冷。 只有兩個人倖存:老人和我。 老人倖存下來是因為我給他保暖…而我倖存下來是因為我給他取暖。 我可以告訴你這個世界生存的秘密嗎? 當您溫暖別人的心時,您將保持溫暖。 當您支持,鼓勵和啟發他人時,您也會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支持,鼓勵和啟發。 這是幸福生活的秘訣。” “當你對別人好時,你對自己就好”“當你使人快樂時,人會使你快樂” 人生中最幸福的人是送禮者,而不是受禮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現在呢一樣是在烏魯木齊 然後我發現這邊有超多這種攤子 然後它的後面這邊呢 全部都是那種百貨公司 然後美食街啊唱歌的什麼 就是這邊的生活真的是超豐富 我今天就在想說 欸奇怪很好笑欸 我不是都在說什麼 在這邊都沒有自由嗎 都不能擺地攤 只有在台灣才可以擺啊 那我在這邊看到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啊真的是不要聽那些胡扯八道 現在已經到了車站裡面 這裡是那個烏魯木齊的體育中心站 好吧我現在要使用這個 就直接可以進去了 那我們來吧 有夠方便 在新疆也可以舒行自如 然後給大家看一下 這裡就是新疆烏魯木齊 超美的這個文字 超喜歡這個文 美死了 我真心覺得就是在烏魯木齊 這邊的地鐵真的是 第一我覺得很乾淨 第二明亮度也是 前面你們看這是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是什麼 這是充電器啦 我覺得大家其實要怎麼講 你們一定會覺得說 哇這這麼習以為常的事 可是對我們來講 因為外媒經常就是 會把大陸形塑的非常慘 可是你看 這裡竟然 這是TopZ的 然後這是iPhone 然後它旁邊的 這是無線的 而且它不是自動充電 它是無線的 而且它不是只有這邊而已 它四個位置都有 我在台北搭捷運的時候 真的都沒有看過這樣的 因為對於現在 大家都是拿著手機的 我覺得其實非常友好 廁所呢 它也有那個殘障人士在用的 你們聽到 那些外媒說 瑋瑜都被消失 真的就是在胡說八道 你們自己看 這上面都有啊 它的語音語言播放的那些廣播 那我很想問那些說 這邊沒有自由 說語言被消失的外媒 還有台灣的綠媒 這些是什麼 難道這些都是假的嗎 那我覺得其實很多事情 真的你要親自來看才曉得
    3 人回報1 則回應4 個月前
  • 好書分享《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洪蘭 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 洪蘭: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 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寫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對光陰其實沒有感 覺,尤其那時連「梭」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寫上這句話,作文至少會有「乙」。匆匆過了一甲子,現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卻感覺這句話還不夠真實,因為箭和梭 是看得見的實體,而光陰從指縫中流失卻是無聲無息,完全沒有痕跡便不見了。 朋友傳給我一個日本銀髮族川柳比賽的訊息(川柳相當於我們的打油詩),老人們以三行日文,寫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 成對的碗, 一個給了我, 一個給了貓; 醫藥太進步了, 活得比預計的長, 超出保險年限; 現在能夠溫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 懷舊歌曲不會唱, 太新了; 剛剛太好吃了,但吃什麼已經忘記了; 好不容易站了起來, 卻忘記是要幹什麼, 又坐了回去; 所謂年邁,就是不斷增加藥片和逐漸衰退的記憶; 以前走路必須抬頭挺胸,現在走路必須注意腳下; 現在人生已經不迷惘了,卻一直迷路; 不敢再做身體檢查, 每檢查一次, 就多出一種病; 有糖尿病,卻沒有甜蜜的生活; 曾經打罵過的孩子, 現在溫柔牽著我的手; 照鏡子時, 感覺看到了媽媽; 睡個懶覺起來, 發現家人在 確認我的脈搏; 以前反覆確認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還有沒有呼吸; 過去的心悸是 為了愛情, 現在的心悸是犯了病; 飯吃八分飽, 還有二分用來吃藥。 這些詩句讓人哈哈大笑之餘,也不免反省一下,我們該如何來面對自己的老年? 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實,只有老友是來者猶可追。其實,一個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獨,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另一個可以送給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為別人的朋友。 一起長大的朋友很寶貴 人要不斷的問自己:「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只要有一個人懷念你,你就沒有白活。但是友情需要培養,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 我剛去美國留學時,吃不起學校的餐廳,一個三明治 1.5 美元,一個漢堡 1.99 美元,同學說很便宜,但對新台幣 42 元換 1 元美金的我來說,還是很貴,我通常是吃花生醬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質,營養夠。後來我發現不行,因為有些消息沒有跟同學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師的出題偏好、怎樣可以搶到儀器來用等等,所以只好一週二天跟同學一起去吃飯。一學期下來,交到幾個好朋友後,我就約他們來我實驗室吃飯,我做蛋壽司請他們(做不起魚壽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帶三明治來我實驗室吃,我就聽到了小道消息,也省下了飯錢。 因此要交朋友,先要付出。早上早一點起床煮飯,拌點醋和糖做成壽司並不辛苦,獲得的友誼卻是長長久久。多年後,我去美國開神經學年會,碰到一個同學(現在是名教授了),他說,他第一次吃到壽司是在我研究室,後來去紐約教書,雖然常去日本店吃壽司,卻覺得沒有在我實驗室吃的好吃,我告訴他,因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聽了哈哈大笑。 年輕的人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持久。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樣。若是老本允許,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館子聯絡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許,也可以請朋友來家包餃子。以前做留學生時,大家輪流去各家包餃子,飯後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東方之既白,貧窮之交,友情更長久。 年輕時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 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險年限。走路倒是必須看腳下,因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輪椅,健康就走下坡了。至於照鏡子看到自己變老,要記得馬克吐溫說的:「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吃飯本來就是吃八分飽,另外二分不如留下來吃甜點,一點甜的滋味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詩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只要盡力幫助別人,讓別人懷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 *內容摘自《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 作者為洪蘭
    6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