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6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守護台灣孩童💖🙏💖🙏💖💖💖
來自美國 FLCCC 前綫醫護聯盟快訊:兒童不該打 Covid 疫苗的8個原因!

1. 兒童感染 Covid 有 99.997% 機率完全康復
2. 疫苗仍處於試驗階段(EUA)
3. 疫苗無法阻止感染或傳播
4. 紐約州衛生部確定,二劑後有效率為 12%
5. 加強試驗從未關注療效
6. CDC 已承認,接種過疫苗比從未接種過的孩子更容易感染 COVID
7. 打針的孩子更容易患心包炎、心肌炎和肝炎
8. 輝瑞的數據顯示,注射死亡的機率是因感染而死亡的 107 倍

https://rumble.com/v1adox8--flccc-covid-8.html

查核中心的答案都要反著看 因為都有商業介入 日本CBC電視台 專門討論與研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IFC6ysItA 為什麼接種疫苗後會出現死亡和副作用? https://reurl.cc/ROQ22z Google 中譯: 特任佐野教授指出,通過接種疫苗在體內產生的刺突蛋白本身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並 導致各種副作用,例如皮膚病。 (高知大學醫學部佐野英輝教授) “刺突蛋白的副作用是它會產生血塊。它還會誘發局部炎症。” Q.如果你的免疫系统变弱了,你会不会更容易受到感染? (高知大学医学部佐野英辉教授) 接種疫苗的人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對人體不好。 有可能對那些入侵的東西的 總免疫力會有點奇怪。 日本TBS News Dig新聞 接種疫苗後死亡 身體的體溫非常高 https://newsdig.tbs.co.jp/articles/-/238635?display=1 「最初の時に気になったのが、警察が検死をした時に遺体の体温が非常に高かったと。 33度とか34度とか普通じゃ考えられないような温度だった」 Google翻譯 接種疫苗後死亡身體的體溫非常高醫生也指出...遺屬要求厚生勞動省調查 日本CBC 新聞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haRGBrWS0 台大王明鉅再讚「神藥奇蹟」 即將就任桃副市長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1108/2118866.htm#ixzz7ntjKxJLd 奇美醫院 藥品介紹 https://www.chimei.org.tw/main/cmh_department/59012/info/5500/A5500520.html

跟官方說法,好像有出入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2021 年 6 月 14 日 不讓您的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的十大理由 https://childrenshealthdefense.org/child-health-topics/known-culprit/vaccines-culprit/top-ten-reasons-not-to-let-your-child-get-a-covid-shot/ 鏈接已復制 CDC 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在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該決定的情況下,一致投票決定聯合接種 COVID-19 和流感疫苗。下載PDF 2021 年 5 月 10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將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EUA) 延長至 12 至 15 歲的青少年,修訂了 EUA(於 2020 年 12 月 11 日發布) ) 授權為 16 歲及以上的個人注射。Moderna 表示,它計劃要求將類似的 EUA 擴展到 12-17 歲的兒童,以用於其 COVID 疫苗,強生/楊森正在該年齡段進行臨床試驗。在為輝瑞公司開綠燈時,FDA 選擇忽略以下事實,所有這些事實都清楚地表明,為兒童和青少年接種 COVID-19 疫苗在醫學上是站不住腳的,也是不道德的。 美國兒童感染 COVID-19 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1。截至 2021 年 5 月 29 日,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將366名 0-18 歲兒童的死亡歸因於 COVID,佔 7400 萬兒童人口中的2人,死亡率為 0.00049%。作為 1-17 歲兒童的死因,COVID-19排在傷害、自殺、癌症、兇殺、先天性異常、心髒病、流感、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腦血管病之後。1從 2020 年 2 月到 2021 年 2 月中旬,29,094 名兒童(0-14 歲)和 36,900 名青少年和青年(15-24 歲)死於COVID-19 以外的其他原因。3兒童患嚴重 COVID 疾病的風險微乎其微,這可以從 CDC在描述其他年齡組的 COVID 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時使用 5-17 歲兒童作為其參照組(風險最低的組)來證明。4知情醫生爭辯說,“即使是少數兒童也不應該因為對他們沒有危險的疾病進行大規模接種而受到威脅。” 5 COVID疫苗是實驗性的。正如 FDA 在其 COVID 疫苗情況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的那樣,在 EUA 狀態下管理的疫苗未經 FDA 批准,並且“沒有經過與FDA 批准或批准的產品相同類型的審查”。6,7 COVID 注射依賴於實驗性疫苗技術;8有問題的成分,如聚乙二醇(PEG) 9和聚山梨醇酯 80;10 個 脂質納米顆粒很容易被大腦吸收;11和其他未經證實的疫苗科學。此外,儘管代理 FDA 負責人珍妮特伍德科克保證父母“該機構對所有可用數據進行了嚴格和徹底的審查”,12 尚未對毒性、致癌性、胎兒和生殖風險或其他重要安全方面進行研究。13 與疾病相比,實驗性 COVID 疫苗對兒童的危害要大得多。在 EUA 擴大到 12-15 歲之前,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顯示,在接種輝瑞或 Moderna 疫苗的 15 歲兒童中有兩人死亡。這些青少年可能已經參加了臨床試驗,因為當時他們不可能合法地接種疫苗。輝瑞的臨床試驗疫苗組中約有 1,000 名 12-15 歲的青少年(與 Moderna 的試驗中的人數大致相同),該年齡組中任一疫苗接種後的死亡率可能約為 0.1%(2,000 分之二)——高出 200 多倍高於 COVID-19 的死亡率。 青少年報告了嚴重的 COVID 疫苗傷害,包括心臟問題和死亡。從 5 月 14 日到 5 月 21 日,12-17 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報告幾乎翻了兩番,不良事件從 943 起增加到 3,449 起,其中包括 58 起被評為嚴重的傷害。14下週,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總數又增加了 37%,達到4,750 人,15 人包括209 人重傷和5 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16,17 6 月發表在Pediatrics 上的一項研究記錄了 7 名青少年在接受第二次輝瑞注射後的四天內因心臟炎症住院。18青少年還患有血栓和格林-巴利綜合徵。19,20一名 17 歲的猶他州運動員在接受第一次輝瑞注射後一天大腦中出現了血栓。21 “不能排除 COVID 疫苗的長期不良反應,包括生殖影響”。醫生警告說,“目前尚未發現的長期不良影響,包括對生長、生殖系統或生育能力的影響”的可能性。5在輝瑞和 Moderna 疫苗接種後,已經記錄了令人擔憂的生殖影響。CDC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2.7% 的接種過 COVID 疫苗的孕婦因流產或死產而失去嬰兒(幾乎是八分之一的女性)。22此外,724 名活產嬰兒中有 99 名(13.7%)有不利的出生結果,例如早產、小於胎齡或“主要先天性異常”。反之,有沒有證據表明兒童需要擔心 COVID-19 疾病的長期影響。1對於生活在他們面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COVID 疫苗對未來生育的潛在影響令人擔憂,特別是考慮到“可能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數量的接種後不孕症病例” 。” 23 接種 COVID 疫苗的兒童將面臨大多數成年人不會面臨的額外風險:同時接種多種疫苗。輝瑞表示,“沒有關于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聯合給藥的信息。” 6 CDC 也承認,它不知道反應原性(身體對疫苗接種的炎症反應)是否會隨著疫苗的共同給藥而增加。24儘管如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允許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考慮時間”來管理 COVID 疫苗和其他兒童和青少年疫苗。25考慮 CDC疫苗計劃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意味著一個 12 歲的孩子可以在接種流感、人乳頭瘤病毒 (HPV)、腦膜炎球菌和 Tdap(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疫苗的同一天接種實驗性 COVID 疫苗。26如果FDA擴大了其對EUA仍然年輕群體,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注射單醫生的訪問期間裝起來,特別是如果醫生推“的追趕,因為在大流行失約的”預防接種。27獲得許可的兒童和青少年疫苗的包裝說明書已經列出了近400 種可能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28醫學研究所警告從未對“整個[兒童疫苗]計劃的關鍵要素——接種疫苗的數量、頻率、時間、順序和年齡”進行系統研究,29全球疫苗專家分享了這一觀點(儘管不情願)在 2019年12 月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會議上。30 政府官員表示,他們願意踐踏父母的權利和保護兒童的能力。大約一半的家長在 4 月份的一項民意調查中表示,他們“肯定”不會讓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或者計劃觀望;另有 18% 的人只在學校需要時才允許接種疫苗。31為了規避獲得父母同意的障礙,32越來越多的州和司法管轄區聲稱給予醫療保健提供者和醫療實踐迴旋餘地,以免除父母對 COVID 疫苗的同意要求,33儘管注射處於研究狀態。34目前,這些包括哥倫比亞特區(11 歲及以上);35 北卡羅來納州(12 歲及以上);36 阿拉巴馬州、俄勒岡州和田納西州(14 或 15 歲及以上);37-39 南卡羅來納州(16 歲及以上);40和愛荷華州(由供應商自行決定)。33這是對父母權利的非同尋常的剝奪,並使兒童處於危險之中。 承諾兒童和青少年恢復“正常”是強制性的。FDA 專員Janet Woodcock、CDC 主任Rochelle Walensky和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 向年輕人承諾,接種 COVID 疫苗是他們恢復“正常感”和“更快恢復社交活動”的門票。12, 41, 42這些承諾正在誘使社會飢餓的青少年——他們在發育上無法公平權衡風險和收益——向父母告誡他們要注射,甚至考慮在未經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接種疫苗。40, 43 60 萬 12 至 15 歲的年輕人接受了 COVID 注射在EUA 擴展的第一周內。44 疫苗製造商誇大了他們的 COVID 注射劑對成人和兒童的作用。COVID 疫苗並非旨在阻止冠狀病毒傳播。45因此,疫苗報告的“有效性”僅與註射劑減輕症狀嚴重程度的能力有關。46此外,除非掌握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之間的主要區別,否則無法有意義地理解有效性。47僅報告相對風險,輝瑞宣布其註射劑對 12 至 15 歲兒童“ 100% 有效” 42基於對2,260 名年輕青少年的試驗安慰劑組有 18 例 COVID-19(疫苗組為 0 例)。48這些數字相當於絕對風險49的“微不足道”降低了 1.59%(18 除以安慰劑組的 1,129 名青少年)。當研究人員不報告絕對風險降低,“報告偏倚介紹,這會影響疫苗效力的解釋” 50 -raising有關研究者的意圖和完整性的問題。家長還應該記住,根據獨立分析,輝瑞通過排除數千名與 COVID 症狀相同但未通過 PCR 檢測證實的參與者,篡改了其對成人的臨床試驗有效性結果。51需要訪問“完整的數據集和獨立的審查和分析” 50來評估類似的手法是否可能對青少年產生了神奇的“100% 有效”結果。 2021 年的 COVID 疫苗只是一個開始。大多數父母和青少年並沒有意識到現在接受一到兩次 COVID 注射並不是故事的結束。COVID加強注射已經在醞釀之中——引入了復發性和累積性風險的前景。52熟悉已經很繁重的兒童疫苗計劃的父母可以證明,對兒童的疫苗需求似乎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向上——而兒童的健康狀況則繼續沿著令人擔憂的下坡軌跡。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稱「接種新冠疫苗並無法保證不會得到感染、也可能無法避免無症狀感染,為什麼還需要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 (一)齊嘉鈺表示,每個事情都可從多面向討論,傳言是從反向論述;但打疫苗雖不能百分百保護,還是有相對的好處跟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齊嘉鈺說,已知的科學證據和真實世界資料可知,接種COVID-19疫苗,可有效降低9成以上住院、重症、死亡的風險,這是毫無疑問的。當感染新冠病毒,任何人都可能演變成重症,因此不是說因為「打了疫苗還是可能被感染」就不打。此外,雖然接種之後還是可能感染到病毒,但症狀是輕微的、病毒量比較低,傳染力相對於沒有接種疫苗者也會比較低。 齊嘉鈺表示,從公衛觀點,當社會中打疫苗的人愈多,愈能增加群體免疫,病毒就愈不容易傳遞出去。 齊嘉鈺指出,目前COVID-19疫情最讓人擔心之處在於變種病毒的威脅。病毒會變種是因為每次病毒感染細胞複製,產生多次的突變,因此要想辦法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終止傳播鏈,就可以減少變種病毒的發生。整體來說,疫苗打得夠多的時候,病毒就沒這麼容易在人群之間傳播。 此外,齊嘉鈺說,接種COVID-19疫苗的另一個好處是,社會中一定有些人沒辦法接種疫苗,如12歲以下的孩童、身體真的極度衰弱或正在使用特定藥品而可能不適合接種者,這些人必須靠旁人有接種來守護。 (二)李秉穎表示,新冠疫苗對於預防感染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且對避免住院、重症和死亡,也有很好的效力。就算是變種病毒,目前的研究資料也顯示,疫苗會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且對降低重症、死亡的風險效果仍在。 李秉穎說,傳言的部分說法確實正確,如接種疫苗,仍然應該戴口罩、做好其他的防疫措施;且接種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可能無症狀或輕微,但確實也仍有風險會把病毒散播出去。但傳言的說法像是疫苗「不能達到100分」就好像不及格,這是錯誤的邏輯。 李秉穎說,實際上,接種疫苗的目的不是要讓人儘快脫下口罩或保證完全不被感染,而是要降低病毒威脅、減少負面衝擊。 (三)根據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對COVID-19疫苗的建言,疫苗研發透過臨床試驗驗證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的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率、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 綜合以上,網傳稱「打完新冠疫苗,仍會染疫、仍需戴口罩」,推論為不需要打疫苗,為錯誤推論。傳言忽略接種新冠疫苗,能達到群體免疫,降低住院、死亡率等益處。 爭議點二、傳言稱,新冠病毒疫苗,不提供免疫力、不消滅病毒、不能防止死亡,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整理AZ、莫德納和輝瑞/BNT三種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 AZ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結果發現,AZ疫苗能有效預防COVID-19 有症狀之感染,接種完兩劑疫苗的AZ 疫苗組與對照組相比,接種第二劑14日後發生經實驗室確診且有症狀感染的機會下降 70%,表示疫苗效力為7成。另根據研究團隊在2021 Z2月9日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截至2020年12月6日的結果,研究顯示疫苗效力為 67%,接種一劑後22至 90 天區間的疫苗效力為 76%。疫苗對預防住院的保護力為100%。 莫德納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疫苗組與對照組相比,接種疫苗 14 天後,發生有症狀感染的機會降低 94%,顯示接種此疫苗能有效預防COVID-19,對避免重症的效力為100%。 輝瑞/BNT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接種完第二劑疫苗後7天的效力為 95%,接種一劑後對重症的效力為89%。 (二)齊嘉鈺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和疫苗在國際接種狀況,疫苗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也可以避免重症和死亡的風險。至於疫苗「消滅」病毒,從一些研究可以觀察到,接種疫苗之後無症狀帶病毒的狀況會降低、可減少病毒傳播。 (三)李秉穎表示,疫苗無法「消滅」病毒,但可以降低病毒對人體的健康威脅,對於提供保護力、避免重症和死亡有明確的幫助。 爭議點三、傳言稱,接種疫苗若有不良反應,不能向疫苗廠和政府索賠,政府100%免責,因為疫苗還是實驗性藥物,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楊秀儀。她表示,目前能在台灣使用的新冠疫苗,都是經過食藥署審查、通過緊急授權的疫苗,因此,都是合法使用,並不如傳言所言,有「實驗性藥物」的問題。 楊秀儀說,如果民眾接種發生不良事件,可尋求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協助,疫苗製造或輸入廠商要繳納一定的金額給救濟基金,因此,不管民眾是接種AZ或莫德納,只要發生不良事件,都可以依法申請救濟,由專家審查、評估是否給予救濟。 楊秀儀說,「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是先進的制度,是類似補償的概念,而不是賠償。國際先進國家,如北歐、德國、日本等,處理疫苗不良事件都是採「無過失」的概念來處理。如果受害民眾堅持要政府賠償,也可以提告,但問題是可能很難告得成,因為必須舉證疫苗設計或製造有瑕疵或過失。 至於還在試驗中的疫苗,楊秀儀說,若還沒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的疫苗,在人體試驗階段就出現接種受害狀況,就不是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處理,而是藥廠必須負責。 (二)李秉穎表示,民眾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疾病、降低疾病對生活的衝擊,是利大於弊的選擇,而公共利益也大於個人,接種疫苗對絕大部分的人都有利。但確實可能有相當少部分的人會出現嚴重的過敏或不良反應,或甚至有罕見的血栓發生。 對於這些疫苗不良反應事件,李秉穎說,傳言所稱,疫苗不良事件不能向政府或疫苗廠索賠,但這不是因為COVID-19疫苗是實驗性藥物,而是因為少數的不良反應個案難以預測,若接種後產生嚴重副作用,卻要藥廠賠償,恐怕沒有藥廠願意投入疫苗的研發。 不過,李秉穎說,發生疫苗不良事件,不是政府、藥廠或評估接種的醫師的責任,但為了公共利益、降低個人損害,台灣訂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只要是食藥署授權使用的疫苗,民眾接種後發生嚴重疾病或不良反應,都可以申請救濟,經專家審查後,評估給予合適的救濟。但常見、輕微的可預期接種後不良反應,不予救濟。 (三)查核中心查找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法制規定,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明訂,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中央主管機關應於疫苗檢驗合格時,徵收一定金額充作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綜合以上,民眾若接種新冠疫苗,若有嚴重罕見不良反應,可以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申請救濟補償,由專家審核。傳言稱「新冠疫苗為實驗性藥物」為錯誤說法。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0版】 一、專家指出,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能感染,且仍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但接種疫苗可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風險,並形成社會群體免疫,減緩變種病毒威脅,並保護其他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二、根據AZ、莫德納、輝瑞BNT疫苗等已發布臨床試驗結果,對防止感染有一定效果,也能降低重症風險。 三、專家指出,接種疫苗若不幸有嚴重不良反應,依法可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由專家審議並評估是否給予救濟及救濟金額。 傳言提出10個疫苗問答,說明疫苗不盡完善之處,但錯誤推論到結論「不提供免疫力、不能防止死亡」,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 mRNA技術發明者 “羅伯特-馬龍”: 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遠超過收益,我呼籲父母抵制和鬥爭以保護孩子。 📍註:(馬龍博士是發明mRNA 技術的科學家,而不是研發及生產疫苗的廠商。)   我是羅伯特·馬龍博士,作為父親、祖父、醫生和科學家,我正在與您交談。 我通常不會閱讀準備好的演講,但這次非常重要,我想確保我的每一個字詞和科學事實都是正確的。   我以致力於疫苗研究和開發的職業為這一聲明背書。我接種了COVID疫苗,而且我支持一般疫苗接種。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致力於開發安全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傳染病。   在為您的孩子註射疫苗之前...您必須了解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決定! 我想讓你們知道關於這種基於我發明的 mRNA 疫苗技術及基因疫苗的科學事實:  家長需要了解三個問題:  📍● 它首先是將病毒基因註入您孩子的細胞中。該基因迫使您孩子的身體產生有毒的刺突蛋白。這些蛋白質通常會對兒童的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性損傷,包括 📍 ○ 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  📍○ 他們的心臟和血管,包括血栓 📍 ○ 生殖系統  📍○ 這種疫苗可以引發他們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  📍● 最令人擔憂的一點是,這些損害一旦發生,便無法挽回  📍○ 你無法修復他們大腦中的病變 📍○ 心臟組織疤痕無法修復 📍○ 你無法修復基因重置的免疫系統,並且 📍○ 這種疫苗會造成生殖損害,可能會影響您家庭的後代  📍● 您需要了解的第二件事是,這項新技術尚未經過充分測試。 📍○ 我們需要至少5年的測試/研究才能真正了解風險 📍 ○ 新藥的危害和風險往往在多年後才暴露出來 📍 ● 問問自己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參與人類歷史上最激進的醫學實驗。 📍● 最後一點:他們讓您為孩子接種疫苗的原因是謊言。 📍○ 你的孩子對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沒有危險 📍 ○ 正好相反,感染COVID後,他們的免疫力對於拯救您的家人(如果不是整個世界)免於這種疾病至關重要。 ●  總而言之:鑒於疫苗的已知健康風險,作為父母,讓您的孩子為低風險的病毒接種疫苗對您孩子的餘生或您的家人沒有任何好處。   風險/收益分析結果實在相差甚遠。  作為父母和祖父母,我對您的建議是抵制和選擇爭取保護您的孩子。 https://rumble.com/vqtt6n-mrna-.html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at)救救我們的孩子... #反針文案 #兒童接種 「據衛福部統計:日本的兒童接種率,直到至今仍未達一成...」 《台灣家長必看》《沒錯,我們全都反對兒童接種!》來自無數來自日本政界,醫界與學界精英的共同呼籲! 「在新冠疫苗的長期安全性確立之前,我們絕不應該為代表國家未來的兒童進行接種!」 泉大津市長,京都府八幡市市長、愛媛縣、吹田市、高槻市、小平市、四日市、古賀市、德島縣、宇藤市、奈良縣、防府市、東村山、宇和島、豐川市、讀谷村、鎌倉市、三鷹市、茨城縣、和歌山市、泉佐野市、濱松市、標津市,八日市議員,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理科大學名譽教授,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會長,京林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法政大學教授,國際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以及眾多族繁不及備載的社會精英份子... 《無數精英的一致呼籲!兒童接種疫苗,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接種疫苗的意義和必要性 2)疫苗擁有中長期的安全與保障性 3)接種後有遠遠超過接種風險的好處 而不管是從醫學,社會,或倫理上,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我們不應該為擔負國家未來責任的兒童進行接種。」 《由兒童新冠疫苗平台代表,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的會長柳澤厚生,給全世界所有家長的一封信》 三個不該讓你的孩子接種新冠疫苗的理由: 1、疫苗接種的目的,是預防因感染病毒而引起的重症與死亡。但孩童就算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也是呈現無症狀或輕症的狀態就能治癒, 死亡的風險近乎於「零」。因此,《對孩童而言,接種疫苗是沒有必要且沒有意義的事。》 2、開發時間才僅僅一年的疫苗,是否會造成您孩童後續不良的影響?根本沒人清楚。例如,疫苗接種所引起的心肌炎,在年輕族群中已經被發現, 但又被聲明說這很罕見。然而, 從我身為心臟專科醫師的角度來看,不難想像在診斷過程中,被漏掉的件數可能高達好幾倍。畢竟如果醫師沒有懷疑患者得到心肌炎,就不會安排做心臟的超音波檢查,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診斷案例之一了。《如果我們讓年輕的孩童接種疫苗,我擔心心肌炎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3、新冠疫苗並沒有中長期性的安全性數據。如果要施打在那些攸關國家未來希望的小孩身上, 疫苗的安全性就該比年長者更加嚴格。而我們還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才能來確立它的安全性,疫苗的優點,必須明確遠大於它的風險才行。《當前的新冠疫苗,並沒有帶給兒童以及未來將成為父母的年輕族群,更大的助益。》 在此,我非常清楚做這樣的意見會產生的影響。作為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的會長,也是世界多國學會的會員,同時也擔任國內數個學會、協會的代表。就算這只是個人的言論,我也應該小心謹慎,將會面臨眾多的反對意見,也是預料之中。然而,為了避免給大家增添麻煩, 《我已經事先與每一個國家與國內的相關人士討論過, 所有的人都強烈支持我的看法。》 我不是疫苗推廣者,也不是一個絕對反對者, 我是疫苗謹慎者,我對疫苗態度謹慎, 我想告訴人們, 「直到新冠疫苗的長期安全性已經完全建立之前,我們不該讓肩負國家未來的孩子接種新冠疫苗」我也下定決心,朝著這樣的想法繼續邁進。 參考新聞: 1.青年人胸痛掛爆 蘇一峰:九成都打BNT疫苗 https://reurl.cc/LmmxmX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說,最近來門診看胸痛的患者暴增,半個月就有100多人,當中高達九成都是打BNT的年輕患者,還有兩到三成的患者心電圖異常。 其它副作用如腦霧、記憶喪失、癱瘓、紅疹,心臟問題、血壓問題,自律神經失調、感官及運動功能障礙...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國內外醫療專家一致反對讓12歲以下的孩子打針~ 林氏壁,何美鄉等推針學者一致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 《請各位爸爸媽媽千萬注意一孩子的生命安全,經不起冒險!》 以下內容全部出於主流媒體 親愛的父母您好: 如您有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的打算,請您務必先看看這些由台灣知名的推針派醫師,對於兒童接種的反對意見! 《一邊,是極低的染疫致死風險,一邊,則是連最推崇疫苗的醫師,都覺得「弊大於利」的未知風險,相信最疼惜孩子的您,在看完後,必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林氏壁(孔祥琪)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人事總醫師,台大雲林分院感染科主任,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治醫師,曾至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 「不鼓勵兒童接種疫苗」,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希望爸媽們不要過度擔心。 我們應該要把這些國外觀察到的兒童染疫的死亡率、可能後遺症、疫苗有效性、疫苗可能副作用全部都攤開來看,才可能有科學和理性的對話。 否則,很容易被無限上綱的恐懼主導了你的想法。 陳秀熙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陽明大學碩士,劍橋大學博士及碩士。現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研究領域包含生物統計、流行病學、預防醫學。曾獲科技部傑出科學獎、芬蘭科學院芬蘭國家科學院傑出教授獎、財團法人青杏醫學文教基金會「青杏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陳秀熙認為,台灣的防疫具有高水準,兒童的致死風險不高,「反觀兒童疫苗接種的未知風險,反而高於致死風險。」 陳秀熙表示,根據國外數據,「兒童染疫致死率極低」,五到十一歲童接種疫苗後引發的副作用卻仍然未知,在兒童染疫多為輕症的情況下,「不建議五到十一歲接種疫苗。」 何美鄉 臺灣流行疾病學專家、內科醫師,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任中研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委、生醫所研究員(2015年退休)。是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疾病學專家,曾於SARS期間率先進入和平醫院,協助照顧病患。 何美鄉表示,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要打疫苗仍有疑問,「她個人認為弊大於利」,北歐有些國家亦不建議。 邱南昌 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常務理事,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感染管制醫學會監事,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常務理事,北市衛生局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委員,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監事,臺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理事長,靖娟基金會兒童安全委員,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美國杜克大學小兒科進修 邱南昌表示,近日將開會討論五到十一歲童疫苗接種議題,包括,疫苗安全性及如何執行等配套措施;隨防疫規定鬆綁,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幼兒重症率極低,爸媽不用過度恐慌。」 當眾多推針派醫師都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時,各位父母就必須更正視這篇文章所述的危險性了 1.官方數據表明,新冠疫苗對於孩童的學習,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依照目前的國際現況,仍缺乏足夠時間和數據得知兒童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所以也難以評估疫苗對兒童的潛在風險。JCVI的數據已明確告訴我們,「疫苗有可能對於孩童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在今年二月十六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美國的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有八到十%的兒童接種疫苗後發生至少缺課一天的現象,而美國有超過八百萬名五至十一歲兒童接受了新冠疫苗注射,意味著十名當中就有一名兒童,因嚴重不良反應無法進行日常活動而被迫缺課。 2.美國佛州的最高衛生單位,對兒童接種問題直接表態:「弊大於利」 美國佛州政府對於孩童施打疫苗的政策已重新審視,並且該州最高衛生單位已於三月份所發布的新指引明確表示,兒童施打疫苗可能「弊大於利」 依其臨床試驗證據顯示,兒少族群因染疫所引發的重症率相當的低。同時,也缺乏證據顯示疫苗對兒童的益處,反發現五至十七歲疫苗受試者嚴重不良事件高於預期,且注射後產生心肌炎的風險不可忽視。 3.除了接種後的心肌炎與其他長期風險難以估計,紐約衛生局更表明,兒童接種後對病毒的保護力,竟降至了十二%! 美國自去年十一月開放五至十一歲接種疫苗,紐約衛生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今年一月廿四日Omicron案例暴增期間,在該年齡段的孩童中,輝瑞疫苗對Alpha病毒株的保護力從最初的六十八%,降至了十二%。目前不僅接種後的追蹤數據不夠完整,疫苗的保護力也大幅下滑。 取自網友
    1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以色列疫情反撲,感染者一半是孩子,打疫苗也難逃 加西周末 在全世界人民期盼著疫情結束,摘下口罩的時刻,今天,一個令人心涼的壞消息傳來。 以色列,全球公認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上周剛剛取消室內口罩令,本週就立即迎來疫情反撲! 據《以色列時報》報導,今天(6月23日),已經是該國連續第3天日增病例過百,打破近兩個月以來的最高記錄。 格外值得警惕的是,這一波爆發的3大特徵,每一個都叫人不寒而慄: 1. 約70%的新增病例都是Delta變種。 2. 一半的感染者是兒童。 3. 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已經接種過新冠疫苗。 以色列全國近60%的人口已完全接種兩劑疫苗,其中絕大部分人打的是輝瑞。 多個爆發點都位於學校。在兩所學校中,9名教師在完全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仍然感染了新冠。而尚未接種疫苗的年幼孩子,中招的則更多。 現在,衛生部官員正向全國的父母家長們發出呼籲,請所有人趕緊帶著孩子去打疫苗。 大約1週前,以色列的日增病例還保持在個位數。在關閉新冠病房、取消室外口罩令後,上週,以色列宣布取消了最後僅存的新冠疫情限制--在風險更高的室內,也可以摘下口罩了。 原本,該國已經計劃關閉感染密接追踪部門,現在,官員緊急下令叫停了這一關門計劃。 今天,以色列高級衛生官員警告道,如果感染人數繼續上升,該國可能會進一步恢復防疫限制措施,包括重新強制實施室內口罩令。 “目前,我們還不能肯定地說,這是局部的疫情爆發,還是更廣泛爆發的開始。” “我們現在仍然不能說,我們已經控制住了這次爆發。” “現在開始,如果有人感覺生病,即便你已經接種了疫苗,也應該去做新冠檢測。如果你接種疫苗後,又接觸了感染者,也要去做檢測,以確定自己是否已被感染。” 衛生官員說。 剛宣布戰勝疫情,取消所有疫情限制,就迎來這樣的當頭一棒,不僅以色列,恐怕所有期盼著回歸正常生活的人們都大失所望。 首次發現於印度的Delta毒株,不僅令英國痛失抗疫成果,日增連創新高,現在竟然也撼動了接種率領先全球的以色列,這的確值得警惕。 而另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是,印度最近發現的又一種新變種,Delta Plus,似乎也正在“發展壯大”。 目前,Delta Plus已經在英國、美國、日本、尼泊爾等全球11國被發現--包括加拿大,也已經出現了首例確診,正式被Delta Plus攻入。 印度專家表示,Delta Plus變種似乎更容易傳播,且更容易附著在人的肺部細胞上,並且可能抵抗治療,逃避免疫。 該變種的具體危險性尚無定論,現仍在調查研究中。 事實證明,連抗疫手段如此強悍的以色列,都會在放鬆限制後,迎來疫情反撲。接種率遠低於以色列、防疫手段也更鬆散的加拿大,一旦貿然解禁,會迎來怎樣的局面,恐怕無人能料。 無論是否已接種疫苗,請大家都繼續保持警惕。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孩子。 願每個人都平安。
    10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對於兒童COVID 疫苗的想法,在與一位腫瘤免疫專家討論之後、我稍微做了改變。結論很單純:「不只是莫德納疫苗、而是包括BNT在內所有的 mRNA 疫苗,我目前都不考慮讓孩子施打。」如果你不只是個滿足簡單結論、還有興趣理解過程的朋友,我將討論的內容、整理在下面。 — 首先,mRNA 疫苗、是一種全新的疫苗開發技術,首次做成產品投入實戰,就是 COVID。他的原理是送一段人造「信使RNA」進入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製造抗原出來。打個比方,就像是你把菜單、餃子皮豬肉餡丟給麥當勞,叫他蒸小籠包出來。 這形同一種針對免疫細胞的「細胞治療」了,用人工的方式、改變了天然細胞的能力。這有沒有風險呢? 理論上沒有,因為,人類細胞沒有反轉錄酶,所以mRNA 理論上不會改變細胞的DNA 結構。意思就好比,麥當勞小籠包蒸著蒸著,不會哪天整個突變成鼎泰豐一樣。 那這樣大概就可以放心了吧?大致上是可以的,尤其成人的免疫系統已經發展穩定,理論上影響應該不大,只不過、一切就只是「理論上」而已。但孩子就不同了,幼兒的免疫系統正在發展狀態,而且,mRNA 不只會進入改變 T 細胞,也會進入長期記憶型B細胞,兒童不成熟的骨髓幹細胞也很旺盛,這些人造mRNA會不會進入幹細胞?會不會改變兒童的免疫系統呢? mRNA 疫苗對COVID的保護力,從證據上來看,大概是跟劑量有關。劑量打的越多、送進去的 mRNA越多,當然反應越大、保護力越強。打得少、當然副作用少、保護力就弱了。當你糾結於廠牌、在這些數字上打轉的時候,是否曾經停下來想過:等等,我們該把 mRNA 疫苗打在孩子身上嗎? 決策總要考量風險利弊。不打疫苗的風險是什麼?最嚴重就是一死。日本 84萬兒童染疫,死亡的有四人。死亡率約為萬分之0.046,那就是百萬分之四點多的意思。換句話說,100萬個感染的小孩、有99萬9996人存活。他們兒童的接種率是 2.6%。這個我是「知道的」。 那打 mRNA 的風險呢?除了嚴重副作用萬分之一外,還有其他風險嗎?答案是:「我不知道。」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絕對的重磅證據!8/28提交的疫苗調查報告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COVID vaccine deaths in America)估計美國新冠病毒疫苗致死人數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65548077785305&id=782785304 研究報告提到的重點翻譯: 1. 美國Vaers對打完疫苗後死亡的人數大量漏報 2. 研究、交叉比對後發現美國死於疫苗的人數,恐怕有14萬8千~21萬6千人直接 3. 新冠疫苗造成心肌/心包膜炎的機率是普通流感疫苗的860倍 4. 疫苗注射造成大量的心血管、神經系統病變 5. 疫苗注射後致死率為為普通流感疫苗200倍 6. 注射疫苗後導致全身佈滿棘蛋白,引發體內炎症、疤痕、血栓 7. 兒童青少年施打後的死亡症狀與疫苗不良反應高度吻 合 8. 根據英國數據,完全接種疫苗後,死亡機率是未接種的5倍 9. CDC或FDA都無證據顯示施打疫苗可以降低人群總體死亡風險 10. 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施打疫苗挽救的生命超過其致死成本 11. 對病毒感染使用混合藥物治療才是安全的 1️ 調查報告來源: Regulation.gov 美國政府法規網站,網站開放民眾參與各項法規制定、和倡議提交。 所以這是非常非常官方的載點,不是假新聞、假報告。 2️ 報告撰寫者: Jessica Rose 現任職單位: 美國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創辦人:約翰甘迺迪) 職位: Senior Monitoring & Evaluation Advisor(高級檢測、評估顧問,直接提供目標、計劃、戰略建議給美國總統) Matthew Crawford 現任職單位: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 職位:高級研究員、作家 (感謝芒果葛格摘錄整理) #疫情真相 #CDC #疫苗後遺症 #ADE #國外數據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作者 | 榮榮 來源 | 醫學界 提起兒童白血病,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家裡近期裝修了、甲醛超標、電離輻射、食品污染、環境污染……總之和周圍環境太髒肯定脫不了干係! 但近日,Medscape一篇頭條卻表示:「太乾淨」也不好,可能誘發兒童急性白血病。 「太乾淨」可能是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誘因,來自Medscape 這個觀點來自於倫敦癌症研究所(ICR)進化和癌症中心主任Mel Greaves博士近日發表於《Nature Reviews Cancer》的一篇綜述。 Greaves博士在文中提供了強有力證據,認為大多數兒童急性白血病是通過「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兩個階段引起的。 而在這個過程的第二階段,由於早期缺乏微生物暴露會增加兒童患白血病的風險。 兒童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因果機制,來自《Nature Reviews Cancer》 一.白血病,15歲以下的兒童中最常見癌症 根據柳葉刀統計數據,全球兒童癌症發病率增長了13%,其中白血病是15歲以下的兒童中最常見的癌症,幾乎占兒童癌症病例的三分之一。 而在中國情況同樣嚴峻,每年新增兒童白血病患者約1.4萬人左右。 儘管近年來兒童白血病的生存率普遍上升(尤其是中國,從11%上升到69%),但白血病對兒童的危害依舊不容忽視。 不同年齡段兒童癌症的患病比例,白血病是15歲以下的兒童中最常見的癌症 為了保護孩子遠離白血病,甚至只是普通感冒、腸胃炎,我們大多數時候的做法都是為他們提供安全乾凈的環境—— 公共場合戴口罩,從外面玩耍回來要立刻洗手消毒;不光吃的要洗好幾遍,連鍋碗瓢盆也要每周定期大消毒;玩具也必須每天擦洗;把家裡打掃得一層不染,噴上消毒水…… 對於預防白血病,良好的醫療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讓孩子完全遠離「髒亂的環境」真的有用嗎? 二、「問題不是感染,而是生命早期缺乏感染。」 示例,兩個階段共同作用導致前體B細胞淋巴細胞白血病 Greaves博士認為,在白血病發展的第一階段涉及胎兒出生前的基因突變,並使其在隨後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但只有1%的基因突變,會最終導致兒童發展成白血病。 第二階段由感染觸發,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暴露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比如家裡太乾淨,孩子更容易得哮喘。 在生命最初的前幾周到幾個月內,(由於接觸周圍環境而產生的)自然感染促使免疫系統啟動形成,抵禦後期可能面對的感染,Greaves博士談到。 如果早期缺乏這種自然感染,會影響免疫應答功能,可能觸發次級突變,誘發白血病。 厲害了!「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竟有了科學依據?! 三、好為難,家長到底讓孩子多髒/多乾淨才對? 糾結!孩子玩成這樣,真的可以嗎? 家長不必太憂心,Greaves博士解釋說,這種突變風險相對較低(大概1/2000),而且我們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比如,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甚至是年齡較大的孩子一起玩,同時母乳餵養也是有益。 除了生活方式的改變外,Greaves博士在研究中也指出,更現實的策略可能是開發模仿嬰兒期自然感染並產生保護性影響的預防性疫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knk98zv.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我也收到孩子打疫苗通知了,我來跟大家談一下我的做法~ 先說,不管是左派右派都不要來戰,我跟媽媽只是會看醫學文獻的爸媽,我走的是中庸派(我談教養也是),從爸爸的角度去幫孩子做選擇,查了一些內容給大家參考看看: 1、mRNA疫苗通常是第二劑反應較大,可以考慮先接種一劑(我會讓孩子先打一劑,但大家有自己的抉擇不用跟我) 2、如果你的孩子是有潛在慢性疾病的,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比較嚴重,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這族群就跟老人家一樣要打好打滿) 3、莫德納保護力較好一點,但不良反應也多一點;BNT後期的保護力少一點,但不良反應也少一點,這些沒什麼錯。可是我並沒有看到有在比較這兩個mRNA疫苗優劣的文獻(至少到目前沒看到文獻),所以我認為還是要回歸自己最在意的是那一點,因為目前沒有十全十美的疫苗。 4、從國外的研究報告看來,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都呈現充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小孩接種後的全身性副作用少。 5、如果很擔心莫德納的副作用,這件事讓你感到非常焦慮緊張,甚至影響到你的生活,那就等到BNT開放施打再讓孩子接種,真的不用逼自己~ 6、父母會考量很多,本來就是正常的,希望社會大眾要同理父母的舉棋不定,因為科學上的萬分之一,都是父母的百分之一百。而且「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本來就是公共衛生上本非常重要的議題。只是要提醒大家,現階段要對疫苗有多一些了解後,再做自身的風險評估。 7、不管你做了什麼決定,就要相信自己,生活中就積極正向的對孩子衛生教育,不要過度焦慮,更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焦慮。原因只有一個,孩子們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你情緒穩定他情緒就穩定。 8、目前文獻上看起來,5-11歲族群的重症率很低(但我沒有說完全沒重症),但打疫苗可以增加一些保護力,父母可以多評估後再做抉擇。 9、文獻上發現打疫苗可以預防「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的發生。另外,美國有研究指出,每百萬個COVID-19確診個案中約有300例發生MIS-C。 10、大家也可以去詢問自己孩子常常看的兒科醫師,因為他們比較了解孩子的體質。 11、我們要客觀持平的去思考,不要把疫苗神話或妖魔化,保護力及副作用哪一個是我們比較在意(每家狀況不一樣是正常),要去分析利弊。 其實,如果這場仗最後一定要打,最終決勝負的將會是孩子的免疫力,我們要讓孩子們運動、營養均衡(少吃零食甜食)、注重睡眠品質、及有穩定的情緒,一定可以打贏這場仗。 希望有幫上一點忙,祝大家的孩子平安健康❤️❤️❤️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