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與他的老師,關於順勢療法科學研究的故事...
(曾經的誤會,也是因為懂的人太少了?)

“2013年,蒙塔尼(諾貝爾獎得主)還特意跟電視台聯手拍了一部紀錄片,叫做「我們找到了水的記憶」(On a retrouvé la mémoire de l’eau)。在片中,他們準備了一份曾經含有病毒DNA的水溶液,然後把裡面的DNA完全清除後又高度稀釋。之後再做檢測,儀器接收到了一份低頻電磁信號。他們把信號做成一個6秒的音頻文件,用E-mail發給意大利的合作團隊。意大利那邊還原後,對著一份蒸餾水樣本不停播放了1小時,之後把水倒入了一個人工合成DNA的機器中(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然後奇蹟出現了。機器裡產生的DNA和巴黎原版的DNA相似度高達98%。也就是說,巴黎的DNA被成功複製到了意大利。作為媒介的水不但能記錄,還能傳遞和接收信號”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10/2/n13837498.htm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2017年諾貝獎出爐:你變醜和變笨的原因他們終於研究出來了 —熬夜 來源:澳洲Mirror 就在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布了!獲獎者是杰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他們獲獎的研究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開始變醜變胖變笨了?而原因也很簡單:熬夜! 這三位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翻譯成人話就是:“他們解釋了一下為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修仙以及修仙所造成的危害。” 可能有人會覺得,熬夜多大點事,自己身體好著呢,只要熬夜之後多休息,再補回來就行了,怎麼可能還變醜變笨呢?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可太天真了…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三位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簡而言之,2017年受全世界關注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別熬夜了! 到底這個神奇的生物節律是怎麼研究出來的呢? / 01 / 人體內有神奇的時鐘基因 說起這三位獲獎者對生物鐘基因的研究,那可要從2003年開始說起了。 當時杰弗理·霍爾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就是一個奇怪的經常早睡早起的家族。 這個家族成員總在凌晨3、4點起床,晚上6、7點就睡覺。這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可是奇怪的是,他們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慣源於家族成員身上的一種名為“PER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是一種管睡覺的基因,正是這突變導致他們的早起早睡。 研究人員為了更具體的研究這種睡覺基因,就把這種基因轉到了小白鼠的身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擁有這種基因的小白鼠不僅開始早睡早起,而且吃嘛嘛香。研究人員發現,小白鼠擁有這種睡覺基因之後,連帶著管吃飯的PER1基因也突變了,而因為吃得更多,還導致了這群小鼠發胖,肥胖問題緊隨而來。 此類基因又稱時鐘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會在相同的時間打開和關閉,以保持睡眠和飲食週期的均衡。但如果其中有基因發生突變,就將打破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機體的各種生物鐘不能步調一致。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獲獎的)杰弗裡·霍爾等三人的研究是先驅性的,他們克隆出時鐘基因,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神奇的規律現象。” / 02 /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 疾病匍匐而來 有關睡眠的奇妙故事還沒完。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他逐漸發現,這些罕見病人的大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區域存在著控制節律的基因突變或紊亂。“我們已發現一些經典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著,相互箝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著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著,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節律環,這樣全身其實存在著大量的節律相關基因。一旦打破,會出現問題,疾病可能匍匐而來。” 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2013年,他在一項肥胖研究就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簡單說,如果在小鼠體內去除這個LGR4基因,小鼠的體重會減輕,各項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均明顯好轉。他們研究進一步發現,LGR4基因其實具有某種節律基因的特徵和功能,它會控制小鼠體內某些代謝功能的延遲或提前。敲掉一個基因就會出現這個現象,而長期的晝夜顛倒、節律紊亂,就更可能引發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Michael Rosbash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像是微型的吸塵器,當大腦連接變得衰弱和分裂的時候,就會開始清除神經突觸細胞,從而減少了神經遞質,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變慢、反射時間變長。所以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同時,慢性睡眠限制(連續五天保持熬夜)將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的跡象增加。由於小膠質細胞的低水平持續激活可導致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老年癡呆症),和其他形式的神經變性都觀察到持續的小膠質細胞激活。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此外,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不僅引發肥胖,還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 因為這三位得主極有創意的發現,晝夜節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涉及面廣且動態發展的學科領域,並且一定會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 03 / 生物鐘研究的現代提示: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到點就該睡覺,到點就要吃飯,這個“到點”,說的就是一種節律。許多醫生在得知2017年諾貝爾獎的歸屬是人體節律時,他們表示,正是因為生物體這種奇妙節律現象吸引著科研人員前仆後繼地投入這項研究。始於好奇,終於使命。杰弗裡·霍爾等三人,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這是一把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重要鑰匙。節律生活,乃至天人合一,道理是古老的,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乃至影響,正被科學家逐漸認清。 倒時差、熬夜、借咖啡提神……在醫生看來,現代人的很多行為與進化而成的某些節律背道而馳,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正被逐步發現。杰弗裡·霍爾教授說,很多職業需要值班或跨時區旅行,這是對人體本身的晝夜節律,或者說生物鐘的一種挑戰。“如果人體生物鐘不能很好地與晝夜節律匹配,可能進一步影響機體其他功能,比如免疫和內分泌功能,影響生活質量。對於生物節律及其基因機制的研究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自身,有望克服晝夜節律對職業能力的限制。”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杰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那麼,生物鐘已經亂了,是不是就沒救了? 並不是,人體有奇妙的自我調節功能。“長途旅行會出現時差,對時差的調整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節,比如在飛機上,會通過調整飲食供應時間來幫助你調節時差——本該是平時睡覺的時間,卻給你來一份正點的正餐。”杰弗裡·霍爾告訴人們,這些例子提示,良好的睡眠習慣或有規律地吃飯,會對人體的生物鐘起一個重新設定的作用。 / 04 / 直到2017年人類才知道 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 生命體適應地球環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感知並適應地球各種週期的變化,比如晝夜節律(夜伏晝出)、季節變化(冬眠)等。這種行為幾乎普遍存在於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生命體內,細菌、藻類,直到哺乳動物,乃至人類。“在這一發現之前,人們從未想到過,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大家知道基因可以控制生命體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種子的大小、眼睛的顏色等,但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為也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還是第一次。 這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晝夜節律的研究領域,儘管生命科學界的同行已經期待了好多年,感到這個領域應該獲獎,因為它涉及到瞭如此基礎的生命活動,已經成為一項經典研究。“其實,最應該得這個獎的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西摩·本澤,他已在2007年去世。”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我們基本都是本澤的晚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澤曾在果蠅身上發現通過基因變異,可以將果蠅的生物鐘調快、調慢,甚至關閉。雖然這未解釋生物鐘如何運作,但卻踏出了關鍵一步。在這個基礎上,1984年,三位獲獎者發現並克隆出了這個基因,將其命名為PER,週期基因(period gene)的縮寫。隨後,他們又發現了一系列相關的生物鐘基因。邁克爾·羅斯巴什解釋,控制生物鐘的基因彷彿構成一個鐘擺,PER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其他生物鐘基因和它一起“搖擺”,來調控生命體的生物節律。 / 05 /模式生物“果蠅”摘得的第五個諾貝爾獎 這是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第五次幫助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獎。 由於果蠅的基因組相對簡單,繁殖速度又快,所以在研究很多生命現象時,它都是科學家的有力助手。此前的1933年、1947年、1995年和2011年,科學家四次因研究果蠅而摘得諾獎,今年,生物鐘的研究讓果蠅再次引人矚目。 邁克爾·羅斯巴什介紹,這次的獲獎者幾乎都是果蠅的研究專家。他們發現攜帶PER基因的果蠅突變體中,晝夜活動節律被打亂了,在本應安靜的晚上,卻表現得和白天一樣。 經過多年持續探索,生物節律如今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為方面分子機制最為清楚的領域之一。比如,哺乳動物的PER基因有三個拷貝,這些基因上的那些氨基酸的突變會引起生命體怎樣的行為,都有詳細的研究, “可以說,生物鐘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原子水平。” 生物鐘控制著人類的行為和代謝。控制生命節律的一個核心基因CRY最早在植物中被發現,作為藍光受體發揮功能,後來才發現它也是生物鐘中央振盪器的關鍵基因,參與眾多生理反應調控。後來還發現它參與感應磁場,在鳥類遷徙中發揮重要功能。 邁克爾·楊教授說,我們對於人體節律的這些發現。正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也在為個性化醫療提供可能。比如,人體大腦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影響人的晝夜節律,被廣泛用於調節睡眠。現在,不少手機應用可以記錄人的睡眠、運動情況,並由此推斷每個人的生物鐘,這為某些藥物的給藥時間提供了參考。同時,在一天中,有些時段癌症細胞生長比較快,那麼抑制癌細胞的藥物在此時使用,效果可能最為明顯。在植物領域,生命節律的調控還可幫助植物獲得更高的產量。 順便一提在這項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熬夜所以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研究就是:“諾貝獎獲獎者熬夜研究了熬夜的危害”…最後,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 9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40萬元人民幣!所以,以下是一組價值740萬元的建議: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 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和工作,因為此時效率最高 下午和傍晚時健身效果更好 最最重要的是: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編輯:Ellen&小黑胖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653ybr3.html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水進去體內的溫度決定人的壽命 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口渴!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 本文作者:F•巴特曼 博士 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 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 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一、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1. 心臟病和中風: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2. 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3. 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4. 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5. 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6. 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7. 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二介紹喝水的方法: 1. 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 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 (1) 儘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2)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3)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4) 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5)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2. 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 (1) 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 (2) 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 (3) 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4)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 (5) 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 (6) 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 (7) 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 3. 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 三、 勿飲冰水 1. 人們把0℃的水倒進37℃的胃裡,可小便卻是熱的,是人體的溫37℃。 2. 是誰把0℃的冰水轉化成37℃的尿液呢? 3. 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後受不了,就從「腎」裡面抽調精華(元氣)轉成熱能來給它煮成37℃,所以老抽調精華就把你的腎給調虛了。 4. 老愛冰水,一定腎虛,影響記憶力,還會使你晚年坐輪椅,骨頭壞...... ※送進去體內的溫度決定著你的壽命。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 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 口渴,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趕緊喝一口水,看完要來一大杯,平日不待口渴就要喝!養成好習慣。 睡前一杯温開水..起床一杯溫開水..更佳! 本文作者:F·巴特曼 博士 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 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心臟病和中風: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介紹喝水的方法: (1)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 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 儘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2)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 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 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 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 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 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 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 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 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 * * * * * * * 人們把0℃的水倒進37℃的胃裡,可小便卻是熱的,是人體的溫度37℃,是誰把0℃的冰水轉化成37℃的尿液呢? 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後受不了,就從腎裡面抽調精華(元氣)轉成熱能來給它煮成 37℃,所以老抽調精華就把你的腎給調虛了。 老愛冰水,一定腎虛,影響記憶力,還會使你晚年坐輪椅,骨頭壞...... 送給愛喝冰水的你! 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
    7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 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 口渴! 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 趕緊喝一口水, 看完要來一大杯, 平日不待口渴就要喝! 養成好習慣。 睡前一杯温開水.. 起床一杯溫開水..更佳! 本文作者:F·巴特曼 博士🎓 🎓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 💧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 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心臟病和中風: 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骨質疏鬆症: 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白血病和淋巴瘤: 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介紹喝水的方法: 💧(1)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 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 💧儘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2)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 💧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 💧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 💧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 💧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 💧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 💧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 🏥🚑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 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 ~~~~~~~~~~~~~~ 💧人們把0℃的水倒進37℃的胃裡,可小便卻是熱的,是人體的溫37℃, 是誰把0℃的冰水轉化成37℃的尿液呢? 😎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後受不了,就從「腎」裡面抽調精華(元氣)轉成熱能來給它煮成 37℃,所以老抽調精華就把你的腎給調虛了。 🍦🍧老愛冰水,一定腎虛,影響記憶力,還會使你晚年坐輪椅,骨頭壞...... 💝送給愛喝冰水的你! 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
    3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飲水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 口渴,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趕緊喝一口水,看完要來一大杯,平日不待口渴就要喝水!養成好習慣 。 睡前一杯温開水, 起床一杯溫開水,更佳! 本文作者 : F*巴特曼 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 。 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 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心臟病和中風↔ ♡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骨質疏鬆症↔ ♡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白血病和淋巴瘤↔ ♡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高血壓↔ ♡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糖尿病↔ ♡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失眠↔ ♡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抑鬱症↔ ♡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介紹喝水的方法: ① 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 升的水 、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 。 儘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 啡。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 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 ②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 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 約占體重的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 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 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 。 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護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 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 ↪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 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 。 *️⃣*️⃣*️⃣*️⃣*️⃣*️⃣*️⃣*️⃣*️⃣*️⃣*️⃣*️⃣*️⃣*️⃣*️⃣*️⃣ 人們把0℃的水倒進37℃的胃裡,可小便卻是熱的,是人體的溫度37℃,是 誰把0℃的冰水轉化成37℃的尿液呢? 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後受不了,就從腎裡面抽調精華(元氣)轉成熱能來給它煮成 37℃,所以老抽調精華就把你的腎給調虛了。 老愛冰水,一定腎虛,影響記憶力, 還會使你晚年坐輪椅,骨頭壞...... 送給愛喝冰水的你! ↪進去體內溫度決定壽命。↩
    3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早上喝白開水的人,一定要花二分鐘看看,長期喝白開水的人會這樣。 F.巴特曼是潘尼西林的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亞歷山大、佛蘭寧的學生。 他畢生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了一個震驚世界醫學界的秘密。 許多慢性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三千多名患者。 巴特曼博士發現水可以治療,一、心臟病和中風, 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二、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三、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疏鬆進細胞, 而癌細胞具有豔養的特徵。 四、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力尿劑。 五、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塞氨酸的含量。 六、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退黑激素。 七、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 身體缺水,和醉酒一樣傷身。 當人發生輕度脫水時,思維就開始混亂。 更危險的是,一旦脫水,自我感覺的精確評估能力開始下降,其後果相當於醉酒。 喝水的方法,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二至三升的水, 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 盡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茶、咖啡、葡萄酒和飲料,不能代替身體所需的天然水。 因為這些飲料雖然含有水分,但也含有脫水因子,特別是咖啡因和酒類。 這些物質不僅會清除溶解它們的水分,還會清除身體額外的水分。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許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帶卸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巴特曼博士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 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分,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 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 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得越來越複雜,用藥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 這時,誰都說不清他究竟是病死的還是可死的。 這是新的認知模式和新的科學理念。 當然,要挑戰現代醫學得到廣泛認同不容易。 多喝水不如會喝水。 會喝水可以分三次。 準備一個能裝500-1000毫升水的保溫杯放在床頭。 第一次,臨睡前喝200-300毫升水。 第二次,夜間小便後喝兩三口水,大約100毫升左右。 第三次,晨起再喝300-500毫升。 如果擔心企業影響睡眠,白天就少量多次喝水。 每次100毫升,以保持體內水分,晚上喝水節制。 水能解決多種健康問題。 在現代醫學發展史上,治療人體功能退化性疾病的第一個重大發現就是水的使用。 這是一種簡單而天然的治療方法。 簡而言之,防止脫水就是預防疾病。 一般情況下,進入成年後,渴的感覺會逐漸衰退。 我們身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 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會逐漸減少。 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之比從1比1,減少至大約0.8冒號1。 也就是說進入老齡後,每十年身體內喪失三升以上的水。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我們飲水是為了滿足細胞的功能需求。
    7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日本不是“失去了20年”,而是默默完成產業大轉型! 作者:徐静波 本世紀以來,國內輿論對日本的認知,充斥著諸如:失去的20年、平成廢柴、日本在新經濟領域已落後於中國……之類的聲音,總之不僅不再高看日本,甚至有幾分輕視。 但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間,日本企業界不聲不響地完成了一輪產業飛躍:呈現在中國人面前的是,NEC、松下、索尼、佳能、富士,這些昔日如雷貫耳的日本產業巨頭相繼關閉電腦、手機、電視生產線的新聞,卻鮮有人註意到,他們是主動關閉這些夕陽產業,並開始默默培育新的未來增長極。 最近日本對韓國的貿易制裁,揚言對韓國半導體和顯示材料出口限制。市場傳言,韓半導體材料耗盡之時或將面臨停工危機! 專家指出,毫不誇張的說,現有的日產氟化氫庫存耗盡之時,或將成為韓國半導體企業的停工之日。 日本這個國家,現在的制造業已經到了哪一個水平?我想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因為時間有限,我今天集中講三個內容:第一,日本的制造業如何轉型;第二,日本的制造業如何創新;第三,日本的中小企業如何發展。 我想起1992年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學校安排我們去參觀了日本的麒麟啤酒廠。進去一看,就像今天這一會場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兩名員工。日本的工業自動化和精益化管理,在26年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日本比中國早走了至少20年。 譚建榮院士在剛才演講的中也講到一點:豐田汽車的精細化管理不是自己總結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總結的。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道理很簡單,日本人總是低頭做事情,從來沒想到過要去總結經驗、去邀功。這就是“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個差別。 中國的企業有了小發明、小創造以後,一定要邀功。為什麽?邀了功以後可以得到許多好處,政策的傾斜、資金的傾斜。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業,有了重大的發明、重大的成果、重大的創新,就得悶聲不響的,因為沒有人會表彰你,沒有一家政府機構會給你政策傾斜。 而如果你說了,最終沒有做到完美,那會成為行業的笑柄,有損企業的聲譽。這樣的環境,就導致日本的企業只是兢兢業業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中國有多少家?據說只有5家。為什麽3.5萬家百年企業可以在日本存續下來?道理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擴大投資。做好本業,是日本企業長久的秘密。 日本企業如何實現產業轉型 日本產業界的轉型是從2011年開始的。日本有一家電氣公司叫NEC,大家可能不怎麽了解它,日本人叫它“日本電氣公司”。1980年代,中國的四通打印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我們從鉛字印刷開始進入了電子打字的時代。這項技術,就是NEC公司提供的。NEC是日本第一臺電腦的生產廠商、第一顆人造衛星制造公司。 2011年,家家戶戶還在購買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決定拋棄電腦事業,這震驚了日本社會,因為NEC公司是日本電腦業的鼻祖。結果,誰買下了NEC公司的電腦事業呢?是中國的聯想集團。但是,時間過去了8年,我們發現現在電腦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當時NEC要把電腦產業拋棄的時候,賣了一個好價錢。 但是,到後來索尼、東芝、富士通要把電腦產業賣給人家的時候,就沒有人接盤了。NEC拋售電腦,這就是日本制造產業的先見性。NEC公司早就認識到:傳統的電腦最終是要被淘汰的!現在我們來看,聯想買了NEC電腦產業後,業績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NEC公司興起了產業的轉型革命。 那麽,現在NEC公司在幹什麽呢?現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就是NEC公司研發的。拋棄了電腦產業以後,NEC並沒有扔掉自己的半導體技術,而是繼續研發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產業的革命並不是政府引導的,而是企業的一種自我革命,是一種自我創新。 東芝和索尼拋棄電腦事業以後,索尼公司在2018年創下的利潤已經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索尼公司把電腦產業賣掉,電視機也做的很少,好像它的產業不太多,怎麽會有這麽高的利潤?對了,它不做殼,改做內件(關鍵零部件)了。比如,它的傳感器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70%。 東芝公司把白色家電扔了,扔給誰呢?中國的美的公司。把電視機扔了,扔給我們青島的海信。前幾年,中國媒體當中有一種很大的輿論,覺得我們中國把日本最牛的產業買下來了,日本制造業垮掉了。大家想一想,現在你的家裏還看電視嗎?已經不看了。電視機的制造廠商為了把電視機多賣幾臺,先告訴你客廳裏必須有一臺,你自己的房間裏必須有一臺,你孩子的房間也必須有一臺,一個家庭3臺電視機,現在一臺都不看。 日本人早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把它扔掉了。日本認為,包括電視機在內的白色家電已經是一個產業包袱,中韓等一些國家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有必要再維持這一產業。把這個產業扔掉,他們是輕裝上陣,再去開拓新的產業。這是日本電子產業的新發展理念。 東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機都扔掉了。現在日本還有索尼公司在生產一部分手機,一年大概500萬臺。還有一個京瓷公司,他們自己還在生產一部分手機,因為他們有au移動通信公司,但都是國內使用的。大家想想他們把手機扔掉以後,技術怎麽辦呢?結果它們的零部件大多賣給中國,利潤比自己做手機還好。 華為手機這幾年發展很快,你們要知道華為手機基本上是在日本研發的。任正非先生很聰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產線買下來,而是把人家的頭腦買下來。日本這麽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麽多手機研發人才,他把他們高薪雇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能手機。 同時,日本這些公司的手機零部件業提供給華為、OPPO和小米。華為手機研發的這麽好,是因為用日本人、日本技術。所以OPPO也學,也在日本設立了研究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把手機產業扔掉了,但手機零部件賣給中國後,獲得的利潤仍然很高。 富士通現在在構建物聯網,同時構建一個宇宙的監測系統。這個照片是日本研發的日本版的GPS定位系統。因為日本現在進入到汽車全自動駕駛時代,它的信號不能出現斜折線,必須直線。也就是每時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須有兩顆衛星,這樣才能使信號與汽車做到精準同步,不至於讓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1秒鐘的滯後,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這個系統是富士通公司在研發。 再看看佳能。佳能是賣照相機的,但是因為高清鏡頭手機的普及,照相機產業日子越來越難過。佳能也開始轉型,你根本想不到,佳能現在在參與研發小型火箭。因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權,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電子與軍工企業,在研發小型火箭發射商業衛星。佳能把東芝的醫療設備公司買下,還開始投身醫療產業。 其實日本轉型最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富士膠卷。我們年輕的時候拍照片只有兩種膠卷,一個是柯達,一個是富士膠卷。現在柯達死了,富士膠卷還活著。為什麽呢?富士膠卷把它做膠片的膜技術提煉出來,用於生產化妝品。同時,它在研發新藥。也就是說,富士膠卷從一家面臨淘汰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像柯達那樣死掉。 日本企業的自主創新 2018年5月份,李總理去日本訪問,他在北海道參觀了豐田汽車公司,很認真的聽了1個多小時的介紹。豐田有款新能源車叫“未來”,它使用的是氫能源系統。中國現在拼命發展電動汽車,日本企業已經意識到,電動汽車的電池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機電池,過了一年,發現充電困難;二是電池處理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豐田汽車公司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現在這個氫能源汽車已經銷售了6000輛,年產3000輛。 這個汽車有什麽特點?我去開了一次,這輛汽車充氣3分鐘,可以開650公裏。它跟充汽油一樣便捷,而且價格比汽油便宜。李總理看了以後,他就覺得我們電動汽車政策需要調整。中國現在就開始研究日本的氫能源的未來發展方向。 豐田汽車公司不僅僅是把氫能源裝在汽車上,而是把它開發成移動電源。當地震發生以後,當海嘯來的時候,或者當臺風來襲出現停電時,這輛汽車的氫能源可以接上家裏的電源,保證一戶家庭一個星期的正常電力供應。然後,把氫能源反應裝置搬到大樓裏,可以供這個大樓所有的供電所需。 日本政府現在宣布要進入氫能源社會,家家戶戶只需要安裝小小的氫能源反應裝置,就不再需要電力公司提供電網供電,氫能源反應裝置排放出來的是清水,對環境沒有汙染。氫能源是未來最清潔的能源,也是取之不盡的能源。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布完全開放這一技術,造福人類。 大家還要關註軟銀和豐田汽車公司現在在做的一件事情。軟銀這幾年悄悄的幹了一件事,將全世界主要的AI技術公司,以出資或者收購的手段納入自己的旗下。現在的軟銀集團是全世界擁有AI技術最多的一家公司。軟銀控制了這些技術,想幹什麽呢?他去找了豐田汽車公司的社長豐田章男。 大家看到的PPT上的這輛汽車,是今年在美國家電展上展出的豐田概念車。這輛汽車是一個移動平臺,取名叫“E-調色板”,你想把它打扮成什麽角色都行。按照豐田社長的說法,買汽車的時候不是消費,是買了以後才消費。 這輛車是全自動駕駛汽車,早上上班的時候,你通過網約系統把它約上,車自動開到你家門口,把你載上開到上班的地方。過了上班高峰期以後,它把車開到物流公司的倉庫裏去做商品配送。然後,中午去辦公區賣盒飯。到了下午,再去送貨。到了傍晚,通過網約系統,再把你們一個個接上送回家。到了晚上,它裝上啤酒、各種小吃,開到一個熱鬧的街頭,成為一家移動商鋪。這不是一個夢想,它將於2021年全部公開上市。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如何幫助這些老人?軟銀與豐田汽車公司的構想是,當農村的老太太生了病,怎麽辦?沒有子女在身邊,就委派一輛全自動駕駛的“調色板”去接她。車上可以量體溫和血壓,通過遠程問診,基本數據報給醫生以後,到了醫院,該手術的就手術,該吃藥的就吃藥,把基本問題解決在移動過程中。 軟銀公司和豐田公司,第一不缺錢,第二不缺技術,第三不缺智慧,兩家企業巨頭開始打造世界上第一個AI社區。日本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將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投入使用,出租車和選手村裏的所有巴士都要進入全自動駕駛系統,日本要把東京奧運會開成一個“科技奧運”。這就是日本的科技實力,而這一科技實力在於它的前瞻性,以及為了實現這一前瞻性所默默實施的周全的技術儲備。 日本現在很重視尖端醫學的研究。為什麽日本的諾貝爾獎這幾年會出現井噴現象?因為日本比較重視基礎研究,我們中國比較重視應用研究。馬雲先生把應用研究做得很好,一個技術拿來以後,做成了一家大電商。微信——一個交友信息軟件,被打造成百貨平臺和金融平臺。但是,日本人覺得技術應用雖然需要,但基礎研究更重要。所以,日本科研經費的55%用於基礎研究。 正因為有紮實的基礎研究,才會有諾貝爾獎。豐田的氫能源技術從1992年開始研究,到2014年才開始應用。中國哪一家民營企業願意花20多年的時間去研究一項技術?沒有。日本做到了,他們有這個耐心,也願意花這份錢。研發成功之後,還願意向全世界公開這項技術,提供免費利用,做得還很有情懷。 日本現在致力於徹底克服癌癥堡壘。2018年獲諾貝爾獎的本庶佑教授,他研究的成果很有意義。癌細胞和人體的正常細胞之間相互碰撞以後不會產生融合,也就是健康細胞無法消滅癌細胞。為什麽會出現這一問題,本庶佑教授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終於發現癌細胞裹了一層蛋白質。他於是再與醫藥公司合作,發明一種藥,可以把這個蛋白質打掉,使健康細胞可以對癌細胞發動進攻,最終把癌細胞消滅掉。 現在這款新藥已經開始出售了。日本2萬多病人使用了這款新藥以後,總有效率達到30%。本庶佑教授自然不滿足,他希望今後人們可以像治療感冒一樣,吃幾片藥、打幾針就可以治愈癌癥。所以,本庶佑教授將自己未來的專利所得和諾貝爾獎獎金拿出來,湊了1000億日元,相當於60億人民幣,設立一個醫學研究基金,最終要攻克癌細胞。我想到了兩個字——“偉大”。 剛才中國商飛的郭博智先生介紹了我們大飛機研發制造情況,我們為中國開始擁有大飛機感到自豪。但是,我們也必須註意到一個事實,一架大飛機,500多萬個零部件,最初在中國只能找到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找不到,所以我們C919客機需要海外200多家一級供應商。波音787是美國的,但日本人認為這是日本準國產飛機。 為什麽這麽講?我說兩個事實:第一,這個飛機的機體不是用鋁合金做的,而是用日本東麗公司研發的碳纖維,造這個機體的是三菱重工。你看波音787客機的翅膀像鯊魚翅膀一樣,是弧形的,鋁合金是做不出弧形的,只有碳纖維能做出弧形。碳纖維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室內溫度比鋁合金機體的室內溫度降低6度左右。 同時,它的重量比鋁合金的重量減少30%,意味著灌同樣的油,它可以多飛30%的航程。它的機頭是富士重工造的,它的電子系統是松下電器提供的。這就是日本航空工業的現狀。大家一定是第一次知道這一事情,因為日本企業做事不吭聲,不喜歡張揚。 日本如何扶持中小企業 上午在舉行中國前50家制造企業圓桌會議的時候,我就講到,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如何做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問題。其實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也想了許多點子,做的也很努力。我昨天去參觀天津的西門子弗萊德公司,他們的精益化做的很好,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完全可以把企業管好。但是,要做到精細化,要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要解決好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政府的角色。政府的職責就是要給制造業創造一個舒適的、通暢的行商環境。你鼓勵企業去搞數字化、智能化。我買機器人的錢哪裏來?沒錢。為什麽沒錢?納的稅太高了。能不能把稅減一點?政府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日本的法人稅已經從30%減到了23%,中小企業的法人稅已經從25%減到了15%。我們中國有沒有可努力的余地?我想絕對有的。因為我們的政府比日本政府富裕得多。 第二大問題是資本。一家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資本來自什麽地方? 第一,自身的積累; 第二,來自於銀行; 第三,來自於社會,也就是各種基金資本。 中國制造業現在依賴的資本,最大的不是自有資本,也不是銀行資本,而是社會資本。我們這裏在座的有投資公司的總裁,你們眼睛盯著的是,投下去以後,什麽時候能夠把這家企業做上市,我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中國創新企業有一個綽號,叫“輪企業”,A輪、B輪、C輪投資結束後,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是號稱估值已經達到了幾百億美元,於是包裝上市,大家分錢。 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助推企業在初期飛速發展,但它也是一根上吊的繩子。為什麽這麽說?大家知道,投資基金,跟企業都有對賭協議,5年或者8年,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你就死掉了。你上市以後,過了若幹年,它把資金一抽逃,你怎麽辦?就像火箭發射衛星,上去以後,還沒進入軌道,推動力沒了。所以,許多所謂的創新企業一上市就黃,原因就在這裏。大家是玩錢,而不是做實業。 日本企業有一句經營行話,叫“安全駕駛”,企業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的積累,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什麽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崩潰,企業都可以支撐3年、4年、5年。然後,我可以用充裕的時間和財力,慢慢的實行轉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產業。特朗普再打壓,我也不會太害怕。 日本銀行協會調查了中小企業,問他們要不要銀行貸款?70%的中小企業告訴銀行一句話,我們不要你的貸款。日本的商業貸款的利率是1.5%。這麽低的利率大家還不要,說明日本企業真的有點錢,而且還沒有太多的野望! 東京股市從安倍上臺的2012年的8000點,已經上升到22000點。我們必須看到,日本企業這幾年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走上坡路,而且始終是默默地往前走。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傳: Subject: 有骨氣的女人 世界女首富嫁給高中老師。今天,這個女人的再婚刷爆了世界頭條. 編輯:羅浩楓 這個女人51歲,貌不出眾, 離異後,獨自帶著4個孩子。 3月6日,她再婚了,嫁給了兒子的化學老師。 沒有婚禮,沒有請柬, 但這則訊息,還是迅速竄上了頭條, 因為她叫麥肯齊,是世界女首富。 她還有個身份: 前世界首富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的前妻。 01 1970年4月7日的舊金山,暴雨。 一位知名理財規劃師的小女兒呱呱墜地。 父親看著女嬰琥珀色的眼睛,若獲至寶, 給她起名“Mackenzie”(麥肯齊),意為“孩童中的智慧領袖”。 家境優渥,父母精心呵護, 女孩亦不負眾望,天資聰穎, 6歲,她寫出了一本142頁的書《書蟲》。 18歲,她考上了世界頂級名校普林斯頓, 師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尼·莫林森, 她擔任過莫里森小說《爵士》的研究助理, 被大師稱為“創意寫作最有天賦的學生。” 雖然文靜內向,但她的才華和天賦,有目共睹。 她像一朵精心呵護的蘭花,含苞待放, 大家期待,這個天才少女將是下一顆文壇新星, 然而,她遇到了貝索斯。 02 當少女麥肯齊牽著狗在海邊別墅寫作時, 貝索斯正在德州喂牛、修風車。 他比麥肯齊大6歲,生於1964年。 後來,人們知道了世界首富貝索斯, 卻不知他本名叫約根森。 他的生父,是村口修自行車的泰德。 母親16歲時偷嚐禁果,並懷了孕, 驚慌失措的兩人偷了家裡的錢, 一路逃到了墨西哥。 在墨西哥,貝索斯出生了。 然而,生父泰德遊手好閒,惡習難改, 加上經濟貧困, 本就青澀的感情在爭吵中消磨殆盡。 在貝索斯不到2歲時,兩人分了手。 21歲那年,母親帶著年幼的他, 改嫁給了15歲時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的古巴男人米格爾·貝索斯。 從那天起,約根森改名為貝索斯。 其後母親又生了兩個孩子, 一家人輾轉又回到了德州,母親的故鄉。 雖然曾是難民,但繼父是個大學生, 其後成為了埃克森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10歲那年,貝索斯得知了生父的身份, 從那時起,家中似乎沒有了他的位置, 於是,他幾乎都“長駐”在外祖父的農場, 鋪設管道、飼養奶牛,樣樣精通。 幸好,外祖父疼他,他也聰明勤勉, 憑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全額獎學金, 他也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頂級名校,同學非富即貴, 他深知唯一可仰仗的只有自己。 他放棄了熱愛的物理,轉學有“錢途”的計算機。 此後便是拼命三郎,挑燈夜戰。 1986年大學畢業,他在華爾街找到了一份差事, 此後憑著勤奮和專業,逐漸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又發現做金融比計算機更賺錢, 於是,又兜兜轉轉了幾家公司, 跳槽到了對衝基金D. E. Shaw & Co。 在這裡,他遇到了剛大學畢業的麥肯齊。 03 他是面試官,她來面試, 少女的青春、才華和聰慧,一下吸引了他。 面試結束後,他開啟了瘋狂追求。 他的一見鍾情,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剛畢業,心如白紙, 卻奈何這男人野心勃勃,聰明絕頂, 於是,她很快就淪陷了。 1992年,兩人相識僅6個月,就結了婚。 雖然父母認為貝索斯“外向招搖”,打了問號, 但麥肯齊不在乎。 她說: “我喜歡他的才華和夢想,我願做他的翅膀。” 婚後,貝索斯就成了她的信仰。 貝索斯說: “我想創業,我要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亞馬遜。” 麥肯齊聞言馬上辭了工作,全力支援。 當時,誰都不知道電商是個啥玩意, 更不知道網上還能賣書。 但麥肯齊信,因為這是貝索斯想出來的。 1994年,貝索斯提出要搬到西雅圖, 麥肯齊欣然同意, 於是,她開著車,他坐在副駕駛, 帶著不多的家當,一路奔赴西雅圖。 靠著麥肯齊父母的支援, 兩人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名為“亞馬遜”的小書店。 麥肯齊大著肚子,又當會計,又當司機。 然而,命運並未因她的執著,網開一面。 雖然網上書店上線30天,周銷售額2萬美元, 但是淨收入一直都是0, 畢竟圖書的毛利率很低,再加上人工和運輸成本, 亞馬遜的前期,根本就是在燒錢。 轉眼5年,他們花光積蓄,借遍親友,仍沒成功。 1999年,他們租住在一間只有一居室的房子裡, 麥肯齊邊做財務,邊搬書,還要照顧孩子, 曾經的寫作之夢,變得遙不可及。 就這樣,亞馬遜創下連虧20年的紀錄, 父母投資的30萬美元養老金都燒光了, 貝索斯在頑強畫餅後,也有些心灰意冷, 但麥肯齊卻看著他的眼睛說: “別放棄,你一定會成功的!” 青春不再,皺紋滿臉, 但她就是一根筋,不管別人怎麼說, 嫁給他,就是毫無怨言地全力託舉。 貝索斯曾經多次公開說: “麥肯齊是把我從第三世界監獄中救出來的女人。” 終於,她守得雲開見月明。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短短几年,亞馬遜在成為獨角獸的道上狂奔。 眼看公司運營步入正軌,蓬勃發展。 她站在他身後,看著他意氣風發,笑得燦爛, 她想:該是迴歸家庭的時候了。 此時,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 她陪他一路登上頂點, 卻在巔峰時悄然身退。 因為,金錢、權力非她所願, 她想要的無非一尺書桌,填些筆墨,家中有他。 04 麥肯齊主動脫離了公司日常管理, 轉而回歸家庭,照顧孩子、寫書, 為貝索斯當起了賢內助。 事業有成,但貝索斯依然對她很好。 結婚的20多年裡,他被外界稱為“寵妻狂魔”, 身家千億的他,自稱“每天下班回家趕著刷碗” 。 外界不只一次拍到他們幸福的畫面。 他形容她:“美麗、仁慈、性感、富有才華……”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她在身邊, 他的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小紅心。 結婚25年,她慶幸自己“得償所願,終遇良人”。 2019年,亞馬遜股價一路狂飆, 僅僅1天,貝索斯的資產就增長了百億。 那曾隨母親流浪輾轉的男孩, 成為了全球首富。 2019年,貝索斯以2123億美元身家成為了世界首富,創下了歷史最高財富值。 那天,一向低調的她, 破天荒地穿起一襲紅衣為他慶祝。 卻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同樣穿著紅衣的女人,眼中閃過冷冷的光。 她叫勞倫 · 桑切斯,是電視女主播。 女人的直覺讓她感覺不對, 但多年的相濡以沫,讓她很快收斂了心神。 然而,不久後, 她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照片。 在狗仔隊的偷拍中, 她看著他們十指緊扣,遊輪親熱, 一起看球,甚至共吃一個冰激凌。 生平第一次,她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有媒體曝出了“地表最強首富”發給情人的簡訊: "I love you, alive girl. " " 我愛你,你這個有活力的女孩。" "I love you. I am in love with you." " 我愛你。我現在正與你熱戀。" "You make me better.You're meant for me." " 你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你是我的命中註定。" 還有一些太露骨的,甜瓜就不放了。 她愣愣地怔向窗外, 明明春光明媚,可她的世界已大雪紛飛。 那天,他又晚歸, 她一直等著他,兩人談了一夜, 最後,他哭了,她走了。 05 世界第一富豪,前女主播插足, 25年伉儷分飛,寵妻狂魔覆滅…… 隨便哪條都夠勁爆。 全世界都搬沙發等著看戲。 然而,她的殺伐果決讓所有人失望。 第二天,她就提出了離婚, 此後不過2個月,這樁人類史上最貴天價離婚案(標的額高達1440億美元),以光速塵埃落定。 她在自己49歲生日之際,宣佈: “已和貝佐斯達成了離婚協議。” 亞馬遜是二人白手起家一同打下的江山, 沒有簽署婚前協議,婚內財產本該平分, 加上貝索斯婚內出軌被坐實, 理論上,她可以至少分到700多億美元。 然而,她僅要了1/4的股票,價值358億, 其他的全數留給了前夫。 然後,她又主動放棄了《華盛頓郵報》和太空探索公司Blue Origin的全部股權,價值超40億美元。 坐在桌子對面,她對他說: “這些全給你,我只要1/4,我應得的。” 然後,她摘下婚戒,扔給他。 “這個也給你,感謝夫妻一場, 感謝你,讓我曾愛過。” 貝索斯愕然,原本請好的律師團歇菜了。 亞馬遜股票幾乎未受影響(跌落僅0.1%), 他元氣未傷,依然牢牢把控著1075億美元股權, 他還是世界首富,只是身邊不再有她。 她沒再看一眼,起身出了門。 呼風喚雨的貝索斯,頃刻間頹然落淚, 隨後他追出了門, 空街上,她好像聽見了他的呼喊,卻沒回頭。 當天,她發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式, 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 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 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 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不博眼球,不鬧狗血,寥寥數語,乾脆灑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06 離婚後,麥肯齊去掉了夫姓貝索斯, 將從祖父輩沿用的中間名斯科特,作為姓氏。 然後,她成為了“散財天女”。 離婚協議剛敲定時,麥肯齊就加入了“捐贈誓言”, 這個於2010年創立, 原則:承諾捐出一半以上財富用於公益慈善。 麥肯齊一共捐了多少錢? 去年7月起,短短几個月內, 麥肯齊就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116個組織, 捐款了超17億美元。 疫情來了,短短5個月, 她又向食品銀行和緊急救濟基金等慈善組織捐款超41億美元。 每次,她只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必然是因為“慈善捐款”。 僅2020一年,麥肯齊就已捐出了近60億美元。 過去的幾個月, 她平均每月捐款超10億美元,捐錢速度世界第一。 現在提到麥肯齊這個名字, 人們都會說:“了不起的麥肯齊!” 還有人管她叫“聖誕老人”。 更有意思的是,儘管拼命捐錢, 但她在福布斯排名不降反升。 今日最新資料顯示: 因為股價飈升,麥肯齊現有資產超570億美元, 位列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第13位。 排在第一的,是她的前夫貝索斯, 總身家達到1790億美元。 雖然富可敵國,但他的格局卻人所不齒。 他的摳門,是富豪圈裡出了名的, 世界富豪榜前5名中, 他是唯一沒有加入“捐贈誓言”作出捐款承諾的人。 2020年6月,亞馬遜員工因不滿15美元時薪罷工, 人們甚至在貝索斯的豪宅前,擺了一座斷頭臺。 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罷工組織者還被以“違反社交距離”為由開除。 離婚見人品,水落終石出。 離婚2年,麥肯齊又寫了2本書。 眼下,除了“慈善家”和“世界女首富”外, 她重拾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她的小說還獲得了美國圖書獎。 剛剛過去的週末, 她悄悄將自己的個人簡介修改了: “麥肯齊·斯科特, 兩本小說的作者,美國圖書獎得主。 她和四個孩子、丈夫丹一同住在西雅圖。” 沒有婚禮,沒有新聞釋出, 她低調宣佈了又一次婚姻。 當世人得知,想看看女首富的丈夫時, 恐怕不少人又失望了。 她丈夫名叫丹, 是西雅圖一所私立中學的化學老師。 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叫丹·朱伊特, 是美國湖濱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 這是一所百年名校,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曾就讀於此,麥肯齊的兒子也在這裡讀書。 中學老師娶了女首富。 很多人又在懷疑這男人,是為了圖財。 然而,丹老師卻發了一封公開信: “我大半輩子都是一名教師, 以後也會一直繼續當老師。 現在,因為一個幸福的巧合, 我和我所認識的最慷慨、善良的人喜結良緣, 在此,我和她一起承諾, 將所有財富,全部捐出去,傳遞給他人。” 未來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知道現在的麥肯齊越來越美了。 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看透生活的本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今她51歲,年過半百, 但微風吹過,她的笑容, 一如當年那個在海邊寫作的小女孩
    18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貼:台大 王明鉅醫生的臉書 神祕的印度奇蹟 2021年7月30日的紐約時報App,有一則「More covid mystery」的報導,作者提到新冠疫情的幾個「神祕變化」,第一個就是Delta變種病毒源起地,疫情曾經非常猛烈的印度疫情,在過去二個月大幅平息。 這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與興趣,然後我開始更深入地作了一些小小研究。 印度全國的疫情的確在過去三個月裡大幅舒緩,但因為印度很大人口約14億又有29個邦(states),因此各個邦的疫情變化也並不一致。 在印度的這些邦裡面,我看到最驚人的疫情變化是北方邦(Uttar Pradesh)。 印度北方邦UP的人口數高達2億4千萬人,如果放在世界相比,等於是世界第五大國。 它在今年4月24日新增病例37944人,5月24日新增病例3894人,到了6月24日新增病例減少為224人。 8月開始7天平均新確診病例小於50人,最新的9月10日新確診病例9人,7天平均值16人。 印度北方邦在2個月之內,竟然能把新增病例數大減了99.5%。 從7月開始死亡人數7天平均值都在10人以下,9月10日最新的7天平均死亡人數是1人。 印度一個2億人口以上的邦,這樣的疫情控制成果,如果和世界各個先進國家相比,如果和打疫苗最多的國家以色列比較起來如何? 我認為是非比尋常的驚人。 北方邦從今年6月直到現在,每日新增與7天平均確診病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都遠低於世界7大工業國G7(3個自己發明疫苗也大量施打)與以色列(全人口疫苗完整注射比例最高的國家)。(如圖) 印度目前有英國的AZ、俄羅斯的Spuntik V以及印度自己研發生產的Covaxin三種疫苗(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6345591)。 到今年8月底為止有6.3億人打了疫苗,其中有1.4億約23%完整接種2劑。 北方邦已有7千萬人打了疫苗但其中只有1130萬人(16%)完整接種2劑。(https://www.news18.com/....../up-leads-indias-covid-19......) 印度北方邦面積24.3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23人,是台灣人口密度的1.5倍,他們也沒有號稱有95%效果的疫苗。 面對著這麼一個世紀疫情變種病毒,人口密集又高達2億的印度北方邦,他們是怎麼作到把疫情控制得比美國、英國、德國G7等國、比以色列還成功的? 我早在今年六月就在網路上看到了一位印度北方邦King George Medical University(KGMU)的Surya Kant醫師的報導與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 KGMU是在1905年由英皇喬治五世訪問印度時創立,該醫學院的奠基石也是英皇喬治五世安放,它也是北方邦最老也最大的大學醫院,醫院有4000床。 我想要了解印度北方邦能夠成功控制疫情的原因,於是我蒐集了印度英文媒體的報導,於是我仔細看了訪談,也努力聽懂裡面的每一個字,但由於印度我實在不了解,除了看SuryaKant醫師的訪談之外,我後來為了釐清一些疑問與細節,我也直接寫信給這位Surya Kant醫師。 Surya Kant醫師早在2020年四月,就被政府委託到印度最早爆發疫情的Agra地區(UP共有75個區,世界遺產泰姬瑪哈陵就在Agra區)了解當地疫情傳播的狀況。 Agra區當時爆發了印度最早的群聚疫情,而疫情的起源是有一家人從義大利回到印度而引入。 Surya Kant在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中笑稱他是印度疫情的第一個受害者。 因為他當時被政府指派去距離他所在的KGMU與勒克瑙近300公里遠的Agra去調查那兒病例急遽增加的新冠疫情。 他隨後給出了第一個建議是,停止賣蔬菜的小販的銷售方式。 因為當時在Agra的賣菜人,都是把菜直接挨家挨戶而且登堂入室的到每個人的家裡賣菜。可想而知,這個方式將會很快造成許多家戶傳染與流行。 Surya Kant醫師在訪談中提到,他是在Agra調查疫情時,當地的一位醫師向他建議使用Ivermectin(伊維菌素)這個藥物。Surya Kant醫師由於本身就是KGMU的呼吸科教授也是主任,同時也擔任了許多印度重要學術機構的領導人很長時間,因此很快就組成了一個醫學專家小組。 在2020年7月在印度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對Ivermectin的意見。 Surya Kant在訪談中談到的用語是,這個藥物「lies in my heart長存我心」。他說雖然在2020年7月當時,因為缺乏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不敢確定這個藥物到底是7成有效還是2成有效,但是因為這個小組的成員醫師使用這個藥物的經驗都非常正面,同時它在印度非常便宜、也很容易取得。更重要的是,它很安全。 因為它從1987年上世用來治療非洲的許多寄生多病症如河盲症、大象腿以及疥瘡與其他寄生蟲感染,它自1987年開始已經在全球37億人中使用了近四十年,在WHO世界衛生組織中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記錄也非常良好。 事實上由於Ivermectin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巨大,發明它的二位日本與美國的學者與中國的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治療瘧疾),在2015年同時榮獲諾貝爾獎。 Surya Kant他們這個專家小組,因為這個藥物的安全、便宜、容易取得,就在2020年七月提出了一份白皮書來向政府建議使用這個藥物(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34458/)。 另外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在2020年5月,印度當局針對前往Agra協助控制疫情的一組快速反應小組人員,也以實驗性質的方式,對所有小組人員,全部都給予Ivermectin使用。 也算是作一個實驗性質的投藥。 使用的效果是,這個天天在接觸確診新冠的病人的快速反應小組成員,在這段期間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cities/lucknow/uttar-pradesh-government-says-ivermectin-helped-to-keep-deaths-low-7311786/)。 在這些專家學者與實際使用後的效果經驗之下,北方邦政府接受了專家小組的建議,在2020年8月6日,北方邦政府正式批准在全邦使用Ivermectin這個藥物。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中,還特別附上了UP政府的批准命令,雖然上面全是印度文,我完全看不懂,但我當然相信他的說明。 北方邦政府批准使用Ivermectin的使用方式是,只要有一個病人確診,他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尤其是他的家人,無論有沒有確定感染,都立刻投藥開始治療。因此這個藥物組合在北方邦不但用於治療早期的確診病人,也用於可能感染者的預防。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裡面提到,他們利用的Ivermectin 與Doxycycline加上鋅與維生素C與維生素D等輔助的組合,很成功地擊退了印度的第一波疫情,也在今年四月到六月再度擊退了侵犯北方邦的第二波delta變種病毒疫情。 而且即使是在2021年的更猛烈delta病毒疫情中,他們也並沒有更改他們的預防與治療藥物組合。 當然,北方邦政府除了使用藥物之外,在2021年的第二波疫情中,也實施了大規模的宵禁措施,從星期五晚上直到星期二的早上,許多商店都不能開門,這些措施在6月疫情緩和之後才陸續解禁,周末的宵禁也直到8月中才實除。 另外Surya Kant教授也提到他們所實施的較小規模的徹底封城措施。 這種微封城的作法是,只有有哪一個微熱點出現(每天出現超過5名新確診病人),那個熱點周邊就全部封鎖,所有微熱點區域內的全部居民都不許出門,大家所需要的物資只能由外部送入。 再加上針對確診者與他的接觸者立即全部投藥治療。 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大量的篩檢與準確的疫情調查。 就這樣印度的北方邦,從今年4月24日每天確診37944人的狂烈疫情風暴中,在二個月的時間裡,就將全北方邦的每天新確診人數減少99.5%。而且還能一直維持著直到七月、八月與九月。 這個有著2億人口,無論是一劑或二劑疫苗的覆蓋率都遠低於G7與以色列的印度北方邦,在2020到2021年九月,最高也曾出現每天37944人的確診者。 但是UP這個等同世界第5大國的印度北方邦在這二年的2波疫情中,不但死亡人數遠低於其他G7國家,每百萬人口的死亡人數,只有英、德、法、義這些國家的十分之一,更只有美國死亡人口的20分之1。 甚至2021年九月的此時此刻,仍未康復的確診病人數更只剩下214人。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這是新冠病毒的神祕。 的確神祕。 但如果你也看過Surya Kant教授的訪談,也查閱過他所提到的那許多文獻,再想一想印度北方邦所採行的各種措施,也許這一切都不再神祕。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9/03/%e4%bc%8a%e7%b6%ad%e8%8f%8c%e7%b4%a0%ef%bc%9a%e9%86%ab%e5%b8%ab%e6%9c%83%e9%95%b7%e7%9a%84%e6%8e%a8%e8%96%a6%ef%bc%8c%e8%89%af%e8%8e%a0%e4%b8%8d%e9%bd%8a%e7%9a%84%e7%a7%91%e5%ad%b8%e8%ad%89%e6%93%9a/?fbclid=IwAR3B3HJ6geY2a0uarwDF2okx8d-bjmsRvCiIg4gskLl4D4UxifBUgOFe49I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訊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 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 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捲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裡。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麼回不來,要麼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厚。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也在促進資訊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臺。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訊息的27歲臺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臺。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鋪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第一人”。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餘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祕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萬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佈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祕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百老匯。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儘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箇中國人面前。“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藉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網際網路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網際網路衝擊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網際網路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恤了,李彥宏斷定:網際網路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網際網路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釋出,堅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養成了張揚的個性。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佔到了出國總量的70%。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釋出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相對早年的迅速複製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程式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網際網路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程序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幹,白天大幹,晚上加班幹”!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鑑、趕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迴歸的40年。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2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