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防疫日記-COVID-19疫苗還是“疫苗“嗎(三)
本來4日就要繼續寫“疫苗“故事,結果發現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有關質疑新冠疫苗的文章與視頻。提供了大量的證據與真相!所以我就先大量轉發了,希望供大家參考與思考。
最開始的時候,專家們說,有60%以上的人接種疫苗,就可以形成群體免疫;就有了免疫屏障;就可以打開國門。
後來又說,接種一次不行,必須接種第二劑。結果很多國家又必須打第二針。打第二針可以防重症;防死亡。
結果,以色列第一個完成大面積二次接種的國家,英國也是。
結果呢?又大面積的暴發!大量的重症患者都是打過兩劑的!為什麼?
現在專家又說,要混打,效果才好!又說要打第三針才可以!
但是我說,不要在自欺欺人了!包括我們台灣的專家。
我看了很多視頻與文章,說的很淸楚:
DNA病毒是可以用疫苗來預防,而RNA病毒從來沒有成功的案例。
就拿B型肝炎與C型肝炎來說,B型是DNA型,打了疫苗終生免疫。而C型是RNA型,至今研發不出。
天花病毒是DNA病毒,所以打疫苗有用!
小兒麻痺疫苗是!破傷風是!腦膜炎是!所以都可以解決。
而艾滋病病毒是RNA型,至今研制不出。登革熱是RNA型,至今也沒有疫苗。
DNA型病毒不會變異,可以研制疫苗!RNA型病毒會變異!所以那些大藥廠們根據原來的病毒制造疫苗,當還沒有證明有效或安全時,病毒已經變了種!
事實好像就是如此,否則請專家們出來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解釋!
下回再續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轉傳 ~ 綠腦專家研究結果。 重點在後半段。 簡易免疫理論談武肺疫苗無效論---我不打疫苗最大理由 (作者:生化博士江晃榮 本文將刊載在科普雜誌) 我在1980年代曾參與國家級B型肝型疫苗研發工作, 當時用的是遺傳工程技術以酵母菌生產疫苗(即次蛋白), 因此對疫苗有一些認識, 自認最有資格來評論目前爭議的武漢肺炎疫苗真相者之一。 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如國家軍隊般可抵抗外來侵略,可分為兩種,即先天及後天免疫系統,前者與生俱來, 原因要問創造人類者才知,如白血球或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ing cells), 屬於先天統一防衛的功能,可以隨時抵抗外來病毒、細菌與病原體的攻擊,但沒專一性,也就是不會針對入侵過某種病毒、細菌產生記憶力,但在人體受到外來感染時,就會發揮攻擊,吞噬外來的細菌或病毒,如感冒咳出的痰帶黃色,即表示有細菌感染,痰液中含膿就是白血球與細菌打戰後兩者屍體混合物及粘液所組成。 後天免疫系統相關細胞就是白血球中的淋巴細胞, 也就是大家常提到的T細胞和B細胞,後天免疫細胞能記憶「單一特定」病原體,並在此外來異物進入人體後可抵抗去除, 施打疫苗目的在訓練人體後天免疫細胞記憶單一特定病原體,並且提供「長期」的保護作用, 所熟知的種牛痘防天花病毒或B型肝炎疫苗打一劑就終生有記憶, 沒聽過打第二、三劑的。 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質形成的外殼,用來包裹和保護其中的遺傳物質, DNA病毒較少, 有 B型肝炎 、腺病毒 、皰疹、水痘,天花、乳突病毒等,RNA病毒較多,著名的有愛滋病(AIDS)、伊波拉出血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2019冠狀(武漢)病毒(COVID-19)、流行性感冒、C型肝炎、西尼羅河熱、脊髓灰質炎、麻疹、登革熱等。 DNA病毒突變速度慢,較好控制,RNA病毒突變快難以掌控,研發成功實用的疫苗以DNA病毒居多,因RNA病毒突變快,一旦突變原先疫苗訓練的記憶就喪失了, 最多只有模糊記憶而已。 一般疫苗研發至少需十年才能上市, 包括完整人體安全試驗, 但此次武肺冠狀病毒疫苗並沒有, 宣稱是緊急授權, 其生產是用最原始病毒株去製造的,所以只能記憶Alpha變異株,之後病毒一直突變, 人體免疫系統當然不認得也沒記憶了,目前流行的病毒都是Delta跟Omicron,打疫苗不可能有效的! 以美國政府為首的疫苗詐騙幫(王祿仔仙) 圖利疫苗生產公司, 對抗病毒有效傳統藥物如蛔蟲藥伊維茵素或瘧疾藥奎寧等因無利可圖受打壓並禁賣, 是違背人權行為, 而台灣疫苗詐幫也跟進, 真夠悲哀! 打一劑疫苗沒感染說是有效, 感染了說是突破性(疫苗無效的代名詞), 打疫苗後死亡說是自己的問題, 有天理嗎?打疫苗死亡人數高於確診死亡者, 每天記者會為何不敢說呢? 更何況打疫苗後遺症沒人能預估, 太多研究已發表, 如流產, 性功能下降, 神經系統受損, 易致癌, 連莫德納疫苗發明人都承認必有很多後遺症。 你想打的話就隨病毒不斷突變一劑一劑打下去吧!打滿一百劑吧! 本人從事科普教育長達40年, 曾擔任台灣兩大科普刊物”科學月刊” 及” 牛頓雜誌” 總編輯及編輯委員, 以上淺顯的疫苗科普內容希望大家都能看懂是幸! 最後要提的是抵抗病毒不二法門是提升自己免疫力, 但這又是另一說來話長的課題了!
    3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病毒分為二種:DNA 型及 RNA 型。 DNA 型不會變種,因此施打疫苗有效,而且施打一次就終生有效,例如天花(牛痘)疫苗。 但 RNA 型病毒就是會不斷產生變種,因此疫苗完全無效,而且施打後下次遇到變種病毒會更慘。 有史以來的 RNA 型病毒,如豬流感、登革熱、艾滋病病毒等,針對它們所開發的疫苗,無一有效,而且全世界所施打之處,都是死傷遍野、慘無人道。 這次的冠狀病毒疫苗造成全球死傷遍野(更嚴重的後果還沒浮現),除了驗證 RNA 疫苗無效有害之外,更可怕的是疫苗被刻意加入了石墨烯的成分。石墨烯沒有被寫入疫苗說明書,但它是這次疫苗的主要成分。 40 兆個奈米級刺突蛋白和石墨烯注入人體後,它們就從奈米級的微血管末端開始,晝夜自強不息的在聚集血塊、凝結血塊、讓血塊不斷由小變大,在血管裡造成堵塞,讓血流變慢,最終就在某個器官處,讓身體一擊斃命。 愈來愈多的專家出來講說,打過疫苗的人將在 2~3 年內斃命。剛開始看到第一位(黑人醫生)出來講,我想說太偏激了吧,哪有可能?但是接著看到第二位、第三位.....現在已看到有五位出來講同樣明確的話。真的令人膽戰心驚。 我們虔誠祈求所有講這些話的專家都是錯的;但如果他們是對的,未來我們所將看到的,是一家又一家的滅門慘案。 希望我所看到的訊息都是錯的。但不論如何,血栓作用是真實不虛的,請各位打過針的大德,千萬要用 NAC 來排除石墨烯奈米顆粒;這絕對是有益無害的。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我可以找更多的各國疾管局數字給你 过去10年來 流感確診數字及致死率人數均不亞於此次的新冠 這波是有目的之政治操作 感冒本來就沒药醫的 除了已追溯出的A型B型2大類外有克流感,其他还有無數無法歸類的病毒… 病毒乃進化之本 存在於人体內達成平衡狀態叫免疫系統 在体外西方醫學統稱"病毒" 因為干擾了人体內免疫系統的平衡,他們無法治殺所以稱其為"毒" 疫苗是送程式訊號進去了 会影響改變RNA/DNA/code 所以愈打疫苗变種会愈多愈厲害,眼前打过疫苗的這幾代, 大概被毀了, 未來可能不孕,免疫失控… 非美國的陣營大部份都知道 这是場種族滅絕之戰 所謂疫苗也跟人種基因DNA有関, 所以我才說盡可能打黃种人打黃种人疫苗。 台灣打疫苗会猝死那麼多人 是因為台灣人數十年來接受了 “美援疫苗” 台灣早已經是人体實驗島 小兒麻痺,牛痘,八合一…強迫打 台灣人体質DNA早就改變了 現在能治新冠的药 也是類固醇,瑞得西韋(免疫制剂) 跟治療紅斑性狼瘡無異 可見人類还是對免疫系統 人体的小宇宙是無知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藥Paxlovid(= nirmatrelvir+ ritonavir)降低住院9成,降低死亡100%。是protease inhibitor。原理與目前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DAA)很像。HCV RNA 病毒,非結構性蛋白質 NS2、NS3、NS4A、NS4B、NS5A 與 NS5B 會與病毒 RNA 形成複合體,開始病毒複製,所以抗病毒藥物就是作用在這幾個蛋白酶的抑制劑。 新冠肺炎病毒S protein變種太多了,一直針對S portein發展疫苗或是藥物,永遠追不上病毒的速度。如果目前的protease inhibitor可以抑制病毒複製的蛋白酶,就會變成世界救星。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臺大醫院新冠肺炎疫苗記者會摘要: 黃立民院長部份~ 1. 第一劑跟第二劑疫苗可以隔多久? 1) AZ疫苗即使隔到12週以上,打第二針效果依然非常明顯 (81.3%)。 2) 根據子宮頸癌疫苗的研究, 第一割與第二劑,即使隔一年到兩年以上免疫系統的記憶依然非常好。 2. 可否混打新冠肺炎疫苗? 1) 根據西班牙研究第一劑接種AZ疫苗者, 第二劑接種輝瑞RNA疫苗,抗體上升倍數,優於兩劑AZ疫苗。 2) 但是副作用發燒比例比較高。 3) 目前加拿大已建議可混打新冠肺炎疫苗,AZ -->mRNA疫苗。 3. 只打一劑疫苗保護效果多少? 1) 輝瑞疫苗只打第一劑的保護效果為52%。 2) 莫德納疫苗只打第一劑保護力是69.5%。 3) AZ疫苗只打第一劑的保護效力76%。 4) 嬌生疫苗只打第一劑保護力66%。 5) 以色列只打第一劑輝瑞疫苗保護力是54%, 蘇格蘭只打第一劑輝瑞疫苗,減少住院為91%,AZ疫苗為88%;南韓只打第一劑輝瑞疫苗,預防為89.7%,AZ疫苗為86%。 6) 在防疫機制完整的情況下,AZ疫苗 在感控措施嚴格情況下,可以達到8至9成的保護效果。 而RNA疫苗第二劑非常重要。 7) 第一劑跟第二劑AZ疫苗可以隔4到16週,更久可能可以到半年。 8) 可以混打新冠肺炎疫苗,但先後次序很重要。
    2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三位參議員今日率團來台,宣布將贈與台灣75萬劑疫苗。 疫苗的基本組成,決定在人體細胞中的作用點。分成DNA【一樓】,mRNA【二樓】和次單位蛋白質【三樓】。以不同的機轉引發近似病毒的免疫反應,但又沒有病毒的複製和破壞能力。 AZ和嬌生,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注入DNA到細胞中【一樓】,先生成mRNA,再生成蛋白質,再引發免疫反應。 莫德納和輝瑞/BNT疫苗,注入mRNA到細胞裏【二樓】,生成蛋白質,引發免疫反應。 台灣國產疫苗,直接以次單位蛋白質【三樓】引發免疫反應。 為什麼mRNA疫苗最好?因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進入細胞膜但不進入細胞核【二樓】,劫持細胞的胞器合成各種蛋白質。mRNA疫苗最能精準地模擬RNA病毒的行為。 腺病毒載體疫苗,一大段DNA【一樓】最後引發出的蛋白質太多,可能製造出第四凝血因子抗體-也是蛋白質,而造成血栓。台灣國產疫苗三家都用的次單位蛋白【三樓】,引發免疫反應少,國光疫苗第一期實驗因此失敗,要添加特定佐劑加強反應。 雖然有美國技術幫忙,但台灣國產疫苗的原理【三樓】,和mRNA疫苗【二樓】是完全不同的。DNA和蛋白質的好處在於結構穩定。而mRNA本來就是用過就消化掉,不穩定,所以要低溫保存。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簡明描述,大家如果看懂了,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參考: https://bit.ly/2STrzjG 顯示較少內容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光醫院醫生說的很棒,連來賓都頻頻說原來是這樣子啊! 他說: 1. 疫苗的保護力:以AZ為例,70%的真正意義是,如果100人接種,在傳染區活動後,結果有70人未染疫,30人染疫。 意思就是疫苗只是激發自身免疫力抗病毒,視各人反應來決定是否會染疫,而不是染疫的機率。若自身對疫苗的激發反應不佳,就會落入被感染的30人群體中。 所以,就算接種保護力95%的疫苗,若自身反應不足,還是會落入染疫的5%群體中。 2. 接種疫苗的好處:疫苗會激發自體免疫力,就算染疫也能減輕症狀,減少重症和死亡,減輕醫療負擔。 3. 疫苗的種類:傳統的滅活、次蛋白、腺病毒等疫苗,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實驗和實際運用,安全性和後遺症都沒有太大問題。 但mRNA疫苗是利用遺傳因子科學,針對RNA冠狀病毒開發的,短短一年通過第三期就緊急授權使用,尚屬未發藥證的不成熟藥品。 加上mRNA疫苗是否會對人類DNA造成遺傳性影響,目前都無法確認,還要長時間來驗證。 4. 病毒的變種:各類病毒無所不在,這個病毒是想把人體當宿主來生存,突變只是抵抗疫苗對它的傷害。通常傳播力越強的病毒,對人體的殺傷力就越小,否則就會像SARS,一下子把宿主都殺死了,只要封鎖傳播鏈,它們也就消失了。 所以,冠狀病毒會像流感病毒一樣,永遠跟隨著人類生存,很難被消滅殆盡。 5. 自身防疫:就算接種了疫苗,也不代表一定不會染疫,基本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洗手、少群聚都還是要做好。注重營養均衡、持續運動、常曬太陽、保持心情愉快,以提升自體免疫系統,就算染疫,就可能只是像感冒的輕症,或是沒有症狀。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科普簡易語言剖析疫苗與免疫力 江晃榮 近來由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疫苗與免疫力課題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然而這非常專業,一般普羅大眾均一知半解,因此錯誤訊息很多,如何分辨訊息真偽以自保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淺顯易懂科普語言來教育深奥話題是急需的。 抗原、抗體與免疫力 外來物進入人體者叫抗原(antigen),所以細菌、黴菌、病毒、藥物甚至花粉,都是抗原,但在免疫學而言,抗原是專指蛋白質,所以藥物、花粉為半抗原。總體而言,抗原因是外來物所以人體會引發免疫反應,形成抗體(antibody),以抵抗外來抗原,保護自己。 抗體有記憶性,是記憶型淋巴細胞,當之前抗原因抗體中和被消滅後,下次同一新抗原再進入體內時,人體免疫體系便立即辨認發現此一抗原曾經侵入過,可以立刻派以前產生的抗體上戰場抵抗,使抗原消失而不會危害人體, 但是抗體一旦形成大多不會消失,只是如果太久沒派上用場,濃度會逐漸降低而已, 理論上是永久有效。 宇宙間萬物均有其生存本領, 否則早就遭淘汰,幾百萬年來,人類生活在一個適合生存但卻又充滿危險的環境,只要是靠免疫力(immunity)才能存活,所以說免疫力是人類演化過程的產物。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也是人體鑑別及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的機能, 更有能力處理老化、損傷、死亡、變性的體內細胞的能力。 主導人體免疫系統有兩類細胞,分別為T細胞及B細胞,T細胞有如軍隊中的步兵,與入侵人體的抗原直接進行肉搏生死戰;B細胞有如砲兵,可分泌抗體(如同砲彈發射攻擊病原體。 免疫力要適中才行, 太高會攻擊自己,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T細胞出問題,會產生對抗自身的抗體,而紅斑性狼瘡是則B細胞分泌異常抗體所致。 人體免疫力有兩種方式可獲得, 一是自動獲得性免疫:此方式一般免疫時間長,可終身免疫,又區分自然獲得及人工獲得, 前者是曾被病毒感染發病史的人,一般不會再次感染, 如麻疹, 後者如種牛痘可終生抗天花。 免疫力另一獲得方式是被動性免疫, 此方式免疫時間短,已較少採用。 又區分自然獲得法及人工獲得法, 前者如嬰兒在母體胎盤或初乳中獲得的免疫, 後者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以獲得免疫,如遭毒蛇咬傷時注射蛇毒血清蛋白等。 傳統疫苗知多少 人類與疾病的戰爭自古即有, 而且永無止境,十八世紀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 Jenner)觀察到擠牛奶工人可能會患上輕度的疤,即牛痘,但卻很少進一步染上致命的天花。天花是一種有高度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當時的患者死亡率約為30%,倖存者則經常會留下疤痕或者失明。 1796年,琴納在一位八歲的兒童身上進行了一項實驗,將牛痘傷口中的膿注入這名男孩體內很快就出現了症狀,康復後琴納就將天花注入他的體內,但是他卻沒有患病,可見牛痘可使這位兒童免於染病而免疫。 1798年,實驗的結果公之於世,出現了「疫苗」這一名詞——英文的「vaccine」的詞源正是來自於拉丁文的「vacca(母牛)」。 從此人類知道如何利用動物來製造疫苗,疫苗幫助過全人類大幅度減少了很多疾病的傷害性。 麻疹的第一株疫苗在1960年代問世,在此之前每年約有260萬人死於此疾病,麻疹疫苗在二十一世紀開始後十五年間使麻疹致死人數減少了80%。在過去二十年間,各類疫苗使全球三億人次免於小兒麻痺、麻疹、腮腺炎、水痘、A型肝炎,以及狂犬病等疾病之苦。 傳統疫苗製造迄今已有兩百年歷史, 都是以不活化(滅毒或減毒)病毒在動物細胞內生長增殖,也就是用動物血清培養藉以擴增細胞,再用培養的細胞增殖病毒,做出疫苗, 疫苗中有病毒但不會致病僅能產生抗體, 之後也用雞蛋培養,這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生產方法,但製作疫苗的雞蛋和一般餐桌上的雞蛋可是不同的。 現在的流感疫苗絕大多數都是用雞蛋做的,中國生產的新冠肺炎疫苗也是用此方法。 新生物技術疫苗 1970年代新生物技術興起後有了重組DNA技術, 疫苗生產也引用此技術, 重組蛋白疫苗曾在1980年代台灣研發B型肝炎疫苗使用過(當時筆者曾參與),這是所謂「次單位疫苗」的一種,「次單位」意為只取病原體一部分結構製成疫苗。 台灣三家疫苗廠,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即是重組蛋白疫苗,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 公司生產的也是同一技術。 另一新技術核糖核酸疫苗,有去氧核糖核酸(DNA)疫苗及訊息核糖核酸(mRNA)疫苗兩種,因蛋白質由RNA指導生合成,RNA又由DNA產生,所以直接把病毒蛋白的DNA或RNA注入人體產生蛋白質抗原,再促使抗體產生,此方法由於跳過細胞純化出蛋白質這個步驟,所以可提高了效率。美國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與德國拜思泰科(BioNTech)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就是mRNA疫苗。 病毒載體疫苗也是另一新技術,原理和核糖核酸疫苗相似,是用另外一個病毒,一般用腺病毒(adenovirus)注射感染人體產生抗體,有如「借屍還魂」般。瑞典與英國合資的阿斯特捷利康(AZ)和牛津大學合作的AZ疫苗即用此技術。 結語 疫苗由研發到上市約需十年,緊急情況下可縮減臨床實驗階段,目前所有新冠肺炎疫苗沒有一種是完成三期人體誡驗的,任何疫苗均有副作用,也非打完疫苗就可百分百不得病,完全依個人免疫力而定,所以強化自己的免疫抵抗力才是對抗病毒的不二法門。 (本文將刊載於六月號科普雜誌)
    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這篇寫的挺幽默的,新寇疫情肆虐.已三年了.學者專家千奇百怪的立論、說法、各國政府技窮時的說辭、呼嚨,結尾説總結以上這些妙論,大家會清醒! 其實説真的.對這個疫病(包含疫苗),全人類至今仍是霧煞煞、莫衷一是! 二年前買不到疫苗時告訴我戴口罩,勤洗手,電視教導如何洗手,好像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洗過手。 等買到了少數的疫苗,告訴我75歲以上的先打,75歲以下的有抵抗力。這時候跟高層或是跟醫界有關係的人不管幾歲都偷偷的打了。 等到疫苗買足夠了,自製的(美國原料自己泡水)完成了,全民開打,但是打了也不能唱歌喝酒,(指揮官除外)。坐火車不能吃東西,在候車大廳也不能吃東西,但是上館子小包廂可以吃飯,不會傳染,因為小包廂比火車車廂大,更比候車大廳大。 等到疫苗太多了快要過期了,送給外國人外國人也不要了,他告訴我打疫苗送我500元禮券。因為過期了,他不好交待。 醫院病床足夠時,一發燒就抓去醫院醫,醫院病床滿了,一回國抓去旅館等著被感染。現在醫院跟旅館都不夠了,告訴我發燒在家自我隔離就可以。 等到感染人數每天破千,告訴我病毒沒有我想的那麼可怕,打滿第三劑還是可以唱歌。 等到一個星期後(4/24)感染人數每天破二千,告訴我病毒就是“類流感”,打第四劑就可以安心。 這二年我就這樣子被忽悠懂事的。 唉,歸去來兮兮,兮了就不需要打針了。 公衛醫學專家都這麼說的? 疫情已經過了兩年有餘,回頭看看「專家們」說了些什麼大道理? ①..疫情一開始說 : 疫苗接種率達到68%以上,就可形成群體免疫。 ②..後來又改口說: 要達到80%以上。 ③..後來又改口 : 必須接種到95%。 ④..從打1針,改為2針,再提升到說要打3針! ⑤..以色列率先打第四針,專家又改口說: 每半年補一針! ⑥..最新說法: 就像流感一樣,每年要打疫苗。 ⑦..現在又說 : 要與疫「共存」 ⑧..從接種疫苗 : ※可「防感染」之說法。 ※改為可「防發病」之說。 ※再改口說成為 可「防重症」。 ※最後說可「預防死亡」! ⑨..更絕妙的「專家」回應: 如沒被感染 是疫苗起了作用。 ⑩..如果被感染,是因疫苗沒有使他得重症! ⑪..如果得了重症,那是疫苗沒讓他死亡! ⑫..如果死了,那是他本身已有慢性病併發。 ⑬..如果他本無慢性疾病也死了,那就是偶合症致死! ⑭..電視跑馬燈呼籲 : ※三高慢性疾病患者,等穩定再打…… ※現在鼓勵全打,還可預約到府打…… ※因為疫苗到期要銷毀…… 總之,太極陰陽八卦陣,必有一陣適合你! 二年多以來,冷搜熱看專家、政客的妙言嘻語,公衛醫學專家妙論不停,我們總結一下,就可以清醒了然!
    3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趕快看完影片專家的對話,要考慮千萬不要再打第三劑及第四劑了! https://youtu.be/ZFxpAspOaSM 運動員從來在體質及體能上都是一等一的,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麼多運動員出現在運動場上促死,一切的根源都是從強迫運動員打疫苗之後發生的。 接種將使全球爆發大死亡疾病! 發表者:Dr. Sucharit Bhakdir 德國微生物學專家【免疫學、細菌學、 病毒學和寄生蟲學】 领域發表過300多篇文章,獲得了無數獎項和莱茵蘭-普法爾茨勳章 1.很多猝死,當局都説與苗無關! 2.死者器官有淋巴殺手細胞,進行自身免疫性自我攻擊! 3. 疫苗正在殺害年輕人、老年人和小孩! 4. 疫苗導致“自我毀滅性的自身免疫攻擊”! 5.所有死者都是相同的死因,異苗產生的刺突蛋白! 6.淋巴殺手細胞,追殺疫苗產生的刺突蛋白,造成死亡! 7.死者器官充滿殺手細胞,因追殺病毒蛋白! 8.催針者,這些人都因你而死! 9.接種越多次越糟,免疫系統更具攻擊性! 10.血管變滲漏,血管被刮傷和損害! 11.疫苗進入淋巴結,其細胞產生刺突蛋白,因追殺,免疫細胞在體內死亡! 12.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13.身體還有危險傳染因子,在數十億人的身體沉睡! 14.該死的疫苗接種,全世界將有肺結核爆發,還有皰疹、腫瘤,原因無淋巴細胞來控制病毒! 15.若再接種,長期來看,疾病將殺死你! 16.必須馬上停止打針! —————— 再打就亡國了 針前7問: 1. 哪個牌子防感染? 2. 哪個牌子防重症? 3. 哪個牌子防死亡? 4. 哪個牌子沒副作用? 5. 哪個牌子出事,有人負責? 6. 為何打了3劑,反而大感染? 7. 把病毒打入體內,要防止疫情?愚蠢無知,草菅人命!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85234955088705/permalink/3237440319868153/?sfnsn=mo&ref=share 第四劑疫苗能不能打? 前衛生署長這麼說:只要小小的觀察一下便知: 1. 那些權貴蟑螂老鼠怎麼沒走後門搶先打? 2.前線醫護那麼辛苦危險.怎沒讓他們優先打? 3.把老人當白老鼠無論第幾劑.打死了.都可以推給慢性病 ! 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表示,第四劑疫苗繼續接種針對武漢病毒株的疫苗,恐怕效果有限,由於 Omicron 已有 60 多處突變,若持續接種針對武漢病毒開發的疫苗,會更容易導致免疫逃脫。 阿拉巴馬大學醫學教授格費特(Paul Goepfert)說:「第4劑沒有太大效用……我不覺得有必要大呼小叫地號召去打第四劑。」 所以,我不準備當白老鼠去接種第四劑沒太大效用的疫苗,還是日常補充適量維他命B+C+D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就可以了!
    38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