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3 年前
醫學博士:回春關鍵就在50歲後少吃這類食物
https://www.edh.tw/article/9148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50歲後想回春?東大醫學博士:少吃這類食物] http://sg.newsrepublic.net/s/pekrdvY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微波爐加熱食物會催人老?日本醫學博士的胡扯 https://professorlin.com/2020/10/16/%e5%be%ae%e6%b3%a2%e7%88%90%e5%8a%a0%e7%86%b1%e9%a3%9f%e7%89%a9%e6%9c%83%e5%82%ac%e4%ba%ba%e8%80%81%ef%bc%9f%e6%97%a5%e6%9c%ac%e9%86%ab%e5%ad%b8%e5%8d%9a%e5%a3%ab%e7%9a%84%e8%83%a1%e6%89%af/ 201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Comparison of glycation in conventionally and microwave-heated ovalbumin by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用高分辨率質譜來比較傳統和微波加熱的卵清蛋白中的糖基化)。 這項研究是用卵清蛋白來做實驗,看看是傳統加熱或微波加熱比較會出現糖基化。結果是《一些肽在被微波加熱時顯示出較低的糖基化水平》,所以研究人員就說:「這一事實表明,微波可能是非熱過程。 另外,微波加熱後沒有褐變,這突出了微波和傳統加熱之間的區別。」(註:食物加熱後,顏色變得越褐色,甚至黑色,就表示產生了越多AGEs。用微波加熱的食物比較不會變黑) 我們再來看一篇2010年發表的綜述論文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Foods and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ir Reduction in the Diet(食物中的晚期糖基化產物以及一個減少它們在飲食中的實用指南)。這篇論文列舉了各種烹煮方式對各種食物產生AGEs量的影響,而與傳統烹煮相比,微波爐烹煮所產生的AGEs都是較低的。 加拿大的Montreal Gazette(蒙特羅報)在2017-5-5發表The Right Chemistry: Modify cooking methods to avoid ‘AGEs’(正確的化學:調整烹飪方法以避免“ AGEs”),而作者是著名的McGill大學的Joe Schwarcz博士。他就說用微波爐烹煮可以減少AGEs的產生。 著名的Food & Nutrition(食物與營養)網站也在2015-10-30發表7 Tips for Reducing AGEs in Your Food(減少食物中AGEs的7個小提示),而它也是建議用微波爐烹煮來減少AGEs的產生。 由此可見,《早安健康》那篇文章裡,那位自稱是AGEs專家的日本醫學博士所說的「從AGEs的觀點來看,少吃微波食品為妙」,是一派胡言。 附註:我在2018-9-17發表微波爐食物會致癌?,結論是:從以上這八篇論文就可得知:(1)微波烹煮較不會產生致癌物質, (2)微波烹煮較能保留營養素。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這個物質的毒性超越所有食物的毒壓力,並且已經在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有毒的化學物質,非常容易出現在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尤其是正在減脂期的學員,我更是建議他千萬不要碰這些東西,如果你也很重視健康的話,你一定要把這支影片看完,也分享給那些正在吃這些東西的朋友,能分享一個就一個,這個很可怕,但又隨處可得的東西叫做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代謝週期大約是7天,但這種反式脂肪代謝週期大約是 2個月,代表你可能上一餐的還沒排掉,下一餐又吃進去,大量囤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子的影響呢?當你常常在吃反式脂肪的時候,會增加我們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還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如果塞在心臟就是心肌梗塞,塞在脖子後面的血管就是腦洞洞,同時還會增加失智的風險,肥胖更是不用說了,這絕對是生活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再來如果小孩常常吃這類的東西的話,非常容易造成肥胖,而且呢,堆積過多的脂肪,很容易影響兒童的腦部發育,但是很有趣,你絕對不會 吃這類食品上的包裝,名字上面寫上反式脂肪四個字,但是呢,他們會用其他好聽的名稱包裝起來,比如說什麼呢,比如說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純植物油,以及我們最常去手搖飲店點的奶茶,如果是加奶精的話呢,這類都是被歸類為反式脂肪,我列了一張表格給大家,記得截圖存起來,只要是這類的食品,通常都是反式脂肪的高危險群,所以呢,只要產品名稱上有寫著氫化,精煉,植物,人造等等的字樣,基本上 就會是反式脂肪,我剛剛在家中隨便逛了一圈,馬上就搜集到不少的反式脂肪,這個東西呢,他就有這個,氫化中旅遊,還有這款小朋友愛吃的巧克力醬,上面也出現氫化中旅遊,甚至呢,這種看起來很可口的餅乾,其實上面隨便看一下,也都會有氫化椰子油,這類的東西,所以這樣的東西真的非常隨處可去的,一定要提醒家中的長輩和小孩,包含自己能少吃就盡量少吃,你可能也會問啊, 你看了營養標示,上面標示的反式脂肪為0耶,但你知道在政府法規底下,只要不超過0.3%就可以標示為0嘛,所以其他上面寫的是0,也不代表沒有,那以健康的角度出發,以及瘦身的方向呢,絕對這類的東西,不要碰就不要碰,能少吃就少吃,所以一定要戒掉在沙發上就想吃洋芋片,動不動就想來塊蛋糕麵包,甚至出門就要喝杯珍奶,加奶精的那一種,改掉這些小習慣呢,會對你的健康非常的加分,畢竟健康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資產,賺再多的錢都不見得換得到, 健康如果你也喜歡這樣子的健康知識,記得關注我的頻道,如果你想要客製化一份屬於自己的瘦身方式的話呢,記得老規矩到主頁連結找我喔,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益生菌一直被許多人認為對人體有益、幫助消化,也有不少腸胃科西醫對病人腹痛不知所措時,就建議病人服用益生菌,因此,許多人每天吃含有益生菌的食品,覺得如此可以調和腸胃、增進健康。 然而最新醫學研究卻發現,益生菌導致小腸中細菌量大增,使得血液裡的D乳酸含量飆高,對人腦細胞產生毒性,會造成所謂的「腦霧現象」,認知與時間感受到干擾,短期記憶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等,同時,過多的細菌量也會導致嚴重脹氣。 現在很多的醫學研究,都和益生菌一樣,昨是今非:以前認為澱粉類食物得少吃,以免造成高血糖及肥胖,最近哈佛大學研究卻認為如果澱粉類食物少於進食總量的50%,反而可能會短命;椰子油重獲好油地位之後,現在又被認為危害心血管;以前認為吃高膽固醇的食物,會導致心血管問題,現在卻認為那和高膽固醇食物無關,而是糖類食物造成的;以前被認為是造福人群的各種偉大西藥,現在卻被確定副作用的壞處遠遠大過壓制病情的好處,不斷地為集體訴訟付出巨額賠償…..。 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在於人體是很複雜的系統,在如此複雜的系統裡找到「關聯性(correlation)」遠比全面探討「因果性(causality )」容易太多了,使得絕大多數的研究在發現什麼關聯性時,就急著發表成果到醫學期刊,而閱讀及引用研究的人,也有意無意地把發現的「關聯性」當成「因果性」,以期待很快的從這個研究延伸下去,或者製作出什麼西藥出來賺錢。 當我們觀察到每次B現象出現前都會先出現A現象,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推論說「A導致B」呢?當然不能,因為A和B可能都是另一個C現象導致的結果。然而,許多的醫學研究及西藥研發,為了抑制B現象的出現,就直接大剌剌的想辦法抑制A現象,自得其樂的以為可以防止B現象。而即使我們真的肯定是「A導致B」,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利用抑制A來避免B的出現?也沒那麼單純,大多數病理問題都是「多途徑(multi-path)」,即使我們壓制了A,B也可能被另一個D現象給觸發,同時,在複雜的人體裡,抑制A可能會導致更多更嚴重的E問題、F問題等等。這樣見樹不見林的研究,導致了昨是今非的大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事情。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堅持天天吃益生菌?這就像很多人,甚至很多醫生,大力推廣吃這樣東西、按那個部位就可以治百病、長命百歲等等的現象一樣,都以為可以利用很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千百種的健康問題,好像方法越簡單就越偉大,如找到基督教的聖杯(Holy Grail)一樣的到處宣揚。很抱歉,人體像這個世界一樣,非常複雜,沒有任何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讓人們高枕無憂,不然,人類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同形式的嚴重疾病,這個世界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衝突、戰亂、飢荒、歧視等等。 或許,有些人會說經典哲學認為「大道至簡」,所以,醫學及其它種類的問題都可以找到非常簡單卻偉大的方法來解決。這其實是對經典哲學的誤解及亂用,「大道至簡」是一個哲理,是一個指導原則,而非執行上的方法及細節。譬如,我們去請教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經營者如何管理公司,這位偉大的企業家告訴我們「誠信」兩個字,這個「誠信」是個哲理,也是這位企業家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則。然而,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良好的商品或服務、人事制度、財務管理、行銷策略等等,就算是企業每一位高層主管都非常誠信,這個企業也撐不了多久。再譬如,人類認知的宇宙裡,每一件事情在物理學上都可以用「能量的傳遞及形式轉換」來解釋,這個「大道」夠簡單了吧,但是,只靠一句「能量的傳遞及形式轉換」的最高指導原則,沒有各種細節的學問,我們是不可能有手機使用,也不可能把人類送上月球。 所以,當我們聽到任何一個吃這個、做那個的簡單方法就可以治療百病時,聽聽就好,無論講得多麼天花亂墜、多麼吸引人,都要知道任何一個吃這個、做那個的簡單方法或許在某些特定情況及特定病人身上有些幫助,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吃這個、做那個的簡單方法可以治療百病,即使是針對某一個簡單健康問題上的幫助,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平和的心情,才是我們應該去注意、去做的事情。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原來月經不洗頭 不是冷不冷的問題,很重要唷!!! (轉貼) 分享給身邊所有的女性朋友 男性朋友們也要懂得體貼喔 於阿桑、梅豔芳的死去,給女人的忠告: 女人月經來潮前會有頭暈者,是癌症的前兆。 抗癌之母—莊淑旗博士生於1922年, 今年80歲了, 莊淑旗博士的抗癌養生法--女生月經來時為何不能洗頭 ? 很早以前就常聽到老一輩的人這樣規勸我們這些不怕死的年青人,因為問他們: 為什麼不行?沒人回答得出來,只說:那是以前人經驗累積的告戒,不聽的話, 以後老了就會知道!所以就這樣,一直覺得那可能是古早環境不好, 沒有像我們現在有吹風機,洗好馬上吹乾,應該就沒事了… 想不到…… 看了這篇文章後,才知道不是有沒有吹乾的問題。 ⋯⋯ 不論是小女孩還是大女人,都應該要注意,不要洗頭就對了。男生收到也看一看, 跟你有關的女人都應該讓他知道這個正確觀念才是! 台灣的女醫學博士莊淑旗根據研究醫學,先後在日本慶應大學修得藥理博士、醫學博士,她對日本癌症患者三萬人的病發前的生活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癌症患者均 有極端的偏食習慣,並在調查中有驚人的發現,大多數的乳癌及子宮癌患者,凡在月經來潮時,洗頭髮、提重東西、或產後不注意調養或吃冰冷食物,致子宮收縮不 完全,而使體內賀爾蒙分泌不平衡,長久累積而致癌。由於這項發現,莊博士乃潛心研究女性月經期間生理調理的方法,在日本發表改善月經期間飲食法,與改變生 活方式療法,結果使許多日本婦女因乳癌、子宮癌症及得患其它癌症開刀者,因飲食、生活的改善,而使癌症不再發。現在這個療法已在日本被廣為宣傳,每年有數 萬人因而得救,這個方法就是,在月經期不能洗頭,她說古老的時侯,婦女們都知道月經期間不能洗頭,將之傳給她的女兒媳婦,但不知其原因,有許多現代人總以 為科學發達,古老的說法無憑據,不信,結果竟得乳癌,莊博士說:以往子宮大量出血的婦女,在婦科未發達以前,她們都不願找醫師看病,而有一個自療方法,即 是將頭髮用水打濕,則子宮收縮,血立刻止掉。 因為這個原理,她發現,月經來潮時,不 能洗髮,不能吃冰冷食物,以免讓排出的污血未排淨,而殘留在子宮之內,日積月累,賀爾蒙分泌失調,而有乳癌、子宮癌的發生,除了不洗髮,不吃冰冷食物外, 如月經來潮前會有頭暈、脹奶、便泌者,這是癌症的前兆,預防方法可依體型用黑糖、蓮藕、蘿葡、薏仁等,熬湯飲之,則可防止癌細胞的發展,達到最佳的預防方 法 。 喝奶茶,不吃剛烤的面包,遠離充電電源,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一天不喝多於兩杯咖啡,少吃油多的食物,最佳睡眠時間為晚10點到早6點,晚5點後少吃大 餐,一天喝酒不能超過1杯,不用冷水服膠囊,睡前半小時服藥忌立即躺下,睡眠不足8小時人會變笨,有午覺習慣的人不易變老,手機剩一格點時不要打電話,因 為一格電打電話時的輻射是平常的1000倍,還要記得要用左耳接電話,右耳接電話會直接傷到大腦。 現在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有一個最愛得的毛病,就是乳腺癌。(千萬不要摘。一摘就麻煩了,摘一個,過不了幾年另一個必摘),和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三位一體的婦科病。我本人不是醫生,但是知道這病的病理,他們都來至我們的例假。第5 條,非常好。要養成記錄生理週期的習慣。 正常的例假情況是每月28天,正負不能超過一天,每次時間應該4到5天。忽前忽後都不行 量多了也不行,量少了也不行 。如果有痛經的女性朋友,不要不去管他,長期不管他,以後可能得以上三種的機率很大。經痛到醫院去醫生說是很正常的,確實這個不叫病。叫症狀。特別是要准 備在懷孕的媽媽們,一定要調好。為什麼有的寶寶生出來,有小孩多動症,隔三岔五的感冒,絕對偏食?就是媽媽的例假出問題了。 在食譜裡添加雜糧和蔬菜,一定要多吃五穀雜糧。五穀:大豆,大米,玉米,小麥,谷黍 大家有沒有發現電視上的不孕症的廣告也越來越多了?其實就是因為我們長期吃的食物中激素,農藥,化肥多過,肝臟的排泄力度不夠,排不出來以後,很多的髒東 西要通過卵巢來走,走不出來就會逐漸在堵塞,輸卵管一堵,不孕症就太正常了。夏天大家一定要禁嘴,不要吃冰冷的食物。寒氣就到胃裡,就像莊博士說的,就形 成寒淤,讓排出的污血未排淨,而殘留在子宮之內,日積月累。(子宮肌瘤就是積累的殘留) > > 1. 在乾淨的床上裸睡 > > 2. 生理期不吃巧克力,因為會加重痛經 > > 3. 養成記錄生理週期的習慣 > > 4. 通過運動而非調整型內衣來塑造曲線 > > 5. 不翹二郎腿,以免壓迫神經 > > 6. 貼身衣物不干洗 > > 7. 拉風的丁字褲不適宜日常穿著 > > 8. 去年的衣服要進行曝曬後才可以穿 > > 9. 如非必要,不使用衛生護墊 > > 10. 定期檢查化妝品的保質期 > > 11. 洗浴後一小時再化妝 > > 12. 即使愛美,也不要在耳朵上部的外緣軟骨部位穿耳洞 > > 13. 瞭解自己的家庭病史,特別是母親和外婆的病史 補充幾條調理的好方法。 1,每天泡一杯紅茶生薑水喝,幾塊新鮮生薑進去,還可以加蜂蜜進去,益母草蜂蜜是最好的 2.益母草膏(益母草膏算是痛經中的聖草了),維威製藥廠出產的,百花牌的貌似不錯,幾塊錢一瓶,提前2天吃,一次一勺,一天3次,再就是提前一個星期吃逍遙丸。 3.泡腳也很好,堅持每天熱水泡腳。 4。還有一定要運動,每天堅持,也不能熬夜。更多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解謎生理時鐘「有些人天生能熬夜」 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國際中心、蔡明樺╱綜合報導】備受國際矚目的學術界盛事、2017年諾貝爾獎昨起陸續揭曉。美國3位遺傳學者因揭開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之謎,闡明「動、植物及人類如何調節生理節奏,以與地球運轉同步」,率先拿下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將可共享高達900萬瑞典克朗(3346萬元台幣)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普爾曼(Thomas Perlmann)指出,美國學者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許(Michael Rosbash)和楊格(Michael W. Young)在1980年代中期利用果蠅做研究,發現一種可以控制日常生理節奏的基因,「他們顯示這個基因所轉譯的蛋白質,在夜間累積於細胞中,而在日間消退」,後續研究亦指認出這個複雜體系內的其他蛋白質,確認了生理時鐘的關鍵機制。 內外不符變時差 過去,科學界對生物在日夜行為變化的研究,主要圍繞著器官和組織方向進行,霍爾的研究成果既拓寬了科學家的視野,亦把遺傳學地位提升到新的台階。 諾貝爾委員會在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項「典範轉移」的發現,顯示「當我們的外在環境與內在生理時鐘出現短暫不相符時,將導致我們感到不適,舉例來說,當我們旅行到數個時區以外,就會有時差。這也顯示,當我們的生活形態與生理時鐘所指定的節奏長期失衡,與各種疾病風險增高有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霍爾等3人的成就在於「為生物節律學、睡眠醫學奠下基礎」,過去認為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受環境影響,但3人的研究卻證實,人類生理時鐘的調控是受基因轉譯蛋白質主宰。 皆受蛋白質調控 李信謙說,調控人類生理時鐘的基因轉譯蛋白質,就像發動機,觸動人體細胞連鎖反應,擴大到器官、神經組織等。這個機制也可解釋部分疾病症狀,例如失智症早期患者常出現的睡眠障礙等,若持續鑽研該機制,或許可及早發現失智症,並介入治療。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則稱,生理時鐘由基因主宰,可解釋為何有些人習慣熬夜或可適應頻繁日夜顛倒的輪班工作,其他人卻不行,因為這些都是與生俱來、與蛋白質調控有關。 今將公布物理獎 昨天公布的生物醫學獎是諾貝爾獎每年公布的第一個獎項,今將公布物理獎得主。諾貝爾獎是依黃色炸藥發明人、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立,1901年開始頒獎,以表彰受獎人對科學、文學及和平等領域的貢獻。 霍爾(Jeffrey C. Hall) 國籍:美國 年齡:72歲 學歷: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職:曾任布蘭迪斯大學教授,現已退休 羅斯巴許(Michael Rosbash) 國籍:美國 年齡:73歲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現職:布蘭迪斯大學教授 楊格(Michael W. Young) 國籍:美國 年齡:68歲 學歷: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 現職: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教授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生理時鐘示意圖 隨著每天不同時段,生理時鐘會預期並調節人體狀態,協助管理我們的睡眠模式、進食行為、荷爾蒙的釋放,以及血壓和體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腦退化是可逆轉的 台大醫院教授親身示範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在偶然下,發現事件記憶網絡的腦年齡比實際年紀大了8.2歲!震撼之下,他鞭策自己一段時間後,再次檢查發現全腦腦年齡及事件記憶網絡腦年齡都變年輕了!原來,腦年齡可回春!他怎麼做到的? 我的職業是放射診斷科的專科醫師,在臨床上看過不計其數的大腦影像。但是幾年前,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當我看到自己的大腦磁振造影檢查結果時,才驚訝地發現,61歲的我,兩側顳葉及海馬迴有明顯萎縮,側腦室也明顯擴大。於是,我立刻做了腦齡檢查,看看自己的腦年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檢查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全腦神經年齡比實際年紀年輕了1.2歲,這使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是,在八個認知功能中,事件記憶網絡的腦年齡比實際年紀大了8.2歲!而事件記憶網絡就坐落在兩側顳葉及海馬迴的位置。 這個結果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促使我開始鞭策自己,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做出一些改善措施,以挽救我的腦健康。 我嘗試著從運動,一周游泳兩次,每天上下班也不再坐公車,而是改騎Ubike,一天騎五十分鐘。 在飲食習慣方面,我採用168斷食法,周一至周五,不吃午餐,早晚餐照吃,讓每天攝取的熱量減少30%。有時以蔬菜沙拉配上橄欖油及果醋,再加一些堅果、辛香料,就是美味的一餐。平日我攝取的蛋白質食物以魚肉、雞肉、雞蛋為主,澱粉類食物則以全穀類為主,盡量減少吃精緻糕點的機會。 一年半之後,我的體重減輕了8 公斤,精神狀態比以前更好,思緒也更加清晰敏銳。 隔年,我再去做一次腦齡檢查,結果全腦的腦年齡是56.6歲,比實際年齡年輕了5.7歲,而事件記憶網絡年齡只比實際年齡老了3.7歲。 比起上一回的檢查,我的全腦腦年齡及事件記憶網絡腦年齡都變年輕了!整個人也更有活力。 這個經驗讓我體認到一個事實:腦年齡是可以透過改善生活型態逆轉的!我很高興看到自己努力實踐的成果,想要將腦齡檢查技術帶來的好處,分享給更多人。 有位體態良好的施先生前來上頂醫學檢測腦年齡,顯示為69歲,比他身分證上的年齡足足年輕了10歲。而他的八項認知功能網絡的腦年齡都比身分證上的年齡年輕了8歲以上,腦適能分數是22分(滿分為23分)。 施先生的腦齡其來有自,生性樂觀開朗的他從小就有運動習慣,是位高爾夫球高手。他始終維持一個禮拜打一、兩次高爾夫球的習慣,並且每天在公園裡健走一萬步。 他還喜歡打橋牌,擁有一手好廚藝。據說他母親到了90歲高齡,仍可記得大部分親戚朋友的電話號碼,令人羨慕。 研究證實,腦年齡大於實際年齡越多,失智風險越高。若是退化超過5歲以上,為失智症潛在高風險群,建議定期追蹤;若是退化10歲以上代表明顯老化,10年後失智風險將增加兩到三倍。 努力永遠不嫌晚,我鼓勵每個人積極改善自己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保持正向心理,降低失智風險,讓大腦回春。 文 書摘精選 曾文毅 時報出版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317?rec=es
    7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https://youtu.be/BEdC9-Fl5TI 請大家看看這基因改造雞的養殖過程=(一般都稱為,化學雞) 牠的腳己承受不住自己的體重•羽毛也來不及長齊就送到人們的口中,因是靠激長抗生素等的不明藥物快速養成,所以我稱牠為:31天的藥仔雞… 這種雞肉是炸雞腿.炸雞排,雞腿飯.路邊的香酥雞塊大部份所使用的雞肉… 別驚奇--- 40多年來肯定臺灣每個人們都多少已經吃下了不少這種藥仔雞了啊—-— 路邊的香酥雞塊•雞排•雞腿•及夜市的小支雞爪•雞脖子雞内臟等大部份都是31天的雞肉啊~ 基因改造的食物是適合基因改造的人種吃的,但是我們人只進化一絲毫而已,不宜常吃,這種雞是靠荷爾蒙激長素抗生素等不明藥物養殖.常吃後會破壞人的免疫力,難怪現代的小孩一出生就患過敏等雜病症… 說實在那些基改食物在國內己流行多年,是破壞國人健康甚鉅,不止肉類,連魚蝦類也一樣用藥物養殖呢…常年食用下己破壞人們的免役力… 這種食物確實影響人們的健康無疑!這種食物的本身毒素及養殖時所使用的藥物先汚髒您的血液再使您的腎肝機能減弱而生各種疾病,有些己來不及急救而病發死亡•這類病况起初是心血管阻塞疾病.洗腎,腸病等癌症且愈來愈嚴重,還有些正在診斷不出病源就在等待死亡…… #尤其小朋友們都在成長中腎臟肝臟還那麼小,吃下了這些化學食物負荷不了,未能完全排出體外……看看我們國民小學的兒童都是>小胖子與小肥妹…… 我在FB及賴中P0文四年多.更覺得現在人們只顧外表美麗…連吃的都喜好口味慾.貪圖食道幾公分美味感~而把自己的健康…完全置之千里~ 這是錯誤的啊——— 試問朋友們:沒有平安健康的生命~拼命爭來的金錢又何用(?) 我研究食物生產過程近20年了,心中常關心大家的健康與飲食安全~ 3年多前專程去宜蘭31天的養雞埸照相31天養雞場地把它PO文在FB及賴中讓大看~ 那老闆共三個大型養雞場~都會在半夜12過後出貨~那個時段我都在那夜間釣魚~並詢問養殖情形及雞的去處,司機說桃中壢區的市場,也交貨給ooㄐ~沒交貨麥當勞~(因麥當勞是美國直接配料) 31天速養雞在民國70年初己有在養殖販售了~難怪國人洗腎,罹患大腸癌等、都己居世界冠軍了呀••• 給大家建議~要食用養殖8~9個月的土雞或養殖3個多月的放山雞~ #並請大家食用雞肉豬牛肉時前先川燙-次除掉肉中毒素汁再去料理或白切食用,因雞肉中有原本身毒素及養殖中注射的激長素及抗生素等不明藥物影響人類食下肚子確實會影響你的健康… 好友們: 為了您的健康請少吃點路邊鹽酥雞及雞排雞腿~祝福您平安健康。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心內科39位醫生集體吃素!全球40年科研鐵證:一半癌症與過量食肉有關! http://line.me/ti/p/%40pyn1177a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早在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官方微博正式宣布,根據其麾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相關結果:加工肉製品被正式列為一級致癌物(人類致癌物),經常食用的紅肉也被列為二級致癌物(可能的人類致癌物)。 事實上,同屬於一級致癌物的還有香煙和砒霜,常見的加工肉(培根、香腸和火腿等)就和劇毒物砒霜並列了。 提前拿到世衛組織報告的BBC報道稱: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會使患結腸直腸癌的概率增加18%。 加工肉:指通過鹽、腌制、發酵、煙熏或其他工藝以增強風味或改善保存的肉類製品。 紅肉:指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包括牛肉、小牛肉、豬肉、羔羊肉、羊肉。 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吃肉了嗎? 美國40年科研:一半癌症與過量食肉有關 2015年:減少食用能降低結腸、直腸癌風險 早在1976年,美國成立由參議員喬治麥高文主持的「營養與人類需要」小組,調查結果顯示:以肉食為主的飲食引發的癌症佔了超過一半。 1980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指派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進行食物營養與癌症有關文獻的收集和研究。研究報告指出: 男性的癌症有四成由肉食引起;女性的癌症高達六成與肉食有關。 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新聞稿(PRESS RELEASEN°240): 將加工肉列為一級致癌物,「人類致癌物(carcinogenic tohumans,Group1)」,將紅肉列為二級致癌物,「可能的人類致癌物(probablycarcinogenic to humans。Group2A)」。 報告還稱:基於足夠的證據,食用加工肉製品可導致大腸癌。 2015年10月29日,WHO在官方網站確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關於加工肉及紅肉的致癌風險,是對2002年WHO「飲食,營養和慢性病預防」報告建議的確認,提醒人們減少食用這些產品,可降低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到底還吃不吃加工肉? 浙江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醫生集體吃素 其實,過量食用加工肉不僅會引起可能的癌變,還會對我們的血管、心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對此,浙江邵逸夫醫院的全體心臟內科醫生直接用行動表明肉食的危害: 「不想給將來心臟上支架,就要以素為主。」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中央人民日報下屬網站《人民網》在今年的1月7日報道的:《浙江邵逸夫醫院的39位心血管科大夫集體吃素防禦心臟病》,這足以說明吃素的好處。 湖南省中醫院心血管科教授肖長江也公開表態吃素,他說: 「我臨床見到太多的心臟病人,我們決定以素食為主,就是不希望將來給自己的心臟上支架,所以減少吃大魚大肉!」 為什麼這麼多心血管科的醫生都用吃素來對抗心臟病呢?心血管科主任肖長江解釋到: 首先(吃素的好處在於)植物性食物優於動物性食物。除了缺乏部分B族維生素(如維B12)外,蛋白質、脂肪、糖、大部分微量元素等營養素都優於動物性食物。 第二,素食膽固醇含量少。 第三,素食熱量更低。 第四,我自己原來有脂肪肝和高膽固醇血症,現在脂肪肝消失,高膽固醇已經不存在了,體重也降低了10多斤。 「我們每天接觸到那麼多病人,2/3是冠心病,這類疾病的發病原因,基本是由糖尿病、高血壓,引起血管堵塞。而這些慢性疾病,與飲食富營養有直接關係,其次的誘因就是抽煙、喝酒。」 ——傅國勝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有39位醫生。而醫生們自己平時吃得都非常素,去他們醫院食堂觀察醫生們的午餐,發現他們的午餐沒有最素,只有更素。青菜香菇、胡蘿蔔素雞、包心菜……感覺農家菜畦撲面而來。 然而吃完素菜和大半碗飯,傅國勝主任一口肉都沒有吃。峰迴路轉的情節,也就是說了句「今天有點饞」,夾了半塊肉皮,午飯就正式吃完了。 傅國勝教授說自己再年輕一些的時候,也愛吃大肉。大約4、5年前,開始基本吃素,午飯、晚飯兩頓,葷菜基本上就吃魚。科室里有的醫生吃素的時間更早。 傅國勝教授說,由於輻射和長期吃素,他們這群醫生的白細胞指數都偏低。但醫生們為什麼仍然選擇長期、大量吃素。 多吃一份肉,死亡風險增加16% 保健專家、第四軍醫大學教授萬承奎曾說:人就是「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愛吃肉,對心血管太有害: 1、美國哈佛大學的兩個大型研究顯示,每天多吃一份肉會增加16%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10%的癌症死亡風險。 2、愛吃肉,血管過早老化。英國研究者發現,含有過多紅肉而果蔬數量不充足的飲食會加速人體的老化進程,導致患心血管疾病、血管過早老化和腎病的風險上升。這項研究發表在《老齡化雜誌》上。 3、少吃肉,患心血管病率低20%。英國另一項研究發現,半素食者,也就是食物中素食佔七成、肉食佔三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比吃肉多的人低20%。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表示,降低心血管病風險要改善飲食結構,多吃水果蔬菜,減少脂肪攝入量,盡量低鹽限油,少吃高熱、高蛋白類食物,避免酗酒和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 中國首家「素食病房」 掀起醫學界的飲食革命革命 2017年4月10日周一,註定將成為醫學屆和素食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全國率先啟動「素食病房」公益計劃,每周一中午預約登記的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均可免費獲得一份由愛心人士捐贈的「愛心素食」,推廣健康素食,調養心血管疾病。在湖湘大地這片素食的「窪地」上,悄然掀起一場健康飲食革命。 「素食病房」源於湖南省中醫藥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肖長江博士多年的夙願和積極倡導,由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自然醫學專業委員會、湖南踐行國學基金會稻禾香國學踐行館、長沙市稻禾香公益文化促進中心、長沙稻禾香公益素食餐廳攜手推出的一項素食公益計劃,所有素食由愛心人士免費捐贈提供。 前期試行「每周一素」,並逐漸推廣到「每日一素」,旨在通過這種公益的方式,喚醒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飲食意識,引導患者逐步過渡到以素食為主的健康飲食習慣。 以現在發達的生活條件和普及的營養學知識,即使是純素食(不含奶蛋),也能通過合理膳食來保證營養均衡,還能帶來很多健康益處,儘管素食者更需要關注某些關鍵營養素的攝入(包括蛋白質、維生素B12、維生素 D、鐵、鋅、鈣、碘、N-3 多不飽和脂肪酸)。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ND,原名為美國飲食協會,ADA)、加拿大營養師協會(DC)、英國飲食協會(BDA)、澳洲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理事會(NH&MRC)都表示經過適當規劃的純素膳食能滿足人體在各個階段的所有營養需求,包括孕期、哺乳期、嬰幼兒、青少年和運動員。 科學已經證明, 肉食在今天已經嚴重威脅到 大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時,素食讓我們遠離癌症。 為了我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請盡量 素食!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台大醫學院博士班第一名畢業的《肝膽權威》乃至後來榮任「成大醫院」的院長“林柄文”自己竟也罹患肝癌病逝!如此「醫療資源」豐沛的“院長”一旦《無常降身》也悵然而逝! 院長臨終前的「肺腑感言」字字句句皆務須銘記在心啊!!!葡萄屬於強鹼性食品, 這個一定要看。 癌症, 就這樣慢慢消失, 公德就這樣悄悄累積。 癌為什麼叫絕症? 看完之後, 傳給別人功德無量!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臺北啤酒廠的張先生, 經醫院體檢發現, 罹患肺部腫瘤。 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 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 請魏同學協助其料理後事, 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的院長(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呂革令博士係知交好友。 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 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 『癌為什麼叫絕症, 你知道嗎? 』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 「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 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 癌無論用鈷60還是其它藥物去消滅癌細胞, 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 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 癌細胞卻先吸收, 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 「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 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 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 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生存的。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 多吃鹼性食物, 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 改變你的體質, 並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5年內不死, 你就沒問題了。」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 認真改變吃的習慣, 每天又吃綠藻、 喝菱角湯, 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 1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 發現腫瘤已呈現萎縮狀態, 5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40年歲月, 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 生活起居甚為愉快。 繼張先生之後, 有位前臺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 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後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 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 結果與張先生同樣, 肺癌消失。 絕大多數癌症病患均屬於酸性體質。 因此, 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癌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 皮膚無光澤。 2. 香港腳。 3. 稍運動即感疲勞, 一上車便想睡覺。 4. 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 肥胖、下腹突出。 6. 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何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稠, 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 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 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對於不是重體力勞動者來說, 從長期健康的角度講, 絕大多數人都應該大大減少肉類食品攝入量!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at)【晚睡者】罹患癌症機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裡, 勞動或運動過度, 通宵打牌, 開車等壓力都應儘量避免。 附錄: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at).強酸性食品: 《(@)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 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 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 4.弱鹼性食品: 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 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幹、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 葡萄、茶葉、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 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 而茶類不宜過量, 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如果願意轉給他人分享, 恭喜你累積了功德!!!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