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公告訊息】

2017台灣醫療科技大展(Taiwan Healthcare Expo)

台灣醫療科技展訂於2017年12月7日至1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係台灣首次串連專業醫療並跨領域整合生醫上中下游服務網絡共同展出!台灣傲人的醫療以及生技、製藥、IT、醫材、精準醫療、健康產業,在技術、資本、人才匯流下,累積扎實的創新研發、國際品質產製、跨領域技術整合實力。

首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將以實體展會展示台灣醫療科技成果,串連起臨床研究、手術科技、醫療器材與藥品、智慧醫療、大健康產業,是生醫界最專業、最具規模的合作平台,將創造國內外生醫專業人士、產官學研界、創投等夥伴無限合作契機!
倘有意願至台參展,參展廠商可享折扣價,歡迎與業務聯絡人聯絡:張專案經理欣惠 02-2655-7888分機624

請至Taiwan Healthcare Expo官網查詢更多資訊:

https://expo.taiwan-healthcare.org/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各位鄉親所期盼的”台東鄉專案”又來了!👍 鄉親們的聲音,我們都聽👂到了! 針對7/1~10/31的安心❤️旅遊補助, 👉高野再次出鄉親專案👈! ☝️符合下列其一條件者均可享本優惠 ⭐️身分證字號英文字母「V」開頭者 ⭐️身分證所登載之「出生地」欄位為台東縣者 ⭐️身分證所登載之「住址」欄位為台東縣者 🔥限時優惠入住日期:7/1~10/31 🔥平日(週一至週四)雙人房只要$0 🔥假日(週五、週六、週日) 雙人房只要$500 ℹ️含免費停車+早餐+泡湯 ℹ️本專案需符合安心旅遊的自由行旅客 ℹ️不限年齡每人限優惠一次 ℹ️本專案限官網及電話訂房 ------------------------------------------------------------------- ☎️電話:+886 89-515005 🛒線上訂房:https://hoya.ezhotel.com.tw/1 🏬地址:台東縣卑南鄉龍泉路30-2號 #台東鄉親就等您來 #台東鄉親好優惠 #台東鄉親安心遊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11個12歲以下兒童不該使用手機、平板的理由。 最近幾年發現,原本吵鬧的兒科病房愈來愈安靜了。因為家長都學會用手機來安撫小孩,查房時常看到家長一隻,孩子一隻手機,各自看得很開心。 門診也是,頭痛、頭暈、睡眠障礙的孩子愈來愈多,都是手機重度使用者,還有因為使用手機時間被限制而暴怒的孩子,而且有90%的妥瑞兒的抽動會因為玩3C而變嚴重。使用手機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影響,Youtube上的一段影片,我覺得很值得參考,幫大家整理一下。 1.孩子有正在快速成長的大腦: 早期的大腦發育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影響。發展中的大腦受到科技產品的過度刺激會引起注意力缺陷,認知延遲,學習障礙,衝動增加和自我調節能力下降。 2.發展遲緩: 手機限制了孩子的身體活動量,而導致發展遲緩。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12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機,對孩子的發展和學習當然是不利的。 3. 流行性肥胖: 在房間內使用手機的孩子,肥胖的風險增加了30%。30%的肥胖兒童最後會發展成糖尿病,而肥胖者早期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很高,因而縮短了壽命。21世紀的孩子可能會是比自己父母短命的一代。 4. 睡眠不足: 60%的父母沒有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75%的孩子在臥室裡使用手機。75%的9-10歲兒童因此睡眠不足。 5. 心理疾病: 過度使用手機,跟兒童憂鬱、焦慮、依戀障礙、注意力不足、自閉症、精神疾病和問題行為的發生率上升有關。 6. 攻擊行為: 如果小小孩時常接觸媒體的身體或性暴力的節目,他們就可能會去模仿而出現暴力的侵略行為。(這對過動兒的影響尤其大) 7. 數位白癡: 高速的媒體內容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以及降低記憶,孩子不能專注,不能學習。(這也是很多過動兒的家長說的,孩子在看電視,手機的時候都很專心,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專注力只足夠應付這些) 8. 成癮: 給孩子手機,父母就可以擺脫他們。當對父母親的依附(attachment)不存在時,孩子就可能把依附轉移到手機上,而導致成癮。每 11名8至18歲的兒童中就有1人沉迷於手機。 9. 輻射暴露: 2011年5月,世衛組織已經將手機列為2B類風險(可能的致癌物)。 10.不可持續性Unsustainable: 孩子在手機世界裡學會的技能,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使得孩子失去學習實際生活技能的潛力。過度使用手機的孩子,未來是陰暗的。 11.眼睛疲勞: 盯著小螢幕幾個小時後,孩子容易眼睛疲勞。可以將使用手機的時間限制為30分鐘來避免孩子的視力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gMa7xIH1w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越南曾經在2/26,原有的16位確診病人全部康復。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2020_coronavirus_pandemic_in_Vietnam 越南似乎沒有使用針對病毒的藥 "There's no medication for this virus yet. We rely on fundamental principles,"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aljazeera.com/amp/news/2020/02/infected-patients-vietnam-cured-coronavirus-miracle-200228035007608.html 而是 : "每日上午在醫院的天台曬太陽及做運動,而在隔離病房期間會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以及讓房間接受太陽光照射"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430217/%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6%9B%AC%E5%A4%AA%E9%99%BD%E6%AE%BA%E8%8F%8C%E5%8A%91%E6%BC%B1%E5%8F%A3-%E8%B6%8A%E5%8D%97%E9%A6%96%E5%90%8D%E7%A2%BA%E8%A8%BA%E6%82%A3%E8%80%85%E5%BA%B7%E5%BE%A9%E5%87%BA%E9%99%A2?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hottopics
    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美國在台協會前臺北辦事處處長 司徒文 投稿英文原文:Learning to appreciate a modern miracle - Taiwan: William Stanton https://pse.is/E7W8H (以下是中文節選翻譯) 學會欣賞一個近代的奇蹟:台灣 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台灣。畢竟中國在許多國家的支持下,已孤立台灣四十多年了。更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台灣人也不了解自己的國家,台灣人常常疑惑地問我:「你怎會選擇來台灣?」漸漸的我了解這反應了台灣人的謙虛,以及對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誤解。台灣人並不太知道自己國家的非凡成就,也因而缺乏一些自信。但是,這種心態必須改變。 就如澳洲之臺灣專家 Bruce Jacobs 所說的,台灣是中等強國,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美國中情局的“世界現況”提及台灣的人口已超越世界上77%的國家,而土地面積也大於世界上46%的國家。台灣的經濟實力是屬中等強國的水準。而在技術創新方面,台灣是領導者,美國USPTO報導台灣的奈米技術專利在 2017年排全球第五名。此外,台灣的220 mm 晶圓製造能力則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一。 台灣在購買力平價指數、經濟自由度、科技創新與所得分配平均度等,比起很多我們羨慕的歐、美、日、韓、以色列等國毫不遜色。 台灣是一個熱愛民主、法制、人權的國家。在2018年Freedom House的各項評比之中,台灣在全球自由度排名第八、幸福度排名亞洲第一。 InterNations Expat Insider調查還顯示台北市排名世界第一,為最適合外國人居住的城市。 當台灣人思考自己國家的未來時,他們必須學會欣賞並且重視台灣的非凡成就。而那些願意支持台灣的人也需要了解台灣的獨特成就。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請踴躍連署 反對開放「同婚關係者施行人工生殖」! https://reurl.cc/Y16d3o 異性家庭大部分可天然產出子代,僅少部分須使用ART (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同性家庭若想自己產出後代,百分百須使用ART。這些目前無法克服的 ART 嬰兒的較高缺陷率,若再開放給必須使用人工生殖輔助技術才能產出下一代的同婚者,當產出較高障礙率的後代,對這些孩子及必須承受治療成本的社會大眾是否公平? 人工生殖輔助技術 (ART)新生兒臺灣本土數據出爐~~ 對超過50000個ART新生兒中分析發現: 2011年到2017年,ART嬰兒的極低的出生體重、較低出生體重﹑先天缺陷風險及早產兒比自然受孕新生兒高 (圖一及圖二)。https://reurl.cc/20g8K9 https://www.facebook.com/1808745192739310/posts/2589291344684687/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https://www.collective-evolution.com/2018/04/24/why-farmed-salmon-is-one-of-the-most-toxic-things-you-can-put-in-your-body/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新冠疫情期間的最大享受😄 一份屬於影迷的福利,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影展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idfa)在其官网放出300部以上全球纪录片供在线观看! 如果你注册为会员还可以增加至500多部,可按国家,类型进行选择。 https://mp.weixin.qq.com/s/_uP9xUg0hV_JhkVgLuExVQ?fbclid=IwAR0FX3JExpQPd9Wzpuq5FTo4VAzUeyNkOLdj3oWgN_Gkav5sVugCa7g9Jmw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轉po: 預估兩週潛伏期 Lancet論文統計指出 兩成 不發燒 七成 會咳嗽 症狀非常不典型! 一週後發病 發病後一週 32% 加護病房 29% ARDS插管急救 15% 死亡終結 意思是 重症一半會死! 機率大概 比六發子彈 直接開一槍的 俄羅斯輪盤低一些~ 中國官方還告訴大家沒事兒不要怕?! 我身為 高雄榮總 急診一線醫師 加護病房主治醫師 我目前想不到有什麼其他比這個更嚴重更糟糕的傳染病了🙏 Lance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183-5/fulltext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口罩可以乾蒸嗎 #為何2月不行現在可以 #水鏡來告訴你 今天疾管中心宣傳口罩可以乾蒸,再重複使用 馬上有人找出2月衛福部食藥署建議不要乾蒸的資料 還有人把這照片放在爆料公社,很明顯要帶風向 有人酸因為唐鳳說可以乾蒸,所以政策就轉彎 不管別人怎麼說,包括這篇都是 請做個獨立思考的人 #防疫本來就是與時俱進 大家應該還記得,2月的時候疾管中心跟大家說不用戴口罩 總統、行政院長、陳時中部長,也帶頭不戴口罩 當時還有「我OK,你先戴」的風氣 當時背景是沒有社區感染,戴不戴口罩風險都低 當時到現在沒戴口罩的人,都活得好好的也沒被感染。 這兩天陳時中部長已經戴起口罩,為什麼呢? 簡單說,我們有零星的社區感染,加上這幾天連假的出遊 我們要在未來的14天防範疫情社區化 Nature Medicine刊出香港學者研究,外科口罩可以顯著防止新冠病毒從感染者傳播出去。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43-2?fbclid=IwAR3EzP6Xm2bXH4bDHx9i9oOYxqHIraWbuRbZcGzM6fmgQz7iIl7ufHrkN-A 這是因為疫情的不同,資訊的改變 政府反應以及需要民間配合的方式不同 #那到底口罩可不可以乾蒸 你可能會問,當時食藥署為何覺得不行? 當時食藥署的說法是"可能"會破壞結構,所以不建議。 但後續的研究出來,真的可以透過乾蒸讓口罩重複使用 根據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表示,經過檢測證實,「電鍋乾蒸」口罩,5次以內,過濾效果都還在規定合格的80%以內。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064 實驗結果發現無論細菌過濾效率或微粒過濾效率都跟原本口罩效果相近。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23669 再說一次,這是人類第一次遇到這個病毒,很多事情本來就不了解。 比如Nature這篇研究,就刷新大家原本的認知 原來剛被感染的前5天,傳染力最大,到住院第9天傳染力就低了,不一定要在負壓房。 這對本來以為症狀越嚴重傳播力越大、負壓房要住好住滿的觀念是很大的釐清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96-x 好,回到乾蒸口罩這件事 原先政府有疑惑,後來研究證實,口罩乾蒸可以重複使用 政府提供資訊,不OK嗎? #未來14天大家照顧好自己 現在已經有人在傳 「為了要向國外捐口罩,所以要求民眾乾蒸」 請問我們有為了捐口罩,一周從買三個變買兩個嗎? 提供乾蒸,只是資訊更新後提供方法 可能有些人不覺得一個口罩五元貴 但對節省、重視環保的或有經濟壓力的人,這不失為權宜之計 至於要酸的、要戰的、要攻擊的, 就別了,台灣需要大家的團結 就像這幾天的連假, 大家玩都玩了,該得的也得了,不該得的也不會得 本院只有一個請求 #連假有出遊的朋友接下來14天外出請戴口罩 接下來14天,大家把自己照顧好 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保持人際距離、不摸臉、少聚集 #祝大家平安健康 #我們二月也不知道肥胖容易得重症啊 #水鏡共筆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貼:台灣政府官員到現在還在稱呼COVID-19 為武漢肺炎,看看日本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獎者怎麼說? SHOCKING*⤵️*令人震惊* 日本的生理学和醫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証明新冠狀病毒來自美国 Japan's professor of Physiology & Medicine, Professor Dr Tasuku Honjo, created a sensation in front of the media today by saying that the corona virus is not natural. If it is natural, it wouldn’t have adversely affected entire world like this, as per nature. *日本的生理学和醫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 (註一)今天在媒体面前製造了轟動,他说冠狀病毒不是天然的。如果這是自然的,根據性質, 它不會對整個世界造成這樣的負面影響。* Temperatur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f it is natural, it would’ve adversely affected only those countries having same temperature as China. Instead, It is spreading in a country like Switzerland, in the same way it is spreading in the desert areas.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溫度。如果它是自然的,它只會對那些與中國溫度相同的國家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它正在瑞士這樣的國家傳播,就像它在沙漠地區傳播一樣。* Whereas if it were natural, it would have spread in cold places, but died in hot places. I have done 40 years of research on animals and viruses. It is not natural. It is manufactured and the virus is completely artificial. *然而,如果它是自然的,它會在寒冷的地方傳播,但在炎熱的地方死亡。我對動物和病毒做了40年的研究。這是不自然的。它是人造的,病毒完全是人造的。* I have come the conclusion that since USA has all the 5 strains muta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re are millions of infections with some around still not tested. It is obvious, that the the huge number of death lends credibility to the CDC of America 's wrong classification of corona virus death in July to December 2019 to Flu diseases. *我得出的結論是,由於美國有所有的5種病毒株同時變異,而且有數百萬的感染病例,其中一些還沒有經過檢測。很明顯,產生如此巨大的死亡人數,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竟然錯誤地將2019年7月至12月那些因冠狀病毒死亡的歸為流感疾病的原因。* Also a reported leak and closure of Fort Detrick , and strange Coronavirus death spreading in Italy and Iran in November, even before the Wuhan outbreak , lend credibility to the early outbreak from America. I can now said with confidence USA is the source of the original outbreak. *還有的是美國德特里克堡的泄漏和關閉(去年7月),以及11月病毒在武漢爆發之前,奇怪的冠狀病毒死亡就已經在意大利和伊朗出現,這些都為美國在較早期已爆發疫症,增加了可信度。我現在可以自信地說,美國是最初疫情的源頭。*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Tasuku_Honjo (註一) *本庶佑(Tasuku Honjo),1942年1月27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畢業於京都大學,免疫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