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研究與熬夜傷身關係不大,美國3名學者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楊恩(Michael W.Young)因發現控制生物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獲獎。過去認為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受環境影響,但3人的研究卻證實,人類生理時鐘的調控是

    出處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71003/37800575/
    美3學者獲生醫獎

    https://news.tvbs.com.tw/health/781275
    有人天生能熬夜!打破生理奧秘 美3學者獲諾貝爾獎
    6 年前
    4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8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全球公認最健康的作息時間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XX3qNQ_EVc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研究發現 人類最健康的作息時間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XX3qNQ_EVc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只有四個字,價值3200萬! 2017-10-13 名家話健康 本月初,享譽世界的2017年貝爾獎頒佈了。其中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受到了民眾特殊的關注,因為這似乎是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該項殊榮。 “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到底是個啥東東?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 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晝夜變換的。 簡而言之,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等;生物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你什麼時候睏、什麼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溫變化、什麼時候激素水平上升,統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 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因此,本屆諾爾貝醫學獎研究成果,最貼切的解釋就是: 不要熬夜!!! 這話聽著一點也不新鮮啊!父母長輩親朋好友沒少叨念過。 但是這三位科學家憑藉該研究一共獲得了諾貝爾獎金9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3500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後聽到別人勸你不要熬夜的時候,一定要像拿到3500萬一樣高興哦…… 下面是一組價值3500萬的建議: 1. 不要熬夜: 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死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間長了,身體就虧空得越來越厲害。 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通俗的說就是: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2. 要養肝: 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裡最大的解毒器官,而晚上又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休息,反而大肆吃喝,會讓肝臟超負荷。當肝臟真的“喊”起疼來,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11點後睡的人,白開水裡一定要加一點它! 白開水裡加點“紅棗” 沒有什麼能抵消熬夜的損害,但因為生活迫不得已熬夜時應該長期飲用紅棗水護肝。 有實驗表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紅棗水,持續一週可以達到養護肝臟、促進肝臟解毒排毒的效果。中醫學也認為,紅棗水有補氣養血、疏肝解鬱的功效。將果肉豐富的紅棗掰開,用溫水泡發,這樣維生素更利於肝臟吸收。 3. 價值3500萬的養生表: 中國古代養生講究“順應自然”,現代生活中人體也有它最喜歡的節奏和規律。如果我們順應了身體的生物鐘規律,摸準薄弱那一刻,拾遺補缺,身體就能被調校到最佳狀態。而反之,則會產生各種問題,危害健康。 5~6點: 醒了也要多睡會兒 很多中老年人“晚上睡不著,早上醒得早”,如果你在清晨五六點就早早醒來,不妨儘量讓自己多睡會兒,實在睡不著也可以閉目養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雙手,有助於保證白天旺盛的精力。 6點半: 做伸展運動 中老年人每天早上簡單鍛鍊10~20分鐘即可,建議以輕緩柔和的運動為主,如伸展運動、散步、瑜伽、太極拳等。 7~8點: 吃份高營養早餐 包子、油條、燒餅等澱粉類食物是多數人早餐桌上的主力軍。但是,除了澱粉類食物外,再來一杯牛奶或者豆漿、一個雞蛋、一小份水果,則更加健康哦。 10點: 吃一小把堅果 中老年人應該在上午十點左右,吃一小把堅果,對心腦血管健康有好處。花生、核桃、杏仁、松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11~12點半: 享受“雜牌”午餐 午餐食物一定要種類多樣。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雜”,炒菜時儘量多放幾種食材。比如,炒青菜時放點蘑菇,做肉菜時放點胡蘿蔔丁、黃瓜丁,每種菜量不大,但種類、顏色要儘可能豐富。 13點: 小睡30分鐘 午飯後半小時,疲勞感來襲,此時不妨先喝一杯水,然後打個盹兒。午睡對降低血壓、保護心臟、增強記憶力、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處。但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即可。 14點: 喝杯綠茶 午覺醒來之後,人總會有些倦怠,此時來杯綠茶對身體可是非常好哦,研究表明綠茶能降低患癌風險。 15點: 晒晒太陽 如果天氣好,中老年人可以去戶外鍛鍊,此時陽光和煦,是晒太陽的好時機。若下雨或者太陽太毒,則可在家做做健身操、身體拉伸等。 16點: 來杯優酪乳 下午4點,人的血糖開始升高,此時,中老年人可以再加個餐,喝杯優酪乳或吃兩片全麥麵包。 18~20點: 與家人分享“慢”晚餐 晚餐一定要清淡,對一天的營養進行查漏補缺。晚飯不能吃得太晚,否則影響睡眠。晚餐時間一般相對充裕,可以和家人一起慢慢享用,細嚼慢嚥,聊聊天,無疑是一段幸福的家庭時光。 20點: 站一刻鐘 吃完晚飯,很多人便立刻窩在沙發裡看電視,這可是十分傷害腸胃的。晚飯後最好站立15分鐘,或一邊走動一邊給久違的朋友打個電話,也可以澆澆花、洗洗碗。 21點: 提前刷牙 刷牙時間最好放在晚上9點,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晚上9點後,不再吃東西。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書等。 22點: 調低臥室溫度 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22點,最晚不超過23點。科學研究顯示,臥室保持低溫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入睡前最好將房間溫度稍微調低一點。 健康的一天自此結束,睡個好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 記得把這篇文章發給朋友們,告訴他們這才是最科學健康的生活時間表。 3500萬的建議哦!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來自美國的量子糾纏黑科技,剛剛得到諾貝爾獎早在一百多年前,有電磁學之父尊稱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發現,萬物都是由某種頻率振動的能量所組成。 那麼什麼是縱向飆量波呢?它是一種振動方向跟傳播方向平行的超能微光,它可以穿透宇宙間任何物質,它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將物質的頻率存儲到全息芯片上,並應用在醫療寶劍上,讓人們不用靠吃藥、打針而能夠長保健康。 它被各大媒體譽為是未來的第三醫學,Warren's Love 量子糾纏奇跡館縱向飆量波,是由美國科學家波倫·漢奇所率領的國家級研發團隊8號實驗室,耗時了15年的時間成功研發。 它結合了西方科學及東方醫學的技術,將編程於飆量波的信息存儲到芯片中,百分之百安全、可靠、穩定有效且無負責用。 全球吸引力公司和8號實驗室共同研發、生產、製造,由全球吸引力全球獨家行銷,以全球跨境電商一張網的渠道架構全世界通路。 於2022年的5月20日存台灣首發,2023年的5月18日正式全球同步上市。 我們能在這個時機點上接觸到這個全世界最熱門的趨勢、最強的商機產品,我們都是掌握先機、贏在起跑點的幸運兒。 Warren's Love 量子糾纏奇跡館縱向飆量波,有兩個芯片,大的芯片是用來接觸飆量波的訊息, 小的芯片則把100多種珍貴中草藥的訊息、針灸的訊息,以及經絡穴道的訊息存儲在芯片中。 它的作用轉機是什麼呢?當使用者配戴上它,配合喝足夠的水,就能啟動生物能, 大約一秒一億次以上與細胞高頻共振,快速地喚醒與激活細胞,這個時候人體的溫度會慢慢上升, 當人體溫度上升一度左右,代表著免疫力將提高六倍左右。 它有三個重要的功能,一,激活喚醒細胞的活力,增加粒線體的電力, 二,增加人體新陳代謝能力,啟動人體微循環網,24小時氣血循環好, 痛則不痛,痛則不痛,經絡一通,全身輕鬆。 三,降低血液粘稠度,讓血液由濃稠變成清澈。 科學家們研究數據顯示,86%的人在使用一小時之後有感,無感的人並不代表他沒有在運作, 可能是水喝得不夠多,可能需要再待久一點,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不同,反應的狀況也會因人而異。 Warren's Love量子糾纏奇跡環縱向掉量波,和一般的能量產品原理截然不同, 一般的能量產品無論是遠紅外線,負離子,褶,泰,石墨烯等等, 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的能量,都是橫向波,會被物質所阻斷。 全球唯一Warren's Love量子糾纏奇跡環縱向掉量波,可以穿透宇宙任何物質, 它是人體的行動電源,能24小時激活細胞,氣血循環好,使我們一整天都神清氣爽。 Warren's Love量子糾纏奇跡環縱向掉量波自上市以來每天有太多的奇跡發生, 幫助了太多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太多的感恩和感謝。 全球吸引力公司推出的量子糾纏奇跡環品牌是Warren's Love,Warren的愛,我們的愛, 源自於一份大愛,世界需要愛,請大家一起把這份大愛傳下去, 幫助到更多的人,讓世界充滿愛。 邀請您一起來,現在就開始熱情體驗,大量體驗Warren's Love,Warren的愛,我們的愛, 這一款有生命力會說話的趨勢性產品吧。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2017年諾貝獎出爐:你變醜和變笨的原因他們終於研究出來了 —熬夜 來源:澳洲Mirror 就在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布了!獲獎者是杰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他們獲獎的研究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開始變醜變胖變笨了?而原因也很簡單:熬夜! 這三位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翻譯成人話就是:“他們解釋了一下為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修仙以及修仙所造成的危害。” 可能有人會覺得,熬夜多大點事,自己身體好著呢,只要熬夜之後多休息,再補回來就行了,怎麼可能還變醜變笨呢?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可太天真了…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三位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簡而言之,2017年受全世界關注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別熬夜了! 到底這個神奇的生物節律是怎麼研究出來的呢? / 01 / 人體內有神奇的時鐘基因 說起這三位獲獎者對生物鐘基因的研究,那可要從2003年開始說起了。 當時杰弗理·霍爾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就是一個奇怪的經常早睡早起的家族。 這個家族成員總在凌晨3、4點起床,晚上6、7點就睡覺。這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可是奇怪的是,他們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慣源於家族成員身上的一種名為“PER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是一種管睡覺的基因,正是這突變導致他們的早起早睡。 研究人員為了更具體的研究這種睡覺基因,就把這種基因轉到了小白鼠的身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擁有這種基因的小白鼠不僅開始早睡早起,而且吃嘛嘛香。研究人員發現,小白鼠擁有這種睡覺基因之後,連帶著管吃飯的PER1基因也突變了,而因為吃得更多,還導致了這群小鼠發胖,肥胖問題緊隨而來。 此類基因又稱時鐘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會在相同的時間打開和關閉,以保持睡眠和飲食週期的均衡。但如果其中有基因發生突變,就將打破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機體的各種生物鐘不能步調一致。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獲獎的)杰弗裡·霍爾等三人的研究是先驅性的,他們克隆出時鐘基因,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神奇的規律現象。” / 02 /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 疾病匍匐而來 有關睡眠的奇妙故事還沒完。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他逐漸發現,這些罕見病人的大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區域存在著控制節律的基因突變或紊亂。“我們已發現一些經典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著,相互箝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著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著,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節律環,這樣全身其實存在著大量的節律相關基因。一旦打破,會出現問題,疾病可能匍匐而來。” 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2013年,他在一項肥胖研究就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簡單說,如果在小鼠體內去除這個LGR4基因,小鼠的體重會減輕,各項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均明顯好轉。他們研究進一步發現,LGR4基因其實具有某種節律基因的特徵和功能,它會控制小鼠體內某些代謝功能的延遲或提前。敲掉一個基因就會出現這個現象,而長期的晝夜顛倒、節律紊亂,就更可能引發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Michael Rosbash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像是微型的吸塵器,當大腦連接變得衰弱和分裂的時候,就會開始清除神經突觸細胞,從而減少了神經遞質,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變慢、反射時間變長。所以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同時,慢性睡眠限制(連續五天保持熬夜)將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的跡象增加。由於小膠質細胞的低水平持續激活可導致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老年癡呆症),和其他形式的神經變性都觀察到持續的小膠質細胞激活。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此外,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不僅引發肥胖,還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 因為這三位得主極有創意的發現,晝夜節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涉及面廣且動態發展的學科領域,並且一定會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 03 / 生物鐘研究的現代提示: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到點就該睡覺,到點就要吃飯,這個“到點”,說的就是一種節律。許多醫生在得知2017年諾貝爾獎的歸屬是人體節律時,他們表示,正是因為生物體這種奇妙節律現象吸引著科研人員前仆後繼地投入這項研究。始於好奇,終於使命。杰弗裡·霍爾等三人,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這是一把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重要鑰匙。節律生活,乃至天人合一,道理是古老的,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乃至影響,正被科學家逐漸認清。 倒時差、熬夜、借咖啡提神……在醫生看來,現代人的很多行為與進化而成的某些節律背道而馳,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正被逐步發現。杰弗裡·霍爾教授說,很多職業需要值班或跨時區旅行,這是對人體本身的晝夜節律,或者說生物鐘的一種挑戰。“如果人體生物鐘不能很好地與晝夜節律匹配,可能進一步影響機體其他功能,比如免疫和內分泌功能,影響生活質量。對於生物節律及其基因機制的研究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自身,有望克服晝夜節律對職業能力的限制。”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杰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那麼,生物鐘已經亂了,是不是就沒救了? 並不是,人體有奇妙的自我調節功能。“長途旅行會出現時差,對時差的調整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節,比如在飛機上,會通過調整飲食供應時間來幫助你調節時差——本該是平時睡覺的時間,卻給你來一份正點的正餐。”杰弗裡·霍爾告訴人們,這些例子提示,良好的睡眠習慣或有規律地吃飯,會對人體的生物鐘起一個重新設定的作用。 / 04 / 直到2017年人類才知道 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 生命體適應地球環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感知並適應地球各種週期的變化,比如晝夜節律(夜伏晝出)、季節變化(冬眠)等。這種行為幾乎普遍存在於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生命體內,細菌、藻類,直到哺乳動物,乃至人類。“在這一發現之前,人們從未想到過,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大家知道基因可以控制生命體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種子的大小、眼睛的顏色等,但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為也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還是第一次。 這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晝夜節律的研究領域,儘管生命科學界的同行已經期待了好多年,感到這個領域應該獲獎,因為它涉及到瞭如此基礎的生命活動,已經成為一項經典研究。“其實,最應該得這個獎的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西摩·本澤,他已在2007年去世。”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我們基本都是本澤的晚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澤曾在果蠅身上發現通過基因變異,可以將果蠅的生物鐘調快、調慢,甚至關閉。雖然這未解釋生物鐘如何運作,但卻踏出了關鍵一步。在這個基礎上,1984年,三位獲獎者發現並克隆出了這個基因,將其命名為PER,週期基因(period gene)的縮寫。隨後,他們又發現了一系列相關的生物鐘基因。邁克爾·羅斯巴什解釋,控制生物鐘的基因彷彿構成一個鐘擺,PER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其他生物鐘基因和它一起“搖擺”,來調控生命體的生物節律。 / 05 /模式生物“果蠅”摘得的第五個諾貝爾獎 這是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第五次幫助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獎。 由於果蠅的基因組相對簡單,繁殖速度又快,所以在研究很多生命現象時,它都是科學家的有力助手。此前的1933年、1947年、1995年和2011年,科學家四次因研究果蠅而摘得諾獎,今年,生物鐘的研究讓果蠅再次引人矚目。 邁克爾·羅斯巴什介紹,這次的獲獎者幾乎都是果蠅的研究專家。他們發現攜帶PER基因的果蠅突變體中,晝夜活動節律被打亂了,在本應安靜的晚上,卻表現得和白天一樣。 經過多年持續探索,生物節律如今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為方面分子機制最為清楚的領域之一。比如,哺乳動物的PER基因有三個拷貝,這些基因上的那些氨基酸的突變會引起生命體怎樣的行為,都有詳細的研究, “可以說,生物鐘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原子水平。” 生物鐘控制著人類的行為和代謝。控制生命節律的一個核心基因CRY最早在植物中被發現,作為藍光受體發揮功能,後來才發現它也是生物鐘中央振盪器的關鍵基因,參與眾多生理反應調控。後來還發現它參與感應磁場,在鳥類遷徙中發揮重要功能。 邁克爾·楊教授說,我們對於人體節律的這些發現。正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也在為個性化醫療提供可能。比如,人體大腦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影響人的晝夜節律,被廣泛用於調節睡眠。現在,不少手機應用可以記錄人的睡眠、運動情況,並由此推斷每個人的生物鐘,這為某些藥物的給藥時間提供了參考。同時,在一天中,有些時段癌症細胞生長比較快,那麼抑制癌細胞的藥物在此時使用,效果可能最為明顯。在植物領域,生命節律的調控還可幫助植物獲得更高的產量。 順便一提在這項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熬夜所以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研究就是:“諾貝獎獲獎者熬夜研究了熬夜的危害”…最後,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 9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40萬元人民幣!所以,以下是一組價值740萬元的建議: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 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和工作,因為此時效率最高 下午和傍晚時健身效果更好 最最重要的是: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編輯:Ellen&小黑胖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653ybr3.html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為什麼麵包不能吃?》 ~黃冠球醫師 [壹]前言 1987到1989年,我在美國Loma Linda University 讀「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為了節省交通時間,我住校,週末才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回家。回家前我會去校園的超市,買一些即期折價的麵包、披薩,回家享用。 最後一學期 期末考前的週末,我書還沒讀完,頗有壓力,但還是回家團聚,而且帶了麵包,也帶家人去郊外樹林走走。但是孩子們不願意在豔陽下走路,我們不歡而返。晚上洗過澡後,我發現在右耳前面的皮膚,冒出了一塊塊的蕁麻疹,幾天後就融合成半個巴掌大的皮膚炎。 回到台灣,看了皮膚科醫師,沒有效。「醫師啊!先治療你自己吧!」這臉上一大塊丟人現眼的皮膚病,很無奈地,跟了我27年。一直到2016年我讀到《無麩質飲食》這本書,為了健康我停止吃麵食,沒想到兩個星期後,臉上的病灶縮小了,兩個月後多年的頑疾竟然不藥而癒!俟後我偶吃水餃、麵包,它是會復發的,再停吃就消失,現在七年過去了,皮膚完好。 當然我也勸家人不要吃麵食,但我的大女兒 患有思覺失調(舊稱精神分裂症),她不容易控制自己。在聖誕夜的子夜彌撒後,她會提早離席,領了麵包點心盒,就先回家大快朵頤。接下來的兩三天,糟糕了!她疲倦到爬起不來,沒辦法ㄧ如平日的作息,與我共餐,和我去運動場散步。第二年的聖誕夜,戲碼再度重演。 因此,我告誡大女兒,有三樣食物不能吃: 1. 麵食,含有麩質; 2. 甜食,會發胖發炎; 3. 油炸食物,有反式脂肪。 [貳]現代小麥 -已然不同 小麥裡的「麩質」,英文原文是「gluten」,它是小麥的多種蛋白質, 若將麵糰置於水中沖洗,剩下來不溶於水的黏稠膠狀物就是了。中文原稱為「麵筋」。 將gluten翻譯為麩質,容易使人誤以為它來自小麥的麩皮(bran),其實它是位於小麥的胚乳(endosperm)部分。 小麥、大麥、裸麥磨成的麵粉含有較多的麩質(gluten)。 人類在10,000年前,進入農業社會後才開始吃穀類,但是現代的小麥和祖先吃的野生小麥已經截然不同;即使和60年前的小麥也大不相同。 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為了解決世界糧食不足,於1943年在墨西哥成立了「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IMWIC),將小麥雜交、育種,培育出數以千計的新品種。新品種長得矮小,生長快速,產量大增,口感更佳。主其事的美國遺傳學家Dr. Borlaug,因此獲得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 新品種的小麥雖然養活更多人口,但也養出許多健康問題,因為它們並沒有先做過人體的安全試驗。 現代的小麥經過品種改良後,麩質的含量高出了幾十倍,麩質在胃中分解為多胜肽(polypeptides),進入血液循環後,能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進入大腦,和嗎啡受體結合,讓人有欣快感,會上癮,會想再吃。麩質也容易引起許多過敏症狀如下: [參]今之小麥 危害大矣 小麥的麩質引起的過敏症狀,比較出名的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它造成腸道發炎、腹瀉,破壞腸道內壁,使原本緊密相連的細胞與細胞間隙出現滲漏,稱為「腸漏症」(leaky gut)。酒精、抗生素等也會造成腸漏症。 腸漏會讓腸內的細菌毒素—-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 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全身發炎, 殃及大腦。許多腦神經的疾病,如憂鬱症、漸凍症、巴金森症、阿茲海默症,都發現和LPS 毒素偏高有關。 其實「乳糜瀉」只是冰山的一角,有些麩質過敏的人沒有消化道的症狀,但是會有皮膚和腦神經系統的傷害。 2009年紐西蘭的醫師Dr.Ford指出「神經系統才是麩質破壞的主要目標。」 因為麩質本身就會透過 免疫系統,觸動「發炎反應」,危害全身,而大腦又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小自頭痛、癲癇, 大至阿茲海默症、思覺失調、憂鬱症,以及小孩的自閉症(autism)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都和麩質有關。 美國神經科醫師Dr. Perlmutter甚至認為:「其實正常人的大腦,也會受到麩質危害,只是他本人並沒有察覺。」 2013年,美國Mayo醫學中心的團隊甚且證實:「麩質會控制腸道菌叢,引發糖尿病的發生!」 [肆]血糖高 老化快 小麥還有一個本領,它會催人老! 小麥裡的澱粉, 75%是屬於最容易被消化的「A型支鏈澱粉」,它會快速地被吸收,血糖也快速升高,所謂的 升糖指數GI質,全麥土司或白吐司是高過任何其他碳水化合物的。 血糖高 會觸發「糖分子與蛋白質、部分脂肪結合」,所謂「糖化反應」,而形成有害的「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糖化終產物AGEs又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自由基增生」,而「破壞血管壁」,導致 動脈硬化。 血管壁受到了破壞,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冠心病和腦中風;血糖偏高,也會導致大腦的認知能力 較快衰退而導致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 AGEs也是皮膚起皺紋,和眼睛的水晶體變混濁(白內障)的原因。 AGEs更是加速老化的禍首,一如英文縮寫字母的含義age。 血糖長期偏高,產生的AGEs就越多,然後衰老的速度就越快。 AGEs的多寡可以參考糖化血色素(HbA1c),它代表紅血球中的血色素(hemoglobin ,一種蛋白質)被葡萄糖 糖化的比例。 HbA1c 的正常值是4~6%; >=6.5%即診斷為 罹患糖尿病。HbA1c 6%相當於血糖值126 mg/dl,也就是過去三個月內你的血糖平均值。 HbA1c數值越高,代表血糖控制不佳,即血色素受到糖化的比例越高;HbA1c越高也代表大腦組織損害的程度越大。《小麥完全真相》一書的作者Dr.Davis 甚至說:「HbA1c <5% 代表正常的老化速度;>5% 代表你老化得比較快,離天國也近一點。」 如果你關心 是否血糖偏高和 老化的速度,體檢的時候,不妨自費檢查,加驗「糖化血色素」,價錢不貴,而且不需空腹,隨時可以檢查。 「糖化終產物」AGEs除了在體內產生以外,也和外來的食物有關。高溫燒烤、煎炸的肉類,AGEs含量最多,所以肉食以清蒸或燉煮為宜。 還記得「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嗎?小心它也會加速糖化作用,加速老化喔! [伍]結語 吃糖不健康,是大家早已知道的事實,只是不知道有那麼嚴重。我在台東聖母醫院門口的豆漿店吃早餐時,喝的豆漿不是全糖,也不是無糖,而是半糖,因為無糖又太不好喝。但是老闆娘告訴我,她的兒子從小喝豆漿不愛加糖,所以頭腦聰穎,現在是天文學的博士。那真是得天獨厚啊! 現在我知道甜食和小麥澱粉會引起「發炎反應」和「糖化反應」,造成全身的慢性疾病 以及老化,下回光顧豆漿店,我會向老闆的兒子看齊,選擇無糖豆漿了! 而小麥的麩質蛋白更是容易透過「免疫反應」,而傷害 腦神經,使大腦退化。 為了多留住青春的容顏;為了還能認得身邊的老伴。 請節制口慾,少喝甜飲、不吃燒烤,也不吃含麩質的麵包。 畢竟我們還有糙米飯、小米粥、烤蕃薯、馬鈴薯、滷蛋、優格⋯可以吃。當然也還有魚蝦、家禽等可以享用。 其實上帝造的萬物都好,並沒有不讓我們享用小麥和麵包。是人類自作聰明,扮演上帝的工作又做得不夠完美,惹出了紕漏。幸虧也有人扮演現代諾亞的角色,在收集、保護古老的小麥品種。待 有朝一日,眾人覺醒,浪子回頭,還是有回頭路可走的。 附記:生機飲食專家李秋涼老師及其夫婿黃藥師 還教導我們: 「為了賣相 、口感、和存放期,麵粉中所含的食品添加物:磷酸塩、漂白劑、防腐劑、品質改良劑、色素等,真的太多了。有些添加物是有致癌的風險!」 Oct. 2023~全文完 - [ ]
    114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疫情有救了!這藥恐結束新冠大流行 https://news.ebc.net.tw/News/Article/265224 美國學家證實在台灣因為疫情嚴峻,又陷入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在大量閱讀全球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報告,以及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他建議政府應該儘速推動臨床試驗或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這個藥物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效果。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為此,發表文章闡述一種治療寄生蟲藥物的「伊維菌素」,陸續用於印度、巴西與秘魯的治療情況,並將期刊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介紹給本刊讀者。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以下為陳昌明教授說明的全文。 新冠病毒(COVID 19)自2020年起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科學家也全力投入研究,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自從2003年SARS疫災發生後,國際對於抗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一直持續著。其中有一個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得到特別的關注。 這是一種治療寄生蟲的藥物,過去在治療許多惡名昭彰的疾病(例如河盲症、眼絲蟲症等等)獲得重大的醫學成就,兩位藥物發明者也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發現這個藥物也可以殺滅SARS等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爆發後,澳洲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證實伊維菌素可以有效滅除新冠病毒,但是它的臨床療效則尚未被證實。當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許多貧窮國家時,面對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這些國家別無選擇的直接將伊維菌素用於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富有的國家則因為種種法規的限制,無法隨意使用這個尚未經過臨床試驗證實抗病毒療效的藥物。 伊維菌素對抗新冠肺炎的臨床運用就從南美洲與中東地區開始。漸漸的,許多臨床個案報告,小型到中型的臨床試驗,小型到中型的預防性給藥,到大規模的預防性給藥的研究報告逐一被發表。 許多學者與民間團體開始注意到伊維菌素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的角色,並且要求各國政府與WHO開放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上。這些發表的文獻作者集中在第三世界的國家,可信度難免受到西方進步國家的質疑,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上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歐盟與WHO的背書同意。 然而,今年四月起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竟為伊維菌素的臨床價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舞台。印度正持續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自然實驗,不同的邦(省)對於是否大規模發放伊維菌素給所有成年(18歲以上)民眾作為防疫的重要措施,持不同看法。 印度醫學科學家學院強烈支持這種做法,並提出建議的臨床劑量與服用日數;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一位印度的WHO首席科學家。這導致各邦各自為政,疫情也隨之發生極為不同的變動。 從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大規模施用伊維菌素的邦,疫情呈現大幅度的改善,德里的感染個案在這期間內銳減9成以上。在禁止推動伊維菌素政策的泰米爾納德邦,疫情則呈現持續擴散,甚至染疫個案成長超過三倍。這極大的差異除了使用伊維菌素以外,無法用任何其他的因素來解釋。 類似的情況去年也發生在南美洲的巴西與秘魯,一些地方政府推動廣發伊維菌素來控制疫情後,個案發生率與死亡率快速下降,沒有推動這項政策的地區則是疫情持續擴散。 這已經被紀錄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雙盲、隨機分組、控制研究條件的臨床試驗(double blind RCT)一直是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檢驗真理的最佳(或是唯一)方法。但是我相信,這場在印度發生的自然實驗在未來將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智慧與理解。 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期刊上,有一份經過包括三名美國政府高級科學家在內的醫學專家評審(peer review)過的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 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全面審查來自臨床、體外、動物和全球相關研究的可用數據,並且將專家評審過的臨床資料進行彙萃分析。他們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在藥理上,這個藥物有許多抑制新冠病毒的機轉。例如,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可以和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這好比是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藉此侵入人體,而伊維菌素可以和病毒的S1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結合,改變「病毒打開細胞的鑰匙」讓新冠病毒不得其門而入,如此可以產生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其次,新冠肺炎病毒是透過特定的核糖核酸聚合酶進行複製,而伊維菌素可以抑制這個酶,進而阻止病毒複製,如此即可產生治療效果。 雖然美國、歐盟和世衛組織都尚未核准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是《美國治療學雜誌》這篇論文發表以後,情況可能會改變;然而,有了這款已在1996年失去專利的學名藥後,損失慘重的將是其他抗病毒治療藥廠與疫苗製造廠商。 同時也令人擔心,這些廠商背後龐大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很可能會反對或設法拖延伊維菌素的臨床與公共衛生使用,因此呼籲媒體與正直的政治家應該出聲協助,加速推動。 該論文最後提到,「英國實證醫學諮詢團體」與「伊維菌素推薦發展委員會」於近期審查依維菌素相關研究文獻與臨床證據後,確認此藥物增加新冠肺患者存活的證據強烈,並且建議無條件開放使用,以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 此外,也有許多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在疫情嚴重的地區,每個月服用兩天至四天的伊維菌素,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竟然與注射疫苗的效果相當,而且是立即有效,這在目前疫苗極度短缺的台灣,無疑是大好消息。 因此,呼籲政府應該考慮儘快召開專家會議,將伊維菌素列入治療指引,並且考慮導入疫情熱區作為預防感染的處方,藉以解決我國疫苗嚴重不足的困境,降低個案死亡率,並使我國疫情獲得迅速與有效的控制。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有411人病逝。這也是今天說明此案的原因,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撥出一點時間,來討論與評估伊維菌素是否能夠在台灣成為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希望在有足夠疫苗供給前,有機會拯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陳昌明部定教授小檔案 現職: 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臺北榮總特約研究主治醫師 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監事 經歷: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臺北榮總經營)院長、副院長 臺北榮總腦血管科主任 臺北榮總腦中風暨腦血管疾病中心主任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研究員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
    96 人回報4 則回應3 年前
  • (生病) 新冠狀病毒肺炎大揭秘!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公益健康講座,由美國華裔醫學科學博士吳軍教授主講。 中國時間2020年2月12日,受美國丁醫師的邀請,吳軍教授在全球公益健康講座群《讓人人都能懂健康》為全球20多個國家的聽眾,做了一堂精彩、生動又實用的講座。 吳教授是在美國的醫學科學博士,在美國從事微生物學和腫瘤學研究,目前是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美國最大的腫瘤醫院)醫學中心副教授,動物腫瘤模型實驗室主任。 吳教授在講座中揭秘: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理其實是過激的免疫反應製造的大量自由基引起的器官損傷! 而目前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這個機理! 以下為吳軍教授講座錄音及文字版全文: 大家好!我是吳軍,謝謝丁醫師的邀請,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觀點和建議。 大家都知道,這個肺炎現在的影響很大,我先講兩個例子,第一個我們都知道的李文亮醫生,他是這一次悲劇的英雄,他是一名醫生,很早就染上了這個病,一直在住院治療,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如果你是本院的醫生,你會享受到相對好的醫療條件,即便是這樣,最後他還是沒有保住性命。 第二個例子是我的同學,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個教授,叫紅凌,他是我的大學同學,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80年代中期通過中美分子生物學招生來到美國,是一個超級學霸,非常優秀,但讓我們同學都非常震驚的是,他大概是1月25日左右開始發燒,一直到2月4日,核酸檢查才確定為陽性,然後2月5日才能夠住院,結果2月7日就去世了。 這兩個例子都告訴我們,如果疾病發展到後期很嚴重的話,你就算有最好的醫療條件也沒有用,所以我們必須要看看,要怎麼樣對付病魔。 在我讀博士的時候,身邊有很多人是研究流感病毒的致病機制的,他們研究流感病毒和自由基的關係。 自由基是什麼東西呢?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化學物質,它特別容易跟別的東西發生反應,一反應後就會讓蛋白質變質、DNA受到損傷等,相當於砲彈一樣,破壞力很大。而我們的免疫細胞,則會清除“砲彈”帶入我們體內的細菌、病毒等。 砲彈是不分敵我的,能夠炸死敵人,也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當病毒入侵時,我們的身體就會奮起反抗,所以就會出現發燒的現象,發燒是一種防禦反應,在發燒時,免疫細胞就會被動員起來,釋放出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與蛋白質、DNA等發生反應,就會讓細胞死亡。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肺部發生一場核戰爭,砲彈滿天飛,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地雷、手榴彈,有各種各樣的槍砲,老百姓都很難倖免,所以病人的心臟、肝、腎等也會受到損害。 他們在研究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不管是什麼樣的病毒,它的致病機制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感染肝細胞的,感染肝細胞為什麼會引起肝炎呢?它並不是因為病毒本身導致肝細胞發生病變,而是我們的免疫細胞,它想清除被病毒感染的肝細胞,所以免疫細胞在清除病毒同時,也殺死了一些自己的肝細胞,所以才會出現肝壞死、肝炎等。所以,炎症是機體為了清除病毒所發生的過度免疫反應引起的。 那麼,發生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我們要壓製過量自由基的產生。 2003年,我曾在SARS流行時,給衛生部寫過一份建議書,提出要遏製過量自由基的產生所帶來的損傷,可惜的是,到現在為止知道這個機理的人都不多。 一般來講,像這樣的呼吸道病毒在感染後,疾病發展是怎樣變化的呢? 第一個階段,是感染的初期階段,你會覺得渾身乏力、酸痛,沒有食慾,有點怕冷,這時候病毒入侵到身體裡,開始大量繁殖。但病毒和細胞不一樣,它不能像細胞一樣自己繁殖,必須要藉助人的細胞合成系統來為它服務,專業上講,病毒不叫繁殖,叫增殖,就是數量增多的意思。 第二個階段,我們的身體開始奮起反擊了,這時候開始高燒,我們的身體在拼命地清除病毒,在體內爆發了大戰。因為產生了過量的自由基和其它的炎症因子,對身體裡重要的器官造成相當大的打擊。發燒過了以後,人體內的病毒其實已經很少了,因為病毒已經被免疫系統清除了。好像聽上去是好事情,但是相應的問題就來了,因為身體經過過度的免疫反應,已經造成了損害,接下來就會出現大問題。 第三個階段,就是身體各個器官的損傷,呼吸衰竭、心衰、腎衰、肝衰等情況就會出現。一旦這第三個階段沒緩過來,人就會有生命危險,而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只是來輔助、支持我們戰勝病魔的,並不是治療。年紀大、體質差的人,就容易熬不過去。 所以對這種疾病的最重要的控制,是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就要抑制這種過激的免疫反應,這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關鍵。 包括很多一線醫生在內,因為不了解這種疾病發生的機理,就只會用一些抗病毒的藥來治療。實際上,人體在發燒以後,病毒本身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量已經很少了,但是身體臟器的損傷可能是無法挽回的,所以疾病後期用這些抗病毒的藥品基本上就沒有用了。 還有一種醫生們比較喜歡用的藥,就是激素。激素是有一些抑制免疫反應的效果,但是病人一般都是得了重病才會被送到醫院來住院,大部分已經到了前面所說的第三階段,在這個時候,激素不僅沒有太大作用,反而會引起很嚴重的後遺症,因為它會破壞鈣的吸收,造成骨質疏鬆等。 也有人建議過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抑制繼發性的細菌感染,並不能抗病毒。只是一些病人在得了肺炎以後,細菌趁機而入,所以需要一些抗生素來壓制細菌,而不是抗病毒。但過量的抗生素也會產生問題,會讓腸道內的菌群失調,導致肝臟損傷、各方體液循環損傷等問題出現。 所以,直接致病的元兇是自由基,那我們該怎樣治療呢? 原來實驗室有種藥物,SOD,有些女性同胞應該聽說過。 SOD是一種酶,可以消除過氧化自由基,有人曾給感染了流感病毒的小白鼠打入這種酶,老鼠沒有死。但含有SOD的藥物幾乎沒有,生產太複雜。 那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清除自由基呢?其實有兩樣大家經常會用到的東西,維生素C、維生素E,這兩樣都是很強的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E又要比維生素C強幾十倍。 作為保健品,維生素C要吃500毫克,維生素E要吃100個單位,但作為治療產品時,就需要大量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了。 那最大量能達到多少呢?維生素C,不要超過3000毫克,維生素E,可以達到1000個國際單位,這是每天的劑量。我再次強調,這是治療的劑量,不是保健的劑量,如果你沒有被感染,沒有相應的症狀,不要服用這麼大的劑量。 還有些中藥,如板藍根、金銀花等方劑都走抗病毒的作用,但這些藥本身也並不是殺死病毒,它們也是自由基的清除劑,可以壓制自由基的產生,從而起到保護的作用。 那麼還有其他的嗎? 如果發燒的話,我們要吃一些退燒藥,因為過度的、長時間的高燒,對身體的損傷非常大。 還有一種藥是武漢大學丁虹教授推薦的,叫甘草酸二銨,丁虹教授非常推薦它。本來是用來阻止肝損傷的,實際上它也是種很強的過氧化自由基抑製劑。丁虹教授還加了維生素C,跟我的想法一樣。 其實不同的方法,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要抑製過度的自由基。 還有一個是小柴胡,是經典的中藥名方,我不是中醫師,這裡就不過多展開講了。 最後要講的是,像這次的肺炎看起來很厲害,老百姓感染了以後不知道該怎樣治療,就容易被耽誤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自救。 剛才講到了,病的機理是由於過量產生的自由基造成的損傷,所以你要吃大量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維生素E等。最重要的是,要大量地喝水,一天五瓶瓶裝水,你看那些患者康復的經驗介紹,都有強調要大量喝水。因為發燒、出汗會損失很多電解質,如果你方便的話,可以喝些淡鹽水、湯。這樣就可以盡快地把身體的毒素排出去,這個很關鍵。 要休息好,大量地飲水,要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或服用相應的中藥。 我們中國研究病毒與自由基之間生物學關係的非常少,據我了解,可能不超過50個人,所以知道的很少。你看那些新冠病毒的治療指南,都提到過這是過度免疫反應的結果,可是並沒有對應這一要點提出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這是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所以今天你聽到了我的講座,如果覺得有道理的話,應該馬上採取這些措施自救,並告訴已經被感染的親友,用這種措施來自救。 這些藥基本上都是不需要處方的,所以我們要趕緊自救,不要等到病情嚴重了,住了院了,再去進行救治。就像最開始我提到的兩個例子,再好的醫療條件也沒能救回他們的命,為時已晚。 希望我今天的介紹能夠對大家有用,能夠儘早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積極地採取相應措施,共同度過這個難關。 謝謝大家,謝謝丁醫師的邀請。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問。 Q 吳教授您好!新冠病毒離開活體,在空氣當中獨立存活的時間有多長?現在各種渠道的信息說法都不一樣,到底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A 一般要視環境而定,這個空間是密閉的,還是開放的空間。 大家都很關心氣溶膠的說法,只能說在密閉空間,兩米以內的近距離,可能會被感染,兩米以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感染力了。 病毒存活要分為兩種情況,感染力和核酸檢測結果,有些時候核酸檢測出來有病毒存活,但它未必具有感染力,實際上可以視其為死亡狀態。 至於存活多少小時,我個人認為,要視各種情況而定,開放空間、有陽光、比較乾燥,差不多一個小時病毒就失活了,不再具有感染力,反之如果是一個潮濕、封閉的地方,感染力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以上。 就一些消息中提到的消毒措施,我個人認為很多是沒有必要的,比如,家裡噴灑酒精、消毒液等,主要還是在於勤洗手,不要摸鼻子、眼睛、嘴巴等。 轉載整理自ID:美國健康快訊
    4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新冠疫苗對人體的危害,造成的死亡.澤連科醫生(這位醫治了許多總統的著名猶太裔醫生,冒著生命危險出面,跟以色列政府喊話。內容非常的震撼,先看完文字後,再好好聽他的英語談話。不錯,以色列國是大實驗場,政府正逼迫人民往死裡打。他用數據告訴大家:這不是陰謀論,而是陰謀。現在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了!)在拉比法庭前的證詞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03316178352366&id=104258404924812 我每天都會收到死亡威脅 我冒著生命、事業 經濟、名譽 家庭等幾乎所有的風險 只為了坐在這裏,告訴你們我所知道的 因發現艾滋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呂克· 蒙塔尼爾博士說 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危機 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 如果我們聽從一些「全球領導人」的建議 例如比爾 · 蓋茨去年所說的「70億人需要接種疫苗」 那麽全球死亡人口(因疫苗)將超過20億人 所以醒醒吧! 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們從未見過如此的瀆職和惡意操縱 可能人類歷史上也未發生過 我的團隊已經直接成功治療了超過6000名患者 我本人已經培訓了數百名醫生,他們也在培訓他們的學生 累計到一起,我們已經成功治療了數百萬名患者 特朗普總統曾是我的病人 魯迪·朱利安尼先生曾是我的病人 哈拉夫·查姆·卡尼耶夫斯基曾是我的病人 去年,你們以色列的衛生部長利茲曼先生也曾是我的病人 我只是想告訴你有哪些人聯系過我尋求治療 也包括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 現在,我的經驗讓我在處理 COVID-19 病毒方面 有了非常獨特的視角 那就是讓人們遠離醫院 關於兒童,您想要治療(打疫苗)兒童的唯一原因 是您是否相信兒童獻祭 讓我解釋一下 任何時候評估任何治療方法時,都需要從三個角度來看待它 安全嗎? 有效嗎? 需要嗎? 僅僅因為你有能力並不意味著你必須使用它 必須有醫療的必要性 必須有它的需要 看一看美國疾控中心 18歲以下健康兒童的統計數據 感染病毒後不采取治療的存活率為99.998% 就像Yeadon博士(輝瑞前總監)說的 流感病毒對兒童的危害其實比COVID-19更大 他估計每百萬兒童中 將有100 名兒童因疫苗死去 我覺得這個數字應該會高很多 我會向你解釋理由 如果您的人口統計數據表明沒有死於某種疾病的風險 為什麽要給他們註射致命毒針?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個東西(疫苗)是否有效 世界上公民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兩個國家是 85% 疫苗接種率的以色列 還有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塞舌爾也超過80% 這兩個國家都在經歷德爾塔毒株的變異爆發 所以讓我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大多數人口都接種了疫苗 為什麽病毒還在爆發? 這是其一 其二,為什麽要註射加強針? 如果前兩針都不起作用? 這是有關它是否有效 讓我們談談安全性 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我們需要考慮三個級別的安全或死亡 分別是急性的、亞急性的和長期的 急性一般我定義為從註射那一刻起的 3 個月內 疫苗的第一大風險是血栓 就像 Yeadon 博士說的,根據索爾克研究所的報告 順便說一句,我所說的一切 將有文件進行佐證,請不要輕信我的話 你應該做你的盡職調查 我可以提供我所說的一切證據 根據索爾克研究所的結論,當一個人在註射了這些疫苗時 身體變成了刺突蛋白的生產工廠 製造數以萬億計的刺突蛋白 遷移到內皮,也就是血管的內壁 它基本上是你血管系統內部的小刺 當血細胞流過它時,它們會受到損害 導致血栓 如果這發生在心臟,那就是心肌梗死 如果這發生在大腦,那就是腦中風 所以,我們看到了第一大死因 在短期內是來自於血栓 大部分發生在疫苗註射後的三、四天內 40% 發生在疫苗註射後的三天內 現在,另一個問題是它會導致兒童與青年人患心肌炎或其它炎癥 第三個問題,這也是最令人不安的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和他們的初步數據分析 孕婦前三個月的流產率 孕婦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接種疫苗後的流產率從 10%增加到了80% 我想讓你明白我剛才說的話 孕婦在頭三個月的流產率 當他們接種疫苗後,會增加八倍 這只是初步數據 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我只是想告訴你 截至今天是什麽情況 這還只是最小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亞急性死亡問題,具體如下: 有關疫苗所進行的動物研究 表明所有動物在產生抗體方面反應良好 但是,當他們受到這些」被免疫」的病毒的挑戰時 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亡 調查發現 是它們的免疫系統殺死了它們 這就叫做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 或致病性啟動,或矛盾性的免疫增強 關鍵是很多動物都死了 你可以提出爭議,也許人類是不同的 我的答案是有這種可能,但是這些研究還沒有完成 你們現在就是被研究的對象!輝瑞的首席執行官說: 「以色列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實驗室。」 所以那些長期研究在現階段是未被包含的 因發現艾滋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 呂克· 蒙塔尼爾博士說 「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 以及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風險。」 (打疫苗後)人類發生 ADE 效應的風險 還未被排除 我的問題是,我為什麽要在 沒有排除一切風險時給他人 註射具有潛在破壞性致命物質的疫苗? 第三個問題是長期後果 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它會影響生育能力 它會損害卵巢功能,減少精子數量 而且,它肯定會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數量 誰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如何減少壽命? 就在上周 一篇公開發表的論文表明疫苗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無論如何,你肯定想閱讀一下 無論是急性情形導致的血栓 心臟炎癥和流產; 還是中期亞急性情形,可能導致病理性災難性免疫反應; 或者從長遠來看,是否會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癥和不孕癥… 這些都是一個大問題 實際上,我會這樣說 在我看來,以色列現任政府是約瑟夫·門格勒 (號稱納粹死亡天使) 的轉世。 他們已經承認對自己人進行人體實驗 我懇求這個爛透了的政府把以色列人的利益 置於政治和任何其他可能改變您觀點的事情之上 我每天都會收到死亡威脅 我冒著生命、事業 經濟、名譽 家庭等幾乎所有的風險 只為了坐在這裏,告訴你們我所知道的 我們不需要這種疫苗,實際上任何人都不需要 孩子的情況,我已經告訴過你了 他們有 99.998% 的機會會痊愈 18 到 45 歲的年輕人有 99.95% 的機會 這是根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說法。同樣的概念 已經感染 COVID 並有抗體的人 自然產生的免疫比人工誘導的免疫力 強十億倍 那麽,我為什麽要給一個已經有很健康的自然抗體的人 註射有致命風險並會導致劣質或危險抗體的疫苗? 如果查看死亡率為 7.5% 的高危人群…… 我的數據,是全球首先發表的 刊登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相關數據已成為 超過 200 項其他研究的基礎,這些研究證實了我的觀察 如果你在正確的時間範圍內進行治療,死亡率可以降低 85% 這就意味著,在 60 萬死去的美國人中 我們本可以避免 51萬人去醫院並死去 順便說一下,2020年4月,我把這個信息通過使者 提交給了時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總理 以及你們以色列衛生部的每一位成員 我要問你的問題是: 如果我能把死亡率從7.5%降低到0.5%以下 為什麽我要使用這些無效的 並有巨大而可怕的副作用的死亡毒針(疫苗)? 讓我們做另外一個想象的實驗 如果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感染了 COVID 而沒有得到治療 全球死亡率將低於 0.5% 當然,我不提倡這樣做 那會是很多人,大約有 3500 萬人會死去 但是,如果我們聽從一些「全球領導人」的建議 就像比爾蓋茨去年所說的那樣,「70 億人需要接種疫苗」 那麽全球將有超過20億因疫苗死亡 所以醒醒吧! 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瀆職和惡意行為 大概在人類歷史上也從未出現過 恐懼在驅使人們做完全不合理的事情 完全沒有意義,他們獻祭了自己的孩子 是的,衛生部在騙你 統計數據絕對是被歪曲的 如果你想看到真實的東西 請瀏覽一個叫 Worldometers.info的網站,去看看以色列,你可以在 12 月 20 日看到 以色列的死亡曲線急劇上升 你知道12月20日在以色列發生了什麽嗎? 全民免疫開始了 這些是以色列政府報告的數字 他們太愚蠢了,以致忘記隱藏了它 沒有一丁點理由使用這種致命毒針(疫苗) 如果你看看馬龍博士 mRNA技術的發明人 他擁有疫苗的原始專利,他說:「不要使用它!」 「政府在騙你。」 「副作用很可怕。」 來自愛爾蘭的卡希爾博士表示,她相信在兩年內 90%接種疫苗的人會死亡 邁克爾·耶登博士 我希望他還能證實 當他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說情況應該不會那麽差 所以我也不知道,也許不是90% 百分比是多少呢? 也許不是兩年 也許是三年 還有盧克·蒙塔古博士, 他是發現艾滋病毒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他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風險 他們為什麽要掩蓋這些東西? 我們一直以來看到的所有研究都說 「生育能力沒有問題,虛張聲勢!」 「精子數量沒有問題,陰謀!」 「癌癥,誇大其詞!」 「你所說的一切都被反駁,不僅是政府 大多數醫療行業也在告訴我們,所有那些強調疫苗危險的研究 都是胡扯和反疫苗者的瘋狂舉動 你剛才提到的每一個人 如果你把他們治療 COVID19的患者總數加起來 等於零 我已經治療了 6000 多名患者 所以你必須知道我說話的意義 我除了失去生命之外,沒有什麽可以得到的 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 有一個協調一致的勢力在壓製那些可以拯救生命的信息 比如,羥氯喹和伊維菌素等藥物 這些是醫學史上最安全的藥物之一 但它們卻被壓製,你甚至不能在以色列得到它們 那些敢於提出異見的醫生 會被媒體平臺屏蔽,包括世界知名專家 開發 mRNA 疫苗的馬龍博士,因發表了針對現狀的不同觀點 每個媒體平臺都在屏蔽他 你能告訴我為什麽嗎? 你能告訴我為什麽有這種現象發生嗎? 為什麽要壓製這種致命毒針(疫苗)副作用的信息? 請告訴我為什麽會有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脅迫和心理壓力 甚至強迫人們去接種疫苗? 對不起,似乎美國也沒有出現 你說展示的數字 VAERS 數據顯示,截至今天,已有 11,000 人因疫苗死亡和 450,000 起不良事件 有一個 來自的CDC吹哨人 剛剛說,其實不是11,000,而是45,000人! 根據哈佛於2009 年的一項研究 大約只有 1% 的疫苗不良反應事件被報告 VAERS 還存在另外兩個問題 我同事的患者因為疫苗而死亡 他們試圖提交相關報告 但系統無緣無故拒絕了他們的報告 另一個問題,我也有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已歸檔的報告被從系統中清除,你甚至找不到它們 順便說一下,這不是陰謀論 這是一個陰謀,不是一個理論 你知道,如果在18 個月前,我告訴你 COVID-19 是生化武器,你會說我是陰謀論者 現在,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一種人工製造的生化武器 這是一個陰謀,但不是理論 其實,每個人都同意這是人為製造的 我確切地知道它是什麽時候製造的 我也知道與這些修改相關的專利號 1999 年,北卡羅來納大學的 Ralph Barrett 博士 對蝙蝠冠狀病毒的表面蛋白進行了修改 使它可以感染人類 這項研究之後在美國被認定為非法 隨後,福奇用美國納稅人的錢 把它送去武漢(病毒研究所),在那裏繼續研究 直到他們找到一種改造病毒的方法 使其對人體肺部產生極大的破壞,並導致血凝塊 簡而言之,他們用一種自然界的病毒 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其進行了兩次修改 他們花了20 年左右的時間使其能夠感染人類 當它感染人類時,它會破壞肺部細胞組織 現在,沒有人說我是陰謀論者 人們只說這是一個陰謀 這是一個種族滅絕的陰謀 猶太人很難相信 會有一群人去做這種事情? 讓我告訴你關於美國疾病控製中心的一些事情 川普(亦譯:特朗普)總統曾發布行政命令 每個美國人都應該獲得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該行政命令發給了時任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紮爾 最終停留在了疾控中心 也就是瑞克·布萊特博士 瑞克·布萊特博士並未嘗試使用立法手段 使每個美國人都能獲得這種藥物 甚至是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我從以色列方面聽到最多的抱怨是 美國疾控中心CDC和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沒有批準它 其他所有政府都是美國政府某種意義上的傀儡 如果美國人不願意這樣做,以色列也不會做 那麽他們做了什麽呢? 他們創建了一種行政使用授權 有限度的允許住院患者可以得到這種藥物 有效地阻止居家患者得到此藥 布萊特醫生本人在一部名為「完全受控」的紀錄片 記錄下了這些 這不是我的話 這是他的原話 此外 他們取消了羥氯喹的緊急使用授權 他們使用了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 來表明羥氯喹會「殺人」。 該研究的問題在於它本身就是一種欺詐行為 柳葉刀不得不撤回那項研究 因為它是基於並不存在的數據得出的結論 但FDA 和 CDC卻在該研究被撤回後 取消了對羥氯喹的緊急使用授權 背後的原因是,如果一種藥物被授權緊急使用 那麽其他藥物就不能被授權 僅僅三周後,吉利德製藥公司生產的瑞德西韋 獲得了緊急使用授權和價值 30 億美元的合同 瑞德西韋其實並沒有顯示出任何實質好處 它只是減少了五天的住院時間 對提高生存率沒有任何幫助,每位患者的花費是3200美元 我使用的藥物僅僅花費20美分一粒 並將死亡和住院率降低了 84%。 這意味著它使瑞德西韋的市場份額減少了 84% CDC 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權威,根據 NIH 的說法 除非你住院並且血氧低於 92% 你不應該接受相關治療 這簡直是一個希望你去死的政府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長達18 個月的數十項研究表明,平均85%的治愈率 並且可以避免住院和死亡 我們的政府機構卻仍然在提出如此糟糕的建議…… 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信譽 是的,我們的政府是腐敗的 是的,我們的政府已經串通一氣 你知道嗎,如果由我來布局,我會找來一位世界領袖 我會對BB(內塔尼亞胡)或Bennett (貝內特)說,「聽著,這裏是 5 億美元。」 「我會把錢匯到一個沒人能查到的賬上」 「聽我們的就好。」 「如果你不這樣做,我們會殺了你的家人……」 資料來源:加拿大温哥华扬帆农场 #爆料革命 #新中國聯邦 #病毒真相
    3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貼:台大 王明鉅醫生的臉書 神祕的印度奇蹟 2021年7月30日的紐約時報App,有一則「More covid mystery」的報導,作者提到新冠疫情的幾個「神祕變化」,第一個就是Delta變種病毒源起地,疫情曾經非常猛烈的印度疫情,在過去二個月大幅平息。 這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與興趣,然後我開始更深入地作了一些小小研究。 印度全國的疫情的確在過去三個月裡大幅舒緩,但因為印度很大人口約14億又有29個邦(states),因此各個邦的疫情變化也並不一致。 在印度的這些邦裡面,我看到最驚人的疫情變化是北方邦(Uttar Pradesh)。 印度北方邦UP的人口數高達2億4千萬人,如果放在世界相比,等於是世界第五大國。 它在今年4月24日新增病例37944人,5月24日新增病例3894人,到了6月24日新增病例減少為224人。 8月開始7天平均新確診病例小於50人,最新的9月10日新確診病例9人,7天平均值16人。 印度北方邦在2個月之內,竟然能把新增病例數大減了99.5%。 從7月開始死亡人數7天平均值都在10人以下,9月10日最新的7天平均死亡人數是1人。 印度一個2億人口以上的邦,這樣的疫情控制成果,如果和世界各個先進國家相比,如果和打疫苗最多的國家以色列比較起來如何? 我認為是非比尋常的驚人。 北方邦從今年6月直到現在,每日新增與7天平均確診病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都遠低於世界7大工業國G7(3個自己發明疫苗也大量施打)與以色列(全人口疫苗完整注射比例最高的國家)。(如圖) 印度目前有英國的AZ、俄羅斯的Spuntik V以及印度自己研發生產的Covaxin三種疫苗(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6345591)。 到今年8月底為止有6.3億人打了疫苗,其中有1.4億約23%完整接種2劑。 北方邦已有7千萬人打了疫苗但其中只有1130萬人(16%)完整接種2劑。(https://www.news18.com/....../up-leads-indias-covid-19......) 印度北方邦面積24.3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23人,是台灣人口密度的1.5倍,他們也沒有號稱有95%效果的疫苗。 面對著這麼一個世紀疫情變種病毒,人口密集又高達2億的印度北方邦,他們是怎麼作到把疫情控制得比美國、英國、德國G7等國、比以色列還成功的? 我早在今年六月就在網路上看到了一位印度北方邦King George Medical University(KGMU)的Surya Kant醫師的報導與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 KGMU是在1905年由英皇喬治五世訪問印度時創立,該醫學院的奠基石也是英皇喬治五世安放,它也是北方邦最老也最大的大學醫院,醫院有4000床。 我想要了解印度北方邦能夠成功控制疫情的原因,於是我蒐集了印度英文媒體的報導,於是我仔細看了訪談,也努力聽懂裡面的每一個字,但由於印度我實在不了解,除了看SuryaKant醫師的訪談之外,我後來為了釐清一些疑問與細節,我也直接寫信給這位Surya Kant醫師。 Surya Kant醫師早在2020年四月,就被政府委託到印度最早爆發疫情的Agra地區(UP共有75個區,世界遺產泰姬瑪哈陵就在Agra區)了解當地疫情傳播的狀況。 Agra區當時爆發了印度最早的群聚疫情,而疫情的起源是有一家人從義大利回到印度而引入。 Surya Kant在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中笑稱他是印度疫情的第一個受害者。 因為他當時被政府指派去距離他所在的KGMU與勒克瑙近300公里遠的Agra去調查那兒病例急遽增加的新冠疫情。 他隨後給出了第一個建議是,停止賣蔬菜的小販的銷售方式。 因為當時在Agra的賣菜人,都是把菜直接挨家挨戶而且登堂入室的到每個人的家裡賣菜。可想而知,這個方式將會很快造成許多家戶傳染與流行。 Surya Kant醫師在訪談中提到,他是在Agra調查疫情時,當地的一位醫師向他建議使用Ivermectin(伊維菌素)這個藥物。Surya Kant醫師由於本身就是KGMU的呼吸科教授也是主任,同時也擔任了許多印度重要學術機構的領導人很長時間,因此很快就組成了一個醫學專家小組。 在2020年7月在印度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對Ivermectin的意見。 Surya Kant在訪談中談到的用語是,這個藥物「lies in my heart長存我心」。他說雖然在2020年7月當時,因為缺乏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不敢確定這個藥物到底是7成有效還是2成有效,但是因為這個小組的成員醫師使用這個藥物的經驗都非常正面,同時它在印度非常便宜、也很容易取得。更重要的是,它很安全。 因為它從1987年上世用來治療非洲的許多寄生多病症如河盲症、大象腿以及疥瘡與其他寄生蟲感染,它自1987年開始已經在全球37億人中使用了近四十年,在WHO世界衛生組織中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記錄也非常良好。 事實上由於Ivermectin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巨大,發明它的二位日本與美國的學者與中國的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治療瘧疾),在2015年同時榮獲諾貝爾獎。 Surya Kant他們這個專家小組,因為這個藥物的安全、便宜、容易取得,就在2020年七月提出了一份白皮書來向政府建議使用這個藥物(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34458/)。 另外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在2020年5月,印度當局針對前往Agra協助控制疫情的一組快速反應小組人員,也以實驗性質的方式,對所有小組人員,全部都給予Ivermectin使用。 也算是作一個實驗性質的投藥。 使用的效果是,這個天天在接觸確診新冠的病人的快速反應小組成員,在這段期間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cities/lucknow/uttar-pradesh-government-says-ivermectin-helped-to-keep-deaths-low-7311786/)。 在這些專家學者與實際使用後的效果經驗之下,北方邦政府接受了專家小組的建議,在2020年8月6日,北方邦政府正式批准在全邦使用Ivermectin這個藥物。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中,還特別附上了UP政府的批准命令,雖然上面全是印度文,我完全看不懂,但我當然相信他的說明。 北方邦政府批准使用Ivermectin的使用方式是,只要有一個病人確診,他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尤其是他的家人,無論有沒有確定感染,都立刻投藥開始治療。因此這個藥物組合在北方邦不但用於治療早期的確診病人,也用於可能感染者的預防。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裡面提到,他們利用的Ivermectin 與Doxycycline加上鋅與維生素C與維生素D等輔助的組合,很成功地擊退了印度的第一波疫情,也在今年四月到六月再度擊退了侵犯北方邦的第二波delta變種病毒疫情。 而且即使是在2021年的更猛烈delta病毒疫情中,他們也並沒有更改他們的預防與治療藥物組合。 當然,北方邦政府除了使用藥物之外,在2021年的第二波疫情中,也實施了大規模的宵禁措施,從星期五晚上直到星期二的早上,許多商店都不能開門,這些措施在6月疫情緩和之後才陸續解禁,周末的宵禁也直到8月中才實除。 另外Surya Kant教授也提到他們所實施的較小規模的徹底封城措施。 這種微封城的作法是,只有有哪一個微熱點出現(每天出現超過5名新確診病人),那個熱點周邊就全部封鎖,所有微熱點區域內的全部居民都不許出門,大家所需要的物資只能由外部送入。 再加上針對確診者與他的接觸者立即全部投藥治療。 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大量的篩檢與準確的疫情調查。 就這樣印度的北方邦,從今年4月24日每天確診37944人的狂烈疫情風暴中,在二個月的時間裡,就將全北方邦的每天新確診人數減少99.5%。而且還能一直維持著直到七月、八月與九月。 這個有著2億人口,無論是一劑或二劑疫苗的覆蓋率都遠低於G7與以色列的印度北方邦,在2020到2021年九月,最高也曾出現每天37944人的確診者。 但是UP這個等同世界第5大國的印度北方邦在這二年的2波疫情中,不但死亡人數遠低於其他G7國家,每百萬人口的死亡人數,只有英、德、法、義這些國家的十分之一,更只有美國死亡人口的20分之1。 甚至2021年九月的此時此刻,仍未康復的確診病人數更只剩下214人。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這是新冠病毒的神祕。 的確神祕。 但如果你也看過Surya Kant教授的訪談,也查閱過他所提到的那許多文獻,再想一想印度北方邦所採行的各種措施,也許這一切都不再神祕。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9/03/%e4%bc%8a%e7%b6%ad%e8%8f%8c%e7%b4%a0%ef%bc%9a%e9%86%ab%e5%b8%ab%e6%9c%83%e9%95%b7%e7%9a%84%e6%8e%a8%e8%96%a6%ef%bc%8c%e8%89%af%e8%8e%a0%e4%b8%8d%e9%bd%8a%e7%9a%84%e7%a7%91%e5%ad%b8%e8%ad%89%e6%93%9a/?fbclid=IwAR3B3HJ6geY2a0uarwDF2okx8d-bjmsRvCiIg4gskLl4D4UxifBUgOFe49I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