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撰寫
寒流來襲,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減少身體傷害
1、慢性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遵守醫囑務必按時服用藥物。
2、盡量採少油、少鹽、少糖的清淡飲食,以利血壓控制。
3、喝酒或吃全酒料理時,容易脫水務必補充足夠水份同時注意不要酒後駕車。
4、吃全酒料理取暖,初吃時血管會擴張感到溫暖,但酒後易加速熱能流失,所以吃完全酒料理時更需要確實保暖。
5、由於火鍋湯含高鈉、高油脂、高普林,建議吃火鍋時,有心血管疾病或肝、腎疾病、痛風患者不宜喝火鍋湯。
6、半夜或早上起床先穿衣保暖並放慢動作,沒有限制水分者早上起床喝一些溫水有助於預防腦部及心臟血管意外,低溫時最好不要一大早就外出運動以免發生危險。
7、末梢肢體的保暖很重要,別忘了使用帽子、口罩、手套、襪子、圍巾保暖。(鞋、襪濕了要更換)
8、暖暖包不要直接放在棉被中,溫度會太高,也不要直接接觸皮膚,電毯睡前使用並控制在40度C以下,老人、小孩、糖尿病或是末梢感覺不良的病患要特別注意不要灼傷。
9、注意電暖器擺放安全位置並正確使用,洗澡或用熱水時務必保持熱水器排煙管通暢,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天冷泡溫泉或泡澡更要注意安全,酒後、空腹或飯後1小時內不要泡湯,溫度不要太高,不要泡太久,不宜冷熱交替太快並注意保持通風。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若有喝酒或吃全酒料理的時候,容易脫水,建議務必要補充足夠水份;同時,要注意不要酒後駕車。另外,天氣寒冷時,民眾喜歡吃全酒的料理來取暖;初吃時,血管會擴張感到溫暖,但酒後易加速熱能流失,所以吃完全酒料理時更需要確實保暖。

    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長庚醫院-飲食盡量清淡-利血壓控制-160000098.html
    長庚醫院:飲食盡量清淡 利血壓控制
    6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天冷低溫需注意心血管疾病發生】 温度驟降,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引起周邊神經、血管病變。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與年長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要如何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中壢天晟醫院心臟科邱讚旺醫師提醒,須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控制血壓:注意血壓的變化,養成量血壓、作紀錄的規律生活習慣,供醫師調整藥物之依據。 2、避免進補過了頭:天氣寒冷吃火鍋和薑母鴨、麻油雞酒等,鍋物飲食的頻率大幅增加,食物過度調味以及過度加工料理和重複加熱,容易增加身體過度攝取鈉鹽與脂肪及熱量的負擔。 3、做好禦寒,注意保暖:配戴手套、帽子、圍巾、口罩、襪子等,要注意出入室內外溫差大及使用保暖設備門窗空氣通風安全。 http://www.tcmg.com.tw/site/site_2/doctors.php?id=603 #心血管疾病 #天冷低溫 #血壓 #禦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好好健康的人,怎麼會猝死? 作者: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專科醫師)2020.12.07 昨天很冷,全台灣已經傳出大約50幾位病人猝死,擔心再這麼冰凍下去,也許會有破百人猝死。 大家一定很好奇,好好健康的人,為什麼會突然就走了呢?尤其是無心血疾病史,乖乖按時服藥,也沒有抽煙,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猝死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啊? 這些問題很常在臨床上被問到,對呀,明明穿厚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 我在急重症診間處理這些病人,發現其實危機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穿了多少件厚重衣物: 1⃣ 馬上起床 冬季起床,應該賴床一會兒再慢慢起床,而不是一腳踢開溫暖被窩。 沒有人和你比賽下床速度啊,你要知道,被窩裏的溫暖是救命的,不要忽然馬上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你的皮膚反應,就是趕緊收縮,你體內血管當然也會收縮。 請確認在去除被毯之前,先加穿一件暖身外套,保住四肢和身體的溫暖。 2⃣ 洗臉刷牙的時候 起床後,大家都會入浴室,請先打開熱水和冷水交和為溫水,才進行洗臉刷牙,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 不要以為洗臉刷牙是局部冰冷一下子而已,浴室濕氣重,又陰冷,最需要小心。 3⃣ 脫衣服的時候 冬天泡湯、洗熱水洗澡是很舒服的,但不要忘了離開熱水源時,身體光溜溜,皮膚上的熱水珠突然接觸到急凍空氣,身體會瞬間抖顫不已。 請記得把毛巾放在順手可拿到的地方,馬上拿到毛巾擦掉水珠,馬上穿上衣服,冬天真的不宜脫衣服太久呀! 4⃣ 忽略耳根、脖子 我看過很多猝死病人,死前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請不要以為四肢身體有穿好就算保暖到了。 我們的耳朵和脖子任風寒穿襲,2片薄薄耳朵缺乏身體內脂肪可供增暖,脖子又集中了腦袋和身體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多圍個圍巾和耳罩可以保護你。 5⃣ 衣服層次穿錯 我有次急救一個心臟猝死病人,護理人員剪開衣服急救時才發現,他穿著2層T恤加外套,T恤外面竟然沒有穿毛衣!其實,「三明治」穿著才正確,最裡面是棉衣吸汗,中間是毛衣維持身體溫度,外面才是防風防水的外套。 如果穿錯了,不能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容易心血管緊縮猝死。 6⃣ 運動猝死 運動是好事,但是要認識自己的生理,最常見的運動猝死發生在: 沒有暖身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正在做不熟悉的運動。 平常我們在無運動的狀態下,血液回流至心房,只靠「靜脈收縮」就足够了。 但是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你的肌肉血流量,也是要增加超過25倍。 遇到外面環境冰冷,你的血管會抵制,持續收縮,這時打回心臟的血流必定不足,就可能產生猝死之危險。 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除了晨運的人,大部分人猝死在家裡。 遇到冬季寒流籠罩時,我們要改變起居習慣,不要以為有穿保暖衣物就夠,也不要仗勢年輕就不在意預防。 台灣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還常發生在健康的青年、中年人身上,令家人傷痛無比。 * 洗澡以後會脫水400 cc 記得洗澡前先補充水 這樣才不會心肌梗塞 因為洗完澡會失去400 CC的水* 早安。愛家人,愛自己。天氣寒冷,大家要注意保暖,不要疏忽。💞💞🙏🙏💪💪 ~請轉載給您關心的人~ 💖💖
    2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好好健康的人,怎麼會猝死? 作者: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專科醫師)2018.01.10 昨天很冷,全台灣已經傳出大約50幾位病人猝死,擔心再這麼冰凍下去,也許會有破百人猝死。 大家一定很好奇,好好健康的人,為什麼會突然就走了呢?尤其是無心血疾病史,乖乖按時服藥,也沒有抽煙,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猝死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啊? 這些問題很常在臨床上被問到,對呀,明明穿厚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 我在急重症診間處理這些病人,發現其實危機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穿了多少件厚重衣物: 1.馬上起床 冬季起床,應該賴床一會兒再慢慢起床,而不是一腳踢開溫暖被窩。沒有人和你比賽下床速度啊,你要知道,被窩裏的溫暖是救命的,不要忽然馬上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你的皮膚反應,就是趕緊收縮,你體內血管當然也會收縮。請確認在去除被毯之前,先加穿一件暖身外套,保住四肢和身體的溫暖。 2.洗臉刷牙的時候 起床後,大家都會入浴室,請先打開熱水和冷水交和為溫水,才進行洗臉刷牙,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不要以為洗臉刷牙是局部冰冷一下子而已,浴室濕氣重,又陰冷,最需要小心。 3.脫衣服的時候 冬天泡湯、洗熱水洗澡是很舒服的,但不要忘了離開熱水源時,身體光溜溜,皮膚上的熱水珠突然接觸到急凍空氣,身體會瞬間抖顫不已。請記得把毛巾放在順手可拿到的地方,馬上拿到毛巾擦掉水珠,馬上穿上衣服,冬天真的不宜脫衣服太久呀! 4.忽略耳根、脖子 我看過很多猝死病人,死前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請不要以為四肢身體有穿好就算保暖到了。我們的耳朵和脖子任風寒穿襲,2片薄薄耳朵缺乏身體內脂肪可供增暖,脖子又集中了腦袋和身體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多圍個圍巾和耳罩可以保護你。 5.衣服層次穿錯 我有次急救一個心臟猝死病人,護理人員剪開衣服急救時才發現,他穿著2層T恤加外套,T恤外面竟然沒有穿毛衣!其實,「三明治」穿著才正確,最裡面是棉衣吸汗,中間是毛衣維持身體溫度,外面才是防風防水的外套。如果穿錯了,不能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容易心血管緊縮猝死。 6.運動猝死 運動是好事,但是要認識自己的生理,最常見的運動猝死發生在:沒有暖身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正在做不熟悉的運動。平常我們在無運動的狀態下,血液回流至心房,只靠「靜脈收縮」就足够了。但是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你的肌肉血流量,也是要增加超過25倍。 遇到外面環境冰冷,你的血管會抵制,持續收縮,這時打回心臟的血流必定不足,就可能產生猝死之危險。 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除了晨運的人,大部分人猝死在家裡。遇到冬季寒流籠罩時,我們要改變起居習慣,不要以為有穿保暖衣物就夠,也不要仗勢年輕就不在意預防。 台灣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還常發生在健康的青年、中年人身上,令家人傷痛無比。請小心生活起居的保暖措施,避免憾事再生。
    7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中老年人冷天洗澡注意事項!. 非常感謝這郵件的「始發者」和「轉發者」,對我們太有益,很可能幫我們「逃過一劫」。 因為我們都不年輕,中老年不能粗心大意啊! 冷天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 1、洗澡前先喝一杯溫熱開水、 (不是燙的)使腹腔溫暖。 這幾天氣溫偏低,千萬要小心,這可是容易中風的季節! 不要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40歲左右的中壯年,常常在洗澡前後沒有做好保暖工作,突然在浴室內中風。 2.在冬天一踏出門,冷風一吹來,常常讓人不知不覺縮起身,抵擋寒風。 很多人都知道在戶外要保暖,卻忽略了在室內保暖工作的重要性。 在洗澡前,脫衣服的時候,光溜溜的身體暴露在冷空氣中,這時候非常容易引發中風,好多人都是在浴室或者洗手間暈倒。 醫生說,身體一冷、血管就會收縮,血壓會升高。 進入浴室開始洗澡,體溫快速上升,這時候血壓又會更高,等到身體習慣了水溫,血壓就會開始降低,血壓這樣忽高忽低,非常容易引發中風。所以,要讓身體溫度與室內溫度平衡。 3.善用各種電暖爐,洗澡前15分鐘就開啓電暖爐,溫暖整個空間。 4、轉開蓮蓬頭,讓整間浴室有水蒸氣,浴室溫度也會比較高。 然後用蓮蓬頭衝脖子後方1分鐘,保持體溫,就可以穩定血壓。就算你覺得自己很健康,但是一旦超過40歲,要去洗澡時,浴室溫度保持溫暖很重要。 在寒冷的冬天洗熱水澡最舒服了,浴室溫度保持在25度。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國興表示,洗澡時脫掉衣服所造成的溫差,有可能讓血管收縮加劇,讓血壓瞬間增高,導致腦出血、中風、腦腫瘤破裂等危機。 天氣會越來越冷。天冷半夜起床上廁所,曾有人因此倒在洗手間中昏迷,也是相同道理。 另外,廖國興說,一名47歲女性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平日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不料某天午睡起來洗頭,突然間頭痛欲裂,隨後即昏迷不省人事,送醫後經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為典型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之後再進行3D血管攝影術檢查,證實為腦內動脈瘤破裂出血。 由於天氣寒冷,大家在踏進浴室脫衣沐浴時,由於浴室溫度較低,若一下把身上衣物全都脫掉,產生的溫差會讓人的腦部血管劇烈收縮,因此產生病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以及有抽煙喝酒習慣的民眾,原本就是腦血管病變的高風險群,更容易在此刻出問題。 廖國興提醒大家,冷天正是腦血管病變的好發季節,民眾在洗澡前的5到10分鐘,可以先放熱水,讓熱水蒸氣提高浴室溫度,待浴室變暖後,再脫掉衣服沐浴,以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腦血管病變。 如果我們冬季洗澡順序不正確! 每年1.4萬 老人家猝死 。 洗澡順序: 先洗臉,手腳 然後衝身體,最後才洗頭。這樣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 根據日本雜誌《日刊現代》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而導死亡多達1.4萬人,其中約9成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特別是12月、1月期間,溫差過大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加,在洗澡時摔倒從而溺死的情況特別嚴重。若能按順序洗澡,就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40歲以上的人都應該知道洗澡的順序。記住,天冷洗澡時不要先洗頭後洗身體。預防很重要!都記住了嗎。
    2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冷天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建議: 洗澡前可以先喝一杯 (約一個馬克杯) 的溫熱開水 (不是燙的)使腹腔溫暖,冷天洗澡請注意~看看...... (我們都不年輕了) 這幾天氣溫偏低,要小心,這可是容易中風的季節! 不要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40歲左右的中壯年,常常在洗澡前後沒有做好保暖工作,突然在浴室內中風,究竟該怎麼防範?在冬天一踏出門,冷風一吹來,常常讓人不知不覺縮起身,抵擋寒風。 很多人都知道在戶外要保暖,卻忽略了在室內保暖工作的重要性。像是在洗澡前,脫衣服的時候,光溜溜的身體暴露在冷空氣中,這時候非常容易引發中風好多人都是在浴室或者洗手間暈倒。 醫生說,身體一冷、血管就會收縮,血壓會升高。 進入浴室開始洗澡,體溫快速上升,這時候血壓又會更高,等到身體習慣了水溫,血壓就會開始降低,血壓這樣忽高忽低,非常容易引發中風。要預防洗澡前後引起的中風,有幾個方法。 第一,善用各種電暖爐,洗澡前15分鐘就開啟電暖爐,溫暖整個空間。 第二,轉開蓮蓬頭,讓整間浴室有水蒸氣,浴室溫度也會比較高。 然後用蓮蓬頭沖脖子後方1分鐘,保持體溫,就可以穩定血壓。 就算你覺得自己很健康,但是一旦超過40歲,要去洗澡時,浴室溫度保持溫暖很重要。 在寒冷的冬天洗熱水澡最舒服了,浴室溫度保持在25度,半夜起來上廁所時加件外套。 ===========天氣冷颼颼,當心洗澡洗到一半腦中風!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國興表示,洗澡時脫掉衣服所造成的溫差,有可能讓血管收縮加劇,讓血壓瞬間增高,導致腦出血、中風、腦腫瘤破裂等危機,「天冷半夜起床上廁所,曾有人因此倒在浴室中昏迷,也是相同道理。」廖國興說。 一名47歲女性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平日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不料某天午睡起來洗頭,突然間頭痛欲裂,隨後即昏迷不省人事,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描,顯示為典型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之後再進行3D血管攝影術檢查,證實為腦內動脈瘤破裂出血。 廖國興表示,由於冬天天氣寒冷,民眾在踏進浴室脫衣沐浴時,由於浴室溫度較低,若一下把身上衣物全都脫掉,產生的溫差會讓腦部血管劇烈收縮,因此產生病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以及有抽煙喝酒習慣的民眾,原本就是腦血管病變的高風險群,更容易在此刻出問題。 至於該名女性所罹患的腦內動脈瘤,常見於四、五十歲中年人,病患在出血前的兩至三週會出現劇烈頭痛。 廖國興形容,就像有人拿刀在刺、或是整個頭像要炸開來那麼痛,「有出現這種頭痛就該提高警覺了,因為這可能是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前兆。」他說。廖國興提醒民眾,冷天正是腦血管病變的好發季節,民眾在洗澡前的5到10分鐘,可以先放熱水,讓熱水蒸氣提高浴室溫度,待浴室變暖後,再脫掉衣服沐浴,以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腦血管病變。 ****************************冬季洗澡順序不正確! 每年1.4萬 老人家猝死 洗澡順序:先洗臉,手腳 然後沖身體,最後才洗頭,這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 日雜誌︰洗澡不正確每年1.4萬猝死 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愛泡熱水澡,不過洗澡方式不當,可能導致死亡。 根據日本雜誌《日刊現代》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而導死亡多達1.4萬人,其中約9成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專家提醒,天氣冷時,洗澡時切勿先洗頭。根據日媒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導死亡多達1.4萬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竟佔9成,特別是12月、1月期間,溫差過大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加,在洗澡時摔倒從而溺死的情況特別嚴重。 日本東邦大學醫療中心佐倉醫院循環科的教授東丸貴信表示,多數人洗澡時,都是先洗頭,然後才沖身。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 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正確順序︰先洗臉、沖身體、最後洗頭 東丸貴信指出,正確的洗澡順序應是先洗臉,然後沖身體,最後才洗頭,這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請告訴40歲以上的家人應該知道如何進行洗澡的順序?天冷不要先洗頭後洗身體,預防腦部出狀況為要!。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許瑞云醫師(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 最近常看到Line、FB或大眾媒體傳有關武漢新型病毒的訊息,已經引起不少民眾的恐慌焦慮,所以想要分享如何避免感染和如何加強免疫系統的方法。 病毒本身只是發病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免疫系統。就像射箭一樣,即使箭射過來(病毒入侵),如果有一把很好的盾牌來抵擋(免疫系統),我們就能相安無事。所以,我們會看到,同一家人一起接觸到同樣的病毒,但是每個人的症狀可能都不大一樣,有的人完全沒事、有的人嚴重到需要住院、甚至死亡。 平時我們的口腔、鼻子、消化道等都是跟許多的細菌、病毒和平相處,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好好的維護身體。但是如果壓力大、情緒差、飲食不當、睡眠差、環境不良等導致免疫系統下降時,那麼細菌或病毒就會趁機而起。所以,喉嚨弱的人,一生病就先喉嚨痛;鼻子弱的人,一生病就先流鼻水甚至引起鼻竇炎;腸胃弱的人一生病就容易上吐下瀉。病毒和細菌都一樣,我們身體那裡弱,它就會伺機在那裡繁殖。 如何幫助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統呢? 1. 冬天或天氣寒冷時要做好保暖,身體暖和,能量流動比較順暢,免疫系統也會比較好。身體寒冷,新陳代謝會變慢,而且身體得要耗費更多能量來保持體溫。 2. 調整壓力:情緒儘量維持祥和平靜,過渡激動的情緒會耗掉太多的能量。面對傳染疾病無需恐懼,除了落實該注意的預防概念(多洗手、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可以帶口罩)。 3. 睡要睡得飽、睡得好:如果最近很疲累或身體不舒服的人尤其要早睡,冬天最好十點以前能夠上床。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肝火太大、心火不調、心腎不交、違反生理時鐘、疾病、藥物及飲食都可能影響睡眠的品質。失眠其實不難治,只要找到原因去調整它,一般都可以不藥而癒。 4. 調整能量:每天一定要做至少一次的五分鐘快速能量提升運動,尤其是敲四處、左右交叉、開天闢地、氣場和保護能量場更是重要。能量平衡穩定,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會好。 5. 有時間多接觸大自然的好山水、公園等,可以赤腳走在草地上或海灘上的沙或石頭上,抱抱樹(松樹、柏樹為佳,避免榕樹和柳樹)。吸收正能量,順便排掉身上的負能量。也可以用精油、花精等方式放鬆自己。 6. 身體細胞所需要的新陳代謝養分來自飲食,所以飲食方面要儘量食用均衡健康的五穀雜糧、各式豆類堅果、蔬食,避免大魚大肉或人工再製品(臘腸、火腿、酸菜、醬瓜、素料等)。寒冷的天要避免吃喝冰涼的食物。還有培養好的有益菌也很重要,可以買原味的優酪乳或自己製作優酪乳(請參考‘哈佛醫師養生法’一書裡的黑豆漿優酪乳的製作法)。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才能幫助脾胃的消化,脾胃的功能對維護免疫系統很重要。 儘量少吃甜食,包括甜的水果。過多的甜食容易壓抑免疫系統,所以最好盡量少吃。 7. 早上起床和睡覺前可以做如是的觀想: 早上剛起床但還睡在床上的時候:先緩慢的深呼吸三次,然後觀想: 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基因,每一個記憶因子,都閃閃發光,閃耀著健康平安、幸福和諧的光芒! 全身每一個細胞都非常放鬆、非常健康、非常平安、非常幸福、非常和諧、非常光明、非常喜悅! 我全身充滿愛和感恩的能量! 今天會是美好的一天,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帶給我最好的學習與成長,我願意安心喜悅的接受。我願意學習尊重和保護所有的生命(我們投到宇宙的都會收回來,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夠安全和祥和,就得要懂得尊重其他生命的安全和祥和)。可以重複數遍,並觀想全身上下裡外都閃閃發光。 晚上躺下來睡覺時:先緩慢的深呼吸三次,然後觀想:今天也是完美的一天,我得到應有的學習與成長,感恩我還好好活著,有吃的,也有遮風避雨的屋子和舒適的床,我現在選擇放鬆自己,祝福自己及所有的人事物。我是安全的,我的世界也是安全的。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閃閃發光,閃耀著健康平安、幸福和諧的光芒。 全身每一個細胞都非常放鬆、非常平安、非常幸福、非常和諧。 我全身充滿愛和感恩的能量。可以重複數遍,並觀想全身上下裡外都美好健康。 8. 保持專注在當下,提醒自己,在這一個當下我很安全,很放鬆,讓我們恐懼不安的是腦子裡的小聲音、編造的故事、或跟媒體隨風而起的恐懼,所以要把自己拉回當下,我在這裡,我在現在,在現在、在這裡的我很安全。 對任何的傳染病或疾病,我們都可以選擇用輕鬆愉快的心情來面對該來的一切,畢竟我們抗拒和害怕也沒有用。疾病其實就是身體的變化罷了,不妨放鬆心情的去體驗身體變化的過程就好。緊張、抗拒、害怕或恐慌反而會讓身體的能量緊繃、無法流動,讓修復身體更加困難。而放鬆可以讓身體能量流動比較順暢,身體修復會更加容易。 祝福大家都能夠輕鬆順利的保護好自己、家人、社區、國家!!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 文章出自:許瑞云醫師(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
    9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這篇文字很冗長,但是請用耐心地將它閱讀完畢! 醫學背後的黑幕 / 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 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它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 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 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 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 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 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 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 鮮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 「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 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 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 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 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 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 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 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 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 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 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 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 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 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 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 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 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 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 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 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 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 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 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 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 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 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 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 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 我一位朋友父字姪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 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 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 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 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 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 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一個有良心道德的心臟科Dr. Lin Jake醫師的從醫多年實際研究聲明※ [水]這個你必須知道睡前、洗澡時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經養成睡前不吃東西不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1~2杯左右的水分,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補充水分,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侯,【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臟病及腦部疾病。 國人在習慣上喜歡睡前沐浴,洗個乾乾淨淨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份,所以醫生建議:【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醫學界發現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要是剛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綠膿桿菌進入瓶內,這個瓶子就會變成agar,12小時後,菌數就足以引起喉嚨痛! 因為怕公佈後,礦泉水會滯銷,所以廠商不敢公佈,但是醫學界教授還是勸大家喝礦泉水時,不要接觸瓶口!
    4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康健雜誌 選單 搜尋 > 登入 別再錯怪味精了 加好友 收藏(3) 別再錯怪味精了 康健雜誌67期2004.06.01 作者:謝曉雲 圖片來源 : 邱瑞金 很多講究養生的現代人害怕吃味精, 它真的有害健康嗎? 你家炒菜、煮湯時放味精嗎?不少重視健康的人會說「不」。有些人到麵攤吃碗陽春麵,不忘交代老闆:「不要放味精。」提到味精,一般都和負面形容詞連在一起──吃過含味精的料理後,會口渴、味覺麻痺、頭痛、頸部僵硬,甚至網路上還傳言吃味精會致癌。 但這些說法可信嗎?味精是不是一點都不能用? 味精的成分其實無害人體 如果你了解味精的成分,就不必擔心它會損害健康。 以往製造味精,是從海藻、植物濃縮萃取而得,而現在多半利用澱粉、蔗糖或甜菜糖等發酵製成。而味精裡主要的化學成分是「麩胺酸鈉」,麩胺酸是一種胺基酸,鈉則是一種電解質,兩者都是人體中本來就有的成分,由此看來,味精中並沒有含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成大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解釋。 味精造成「中國餐館症候群」? 雖說味精的成分對人體無害,但有些人似乎天生對味精特別敏感,吃了會出現頭痛、噁心、後頸部變緊、腹痛及氣喘症狀加重等不適問題,西方還把這種情況稱為「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RestaurantSyndrome),認為是中菜裡加了大量味精惹的禍。 但事實上,國外曾針對味精做過研究,發現味精和「中國餐館症候群」的發生並無絕對關聯,並推論,出現不適症狀的人可能是對其他食物,例如豆類、小麥等過敏引起的,不能完全歸咎味精。 但有些氣喘患者吃了味精後會加重過敏反應,目前並不清楚其中的反應機制,只能建議這些人儘量小心,避免吃到味精。 注意鈉含量不低 有人吃了加味精的菜,就覺得異常口渴,主要原因是味精裡也含有鈉,大約為鹽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是外食族或者常吃加工食品,都會吃進大量的鹽和味精,兩者裡面的鈉相加起來,會使血液中的鈉濃度迅速上升,自然讓人感覺吃完後口乾舌燥,拚命想灌水。 因此,一些需要限制鈉攝取量的人,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腎臟病患者,不只要少吃鹽,也要少吃味精。 高鮮味精比較好? 看準大家害怕味精而不敢使用,市面上於是出現許多和味精用途相似,也是用來增鮮提味的調味品,如高鮮味精、雞精粉、柴魚素等,這些和味精有什麼差別? 不同於味素的是,它們主要成分為核甘酸,也是一種人體中本來就有的成分,只是呈現出來的鮮味比麩胺酸更高,所以廠商強調用量可以比味素更少,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陳俊榮解釋。 至於用「核甘酸」為主成分的調味品是不是比較好?擁有20年經歷的國賓飯店行政主廚鄭衍基認為,只要用量適當,不超量,其實用一般味精就可以,並不一定需要用這些強調用量能更少的調味品。而且,這一類調味品裡,其實也添加了一部份的味精。 如果消費者想選用這些調味品,他也建議,烹調魚、海鮮料理,或想搭配魚類風味的菜色,可以加以魚類為主要原料的調味品,而烹調肉類時,可以選用雞精粉,這樣菜餚燒出來的風味比較一致。 使用味精有妙方 鄭衍基說,添加味精的時機不對,或加太多,都會直接破壞食物原有的風味。所以使用味精有幾個大方向要掌握: ◆烹調完成再放味精 烹調過程中,先讓食物的原味充分發揮,等食物熟了,再加調味料,而不要一邊煮,一邊放調味料。如炒蔬菜時,要等菜變色全熟,在起鍋之前,才加鹽及味精,再稍微翻炒幾下即可。 ◆原味鮮明的食物不加味精 「原味夠的時候,何需提味?」任何調味料都是紅花一旁的綠葉,不應該搶了食物本身的風采,尤其料理原本風味很鮮明的食物,如肉類、魚蝦貝類等料理,調味愈少愈好,鄭衍基認為。 而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蔬菜,一般原味較為清淡,料理時如果加一點鹽和味精,可以提高菜餚的鮮甜度。 ◆醃料、涼拌菜裡不放味精 因為一放了味精,它容易包覆在食物表面,阻礙其他的調味滲透到食物裡面,所以吃起來,只有味精呈現的單一、呆板的味道,鄭衍基解釋。 ◆味精只適合和鹽一起配用 任何以酸、甜調味為主的菜餚裡都不宜放味精,味道會顯得不搭調。 少量味精就足以提味 其實一般烹調時,只需要很少量的味精,就能達到提味效果。鄭衍基舉例,炒一盤4人份青菜,大約只要1/2小匙,而炒一些含水量比較少的根莖類蔬菜時,用量要更少,大約1/4小匙就夠了。如果你用的是雞精塊(雞粉)、柴魚素、高鮮味精等調味品,鮮度又比味精高,所以用量可以更少。 但面對餐館大量使用味精,而你又無法控制,該怎麼辦? 建議你請老闆完全不加味精,或至少減半使用,可以避免吃完出現口渴、味覺麻痺或其他不舒服情況。 聰明飲食不需遠離味精,而應該注意用得適時、適量,就能放心享受它帶來的方便和美味。 素高湯取代味精 如果你堅持拒絕味精一類的調味品入口,但又想讓菜餚或湯呈現鮮味,建議用簡單的方法熬素高湯,取代味精調味。國宴名廚鄭衍基的素高湯食譜如下: 材料: 高麗菜、玉米、少量胡蘿蔔(提湯色)、白蘿蔔、菇蕈類(草菇、洋菇、幾朵乾香菇)、少量炒過的花生及白芝麻(用乾淨紗布袋裝好)、2~3片當歸、幾顆紅棗。全部材料和水的比例為1:3,例如1斤材料加上3斤水一起煮。 做法: 1.水煮滾,把所有材料放進鍋中,轉成小火慢滾3小時。 2.高湯放涼之後,用紗布過濾,再分裝成數小包,放進冰箱冷凍庫(攝氏零下7度)保存,可以放3個月左右。做菜時,拿出一包使用即可。 馬上Line給朋友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噗浪plurk 分享到google+ 加入康健Line 加入大人の社團 你可能有興趣的You Might Also Like 肺腺癌、胰臟癌、腎臟癌...6大徵兆揪出看不見的癌! 不可忽視的10個腳症狀! 非經期出血(異常出血),連醫生都皺眉 為了照顧父母,退休金、婚姻雙無的人,該如何養老? 老人家缺牙,該植牙還是裝假牙? 活動看板Event 網路書店 電腦版 加入會員 我的收藏 讀者服務信箱 讀者服務專線 Copyright © 2016 康健雜誌 版權所有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味萬能「補藥」,不花一毛錢 解決許多慢性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FpdCvFbuA 今天給 各位前賢好友 推荐一味萬能的「補藥」, 不花一毛錢,但是功效無窮大, 幾乎 所有的 中國大陸 國醫都推崇它, 用得好,可以解決 任何慢性病! 中國大陸 國醫大師唐祖宣,49歲時,得了腦炎, 昏迷了5天,還好被搶救了過來。 康復以後 也落下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平時行走都要帶著氧氣袋。 通過「揉腹」,身體完全調理過來, 今年76歲仍步履生風,言語俊爽。 國醫大師路志正,90多歲了仍精氣神十足, 「揉腹」就是他的養生秘訣之一, 路老 在每天飯後一個半小時,都會進行「腹摩」。 國醫大師李濟仁,80多歲仍紅光滿面, 甚至重新長出黑頭髮,眉毛有的 也由白的 變黑了, 他說,主要是會補!李老 這個補呢,不是食補, 也不是葯補,而是「揉腹」,李老 自己說: 「這是我最大的補啊,對我的保健,是起到關鍵的作用的」。 堅持「揉腹」,不僅能促消化、治便秘, 身上的老病、慢性病,也會會跟著慢慢 抽絲而去。 早晚揉腹,百病不生: 國醫大師李濟仁 說,他這個動作很簡單,也很容易做, 但是必須要堅持,貴在堅持,天長日久地做下來, 還真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你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啊,那作用是不大的。 這裡給大家總結了一下「揉腹」的方法, 但是大家不要拘泥於這個方法,如果自己操作的時候, 有一點點偏差,也是無妨, 養生保健主要是兩點:1. 自己舒服,2. 長期堅持。 揉腹 早晚各一次,選擇在睡覺之前後、起床後最好, 如果有恆心,也可以在午後,加一次。 練一周左右,就可感覺 腹內氣, 隨手轉呈恍惚蕩漾之象, 堅持一個月,能感受到驚人的變化。 1、躺著按: 取仰臥位,以右手撐按順時針方向,繞肚臍眼揉腹, 先從肚臍眼開始轉圈兒,一圈接一圈逐步擴大, 直至揉遍全腹。 按揉力度應該適中,以不產生痛感為前提。 2、坐著按: 併腿端坐於椅子上,或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成站立式。然後雙手相對搓至手心發熱, 平鋪於腹部的左右,分別以順、逆時針為方向, 輕揉輕摩腹部30~50圈為一組, 力度以「有微微發熱」為佳。 3、站著按: 右手的手心眼,對著肚臍眼神闕穴,以肚臍眼為中心, 順按36下,反過來又按36下, 每次「正、反」為一組,可以多做幾組。 【提醒】 ✦ 有人用了35分鐘,揉1200下,這就有點快了。 初練「揉腹」,速度應該是每2-3秒轉一圈, 30分鐘的轉數,應該在600-900下之間。 轉得太快,手臂容易累,注意力也跟不上, 而且轉快了,就沒有了力度。 沒有力度的揉腹,效果是有限的。 仙丹腹中藏,揉之壽命長。 揉腹 雖簡單,但卻是流傳了數千年的功法。 腹者,生之本。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 陰陽氣血之發源。 經常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充實五臟, 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臨床實踐 證明,以按摩腹部為主 的髒腑經絡按摩療法, 對許多頑固性疾病,如肺心病、肺氣肺、高血壓、 冠心病、糖尿病、腎炎、腎孟腎炎等疾病, 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揉腹」的功效,至少有下列六個: 第一、降血壓: 腹部為胃經及脾經等多條經絡循行之處, 因此按揉腹部,可以強健脾氣,有助痰濕之邪的代謝, 對痰濕中阻型 的高血壓,有很好的療效。 對於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按揉腹部,能平息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 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第二、甩贅肉: 中醫 認為,大腹 屬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運、氣血鬱滯所致。 故欲減肥,首當從脾調治。 按探腹部,通過腹部的運動,可以 健脾助運。 此外,揉腹,還能刺激「末梢神經」, 使腹壁毛細血管暢通,促進脂肪消耗, 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第三、治便秘: 很多有便秘的人 不喜歡吃藥, 有的人吃了藥,便秘就暫時好了; 不吃藥,病情就又回到起點,形成了依賴。 其實可以試試「揉腹」,讓身體恢復自身的功能。 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長期堅持,一定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揉腹時,出現腹內 溫熱感、飢餓感, 或產生 腸鳴音、排氣等,屬於正常反應,不必擔心。 第四、治痛經: 目前很多年輕女性在面對「痛經」時, 一般是通過服用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的, 服藥雖見效很快,但不宜長時間使用。 事實上,摩腹,對治療「痛經」也具有很好的療效。 這是因為,按揉腹部可以 疏經通絡,引血下行, 使經行通暢。 由於小腹為胞宮所在之處, 因此摩、擦小腹,可促進小腹內微循環,調經止痛。 第五、祛寒氣: 腹部走的大多是 陰經,而小腹又是 陰經相交接的部位,屬 陰中之陰。陰性寒,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 所以,「揉腹」是很關鍵。 手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溫養的效果。 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 至發熱, 不但能讓人體自動調集脂肪來禦寒, 還能 養元補氣、滋陰培陽。 第六、治胃病: 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每天早、中、晚飯後各 揉腹l次, 每次約揉5分鐘,可達到輔助治療「潰瘍病」的目的。 因為「胃潰瘍病 」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 經常「揉腹」,可促使 前列腺素 分泌增加, 阻止胃酸過量分泌,防治潰瘍病。 只要堅持一個月,就有驚人的變化,腸道通暢了, 褲子鬆了,不失眠了,身體都硬朗了, 身上的老毛病、慢性病,慢慢抽絲而去! 不花錢、不吃藥,學會了「揉腹」能調百病, 「揉腹」這樣的好方法,記得告訴家人和朋友, 這是造福大眾的事情,是 行善布施 之善舉。 祝福 各位前賢好友: 身體健康享天年, 健康資訊多轉傳, 功德無量又無邊, 借假修真生淨土。
    1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行醫二十餘年,我為什麼給病人開的藥方都是素食⁉️ ㊙️吃素夠營養嗎? ㊙️發育中的小孩及體力不好的病人、老人或孕婦可以吃全素嗎? ㊙️吃全素一定就能健康不生病嗎? ㊙️為什麼不要吃奶蛋呢? …… 這些都是許多人對於全素飲食的疑問與擔憂。 本文為「大愛電視台」專訪楊濟鴻醫師之全文記錄,讓我們來看看楊醫師怎麼說。 【問】:當醫生的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健康,楊醫師您從醫那麼久了,為什麼現在強調要吃全素才能保持健康呢❓ ⬛【楊濟鴻醫師答】: 這個過程是不可思議的因緣。我學中醫和西醫(擁有中、西醫師執照),從傳統醫學或是以前所學的現代醫學、營養學,也都主張奶、蛋、魚、肉、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種種營養都要兼顧,我想現在普遍大家還是抱持這個所謂六大營養素均衡攝取的觀念吧。 台灣以前是農業化社會,逢年過節才有魚、肉可吃,無形中加強動物性食材比較營養的印象,老一輩的人都有這種概念。 但是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因緣,這個因緣來自於我的慧深法師。 我現在開中醫診所,中藥當中含有動物性成分的藥材,比如:蛤蚧、鹿茸,若從中醫藥的角度而言,這些藥材是有其療效的。 但是在六年前,有某因緣告訴我,如果我還繼續使用這些含有動物性成分的藥物治病,我們家將會遭逢一些事故。 當初我的同修有先在師父那邊參加朝山,但並沒有深入了解佛法,只知道師父一直交代我們吃全素,我們也知道應該吃素。 若說我不吃素的話,我會遭受一些果報,那我還可以接受,但今天我是拿這些藥去治療病人的,又不是我自己要吃的,怎麼不可以呢?我不能信服。 我就向同修提議要拜訪師父。那是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十二月三十日。師父很慈悲接見我們,但我一見到師父,就一直跟他爭辯為什麼不能使用動物性藥物,而使用植物性藥物就可以? 雖然師父用了很多方式告訴我應該改用不含動物的藥,但我都聽不下去。後來,有一個年輕的師父過來,師父請她跟我分享一下。 只見她坐下來後,卻說不是她要分享,而是有人要說話,然後她眼睛一閉,手下垂,呈現半身不遂樣,駝著背,分明就是我媽媽往生時的狀態,那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的情況。經過許多事情證實,她的確是我媽媽要來告訴我一些事情。 ◐◐我媽媽為什麼會駝背❓又為什麼會半身不遂呢❓ 原因是她有腦幹出血性中風,而會腦幹中風,又是因為往生前大約十年的背痛,任何醫學檢查都是慢性肌筋膜炎而已,不算治療很困難的疾病,但是總是不能治得好。 她大概因為背痛而不能活動,年紀大的婦人晚上都會頻尿,她躺下去就不敢動,一動背就痛得受不了,頻尿卻不得不起床,從打算起來到上廁所,我爸爸觀察過,每一次至少花費十分鐘。 也因為背痛,最後她索性連運動也不做,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好,下肢深部靜脈栓塞,我把她送到榮總一個我認識的醫生那裡,注射抗凝血劑,這卻導致她的腦幹血管破裂,中風,三年多。 我媽媽出來告訴我她的背痛是什麼原因❓是因為被牛肉的山壓住。但媽媽生前是不能吃牛肉的呀,為什麼她會被如山的牛肉壓住❓ ♥後來我媽媽說:我的外公在日據時代就經營一家很有名氣的日本料理店,我媽媽當時每天放學,外祖母都會要她幫忙熬煮牛肉,攪動鍋裡的牛肉。就這麼攪動牛肉而已,她都要背負因果,承受這種果報,被牛肉山壓住,所以她的腰直不起來:慢性肌筋膜炎。 她說,如果我還是使用含有動物性成分的藥物去治療患者,我也要背負這些果報。看到那一幕,我不再跟師父爭辯動物性藥物可不可以使用的問題了。 ♥我媽媽還說,因外婆家開日本料理店,自幼她就吃得很「好」,外婆常把許多「好東西」藏在白飯下,現在這些動物:螃蟹、蝦、魚、小卷都圍著她要索命,要報復。師父就教她趕快向眾生求懺悔。 (看到這一幕後,當下我就發願吃全素),而且在一個星期內就將診所內含有動物性成分的中藥全都下架了。 有一天午休,我突然間右邊肋骨痛到受不了,我想我睡覺的姿勢很正確,沒有理由這麼痛。因為接觸過師父,我想必然是果報所致。所以我不斷的持往生咒,希望能夠因此拔除他們的痛苦。 但那時候我並沒有確實的感受到眾生的苦,雖然不斷地持咒,但我的病痛沒有特別的改善。就在那晚剛好新聞播報一則虐狗的畫面,我當下覺得狗很可憐,似乎可以感受到牠的苦,就這樣才持三遍往生咒,結果肋骨處的痛竟然頓時消失掉。 ♥原來,重點不是在持幾遍往生咒,而是在持咒、求懺悔時,您有沒有真正去同理感受到眾生的苦。 又有一個因緣。我的牙齒不好,去植牙,找了一位很有名氣,而且是每個月還要巡迴幫牙醫師上課的植牙醫學會林理事長。植牙前有先幫我做了完整的評估,我那時候骨頭的強度有三十五牛頓,我的嬸嬸那時也有做,但骨頭強度只有我的一半而已。 我想,我去植牙一定沒有問題,而且那是很有名的醫生。我總共植了六顆牙,一段時間之後拆開來看,發現情況很不好,骨骼溶解,連拆四顆都是骨頭溶解,失敗了。 他說他植牙從來不曾失敗過,要失敗一顆就很難了,他實在想不通原因。他說他要把我的案例拿到醫學會報告,讓大家一起來找尋原因。 後來有因緣我到師父那邊,眾生出來告訴我,過去生我傷害很多眾生的牙齒,今生我就是承受這個果報。 我誠心的向他們求懺悔,結果,剩下的兩顆植牙,成功了。知道這一幕的林醫師也說:早知道這樣,您就應該先去懺悔,再來找我植牙的。 ♥後來輾轉得知這位林醫師也改變吃素了。 民間總認為醫學無法解釋的病,就是因果病。 我現在確信,凡所有病都牽涉因緣果報。 原先如果知道會如此,應當趕快求懺悔,化解眾生的怨氣。另外,這半年來,我的口腔潰瘍很嚴重,反反复覆發生,每一次都破八到九個洞。後來知道,這些都是不同的因緣果報。 我想,我們累世的習氣常常是一樣的,犯同樣的錯誤,因緣成熟,眾生找到你,他們就要報復。 我想,怎麼口腔潰瘍那麼厲害,又怎麼都治不好?一個洞就讓人吃喝都很難過,我有那麼多洞,我想做切片檢查。牙醫師告訴我,以他們的經驗來看,這根本不可能是癌症。 我自己也知道不是癌症,但是為什麼都治不好?中醫西醫的方法都用過,治不好;那個很有名的植牙醫師也想不出治不好的原因。 有一次植牙之後,突然間嘴巴痛到受不了,幾乎是整個晚上眼睛都不能闔起來睡一下,看我同修睡得那麼熟,真想把她叫起來。這時我才體會到有些患者說的「痛得想去撞牆」。 以前我們醫生往往以自己的專業說患者亂講話,不可能痛得那麼嚴重,醫生往往沒辦法體會患者的痛苦。 我找醫師檢查,結果是一切都安好,確定不是口腔潰瘍,他實在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痛得那麼厲害。痛得很奇怪,晚上整晚都沒能睡覺。 後來一直等到早上八點,我就撥電話請教師父,師父說十分鐘再回撥給我。回撥過來時,師父直接問我:「楊醫師,你有沒有釣蝦?」聽到「釣蝦」二字,直冒冷汗。 我沒學佛前,在中醫院上班的時候,藥商經常在我們休息的時間,招待幾個醫生去釣蝦。從那時候我培養出興趣來。我同修那時也會跟我去釣蝦。 我釣蝦的技術很好,還去買專屬釣桿。泰國蝦的釣場,人家用的是死蝦肉為餌,我是自己開車到水族館買小活蝦作餌,所以有時候一桿釣起兩隻蝦子。 聽到師父問我有沒有釣蝦?我嚇一跳,我想,出家師父怎麼知道釣蝦這個活動?大概知道釣魚,怎麼師父問起釣蝦?我說我有釣過蝦,又把這段經歷告訴師父,師父說:「你要跟蝦子求懺悔。」釣蝦鉤起來,我的病痛就如同他們。 幾年來我的同修參與尋聲父母教育協會,擔任講師,她那時候正好去做牙齒矯正,牙齒綁著鐵絲。有一場演講,本來好好的,她上了講台,很奇怪,每講一句話鐵絲就刺到口腔,講一句就刺,講一句就刺。我和同修承受著釣蝦的果報。 我打電話給師父時,我的嘴痛得合不起來,當我聽到「釣蝦」二字,我誠心的求懺悔,內心深深的體會到蝦子被釣時的痛苦,我嘴巴的痛苦當下消失,唯有感受過的人知道那種病痛當下消失的喜悅。 ◑◑最近又有一個例子需要跟大家分享。 我參加一場法會,遇到一個小女孩。最近流行兒童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都會造成腸胃炎。午供後我吃飯,小女孩的媽媽帶她過來,說:「楊醫師,我女兒痛到吐,又發燒。」 後來幫她觸診,按肚子,有一點張力,我說這是急性腸胃炎,可能是正在流行的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 先幫她刮痧,穴道指壓,後來給她一些隨身帶的藥,讓她吃看看。她還是不舒服,讓她休息一會兒。 不過,我心裡明白,我跟隨師父六年了,不斷的看到各種因緣果報,我深深體會到,所有的病,包括感冒,其實背後都各有因緣的,「凡所有都是因緣果報」,所以我建議她們好一點以後要去請教師父。 我吃過飯後,進到師父的會客室,門一打開,看到那個小女孩很輕鬆的在那裡頭,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原來,過去世在泰國有選妃活動,當時他們喜歡豐滿身材的,這個小女孩當時就是負責幫忙灌食的,讓那些女性很快的由五十公斤胖到一百公斤,一直灌食。 這一次她的肚子腫脹,疼痛,表現出急性腸胃炎的狀況,原來是過去這個因緣的果報。經過她誠心的求懺悔,病痛好了。你看,我吃飯時間大概不到十分鐘,她痊癒了,飯前和飯後的她有著天壤之別。 本來小女孩找我時痛哭流涕,求懺悔之後,她的病痛當下消失。 ◐◐㊙️為什麼臨床上我一直要求患者吃全素? 就是為了這個:凡事都是因緣果報,如果不吃全素,犯了殺業,日後必得報。 【問】:我們都說要吃素,你強調全素,連蛋和奶都不吃,為什麼❓ 【楊濟鴻醫師答】: 吃素有很多層次,五辛素、蛋奶素、奶素、蛋素、全素。現在食品要標示哪一種素,讓消費者明白。我為什麼堅持要全素?奶蛋魚肉都不可以吃,尤其是蛋。 臨床這麼久,不管學佛的,或很多已經吃素的人,我發現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內心實際上還是擔心吃全素會營養不均衡,認為全素不夠營養。 民國一百年(2011年),有一個團體歲末祝福時邀請我去演講,演講過後,有一對母女在外面等待我出去,媽媽跑過來說:「楊醫師,聽完你的演講以後我心安了。」這句話讓我感動至今。 我問她為什麼心安了?她說她的女兒(可能是讀幼兒園或國小一、二年級)當時看到「慈濟入經藏」的活動,那麼莊嚴,非常感動。因此,她的女兒也要響應上證下嚴上人的號召全面茹素,要吃全素。 不過,這位媽媽心裡頭還是很擔心全素會不會營養不良?但她聽了我那一場演講以後,她才知道原來從醫學、營養學來看,全素就有足夠的營養。 臨床上我看到許多吃素的人,其實內心都還是擔心吃全素會營養不夠,就像這個媽媽一樣。為何會這麼說呢? 就以下的情況,如果您不敢堅持吃全素的話,那您的內心必然還是擔心吃全素會營養不夠的,例如: 1⃣,當女兒或媳婦懷孕時,本來吃素的長輩們,都不敢讓女兒或媳婦完全吃素,因為他們會害怕萬一營養不夠,未來的嬰兒寶貝孫子發育不良。 2⃣,孩子正在發育時期,很多吃素的長輩也不敢讓孩子只吃素。 3⃣,成年人得了重病後,比如得了癌症,正在接受化療時,很多醫生乃至營養師都告訴病人要吃營養一點,否則白血球會降低,會要病人多吃牛肉等紅肉,喝雞精,很多人都會聽醫生、營養師的建議吃葷,他們認為這樣才有足夠的營養,他們認為純吃素,不夠營養。 4⃣,老年人。很多晚輩不敢要求家裡老一輩的人吃素。 事實上,國內外已經有非常多研究證實:全素就有很好,很足夠的營養了。 以蛋白質來談,本來我們認為動物性蛋白質對人體最好,很多吃素的人還吃蛋,為的是補充蛋白質;但從現今的醫學和營養學來看,蛋絕對是吃不得的。 有些宗教信仰者,認為可以吃蛋,因為他不具有生命。 我向他們說明,現在很多蛋的養殖生產過程,幾隻母雞在A4紙張大小的鐵籠子裡一起飼養,出生直到老死,都在那種環境裡養著,從來不曾放他們出來活動。 有些雞的腳陷在格子鐵絲間,跛了,活動時機少,所以體質也都很差。這樣的方式飼養的母雞能不生出瞋恨心嗎?這種怨氣會投射入所生下來的蛋裡。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很強烈的訊息,會有很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格子籠養著的母雞,所生下的蛋,即使沒有受精過,因為母雞有瞋恨心,吃蛋的人還是要受到果報的。 最近有主張要改變飼養方法,像放山雞一樣,給母雞很大的自由空間,隨意活動,但就是公母分開,不給予交配。 像這種飼養方式所生出來的蛋,似乎已經比較人道了,那又為什麼還是不能吃?因為這樣飼養的方式,還是將母雞和公雞強制隔離,對於那些原本可以透過自然交配而被生出的小雞來說,這樣的方式還是斷了牠被生出的因緣,這些小雞難道不瞋恨嗎?所以,從醫學、營養學和因果來看,蛋絕對不能吃。 牛奶、羊奶不能喝。您知道嗎?人類是所有動物當中,斷奶之後還在喝奶的動物,所有哺乳動物,斷奶之後就不再喝奶了。 而且人類更離譜,不但斷奶後還一直不斷喝奶,而且是喝不同物種的奶水。不同物種的奶,蛋白質的結構不同。 ♥《救命飲食》這本書,我常推薦患者去閱讀的書,各位可以看。他發現(牛奶與肝癌有關聯,牛奶所含的成分其實不適合人體)。 ♥以前的人說喝牛奶可以補充鈣,廣告常說多喝牛奶補充鈣質,多喝羊奶補充鈣。(其實牛奶羊奶會導致鈣離子流失,不是補充鈣)。 以前對牛奶鈣質的研究是在實驗室做的,因為牛奶確實含有一些鈣質,所以認為只要多喝牛奶,那它的鈣質就會進入身體。 ♥後來,更多的研究顯示,牛奶的鈣質人體是不容易吸收的。世界上產牛奶的六大國家:美國、英國、芬蘭、瑞典、紐西蘭、澳洲,他們國民骨質疏鬆比其它國家嚴重,少喝牛奶的國家人民骨質密度高出很多,這是一個事實。 喝牛奶,雖不會導致殺生,但是我認識一位師兄,他有一塊地出租給台灣某家生產牛奶的公司,這位師兄親眼目睹。 他說為了讓母牛大量產乳,使用大量的賀爾蒙等東西,我想這個是不爭的事實了,師兄看到母牛的乳房大到垂到地面,走動時乳房就在地面拖著,皮膚都磨破了。他看到那一幕,當下就不再喝牛奶了。真的很不人道。 我們今天既然學佛了,我覺得我們要慈悲,不能夠只看到人類,應該對所有眾生慈悲,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大家都一個樣子。 我跟許多不同宗教徒來往,(覺得眾生平等的觀念很重要)。接近師父以後,我更加明白,眾生不只是我們看得到的,還許許多多無形的眾生。我們為什麼會有病痛?我舉的好幾個例子就可以知道,(過去累世我們所傷害的眾生,他們還在怨,還在苦,所以他們會尋尋覓覓,日後一旦因緣具足,就讓您受果報了)。 ㊙️再跟各位分享,很多人痛苦到極點時,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因為他們認為死了什麼都不知道,一死百了。 其實這個觀念是大錯特錯。許多因緣讓我看到,(例如我的母親死後直到找到師父解除病痛之前,她就是那麼的痛苦,往生之後那個業果報的痛苦還在)。 ♥今生我殺了你,即使我死了,(你對我的怨氣依然存在,因為你怨,我還要受苦,累世之間,你尋尋覓覓,你找到我,就要我受苦,我要承受果報)。 ♥我了解到,(我們會病痛,因為我們過去傷害過眾生吃過眾生,他們還在苦還在怨,我們才會承受病痛)。(我們除了吃素,也要跟眾生解冤釋結),不要再造作新的惡業,結下新仇。 ♥許多經典提到,水懺提到,地藏經也提到殺生的人要受到多病短命報。我為什麼那麼篤定?因為我親身體會到,又目睹許多事例。(吃素,就是不再造新的殺業)。 但是開始了解並吃素之前,我們所傷害的眾生怎麼辦?我們對過去所傷害的眾生,一定要誠心求懺悔,而且時時用心觀想,希望他們也都能一同學佛,一同得到離苦得樂。 我一直在想什麼才是真心求懺悔?為什麼師父常會說你們都不夠用心?後來我才知道那是觀想,生出同理心,(願我從自己身體的病痛觀察到眾生的苦,我就不再想到自己的病痛,那個當下就是真實的懺悔)。 以前民間經常流行「吃這個補這個,你有什麼病痛就吃那個」,心臟不好的人多吃動物心臟。這種傳說實在是很大的錯誤。 🌐最後,我要做一個總結: 身為一個佛弟子的醫師,我深切體會到所有病痛的真正病因就是其背後的因緣,所以我除了給予病患醫藥治療以外,(我一定要求他們吃全素,就是奶蛋魚肉均不吃)。 ♥這里特別要注意:(蛋絕對不能吃)。而且,每天還要不斷的反省,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不再造作新的惡業,並努力行善,布施。 但是要特別注意,功過是不相抵的,所以我們更要以同理心,真心地求懺悔。能夠這樣,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治療。 那麼多醫生都主張吃素了 你也快快跟上 新時代健康飲食方式的步伐吧 【注】: 楊濟鴻,台灣中醫師,透過純正中醫藥的調治使患者的身體回歸平衡,達到“陰陽調和”的目的。 對患者強調“全植物性飲食”(即奶蛋魚肉均不吃的全素飲食)對身體的好處。 圖文轉分享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轉載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