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早安健康


哈佛研究:每天喝這種牛奶,巴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
2017-07-02 日文編譯/陳建甫
Line Share

LINE Join
363.6 K收藏17
哈佛研究:每天喝這種牛奶,巴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已故世界拳王阿里在生前飽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而這項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為「老年人三大腦病」的健康疾病,據流行病學推估,在台灣的高齡病患可能逾三萬人。排除遺傳因素而導致的早發型病例來看,病患多發病於55歲以後,隨著年紀越高,盛行率也跟著提高。部分研究者認為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可能是影響民眾罹病的關鍵因素外,也有一部分則認為其發病的成因與腸道菌叢健全度有關。

天天喝低脂牛奶 罹患巴金森機率增39%
根據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在今年6月7日於美國神經學學會期刊《Neurology》中發表的一份大規模健檢報告研究,發現了每日攝取3份以上牛奶、起司、冰淇淋等乳製品的民眾,其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比每日攝取1份以下者高出了34%;另一方面,每周攝取至少7份脫脂或低脂牛奶者,其罹病的比例也比每周攝取1份以下者高出了39%。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近25年內的「護理師及醫療從業人員」的健檢資料,其中雖然也包含了遺傳性的早發型巴金森氏症患者,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證明這項神經退化疾病與飲用牛奶的習慣確實有關。

腸道菌叢是關鍵
主導研究的凱薩琳‧休斯提到,近年來因為防止肥胖及飽和脂肪酸所給人的不良印象,低脂乳製品的市場正在逐日壯大,然而本次研究中卻也發現了攝取大量低脂牛奶,反而會讓生病機率也跟著增加。她認為這與低脂牛奶對腸道細菌的影響具有高度關聯,但是也坦言,本次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而根據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公布的資料,發現75%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確實有腸道問題,其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該研究提到,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都可能促使身體的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也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

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宋昌穆表示,長期的便秘會使腸道菌相逐漸走向發炎狀態,產生出來的發炎性細胞激素就會透過神經傳達至大腦,經年累月後就會誘發巴金森氏症。

因此凱薩琳‧休斯也建議民眾,若是想要飲用牛奶,也盡量選擇乳脂肪含量正常的一般鮮乳,養好腸道才是長久維持健康的必勝之道。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國內醫師說,這樣的統計結果缺乏學理根據,推測可能跟牛奶改變腸道菌有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台安醫院腸胃科醫師蘇志盛,認為低脂牛奶跟巴金森氏症,沒有學理上的因果關係。

    出處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1707/201707021876605.html#.WmH-o5P1WRs
    愛喝低脂奶 易罹巴金森氏症?!
    6 年前
    71(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早安健康 哈佛研究:每天喝這種牛奶,巴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 2017-07-02 日文編譯/陳建甫 Line Share LINE Join 363.6 K收藏17 哈佛研究:每天喝這種牛奶,巴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已故世界拳王阿里在生前飽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而這項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為「老年人三大腦病」的健康疾病,據流行病學推估,在台灣的高齡病患可能逾三萬人。排除遺傳因素而導致的早發型病例來看,病患多發病於55歲以後,隨著年紀越高,盛行率也跟著提高。部分研究者認為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可能是影響民眾罹病的關鍵因素外,也有一部分則認為其發病的成因與腸道菌叢健全度有關。 天天喝低脂牛奶 罹患巴金森機率增39%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美國最新突破性研究: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A +A 風傳媒作者國際中心 | 風傳媒 – 2016年12月4日 下午5:46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可能引發巴金森氏症的腸道細菌(Caltech) 可能引發巴金森氏症的腸道細菌(Caltech) 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氏症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 研究人員隨後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餵食由腸道菌群分解食物纖維時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併為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氏症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可能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Caltech) 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可能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Caltech) 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腸道微生物組是巴金森氏症的重要推手。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可能促使甚至導致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 負責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馬茲馬尼恩(Sarkis Mazmanian)說,對於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傳統治療方法都是讓藥物在大腦中發生作用。而新發現意味醫生可能要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氏症,比如調節短鏈脂肪酸水準、服用益生菌或清除有害的微生物。相比現有療法,新的治療策略要容易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 巴金森氏症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老年人的三大腦病,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最常見。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有三:四肢顫抖(震顫)、肌肉僵硬、運動緩慢或動作完全消失。到最嚴重的第5期,患者無法自行走動,需靠輪椅或躺在床上,日常生活也需要他人照顧。巴金森氏症患者初期主要靠藥物治療,也可考慮外科手術,但兩者都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 7777777777777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對人體有許多好處 但是研究顯示喝哪一種牛奶容易患得帕金森氏症 A 熱牛奶 B 微波過的牛奶 C 低脂牛奶 這是真的嗎 請選擇 帕金森氏症跟熱牛奶 微波過的牛奶 低脂牛奶 哪一個有關 A B C B A B都是熱的啊 微波過的牛奶 那微波其實我最近一直在看一些文獻就是 它其實是水分只震盪 它不會影響裡面的脂 熱牛奶 你說它的組成不會改變是不是 對 我鎖定 先不要浪費時間 哪一個 我想聽 低脂牛奶 為什麼是低脂牛奶 我媽都叫我不要喝低脂的 或脫脂的 她都說那個對身體沒有用 因為它都是用一些特別的成分去 讓脂肪脫掉 而且營養聽說都被排除掉了 對 反而不營養 對 沒有營養 完全 我媽是護理人 只會水分冷 你媽是護理人 對 停 去腳 真不錯 來 說明一下 為什麼低脂牛奶不要碰呢 因為哈佛大學的博士認為 可能的解釋是 牛奶蛋白會降低血液裡的 鳥酸鹽水平 而全脂牛奶中的飽和脂肪 有助於保持體內尿液濃度的平衡 所以低脂牛奶 它容易會導致 患得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而乳製品中的濃藥等人工添加劑 也可能會導致這樣的一個結果 好 來 恭喜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帕金森氏症」是台灣老年人三大疾病中的一種,主要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而影響到運動神經系統的疾病。而以往大家多半認為帕金森氏症與腦部病變有關,但近期美國醫學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發現到此疾病的源頭,竟然在於「腸胃」而非「腦部」。 美最新研究:帕金森氏症病因位於「腸胃」 根據美國網站指出,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從動物實驗中找到了造成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兇—「腸道裡的菌群」。 實驗過程中,其中一組為被植入「完整腸道菌群」的實驗鼠,而另一組為「無菌」的實驗鼠。 實驗結果顯示,兩組實驗鼠雖皆能大量表現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但無菌實驗鼠中的腦細胞並未出現「蛋白質的堆積」,反觀被植入「完整腸道菌群」的實驗鼠,蛋白質已大量堆積在腦部區域,而「α-突觸核蛋白」於腦細胞中的堆積,與帕金森氏症的發展有明顯關聯。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康健雜誌 防疫英雄 醫生這樣說 喝咖啡好處又多一項!研究: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 收藏 瀏覽數 129,432 2018/07/26 作者 / 王馨世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經由媒體報導、廣告宣傳,喝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多數民眾每天至少會喝一杯咖啡。關於喝咖啡的好處,過去已有不少討論,而近來研究發現,咖啡還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去攻擊自己的細胞、組織與器官。自體抗體的產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以前曾發生病毒感染後引發免疫失調 2.對自己體內所產生的蛋白質與物質(又稱為自體抗原)失去耐受性 全身性紅斑狼瘡即為自體免疫疾病,是自體免疫抗體攻擊全身器官而導致的全身性疾病,大多發生於女性。臨床症狀可由極輕微至極嚴重,常有多重器官系統受侵犯,病程的轉變往往非常迅速,例如何時會緩解、何時會惡化,令人無法預測。根據研究顯示,全身性紅斑狼瘡發病與基因性遺傳、荷爾蒙及環境因素有關。 咖啡有助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發作 美國密西根大學風濕免疫學科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咖啡因對人類血液中單核白血球調控發炎反應的影響,發現咖啡因可以降低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只要一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就足以抑制發炎反應的訊號傳遞路徑,也就是減少發炎反應上游基因的表現量,繼而減少發炎相關細胞因子的製造,一旦沒有這些細胞因子,就不會發生發炎反應。研究成果刊登於2018年4月的臨床免疫學期刊(Clinical Immunology 2018; 192:68-77)。 這項研究顯示,喝咖啡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以及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而且一天只要一杯咖啡就有幫助,對於喜歡喝咖啡的現代人,除了可以滿足口慾、改善心情,還可以維護健康。 擔心致癌 建議飲用輕烘焙咖啡 2018年3月,美國加州法院判決,加州的咖啡業者需加註「丙烯醯胺致癌」警語,主要是因為咖啡烘培的過程,因為溫度高而發生「梅納反應」,就會生成丙烯醯胺。 當然,丙烯醯胺產生的量與烘培時間有關,重烘培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會多一些,輕烘培咖啡不但果香味較豐富,丙烯醯胺含量也較少,所以建議飲用輕烘培咖啡較安全,若真的會致癌,機率也低很多。 然而,市售咖啡如卡布奇諾、拿鐵,都以「重烘培」咖啡沖泡製作,喝起來才帶有濃厚的咖啡味,但是相對的,其丙烯醯胺含量就會多一些。 健康喝咖啡 輕烘培咖啡果香味較豐富,也沒有苦澀感,因此適合直接喝,不要加糖和牛奶。重烘培咖啡苦澀感較重,適合調配成卡布奇諾或拿鐵。不過,一般來說,喝黑咖啡(不加任何佐料的純咖啡)對健康比較有益,若要添加佐料,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想要藉由咖啡提神、集中注意力與增加工作效率,建議在早餐後飲用不加糖和奶精的咖啡;有睡眠障礙者,則建議中午12點過後不要喝咖啡。 要注意的是,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尤其是對停經後的婦女影響特別明顯。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王馨世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暨教授、英國倫敦大學聖巴茲醫學院生殖生理學博士 美國研究:牛奶恐增加停經婦女的乳癌風險 幾歲開始運動都不遲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身體每日能量消耗隨年齡遞減 中年不發胖有訣竅 更多文章 實用好文 立即收藏 看更多 喝咖啡會「骨鬆」?關鍵在50歲 黑咖啡傷胃 加牛奶可改善嗎?胃腸科醫師來解答 喝咖啡的時間點很重要 喝對就能減重 文章關鍵字 咖啡 咖啡因 喝咖啡 自體免疫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其他疾病 喉嚨卡卡、老想清喉嚨嗎? 醫師教5招護喉 推薦影音 養生保健 防疫期間,如何確保個人車室不受汙染,維持空氣品質。聽聽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近期新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民眾多會戴上口罩,隔絕直接的飛沫傳染,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選擇以自駕車代步。 但除了被大眾廣知的飛沫傳染外,有另一種途徑叫「氣溶膠傳染」,指病毒附著在懸浮微粒中,在密閉空間中被民眾吸入。 而所有密閉空間中,狹小的車室是常被忽略的漏洞,在車室內的間隔距離幾乎不到半公尺,該如何防護? 車內也同時存許多看不見的汙染源,如外循環進入的車外空汙、內裝引起的甲醛、甲苯揮發等因素, 會對新生兒、孕婦造成健康上的重大影響, 又該如何預防呢? 聽聽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推薦文章 幽門螺旋桿菌,要不要治療? PR 雷射除斑更傷膚?怎樣除斑最好?老醫師1句話點破迷思「除斑必看」 小心,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你!關鍵9QA PR 別傻傻花大錢做臉了,家裡常備它,一週約有清爽毛孔 眼睛癢?鼻子癢?...告別惱人的「春季癢」 你是否已掉入憂鬱症漩渦?17個警訊立即檢視 Recommended by 看下一篇文章 練習同理心和運動一樣重要 客戶 / 雜誌訂閱服務 關於康健 廣告刊登 內容授權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讀者服務專線:886-2-2662-0332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7:30 Copyright © 2020 康健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在美國,估計有五百四十萬的人被確診為老人痴呆症,這個數字隨着人口老化還在迅速增長, 其中的一位叫史帝夫•紐波特(Steve Newport),他的夫人瑪麗醫生(Dr. Mary Newport)是一位新生兒專科醫生,瑪麗醫生發現她的先生有嚴重的老人痴呆症, 在醫院為她先生檢查的時候,醫生讓史帝夫畫一個鐘,他卻畫了幾個圓圈,隨後又毫無邏輯地畫了幾個數字,一點都不像一個鐘。 醫生把她拉到一邊說:「您先生已經在嚴重的老人痴呆症的邊緣!」 原來是這樣測試一個人是否有老人痴呆的,瑪麗醫生當時很受打擊,但作為一個醫生,她不會就這樣放棄,她開始研究這個病, 她的研究這樣說:「老人痴呆,就好像腦子得了糖尿病,在一個人有糖尿病或老人痴呆症的症狀之前,身體已經出了問題長達10到20年。」 根據瑪麗醫生的研究:老人痴呆很像第一類或者第二類糖尿病,起因是胰島素不平衡, 因為胰島素出了問題,便阻止了腦細胞吸收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營養,沒有葡萄糖,腦細胞就死了。 原來如此,優質蛋白質是營養我們身體中的細胞, 但營養我們腦細胞的是葡萄糖,只要我們掌握了這兩種食物的來源,我們就是自己健康的主人了! 下一個問題是,從甚麼地方找葡萄糖?一定不會是我們從店裏買來的現成葡萄糖,也不是葡萄,要找替代品, 腦細胞的替代營養是酮(ketones),腦細胞很歡迎酮,酮不能從維他命中找,椰子油含甘油三酸酯(triglicerides), 椰子油中的甘油三酸酯吃進身體中後,在肝臟中被代謝為酮,這就是腦細胞的替代營養品! 通過這個科學的驗證後,瑪麗醫生在他先生的食物中加椰子油,僅僅才過了兩個星期,他先生再次去醫院做畫鐘測試,進步是驚人的。 瑪麗醫生說:「當時我想,這可能只是狗屎運吧,是不是上帝聽見了我的祈禱?不會是椰子油吧?不過反正沒有別的方法了,不如繼續服食椰子油。」 瑪麗醫生是傳統醫術基地的一份子,她清楚地知道傳統醫藥的能耐,畢竟,傳統醫藥能做的實在是不多。 三個星期以後,她先生第三次去做智能畫鐘測試,成績又比上一次進步,這個進步,不單是在智力上,還在情緒和體力上。 瑪麗醫生說:「他本來已經無法跑步,現在又可以跑了,本來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無法閱讀,但在服用椰子油兩、三個月以後,他重新可以閱讀了。」 她先生本來行動已經開始不靈活,早上不說話,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起床以後,他精神奕奕的,說說笑笑,會自己喝水、取餐具。」 表面上這都是非常簡單的日常瑣事,但只有過來人、只有家中有老人痴呆的親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欣悅:能有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容易! 椰子油煎蔥油餅,使用2~3個月後,每餐服用3~4匙椰子油後,眼神已可聚焦,證明椰子油真的可改善老年失智的問題。 將椰子油塗在麵包上,當奶油使用,口味意想不到的好, 還年輕的人可拿來保養、預防,若給已有失智症狀的則可以改善。 失智就是因為養份無法傳輸到腦細胞,而養分必須靠人體分泌胰島素才能傳到腦部,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分泌不易;「養分無法上到腦,腦細胞活活被餓死後,就失智了。」 椰子油裡有中鏈三酸甘油脂,可以不用靠胰島素就能將養份提供到腦部,對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都可改善。 看了文章後,別忘分享喔 😉 @分享善知識~ 《談~咖啡》 作者:謝金河先生 我不是咖啡迷,不常在辦公室,經常是助理從7-11帶回一杯熱拿鐵,平時品嚐咖啡也是隨遇而安。遇到喝咖啡的場合,我都是加入一些牛奶,但不加糖,但這些喝咖啡的習慣,最近卻被顛覆了。 大約一個多月前,一個周日中午,剛爬完七星山,吃過中飯,朋友提議去喝咖啡,於是,他就帶領著我到菁山路,靠近仰德大道的一家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咖啡」。陳老闆一眼就看出我是誰,就因為這個因緣際會,我上了一課很重要的咖啡課。 在咖啡廳坐定,陳老闆就教我如何喝咖啡,他說咖啡不在價格高低,在咖啡豆是否新鮮。他說喝到新鮮咖啡就跟喝果汁一般,一入口會有一些果酸,但入口後會產生回甘,再由甘變甜,口感會愈來愈棒,因此,喝到新鮮的咖啡就跟喝果汁一般,什麼都不必加,喝黑咖啡最好,這個觀念與昌吉街賣豬血湯附近一家一個小夥子開的「黑湯咖啡」很相近。 陳老闆說,一般人喝咖啡會加糖,加奶精,那是因為咖啡豆已不新鮮,已經氧化了,因此,會愈喝愈苦,只好用糖、奶精來蓋掉這個苦味。我問他說,為什麼他賣上等的牙買加藍山大杯350元,小杯250元,一般咖啡連鎖店卻賣一杯卅元,差別在那裏,他不假思索地就說這是已過了新鮮品味期的咖啡豆。 經過這個指點,我終於了解,喝咖啡貴在咖啡豆經過烘焙出來後是不是在兩周內喝完,我在陳老闆店內買了半磅牙買加藍山,也買了半磅綜合咖啡,回家試了一下,確有很大差別,當然兩者價格相差近10倍。這時我才知道我們在外頭喝的咖啡價差差別那麼大,原來是咖啡豆的差別。 我的喝咖啡奇緣第一課就從此開始,另一個顛覆過去習慣的新觀念是,喝新鮮咖啡對身體幫助很大,喝不新鮮的咖啡對身體傷害很大,最令我震驚的是,陳老闆告訴我說,喝到新鮮咖啡,不但不會睡不著覺,反而更好睡。過去,我在晚飯後從不喝咖啡,上周四、五,我在餐廳請朋友吃飯,飯後我請廳房用陳老板的咖啡豆沖煮出來的咖啡跟朋友共享,為了證明陳老闆的觀點,我連續在十點鐘左右各喝了一大杯黑咖啡,回到家仍然很好睡,證明了陳老闆此言不差。 從喝咖啡,我有了一個新體驗,那就是喝咖啡、喝茶、喝紅酒最後的道理都一樣。另一個是吃最重材,像一般平價牛排館,可能賣一客100元,或150元的牛排,但是上等牛排如神戶牛排,可能一客要3000元以上,價格拉很大。一般到自助餐店買一條魚,也許50元,但是到上等日本料理煎一尾「紅喉」可能要1千多。 同樣是魚,價格大不相同,喝咖啡也是一樣,吃東西,食材最重要。 最近我看到一則外電報導說,每天一杯咖啡長壽機率高,這項研究是調查希臘愛琴海以東的伊卡里西島,調查島上65到100歲的老年人,他們每天喝4到5杯咖啡,結果有3分之1以上的人可以活到90歲,這個島上癌症患者比西方國家平均人數少20%,比西方國家患心臟病的人少50%,而且從不存在老人癡呆的問題。結論是:希臘長壽島百歲老人秘笈:每天一杯濃咖啡,看起來喝咖啡好處不少。 現在我慢慢學會品嚐咖啡,每天早上帶一壼新鮮咖啡,什麼都不加,除了咖啡香,還有神清氣爽的感覺。 2021、10、09 https://youtu.be/7NQWnRM_osI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吃肉無異於吃毒--- 美國最新最轟動的營養報告 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轟動性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全文長達五千頁之多。 您想知道​​當您早餐吃麵包、牛奶、火腿、煎蛋,午餐吃意大利面、快餐便當,晚餐吃漢堡、炸雞、牛排、豬排、甜點時,藍眼睛、高鼻子的歐美人,卻以糙米飯、大豆食品和蔬果為主食的原因嗎? 一、中毒 由於動物被殺之前的極度恐懼和巨大痛苦,使體內的生化作用產生了極大的變異,致使毒素遍布全身,屍體完全被毒化。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動物身體中的毒素,包括尿酸與多種毒性分泌物、激素、排泄物,遍布在血液與身體組織之內,因而提出中肯的見解:「若是與牛肉中所含的百分之五十六不淨的水分相比較,從堅果、豆類及穀類中所得到的蛋白質,顯然要純潔多了。」正如我們的身體在恐懼、憤怒或緊張時會得病一樣,動物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體內會產生極大的生化異變。當它們見到同類慘遭屠宰,為了活命而極度掙扎時,體內的多種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會異常分泌,死後,大量的荷爾蒙便留在了肉中,隨後毒化食用者的身體組織。美國營養機構早已指出:動物死屍是富含大量毒素的物質。 二.致癌物 最近一個以五萬名素食者為對象的研究報告,在癌症研究領域引起巨大震撼。這個報告指出:這群素食者罹患癌症的比例之低,相當令人驚訝。與同樣年齡及性別的人比較,各類癌症在這群人身上發生的比例,顯著地減少了。報告最後說:「他們顯然可以活得更長。」最近一個有關美國加州摩門教徒的報告也指出:「這個團體中罹患癌症的比例,比普通人少百分之五十,」摩門教徒便是以極少吃肉為其特色。 下面略述幾個簡單而易理解的原因 1、苯基嘌呤 你可知道二磅多一點(二公斤)的炸牛排,所含的致癌物質:苯基嘌呤,和六百支香煙所含的一樣多嗎?實驗證明:老鼠若餵以苯基嘌呤,就會得胃癌及白血病(亦稱血癌或骨癌)! 2、甲基膽菲 肉類脂肪熱至高溫就會形成'甲基膽菲',而烹調肉類一般常常需要熱至高溫(植物油即使加熱過度也不會形成這種物質)。將這種物質供給小動物就會使其罹患癌症,即使少量的甲基膽菲,也會促使動物對其它致癌物質敏感,而增加其患癌的機會。 3、化學添加物 另外一點是大家都知道的'化學添加物'。動物的肉存放時間不長,就會自然腐變成病態的青灰色。肉商為了不使它們'難看',於是就在肉裡加入硝酸鹽、亞硝酸鹽或其它防腐劑,這些東西使肉類呈現出鮮紅色。近年來不斷有報告指出:這些東西多是致癌物質。在田納西國立歐克瑞則實驗室,專門研究癌症的威廉李金斯克博士說:「含硝酸鹽的東西,連餵貓我都不用。」 4、肉食致癌 英美兩國的科學家曾以肉食者與素食者腸內的微生物做比較研究,發現明顯的不同。肉食者腸內所含的微生物與消化液發生作用時,產生的化學物質被認為會導致癌症。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腸癌在以肉食為主的地區,如北美、西歐等地非常普遍,而在以蔬糧為主的印度則很少發生。蘇格蘭人比英國人多吃百分之二十的肉,得腸癌的比例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三、化學毒物 1、殺蟲劑(農藥) 吃肉是食物鏈中的最後一環。在自然界,食物的攝取,可以用食物鏈加以說明:植物吸收陽光、空氣、水、養分等以維持生命,動物吃植物,大動物(人類)吃小動物。現在,全世界的農田大都用有毒的化學物品(殺蟲劑與化肥、生長激素等)來防治虫害和增加產量。這些毒藥就保留在吃植物與草的動物身上。例如,農田裡噴DDT做為殺蟲劑,這是種強烈的毒藥,科學家認為它足以導致癌症、不孕或嚴重的肝病等。 DDT及其它類似的殺蟲劑,會保存在動物及魚類脂肪內,並且一旦儲存,便很難破壞。因此,當牛吃草或飼料時,不論它們吃下了哪種殺蟲劑,大部分都保存在它們的體內。所以當你吃肉時,你把DDT的精華,以及累積在動物體內的其它有毒化學物質都吃進了你的體內。由於吃者是食物鏈中最後一環,所以人類就變成各種殺蟲劑、毒素高度富集的最後吸收者。愛荷華州立大學所做的實驗顯示:肉類中所含的DDT比起蔬菜、水果、青草所含的量,至少要高出十三倍以上。大多數人體中積累的DDT都是來自於食物中的肉類。 2、荷爾蒙抗生素 肉類中的毒素並不僅止此。為了加速動物的成長、肥胖,以及改進肉的色澤、口感,提供肉類的動物往往被迫吃下大量的化學物質。為了得到最大產量的肉以牟取最高的利潤,動物們被強迫餵食、注射:荷爾蒙、開胃藥、抗生素、鎮定劑,以及化學混合飼料以刺激生長。紐約時報曾經報導:「掩蓋著的污染毒害,對於肉類攝取者是一個相當大的潛在危機。殘留的殺蟲劑、硝酸鹽、荷爾蒙、抗生素以及其它的化學物品都是'隱藏殺手'。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八日這些化學藥品大多被認定為致癌物。而且事實上,許多動物,在它們被屠殺之前,就已經死於這些藥物。」當農田被改成動物飼養場後,大多數動物從未見過陽光,它們的一生在狹窄、壓抑、冷酷的環境中度過,最後的結局是淒慘的死亡。芝加哥論壇曾經報導過高效率養雞場的情形:「其最上一層是用來孵雞蛋的、然後小雞接受刺激成長:服藥、強迫餵食,它們在狹小的籠子裡狼吞虎咽,從來沒有運動或吸收過新鮮空氣。當它們長大些,就遷移到底下一層的籠子裡,如此一層層下去,在到達最底下一層時,它們就被宰殺。」像這種不自然的生長過程,不但把動物體內生化平衡狀態破壞,同時也扭曲了它們天然的習性。而更不幸的是,人類惡性腫瘤以及畸形胎兒的產生勢必因無知食用它們而在所難免。 四、動物的疾病 肉食者所面臨的另一項危險就是:動物經常會感染一些疾病,而這些病往往是肉商或檢驗員無法察覺的。當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長了癌症或腫瘤,有病的部分切掉之後,剩餘的部分還是被拿到市場賣掉。更糟的是,有些長瘤的部分混在肉裡做成「熱狗」、火腿或餡料等食品。美國有一個地區,每天檢查的動物屍體中,竟有兩萬五千頭患有腫瘤的牛屍被拿到市場販賣。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如果用有病動物的肝臟來餵魚,魚也會得癌症。說:集約化養殖廠的動物沒有一隻是健康正常的,這話已成為事實而非危言聳聽的誇張。 聞樂格Dr. J. H. Kellog是一位有名的素食醫生,當他坐下來吃素食晚餐時曾說:「在吃飯時,不必擔心你所吃的食物是死於何種疾病,真是件好事!」 五、屍毒 ·當動物被殺之後,屍體中的蛋白質就會凝結並且產生自我分解的酵素。不像植物,細胞壁堅硬且循環系統單純,腐敗很緩慢(讀者可在家中掛一塊生肉和一個蘋果或其它蔬果,自行觀察,便能明白)。很快,在肉類中一種名為「屍毒」的變性物質就形成了。由於屍毒會在死亡後立刻釋放,所以肉類、魚類、蛋類及動物類食品有一個共同的性質:很快就會腐敗分解。動物被屠殺後,經存放、冷藏,然後運送到肉店,再被人買回家,再存放,等煮來吃時,我們可以想像這份晚餐已經腐壞到了什麼程度。 正如我們所了解的,人類的消化系統先天就不適合用來消化肉類。所以肉類在胃腸中通過得非常緩慢,大約要五天才能全部通過人體,(素食只要一天半就可以全部通過)在這期間,由腐肉所產生的肇病物質就不斷地接觸消化器官、腸道部分,很快它們就受到侵蝕毒害。生肉,由於它的易腐敗性,會令廚師及任何接觸到它的東西都受到污染。英國公共衛生局,在一次屠宰場爆發出中毒事件後,警告家庭主婦們:「處理生肉時,要把它當成像牛糞一樣不衛生。」通常有毒的微生物即使經過高溫烹飪也不會被消滅。尤其當這肉沒有煮熟,或只是輕微加以燒烤,可想而知,它必然就成了感染的來源。 六、腎臟病痛風關節炎 肉食者體內所負荷的廢物,最顯著的便是尿素與尿酸。每磅肉約含有十四公克的尿酸。一位美國醫生曾將肉食者與素食者的尿液加以分析,發現:為了排出氮化合物,肉食者腎臟的負擔是素食者的三倍。隨著年齡漸長,腎臟提前耗損過度,它們無法再有效作用時,腎髒病也就隨之產生。當腎臟無力再處理因食肉所帶來的過重負擔時,無法排除的尿酸就儲存在體內,肌肉就像海綿一樣將它的水分吸乾後,它就變硬而形成結晶體。當它停留在關節裡,痛風、風濕痛、關節炎等症狀就產生了,當尿酸積聚在神經,就產生神經炎與坐骨神經痛。現在許多了解疾病真相的醫生對於罹患上述病症的病人,無一例外,不是要求他們完全停止吃肉,就是嚴格限制他們的食肉量。 七、排泄困難便秘 我們的消化系統並不適合於吃肉,因此肉食者經常抱怨排泄困難。肉類,由於纖維質極少,所以它在消化管道中移動得非常緩慢(比起穀類與蔬果食物要慢約四倍),因此在我們的社會之中,慢性便秘幾乎成為共同的苦惱。 許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促使正常排泄的纖維質,只能從恰當的植物類食品中得到。與肉類相形之下,蔬菜、穀類與水果保有較多的水份而易於通過消化道。蔬菜擁有大量的天然纖維,而這種物質正足以有效地防止盲腸炎、結腸炎、心髒病與肥胖症等。 八、高血壓心臟病 素食者最強有力的一個論點,就是肉食與心髒病之間的關係。在美國(世界上肉類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每兩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死於心血管疾病,而這些病在肉類消耗量低的國家發病率也低。美國政府因此設立了一個「心臟病病因研究委員會」,以研究能遏止這種病的生活指導原則。這個委員會的研究報告結論是:若要維持適度的血膽固醇,人們自飽和性脂肪(動物類食物)所攝取的熱量,應少於總熱量的百分之十。報告中極有意義的建議是:少吃肉類、蛋黃及豬油、牛油、羊油等動物性油脂。報告中更進一步的建議:吃東西要節制,必須少吃富於飽和性脂肪的食物,對富於膽固醇的食物也要嚴格節制,包括肝之類的動物器官、蛋類以及貝殼類的海鮮。 「美國醫藥學會」會刊在一九六一年就曾報導:「素食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七的心臟病。」到底是肉類中的什麼東西造成循環系統如此大的傷害?動物肉中的脂肪,如膽固醇,人體無法將其完全分解,這些脂肪會附於肉食者的血管壁上。由於日積月累,血管內就變得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液量也就越來越少。這種危險的情況就叫心髒病變。它使心臟承受很大的負擔,迫使它極為用力地將血液送到阻塞而緊縮的血管之中,高血壓、腦充血、心悸等毛病就都出現了。最近哈佛的科學家們發現,素食者的血壓一般都要比非素食者低,在韓戰期間,兩百具平均年齡二十二歲的美國軍人屍體接受了檢查,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由於肉類廢物的阻塞,而呈現動脈硬化的現象,同年齡的韓國士兵卻沒有這種現象(當時韓國人基本上是以蔬食為主)。 現在我們知到,人類的殺手: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是相當普及。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如美國心臟學會)嚴格限制他們的病人攝取肉類,甚至要求病人完全不吃肉。科學家們現在也體認到:素食中的粗糙纖維質確實能降低膽固醇。加州洛馬琳達大學營養系主任瑞吉斯特博士D. U. D. Register經實驗證實:即使吃進大量奶油,而豆類中所含的物質仍能使膽固醇減少,這是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健康的另一重要原因。 九、綜論 肉食者必鬚麵對的事實是: 1、動物被宰殺時,極端的恐懼、痛苦、憤恨、掙扎,使其體內的生化作用急劇異常,從而毒化了它們的屍體,進一步毒化食肉者的身體組織。 2肉類烹燒烤炸的過程,會產生多種極強的致癌物質。 3、肉類中的化學添加物(硝酸鹽等)及食肉者腸內微生物的變異,是致癌的重要原因。 4、肉類中農藥、殺蟲劑等各種人工化學毒害物質的殘留量,比蔬果類至少高出十三倍。 5、肉中含有抗生素、荷爾蒙、鎮定劑等大量生化致病毒物。 6、動物本身就患有多種疾病(不包括各種人類未知疾病)、傳染病。 7、動物屍體腐敗產生的屍毒會使食用者中毒。 8、肉類富含乳酸、尿酸等代謝物,是腎髒病、痛風、風濕痛、關節炎等病變的主因。 9、肉類因缺乏纖維而造成排泄困難、便秘,間接加重臟腑消化系統受毒素侵害的程度。 10、動物脂肪的累積,造成心臟、血管病變,而罹患高血壓、心髒病、中風、血栓等。 以上簡述,已足以證明:肉食有百害而無一益,愚者貪著其味而自服其毒。做「拒百害於外的智者」,還是做「缺乏意志力、自主力的愚者」,全憑自己的選擇。 在此,我們謹將世界各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診治統計報告及您身邊的事實加以羅列,讓醫學告訴您:吃肉,是用自己的健康和壽命為支付代價的最昂貴消費行為! 在您閱覽這些珍貴的保健資料之後,您能冷靜地對自己的飲食習慣做一通盤的檢討、理性的評判嗎?您是否已經找到一套避免吃藥、打針、看醫生、花錢,奔走於醫院之間,讓精神、肉體倍受種種煎熬、折磨的飲食策略來了呢? 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此轟動性的報告後,在美國本土曾引起近乎舉國恐慌狀態的巨大震撼! 這項研究報告,是以總統候選人麥克嘉文為主席,並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心臟肺血管研究所」、「國家營養研究所」、「保健福利部」、「農業部」等單位的專家、醫生及科研者為中心,在英國皇家醫學調查會議、北歐二國聯合醫學調查會議的協助下,以世界性的規模來調查飲食生活與疾病的關係,而做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報告書長達五千多頁。 這項權威性報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1、發達、先進國家地區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食肉太多)。 2、癌症、心髒病、腦中風、糖尿病等,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於飲食不當。 3、成人病與慢性病(文明病),根本無法靠醫藥或手術得到治療。 4、犯罪、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的部份原因是由於飲食偏差所導致。 5、所有的成人病,都可以仰賴飲食的改善得到治療與復原。 6、值得注意的事實:多吃蔬菜、水果、穀物的草食型飲食習慣者,健康情況比肉食型飲食習慣者好得太多。 ——節錄自美國政府官方網站信息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