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7 人回報1 年前
00 ETtoday分享雲♥‥ 追蹤
9小時・日
第四波新冠疫情反
撲!
醫院個案暴增30%
醫示警:快把口罩
戴回來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8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冠肺炎疫情第四波正在流行,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再起,如今需隨時監控社區疫情,若疫情趨勢更為上升,或出現新變異株時,防疫措施可能又要變得嚴格,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應要習慣,這就是未來「新常態」生活。政府、醫院目前都十分關注社區病人染疫情形,尤其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其中腸病毒疫情「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才五月氣溫就飆破三十度 口罩完全戴不住 加上大眾運輸規定也放寬 出現疫情反撲 第一線觀察最準確 診所醫院急門診確診病例上升 民眾分享真的很多人又中了二卻三卻的一堆 診所也是人滿為患 以臺大醫院而言的話呢 病床可能在這個走道跟大廳都有這個病人 所以是比較擁擠的一個情況 這可能跟解封以後大家的活動增加 國內外的旅遊增加 還有脫口罩都有相關 各種呼吸道患者都有 交叉感染機會高 目前國內新冠疫情正式進入第四波流行 預估一路升溫到六月底 各種指標看起來目前都是處於上升的階段 那在這一波裡面我們也看到就是說變異株有一個轉換的情形 已經是XBB在上一週正式超過其他的變異株成為主流的病毒株 考量平均每日通報 還是有幾百例嚴重中重症個案 醫療機構陪病探病規定 預計維持現狀不再放寬 三立新聞李文勝 曾嘉璇臺北報導
    5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轉載: 朋友女兒剛調往瑪嘉烈醫院的dirty team工作,她看到因第四波而住院的病人,無論是年纪大或相對年纪小的,他们的肺炎情况都在短時間内變差,相信這一波病毒的毒性很高。她提醒我們真的要做好防疫措施,绝對不容小觑,祝福大家在疫情下平安健康。🙏 👆🏻From a friend *🔴在隔離醫院內的忠告(我們可在家實行)- 在隔離醫院所服用的藥物* 1. Vitamin C-1000 2. Vitamin E (E) 3. 從早上10:00 到 11:00, 坐在陽光下15-20分鐘 4. 雞蛋餐每天一次 5. 我們休息 / 睡覺至少 7-8 小時 6. 每天我們喝1.5 litres 水 7. 全部餐食須熱吃 (不能冷吃) 這就是我們在醫院所做的​​一切來增強免疫系統。 注意新冠症的酸鹼度(pH) 是從5.5到8.5 因此,我們消除病毒所須做的就是食用多鹼性,超過新冠病毒的酸性之食物。 例如: 香蕉 青檸檬 - 9.9 pH 黃檸檬 - 8.2 pH 牛奶果 - 15.6 pH * 大蒜 - 13.2 pH * 芒果 - 8.7 pH * 橙橘 - 8.5 pH * 黃莉 - 12.7 pH * 西洋菜 - 22.7 pH * 橙子 - 9.2 pH 如何知道你已感染了新冠病毒? 1. 喉嚨癢 2. 喉嚨乾燥 3. 乾咳 4. 高體溫 5. 氣促 6. 失去嗅覺。 。 在病毒還沒感染到肺時,檸檬加溫水可消除病毒。 *🔴不要自己保留這資料。 請傳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注意!5縣市類流感急診人次達危險等級 避免前往 TVBS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 王馨儀 追蹤 在中部地區以及花東地區,「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已經達到危險等級。(圖/翻攝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日前提醒,英美雖然新冠疫情趨緩,但是最近觀察流感疫情持續上升,甚至兒童因流感而住院率甚至已與Delta流行期相當,而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流感預報站」來看,在中部地區以及花東地區,「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已經達到危險等級。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生李建璋表示,病毒之間有一個叫取代概念,另一個病毒下來,其他病毒的確有可能進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安渡市場風浪 就靠投資三寶 隱藏 市場下跌心慌慌,市場大漲又後悔兩手空?不論想迎升息、抗波動或追潛力,只要這樣做,投資都可以輕鬆破關!立即了解> 廣告 摩根資產管理 瞭解詳情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流感預報站」6月22日凌晨2點14分的最新更新,目前全台「類流感門診就診人次」都在「良好等級」,未來一週的趨勢預測看起來也沒有大幅增加,不過「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在台中、彰化、南投、台東、花蓮已經達到「危險」等級,也就是避免前往,甚至未來一週的預測可能還會再升高20%到23%,台南、雲林、嘉義縣、嘉義市則是達到「中等」等級,也就是如果要前往請隨身攜帶口罩,而未來一周可能再升高16%。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超殺折扣買一送一❤️員工褔利,人人享有👏 隱藏 只要百元即可享受專櫃保養品✌️高CP值首選❤️ 試用180天無效保證免費退貨👍 廣告 MITSUION秘之湧 立刻購買 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生李建璋表示,目前臨床覺得其實滿穩定的,不過的確很有可能因為新冠疫情慢慢趨緩而流感疫情升溫,因為病毒之間有一個叫取代概念,另一個病毒下來,其他病毒的確有可能進來,不過李建璋認為,通常流感好發比較在秋冬,現在如果觀察急診類流感就診升溫,那表示除了驗新冠病毒,也要開始檢驗流感病毒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安渡市場風浪 就靠投資三寶 隱藏 市場下跌心慌慌,市場大漲又後悔兩手空?不論想迎升息、抗波動或追潛力,只要這樣做,投資都可以輕鬆破關!立即了解> 廣告 摩根資產管理 瞭解詳情 李建璋補充,對於流感大家平常心就好,畢竟已經共存十幾年,也有克流感特效藥,也有流感疫苗。至於流感症狀,通常都是肌肉痠痛、喉嚨痛,症狀雖然跟Omicron病毒有點像,但是喉嚨不會那麼痛。也提醒民眾,就診時也可以提醒醫生是不是有流感的可能,目前國內也已經有同時檢驗新冠PCR和A型流感、B型流感的三合一篩檢,快篩部分也應該很快就會推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安渡市場風浪 就靠投資三寶 隱藏 市場下跌心慌慌,市場大漲又後悔兩手空?不論想迎升息、抗波動或追潛力,只要這樣做,投資都可以輕鬆破關!立即了解> 廣告 摩根資產管理 瞭解詳情 大人小孩每天一包提升保護力!娘家益生菌 隱藏 【限時兩件九折】天天存好菌,代代都健康!適合台灣人體質的獨家專利菌株NTU 101,存活率95%,益生菌權威潘子明真心推薦! 廣告 娘家 立刻購買 其他人也看了 Powered by 咳不停、喉嚨痛到底是二次確診還是長新冠?醫:確診後遺症包含免疫力降低,讓你一直處於小感冒的狀態 媽媽寶寶 死亡+166!2名30多歲男確診3天內亡 NOWnews 今日新聞 BA.4、BA.5症狀更不舒服!醫揭「這些年齡層」最嚴重 無敵星星恐是迷思 TVBS 怕夏季電費暴漲!內行推冷氣「這功能」超省電:每晚必按它 三立新聞網 台中新增7909例本土個案 盧秀燕為快打站排隊潮再致歉 新頭殼 2022唐獎揭曉!疫情重挫全球 3名新冠疫苗研發科學家獲生醫獎 上報 染疫後心跳加速又忽快忽慢?醫師:當心「確診後心悸症候群」 媽媽寶寶 不只吹冷氣!夏天熱翻「靠這物」秒消暑 網跪了:真的神 TVBS 梅雨季讓人頭暈、身體沉重又想吐?中醫詳解「濕邪上身」怎麼回事 優活健康網 【影音版】研究:遠離癌症必知10大關鍵!多吃花椰菜、秋葵,少碰「三高」地雷食物 華人健康網 繼續看下去 Powered by 國內類流感「達危險等級」? 莊人祥澄清曝原因 新頭殼 亞洲驚傳首例猴痘!7大QA一次搞懂 NOWnews 今日新聞 「死亡天天破百」死亡潮不退! 莊人祥:加強確診者投藥降死亡率 CNEWS 匯流新聞網 國內流感爆發「達危險等級?」 莊人祥澄清:網站要修正 TVBS COVID-19/國際疫情下降換「流感」反撲 莊人祥澄清:社區沒監測到個案 Heho健康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快訊/雨彈擴大!12縣市大雨特報 「大雷雨區域」曝光 三立新聞網 02 7、8月開放邊境有可能 莊人祥提2大鬆綁方向 中央通訊社 03 猴痘今起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疑似病例24小時內要通報 CTWANT 04 真的「熱爆」!桃鶯路水管爆裂 大量自來水湧出淹住家 TVBS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第19例, 中部男60歲, 職業司機, 無出國旅遊史, 1/27 發病, 2/3 確診, 2/15死亡. 第20例, 50多歲, 已確認個案家屬. --------------------------------------------------------- (請協助分享)剛傳出國內 #首例 因 #武漢肺炎 死亡的案例,也引起是否有 #社區感染 的疑慮。我們快速整理以下重點,希望幫大家合理評估現在的風險到底有多少? #到底第19例患者發生什麼事? 首先,第19例患者,是61歲男性,在1/27出現症狀,本身無出國旅遊史,但他是白牌計程車司機,多數的客人是中港澳旅客,2/3被診斷為「肺炎」(注意,此時非診斷為武漢肺炎),接下來在2/15死亡。 會發現這名案例,原因是我國看到日本的類似案例,因此自2/12起,只要是全國各醫療院所通報的流感併發重症案例,但流感篩檢是陰性的患者,全部都再檢驗一次武漢肺炎病毒。總共檢驗了113件檢體,這個案例是唯一的一名被驗出的確診者。 確診之後,防疫人員再趕快追接觸史,掌握79名密切接觸者,目前已經完成73人採檢,其中60人檢驗是陰性,一名陽性。目前第20例是第19例的親屬。 這個第19例,依照原本的檢疫規格,很有可能是抓不到的,幸虧現在檢驗的能量逐步擴大,因此在2/12起開始回溯去加驗檢體,才有機會發現。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這是國內防疫人員輕忽,而是規劃檢驗標準時,要考慮到檢驗量能。如果一天只能驗500個,你把標準放很寬,一天送進5000個檢體,那除了驗不完以外,抓不到的還是很可能抓不到。) #到底這是不是社區感染? 第19例嚴格來說,並不是完全沒有接觸史。因為他接觸了許多的中港澳旅客。但他在進入病房之前,還是有可能接觸了其他人,目前已經努力追查篩檢中。 今天陳時中部長有特別說明,社區傳播的意思是:「在社區中走動都會被感染」 而社區感染的定義有 1.確診者找不到傳染的來源 2.國內案例多於國外染感案例 3.持續性的傳播鍊,比如一傳十、十傳百 4.廣泛發生群聚感染事件 目前台灣都沒有達到這4個前提,但目前有發生社區傳播的徵兆,目前努力做好疫調與防護鍊,以作好預防。 #我們即將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大家可以看到的是,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在努力「準備戰略物資」,包含口罩、消毒液、防疫人員的防護衣。還有很重要的檢驗能力,現在我們可以在四小時內檢驗完畢,而且一天的檢驗能量已經可達到1000個檢體以上。 除了原本的阻絕病毒於邊境以外,醫療人員面臨的是「可能的感染者」進入醫院,現在的發燒篩檢站、醫療院所的動線規劃,以及防疫人員的防疫物資,都已經嚴陣以待。 我們會不會爆發社區感染?目前的狀況,沒人敢說不會。但以我國目前的戰備狀況,如果民眾沒有混亂、不要隱匿疫情、醫療體系沒有崩潰的狀況下,即使有發生社區感染,也很有機會讓疫情處理在可控的程度內。 努力配合防疫政策,沒必要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眾場合,這段時間避免航空旅行。這些都能有效降低我們的防疫負荷。(少了可能的感染者或者是需要被隔離者,就能降低檢疫人員、疫調人員、檢驗能量甚至醫療能量的消耗) 這次死亡的案例,患者本身也符合中高齡、本身有慢性疾病(B肝跟糖尿病),和之前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也就是死亡案例多數會是中高齡的慢性疾病患者一致。因此年輕人一樣請配合 #我OK你先領 的政策,把口罩優先給高危險的族群使用。 現在醫療院所的口罩已經大致上足夠,產能也還在繼續上升中。大家沒必要,就不要隨便跑醫院,這很重要。 媒體也很重要,今天已經看到有媒體下標「暴增兩名案例」,誒,一天增加兩名個案叫做「暴增」嗎?各種聳動的標題就是要製造國人的緊張,請大家要有點免疫力,不要被這種標題嚇到。你接下來一定也會看到一堆什麼失守啊、淪陷之類的標題,但以我們看來,這跟真正的疫情失控還有很大的距離啊... 之前就說過,武漢肺炎的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場團體戰。在我們國外的疫情沒有獲得控制之前,國內的挑戰就會持續。恐慌的人會用跑百米的速度去反應,但我們在跑的是馬拉松,不要讓自己過度緊張導致跑不到終點。除了保護自己以外,更要支持我們的前線將士,才有辦法讓這個島嶼上的多數人一起順利渡過危機。 台灣加油!!!台灣人,加油!!!(本篇歡迎隨意分享,複製到line群組去避免更多人因為沒有完整了解狀況恐慌)
    7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解封後的現實恐怖片! 美國大叔搞烤肉派對 一確診者混入 傳染全場 大叔含恨暴斃! 被「死神」光顧的派對 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出於種種原因,在全球超過一千萬人感染的情況下,一些疫情仍然嚴重的國家還是陸續解封了,包括每天暴增5萬例的美國。 然而,在疫情高速爆發的時刻,信誓旦旦地告訴全國人民「你可以出去玩了,你自由了」,後果幾乎是可以預見的慘重。 當你重返人群中,你知道站在你身邊的人是否是感染者嗎?你能想象,有的人明知自己已感染,還是會不戴口罩出門,若無其事地參加聚會,和你面對面談笑風生嗎? 一名51歲的美國男子,在居家避疫近3個月後,聽到國家一聲解封令下,如釋重負,立刻出門和一大群朋友共赴湖邊燒烤派對,享受夏日的陽光和微風,呼吸久違的自由空氣。 然而,回到家後,仍沈浸在興奮中的男子,接到了一名剛在派對上揮別的朋友的電話,這位「鐵哥們」,對男子說: 「兄弟,我其實確診了新冠,參加派對前我就知道自己是陽性了,不過沒告訴大家,因為我沒出現症狀,估計是不會傳染給你們的,但後來想想又覺得,還是通知你們一聲吧,你們可以去做個檢測,以防萬一。」 朋友的語氣,像在問男子「你吃了嗎」一樣輕鬆。然而電話這頭的男子,卻被判了死刑。 憤怒又恐懼的男子,在掛了這通電話後,不到一周就因新冠死亡。而去參加了那場燒烤派對的人裡,相繼12人查出了新冠陽性。 這令人不寒而慄的故事,已經不亞於一部恐怖片。 那個早就知道自己確診,卻一聲不吭參加了派對的無症狀感染者,就是這部恐怖片裡的大boss,他在派對結束後,通知所有派對參與者自己早已感染的電話,無異於「死神來電」。 這位不幸「被死神選中」的51歲男子,名叫托馬斯(Thomas Macias),生活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是一名卡車司機。從今年3月下旬到6月初,托馬斯一直堅持居家避疫,除了必要情況,從未外出。 然而,據托馬斯的家人描述,托馬斯是一個「極愛社交」的人,他生性愛熱鬧,朋友滿天下,疫情下沒有朋友沒有社交的生活,讓他非常難受。 因此,當6月份,全美陸續解封,加州州長宣佈將放鬆社交距離限制時,托馬斯欣喜若狂。「他覺得終於重獲自由了,於是立刻迫不及待地跟朋友見面。」托馬斯的家人說,「結果下場竟是這樣。」 6月中旬,托馬斯和一大幫朋友相約,去了距離洛杉磯112公里風景如畫的艾爾辛諾湖(Lake Elsinore),一幫人在湖邊支起燒烤架,吃肉喝酒聊天,好不暢快。殊不知,在繚繞的煙霧和烤肉的香氣中,新冠病毒展開了狩獵。 那天,大家盡興而歸後,相繼接到了一名聚會者打來的電話。這通電話,讓所有人在加州的盛夏中如墜冰窟。 這位聚會者,通知所有人,他早就感染了新冠,並且在參加聚會前就知道自己的陽性結果,但他還是去參加了聚會,並且在派對上沒有對任何人透露,是因為他「沒有發病症狀,覺得不會傳染給別人」;事後打電話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最好還是都去檢測一下,以防萬一。 這行為,怎一個「賤」字了得。 這種朋友,交的意義是什麼? 可以想象,托馬斯接到電話後,彷彿被人捅了一刀後又說不好意思一樣,震驚,憤怒,恐懼,想發飆,但知道發飆已經沒用了。 事實上,這位參加了派對的無症狀感染者,不僅不像自己說的「不會傳染別人」,反而很有可能是一位「超級傳播者」。事後證明,整個派對上至少12人被感染。 6月16日,托馬斯掛了電話後,火速去做了新冠病毒檢測,度過了寢食難安的兩天後,6月18日,檢測結果出來了,陽性。 病來如山倒,托馬斯原本就有糖尿病,確診感染新冠後,人一下子就垮了,各種症狀全出來了。 6月20日,悔不當初的托馬斯,在Facebook上發佈長文,表達自己對去參加了燒烤聚會的悔恨,大罵自己因為「愚蠢」,感染了新冠,並將全家人的健康置於危險之中,「這太痛苦了。」他說。 他在文中警告人們,千萬不要小看新冠,如果非要出門,一定要帶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不要TM做像我一樣的白痴」。 文章結尾,他向上帝祈禱,「希望在上帝的幫助下,我能活下來。」 然而,上帝最終沒有垂憐這個男人,在發佈了這則聲淚俱下的Facebook後的第二天,托馬斯就死了。 6月21日,托馬斯的病情急速惡化,被送往醫院,當晚7點,他被送進了ICU,戴上了呼吸機,然而,一切為時已晚,戴上呼吸機兩個小時後,托馬斯氣絕身亡。 托馬斯的妹妹告訴媒體,她希望把哥哥的悲慘故事分享出來,讓大家引以為戒,不要再重復相同的悲劇。 「我想讓人們知道,新冠病毒是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它很嚴重,它正在殺人。」 然而,實際上,與托馬斯妹妹的願望相反,托馬斯的悲劇,正在全國各地上演著。 6月18日,華盛頓特區一位豪門社交名媛,不顧疫情邀請數十人來自家豪宅後院聚會,奢華派對上無人戴口罩,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派對結束後數小時,這位名媛感到身體不適,去做了新冠病毒檢測,陽性。她沒有告訴其他赴宴者這個消息,但賓客們回家後很快也出現了症狀,相繼檢測確診。 這些賓客非富即貴,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現在紛紛向媒體爆料,斥責該名媛沒有及時告知自己確診的消息。一場疫情下的派對,最終成了上流社會的互撕大戰。 5月30日,德州一個家庭,一群親戚為給一位家庭成員慶祝生日,沒有提前告知,就組團衝進對方家裡,大搞驚喜派對。實際上派對上已經有一個親戚咳嗽了,但當時沒人在意。派對結束後,全家18人都確診了新冠肺炎,有人住進了ICU。 6月6日,佛羅里達州16個美女,在該州解封後結伴去夜店狂歡,回家後16人全部確診。其中1人還是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 一個又一個悲劇,不斷上演,一群又一群人,因為同樣的原因感染。究竟有多少人,會被這些故事警醒呢? 隨著解封後的確診死亡激增,近日,全美多州相繼宣佈暫停重啓計劃,重新關閉酒吧和餐廳等場所。 但是,那些在短暫的解封階段,出門聚會,被病毒擊倒的人們,永遠也沒有機會重來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大魔王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大魔王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疫苗功能在緩解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險,預防感染的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目 錄⋯⋯⋯⋯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二)大魔王OMICRON變異 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為病毒複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三)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年族危險機率最髙。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危險,防疫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據Science Daily 期刊報導,新冠病毒(Covid-19)入侵人體細胞的兩大“幫手”是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和TMPRSS2疍白活化酶,其實還有個幕後“牽手”,俱有切割功能的Furin 疍白活化酶,其過程如同詐騙間諜連續劇,三位一體裡應外合,引狼入室。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具有穩定血壓及內分泌功能,主要分佈在人體細胞膜上,擔任守衛門城的重要責任,而冠狀病毒的外型像似皇冠形狀的刺突疍白質(spike protein)的萬能Mast Key ,當接近細胞膜上的ACE2時,棘突疍白質得到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和牽引,就騙過了門衞ACE2,順利套合啓開了門鎖,項著亮麗皇冠的”冠狀病毒“堂而皇之進入 了細胞,具有疍白質分解移轉功能的TMPRSS2疍白酶也被冠狀病毒所騙惑,幫助病毒突破防線,融合細胞囊泡,順利長驅直入,進入細胞核內,利用RNA的複製功能,進一步偽裝成信使,反客為主,指使人類細胞轉投敵營,製成自己所需要的疍白質,進行自身複製,以幾何級數的快速增生繁殖,分頭遍擊,攻毀肺部所有細胞,橫屍遍野,造成肺部纖維化,血氧不通,生命堪危!(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一(一)節)。 (二)大魔王OMICRON 變異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病毒復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COVID-19是一種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而且是世界上最長的單鍵(S RAN)病毒,有3萬個鹼基極不穩定,而且複製速度快,在病毒複製時,容易發生程序錯誤,又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機能,RNA病毒具有較髙的變異性,容易突變。世衛組織WHO今年5月3日公布四種髙度警戒的變種為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印度Delta。南非在11月又爆發大魔王Omicron 變異株,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示:Omicron 棘蛋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及 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刺突蛋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達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要大很多,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很可能成為全球新的主流傳染病毒。第一個向世衛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内科醫師Dr Angelique Coetzee表示:南非全國的疫苗接種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害及味覺神经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喉嚨沙啞,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然後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己發生兩例,英國5日新增86例,一天之內激增53%,全國累計病例已達246例。(歐新社),南非目前住院陽性案例達1151例,11月此病毒已占全部新冠確診的74%,南非公衛學者估計,近期染疫者中,40%曾經染疫,30%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這些數據表明,Omicron能夠輕易突破由染疫所產生的抗體,單靠染疫防範Omicron病毒是不可行的。開普敦大學免疫學教授柏格斯表示:「我們可以預測,對抗Omicron 病毒時,丅細胞許多免疫反應仍然活躍」。由Omicron 病毒突變的位置暗示兩件事實,第一是這種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逃脫疫苗所帶來的保護力,第二是Omicron 看起來無法躲避人類的第二道防線T細胞,T細胞與抗體攜手對抗入侵的病毒,避免發展為疾病,若病毒能躲過抗體的攻擊,接著丅細胞將消除受感染的細胞。㨿《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種病毒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顕示Alpha 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點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的兔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有緩解重症發生的作用,但應事先就本身的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及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了解: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在解緩重症的發生,及啓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B細胞,若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是再打多少疫苗增強劑,也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後卻仍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了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的狀態,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我們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關鍵要塞。(詳本文(五)節)。再加口罩與社交距離才是基本防護之道。 俄羅斯加馬列亜流行病與微生物學研究中心阿爾特斯坦教授指出,「Delta病毒株將消失,而代之的是Omicron 變異株,但並不是特別危險的疫情,類似流感死亡率在3%左右,而Omicron病毒株如果的確傳開,很可能病原性會降低,那麼疫情可能將會結束,Omicron有機會可能終結這場歴經兩年死傷慘劇的疫情。所以人們不必過度緊張,只要保持小心警覺,增加疫苗加強劑緩解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作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有攻殺病毒的功能,同時加強防範傳染的措施,就可以安全無憂了。(路透社) 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年示:Omicron 棘疍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 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和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傳播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棘疍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逹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大很多。第一個向世衞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內科醫師Dr.Angelique Coetzee 表示.南非全國疫苗接種疫苗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傷及味覺神經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已經發生兩例,來勢洶洶,人心惶惶,恐將成為新主流病毒株。據《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病毒發生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顯示Alpha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是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点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免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應事先就本身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瞭解,疫苗的功能主要是在解緩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 B細胞。若是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使再打多少疫苖增強劑。也是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卻仍然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免疫功能的狀況。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髙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毐感染的關鍵要塞。再加口罩與社交安全距離才是基本防衛之道。(詳本文(五)節)。 台灣早在去年12月23日華航班機由倫敦反台的一位有發燒症狀的少年乘客入境,經確診為英國Alpha變種病毒感染者,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它的遺傳序列中有23個突變位置出現變化,而其中8個突變位在重要的S棘突疍白,其中兩個關鍵突變位點是「N501Y」及「p681H」,後者的特色是造成更快的傳染率,前者是病毒促進病毒刺突蛋白經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牽引,更容易啟開人體防衛的門鎖ACE 2,快速攻毀了人體的肺泡。台灣在五月中旬爆發社區感染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確診者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幾乎所有個案都是英國Alpha變異枺,這種變異病毒比初期的新冠病毒枺,傳染病力增加了60%,平均每位患者可將病毒傳到4個人。台灣的確診累計數到1212冃22日達16,6376637例,共計848848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世衛組織WHO警告,目前全球已有85個以上國家出現Delta 印度變異株病例,來勢胸猛,佔全球疫情95%,美國變異病毒佔逾九成,幾乎都是Delta,曰增突破十萬以上的確診數。台灣一對攜帶Delta 病毒自秘魯回國的祖孫,在屏東枋山鄉亦造成隣居及計程車群聚感染,7月7日確診17例為Delta ,可見Delta 印度變異株已入侵台灣,有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的強烈趨勢,WHO指出Delta變種病毒為B.1.617.2,是目前傳染力最強的變種病毒,它的關鍵突變位點是在L452R, P681R及T478K,其中前 者是傳染力最強的關鍵位點,尤其後者被認為可以逃避人體免疫攻擊,同時也會讓疫苗保護力下降及更快的傳散力,傳染力是各種病毒之冠,其自然基本傳染機率Ro值(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在信賴水準a下發生的機率)比Alpha株傳染率髙出6成以上。(The Reporter,GISAID,NExtstrain,WHO,CoVriants,柯皓翔,陳潔整理)。WHO秘書長譚德塞特別提出警告,具有髙傳染力的Delta 變種病毒已經蔓延全球,而且繼續演化和變異更髙傳染性的Delta Plus,及來自秘魯的Lambda 變種,稱為C37病毒,在傳染力方面俱有6個關鍵變異點位,其中一個L452Q與Delta 中的髙傳染力變異點位L452R類似,傳染力比Delta 來得更為強大,WHO特別列為“憂心變種”(variant of concern),表示強烈的警告訊息,目前已傳播到英美及南美州等30多個國家,這種病毒潛在更髙傳染力及毒性,有待醫學界進一步深入研究。據Newsweek 9月6日報導一種新病毒Mu變種感染病例已經在美國多州出現,夏威夷,緬因等州分別有3942個以上的病例,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Mu變種具有突變的功能,能逃避疫苗產生的抗體 的能力,全球疫情正面臨非常危險的階段。 (三)印度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族危險機率最髙。 Delta 病毒株的傳染率比英國Alpha髙出6成以上,為目前各種病毒株之冠,在確診者中出現肺炎有49%的機率,遠髙於Alpha的38%,台大醫院檢驗部副主任張淑媛表示,根據報導,Delta病毒株讓確診者一發病就轉為重診的比率,比其他病毒變異株都來得又快又髙,而它的初期症狀有所謂「一燒二痛一水」,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感染Delta 病毒株後出現症狀的比例為頭痛發焼72%最髙,喉嚨痛34%,咳嗽46%,流鼻水16%,呼吸困難19%,無症狀12%,很類似流行重感冒,容易為青少族群誤判及忽視,以致錯失就診的的關鍵時效。英國政府資料表明,Delta 變種病毒感染更多的青年族群,被檢測的人群中,50歳以下比50歲以上的病患髙出2·5倍,英國公衛生部報告,5~24歲年齡層感染到Delta 病毒的機率明顯升高,約為其他各種冠狀病毒的4~5倍之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調查統計,25歳以下的年輕病患比年紀大的人髙出五倍,青少年身強體壯,可以長住久安,是Delta 最有興趣的族群,年幼兒童也是最愛的目標,由於病毒的迅速傳播,美國一週內新增10萬兒童感染,到目前為止,12歳以下的兒童尚無任何疫苗可以注射,美國CDC宣稱,預計會有更多的學校因疫情而關閉。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COVID-19 自2020年初大規模爆發至今,已經造成全球近2·12億人感染,高達444·2萬人死亡,全球死亡率達2·9%(2021,8,24 ,zh. m.wikipedia),不過回頭看2003年SARS病毒致死率髙達11%,65歲以上的長者髙達55%,MERS致死率高達35%,其死亡率之髙,造成宿主人類死亡,病毒也無法活存,Covid-19(SARS-CoV-2)病毒比起當年的SARS聰明太多,容易在人群中傳散,不斷突變破解人類的各種防疫措施,利用各種疫苗的藥品落差及抗藥性,反而成為最適合病毒生存的環境,台灣感染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病毒繼續變異傳下去,也是自我修正改良。」未來還可能訓練出更強大的新變異株。英國緊急科學諮詢組織(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SAGE)一篇論文警告稱,差不多可以肯定一個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會出現,「導致現有的疫苗失效」(vaccine resistant variants)的可能性,這種新變種病毒株對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抵抗力會更強,能夠逃避現有的疫苗,是因為所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或變異病毒株「重新結合」的情況而發生。病毒突變是爲了適應人體,永久生存下去,當一隻全新的病毒要跳到新的宿主時,通常會有「天擇訊息」(Natural Selection)藉由快速的突變來保留優勢,淘汰劣勢,以便適應宿主的環境,經過各方科學家的重複驗證,在2020年暑假以前,COVID-19(SARS-CoV-2)都沒有出現這個訊息的改變,直到Alpha及Delta 病毒相繼爆發,因病毒有比較大的變化,感染人數大增,才出現另一波天擇訊息。 台灣冠狀病毒學之父之稱的中硏究院院士賴明詔表示,不管是動物與動物,還是動物與人接觸,都可能產生病毒,賴院士直言:「這種冠狀病毒的演化,是特別受到上帝的照顧」。其實只要人類控制好距離動物的限線,不要侵犯動物自然生存的領域,深居山野的毒蛇猛虎,也不會隨便跑出來危害人類的,維護清靜的大自然,就不會發生新冠病毒對人類造成的災害。武漢冠狀肺炎就是來自幾個野生動物食品市場的病毒傳染,為了滿足好奇心,卻生活活捕殺,貪吃無厭,造成病毒進入人體的機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教授楊景瑞博士表示,病毒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必須瞭解和大自然和睦相處,人類必須改變行為,才是與病毒和平共存之道。楊定一博士表示,「重要的是,要從內心轉變,促使我們打開充滿憐憫的心胸,迎接生命,常言道「慈悲沒有敵人」,憐憫與慈悲是宇宙最強的融合統一力量,是幫助身心靈和諧共存的直接方法,是預防及療癒疾病的首要工作。」(真原醫:楊定一)。中研院院士賴明招說,「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產生,而且會持續變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到底該何去何從?病毒學專家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說:「希望人類知道,病毒一直充沂在我們週圍,但並非全部都是敵人,有些甚至還跟人類有“合作”互動的關係,也可能是救命恩人,更要學會“互相平衡”」。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顧問李秉頴表示,「病毒不會離開這個世界,有許多病毒支持生物的有機健康,支持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台大副校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享稱:病毒感染及與生物間的平衡互動,是一種自然現象,賴明詔院士則說:「病毒太聰明,我們沒辦法打贏它,只有求個和平共存。」中央疫情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世貿組織整理過去一年的新冠肺炎資料,主要有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a及印度Delta 四種變異株,由於物競天擇,許多病毒本來就有變異的現象,如英國Alpha與南非Beta的變異株二者並未提髙染疫者的死亡率,僅增強了傳播力量,未來施打疫苗後,病毒遭受物競天擇的壓力會更大。有可能更加快速演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病毒很利害,假動作很多,常常逃避疫苗,像目前正流行的Delta 大魔王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比感冒還要快,即使連續打兩劑或是混打,都可能無效,全台疫苗失效案例曝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9人打兩劑AZ仍染疫確診,不過皆未發生併發重症」,打完整的兩劑任何疫苗不等於「不會染疫」(CTI News),即使再連績第三劑也未見得有效,應作基因序列定位,才能測定病毒變異變種」。疾管暑防疫醫師鄒宗珮表示,這個病毒可以在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上複製⋯病毒有這樣的能力,可能造成廣泛大流行的新興傳染病,絕大部份的來源,還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包括現在的新冠病毒及豬隻傳人的危險。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H1N1病毒變種,結合了禽流感,命名為G4 EAH1N1,台灣當時就有數萬人遭到感染,還好當時有克流感疫苗的發明,所以疫情很快被控制下來,但還是造成死亡人數臺灣35人,全球約有1·85萬人之多的死亡。豈能不警惕! 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連任的緊急時刻感患COVID-19 ,白宮醫生Ronny Jackson 透露,川普服用Regeneron生技公司研發的一種抗體雞尾酒薬品,並同時服用維生素鋅,維生素D及aspirin等,結束空軍醫院三天Covid-19 的療程,就回到白宮,很快就恢複繼續競選工作。維生素D能活化及調節免疫系統B細胞及T細胞的功能,經過陽光紫外線照射可產生D3,故有陽光維生素之稱,英國國家健康照顧硏究院NICE發佈的《Covid-19 rapid guide line;Vitamin D》表明,「專家組認為,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防衞或治療COVID-19 ,維生素D 不足的狀況可能與較嚴重的COVID-19 的後果有關」。人體對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及口腔喉嚨的黏膜,維生素鋅對附著在黏膜上的病毒可產生即刻的抑制作用,阻擋病毒進入血液擴散到全身,而且維生素鋅可以抑制RNA聚合酶,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能力,英國营養免疫學者Dr.Philip C .Calder表示,維生素鋅具有特定的抗毒作用,有助加強免疫力和控制炎症的效應。西班牙的醫學中心研究發現,COVID-19 患者,體內維生素鋅的血液單位濃度每升髙一單位,就可降低7%的死亡率。 波士頓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科學家Dr.Sara Seidelmann團隊,為探討日常飮食的習慣和Covid-19 感染風險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性,針對2884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受訪者中有568人得COVID-19 或曾患者,其中素食者罹患COVID-19 後變成重症的風險比非素食者分別下滑73%和59%,非素食者染疫後變成重症的風險,竟比素食者髙出3·86倍,簡而言之,平常進食的偏好,對於後續身體的免疫力和預防重病的風險還是有相當的影響。(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誠告:「蔬食及有氧運動,是身心疾病首要預防之道」,世衞組織WHO就COVID-19 疫情提供營養飲食建議中,明確提到應該保證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水果,和蔬菜,加強健康平衡的飲食。(BBC NEWS)。對於健康營養而言,植物疍白質遠遠優於動物疍白質是重要的因素。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的危險,防疫的關鍵是自身的免疫力。 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全美,情急拉警報,即使連打兩劑疫苗者,仍有髙達74%照樣染疫,調查統計在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的RealTimePCR檢測Ct值中位數為22.7,未接種疫苗的Ct值中位數為21.54,兩者病毒傳染力相當,(台視新聞),美國CDC公布佛州七月31日仍新增超過2·1萬人確診,創下疫情最髙的紀錄,新增病例較前一周激增50%,佔全美1/5,台北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強調,Delta 病毒猶如水痘般,有極強的傳染性,可能走向流感化,在美國重症醫療單位看到Delta 的“重症”例極少,重症住院率只有千分之四,表示完整的疫苗注射雖對病毒的預防失効,卻對重症及死亡風險的避免,仍有相當緩解的效力。歐洲病毒學專家董宇紅博士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Dr.RochelWalensky指出,「疫苗接種VS未接種疫苗,具備相同的傳染力」,美軍醫療病毒實驗室主任林曉旭博士表示: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刀》報導,美國國衛院經費補助的調查統計:完全接種疫苗引起Delta 二代傳播率為38%,末接種疫苗者為41%,兩者相差無幾。(健康1+1)。美國CDC主任透露,「打兩劑完整的疫苗和不打疫苗,傳染力竟然一樣相同」。全球疫苗施打率名列前矛的英國,根BBC報導英國施打疫苗佔成年人口的比率,施打第一劑為90%,完整接種兩劑者約75%。而調查完整打完疫苗的1785人中,有42人需要住院(2·4%),未打過疫苗的19,573人中,251人需要住院(1·28%),住院人數的比率,打過完整疫苗者幾為未打過疫苗者的2倍,且英國Delta病毒死亡者有三份之一都打過兩劑疫苗,難道疫苗對變種株Delta沒用嗎?(LINSHIBI.Pros),英國公衛署表示:已接種Az或BNT兩種疫苗者再感染Delta 株,其體內病毒量與未接種疫苗的人兩者相當,且具有傳染力。顯示這些疫苗對抗Delta 病毒,已力有未逮,台灣確診個案16087今年6月已在美打完兩劑BNT疫苗,8月來台後又被感染。長榮航空三名駕駛案16068,16119,16120皆在兩劑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以致芝加哥航線臨時停飛(台視新聞09/05),證明顯示:光打疫苗,不足以防止感染,也不能遏制疫情。(udngroup :前台灣家畜衛試所長劉培柏)。英國政府緊急科學顧問小組(Sage)報告指出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一種使目前所有新冠疫苗失效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因為病毒隨時都會突變累積,研發新疫苗需要長時間試驗,對新突變的病毒望塵莫及。美國陸軍病毒實驗室前主任病毒學專家林曉旭博士指出,哈佛大學醫學院預測:年末美國大多數州死亡案件將會回升到年初時的髙峯!CDC宣布重要報告:第三劑加強疫苗將自九月開始施打。但是CDC發表養老院接種mRNA疫苗保護力變化調查分拆指出:Delta 出現前的整體保護力為74·7%,過度期為67·5%,Delta蔓延後更降到53·1%,如果未來可能又要加強第四劑,甚至第五劑,在疫苗保護力連續下降的速度情況下,如何取得人民對疫苗的信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楊景端教授表示:耶魯大學具有1000名專業醫護人員的Yale New Haven Health醫療中心,在2021.3.23~7.1期間,對Covid-19 的PCR檢測陽性的住院病人中,抽取部分符合完全接種疫苗條件的病患者中,有46%完全沒有症狀,有將近一半的人可能有突破性減染,若是不作檢查,就不會發現。硏究分析關鍵因素一:病毒變種降低了疫苗的有效性,因素二,衰老和慢性病使患者無法產生正常免疫系統反應,自身健康和免疫功能才是決定人戰勝病毒的關鍵,而不是疫苗。(四維健康)。林曉旭博士認為在目前依賴疫苗接種這種方法下,能讓千變萬化的疫情結朿嗎?必須要以非醫藥類的介入手段重新思考,才能減緩病毒的持續變異傳播。根據醫學期刊指出,免疫抵抗力不
    5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 認識鄉土十一天十夜免費走讀活動 一、源起: 由於原訂2021年5月舉行為期四天的台北古蹟巡禮四天三夜免費古蹟走讀,因新冠疫情升為三級而被迫延期至今仍未舉辦,為慶祝目前疫情緩和,除了重辦原延期的四天三夜的台北市走讀之外,更擴大為從五月二十日(週六)起至五月三十日(週二)為止,一連十一天十夜的「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的免費古蹟走讀。在這十一天當中,將由北到南依序從基隆、淡水、北投、士林、大稻珵、艋舺、台北府城、新莊、板橋土城、桃園,最後到新竹,由現任台北市觀光委員會委員的吳武明博士帶領大家到各地古蹟走讀。本走讀活動不但讓大家認識自己居住鄉土的前世今生,充實對歷史與地理的知識,更可藉步行健身,吳博士已在全台及金馬澎湖各地、日本、大陸、歐洲十七國等地辦理多次的免費古蹟走讀,累計已有數千人參加,是非常受歡迎的益智又健身的活動。 二、報名: 為慶祝疫情結束,本次走讀活動特別開放任何人均可報名參加(不限讀書會會員,也不限當地居民,更歡迎所有在學生與教師參加),且完全免費 (食宿及公共交通請自理),可擇日擇地,不需全程參加,歡迎踴躍報名。如欲報名(不需指定參加日期),請掃描以下條碼,即可進入報名群組完成報名。報名之後會在群組中公告參加事宜。(手機請先將條碼存到相簿,再依疫情期間到商店實聯制的掃描方式,先按line 左下角的主頁符號,再按右上角第二個的人像+號,就會看到加入好友的畫面。再按中間的行動條碼,然而當出現掃瞄鏡頭畫面時,不是掃描商店的條碼,而是要選鏡頭右下方的條碼符號,再選剛存到相簿的條碼,就可以加入群組) 走讀遊程: 第一天:5月20日 (週六) 基隆老街的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火車) 10:30 基隆火車站 (南出口) 集合 基隆市位於台灣最北端,古名雞籠。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文獻已出現「雞籠山」、「雞籠嶼」等名詞,不過當時中國並未將台灣當作中國領土,因此只有少數漢人移墾台灣。基隆的都市發展主要始於清朝,清康熙22年(1683年)台灣納入中國版圖,基隆的開發於嘉慶年間進入繁盛時期。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成為今日基隆的市中心,至今仍保有崁仔頂的漁貨交易市場。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國軍艦前來叩關。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治台轉趨積極,將「雞籠」改名為「基隆」,取「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清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要求清廷自安南(越南)撤兵,在邊境發生軍士間的衝突,而引發中法戰爭。法國軍隊攻佔基隆達8個月,以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上午行程 1. 劉銘傳隧道(1890年) 2. 平安宮 (1796年) 3. 獅球嶺砲台(1884年) 4. 基隆城隍廟(1887年) 5. 慶安宮(1780年) 6. 崁仔頂 (1723年) 7. 奠濟宮 (1875年) 8. 昭忠祠遺址 (1877年) 9. 佛光山極樂寺(1905年) 午餐(自理) 信二路停車場附近 14:00 信二路停車場 (信二路大廳前) 集合 下午行程 10. 基隆主普壇暨中元祭祀文物館 (1855年) 11. 中正公園 12. 二沙灣砲台(1841年) 13. 中法戰爭紀念園區 (1884年) 14.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15. 暖暖義應塔(1885年) 16. 暖暖安德宮(1801年) 17. 金山寺清法戰爭古戰壕遺址(1885年) 第二天:5月21日 (週日) 淡水古街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捷運) 10:30 台北捷運淡水站 (2號出口) 集合 淡水原名滬尾,位於台北淡水河出口,很早就有漢人和原住民居住。1628年西班牙人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1637年才撤離淡水。1642年,荷蘭攻下雞籠後,開始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建安東尼堡。清咸豐8年(1858年),清政府因英法聯軍戰敗後與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於咸豐11年(1861年)議定滬尾作為通商碼頭,外國貿易商眾多,淡水成為富有異國風情的繁榮小鎮。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清朝和法國爭奪越南主權而爆發戰爭。法軍於1884年10月派戰艦攻下雞籠(今基隆)後,即進犯滬尾。由於先前清朝面對英法聯軍的戰敗,當時淡水的外國人都認為法軍數小時就可以佔領淡水。督軍的清軍主帥劉銘傳與鎮守滬尾的湘軍將領孫開華、淮軍將領章高元卻在全台首富板橋林維源的捐資僱工、改變地形地貌情況下,據守外城岸的工事,並反攻登陸的法軍,終於擊潰法軍,是中國面對歐洲列強侵略戰爭以來,首次戰勝列強之一的法國,讓國人能永遠記得祖先以智慧及血汗所寫下這段光榮的民族歷史,重建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更具歷史價值。 上午行程 1. 滬尾湖南鄉勇古蹟園(1881年) 2. 鄞山寺(1823年) 3. 和衷宮(1857年) 4. 聖江廟(1814年) 5. 義應宮遺址 6. 晉德宮助順大將軍爺廟(1841年) 7. 淡水龍山寺(1858年) 8. 淡水清水巖(1937年) 9. 福佑宮(1772年) 10. 淡水紅樓(1895年) 11. 滬尾偕醫館(1879年) 12. 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1872年) 午餐(自理) 淡水紅樓附近 午餐後14:00 得忌利士洋行 集合 下午行程 13. 得忌利士洋行(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故事館) 14. 外僑墓園 (清代) 15. 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1870年) 16. 真理大學牛津學堂舊址(1882年) 17. 馬偕故居(1875年) 18. 聖安東尼堡(1644年) 19. 淡水海關碼頭(1861年) 20. 清水雷營遺址(1884年) 21. 油車口忠義宮-蘇府王爺廟(清道光年間) 22. 滬尾砲台(1886年) 23. 清法滬尾之戰古戰場(1884年) 24. 大庄萬善堂(1884年) 25.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外城岸遺跡(1884年) 26. 清法滬尾之戰法軍登陸處(1884年) 27. 淡水漁人碼頭 第三天:5月22日 (週一) 北投溫泉的前世今生 (台北北投) 全程步行 . 上午 10:00 在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唭哩岸站一號出口 北投地區位於台北市最北方,由於位於大屯火山的南側,因此自古就以溫泉聞名。早在清光緒20年(1894年),德國商人為採購硫磺(火藥的原料),發現了溫泉的療效,即首先在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所在地開設溫泉俱樂部。愛泡湯的日本人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總督樺山資紀就在1895年11月到北投視察,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旁的北投溪就漸漸形成湯瀧浴場。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在今加賀屋現址旁設立天狗庵旅舍,是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當時由於基隆港尚未整建,只能以淡水港為主要運輸港口,因此拆除了清治時期興建的舊鐵軌,改鋪設台北到淡水的鐵路,於1901年通車。除了大量運輸台北往來淡水港的物資之外,也帶動了台北與淡水之間的北投溫泉鄉的發展。1905年(明治35年),建了普濟寺,供奉湯守觀音,以保祐當地溫泉業。1913年(大正2年)6月,日本政府台北州廳主導下,依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格局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是當時日本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 . 上午行程 1. 北投慈生宮 (1669年) 2. 新北投火車站 (1916年) 3. 瀧乃湯溫泉 (1901年) 4. 北投溫泉博物館 (1913年) 5. 北投于右任避暑別館 (1930年) 6. 地熱谷 7. 北投溫泉俱樂部遺址 8. 星乃湯遺址 (1901年) 9. 吟松閣 (1934年) 10. 北投普濟寺 (1905年) 11. 北投鳳凰閣溫泉會館 午餐 (自理) 午餐後下午14:30 在新北投捷運站集合 下午行程 12. 張學良北投故居 (1960年) 13. 北投中和禪寺 (1931年) 14. 十九世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1957年) 第四天:5月23日 (週二) 芝蘭街的前世今生 (台北士林) 全程步行 . 上午 9:40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芝山站1號出口前集合 . 士林地區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會合處,清初為芝山岩文化發源地,稱為「八芝蘭」。早在清康熙48年 (1709年),漢人即在附近拓墾。八芝蘭前臨雙溪,後有劍潭山,距離基隆河較遠,地勢高不易淹水,取水也方便,都是八芝蘭優質的生活條件。康熙末年有大量漳州移民入墾,並於雍正 2 年 (1724 年) 形成店仔街。雍正 5 年 (1727 年) 業戶吳廷誥、曹朝招、賴玉蒼增建店屋,形成八芝蘭街區。乾隆6年(1741年),漢人自下樹林埔地遷到此地營造街區,改名芝蘭街。到了乾隆 28 年(1763 年),士林已成為台北盆地的四大市街之一,因而古蹟眾多。 上午行程 1. 芝山巖遺址 (距今7000年) 2. 芝山巖隘門(1848年) 3. 芝山巖惠濟宮 (1752年) 4. 芝山巖大墓公 (1786年) 5. 芝山巖老樟樹 (300餘年) 6. 六氏先生墓 (1896年) 7.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1896年) 8. 芝山巖神社遺址 (1930年) 9. 神農宮 (1728年) 10. 有應公媽廟 (1724年) 11. 大東路圓環何氏家族宅邸(1925年) 12. 慈諴宮 (1796年) 午餐 (自理) 士林 .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 下午行程 13. 台灣神宮遺址 (圓山大飯店) 14. 臨濟護國禪寺 (1900年) 15. 圓山別莊( 1914年) 16. 圓山遺址 (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17. 忠烈祠 18. 七海寓所 19. 劍潭古寺 (1773年) 第五天:5月24日 (週三) 台北大稻珵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大稻埕位於舊台北城的北方,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故得名大稻埕,範圍約為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臨淡水河,東至中山北路。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了大稻埕的商業活動。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之後因艋舺河道日漸淤積,加上當地居民排外,因此從艋舺被趕到大稻埕的同安人由於較能接受洋人在此設立洋行,大稻埕的河道尚未淤積。因而大稻埕碼頭即逐漸代替了艋舺,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其中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不過之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也逐漸失去了河港的功能,大稻埕密集的舊建築很難進行都市更新,因而成為台北市的老舊市區。不過反而因禍得福,保存下大量的古蹟。 . 上午行程 1. 北門口福聚宮(1870年) 2. 劉銘傳建大稻珵火車站遺址 (1891年) 3. 六館街租賃屋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4. 六館街洋樓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5. 和德祠 (1823年) 6. 瞿公真人廟 (1887) 全台首富林維源求子傳奇 7. 台灣民眾黨成立總部遺址 (1927年蔣渭水成立的台灣民眾黨總部) 8. 蓬萊閣遺址 (1928年蔣渭水在此舉辦「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 9. 台北法主公廟 (1878年) 10. 天馬茶房 ( 228事件引爆點) 11. 蔣渭水文化書局遺址 (1926年) 12. 蔣渭水大安醫院遺址 (1916年,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13. 春風得意樓遺址 (蔣渭水1920年入股經營) 14.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1859年) 15. 屈臣氏大藥房 (1917年) 16. 永樂座遺址 (1924) 蔣渭水告別式在永樂座舉行 17. 良德茶行舊址 (1880年,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吳文秀創設) 18. 李臨秋故居 (望春風作詞) 19. 李春生紀念教堂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1900年接待孫中山,並提供惠州起義指揮所44天) 20. 吳文秀故居 (吳文秀是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 21. 港町文化講座舊址 (蔣渭水辦演講的地方) 22. 陳天來故居 (1920年) 午餐 (自理) . (一) 永樂雞捲大王 延平北路二段50巷6號 (二) 佳興魚丸店 延平北路二段210巷21號 (三) 慈聖宮前排骨大王 保安街49巷 (四) 呷二嘴(冰店) 甘州街34號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第一劇場遺址 下午行程 23. 第一劇場遺址 (1935年,陳天來所建) 24. 葉金塗舊宅 (1926年) 25.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33年,蔣渭水四次被關在此,有蔣渭水別莊之稱) 26. 台北城古城牆遺跡 (1932年) 27. 台灣文化協會創始地 (1916年,台灣文化協會創始人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28. 江山樓遺址 (蔣渭水1923年在此舉辦入獄餞別會和同獄會) 29. 大稻埕教會 (1915,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所建) 30.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舊宅 31. 大稻埕慈聖宮(1864) 32. 安西街132號宅邸 33. 迪化街十連棟 (1912) 34. 大橋頭福德廟 (1777) 35. 枋隙教會舊址 (1885) 第六天: 5月25日 (週四) 台北府城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台北府城是清朝所建的中式城池,於光緒八年(1882年)開工,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石質的城牆涵蓋面積達1.4平方公里,設有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由於是台北府所在,又稱為台北府城。清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除於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附近蓋台灣巡撫衙門外,並另於今中山堂附近蓋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掌管錢糧、兵馬、民政等事務)。此外,也在台北城內蓋了台北府文廟、台北府武廟、台北大天后宮及台北府縣城隍廟等四大官祀廟宇。台北城完工之際,城內陸續動工的文廟、武廟、廣澤尊王廟、城隍廟、天后宮及台灣巡撫衙門、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台北府衙門、淡水縣衙門等各級官署都陸續落成,此時台北城已取代台南,正式成為全台的宗教與政治中心。光緒13年(1887年),台灣建省。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非常重視台北城的發展,大力推動台北城的現代化公共設施,如郵政、電報、衛生、飲水、照明等。台北城除了政府衙門有電燈可使用外,西門街、新起街等也設有街燈,開當時全中國電力照明的先例,台北城的現代化高居全中國之冠。光緒十八年(1892),台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大陸來台視察的中央官員,又在布政使司衙門西側隔鄰興建欽差行台一座,供官員住宿或迎賓會席之用。 日本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即開始拆除城牆,到明治37年(1904年)年底時,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城內許多清朝留下的建築也遭到拆除,只有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等四座城門被保留。然而無論是清朝、日據時代還是今日,台北城內城區內一直都是台灣重要政府機關的所在地。清朝的文武廟街和府前街(指台北府前方)就是今重慶南路,撫台街就是今延平南路,北門街是今博愛路,石坊街和西門街是今衡陽路,府直街是今開封街,府後街(指台北府後方)則是今館前路,都是非常多古蹟或遺址的地區。 清朝台北城原只涵蓋今中山南路以西、忠孝西路以南、中華路以東及愛國西路以北地區,不過由於鄰近台北城東、城南的地區也有部分歷史古蹟,因而併入成為台北城周圍地區加以介紹。. 上午行程 1. 逸仙公園 (孫中山1913年住梅敷屋) 2. 台北州廳 (1915年) 文藝復興式 3. 台北府考棚行署遺址 (1880年) 4. 淡水縣衙(1887年)及明道書院(1893年)遺址 5.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1916年) 6. 台大醫院舊館 (1897年) 7. 台北賓館 (1899年) 8. 台北府城東門 (1882年) 9. 日本曹洞宗台灣別院鐘樓 (1908年) 10. 中正紀念堂 (1980年) 11. 台北府城南門 (1882年) 12. 台灣總督府菸酒專賣局 (1913年) 13. 孫運璿故居紀念館 (1980-2006) 14. 欽差行台 (1928年) 15. 台北府文廟遺址 (1884年) 16. 台北府武廟遺址 (1889年) 17. 台灣總督府 (1919年,今總統府) 18. 台北天滿宮遺址 (1912年) 19. 急公好義坊 (1887年) 20. 新公園福德宮 (清嘉慶年間) 21. 台北大天后宮遺址 (1888年) . 午餐 (自理) 午餐後 14:00 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前集合 . 下午行程 22.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1915年) 23. 廣澤尊王廟遺址 (1884年) 24. 台灣省城隍廟 (淡水縣知縣衙門遺址1876) 25. 台北府衙遺址 (1876年) 26. 台北府城北門 (1884年) 27. 北門郵局 (1928年) 28. 撫臺街洋樓 (1910年) 29. 台北府縣城隍廟遺址 (1881年) 30. 台灣巡撫衙門遺址 (1893年) 31.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遺址 (1887年) 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32. 欽差行台原址 (1892年) 33. 台北府城西門遺址 (1882) 34. 番學堂遺址 (1890年) 35. 西學堂遺址 (1890年) 36. 登瀛書院遺址 (1890年) 37. 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 (2004年) 38. 台北府城小南門 (1884年) 第七天:5月26日 (週五) 台北艋舺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艋舺位於台北舊城的西部,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的發源地,最古老的市街在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淡水河邊)。清康熙48年(1709年),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之後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於清代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台灣三大城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上午行程 1.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1918) 2. 台北接官亭(魯班廟)遺址 (1885) 3. 台北機器局遺址 (1885) 4.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1956年) 5. 東本願寺遺址 (1928年) 6. 慈雲寺 (1840年) 7. 漢口街 2 段 125 號店屋 8. 晉德宮 (1765年) 9. 西門町 (1922年) 10. 台北天后宮 (1746年) 11. 台北稻荷神社遺址 (1910年) 12. 西門紅樓 (1908年) 13. 孫中山惠州起義指揮所遺址 (1900年) 14. 西本願寺 (1931年) 15. 台北法華寺 (1897年) 16. 艋舺長老教會 (1876年) 17. 艋舺清水巖 (1790年) . 午餐(自理) . (一) 何家排骨酥 (排骨酥雞絲麵) 貴陽街110號 (二) 三味食堂日式料理 (超級巨無霸鮭魚手握壽司) 貴陽街2段116號 (空間大,但是太熱門) (三) 艋舺清水巖 (祖師廟)附近餐廳 . 午餐後下午14:00 在艋舺清水巖前廣場集合 下午行程 18. 艋舺水仙宮遺址 (1736年) 19. 艋舺福德宮 (1720年) 20. 艋舺龍津宮 (1825年) 21. 艋舺青山宮 (1854年) 22. 寶斗里青雲閣 (1920年) 23. 艋舺金義宮 (清嘉慶年間) 24. 艋舺啟天宮 (1842年) 25. 學海書院遺址 (1843年) 26. 艋舺龍山寺 (1738年) 27. 青草巷古街 (1895年) 28. 艋舺地藏庵 (1760年) 29. 艋舺水仙宮遺址(清乾隆初) 30. 老松國小 (1896年,世界最大的小學) 31. 清艋舺陸路中軍守備署遺址 (1808年) 32. 艋舺金門館 (1808年) 33. 剥皮寮古街 (1763年)
    10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